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部分阅读
边。有个好心的书童想帮他把门打开,却被傅茗渊的杀人眼瞪了回去,心里默念着自家主子是谁一万遍,乖乖退回一旁。
她一开始能听见他在外面敲门,后来渐渐没声音了才松了口气,可不知为何愈发心慌起来,打开门探出头一看,却谁也没有瞧见,莫名一阵失落。
***
当天傍晚,景帝被突如其来的傅茗渊吓了一跳,敷衍地说他正在琢磨这赐婚的事宜,傅茗渊却告知他不必。
景帝有些狐疑地望着她,静静听她说了将近半个时辰,大抵是说慧王再怎么疯也好歹是个皇亲国戚,要是右丞相以此为靠山,只怕会只手遮天。
她自然晓得这是不可能的,纪丞相现在大约在家上吊呢吧。
景帝表示很有道理,可既然允诺了要给丞相府赏赐,必须得做点什么。傅茗渊思考了一宿,提出将纪秋雪封为正五品的女官,与朝中官员领取同等俸禄,也算是给了老丞相一个交代;再者不用找一个疯子当女婿,纪老感动得恨不得烧香。
赐婚一事在头一天被提出,第二天被搅黄,来无影去无踪,以至于朝中的大部分人都未听说此事。纪丞相一听说是傅茗渊在背后做的手脚,越发喜欢她了,可纪秋雪却是不悦,当天前来博书斋讨个说法。
此时夏笙寒正在庭院里乱窜,傅茗渊则是拿着扫帚追着他要将他赶出去,其余人纷纷捧着一把瓜子在旁边围着看,不时还点评两下。
纪秋雪倒没有被这情景给吓到,快步走到傅茗渊面前,冷声道:“你若是为了当年诗会的事断我姻缘,未免也太小心眼了吧?”
傅茗渊撑着扫帚,幽幽停下望她:“如果我没有记错,先帝曾有意为你与慧王赐婚,可是你死活不从,怎么现在突然就愿意了,还主动请求陛下?”
提到这件事,纪秋雪微微怔了一下,朝着夏笙寒那边看了一眼,面颊似乎有些发红:“那时候……我并不知道慧王殿下就是我的意中人。”
这个回答倒是令傅茗渊有些意外,可还没问出口,纪秋雪便已然走向了夏笙寒,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不知王爷是否记得大约五年前,在城中街角的一间茶楼里的诗会?”她微垂着眼睛,秀丽的脸庞更红了,“你还……亲自指点了我的诗。”
40「诗会」
夏笙寒愣愣地望着她,眨了眨眼,转头与严吉面面相觑:“我这么厉害?”
严吉凝神沉思了一会儿,答道:“好像……是有这么回事。”
不等二人想明白这个问题,傅茗渊已快步走上前来,不可思议地问纪秋雪:“你说的诗会……可是当年的那次诗会?”
纪秋雪不悦地回道:“还能是哪次?”她再次面向夏笙寒,“当时诗会结束之时,大家都散了,王爷你指点了我的诗,还挑出了其中的不当之处,不知你……是否还记得?”
她的声音柔和了下来,轻轻垂着脑袋,似乎很是羞怯。这时严吉好像终于想起来了,一拍手道:“噢……王爷,老奴想起来了,是五年前十月初八那次,老奴听说傅……”
他说到一半忽然闭上了嘴,不经意地朝着傅茗渊那里看了一眼,顿了顿才道:“总之……确实是有这么回事。”
夏笙寒悟了悟,好奇地看着纪秋雪:“那你来找我有什么事?”
纪秋雪张了张嘴,却没有即刻回答,到底还是丞相家的千金,脸颊绯红,垂首不语。这时傅茗渊酸不溜丢地补上一句:“她想嫁给你呗。”
夏笙寒闻言瞧了瞧她,下一刻便开始往树上爬。严吉忧伤地走过去道:“纪小姐,王爷今天……没吃药。”
纪秋雪皱了皱眉,哀声叹了口气,最终还是怏怏不乐地回去了。待她一走,傅茗渊即刻跑到树下去拽夏笙寒的衣角,可无奈他早已坐在树枝上,任凭她跳起来也够不到。
“矮子,跳高一点,脚踮起来。”
他低头凝视着她,显然处在兴奋状态;傅茗渊则是不动了,抬头直视着他,大叫道:“——你给我下来!!”
“不要。”他得瑟地晃了晃腿,“来抓我啊。”
傅茗渊气得要砍人,而严吉见状不对,迅速把周围的人都拉进了屋子。她深吸了两口气,低沉道:“你……何时去的那次诗会?当时我也在,怎么没看到你?”
他微笑道:“你猜啊。”
“……”
傅茗渊狠狠瞪了他一眼,也干脆,转身就去搬梯子。在她折腾的许久才将梯子从柴房搬过来时,夏笙寒已坐在树下等她,举着伞抬头望着天空。
白忙一趟,她自然很生气,可走过去的那一瞬,却倏然定住了步伐。
她不记得上一回与他和平相处是什么时候了,大约是一年前在梁州下雪之时,他同样撑着一把伞,漫步在雪景之中。雪落无声,而她的目光却被那一袭白氅吸引。此时月光皎洁,仿佛又重现了那一幕,不知为何在她心中漾起了一丝波澜。
“你不是同意了赐婚的事了么?”她闷闷地坐了过去,撇撇嘴道,“我贺礼都准备好了。”
夏笙寒侧首望她,脸上笑容更甚,“谁和你说我同意了的?”
“陛下。”
“噢……那是因为我告诉他,你对我有非分之想,所以他想看看你的反应。”
“……!”
他如此轻描淡写地说了这件事,可傅茗渊却猛地跳了起来,指着他道:“谁……谁对你有非分之想!”她说到一半,忽然明白过来,“那这么说,陛下并没有想要同意?”
而今想想也对,景帝对朝中之事素来想得多,她随便扯了一个理由就把人给说服了,想来他在与夏笙寒交谈之后就没打算同意。可惜她那时只顾着赐婚一事,没有想太多。
夏笙寒摊开手,依然冲她微笑,看得她更加气不打一处来,想也不想地就把人连同严吉一道给撵了出去,坐在房里生闷气,猛然间想起了当年的诗会。
在她上任之前,偶尔会去转角的茶楼参加诗会,也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唯独从未看见过夏笙寒。
他能不能看懂诗是一回事,关键是……为什么他会出现在那里?!
她左想右想却思索不明白,回屋问阿尘道:“那次诗会你也陪我去了,有看见那个疯子么?”
阿尘摇摇头,沉吟道:“从肚兜那件事看来,有可能……他是跟着你去的。”
“……!”
傅茗渊一听便惊了,毛骨悚然地抱着枕头,但想想也觉得有理,遂道:“那你帮我潜入王府看看,他到底还有什么秘密。”
“脑子坏了。”阿尘白了她一眼,打了个哈欠便躺在床上,“要去你自己去,我先睡了。”
傅茗渊求助无门,只好自己动手,择了个宜出行的黄道吉日,大半夜爬进了慧王府。
他的门前依旧没有守卫,屋子里也是一片黑灯瞎火,大约早就睡了。她依稀记得书房的位置,于是摸黑探了过去,却只发现一个孤零零的柜子和一张桌子,连一本书都没有。
也对……一个疯子要看什么书啊。
虽说如此,他的书房内却挂了不少山水画。她曾经看见过他作画的样子,尽管只是仓促看了一眼,但那栩栩如生的景象却印刻在她的脑海里。
傅茗渊甩了甩脑袋,点上火折子开始翻柜子,可里面的东西也是少得可怜,唯一引起她注意的是一层柜子里只放了一张小心折好的纸,看起来有些古旧,大约有些年头了。
她小心翼翼地将纸展开,映入眼帘的竟是……她的字迹?!
她愕然张大了嘴巴,粗略读了一遍,正是她当年在茶楼里写的诗,纸上的一角还有些褶皱,是不小心撒上了茶水;种种痕迹都表明——他当时的确出现了。
便在她惊讶之时,书房的大门骤然大开,是严吉提着灯笼站在外面,并没有往里面看的意思,只是一脸平静地朗声问:“傅大人,老奴刚做了些酒菜,王爷让我问你要不要过来吃一点?”
