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辣文小说 > 家传宝典 > 家传宝典 第 12 部分阅读

第 12 部分阅读

    ”

    “后续投入要看您打算怎么建设这个系统,您有两个方案可以选择。”

    “什么意思?”

    “因为终端设备和抄表软件只负责数据的采集传输和数据管理,但数据传输需要通讯信道,系统的建设和数据存储需要服务器。也就是说您还需要花费通信费和服务器的费用。服务器您如果自己购买需要几万甚至几十万不等,如果没有资金购买可以租用我们的服务器,每个月只需要几百块钱。”

    “服务器我们不买,租就行,一个月几百也不贵,通信费要多少钱?”

    “通信费也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给移动或联通的,每个月5~20块钱不等,要根据数据流量。另一部分是给我们公司的我们要在服务器开辟一个专用的通信接口接收数据,这一部分也不会超过两百块钱一个月。”

    “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要四千块钱,然后每个月再花几百块钱,对么?”

    “对,就是这个意思。”

    “什么时候能开始安装?”

    “我的意见,您只需要监控这四五个用电大户就可以,这样施工比较简单,一个月之内保证能完工。”

    “行,你回去准备准备,我向总公司打个报告,应该没问题。”

    陈工把王易之三人送出了门口,看着他们的车出了园区门口才进去。

    “王易之,我真服了你了!就你让我弄得那个破系统能卖四千块钱,还每个月收人家几百块钱的服务器租赁费和通信费。”吴涛刚才听着王易之跟陈工的对话,听得都有点傻了。

    “吴涛,这你就不懂了吧,我们的产品定价不能根据成本的多少来定,而是根据这个产品对用户的价值来定。他们一个月损失几万块钱的电费,我们能帮他们解决问题,一个月收他几百块钱,还是便宜他了呢。”

    “你说的是有点道理,可那个终端设备也就几百块钱,你卖几千不怕人家说你。”

    “我们自己研发出来的东西,他哪里会知道成本,到时候让工艺那边给做一个漂亮的盒子,再起一个高科技的名字,四千块,便宜!这就叫做市场导向。”

    “哎,你不做老板真是亏了,奸商啊!”吴涛对王易之佩服的五体投地,旁边的杨工也乐得哈哈大笑。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你知道像陈工他们这种类型的用户有多少么?”

    “能有多少,咱们公司每年零售的表连两万块都不到。”

    “根据电网公司的数据,全国有三分之一的表都是用户自管。也就是说,这个市场接近电网公司市场规模的一半!”

    (下午有事情要办;中午赶出来一章;现在发了;下午就不发了!)

    103 密谋收购

    (新人新作,边写边传,阅读收藏,点击推荐,得您支持,我无遗憾,流血流汗,心甘情愿。)

    第一百三章密谋收购

    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必有近忧——《素书》

    -----------------------

    王易之回到公司以后跟吴涛和杨工交待了下一步的工作,回到市场营销部把自己的思路整理了一下,写成一份项目计划书,发给李泽世。

    “易之,你这个项目挺好的,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再说咱们现在也没有钱做这个项目。”自从公司麻烦不断,每况日下之后,李泽世悲观的情绪是一天比一天严重。

    “李总,虽然这个项目到底是不是一个机会还需要验证,但从上午我们与客户沟通发现,用户是愿意出钱购买咱们的产品和服务的。”

    “那几千块钱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李泽世现在恨不得有人能给公司一下子注资几千万,几千块钱还不够请客户吃顿饭的钱。

    “表面上看一个用户只有几千块钱的营业额,实际上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服务费也就是服务器租赁费和通讯费这两项。一个用户每个月可以收几百块钱,一年下来就是几千块,而且这个是持续性收入,比咱们以前买产品要简单的多。”

    “没有你想的这么简单!”李泽世每次说到这句话的时候,王易之都会就此打住。

    “李总,我想试一试,就算是死马当活马医吧,反正我现在也没有别的事。”

    “行啊,随你便吧,不过公司可没有钱给你用了!”

    “我不需要钱,只要用公司的人就行了!”

    “崔总那边正忙着样机开发,只要不跟他冲突,其余的人你自己看着办就行了,实在调动不了的,你再找我,我帮你说去!”

    “谢谢李总!”

