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6 部分阅读
人了,就这么一下子蹦了出来。
“哟,怎么,是,是你啊!”潘宝山微张着嘴巴,极力掩饰着无比的惊讶。
“难道不可以?”沈欣丽主动拉住了潘宝山的胳膊,笑得近乎眉飞色舞,“我老早就听说你当了大领导,最近还琢磨着要找你呢,没想今天到在这儿见着了!”
栾义祥也很是诧异,他指了指沈欣丽,又看了看潘宝山,“你们认识?”
“老早就认识了。”沈欣丽接话道,“早年我在松阳的时候当记者,通过采访认识了他!”
“那果真是老相识了。”栾义祥看了看手表,“不过,今天真是不巧,要不沈女士你留下跟潘省长接着聊?”
代表团其他人已全都上车,就等栾义祥和沈欣丽了。
“晚些时候再联系吧,等你们活动结束的。”潘宝山抢先回绝,因为晚上要和郁长丰谈话,不能分神,他对沈欣丽笑道:“傍晚的时候我还有个推不开的活动,怕聊不了多会,还尽耽误你的事。”
“嗯,也好。”沈欣丽似乎也没有要留下的意思,“那等集体活动完了,咱们再联系!”
这是个带着惊喜的意外,当然,也给潘宝山带来一丝不安,毕竟当年两人曾有过那种事情,可以说关系非同一般。眼下,如果沈欣丽表现得过于热情,该怎么办?迎合,自然不妥,不迎合,似乎有点怕这怕那装假清高。还有最关键的是,沈欣丽现在是什么情况,怎么会出现在中欧亚商会代表团?
潘宝山把电话打回了瑞东,问宋双知不知道沈欣丽现在是什么状态。宋双说知道一点,好像她在欧洲担任一家大公司的首席信息官。
“你们联系不多?”潘宝山问。
“不多,在前两年通过几次电话,今年以来还没联系过。”接到电话的宋双有点纳闷,“潘省长,你怎么想起了沈欣丽?”
“巧的很,我到北京有事,在发改委刚刚碰到她,聊了几句。”潘宝山道,“她是参加什么中欧亚商会代表团来的,正搞集体活动呢。”
“真有那么巧?!”宋双笑道,“潘省长,你们可是老朋友了,有时间就好好叙叙吧,都多少年没见了。”
“是啊,当初我在夹林乡工作的时候,她的报道帮了不少忙,包括以后到了富祥县,也是如此。”潘宝山道,“那时还不怎么看出她有现在的能耐。”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宋双道,“当初她出国的时候,我也根本想不到她会有今天,应该挺风光的吧。”
“嗯,看起来确实不一样。”潘宝山笑道,“有女商人、女强人的气质。”
“我想也是,毕竟环境不同。”宋双道,“不过我觉得不管在哪里、干什么,幸福和快乐是一样的,也是有价值的。”
“是的,我们为官从政应该有这样的看法,不能只盯着钱,也不能只盯着权,更不能为了超常的享受,一切都顺其自然最好。”潘宝山说完笑了笑,道:“好吧,那就这样,我还有事。”
挂掉电话,潘宝山很是感慨,首席信息官,收集和发布企业的相关信息,分量不算轻,看来沈欣丽混得确实不错。
没有时间过多感叹,得早早提前为见郁长丰做好准备。回到祥瑞和东大厦,潘宝山稍微休息了会,然后把思路理了一遍,就坐等郁长丰的消息。
等得时间有点长,六点钟的时候,驻京办主任请示是否用晚餐,潘宝山说吃一点。大概七点半的样子,郁长丰才打来电话,让他到家里去。
郁长丰还没吃饭,桌子上摆了几个简单的小菜,一瓶酒,两个小酒杯。
“来,喝一点。”郁长丰不问潘宝山有没有吃过,直接邀请。
潘宝山当然不会拒绝,欣然入座。
“郁委员,还时常喝一点?”潘宝山给郁长丰倒上酒后笑问。
“不,我很少喝的,这不是你来了嘛。”郁长丰笑了笑,“好几次了,也没请你吃顿饭,今天算是略微弥补一下吧。”
“谢谢郁委员。”潘宝山端起酒杯,“我敬你。”
“不要敬,随便些就好,平常在酒桌上,我听这话都有点不耐烦了。”郁长丰笑着,喝了一小口,“这次过来,怎么不事先说一声?”
潘宝山放下酒杯,“主要是这次汇报的事情,感觉有点不太正常,或者说不知道怎么开口。”
“哦,还有事情能难得住你?”郁长丰指了指潘宝山的酒杯,示意他自己倒上。
“郁委员。”潘宝山拿起酒瓶,“瑞东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南部已经上了轨道,北部则相对薄弱了些,虽然近年来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但在差距的缩小上,还没有明显的改观,所以我想,是不是可以进一步加大力度?”
“当然可以。”郁长丰把杯中剩下的酒饮尽,“你想怎样?”
潘宝山给郁长丰把酒满上,自己也倒了,“省会,可以不可以朝北部挪挪?”
“哦!”郁长丰一听,两眼一放神,拿起酒杯一口干了,“放到松阳?”
“是的。”潘宝山看上去有些忐忑,“放到松阳,不是因为我对松阳有感情。”
“我知道。”郁长丰少有地打断了潘宝山的话,“申请报告和论证材料准备好了?”
潘宝山听了这话,一阵疾速血涌,看来郁长丰并不反对。“没,还没。”他连忙说道,“我不知道方向对不对,所以先来向您请示一下。”
“方向没问题。”郁长丰面露欣慰的微笑,“等会吃完了,你到我书房去,我有点东西给你看。”
郁长丰说的东西,对潘宝山来说是个宝。原来,郁长丰早也曾有搬迁省会的想法,而且还对软、硬件进行了一定的架构,他要把这些送给潘宝山。
谈话持续到半夜,期间,沈欣丽两次来电,都被潘宝山果断挂掉,最后干脆关机。毕竟这次谈话的意义实在太大,况且又是在郁长丰面前。
回到祥瑞和东大厦的时候,潘宝山兴奋得难以入睡,他实在没想到此行收获会如此丰盛。接下来,只要回去“做通”各个常委的工作,来个申请,事情会很好办。
潘宝山实在太高兴了,高兴得把沈欣丽的事都忘一干二净,直到第二天早上起来前往机场的时候才猛然想起来,应该回一下她的电话。
电话接通,潘宝山立刻表示歉意,说昨晚召开紧急会议,没法接电话。半夜会议结束,就直接休息了,睡得比较沉,很晚才起来。
沈欣丽很爽朗地笑了,说打了两遍电话都不接,就知道脱不开身,然后问他现在哪儿,中午一起吃个饭。
“哎呀,不好意思,瑞东那边有急事得回去,我正在赶往机场呢。”潘宝山道,“要不这样,等你有空的时候到瑞东去,咱们再聊。”
“今天就能去!”沈欣丽很干脆道,“下午我就飞过去。”
潘宝山暗暗叫苦,没想到沈欣丽这么爽快。对她的性格还是挺了解的,说到完全能做到。想想回去还有一大堆事要筹划,哪里有心思陪她吃饭聊天?不过话说了出去还能怎样,况且,到时可以找宋双陪她。
“好啊,那我等着你。”潘宝山笑道,“对了,你跟宋双联系得还多吧?”
“有联系,但不多。”沈欣丽道,“不过我知道,她可是得了你极大帮助的。”
“帮助是一回事,能力又是另外一回事,宋双在工作上可以独当一面。”潘宝山道,“培养起来也容易,她的素质还是比较全面的。”
“全面?”沈欣丽哈哈地笑了,“全面到哪儿了,是不是全覆盖?”
从沈欣丽的笑声中,潘宝山听出了什么,也哈哈地笑了起来,“怎么会全覆盖呢,该屏蔽的要屏蔽啊,否则不是要出问题的嘛。”
“潘省长别紧张,开个玩笑而已。”沈欣丽笑道,“那就先这样吧,我刚好有点事,晚上见。”
晚上见?潘宝山苦笑了下,很无奈,有因必有果,早晚而已,只管坦然面对就是。
上了飞机,合上眼,美美地睡了一觉,昨夜没怎么休息,正好补一补。
飞机到瑞东上空,潘宝山醒了过来,很精神,不是因为睡得好,而是心情好。
“建兴,等会你跟进文联系下,下午一上班你们就到我办公室来。”潘宝山坐进车里,对身边的曹建兴吩咐起来。
尽管潘宝山没说什么,曹建兴能看得出来此行收获颇丰,于是笑道:“潘省长,看来我们这一趟很有成效啊。”
“完全出乎意料。”潘宝山笑了,“一路上我只顾想下一步的规划了,也没跟你说。你知道嘛,郁委员对搬迁省会一事十分赞成,他先前就有过想法的。”
“那不正好投上了嘛!”曹建兴一下激动起来,“这一下,我们是稳操胜券啊!”
