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9 部分阅读
算少。”崔怡梅故意摆出一脸谨慎之色,“管局长,这么说来,我们公司计划的罚款提成还是具有一定风险的。”
管康听了崔怡梅的话更加不明白,问道:“崔总,你说的罚款提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说的风险又指哪方面?”
~
第三百四十九章罚款提成
管康问到了罚款提成和所涉及的风险问题,崔怡梅立刻做进一步说明。
“管局长,用罚款提成来收回我们公司的工程垫资款,有个可行的操作细则,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当年在保证前一年违章收入总额的基础上,对差额所得按比例分成而已。”崔怡梅道,“比如去年的违章收入总额按一个亿来计算,如果今年的违章总收入是一亿两千万,做个简单的减法,差额就是两千万。也就是说,我们公司将会从这两千万中按比例提成,用来抵作回笼的工程款,当然了,还有一点正常的利润。”
“嗯,这么说我就明白了。”管康笑道,“由此也可以推知你刚才所说的风险了,假如差额不多,就意味着你们公司的垫资回笼期会很长,也就更没什么利润而言了。”
“是啊管局长,还是你看得透,如果垫资不能及时回笼,就意味着我们公司要亏损。”崔怡梅点头微笑,看着管康道:“不过好在从其他城市操作的经验来看,以三十万辆汽车作为基数参照,按差额五五分成的比例来提成,一般也就是三年时间便能把垫资收回。”
“工程款和乱七八糟的费用,还有你们的正常利润,高了说按六千万计算,按你说的三年时间收回,平均一年就要有两千万进账。以五五分成的比例来推算,也就是说,上了新的监控设备后,百源区辖区内每年的罚款额度大概能增加四千万左右。”管康道。
“嗯,应该差不多是那个数。”崔怡梅道,“管局长,如果往仔细里说,罚款额度的增长是个变数。新的监控设备安装后,第一年的增长幅度会大一些,往后司机们有教训了,自然会有所下降。但是,因为近几年来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很快,所以新增的那部分车辆罚款多少也能补充一些。总的来说,从第二年开始,罚款额度会相对保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水平。”
“呵呵,这么说来情况还有点复杂。”管康笑道,“是不是再找个时间,双方的核心人员坐到一起好好议一议?毕竟不能让崔总的公司亏损嘛。”
“那倒也不用。”崔怡梅也笑了,“一切都可以在合同中注明,合作期限初定三年,具体期限可以根据垫资方资金回笼的情况进行调整,可以提前,也可以延续。”
“嗯,这么做也可以。”管康微微点着头,他知道其中必有猫腻,但事情本来就是要照这么个样子走下去的,当然不能打岔。
“那好,既然管局长同意了,看看什么时候把合同签一下?”崔怡梅一点都不客气,步子走得很紧。
“尽快吧。”管康一边答应一边琢磨,想来想去还是不插手为好,以免到时出了事撇不干净,于是说道:“崔总,我看这个项目让具体负责的业务单位跟你直接对接比较合适,这样吧,我现在就打电话给交巡警支队,让他们的支队长过来跟你初步商洽一下,你看如何?”
“怎么都行,反正有管局长发话,我相信肯定能把项目顺利推行下去。”崔怡梅笑道。
“那是,那是当然。”管康笑着,打了个电话给松阳市交巡警支队的支队长贾浩。
贾浩得到指示自然不敢怠慢,立刻赶了过来,和崔怡梅没谈几句马上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再看看陪在崔怡梅旁边的是准局长、副市长管康,还有市委书记的贴身秘书许明亮,当即就说一切按照管局长的指示办。
这就没什么意外了,事情进行得很顺利。崔怡梅提出要请管康和贾浩还有许明亮吃饭,预祝一下合作成功。
贾浩有眼色,说他要做东,请管局长、许处长和崔总到酒桌上就合作的事继续聊聊,那样才能保证合作的搞成功率。
此时,一旁的许明亮抬手压压,开始说话。许明亮从他们谈正事起到现在一直都默不作声,他知道不该插嘴的时候绝对不能参与进去。现在,事情谈完到了吃喝环节,可以发上几句言了,便很有气势很有诚意地说,吃饭的事由他来安排。他一副大局在胸的样子,很有高度地说,不管怎样,能把所谈的项目办好,是松阳的一件大好事,对城市的安全有序畅通有好处,对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更有好处。
管康和贾浩知道,许明亮也就是以牵线人的身份,表示一下态度而已,所以也不推辞,由着他安排。
许明亮知道如何拿捏事情,吃饭时把冯德锦和石白海喊到了场。这么一来,饭局就有点分量了,吃喝的开放度也就高了一些。
崔怡梅刚好趁热打铁,离开酒桌后就盯着贾浩,问能不能第二天就把合同签一下,以便着手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贾浩二话不说,头一点回答没问题。崔怡梅心里顿时乐开了花,她暗下决定,等签合同的时候含糊一点,把合作期限就确定为三年。
三年,三年的合作是个什么概念?崔怡梅心里最清楚。从掌握的资料来看,一个地区新上那一套交通监控系统后,第一年的违章抓拍率会成倍上升,平均在三倍以上。以这个上升的数据来分析,百源区每辆汽车的平均违章罚款,将从三百元上升到九百元。进而言之,以百源区三十万辆上路汽车为基数计算,第一年罚款额能达到两亿七千万。
这么一算,首年的差额就是一亿七千万,按照五五分比例来提成,第一年就能入账八千多万,不但能把垫资全部回笼,而且还有近两千万的节余。况且,往后两年还继续有收入。崔怡梅保守地估算了一下,如果一切顺利,在这个项目上三年时间她便会有过亿收入。
崔怡梅有如此美好的打算,是因为她知道这个项目的关键所在。在新上的交通监控设备当中,最具杀伤力的是高清手控三百六十度旋转拍摄探头。这种由人工操作的监控拍摄探头,对车辆逆向行驶和压单双黄白实线等拍照有奇效。尤其是在应用的第一年中,有些司机们还意识不到它的厉害,并不把它当回事,像什么违规变道、调头、压线等,还和以前一样随意,所以,由此产生的罚款会让人很诧异的。
因此,崔怡梅在第二天签合同的时候,故意追加承担了一项工作,愿意负责手控三百六十度旋转拍摄探头的日常运转。崔怡梅说,在三年的合同期内,她会出资聘请十到二十名工作人员,对旋转拍摄探头进行具体操控。
作为合同双方的另一方,贾浩当然也有回应,说既然这样,交巡警支队可以提供办公场所,专门劈出一个大厅,供摆放各种监控拍摄仪器以及工作人员上班时使用。
贾浩表现得很大度,崔怡梅也很豪爽,说办公场地不白用,合同期内,按照一年十万的租金来计算。
一年十万租金,对整个项目来说算不上是一回事,只是相对比雇用人员的工资开支来说,就显得无所无谓。崔怡梅想过,以雇用二十名工作人员来计算,利用奖金激励性措施来发放工资,底薪一千,外加五金,然后按照手控探头的拍摄数量来考核奖金,加起来平均每人的月工资也就三千多块钱。粗略算算,一个月的人员工资也就是六七万,一年也不过七八十万。另外,加上逢年过节的小福利,撑死也就是一百万。
一百万,对于崔怡梅的这次大手笔来说,实在算不得什么。
但是,这个大手笔的动静也很大,在松阳市公安系统内部,知道这其中有故事的人很多,彭自来当然不会是局外人。很自然,他把事情告诉了潘宝山。
潘宝山听后激动了一下,虽然他不知道崔怡梅会从中捞到多少好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交巡警支队作为政府部门,是高纯度的行政机构,怎么可以在业务上搞商业化操作?这一方面有损形象,另一方面也有大肆违规收益的嫌疑,太明目张胆了。
“好好收集一下证据,能借此牵出最大的受益人崔怡梅。”潘宝山很惊喜,“没准还可以带出严景标来,弄他一身泥,这是个机会!”