“……”
***
当傅茗渊灰头土脸地随着严吉走到庭院中时,夏笙寒正坐在凉亭里喝茶。他的手边是两盏红烛,随着晚风摇曳,衬得月光有些迷醉。
严吉把人丢下之后便走了,傅茗渊则是老老实实坐在他对面,闷闷地问:“什么时候发现我的?”
“你以为你穿个深色衣服我就看不见你了?”
“……”
夏笙寒幽幽喝着茶,忽而道:“陛下之前说,和我呆在一起的时候你人都变蠢了,看来真是不假。”
“……!”傅茗渊咬着唇偏过头去,恶狠狠地举起手里的那张纸,“这是我当年在诗会里作的诗,怎么会在你这里?!”
夏笙寒微微一愣,继而眼底浮现出笑意,反问:“你与那位纪小姐……有什么过节?”
傅茗渊埋着脑袋,原本并不想去回忆这件事,可在看到她所作的诗后,思绪却渐渐一发不可收拾。
那是在她十七岁刚过不久,某天心血来潮拉着阿尘去茶楼。那天也巧,正逢一个官家子弟捧场,拿出三件收藏的宝物作为奖品,要赠给诗会中的前三名。
这第一名的奖品,即是一把散发出天然清香的檀香扇,其上雕刻的是一幅江南水乡之景,工艺尤其出色,材料上乘,制作精巧,令在场之人十分垂涎。
傅茗渊自然也是相中了这件稀奇之物,兴冲冲地作了首诗送去。诗会的裁判是茶楼的主人,从未考取过功名,却作得一首好诗,因不希望破坏了氛围,举办比赛之后并不公布名次,只吩咐手下前去通知,再将所作之诗贴在榜上,供众人欣赏。
那天晚间,傅茗渊正在楼上听曲,有个小厮前来通知她得了第一,稍后便可去后堂领取那把扇子。
她的身手不行,在文采上却是拿得出手的,对此亦是很有自信,本以为能得到那把心仪的檀香扇,结果送到她手上的,却是第二名的一支紫毫笔。
这笔自然也是价值不菲的宝物,可却不是她想要的那一件。傅茗渊不知这其中有什么误会,遂去找那小厮询问,才知这得了第一的人,不知何时换成了一户官家小姐。
她理论了半天也没有将东西讨回来,颇为失望地回到楼上。阿尘见她闷闷不乐的样子,遂前去打听,这一趟倒是收获不小。
原来,那位官家小姐本是得了第二,可也相中了那把扇子,随行的管家不希望小姐失望,遂私下买通了公布答案的人,将二人的名次临时调换,是以那把檀香扇最终也没有落到傅茗渊的头上。
如此扫兴的事令她一个晚上都没有好心情,阿尘遂准备半路打劫去把扇子抢回来。傅茗渊倒是惊了:你不要做这么可怕的事啊!
“当时我不晓得那位小姐就是纪家的女儿,看着争论无果就走了。”她微微抿唇道,“纪秋雪并不知她的管家买通了小厮,一直觉得我技不如人,是个连女人都比不过的窝囊废,自然对我没有好感。”
夏笙寒点点头,似乎想起了什么,“难怪……”他疑惑道,“既然你知道了,又为何不揭穿她?”
傅茗渊耸了耸肩道:“这样的话……纪丞相就会欠我一个人情了。”
听到这个回答,他蓦地顿了一下,抬眼打量着她,目光中露出不可思议。傅茗渊却是重又将那张纸举了起来,厉声问:“你还没回答我,这个东西我当时留在了诗会,怎么会在你手上?”
“嗯……”他踌躇了一下,云淡风轻道,“我路过的时候看到了,觉得写的不错,就带走了。”
“嘁。”她显然不信,“那你指点她的诗又是怎么回事?”
他幽幽笑道:“你很不高兴么?”
“……才没有!”她莫名紧张了起来。
他又问:“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把纪小姐送去做女官?”
傅茗渊扭头不看他:“朝……朝纲上这么写的。”
夏笙寒挑眉望她:“哪个国家的朝纲写了这么个东西?”
“你是疯子,你又没看过朝纲,你怎么知道没有?!”她的脸越来越红,语速也快得惊人,但说到一半,还是默默沉了下来,低着头道,“把纪秋雪封为女官也算是给纪丞相的赏赐,以后她若是想出嫁必定会由陛下钦点,纵使一直留在宫里也是衣食无忧,于她而言百利而无一害。再者既然已经封赏,赐婚一事就不会再提,丞相肯定……也很满意。”
这回夏笙寒不太理解了:“你这么大费周章,就是为了给她一个好的出路?”
“……”她依旧垂着脑袋,鼻子微微一酸,眨巴着眼睛,有些语无伦次,“扇子没了就算了,横竖我也不记得它长什么样了,但有些东西……不能突然被抢走。”
夏笙寒忽而愣住,给她倒茶的动作也停了,“你说……什么不能被抢走?”
41「不给」
傅茗渊闻言,猛地反应过来,心突突跳了一下,头摇得像拨浪鼓:“……没、没有,你听错了。”
暖色的红烛照耀在她白皙的肌肤上,在夏笙寒的注视下,她的动作愈发扭捏,腾地站了起来,又因不小心撞到了桌子而捂着腿坐了下去,咬牙切齿地抱着伤处。
夏笙寒瞧着好笑,心头却不自觉地一暖,幽幽地凑过去道:“是……因为我么?”
傅茗渊猛一抬头,才惊觉他不知何时靠了过来,一张俊逸的脸颊几乎靠在她耳畔,笑容中洋溢着喜悦。
她连忙往后退了一步,甩着头道:“不,我只是……想让纪丞相对我有好印象,因为他肯定不希望让一个疯子当女婿。”
“那是纪丞相自己的事,和你有什么关系?”
“就有关系,不行啊?!”她莫名大叫起来,脸红得像要滴血,在他出声之前先一步跑走了。
夏笙寒没有拦住她的意思,只是举着茶杯微笑,视线落定在她消失的地方。不一会儿,严吉上前来添茶,笑得很微妙:“幸好老奴没和你再赌了,不然这个月的月钱又泡汤了。”
一讲到这个他就有些悔恨:上回在景帝告知傅茗渊,夏笙寒同意了赐婚之后,他以为一向冷静的傅大人不会采取什么行动,谁知人第二天就气鼓鼓地把夏笙寒留在博书斋的东西给扔回来了,害得他丢了一锭银子。
这次纪秋雪出现之时提到了诗会,他本是觉得傅茗渊不会上王府来,但仔细一想不能再上当,死活不愿意再赌了,如今很是感慨当初的明智。
“王爷啊,你每天开着大门等她来,这下她来了,怎么不多留一会儿呢?”
夏笙寒摊了摊手:“我也想,但她要是生气了就不好了。”
严吉默默盯着自家主子,无奈地摇头笑笑:这样的一幕,已经不知持续了多少年了。
宣定十四年的某天晚上,他照常在厨房里准备些吃的,刚一出门便看见从博书斋归来的夏笙寒,上前问道:“王爷,老首辅怎么说?”
彼时慧王年方十九,纵然时刻疯疯癫癫,却是清俊雅致,长身玉立。出乎意料的是,他像是没听见这个问题似的,良久才道了声:“……啊?”
严吉惊了:要知道慧王已经疯了快五年,却是头一回如此魂不守舍,手里不知捏着什么东西,但看得出非常愉悦。
——不正常。
这是他唯一的结论。
此后,他虽然关切地询问了,可夏笙寒却从未正面回答过,只是吩咐道:“如果博书斋的傅公子有什么动向,就告诉我。”
“傅公子?”严吉低头应声,却是疑惑道,“是当年那个傅小公子?”
“……嗯。”夏笙寒点头,有些心不在焉。
严吉还是端详不出什么来,遂试探地问:“他……做了什么坏事么?”