“不能大意。”潘宝山道,“段高航他们是个拦路虎啊。”
“下午跟谭秘书长就商量这事?”
“嗯。”潘宝山点点头,“还有其他事项,毕竟也是个系统性工程了。”
“不管怎样,我认为造势是必须的。”曹建兴道,“得给大家个提前量,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
“是啊,关键是怎么造,太猛了怕惊着。”潘宝山沉思道,“其实也无所谓,马上就要提请常委会研究的。”
“要是这样的话,我看还不如捂着好。”曹建兴皱着眉头说道,“起码可以打段高航个措手不及,让他没法全力反击。”
这个看法也得到了谭进文的认可,下午的商谈,他认为应该搞类似突袭的做法,只提前一天把会议材料送出。
潘宝山觉得也有道理,并决定就那么做。此外,他还拿出郁长丰给他的架构材料,和谭进文、曹建兴分析、丰富了一番。
一整个下午,就这么充实而紧张地过去了。
此时,潘宝山又把沈欣丽的事忘到了脑后,直到她打电话过来,说已经下了飞机。
第九百九十六章补一课
曹建兴前去接机,以公对公的身份,毕竟沈欣丽能算是外商,而且那样在接待的时候也会方便不少。
沈欣丽自然是明白的,也不就此多说,只是在谈话的时候显得像拉家常。
“潘省长,你看你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多好?”沈欣丽感慨道,“说实话,真没想到你会升得这么快。当然,我不是否认你的能力,只是在现如今的体制下,多少还是令人感到惊奇的。”
“呵呵,可能是我运气好吧。”潘宝山笑了笑,“不管是正面力量,还是反面的力量,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反正我都及时借助了上推的动力。”
“说到底还是能力问题嘛。”沈欣丽道,“为什么机会都让你抓住了?”
潘宝山不想就他的升迁多说,就把话题转到了沈欣丽身上,“说到能力,还是你令人刮目相看啊。当初你从松阳日报社离开的时候,几乎没有人看好,因为没有背景的人出国,想混出个明堂来,是很不容易的。可是,你却做到了。”
“那可不全是能力的问题啊。”沈欣丽笑了笑,眉间瞬时闪现出一丝无限的惆怅,“机遇也是很重要的,或者说,是最重要的。而且,干什么都有得有失。”
“有舍才有得嘛,没有什么事是只索取而不付出的。”潘宝山道,“现在,你头上的光环很耀眼,想必背后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是牺牲。”
“是的,抬头时有笑脸,低头时有心酸。”沈欣丽道,“不过总的来说,只要有一颗年轻的事业心就好,那样起码能有个寄托。这次随代表团回来,就是想以个人的名义,在国内找个发展的机会,做一点适当的投资。”
“哦,那好啊,瑞东是片热土,欢迎你回来投资兴业。”潘宝山笑道,“你的业务在哪个领域?”
“依托公司的资源优势,主要是在军工物资的供应上。”沈欣丽道,“选择这个切入点,我觉得还可以打个擦边球,就是可以做一些军工转民用的市场,那可是大有商机的。”
“要成为军工物资供应商,不是简单的事。”潘宝山道,“尤其是现在,军队的廉政建设正抓得紧,在招标、审核等方面会非常严格,而且又没有人敢说话。”
“那个我懂。”沈欣丽笑道,“我啊,也就是有那么个想法而已,还不怎么成熟呢,当然了,如果有机会能和军区方面的人接触接触,了解点内部的情况,可能会有所帮助吧。”
“那得等机会,生硬地介绍过去,怕是不太合适。”面对沈欣丽的暗示,潘宝山不好回绝,只有来个缓兵之计。
“大地方、高级别的不方便,可以找小点地方。”沈欣丽似乎很有恒心,“松阳警备区呢,如果能联系上,做点上下游的业务,也是可以的。”
“松阳啊。”潘宝山笑了起来,“那可是咱们的故乡,应该很熟悉的。”
“是很熟悉,但我只熟悉下层的人。”沈欣丽笑道,“想见警备区的人,怕是很有难度。”
沈欣丽再次暗示要求帮忙,潘宝山觉得不太好拒绝,于是笑道:“稍微过段时间,可以找人介绍一下,到时你跟曹秘书联系就行。”
“潘省长,那真是太感谢了!”沈欣丽道,“今晚,我假公济私,以公司的名义宴请瑞东的领导!”
“那怎么可以,如今你来瑞东,就是客人了。”潘宝山笑着摆摆手,“我们得尽地主之谊嘛。”
这时,手机响了,潘宝山一看,眉头便皱了起来。
华鸣来电,他告诉潘宝山,马上就到瑞东,是代表组织上来谈问题的,时间很紧。
“中组部来人,找我紧急谈话。”潘宝山没有对沈欣丽隐瞒,否则没有失陪的理由,“看来晚上多是不能陪你吃饭了。”
“什么,中组部来人了?”沈欣丽着实吃了一惊
“是的。”潘宝山面色沉重,他看了看时间,“我已经通知了宋双,她应该很快就过来,就让她陪你吧。”
“行,你只管忙你的,咱们来日方长呢。”
潘宝山让曹建兴联系宋双,让她抓紧过来,同时安排好她和沈欣丽的食宿。然后,就亲自去高速出口迎接华鸣。
电话中,华鸣并没有说所谓何事,这让潘宝山有点不安。当然,他也知道对自己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否则华鸣多少会透露一些,而且郁长丰也应该有所了解。
见到华鸣,潘宝山多少放了点心,事情可大可小,也是郁长丰先前提醒过的,就是瑞东的干部变动频繁了些,真的引起了上面的关注。
华鸣没有跟潘宝山回去,说等一会得跟省委那边联系,让段高航知道,因为他是代表组织来的。
“我们先聊聊。”华鸣进了潘宝山的车里,“聊完了你先回去,看省委那边怎么通知。”
“好的。”潘宝山明白公事得公办。
“组织明确提出,要求你们瑞东政坛平稳一些。”没有寒暄,华鸣直接入题,“近一段时期,人员变动有点大。”
“幸亏你来得早,否则年后肯定还有一批人要动。”潘宝山道,“而且分量还都不轻,两个常委市委书记。”
“嗐,不能再动了!”华鸣说得有些着急,“否则就不是我打前站式地来招呼了,恐怕那时你和段高航都会受到实质性的影响。”
“你这一来,那当然是不会了。”潘宝山叹笑道,“段高航也会惊觉的。”
“说到段高航,还有件事更要引起注意。”华鸣道,“有人举报你们党政班子不和睦,经常在会上公开争执,完全不顾领导形象,影响很坏。你们要引以为戒,这也是我此行的任务之一。”
“有人举报?谁?”
“匿名的。”
“匿名的也这么重视?”
“因为材料详实,你们何时开的会、什么会、讨论的内容,都有。”华鸣道,“所以,虽然是匿名,但上面也发话了。”
“上面警告了?”
“差不多吧,注意点就是。”
“华部长,其实我感到很悲哀啊,说实话,我真的不想跟段高航、韩元捷他们脸红脖子粗地叫板,那形象确实不像话。可是能回避么?我正儿八经地提个东西,他段高航就近乎粗暴地表示反对,我要是不顶上去,那说的话还有点分量么?”潘宝山很是感叹地道,“有时我就感慨,当初在乡镇工作的时候,看到乡领导毫无顾忌地掐架,觉得很好笑,哪里会想到我今天到了这个位置,还竟然和他们一样!”
“不要感到奇怪,其实也算正常吧。”华鸣道,“你以为就你们瑞东是这样?”
“怎么,这现象还很普遍?”
“不。”华鸣摇摇头,“是少数。”
“那你还说正常?”
