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 部分阅读
山,闭关静修,以乘有所突破,道行精进。然而时过百年,胡卢无论如何也抓不住那一丝悸动,悟不通过往是非,寻不见大道所在。
纵观胡卢一生,甚少与人结怨。便有因果,亦是别人欠胡卢的人情。非是胡卢欠了旁人的因果,必须要了却。仅有燃灯道人一个,莫名其妙地敌视胡卢,三番五次地来寻胡卢的麻烦。尽管胡卢未曾真正放在心上,终归有所妨碍,如今燃灯道人已经成为过去式,自然心有所感,似有所动,只是时机未至,不曾找到契机而已。
至于胡卢许给元始天尊的承诺,毕竟只是一个口头协议;申公豹的叛教改投,亦非受了胡卢的蛊惑,全凭自愿。因此,严格说来,胡卢和元始天尊之间的因果,并不似表面上那样大,若非如此,元始天尊岂会善罢干休?何况胡卢和元始天尊已然达成谅解,双方自愿把因果掀过。胡卢欠元始天尊的仅是一份人情来往。
一日,胡卢似有所悟,未及深究,上有无量之大功德降下。
原来在凡尘间,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灭诸侯,一统神州;履至尊,制**。威震天下。至此,诸教道统已传。百家学说流芳;胡卢“开创”纵横之说,门下各兴其学,多在豪杰治世教化,有功于人族,亦有德于天地。
无量之大功德加身,集合胡卢原有,数量之多,非是恐怖可论,终于由量变引起质变。无尽的玄黄功德之气,在七彩葫芦法相之中,汹涌澎湃,激荡碰撞。胡卢本人亦是心驰神遥,五识凝聚,分外敏锐。过往是非一一现于眼前,走马观花一般,若见未见,似感非感。
下一刹那,或者已然过了很久。胡卢的脑中眼前,忽然浮现出一番景像来。胡卢心中一动,但觉有些熟悉,如那满天繁星,又如电子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蓦地,诸多星辰或者微粒子动乱起来,很是不安。似乎受到巨大的压迫,非要聚在一齐不可。撞击、爆炸,伴着无尽的光或热,十分壮观;然而,总是敌不过压迫。
胡卢突发其想,忆起一句话来:“有压迫的地方,就有反抗。”紧接着,胡卢又为自己的想法感到奇怪。大约省起之前的想法很不应该。未及深思,聚合在一起的星辰们,或者说微粒子们,终于不再沉默。或者说不愿在沉默中死亡,选择了暴发。轰然雷响处,胡卢什么也辨不出来,只是感到自己的神识,亦要随着雷响暴发了。
神识的暴发有没有雷响,胡卢不太了然,似乎响过罢,他已顾不多这些了。神识在扩散,扩散至无限大,胡卢顾不得细节,只是觉得思维发散的太厉害,几乎要于天地溶为一体了。胡卢很生气,或者是恐慌,再或者是其它的什么,总之是突然起身,咆哮起来。咆哮声有多大,或者说别人有没有听到,胡卢亦不太了然,大约亦是有的罢。
正当胡卢以为自己“走火入魔”。将要迷失在天地时,神智却忽然清醒了起来。耳中隆隆地响个不停。整个洪荒似乎都在颤抖,胡卢全不在意,只感觉很舒畅。天地尽在掌握么?不是!天地算什么!胡卢的眼光已然越过三界,看到了天地之外:无尽的虚空,了无一物;似乎又不全对,因为鹅卵似的物什周围有个大旋涡。
“葫芦道兄!差不多了吧,差不多就可以停了!”
胡卢很有些觉得耳熟,把眼一看。居然是道祖鸿钧。道祖鸿钧看起来很着急,脸上直流汗。胡卢觉得有些奇怪,不知鸿钧为何这样说,略略怔了一怔,终于发现大旋涡中间那个“蛋”上,生出许多细微的裂痕,如果不仔细看,还真个发现不了;于是问道:“道兄,这个i蛋,是你的么?它很重要?不知贫道可以做些什么……”
道祖鸿钧气急败坏地打断了胡卢的疑问,大叫道:“当然是贫道的‘蛋’……不对!葫芦道兄,这不是什么蛋,这是洪荒天地呀,你再不停下来,非但洪荒不保,连你自己也要如盘古一般,因另开新天而身陨!”
第四卷 167回 存已只能开天地 本书终于大结局
胡卢闻言陡然一惊**不及答话。“我识”已然迅速回归,几处天地悠悠,耳闻间宇内茫茫。复省自身,胡卢惊觉身化亿万丈,隐在一团祥云处:上不顶天,下不立地;伸手可出三界外,迈步不在六道内。
明悟过往是非,通晓现在未来;胡卢面露微笑,复把臂膀一振,挥手时无声无息,不生烟火,但只心念至处,天地复归平静,洪荒复回稳定。正是:
玄中玄功德气最玄,妙中妙大道法最妙。
先天演化太极生,阳阴相辅变化成;
三才四象形容分,九宫八卦神意合。
证道之法无高下,大道至简只求一;
思游天地贯古今,下穷九幽上青冥。
然而,混元虽好,终非人情。修行悟道,原求永存;万物生灭,自有其理。以顺天之意行逆天之举。无异于缘木求鱼。可怜世人痴颠。都道神仙好,谁知大道尽头。即是超生,亦是自灭。进也不能,退亦难罢;万劫不灭,尽为虚妄。总不过沧海一粟。舍了许多,得到却少;亿万年久存,空耗感情,未必就比凡物强了几分。
若无道祖鸿钧及对出言,只怕胡卢就要迷失,落得和盘古一般下场。不过,胡卢并不需要感激鸿钧。鸿钧亦非完全出自好意。以身合道的鸿钧,与洪荒天地一荣俱荣。一枯俱枯。
胡卢不比女娲娘娘,虽然同样是功德证道,但是却不可同日而语。
证道三法,其实并无高下之分。胡卢不曾取巧,完全是量变引起了质变,最终是要超脱天地的。洪荒容不下胡卢,最终只能被撑暴;同样胡卢超脱了天地,最终只能如盘古一般,开天辟地,然后身陨化万物。
鸿钧即天道,天道即鸿钧,为求自保,自然不能坐视,只有阻、杀二途。鸿钧选择了阻,而非是杀。只因胡卢是功德证道,杀不得,只能劝阻。幸好胡卢迷失未深,我识及时回归,却也算皆大欢喜,省了许多波折。
胡卢正视了自身,很有些感到无奈。因为那一步一旦迈出,其实是停不下的。三清也好,西方二圣也罢,凡是证道成圣的,均选择至天外,另辟小天地。并非他们真个好清静,想要远离凡尘,专心悟道。否则,又何必三番五次的重返凡尘,争什么道统?如今胡卢亦到了这一步。应该说到了鸿钧以身合道前的那一步,方知开天辟地乃是宿命,逃不过的。
既然逃不过,又不想如盘古一般身陨,只好取巧,只好提前开辟小、天地,全了宿命,保存已身。由此而来的隐患,终非宿命,总有补救之法。混元圣人,万劫不灭,真个好听之极;谁又知道混元圣人的苦,不得不争来争去,只求?延残喘地活着。
“圣人不**,大盗不止”,即如是也。
尤其可怜的是三清、西方二圣等。未必真正清楚其间的算计。胡卢很疑心,当年鸿钧讲道,并非为了教化天下,误导群修才是其真正目的。毕竟三清、西方二圣、女娲娘娘成就混元时,个个*站*s不约而同地,或这样或那样地取了巧。镇元大仙或者有些明悟,有些疑心,终归亦曾在紫宵宫听道,大约一定亦没有逃过鸿钧的影响和算计。
胡卢能明悟这些事非,与**情无关;胡卢能脱出鸿钧的算计,一者是穿越而来,一者是怀了一线生机。大道五十,天演四十九;余下的那一线生机并非胡卢本人,而是七彩葫芦法相中的那一粒葫芦籽。造化之奇妙,不外如是。
转了许多念头,生出这些猜想。最终亦不过一声长叹,或者还有满怀的无奈。胡卢刚把心情收拾,就见一缕清风来,化为一道人,正是道祖鸿钧。道祖鸿钧打一稽首,说道:“恭喜道兄,贺喜道兄!”胡卢苦笑道:“悟者自苦,不悟者自求,不提也罢。”
道祖鸿钧面露欣然之色,大约是同病相怜,将胡卢引为知己罢,赞道:“此诚妙言,当浮人生一大白。”胡卢不觉莞尔,接道:“即是如此,你我当会饮三百杯,只求一醉不能醒。”道祖鸿钧叹道:“若能。诚为幸事;可惜……道兄亦已迈出最后那一步。”
胡卢大约能理解鸿钧的心情,笑道:“幸好有道兄相劝,脚虽抬起。尚未落下,还有补救之法。”道祖鸿钧摇首作无奈状,说道,“贫道亦不知是对还是错,道兄不怪,贫道已是满足。”胡卢并不接话。忽然想起前世来,唱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都说道兄已无情,谁知道兄怀真情。”
道祖鸿钧听罢,颇为感怀,忽把眉头一皱,说道:“三清和女娲他们来了,还望道兄配合一下,莫要坏了他等的兴致。”胡卢闻言,岂能不知道祖鸿钧之意?无形中亦肯定了自己的猜想,于是接道:“他等难得糊涂,贫道岂会坏了道兄的一片好意?”