“这个……”彭自来听后有点犹豫,“潘常委,情况我已经了解过了,从目前来说,还没有什么证据可抓。他们合作所走的程序都很正规,而且从签订的合同内容上看也很符合规范,没有什么破绽。说白了,即使崔怡梅从中得了天大的好处,那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还真说不上什么。不过我觉得唯一有说服力的,就是等一年周期下来后,对崔怡梅的收益进行一个分析,然后公布于众,利用社会舆论来左右事态的发展。”
“嗯。”潘宝山面色肃正,缓缓地点了点头,“的确如此,目前走正规渠道是不能怎样,况且崔怡梅还有严景标那把超级保护伞。”
“还有呢,潘常委。”彭自来道,“崔怡梅和交巡警支队搞的这个项目,关键还有一个无敌的借口,为了交通安全呐。那是让人无话可说的,而且事实上的确也有那么个客官效果。”
“没错。”潘宝山赞赏地看着彭自来,笑道:“你分析得很有道理,看来想在这件事上做文章,目前来说意义不大,耗在上面只能是浪费时间。”
潘宝山说到这里,心境已坦然,凡事不强求,看似是机会却抓不住的,说明就不是好机会,有时间和精力还是放在那些容易出效果的事情上,往往会事半功倍,那才是智者之举。
于是,与严景标私下合作深厚的蓝天建设集团,又进入了潘宝山的视野。
~
第三百五十章建议出差
蓝天建设集团实力雄厚,在松阳所设的分公司也是财大气粗,况且还有严景标庇护,之前潘宝山就曾和徐光放商量过,知道想打它的主意并不容易。
不过潘宝山相信一句话,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蓝天建设集体松阳分公司在新区开发的动作中小漏洞不少,搜集出来一个个拾掇,也许有撼动的可能。就算撼不动,多少也可以起到点刺挠作用,继续分严景标的神。
攻击首先从广告入手,蓝天公司已经开发的蓝天小区一二期项目,在售房时打出了毗邻百源区最高端小学的口号,标榜是最具潜力的学区房。
那根本就是扯淡,松阳在规划上还没打算在新区设立校区,这一点潘宝山是知道的。而蓝天公司一直高喊这个子虚乌有的卖点,并且还变本加厉,后来竟然还刊出广告,松阳市区最好的重点中学百源高级中学,也将迁往新区。
由此,新区的楼价陡然攀升,平均每平方达到了五千多元,但购房者还争先恐后。就此现象,严景标多次在场合上高调表态,说松阳房地产业发展得很好,有利于促进地方发展,而这一切要感谢蓝天建设集团松阳分公司所作出的贡献。
明眼人一下就看出来,这是严景标在给蓝天公司撑腰。不过不可否认,蓝天公司拉动松阳房地产市场高飙,确实对地方经济壮大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但是,这在潘宝山看来很不科学,无异于杀鸡取卵。
潘宝山认为,目前松阳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足以支撑如此虚高的房价,直接造成的恶果就是让老百姓砸锅卖铁勒紧裤腰带才能买个房子,那样一来钱都死了,还讲什么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当然,房地产市场目前有个可恶的规律,房价上去了就下不来,偶尔下一点,也就是逗老百姓玩玩。潘宝山清楚,怎么努力也无法让松阳的房价回归理性水平。但是,该玩的动作还是要玩,眼前不为公,只为私。
潘宝山叫来市工商局局长马晋贤,问局里的广告管理处的工作开展得如何。
马晋贤很忐忑,知道潘宝山不会无缘无故找他专门问广告管理的事,里面肯定有问题,于是打了个哈哈,说近期对那方面的工作关注不多,可能有些问题没发现,请领导指示。
潘宝山也不客气,甩出几张蓝天小区的房产广告,说上面乱七八糟说了些什么,哪里来得学区房?纯粹是误导消费者。
“这个事情你要落实下去。”潘宝山面色很严肃,“蓝天公司登记广告的时候,难道提供了规划局的相关材料?据我所知,目前在规划方面根本就没有要在新区筹建学校的计划,广告又是如何获批的?还有,即使审批时有疏忽,那么广告在刊出之后,你们又采取过什么措施没有?”
“潘常委,我回去一定落实。”马晋贤频频点着头,“发现问题一定及时整改到位。”
“内部整改到位是一个方面,对房地产商的处罚也要到位。”潘宝山道,“黑了良心的蓝天公司,不能由着它祸害咱们松阳,要不睁一眼闭一眼或者说暗中支持,那不也成了黑心贼嘛。”
潘宝山的这句话,对马晋贤震动极大。蓝天公司是严景标手中的香饽饽的,却被潘宝山说成是黑了心,而且又暗讽严景标是黑心贼。由此看来,潘宝山和严景标的矛盾确实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
马晋贤知道谁都不能轻易得罪,因为对比分析一下严景标和潘宝山的实力,眼光稍微放长远一点,还真分不出伯仲来,不能急着排斥任何一方。马晋贤非常清楚,虽然严景标是现任市委书记,可过两年也就退了,而且照形势分析,他再往上走的趋势很弱,反过来再看潘宝山,他的发展后劲却很强劲。
总而言之,在角力双方没有分出明显胜负的情况下,不妨做个两面派。
“潘常委你放心,回去后我立刻就着手处理!”马晋贤保证似地说道,“不处理出个结果,你就处理我!”
“话也不能那么说。”潘宝山呵呵一笑,他明白马晋贤的想法,官场上稍微有眼色的人说话没有不漂亮的,“尽力吧,尽力就行,毕竟有些事做起来会不太顺利,但是有些干扰也要能抗得住。”潘宝山这么说,是暗指马晋贤可能会遭到来自严景标的压力。他知道,如果严景标施压,马晋贤是不可能扛住的。但是,该说话的话要说,他也要给马晋贤一定的压力。
但是,马晋贤巧妙地把压力给卸了,他直起腰板响亮地说道:“房地产商的公关能力很强大,这是大伙都知道的,不过在我面前没有用。潘常委你都这么交待了,我肯定会扛得住蓝天公司方面的压力。”
“哦。”潘宝山很玩味地看着马晋贤笑了笑,“马局长,你很能干啊。”
马晋贤肩膀一塌,笑道:“潘常委夸奖了。”
“不是我夸你,的确是你很优秀,所以,不管是来自蓝天公司还是其他路子的压力,我相信你会化解掉的。要不怎么说事情交给了你,我就放心呢。”潘宝山说到这里不再给马晋贤耍滑的机会,话题一转,道:“对了马局长,现行的房地产广告发布暂行条例,应该是九八年十二月修订的,条例对房地产广告内容和用语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不能假借类似就近入学的旗号来宣传什么学区房,相关的处罚标准有哪些?”
“好像还没什么具体的处罚标准,大概是违反规定发布广告的,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责令停止,并视其情节严重程度予以通报批评,再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马晋贤抿了抿嘴唇道,“罚款不是很多。”
“不是很多,简直太少了。”潘宝山道,“三万?对蓝天公司来说就像一截头发丝。”
“是,三万是太少了。”马晋贤道,“即使对小房地产商来说都根本不算什么,何况是蓝天公司。”
“所以啊,有一点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潘宝山拉着嘴角笑道,“视其情节严重程度予以通报批评,那可是个重磅炸弹,马局长,你可要认起真来。”
“哦,那是。”马晋贤不自然地笑着点头道,“房地产商最重视声誉,通报批评对他们来说还是很有分量的。”
“你们通报批评,然后让媒体再曝光,蓝天公司欺骗购房者的行径就暴露无遗了,那样的制裁,比罚他们三百万都有效。”潘宝山笑道,“所以说,马局长你的担子不轻呐,第一步通报批评的工作要做好,否则后续媒体的报道就跟不上了。”
“好的潘常委,回去我一定落实!”马晋贤见事情没有什么回旋的余地,回答起来也干脆得很。
马晋贤的干脆,并没有让潘宝山放松下来,他知道此事不会一帆风顺,一旦有了动静,严景标不会坐视不问。所以,前期行事的方式很关键,最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事情办出来,打严景标个措手不及。
“马局长,蓝天公司与我们松阳地方肯定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有事发生必然会找关系通融,因此,我有个建议你听听看是否可行。”潘宝山开始了进一步的筹划。
“潘常委您说。”马晋贤很恭谨,此时也不多想了,因为他看出了潘宝山的决心,如果玩什么花子,肯定要有麻烦上身。当然,顺了潘宝山,必定要得罪严景标,同样会挨剋。
“对蓝天公司的通报批评,肯定要建立前期的核查基础之上,为了不打草惊蛇,所以你安排行动的时候要低调一点,尽量别引起他们的警觉。”潘宝山道,“等一切就绪后,不动声色地就通报了,蓝天公司再有本事也回天乏力。”
“行,就按潘常委的指示办!”马晋贤毫不含糊。
“还有,就通报一事让媒体曝光的问题,要同步进行。”潘宝山道,“到时我通知媒体到你们工商局去采访,第二天就让曝光稿件见报。”
“嗯,那更好!”马晋贤使劲一点头,“潘常委,您安排得很周到。”
“说周到还谈不上,事情的背后总有千丝万缕的勾连,不可能考虑得面面俱到。”潘宝山笑道,“马局长,这对你来说担子着实不轻,所以我想了,事情进展到一定程度,会不会碰巧你有出差任务而不在松阳呢?”
