第 88 部分阅读
,所以更得好好表现。所以,关放鸣在第一时间就通知松阳日报社总编辑殷益彤,告诉她今天跟潘宝山活动的记者稿件不发。
殷益彤不明白情况,随口问了一句,是暂不发还是不能发。关放鸣一听立刻摆出了口气,说那还用问么?事情是严书记方面交待的,肯定是不能发。
殷益彤“哦”了一声,心里一顿,很是不舒服,要知道如今她在严景标面前也越来越红了,平时自我感觉很不错,怎么还被关放鸣冷言呛语?当然殷益彤也知道,关放鸣是严景标实力政圈里的人,有可能会得到重用提拔,没准哪一天就“噌”地一声上去了,所以她压住了自己的不快情绪,笑呵呵地回复关放鸣说好。
“好?”没想到关放鸣还不依不饶,“殷总编,以前不是没交待过,潘宝山的活动轻易不见报,见报也要简略,而且还都局限于正常的会见活动。可这一次是什么?他去房管局找事了,添麻烦捣乱,这种情况怎么还派记者去,存心想作对么?”
殷益彤听到这里真是有股憋不住怨气,“关部长,从开始到现在你一直说,其实我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我想等我弄清楚事情原委后再谈恐怕会更好一些。”
“你不知道?作为总编辑应该不知道?总编辑就是总负责的编辑,你应该清楚的。”关放鸣说得很严厉。
关放鸣之所以如此,当然是有原因的,因为他对殷益彤有意见。以前同在报社的时候,他觉得身为副总编辑的殷益彤在他面前太高傲,一点都不把他当回事。作为男人,关放鸣深感自尊受到了极大伤害,但因为职位关系,他选择了默不作声。后来,他到宣传部当了副部长,底气渐渐足起来,但也还没有表现出所谓的报复性情绪。再后来,他成了常务副部长,才开始渐渐释放不满。直至现在,他知道自己将成为宣传部长,进市委常委班子,所以空前膨胀起来,与殷益彤说话时口气生冷多了,逢到不痛快的事,也就多少带着出了训斥的口气。
可殷益彤是不愿吃关放鸣那一套的,她也有杀手锏,就是正在无极限地接近严景标。向领导示好奉献,是殷益彤惯走的路线,但遗憾的是,因为没有中间人牵线撮合,进度非常缓慢,老是发展不到实质性的一步。
男女之间,没有那实实在在的一下,一切都是玄虚。殷益彤就此专门分析过原因,没有中间人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另外,严景标在两性关系上行事谨慎也是关键因素。鉴于此,殷益彤告诫自己不要急躁,稳着来,寻着合适的机会就能一步到位。
不过有一点殷益彤不明白,丁方芳为什么会那么顺利。在丁方芳任市广电局副局长兼市电视台台长的时候,她和丁方芳作为报社和电视台两大重要媒体负责人经常接触交流,一段时间私下里的关系还比较要好。所以对丁方芳,殷益彤是很了解的。论相貌,殷益彤觉得并不输她,论谈吐,甚至还高于她。
其实,殷益彤是不知道,严景标在观察女人上有点道行,他在与殷益彤接触的时候就敏锐地嗅到她身上那股子风尘胭脂气,是因侍奉多主所积聚而成。对这种女人,严景标只限于交往,亲密点也可以,但只是便于开展工作而已,在实质性问题上,绝不迈出一步。
难道丁方芳身上没有风尘胭脂气?严景标觉得,丁方芳有胭脂气,但并没有风尘味。
严景标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丁方芳除了自己的男人,只侍奉过冯德锦,手中经过的沥水棍子不多,从眼神里能反映得出来。严景标在见她第一面的时候就看出来了,而且,她又算是冯德锦介绍的,根底应该清爽,不会带来什么麻烦。
这也就是说,严景标知道丁方芳跟冯德锦有一腿,不过无所谓,从心理上说,他并不在乎什么上水头还是下水头,只要水质好,用着舒服就行。而且他也相信,丁方芳跟了他以后,自然会断掉和冯德锦的关系。
这些是殷益彤想不到的,不过这并不妨碍她执着地向严景标靠拢。就像刚才关放鸣责问她这次记者采访报道潘宝山活动的事,她就很认真,要把事情问清楚,做妥善。
殷益彤亲自去政教新闻部找主任宋双,问有没有看到今天潘宝山活动的稿件。宋双说没有,早晨派出去跟潘宝山的记者还没回来。
“今天潘宝山活动的稿子不发。”殷益彤对宋双道,“有关潘宝山的报道,部门主任会上已经讲过了,以后要加强注意。”
“好的殷总。”宋双点头答应着,犹豫了一下问道:“殷总,今天潘市长到房管局搞什么动作了?”
“像是去问责的。”殷益彤道,“具体情况我也不了解,反正牵扯到了市领导层面的关系,刚才关放鸣还打电话跟我嚎呢,他又不是没在报社呆过,有些程序他应该知道的,像今天这事跟我就没什么直接关系。”
“殷总,没想到给你添麻烦了。”宋双难为情地说道,“部门只是接了党办的通知,说是潘市长要去房管局搞个调研,需要派记者跟队,所以我就安排人过去了。”
“这事不怪你。”殷益彤道,“哦对了,刚才你说是党办通知你的?”
“对,是党办。”宋双道,“党办刘主任。”
“我还以为是总编办呢。”殷益彤开始咂摸起来,按照一般的程序,接采访安排的通知是总编办,报社把总编办的值班电话报到了市委办、市政府办以及市委宣传部办公室,有什么采访任务他们都是直接与报社总编办联系,而不是报社党委办。可现在,潘宝山采访派记者跟队是由党办发的指令,看来这件事的背后还不一般。
没错,这次跟队采访的事情确实不简单。潘宝山知道宣传口对他的态度,大活动小发,小活动不发,总之是有点封杀的意思。本来这是无所谓的,潘宝山并不看重那些,但这次要利用媒体做点文章,所以还是要绕个小弯子把事情促成。所以,潘宝山让曹建兴直接跟社长许良庭联系,说他有个调研活动,需要报社派个记者跟队采访。
为何直接找许良庭?这里面有点道道。
许良庭自严景标来松阳后,一直是跌吧着脸朝前凑,无奈严景标丝毫不领情,每次都给他个冷屁股,不把他当回事。把他当回事的时候,就是要他出牛力干活。比如市里搞什么房展会、车展会,需要搞媒体联动大型策划,任务就压到头上了。开始的时候许良庭很高兴,大型活动意味着广告上有大收入,这对于实行自筹自支的媒体来说是好事。可让他失望的是,几次活动下来,报社每次都只得到屁大点儿的收入,绝大部分钱被严景标安排给了电视台。
还有,平常严景标对自己活动的宣传报道要求特别高,尤其是逢到重大节日或者是恶劣天气,他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折腾,因为他要出风头,所以总是要求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做好报道。
这样一来,严景标是得意了,可是把跟队采访的记者和后方当班的编辑给坑苦了,熬半夜不说,还时常通宵,因为严景标时常一个不高兴,就要求稿子重写,哪怕是深更半夜。所以,记者、编辑都怨声载道。
这些事让许良庭很头疼,他和殷益彤的分工很明确。殷益彤作为总编辑,专抓采编业务,他是社长,主抓经营收入,兼顾业务。主抓经营收入,意味着报社上上下下二百多号人都张着嘴找他吃饭,还要吃得越来越好,也就是说,那需要越来越多的钱。
可是钱从哪里来?许良庭愁了,同时也有了点不寻常想法,殷益彤善在严景标面前献媚以获得认同重用,他是知道的。一直以来,是不是严景标在给他施加压力,让他知难而退或者是给他制造工作不力的现象,以便让他给殷益彤腾位?