少时,三清、女娲、镇元大仙、西方二圣纷纷赶来,向胡卢道喜。胡卢一一谢过,然后说道:“三年之后,贫道*至混沌,再开新天,另辟新地,诸位道友若有兴趣,可引门人前来观看。”众圣人不及答话。道祖鸿钧忽道:“葫芦道兄根行,不在贫道之下,非你等可比。届时贫道亦会来看,你等若有闲暇。定要前来赴会,必有领悟。”
众圣人闻言,登对齐吃一惊。皆道:“非看不可!”元始天尊心中暗喜,幸好百年前不曾和葫芦道人反脸。如今葫芦道人证了混元,老师鸿钧竟更是直言,葫芦道人道行深不可测;如此一来,当年葫芦道人给贫道的那一承诺,却是行情见涨啊。
作完一会,众圣人各怀心思离去。似西方二圣或者会因燃灯道人之**。生出算计胡卢之心,然则力量对比今昔有别,胜负之数更无悬念,皆不必细述。胡卢将众弟子招来,略略提点几句,然后说:“吾已成道,尚须静坐三年,你等当谨记本份。与诸教弟子好生相处,不可仗势欺人,不可轻生事端。”众弟子不疑有他,只道胡卢**情向来如此,领命不提。
三年后,胡卢引门下至紫宵宫,鸿钧引三清等一齐来迎,各话长短。协行入宫。随后,胡卢择一吉日,准备开天辟地,效法全宿命,保存已身。当然,众圣人中除了道祖鸿钧,皆不知胡卢的真实用意,只道惯例始此,胡卢亦不能免俗。
胡卢准备就绪,喝一声“就在此时”,然后把手一伸,幻化至无限大,已出洪荒胎膜之外。仅这一下,就叫众圣人齐齐倒吸了一口凉气,要知他等开辟小天地,说是在九天之外,混沌深处,其实仅仅是靠近混沌,并未真正出了天地胎膜。倒是道祖鸿钧早有意料,深知似**这等情况**最终其实和盘古没什么两样,不开混沌不足口意负命**因此并不觉得惊奇。
众圣人及诸教门下见状,连忙运转玄功,把慧眼看去,深怕错过了精彩“镜头”。但见巨手伸出天地胎膜,奋力一抓一握,并不见如何玄奥。亦不含怎样至理。造成的结果却令众圣人无不心寒,即使强如道祖鸿钧,亦不觉动容,面露疑色。
胡卢完全是凭借暴力,就在混沌中将亿万里之遥的混元之气,尽数攥在手中。受此牵引,其它处的混元之气,自然要流动补充过来。胡卢忽把手一松,只见虚空处有一玄黄之球,想是胡卢用混元之气捏成。
见此异状,与观者无不惊呼出声;道祖鸿钧疑色更重,参不透胡卢究竟意*何为,毕竟盘古开天辟地,可不似这般。胡卢并不理会众圣群仙的心情,自顾把手望那玄黄之球一指,然后随手画圆。如是,那玄黄之球以及补充过来的混元之气,尽数受到影响,化作一个巨大的旋涡。不停的旋转。大约是向心之力太大,那混元气最终居然齐齐聚集在玄黄之球上,但那玄黄之球并不变大,反而愈来愈小。
鸿钧不明所以,面露深思之色。总是猜不透胡卢的想法。三清、女娲等圣人则似想到极为可怕的事情。脸色变的分外难看;余者以仓颉道行最深,眼中尽是迷茫,喃喃自语道:“若是老师失控,那玄黄之球爆开……”
就在这时,胡卢忽然叫一声:“请道友助我!”顶上现出三尊法相。三光道人化虹而出,向胡卢打一稽首,说道:“道友,就此别过!”胡卢无悲无喜,仅是冲三光道人点了点头;三光道人亦不再言,纵身径往天地胎膜而去,歌云
大道玄奥不可求,造化神妙不足道;
舍却此身化世界,水生万物养生机。
三光道人至洪荒胎膜处,捏一法决。把玄元控水放往胎膜上一插,碧纹扩散处,成一水镜世界。三光道人回首一笑,大叫一声,“道友。吾去也!”随即投身化虹,径入水境世界,不见踪影。继而水境世界激荡起来,波纹变幻,洪荒景响一一具现,最终化一虚空,中有一玄黄之球,与那混沌中的一般无二。
胡卢把手一指,喝道:“真幻即全,阴阳相生,还不演化太极,却待何如?”音未皆,忽然一声雷响。混沌中的玄黄之球随之塌陷,化作虚无,但那旋滔却旋转愈急,拼命吸取混元之气。众圣群仙未及细想,又闻一声雷响,只见水镜之中的玄黄之球忽然爆炸,点点莹光旋转飞射而出,生成别一个旋涡。令人感到古怪的是一真一幻两个旋涡,非止一进一出,连方向亦完全相反,不知两者有何联系。
道祖鸿钧有些恍然,脸色却愈见凝重,寻思:“由真入幻,以幻化真。如此乾坤手段,真个玄妙称奇。奈何真幻有别,却不知葫芦道兄又奈如何施法。”其它圣人亦将胡卢的手段猜出几分,只是不能尽悟,各个埋头苦思,奈何抓不住关键之处。
胡卢停了动作,再叫一声:“请道友助我!”真信天君自法相中化虹而出,向胡卢打一稽首,亦道:“道友,就此别过!”胡卢无非无喜。仍是点了点头;真信天君跃身而去,歌云:
不求大道不求理,不悟造化不悟法;
信仰天成铸神通,复以我身偿众生。
真信天君亦入水镜世界,声发黄钟大吕:“大道五十,天演四十九。今吾以身合道,全了天数。”继而身化莹光,随风散去。于是水镜世界开始脉动,每一震动,即是一张驰;远远看去,只见天地胎膜上渐渐生出别一个鹅卵似的物什来,初时尚小,但随着不断的脉动。渐渐成长起来,愈见巨大,难辨边角。
自此,水镜世界通过不断的脉动。由二维变作三维,复又与混沌中的那一旋涡贴在一处;稍一震动。终于稳定下来。胡卢眼见时机已至,忙自怀中取出一物,通体金黄,正是他贯用的兵器“流星板砖。”胡卢颇为留恋地叹了口气。终于随手一丢,落在洪荒和水镜世界的交界处,化为一抹金色,沓无音信。
此情此景,早非耳目可观,众圣群仙忙把神念散开,以探究竞。未几。依根行深浅,群仙纷纷放弃,或懊悔,或赞叹,不一而足。只有几位圣人法力通玄,将全境了然于胸,最终却个个面露古怪之色,想笑又不敢笑,忍得甚是辛苦。
道祖鸿钧观之,却没有什么顾忌,放声大笑,很是畅快,赞道,“葫芦道兄,果然乃一妙人,非是凡夫俗子可比。”有鸿钧带头,其它圣人亦放开胸怀,笑子起来。
原来胡卢在混沌中新开天地,尽管用了诸般手段,但那新天地最终仍是与洪荒依托在一处。偏偏胡卢手段强横,开出的天地非是小打小闹,虽然不如盘古,不过由于取了巧,外围的大小却只比洪荒小了些许。两方天地连在一起,再也不是卵状,而是一大一小两个椭圆球形。正好构成一个葫芦状。葫芦嘴儿外的混沌虚空又有一个旋涡,正如修士用类似的法宝拿人一般,不这地吸收混元之气,用来壮大两方世界。
众圣人大笑,并非是仅仅因为这两方天地的形状,恰如胡卢的道号一般,亦是发现胡卢居然能够在另开新天之余,收取混元气来不断地充实两方天地。如此一来,即使不能避免由于天地元气损耗造成的天地大劫。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减。众圣人即明此理,焉能不喜?