“嗯,很坏的事。”夏笙寒再次点头,眼底笑意甚浓,“她欺负我。”
这下严吉更加震惊了,但本着坚定守护自家主人的信念,时而会留意博书斋那边的动向,却没有什么有用的消息。
傅茗渊的生活简直单调得出奇,平日里除了自个儿写字看书,就是与老首辅讨论人生;身手差得不忍直视,出行时都会带上一个姓苏的书童,但通常只是去买纸笔或者看看字画,一两个时辰就回去了。
根据他的观察,这个人应该不具备能够欺负夏笙寒的本事。
虽说如此,他还是将傅茗渊的一些事悉数告知于夏笙寒,但其中也有一些引人注意的事。
比如说,傅茗渊曾在几间驿站里同时预定了几匹马和一些基本的生活储备,却没有说明来取的时间,只是晾在那里罢了;又比如说,他曾经去过一家当铺,后来便时常在这家铺子前徘徊一阵,不多时这间当铺就被刑部给端了……
种种奇怪的事发生了不下十起,是以后来严吉便将他唤作瘟神;而其余的活动,便是他偶尔会去城中一间茶楼里参加诗会。
十月初八那日,严吉从宫中回来时,恰巧看见傅茗渊出门,正是去参加诗会。他之后将此事告知了夏笙寒,本是随口带过,哪知夏笙寒下一刻便要同去。
这间茶楼的位置在转角,虽说知道大概地点却仍不太好找,二人赶到之时诗会已经结束了,似乎还进行了什么比赛,但早已散了不少人。
他们左看右看也没有看到傅茗渊的身影,夏笙寒遂走近大堂正中的榜前看了看,正贴着三首诗。他幽幽扫了一眼,随后波澜不惊地伸手把其中一张纸摘下来,折了折,揣进怀里,动作一气呵成。
“……?”
周围的人同时愣住了,目瞪口呆地望着他。
“客官,这首诗是茶楼里的一位客人所作,留在此地供人欣赏,不能随便摘下来的。”一个伙计上前打圆场,笑容满面道,“瞧客官眼生,大约是第一次来吧?这算是茶楼里的规矩,还请客官把诗还回来吧。”
夏笙寒看了看他,摇头:“不要。”
“……”
伙计没想到他会拒绝得如此干脆,笑容也抽搐了起来。严吉站在一旁,连忙给人递了一锭银子,才没有引起纷争。
伙计虽然收了钱,但到底还是担心闯祸,遂提议道:“客官,老板要求这诗起码在榜上放一天;你若真的喜欢,不如先交给小的,小的誊写一份再给你?”
夏笙寒依然摇头:“不行。”
“……”
伙计欲哭无泪:这人脑子有毛病啊是不是!
“你拿什么不好,怎么偏偏拿这张。这人虽然只得了第二名,但老板却是最喜欢这首。”伙计憋屈得要哭出来,“客官,你就行行好,暂时先还给我吧,我保证一盏茶之内就誊好!”
夏笙寒闻言,忽而转头望着榜上的另外两首诗,琢磨道:“这两首哪个是第一?”
伙计指了指左边的一首。
他又细细打量了一番,奇怪道:“立意尚可,韵律却是一般;中规中矩,却没什么出色的地方。这是谁评的结果?”
伙计一听,脸色微变,但仍是扯着嘴角笑,小声道:“客官这可就言过了,这首诗是出自一位官家小姐之手,不少公子都想出高价买呢。”
他说着还眨了眨眼,暗示不要在公众场合说些不妥的话。夏笙寒没有理解他的意思,但也无意再说,转身便要走,却被伙计抱住了腿:“客官,行行好吧!你不能就这么把那首诗拿走啊呜呜呜……”
众人纷纷投以怜悯的目光。
便在这时,一楼拐角的某个客间里徐徐走出一个年轻少女,青色的曲裾显得甚是朴素,步态轻盈,又不失大家闺秀的端庄,款款而来:“公子方才说,小女子的诗写的不好,究竟是哪里不好?”
在她出来之时,身后还跟着一个管家打扮的人,脸色甚是难看。夏笙寒耸了耸肩,随口应了几句,而在场之人听后也仔细斟酌一番,竟还真如他所说。
尽管点出了不当之处,但他说得太过直接,以至于众人纷纷以为那官家小姐要发怒,谁知她的脸却莫名红了起来,笑如弯月,巧笑倩兮:“公子认为那第二名写的比我好,不知可否让我再看一眼?”
她本就生得靓丽,声音又很是轻柔,令人不忍拒绝。伙计像见了菩萨,眼巴巴地盼着夏笙寒把那首诗从怀里掏出来,谁知等到的却是这么斩钉截铁的一句:“就不给。”
“……”
周围的人都傻愣地站着,眼见他大步流星地离开了茶楼。严吉扶了扶额,立即又塞给那伙计一些银子,方才追出去道:“王爷,你刚才……为何不肯把那首诗拿出来?”
“我为什么要给他们看?就不给。”夏笙寒小心地将那张纸展开,甚是宝贝地拿着,“谁准许他们贴在榜上的?”
严吉强忍着内心的震惊,凑过去细细一看:这字迹……怎么看起来有点眼熟?
不过片刻,他便想起来了——这是……傅公子写的?
老人的眼神瞬间变得更加微妙。
***
傅茗渊回家之时,一路跌跌撞撞心不在焉,进屋后还碰翻了不少东西。她连忙点上灯将东西拾好,却四处不见阿尘的身影。
她坐在屋内等了一会儿,不多时看见阿尘回来了,眨巴着眼道:“……你不用跟着我的。”
“路上还是小心为妙。”阿尘摆摆手,顿了顿道,“有件事要告诉你,猎场那边的确有人回去找东西了。”
傅茗渊听后一怔,取出那个当初被她扯下的腰牌,凝神问:“……谁?”
阿尘凑到她耳边,小声地说了一句话。
“果然……”
***
近来,连城公主不常留在博书斋了,原因便是当年有个对她很是照顾的太妃,一直感到很寂寞,听闻公主回朝,便将人请了过去。
韵太妃是唐王的生母,当年唐王死后,她一病不起,是连城公主从先帝那里将她保下来的。这其中的过往早已不可考究,但韵太妃一直身体不好,本就活不了多久,遂很少有人在意此事了。
这天公主回来之后,与傅茗渊说韵太妃想见见她。由于她从不参与夏氏的事,不由感到很是奇怪,但琢磨着或许是与老首辅有什么关联,遂决定前去。
这不去还好,一去便撞见了云沐。
自上次险些落马被救,她还没有好好地与云沐道过谢,但心里总担忧着他发现什么,死活不敢去。这天刚进宫没多久她便瞧见了云沐,显然躲不过去了,只好故作镇定地打招呼道:“云大人,真是好久不见了。”
云沐似乎刚刚从马场那边过来,一身缁衣披风,却显得比原先消瘦了一些,淡淡答道:“因为……我离京了一段时间。”
听罢,傅茗渊这才细细打量起了他,确实看起来风尘仆仆,脸色也不太好。因对方的神色并无异样,她这才放心大胆了起来,询问道:“你……没事吧?看起来好像没有好好吃饭……?”
这一回,云沐并未回答她,目光落定在她的脸上,仿佛是在仔细观察着什么。傅茗渊背脊一凉,唯恐他看出什么,仓促道了句别便转身离开。
谁知,她刚一背身过去,便听云沐突然开口:“你怎么不问……我去了哪里?”
“……啊?”她的笑容有些僵硬,胡扯道,“云大人是……回乡探亲去了么?”
“我去了一趟江都,你应该还记得那个地方吧?”他缓缓走上前来,神色有些复杂,依旧板着一张脸,却是难掩眼底的一丝柔和,“你还想……装到什么时候?”
42「揭穿」
傅茗渊本以为蒙混过去了,此刻闻言仿佛五雷轰顶,彻底愣住了,眼见云沐一步步走到她面前,面色沉定地望着她,嘴角挂着一抹微笑。
幸好韵太妃住得偏,这一路上并无往来之人。她立即整理好思绪,低声咳了咳:“云大人说的这是什么话,江都是本官的故乡,我自然记得那个地方。”
“不。”云沐忽然摇了摇头,“你并非江都本地人,而是来自那附近的一座普通的村落,只不过十余年前便没有多少村民了。老首辅大人曾说过他是在下江南时,于江都捡到了你,但据我所知,这应该是个谎言。”
“你……在开玩笑罢?”她故作镇定地笑道,“我的确是孤儿,也的确是先师将我捡回来的,又何必说谎?”
“这个我并不知道。”他只是静静注视着她,声音察觉不出情绪,“这次我回江都,就是想去看看当年的卷宗,可是不出意料,少了一卷,连家父当年也并未发现此事。”
心知他早已将一切都调查透彻,傅茗渊再装下去也没有意义,只是定定地望着他:“你调查我,有什么意义?”