事实虽然不是这么个情况,严景标暂且还真没那个意思,不过因为心理作用,许良庭想到这里便不能平静了,他开始抵触严景标。甚至到最后,他索性放开了,不再多考虑严景标方面的压力,只管按照自己的思路走,大不了就不干。
许良庭撒手不管了,广告经营他觉得能勉强维持开支就行,也不上紧,至于业务,干脆扔得一干二净。
不过事情就是这么奇怪,两个和尚不抬水,一个和尚能挑水。殷益彤见许良庭甩手撂挑子,她可不能让单位的工作出现差池,因为还要服务好严景标,所以,她把担子给拾了起来,而且操办得还不错。
对此,严景标是不知情的,他也没找许良庭的事。但是,许良庭情绪还照旧,内心对严景标的反感丝毫不减,而且也毫不掩饰这种情绪。近两年潘宝山到过报社几次,许良庭就在他面前频频表示对严景标不满。
也正是这个原因,潘宝山才让曹建兴跟许良庭联系通知派记者跟队采访的事。潘宝山认为,许良庭应该懂里面的意思。
的确如此,接到通知的许良庭当然明白是怎么回事,他知道潘宝山在宣传上相对被“封杀”,所以他随后就让党办主任通知政教部,派记者跟队采访报道潘宝山的活动。
事实证明,潘宝山的打算是对的,收到了一定的作用,从邵沛丰到许明亮,再到关放鸣和殷益彤,都躁动了。但是,这一连串的躁动,也直接导致稿件还没下笔就被封杀。
宋双按照殷益彤的指示,打电话给还没赶回报社的记者,稿件不用写了。
不过,宋双做的还不仅仅于此。
~
第三百四十六章继续施压
宋双还毅然决定,把稿件被封杀的情况向潘宝山汇报一下。在宋双眼中,潘宝山是个值得被崇拜的政治偶像。这种崇拜没有什么杂念,即使有一点也无从释放,因为之前中间一直有沈欣丽,而且就算没有沈欣丽,她也觉得在层次上与潘宝山的差异有点大,没法直接对话。
但现在不同了,沈欣丽已经离开松阳去了国外。沈欣丽遇到了所谓的钻石王老五,面对身家过亿的半老头子,她体会到了那种钱在眼中只是个数字的感觉,于是决定再婚。最后还索性辞去了副总编的职务,移居海外过上了寄居式的富太太生活。沈欣丽走得很干脆,就连当初跟潘宝山说的那套为了一种记忆、一种延续的单身公寓也转手卖了出去。
对此,潘宝山很是感叹,没想到一个宁愿要没有婚姻的爱情,也不要没有爱情的婚姻的女人,最后向金钱低下了头。但不管怎样,在潘宝山看来,沈欣丽的离去从某种角度上说也不是什么遗憾的事。对于男人来说,身边亲密无间的女人越少就越省心,罗嗦的事会少很多。
于宋双而言,沈欣丽的离去也给她带来了一定的利好,让她有了直接与潘宝山对话的机会。
宋双拿出市政府内部印制的通讯录,通讯录上的名单从市委书记到市直各部门、科室的正副负责人都有。潘宝山作为市委常委,名字在第一页。宋双把他的手机号码仔细看了又看,小心翼翼地拨号。不过刚拨了几个数字,她便停了下来,重拨。
打领导电话,首先应该打办公室座机。
宋双稳了稳情绪,拨了潘宝山办公室的电话号码。在通线铃声传来后,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响了三声后,宋双有种挂电话的冲动,她觉得“嘟——、嘟——”的铃声特别压抑。可就在她把听筒拿开耳朵不到一厘米的时候,里面传来了一声,“喂你好,哪位?”
“是我,哦不,潘常委好。”宋双有点慌乱,“我是日报社的宋双,小宋啊。”
“宋双?”那边的潘宝山稍稍一犹豫,马上就想了起来,“哦,你好你好,很久以前我们见过面的嘛。”
“潘常委还记得啊!”宋双一下子有点兴奋,“那都过去蛮有几年了。”
“是有年头了,那时我还在富祥呢。”潘宝山笑道,“一晃眼啊,时间不知不觉也就过去了。”
“那是潘常委您太忙了,不觉得时间慢。”宋双很有数,她知道第一次通话绝不能闲聊,得说正事,“正因为潘常委您忙,所以电话里我不能占用你太多时间,还是赶紧汇报下工作。”
“哦,也好。”潘宝山笑呵呵地说道,“有什么事你说吧。”
“潘常委,上午你到房管局调研的活动,我刚刚接到了通知说不发稿。”宋双道,“我觉得有必要跟您说一声。”
“哦,谁通知的?”
“殷益彤总编。”
“呵呵,不发就不发吧。”潘宝山笑了两声,“我知道了,别的还有事没?”
“没了,如果有的话我会在第一时间再给你电话,如果不打搅您的话。”宋双这么说,是想留下个由头好再打电话给潘宝山。
不过,陷入沉思的潘宝山没有领会到,他只是说了声好啊,便挂掉电话皱起眉头开始想事情。
本来,稿件发不出去在他的预料之中,但让他意外的是,消息来得竟然这么早。看看时间,从房管局回来也不过就二十分钟,报社就接到通知了。不过马上,潘宝山就笑了起来,这充分说明事情起到的震动作用之大,他决定进一步制造风浪扩大影响。
潘宝山也不打电话给许良庭,直接打给殷益彤去施加压力。他告诉殷益彤,今天到房管局调研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十分不好的现象,房管局竟然硬性指定评估公司作为有效评估机构,搞不正当合作,他当场发了飙,并要求记者就此写一个深度报道进行剖析,或者就他对此事的震怒来一个新闻特写,想次日见报,希望能安排一下。
这么一来,可给殷益彤出了个大难题,已经接到关放鸣的指示了,潘宝山今天的稿件不能发。关放鸣代表的是主管部门宣传部,没法不听,但这种话告诉潘宝山又不合适。可是如果不给出个理由又说不过,殷益彤一时语塞,支吾了几声没说出话来。
不过关键时刻,殷益彤又想到了令她憋了一肚子火的关放鸣,随即念头一闪便有了主意,把落点放到他身上,让他担起那个责任正好。
“潘常委,事情还真有点不好说,关放鸣副部长才给我打过电话不久,告诉我今天有关潘常委您的稿件一律不发。”殷益彤说起这些来很干脆,毫不躲闪。
“哦,为什么?”潘宝山故意提高了语调,“他关放鸣想要搞什么?”
“原因他没说,我还没来得及问他就挂了电话。”殷益彤道。
说到这里,殷益彤就收了口,本来她还想接着说让潘宝山跟关放鸣沟通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但那样明显不合适,有点下级指挥上级的意思,毕竟潘宝山需不需要跟关放鸣沟通,她还操不了那心。
当然,在这事上沟通是必须的,潘宝山就是要一步一步找上去,像啃苹果一样,慢慢咬出核心来。
稍微理了下头绪,潘宝山直接打电话给关放鸣,开门见山,而且故意把姿态摆得很高,满腔调都是质问和斥责,问他为何要给报社下指令,不发他今天到房管局调研的稿子。
关放鸣打心底里是不买潘宝山的账,不过就目前情况来说他还得顺着些,怎么说潘宝山是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他只是市委宣传部的常务副部长,差距还是有一个台阶的。
于是,关放鸣逆着潘宝山的怒腔,堆起笑脸打起了哈哈,“哎哟潘常委,我不是说不发,而是就调研活动之外的一些话题给报社提个醒,万一记者没有正确领会你的意思,写错了发出去可不得了,对你影响也不好嘛。”
“事情很简单,用不着归纳和拔高,记者只要如实反映就行,用不着领会我的意思。”潘宝山说完,吸了口冷气,道:“嗌,关部长,我怎么觉得有点奇怪,你是如何得到具体消息的,你知道我调研之外的话题?”
“知,知道啊。”关放鸣继续笑道,“宣传口的事嘛,我一直抓得比较紧,就怕出问题呢。”
“听你这意思,还抓到我头上来了?”潘宝山道,“关放鸣我跟你说,今天房管局违规指定评估公司的行为,一定要曝光!那是个非常恶劣的行为,从大局着眼来考虑,绝不能容忍。如果你关放鸣脑子转不过弯来,私做主张压住媒体进行相关报道,你就是失职!”
“潘常委,你这话严重了吧。”关放鸣冷笑了一声,他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生硬地说道:“我正是从大局着眼,所以才不让报社发相关稿件的。”
“你从大局着眼?”潘宝山提高了反问的声音,“有像你这么考虑问题的么,你着眼在什么地方?”
“我认为考虑得没错,我所说的大局,就是松阳的全局。”关放鸣道,“房管局违规操作指定评估公司的事,完全可以私下里进行很好地解决,不用摆到桌面上,否则,对我们松阳产生负面影响谁来负责?”
“关放鸣,你还跟我谈责任?好,那我就跟你谈谈责任。”潘宝山道,“如今都在讲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想尽办法也要去解决行政的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说白了就是要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增加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以便让我们的政府真正成为科学合理的规则制定者。这其中的困难之大可想而知,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错误问题上,一定要勇于剖析展示,以期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不是像你说的那样藏藏掖掖。”
“潘常委,你这番大道理说得是没错,不过我刚才就说过了,我所说的大局只是我们松阳。”关放鸣的口气明显有点不耐烦。
“没错,我说的也就是针对咱们松阳市而言。”潘宝山道,“这几年咱们松阳市是个什么风气?可以说是乌烟瘴气,行业、部门不正之风都起来了,如果不及时纠正处理,任由发展下去,势必积重难返,到时候,松阳的负面影响就没发收场了,那个责任又有谁来负?而且能不能负得起?所以说,不管怎样,我今天到房管局调研的稿件,一定要发!”
