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辣文小说 > 家传宝典 > 家传宝典 第 10 部分阅读

第 10 部分阅读

    作为备选的投资方向。

    创意产业、消费电子、旅游、餐饮、娱乐、影视等一个个想法在王易之的脑海里出现,又一个个被否定。

    其实做什么项目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去做。不能被辛总一说,脑子就乱了,投资的真实性还需要进一步落实才行。只要确定投资是真的,可以先拿手头的几个项目来运作一下,顺便锻炼一下自己的队伍。

    自从离开聚龙广告,王易之又回到了创业之路,5年间曾经四次创业。虽然每次创业都是以不得不停业告终,但王易之坚信自己距离成功越来越近,因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脉关系,当然也有收入上的小小回报。

    除此之外,就是这几年来一直没有撒手的营销队伍。这个营销团队核心成员有四名,都是王易之的铁杆追随者。王易之每次创业都有这四个人的身影。除了这四个人,还有外围成员十多个人,整个团队是王易之亲手带起来的,多年来跟着他跑遍了天津市的每一个角落,谈判能力和吃苦能力都绝对没得说。

    目前团队的成员已经被遣散,王易之安排大伙各自先找一份工作休养生息。私下里每个成员都在随时待命,一旦接到王易之的召唤立刻能够组成一支可以上场作战的营销特种兵。

    王易之把团队解散后,对自己五次创业失败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识到仅凭冲动是成就不了大事的。除了激|情和勤奋,还要有充分的准备和系统性的规划能力,此外最重要的就事要有资金实力和可以长久运作的项目。

    还得要有好身体才行,意识到自己还躺在病床上,王易之苦笑了一下。只懂得苦干,不懂得休息,才让王易之累倒在病床上。医生虽然找不出病因,可王易之心里清楚,肯定是这些年劳累过度造成的。

    自从离开那个小山村,王易之就没过过一天清闲日子。中考前幸运的考上了县一中,为了小小的自尊心,让他在精神磨难中度过三年。好容易考上了大学,赶上家道中落,为了糊口在风吹雨打中度过五年。毕业后,立志成就一番事业,又在打拼中度过了七八年。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王易之经常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鼓励自己。

    莫叹失意空悲切,人生得意须尽欢。现在好不容易能休息一个星期,还是好好享受一下吧。虽然是病床上,王易之躺在上面感觉舒服的不得了,手术后好好睡了一觉,这两天的精神头都觉得特别的足,估计出院以后很快就会恢复活力了。

    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市场,想要休息还真不容易,没一会儿,这些问题又一个个从王易之脑子里冒出来。

    “老头儿,晚上想吃什么?”江小柔终于回来了。

    “老婆买什么我都爱吃!”王易之看见江小柔提着一个塑料袋,估计她已经买好了。

    “李大夫说你得多吃蔬菜水果,我给你买了苹果桔子和香蕉,你自己待着的时候多吃点。”江小柔把手里的塑料袋放在桌子上,然后又从里面一小袋一小袋的把买来的东西放到柜门里,最后剩下一个袋子,里面放的是几本书。“给,这是你箱子里的书,我也不会挑,从最上面拿了几本来,等你看完了,我再给你换几本。”

    “老婆辛苦了,今晚你回家好好休息休息吧,这几天把你折腾坏了。”

    “我没事儿,住在医院上班也方便,省得来回折腾。”

    “好吧!”王易之认为江小柔说的也有道理,就不强求她了。

    “这是我写的‘书’,老婆!”王易之看到第一本“书”的封面感觉非常熟悉,再看题目更熟悉了。

    “你啥时写书了!”

    “这是我的毕业论文,当时按照导师的要求,装订成书的样子,你看!”王易之拿起这本“书”封面朝着江小柔,满脸得意的表情“《农产品流通二元论》就是我的作品。”

    “农产品流通二元论是什么意思?”江小柔没想到这本奇怪的书,竟然出自老公之手。

    “这个二元论是一种理想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是我通过实地调研之后,针对农产品流通环节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不成熟的观点。”

    “不成熟你还写,你们导师能让你毕业么?”

    “他哪敢不让我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你猜我们导师怎么说?”

    “怎么说,说你不成熟?”

    “他说我写的东西太高深了,他看不懂,所以提不出什么问题来。”

    “哈哈,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别的同学答辩时间至少要半个小时,我在里面呆了五分钟就出来了。”

    “那过了么?”