至于胡卢开出的天地情状古怪,并非似洪荒一般,天是天,地是地。反倒如周天星辰一般,另成一巨大星盘,远远观去,好像一条银带,余处皆是虚空。这样的天地能不能产生新生命,倘若产生新生灵,又将如何生存,怎样区分天与地,上与下等等。
众圣人就不那么在意了,只当胡卢心思巧妙,方能行此偷天换日之举。
胡卢可不管旁人怎么想,他只是按照前世“宇宙大爆炸”的猜想,将开天辟地之法,造化万物之理略加变化罢了。至于生灵,胡卢有前世的经验,他才不担心无法生存的问题呢。天地即开,胡卢亦不和众人作别,只身而走,作歌云
一沙一世界,一念一留恋;痴心求道亿万载,回头重顾皆磋驼。
百样人生百样情,百样文章百样理;少时求甚解,老来才悟真。
数百年过去,众圣群仙依然我行我素,红尘凡间照样争斗不休,些许神话传世,点滴传说发生,总不过权钱相随,情爱相伴,没甚新奇处。尽皆陈旧闻。
一日,道祖鸿钧忽然招集众圣人议事,胡卢亦应邀而来,至紫宵宫中。道祖鸿钧把手一指**说道:“你等且看。”众圣人把慧眼看去,只见当日胡卢开出的那一方天地依然如故,不知道祖鸿钧何意。道祖鸿钧复又把手一指:“你等再看!”众圣人经由鸿钧指点,方才发现那“银河星盘”中有一星。其上居然演化出了生命。
尽管受限于星球太小,无法与洪荒世界相提并论,但毕竟是有了生灵。考虑到胡卢所开天地之大,几乎已是另一个洪荒,当真是潜力无限。众圣人皆明此理,如何不惊?再看向胡卢时的眼光,已非简单的尊敬,而是讨好了。然而,天地乃是胡卢开辟的,就如玄都天与老子一般,按理应该是胡卢的私人财产。不容他人染指,他人亦没理由染指。
尤其是如今胡卢的修行深不可测,就连鸿钧老祖都不敢言胜,何况他人?倘若动手,其结果必然是重演地水风火,且不说众圣人是不是损失的起。即使是损失的起,洪荒没了,胡卢还有自己的天地,旁人却是没了居处和依仗,实力必然下跌。如何能与胡卢争雄?
元始天尊犹豫了一下,说道:“葫芦道兄,当年你欠贫道一个承诺。如今可能应诺吾等入‘银河星盘’传道?”胡卢岂能不知他等心思?说道:“可以!不过,两方世界世界流逝并不相同,元气演化亦有异处,你等须要考虑清楚,再作决断不迟。”
天地是胡卢开辟的,胡卢自然了始指掌,说出来的话亦是最具有权威**。众圣人不能不认真对待,在经过胡卢的充许之后,仔细一探,果然发现新世界时间流逝甚剧。不过总体而言,却是越来越慢,料想再过些时候,当能与洪荒齐平。
于是众圣人说定,待两方世界的时间对比,到了大略可以接受时,共入银河星盘传道。胡卢显得很好说话,全由众圣人心意;可惜他等不知,胡卢自有打算新天地大则大矣,当年胡卢的修为终是无法与盘古相比,开出来的新天地自然与洪荒有很大的区别。新天地另有造化。众圣人的道统根本无法久兴。终将在历史长河中退居二线。
不过在初期,新天地尚未发展出自己的特色,而且胡卢在开辟的过程中,又是以三光道人的水镜世界为基,难免和洪荒有所类似。
此一会之后,女娲娘娘对胡卢的新世界居然能产生新的生灵,甚感好奇。犹豫良久,女娲娘娘终于决定拜访胡卢,请教万物造化之道。如果说前者尚在胡卢的意料中,那么女娲娘娘的来访,则完全出乎胡卢的意料之外了。
就造化之道而言,胡卢未必比女娲娘娘强了多少,实在没什么可以教给女娲娘娘的。被“逼”无奈,胡卢索**想出一个馊主意,自七彩葫芦法相中,取出那一料葫芦籽,问道,“娘娘以为此物如何?”
女娲娘娘观之有感,但觉心血来潮。终是由于那葫芦籽乃是一线生机的具像,无从推算通悟,只得道:“神奇之物,当有大造化,非贫道所能知。”其实胡卢同样算不出这粒籽的未来,不过胡卢好歹清楚葫芦籽的来历,强忍心中尴尬之意,一本正经地说道:“正如道友所言,此物来历甚是奇妙,难以言表。实不相瞒,若无此物,贫道亦无今日之成就。”
胡卢倒是实话“实”说,可这居心嘛就有些不良了,当下顿了顿复又道:“既然道友*求造化之道真谛,贫道自愿**之美,将此葫芦籽送于道友,或能有所帮助。具体如何,能不能有所成就,全凭造化”。
女娲娘娘迟疑了一下,倒是不疑有他,只是觉得凭白拿人好处,有些不妥,倘若欠了胡卢的因果。只怕无有偿还之日,难免有碍道心,说道:“这……恐怕不太好罢。”
胡卢如何不知女娲娘娘所想?只是觉得葫芦籽乃是两人共有之物,如今于己无用,倒不如送给女娲;凭那一线生机,女娲娘娘或者能有别的造化。于是厚着脸皮说道:“此物本就与道友缘分非浅,贫道窃据良久。早已于心不安,今日交给道友,正合天数。”
女娲娘娘听胡卢说的这么玄,又理所当然地认为胡卢道行远高于自己。不可能拿空话来胡弄自己,当下接过葫芦籽,心中自是感激万分。可惜女娲娘良猜不出胡卢的“坏心眼”,否则,决计不会给胡卢好脸色,哪怕胡卢的道行再翻一倍,亦是枉然。
时光流逝,日月如梭;不觉已是万余年,量劫将至。由于胡卢证道。心意转变,半途退出;镇元大仙亦孤身奋战,难挡大势,终起西游。胡卢乃入人间,把那紫金盂体送给唐三藏使用,自此与西方教再无半点干系。
再说女娲娘娘日夜对着葫芦籽,越发安得亲近,奈何仍无所悟。一日,人皇伏羲至,见之有疑,乃问其故。女娲娘娘自动过滤了人皇伏羲的疯言疯语,把事情经过大略说了一遍。人皇伏羲岂肯相信?只把眼珠一转,笑道:“妹妹何其之愚。即是种子,自然要种在地下,方可生长,其时观其形貌,定能有悟。”
女娲娘娘深觉有理,乃从伏羲之言,把葫芦籽种下,苦心照料,浇水施肥。结果嘛……自然结出七个葫芦娃来,都管女娲娘娘叫“妈妈”。女娲娘娘羞恼之余,却也觉的亲近的很,真“如”亲生的一般,母子联心,十分宠爱;不曾想到这七个逆子,竟和胡卢有关。
倒是伏羲见了之后,胡猜正着。但想及妹妹脸皮薄,不曾多说,寻思:“这许多年来,贫道说了又说,妹子总是无动于衷,如今这孩子都有了,还要等到何对?那葫芦道人也是过分,居然至今都不肯上门提亲。贫道这作兄长的焉能坐视,容你坏了吾妹子的名声?”当下自作主张。径往方丈仙山,去找胡卢算帐去鸟。
至于再后来,皆是神仙隐秘事,非是贫道这个作者可以尽知;不过。太约不外乎人情道理,事情既然挑明,世人皆在看着,胡卢便是已经成为无敌于天下的大能,亦不能违了本心,口诛笔伐之下,总翻不了去。
p:行文有些仓促,亦不知列位对此结果是否满意,但不论如何,终于全了因果。这本书原非贫道真正想写,仅是用来聚人气的试水之作。没想到竟然签约,生生拖了这许久,只能说造化弄人。曾经完整的构思,如今几乎淡忘,贫道要好好回想一下,才能决定新书写什么,具体时间,大约要春节之后,可能是三月份罢。
手机问:访问:
第四卷 166回 妙中妙了却因果 玄中玄终证混元 (上)
张仪并不清楚胡卢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亦不清楚由仅是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阴差阳错。只道胡卢果然有神鬼之能,莫测之机。心腹大患即去,张仪有的只是感激;先天上的仰视,张仪有的只是尊敬。就如迷信者,会被算卦先生莫棱两可的话轻易忽悠一般;关心则乱,当局者迷,不外如是。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张仪遂提“连横佐秦”之议;胡卢闻说,心情很有些复杂,不过并不打算阻止张仪的行动,只是说道:“苏秦集六国之力攻秦,汝却*仗秦国之势破纵。虽说历史会证明汝之策略的正确**。但苏秦乃是燃灯所化,法力高强,远胜于你。倘若翻脸,汝有**命之危;吾有宝物两件,道法一篇。助你护身破敌,增长修为。”
张仪谢恩接宝,只见:两件宝物一印一剑,印上刻五方天帝形貌。名曰崆峒;剑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刮柄一面书农耕畜养之术,一面书四海一统之策。名曰轩辕。道法名曰《本经阴符七术》,分别是盛神法五龙、养志法灵龟、实意法腾蛇、分威法伏熊、散势法鸷鸟、转圆法猛兽、损兑法灵蓍、持驱天之正、中经趋之势。
“弟子必不负老师厚望。”张仪言罢退下,不觉泪流满襟。两件宝物皆是人族圣器,张仪自知非是自己可以长期持有之物,将来事成,定要上交,且不去说他。那一篇道法却是实打实的好处,只凭粗略一览。张仪就知必是高深之法,看分类似乎于素有盛名的《天地玄功》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
其实《本经阴符七术》乃是胡卢集己身及其门下道法之大成,以《天地玄功》为基,文字神通为法、乾坤阴阳为理,技近于道为用,综合编著的道法书籍。起初仅是胡卢觉得《天地玄功》有缺憾,一方面是并非所有修道之人皆长于近战,一方面则是历次天地大劫导致了诸多神兽的灭绝,《天地玄功》中的变化之道缺少借鉴,难免失真,不如剑走偏锋,舍其形而取其神,去其表而专其用。但在编撰的过程中,为求尽善尽美,渐渐违了初衷,添加涉及了太多的其它法门,最终成书之时,已经不限于天地玄功,含金量亦远胜于天地玄功。
且说张仪出鬼谷,由赵国西入秦。初为客卿,专司筹当小谋略攻伐之事。次年,秦国改制,张仪迁任相国,位居百官之首,参预军政要务及外交活动。在张仪的谋划之下。纵横之术初显锋芒,迫使韩、魏太子来秦朝拜,并与公子华(桑)攻取魏国蒲阳;又游说魏惠王,不用一兵一卒,使得魏国把上郡15县,一起献给秦国。如是,诸国合纵抗秦已呈瓦减之势;苏秦闻说,乃遣密探调查,方知张议亦出自鬼谷,算起来竞与自己有同门之谊。化身苏秦的燃灯,立时疑云大起,寻思:“照理说,各教传道自凭本事,不论胜负结果如何,皆不会似封神那般起大纷争。然而,贫道与葫芦道人素来有隙,万一葫芦道人借此发难,岂非遭糕至极?”