“哦?”马晋贤真的是一愣,万万没料到潘宝山竟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原本谈话进行到一半时,他就想到了这一招,到关键时刻把事情吩咐好了,然后找个借口出差,尽量把对蓝天公司通报批评的事推远点,以便减轻责任。
潘宝山从马晋贤发愣的神态能揣摩出点他的想法,索性就把话再说白一点,“马局长是聪明人,我建议你在合适的时候不妨出个小差。”
“对对对,是那么回事!”马晋贤缓过神笑了,有点尴尬,道:“还是那句话,到底还是潘常委想得周到。”
“我也还是那句话,谈不上周到,只是尽力减少些不愉快就是了。”潘宝山笑道,“马局长,回到正话题上,做事兵贵神速,看看就这两天,把通报批评的事敲定下来,然后给我个确信,以便安排媒体方面的事情。”
“好的好的。”马晋贤连连点头,“那我就先告辞了,回去就立刻着手。”
潘宝山点点头,马晋贤离开了他的办公室。
出了办公室没走出几步,马晋贤突然嘴角一歪,无声地笑了,他想到了一个问题,或许工商局对蓝天公司的通报批评并不能如潘宝山所愿。
~
第三百五十一章摸底安排
马晋贤想到的问题是,潘宝山打算让工商局对蓝天公司的通报批评和媒体对此事的曝光同日进行,恐怕不能如愿。
从谈话的内容可以判断,潘宝山说的媒体是指报纸,这就存在一个不能忽视的地方:报纸的发行时间要比工商局下通报批评的时间早得多。
按照常规,报纸一般是早晨六七点钟就派发到位,而工商局下通报批评是正常的工作时间,抓点紧也要在八点半的样子。从六七点到八点半,有一两个小时的间隔。
在这段时间里,报纸上的信息有可能就扩散开来。消息一扩散,蓝天公司就有可能知道,如此一来,蓝天公司就会向严景标求助,或者说严景标自己就有可能在第一时间获悉,因为每天早晨到办公室时先翻看《松阳日报》是他的习惯。
总之,无论是蓝天公司还是严景标本人,只要在通报批评发出之前得到了消息,一个电话甩到工商局,事情就会被压下去。马晋贤很清楚,到时虽然他以出差的名义离开松阳,故意切断联系方法让严景标找不到,但毕竟局里还有具体管事的,严景标一招呼,那还有不停止的道理?
如果真是这样,报社应该就很被动了,因为通报批评并没有形成事实,而报道中却引以为证,明显就是虚假新闻,追究起来是要负大责任的。没准最后处理严重了,还让潘宝山难受。
不过马晋贤可管不了那么多,一切任其发展,就看潘宝山和严景标的能耐谁更大一些。
的确,马晋贤想的这个问题确实存在,而且发生的可能性也很大。不过在这方面,马晋贤对潘宝山的估计有点低了,他能想到的事情,潘宝山多是也能想得到。
第二天,潘宝山就让曹建兴跟报社联系,他要过去调研。
许良庭对此一直很重视,潘宝山来调研过几次,每次他都像当年迎接严景标的到来一样,排出阵势热烈欢迎。
殷益彤自然也不例外,她知道潘宝山这只潜力股的厉害,不得势倒无所谓,一旦得了机会也绝对不得了,所以也得供着。
面对许良庭的用心接待,潘宝山也很客气,许良庭为他拉开车门后,他下来并不像严景标那样,甩开许良庭自行其道,而且在一旁稍等几秒钟,等许良庭关上车门后,与他一起走进报社办公楼。
同样,潘宝山也很好地顾及到殷益彤,并不冷落她。尤其是这一次,对殷益彤似乎还特别热情,因为潘宝山要了解报纸出版发行程序,让她仔细介绍一番。
殷益彤有点纳闷,不过这个时候可来不及多想。
“报纸的出版其实就是对稿件的把关,把关主要体现在对地方新闻方面,也就是由本报记者采写的稿件。”殷益彤立马向潘宝山介绍起来,“总体来说要经过三道关,首先,记者采写稿件后交由部门主任审签,然后再递交给白班值班领导,白班领导签字后,就可以上版编排,最后,晚班值班领导看版,没有问题便签字付印。接下来就是印刷发行了,把付印的电子版样传输到印刷车间进行印刷,成品出来后,由发行部统一配送。没有意外情况,市区的报纸一般都在七点钟左右送到位,以保证各机关单位在上班时能看到报纸。”
“哦,很好的一套流程”潘宝山点了点道,“刚才说到稿件把关,如果有应急稿件呢?有时市里搞一些大型活动,记者白天来不及成稿,又该如何处理?”
“特殊情况程序就简化了,由记者、编辑和值晚班的领导直接对接。”殷益彤道,“现在严书记对宣传抓得比较紧,不少稿件都是半夜才着手处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
“哦,那很辛苦。”潘宝山笑道,“所以对那些经常奋斗在采编一线的工作人员,要相对进行些奖励,要体现一定的人文关怀,特殊岗位的就应该有特殊的奖励收入,否则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这方面许社长一直在努力,无奈资金有限,所以有些地方并不到位。”殷益彤边说边看着许良庭,“往后我们采编要充分发挥作用,与广告部门进一步联动起来,更大限度地挖掘广告资源,争取把效益搞上去。”
说到这一点许良庭很关注,他早就提出来要把采编和广告深度配合起来,因为他到外地考察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可行的法子,对于提高广告经营收入有极大的刺激作用。其实在这方面,报社已经有所尝试,但面还不够广,点还不够深,总之一句话,胆子不够大。
“嗯,殷总说的没错,采编与广告联动,确实是个路子。”许良庭道,“现阶段我们正在探索一个科学合理的政策,否则联动不好容易走入有偿新闻的误区,那是万万不能的。”
“嗯,许社长说的有道理,不过我觉得目前报社广告量上不去,关键的原因是在于我们这张《松阳日报》没有引起潜在广告客户源的重视。”潘宝山听到现在,理出了个观点,他看着许良庭问道:“《松阳日报》是党委机关报,绝对的主流媒体,为什么没得到重视?”
许良庭眨巴了下眼睛,歪头看了看旁边的殷益彤,“殷总,你有没有考虑过?”
殷益彤摇了摇头,对潘宝山道:“潘常委,请您指示。”
“指示还不敢讲,纯粹的个人观点而已。”潘宝山笑笑,道:“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们喂的甜枣太多,抽的巴掌太少。仔细想一想,我们这张报纸是不是帮人家做锦上添花的事太多?时间一长人家都麻木了,就认为报纸只是吹鼓手,跟着贺喜道好溜边子。所以我认为,报纸应该逐渐竖立自己的威信,敢于朝别人身上打板子,该批评的就要批评,而且一针见血,不要遮遮掩掩怕这怕那,要敢于碰硬。”
“很好,我觉得潘常委的观点很好!”许良庭非常肃敬地点着头,对殷益彤道:“殷总,下一步一定要加大批评稿件的刊发力度,把影响做出来。”
“的确是需要加强。”殷益彤跟着点头,“潘常委给我们传经送宝,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样的机会,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进行调整。”
“我看专门劈出一个版面来,加强舆论监督性报道。”潘宝山道,“之前的民生新闻板块就很好,也有那么点意思,可以在那基础上进行改进。”
“再增加一个版,拿出两个版面来做舆论监督。”许良庭立刻接上话,“要把声势做出来。”
“嗯,需用几个版面你们自己根据情况来合理确定。”潘宝山道,“不过有一点也要注意,搞舆论监督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还是要紧紧围绕住的,大局观可不能丢掉。”
“那肯定要注意,绝对不能给市里添乱。”殷益彤道,“潘常委,你看这样好不好,一周之内,我们抓紧对报纸进行改版策划,等拿出方案后送给你过下目,帮我们把把关,提出些指导性意见如何?”
“可以,只要能对报纸的出版和报社的发展有帮助,我很乐意。”潘宝山并不推辞。
许良庭很高兴,他试探着问潘宝山,中午能不能留下来吃个便餐。这当然是需要的,潘宝山还想找机会跟他谈点事,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又座谈了一阵,一行人移步去报社食堂用餐。潘宝山和许良庭走在一起,趁机问他,说有篇关于蓝天公司的稿件想发,能不能安排一下。许良庭被潘宝山要求帮忙倍感荣幸,忙问登什么稿子,肯定没问题。
潘宝山知道许良庭对严景标有看法,所以不加掩饰,说想要曝光蓝天公司搞虚假广告欺骗购房者的稿子,而且相关工作已经开始进行,到时还要和工商局的通报批评打个小配合。
许良庭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很直白地说道:“潘常委你放心,稿件到时闷不吭声地刊发出去,事先不会让严景标的人察觉到。”
“那样最好。”潘宝山道,“不过刚才听殷总编介绍的出版程序好像还比较复杂,稿件过手多了,露白的几率也就相对会增加。”
“不用担心,等需要的时候,我半夜一个电话,让值晚班的把稿件排上去就行。”许良庭道,“等第二天白纸黑字见报了,那就是铁的事实。”
“嗯,许社长,值晚班的人能控得住?”潘宝山有点不放心。
“没问题。”许良庭道,“我多次在单位的大会上强调过,报纸不是哪一个人的事,出了事有责任也不是一个人的,即便最后落实到哪一个人的头上,那也不要怕,很多事情在单位内部是可以转化和消化的。”
许良庭这么一说,潘宝山就有数了,于是又谈到另外一个问题。
“许社长,还有个问题需要注意一下。”潘宝山道,“因为到时要和工商局的通报批评打配合,所以,当天的报纸发行要做个动作,推迟。”
“推迟?”许良庭一时当然不会知道是为什么,但他知道服从命令,“那也没问题,有时候情况特殊,直到早晨七八点钟才开始印刷,等报纸印出来再发行下去,都快中午了呢!”
