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辣文小说 > 官路逍遥 > 官路逍遥 第 255 部分阅读

第 255 部分阅读

    “好了,你忙吧,我来就是说说吴强的情况,你知道了就好。”

    方岩走后,潘宝山琢磨了起来,双迅绵新城去向到底该怎么推动?此刻,他哪里能知道,胡贯成已经做好了准备,只等贺庆唐那边一声令下,就会奔向江山集团,找邓如美商议转让一事。

    第九百九十一章议价

    时间不算长,两天后,胡贯成就找上了门。这时的邓如美正按照潘宝山的指示,准备在几大门户网站广发“英雄帖”。

    “哟,是胡总,怎么有空过来?”邓如美对胡贯成的印象还可以,她认为胡贯成虽然有商人的狡诈,但总体上说做事还比较上路子,这对一个大房地产商来说,已经不错了。

    “邓总大发善心,恩济天下,碰上这等好事能不来?”胡贯成倒也不拐弯,“这不,经过再三思考之后,我就赶紧过来了,免得错过良机。”

    “哦,胡总对新城感兴趣?”邓如美一下就明白了,笑道:“到底是胡总,眼光是不用说的。当然,我这么讲似乎是在给新城做广告,有些自夸了。”

    “不用不好意思,我是个明白人,知道其中的利好。”胡贯成笑了起来,“呵呵,我也开始自夸了。”

    “既然胡总这么痛快,那就拣核心的说。”邓如美不想多说不着边际的话,赶紧谈点实在的,不行的话就打住,不浪费时间。

    “好,今天我过来,就是想捞点干的。”胡贯成道,“你说个底价。”

    “新城项目的市面估值,就目前来说应该有四十亿。”邓如美道,“现有的投资、固定资产的增值,加起来其实还不止。只是影视基地这一块,就有足够的吸引力,分明就是个印钱机器嘛。还有土地,随着开发日益完善,原本不怎么值钱的土地,一下子也陡然翻了上来。”

    “四十亿啊。”胡贯成慨叹了下,“由此可见,其中的利润可观噢。”

    “怎么,吓着胡总了?”邓如美笑道,“当然了,我们转让不可能按照那个数的,从道理上讲,肯定会留出足够的利润的空间给接手的人。”

    “能留多少?”胡贯成追问道。

    “可以说,我们集团只要求保本就行。”邓如美道,“因为集团内部出现变故,不得不这么做,虽然我们很不甘,但也没办法,否则这么大的体量,谁能吃得下?”

    “邓总高屋建瓴,看得很透。”胡贯成道,“还是大概说个数吧,让我在心理预期上也好有个比较。”

    “整体打包的话,二十六亿。”邓如美道,“这是没有商量余地的底价,当然,如果你想剥离个别项目,可以相应减少。比如影视基地,你要是不感兴趣,可以减掉一些。”

    “你开玩笑了邓总,刚才你不是说了嘛,影视基地就是印钱机器啊,我怎么会剥离出去?”胡贯成道,“我做事不喜欢零零碎碎,如果能谈妥,肯定是要打包接收的。”

    “既然这样,如果在价位上没什么问题,其他的可以继续谈。”邓如美笑了笑,道:“胡总要是有诚心,我想不应该在价格上多说了吧,我们已经放到了底线。”

    “行,我基本上能接受。”胡贯成道,“只是,在付款的方式上,你有什么要求?”

    “一次付清。”邓如美道,“如果有拖欠,按照银行的正常利息收取费用,怎么样,心不黑吧?”

    “合情合理。”胡贯成点着头,道:“不过,二十六亿啊,随便弄点利息,那就不是小数目。邓总,你看这样行不行,先付一半,半年或一年后付清余款,怎么样?”

    “胡总,虽然跟你没有什么合作,但你在业内打听一下,我邓如美是不不喜欢讨价还价的人。”邓如美道,“就我刚才说的,真的没有什么可商量的了。你别忘了,我这简直就是自杀式的转让,还怎么能再让步?”

    “好吧。”胡贯成抿了抿嘴,长长地出了口气,好像很艰难地做了个决定,“就以你说的为大前提,我们继续谈。”

    “胡总果然是个有气魄的人,这样吧,我们各自找一下能具体负责相关事宜的人,大家坐到一起,把该说都说说,对接好。”邓如美道,“否则就我们两个人,再谈下去意义也不是太大。”

    “可以,那就明天?”胡贯成表现得很急,因为他确实觉得二十六亿就相当于是捡了个大便宜,还犹豫什么?