“存在即有道理嘛,所以我说也算正常。”
“唉,你还不如说是另类了。”潘宝山自嘲着笑道,“我和段高航的情况,也就是乡镇级别的水平啊。”
“话可不能这么说,不要以为乡镇领导就没修养、暴露起矛盾来就直白露骨,相互的对立水火不容。不是那么回事,关键要看党政搭班的人是什么状况,如果搭配和谐,一切就都和睦,言行上自然也就平和得体,也是很像样的。”华鸣道,“反过来呢?你以为到了省部级就能自然升华,不管什么情况个个都深不可测、喜怒不形于色,老道得就跟得了道似的,干什么都运筹帷幄、滴水不漏?绝对不是那么回事!我的部里不少年了,对地方上的情况很了解。那些党政不团结的班子,看上去真没什么修养,对抗的手法是粗俗低劣,会场上拍桌子、摔茶杯的都有。当然了,那是少数,大多数还是可以的,就算有点矛盾,也不会公开暴露出来。但是,如果矛盾很大,就像你跟段高航之间,积怨不是一天两天,根源很深,那种情况下,激化是难免的。”
“华部长,你给我补了堂政治课,也算是帮我解开了个心结吧,要不整天觉得和段高航之间的事很荒唐,于己于人、于社会于国家,都贻害无穷,毁了形象、毁了信念、毁了凝聚力、毁了一切的正能量。”潘宝山感叹道。
“潘省长你太严重了,目前还没有那么可怕。”
“那起码毁了人们对所谓官场的认知啊。”
“官场认知?”华鸣笑道,“古诗《题西林壁》不是这么说的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个道理还不懂?什么认知啊,无非是级别高低的看法、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看法。当初你在乡镇工作的时候,对乡镇领导的各种作风习以为常,认为县级领导肯定不是那样,别人说县领导的做派跟乡镇也差不多,你肯定不信,觉得好笑,不可思议,是不是?等到了县里,才恍然大悟,哦,还真是那么回事。但那时你也想不到市级层面也是一个样,总归要高尚、优雅点吧,可等到了市里,就知道了也大抵如此。同样,如今在省里,不也有同样的感觉?至于体制内和外,就更不用说了,体制外的人总是把党委政府看得肃穆森严、不怒自威,可体制内的人会那么认为么?不会的。说到底还是那句话,外面的人看表象、看热闹,里面的人看实质、看门道。”
“听您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华部长,真的谢谢啊,你让我瞬间通透了许多。”潘宝山道,“让我很释怀啊!”
“释怀很好,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提高。”华鸣道,“不管怎样,以后你得注意点,毕竟有人举报了,如果不内敛点,下一步怕是就有大影响了。”
“我会的。”潘宝山道,“以后面对段高航咄咄逼人的架势,不要过多回应就是。”
“段高航也不会。”华鸣道,“按照要求,马上我就召集你们两个人传达相关精神,之后,你们还要开个省委常委民主生活会进行表态。”
“那是必须的,即知即改!”潘宝山很严肃地点着头,“希望段高航也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往后不要动不动就伸脖子瞪眼地跟我叫嚣。”
“嗯。”说到这里,华鸣皱起了眉头,犹豫着道:“潘省长,有些看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第九百九十七章必须转变
面对华鸣的不干脆,潘宝山显得极其爽快,他一拍华鸣的肩膀,“你看,说这话可就见外了吧?”
“不不不,绝对不是见外。”华鸣看上去很严肃,“因为我要说的只是猜测,而且你也不一定能接受。”
“有什么尽管说!”潘宝山的表情很诚恳,“哪怕就是错了,难道我还会生气不成?”
“好吧。”华鸣声调稍稍放低了些,道:“照我看啊,段高航那么不顾形象的表现,极有可能是个策略,因为他明白跟你玩深沉多是不能占上风,所以就来个近乎返璞归真的做法,让你觉得他的水平就是那么‘原生态’,而且还能不知不觉地麻痹你、影响你:要跟他玩,就得像他一样粗陋。”
“哦,什么意思?”潘宝山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一时不解。
“很简单,刚才我说了,就是党政班子的搭配问题。”华鸣道,“你是从基层一步步上来的,经历很多,应该明白个道理:一般来说党政班子不团结,影响闹大了,最后党、政两边的领导都会被边缘化,得不到重用。你可以了解一下,段高航与江成鹏搭班的时候是不是这样?按说江成鹏的脾气之火爆,尤其是面对段高航的时候,比起你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段高航也应该火爆对不对?可据我所知,那时段高航也并没有像现在这样。也就是说,段高航现在对你的态度策略,很有可能是走了步极其深远的棋。”
“噢!”潘宝山这才恍然大悟,“也就是说,段高航觉得已经是船到码头车到站,再怎么着也没有太大的所谓,所以见我不服帖,就故意拉我一起下水,到时弄个两败俱伤,最后损失最大的还是我?”
“没错。”华鸣道,“如果我的推测没有偏差的话,他就是这个意图。”
“原来段高航是大智若愚啊,如此说来,还真是老奸巨滑!”潘宝山有点后怕地吸了口冷气,摇了摇头,道:“姜,到底还是老的辣。”
“看上去就老奸巨滑,很可能是装的,肚子里可能根本就没货。而恰恰是那些看起来没脑子的人,才是真正的阴谋家。”华鸣道,“你啊,是疏忽大意了吧?”
“的确如此。”潘宝山叹道,“道理我懂,就是没用于实践。”
“好了,老弟你明白就好。”华鸣道,“今天晚上,我就代表组织,找你跟段高航进行一次特殊的谈话。”
“嗯,我有准备。”
“到时我会根据场面进行思路调整,所以现在也没法跟你说什么。”华鸣笑道,“反正你放心,在保证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倾向性肯定是存在的。”
私下谈完,潘宝山立刻回去,华鸣开始给省委办公厅去电话。
办公厅接到通知后,分秒不差地汇报给段高航。
段高航稍一思忖,自己带人去接华鸣,并不通知潘宝山。
这情形在华鸣的预料之中,所以见到“独自”前来的段高航并不感到奇怪,而且还表现得极其自然。路上,段高航问他此行所为何事,他也没有避而不谈,不过只是说是有关领导班子的团结问题,具体情况等回去找到潘宝山时详细再说。
段高航一听就明白了个大概,笑了笑,也不再问。
到达省委大院,刚好到了晚饭时间。为了让气氛轻松些,华鸣笑着说天气太冷,主动提出要吃个小火锅,热乎热乎。段高航自然是高兴的,马上吩咐了下去。华鸣又说,吃完饭还有事,一切从简,就不要找人陪了。
就这样,段高航一个人陪着华鸣和随来的几个人,吃了顿小火锅。
六点半多,用餐结束。段高航送华鸣到休息室,饭后半小时静修是少不了的。
此时,小会议室内的布置已经结束。
七点二十分,潘宝山来到会场。段高航和华鸣已经坐在那儿了。
“都齐了,就我们三个人。”华鸣笑了笑,“也不客套,直接开始正题。”说完,他拿出举报材料放到段高航面前,道:“你们看一下,是否属实。”
段高航先看,直皱眉头,而后丢给潘宝山。
潘宝山没有计较段高航的态度,探身拿起了材料看了看,也拿出一副直皱眉头的样子。
“应该没什么疑义吧。”华鸣又开口了。
段高航和潘宝山相互望了一眼,都没说话。
“现在是关起门来说话,主要是传达组织的意见,你们都不要有什么顾虑。”华鸣此刻表现得严肃,“既然你们不说,那我先说两句,组织对瑞东近年的发展持肯定态度,但近来在一些细节上,要注意分寸,主要是两点:第一,人事变动比较频繁,涉及的层面也比较高,这对班子和中高层干部的稳定工作有很大冲击,所以,你们要高度重视;第二,要注意工作作风,尤其是在班子主要领导的团结上,你们做得有欠缺。”
“华部长,我虚心接受组织的批评和建议,但有两点要解释一下。”段高航作为省委书记,在这种介于正式和非正式的会谈场合,也要有相应的表现,得带头表态,“首先,人事变动问题多是出于内因,当事干部的自身出现了问题,当然了,内因是不是由外因引起、什么外因引起,那个就不得而知了,反正我是没法知道的。其次,我跟潘省长的团结问题,也要实事求是地说,不能回避,确实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影响很差,具体的原因嘛,我不想多说,也没法说。”
潘宝山听段高航这么一说,有点想把问题严重化的意思,于是紧接着说道:“华部长,我也有几句话要说说。刚才段书记也讲了,近期人事变动频繁,是内因,确实如此。长期以来,不少干部不注意廉洁自律,违法乱纪之事一大堆,处于目前的高压环境中,难免要出事。这一点,我持赞同态度。不过,至于团结的问题,我倒不怎么认同段书记所说的,因为他没有把问题的根源说清楚,我和他之间的分歧,全部都集中在工作上,并没有半点私人恩怨。”
“我没有说不是集中在工作上啊。”段高航歪起了脑袋,眼光中充满了挑衅。
“好了,你们平和一点好不好?”华鸣道,“虽然开始我说不要让你们有什么顾虑,但也不能不注意形象,这会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潘宝山在搞先入为主,我还没把话完全说完,他上来就对我持否定态度。”段高航好像很气愤,“华部长你说,我跟他还怎么搭班工作?”
“段书记别急,说到工作,其实组织上正是考虑了你和潘省长的分歧、争论,都是从工作层面出发、又回到工作上的,所以才有了我找你们谈话这个环节。”华鸣板住了脸说道,“组织的意思是,从现在开始,你们要保持克制,要心平气和地就工作上的分歧交换意见,多加强沟通。毕竟瑞东政坛近一段时期不是太平静,上面不想扩大影响,但是,也不会坐视不管,就看谁仍旧我行我素。”
华鸣把话说到这里,已经很明白了,既往不咎,面向未来,谁再冒头就动谁。
这么一来,段高航暗暗叫苦。
苦从何来?