    “那还用说,老师都看不懂的东西,敢不让过,这叫青出于蓝胜于蓝,导师高兴还来不及呢。”

    “吹吧!你还没告诉我什么叫二元论呢。”

    “真不是吹,我从农产品生产、收购到批发、零售,每一个环节都是亲身调研的,很多资料都是一手资料。就凭这一点论文的价值就得让我毕业,至于二元论则是根据我查看的一些国内外成功的农产品模式之后做的一些设想。”

    “假如把农民、小贩、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每一个节点称作一元,传统的流通模式可以称作五元模式。有些企业直接从农民手里以订单收购方式采购,然后通过超市等渠道销售给消费者我称之为四元模式。这二元是由生产基地直接到消费者的终极模式。我的这个理论借鉴了其它商品的商业模式。”

    “要知道普普通通的农产品从农民到消费者价格翻了四五倍,就是因为流通环节太多,层层扒皮。农民赚不到钱,消费者还要多花钱。”

    “不过毕业后我也对这个方向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对二元论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结论是这确实是一个不成熟的理论,需要在信息系统、物流网络、生产基地等方面投入巨大的资金才行。”

    “不成熟就不成熟,反正你也用不着它了!”江小柔听了王易之的介绍好像有点听懂了,但又不是特别明白。

    “那可不一定,这回还真能用得着它了!”

    093 看什么看

    (新人新作,边写边传,阅读收藏,点击推荐,得您支持,我无遗憾,流血流汗,心甘情愿。)

    第九十三章看什么看

    蝇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过几多难。忽然撞着来时路,使信平生被眼瞒。-——古灵禅赞禅师

    -----------------------

    王易之躺在病床上认真翻看着这本《农产品流通二元论》,忽而停下来闭上眼睛思考。江小柔叫了外卖,扶王易之坐起来,俩人就在床头桌上吃晚饭。

    “亲爱的,好好吃饭,不许一心二用!”江小柔见王易之吃饭的时候还是若有所思地样子,有些生气。

    “呵呵,没事儿,吃饭吧!”

    “你想什么呢,魂不守舍的!”

    “我在享受好吃的饭菜呢,馒头真好吃!”王易之咬了一口手里的馒头,大嚼了起来。

    “慢点吃,吃饭要细嚼慢咽,这样有利于吸收,吃得太快对肠胃不好。”

    “知道了,健康美食专家老婆大人!”

    见到王易之这幅没正形的样子,江小柔不理他了,继续吃饭。

    吃晚饭,王易之下床运动了几圈,然后躺在床上继续看书。王易之的这个毕业论文其实没有他自夸的那么高深,只不过题目比较偏门,导师对于他这种实地调研的精神比较认可,所以没有对他的论点作任何评价。

    王易之选择这么一个偏门的论题是因为王天佑,自从王易之考上高中就开始住校了,每个学期也就回家一两次,所以对家里的情况了解不多。直到高中毕业,王易之都一直以为家里挺有钱的。

    乡里的食品厂首期资金到位,那个台湾商人忽然患了重病,再也没能离开病房,其子女不愿意回大陆,所以后续资金没有跟上。食品厂没有了后续资金,只剩下厂房和设备,没有技术,没有市场,要想运转起来非常困难。

    王天佑的投资不仅没有任何回报,还背上了20万的贷款。光是每年的利息就让王天佑家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

    为了解决生活问题,王天佑想通过乡里的关系多承接几个工程项目,可乡里能够接到的项目已经很少了。好不容易有个机会,但因为没有工人愿意跟着王天佑干活,也没能接下来。

    王天佑为此和王天佐大吵了一架,认为是王天佐的原因,才导致人们传言王天佑不给工人发工资。王天佑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到王易之上大学的时候,连儿子的学费都没有。是易之妈做主卖了一套院子,王易之才能顺利地到学校报到。

    王易之大一回家时,发现爷爷奶奶又搬家了,就追问怎么回事,是奶奶告诉他家里的情况。王易之这才意识到家里出现了困难,暗下决心要帮助家里摆脱困境。

    王天佑在老家发展没有成功,跟苏大河商量想回天津接着干,还能经常看到儿子。虽然苏大河没有反对,但王天佑到天津没有多久就发现情况和以前已经大不相同了。

    苏大河通过以前的张主任打通了不少学校的关系,现在在天津已经有十多个工地,常年有活干。王天佑回家有八九年了,等他回来的时候,新的关系网他一个都不认识,他认识的张主任、李校长、崔主任那帮人,早就退休的退休,调动的调动了。

