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部分阅读
就好。”夏笙寒摆摆手,似乎有些不悦,亦没了再留下的意思,神色漠然地转身出门。
如此反常的举动不由令傅茗渊很是好奇。她与那小厮说会再考虑考虑,而后叫住了尚未离去的严吉,问:“严公公,夏笙寒他……怎么突然怪怪的?”
严吉冲她笑笑,有些无奈地摊开手道:“三天后……正好是王爷的生辰啊。”
43「生辰」
随着步入三月,景帝选妃的事宜66续续地进行,不久便已到了京中。东宫的官员及太傅大人都是异常激动,可景帝本人却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兴趣。
延国为了控制后族势力,皇帝选后通常是来自民间,再退一步也必须是个毫不相干的人,因此世族们对此也不是很感兴趣;一来二去,至今仍在忙里忙外的,只剩下了辛公公。
傅茗渊对此仅是听过便罢,反倒更加在意楚国那边的动向,只知这支队伍近来回了楚国去,但其中没有一人与苗疆有所牵扯。
“按道理说,6子期的密函不会有假,他毕竟在汤丞相手下呆过一段时间,再蠢也不至于蠢到这个地步……”她扶着额头分析到一半,霍然茅塞顿开,“不不不,万一他真蠢到这个地步怎么办?!”
她与阿尘相视了一眼,觉得非常有可能性,遂命人传话给6子期说想要见他。对方一听说是要来博书斋,当天便带着一些糕点上了门,笑吟吟道:“不知连城公主近日可在?”
傅茗渊咳了咳,“我是找你谈正事的。”
6子期不情不愿地“噢”了一声,大抵交代这密函是来自边境的一个探子,但其职责并不在此,只是偶然得知有苗疆的人混了进去,因此其余的事一概非常模糊。
可信又不可信,实在很鸡肋,这是她最终的结论。
6子期回答完后,又兴高采烈地拎着糕点出去了。傅茗渊有些不可思议道:“这……不是给我的?”
“为什么要给你啊?”他反问道。
“……”大摇大摆地上门,带个礼物居然还不是给主人的。
这个缺心眼不管走到哪里都很缺心眼,故作迷路地在她这间不算大的庭院里转了一圈,果然见得连城公主在凉亭中抚琴,遂笑而走近道:“公主,我带了一些你喜欢吃的糕点,正好路过博书斋,就……送给你罢。”
连城公主不作声地盯着他,冷声问:“你怎么知道本宫喜欢吃这些?”
6子期“嘿嘿”一笑,挠了挠脑袋,并不作答,只是将东西递了过去。虽然公主依旧冷着一张脸,但看得出对这东西确实是喜欢的,也不再作推辞了。
见她似乎愉悦了几分,6子期挺直腰杆站定,心满意足地转身走了。公主在背后默默念道:“蠢货也不算太蠢。”
这话刚一说完,便见6子期蓦地停步,回头道:“还有一个请求,我能……唤你一声‘涔滢’么?”
“——滚!”
忽然间被叫了名字,公主勃然大怒。站在窗边的傅茗渊一干人,视线随着那个被砸出去的茶杯移动,眼见它径直砸中了6子期的脑袋,纷纷点上了一支蜡烛。
待人走后,闹剧也结束了。傅茗渊收回视线,重又拾起了桌上的密函,翻开看了看,不知为何皱了皱眉。
“如果这些密函说的是真,那便只有一个可能了。”她徐徐抬眸,“这些苗疆的人,在混进京城之后就被掉包了。”揉了揉眉心,神色有些不好,“总觉得——要出大事。”
***
与韵太妃的约定还剩下九天,不过此时迫在眉睫的却是云沐邀她去参加诗会的事。
状元郎李诉刚刚上任没多久,此次诗会也算是新官上任的欢迎会,第二天便给她也送了份邀请函,以表敬重。
这样的活动她素来是很喜爱的,可心里却惦记着严吉曾经说过的话,脑海里总是浮现出夏笙寒的反应,纠结了一日也没想出结果,遂决定船到桥头自然直。
出屋之时,她的视线恰好和连城公主对上。对方神色复杂地望着她,沉默片刻,取出了一个精致的锦囊:“这个……你帮我拿给小十一罢。”
想起夏笙寒的生辰就要到了,傅茗渊有些疑惑,“公主怎不自己拿给他?”