没错,段高航与潘宝山之间矛盾的高调激化,就如同华鸣的分析,目的就是想在无形中将潘宝山和自己捆在一起,自己风烛残年怕什么?他潘宝山是风华正茂!可是现在,形势有了变化,变得对潘宝山有利了。如果不及时调整计划,不但诱导潘宝山不成,反而还会让自己扫地走人,那不是给潘宝山得了大便宜?
“华部长,其实我之所以着急,说到底还就是为了工作。”段高航马上换了态度,他知道这很假,但场面上需要,都心知肚明,“从国际形势上看,我们国家的发展面临着种种压力,充满挑战,大省瑞东,自然要有自己的担当,要充分抓住机遇趁势而上,不说做到最好,但要做到更好。所以,工作中难免着急了些,在与潘省长的沟通上显得生硬了点。”
潘宝山一看段高航开始变风向,也忙跟上了话,“刚才段书记说的情况,和我是一样的,对瑞东的大好发展形势,我可能过于急躁了,而且也没有进行很好地自制。”
“你们能这么说,非常好,这也正是组织上愿意看到的,就此,我也不多说了。”华鸣点起了头,道:“此外,在人事变动上,组织上的指示没有商量的余地,尽量保持局面的稳定。”
“嗯,一切从维护大局的需要出发。”段高航很干脆,“这一点应该能向组织保证,在没有特别的情况下,瑞东领导干部在人事变动上将力求平稳。”
段高航这么一说,潘宝山立刻想到了辛安雪和万军,一定程度上讲,他们两人的职位将不会有任何变动,但是,立场会不会发生变化?
这一点,段高航也想到了,而且他很快就得出了结论,辛安雪和万军虽然继任常委,但在表态上,肯定相当于废人,而且废得比洪广良、郭壮和龚鸣都要彻底。
如此状况,有利还是有弊?潘宝山和段高航各自瞬间琢磨开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结论:谁主张,谁不利;谁反对,谁有利。
没错,常委表决要人数过半,辛安雪和万军铁定的弃权票,将增加任何持主张立场一方的压力。
潘宝山顿时压力倍增,他想到了迁省会一事,如果在常委会上都通过不了,又怎么能递交中央申请?
不过,这会儿还没有过多的时间考虑这个问题,潘宝山笑了笑,表态道:“下一步,我们瑞东将对干部的思想工作进一步加强,从最大程度上消灭由内因引起的变动。”
“那就这样吧,时间也不早了。”华鸣看了看手表,“还有个任务,明天上午你们要召开常委民主生活会,会上,希望你们摆正态度,让大家看到你们现在和今后的状态。而且,我要做好会场记录,回去要汇报的。”
其实时间不算晚,还不到九点。
段高航回去后心绪极其不定,他没想到局势会这么变化,看来要调整以后的策略了,和潘宝山之间的斗争,从形式上要发生根本改变。
如何改变,需要时间谋划,从长计议,眼下,是要把明天的民主生活会开好,说什么、该怎么说,很重要。
第九百九十八章很有挫败感
次日上午九点,瑞东省委常委民主生活会准时召开,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部分人员列席。人员到齐后,会议并没有急着开始,大家都史无前例地感觉到了氛围的轻松。
段高航的脸上没有因为不满情绪而明显高高地向上划着弧度,眼睛也没有因为充满挑衅而刻意地睁大,相反,他一脸和蔼,还不时与身边的韩元捷笑谈几句。
潘宝山,也不是一副胜券在握的孤傲样子,他的脸上,更多表现的是谦和。
会议开始。
“人员都到齐了吧。”段高航直起身子看了一圈,看上去满面春风,“那咱们就开始把。”
会场顿时静了下来。
“感谢组织对瑞东的关心,感谢华部长的不辞劳苦。”段高航的开场白说得很温和,“所以即便是严冬来临,也让我们感到阵阵温暖。”
掌声响起。
“段书记太客气了,别说不辛苦,就算是,怎么说也都是为了工作嘛。”华鸣笑了笑,道:“会议时间要控制,不能占用大家太多时间,所以就尽快进入正题了。受组织指派,提议并参加瑞东省委常委民主生活会,主要是听听大家对工作作风及思想建设的剖析和认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助推瑞东经济社会的发展。”
“好,既然华部长点了题,那我就先说吧。”段高航呵呵一笑,扶了扶面前的话筒,道:“担任瑞东省委书记一职,时间不算很长,但感触很多,毕竟是在瑞东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对瑞东,也就特别有感情。瑞东发展得好坏、快慢,对我来说是头等大事,我得为瑞东人民负责。也因此,在事关瑞东发展的大小事上,在决策时我显得有些不够沉稳、冷静,有点急于求成的倾向。也因此呢,容易和宝山省长产生分歧,而且在交换意见时也有些急躁,影响是不好的,容易给大家造成领导班子不团结、不和睦的印象。我想啊,在今后,要进一步发扬民主,有想法、有构思,应该充分和大家商谈,不能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能指鹿为马搞一意孤行,那是不科学的。”
段高航的话,讲得出乎潘宝山的意料,没想到他会如此剖析自己,还别说,真觉得比较到位。
“高航书记的发言,实在是让我如芒刺在背,我也要说几句。”这种情况下潘宝山当然不能落后,“跟高航书记一样,我也几乎全是在瑞东这边热土上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对瑞东也饱含深情,也同样存在迫不及待的心态,但是,事情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实际上,这种心态造成了浮躁的情绪,碰到事情就容易头脑发热,解决起问题来就不够冷静。我想,在座的各位应该是亲眼所见,我跟高航书记在一些决策上有争执,那就是不够理性的表现。当然了,我们的争执,不存在私人恩怨,出发点只是工作,所以说,我们的想法可能会不一样,但是目的,是完全一致的,无非是为了瑞东更好地发展。因此,我认为有必要给自己降降温,让自己沉住气,有问题提前沟通,碰到不同想法,要充分交流,那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另外,我觉得我们年轻一代的干部,要多向老领导学习,高航书记在工作上踏实、稳健,让人放心。有话说‘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必须领会、吸收、借鉴。”
“宝山省长也不要谦虚,你年富力强,有想法、有干劲,很好嘛。”段高航满脸带笑,道:“相反,从创新精神和开拓勇气上讲,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有时候,过于求稳就是过于保守,就是不与时俱进。”
会开到这里,在场的几乎都惊呆了,他们没想到平日里两个掐得差点头破血流的巨头,陡然间竟如此谦逊、温文尔雅起来,很不适应!不过,他们很快也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上面发话了,再不好好表现,怕是要被“打屁股”的。
有两拨人,感触最深。
“夹缝派”的辛安雪和万军。两人不缺乏政治敏感性,知道这么一来,瑞东政坛将会“风清气和”,所以,必然不会出现人事的频繁变动。之前,这方面的倾向就已明显,现在要是再让他们流动起来,必定有违上面的指示精神。如此一来,他们的职位将会比较平稳地保持现状,而且,因为和段高航、潘宝山之间相互间复杂的关系,也不会受到过分的挤压,保守一点说,就是有了苟延残喘的机会。
“中立派”的洪广良和龚鸣。每一次,他们的沉默不语其实并不是本意,而且也并不感到轻松,因为他们知道两不靠的明哲保身做法,并非万能,弄不好,就会跌进裂缝中永无出头之日。而如今,段高航和潘宝山不会再台面上打擂,强迫大家表态站队,所以对他们来说,是松了绑。
郭壮,如今已不再是持中立态度的人了。焦自高已经做过努力,而且还很准确地传递了郁长丰方面的信息。所以,郭壮在董长江找到他的时候,综合各方面的考虑,就答应了下来,会支持潘宝山。
其实,说到感触,还是当事的段高航和潘宝山最深刻。
散会后,段高航就对韩元捷使了眼色,接着就把方岩安顿好休息,等待吃午饭。等他回办公室的时候,韩元捷早已经候着呢。
“有什么看法?”段高航开口就问。
“说是奇怪,其实也在意料之中。”韩元捷感叹了起来,“毕竟我们被潘宝山给激了起来,动作搞得有点大,上面肯定会有意见的,现在过来压制、调和,也很正常。”
“嗯。”段高航点点头,“我有个问题不明白,谁写了举报材料?”
“举报材料?”韩元捷并不知道昨天晚上的事。
“昨晚华鸣就把我跟潘宝山找到了一起,传达了组织上的指示,要求我们瑞东不要再有大的人事变动,还要求我和潘宝山要注意搭班形象。另外,他还拿出一份举报材料,材料中把我们历次常委会上的情况,记录得一清二楚。”段高航道,“百分百详实,就跟亲眼所见一样。”
“那没什么奇怪的,因为很有可能就是常委中的人所为。”韩元捷寻思了下,道:“仔细想想,为了各自利益,谁都有可能,包括他潘宝山本人。”
“潘宝山?”段高航一惊,他确实忽略了这个问题,“难道他觉得跟我们斗下去吃力了,就想到了这一招?”