    关系网只是一个方面,工地上都是苏大河的亲信在负责管理,工人们比以前多了几倍,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王天佑是干什么的。王天佑和苏大河在穿着上已经存在了很大差距。

    苏大河现在是西装革履,体型发福,挺个大肚子,典型的成功包工头形象。王天佑已经好几年没有买过新衣服,这两年经历太多的打击,已经略有些驼背。

    苏大河偶尔带着王天佑一起出去应酬,大多数时候就让他带在工地上,什么事情也不用他管。王天佑也乐得清闲,没事就跟工地上管事的喝喝酒,还有时间就去学校看看儿子。

    儿子王易之是王天佑唯一还能向别人吹嘘的资本了,考上县一中、获得高中生数学奥赛一等奖、考上天津市重点大学这些成绩让工地上所有工人和小工头们羡慕不已,其中也包括苏大河。

    网易之回到学校也没闲着,找了一份兼职工作,周末去卖报纸。虽然赚得不多,但每个月下来几百块钱的收入,可以解决生活费的问题。

    大一暑假的时候,王易之要求去工地上打工,王天佑就让儿子在自己带着的工地上跟着电工打打下手,电工经常跟王天佑一起喝酒,知道王易之是王天佑的儿子就对他非常照顾,还教了他一些电工知识。王易之本来就是高材生,很快就学会了电工的工作。

    王天佑还跟以前一样,喜欢跟工地附近的天津人聊天。学校门口的底墒有个汽车修理店,王天佑就跟修理店的老板和工人们很快就熟悉了。

    这天,王天佑正在学校门口的树下乘凉,进来一个矮个子中年男人,胳膊上带着个红箍。

    “你,有暂住证么?”来人指着王天佑问。

    “暂住证?好像没有,我有身份证?”王天佑见对方虽然不是警察,可说话的语气却不是善茬,也不敢得罪。

    “没有暂住证,跟我走一趟。”

    “去哪儿”

    “去哪儿,派出所,没有暂住证的都得遣送回老家,带在天津影响市容。”

    王易之正在一个教室里跟着电工安装灯具。从窗户里看见有人对老爸推推搡搡的,立即跑了出来。

    “你要干什么?”王易之冲着来人就喊起来。

    “干什么,没有暂住证就得抓走,你有暂住证么”王易之在工地上干活,也是一副民工打扮,也被来人盯上了。

    “我也没有暂住证,你是干什么的?”

    “我干什么的,派出所的,都跟我去所里,你也一起去。”

    “去就去!”王易之不知道对方虚实,也不敢乱来,心想跟着他去看他能怎么样。

    王天佑和王易之跟着“抓”他们的人进了派出所大厅,王易之看到大厅里很多人在办公。

    “看什么看,这边来!”戴红箍的男人回头见这俩外地人进了大厅停下来qǐsǔü,冲他们喊了一声。

    父子俩只好跟着红箍男继续往前走,穿过大厅沿着一段楼道走了大概十几米。

    “进去!”红箍男打开一扇大门,冲着王氏父子俩喊出了两个字。

    094 三元两段

    (新人新作,边写边传,阅读收藏,点击推荐,得您支持,我无遗憾,流血流汗,心甘情愿。)

    第九十四章三元两段

    有酒有肉皆兄弟,患难何曾见一人?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增广贤文》

    -----------------------

    王天佑和王易之进了屋子之后,发现里面还有一道铁门,是推拉式的栅栏门。

    “咣当”王易之父子俩刚迈进第二道铁门,红箍男就把栅栏门关上了,并且上了锁。

    “你要干什么?”王易之见红箍男锁上门,转身就要走,急得大喊了起来。

    “喊嘛喊,先关你们几天,然后送回老家去!”红箍男恶狠狠的冲着父子俩说到。

    “凭什么?”

    “天津市有规定,不允许外地人在这捣乱,天天给我们找麻烦!”