谁知,云沐忽然轻笑起来,不似方才的严肃,却又似乎不知该如何表达:“我……不是想要威胁你,只因家父曾是江都知府,我才会如此清楚这其中的不对劲。你放心罢,我只是……很高兴罢了。”
傅茗渊一怔,“……高兴?”
云沐粲然点头,眸中是止不住的欣喜,“我儿时曾去过那间村子,有个小姑娘打了我一棍子。后来我便随父亲去了京城,听说那间村子不久后就荒废了,村民大多死了。没想到……竟会以这样的方式重逢。”
难得见到他如此欣然的模样,傅茗渊一时没有接话,哑了哑:“云大人,我可是……男人。”
云沐会意地笑笑,弯起唇的样子,竟令她仿佛看到当年那个头破血流的少年,抓着脑袋傻呵呵地告诉她没关系,死不了。
“我知道,当年那个小姑娘已经死了。”他含笑道,“现在,我只认识傅大人。”
傅茗渊有些不可思议地瞧着他:“你……不准备告发我么?”
以云沐这般耿直的性格,决不会纵容她一个女子留在朝中,可是……他似乎完全没有揭发此事的意思?
……太难以置信了。
“你放心,我连家父也没有告诉。”他抬手拍了拍她的肩,“今天我前来……不过是想见见你罢了。”
傅茗渊始终有几分怀疑,但知晓云沐是说一不二之人,那神色也分毫不像装出来的,如释重负般地松了口气,揖手与云沐告辞。
她走到一半,忽觉身后之人并未离去,转头一看,他果然还站在原地,似乎并未料到她会回头,有些不知所措道:“那个……”
“嗯?”
“天气……真好。”
“……”
傅茗渊异样地打量着他,完全不明白他是吃错了什么药,转身向着韵太妃的寝宫走去。待她的身影消失在道路的尽头,云府的小厮才冒冒失失地跑过来,喘着气道:“少爷啊,你怎么跑到这个地方来了,小的找了你好久啊!你好几天没合眼了吧,赶快随我回去洗个澡,吃点好的……”
小厮“嗡嗡嗡”的声音在他耳边回响,他却好似没听见一般,任凭对方将他的包袱拿走,才恍然回神似的应了一声。
小厮吓傻了,以为少爷这一趟出行把自己给弄疯了,慌忙拿出家中老母绣的平安符给他驱驱邪。
云沐站定良久,不经意地回忆起先前傅茗渊给他包扎的那一幕,抑或是将她从马上救下后,那瘦弱娇小的身子,仿佛在他心中的苍白画卷上点了几笔水墨。
他早已不记得当初那个小姑娘长什么样子了,可这段记忆却不知在何时变得如此珍贵,珍贵得令他想要一直握在手心。
“我……会带你走的。”
一旁的小厮听到了他这一句低语,以为他真是中了邪,当场眼泪就流了下来:少爷啊,你到底经历了什么事啊嘤嘤嘤……
***
傅茗渊见到韵太妃时,恰是由连城公主将她带进去的。虽说是间寝宫,但到底只有一个人住,且韵太妃常年吃斋念佛,屋子便显得更加朴素。
毕竟已是六旬,再加上身体不好,韵太妃看起来很是苍老,但笑容和善,眯着眼道:“这位……是博书斋的傅大人罢?”
“见过太妃娘娘,微臣名唤傅茗渊。”她躬身行礼,却不甚理解为何韵太妃会突然要见她,只好看向连城公主,可对方也只是疑惑地摇头。
“听说你府上有个侍卫姓殷,可有这一回事?”
傅茗渊一愣,琢磨着对方所指应该是殷哲,遂点了点头。韵太妃一听,立即眉开眼笑,唤来身边一个随侍的宫女,拉着她的手讲述要见她的理由。
原来,韵太妃的顽疾早已不治,太医诊断大约只能活几个月了。她唯一的儿子唐王早已不在世上,剩下的牵挂便是眼前这个陪了她近十年的小宫女,是个害羞水灵的小姑娘,刚过及笄。
傅茗渊听得云里雾里,总觉得这件事与她没什么关系,也不解为何韵太妃要询问殷哲的情况,只听对方又道:“雅馨这孩子老实,留在宫里难免受人欺负,还是给她找个婆家为好。听闻傅大人府上的殷侍卫与雅馨年纪相仿,若是能让她嫁去云州的殷家,也算是美事一件。”
她总算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却是摊手道:“殷哲的确是我府上的侍卫,但他家乡在云州,家中父母也健在,此事只怕我做不了主。”
“这个我也知道。”韵太妃冲她笑道,“只是我老了,行动不便,这个媒还有劳傅大人了。”
傅茗渊支吾了一会儿,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推脱,心里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遂让连城公主遣走周围的宫女,想与韵太妃单独谈谈。
不知为何,韵太妃的眸子忽然黯了黯,似乎想要出声阻拦,却还是沉了下去。
“太妃娘娘,微臣冒昧问一句,朝中符合这一要求的人选不在少数,为何偏偏……要选殷哲?”她顿了顿,“他虽是功夫出色,但至今还没有一官半职,不知娘娘……是如何考量的?”
被她这般直接地问,韵太妃的神色略有不好。这下连连城公主也察觉出了异样,扶着老人坐回榻上,俯身在她耳边道:“娘娘,傅大人是可信之人。”
韵太妃叹了口气,摇头道:“看来傅大人能留住帝师之位,也不全是靠着老首辅啊。罢了,反正都快去见陛下了,也无妨了。”
傅茗渊听罢,心中的猜测也渐渐了然:“可是与当年……殷家军一案有关?”
韵太妃望着她,摇摇头又点点头,目光很是复杂,扶着额头道:“你若真想知道,十日后再来找我罢;但雅馨的事,还望傅大人记着。”
***
傅茗渊回到博书斋后,始终觉得这其中有什么蹊跷。关于殷家军当年一案,韵太妃显然知道什么,却又不愿意当场与她说;莫非这其中……还牵扯到唐王之死?
她扶着额头思索片刻,却是未果,准备等有眉目之后再将事情告诉殷哲。
谁知第二天,这个消息在宫中不胫而走,小宫女们之间传得沸沸扬扬。信阳公主听后便有些忍不住了,咬着唇大叫道:“……臭小子黑小子烂小子!!去死吧!!”
作为当事人的殷哲比她还要迷茫,走在大街上无端端被几个公主的亲信冲上来骂了一通,十分摸不着头脑,遂回去问傅茗渊是否确有其事,哪知恰好遇上小公主委屈地坐在院子里,大约是一听说消息就寻了来,赖在博书斋死活不肯走。
夏笙寒则是捧着一手花生蹲在她身旁,极为宝贝地从怀里掏出什么东西,语重心长地安慰道:“亦纯别伤心,我这里有把刀,今天刚磨好的,小皇叔先借你一用,杀人不见血……哎哎哎!”
他话没说完,就被傅茗渊揪着耳朵拽了回来:“——你没事磨什么刀啊!教坏陛下就算了,还想教坏公主!”
夏笙寒瞄了她一眼,念念道:“那你今天上午见了谁?”
“呃……”傅茗渊愣了一下,脑海里闪过云沐的身影,支支吾吾道,“我去……见了韵太妃啊。”
“之前呢?”
“关你什么事?!”
二人互相瞪了一会儿,才意识到殷哲一直傻站在他们面前,等待他们告知究竟发生了何事。傅茗渊咳了咳,有些歉疚道:“呃……确实是有这么回事,韵太妃想把她身边的一个小宫女嫁给你。当然,你若不愿意也无妨,一切都看你了。”
殷哲尚未回答,便瞧见信阳公主一边盯着他一边走过来,与夏笙寒道:“小皇叔,刀给我。”
夏笙寒欢快地将刀递了过去,被傅茗渊抢了过来。
“傅大人,你也知道我来京城的理由,暂时没有考虑过成家的事。”他神色复杂地望了小公主一眼,摇头笑笑,抓着脑袋道,“再者,我爹的脾气你们也不是不知道。”
傅茗渊大概也猜到他会这么回答,遂派人送公主回宫。不多时,云府的小厮前来,笑着问:“傅大人,近来状元郎有意在家中办一场诗会,邀请了我家少爷。他想邀你同去,时间是三天后,不知你可否愿意?”
那小厮说完,才意识到夏笙寒也在,不情不愿地问了句:“小的见过慧王殿下,殿下可否也要一起去?”