“难道( 官路逍遥 http://www.xlawen.org/kan/2109/ )
“哟,怎么,是,是你啊!”潘宝山微张着嘴巴,极力掩饰着无比的惊讶。
“难道不可以?”沈欣丽主动拉住了潘宝山的胳膊,笑得近乎眉飞色舞,“我老早就听说你当了大领导,最近还琢磨着要找你呢,没想今天到在这儿见着了!”
栾义祥也很是诧异,他指了指沈欣丽,又看了看潘宝山,“你们认识?”
“老早就认识了。”沈欣丽接话道,“早年我在松阳的时候当记者,通过采访认识了他!”
“那果真是老相识了。”栾义祥看了看手表,“不过,今天真是不巧,要不沈女士你留下跟潘省长接着聊?”
代表团其他人已全都上车,就等栾义祥和沈欣丽了。
“晚些时候再联系吧,等你们活动结束的。”潘宝山抢先回绝,因为晚上要和郁长丰谈话,不能分神,他对沈欣丽笑道:“傍晚的时候我还有个推不开的活动,怕聊不了多会,还尽耽误你的事。”
“嗯,也好。”沈欣丽似乎也没有要留下的意思,“那等集体活动完了,咱们再联系!”
这是个带着惊喜的意外,当然,也给潘宝山带来一丝不安,毕竟当年两人曾有过那种事情,可以说关系非同一般。眼下,如果沈欣丽表现得过于热情,该怎么办?迎合,自然不妥,不迎合,似乎有点怕这怕那装假清高。还有最关键的是,沈欣丽现在是什么情况,怎么会出现在中欧亚商会代表团?
潘宝山把电话打回了瑞东,问宋双知不知道沈欣丽现在是什么状态。宋双说知道一点,好像她在欧洲担任一家大公司的首席信息官。
“你们联系不多?”潘宝山问。
“不多,在前两年通过几次电话,今年以来还没联系过。”接到电话的宋双有点纳闷,“潘省长,你怎么想起了沈欣丽?”
“巧的很,我到北京有事,在发改委刚刚碰到她,聊了几句。”潘宝山道,“她是参加什么中欧亚商会代表团来的,正搞集体活动呢。”
“真有那么巧?!”宋双笑道,“潘省长,你们可是老朋友了,有时间就好好叙叙吧,都多少年没见了。”
“是啊,当初我在夹林乡工作的时候,她的报道帮了不少忙,包括以后到了富祥县,也是如此。”潘宝山道,“那时还不怎么看出她有现在的能耐。”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宋双道,“当初她出国的时候,我也根本想不到她会有今天,应该挺风光的吧。”
“嗯,看起来确实不一样。”潘宝山笑道,“有女商人、女强人的气质。”
“我想也是,毕竟环境不同。”宋双道,“不过我觉得不管在哪里、干什么,幸福和快乐是一样的,也是有价值的。”
“是的,我们为官从政应该有这样的看法,不能只盯着钱,也不能只盯着权,更不能为了超常的享受,一切都顺其自然最好。”潘宝山说完笑了笑,道:“好吧,那就这样,我还有事。”
挂掉电话,潘宝山很是感慨,首席信息官,收集和发布企业的相关信息,分量不算轻,看来沈欣丽混得确实不错。
没有时间过多感叹,得早早提前为见郁长丰做好准备。回到祥瑞和东大厦,潘宝山稍微休息了会,然后把思路理了一遍,就坐等郁长丰的消息。
等得时间有点长,六点钟的时候,驻京办主任请示是否用晚餐,潘宝山说吃一点。大概七点半的样子,郁长丰才打来电话,让他到家里去。
郁长丰还没吃饭,桌子上摆了几个简单的小菜,一瓶酒,两个小酒杯。
“来,喝一点。”郁长丰不问潘宝山有没有吃过,直接邀请。
潘宝山当然不会拒绝,欣然入座。
“郁委员,还时常喝一点?”潘宝山给郁长丰倒上酒后笑问。
“不,我很少喝的,这不是你来了嘛。”郁长丰笑了笑,“好几次了,也没请你吃顿饭,今天算是略微弥补一下吧。”
“谢谢郁委员。”潘宝山端起酒杯,“我敬你。”
“不要敬,随便些就好,平常在酒桌上,我听这话都有点不耐烦了。”郁长丰笑着,喝了一小口,“这次过来,怎么不事先说一声?”
潘宝山放下酒杯,“主要是这次汇报的事情,感觉有点不太正常,或者说不知道怎么开口。”
“哦,还有事情能难得住你?”郁长丰指了指潘宝山的酒杯,示意他自己倒上。
“郁委员。”潘宝山拿起酒瓶,“瑞东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南部已经上了轨道,北部则相对薄弱了些,虽然近年来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但在差距的缩小上,还没有明显的改观,所以我想,是不是可以进一步加大力度?”
“当然可以。”郁长丰把杯中剩下的酒饮尽,“你想怎样?”
潘宝山给郁长丰把酒满上,自己也倒了,“省会,可以不可以朝北部挪挪?”
“哦!”郁长丰一听,两眼一放神,拿起酒杯一口干了,“放到松阳?”
“是的。”潘宝山看上去有些忐忑,“放到松阳,不是因为我对松阳有感情。”
“我知道。”郁长丰少有地打断了潘宝山的话,“申请报告和论证材料准备好了?”
潘宝山听了这话,一阵疾速血涌,看来郁长丰并不反对。“没,还没。”他连忙说道,“我不知道方向对不对,所以先来向您请示一下。”
“方向没问题。”郁长丰面露欣慰的微笑,“等会吃完了,你到我书房去,我有点东西给你看。”
郁长丰说的东西,对潘宝山来说是个宝。原来,郁长丰早也曾有搬迁省会的想法,而且还对软、硬件进行了一定的架构,他要把这些送给潘宝山。
谈话持续到半夜,期间,沈欣丽两次来电,都被潘宝山果断挂掉,最后干脆关机。毕竟这次谈话的意义实在太大,况且又是在郁长丰面前。
回到祥瑞和东大厦的时候,潘宝山兴奋得难以入睡,他实在没想到此行收获会如此丰盛。接下来,只要回去“做通”各个常委的工作,来个申请,事情会很好办。
潘宝山实在太高兴了,高兴得把沈欣丽的事都忘一干二净,直到第二天早上起来前往机场的时候才猛然想起来,应该回一下她的电话。
电话接通,潘宝山立刻表示歉意,说昨晚召开紧急会议,没法接电话。半夜会议结束,就直接休息了,睡得比较沉,很晚才起来。
沈欣丽很爽朗地笑了,说打了两遍电话都不接,就知道脱不开身,然后问他现在哪儿,中午一起吃个饭。
“哎呀,不好意思,瑞东那边有急事得回去,我正在赶往机场呢。”潘宝山道,“要不这样,等你有空的时候到瑞东去,咱们再聊。”
“今天就能去!”沈欣丽很干脆道,“下午我就飞过去。”
潘宝山暗暗叫苦,没想到沈欣丽这么爽快。对她的性格还是挺了解的,说到完全能做到。想想回去还有一大堆事要筹划,哪里有心思陪她吃饭聊天?不过话说了出去还能怎样,况且,到时可以找宋双陪她。
“好啊,那我等着你。”潘宝山笑道,“对了,你跟宋双联系得还多吧?”
“有联系,但不多。”沈欣丽道,“不过我知道,她可是得了你极大帮助的。”
“帮助是一回事,能力又是另外一回事,宋双在工作上可以独当一面。”潘宝山道,“培养起来也容易,她的素质还是比较全面的。”
“全面?”沈欣丽哈哈地笑了,“全面到哪儿了,是不是全覆盖?”
从沈欣丽的笑声中,潘宝山听出了什么,也哈哈地笑了起来,“怎么会全覆盖呢,该屏蔽的要屏蔽啊,否则不是要出问题的嘛。”
“潘省长别紧张,开个玩笑而已。”沈欣丽笑道,“那就先这样吧,我刚好有点事,晚上见。”
晚上见?潘宝山苦笑了下,很无奈,有因必有果,早晚而已,只管坦然面对就是。
上了飞机,合上眼,美美地睡了一觉,昨夜没怎么休息,正好补一补。
飞机到瑞东上空,潘宝山醒了过来,很精神,不是因为睡得好,而是心情好。
“建兴,等会你跟进文联系下,下午一上班你们就到我办公室来。”潘宝山坐进车里,对身边的曹建兴吩咐起来。
尽管潘宝山没说什么,曹建兴能看得出来此行收获颇丰,于是笑道:“潘省长,看来我们这一趟很有成效啊。”
“完全出乎意料。”潘宝山笑了,“一路上我只顾想下一步的规划了,也没跟你说。你知道嘛,郁委员对搬迁省会一事十分赞成,他先前就有过想法的。”
“那不正好投上了嘛!”曹建兴一下激动起来,“这一下,我们是稳操胜券啊!”