说完这些,潘宝山就重重地挂了电话,不给关放鸣再开口的机会,这能给他足够的压力,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确实,关放鸣捏着话筒,听着里面传来“嘟嘟嘟”的短促忙音,微微叹了口气,看来事情他还不能搞定,还必须跟严景标说说。
~
第三百四十七章终极目标
就在关放鸣要动身去找严景标的时候,许明亮过来了。许明亮说,严景标要他过来问问,潘宝山去房管局调研的有关稿件是怎么处理的。
原来,许明亮在得到邵沛丰的消息后,向关放鸣交待完了压制曝光报道的事,立马又去严景标那里作了汇报,把潘宝山到房管局“滋事”的情况说了,并且告诉他,媒体方面的事他已经让关放鸣去周旋了,应该没什么问题。
严景标听后只是皱起眉头“哦”了一声,没什么大反应,之后便让许明亮先回去,等他虑一虑再看怎么办。严景标分析后认为,潘宝山去房管局的目的性很强,就是要寻事,估计不会轻易罢休,所以说关放鸣那边不一定能顶得住。于是他喊来许明亮,让他通知邵沛丰,立刻停掉与四方资产评估事务所的合作,另外再在开展一系列整改活动,把应对工作做足。然后,再到关放鸣那里,了解一下曝光稿件的情况。
许明亮知道事情不一般,迅即行动,一边打电话给邵沛丰布置任务,一边去找关放鸣。
刚要出门的关放鸣见到许明亮有点意外,告诉他说正要去找严景标。
“不用去找了,情况比较严重,严书记让我来问问情况,报社那边的事处理得怎样了?”许明亮问。
“许处,形势不是太好。”关放鸣不无担心地道,“本来我都安排好了,报社那边不发稿,没想到潘宝山很较真,竟然打电话到报社落实稿件的事,知道我下了封杀令,于是他就把电话打到我这里来了一顿训斥,末了还丢下一句,说他今天到房管局调研的有关报道一定要见报。”
“这正是严书记所担心的。”许明亮道,“单是房管局那边已经没什么问题了,我按照严书记的指示通知邵沛丰终止了与四方资产评估事务所的合作,还采取了整顿措施,那事也就大抵如此了。只是媒体报道的事还不叫人放心,万一真是要掀出什么风浪来,会到处溅水,沾到身上可不得了。”
“实在不行就拿严书记的牌头给报社增加点底气。”关放鸣道,“否则那边怕是顶不住潘宝山给的压力。”
“先不急,等我把情况向严书记汇报了,看他有什么指示再说。”许明亮道,“我们可不能乱作决定,否则还会坏了严书记的方子。”
“那是。”关放鸣点点头,“希望严书记能采取个妙招,把问题化解于无形之中。”
说到妙招,严景标是想不出来的,他只是借姚钢之力去说服潘宝山。
姚钢自然是顺从的,他马上就把潘宝山叫到跟前,以一副无所谓的口气,笑着对潘宝山道:“潘市长,你今天到房管局调研的动静还不小嘛,局长邵沛丰都到我这里来求助了,说你要让媒体曝光他们。”
“哦,邵沛丰向姚市长求助,看来他跟你的关系很不错啊。”潘宝山听后一笑,“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我倒不妨给姚市长来个善意的提醒,跟邵沛丰那种人接触还是小心为好,他的胆子太大了,竟然违规指定合作评估机构,搞权钱交易,怕是早晚要出事,沾不得。”
“呵呵,事情没有那么严重吧。”姚钢仰着下巴笑了两声,道:“也许问题不是出在邵沛丰身上,只是下面具体负责业务的工作人员做了什么手脚,才导致现在这个局面。而且据我所知,房管局对潘市长的指示高度重视,已经果断终止了与指定评估机构的合作,而且在局内部也开展了一系列整改活动。”
“哦,姚市长这么说的意思是?”潘宝山故意问。
“我的意思是就不要拿房管局的事做文章了。”姚钢道,“虽然我才刚任市长,但有些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这两年,市区房地产市场发展不慢,房管局做了大量的工作,贡献不小,所以其中即使有什么瑕疵,也要适当照顾照顾,不能揪住个小辫子尖儿就穷追猛打不放手。”
潘宝山听了这话微微一笑,他知道姚钢的行事风格,向来都很强势,想想当初他在古河县任县委书记的时候,把时任县长的陆鸿涛训得都没鼻子没脸,今天能这么“温和”,说明了他事先是有所计划的,而且很显然,计划的本源是严景标。但不管怎么说,姚钢的面子得给,况且原来声势大张要借媒体曝光,真正的目的也就是要让严景标惊动,现在看来效果已经达到的差不多了,该见好就收。
“也好,既然姚市长都这么说了,我自然也不能再坚持什么。”潘宝山笑道,“本来嘛,我觉得让媒体曝光也不一定就很合适,但起码能给邵沛丰些压力,让他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以便能狠下决心进行整改。”
这话一说完,潘宝山突然觉得答应得有点太痛快了,不能就这么轻易地给严景标卸了力。于是掏了支烟递给姚钢,继续说道:“不过姚市长,从房管局这件事中我察觉道了一个问题,与房管局搞评估合作的四方资产评估事务所可不简单呐,老板绝对不是一般人。过后,我会让人去了解一番,看看那神通广大的老板到底是什么人,在哪些领域还有动作。”
“嚯,潘市长你可真是精力旺盛啊。”姚钢挺着身子一笑,“管那么多干什么。”
“姚市长,我觉得社会风气有时就是被那么一小撮人给败坏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力所能及地负起责任来,只要有机会、有可能,就要尽量对那么一小撮人进行无情地打击,直至消除一切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
说完这些,潘宝山自己都觉得脸红,说得哪儿跟哪儿?有点可笑,还有点冠冕堂皇。不过无所谓,现在就是想向姚钢传递一种信息而已。
“啊呀,潘市长,你可是堂堂的常务副市长,还有心思顾忌那些个事情?”姚钢不动声色地笑了起来,“犯不着吧。”
“我觉得不管身居何职,都应该有一颗匹夫有责的心。”潘宝山继续唱令他自己都头皮发麻的高调,“事情是无大小的,只要对社会有益就行。况且那些事也不需要我亲自去抓,只是吩咐给具体负责的业务部门或单位,让他们去下力气执行,我只管勤督促,问结果。”
“潘市长你这么说,可让我坐不住了,稍稍琢磨一下,你不就是在说我缺少匹夫有责之心嘛。”
“嗳,姚市长你多想了,我怎么会有那个意思呢。”潘宝山笑了起来。他寻思着,话说到这里已经差不多到位,姚钢应该会把这个信息反馈给严景标,势必会让他多个心事。
潘宝山想得没错,严景标得到这个消息后,果真是紧紧地皱起了眉头,他清楚地意识到,这次潘宝山对房管局发飙只是个表象,真正的标靶其实是四方资产评估事务所,直接说就是丁方才。丁方才是谁?严景标一想到这里便坐直了身子,倒吸一口冷气,原来他自己才是潘宝山的终极目标!