    定下时间,胡贯成回去后就开始布置,同时电话告知贺庆唐。

    贺庆唐对行情并不了解,所以新城到底以多少钱接手合适也没个数,他只关心最终的利润。他问胡贯成,新城项目做到最后能赚多少钱。

    “我们接手后哪怕再直接转手,起码就能赚几个亿。”胡贯成简直是眉飞色舞,“你说最后能赚多少?数钱的话不但要手抽筋,没准还会被累死!”

    “哦,这么可观!”贺庆唐明显受了感染,他瞪着吃惊的眼睛,有些语无伦次,亢奋地道:“转手就能赚上几个亿?”

    “你还不相信我的判断?”胡贯成道,“我已经保守地估算过双迅绵新城的价值了,起码说要值三十亿,而江山集团开口才二十六亿。”

    “是他们不懂,还是别有企图?”贺庆唐并没有忘乎所以,他觉得有必要把事情弄清楚,“胡老板,一定要作进一步的考察啊。”

    “时不我待机不可失,你要知道,双临并不只是我们能看出门道的,肯定还有其他人。”胡贯成道,“万一江山集团有了可选性,很有可能要坐地加价的,到时竞争的人多了,要是再相互抬个价,那不是要花冤枉钱么?因为我看你这架势,是势在必得的,那还不干脆点?”

    “也对,这么一大块肥肉垂在面前,不狠狠地咬住,那就是不识抬举了。”贺庆唐道,“你就定个心吧,把资金准备一下,我这边也抓紧。”

    贺庆唐放下电话,两手“啪啪”地抱起了拳,简直压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想想即将拥有的一切,他经不住“吼吼”地叫了几声。之后,他稳了稳心绪,开始向韩元捷汇报。

    韩元捷闻听也是大喜过望,这比他预想的要顺利多了。

    “赶紧让胡贯成把合同弄好,你找人再审一下,看有无漏洞。”韩元捷道,“现在只是达成了意向,不白纸黑字地固定下来,就还有变故。”

    “胡贯成不会丢松的,他是个商人,知道其中的好处,我看他比谁都急切。”贺庆唐道,“韩省长,在投资方面,我觉得我们应该也要放一部分进去,多少不讲,也就有了实实在在股份嘛。”

    “股份这东西,烧手啊,当然你是无所谓的。”韩元捷笑道,“怎么样,前阵子我让你退下来没错吧?不但能彻底断了后患,而且还能在商界大施拳脚,享尽各种滋润的生活。”

    “韩省长,确实是这么回事。”贺庆唐笑了起来,“其实开始我是有点不理解的,但我始终抱着相信您的决心,坚决遵照您的指示办。”

    “所以嘛,听我的没错。”韩元捷道,“在投资入股的问题上,还是由你出面吧,我把钱交给你,由你就操作。”

    “据对没问题。”贺庆唐道,“韩省长,您准备头多少?”

    “我还有多少?”韩元捷道,“跟我这么多年了,难道还不知道?就一个数吧。”

    “一个数有点少啊。”贺庆唐道,“我原本的算是,我们应该弄到六个数,否则太少了就显得可有可无。”

    “六个数?”韩元捷慨叹起来,“哪来那么多钱?”

    “亲戚朋友什么的,有钱的可以带一带嘛。”

    “你疯了是不是?这年头,亲戚和朋友中有几个可信的?”韩元捷道,“再说了,你跟胡贯成不是已经谈好了分成么,我们投多少已经无所谓了。”

    “那不是想在新城项目的继续开发上,说话能多点分量嘛。”贺庆唐道,“要不什么都是胡贯成说了算,我们怎么放心?还有,如果我们不深一点参与的话,谁知道他会不会在财务上玩手段?如果不充分掌控,到时岂不是要抓瞎?”

    “嗯,也是。”韩元捷寻思了,道:“不过咱们不是以政治资源入股的嘛,你可以理直气壮地跟他条件,入驻新城项目的开发。”

    “话是可以那么说,可政治入股有点空,属于软实力,看不见的。”贺庆唐道,“另外,退一万步来说,假如以后出现了问题,追查到了我头上,问我凭什么进驻新城项目开发核心?那不明显是官商协作嘛。而如果有并不算少的资金投入,什么不都就名正言顺了嘛。”

    “这个观点很好,值得思考。”韩元捷一直皱着眉头,“我跟段高航再商量下,看看他的意思。如果真的要扩大我们的投入,他那边还是可以想不少办法的。”

    在这个问题上,段高航十分谨慎,而且看法恰恰相反,他认为有了实际投资,相当于就有了实际证据。如果事发,贺庆唐怎么能说清资金来源?而所谓的政治投资,是非常宽泛的,可以消弭于无形。

    韩元捷觉得也是,他暗叹自己只盯着收益,竟然忘记了潜在的危险。现在他意识到了,而且还要进一步防范,摸摸胡贯成的老底,以便苗头不对时立刻对他掌控,把握住局面占据主动。

    第九百九十二章次日签约

    和韩元捷一样,邓如美也在对胡贯成进行摸底。

    二十六亿置换新城项目,确实不多,但仅从这笔资金本身来看仍然巨大。胡贯成是个精明老道的商人,这个时候能出手肯定不简单,因为他知道江山集团的背景,突然转手新城项目必定有深层的原因,而他就这么找上门来爽快地应了招,难道不怕被套住,马失前蹄?