“不能大意。”潘宝山道,“段高航他们是个拦路虎啊。”
“下午跟谭秘书长就商量这事?”
“嗯。”潘宝山点点头,“还有其他事项,毕竟也是个系统性工程了。”
“不管怎样,我认为造势是必须的。”曹建兴道,“得给大家个提前量,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
“是啊,关键是怎么造,太猛了怕惊着。”潘宝山沉思道,“其实也无所谓,马上就要提请常委会研究的。”
“要是这样的话,我看还不如捂着好。”曹建兴皱着眉头说道,“起码可以打段高航个措手不及,让他没法全力反击。”
这个看法也得到了谭进文的认可,下午的商谈,他认为应该搞类似突袭的做法,只提前一天把会议材料送出。
潘宝山觉得也有道理,并决定就那么做。此外,他还拿出郁长丰给他的架构材料,和谭进文、曹建兴分析、丰富了一番。
一整个下午,就这么充实而紧张地过去了。
此时,潘宝山又把沈欣丽的事忘到了脑后,直到她打电话过来,说已经下了飞机。
第九百九十六章补一课
曹建兴前去接机,以公对公的身份,毕竟沈欣丽能算是外商,而且那样在接待的时候也会方便不少。
沈欣丽自然是明白的,也不就此多说,只是在谈话的时候显得像拉家常。
“潘省长,你看你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多好?”沈欣丽感慨道,“说实话,真没想到你会升得这么快。当然,我不是否认你的能力,只是在现如今的体制下,多少还是令人感到惊奇的。”
“呵呵,可能是我运气好吧。”潘宝山笑了笑,“不管是正面力量,还是反面的力量,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反正我都及时借助了上推的动力。”
“说到底还是能力问题嘛。”沈欣丽道,“为什么机会都让你抓住了?”
潘宝山不想就他的升迁多说,就把话题转到了沈欣丽身上,“说到能力,还是你令人刮目相看啊。当初你从松阳日报社离开的时候,几乎没有人看好,因为没有背景的人出国,想混出个明堂来,是很不容易的。可是,你却做到了。”
“那可不全是能力的问题啊。”沈欣丽笑了笑,眉间瞬时闪现出一丝无限的惆怅,“机遇也是很重要的,或者说,是最重要的。而且,干什么都有得有失。”
“有舍才有得嘛,没有什么事是只索取而不付出的。”潘宝山道,“现在,你头上的光环很耀眼,想必背后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是牺牲。”
“是的,抬头时有笑脸,低头时有心酸。”沈欣丽道,“不过总的来说,只要有一颗年轻的事业心就好,那样起码能有个寄托。这次随代表团回来,就是想以个人的名义,在国内找个发展的机会,做一点适当的投资。”
“哦,那好啊,瑞东是片热土,欢迎你回来投资兴业。”潘宝山笑道,“你的业务在哪个领域?”
“依托公司的资源优势,主要是在军工物资的供应上。”沈欣丽道,“选择这个切入点,我觉得还可以打个擦边球,就是可以做一些军工转民用的市场,那可是大有商机的。”
“要成为军工物资供应商,不是简单的事。”潘宝山道,“尤其是现在,军队的廉政建设正抓得紧,在招标、审核等方面会非常严格,而且又没有人敢说话。”
“那个我懂。”沈欣丽笑道,“我啊,也就是有那么个想法而已,还不怎么成熟呢,当然了,如果有机会能和军区方面的人接触接触,了解点内部的情况,可能会有所帮助吧。”
“那得等机会,生硬地介绍过去,怕是不太合适。”面对沈欣丽的暗示,潘宝山不好回绝,只有来个缓兵之计。
“大地方、高级别的不方便,可以找小点地方。”沈欣丽似乎很有恒心,“松阳警备区呢,如果能联系上,做点上下游的业务,也是可以的。”
“松阳啊。”潘宝山笑了起来,“那可是咱们的故乡,应该很熟悉的。”
“是很熟悉,但我只熟悉下层的人。”沈欣丽笑道,“想见警备区的人,怕是很有难度。”
沈欣丽再次暗示要求帮忙,潘宝山觉得不太好拒绝,于是笑道:“稍微过段时间,可以找人介绍一下,到时你跟曹秘书联系就行。”
“潘省长,那真是太感谢了!”沈欣丽道,“今晚,我假公济私,以公司的名义宴请瑞东的领导!”
“那怎么可以,如今你来瑞东,就是客人了。”潘宝山笑着摆摆手,“我们得尽地主之谊嘛。”
这时,手机响了,潘宝山一看,眉头便皱了起来。
华鸣来电,他告诉潘宝山,马上就到瑞东,是代表组织上来谈问题的,时间很紧。
“中组部来人,找我紧急谈话。”潘宝山没有对沈欣丽隐瞒,否则没有失陪的理由,“看来晚上多是不能陪你吃饭了。”
“什么,中组部来人了?”沈欣丽着实吃了一惊
“是的。”潘宝山面色沉重,他看了看时间,“我已经通知了宋双,她应该很快就过来,就让她陪你吧。”
“行,你只管忙你的,咱们来日方长呢。”
潘宝山让曹建兴联系宋双,让她抓紧过来,同时安排好她和沈欣丽的食宿。然后,就亲自去高速出口迎接华鸣。
电话中,华鸣并没有说所谓何事,这让潘宝山有点不安。当然,他也知道对自己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否则华鸣多少会透露一些,而且郁长丰也应该有所了解。
见到华鸣,潘宝山多少放了点心,事情可大可小,也是郁长丰先前提醒过的,就是瑞东的干部变动频繁了些,真的引起了上面的关注。
华鸣没有跟潘宝山回去,说等一会得跟省委那边联系,让段高航知道,因为他是代表组织来的。
“我们先聊聊。”华鸣进了潘宝山的车里,“聊完了你先回去,看省委那边怎么通知。”
“好的。”潘宝山明白公事得公办。
“组织明确提出,要求你们瑞东政坛平稳一些。”没有寒暄,华鸣直接入题,“近一段时期,人员变动有点大。”
“幸亏你来得早,否则年后肯定还有一批人要动。”潘宝山道,“而且分量还都不轻,两个常委市委书记。”
“嗐,不能再动了!”华鸣说得有些着急,“否则就不是我打前站式地来招呼了,恐怕那时你和段高航都会受到实质性的影响。”
“你这一来,那当然是不会了。”潘宝山叹笑道,“段高航也会惊觉的。”
“说到段高航,还有件事更要引起注意。”华鸣道,“有人举报你们党政班子不和睦,经常在会上公开争执,完全不顾领导形象,影响很坏。你们要引以为戒,这也是我此行的任务之一。”
“有人举报?谁?”
“匿名的。”
“匿名的也这么重视?”
“因为材料详实,你们何时开的会、什么会、讨论的内容,都有。”华鸣道,“所以,虽然是匿名,但上面也发话了。”
“上面警告了?”
“差不多吧,注意点就是。”
“华部长,其实我感到很悲哀啊,说实话,我真的不想跟段高航、韩元捷他们脸红脖子粗地叫板,那形象确实不像话。可是能回避么?我正儿八经地提个东西,他段高航就近乎粗暴地表示反对,我要是不顶上去,那说的话还有点分量么?”潘宝山很是感叹地道,“有时我就感慨,当初在乡镇工作的时候,看到乡领导毫无顾忌地掐架,觉得很好笑,哪里会想到我今天到了这个位置,还竟然和他们一样!”
“不要感到奇怪,其实也算正常吧。”华鸣道,“你以为就你们瑞东是这样?”
“怎么,这现象还很普遍?”
“不。”华鸣摇摇头,“是少数。”
“那你还说正常?”
“存在即有道理嘛,所以我说也算正常。”
“唉,你还不如说是另类了。”潘宝山自嘲着笑道,“我和段高航的情况,也就是乡镇级别的水平啊。”
“话可不能这么说,不要以为乡镇领导就没修养、暴露起矛盾来就直白露骨,相互的对立水火不容。不是那么回事,关键要看党政搭班的人是什么状况,如果搭配和谐,一切就都和睦,言行上自然也就平和得体,也是很像样的。”华鸣道,“反过来呢?你以为到了省部级就能自然升华,不管什么情况个个都深不可测、喜怒不形于色,老道得就跟得了道似的,干什么都运筹帷幄、滴水不漏?绝对不是那么回事!我的部里不少年了,对地方上的情况很了解。那些党政不团结的班子,看上去真没什么修养,对抗的手法是粗俗低劣,会场上拍桌子、摔茶杯的都有。当然了,那是少数,大多数还是可以的,就算有点矛盾,也不会公开暴露出来。但是,如果矛盾很大,就像你跟段高航之间,积怨不是一天两天,根源很深,那种情况下,激化是难免的。”
“华部长,你给我补了堂政治课,也算是帮我解开了个心结吧,要不整天觉得和段高航之间的事很荒唐,于己于人、于社会于国家,都贻害无穷,毁了形象、毁了信念、毁了凝聚力、毁了一切的正能量。”潘宝山感叹道。
“潘省长你太严重了,目前还没有那么可怕。”
“那起码毁了人们对所谓官场的认知啊。”
“官场认知?”华鸣笑道,“古诗《题西林壁》不是这么说的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个道理还不懂?什么认知啊,无非是级别高低的看法、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看法。当初你在乡镇工作的时候,对乡镇领导的各种作风习以为常,认为县级领导肯定不是那样,别人说县领导的做派跟乡镇也差不多,你肯定不信,觉得好笑,不可思议,是不是?等到了县里,才恍然大悟,哦,还真是那么回事。但那时你也想不到市级层面也是一个样,总归要高尚、优雅点吧,可等到了市里,就知道了也大抵如此。同样,如今在省里,不也有同样的感觉?至于体制内和外,就更不用说了,体制外的人总是把党委政府看得肃穆森严、不怒自威,可体制内的人会那么认为么?不会的。说到底还是那句话,外面的人看表象、看热闹,里面的人看实质、看门道。”
“听您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华部长,真的谢谢啊,你让我瞬间通透了许多。”潘宝山道,“让我很释怀啊!”