正犹疑间,忽有门人来报:“有一道人自称达摩求见。”燃灯道人知是教中来人,忙道:“请来。”少时,达摩入内相见;燃灯方知来人乃是准提道人之徒,昔日梅山七怪之首袁洪。行礼坐下,燃灯乃说张仪之事,问道:“道友从教中来,深知两位教尊心意,未知对此事有何看法?”达摩接道:“吾等向东来,一则是顺应天数,一则亦是有葫芦老师建言,否则不会这般早。传道之事,各凭手段,只分胜负,不斗生**;无论结果如何,皆乃定数。吾等不过奉命行事,万事尚有掌教老师决断,燃灯老师不必顾虑太多。”
非止一年,时值秦国攻伐赵、韩两国,赵、韩两国势危,乃请苏秦游走诸国,再议合纵联合抗秦之事。
为求名正严顺,赵、韩两国又协迫西周公,以周王的名议,集大军并力攻秦。秦国开关延敌,使东方诸国互相猜忌,又有张仪奔走游说。合纵之盟最终功亏一溃。非止如此,秦国亦有了进攻西周的口实;周赫王不敌**以三十六城、三万户降秦。
是役,秦夺九鼎,其实只有八个,而且还是空有其表,另一个即真正的乾坤鼎在胡卢手中。不过,九鼎迁秦,意味着秦国将为天下共主。可以名正言顺地攻伐各国诸候。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张仪在这一连窜事件中,暴露了根脚;旁人或者还在疑惑胡卢和元始天尊何时有了联合之意,元始天尊却已猜出申公豹已然叛教他去,当即怒发雷霆,下令追杀。
幸而张仪有崆峒印和轩辕剑护身,方能暂保无碍,但也从侧面印证了元始天尊的训话。若非胡卢适时放出话来,声称张仪如今乃是自己的亲传弟子,将袒护之意表露分明,莫言等人又尽赴秦国,贴身保护,张仪逃得一时,亦逃不了一世。
随之而来的,却是阐教和胡卢门下的剑拔弩张,两相对峙,似乎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修道界的动乱,乃至波及三界。燃灯道人闻讯,乃与达摩道:“吾*游说元始天尊,使三清成联合之势,葫芦道人便有镇元大仙相助,亦处劣势。届时不论两位教尊如何选择,皆对吾教有大利。只是还请道友在两位教尊面前,说明因果,勿生他心。”
达摩听罢,深感有理,寻思:“若是果然如燃灯道人所言,三清能联合起来,向葫芦道人讨还公道。吾教不外乎两种选择:其一自然是坐山观虎斗,双方斗的愈烈,损失愈大。吾教愈容易兴起;其二,不论吾教准备帮助那一方,均可借此扩大影响,入驻神州,同是还能叫对方欠下一个大人情。”乃应道,“合该如此。”
于是,燃灯、达摩分头行动;且说燃灯道人上昆仑山,入玉虚宫,面见元始。天尊怒斥道:“燃灯。汝有何面目来见贫道?”燃灯早有准备,面上无悲无喜,只道:“贫道与葫芦道人素来有隙,当日葫芦道人势大,太清圣人力孤,权柄尽为葫芦道人所撑,弟子为求自保,只能入释,如今想来,皆乃天数。”
元始天尊如何不知此乃燃灯道人的侥辩之词,但事已至此,早成了糊涂帐,再行责问,亦无结果,反显的自己气量太小,斤斤计较,于是冷哼一声,不再多言。燃灯道人等了片刻,不见元始天尊相问,只好主动挑起话题,说道:“之前贫道奉西方教两位圣人之命,至鬼谷三百年。与那葫芦道人朝夕相处,方知其人果然有神异之处,非止心计深沉。更兼厚黑无双。一旦与其为敌。势必日夜不宁,坐立难安,奈何贫道与其势同水火,再无回头之路。今有数言*说与玉清圣人,闻与不闻全凭道兄之意。”
燃灯道人说到此处,顿了一顿。并不见元始天尊答言,只好继续说道:“世人皆道葫芦道人和善。少有争斗之心,然而历次政权变更。皆少不了其人的影子,最终的受益者亦少不了其人,更为可怕的是其人每次都能抓住机遇,得到最为鲜美的那块精肉。此次各教传下道统,亦是如此,葫芦道人看似不声不响,但其门人弟子遍布各国,身居要位,数种学说皆与葫芦道人有着不浅的联系。只怕诸教叠加,亦有所不如;不知玉清道兄以为何如?
从表面上看,自封神以来,葫芦道人一直在全力支持镇元大仙,若非如此,镇元大仙的名教不会崛起的这样快,有会在短时间内就有了与三教分厅抗衡之势。实际上呢。葫芦道人自身的发展并不慢,只是不曾立教,又有镇元大仙冲锋在前。不易引人注意罢了。贫道不知葫芦道人的修为到了何种程度,有没得证混元的可能,何时才能证道成圣;亦不知葫芦道人有没有立教的心思,何时才会立教;贫道只知,就凭葫芦道人及其门下现在的影响力,一旦立教,必为诸教之首,执牛耳号令天下。其情其势,与今日之秦国,何其相似,非诸国联合不可抗也。未知玉清道兄又以为何如?”