    “是得查一查,看有无蹊跷。”潘宝山得知后也觉得有点奇怪,“我们可不要一片善心换无情啊,到头来还被打一耙子。”

    “嗯,是得警惕起来。”邓如美道,“据我了解,胡贯成在房产生意上可能和段高航有一定的联系,但那仅仅存在于交换层面,跟其他走上层路线的地产商一样,并没有特殊的地方。”

    “为确保安全,我觉得可以对胡贯成采取立体式的摸查,一定要理清他接手新城项目的真实目的。”潘宝山道,“如果真的仅仅是为大赚一笔,那无所谓,可如果另有所谋,那绝对要严阵以待。”

    “摸查的时间恐怕要长,毕竟胡贯成不是一般人物。”邓如美道,“也许在新城项目转手合同签约之前,没法全面掌握相关信息。”

    “那不要紧,即使胡贯成有图谋,也不会一时半会就逞行的,所以只要我们在假设的问题发生之前弄清就行,哪怕很短的时间也好,也是个提前量。”潘宝山道,“这样吧,你从面上打听,台下的渠道,让鱿鱼去做。”

    事情商定后,潘宝山打电话给鱿鱼,把调查胡贯成的事交待下去。

    鱿鱼欣然领命,并说他稍稍花了点精力,了解了一下蒋春雨的男朋友康莘生,没有什么问题,是个大学毕业后创业的年轻人,比蒋春雨小五岁。

    “康莘生创什么业?”潘宝山很关心。

    “做环保建材的,新城用了他不少产品,也正是这个原因,蒋春雨才和他认识的。”

    “不知道康莘生的为人如何,要知道,做生意的人时间一长,都是比较狠的。”潘宝山道,“我担心蒋春雨最后会吃亏,毕竟她没什么经历。”

    “应该没问题,你可别小看了蒋春雨,她有足够的智力面对随时降临的意外局面。”鱿鱼道,“她的单一只是体现在和你之间的关系上,也许应了那句话,爱会让人变得简单愚蠢。”

    “那我希望她以后能掌控好自己的人生。”潘宝山笑了笑,“好好把那一个亿运作起来,和康莘生过上好日子。”

    “那笔钱,蒋春雨似乎没打算要。”

    “啊,不会嫌少吧。”

    “那倒不是,也许跟我的想法一样,受之有愧啊。”鱿鱼笑道,“在江山集团这段时间,我真没觉得自己出了什么力,哪能受此重赏?”

    “你这话可不中听,什么叫重赏?”潘宝山道,“我们之间存在什么赏不赏的?再说了,决定给你们的那笔钱,也不多。但目前也只能这么将就着,因为以后的路怎么走还难说,没准还会在商业领域启动新的动作,所以还是得把大头留着,以备不时之需。”

    “好吧,我说错了,收回。”鱿鱼笑了笑,“还是不说这些吧,先把新城的事忙完。”

    “新城的事也不用刻意加急,表面上要稳住,至于胡贯成是否急于接手,那是他的事,我们跟上步子就是。”潘宝山道,“眼下就是要对他展开摸查,弄清他是不是另有所谋。”

    “回头我就布置人手,看他最近跟谁接触频繁,然后顺藤摸瓜,应该能看出个道道。”

    这种事对鱿鱼来说是轻车熟路,不过再怎样也得有个过程。

    就在这个过程中,胡贯成迫不及待地又找上了门,和邓如美商议合同签订和交接事宜。

    “做事要干脆利落,我不喜欢拖泥带水。”胡贯成看上去特别兴奋,他也没有丝毫刻意的掩饰,“邓总,你可知道,这几天我可是吃不好睡不香啊,就想着怎么早点把新城的事给敲定下来。我知道,二十六亿拿下新城,非常值得,所以怕夜长梦多,让别人抢了手。”

    “怎么可能?”邓如美道,“我跟你胡总正谈着,哪里能再做别的打算?那不是脚踩两只船嘛,最后是会跌入水中的。”

    “邓总能这么说,我很高兴,但在我看来,还是得抓点紧。”胡贯成拿出了合同文件,放到邓如美跟前,道:“这是我草拟的合同,你看看,有什么修改的地方再作调整。”

    “行,我让律师团看看。”邓如美道,“江山集团不会占久大地产的便宜,但久大地产也不要揩江山集团太多的油。”

    “你看看就知道,绝对是公平公正。”胡贯成笑道,“你看这样行不行,邓总,今天你就把合同的条款审查好,有问题及时通知我,坐下来面对面修改。如果没什么问题,明天就签一下。”

    “资金的事怎么说?”