    李泽世点点头,没有再说话,他现在就是每天盯着电脑,不知道是在看小说还是在玩游戏,反正是给人一幅很忙的样子。

    王易之离开李泽世的办公室,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继续思考着下一步的打算。

    张姐出去运动了,现在公司没事可做的人,一到快吃饭的时候就下楼去踢毽子。公司领导不仅不管,而且有些领导也参加到这项活动中来“与民同乐”。

    “辛哥,您要的资料我给您准备好了,您中午有空么,我想请您一起吃个饭。”王易之拨通了辛鹏的电话。

    “呦,弟弟,好久没你消息了,我还以为你失踪了,正要发寻人启事呢。”

    “我这不是给你准备资料么,不敢不全力以赴阿!”

    “行,我正愁没人一块吃饭呢,你过来吧,我请你!”

    王易之驱车到了辛鹏说的地点,停好车径直进了大厦。这座大厦是滨海新区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刚刚落成不久,里面入住的全是世界顶级的金融公司。

    辛鹏的公司在大厦的二十层,目前还没有几个人在这办公,三百多平的办公室预示着这里即将到来的繁荣。

    “辛哥,您的办公室够大的!”上次见面王易之没有感觉辛鹏跟在聚龙广告时有什么不一样,但这次见到了辛鹏的气度和神态明显和五年前的不同。

    “这还大啊,这只是我们的一个公司,市里还有一个更大的,上就要装修了。”

    “是您说的和平区那个公司么?”

    “是啊,我跟你说了吗?看我这记性。你知道津塔么?”

    “津塔,当然知道了,您说的市里的公司难道在那儿?那可是天津第一高楼阿,而且是绝对的黄金地段,光租金就不少钱呢吧?”

    “没有租金,我们买的!”

    “买?天爷!没有几千万不行吧!”

    “哈,这就不能说了,商业机密!”

    “这里的办公室也是买的么?”

    “当然了,买房本身就是一种投资,租别人的房不如租自己的房,肥水不流外人田。”

    “哦,您不是说不投资房地产了么?”

    “这是两个概念,我们如果投资房地产,是不会一套房一套房的买的。看来你对房地产和金融了解得太少了。”

    “是啊,虽然我是经济学专业,但上学的时候前三年基本上没怎么学习,要不是最后一年狂补,恐怕连自己的专业课都不行了。”

    “这个时代,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你想我以前是做什么的,广告,喜欢房地产就研究房地产。后来去了上海,转行做金融,现在我敢说就算是金融专业毕业的研究生,也不一定有我懂得多。”

    “所以说,辛哥,这个世界上到目前为止,你一直是我最佩服的人。”王易之一点吹嘘的意思都没有,他是真的佩服辛鹏。

    “哈哈,你说得我二十层楼都不够高了,咱们都是兄弟。去吃饭吧!想吃什么,我请客!”

    “对了,辛哥,光顾说话了,您要的资料给您带来了。”

    “现在不看了,你带着,咱们边吃边聊!”

    大厦的四层是美食广场,辛鹏带着王易之进了一个叫做“沪上人家”的特色餐馆。里面的环境非常优雅,王易之也没少去高档饭店吃饭,但感觉这里有一种特别清新宁静的幽雅。

    辛鹏对这里很熟悉,两人进了一个小包间之后,迅速点了几个菜。

    “说说你都准备了什么项目?”服务员出去以后,辛鹏给王易之斟上了一碗茶水。

    “我一共整理了三个项目。”王一直把资料掏出来地给辛鹏,“第一个是现代农业生产基地项目,第二个是农产品连锁销售项目,第三个是休闲旅游农业项目。”

    “你还没忘记农业项目阿”

    “哪敢忘,这么多年我一直尝试和探索,就是希望能把农业项目做起来。其他的项目都是为了锻炼能力和队伍,只有农业项目是我真心想做的。”

    “你忘了,五年前咱们不是一起策划过么。我当时跟你说过,农业项目不是几百万几千万的小资金可以运作的。”

    “我当然记得了,鲁冠球投资农业几十亿为了什么,朱新礼投资几十亿种果树为了什么,蒙牛投资上百亿为了什么。我想他们不会仅仅是想从农业上去赚钱,而是因为他们也是农民吧。”

    “每一个从农村出来的人,都希望有一天能造福乡里。”辛鹏点点头。

    “是啊,我也是个农民,所以我也有这个想法。”

    “行了,你的想法我早就知道了,还是说说你的项目吧!为什么要分三个项目呢?”