稳了了心绪,严景标闭上眼睛躺倒在座椅上,不由得佩服潘宝山来,果真是头脑够用,知道要被办事,所以想方设法给他添堵,好让他没工夫下手。严景标冷笑了一声,那当然是不能的,赶在省党代会之前,他肯定要针对潘宝山来一次地震。
不过万事小心为先,严景标觉得有必要提高警惕,以免被潘宝山先得手抓住漏洞打他个措手不及。于是,严景标给丁方芳打了个电话,让她告诉丁方才近期注意点行事,潘宝山已经盯上了他。
严景标的打算是没有错,不过并不是时候。潘宝山已经料到他会有所防备,所以根本就没打算继续盯丁方才,而是将注意力放到了汇通路的拓宽改造上。
由于年前把搬迁工作做得比较到位,从年后开始,汇通路南侧的主要企业陆续搬迁了,只剩下几家濒临破产的小公司在硬撑。这几家小公司对到别处新建厂址不感兴趣,因为业务无法开展,新建也没什么意义,而且因为位置偏离市区又卖不上个好价钱,所以不折腾。他们只想着能借拆迁捞上一笔,然后关门大吉另寻出路。
这个情况潘宝山是掌握的,他便让鱿鱼指挥何大龙上阵,与那几家公司商谈合作,抗拆迁工作由他来负责,最后弄到手的钱只抽取一小部分作为报酬。条件很好,那几家公司当然乐意,一拍即合。
就这样,何大龙排兵布阵,根据自己野蛮拆迁的经验反过头来总结,布置了好几套应对方案,有硬打硬杀不怕流血送命型的,有憨皮赖脸死缠烂打耍无赖型的,而且还利用各种手段来造势,比如上访围闹、静坐,拍照、拍视频上传到网络上制造舆论等。
所以,一段时间以来,汇通路的拆迁在接近尾声的时候大为受阻,给拓宽改造施工进程带来极大影响。
其实对潘宝山来说,他还是很希望百源辖区内的汇通路段早日完成拓宽改造的,因为道路拓宽后,可以逐渐向两端延伸修建,西至广陵区,东到望东区,那样就把市区的大动脉给打通了,对松阳的发展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是,这事又关乎他事业的兴衰成败,在这种关键时刻,还是要先个人后集体,所以,潘宝山才会选择阻挠汇通路的拓宽改造工程。
~
第三百四十八章新商机
汇通路拓宽改造一受挫,石白海又开始抓耳挠腮了,他不断给具体负责项目工程的高桂达施加压力,让他不惜一切手段也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前期搬迁的扫尾工作任务。
对此,高桂达也是一筹莫展,他不是不明白怎么回事,可以说他已经是倾尽了全力,什么威逼利诱、卑鄙恶毒的手段也都用了,但没有效果。最后,他甚至起用了“黑拆”,呼啦啦纠集了几十号黑社会上混的,半夜冲进抗拆迁的公司里,准备把人拖出去,然后起用吊锤车和大铲车来个夯塌推倒。
可是没想到,公司固守的“员工”似乎比黑社会还黑,个个凶悍无比,逮什么用什么,砖头、碎玻璃片、粗椅子腿还有工作间的各种工具,包括钢管、钢钳等,火力猛得很。
这方面鱿鱼有交待,他告诉何大龙,让手下的人马尽量用不算凶器的家伙来当武器,出手狠点也没事,但别准备刀枪棍棒,否则石白海利用职权叫来警察或武警,有些话还说不清,极有可能被稀里糊涂关进去也没个地方申辩。
有了这个交待,何大龙就命令下面的人一律不准带所谓的凶器,就地取材,随便抄起家伙就往死里出手,打死人不偿命。就因为何大龙这么一说,战斗力就上去了,所以几次交手下来,高桂达方面全都是大败而归,到后来从心理上就怵了起来。
就这么一怵,气势立刻弱了,自然也就没了实质性的动作,所以直接导致拆搬迁停滞,进而影响到了汇通路整个拓宽改造工程的进展。
严景标对这项工程还是比较关注的,发现了情况不对劲便找石白海问缘由。石白海一脸惶恐,却也没法推诿,只好如实相告,是拆搬迁出了问题。严景标一听就猜到跟潘宝山有关,不过还好,潘宝山还挂着汇通路改造拆迁领导小组组长的头衔,刚好可以把这个任务压给他,让他没法不解决。不过严景标也担心,现在的潘宝山还会不会听他使唤。
严景标的担心不无道理,和潘宝山之间的关系到了这个程度,其实也就没什么上下级威信力而言了。在潘宝山看来,什么市委书记一把手,权衡一下,但凡能扛得住的事情,他严景标就一边凉快去。当然,面上的事情还是要照顾到的。面对严景标提出的要求,潘宝山面带微笑加以拒绝,说他已经尽了力,实在没有那么大能耐,汇通路的拆搬迁工作如果强行搞下去,很有可能要出人命案,到时事情闹大了影响松阳的稳定,省里问责下来没人能担得起。
潘宝山这么一说,严景标也无话可讲,但是他心里着急得不行,如此一来,汇通路的拓宽改造就成半拉子工程了,处在骑虎难下的位置尤其难受不说,就是老百姓戳着脊梁骨的咒骂也没法消受。
严景标作两手打算,一方面让石白海派代表跟抗拆迁公司的代表谈判,哪怕作出点让步,也要协商妥解决的办法,另一方面,抓紧想办法对潘宝山下手,把他拔掉。严景标很清楚,只要把潘宝山这个障碍清除,汇通路的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还有,丁方才方面的事,也会风平浪静。
一时间,严景标把精力放到了潘宝山身上,琢磨着该如何寻找合适的切入口来下手。这同时,他也更为警惕,提防着潘宝山再针对他搞什么动作。
可是有时候事情就是赶巧,严景标越是小心,反而出乱子的机会就越突出。崔怡梅竟然再次找了过来,她又物色到了一个发财的机会。
松阳市的交通监控系统相对落后,大批设施相继进入淘汰期。崔怡梅敏锐地嗅到了这一商机,她巧妙运作,联系了省城一家通讯科技工程公司作为后盾,准备与松阳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进行合作,对全市交通监控设施进行升级、完善。只是粗略一算,设备需要升级的部分,加上后期需要补充新设点的安装部分,加起来造价过亿。
这么大一项工程,没有人说话当然不行。因此,崔怡梅娇滴滴地找到了严景标,一番辛勤的劳作之后,提出了要求,希望他能把事情促成。
严景标听后吓了一跳,动辄过亿的项目,哪能随便就能促成?可是,面对崔怡梅拽胳膊摇膀子的娇相,他又没法拒绝,所以只好打个折扣,做一部分。他说,一下子在全是范围内摊开来搞,动静太大,应该打散了分块分批进行。
崔怡梅也能理解其中的难度,不过她不愿意看到市场份额过度萎缩,说那就现在市区推行,下面县里的就先放放。崔怡梅做过市场预算,市区占大头,造价在七八千万的样子。
严景标心里有数,说行,那就先在市区推行,但即便是在市区,也要有个先后分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放在主城区百源区,广陵区和望东区先不要有动作。崔怡梅当即就答应了,她知道广陵区和望东区的情况,两个区加起来还不到百源区的三分之一量。也就是说,百源区的交通监控设施改造,费用要在五千万左右,潜在的利润依旧非常可观。
对于交通监控系统的项目,五千万的体量不小,其中的厉害严景标是清楚的,所以他没有直接搭话,而是让许明亮引路,把崔怡梅带到了市公安局进行洽谈。
按道理讲,这种事要跟局里的一把手谈,谈妥之后,一把手召集个局务会走个形式也就完事了。
不过有点奇怪,公安局接待许明亮和崔怡梅的不是孔军凯,而是管康。
这是个比较耐人寻味的现象,要说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孔军凯现在常驻市政府办公,重心逐渐偏向了政府工作,公安局的业务,由第一副局长管康来主持。
其实在这个简单的原因背后,是严景标再明显不过的意图:下一步,孔军凯将从公安系统分离出去,成为专职副市长,而管康将成为市公安局局长,进而成为副市长。管康是严景标圈子里的人,也就是说,严景标要全面掌控松阳市的公安工作。
这一点,严景标没跟管康直接交流过,但管康心里明白得很,本身这就是摆在眼皮上的事。所以,管康对严景标更为服贴了。
现在,严景标的秘书许明亮很神秘地带了个女人过来谈业务,而且言语间还有所指向,所以管康当然知道该怎么做。不过,对事情把把关还是必须的,如果事情太过分,也得想点办法周旋一下,否则稀里糊涂地答应下来,捅出了娄子没准严景标还会怪罪说做事缺少高度。
“崔总,你的项目很好,也确实符合咱们松阳市的市情。”管康表现得非常热情,对崔怡梅道:“能不能大体介绍一下项目的情况,包括项目内容、费用以及操作方式。”
“管局长,其实很简单,几分钟时间就可以让您完全明白是怎么回事。”崔怡梅一点都不拿架子,“项目中的交通监控设施,包括红绿灯显示、闯红灯抓拍以及超速连拍,另外,还有新上的高清手控三百六十度旋转拍摄探头,可以有效地对违规变道、调头、停车、逆向行驶以及压单双黄白实线等进行拍照,以用作罚款证据。”
“哦,那功能是挺齐全的。”管康点头道,“费用大概需要多少?”
“百源区交通任务繁重,是整个松阳市的中心,费用要高一些,大概要五千万的样子。”崔怡梅边说边观察管康的脸色。
果然,管康一听五千万的数字,面色立时严肃了许多,五千万,零点五亿啊,不说别的,单说项目的工程费来源就让他头疼。
崔怡梅早有打算,一见管康如此神态,立刻笑道:“管局长,话还没讲完呢,根据在其他城市推行的经验,操作方式是不可不说的,因为可以有效解决工程的费用问题,不会给贵局带来什么财政负担。”
“哦。”管康一听颇感意外,“崔总,那你就说说,怎么个操作法?”