元始天尊听罢,顺着燃灯道人的意思,扳指头一算,登时吃了一惊。诸子百家中名声最盛的十家中,除了儒、道、名三家之外,其它七家或多或少皆有葫芦道人的影子。其中纵横家、墨家、阴阳家、小、说家,更是分别由胡卢、莫言、明理、仓颉执掌。虽说通天教主由于封神战败,传道之时不能自成一家,不得不托名于胜者,以列子、韩非、赵奢、庞涓、候赢、朱亥等去分道、墨、兵、法四家的势,表面上状大了葫芦道人的声威。然而。即使通天教主能够自成一家,亦无法否认葫芦道人的强大。
最终,元始天尊不得不承认。燃灯道人之言有理,并非是在危言耸听。乃道:“汝之来意究竟何如。只管直言,不必再行卖弄这些人尽皆知的事情。”燃灯道人心中不屑。面上却不露声色,亦无心追究元始天尊是否在强撑脸面,只道:“贫道此来只是建议玉清圣人,何不借申公豹叛教之事,( 玄法变 http://www.xlawen.org/kan/2426/ )
纵观胡卢一生,甚少与人结怨。便有因果,亦是别人欠胡卢的人情。非是胡卢欠了旁人的因果,必须要了却。仅有燃灯道人一个,莫名其妙地敌视胡卢,三番五次地来寻胡卢的麻烦。尽管胡卢未曾真正放在心上,终归有所妨碍,如今燃灯道人已经成为过去式,自然心有所感,似有所动,只是时机未至,不曾找到契机而已。
至于胡卢许给元始天尊的承诺,毕竟只是一个口头协议;申公豹的叛教改投,亦非受了胡卢的蛊惑,全凭自愿。因此,严格说来,胡卢和元始天尊之间的因果,并不似表面上那样大,若非如此,元始天尊岂会善罢干休?何况胡卢和元始天尊已然达成谅解,双方自愿把因果掀过。胡卢欠元始天尊的仅是一份人情来往。
一日,胡卢似有所悟,未及深究,上有无量之大功德降下。
原来在凡尘间,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灭诸侯,一统神州;履至尊,制**。威震天下。至此,诸教道统已传。百家学说流芳;胡卢“开创”纵横之说,门下各兴其学,多在豪杰治世教化,有功于人族,亦有德于天地。
无量之大功德加身,集合胡卢原有,数量之多,非是恐怖可论,终于由量变引起质变。无尽的玄黄功德之气,在七彩葫芦法相之中,汹涌澎湃,激荡碰撞。胡卢本人亦是心驰神遥,五识凝聚,分外敏锐。过往是非一一现于眼前,走马观花一般,若见未见,似感非感。
下一刹那,或者已然过了很久。胡卢的脑中眼前,忽然浮现出一番景像来。胡卢心中一动,但觉有些熟悉,如那满天繁星,又如电子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蓦地,诸多星辰或者微粒子动乱起来,很是不安。似乎受到巨大的压迫,非要聚在一齐不可。撞击、爆炸,伴着无尽的光或热,十分壮观;然而,总是敌不过压迫。
胡卢突发其想,忆起一句话来:“有压迫的地方,就有反抗。”紧接着,胡卢又为自己的想法感到奇怪。大约省起之前的想法很不应该。未及深思,聚合在一起的星辰们,或者说微粒子们,终于不再沉默。或者说不愿在沉默中死亡,选择了暴发。轰然雷响处,胡卢什么也辨不出来,只是感到自己的神识,亦要随着雷响暴发了。
神识的暴发有没有雷响,胡卢不太了然,似乎响过罢,他已顾不多这些了。神识在扩散,扩散至无限大,胡卢顾不得细节,只是觉得思维发散的太厉害,几乎要于天地溶为一体了。胡卢很生气,或者是恐慌,再或者是其它的什么,总之是突然起身,咆哮起来。咆哮声有多大,或者说别人有没有听到,胡卢亦不太了然,大约亦是有的罢。
正当胡卢以为自己“走火入魔”。将要迷失在天地时,神智却忽然清醒了起来。耳中隆隆地响个不停。整个洪荒似乎都在颤抖,胡卢全不在意,只感觉很舒畅。天地尽在掌握么?不是!天地算什么!胡卢的眼光已然越过三界,看到了天地之外:无尽的虚空,了无一物;似乎又不全对,因为鹅卵似的物什周围有个大旋涡。
“葫芦道兄!差不多了吧,差不多就可以停了!”
胡卢很有些觉得耳熟,把眼一看。居然是道祖鸿钧。道祖鸿钧看起来很着急,脸上直流汗。胡卢觉得有些奇怪,不知鸿钧为何这样说,略略怔了一怔,终于发现大旋涡中间那个“蛋”上,生出许多细微的裂痕,如果不仔细看,还真个发现不了;于是问道:“道兄,这个i蛋,是你的么?它很重要?不知贫道可以做些什么……”
道祖鸿钧气急败坏地打断了胡卢的疑问,大叫道:“当然是贫道的‘蛋’……不对!葫芦道兄,这不是什么蛋,这是洪荒天地呀,你再不停下来,非但洪荒不保,连你自己也要如盘古一般,因另开新天而身陨!”
第四卷 167回 存已只能开天地 本书终于大结局
胡卢闻言陡然一惊**不及答话。“我识”已然迅速回归,几处天地悠悠,耳闻间宇内茫茫。复省自身,胡卢惊觉身化亿万丈,隐在一团祥云处:上不顶天,下不立地;伸手可出三界外,迈步不在六道内。
明悟过往是非,通晓现在未来;胡卢面露微笑,复把臂膀一振,挥手时无声无息,不生烟火,但只心念至处,天地复归平静,洪荒复回稳定。正是:
玄中玄功德气最玄,妙中妙大道法最妙。
先天演化太极生,阳阴相辅变化成;
三才四象形容分,九宫八卦神意合。
证道之法无高下,大道至简只求一;
思游天地贯古今,下穷九幽上青冥。
然而,混元虽好,终非人情。修行悟道,原求永存;万物生灭,自有其理。以顺天之意行逆天之举。无异于缘木求鱼。可怜世人痴颠。都道神仙好,谁知大道尽头。即是超生,亦是自灭。进也不能,退亦难罢;万劫不灭,尽为虚妄。总不过沧海一粟。舍了许多,得到却少;亿万年久存,空耗感情,未必就比凡物强了几分。
若无道祖鸿钧及对出言,只怕胡卢就要迷失,落得和盘古一般下场。不过,胡卢并不需要感激鸿钧。鸿钧亦非完全出自好意。以身合道的鸿钧,与洪荒天地一荣俱荣。一枯俱枯。
胡卢不比女娲娘娘,虽然同样是功德证道,但是却不可同日而语。
证道三法,其实并无高下之分。胡卢不曾取巧,完全是量变引起了质变,最终是要超脱天地的。洪荒容不下胡卢,最终只能被撑暴;同样胡卢超脱了天地,最终只能如盘古一般,开天辟地,然后身陨化万物。
鸿钧即天道,天道即鸿钧,为求自保,自然不能坐视,只有阻、杀二途。鸿钧选择了阻,而非是杀。只因胡卢是功德证道,杀不得,只能劝阻。幸好胡卢迷失未深,我识及时回归,却也算皆大欢喜,省了许多波折。
胡卢正视了自身,很有些感到无奈。因为那一步一旦迈出,其实是停不下的。三清也好,西方二圣也罢,凡是证道成圣的,均选择至天外,另辟小天地。并非他们真个好清静,想要远离凡尘,专心悟道。否则,又何必三番五次的重返凡尘,争什么道统?如今胡卢亦到了这一步。应该说到了鸿钧以身合道前的那一步,方知开天辟地乃是宿命,逃不过的。
既然逃不过,又不想如盘古一般身陨,只好取巧,只好提前开辟小、天地,全了宿命,保存已身。由此而来的隐患,终非宿命,总有补救之法。混元圣人,万劫不灭,真个好听之极;谁又知道混元圣人的苦,不得不争来争去,只求?延残喘地活着。
“圣人不**,大盗不止”,即如是也。
尤其可怜的是三清、西方二圣等。未必真正清楚其间的算计。胡卢很疑心,当年鸿钧讲道,并非为了教化天下,误导群修才是其真正目的。毕竟三清、西方二圣、女娲娘娘成就混元时,个个*站*s不约而同地,或这样或那样地取了巧。镇元大仙或者有些明悟,有些疑心,终归亦曾在紫宵宫听道,大约一定亦没有逃过鸿钧的影响和算计。
胡卢能明悟这些事非,与**情无关;胡卢能脱出鸿钧的算计,一者是穿越而来,一者是怀了一线生机。大道五十,天演四十九;余下的那一线生机并非胡卢本人,而是七彩葫芦法相中的那一粒葫芦籽。造化之奇妙,不外如是。
转了许多念头,生出这些猜想。最终亦不过一声长叹,或者还有满怀的无奈。胡卢刚把心情收拾,就见一缕清风来,化为一道人,正是道祖鸿钧。道祖鸿钧打一稽首,说道:“恭喜道兄,贺喜道兄!”胡卢苦笑道:“悟者自苦,不悟者自求,不提也罢。”
道祖鸿钧面露欣然之色,大约是同病相怜,将胡卢引为知己罢,赞道:“此诚妙言,当浮人生一大白。”胡卢不觉莞尔,接道:“即是如此,你我当会饮三百杯,只求一醉不能醒。”道祖鸿钧叹道:“若能。诚为幸事;可惜……道兄亦已迈出最后那一步。”
胡卢大约能理解鸿钧的心情,笑道:“幸好有道兄相劝,脚虽抬起。尚未落下,还有补救之法。”道祖鸿钧摇首作无奈状,说道,“贫道亦不知是对还是错,道兄不怪,贫道已是满足。”胡卢并不接话。忽然想起前世来,唱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都说道兄已无情,谁知道兄怀真情。”
道祖鸿钧听罢,颇为感怀,忽把眉头一皱,说道:“三清和女娲他们来了,还望道兄配合一下,莫要坏了他等的兴致。”胡卢闻言,岂能不知道祖鸿钧之意?无形中亦肯定了自己的猜想,于是接道:“他等难得糊涂,贫道岂会坏了道兄的一片好意?”