    “这位同志,您要关就关我一个人吧,我儿子是大学生,在天津上学呢”王天佑一直没吭声,听说要关几天,就向红箍男求情。

    王天佑最近听到消息,说正在抓没有暂住证的外地人。苏大河让他没事儿别出去瞎转,没想到自己今天在外面乘凉会被抓起来,而且把儿子也抓来了。

    “大学生,哪个大学的?”红箍男听说眼前这个“民工”还是个大学生,有点惊讶。

    “天津商业贸易大学,这是我的学生证。”王易之掏出学生证,冲着红箍男晃了晃。

    “你出去吧,他得在这关着!”红箍男把锁上的栅栏铁门打开。

    “不行,我不能让我爸一个人留在这,要走一起走!”王易之急得都要哭了。

    “我没事,儿子。人家警察同志做的对,你先出去吧!”王天佑看到红箍男让儿子出去,心里就踏实了,自己关几天就关几天,儿子不能跟着自己受委屈。

    “爸!”王易之听老爸这么说,忍不住眼泪流下来了,他已经很多年没这么叫过王天佑了。

    “儿子,你去找找你大爷,让他想想办法。”

    “我这就去!”王易之赶紧出了这个关人的屋子,穿过楼道的时候,听见身后“啪”的一声,红箍男把门锁上了。

    王易之出了派出所之后有点慌了,苏大河也还没有手机,平时根本就见不着他,上哪去找呢。

    先回学校吧,问问工地上的人,也许能找到苏大河。王易之一边走一边想刚才王天佑说的话,越想越难受,刚才就没忍住眼泪流了出来,现在又哭了出来。

    “儿子,干嘛呢,为嘛哭,大小伙子,多不好看!”王易之路过汽车修理店的时候,修理店的老板喊住了他。这个老板和王天佑年龄差不多,又喜欢王易之这孩子,天天一口一个儿子的叫,王易之管他叫伯伯(天津的发音是BAI-BAI,意思是叔叔,而不是特指伯父)。

    “伯伯,我爸让人给抓走了?”

    “嘛玩意儿?让谁抓走了?别着急,儿子,跟我说说怎么回事儿?”修理店老板是个热心肠,平时跟王天佑也熟了,没事俩人还喝点小酒,吃吃羊肉串。听说王天佑被抓也跟着担心起来。

    “有个人说是派出所的,说我爸没有暂住证,就把他关起来了。”

    “哦,这两天查暂住证查的挺严的,你们老板没给你们办证啊,这老王也不说一声,不就几十块钱的事儿么。你回去找找你们老板,我先去所里看看,先把老王给弄出来再说。”

    “谢谢伯伯,我先去找我大爷去了。”说完王易之赶紧回学校去了。

    王易之几乎问遍了工地上的每一个工人,才找到苏大河的传呼号,赶紧到传达室急呼三遍。

    “大爷,我爸被派出所的人抓走了!”电话刚响,王易之抓起就电话,“您赶紧救他出来吧!”

    “我一会儿就过去!”苏大河回了一句,就把电话挂了。

    王易之没办法,只能在传达室等着。等了有半个多小时了,也没见着苏大河的影子,王易之又急呼了他三遍,这次苏大河没回电话。

    王易之在传达室门口转来转去,眼看就要吃中午饭了。王天佑和汽车修理店的老板一起走回来了。

    “刚才把儿子都给急哭了!”汽车修理店老板大老远看见王易之在学校门口站着,“赶紧跟儿子去吃饭吧!”

    “一起吃饭吧,今儿个我请请你!”王天佑想感谢一下修理店老板,今天要不是他,自己真要被关上几天,弄不好还要被送回老家去。

    “老王,都不是外人,别跟我客气,我店里还有事儿,改天!”

    “那行,改天我请你喝酒!”

    苏大河直到下午两点多才回来,看见王天佑问了问上午怎么回事儿,晚上请王天佑父子俩吃了顿饭。

    自从这件事之后,王易之感觉的出王天佑虽然表面上还是嘻嘻哈哈的,但明显话比以前少多了。

    “易之,你好好上学,我和你三叔一起在村里承包了几十亩地,种点菜。咱们山里果子多,菜少,肯定好卖。”大二开学没多久,王天佑就过来告诉儿子自己要回老家了。

    “种菜,种什么菜啊?”王易之想起小时侯爷爷种菜的园子了,但几十亩地可不是个小园子。

    “现在还没想好,我回去跟你三叔商量商量,什么好卖种什么。”

    “也行,您整天在这带着也不是个办法,但回去了别累着,注意身体。”

    “我现在才五十,至少还能干二十年呢。你好好你的上学,家里的事你不用老惦着。”

    老爸都五十了,真是岁月不饶人啊,想想自己也二十岁了。送走了王天佑,王易之不禁发出了感慨。

    王天佑和王天保兄弟俩一起种菜,很快就见到了收益,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来,二十万的贷款也一点一点的还着。