“引用企业化操作法。”崔怡梅道,“升级、完善所需的设备,由我们公司垫资,包括人工费用,也可以由我们公司支付。至于垫资的回笼,主要依靠对违章车辆的罚款提成。”
“罚款提成?”管康微微皱眉,“具体说说看。”
“管局长,说到罚款提成,我想问一句,现在松阳市全年的车辆违章罚款额是多少?”崔怡梅问。
“这个我大概知道一点。”管康道,“现在全市的汽车保有量大概是五十万辆,市区占多半,差不多有三十万辆,而市区的百源区又是大头,估计能占到八成以上。也就是说,常年在百源区上路的车子应该有二十多万辆,如果再加上其他两区和三县不经常来百源区的,粗略估一下也就在三十万辆的样子吧。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一辆车一年的违章罚款,平均在三百元的线上,也就是说,现在百源区辖区内,一年的违章罚款大概是一个亿。”
“一个亿也( 官路逍遥 http://www.xlawen.org/kan/2109/ )
殷益彤不明白情况,随口问了一句,是暂不发还是不能发。关放鸣一听立刻摆出了口气,说那还用问么?事情是严书记方面交待的,肯定是不能发。
殷益彤“哦”了一声,心里一顿,很是不舒服,要知道如今她在严景标面前也越来越红了,平时自我感觉很不错,怎么还被关放鸣冷言呛语?当然殷益彤也知道,关放鸣是严景标实力政圈里的人,有可能会得到重用提拔,没准哪一天就“噌”地一声上去了,所以她压住了自己的不快情绪,笑呵呵地回复关放鸣说好。
“好?”没想到关放鸣还不依不饶,“殷总编,以前不是没交待过,潘宝山的活动轻易不见报,见报也要简略,而且还都局限于正常的会见活动。可这一次是什么?他去房管局找事了,添麻烦捣乱,这种情况怎么还派记者去,存心想作对么?”
殷益彤听到这里真是有股憋不住怨气,“关部长,从开始到现在你一直说,其实我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我想等我弄清楚事情原委后再谈恐怕会更好一些。”
“你不知道?作为总编辑应该不知道?总编辑就是总负责的编辑,你应该清楚的。”关放鸣说得很严厉。
关放鸣之所以如此,当然是有原因的,因为他对殷益彤有意见。以前同在报社的时候,他觉得身为副总编辑的殷益彤在他面前太高傲,一点都不把他当回事。作为男人,关放鸣深感自尊受到了极大伤害,但因为职位关系,他选择了默不作声。后来,他到宣传部当了副部长,底气渐渐足起来,但也还没有表现出所谓的报复性情绪。再后来,他成了常务副部长,才开始渐渐释放不满。直至现在,他知道自己将成为宣传部长,进市委常委班子,所以空前膨胀起来,与殷益彤说话时口气生冷多了,逢到不痛快的事,也就多少带着出了训斥的口气。
可殷益彤是不愿吃关放鸣那一套的,她也有杀手锏,就是正在无极限地接近严景标。向领导示好奉献,是殷益彤惯走的路线,但遗憾的是,因为没有中间人牵线撮合,进度非常缓慢,老是发展不到实质性的一步。
男女之间,没有那实实在在的一下,一切都是玄虚。殷益彤就此专门分析过原因,没有中间人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另外,严景标在两性关系上行事谨慎也是关键因素。鉴于此,殷益彤告诫自己不要急躁,稳着来,寻着合适的机会就能一步到位。
不过有一点殷益彤不明白,丁方芳为什么会那么顺利。在丁方芳任市广电局副局长兼市电视台台长的时候,她和丁方芳作为报社和电视台两大重要媒体负责人经常接触交流,一段时间私下里的关系还比较要好。所以对丁方芳,殷益彤是很了解的。论相貌,殷益彤觉得并不输她,论谈吐,甚至还高于她。
其实,殷益彤是不知道,严景标在观察女人上有点道行,他在与殷益彤接触的时候就敏锐地嗅到她身上那股子风尘胭脂气,是因侍奉多主所积聚而成。对这种女人,严景标只限于交往,亲密点也可以,但只是便于开展工作而已,在实质性问题上,绝不迈出一步。
难道丁方芳身上没有风尘胭脂气?严景标觉得,丁方芳有胭脂气,但并没有风尘味。
严景标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丁方芳除了自己的男人,只侍奉过冯德锦,手中经过的沥水棍子不多,从眼神里能反映得出来。严景标在见她第一面的时候就看出来了,而且,她又算是冯德锦介绍的,根底应该清爽,不会带来什么麻烦。
这也就是说,严景标知道丁方芳跟冯德锦有一腿,不过无所谓,从心理上说,他并不在乎什么上水头还是下水头,只要水质好,用着舒服就行。而且他也相信,丁方芳跟了他以后,自然会断掉和冯德锦的关系。
这些是殷益彤想不到的,不过这并不妨碍她执着地向严景标靠拢。就像刚才关放鸣责问她这次记者采访报道潘宝山活动的事,她就很认真,要把事情问清楚,做妥善。
殷益彤亲自去政教新闻部找主任宋双,问有没有看到今天潘宝山活动的稿件。宋双说没有,早晨派出去跟潘宝山的记者还没回来。
“今天潘宝山活动的稿子不发。”殷益彤对宋双道,“有关潘宝山的报道,部门主任会上已经讲过了,以后要加强注意。”
“好的殷总。”宋双点头答应着,犹豫了一下问道:“殷总,今天潘市长到房管局搞什么动作了?”
“像是去问责的。”殷益彤道,“具体情况我也不了解,反正牵扯到了市领导层面的关系,刚才关放鸣还打电话跟我嚎呢,他又不是没在报社呆过,有些程序他应该知道的,像今天这事跟我就没什么直接关系。”
“殷总,没想到给你添麻烦了。”宋双难为情地说道,“部门只是接了党办的通知,说是潘市长要去房管局搞个调研,需要派记者跟队,所以我就安排人过去了。”
“这事不怪你。”殷益彤道,“哦对了,刚才你说是党办通知你的?”
“对,是党办。”宋双道,“党办刘主任。”
“我还以为是总编办呢。”殷益彤开始咂摸起来,按照一般的程序,接采访安排的通知是总编办,报社把总编办的值班电话报到了市委办、市政府办以及市委宣传部办公室,有什么采访任务他们都是直接与报社总编办联系,而不是报社党委办。可现在,潘宝山采访派记者跟队是由党办发的指令,看来这件事的背后还不一般。
没错,这次跟队采访的事情确实不简单。潘宝山知道宣传口对他的态度,大活动小发,小活动不发,总之是有点封杀的意思。本来这是无所谓的,潘宝山并不看重那些,但这次要利用媒体做点文章,所以还是要绕个小弯子把事情促成。所以,潘宝山让曹建兴直接跟社长许良庭联系,说他有个调研活动,需要报社派个记者跟队采访。
为何直接找许良庭?这里面有点道道。
许良庭自严景标来松阳后,一直是跌吧着脸朝前凑,无奈严景标丝毫不领情,每次都给他个冷屁股,不把他当回事。把他当回事的时候,就是要他出牛力干活。比如市里搞什么房展会、车展会,需要搞媒体联动大型策划,任务就压到头上了。开始的时候许良庭很高兴,大型活动意味着广告上有大收入,这对于实行自筹自支的媒体来说是好事。可让他失望的是,几次活动下来,报社每次都只得到屁大点儿的收入,绝大部分钱被严景标安排给了电视台。
还有,平常严景标对自己活动的宣传报道要求特别高,尤其是逢到重大节日或者是恶劣天气,他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折腾,因为他要出风头,所以总是要求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做好报道。
这样一来,严景标是得意了,可是把跟队采访的记者和后方当班的编辑给坑苦了,熬半夜不说,还时常通宵,因为严景标时常一个不高兴,就要求稿子重写,哪怕是深更半夜。所以,记者、编辑都怨声载道。
这些事让许良庭很头疼,他和殷益彤的分工很明确。殷益彤作为总编辑,专抓采编业务,他是社长,主抓经营收入,兼顾业务。主抓经营收入,意味着报社上上下下二百多号人都张着嘴找他吃饭,还要吃得越来越好,也就是说,那需要越来越多的钱。
可是钱从哪里来?许良庭愁了,同时也有了点不寻常想法,殷益彤善在严景标面前献媚以获得认同重用,他是知道的。一直以来,是不是严景标在给他施加压力,让他知难而退或者是给他制造工作不力的现象,以便让他给殷益彤腾位?