“他不喜欢过生日,我和王兄都很少在他面前提。”连城公主摊开手,摇了摇头道,“母妃当年,就是在他生日那天被诊断出了不治之症,不久后便……”
她没有说下去,但傅茗渊也猜到了其中的过往,想起了在秣陵,那座沉睡在寂静山丘之上的墓碑,心里不知为何复杂了起来。
对于夏笙寒的过去,她知道的少之又少,大多都是从连城公主这里听来的。公主在青州没什么人陪着,回到京城之后总喜欢拉着她说话,轻轻抿了口茶,耸肩笑道:“母妃去世前曾说过,这辈子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看到小十一的媳妇长什么样。”公主抬眼望她,“所以我才会问你,他有没有带什么姑娘回秣陵。”
“……”
傅茗渊莫名愣住,霎时想起夏笙寒在墓碑前说的那番诡异的话,心头不觉震撼到了极致,竟一时无法开口。
***
次日恰逢雨天,绵绵细雨下了一整天,直至傍晚才逐渐变小。街上一片湿漉漉的,来往的行人都披着蓑衣,大街小巷一派朦朦胧胧。
傅茗渊坐在屋中提笔写着什么,转头凝视着窗外,过了片刻,将安珞唤了来:“你去一趟状元府罢,告知李大人和云大人,我今天去不成了。”
安珞点头应下,撑起一把伞出了院子。
傅茗渊离开博书斋时,想要捎点什么去,但还是作了罢。她朝着慧王府走去,在门口徘徊了一阵,正犹豫着要不要进去,便看见夏笙寒提着什么东西出门;看到她时,亦是一惊。
“你……怎么来了?”他霍然间露出了几分欣喜,惊讶地问。
傅茗渊却是皱了皱眉,指着他手里的包裹:“这是什么?”
夏笙寒不看她,目光望向了远处,“呃……鞭炮。”
“——鞭炮?!”她震惊了,立即环视四周,“严公公呢?”
他的眼神仍在游离,显然隐瞒了什么:“……出去买东西了。”
“买什么?!”
“……火药。”
“……”
——果然是准备上状元府搞破坏去了!
傅茗渊扶着额,粗声叹了几口气,早知道他不会这么老实呆着,想她没有去诗会还真是明智。那位状元郎先前与她打过照面,本本分分的书生一个;要是把人状元府给炸了,估计人魂都要吓没了。
“我不去了,所以你不许去状元府捣乱。”她恶狠狠地棱了他一眼,一把夺过他手里的东西,“不许再买这些东西了!”
夏笙寒微微一笑,举着伞转身走进了庭院。此时小雨已经停了,他执伞倚在回廊上,安安静静地坐着,时不时还饮一口酒;束起的长发松松垮垮地散在肩上,在朦胧的雨景之中,好似一幅画卷,如此不发疯的样子倒令她有些不习惯。
“喝不喝?”他将酒杯递了过去。
傅茗渊白了他一眼:“明知道我不能喝。”
他似乎是醉了,又似乎没有醉,脑袋靠在柱子上晃来晃去,“你怎么跑过来了?”
“你不是过生日么?”傅茗渊静静凝视着他,“一年就这么一回,一个人喝闷酒怎么行?”