    “合同一签,到账一半,余下的一周内付清。”胡贯成道,“邓总你知道,我的钱都在周转着,得一点点聚起来。”

    “可以。”邓如美道,“但余款的给付要另外有个手续。”

    “那是肯定的,一切得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胡贯成道,“明天签合同的时候,一并把手续走了。”

    “行,等我先把合同看了的吧。”邓如美道,“如果没什么问题,就按照你说的来。”

    听邓如美这么一说,胡贯成暗自高兴,他希望越快越好,因为他考虑到了种种可能。贺庆唐说过,新城项目的变故,是段高航、韩元捷一方和潘宝山一方高层角逐的结果,必然会非常敏感,他要接手新城,不管怎样潘宝山都会有所警惕,更何况事实上还有以贺庆唐为代言人的段高航与韩元捷的参与。所以,他抱定了一个看法:必须速战速决,否则潘宝山要是摸清了底细,没准会不同意,那就可能要和新城转让这一天大的机遇擦肩而过了。

    其实,胡贯成也想过不要别人的参与,自己吃下项目,而且在贺庆唐找他之前就已经开始考虑了。可偏偏就在节骨眼上、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贺庆唐就找上了门,结果弄得他很被动:不答应,会惹恼了贺庆唐背后的段高航与韩元捷;答应吧,又不能独享。权衡利弊,他觉得还是得答应,毕竟段高航与韩元捷盯上了新城项目,就不会让别人单独得手,否则就会无限制地打压报复。

    当然了,胡贯成也怕事后潘宝山知道了会进行打压,但是他有个底:一方面,木已成舟无法返回,另一方面,就是有段高航与韩元捷做后台,遇到任何阻力可以比较好地得到解决。毕竟目前在瑞东,段高航还是一把手。

    总之,胡贯成决意把接手新城的事做成,所以在把合同送给邓如美后,他回去没干别的事,就召集了法律顾问团来到公司,坐等电话。如果邓如美对合同内容有提议,马上修改。

    等到下午下班,邓如美那边毫无动静。胡贯成忍不住了,打电话给邓如美问合同内容怎么样。邓如美说还行,至少目前还没看出哪儿不合适。

    其实这在胡贯成的意料之中,在拟订合同的时候,他很注意权责对等,甚至还稍稍偏向于江山集团,因为他不想在确定合同的条款上耽误时间。

    “邓总,既然这样的话,那明天就签一下吧?”胡贯成道,“现在是年底,我接手后要用节前做一些策划,早一天是一天呐。”

    “暂定明天吧,晚上我还要把股东召集齐了,通报一下。”邓如美道,“要不埋下不安定因素也不好,最后会很闹心。”

    “怎么,还有股东不同意转让,或者是认为转让费低了?”胡贯成道,“要只是个别人的意见,你们可以在股东会上表决,把影响大局的股东股份收回嘛。实在不行,也还可以少加一点,虽然那是我不愿意看到的,但也能接受,因为我的最大愿望就是早点接手。”

    “没有你想得那么复杂,在我们登报公告之前,相关工作都做好了。”邓如美道,“只是人的想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我怕最后关头有人发出不和谐的声音,所以及时征求一下意见,就能把事情做周全了。”

    “邓总果真是女中豪杰,考虑事情就是全面。”胡贯成笑道,“这么说来,我认为肯定是没什么情况的。这样吧,咱们就把签约仪式的事定下来,明天上午十点。如果有变动,临时在调整就是。”

    “好吧。”邓如美答应了下来,“胡总这么有诚心,我要是说不,就先得我们缺少诚意了。”

    “行,那就这么定了!”胡贯成攥了攥拳头,兴奋不已,“邓总,我可是有点激动了,新城的开发,是个辉煌的项目,我能盘下来,真的是高兴!”