    “这三个项目既是一个整体,又可以分开独立运作。我给您详细的解释一下。”

    --------------------

    农业项目也介绍完了,两个人的饭也吃完了。辛鹏说要把这几个项目带回去好好研究研究,因为涉及的投资额太大,还要跟总公司汇报才行。

    “对了,辛哥,还有一个事儿,想看看您能不能帮上忙?”王易之说还不到上班时间就跟着辛鹏到了他的公司。

    “你说,兄弟!”

    “我手里有个项目,前景非常好,但我们公司最近遇到资金困难的问题。想听听您的意见,我该如何运作这个项目。”

    “什么项目?”

    “您听说过智能电网么?”

    “智能电网、物联网、三网融合、四网合一,这些行业相关的项目资料天天有人给我们送来,找我们投资。”

    “我的这个项目跟智能电网有点关系,但是又不太一样。是一个边缘市场,我搜集过,目前还没有几家公司专门做这个市场。”

    王易之把上午在陈工那里的经过,以及最近一段时间收集整理的一些资料和想法通通讲给了辛鹏。辛鹏认真地听着王易之的每一句话。

    “你们公司的情况你了解么”辛鹏等王易之说完,问了一句。

    “非常了解,去年订单停滞导致资金链紧张,本来没什么大问题,只要今年可以参加国网公司的招标,很快就可以缓过劲来。但银行有一笔三千万的贷款到期了,各供应商又纷纷起诉,才形成现在的局面。”

    “你们公司作了十几年,就没有什么积累么?”

    “公司这些年发展太快了,几乎每年都在扩建厂房,增加设备。现在倒好,厂房是大了,人都没有了,成了空的了。”

    “你们的技术水平如何阿”

    “在同行业里,我们一直是领先水平,早期的行业标准都是我们公司的崔总参与制定的。”

    “哦!”

    “现在除了研发中心的人,每个部门就剩一两个人了,我想成立一个项目小组,以这个项目为基础,从头开始。您能帮我们找点资金么,只要一两百万就可以运作了。”

    “一两百万,这哪够用啊”

    “够用了,我们有人、设备、产品、办公地点,只需要一点流动资金,用于开拓市场和改进产品就行了。”

    “我准备给你五千万,你觉得怎么样啊?”辛鹏一字一句地说道。

    “五千万,用不了这么多钱,辛哥。我算过了,两百万足够了!”王易之以为辛鹏在跟他开玩笑,但看着辛鹏说话的语气不像开玩笑,所以以为辛鹏是在试探他。

    “我给你五千万,你帮我收购阳光电子!”

    “什么?收购阳光电子?”

    (自从上次对第一卷的排版进行了调整之后;打算对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但是在调整之前;希望听听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如果有好的提议;可以在书评区提出来;我一定认真听取。)

    104 谋事在人

    (新人新作,边写边传,阅读收藏,点击推荐,得您支持,我无遗憾,流血流汗,心甘情愿。)

    第一百四章谋事在人

    沉溺生活的人没有死的恐惧,自以为长命百岁无益于你享受人生。——AnaisNin

    ----------------------

    “收购阳光电子!”

    在回来的路上,辛鹏的话在王易之脑海里反复出现,让他无法静下心来思考。他没有去公司,给李泽世打了个电话,直接回家了。

    虽然辛鹏提出了要收购阳光电子,但是需要王易之作为内应尽量多的了解内部情况和公司股东的底牌。

    王易之在阳光电子这几年可以说学到了不少,也得到了不少。这是他毕业后第一份稳定的工作,正因为有了这份工作他才有底气和江小柔结婚,有底气向朋友借钱买房,有底气折腾自己的事业。

    这次生病住院,如果不是因为有医保,光是手术的费用就会让王易之头疼。

    无论从哪个角度,王易之都是非常感激阳光电子的。他感谢阳光电子的老板能给他提供这份工作机会,感谢老好人能降低岗位要求给他录用的机会,感谢李泽世让他独当一面。

    阳光电子面临危机的时候,王易之在工作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要远远多于自己和朋友合伙开的公司。

    王易之明白以他一人之力是无法改变阳光电子所面临的困境的,但他还是希望能为公司做点什么。

    现在这个时候,假如辛鹏能够收购阳光电子,对于阳光电子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但是辛鹏让王易之做内应,王易之不知道是应该帮助辛鹏探寻底价,还是帮助阳光电子争取利益。