夏笙寒有些错愕,仍是有些诧异于她的前来,默默地扬起嘴角。二人一同坐在回廊里,静静看着周围的雨景,一时谁都没有开口。
想起连城公主曾说过他不喜欢过生日,傅茗渊以为是自己的到来打扰了他,遂起身道:“你若是觉得我碍着你了,那我先走了。”
她尚未起身,手臂便被他拽住,险些一个踉跄栽了回去:“不许走。”
她会心一笑,重又坐定下来,转头一看,才知不知何时与他如此接近。他的双眼半睁半闭,修长的睫毛微动,俊秀到令她一时无法移开目光,脸也不自觉地发红了。
夏笙寒半睡半醒地抱着伞,不一会儿脑袋便歪了下来,靠在她的肩上。傅茗渊哭笑不得,几次将他的头推过去,可片刻之后他又垂首睡在她的肩头,还得寸进尺将整个身子都压了上去。
她不由叹了口气,恐他着凉,从身后扯出来一条毯子,才知他大约已经在这里坐了一天了。她有些不忍地将毯子给他披上,夏笙寒满足地笑了,闭着眼睛往她身上蹭了蹭,像个贪睡的孩子。
“你睡觉的时候不是一直很防备的么?”想起上一回手臂差点被他捏脱臼,她有时会想,究竟他从前被多少人在睡梦时袭击过。
他依旧靠在她身上,含糊道:“知道是你,我就不防备了。”
“……”
傅茗渊暖暖地发笑,余光瞥见回廊之外放着一个精致的箱子,忽而想起连城公主托她带来的礼物,遂将东西递过去道:“这是公主让我交给你的。”她指了指箱子,“那个是什么?”
夏笙寒看也不看道:“王兄送来的。”
“这么说来,我还没有给你准备礼物。”她苦思冥想了一会儿,却是无果,“我送人都送玉,但似乎的确没什么创意。这样吧,你说你想要什么,我就去买什么。”
夏笙寒闻言,眼睛忽而睁了开来,神采奕奕道:“什么都可以?”
傅茗渊见状,立即警觉了什么,摇头道:“必须是正常的东西,不能给人带来麻烦,也不许让我去买什么火药!”
“你……担心我给云沐带来麻烦么?”
听到这个问题,傅茗渊微微一愣,抬头凝视着他的眼,默了默:“我的事你捣乱就算了,问题是今天状元府聚集了不少人,要是联名向陛下谴责你要怎么办?”
夏笙寒的眸子顷刻亮了起来,追问道:“不是为了云沐么?”
“当然不……”
“知道不是为了他就行了。”
他突然打断了她的话,将手从毯子里伸了出来,一手托着她的下巴,一手抵着她的脑袋,在她尚未反应过来的时候,便吻住了她的唇,随后欺身上去,将她压在了回廊之上。
这突如其来的一吻令傅茗渊的脑袋里一片空白,感到唇瓣上的柔软在一点一点侵蚀着她的理智,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身下的毯子。
尽管平时遮掩得很好,但女子身上特有的芬香在此刻暴露无遗。他的动作很是轻柔,舌尖小心翼翼地触及着她的贝齿,再缓缓挑开,枕在她脑后的手也渐渐用力,几乎是将她整个人揽在怀里。
傅茗渊的脸越来越红,仅剩的理智也渐渐随着那个吻消失了,忽而听得门口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但很快又退了回去,还将门锁好,反应非常之快。
她猛地恢复清醒,一把将夏笙寒推开,语无伦次道:“门、门口……”
“是严吉罢了。”
他毫不在意地继续搂着她,而傅茗渊却死死将手抵在他的胸前,不让他再靠近:“你……不许得寸进尺!我说要送你礼物,可没说要把我自己送给你……别曲解我的意思!”
“我没说要你啊。”他目光明净地耸了耸肩。
傅茗渊听罢,这才松了口气,“那就好。你……想要什么?”
夏笙寒眼中含笑,慢慢俯□来,在她的耳垂上啄了一下,呢喃道:
“……宝宝。”
44「噩耗」
他的呼吸之中夹杂着淡淡的酒香,令傅茗渊的耳朵一下子红了,痒痒的,一时竟感到有些发醉,挣扎着想要坐起来,却依旧被他压着无法动弹,脸色涨红,连呼吸也有几分急促:“……什、什么宝宝?!”