    胡贯成不加掩饰的激动,无非是想证明这笔“生意”的单纯性,不想让自己看上去是复杂的。

    其实这对事情的推动没有多大帮助,早点出手新城,也是邓如美所希望的。

    第九百九十三章大动作

    签约仪式准时举行,场面并不大。胡贯成说响应中央号召,一切从简,其实他是为了轻装上阵,便于迅速定事,早点收尾。

    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新城易主。

    高兴、压力,失落、轻松。双方都有复杂的感触,有所得,亦有所失。

    潘宝山最看得开,毕竟新城不在,隐患顿消。不过任何事情大多是没有完美的,总会有令人如鲠在喉不快。

    转让签约两天后,鱿鱼那边来了消息,发现胡贯成与贺庆唐走得很近,似乎是接手新城项目的合作伙伴。

    潘宝山听后颇为惊愕,他一下就猜了出来,贺庆唐只是被段高航与韩元捷推到台前的木偶,真正运作的是,是两个死对头。在仔细想想,常务会上为什么韩元捷不就政府收购新城项目一事表示疑义,而到了常委会上,段高航又坚决反对,看来,那是一个决策的过程。

    从未有过的挫败感袭上心头,潘宝山觉得被段高航与韩元捷好好地戏谑了一把,但他也有点不解,两人怎么就不担心,新城会成为他们的污点?

    “没想到,段高航与韩元捷会走这一步棋,难道他们就不怕引火上身?”潘宝山和谭进文谈起此事,想听听他的看法。

    “他们肯定对贺庆唐有十足的把握,所以才敢那么做。”谭进文道,“不出事,稳拿钱;出了事,让贺庆唐顶着,大不了就撒手推出去。”

    “唉,你说我们辛辛苦苦开荒种地,竟然让他们收了果实。”潘宝山很是不甘,“没有道理啊。”

    “想搅局也不是没有办法,焦点就在贺庆唐身上,把他拿下,段高航与韩元捷也就没了脾气。”谭进文道,“不过难度是相当的,贺庆唐辞官从商,自由度很大。还有,双临这地方,毕竟是他们的老窝,方方面面的照应很多。”

    “嗯,从贺庆唐下手,不是短时期就能成的,或者说,就是在长时期内,也不一定就能成功。”潘宝山道,“段高航与韩元捷他们是谁?在工作上或许很平庸,但在玩阴谋计策上,不是等闲之人。他们能让正厅级的贺庆唐下海,已经能说明一切了。”

    “那就拿胡贯成开刀,他是新城开发的经济主体,把他弄倒了,项目还怎么支撑?”谭进文道,“项目开发一旦受阻,就会变成包袱。”

    “胡贯成确实可恶,他是个老狐狸,不可能不知道新城项目易手的背景,然而他还是愿意跟我作对,而且还迫不及待。”潘宝山道,“当然,一定程度上我也能理解,可能他是被动进入合作框架的,但是总的来说,我还是不能让他得了便宜。”

    “那正好!”谭进文道,“从商的人,相对于搞政治的人来说,永远都是弱者,想拿捏他并不难。”

    “可他有政治势力保护啊,再说了,万一段高航与韩元捷玩个借刀杀人,趁机把胡贯成拿下,把贺庆唐抬上去掌控新城开发项目,那不是更让人窝囊?”潘宝山道,“而且那样一来,弄不好又会引发和段高航、韩元捷之间的无底线争斗,那又何苦?我不是怕跟他们斗,只是如此消耗下去于心何忍?省里主要领导整天绞尽脑汁地斗个你死我活,工作还怎么干?瑞东还发不发展?”

    “唉,说到这点,确实很矛盾。”谭进文道,“可现实就是如此,还能怎样?就算你主动退出来,难道还能企望段高航会给瑞东的发展带来什么大变化?就像这次你对房地产行业准备采取的措施,对房市和全局经济会产生多么有利的影响?应该是振奋人心的,但是现在看呢?因为他们的存在,不泡汤了么?”

    “我的楼市主张,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稳妥一点也好。”潘宝山道,“但就像你说的,关键是他们的心态有问题,凡是我主张的,不管对与错,他们都会想尽办法阻挠。有放行的,那也是为了让我陷入困境,还纯粹是出于个人的目的。”

    “归根到底,他们玩的就是人斗。”谭进文道,“照这么来看,你要想做点事情,就必须提前谋划,争取早点做到省委书记的位子上,否则你就没法干。事实上,一般来说,二把手一般都是辅佐一把手的。”

    “呵呵。”潘宝山很感叹地笑了起来,“你是说我对段高航的对抗做法,有点过了?”

    “不不不,具体问题具体对分析。”谭进文忙道,“你来瑞东,就是改变常规的!”

    “这个常规改不了,否则日后我不是有可能要面对同样的难题?”潘宝山道,“从道理上讲,我是得听段高航的,起码阶段性应该如此。”

    “怎么,你打算屈服?”