    种菜的行情就像股市一样,每年的价格都会有很大差异,起起落落非常正常。王天佑刚开始干的时候,不懂技术也不懂市场,看别人种什么,自己就跟着种什么,所以赔的时候比赚的时候多。

    王易之休学那年,正赶上蔬菜行情不好,王天佑天天发愁,眼看前几年赚的钱就要赔进去,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王易之没和家里说自己休学创业的事,虽然休学了,但还是住在学校附近。他所谓的创业不过就是自己找个产品做个区域代理,然后一家一家去铺货。铺完货就等着客户要货,然后他骑自行车给送过去。

    知道家里的菜不好卖之后,王易之就想帮着卖卖,反正自己平时也是到处跑。跑市场的时候,他发现除了菜市场,还有批发市场,饭店,学校等多个地方可以卖菜。

    经过比较,他认为学校是最终用户价格给的高,而且用量也大。就找了几个学校的食堂,没几天就把王天佑家里的菜给卖完了。

    毕业时,王易之受到这次经历的影响,选择了农产品流通这个题目。他不仅对整个农产品的渠道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而且还去了几个蔬菜种植基地,了解他们那里的蔬菜销售情况。

    王易之又在图书馆找了十几本关于商品流通和农产品模式的书认真研读,理论加实践才写成了这篇论文。但王易之毕竟不是专业做学术研究的,在论点确立和论据使用上,却乏经验,所以写的并好。

    导师说看不懂不是因为高深,而是真的看不懂,因为王易之并没有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王易之在研究资料的时候,发现有一个专家提出的三元两段论是一种非常好的模式。由于不能抄袭,他只能把自己的论题叫做二元论,意思是要比三元两段论还先进的模式。

    论据并不支持这种观点,从可行性和效益比来讲,三元两段模式远远要好于二元模式。王易之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毕业以后他一直也关注着那些实践三元两段模式的农产品企业。

    095 海洋哥哥

    (新人新作,边写边传,阅读收藏,点击推荐,得您支持,我无遗憾,流血流汗,心甘情愿。)

    第九十五章海洋哥哥

    莫计得失,勿争短长。

    -----------------------

    王易之自从帮助家里卖菜成功之后,就开始做起了农产品流通的发财梦。通过自己调研之后写了这片毕业论文,还回家和老爸王天佑商量,由自己负责蔬菜的销售,让老爸和三叔专心在家种菜。

    王天佑一听就火了,让儿子帮着卖菜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儿子是个大学生,进了城不容易,再回来跟着自己卖菜,这大学不就白上了么。

    王天佑坚决反对王易之参与家里种菜的事情,宁可菜卖不出去,也不让王易之管。王易之犟不过王天佑,只要放弃了跟老爸合作的念头。

    来自农村的王易之却总放不下内心中对于农产品流通的关注。每每想到老爸整天累死累活的下地干活,老妈这么多年都没这么辛苦过的下地劳作,还不如小贩们折腾几趟菜赚的钱多。王易之的心里就不是滋味。

    卖菜的利润要远远大于种菜,农产品流通的每个环节几乎都是在原价的基础上加上一倍。假如菜市场里买到的菜是一块钱一斤,批发市场的价格也就五六毛钱,而小贩在农户手里收购的价格不会超过3毛钱。

    农户要承担全部的风险,因为农户一旦确定了品种,是无法中途调整的,无论市场好坏,都只能按照市场价卖。小贩和零售商却可以根据市场的行情,调整销售的品种,以保证自己的利润。

    王易之在瞒着家里的情况下,做过几个月的小贩,亲自到农村去收购蔬菜水果,然后拉到市里的批发市场来卖。体验了小贩在农产品收购过程中的一些经营技巧和注意事项。

    除了做小贩收购农产品,王易之还在自己租住小区的菜市场里租下过一个摊位,然后从附近的批发市场批发一些畅销的蔬菜品种进行零售。

    有了这两次经历,王易之对于整个农产品流通环节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这次给辛鹏写的项目里,本来没有农业项目。这么多年,做的行业太多,农产品的项目被王易之给忽略了。这次看到自己的论文,王易之又有了新的想法。

    很快王易之就出院了,向单位请的两个星期病假还剩几天,就在家里休养一下。

    “老头儿,我哥给我打电话,他说着周末要过来,要给咱们温居来。”江小柔刚下班还没从单位出来,先给王易之打了一电。

    “海洋要来,好啊,好久没见到了,也有点想他了。”