夏笙寒垂眸凝视着她,撩起她的一缕发丝,露出天真明快的笑容:“我的宝宝。”
“……”
傅茗渊睁大眼睛瞪着他,愣了好一会儿不知该如何作答,与他靠得如此之近,目光极为不自在:“你……你知道你在说什么么?”
“我知道啊。”他冲她微微一笑,“你不是要送我礼物么,我要一个宝宝,跟我姓。”
“……”她深吸了一口气,扶着额头道,“——我哪里来的宝宝啊!到大街上给你抢一个来么?!”
“不要。”夏笙寒蹙了蹙眉表示不满,“我可以勉为其难让他长得像你,但是——身高得像我。”
“……”傅茗渊闻言,连手也不自觉地颤抖起来,又是脸红又是气急,不知哪里来的力气,猛地拱起腿将他踹开,“你……脑子有毛病!谁要送你个宝宝,你当变戏法么?!”
她的手仍旧紧紧拽着毯子,依然沉浸在方才的错乱之中,知晓他说这话时大约带着半分真意,更加不知所措起来,“……早、早知道我就不来了。”
夏笙寒抬头望了望天,平静道:“都这个时辰了,状元府的诗会早就结束了,定襄侯应该已经回家去了。”
心知他是故意提醒,傅茗渊低低“哼”了一声,跌跌撞撞地便要出门。夏笙寒在她身后道:“矮子,礼物的事……”
“——礼物你个大头鬼!”
***
自打从王府归来,傅茗渊一直有些心不在焉,云沐以为她是身体不适才会推辞了诗会的邀请,遂前来看看她,关切道:“你……身体还好罢?”
她还记得上回在秣陵时,云沐曾以为她身患什么顽疾,还特地给她取了药来。傅茗渊连忙摇头,扯着嘴角笑道:“不,我身体好的很,就是昨晚有些累了,不大想出门罢了。”
云沐闻言,神色复杂地望了望她,“可是……有人看见你昨晚去了慧王府。”
傅茗渊一个怔忪,险些从椅子上摔下来,故作镇定道:“呃……那是因为连城公主拜托我送一个东西去,所以……”
她说到一半,连自己都觉得这话听起来太假。倘若光是为了送东西,她完全可以派个书童去;没想到云沐竟会对此有所留意,她只好闷着头不说话。
令她惊讶的是,他似乎没有追问的意思,只是抿抿唇道:“而今朝中并不安定,湘王近来似乎也有所动作,你……最好还是不要同慧王走得太近。”
傅茗渊一愣,顷刻抬头望他,顿了片刻,郑重地摇头道:“云大人,你若是因为顾及我的身份才前来提醒,那大可不必。我自知朝中之事,也会多加小心,只望……你莫要因此而看轻我。”
“我并不是因为这个才来提醒你的。”云沐即刻摇手,“我不过是希望……你能平安。”
这个回答有些出乎意料,令傅茗渊讶然片刻,在她出声回答之前,云沐便已离开了博书斋,似乎欲言又止。
她觉得有几分古怪,却又说不上来,遂也没有在意此事。又过了几日,发生了一件令她哭笑不得的事。
当天韵太妃虽说交给她考虑,但知道自己时日不多,遂将那个小宫女送来了博书斋,目的是与殷哲培养感情。
这小宫女是个孤儿,名唤“雅馨”,长得清秀水灵,活脱脱一个小家碧玉,人也很纯朴老实。韵太妃虽然年事已高,但年轻时必定在深宫之中斗了多年,聪慧机灵的丫头反而令她不感兴趣,是以雅馨才会如此得宠。
那天殷哲似乎被夏笙寒叫走了,又逢景帝出行,傅茗渊只好带着阿尘与雅馨陪他上街。不料景帝在外与人发生了口角,焦急之时喊了声“护驾”。她本是决定前去解决争端,哪知雅馨闻声当场奔了上去,三下五除二把那与景帝争执的人给放倒了,小脸依旧红扑扑的,扭头问:“陛下,没事吧?”