    人总会面临选择,很多时候没有办法分清楚对和错,帮助谁都是对的,帮助谁又都是错的。在涉及到利益的时候,任何感情的因素都会影响自己的判断。

    “人在做,天在看,尽人事,顺天意!”王易之回到家睡了一觉,醒来之后就得到了这样的答案。

    不管遇到什么难题,睡上一觉就能释然。王易之认为这种能力是上天赐给自己的礼物。

    王易之第一次应用这种能力是在初中毕业的时候。为了考上县一中,获得10%的选拔考试名额,王易之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学习数理化,把多本练习题集从头到尾做完,一道题都不放过。

    遇到难题的时候,王易之甚至通宵不睡来求解。然而就算是神也有打盹的时候,实在熬不住了,王易之就会打个盹儿。醒来之后王易之发现睡觉前冥思苦想而不得的难题竟然能够解出来。

    王易之对自己的这个能力进行了多次验证,屡试不爽。凭借着这个特殊的能力,王易之顺利通过了选拔考试,在中考前一个月被县一中录取。

    一起被录取的还有同班同学赵子龙,赵子龙的选拔考试的分数比王易之低了二十分,全乡就他们两个人是通过选拔考上一中。中考的时候,同校的刘金凤也考上了一中。他们班的马冬雷和兰芳则考上了县里的四中。

    梦中解题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为此王易之还特意查阅过相关的心理学书籍。书上说这是一种心理暗示,人们通过行为来暗示自己对某件事情很重视,潜意识就会集中精力来针对这件事情进行思考,当各种解题的条件都已经具备时,潜意识就会自动将其整理成答案。

    王易之认定自己的行为对于阳光电子来说并不是被判,而是为了拯救阳光电子,心理就好受多了,他会尽量帮助阳光电子争取辛鹏的投资。

    晚上朱家会把钱给王易之送过来。自己的不到两万块钱现在已经变成了十五万。虽然之前电话里朱家会已经说过了,但是真的见到的时候还是兴奋不已。

    “王队长,今天你请吃饭吧!我帮你赚了这么多钱,怎么也得请我吃顿好的!”朱家会现在也是春风得意,心情格外舒畅。

    “哈哈,没问题!这些钱全都花了请你都行!”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对朋友,王易之从来不吝啬。

    “行了王队长,我就是说说。今天我请你,一会儿叫上嫂子,咱们晚上好好的HAPPY去!”

    “你帮我赚了这么多,我不能全拿,这样吧,我拿一半,剩下的一半算你的提成。”王易之虽然喜欢钱,但毕竟是朱家会帮着打理得股票。

    “我现在可看不上你这点小钱,我一天的盈亏就有几万甚至十几万。再说,你这两年都没操作,拿一个科陆电子拿了两年。我要是拿提成不成了抢劫了么。”

    “行吧,既然你不缺钱,我就不给你了,回头给我老婆,让她高兴高兴。”听朱家会这么说,王易之就不跟他争了。雪中送炭的情谊都有了,锦上添花的事做不做也就没必要了。

    王易之把存单递到江小柔手里的时候,江小柔大声尖叫了半天。毕竟这么多年了,王易之从来没往家一下子拿过这么多钱。

    晚上HAPPY回来之后,江小柔跟王易之商量先把江海洋的十万块钱还上,然后在把这次手术借的两万块钱还上,剩下三万块钱存起来。

    对于家庭理财的事,王易之现在是全权交给江小柔打理。理财王易之懂得很多,却不能好好执行。江小柔的优点是一旦学到一条理财经验就能够长期坚持下去。

    为了让江小柔掌握系统的理财知识,王易之给她挑选了一本简单易懂的理财读物《巴比伦富翁的理财课》,江小柔按照书中的理财原则用了短短三年的时间,竟然把王易之十多万的欠款给还上了。

    最简单的原则往往最有效,困难的是长年坚持。人这一辈子,很少有哪件事儿能够坚持一生,当你想要放弃某件事的时候,一定要再坚持坚持,多坚持一天就多一天的胜利。

    第二天一到单位,王易之就把辛鹏想要收购阳光电子的想法跟李泽世说了。李泽世给老板打了个电话之后,让王易之约辛鹏见个面。

    105 对赌协议

    (新人新作,边写边传,阅读收藏,点击推荐,得您支持,我无遗憾,流血流汗,心甘情愿。)