“不必了,你请傅大人( 御前疯子 http://www.xlawen.org/kan/2432/ )
她一开始能听见他在外面敲门,后来渐渐没声音了才松了口气,可不知为何愈发心慌起来,打开门探出头一看,却谁也没有瞧见,莫名一阵失落。
***
当天傍晚,景帝被突如其来的傅茗渊吓了一跳,敷衍地说他正在琢磨这赐婚的事宜,傅茗渊却告知他不必。
景帝有些狐疑地望着她,静静听她说了将近半个时辰,大抵是说慧王再怎么疯也好歹是个皇亲国戚,要是右丞相以此为靠山,只怕会只手遮天。
她自然晓得这是不可能的,纪丞相现在大约在家上吊呢吧。
景帝表示很有道理,可既然允诺了要给丞相府赏赐,必须得做点什么。傅茗渊思考了一宿,提出将纪秋雪封为正五品的女官,与朝中官员领取同等俸禄,也算是给了老丞相一个交代;再者不用找一个疯子当女婿,纪老感动得恨不得烧香。
赐婚一事在头一天被提出,第二天被搅黄,来无影去无踪,以至于朝中的大部分人都未听说此事。纪丞相一听说是傅茗渊在背后做的手脚,越发喜欢她了,可纪秋雪却是不悦,当天前来博书斋讨个说法。
此时夏笙寒正在庭院里乱窜,傅茗渊则是拿着扫帚追着他要将他赶出去,其余人纷纷捧着一把瓜子在旁边围着看,不时还点评两下。
纪秋雪倒没有被这情景给吓到,快步走到傅茗渊面前,冷声道:“你若是为了当年诗会的事断我姻缘,未免也太小心眼了吧?”
傅茗渊撑着扫帚,幽幽停下望她:“如果我没有记错,先帝曾有意为你与慧王赐婚,可是你死活不从,怎么现在突然就愿意了,还主动请求陛下?”
提到这件事,纪秋雪微微怔了一下,朝着夏笙寒那边看了一眼,面颊似乎有些发红:“那时候……我并不知道慧王殿下就是我的意中人。”
这个回答倒是令傅茗渊有些意外,可还没问出口,纪秋雪便已然走向了夏笙寒,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不知王爷是否记得大约五年前,在城中街角的一间茶楼里的诗会?”她微垂着眼睛,秀丽的脸庞更红了,“你还……亲自指点了我的诗。”
40「诗会」
夏笙寒愣愣地望着她,眨了眨眼,转头与严吉面面相觑:“我这么厉害?”
严吉凝神沉思了一会儿,答道:“好像……是有这么回事。”
不等二人想明白这个问题,傅茗渊已快步走上前来,不可思议地问纪秋雪:“你说的诗会……可是当年的那次诗会?”
纪秋雪不悦地回道:“还能是哪次?”她再次面向夏笙寒,“当时诗会结束之时,大家都散了,王爷你指点了我的诗,还挑出了其中的不当之处,不知你……是否还记得?”
她的声音柔和了下来,轻轻垂着脑袋,似乎很是羞怯。这时严吉好像终于想起来了,一拍手道:“噢……王爷,老奴想起来了,是五年前十月初八那次,老奴听说傅……”
他说到一半忽然闭上了嘴,不经意地朝着傅茗渊那里看了一眼,顿了顿才道:“总之……确实是有这么回事。”
夏笙寒悟了悟,好奇地看着纪秋雪:“那你来找我有什么事?”
纪秋雪张了张嘴,却没有即刻回答,到底还是丞相家的千金,脸颊绯红,垂首不语。这时傅茗渊酸不溜丢地补上一句:“她想嫁给你呗。”
夏笙寒闻言瞧了瞧她,下一刻便开始往树上爬。严吉忧伤地走过去道:“纪小姐,王爷今天……没吃药。”
纪秋雪皱了皱眉,哀声叹了口气,最终还是怏怏不乐地回去了。待她一走,傅茗渊即刻跑到树下去拽夏笙寒的衣角,可无奈他早已坐在树枝上,任凭她跳起来也够不到。
“矮子,跳高一点,脚踮起来。”
他低头凝视着她,显然处在兴奋状态;傅茗渊则是不动了,抬头直视着他,大叫道:“——你给我下来!!”
“不要。”他得瑟地晃了晃腿,“来抓我啊。”
傅茗渊气得要砍人,而严吉见状不对,迅速把周围的人都拉进了屋子。她深吸了两口气,低沉道:“你……何时去的那次诗会?当时我也在,怎么没看到你?”
他微笑道:“你猜啊。”
“……”
傅茗渊狠狠瞪了他一眼,也干脆,转身就去搬梯子。在她折腾的许久才将梯子从柴房搬过来时,夏笙寒已坐在树下等她,举着伞抬头望着天空。
白忙一趟,她自然很生气,可走过去的那一瞬,却倏然定住了步伐。
她不记得上一回与他和平相处是什么时候了,大约是一年前在梁州下雪之时,他同样撑着一把伞,漫步在雪景之中。雪落无声,而她的目光却被那一袭白氅吸引。此时月光皎洁,仿佛又重现了那一幕,不知为何在她心中漾起了一丝波澜。
“你不是同意了赐婚的事了么?”她闷闷地坐了过去,撇撇嘴道,“我贺礼都准备好了。”
夏笙寒侧首望她,脸上笑容更甚,“谁和你说我同意了的?”
“陛下。”
“噢……那是因为我告诉他,你对我有非分之想,所以他想看看你的反应。”
“……!”
他如此轻描淡写地说了这件事,可傅茗渊却猛地跳了起来,指着他道:“谁……谁对你有非分之想!”她说到一半,忽然明白过来,“那这么说,陛下并没有想要同意?”
而今想想也对,景帝对朝中之事素来想得多,她随便扯了一个理由就把人给说服了,想来他在与夏笙寒交谈之后就没打算同意。可惜她那时只顾着赐婚一事,没有想太多。
夏笙寒摊开手,依然冲她微笑,看得她更加气不打一处来,想也不想地就把人连同严吉一道给撵了出去,坐在房里生闷气,猛然间想起了当年的诗会。
在她上任之前,偶尔会去转角的茶楼参加诗会,也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唯独从未看见过夏笙寒。
他能不能看懂诗是一回事,关键是……为什么他会出现在那里?!
她左想右想却思索不明白,回屋问阿尘道:“那次诗会你也陪我去了,有看见那个疯子么?”
阿尘摇摇头,沉吟道:“从肚兜那件事看来,有可能……他是跟着你去的。”
“……!”
傅茗渊一听便惊了,毛骨悚然地抱着枕头,但想想也觉得有理,遂道:“那你帮我潜入王府看看,他到底还有什么秘密。”
“脑子坏了。”阿尘白了她一眼,打了个哈欠便躺在床上,“要去你自己去,我先睡了。”
傅茗渊求助无门,只好自己动手,择了个宜出行的黄道吉日,大半夜爬进了慧王府。
他的门前依旧没有守卫,屋子里也是一片黑灯瞎火,大约早就睡了。她依稀记得书房的位置,于是摸黑探了过去,却只发现一个孤零零的柜子和一张桌子,连一本书都没有。
也对……一个疯子要看什么书啊。
虽说如此,他的书房内却挂了不少山水画。她曾经看见过他作画的样子,尽管只是仓促看了一眼,但那栩栩如生的景象却印刻在她的脑海里。
傅茗渊甩了甩脑袋,点上火折子开始翻柜子,可里面的东西也是少得可怜,唯一引起她注意的是一层柜子里只放了一张小心折好的纸,看起来有些古旧,大约有些年头了。
她小心翼翼地将纸展开,映入眼帘的竟是……她的字迹?!
她愕然张大了嘴巴,粗略读了一遍,正是她当年在茶楼里写的诗,纸上的一角还有些褶皱,是不小心撒上了茶水;种种痕迹都表明——他当时的确出现了。
便在她惊讶之时,书房的大门骤然大开,是严吉提着灯笼站在外面,并没有往里面看的意思,只是一脸平静地朗声问:“傅大人,老奴刚做了些酒菜,王爷让我问你要不要过来吃一点?”
“……”
***
当傅茗渊灰头土脸地随着严吉走到庭院中时,夏笙寒正坐在凉亭里喝茶。他的手边是两盏红烛,随着晚风摇曳,衬得月光有些迷醉。
严吉把人丢下之后便走了,傅茗渊则是老老实实坐在他对面,闷闷地问:“什么时候发现我的?”