不止是景帝,连傅茗渊都惊呆了。
一问才知,雅馨曾是一个将军的女儿,只是父亲死后家道中落,辗转到了韵太妃身边,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在殷哲回来之前,景帝便差人将雅馨送了回去。傅茗渊本是觉得没见到人,不好与韵太妃交代,可见他不知为何如此坚持,遂又作了罢。
当晚,小公主听说了这个消息,又跑来了博书斋。傅茗渊本以为她会无理取闹,谁知她只是同姑姑一起坐着,眼睛一眨一眨,撅着嘴不说话。
“你……磨刀了?”
小公主摇了摇头。
“那你……买了鞭炮?”
小公主依然摇头,眼神里露出几分疑惑。
太好了……果然没有听夏笙寒的话。
正当她甚是宽慰之时,殷哲从外面回来了。小公主以为他是陪同雅馨出去玩了,眼睛不知为何有些发红,走过去问:“臭小子,你去哪里了?”
殷哲微微一愣,道:“王爷让我……帮忙准备一些东西。”
小公主似乎并不在意他的回答是什么,只是嗅着鼻子道:“你放心好了,我不会再来了。八皇叔说过,君子要有成|人之美……”
殷哲大眼瞪小眼地望着她,完全听不懂她在说什么,转头向傅茗渊和连城公主求救,可二人也只是摊开手,示意他自己解决。
毕竟是一国公主,信阳公主就算再不高兴也只是委屈地撅着嘴罢了。殷哲叹了口气,心知躲不过去了,遂道:“殷家军如今还在云州,我的愿望是成为父亲和大哥那样的将军。或许未来会和公主殿下相隔甚远,有些事也不是儿戏。”
他素来是个老实孩子,心里想什么便说什么。小公主点了点头,盯着他道:“那你喜欢那个小宫女么?”
“我还没有见过她。”
小公主的脸色这才好了一些,咕哝道:“小皇叔说了,心上人的心上人,就是用来捏死的……”
“王爷他到底教了你什么啊……”殷哲苦笑着叹气,“你要捏死你自己么?”
小公主闻言忽而一愣,整个人都僵住了。一旁的侍女见她许久没有反应,即刻跑了过去,惊然大叫道:“——不好了,公主流鼻血了!”
……
傅茗渊摇头笑笑,忽而想起与韵太妃约定的日子临近了,或许能通过她询问到殷家军当年的过往。韵太妃在宫中多年,就算没有亲眼见到,对大多数的事也应当有所耳闻。然而在那日到来之前,噩耗突如其来。
韵太妃在寝宫之中猝然病逝了。
这样的结果是她不曾料到的,她记得先前曾听到过,韵太妃的病情虽然有所恶化,但至少还能再活三个月。短短十日之内忽然逝世,又恰好是在与她约定的节骨眼上,难免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据雅馨所言,韵太妃当日觉得头疼,遂早早地睡了,哪知这一觉睡下去,竟再也没有醒来过。
小宫女们纷纷哭哭啼啼,太医们也完全摸不着头脑,一连数日都没有调查出死因,但一同表示这件事有蹊跷。
尽管朝中的官员虽然都不怎么提,但此事无疑是造成了恐慌。傅茗渊莫名感到时间重合得太过巧妙,可又无法接触到韵太妃的遗体,只好从景帝身上下手。
因景帝对当年殷家军的事也抱有疑惑,当场便同意了,扬手道:“噢,让小皇叔带你去吧。”
“……”傅茗渊惊了,“换个人行么?!”
景帝反问道:“不是你教给朕要随遇而安的么?”