    “不是屈服,是以退为进。”潘宝山道,“在所有的政见上,我不再跟段高航争论。”

    “这,这跟屈服没什么区别啊,而且我也看不出哪儿是以退为进。”谭进文道,“难道就是熬着,等平稳过渡?”

    “可以那么说。”潘宝山看着谭进文,目光笃定,“但绝不是消极的等待,我只做一件事。”

    “还有什么动作?”

    潘宝山站起身来,走到悬挂在墙上的瑞东省地图前,手指点了下双临,然后重重地按在了松阳上。

    “啊!”谭进文惊叫了起来,他张大了嘴巴,“那,那可行么?!”

    “事在人为,而且我会抱着必成的信念去推进!”潘宝山道,“因为以后我到了书记的位子上,有些施政举措肯定是要从省会开始的,省会嘛,从各方面来说都是第一道坎,那是必须保证的。可是你想啊,双临这地方,段高航和韩元捷的势力可以说已经渗透到了每个领域,每个层面,绝对不是我的主场。”

    “哦,你这么一说,看来迁省会还真是有必要。”谭进文恍然道,“否则哪怕你把段高航给顶下来后,也还有束缚手脚的因素。”

    “是啊,所以得提前为自己创造个好的工作环境。”潘宝山笑了起来,道:“而且,省会一迁,双迅绵新城就会迅速‘降温’,最后只能是个鸡肋,就让段高航和韩元捷暗暗叫苦吧,还有胡贯成,也只能是搬石头压自己的脚。”

    “好!”谭进文不由得喝起了彩,不过想到了可行性,他又皱起了眉头,“好是好啊,可怎么才能做到?要知道迁省会的事情,那可是由上头决定的,并不依照我们地方意愿,还有,就从地方上来说,段高航与韩元捷还不跟你拼了命地叫板?”

    “不确定的因素确如你所说,客观存在。”潘宝山道,“但不管怎样说,得去争取一番,我们地方可以提出申请,如果说中央真的不支持,那也只好收手。”

    “我觉得,只是在能否申请这个环节上,就有千辛万难。”谭进文道,“因为你要把段高航与韩元捷给‘说服’了才行。”

    “这个层面的事先不考虑,首先是要看上层的态度。”潘宝山道,“因为在对付段高航与韩元捷上,我觉得有无限可能。”

    “我相信你!”谭进文情绪高涨,“那就抓点紧,探一下上面的虚实,如果可行的话,就立刻部署瑞东方面的行动。”

    “为了稳妥点,我还是跟方岩再商量下,看看他有什么意见。”潘宝山道,“还有丁安邦,两人可以说是中流砥柱了,遇到重大的问题,应该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起码要通个风吧。”

    “你说的时候最好不要太突然,我怕吓着他们。”谭进文笑道,“吓不着的情况只有在一种,就是他们认为你在开玩笑。”

    谭进文的话,在丁安邦身上得到了一定的印证。开始的时候,丁安邦怎么都不相信是真的,他说从建国以后,搬迁省会的省份也就那么几个,而且还都是在建国初期,现在都多少年了,各省的省会都没变动过,瑞东想开那个头,怎么可能?

    潘宝山很严肃,再三强调是真的。丁安邦错愕不已,这才相信这不是玩笑,但他显然不看好这一设想,不过他表态,肯定会全力支持。

    相对于丁安邦,方岩倒是淡定了许多,他听后只是说难度很大,因为那完全是中央的意愿。

    “我们可以主动提出申请嘛,把理由摆出来,让上面权衡一下。”潘宝山道,“换省会如同换领导班子,会带来新气象。当然,我们不只是为了新气象而追求无所谓的新意,关键是出于现实发展的需要。”

    “嗯,陈述的理由一定要有足够的说服力。”方岩道,“那是唯一存在的可能性。”

    “从省内看,可以带动区域发展,缩小南北差距,更好地协同提速、稳定经济盘子。从全国大局看,南面邻省的省会偏北,北面邻省的省会也偏北,松阳处于中间位置,作为均衡地方政治、经济重心,也是有必要的。”

    “摆理由,要综合各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战略等问题,都要考虑。”方岩道,“那些暂且不说,只是地方上的事能摆平?把省会迁到松阳,对段高航与韩元捷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不可能不知道,肯定会大加阻挠。”

    “那当然不止一蹴而就的事情,目前我的想法,是把常委们一个个争取过来,最后只剩下他们两人,还能起多大的风浪?”潘宝山道,“还有,在做迁省会这个决定之前,还要向郁委员请示一下。毕竟这是个大事,必须得让他知道,他要是不赞同的话,我也就不折腾了。”