“也不用等到中午,十点钟以后就可以了。”潘宝山满意地点点头。
~
第三百五十二章挑事
报社方面的事情安排妥当,潘宝山轻松了许多,直到此时他才觉得对蓝天公司虚假广告的打击有了八成把握。
离开报社的时候,潘宝山和许良庭重重地握了握手以示感谢,之后便钻进车里,破例摇下车窗,挥挥手才走。
回办公室的路上,潘宝山很是感叹,为什么能与许良庭如此“敞开心扉”?按理说,之前和他也没有什么深交,有些话不应该说得太透,那样轻易交底显得欠考虑。但细一想也很好理解,因为许良庭和他有个共同的对立面,严景标。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心理防备有所放松。
不过总的来说还好,至少到目前来说还没有什么不妥的苗头。况且现在也不是多想这事的时候,针对蓝天公司的攻击还要继续筹划,第一个步骤布置完毕,第二个要马上着手,打出组合拳的威力来。
接下来,潘宝山要在蓝天公司售房的环节上做文章。依据目前有关规定,楼盘销售要至少在主体完成一半的时候才能预售,而蓝天小区的的一二期均是地基刚打下去便开始预售,收取购房者二十至三十万不等的定金。更为严重的是,在蓝天小区三期项目的开发上,甚至连桩基都还没打便搞起了预售。
这方面的事,应该还要找房管局局长邵沛丰,但是潘宝山觉得并不对路,因为从处理房管局指定评估机构一事来看,他跟严景标走得太近,找他便会透露风声,无疑是主动求败。
潘宝山初步打算,还是通过媒体曝光,但这一次要找省级以上的媒体。找媒体不是太着急,前期的证据材料收集必须尽快做好。潘宝山立刻找邓如美,让她安排几个人以购房者的名义去蓝天公司买房,留下录音、预购合同材料以作证据。
“这样的证据有点微观了,面上的说服力不强。”邓如美听了潘宝山的计划后道,“如果能从房管局找到内应,获取蓝天公司的报批手续,再在时间上卡一下,那就有力多了。”
“我担心那么一来会打草惊蛇,因为房管局局长邵沛丰和严景标关系很亲密。”潘宝山道,“其实这方面包括规划、建设等部门,也都能去了解一些情况作为佐证,但同样动静会有点大。”
“要是这么考虑那就算了。”邓如美道,“还是稳扎稳打的好。”
“嗯,本来的目的也就是要制造麻烦,并不是真的要把蓝天公司给搞垮。”潘宝山道,“在松阳,只要严景标在一天,蓝天公司就会安然无恙一天。况且,蓝天公司是正规军,他们在搞公关的时候不是只搞关系点,而是一张关系网,也就是说,即使严景标不在位子上或者是离开了松阳,蓝天公司也还能找其他得力的地方关系做保护伞。”
“呵呵,要想彻底清算蓝天公司,还得靠你自己。”邓如美笑了起来。
“又给我施加压力啊。”潘宝山也笑了,“等我哪天做了松阳一把手,肯定要秋后算账,让蓝天公司把吃进去的都吐出来。”
“我看也不一定。”邓如美道,“到一个位置自然就有一个看法,等你执掌松阳大政的时候,没准蓝天公司就是你手中的一枚棋子。”
“也对,从政经商,没有绝对的敌人。”潘宝山道,“邓姐,说点咱们的事,那三百亩地块的开发到什么程度了,近一段时间我一直没闲下来,也没关注。”
“现在要稳一点,没什么进展。”邓如美道,“最重要的预算问题还不是太清晰,正在理顺。”
“亏应该亏不了吧,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潘宝山道,“不过眼前的机会很好,像蓝天小区的一二期项目,估计都赚翻了。”
“不心急。”邓如美道,“我们的小区建设马上就能提速,只是现在还没预售而已,但前往售楼中心的人很多,报名订房的已经有好几百人了。”
“先不能收购房定金,下面针对蓝天公司的虚假广告的行动就要开展了,到时没准要出乱子。”潘宝山无可奈何地笑道,“对蓝天公司这么一搞,我们也深受影响啊,房价虽然是不容易下去了,但销售怕是会不太顺利。”
“早晚卖出去就得了。”邓如美道,“对我们的小步前进计划影响不大,算是伤敌一千,自损一百吧。”
“嗯,你这么一说我就释然了。”潘宝山笑叹着伸了个懒腰,在椅子上躺倒,“每次和你在一起,就是我最放松的时候。”
邓如美轻轻地拉起嘴角,慢慢走到潘宝山身后,伸手为他揉起了太阳|穴,道:“心能平静下来吗?”
“能。”潘宝山道,“不过你这么一靠近,我就沸腾了。”
潘宝山说着,伸手把邓如美拉到了身上。没多会,椅子就吱吱嘎嘎地响了起来。
这的种全身心的放松自然是令人乐颠之极,不过潘宝山有足够的自制力,迷恋不得。在放松之后,他又立刻投入到与严景标的对抗战斗中去。
潘宝山觉得,在等待对蓝天公司通报批评行动之前的这几天也不能闲着,凡是跟严景标有关的事,只要有可能就拎出来抖和抖和。
没用费事,潘宝山想到了以前和徐光放说起过的公车改革一事,刚好可以利用一下。
松阳市的公车改革有声势,还成立了公车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组长由严景标担任,副组长由市长、市委副书记及常务副市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则是管钱的财政局局长崔奋为。
潘宝山以副组长的身份,把崔奋为叫到了跟前,问公车改革的效果如何。
崔奋为不怎么买潘宝山账,回答起来有点心不在焉,说很好,通过公车拍卖、发放车补的办法,现在松阳的公车减少了差不多一半。
“一辆车一年的运行成本要七八万吧,目前公车数量减了一半,从账面上是起码一两千万节省了下来,但实际情况似乎不是这么回事。”潘宝山道,“车补发多了,相对有点入不敷出是不是?”
“车补其实也不多,按照有关政策,副处级在五万左右,正处级车补在七万左右,副厅级你是知道的。”崔奋为道,“那也不是什么秘密。”
“当然不是秘密,而且还是很丢人的事。”潘宝山没有好口气,“拿处级干部来说,一年车补平均六万,一天是多少?一百七八。以相对来讲高一些的出租车运价来测算,一百七八要跑多少公里?难道天天没事就出去溜一圈玩玩?”
“潘市长,你这么说就不太合适了。”崔奋为道,“有时出差一个长途就上前公里呢。”
“出差的次数有多少?平常在家没什么事的时间又有多少?”潘宝山道,“崔奋为我跟你讲,咱们松阳的车改是很失败的。车补成了什么?变相加薪了!老百姓怎么看我们?还有,那些拍卖的公车到哪儿去了?当然也不可否认,一部分确实是流向了社会,但绝大部分还是内部消化了,这个内部消化有的被占为己有,有的只是换了个身份却依旧挂靠在单位,还是由单位正常使用。说白了就是公车虽然改姓‘私’了,但依旧却干着公家的活,那背后是什么?是领导干部公车照坐、车补照拿的丑行!”
“潘市长,你讲这么多我很明白,有什么指示就说吧。”崔奋为一副冷笑的姿态,道:“你说了,我也就是听听,因为我做不了主,最后拿主意的还是你们领导层的事。”
“你不是车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潘宝山道,“挂那个头衔是为了好玩?”
“办公室主任无足轻重,主要还是领导小组的组长们。”崔奋为不阴不阳地说。
“哟,崔奋为你这么说可不太准确,主要的可不能说组长们,把‘们’字去掉才合适。”潘宝山道,“在你的眼里,只有组长一个人,而且组长好像也特别信任你,在车改方面,凡事他就一句话,你便忙前忙后地跑开了,可结果呢,却越来越糟糕!”