“释怀很好,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提高。”华鸣道,“不管怎样,以后你得注意点,毕竟有人举报了,如果不内敛点,下一步怕是就有大影响了。”
“我会的。”潘宝山道,“以后面对段高航咄咄逼人的架势,不要过多回应就是。”
“段高航也不会。”华鸣道,“按照要求,马上我就召集你们两个人传达相关精神,之后,你们还要开个省委常委民主生活会进行表态。”
“那是必须的,即知即改!”潘宝山很严肃地点着头,“希望段高航也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往后不要动不动就伸脖子瞪眼地跟我叫嚣。”
“嗯。”说到这里,华鸣皱起了眉头,犹豫着道:“潘省长,有些看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第九百九十七章必须转变
面对华鸣的不干脆,潘宝山显得极其爽快,他一拍华鸣的肩膀,“你看,说这话可就见外了吧?”
“不不不,绝对不是见外。”华鸣看上去很严肃,“因为我要说的只是猜测,而且你也不一定能接受。”
“有什么尽管说!”潘宝山的表情很诚恳,“哪怕就是错了,难道我还会生气不成?”
“好吧。”华鸣声调稍稍放低了些,道:“照我看啊,段高航那么不顾形象的表现,极有可能是个策略,因为他明白跟你玩深沉多是不能占上风,所以就来个近乎返璞归真的做法,让你觉得他的水平就是那么‘原生态’,而且还能不知不觉地麻痹你、影响你:要跟他玩,就得像他一样粗陋。”
“哦,什么意思?”潘宝山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一时不解。
“很简单,刚才我说了,就是党政班子的搭配问题。”华鸣道,“你是从基层一步步上来的,经历很多,应该明白个道理:一般来说党政班子不团结,影响闹大了,最后党、政两边的领导都会被边缘化,得不到重用。你可以了解一下,段高航与江成鹏搭班的时候是不是这样?按说江成鹏的脾气之火爆,尤其是面对段高航的时候,比起你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段高航也应该火爆对不对?可据我所知,那时段高航也并没有像现在这样。也就是说,段高航现在对你的态度策略,很有可能是走了步极其深远的棋。”
“噢!”潘宝山这才恍然大悟,“也就是说,段高航觉得已经是船到码头车到站,再怎么着也没有太大的所谓,所以见我不服帖,就故意拉我一起下水,到时弄个两败俱伤,最后损失最大的还是我?”
“没错。”华鸣道,“如果我的推测没有偏差的话,他就是这个意图。”
“原来段高航是大智若愚啊,如此说来,还真是老奸巨滑!”潘宝山有点后怕地吸了口冷气,摇了摇头,道:“姜,到底还是老的辣。”
“看上去就老奸巨滑,很可能是装的,肚子里可能根本就没货。而恰恰是那些看起来没脑子的人,才是真正的阴谋家。”华鸣道,“你啊,是疏忽大意了吧?”
“的确如此。”潘宝山叹道,“道理我懂,就是没用于实践。”
“好了,老弟你明白就好。”华鸣道,“今天晚上,我就代表组织,找你跟段高航进行一次特殊的谈话。”
“嗯,我有准备。”
“到时我会根据场面进行思路调整,所以现在也没法跟你说什么。”华鸣笑道,“反正你放心,在保证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倾向性肯定是存在的。”
私下谈完,潘宝山立刻回去,华鸣开始给省委办公厅去电话。
办公厅接到通知后,分秒不差地汇报给段高航。
段高航稍一思忖,自己带人去接华鸣,并不通知潘宝山。
这情形在华鸣的预料之中,所以见到“独自”前来的段高航并不感到奇怪,而且还表现得极其自然。路上,段高航问他此行所为何事,他也没有避而不谈,不过只是说是有关领导班子的团结问题,具体情况等回去找到潘宝山时详细再说。
段高航一听就明白了个大概,笑了笑,也不再问。
到达省委大院,刚好到了晚饭时间。为了让气氛轻松些,华鸣笑着说天气太冷,主动提出要吃个小火锅,热乎热乎。段高航自然是高兴的,马上吩咐了下去。华鸣又说,吃完饭还有事,一切从简,就不要找人陪了。
就这样,段高航一个人陪着华鸣和随来的几个人,吃了顿小火锅。
六点半多,用餐结束。段高航送华鸣到休息室,饭后半小时静修是少不了的。
此时,小会议室内的布置已经结束。
七点二十分,潘宝山来到会场。段高航和华鸣已经坐在那儿了。
“都齐了,就我们三个人。”华鸣笑了笑,“也不客套,直接开始正题。”说完,他拿出举报材料放到段高航面前,道:“你们看一下,是否属实。”
段高航先看,直皱眉头,而后丢给潘宝山。
潘宝山没有计较段高航的态度,探身拿起了材料看了看,也拿出一副直皱眉头的样子。
“应该没什么疑义吧。”华鸣又开口了。
段高航和潘宝山相互望了一眼,都没说话。
“现在是关起门来说话,主要是传达组织的意见,你们都不要有什么顾虑。”华鸣此刻表现得严肃,“既然你们不说,那我先说两句,组织对瑞东近年的发展持肯定态度,但近来在一些细节上,要注意分寸,主要是两点:第一,人事变动比较频繁,涉及的层面也比较高,这对班子和中高层干部的稳定工作有很大冲击,所以,你们要高度重视;第二,要注意工作作风,尤其是在班子主要领导的团结上,你们做得有欠缺。”
“华部长,我虚心接受组织的批评和建议,但有两点要解释一下。”段高航作为省委书记,在这种介于正式和非正式的会谈场合,也要有相应的表现,得带头表态,“首先,人事变动问题多是出于内因,当事干部的自身出现了问题,当然了,内因是不是由外因引起、什么外因引起,那个就不得而知了,反正我是没法知道的。其次,我跟潘省长的团结问题,也要实事求是地说,不能回避,确实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影响很差,具体的原因嘛,我不想多说,也没法说。”
潘宝山听段高航这么一说,有点想把问题严重化的意思,于是紧接着说道:“华部长,我也有几句话要说说。刚才段书记也讲了,近期人事变动频繁,是内因,确实如此。长期以来,不少干部不注意廉洁自律,违法乱纪之事一大堆,处于目前的高压环境中,难免要出事。这一点,我持赞同态度。不过,至于团结的问题,我倒不怎么认同段书记所说的,因为他没有把问题的根源说清楚,我和他之间的分歧,全部都集中在工作上,并没有半点私人恩怨。”
“我没有说不是集中在工作上啊。”段高航歪起了脑袋,眼光中充满了挑衅。
“好了,你们平和一点好不好?”华鸣道,“虽然开始我说不要让你们有什么顾虑,但也不能不注意形象,这会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潘宝山在搞先入为主,我还没把话完全说完,他上来就对我持否定态度。”段高航好像很气愤,“华部长你说,我跟他还怎么搭班工作?”
“段书记别急,说到工作,其实组织上正是考虑了你和潘省长的分歧、争论,都是从工作层面出发、又回到工作上的,所以才有了我找你们谈话这个环节。”华鸣板住了脸说道,“组织的意思是,从现在开始,你们要保持克制,要心平气和地就工作上的分歧交换意见,多加强沟通。毕竟瑞东政坛近一段时期不是太平静,上面不想扩大影响,但是,也不会坐视不管,就看谁仍旧我行我素。”
华鸣把话说到这里,已经很明白了,既往不咎,面向未来,谁再冒头就动谁。
这么一来,段高航暗暗叫苦。
苦从何来?