    江海洋是江小柔的亲哥哥,比江小柔大三岁,跟王易之同龄,俩人倒是非常投脾气。俩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像多年未见的老朋友,聊个没完。把江小柔扔到一边,俩人喝得酩酊大醉。

    江海洋学习不怎么好,高考的时候考上了北京的一个大专,最后还没毕业。虽然没有毕业,可江海洋不愿意回老家,一直在北京混,成了正式的北漂一族。

    江海洋虽然学习不怎么样,唯独对外语情有独钟,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为了泡外国的妹妹。毕业的时候就靠着一口流利的外语,找了一家外贸公司做业务工作。

    从2000年毕业到现在,江海洋已经换了三四家公司,却一直没有离开过外贸行业。现在是在一家欧洲的食品贸易公司中国业务处作业务代表。

    江小柔毕业的时候本来应聘了北京的一家医院,因为王易之不愿意离开天津,江小柔也来了天津。江海洋说江小柔是有了男人忘了亲人,但亲人就是亲人,江海洋对这个妹妹是爱护的不得了。

    江小柔来天津的时候,并没有找到工作,因为要进一个好一点的医院非常困难。

    王易之把江小柔的简历打印了几十份,陪着她一家一家的去投简历,面试。最后,正好赶上开发区的这家医院刚刚开业没多久,正好在大面积招聘,解决了江小柔的工作问题。

    这让江海洋对王易之和江小柔刮目相看,本来江小柔放弃的医院虽然是一家民营医院,但毕竟是在北京。没想到妹妹到了能进公立医院,以为要花不少钱。听妹妹说一分钱没花,就是俩人拿着简历一家一家跑下来的。

    江海洋说她们俩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王易之说这是苍天不负有心人,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

    王易之和江小柔结婚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没有房子,没有存款,工作也不稳定。江海洋说有人就够了,其他的慢慢就有了。

    2008年,房地产市场大幅度降价,看起来就像马上崩盘一样,王易之是学经济学的,又做过家装和建材的生意,几乎天天泡在各个楼盘,他认为天津的房价和北京上海深圳不一样。就算真的崩盘,天津的房价仍然处在价格洼地,不仅不会崩,而且还会上涨。

    王易之决定买房,江小柔说他疯了。因为江小柔逼着王易之省吃俭用三年才把王易之以前和同学们借的钱还清,把王易之小账本上的欠款清单一一划掉。现在是一分钱存款都没有,这个时候说买房就是吃人说梦。虽然江小柔一直跟王易之说买房买房,但并没有要求这么急。

    王易之把自己对天津房地产市场的分析,利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给江小柔讲明白。没有钱,又想买方,只能继续借钱,同学们借的钱刚还上,再去借实在说不过去,江小柔就给江海洋打电话,说要借钱买房。

    江海洋二话没说,立即把自己这么多年的存款十万块钱给妹妹送了过来。

    王易之和江小柔都在开发区工作,就在塘沽选择了一套六十万的期房。期房有两个好处,第一单价相对便宜一些,第二首付比例只需要两成。有了江海洋的十万,王易之又借了五万,【www。shubao3。com】就把房子买些来了。

    借钱的时候,江小柔让王易之向公公王天佑借钱,可王天佑没钱,让儿子再等两个月,等地里的菜一熟就有钱了。王易之知道家里种菜需要资金,而且赚钱不容易,还要还贷款,就没等王天佑的钱。

    “妹夫,你这房子不错嘛,真大。按照现在天津的房价这得一百多万了。你们俩都是百万富翁了呀!”江海洋一进门就仔细参观了王易之和江小柔的新家。

    “是啊,我们现在是吃不上饭的百万富翁!”江小柔就喜欢在哥哥面前哭穷。

    “没事儿,妹妹!哥哥我就是要饭也有你们一口!”

    096 是个庸医?

    (新人新作,边写边传,阅读收藏,点击推荐,得您支持,我无遗憾,流血流汗,心甘情愿。)

    第九十六章是个庸医?

    君子以心导耳目,小人以耳目导心。——子思

    -----------------------

    “海洋!最近怎么样啊?”王易之作了手术之后,坐立起行不敢动作太大,连说话速度都变慢了。

    “妹夫,你没事吧!说话怎么变这味儿了?”江海洋感觉到王易之说话的语气不像以前那样随意。

    “哥,易之刚从医院回来!”江小柔不想跟哥哥隐瞒老公做手术的事。

    “妹夫住院了?”