    第一百五章对赌协议

    风月无今古,情怀自浅深。——《金刚经》

    ----------------------

    辛鹏和阳光电子的老板进行的第一次会谈就确定了合作意向,但是王易之并没有把辛鹏的底线告诉老板。王易之不想背叛阳光电子,也不想背叛辛鹏,就让双方来一次公平竞争吧。

    辛鹏很快派来了一个考察小组入住阳光电子,王易之和李泽世作为阳光电子一方的接待人员。在经过一个月的会计审核,实地考察之后,考察小组为阳光电子进行了评级总结。

    对于阳光电子的官司纠纷和贷款到期,辛鹏已经知道,对他来说这些并不重要,他看中的是阳光电子的潜力。支持阳光电子发展有三个潜在条件,第一是智能电网的巨大市场,第二是阳光电子的行业积累,Qī。shū。ωǎng。第三就是王易之所说的潜在市场。

    根据考察小组的评估,阳光电子的厂房和设备资产价值约5000万,应收帐款大概在5000万,应付帐款的金额在6000万,流动资金不足一百万,实际价值在4000万左右。公司的股东比较简单除了老板占据绝大部分股份之外,有三位副总占有很小比例的奖励股份。

    除此之外,老板对阳光电子的感情非常深厚,绝对不会把公司所有股份全部出售,而且不会放弃控股权,辛鹏收购股权的上限是40%。

    倘若不能控股,对于辛鹏来说收购就是失败的,他让王易之帮忙约阳光电子的老板再出来谈一次。老板说不用谈,底线不会降低的,让李泽世代表他去谈就可以了。

    “辛总,我们老板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确,40%的股权是底线,虽然我们的实物资产只有四千多万,但我们公司无形资产和团队的价值是无法衡量的。目前已经跟银行谈的差不多了,只要样机通过检测,招标订单一下来,就会获得银行延长三年的贷款期限。”

    “李总,我相信您所说的这些情况是事实。但就算银行延长你们的贷款期限,你们还是没有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这些年你们的赢利全部投入到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几本为零。我们的注资会让你们重新获得发展的机会。要求控股是我们总部的规定,如果只有40%我是没有办法交差的。”

    李泽世没有说话,辛鹏说的话句句都点中了阳光电子的要害。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水,看了看身边的王易之。

    这一个月来,王易之没有偏向任何一方。他没有跟新朋透露更多公司的情况,也没有跟李泽世说太多辛鹏的情况。但今天这情况,王易之再不说话,可能就要继续僵持下去了。

    “二位老总,既然咱们双方都有合作的诚意,与其谁也不让步,还不如好好沟通沟通,寻找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王易之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先缓和一下气氛。

    “李总,你认为阳光电子40%的股份卖多少钱合适?”辛鹏见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想进一步了解对方的心理价位。

    “你们出的价格是多少?”李泽世也不是傻子,他在公司有点股份,收购价格的高低也决定他手里股份的价值。在不了解对手底线的情况下,先报价的一方退路就小了。

    “只要具备足够的发展价值,我们不介意多花点钱。”辛鹏觉得应该吊高对方的胃口才有可能实现控股收购的计划。

    “我能说说我们公司的价值么。”王易之知道辛鹏想收购,不会在乎价格,想多为公司争取点注入资金,也算对得起阳光电子了,所以在李泽世回答之前,抢先插了一句。

    “阳光电子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从人才、技术、市场、品牌上都有着同行业领先的历史积累。目前虽然阳光电子遇到了危机,但确是一个非常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只要能渡过这次危机,未来的发展是无法限量的。这就是刚才李总所说的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的价值是没有办法恒量的。”辛鹏淡定地说道。

    “您不会不清楚无形资产的价值,举个例子吧。科陆电子,三年前上市之前跟我们公司的规模相当,上市之后短短三年的时间,市值已经超过几十亿。”

    “科陆电子也是做电能表的么?”