崔奋为听( 官路逍遥 http://www.xlawen.org/kan/2109/ )
管康听了崔怡梅的话更加不明白,问道:“崔总,你说的罚款提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说的风险又指哪方面?”
~
第三百四十九章罚款提成
管康问到了罚款提成和所涉及的风险问题,崔怡梅立刻做进一步说明。
“管局长,用罚款提成来收回我们公司的工程垫资款,有个可行的操作细则,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当年在保证前一年违章收入总额的基础上,对差额所得按比例分成而已。”崔怡梅道,“比如去年的违章收入总额按一个亿来计算,如果今年的违章总收入是一亿两千万,做个简单的减法,差额就是两千万。也就是说,我们公司将会从这两千万中按比例提成,用来抵作回笼的工程款,当然了,还有一点正常的利润。”
“嗯,这么说我就明白了。”管康笑道,“由此也可以推知你刚才所说的风险了,假如差额不多,就意味着你们公司的垫资回笼期会很长,也就更没什么利润而言了。”
“是啊管局长,还是你看得透,如果垫资不能及时回笼,就意味着我们公司要亏损。”崔怡梅点头微笑,看着管康道:“不过好在从其他城市操作的经验来看,以三十万辆汽车作为基数参照,按差额五五分成的比例来提成,一般也就是三年时间便能把垫资收回。”
“工程款和乱七八糟的费用,还有你们的正常利润,高了说按六千万计算,按你说的三年时间收回,平均一年就要有两千万进账。以五五分成的比例来推算,也就是说,上了新的监控设备后,百源区辖区内每年的罚款额度大概能增加四千万左右。”管康道。
“嗯,应该差不多是那个数。”崔怡梅道,“管局长,如果往仔细里说,罚款额度的增长是个变数。新的监控设备安装后,第一年的增长幅度会大一些,往后司机们有教训了,自然会有所下降。但是,因为近几年来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很快,所以新增的那部分车辆罚款多少也能补充一些。总的来说,从第二年开始,罚款额度会相对保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水平。”
“呵呵,这么说来情况还有点复杂。”管康笑道,“是不是再找个时间,双方的核心人员坐到一起好好议一议?毕竟不能让崔总的公司亏损嘛。”
“那倒也不用。”崔怡梅也笑了,“一切都可以在合同中注明,合作期限初定三年,具体期限可以根据垫资方资金回笼的情况进行调整,可以提前,也可以延续。”
“嗯,这么做也可以。”管康微微点着头,他知道其中必有猫腻,但事情本来就是要照这么个样子走下去的,当然不能打岔。
“那好,既然管局长同意了,看看什么时候把合同签一下?”崔怡梅一点都不客气,步子走得很紧。
“尽快吧。”管康一边答应一边琢磨,想来想去还是不插手为好,以免到时出了事撇不干净,于是说道:“崔总,我看这个项目让具体负责的业务单位跟你直接对接比较合适,这样吧,我现在就打电话给交巡警支队,让他们的支队长过来跟你初步商洽一下,你看如何?”
“怎么都行,反正有管局长发话,我相信肯定能把项目顺利推行下去。”崔怡梅笑道。
“那是,那是当然。”管康笑着,打了个电话给松阳市交巡警支队的支队长贾浩。
贾浩得到指示自然不敢怠慢,立刻赶了过来,和崔怡梅没谈几句马上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再看看陪在崔怡梅旁边的是准局长、副市长管康,还有市委书记的贴身秘书许明亮,当即就说一切按照管局长的指示办。
这就没什么意外了,事情进行得很顺利。崔怡梅提出要请管康和贾浩还有许明亮吃饭,预祝一下合作成功。
贾浩有眼色,说他要做东,请管局长、许处长和崔总到酒桌上就合作的事继续聊聊,那样才能保证合作的搞成功率。
此时,一旁的许明亮抬手压压,开始说话。许明亮从他们谈正事起到现在一直都默不作声,他知道不该插嘴的时候绝对不能参与进去。现在,事情谈完到了吃喝环节,可以发上几句言了,便很有气势很有诚意地说,吃饭的事由他来安排。他一副大局在胸的样子,很有高度地说,不管怎样,能把所谈的项目办好,是松阳的一件大好事,对城市的安全有序畅通有好处,对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更有好处。
管康和贾浩知道,许明亮也就是以牵线人的身份,表示一下态度而已,所以也不推辞,由着他安排。
许明亮知道如何拿捏事情,吃饭时把冯德锦和石白海喊到了场。这么一来,饭局就有点分量了,吃喝的开放度也就高了一些。
崔怡梅刚好趁热打铁,离开酒桌后就盯着贾浩,问能不能第二天就把合同签一下,以便着手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贾浩二话不说,头一点回答没问题。崔怡梅心里顿时乐开了花,她暗下决定,等签合同的时候含糊一点,把合作期限就确定为三年。
三年,三年的合作是个什么概念?崔怡梅心里最清楚。从掌握的资料来看,一个地区新上那一套交通监控系统后,第一年的违章抓拍率会成倍上升,平均在三倍以上。以这个上升的数据来分析,百源区每辆汽车的平均违章罚款,将从三百元上升到九百元。进而言之,以百源区三十万辆上路汽车为基数计算,第一年罚款额能达到两亿七千万。
这么一算,首年的差额就是一亿七千万,按照五五分比例来提成,第一年就能入账八千多万,不但能把垫资全部回笼,而且还有近两千万的节余。况且,往后两年还继续有收入。崔怡梅保守地估算了一下,如果一切顺利,在这个项目上三年时间她便会有过亿收入。
崔怡梅有如此美好的打算,是因为她知道这个项目的关键所在。在新上的交通监控设备当中,最具杀伤力的是高清手控三百六十度旋转拍摄探头。这种由人工操作的监控拍摄探头,对车辆逆向行驶和压单双黄白实线等拍照有奇效。尤其是在应用的第一年中,有些司机们还意识不到它的厉害,并不把它当回事,像什么违规变道、调头、压线等,还和以前一样随意,所以,由此产生的罚款会让人很诧异的。
因此,崔怡梅在第二天签合同的时候,故意追加承担了一项工作,愿意负责手控三百六十度旋转拍摄探头的日常运转。崔怡梅说,在三年的合同期内,她会出资聘请十到二十名工作人员,对旋转拍摄探头进行具体操控。
作为合同双方的另一方,贾浩当然也有回应,说既然这样,交巡警支队可以提供办公场所,专门劈出一个大厅,供摆放各种监控拍摄仪器以及工作人员上班时使用。
贾浩表现得很大度,崔怡梅也很豪爽,说办公场地不白用,合同期内,按照一年十万的租金来计算。
一年十万租金,对整个项目来说算不上是一回事,只是相对比雇用人员的工资开支来说,就显得无所无谓。崔怡梅想过,以雇用二十名工作人员来计算,利用奖金激励性措施来发放工资,底薪一千,外加五金,然后按照手控探头的拍摄数量来考核奖金,加起来平均每人的月工资也就三千多块钱。粗略算算,一个月的人员工资也就是六七万,一年也不过七八十万。另外,加上逢年过节的小福利,撑死也就是一百万。
一百万,对于崔怡梅的这次大手笔来说,实在算不得什么。
但是,这个大手笔的动静也很大,在松阳市公安系统内部,知道这其中有故事的人很多,彭自来当然不会是局外人。很自然,他把事情告诉了潘宝山。
潘宝山听后激动了一下,虽然他不知道崔怡梅会从中捞到多少好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交巡警支队作为政府部门,是高纯度的行政机构,怎么可以在业务上搞商业化操作?这一方面有损形象,另一方面也有大肆违规收益的嫌疑,太明目张胆了。
“好好收集一下证据,能借此牵出最大的受益人崔怡梅。”潘宝山很惊喜,“没准还可以带出严景标来,弄他一身泥,这是个机会!”