少时,三清、女娲、镇元大仙、西方二圣纷纷赶来,向胡卢道喜。胡卢一一谢过,然后说道:“三年之后,贫道*至混沌,再开新天,另辟新地,诸位道友若有兴趣,可引门人前来观看。”众圣人不及答话。道祖鸿钧忽道:“葫芦道兄根行,不在贫道之下,非你等可比。届时贫道亦会来看,你等若有闲暇。定要前来赴会,必有领悟。”
众圣人闻言,登对齐吃一惊。皆道:“非看不可!”元始天尊心中暗喜,幸好百年前不曾和葫芦道人反脸。如今葫芦道人证了混元,老师鸿钧竟更是直言,葫芦道人道行深不可测;如此一来,当年葫芦道人给贫道的那一承诺,却是行情见涨啊。
作完一会,众圣人各怀心思离去。似西方二圣或者会因燃灯道人之**。生出算计胡卢之心,然则力量对比今昔有别,胜负之数更无悬念,皆不必细述。胡卢将众弟子招来,略略提点几句,然后说:“吾已成道,尚须静坐三年,你等当谨记本份。与诸教弟子好生相处,不可仗势欺人,不可轻生事端。”众弟子不疑有他,只道胡卢**情向来如此,领命不提。
三年后,胡卢引门下至紫宵宫,鸿钧引三清等一齐来迎,各话长短。协行入宫。随后,胡卢择一吉日,准备开天辟地,效法全宿命,保存已身。当然,众圣人中除了道祖鸿钧,皆不知胡卢的真实用意,只道惯例始此,胡卢亦不能免俗。
胡卢准备就绪,喝一声“就在此时”,然后把手一伸,幻化至无限大,已出洪荒胎膜之外。仅这一下,就叫众圣人齐齐倒吸了一口凉气,要知他等开辟小天地,说是在九天之外,混沌深处,其实仅仅是靠近混沌,并未真正出了天地胎膜。倒是道祖鸿钧早有意料,深知似**这等情况**最终其实和盘古没什么两样,不开混沌不足口意负命**因此并不觉得惊奇。
众圣人及诸教门下见状,连忙运转玄功,把慧眼看去,深怕错过了精彩“镜头”。但见巨手伸出天地胎膜,奋力一抓一握,并不见如何玄奥。亦不含怎样至理。造成的结果却令众圣人无不心寒,即使强如道祖鸿钧,亦不觉动容,面露疑色。
胡卢完全是凭借暴力,就在混沌中将亿万里之遥的混元之气,尽数攥在手中。受此牵引,其它处的混元之气,自然要流动补充过来。胡卢忽把手一松,只见虚空处有一玄黄之球,想是胡卢用混元之气捏成。
见此异状,与观者无不惊呼出声;道祖鸿钧疑色更重,参不透胡卢究竟意*何为,毕竟盘古开天辟地,可不似这般。胡卢并不理会众圣群仙的心情,自顾把手望那玄黄之球一指,然后随手画圆。如是,那玄黄之球以及补充过来的混元之气,尽数受到影响,化作一个巨大的旋涡。不停的旋转。大约是向心之力太大,那混元气最终居然齐齐聚集在玄黄之球上,但那玄黄之球并不变大,反而愈来愈小。
鸿钧不明所以,面露深思之色。总是猜不透胡卢的想法。三清、女娲等圣人则似想到极为可怕的事情。脸色变的分外难看;余者以仓颉道行最深,眼中尽是迷茫,喃喃自语道:“若是老师失控,那玄黄之球爆开……”
就在这时,胡卢忽然叫一声:“请道友助我!”顶上现出三尊法相。三光道人化虹而出,向胡卢打一稽首,说道:“道友,就此别过!”胡卢无悲无喜,仅是冲三光道人点了点头;三光道人亦不再言,纵身径往天地胎膜而去,歌云
大道玄奥不可求,造化神妙不足道;
舍却此身化世界,水生万物养生机。
三光道人至洪荒胎膜处,捏一法决。把玄元控水放往胎膜上一插,碧纹扩散处,成一水镜世界。三光道人回首一笑,大叫一声,“道友。吾去也!”随即投身化虹,径入水境世界,不见踪影。继而水境世界激荡起来,波纹变幻,洪荒景响一一具现,最终化一虚空,中有一玄黄之球,与那混沌中的一般无二。
胡卢把手一指,喝道:“真幻即全,阴阳相生,还不演化太极,却待何如?”音未皆,忽然一声雷响。混沌中的玄黄之球随之塌陷,化作虚无,但那旋滔却旋转愈急,拼命吸取混元之气。众圣群仙未及细想,又闻一声雷响,只见水镜之中的玄黄之球忽然爆炸,点点莹光旋转飞射而出,生成别一个旋涡。令人感到古怪的是一真一幻两个旋涡,非止一进一出,连方向亦完全相反,不知两者有何联系。
道祖鸿钧有些恍然,脸色却愈见凝重,寻思:“由真入幻,以幻化真。如此乾坤手段,真个玄妙称奇。奈何真幻有别,却不知葫芦道兄又奈如何施法。”其它圣人亦将胡卢的手段猜出几分,只是不能尽悟,各个埋头苦思,奈何抓不住关键之处。
胡卢停了动作,再叫一声:“请道友助我!”真信天君自法相中化虹而出,向胡卢打一稽首,亦道:“道友,就此别过!”胡卢无非无喜。仍是点了点头;真信天君跃身而去,歌云:
不求大道不求理,不悟造化不悟法;
信仰天成铸神通,复以我身偿众生。
真信天君亦入水镜世界,声发黄钟大吕:“大道五十,天演四十九。今吾以身合道,全了天数。”继而身化莹光,随风散去。于是水镜世界开始脉动,每一震动,即是一张驰;远远看去,只见天地胎膜上渐渐生出别一个鹅卵似的物什来,初时尚小,但随着不断的脉动。渐渐成长起来,愈见巨大,难辨边角。
自此,水镜世界通过不断的脉动。由二维变作三维,复又与混沌中的那一旋涡贴在一处;稍一震动。终于稳定下来。胡卢眼见时机已至,忙自怀中取出一物,通体金黄,正是他贯用的兵器“流星板砖。”胡卢颇为留恋地叹了口气。终于随手一丢,落在洪荒和水镜世界的交界处,化为一抹金色,沓无音信。
此情此景,早非耳目可观,众圣群仙忙把神念散开,以探究竞。未几。依根行深浅,群仙纷纷放弃,或懊悔,或赞叹,不一而足。只有几位圣人法力通玄,将全境了然于胸,最终却个个面露古怪之色,想笑又不敢笑,忍得甚是辛苦。
道祖鸿钧观之,却没有什么顾忌,放声大笑,很是畅快,赞道,“葫芦道兄,果然乃一妙人,非是凡夫俗子可比。”有鸿钧带头,其它圣人亦放开胸怀,笑子起来。
原来胡卢在混沌中新开天地,尽管用了诸般手段,但那新天地最终仍是与洪荒依托在一处。偏偏胡卢手段强横,开出的天地非是小打小闹,虽然不如盘古,不过由于取了巧,外围的大小却只比洪荒小了些许。两方天地连在一起,再也不是卵状,而是一大一小两个椭圆球形。正好构成一个葫芦状。葫芦嘴儿外的混沌虚空又有一个旋涡,正如修士用类似的法宝拿人一般,不这地吸收混元之气,用来壮大两方世界。
众圣人大笑,并非是仅仅因为这两方天地的形状,恰如胡卢的道号一般,亦是发现胡卢居然能够在另开新天之余,收取混元气来不断地充实两方天地。如此一来,即使不能避免由于天地元气损耗造成的天地大劫。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减。众圣人即明此理,焉能不喜?