    “以前是,但现在不仅做电能表,一个智能电网能够带动的相关产业不计其数。科陆现在是多元化发展,开始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我们之所以被科陆拉下这么多,所欠缺的就是融资渠道。一旦解决资金问题,阳光电子上市是不成问题的。一旦上市,别说是您40%的股份,就算是公司的几位小股东老总,也都会成为百万甚至千万富翁。”

    李泽世没想过上市问题,听王易之说的滔滔不绝,头头是道,都不禁有些心动了。

    “上市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对业绩是有要求的。”辛鹏也没想到王易之想到了上市,他没有跟王易之说起过上市的计划。

    “我们已经查过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上市要求,我们公司目前的情况只差一点,只要2011年的业绩达到要求,就可以申请在创业板上市。关于上市的运作,辛总的公司肯定也有相关专业的人才。”

    “你觉得阳光电子40%的股份,价值多少?”辛鹏看出来了,这个李总还不如王易之知道的多,干脆直接问王易之了。

    “辛总,您收购我们公司,也是希望我们能够发展下去,如果资金少了,不仅救不了公司,还会让投进去的钱白白浪费。既然您不在乎钱,我认为价格并不是您最关心的问题。”王易之是知道辛鹏的底线的,所以这个时候他不好直接说破。

    “你说的上市计划是非常诱人,而且我们绝对有能力让阳光电子上市,但是如果我们注入了足够的资金,你们的业绩达不到要求怎么办。”

    “这么低的业绩要求,只要您这边资金到位,我们全体员工肯定全力以赴完成目标。”王易之有些激动,他相信自己的话能够代表公司员工的心声。

    “可你们现在只有二十几个人,如何能完成业绩呢。据我们的了解,你们两次裁员裁掉了绝大多数员工。”辛鹏来之前还是做足了功夫的。

    “第一次裁员我们裁掉的都是时间不长的新员工,第二次虽然裁掉了一部分老员工,但是公司的核心人员都保留下来了。以这二十人为基础,很快就能组建新的公司架构,实现正常运转。”

    “你们要完成创业板要求的业绩指标需要多少资金。”辛鹏知道王易之对工作是非常认真的,不想继续浪费时间了。

    “刚才李总说了,如果银行的贷款不着急,只要解决供应商的欠款问题,就能让供应商撤销起诉。这大概需要两千万。创业板要求的业绩指标需要不低于五千万的营业额,这也需要两千万的流动资金。”

    “四千万够用么?”辛鹏不明白王易之的意思

    “四千万够用了,您的公司注资四千万拥有40%的股份。”

    “我给你们五千万,只要40%的股份。”

    “谢谢辛总了!”

    “别着急谢我,我是有条件的!”

    “什么条件?”

    “我要求你们老板跟我们公司签订一个对赌协议,只要你们达不到上市要求,就必须无偿转让给我们15%的股份。”

    106 背后阴谋

    (新人新作,边写边传,阅读收藏,点击推荐,得您支持,我无遗憾,流血流汗,心甘情愿。)

    第一百六章背后阴谋

    迈向自我塑造的第一步,要有一个你每天早晨醒来为之奋斗的目标,它应是你人生的目标。远景必须即刻着手建立,而不要往后拖。你随时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做些改变,但不能一刻没有远景。

    ----------------------------------

    阳光电子的老板同意了辛鹏的对赌协议,双方在圣诞节前一周,也就是2010年12月17日正式签订了收购合约。

    辛鹏除了派一名财务人员担任新阳光电子的财务总监之外,还要求王易之进入公司管理层,担任公司副总。王易之和李泽世成了平级的战友。

    有了资金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招兵买马,老好人提议给上次裁掉的老员工发一封邀请函,希望大家能够不计前嫌回来工作。

    老板亲自写了这封邀请函,由公司管理层全体出动亲手送到员工手里。许多被辞退的老员工看见老板的这封邀请函,泪流满面,表示可以立即回公司上班。

    短短一周的时间,公司员工数量就达到了一百多人。李泽世提议开一个圣诞节联欢晚会,缓解一下两年来的压抑气氛。管理层全部同意李泽世的建议,全体员工立即着手准备圣诞晚会。

    辛鹏作为特邀嘉宾也参加了圣诞晚会。晚会现场一幕幕感人场面不断出现。大家共同怀念一起创业、奋斗的经历。辛鹏作为投资方董事会代表也作了发言,鼓励大家要与时俱进,放眼未来,做好上市前的冲刺。

    晚会结束后,辛鹏叫王易之跟自己一起走,说有事要商量。

    “辛总,对不起,没能帮您收购到公司的控股权。”王易之自从双方开始谈判以来还没有单独跟辛鹏见过面。

    “没关系,不是还有一个对赌协议么,结果如何还不一定。”辛鹏依然充满自信。

    “辛总,上市的条件是很容易达到的,对赌协议对您来说其实并不公平。”王易之对辛鹏是有愧疚的,如果他不站在阳光电子一边,辛鹏就有机会说服李泽世,达到控股的目的。

    “现在已经不重要了,也许你说的对,只要能赚到钱,控股不控股其实并不重要。”

    “我还有一件事不明白,辛总,您为什么让我当公司的副总?”