“……”好,你行。
她没了办法,只好在下葬之前同夏笙寒一起去看看韵太妃,对外称是太妃当年对慧王很是照顾,因此想在最后送她一程。
百官纷纷表示很感动:一个疯子居然这么懂事,不容易啊。
韵太妃的遗体暂时置于寝宫之中,屋外有四五个侍卫把守。傅茗渊壮着胆子进去,但到底有些害怕,步伐越行攒,不多时便走在了夏笙寒的后面。
“矮子,你怕?”他转头笑道。
“没有。”她棱了他一眼,“我只是在想,太妃娘娘去世之前,究竟想告诉我什么。”
夏笙寒定神指了指屋内:“进去就知道了。”
屋中的摆设并无不寻常之处,即是说韵太妃没有留下任何线索。傅茗渊心中的违和之感更加强烈,瞧见随行严吉闭上双眼在遗体之前念着什么,而后揭开那一层白布细细观察。
过了片刻,注意到对方神色有些异样,她立即询问道:“严公公,看出哪里不对了么?”
严吉点点头,却又摇了摇头:“这症状虽然看起来是普通的病逝,但却像极了苗疆的蛊毒,只是……老奴也不能断言。”
她闻言一惊,托着下巴沉思道:“连太医都没有看出来,你是如何知晓的?”
“这个……因为当年乔将军曾中过同样的蛊毒,所以老奴才对此有所研究。”严吉将白布重新盖上,肃穆道,“若是与苗疆有所牵扯,那决不能对外声张。”
傅茗渊表示认同,遂只字未提,只是与太医一道认为这是个不解之谜。景帝将出殡的日子定在了一个月之后,可就在韵太妃尸骨未寒之时,另一件大事火速传入京中。
“启禀陛下,豫王扬言韵太妃的死是宫内之人所为,前日在通州举兵谋反,宣称要为唐王一家报仇。”
傅茗渊与景帝同是一惊。
竟然……这么快?
45「谋反」
豫王起兵的消息在一天之内传遍京城,百姓之中对这一说辞有的信有的不信。毕竟当年先帝大整改时耍了不少手段,唐王自获罪至处死也不过短短三日;如今韵太妃死得蹊跷,难免会让人有所猜疑。
“韵太妃还没出殡他就反了,估计盯了很久罢?”傅茗渊叹了口气。早朝之上百官对此看法不一,丞相却又不肯发话,天知道夏氏究竟还要斗到什么时候。
景帝闻言,沉思道:“豫王在通州,消息传过去难免会有人在其中搅浑水。若是与他说清楚,至少不会真的打起来。”
傅茗渊讶然:“反都反了,还能当成没发生过不成?你见过盛世之下,哪个造反的不找点理由?”
景帝的眸子渐渐沉了下去:“可是,通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真要打起来也不是没办法端了他,但京中的损失也会很惨重……”
这便是他犹豫的理由,傅茗渊也能理解。豫王是景帝的四皇叔,就藩通州,据说为人张扬跋扈,却又不失稳重。此次起兵,看似是脑子一热就反了,但这背后究竟还隐藏了什么,却是无人知晓。
二人商讨无果,翌日她照常进宫,哪知瞧见御书房外跪着数十名官员,从礼部尚书到左将军列了整齐的一排,大哭道:“陛下,你可千万别听慧王殿下的啊,他可是早就疯……”
这句话自然是还没说完就被人打断,任谁也没有胆量在景帝面前说出那“疯子”二字。傅茗渊有些惊讶,一问才知,原来是早朝之中景帝提出可以派人去讲和,随即夏笙寒就自荐了:“让我去吧,让我去吧。”
他说话之时还举着一把刀,“嘭”一声将西瓜切成了两半,捧着其中一半给景帝道:“这个甜,我尝过。”
景帝吃到一半才意识到不对,连忙丢下西瓜道:“小皇叔,这可不是去玩啊!”