    “没事儿,海洋!前两天有点不舒服,你妹子非逼着我住院,这不住了两天,啥事儿没有!”王易之怕江海洋不相信,站起来转了两圈。

    “都住院了,还没事儿,到底是什么病啊?”江海洋见王易之避重就轻,有点生气,“我又不是外人,还瞒着我不成!”

    “没大事儿,就是心脏不太好使了,有点磨损,安上两个小零件,现在又能正常工作了。”

    “啥玩意儿?心脏不好使了,还有点磨损,到底咋回事儿啊!肯定不是小病,妹妹你说。”江海洋转问江小柔,不跟王易之打杈了。

    本来王易之不让江小柔告诉任何人,所以江小柔一直忍着没说,现在王易之自己跟江海洋说了,她就不再避讳了,把得病的前前后后都告诉了江海洋。

    -------------------

    跟人合伙的公司关门之后,王易之无事可做,单位也不忙,正发愁没事干,房子的钥匙下来了。

    房子下来之后,王易之忙着装修,买家具,里里外外都是自己亲自操办的。忙乎了三个多月,才把房子装好。

    江小柔也不知道老公哪来的这么的精力,自打认识他就没见他闲过一天。即使三更半夜也不睡觉,第二天一早王易之也能起的很早,而且精力充沛。

    “一天之计在于晨,这要是在农村,农民们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到了七八点都下地干活好几个钟头了。哪向城里人这么懒!”虽然到了城里也有十几年了,王易之动不动就说自己是个农民。

    房子晾的差不多了,王易之和江小柔就退了租的房子,搬进新房住了。

    搬进新房刚一个多月,王易之总感觉心口有点难受,一动就有一种把心脏放在盐水里泡的感觉。刚开始他还没在意,但这种感觉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王易之以为是累的,心想多休息一下就过去了。10月31日这天晚上,江小柔上夜班。这天正是周日,王易之在家也没事儿,非要去送老婆上班。

    他们新买的房子离江小柔上班的医院不远,王易之就陪着江小柔一起步行过去。出门没走几步,王易之就又有那种难受的感觉,刚开始他还忍着,不想让江小柔知道。

    快到医院门口的时候,王易之实在疼的受不了,就用手捂着心口蹲在地上。江小柔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可看见王易之脸色发白,就知道他肯定是病的不轻。

    “老头儿,你哪难受,跟我说说!”江小柔虽然是职业护士,但对于病情的判断却一点注意也没有。

    “我没事儿,老婆,你去上班吧,我休息一下没事了!”王易之蹲在地上向江小柔摆摆手。

    “你脸都白了,肯定疼的不清,我怎么能把你扔在路边上班去呢”

    “你看,我没事了,好了。咱们走吧”王易之又硬撑着站了起来,拉着江小柔继续往前走。

    这一走不要紧,王易之的疼痛立即从心口想四周扩散开了,他咬着牙送江小柔到了ICU科。

    “你先在这坐一会儿,我去科里请个假,陪你去做一个检查。”江小柔没让王易之回去,打算陪他去作个检查。

    “我没事儿,你先去工作吧,今天人家都下班了,明天再说吧!”王易之怕耽误老婆上班。“明天我请个假,到你们医院来做个检查,行了吧”

    “那你回去,好好休息,不要乱动了,明天一早你来找我,我陪你去做个检查。”江小柔虽然不放心,但也没有办法,只能等明天再说了。

    -----------------------

    “你今年多大?”心内科门诊的张主任手里拿着心电图有些疑惑的看着王易之问到。

    “三十,前两个月刚过完生日”王易之现在的疼痛已经没有昨晚那么厉害了,但一大早老婆就打电话催他去做检查。王易之拗不过老婆只好跟单位请了假,来医院做检查。

    “你再去验个血吧!”张主任不敢确诊,又开了一个检查单,递给王易之。

    “大夫,我们已经验了血了,怎么还验?”江小柔下了夜班,已经换上了便装。见大夫看了半天心电图说不出什么毛病,还让验血,有点急了。“没见过您这样的大夫,想赚钱也没必要让人验两次血呀!”