“你以为你穿个深色衣服我就看不见你了?”
“……”
夏笙寒幽幽喝着茶,忽而道:“陛下之前说,和我呆在一起的时候你人都变蠢了,看来真是不假。”
“……!”傅茗渊咬着唇偏过头去,恶狠狠地举起手里的那张纸,“这是我当年在诗会里作的诗,怎么会在你这里?!”
夏笙寒微微一愣,继而眼底浮现出笑意,反问:“你与那位纪小姐……有什么过节?”
傅茗渊埋着脑袋,原本并不想去回忆这件事,可在看到她所作的诗后,思绪却渐渐一发不可收拾。
那是在她十七岁刚过不久,某天心血来潮拉着阿尘去茶楼。那天也巧,正逢一个官家子弟捧场,拿出三件收藏的宝物作为奖品,要赠给诗会中的前三名。
这第一名的奖品,即是一把散发出天然清香的檀香扇,其上雕刻的是一幅江南水乡之景,工艺尤其出色,材料上乘,制作精巧,令在场之人十分垂涎。
傅茗渊自然也是相中了这件稀奇之物,兴冲冲地作了首诗送去。诗会的裁判是茶楼的主人,从未考取过功名,却作得一首好诗,因不希望破坏了氛围,举办比赛之后并不公布名次,只吩咐手下前去通知,再将所作之诗贴在榜上,供众人欣赏。
那天晚间,傅茗渊正在楼上听曲,有个小厮前来通知她得了第一,稍后便可去后堂领取那把扇子。
她的身手不行,在文采上却是拿得出手的,对此亦是很有自信,本以为能得到那把心仪的檀香扇,结果送到她手上的,却是第二名的一支紫毫笔。
这笔自然也是价值不菲的宝物,可却不是她想要的那一件。傅茗渊不知这其中有什么误会,遂去找那小厮询问,才知这得了第一的人,不知何时换成了一户官家小姐。
她理论了半天也没有将东西讨回来,颇为失望地回到楼上。阿尘见她闷闷不乐的样子,遂前去打听,这一趟倒是收获不小。
原来,那位官家小姐本是得了第二,可也相中了那把扇子,随行的管家不希望小姐失望,遂私下买通了公布答案的人,将二人的名次临时调换,是以那把檀香扇最终也没有落到傅茗渊的头上。
如此扫兴的事令她一个晚上都没有好心情,阿尘遂准备半路打劫去把扇子抢回来。傅茗渊倒是惊了:你不要做这么可怕的事啊!
“当时我不晓得那位小姐就是纪家的女儿,看着争论无果就走了。”她微微抿唇道,“纪秋雪并不知她的管家买通了小厮,一直觉得我技不如人,是个连女人都比不过的窝囊废,自然对我没有好感。”
夏笙寒点点头,似乎想起了什么,“难怪……”他疑惑道,“既然你知道了,又为何不揭穿她?”
傅茗渊耸了耸肩道:“这样的话……纪丞相就会欠我一个人情了。”
听到这个回答,他蓦地顿了一下,抬眼打量着她,目光中露出不可思议。傅茗渊却是重又将那张纸举了起来,厉声问:“你还没回答我,这个东西我当时留在了诗会,怎么会在你手上?”
“嗯……”他踌躇了一下,云淡风轻道,“我路过的时候看到了,觉得写的不错,就带走了。”
“嘁。”她显然不信,“那你指点她的诗又是怎么回事?”
他幽幽笑道:“你很不高兴么?”
“……才没有!”她莫名紧张了起来。
他又问:“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把纪小姐送去做女官?”
傅茗渊扭头不看他:“朝……朝纲上这么写的。”
夏笙寒挑眉望她:“哪个国家的朝纲写了这么个东西?”
“你是疯子,你又没看过朝纲,你怎么知道没有?!”她的脸越来越红,语速也快得惊人,但说到一半,还是默默沉了下来,低着头道,“把纪秋雪封为女官也算是给纪丞相的赏赐,以后她若是想出嫁必定会由陛下钦点,纵使一直留在宫里也是衣食无忧,于她而言百利而无一害。再者既然已经封赏,赐婚一事就不会再提,丞相肯定……也很满意。”
这回夏笙寒不太理解了:“你这么大费周章,就是为了给她一个好的出路?”
“……”她依旧垂着脑袋,鼻子微微一酸,眨巴着眼睛,有些语无伦次,“扇子没了就算了,横竖我也不记得它长什么样了,但有些东西……不能突然被抢走。”
夏笙寒忽而愣住,给她倒茶的动作也停了,“你说……什么不能被抢走?”
41「不给」
傅茗渊闻言,猛地反应过来,心突突跳了一下,头摇得像拨浪鼓:“……没、没有,你听错了。”
暖色的红烛照耀在她白皙的肌肤上,在夏笙寒的注视下,她的动作愈发扭捏,腾地站了起来,又因不小心撞到了桌子而捂着腿坐了下去,咬牙切齿地抱着伤处。
夏笙寒瞧着好笑,心头却不自觉地一暖,幽幽地凑过去道:“是……因为我么?”
傅茗渊猛一抬头,才惊觉他不知何时靠了过来,一张俊逸的脸颊几乎靠在她耳畔,笑容中洋溢着喜悦。
她连忙往后退了一步,甩着头道:“不,我只是……想让纪丞相对我有好印象,因为他肯定不希望让一个疯子当女婿。”
“那是纪丞相自己的事,和你有什么关系?”
“就有关系,不行啊?!”她莫名大叫起来,脸红得像要滴血,在他出声之前先一步跑走了。
夏笙寒没有拦住她的意思,只是举着茶杯微笑,视线落定在她消失的地方。不一会儿,严吉上前来添茶,笑得很微妙:“幸好老奴没和你再赌了,不然这个月的月钱又泡汤了。”
一讲到这个他就有些悔恨:上回在景帝告知傅茗渊,夏笙寒同意了赐婚之后,他以为一向冷静的傅大人不会采取什么行动,谁知人第二天就气鼓鼓地把夏笙寒留在博书斋的东西给扔回来了,害得他丢了一锭银子。
这次纪秋雪出现之时提到了诗会,他本是觉得傅茗渊不会上王府来,但仔细一想不能再上当,死活不愿意再赌了,如今很是感慨当初的明智。
“王爷啊,你每天开着大门等她来,这下她来了,怎么不多留一会儿呢?”
夏笙寒摊了摊手:“我也想,但她要是生气了就不好了。”
严吉默默盯着自家主子,无奈地摇头笑笑:这样的一幕,已经不知持续了多少年了。
宣定十四年的某天晚上,他照常在厨房里准备些吃的,刚一出门便看见从博书斋归来的夏笙寒,上前问道:“王爷,老首辅怎么说?”
彼时慧王年方十九,纵然时刻疯疯癫癫,却是清俊雅致,长身玉立。出乎意料的是,他像是没听见这个问题似的,良久才道了声:“……啊?”
严吉惊了:要知道慧王已经疯了快五年,却是头一回如此魂不守舍,手里不知捏着什么东西,但看得出非常愉悦。
——不正常。
这是他唯一的结论。
此后,他虽然关切地询问了,可夏笙寒却从未正面回答过,只是吩咐道:“如果博书斋的傅公子有什么动向,就告诉我。”
“傅公子?”严吉低头应声,却是疑惑道,“是当年那个傅小公子?”
“……嗯。”夏笙寒点头,有些心不在焉。
严吉还是端详不出什么来,遂试探地问:“他……做了什么坏事么?”