没错,段高航与潘宝山之间矛盾的高调激化,就如同华鸣的分析,目的就是想在无形中将潘宝山和自己捆在一起,自己风烛残年怕什么?他潘宝山是风华正茂!可是现在,形势有了变化,变得对潘宝山有利了。如果不及时调整计划,不但诱导潘宝山不成,反而还会让自己扫地走人,那不是给潘宝山得了大便宜?
“华部长,其实我之所以着急,说到底还就是为了工作。”段高航马上换了态度,他知道这很假,但场面上需要,都心知肚明,“从国际形势上看,我们国家的发展面临着种种压力,充满挑战,大省瑞东,自然要有自己的担当,要充分抓住机遇趁势而上,不说做到最好,但要做到更好。所以,工作中难免着急了些,在与潘省长的沟通上显得生硬了点。”
潘宝山一看段高航开始变风向,也忙跟上了话,“刚才段书记说的情况,和我是一样的,对瑞东的大好发展形势,我可能过于急躁了,而且也没有进行很好地自制。”
“你们能这么说,非常好,这也正是组织上愿意看到的,就此,我也不多说了。”华鸣点起了头,道:“此外,在人事变动上,组织上的指示没有商量的余地,尽量保持局面的稳定。”
“嗯,一切从维护大局的需要出发。”段高航很干脆,“这一点应该能向组织保证,在没有特别的情况下,瑞东领导干部在人事变动上将力求平稳。”
段高航这么一说,潘宝山立刻想到了辛安雪和万军,一定程度上讲,他们两人的职位将不会有任何变动,但是,立场会不会发生变化?
这一点,段高航也想到了,而且他很快就得出了结论,辛安雪和万军虽然继任常委,但在表态上,肯定相当于废人,而且废得比洪广良、郭壮和龚鸣都要彻底。
如此状况,有利还是有弊?潘宝山和段高航各自瞬间琢磨开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结论:谁主张,谁不利;谁反对,谁有利。
没错,常委表决要人数过半,辛安雪和万军铁定的弃权票,将增加任何持主张立场一方的压力。
潘宝山顿时压力倍增,他想到了迁省会一事,如果在常委会上都通过不了,又怎么能递交中央申请?
不过,这会儿还没有过多的时间考虑这个问题,潘宝山笑了笑,表态道:“下一步,我们瑞东将对干部的思想工作进一步加强,从最大程度上消灭由内因引起的变动。”
“那就这样吧,时间也不早了。”华鸣看了看手表,“还有个任务,明天上午你们要召开常委民主生活会,会上,希望你们摆正态度,让大家看到你们现在和今后的状态。而且,我要做好会场记录,回去要汇报的。”
其实时间不算晚,还不到九点。
段高航回去后心绪极其不定,他没想到局势会这么变化,看来要调整以后的策略了,和潘宝山之间的斗争,从形式上要发生根本改变。
如何改变,需要时间谋划,从长计议,眼下,是要把明天的民主生活会开好,说什么、该怎么说,很重要。
第九百九十八章很有挫败感
次日上午九点,瑞东省委常委民主生活会准时召开,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部分人员列席。人员到齐后,会议并没有急着开始,大家都史无前例地感觉到了氛围的轻松。
段高航的脸上没有因为不满情绪而明显高高地向上划着弧度,眼睛也没有因为充满挑衅而刻意地睁大,相反,他一脸和蔼,还不时与身边的韩元捷笑谈几句。
潘宝山,也不是一副胜券在握的孤傲样子,他的脸上,更多表现的是谦和。
会议开始。
“人员都到齐了吧。”段高航直起身子看了一圈,看上去满面春风,“那咱们就开始把。”
会场顿时静了下来。
“感谢组织对瑞东的关心,感谢华部长的不辞劳苦。”段高航的开场白说得很温和,“所以即便是严冬来临,也让我们感到阵阵温暖。”
掌声响起。
“段书记太客气了,别说不辛苦,就算是,怎么说也都是为了工作嘛。”华鸣笑了笑,道:“会议时间要控制,不能占用大家太多时间,所以就尽快进入正题了。受组织指派,提议并参加瑞东省委常委民主生活会,主要是听听大家对工作作风及思想建设的剖析和认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助推瑞东经济社会的发展。”
“好,既然华部长点了题,那我就先说吧。”段高航呵呵一笑,扶了扶面前的话筒,道:“担任瑞东省委书记一职,时间不算很长,但感触很多,毕竟是在瑞东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对瑞东,也就特别有感情。瑞东发展得好坏、快慢,对我来说是头等大事,我得为瑞东人民负责。也因此,在事关瑞东发展的大小事上,在决策时我显得有些不够沉稳、冷静,有点急于求成的倾向。也因此呢,容易和宝山省长产生分歧,而且在交换意见时也有些急躁,影响是不好的,容易给大家造成领导班子不团结、不和睦的印象。我想啊,在今后,要进一步发扬民主,有想法、有构思,应该充分和大家商谈,不能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能指鹿为马搞一意孤行,那是不科学的。”
段高航的话,讲得出乎潘宝山的意料,没想到他会如此剖析自己,还别说,真觉得比较到位。
“高航书记的发言,实在是让我如芒刺在背,我也要说几句。”这种情况下潘宝山当然不能落后,“跟高航书记一样,我也几乎全是在瑞东这边热土上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对瑞东也饱含深情,也同样存在迫不及待的心态,但是,事情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实际上,这种心态造成了浮躁的情绪,碰到事情就容易头脑发热,解决起问题来就不够冷静。我想,在座的各位应该是亲眼所见,我跟高航书记在一些决策上有争执,那就是不够理性的表现。当然了,我们的争执,不存在私人恩怨,出发点只是工作,所以说,我们的想法可能会不一样,但是目的,是完全一致的,无非是为了瑞东更好地发展。因此,我认为有必要给自己降降温,让自己沉住气,有问题提前沟通,碰到不同想法,要充分交流,那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另外,我觉得我们年轻一代的干部,要多向老领导学习,高航书记在工作上踏实、稳健,让人放心。有话说‘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必须领会、吸收、借鉴。”
“宝山省长也不要谦虚,你年富力强,有想法、有干劲,很好嘛。”段高航满脸带笑,道:“相反,从创新精神和开拓勇气上讲,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有时候,过于求稳就是过于保守,就是不与时俱进。”
会开到这里,在场的几乎都惊呆了,他们没想到平日里两个掐得差点头破血流的巨头,陡然间竟如此谦逊、温文尔雅起来,很不适应!不过,他们很快也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上面发话了,再不好好表现,怕是要被“打屁股”的。
有两拨人,感触最深。
“夹缝派”的辛安雪和万军。两人不缺乏政治敏感性,知道这么一来,瑞东政坛将会“风清气和”,所以,必然不会出现人事的频繁变动。之前,这方面的倾向就已明显,现在要是再让他们流动起来,必定有违上面的指示精神。如此一来,他们的职位将会比较平稳地保持现状,而且,因为和段高航、潘宝山之间相互间复杂的关系,也不会受到过分的挤压,保守一点说,就是有了苟延残喘的机会。
“中立派”的洪广良和龚鸣。每一次,他们的沉默不语其实并不是本意,而且也并不感到轻松,因为他们知道两不靠的明哲保身做法,并非万能,弄不好,就会跌进裂缝中永无出头之日。而如今,段高航和潘宝山不会再台面上打擂,强迫大家表态站队,所以对他们来说,是松了绑。
郭壮,如今已不再是持中立态度的人了。焦自高已经做过努力,而且还很准确地传递了郁长丰方面的信息。所以,郭壮在董长江找到他的时候,综合各方面的考虑,就答应了下来,会支持潘宝山。
其实,说到感触,还是当事的段高航和潘宝山最深刻。
散会后,段高航就对韩元捷使了眼色,接着就把方岩安顿好休息,等待吃午饭。等他回办公室的时候,韩元捷早已经候着呢。
“有什么看法?”段高航开口就问。
“说是奇怪,其实也在意料之中。”韩元捷感叹了起来,“毕竟我们被潘宝山给激了起来,动作搞得有点大,上面肯定会有意见的,现在过来压制、调和,也很正常。”
“嗯。”段高航点点头,“我有个问题不明白,谁写了举报材料?”
“举报材料?”韩元捷并不知道昨天晚上的事。
“昨晚华鸣就把我跟潘宝山找到了一起,传达了组织上的指示,要求我们瑞东不要再有大的人事变动,还要求我和潘宝山要注意搭班形象。另外,他还拿出一份举报材料,材料中把我们历次常委会上的情况,记录得一清二楚。”段高航道,“百分百详实,就跟亲眼所见一样。”
“那没什么奇怪的,因为很有可能就是常委中的人所为。”韩元捷寻思了下,道:“仔细想想,为了各自利益,谁都有可能,包括他潘宝山本人。”
“潘宝山?”段高航一惊,他确实忽略了这个问题,“难道他觉得跟我们斗下去吃力了,就想到了这一招?”
“难道( 官路逍遥 http://www.xlawen.org/kan/2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