至于胡卢开出的天地情状古怪,并非似洪荒一般,天是天,地是地。反倒如周天星辰一般,另成一巨大星盘,远远观去,好像一条银带,余处皆是虚空。这样的天地能不能产生新生命,倘若产生新生灵,又将如何生存,怎样区分天与地,上与下等等。
众圣人就不那么在意了,只当胡卢心思巧妙,方能行此偷天换日之举。
胡卢可不管旁人怎么想,他只是按照前世“宇宙大爆炸”的猜想,将开天辟地之法,造化万物之理略加变化罢了。至于生灵,胡卢有前世的经验,他才不担心无法生存的问题呢。天地即开,胡卢亦不和众人作别,只身而走,作歌云
一沙一世界,一念一留恋;痴心求道亿万载,回头重顾皆磋驼。
百样人生百样情,百样文章百样理;少时求甚解,老来才悟真。
数百年过去,众圣群仙依然我行我素,红尘凡间照样争斗不休,些许神话传世,点滴传说发生,总不过权钱相随,情爱相伴,没甚新奇处。尽皆陈旧闻。
一日,道祖鸿钧忽然招集众圣人议事,胡卢亦应邀而来,至紫宵宫中。道祖鸿钧把手一指**说道:“你等且看。”众圣人把慧眼看去,只见当日胡卢开出的那一方天地依然如故,不知道祖鸿钧何意。道祖鸿钧复又把手一指:“你等再看!”众圣人经由鸿钧指点,方才发现那“银河星盘”中有一星。其上居然演化出了生命。
尽管受限于星球太小,无法与洪荒世界相提并论,但毕竟是有了生灵。考虑到胡卢所开天地之大,几乎已是另一个洪荒,当真是潜力无限。众圣人皆明此理,如何不惊?再看向胡卢时的眼光,已非简单的尊敬,而是讨好了。然而,天地乃是胡卢开辟的,就如玄都天与老子一般,按理应该是胡卢的私人财产。不容他人染指,他人亦没理由染指。
尤其是如今胡卢的修行深不可测,就连鸿钧老祖都不敢言胜,何况他人?倘若动手,其结果必然是重演地水风火,且不说众圣人是不是损失的起。即使是损失的起,洪荒没了,胡卢还有自己的天地,旁人却是没了居处和依仗,实力必然下跌。如何能与胡卢争雄?
元始天尊犹豫了一下,说道:“葫芦道兄,当年你欠贫道一个承诺。如今可能应诺吾等入‘银河星盘’传道?”胡卢岂能不知他等心思?说道:“可以!不过,两方世界世界流逝并不相同,元气演化亦有异处,你等须要考虑清楚,再作决断不迟。”
天地是胡卢开辟的,胡卢自然了始指掌,说出来的话亦是最具有权威**。众圣人不能不认真对待,在经过胡卢的充许之后,仔细一探,果然发现新世界时间流逝甚剧。不过总体而言,却是越来越慢,料想再过些时候,当能与洪荒齐平。
于是众圣人说定,待两方世界的时间对比,到了大略可以接受时,共入银河星盘传道。胡卢显得很好说话,全由众圣人心意;可惜他等不知,胡卢自有打算新天地大则大矣,当年胡卢的修为终是无法与盘古相比,开出来的新天地自然与洪荒有很大的区别。新天地另有造化。众圣人的道统根本无法久兴。终将在历史长河中退居二线。
不过在初期,新天地尚未发展出自己的特色,而且胡卢在开辟的过程中,又是以三光道人的水镜世界为基,难免和洪荒有所类似。
此一会之后,女娲娘娘对胡卢的新世界居然能产生新的生灵,甚感好奇。犹豫良久,女娲娘娘终于决定拜访胡卢,请教万物造化之道。如果说前者尚在胡卢的意料中,那么女娲娘娘的来访,则完全出乎胡卢的意料之外了。
就造化之道而言,胡卢未必比女娲娘娘强了多少,实在没什么可以教给女娲娘娘的。被“逼”无奈,胡卢索**想出一个馊主意,自七彩葫芦法相中,取出那一料葫芦籽,问道,“娘娘以为此物如何?”
女娲娘娘观之有感,但觉心血来潮。终是由于那葫芦籽乃是一线生机的具像,无从推算通悟,只得道:“神奇之物,当有大造化,非贫道所能知。”其实胡卢同样算不出这粒籽的未来,不过胡卢好歹清楚葫芦籽的来历,强忍心中尴尬之意,一本正经地说道:“正如道友所言,此物来历甚是奇妙,难以言表。实不相瞒,若无此物,贫道亦无今日之成就。”
胡卢倒是实话“实”说,可这居心嘛就有些不良了,当下顿了顿复又道:“既然道友*求造化之道真谛,贫道自愿**之美,将此葫芦籽送于道友,或能有所帮助。具体如何,能不能有所成就,全凭造化”。
女娲娘娘迟疑了一下,倒是不疑有他,只是觉得凭白拿人好处,有些不妥,倘若欠了胡卢的因果。只怕无有偿还之日,难免有碍道心,说道:“这……恐怕不太好罢。”
胡卢如何不知女娲娘娘所想?只是觉得葫芦籽乃是两人共有之物,如今于己无用,倒不如送给女娲;凭那一线生机,女娲娘娘或者能有别的造化。于是厚着脸皮说道:“此物本就与道友缘分非浅,贫道窃据良久。早已于心不安,今日交给道友,正合天数。”
女娲娘娘听胡卢说的这么玄,又理所当然地认为胡卢道行远高于自己。不可能拿空话来胡弄自己,当下接过葫芦籽,心中自是感激万分。可惜女娲娘良猜不出胡卢的“坏心眼”,否则,决计不会给胡卢好脸色,哪怕胡卢的道行再翻一倍,亦是枉然。
时光流逝,日月如梭;不觉已是万余年,量劫将至。由于胡卢证道。心意转变,半途退出;镇元大仙亦孤身奋战,难挡大势,终起西游。胡卢乃入人间,把那紫金盂体送给唐三藏使用,自此与西方教再无半点干系。
再说女娲娘娘日夜对着葫芦籽,越发安得亲近,奈何仍无所悟。一日,人皇伏羲至,见之有疑,乃问其故。女娲娘娘自动过滤了人皇伏羲的疯言疯语,把事情经过大略说了一遍。人皇伏羲岂肯相信?只把眼珠一转,笑道:“妹妹何其之愚。即是种子,自然要种在地下,方可生长,其时观其形貌,定能有悟。”
女娲娘娘深觉有理,乃从伏羲之言,把葫芦籽种下,苦心照料,浇水施肥。结果嘛……自然结出七个葫芦娃来,都管女娲娘娘叫“妈妈”。女娲娘娘羞恼之余,却也觉的亲近的很,真“如”亲生的一般,母子联心,十分宠爱;不曾想到这七个逆子,竟和胡卢有关。
倒是伏羲见了之后,胡猜正着。但想及妹妹脸皮薄,不曾多说,寻思:“这许多年来,贫道说了又说,妹子总是无动于衷,如今这孩子都有了,还要等到何对?那葫芦道人也是过分,居然至今都不肯上门提亲。贫道这作兄长的焉能坐视,容你坏了吾妹子的名声?”当下自作主张。径往方丈仙山,去找胡卢算帐去鸟。
至于再后来,皆是神仙隐秘事,非是贫道这个作者可以尽知;不过。太约不外乎人情道理,事情既然挑明,世人皆在看着,胡卢便是已经成为无敌于天下的大能,亦不能违了本心,口诛笔伐之下,总翻不了去。
p:行文有些仓促,亦不知列位对此结果是否满意,但不论如何,终于全了因果。这本书原非贫道真正想写,仅是用来聚人气的试水之作。没想到竟然签约,生生拖了这许久,只能说造化弄人。曾经完整的构思,如今几乎淡忘,贫道要好好回想一下,才能决定新书写什么,具体时间,大约要春节之后,可能是三月份罢。
手机问:访问:
第四卷 166回 妙中妙了却因果 玄中玄终证混元 (上)
张仪并不清楚胡卢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亦不清楚由仅是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阴差阳错。只道胡卢果然有神鬼之能,莫测之机。心腹大患即去,张仪有的只是感激;先天上的仰视,张仪有的只是尊敬。就如迷信者,会被算卦先生莫棱两可的话轻易忽悠一般;关心则乱,当局者迷,不外如是。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张仪遂提“连横佐秦”之议;胡卢闻说,心情很有些复杂,不过并不打算阻止张仪的行动,只是说道:“苏秦集六国之力攻秦,汝却*仗秦国之势破纵。虽说历史会证明汝之策略的正确**。但苏秦乃是燃灯所化,法力高强,远胜于你。倘若翻脸,汝有**命之危;吾有宝物两件,道法一篇。助你护身破敌,增长修为。”
张仪谢恩接宝,只见:两件宝物一印一剑,印上刻五方天帝形貌。名曰崆峒;剑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刮柄一面书农耕畜养之术,一面书四海一统之策。名曰轩辕。道法名曰《本经阴符七术》,分别是盛神法五龙、养志法灵龟、实意法腾蛇、分威法伏熊、散势法鸷鸟、转圆法猛兽、损兑法灵蓍、持驱天之正、中经趋之势。
“弟子必不负老师厚望。”张仪言罢退下,不觉泪流满襟。两件宝物皆是人族圣器,张仪自知非是自己可以长期持有之物,将来事成,定要上交,且不去说他。那一篇道法却是实打实的好处,只凭粗略一览。张仪就知必是高深之法,看分类似乎于素有盛名的《天地玄功》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
其实《本经阴符七术》乃是胡卢集己身及其门下道法之大成,以《天地玄功》为基,文字神通为法、乾坤阴阳为理,技近于道为用,综合编著的道法书籍。起初仅是胡卢觉得《天地玄功》有缺憾,一方面是并非所有修道之人皆长于近战,一方面则是历次天地大劫导致了诸多神兽的灭绝,《天地玄功》中的变化之道缺少借鉴,难免失真,不如剑走偏锋,舍其形而取其神,去其表而专其用。但在编撰的过程中,为求尽善尽美,渐渐违了初衷,添加涉及了太多的其它法门,最终成书之时,已经不限于天地玄功,含金量亦远胜于天地玄功。
且说张仪出鬼谷,由赵国西入秦。初为客卿,专司筹当小谋略攻伐之事。次年,秦国改制,张仪迁任相国,位居百官之首,参预军政要务及外交活动。在张仪的谋划之下。纵横之术初显锋芒,迫使韩、魏太子来秦朝拜,并与公子华(桑)攻取魏国蒲阳;又游说魏惠王,不用一兵一卒,使得魏国把上郡15县,一起献给秦国。如是,诸国合纵抗秦已呈瓦减之势;苏秦闻说,乃遣密探调查,方知张议亦出自鬼谷,算起来竞与自己有同门之谊。化身苏秦的燃灯,立时疑云大起,寻思:“照理说,各教传道自凭本事,不论胜负结果如何,皆不会似封神那般起大纷争。然而,贫道与葫芦道人素来有隙,万一葫芦道人借此发难,岂非遭糕至极?”