    第九百九十四章珠光宝气

    飞机在云层里穿梭。

    身体在两万多英尺的高空,如同飘忽不定的心情。迁省会一事,潘宝山实在没底,或许在郁长丰看来会是个大笑话,那会让他无地自容。

    这一次,潘宝山少有地在驻京办落脚,因为事前没联系,所以不知道郁长丰什么时候有时间,或许要等上一天或者更长一些。

    进入专用房间,稳了下心绪,潘宝山打电话给郁长丰,说他人已经在北京了,有事请示,不知什么时候有时间,好当面汇报。

    郁长丰稍稍沉思了下,问潘宝山在哪里。潘宝山说驻京办,有足够的时间等待。郁长丰又是一停顿,然后说晚上去找他。

    见面的时间安排在晚上,说明郁长丰很忙,但他能在当天安排出时间,说明他对事情的重视。

    到底是老领导!潘宝山走到窗户前,把窗帘大大地拉开,冬日的阳光照进来,温暖直达心房。

    离晚上时间还早,足有半天时间,总不能把关在屋子不出来,可是潘宝山又不想和驻京办主任多接触。

    现在的驻京办主任,是段高航安排的人,正是这个原因,潘宝山来北京一般不住在祥瑞和东大厦,其中道道自不必说。当然,潘宝山和新任主任也接触过几次,人看上去很随和,行事也低调,所以并没有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但是考虑到关系背景问题,还是有点不舒服,或者说是不放心。知人知面不知心,谁知道笑脸之下会是什么?

    所以,还是出去转转。

    转,不是瞎转,大小得有个目标。时间是宝贵的,不能无端地浪费掉。

    潘宝山去了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找栾义祥坐一坐,有点事情要谈谈。

    栾义祥对潘宝山的到来自然不会怠慢,但是很无奈,一时半会实在走不开身,因为中欧亚商会来了个代表团,他是主接待人。于是,他让潘宝山小等一会,等接待的大头落地后就离开。

    这点耐性潘宝山还是有的,况且他还要再斟酌一下,到底要不要跟栾义祥开这个口。事情是老事情,当初也是找的栾义祥,就是双临、迅光和绵之三市建城际轻轨的路线问题。那时新城还在自己手里,所以想方设法要绕经新城,可现在新城到了对立方的手中,难道还要给他们送个便宜?在这个问题上,他有点纠结,因为他要从大局考虑,轻轨经过新城,对新城板块的带动很大,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瑞南建设的提档升级,促进经济发展上一个台阶。难道能因为一己之私,拖了发展的后腿?

    如果那么做了,跟段高航、韩元捷之流还有什么区别?陡然间,潘宝山感到脸一阵阵发热。

    不能!

    潘宝山马上给栾义祥发了个短信,说有事先回去,下次再聊,反正也不是什么急事。

    栾义祥一看短信很着急,他以为潘宝山对他的“怠慢”有意见,赶忙就把电话打过来,说马上就离开会场。

    潘宝山一下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很不好意思,忙说不着急,要栾义祥按部就班地进行他那边的事情。

    栾义祥说其实也没什么大事,无非是送来送往。潘宝山说再怎么着也得顾及场面,而且正好还有事情要遥控指挥一阵,也要耽误些时间,正好两下忙,互不耽误时间。

    潘宝山说得很诚恳,栾义祥也就没客气,大概到了四点半的时候,他才急匆匆来到候客室。

    “潘省长,抱歉,实在是抱歉!”栾义祥进门就表示歉意,“让你久等了!”

    “应该是我不好意思,也没提前打招呼,在不合适的时候就突然来了。”潘宝山笑道,“结果还把你催得不轻,实在是过意不去啊。”

    “嗐,要是搁在平时根本就无所谓,你随时来我随时有时间,用不着提前招呼,可今天偏偏就这么巧!”栾义祥把潘宝山请进了办公室,倒水泡茶。

    “晚上还要到酒桌上去接待吧?”潘宝山笑问。

    “简餐,礼节性的,应付了事而已。”栾义祥道,“潘省长,有什么指示?”

    “哪里敢指示,就是随便聊聊,必要的联系还是要保持的嘛。”潘宝山道,“不是说岁月是把刀么,时间越长就越磨得锋利,容易把所有的联系都给割断喽,所以有必要不断加强沟通,及时修补,那样才能保持正常的联络。”

    “透彻,潘省长说得妙,的确是那么回事!”栾义祥笑道,“咱们啊,也用不着客套,有事尽管说,千万别捂着,反正能帮忙的,我自然会不遗余力,帮不上的,也请你谅解。”

    “栾司长能这么说,我很高兴。”潘宝山笑了笑,还是拿城际轻轨说事,“刚才短信里我说了,确实也不是什么急事,就是想打听下,瑞东的双临、迅光和绵之三市的城际轻轨,什么时候进入实施阶段?”