“嗯,很坏的事。”夏笙寒再次点头,眼底笑意甚浓,“她欺负我。”
这下严吉更加震惊了,但本着坚定守护自家主人的信念,时而会留意博书斋那边的动向,却没有什么有用的消息。
傅茗渊的生活简直单调得出奇,平日里除了自个儿写字看书,就是与老首辅讨论人生;身手差得不忍直视,出行时都会带上一个姓苏的书童,但通常只是去买纸笔或者看看字画,一两个时辰就回去了。
根据他的观察,这个人应该不具备能够欺负夏笙寒的本事。
虽说如此,他还是将傅茗渊的一些事悉数告知于夏笙寒,但其中也有一些引人注意的事。
比如说,傅茗渊曾在几间驿站里同时预定了几匹马和一些基本的生活储备,却没有说明来取的时间,只是晾在那里罢了;又比如说,他曾经去过一家当铺,后来便时常在这家铺子前徘徊一阵,不多时这间当铺就被刑部给端了……
种种奇怪的事发生了不下十起,是以后来严吉便将他唤作瘟神;而其余的活动,便是他偶尔会去城中一间茶楼里参加诗会。
十月初八那日,严吉从宫中回来时,恰巧看见傅茗渊出门,正是去参加诗会。他之后将此事告知了夏笙寒,本是随口带过,哪知夏笙寒下一刻便要同去。
这间茶楼的位置在转角,虽说知道大概地点却仍不太好找,二人赶到之时诗会已经结束了,似乎还进行了什么比赛,但早已散了不少人。
他们左看右看也没有看到傅茗渊的身影,夏笙寒遂走近大堂正中的榜前看了看,正贴着三首诗。他幽幽扫了一眼,随后波澜不惊地伸手把其中一张纸摘下来,折了折,揣进怀里,动作一气呵成。
“……?”
周围的人同时愣住了,目瞪口呆地望着他。
“客官,这首诗是茶楼里的一位客人所作,留在此地供人欣赏,不能随便摘下来的。”一个伙计上前打圆场,笑容满面道,“瞧客官眼生,大约是第一次来吧?这算是茶楼里的规矩,还请客官把诗还回来吧。”
夏笙寒看了看他,摇头:“不要。”
“……”
伙计没想到他会拒绝得如此干脆,笑容也抽搐了起来。严吉站在一旁,连忙给人递了一锭银子,才没有引起纷争。
伙计虽然收了钱,但到底还是担心闯祸,遂提议道:“客官,老板要求这诗起码在榜上放一天;你若真的喜欢,不如先交给小的,小的誊写一份再给你?”
夏笙寒依然摇头:“不行。”
“……”
伙计欲哭无泪:这人脑子有毛病啊是不是!
“你拿什么不好,怎么偏偏拿这张。这人虽然只得了第二名,但老板却是最喜欢这首。”伙计憋屈得要哭出来,“客官,你就行行好,暂时先还给我吧,我保证一盏茶之内就誊好!”
夏笙寒闻言,忽而转头望着榜上的另外两首诗,琢磨道:“这两首哪个是第一?”
伙计指了指左边的一首。
他又细细打量了一番,奇怪道:“立意尚可,韵律却是一般;中规中矩,却没什么出色的地方。这是谁评的结果?”
伙计一听,脸色微变,但仍是扯着嘴角笑,小声道:“客官这可就言过了,这首诗是出自一位官家小姐之手,不少公子都想出高价买呢。”
他说着还眨了眨眼,暗示不要在公众场合说些不妥的话。夏笙寒没有理解他的意思,但也无意再说,转身便要走,却被伙计抱住了腿:“客官,行行好吧!你不能就这么把那首诗拿走啊呜呜呜……”
众人纷纷投以怜悯的目光。
便在这时,一楼拐角的某个客间里徐徐走出一个年轻少女,青色的曲裾显得甚是朴素,步态轻盈,又不失大家闺秀的端庄,款款而来:“公子方才说,小女子的诗写的不好,究竟是哪里不好?”
在她出来之时,身后还跟着一个管家打扮的人,脸色甚是难看。夏笙寒耸了耸肩,随口应了几句,而在场之人听后也仔细斟酌一番,竟还真如他所说。
尽管点出了不当之处,但他说得太过直接,以至于众人纷纷以为那官家小姐要发怒,谁知她的脸却莫名红了起来,笑如弯月,巧笑倩兮:“公子认为那第二名写的比我好,不知可否让我再看一眼?”
她本就生得靓丽,声音又很是轻柔,令人不忍拒绝。伙计像见了菩萨,眼巴巴地盼着夏笙寒把那首诗从怀里掏出来,谁知等到的却是这么斩钉截铁的一句:“就不给。”
“……”
周围的人都傻愣地站着,眼见他大步流星地离开了茶楼。严吉扶了扶额,立即又塞给那伙计一些银子,方才追出去道:“王爷,你刚才……为何不肯把那首诗拿出来?”
“我为什么要给他们看?就不给。”夏笙寒小心地将那张纸展开,甚是宝贝地拿着,“谁准许他们贴在榜上的?”
严吉强忍着内心的震惊,凑过去细细一看:这字迹……怎么看起来有点眼熟?
不过片刻,他便想起来了——这是……傅公子写的?
老人的眼神瞬间变得更加微妙。
***
傅茗渊回家之时,一路跌跌撞撞心不在焉,进屋后还碰翻了不少东西。她连忙点上灯将东西拾好,却四处不见阿尘的身影。
她坐在屋内等了一会儿,不多时看见阿尘回来了,眨巴着眼道:“……你不用跟着我的。”
“路上还是小心为妙。”阿尘摆摆手,顿了顿道,“有件事要告诉你,猎场那边的确有人回去找东西了。”
傅茗渊听后一怔,取出那个当初被她扯下的腰牌,凝神问:“……谁?”
阿尘凑到她耳边,小声地说了一句话。
“果然……”
***
近来,连城公主不常留在博书斋了,原因便是当年有个对她很是照顾的太妃,一直感到很寂寞,听闻公主回朝,便将人请了过去。
韵太妃是唐王的生母,当年唐王死后,她一病不起,是连城公主从先帝那里将她保下来的。这其中的过往早已不可考究,但韵太妃一直身体不好,本就活不了多久,遂很少有人在意此事了。
这天公主回来之后,与傅茗渊说韵太妃想见见她。由于她从不参与夏氏的事,不由感到很是奇怪,但琢磨着或许是与老首辅有什么关联,遂决定前去。
这不去还好,一去便撞见了云沐。
自上次险些落马被救,她还没有好好地与云沐道过谢,但心里总担忧着他发现什么,死活不敢去。这天刚进宫没多久她便瞧见了云沐,显然躲不过去了,只好故作镇定地打招呼道:“云大人,真是好久不见了。”
云沐似乎刚刚从马场那边过来,一身缁衣披风,却显得比原先消瘦了一些,淡淡答道:“因为……我离京了一段时间。”
听罢,傅茗渊这才细细打量起了他,确实看起来风尘仆仆,脸色也不太好。因对方的神色并无异样,她这才放心大胆了起来,询问道:“你……没事吧?看起来好像没有好好吃饭……?”
这一回,云沐并未回答她,目光落定在她的脸上,仿佛是在仔细观察着什么。傅茗渊背脊一凉,唯恐他看出什么,仓促道了句别便转身离开。
谁知,她刚一背身过去,便听云沐突然开口:“你怎么不问……我去了哪里?”
“……啊?”她的笑容有些僵硬,胡扯道,“云大人是……回乡探亲去了么?”
“我去了一趟江都,你应该还记得那个地方吧?”他缓缓走上前来,神色有些复杂,依旧板着一张脸,却是难掩眼底的一丝柔和,“你还想……装到什么时候?”
42「揭穿」
傅茗渊本以为蒙混过去了,此刻闻言仿佛五雷轰顶,彻底愣住了,眼见云沐一步步走到她面前,面色沉定地望着她,嘴角挂着一抹微笑。
幸好韵太妃住得偏,这一路上并无往来之人。她立即整理好思绪,低声咳了咳:“云大人说的这是什么话,江都是本官的故乡,我自然记得那个地方。”
“不。”云沐忽然摇了摇头,“你并非江都本地人,而是来自那附近的一座普通的村落,只不过十余年前便没有多少村民了。老首辅大人曾说过他是在下江南时,于江都捡到了你,但据我所知,这应该是个谎言。”
“你……在开玩笑罢?”她故作镇定地笑道,“我的确是孤儿,也的确是先师将我捡回来的,又何必说谎?”
“这个我并不知道。”他只是静静注视着她,声音察觉不出情绪,“这次我回江都,就是想去看看当年的卷宗,可是不出意料,少了一卷,连家父当年也并未发现此事。”
心知他早已将一切都调查透彻,傅茗渊再装下去也没有意义,只是定定地望着他:“你调查我,有什么意义?”
谁知,云沐忽然轻笑起来,不似方才的严肃,却又似乎不知该如何表达:“我……不是想要威胁你,只因家父曾是江都知府,我才会如此清楚这其中的不对劲。你放心罢,我只是……很高兴罢了。”
傅茗渊一怔,“……高兴?”