“这个……”彭自来听后有点犹豫,“潘常委,情况我已经了解过了,从目前来说,还没有什么证据可抓。他们合作所走的程序都很正规,而且从签订的合同内容上看也很符合规范,没有什么破绽。说白了,即使崔怡梅从中得了天大的好处,那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还真说不上什么。不过我觉得唯一有说服力的,就是等一年周期下来后,对崔怡梅的收益进行一个分析,然后公布于众,利用社会舆论来左右事态的发展。”
“嗯。”潘宝山面色肃正,缓缓地点了点头,“的确如此,目前走正规渠道是不能怎样,况且崔怡梅还有严景标那把超级保护伞。”
“还有呢,潘常委。”彭自来道,“崔怡梅和交巡警支队搞的这个项目,关键还有一个无敌的借口,为了交通安全呐。那是让人无话可说的,而且事实上的确也有那么个客官效果。”
“没错。”潘宝山赞赏地看着彭自来,笑道:“你分析得很有道理,看来想在这件事上做文章,目前来说意义不大,耗在上面只能是浪费时间。”
潘宝山说到这里,心境已坦然,凡事不强求,看似是机会却抓不住的,说明就不是好机会,有时间和精力还是放在那些容易出效果的事情上,往往会事半功倍,那才是智者之举。
于是,与严景标私下合作深厚的蓝天建设集团,又进入了潘宝山的视野。
~
第三百五十章建议出差
蓝天建设集团实力雄厚,在松阳所设的分公司也是财大气粗,况且还有严景标庇护,之前潘宝山就曾和徐光放商量过,知道想打它的主意并不容易。
不过潘宝山相信一句话,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蓝天建设集体松阳分公司在新区开发的动作中小漏洞不少,搜集出来一个个拾掇,也许有撼动的可能。就算撼不动,多少也可以起到点刺挠作用,继续分严景标的神。
攻击首先从广告入手,蓝天公司已经开发的蓝天小区一二期项目,在售房时打出了毗邻百源区最高端小学的口号,标榜是最具潜力的学区房。
那根本就是扯淡,松阳在规划上还没打算在新区设立校区,这一点潘宝山是知道的。而蓝天公司一直高喊这个子虚乌有的卖点,并且还变本加厉,后来竟然还刊出广告,松阳市区最好的重点中学百源高级中学,也将迁往新区。
由此,新区的楼价陡然攀升,平均每平方达到了五千多元,但购房者还争先恐后。就此现象,严景标多次在场合上高调表态,说松阳房地产业发展得很好,有利于促进地方发展,而这一切要感谢蓝天建设集团松阳分公司所作出的贡献。
明眼人一下就看出来,这是严景标在给蓝天公司撑腰。不过不可否认,蓝天公司拉动松阳房地产市场高飙,确实对地方经济壮大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但是,这在潘宝山看来很不科学,无异于杀鸡取卵。
潘宝山认为,目前松阳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足以支撑如此虚高的房价,直接造成的恶果就是让老百姓砸锅卖铁勒紧裤腰带才能买个房子,那样一来钱都死了,还讲什么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当然,房地产市场目前有个可恶的规律,房价上去了就下不来,偶尔下一点,也就是逗老百姓玩玩。潘宝山清楚,怎么努力也无法让松阳的房价回归理性水平。但是,该玩的动作还是要玩,眼前不为公,只为私。
潘宝山叫来市工商局局长马晋贤,问局里的广告管理处的工作开展得如何。
马晋贤很忐忑,知道潘宝山不会无缘无故找他专门问广告管理的事,里面肯定有问题,于是打了个哈哈,说近期对那方面的工作关注不多,可能有些问题没发现,请领导指示。
潘宝山也不客气,甩出几张蓝天小区的房产广告,说上面乱七八糟说了些什么,哪里来得学区房?纯粹是误导消费者。
“这个事情你要落实下去。”潘宝山面色很严肃,“蓝天公司登记广告的时候,难道提供了规划局的相关材料?据我所知,目前在规划方面根本就没有要在新区筹建学校的计划,广告又是如何获批的?还有,即使审批时有疏忽,那么广告在刊出之后,你们又采取过什么措施没有?”
“潘常委,我回去一定落实。”马晋贤频频点着头,“发现问题一定及时整改到位。”
“内部整改到位是一个方面,对房地产商的处罚也要到位。”潘宝山道,“黑了良心的蓝天公司,不能由着它祸害咱们松阳,要不睁一眼闭一眼或者说暗中支持,那不也成了黑心贼嘛。”
潘宝山的这句话,对马晋贤震动极大。蓝天公司是严景标手中的香饽饽的,却被潘宝山说成是黑了心,而且又暗讽严景标是黑心贼。由此看来,潘宝山和严景标的矛盾确实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
马晋贤知道谁都不能轻易得罪,因为对比分析一下严景标和潘宝山的实力,眼光稍微放长远一点,还真分不出伯仲来,不能急着排斥任何一方。马晋贤非常清楚,虽然严景标是现任市委书记,可过两年也就退了,而且照形势分析,他再往上走的趋势很弱,反过来再看潘宝山,他的发展后劲却很强劲。
总而言之,在角力双方没有分出明显胜负的情况下,不妨做个两面派。
“潘常委你放心,回去后我立刻就着手处理!”马晋贤保证似地说道,“不处理出个结果,你就处理我!”
“话也不能那么说。”潘宝山呵呵一笑,他明白马晋贤的想法,官场上稍微有眼色的人说话没有不漂亮的,“尽力吧,尽力就行,毕竟有些事做起来会不太顺利,但是有些干扰也要能抗得住。”潘宝山这么说,是暗指马晋贤可能会遭到来自严景标的压力。他知道,如果严景标施压,马晋贤是不可能扛住的。但是,该说话的话要说,他也要给马晋贤一定的压力。
但是,马晋贤巧妙地把压力给卸了,他直起腰板响亮地说道:“房地产商的公关能力很强大,这是大伙都知道的,不过在我面前没有用。潘常委你都这么交待了,我肯定会扛得住蓝天公司方面的压力。”
“哦。”潘宝山很玩味地看着马晋贤笑了笑,“马局长,你很能干啊。”
马晋贤肩膀一塌,笑道:“潘常委夸奖了。”
“不是我夸你,的确是你很优秀,所以,不管是来自蓝天公司还是其他路子的压力,我相信你会化解掉的。要不怎么说事情交给了你,我就放心呢。”潘宝山说到这里不再给马晋贤耍滑的机会,话题一转,道:“对了马局长,现行的房地产广告发布暂行条例,应该是九八年十二月修订的,条例对房地产广告内容和用语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不能假借类似就近入学的旗号来宣传什么学区房,相关的处罚标准有哪些?”
“好像还没什么具体的处罚标准,大概是违反规定发布广告的,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责令停止,并视其情节严重程度予以通报批评,再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马晋贤抿了抿嘴唇道,“罚款不是很多。”
“不是很多,简直太少了。”潘宝山道,“三万?对蓝天公司来说就像一截头发丝。”
“是,三万是太少了。”马晋贤道,“即使对小房地产商来说都根本不算什么,何况是蓝天公司。”
“所以啊,有一点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潘宝山拉着嘴角笑道,“视其情节严重程度予以通报批评,那可是个重磅炸弹,马局长,你可要认起真来。”
“哦,那是。”马晋贤不自然地笑着点头道,“房地产商最重视声誉,通报批评对他们来说还是很有分量的。”
“你们通报批评,然后让媒体再曝光,蓝天公司欺骗购房者的行径就暴露无遗了,那样的制裁,比罚他们三百万都有效。”潘宝山笑道,“所以说,马局长你的担子不轻呐,第一步通报批评的工作要做好,否则后续媒体的报道就跟不上了。”
“好的潘常委,回去我一定落实!”马晋贤见事情没有什么回旋的余地,回答起来也干脆得很。
马晋贤的干脆,并没有让潘宝山放松下来,他知道此事不会一帆风顺,一旦有了动静,严景标不会坐视不问。所以,前期行事的方式很关键,最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事情办出来,打严景标个措手不及。
“马局长,蓝天公司与我们松阳地方肯定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有事发生必然会找关系通融,因此,我有个建议你听听看是否可行。”潘宝山开始了进一步的筹划。
“潘常委您说。”马晋贤很恭谨,此时也不多想了,因为他看出了潘宝山的决心,如果玩什么花子,肯定要有麻烦上身。当然,顺了潘宝山,必定要得罪严景标,同样会挨剋。
“对蓝天公司的通报批评,肯定要建立前期的核查基础之上,为了不打草惊蛇,所以你安排行动的时候要低调一点,尽量别引起他们的警觉。”潘宝山道,“等一切就绪后,不动声色地就通报了,蓝天公司再有本事也回天乏力。”
“行,就按潘常委的指示办!”马晋贤毫不含糊。
“还有,就通报一事让媒体曝光的问题,要同步进行。”潘宝山道,“到时我通知媒体到你们工商局去采访,第二天就让曝光稿件见报。”
“嗯,那更好!”马晋贤使劲一点头,“潘常委,您安排得很周到。”
“说周到还谈不上,事情的背后总有千丝万缕的勾连,不可能考虑得面面俱到。”潘宝山笑道,“马局长,这对你来说担子着实不轻,所以我想了,事情进展到一定程度,会不会碰巧你有出差任务而不在松阳呢?”