事实虽然不是这么个情况,严景标暂且还真没那个意思,不过因为心理作用,许良庭想到这里便不能平静了,他开始抵触严景标。甚至到最后,他索性放开了,不再多考虑严景标方面的压力,只管按照自己的思路走,大不了就不干。
许良庭撒手不管了,广告经营他觉得能勉强维持开支就行,也不上紧,至于业务,干脆扔得一干二净。
不过事情就是这么奇怪,两个和尚不抬水,一个和尚能挑水。殷益彤见许良庭甩手撂挑子,她可不能让单位的工作出现差池,因为还要服务好严景标,所以,她把担子给拾了起来,而且操办得还不错。
对此,严景标是不知情的,他也没找许良庭的事。但是,许良庭情绪还照旧,内心对严景标的反感丝毫不减,而且也毫不掩饰这种情绪。近两年潘宝山到过报社几次,许良庭就在他面前频频表示对严景标不满。
也正是这个原因,潘宝山才让曹建兴跟许良庭联系通知派记者跟队采访的事。潘宝山认为,许良庭应该懂里面的意思。
的确如此,接到通知的许良庭当然明白是怎么回事,他知道潘宝山在宣传上相对被“封杀”,所以他随后就让党办主任通知政教部,派记者跟队采访报道潘宝山的活动。
事实证明,潘宝山的打算是对的,收到了一定的作用,从邵沛丰到许明亮,再到关放鸣和殷益彤,都躁动了。但是,这一连串的躁动,也直接导致稿件还没下笔就被封杀。
宋双按照殷益彤的指示,打电话给还没赶回报社的记者,稿件不用写了。
不过,宋双做的还不仅仅于此。
~
第三百四十六章继续施压
宋双还毅然决定,把稿件被封杀的情况向潘宝山汇报一下。在宋双眼中,潘宝山是个值得被崇拜的政治偶像。这种崇拜没有什么杂念,即使有一点也无从释放,因为之前中间一直有沈欣丽,而且就算没有沈欣丽,她也觉得在层次上与潘宝山的差异有点大,没法直接对话。
但现在不同了,沈欣丽已经离开松阳去了国外。沈欣丽遇到了所谓的钻石王老五,面对身家过亿的半老头子,她体会到了那种钱在眼中只是个数字的感觉,于是决定再婚。最后还索性辞去了副总编的职务,移居海外过上了寄居式的富太太生活。沈欣丽走得很干脆,就连当初跟潘宝山说的那套为了一种记忆、一种延续的单身公寓也转手卖了出去。
对此,潘宝山很是感叹,没想到一个宁愿要没有婚姻的爱情,也不要没有爱情的婚姻的女人,最后向金钱低下了头。但不管怎样,在潘宝山看来,沈欣丽的离去从某种角度上说也不是什么遗憾的事。对于男人来说,身边亲密无间的女人越少就越省心,罗嗦的事会少很多。
于宋双而言,沈欣丽的离去也给她带来了一定的利好,让她有了直接与潘宝山对话的机会。
宋双拿出市政府内部印制的通讯录,通讯录上的名单从市委书记到市直各部门、科室的正副负责人都有。潘宝山作为市委常委,名字在第一页。宋双把他的手机号码仔细看了又看,小心翼翼地拨号。不过刚拨了几个数字,她便停了下来,重拨。
打领导电话,首先应该打办公室座机。
宋双稳了稳情绪,拨了潘宝山办公室的电话号码。在通线铃声传来后,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响了三声后,宋双有种挂电话的冲动,她觉得“嘟——、嘟——”的铃声特别压抑。可就在她把听筒拿开耳朵不到一厘米的时候,里面传来了一声,“喂你好,哪位?”
“是我,哦不,潘常委好。”宋双有点慌乱,“我是日报社的宋双,小宋啊。”
“宋双?”那边的潘宝山稍稍一犹豫,马上就想了起来,“哦,你好你好,很久以前我们见过面的嘛。”
“潘常委还记得啊!”宋双一下子有点兴奋,“那都过去蛮有几年了。”
“是有年头了,那时我还在富祥呢。”潘宝山笑道,“一晃眼啊,时间不知不觉也就过去了。”
“那是潘常委您太忙了,不觉得时间慢。”宋双很有数,她知道第一次通话绝不能闲聊,得说正事,“正因为潘常委您忙,所以电话里我不能占用你太多时间,还是赶紧汇报下工作。”
“哦,也好。”潘宝山笑呵呵地说道,“有什么事你说吧。”
“潘常委,上午你到房管局调研的活动,我刚刚接到了通知说不发稿。”宋双道,“我觉得有必要跟您说一声。”
“哦,谁通知的?”
“殷益彤总编。”
“呵呵,不发就不发吧。”潘宝山笑了两声,“我知道了,别的还有事没?”
“没了,如果有的话我会在第一时间再给你电话,如果不打搅您的话。”宋双这么说,是想留下个由头好再打电话给潘宝山。
不过,陷入沉思的潘宝山没有领会到,他只是说了声好啊,便挂掉电话皱起眉头开始想事情。
本来,稿件发不出去在他的预料之中,但让他意外的是,消息来得竟然这么早。看看时间,从房管局回来也不过就二十分钟,报社就接到通知了。不过马上,潘宝山就笑了起来,这充分说明事情起到的震动作用之大,他决定进一步制造风浪扩大影响。
潘宝山也不打电话给许良庭,直接打给殷益彤去施加压力。他告诉殷益彤,今天到房管局调研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十分不好的现象,房管局竟然硬性指定评估公司作为有效评估机构,搞不正当合作,他当场发了飙,并要求记者就此写一个深度报道进行剖析,或者就他对此事的震怒来一个新闻特写,想次日见报,希望能安排一下。
这么一来,可给殷益彤出了个大难题,已经接到关放鸣的指示了,潘宝山今天的稿件不能发。关放鸣代表的是主管部门宣传部,没法不听,但这种话告诉潘宝山又不合适。可是如果不给出个理由又说不过,殷益彤一时语塞,支吾了几声没说出话来。
不过关键时刻,殷益彤又想到了令她憋了一肚子火的关放鸣,随即念头一闪便有了主意,把落点放到他身上,让他担起那个责任正好。
“潘常委,事情还真有点不好说,关放鸣副部长才给我打过电话不久,告诉我今天有关潘常委您的稿件一律不发。”殷益彤说起这些来很干脆,毫不躲闪。
“哦,为什么?”潘宝山故意提高了语调,“他关放鸣想要搞什么?”
“原因他没说,我还没来得及问他就挂了电话。”殷益彤道。
说到这里,殷益彤就收了口,本来她还想接着说让潘宝山跟关放鸣沟通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但那样明显不合适,有点下级指挥上级的意思,毕竟潘宝山需不需要跟关放鸣沟通,她还操不了那心。
当然,在这事上沟通是必须的,潘宝山就是要一步一步找上去,像啃苹果一样,慢慢咬出核心来。
稍微理了下头绪,潘宝山直接打电话给关放鸣,开门见山,而且故意把姿态摆得很高,满腔调都是质问和斥责,问他为何要给报社下指令,不发他今天到房管局调研的稿子。
关放鸣打心底里是不买潘宝山的账,不过就目前情况来说他还得顺着些,怎么说潘宝山是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他只是市委宣传部的常务副部长,差距还是有一个台阶的。
于是,关放鸣逆着潘宝山的怒腔,堆起笑脸打起了哈哈,“哎哟潘常委,我不是说不发,而是就调研活动之外的一些话题给报社提个醒,万一记者没有正确领会你的意思,写错了发出去可不得了,对你影响也不好嘛。”
“事情很简单,用不着归纳和拔高,记者只要如实反映就行,用不着领会我的意思。”潘宝山说完,吸了口冷气,道:“嗌,关部长,我怎么觉得有点奇怪,你是如何得到具体消息的,你知道我调研之外的话题?”
“知,知道啊。”关放鸣继续笑道,“宣传口的事嘛,我一直抓得比较紧,就怕出问题呢。”
“听你这意思,还抓到我头上来了?”潘宝山道,“关放鸣我跟你说,今天房管局违规指定评估公司的行为,一定要曝光!那是个非常恶劣的行为,从大局着眼来考虑,绝不能容忍。如果你关放鸣脑子转不过弯来,私做主张压住媒体进行相关报道,你就是失职!”
“潘常委,你这话严重了吧。”关放鸣冷笑了一声,他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生硬地说道:“我正是从大局着眼,所以才不让报社发相关稿件的。”
“你从大局着眼?”潘宝山提高了反问的声音,“有像你这么考虑问题的么,你着眼在什么地方?”
“我认为考虑得没错,我所说的大局,就是松阳的全局。”关放鸣道,“房管局违规操作指定评估公司的事,完全可以私下里进行很好地解决,不用摆到桌面上,否则,对我们松阳产生负面影响谁来负责?”
“关放鸣,你还跟我谈责任?好,那我就跟你谈谈责任。”潘宝山道,“如今都在讲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想尽办法也要去解决行政的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说白了就是要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增加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以便让我们的政府真正成为科学合理的规则制定者。这其中的困难之大可想而知,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错误问题上,一定要勇于剖析展示,以期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不是像你说的那样藏藏掖掖。”
“潘常委,你这番大道理说得是没错,不过我刚才就说过了,我所说的大局只是我们松阳。”关放鸣的口气明显有点不耐烦。
“没错,我说的也就是针对咱们松阳市而言。”潘宝山道,“这几年咱们松阳市是个什么风气?可以说是乌烟瘴气,行业、部门不正之风都起来了,如果不及时纠正处理,任由发展下去,势必积重难返,到时候,松阳的负面影响就没发收场了,那个责任又有谁来负?而且能不能负得起?所以说,不管怎样,我今天到房管局调研的稿件,一定要发!”