    “你是家属吧!从心电图上来看,你爱人的病很重,应该是心梗,但他的年龄和精神状态看,又不太象。这次化验跟刚才的不一样,我就是想确认一下,这也是对病人负责。”张主任看起来有六七十岁,非常精神,说起话来不紧不慢。

    要不是王易之拦着,江小柔非跟张大夫吵起来。她认定了这个张大夫就是想多赚点检查的钱。

    “你去办理住院手续吧!”张主任看了这次检查结果已经确认王易之就是心梗,拿起笔在王易之的病历上写结论,顺便给王易之开了个住院单。

    “我也是这个医院的,我从来就没见过您这样的大夫,让人检查来检查去的,现在还让人住院,您刚才还说这个年龄不可能得心梗,现在又确诊了。您到底会不会看病。”江小柔没接张主任的住院单,拿起王易之的化验单和病历本,拉着王易之就出去了。

    “怎么了,老婆?”王易之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儿就被江小柔来出了门诊室。

    “这老头心黑了,就知道赚钱,刚才就让咱们一个劲做检查,现在又让咱们住院,还说你是心梗,一看就是庸医。我要去举报他。”wωw奇Qìsuu書còm网

    “老婆,什么是心梗?”

    “心梗病人一般都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才会有,现在就是有年轻的人得了,也不会低于四十岁,你才三十岁,不可能得心梗,肯定是这个老头不能确诊,非要让你住院,等住了几天再说没事,让咱们白花钱。”

    “你们医院怎么还有这样的大夫?”

    “我也不知道,要不我让我们科的大夫帮忙看看你的检查结果。”江小柔虽然不相信张主任那个“庸医”的话,但还是担心王易之的身体的,不能没有个准却的结果。

    “小江,这是你爱人的化验单么?”ICU的孙主任看完王易之的病历和化验单,抬头问江小柔。

    “是啊,主任,刚才门诊的那个大夫非说我老公是心梗。我不相信他,所以拿来让您帮我看看!”

    “小江,我跟CCU的赵主任打个招呼,你让你老公赶紧住院吧,否则随时有生命危险。”

    097 无心插柳

    (新人新作,边写边传,阅读收藏,点击推荐,得您支持,我无遗憾,流血流汗,心甘情愿。)

    第九十七章无心插柳

    天地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

    -----------------------

    “老婆,你当时是不是恨死那个张主任了?”听江小柔跟江海洋讲完这几天住院的经历,王易之问道。

    “可不是么,要不是你拦着我,我非告他去!”

    “我妹妹的脾气我知道,谁要是惹了她,那可要小心了!妹夫,你可不敢惹她呀!”江海洋相信江小柔真的会去。

    “我早就领教过了!”王易之也跟着江海洋起哄,“现在是我对老婆是心服口服。”

    “妹夫你这刚做完手术,得休息几个月吧!”江海洋无法想象前两天王易之还躺在病床上,现在就出院了。

    “没那么夸张,大夫说了,这是小手术,你看伤口早就长好了。”王易之让江海洋看了看自己手上的创口。

    “你是说在心脏里做手术,只需要在这拉个小口就完事了。”江海洋看到王易之的伤口有点不敢相信。

    “可不是么,现在都高科技了。听说国内的这家做支架的公司在创业板上市了,可以关注一下,你想就这么点小东西要卖好几万一个,那公司得多赚钱。”

    “你真实贼心不死,什么事儿一到你嘴里准离不开钱。不愧是商贸大学的高才生”江海洋真是服了这个妹夫了。

    “对了,说到钱,你那十万块钱要明年才能还你了。你如果着急用,就跟我说一声,我再想办法。”

    “行了吧,什么你的我的,我把钱皆给你们就没打算要你们还。反正我在北京是买不上房了,要钱也没用,能帮你们买房,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还肯定要还,要不这房子我住的不塌实。”

    “呵呵,是不是怕我过来住啊!”

    “不是这个意思,你什么时候来都有你住的,我的原则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袄哦,原来还想着以后那!~行,等你有了再说吧,我不着急。”

    “海洋,你们公司现在怎么样,业务好做么?”

    “还行,别看我们公司在中国只有三四个人,每年出口的东西有几千万呢,我的业绩占公司一半以上。”

    “你帮我留意着点。。。。。。。。。”

    王易之和江海洋越聊越多,江小柔懒得听他们胡扯出去做饭去了。

    ----------------

    “王队长,我是朱家会!”

    “家会呀,有日子没你信儿了,证券公司干的还行么?”王易之正看书呢,接到了朱家会的电话。

    “最近正要辞职呢,我是想问问你的股票卖不卖?”( 家传宝典 http://www.xlawen.org/kan/2257/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