    “哦,这个我还不清楚呢。”栾义祥道,“不过我可以问一下,就现在。”

    栾义祥开始打电话,很快就打听到了,明年上半年开工。

    “太好了,这下心里就有了底。双临、迅光、绵之三市的轻轨一建,必定能极大提高城市群的发展。”潘宝山听后笑道,“这事多亏了栾司长啊,我代表瑞东人民感谢你!”

    “呵呵,我有什么功劳呢。”栾义祥摆手笑道,“无非就是牵了个小线而已,没帮上什么大忙,实在是让我惭愧。”

    “嗳,不能那么说,当初要不是你联系负责综合运输研究规划方面的专家,让他们论证一下,就不会有现在的路线设计了。”潘宝山道,“再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以大小论功过嘛,要不我就不这么见缝插针地着急来拜会你了。”

    “客气客气,潘省长你见外了不是?”栾义祥笑了笑,问道:“你说见缝插针抽空,看来此次来京的日程安排得很紧。”

    “也没有多少事,主要是向郁委员汇报汇报工作。”潘宝山道,“他很忙,晚上才能挤出时间。”

    “哟,那不是没法请你了么。”栾义祥道,“本来晚上还准备把代表团安顿下之后,跟你好好喝两杯的呢。”

    “不用,实在没时间。”潘宝山道,“而且就是有时间的话,也得是我请你嘛。”

    “你看你,又开始客气了。”栾义祥道,“你来这里,当然是我做东。如果我去瑞东,自然也不会跟你争位子。”

    “栾司长这话很实在,听起来都舒服。”潘宝山笑道,“那你看看,找个稍微闲暇的时间到瑞东走一趟,刚好也见见老领导丁书记,他在瑞东可是个中流砥柱啊,对我的工作非常支持!”

    “说到丁书记,我是要专门去拜访一下,他对我的提携帮助那是没的说。”栾义祥感慨道,“要不我也没有现在的位子啊,起码不会这么快吧。”

    “这么说,你早就该去喽!”潘宝山道,“正好,到时我再跟你到下面转转。松阳你不陌生吧,就去哪里,考察一下,看看在基建方面能否给点政策。”

    潘宝山这么说,是顺势为了省会搬迁做铺垫,毕竟省委省政府还有各大部委办局需要办公的地点,虽然不需要多么有规模、上档次,但总得有个载体。

    “松阳啊,现在发展得不是很好嘛,态势高涨,高高舞起了瑞北的龙头。”栾义祥道,“潘省长,我知道松阳在你心目中的位置,就是不用你说,在政策上我也是会倾斜的。”

    “感谢感谢!”潘宝山道,“那就这么定了,有时间一定过去!”

    “没问题。”

    “好吧,就这样,不耽误你的时间。”潘宝山起身道,“不能影响了你的正常工作。”

    “什么工作,我们谈话也是工作。”栾义祥虽然这么说,但也跟着站了起来。

    “再怎样,也得有个轻重缓急先来后到吧。”潘宝山道,“一起走吧,你赶紧去接待会场。”

    “我已经安排好了,马上有人领着他们代表团去能源研究所去,座谈一下。”

    “那抓紧,你去最合适,还安排别人干什么,而且显得不够礼貌嘛。”潘宝山边走边笑道,“我们是文明大国,礼仪之邦,不能怠慢了人家!”

    两人说笑着,出了办公室。

    非常巧,到楼下的时候,恰好碰到了代表团,他们正准备登车。潘宝山和栾义祥握了握手,让他抓紧上去,就此告别。

    这时,驻京办的车子也来了,缓缓地地停下。潘宝山刚要上去,突然背后传来一声惊讶中带着狂喜的女人叫声。

    “潘宝山!”

    潘宝山很是诧异,能在这地方遇到熟人,不容易,而且又这么直呼姓名,更是少见。怎么说现在也是一省之长,身份还是有的,就算是老领导招呼他,也不会这么直接。

    会是谁呢?潘宝山疑惑地回头望去。

    代表团中疾步走过来一个女人,穿着很要耀眼,但不俗气,很符合珠光宝气的气质。

    “你好。”潘宝山礼貌地应了一声,他并没有认出是谁。

    “当然好了!”女人按捺不住喜悦和激动,道:“怎么,连我都不是认识了?!”

    第九百九十五章如获至宝

    直到女人走到跟前,潘宝山才认出来,竟是沈欣丽!已经几乎是尘封式的( 官路逍遥 http://www.xlawen.org/kan/2109/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