“哦?”马晋贤真的是一愣,万万没料到潘宝山竟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原本谈话进行到一半时,他就想到了这一招,到关键时刻把事情吩咐好了,然后找个借口出差,尽量把对蓝天公司通报批评的事推远点,以便减轻责任。
潘宝山从马晋贤发愣的神态能揣摩出点他的想法,索性就把话再说白一点,“马局长是聪明人,我建议你在合适的时候不妨出个小差。”
“对对对,是那么回事!”马晋贤缓过神笑了,有点尴尬,道:“还是那句话,到底还是潘常委想得周到。”
“我也还是那句话,谈不上周到,只是尽力减少些不愉快就是了。”潘宝山笑道,“马局长,回到正话题上,做事兵贵神速,看看就这两天,把通报批评的事敲定下来,然后给我个确信,以便安排媒体方面的事情。”
“好的好的。”马晋贤连连点头,“那我就先告辞了,回去就立刻着手。”
潘宝山点点头,马晋贤离开了他的办公室。
出了办公室没走出几步,马晋贤突然嘴角一歪,无声地笑了,他想到了一个问题,或许工商局对蓝天公司的通报批评并不能如潘宝山所愿。
~
第三百五十一章摸底安排
马晋贤想到的问题是,潘宝山打算让工商局对蓝天公司的通报批评和媒体对此事的曝光同日进行,恐怕不能如愿。
从谈话的内容可以判断,潘宝山说的媒体是指报纸,这就存在一个不能忽视的地方:报纸的发行时间要比工商局下通报批评的时间早得多。
按照常规,报纸一般是早晨六七点钟就派发到位,而工商局下通报批评是正常的工作时间,抓点紧也要在八点半的样子。从六七点到八点半,有一两个小时的间隔。
在这段时间里,报纸上的信息有可能就扩散开来。消息一扩散,蓝天公司就有可能知道,如此一来,蓝天公司就会向严景标求助,或者说严景标自己就有可能在第一时间获悉,因为每天早晨到办公室时先翻看《松阳日报》是他的习惯。
总之,无论是蓝天公司还是严景标本人,只要在通报批评发出之前得到了消息,一个电话甩到工商局,事情就会被压下去。马晋贤很清楚,到时虽然他以出差的名义离开松阳,故意切断联系方法让严景标找不到,但毕竟局里还有具体管事的,严景标一招呼,那还有不停止的道理?
如果真是这样,报社应该就很被动了,因为通报批评并没有形成事实,而报道中却引以为证,明显就是虚假新闻,追究起来是要负大责任的。没准最后处理严重了,还让潘宝山难受。
不过马晋贤可管不了那么多,一切任其发展,就看潘宝山和严景标的能耐谁更大一些。
的确,马晋贤想的这个问题确实存在,而且发生的可能性也很大。不过在这方面,马晋贤对潘宝山的估计有点低了,他能想到的事情,潘宝山多是也能想得到。
第二天,潘宝山就让曹建兴跟报社联系,他要过去调研。
许良庭对此一直很重视,潘宝山来调研过几次,每次他都像当年迎接严景标的到来一样,排出阵势热烈欢迎。
殷益彤自然也不例外,她知道潘宝山这只潜力股的厉害,不得势倒无所谓,一旦得了机会也绝对不得了,所以也得供着。
面对许良庭的用心接待,潘宝山也很客气,许良庭为他拉开车门后,他下来并不像严景标那样,甩开许良庭自行其道,而且在一旁稍等几秒钟,等许良庭关上车门后,与他一起走进报社办公楼。
同样,潘宝山也很好地顾及到殷益彤,并不冷落她。尤其是这一次,对殷益彤似乎还特别热情,因为潘宝山要了解报纸出版发行程序,让她仔细介绍一番。
殷益彤有点纳闷,不过这个时候可来不及多想。
“报纸的出版其实就是对稿件的把关,把关主要体现在对地方新闻方面,也就是由本报记者采写的稿件。”殷益彤立马向潘宝山介绍起来,“总体来说要经过三道关,首先,记者采写稿件后交由部门主任审签,然后再递交给白班值班领导,白班领导签字后,就可以上版编排,最后,晚班值班领导看版,没有问题便签字付印。接下来就是印刷发行了,把付印的电子版样传输到印刷车间进行印刷,成品出来后,由发行部统一配送。没有意外情况,市区的报纸一般都在七点钟左右送到位,以保证各机关单位在上班时能看到报纸。”
“哦,很好的一套流程”潘宝山点了点道,“刚才说到稿件把关,如果有应急稿件呢?有时市里搞一些大型活动,记者白天来不及成稿,又该如何处理?”
“特殊情况程序就简化了,由记者、编辑和值晚班的领导直接对接。”殷益彤道,“现在严书记对宣传抓得比较紧,不少稿件都是半夜才着手处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
“哦,那很辛苦。”潘宝山笑道,“所以对那些经常奋斗在采编一线的工作人员,要相对进行些奖励,要体现一定的人文关怀,特殊岗位的就应该有特殊的奖励收入,否则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这方面许社长一直在努力,无奈资金有限,所以有些地方并不到位。”殷益彤边说边看着许良庭,“往后我们采编要充分发挥作用,与广告部门进一步联动起来,更大限度地挖掘广告资源,争取把效益搞上去。”
说到这一点许良庭很关注,他早就提出来要把采编和广告深度配合起来,因为他到外地考察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可行的法子,对于提高广告经营收入有极大的刺激作用。其实在这方面,报社已经有所尝试,但面还不够广,点还不够深,总之一句话,胆子不够大。
“嗯,殷总说的没错,采编与广告联动,确实是个路子。”许良庭道,“现阶段我们正在探索一个科学合理的政策,否则联动不好容易走入有偿新闻的误区,那是万万不能的。”
“嗯,许社长说的有道理,不过我觉得目前报社广告量上不去,关键的原因是在于我们这张《松阳日报》没有引起潜在广告客户源的重视。”潘宝山听到现在,理出了个观点,他看着许良庭问道:“《松阳日报》是党委机关报,绝对的主流媒体,为什么没得到重视?”
许良庭眨巴了下眼睛,歪头看了看旁边的殷益彤,“殷总,你有没有考虑过?”
殷益彤摇了摇头,对潘宝山道:“潘常委,请您指示。”
“指示还不敢讲,纯粹的个人观点而已。”潘宝山笑笑,道:“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们喂的甜枣太多,抽的巴掌太少。仔细想一想,我们这张报纸是不是帮人家做锦上添花的事太多?时间一长人家都麻木了,就认为报纸只是吹鼓手,跟着贺喜道好溜边子。所以我认为,报纸应该逐渐竖立自己的威信,敢于朝别人身上打板子,该批评的就要批评,而且一针见血,不要遮遮掩掩怕这怕那,要敢于碰硬。”
“很好,我觉得潘常委的观点很好!”许良庭非常肃敬地点着头,对殷益彤道:“殷总,下一步一定要加大批评稿件的刊发力度,把影响做出来。”
“的确是需要加强。”殷益彤跟着点头,“潘常委给我们传经送宝,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样的机会,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进行调整。”
“我看专门劈出一个版面来,加强舆论监督性报道。”潘宝山道,“之前的民生新闻板块就很好,也有那么点意思,可以在那基础上进行改进。”
“再增加一个版,拿出两个版面来做舆论监督。”许良庭立刻接上话,“要把声势做出来。”
“嗯,需用几个版面你们自己根据情况来合理确定。”潘宝山道,“不过有一点也要注意,搞舆论监督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还是要紧紧围绕住的,大局观可不能丢掉。”
“那肯定要注意,绝对不能给市里添乱。”殷益彤道,“潘常委,你看这样好不好,一周之内,我们抓紧对报纸进行改版策划,等拿出方案后送给你过下目,帮我们把把关,提出些指导性意见如何?”
“可以,只要能对报纸的出版和报社的发展有帮助,我很乐意。”潘宝山并不推辞。
许良庭很高兴,他试探着问潘宝山,中午能不能留下来吃个便餐。这当然是需要的,潘宝山还想找机会跟他谈点事,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又座谈了一阵,一行人移步去报社食堂用餐。潘宝山和许良庭走在一起,趁机问他,说有篇关于蓝天公司的稿件想发,能不能安排一下。许良庭被潘宝山要求帮忙倍感荣幸,忙问登什么稿子,肯定没问题。
潘宝山知道许良庭对严景标有看法,所以不加掩饰,说想要曝光蓝天公司搞虚假广告欺骗购房者的稿子,而且相关工作已经开始进行,到时还要和工商局的通报批评打个小配合。
许良庭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很直白地说道:“潘常委你放心,稿件到时闷不吭声地刊发出去,事先不会让严景标的人察觉到。”
“那样最好。”潘宝山道,“不过刚才听殷总编介绍的出版程序好像还比较复杂,稿件过手多了,露白的几率也就相对会增加。”
“不用担心,等需要的时候,我半夜一个电话,让值晚班的把稿件排上去就行。”许良庭道,“等第二天白纸黑字见报了,那就是铁的事实。”
“嗯,许社长,值晚班的人能控得住?”潘宝山有点不放心。
“没问题。”许良庭道,“我多次在单位的大会上强调过,报纸不是哪一个人的事,出了事有责任也不是一个人的,即便最后落实到哪一个人的头上,那也不要怕,很多事情在单位内部是可以转化和消化的。”
许良庭这么一说,潘宝山就有数了,于是又谈到另外一个问题。
“许社长,还有个问题需要注意一下。”潘宝山道,“因为到时要和工商局的通报批评打配合,所以,当天的报纸发行要做个动作,推迟。”
“推迟?”许良庭一时当然不会知道是为什么,但他知道服从命令,“那也没问题,有时候情况特殊,直到早晨七八点钟才开始印刷,等报纸印出来再发行下去,都快中午了呢!”