云沐粲然点头,眸中是止不住的欣喜,“我儿时曾去过那间村子,有个小姑娘打了我一棍子。后来我便随父亲去了京城,听说那间村子不久后就荒废了,村民大多死了。没想到……竟会以这样的方式重逢。”
难得见到他如此欣然的模样,傅茗渊一时没有接话,哑了哑:“云大人,我可是……男人。”
云沐会意地笑笑,弯起唇的样子,竟令她仿佛看到当年那个头破血流的少年,抓着脑袋傻呵呵地告诉她没关系,死不了。
“我知道,当年那个小姑娘已经死了。”他含笑道,“现在,我只认识傅大人。”
傅茗渊有些不可思议地瞧着他:“你……不准备告发我么?”
以云沐这般耿直的性格,决不会纵容她一个女子留在朝中,可是……他似乎完全没有揭发此事的意思?
……太难以置信了。
“你放心,我连家父也没有告诉。”他抬手拍了拍她的肩,“今天我前来……不过是想见见你罢了。”
傅茗渊始终有几分怀疑,但知晓云沐是说一不二之人,那神色也分毫不像装出来的,如释重负般地松了口气,揖手与云沐告辞。
她走到一半,忽觉身后之人并未离去,转头一看,他果然还站在原地,似乎并未料到她会回头,有些不知所措道:“那个……”
“嗯?”
“天气……真好。”
“……”
傅茗渊异样地打量着他,完全不明白他是吃错了什么药,转身向着韵太妃的寝宫走去。待她的身影消失在道路的尽头,云府的小厮才冒冒失失地跑过来,喘着气道:“少爷啊,你怎么跑到这个地方来了,小的找了你好久啊!你好几天没合眼了吧,赶快随我回去洗个澡,吃点好的……”
小厮“嗡嗡嗡”的声音在他耳边回响,他却好似没听见一般,任凭对方将他的包袱拿走,才恍然回神似的应了一声。
小厮吓傻了,以为少爷这一趟出行把自己给弄疯了,慌忙拿出家中老母绣的平安符给他驱驱邪。
云沐站定良久,不经意地回忆起先前傅茗渊给他包扎的那一幕,抑或是将她从马上救下后,那瘦弱娇小的身子,仿佛在他心中的苍白画卷上点了几笔水墨。
他早已不记得当初那个小姑娘长什么样子了,可这段记忆却不知在何时变得如此珍贵,珍贵得令他想要一直握在手心。
“我……会带你走的。”
一旁的小厮听到了他这一句低语,以为他真是中了邪,当场眼泪就流了下来:少爷啊,你到底经历了什么事啊嘤嘤嘤……
***
傅茗渊见到韵太妃时,恰是由连城公主将她带进去的。虽说是间寝宫,但到底只有一个人住,且韵太妃常年吃斋念佛,屋子便显得更加朴素。
毕竟已是六旬,再加上身体不好,韵太妃看起来很是苍老,但笑容和善,眯着眼道:“这位……是博书斋的傅大人罢?”
“见过太妃娘娘,微臣名唤傅茗渊。”她躬身行礼,却不甚理解为何韵太妃会突然要见她,只好看向连城公主,可对方也只是疑惑地摇头。
“听说你府上有个侍卫姓殷,可有这一回事?”
傅茗渊一愣,琢磨着对方所指应该是殷哲,遂点了点头。韵太妃一听,立即眉开眼笑,唤来身边一个随侍的宫女,拉着她的手讲述要见她的理由。
原来,韵太妃的顽疾早已不治,太医诊断大约只能活几个月了。她唯一的儿子唐王早已不在世上,剩下的牵挂便是眼前这个陪了她近十年的小宫女,是个害羞水灵的小姑娘,刚过及笄。
傅茗渊听得云里雾里,总觉得这件事与她没什么关系,也不解为何韵太妃要询问殷哲的情况,只听对方又道:“雅馨这孩子老实,留在宫里难免受人欺负,还是给她找个婆家为好。听闻傅大人府上的殷侍卫与雅馨年纪相仿,若是能让她嫁去云州的殷家,也算是美事一件。”
她总算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却是摊手道:“殷哲的确是我府上的侍卫,但他家乡在云州,家中父母也健在,此事只怕我做不了主。”
“这个我也知道。”韵太妃冲她笑道,“只是我老了,行动不便,这个媒还有劳傅大人了。”
傅茗渊支吾了一会儿,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推脱,心里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遂让连城公主遣走周围的宫女,想与韵太妃单独谈谈。
不知为何,韵太妃的眸子忽然黯了黯,似乎想要出声阻拦,却还是沉了下去。
“太妃娘娘,微臣冒昧问一句,朝中符合这一要求的人选不在少数,为何偏偏……要选殷哲?”她顿了顿,“他虽是功夫出色,但至今还没有一官半职,不知娘娘……是如何考量的?”
被她这般直接地问,韵太妃的神色略有不好。这下连连城公主也察觉出了异样,扶着老人坐回榻上,俯身在她耳边道:“娘娘,傅大人是可信之人。”
韵太妃叹了口气,摇头道:“看来傅大人能留住帝师之位,也不全是靠着老首辅啊。罢了,反正都快去见陛下了,也无妨了。”
傅茗渊听罢,心中的猜测也渐渐了然:“可是与当年……殷家军一案有关?”
韵太妃望着她,摇摇头又点点头,目光很是复杂,扶着额头道:“你若真想知道,十日后再来找我罢;但雅馨的事,还望傅大人记着。”
***
傅茗渊回到博书斋后,始终觉得这其中有什么蹊跷。关于殷家军当年一案,韵太妃显然知道什么,却又不愿意当场与她说;莫非这其中……还牵扯到唐王之死?
她扶着额头思索片刻,却是未果,准备等有眉目之后再将事情告诉殷哲。
谁知第二天,这个消息在宫中不胫而走,小宫女们之间传得沸沸扬扬。信阳公主听后便有些忍不住了,咬着唇大叫道:“……臭小子黑小子烂小子!!去死吧!!”
作为当事人的殷哲比她还要迷茫,走在大街上无端端被几个公主的亲信冲上来骂了一通,十分摸不着头脑,遂回去问傅茗渊是否确有其事,哪知恰好遇上小公主委屈地坐在院子里,大约是一听说消息就寻了来,赖在博书斋死活不肯走。
夏笙寒则是捧着一手花生蹲在她身旁,极为宝贝地从怀里掏出什么东西,语重心长地安慰道:“亦纯别伤心,我这里有把刀,今天刚磨好的,小皇叔先借你一用,杀人不见血……哎哎哎!”
他话没说完,就被傅茗渊揪着耳朵拽了回来:“——你没事磨什么刀啊!教坏陛下就算了,还想教坏公主!”
夏笙寒瞄了她一眼,念念道:“那你今天上午见了谁?”
“呃……”傅茗渊愣了一下,脑海里闪过云沐的身影,支支吾吾道,“我去……见了韵太妃啊。”
“之前呢?”
“关你什么事?!”
二人互相瞪了一会儿,才意识到殷哲一直傻站在他们面前,等待他们告知究竟发生了何事。傅茗渊咳了咳,有些歉疚道:“呃……确实是有这么回事,韵太妃想把她身边的一个小宫女嫁给你。当然,你若不愿意也无妨,一切都看你了。”
殷哲尚未回答,便瞧见信阳公主一边盯着他一边走过来,与夏笙寒道:“小皇叔,刀给我。”
夏笙寒欢快地将刀递了过去,被傅茗渊抢了过来。
“傅大人,你也知道我来京城的理由,暂时没有考虑过成家的事。”他神色复杂地望了小公主一眼,摇头笑笑,抓着脑袋道,“再者,我爹的脾气你们也不是不知道。”
傅茗渊大概也猜到他会这么回答,遂派人送公主回宫。不多时,云府的小厮前来,笑着问:“傅大人,近来状元郎有意在家中办一场诗会,邀请了我家少爷。他想邀你同去,时间是三天后,不知你可否愿意?”
那小厮说完,才意识到夏笙寒也在,不情不愿地问了句:“小的见过慧王殿下,殿下可否也要一起去?”
“不必了,你请傅大人( 御前疯子 http://www.xlawen.org/kan/2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