    “算我对你的补偿吧!”

    “补偿我?”

    “也算是锻炼你吧!你的农业项目我找人做过测算了,投资规模太大,以你的经验和能力根本无法运作。五年以内你就不要再农业项目的事情了。”

    “分开做的话,是不需要这么多资金的,可以一点一点的起步。”王易之听辛鹏否定自己的农业项目,有点着急,想再争取一下。

    “易之,我是真的把你当弟弟看,希望能帮你一把,但是资本运作讲究的是快进快出,不可能让你慢慢发展。再说,你根本没有过正式管理企业的经验,还需要历练几年才可以。”

    “哦”王易之觉得辛鹏说的话很有道理。

    “我希望你在阳光电子的管理层好好的积累积累,学习一下你们老板身上的优点,这个人相当厉害。”辛鹏没想到短短一周的时间,阳光电子的人心就能聚集起来。

    “我一定好好学习。”

    “不仅仅要学习,你还要搞好和管理层的关系,管理层都是跟着你们老板一起创业的老人马。虽然能力上差些,但是可以看的出来他们都是忠于你们老板的。”

    “是,公司决策的事基本上都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的,管理层大多是负责执行而已。”

    “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权利集中对于创业期的企业,可以提高决策效率,但是公司发展到现在这个规模,这种情况就比较危险了。”王易之一直处在基层,对于公司执行力情况还是非常了解的,他觉得公司之所以出现危机很大程度是因为管理层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哦,你继续说!”辛鹏见王易之停下话音,就鼓励他继续。

    “辛哥,我不想发太多牢骚,很多时候不是某个人的错误,而是环境发生变化了,人们却没有意识到罢了。”

    “这话说的很对。”

    “比如您吧,您面对危机可以改变自己,但很多人不懂得改变自己,就会被改变的环境所抛弃。”

    “兄弟,你成熟了!不再是死心眼了!”

    “辛哥,我以前真的有那么死心眼么?”

    “哈哈,你说呢?”

    “也许现在心眼儿通开了吧!”王易之想起了自己的手术,难道真的是因为自己死心眼才导致的堵血管。

    “不过我还是喜欢死心眼的的王易之,真实,永远不用担心你会背后捅我一刀!”

    “辛哥,过去的事情都过去了,你不要总放在心里。”王易之知道辛鹏又想起了往事。

    “是啊,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吧,今天让你出来,有事交给你办。”

    “我就知道您找我不会是聊聊天这么简单。”

    “呵呵,知我者,王易之也!”

    “说吧,辛哥,什么事儿,只要是我能做到的,我就是赴汤蹈火也一定办到。”

    “赴汤蹈火到不至于,这件事对于别人来说很简单,但是对于你难度大点,因为这可能会违背你做人的原则。”

    “既然是违背原则的事,那就算了吧!”

    “刚才还说你心眼儿通了,现在又堵上了!”

    “逗你呢,辛哥,说吧!”

    “我要你做我们在阳光电子的内应,阻止他们达成业绩目标,帮我完成控股计划。”辛鹏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字一顿,让王易之感觉到一种恐惧。

    “辛哥,您不是说控不控股不重要,只要赚钱就行么?”

    “弟弟,这个世界上你不能相信任何人,我们花这么多钱不会交给外人来管理。等我们完成控股之后,会让你做总经理,到时候我们会运作公司去国外上市,赚的钱会更多。”

    “辛哥,这事我做不来,您还是找别人吧!”

    “兄弟,你不用着急答复我,时间还很长,你可以慢慢考虑!”

    107 雪山遇险

    (新人新作,边写边传,阅读收藏,点击推荐,得您支持,我无遗憾,流血流汗,心甘情愿。)