“也不用等到中午,十点钟以后就可以了。”潘宝山满意地点点头。
~
第三百五十二章挑事
报社方面的事情安排妥当,潘宝山轻松了许多,直到此时他才觉得对蓝天公司虚假广告的打击有了八成把握。
离开报社的时候,潘宝山和许良庭重重地握了握手以示感谢,之后便钻进车里,破例摇下车窗,挥挥手才走。
回办公室的路上,潘宝山很是感叹,为什么能与许良庭如此“敞开心扉”?按理说,之前和他也没有什么深交,有些话不应该说得太透,那样轻易交底显得欠考虑。但细一想也很好理解,因为许良庭和他有个共同的对立面,严景标。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心理防备有所放松。
不过总的来说还好,至少到目前来说还没有什么不妥的苗头。况且现在也不是多想这事的时候,针对蓝天公司的攻击还要继续筹划,第一个步骤布置完毕,第二个要马上着手,打出组合拳的威力来。
接下来,潘宝山要在蓝天公司售房的环节上做文章。依据目前有关规定,楼盘销售要至少在主体完成一半的时候才能预售,而蓝天小区的的一二期均是地基刚打下去便开始预售,收取购房者二十至三十万不等的定金。更为严重的是,在蓝天小区三期项目的开发上,甚至连桩基都还没打便搞起了预售。
这方面的事,应该还要找房管局局长邵沛丰,但是潘宝山觉得并不对路,因为从处理房管局指定评估机构一事来看,他跟严景标走得太近,找他便会透露风声,无疑是主动求败。
潘宝山初步打算,还是通过媒体曝光,但这一次要找省级以上的媒体。找媒体不是太着急,前期的证据材料收集必须尽快做好。潘宝山立刻找邓如美,让她安排几个人以购房者的名义去蓝天公司买房,留下录音、预购合同材料以作证据。
“这样的证据有点微观了,面上的说服力不强。”邓如美听了潘宝山的计划后道,“如果能从房管局找到内应,获取蓝天公司的报批手续,再在时间上卡一下,那就有力多了。”
“我担心那么一来会打草惊蛇,因为房管局局长邵沛丰和严景标关系很亲密。”潘宝山道,“其实这方面包括规划、建设等部门,也都能去了解一些情况作为佐证,但同样动静会有点大。”
“要是这么考虑那就算了。”邓如美道,“还是稳扎稳打的好。”
“嗯,本来的目的也就是要制造麻烦,并不是真的要把蓝天公司给搞垮。”潘宝山道,“在松阳,只要严景标在一天,蓝天公司就会安然无恙一天。况且,蓝天公司是正规军,他们在搞公关的时候不是只搞关系点,而是一张关系网,也就是说,即使严景标不在位子上或者是离开了松阳,蓝天公司也还能找其他得力的地方关系做保护伞。”
“呵呵,要想彻底清算蓝天公司,还得靠你自己。”邓如美笑了起来。
“又给我施加压力啊。”潘宝山也笑了,“等我哪天做了松阳一把手,肯定要秋后算账,让蓝天公司把吃进去的都吐出来。”
“我看也不一定。”邓如美道,“到一个位置自然就有一个看法,等你执掌松阳大政的时候,没准蓝天公司就是你手中的一枚棋子。”
“也对,从政经商,没有绝对的敌人。”潘宝山道,“邓姐,说点咱们的事,那三百亩地块的开发到什么程度了,近一段时间我一直没闲下来,也没关注。”
“现在要稳一点,没什么进展。”邓如美道,“最重要的预算问题还不是太清晰,正在理顺。”
“亏应该亏不了吧,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潘宝山道,“不过眼前的机会很好,像蓝天小区的一二期项目,估计都赚翻了。”
“不心急。”邓如美道,“我们的小区建设马上就能提速,只是现在还没预售而已,但前往售楼中心的人很多,报名订房的已经有好几百人了。”
“先不能收购房定金,下面针对蓝天公司的虚假广告的行动就要开展了,到时没准要出乱子。”潘宝山无可奈何地笑道,“对蓝天公司这么一搞,我们也深受影响啊,房价虽然是不容易下去了,但销售怕是会不太顺利。”
“早晚卖出去就得了。”邓如美道,“对我们的小步前进计划影响不大,算是伤敌一千,自损一百吧。”
“嗯,你这么一说我就释然了。”潘宝山笑叹着伸了个懒腰,在椅子上躺倒,“每次和你在一起,就是我最放松的时候。”
邓如美轻轻地拉起嘴角,慢慢走到潘宝山身后,伸手为他揉起了太阳|穴,道:“心能平静下来吗?”
“能。”潘宝山道,“不过你这么一靠近,我就沸腾了。”
潘宝山说着,伸手把邓如美拉到了身上。没多会,椅子就吱吱嘎嘎地响了起来。
这的种全身心的放松自然是令人乐颠之极,不过潘宝山有足够的自制力,迷恋不得。在放松之后,他又立刻投入到与严景标的对抗战斗中去。
潘宝山觉得,在等待对蓝天公司通报批评行动之前的这几天也不能闲着,凡是跟严景标有关的事,只要有可能就拎出来抖和抖和。
没用费事,潘宝山想到了以前和徐光放说起过的公车改革一事,刚好可以利用一下。
松阳市的公车改革有声势,还成立了公车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组长由严景标担任,副组长由市长、市委副书记及常务副市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则是管钱的财政局局长崔奋为。
潘宝山以副组长的身份,把崔奋为叫到了跟前,问公车改革的效果如何。
崔奋为不怎么买潘宝山账,回答起来有点心不在焉,说很好,通过公车拍卖、发放车补的办法,现在松阳的公车减少了差不多一半。
“一辆车一年的运行成本要七八万吧,目前公车数量减了一半,从账面上是起码一两千万节省了下来,但实际情况似乎不是这么回事。”潘宝山道,“车补发多了,相对有点入不敷出是不是?”
“车补其实也不多,按照有关政策,副处级在五万左右,正处级车补在七万左右,副厅级你是知道的。”崔奋为道,“那也不是什么秘密。”
“当然不是秘密,而且还是很丢人的事。”潘宝山没有好口气,“拿处级干部来说,一年车补平均六万,一天是多少?一百七八。以相对来讲高一些的出租车运价来测算,一百七八要跑多少公里?难道天天没事就出去溜一圈玩玩?”
“潘市长,你这么说就不太合适了。”崔奋为道,“有时出差一个长途就上前公里呢。”
“出差的次数有多少?平常在家没什么事的时间又有多少?”潘宝山道,“崔奋为我跟你讲,咱们松阳的车改是很失败的。车补成了什么?变相加薪了!老百姓怎么看我们?还有,那些拍卖的公车到哪儿去了?当然也不可否认,一部分确实是流向了社会,但绝大部分还是内部消化了,这个内部消化有的被占为己有,有的只是换了个身份却依旧挂靠在单位,还是由单位正常使用。说白了就是公车虽然改姓‘私’了,但依旧却干着公家的活,那背后是什么?是领导干部公车照坐、车补照拿的丑行!”
“潘市长,你讲这么多我很明白,有什么指示就说吧。”崔奋为一副冷笑的姿态,道:“你说了,我也就是听听,因为我做不了主,最后拿主意的还是你们领导层的事。”
“你不是车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潘宝山道,“挂那个头衔是为了好玩?”
“办公室主任无足轻重,主要还是领导小组的组长们。”崔奋为不阴不阳地说。
“哟,崔奋为你这么说可不太准确,主要的可不能说组长们,把‘们’字去掉才合适。”潘宝山道,“在你的眼里,只有组长一个人,而且组长好像也特别信任你,在车改方面,凡事他就一句话,你便忙前忙后地跑开了,可结果呢,却越来越糟糕!”
崔奋为听( 官路逍遥 http://www.xlawen.org/kan/2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