说完这些,潘宝山就重重地挂了电话,不给关放鸣再开口的机会,这能给他足够的压力,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确实,关放鸣捏着话筒,听着里面传来“嘟嘟嘟”的短促忙音,微微叹了口气,看来事情他还不能搞定,还必须跟严景标说说。
~
第三百四十七章终极目标
就在关放鸣要动身去找严景标的时候,许明亮过来了。许明亮说,严景标要他过来问问,潘宝山去房管局调研的有关稿件是怎么处理的。
原来,许明亮在得到邵沛丰的消息后,向关放鸣交待完了压制曝光报道的事,立马又去严景标那里作了汇报,把潘宝山到房管局“滋事”的情况说了,并且告诉他,媒体方面的事他已经让关放鸣去周旋了,应该没什么问题。
严景标听后只是皱起眉头“哦”了一声,没什么大反应,之后便让许明亮先回去,等他虑一虑再看怎么办。严景标分析后认为,潘宝山去房管局的目的性很强,就是要寻事,估计不会轻易罢休,所以说关放鸣那边不一定能顶得住。于是他喊来许明亮,让他通知邵沛丰,立刻停掉与四方资产评估事务所的合作,另外再在开展一系列整改活动,把应对工作做足。然后,再到关放鸣那里,了解一下曝光稿件的情况。
许明亮知道事情不一般,迅即行动,一边打电话给邵沛丰布置任务,一边去找关放鸣。
刚要出门的关放鸣见到许明亮有点意外,告诉他说正要去找严景标。
“不用去找了,情况比较严重,严书记让我来问问情况,报社那边的事处理得怎样了?”许明亮问。
“许处,形势不是太好。”关放鸣不无担心地道,“本来我都安排好了,报社那边不发稿,没想到潘宝山很较真,竟然打电话到报社落实稿件的事,知道我下了封杀令,于是他就把电话打到我这里来了一顿训斥,末了还丢下一句,说他今天到房管局调研的有关报道一定要见报。”
“这正是严书记所担心的。”许明亮道,“单是房管局那边已经没什么问题了,我按照严书记的指示通知邵沛丰终止了与四方资产评估事务所的合作,还采取了整顿措施,那事也就大抵如此了。只是媒体报道的事还不叫人放心,万一真是要掀出什么风浪来,会到处溅水,沾到身上可不得了。”
“实在不行就拿严书记的牌头给报社增加点底气。”关放鸣道,“否则那边怕是顶不住潘宝山给的压力。”
“先不急,等我把情况向严书记汇报了,看他有什么指示再说。”许明亮道,“我们可不能乱作决定,否则还会坏了严书记的方子。”
“那是。”关放鸣点点头,“希望严书记能采取个妙招,把问题化解于无形之中。”
说到妙招,严景标是想不出来的,他只是借姚钢之力去说服潘宝山。
姚钢自然是顺从的,他马上就把潘宝山叫到跟前,以一副无所谓的口气,笑着对潘宝山道:“潘市长,你今天到房管局调研的动静还不小嘛,局长邵沛丰都到我这里来求助了,说你要让媒体曝光他们。”
“哦,邵沛丰向姚市长求助,看来他跟你的关系很不错啊。”潘宝山听后一笑,“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我倒不妨给姚市长来个善意的提醒,跟邵沛丰那种人接触还是小心为好,他的胆子太大了,竟然违规指定合作评估机构,搞权钱交易,怕是早晚要出事,沾不得。”
“呵呵,事情没有那么严重吧。”姚钢仰着下巴笑了两声,道:“也许问题不是出在邵沛丰身上,只是下面具体负责业务的工作人员做了什么手脚,才导致现在这个局面。而且据我所知,房管局对潘市长的指示高度重视,已经果断终止了与指定评估机构的合作,而且在局内部也开展了一系列整改活动。”
“哦,姚市长这么说的意思是?”潘宝山故意问。
“我的意思是就不要拿房管局的事做文章了。”姚钢道,“虽然我才刚任市长,但有些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这两年,市区房地产市场发展不慢,房管局做了大量的工作,贡献不小,所以其中即使有什么瑕疵,也要适当照顾照顾,不能揪住个小辫子尖儿就穷追猛打不放手。”
潘宝山听了这话微微一笑,他知道姚钢的行事风格,向来都很强势,想想当初他在古河县任县委书记的时候,把时任县长的陆鸿涛训得都没鼻子没脸,今天能这么“温和”,说明了他事先是有所计划的,而且很显然,计划的本源是严景标。但不管怎么说,姚钢的面子得给,况且原来声势大张要借媒体曝光,真正的目的也就是要让严景标惊动,现在看来效果已经达到的差不多了,该见好就收。
“也好,既然姚市长都这么说了,我自然也不能再坚持什么。”潘宝山笑道,“本来嘛,我觉得让媒体曝光也不一定就很合适,但起码能给邵沛丰些压力,让他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以便能狠下决心进行整改。”
这话一说完,潘宝山突然觉得答应得有点太痛快了,不能就这么轻易地给严景标卸了力。于是掏了支烟递给姚钢,继续说道:“不过姚市长,从房管局这件事中我察觉道了一个问题,与房管局搞评估合作的四方资产评估事务所可不简单呐,老板绝对不是一般人。过后,我会让人去了解一番,看看那神通广大的老板到底是什么人,在哪些领域还有动作。”
“嚯,潘市长你可真是精力旺盛啊。”姚钢挺着身子一笑,“管那么多干什么。”
“姚市长,我觉得社会风气有时就是被那么一小撮人给败坏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力所能及地负起责任来,只要有机会、有可能,就要尽量对那么一小撮人进行无情地打击,直至消除一切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
说完这些,潘宝山自己都觉得脸红,说得哪儿跟哪儿?有点可笑,还有点冠冕堂皇。不过无所谓,现在就是想向姚钢传递一种信息而已。
“啊呀,潘市长,你可是堂堂的常务副市长,还有心思顾忌那些个事情?”姚钢不动声色地笑了起来,“犯不着吧。”
“我觉得不管身居何职,都应该有一颗匹夫有责的心。”潘宝山继续唱令他自己都头皮发麻的高调,“事情是无大小的,只要对社会有益就行。况且那些事也不需要我亲自去抓,只是吩咐给具体负责的业务部门或单位,让他们去下力气执行,我只管勤督促,问结果。”
“潘市长你这么说,可让我坐不住了,稍稍琢磨一下,你不就是在说我缺少匹夫有责之心嘛。”
“嗳,姚市长你多想了,我怎么会有那个意思呢。”潘宝山笑了起来。他寻思着,话说到这里已经差不多到位,姚钢应该会把这个信息反馈给严景标,势必会让他多个心事。
潘宝山想得没错,严景标得到这个消息后,果真是紧紧地皱起了眉头,他清楚地意识到,这次潘宝山对房管局发飙只是个表象,真正的标靶其实是四方资产评估事务所,直接说就是丁方才。丁方才是谁?严景标一想到这里便坐直了身子,倒吸一口冷气,原来他自己才是潘宝山的终极目标!