    第一百七章雪山遇险

    如果我们都是孩子;就可以留在时光的原地;坐在一起一边听那些永不老去的故事一边慢慢皓首。——于丹

    ----------------------------------

    阳光电子的联欢晚会是平安夜,两年来压在每一个员工心里的郁闷之气在这个晚上得到了释放。痛哭、欢唱、跳舞、喝酒、嚎叫,没有人注意到辛鹏和王易之的离去。

    12月25日是圣诞节,也是周末。高博、李非、董建等几个王易之的死党拖家带口的来给王易之温居来了。王易之想要痛痛快快的喝酒,江小柔死活不让。

    老婆们对江小柔的行动全力支持,男人们无奈只好放弃,最终以聊天结束了晚餐。分手时几个男人约好元旦一起去爬盘山,但是绝对不许带女人。

    天公作美,圣诞节后天津下了一场大雪。城市里的雪很快就被清理干净。

    2011年元旦假期,几个男人开车来到了天津与北京市、河北省交界处的盘山风景区。

    对于盘山,王易之是再熟悉不过了。初二的时候,他第一次和李建勇来过,因为没有能爬到山顶,回去还大哭了一场。

    初三选拔考试前他和苏宇新又来过一次,他和苏宇新两个人几乎是一路小跑爬到了盘山之巅——挂月峰。

    那次爬山的时候,苏宇新已经得到了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而王易之已经通过了学校的选拔,还有一周就要参加一中的选拔考试。

    “如果我能一口气爬到山顶,就能通过一中的选拔考试,顺利进入一中。”王易之想通过这次爬山来激励自己。

    “我陪你一起爬到山顶!”苏宇新自从通过了师范的体能测试获得了录取通知之后,自信心也大大增强。

    第一次到达盘山顶峰的时间成了王易之的纪录,他们两个只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就翻越号称东五台山的五座山头,直达挂月峰。

    后来无论是到县一中上学,还是到天津商贸大学,王易之都和同学们爬过盘山,到顶的时间都在三个小时以上。即使是军校的考核也没能超越这个纪录。

    “兄弟们,你们以前都跟我爬过盘山了,但这次还是第一次跟我爬雪山。一定要注意安全!”王易之带着大伙先找地方住下,安顿好车跟行李,给大伙做起了战前动员。

    “跟着盘山活地图,我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李非上学的时候跟王易之爬过一次,上山的时候王易之带着他们去了很多常人不知道的景点,下山的时候没按照原路返回,选择了一条没人走过的小路钻下山。这让李非大呼过瘾,给了王易之取了个盘山活地图的称号。

    “还是小心的好,毕竟山上有雪,跟平时不太一样。”高博和王易之是老乡,家也在山区,对山里的事情比李非和董建这些城里人要了解得多一些。

    “我是一点都不担心,有两个军校教官同行,两个山猫子带路,我的安全有双重保障。”董建虽然爬山次数不多,但是装备都是专业的,保暖衣、登山鞋、冲锋衣、滑雪帽、登山手杖一应俱全。

    要不是王易之提前联系好了农家院,董建非得把自己的雪地帐篷和鸭绒睡袋带来。

    “今晚早点休息,明天天一亮我们就出发,争取中午前爬到山顶,无论如何天黑前必须得回来。”讨论了半天之后,王易之作了最后总结。

    第一天,农家院的主人早早准备好了早餐,热乎乎的棒子面粥,每个人喝了两三晚。吃爽了早点,几个人收拾好装备,开始了徒步登山。

    雪地里走路和平时感觉不一样,走在半山腰的盘山路上,除了脚下嘎吱嘎吱的声音,就是几个男人说话的声音。

    山坡下是一个马蹄形的山坳,这就是号称“盘山圈”的地段,山坳里近处的山村虽然被雪掩埋,但还能看得见模样,远处的山村已经看不见。靠近景区的地方,已经被开发成高档别墅区,在这个自然秀丽的山区里显得非常不协调。

    盘山圈的地形非常独特,北方靠着盘山山脉东、南、西四面都有盘山支脉延伸过去,东南方形成一个缺口,构成一个马蹄。里面日照充足,北风吹不进,气候非常适合果树生长。天津市非常有名的盘山柿子和盘山板栗就是在这个盘山圈里生长的。

    男人们很快到了山门,王易之去买门票。董建坐在检票口,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

    “老董,这万里长征还不到一里地,你就不行了,对不起你身上这套装备啊。”高博笑话起董建来了。高博没事儿,他是从小在山里长大,这点山路对他来说是小意思。

    “我走一里路也这样,走一万里还这样,别看我现在不行了,这是提前进入疲劳状态,等一会过了身体极限就好了。”

    “没事儿,兄弟面前不用装,走不动了哥几个就是背也把你背——下去!”李非在军校带了两年早就养成了锻炼的习惯,体力上也不成问题。( 家传宝典 http://www.xlawen.org/kan/2257/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