正犹疑间,忽有门人来报:“有一道人自称达摩求见。”燃灯道人知是教中来人,忙道:“请来。”少时,达摩入内相见;燃灯方知来人乃是准提道人之徒,昔日梅山七怪之首袁洪。行礼坐下,燃灯乃说张仪之事,问道:“道友从教中来,深知两位教尊心意,未知对此事有何看法?”达摩接道:“吾等向东来,一则是顺应天数,一则亦是有葫芦老师建言,否则不会这般早。传道之事,各凭手段,只分胜负,不斗生**;无论结果如何,皆乃定数。吾等不过奉命行事,万事尚有掌教老师决断,燃灯老师不必顾虑太多。”
非止一年,时值秦国攻伐赵、韩两国,赵、韩两国势危,乃请苏秦游走诸国,再议合纵联合抗秦之事。
为求名正严顺,赵、韩两国又协迫西周公,以周王的名议,集大军并力攻秦。秦国开关延敌,使东方诸国互相猜忌,又有张仪奔走游说。合纵之盟最终功亏一溃。非止如此,秦国亦有了进攻西周的口实;周赫王不敌**以三十六城、三万户降秦。
是役,秦夺九鼎,其实只有八个,而且还是空有其表,另一个即真正的乾坤鼎在胡卢手中。不过,九鼎迁秦,意味着秦国将为天下共主。可以名正言顺地攻伐各国诸候。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张仪在这一连窜事件中,暴露了根脚;旁人或者还在疑惑胡卢和元始天尊何时有了联合之意,元始天尊却已猜出申公豹已然叛教他去,当即怒发雷霆,下令追杀。
幸而张仪有崆峒印和轩辕剑护身,方能暂保无碍,但也从侧面印证了元始天尊的训话。若非胡卢适时放出话来,声称张仪如今乃是自己的亲传弟子,将袒护之意表露分明,莫言等人又尽赴秦国,贴身保护,张仪逃得一时,亦逃不了一世。
随之而来的,却是阐教和胡卢门下的剑拔弩张,两相对峙,似乎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修道界的动乱,乃至波及三界。燃灯道人闻讯,乃与达摩道:“吾*游说元始天尊,使三清成联合之势,葫芦道人便有镇元大仙相助,亦处劣势。届时不论两位教尊如何选择,皆对吾教有大利。只是还请道友在两位教尊面前,说明因果,勿生他心。”
达摩听罢,深感有理,寻思:“若是果然如燃灯道人所言,三清能联合起来,向葫芦道人讨还公道。吾教不外乎两种选择:其一自然是坐山观虎斗,双方斗的愈烈,损失愈大。吾教愈容易兴起;其二,不论吾教准备帮助那一方,均可借此扩大影响,入驻神州,同是还能叫对方欠下一个大人情。”乃应道,“合该如此。”
于是,燃灯、达摩分头行动;且说燃灯道人上昆仑山,入玉虚宫,面见元始。天尊怒斥道:“燃灯。汝有何面目来见贫道?”燃灯早有准备,面上无悲无喜,只道:“贫道与葫芦道人素来有隙,当日葫芦道人势大,太清圣人力孤,权柄尽为葫芦道人所撑,弟子为求自保,只能入释,如今想来,皆乃天数。”
元始天尊如何不知此乃燃灯道人的侥辩之词,但事已至此,早成了糊涂帐,再行责问,亦无结果,反显的自己气量太小,斤斤计较,于是冷哼一声,不再多言。燃灯道人等了片刻,不见元始天尊相问,只好主动挑起话题,说道:“之前贫道奉西方教两位圣人之命,至鬼谷三百年。与那葫芦道人朝夕相处,方知其人果然有神异之处,非止心计深沉。更兼厚黑无双。一旦与其为敌。势必日夜不宁,坐立难安,奈何贫道与其势同水火,再无回头之路。今有数言*说与玉清圣人,闻与不闻全凭道兄之意。”
燃灯道人说到此处,顿了一顿。并不见元始天尊答言,只好继续说道:“世人皆道葫芦道人和善。少有争斗之心,然而历次政权变更。皆少不了其人的影子,最终的受益者亦少不了其人,更为可怕的是其人每次都能抓住机遇,得到最为鲜美的那块精肉。此次各教传下道统,亦是如此,葫芦道人看似不声不响,但其门人弟子遍布各国,身居要位,数种学说皆与葫芦道人有着不浅的联系。只怕诸教叠加,亦有所不如;不知玉清道兄以为何如?
从表面上看,自封神以来,葫芦道人一直在全力支持镇元大仙,若非如此,镇元大仙的名教不会崛起的这样快,有会在短时间内就有了与三教分厅抗衡之势。实际上呢。葫芦道人自身的发展并不慢,只是不曾立教,又有镇元大仙冲锋在前。不易引人注意罢了。贫道不知葫芦道人的修为到了何种程度,有没得证混元的可能,何时才能证道成圣;亦不知葫芦道人有没有立教的心思,何时才会立教;贫道只知,就凭葫芦道人及其门下现在的影响力,一旦立教,必为诸教之首,执牛耳号令天下。其情其势,与今日之秦国,何其相似,非诸国联合不可抗也。未知玉清道兄又以为何如?”
元始天尊听罢,顺着燃灯道人的意思,扳指头一算,登时吃了一惊。诸子百家中名声最盛的十家中,除了儒、道、名三家之外,其它七家或多或少皆有葫芦道人的影子。其中纵横家、墨家、阴阳家、小、说家,更是分别由胡卢、莫言、明理、仓颉执掌。虽说通天教主由于封神战败,传道之时不能自成一家,不得不托名于胜者,以列子、韩非、赵奢、庞涓、候赢、朱亥等去分道、墨、兵、法四家的势,表面上状大了葫芦道人的声威。然而。即使通天教主能够自成一家,亦无法否认葫芦道人的强大。
最终,元始天尊不得不承认。燃灯道人之言有理,并非是在危言耸听。乃道:“汝之来意究竟何如。只管直言,不必再行卖弄这些人尽皆知的事情。”燃灯道人心中不屑。面上却不露声色,亦无心追究元始天尊是否在强撑脸面,只道:“贫道此来只是建议玉清圣人,何不借申公豹叛教之事,( 玄法变 http://www.xlawen.org/kan/2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