稳了了心绪,严景标闭上眼睛躺倒在座椅上,不由得佩服潘宝山来,果真是头脑够用,知道要被办事,所以想方设法给他添堵,好让他没工夫下手。严景标冷笑了一声,那当然是不能的,赶在省党代会之前,他肯定要针对潘宝山来一次地震。
不过万事小心为先,严景标觉得有必要提高警惕,以免被潘宝山先得手抓住漏洞打他个措手不及。于是,严景标给丁方芳打了个电话,让她告诉丁方才近期注意点行事,潘宝山已经盯上了他。
严景标的打算是没有错,不过并不是时候。潘宝山已经料到他会有所防备,所以根本就没打算继续盯丁方才,而是将注意力放到了汇通路的拓宽改造上。
由于年前把搬迁工作做得比较到位,从年后开始,汇通路南侧的主要企业陆续搬迁了,只剩下几家濒临破产的小公司在硬撑。这几家小公司对到别处新建厂址不感兴趣,因为业务无法开展,新建也没什么意义,而且因为位置偏离市区又卖不上个好价钱,所以不折腾。他们只想着能借拆迁捞上一笔,然后关门大吉另寻出路。
这个情况潘宝山是掌握的,他便让鱿鱼指挥何大龙上阵,与那几家公司商谈合作,抗拆迁工作由他来负责,最后弄到手的钱只抽取一小部分作为报酬。条件很好,那几家公司当然乐意,一拍即合。
就这样,何大龙排兵布阵,根据自己野蛮拆迁的经验反过头来总结,布置了好几套应对方案,有硬打硬杀不怕流血送命型的,有憨皮赖脸死缠烂打耍无赖型的,而且还利用各种手段来造势,比如上访围闹、静坐,拍照、拍视频上传到网络上制造舆论等。
所以,一段时间以来,汇通路的拆迁在接近尾声的时候大为受阻,给拓宽改造施工进程带来极大影响。
其实对潘宝山来说,他还是很希望百源辖区内的汇通路段早日完成拓宽改造的,因为道路拓宽后,可以逐渐向两端延伸修建,西至广陵区,东到望东区,那样就把市区的大动脉给打通了,对松阳的发展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是,这事又关乎他事业的兴衰成败,在这种关键时刻,还是要先个人后集体,所以,潘宝山才会选择阻挠汇通路的拓宽改造工程。
~
第三百四十八章新商机
汇通路拓宽改造一受挫,石白海又开始抓耳挠腮了,他不断给具体负责项目工程的高桂达施加压力,让他不惜一切手段也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前期搬迁的扫尾工作任务。
对此,高桂达也是一筹莫展,他不是不明白怎么回事,可以说他已经是倾尽了全力,什么威逼利诱、卑鄙恶毒的手段也都用了,但没有效果。最后,他甚至起用了“黑拆”,呼啦啦纠集了几十号黑社会上混的,半夜冲进抗拆迁的公司里,准备把人拖出去,然后起用吊锤车和大铲车来个夯塌推倒。
可是没想到,公司固守的“员工”似乎比黑社会还黑,个个凶悍无比,逮什么用什么,砖头、碎玻璃片、粗椅子腿还有工作间的各种工具,包括钢管、钢钳等,火力猛得很。
这方面鱿鱼有交待,他告诉何大龙,让手下的人马尽量用不算凶器的家伙来当武器,出手狠点也没事,但别准备刀枪棍棒,否则石白海利用职权叫来警察或武警,有些话还说不清,极有可能被稀里糊涂关进去也没个地方申辩。
有了这个交待,何大龙就命令下面的人一律不准带所谓的凶器,就地取材,随便抄起家伙就往死里出手,打死人不偿命。就因为何大龙这么一说,战斗力就上去了,所以几次交手下来,高桂达方面全都是大败而归,到后来从心理上就怵了起来。
就这么一怵,气势立刻弱了,自然也就没了实质性的动作,所以直接导致拆搬迁停滞,进而影响到了汇通路整个拓宽改造工程的进展。
严景标对这项工程还是比较关注的,发现了情况不对劲便找石白海问缘由。石白海一脸惶恐,却也没法推诿,只好如实相告,是拆搬迁出了问题。严景标一听就猜到跟潘宝山有关,不过还好,潘宝山还挂着汇通路改造拆迁领导小组组长的头衔,刚好可以把这个任务压给他,让他没法不解决。不过严景标也担心,现在的潘宝山还会不会听他使唤。
严景标的担心不无道理,和潘宝山之间的关系到了这个程度,其实也就没什么上下级威信力而言了。在潘宝山看来,什么市委书记一把手,权衡一下,但凡能扛得住的事情,他严景标就一边凉快去。当然,面上的事情还是要照顾到的。面对严景标提出的要求,潘宝山面带微笑加以拒绝,说他已经尽了力,实在没有那么大能耐,汇通路的拆搬迁工作如果强行搞下去,很有可能要出人命案,到时事情闹大了影响松阳的稳定,省里问责下来没人能担得起。
潘宝山这么一说,严景标也无话可讲,但是他心里着急得不行,如此一来,汇通路的拓宽改造就成半拉子工程了,处在骑虎难下的位置尤其难受不说,就是老百姓戳着脊梁骨的咒骂也没法消受。
严景标作两手打算,一方面让石白海派代表跟抗拆迁公司的代表谈判,哪怕作出点让步,也要协商妥解决的办法,另一方面,抓紧想办法对潘宝山下手,把他拔掉。严景标很清楚,只要把潘宝山这个障碍清除,汇通路的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还有,丁方才方面的事,也会风平浪静。
一时间,严景标把精力放到了潘宝山身上,琢磨着该如何寻找合适的切入口来下手。这同时,他也更为警惕,提防着潘宝山再针对他搞什么动作。
可是有时候事情就是赶巧,严景标越是小心,反而出乱子的机会就越突出。崔怡梅竟然再次找了过来,她又物色到了一个发财的机会。
松阳市的交通监控系统相对落后,大批设施相继进入淘汰期。崔怡梅敏锐地嗅到了这一商机,她巧妙运作,联系了省城一家通讯科技工程公司作为后盾,准备与松阳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进行合作,对全市交通监控设施进行升级、完善。只是粗略一算,设备需要升级的部分,加上后期需要补充新设点的安装部分,加起来造价过亿。
这么大一项工程,没有人说话当然不行。因此,崔怡梅娇滴滴地找到了严景标,一番辛勤的劳作之后,提出了要求,希望他能把事情促成。
严景标听后吓了一跳,动辄过亿的项目,哪能随便就能促成?可是,面对崔怡梅拽胳膊摇膀子的娇相,他又没法拒绝,所以只好打个折扣,做一部分。他说,一下子在全是范围内摊开来搞,动静太大,应该打散了分块分批进行。
崔怡梅也能理解其中的难度,不过她不愿意看到市场份额过度萎缩,说那就现在市区推行,下面县里的就先放放。崔怡梅做过市场预算,市区占大头,造价在七八千万的样子。
严景标心里有数,说行,那就先在市区推行,但即便是在市区,也要有个先后分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放在主城区百源区,广陵区和望东区先不要有动作。崔怡梅当即就答应了,她知道广陵区和望东区的情况,两个区加起来还不到百源区的三分之一量。也就是说,百源区的交通监控设施改造,费用要在五千万左右,潜在的利润依旧非常可观。
对于交通监控系统的项目,五千万的体量不小,其中的厉害严景标是清楚的,所以他没有直接搭话,而是让许明亮引路,把崔怡梅带到了市公安局进行洽谈。
按道理讲,这种事要跟局里的一把手谈,谈妥之后,一把手召集个局务会走个形式也就完事了。
不过有点奇怪,公安局接待许明亮和崔怡梅的不是孔军凯,而是管康。
这是个比较耐人寻味的现象,要说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孔军凯现在常驻市政府办公,重心逐渐偏向了政府工作,公安局的业务,由第一副局长管康来主持。
其实在这个简单的原因背后,是严景标再明显不过的意图:下一步,孔军凯将从公安系统分离出去,成为专职副市长,而管康将成为市公安局局长,进而成为副市长。管康是严景标圈子里的人,也就是说,严景标要全面掌控松阳市的公安工作。
这一点,严景标没跟管康直接交流过,但管康心里明白得很,本身这就是摆在眼皮上的事。所以,管康对严景标更为服贴了。
现在,严景标的秘书许明亮很神秘地带了个女人过来谈业务,而且言语间还有所指向,所以管康当然知道该怎么做。不过,对事情把把关还是必须的,如果事情太过分,也得想点办法周旋一下,否则稀里糊涂地答应下来,捅出了娄子没准严景标还会怪罪说做事缺少高度。
“崔总,你的项目很好,也确实符合咱们松阳市的市情。”管康表现得非常热情,对崔怡梅道:“能不能大体介绍一下项目的情况,包括项目内容、费用以及操作方式。”
“管局长,其实很简单,几分钟时间就可以让您完全明白是怎么回事。”崔怡梅一点都不拿架子,“项目中的交通监控设施,包括红绿灯显示、闯红灯抓拍以及超速连拍,另外,还有新上的高清手控三百六十度旋转拍摄探头,可以有效地对违规变道、调头、停车、逆向行驶以及压单双黄白实线等进行拍照,以用作罚款证据。”
“哦,那功能是挺齐全的。”管康点头道,“费用大概需要多少?”
“百源区交通任务繁重,是整个松阳市的中心,费用要高一些,大概要五千万的样子。”崔怡梅边说边观察管康的脸色。
果然,管康一听五千万的数字,面色立时严肃了许多,五千万,零点五亿啊,不说别的,单说项目的工程费来源就让他头疼。
崔怡梅早有打算,一见管康如此神态,立刻笑道:“管局长,话还没讲完呢,根据在其他城市推行的经验,操作方式是不可不说的,因为可以有效解决工程的费用问题,不会给贵局带来什么财政负担。”
“哦。”管康一听颇感意外,“崔总,那你就说说,怎么个操作法?”
“引用企业化操作法。”崔怡梅道,“升级、完善所需的设备,由我们公司垫资,包括人工费用,也可以由我们公司支付。至于垫资的回笼,主要依靠对违章车辆的罚款提成。”
“罚款提成?”管康微微皱眉,“具体说说看。”
“管局长,说到罚款提成,我想问一句,现在松阳市全年的车辆违章罚款额是多少?”崔怡梅问。
“这个我大概知道一点。”管康道,“现在全市的汽车保有量大概是五十万辆,市区占多半,差不多有三十万辆,而市区的百源区又是大头,估计能占到八成以上。也就是说,常年在百源区上路的车子应该有二十多万辆,如果再加上其他两区和三县不经常来百源区的,粗略估一下也就在三十万辆的样子吧。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一辆车一年的违章罚款,平均在三百元的线上,也就是说,现在百源区辖区内,一年的违章罚款大概是一个亿。”
“一个亿也( 官路逍遥 http://www.xlawen.org/kan/2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