“我知道啊,反都反了,你把派人去讲和不是让人去送死么?”夏笙寒蹲在他身旁啃了一口,“我与四王兄也算有点交情,由我去说,他不至于杀我。”
景帝听着觉得有些道理,但到底担心他根本不理解造反是什么,或许以为出了京就是去玩。众官跪了一天也没得出个结果,遂将汤丞相请来,以为老丞相说的话会占些分量,谁知汤丞相闭了闭眼,咳了声道:“慧王要去……不是挺好的么?”
当场就有人昏了过去。
形势迫在眉睫,夏笙寒在征得景帝的同意后,与左军的队伍也准备尽快出发。傅茗渊不可置信,当天冲去了慧王府,却只看到忙来忙去的严吉:“夏笙寒呢?!”
见她气势汹汹的样子,严吉笑道:“王爷书房在准备。”
“准备什么准备!”她头也不回地冲进了书房,正巧看见夏笙寒正在收起一幅画。她一把将他手里的东西夺过来,深吸一口气道,“不许去。”
许是料到她会前来,夏笙寒笑了笑:“你……担心我?”
“废话!”傅茗渊瞪着他道,“你知不知道造反两个字怎么写?你以为你去了通州,还能出得来么?”
的确,通州一带贸易繁荣,人口众多,这也是景帝不想打起来的理由。派人讲和是注定的发展,唯独她没想过这个人会是夏笙寒。
“原来是舍不得我走啊。”他忽然微笑道,“可惜这次不能带你去。”
他看起来满不在乎的模样,令傅茗渊气得恨不得拍死他,可心中却也明白他的用意。
派谁去都是死,而他的身份在此刻便起到了利用价值。
她沉定地喘了口气,问:“随行的有多少人?”
“左军的一千轻骑。”
“……你疯了!”她惊然大叫起来。
“再多就没诚意了。”夏笙寒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笑容暖暖,“再者,严吉也会跟着我。”
“……”
傅茗渊揉了揉眉心,余光瞥见他正用满心期待的眼神盯着她,遂问:“看我作甚?”
“都要临别了,不送我个礼物么?”
她已然没了发火的力气,叹气道:“我跟你说了宝宝什么的不是从大街上抢来的!”
“我暂时不要宝宝。”他摇了摇头,指指自己的脸颊,“亲我一下吧。”
“神经病!”
“不肯啊……”他的神色霎时转为了失落,打着伞蹲在墙角,“蘑菇太寂寞会死掉的。”
“……那你就死吧。”
“这样好了!”夏笙寒突然站了起来,伞一丢,神采奕奕道,“你不肯亲,我去大街上裸奔好了!”
他说着便要扯开衣襟往外走;傅茗渊大骇,忙不迭将他拦住,眼一闭心一横,踮起脚在他的侧脸上啄了一下。
她垂着脑袋,面颊逐渐升温,哪知尚未退开,就被夏笙寒抱在了怀里。他低着头,嘴唇恰好在她耳边,总是喜欢在她耳畔低语。男子的吐息是如此灼人,时而令她感到痒痒的,羞赧到不知所措。
“矮子。”他腾出一只手,将那把油纸伞交到她的手上,“不管出了什么事,不许不要我。”
***
月初至梁州,月中至蕲山,直至四月末,夏笙寒的队伍终于抵达通州。轻骑在城外驻扎,豫王有恃无恐,要求进城的只能是慧王本人。
“王爷,断不能听这等逆贼的话。”左军一个将领道,“他是想将你当作人质。”
夏笙寒望了望他:“什么是人质?”
“……”那将领面色土灰,想着或许豫王拿着一颗糖都能把人给忽悠进去,遂不再劝阻。
苍天啊,派一个疯子来,简直是给人送人质啊!
豫王是个年近四十的中年人,天庭饱满,一袭墨绿长衫,头束金冠,面带笑容,显得很热情好客:“十一王弟,真是多年不见,你竟长这么大了。”
他又看向严吉,似乎不满于这第二个人的出现,只见夏笙寒随便找了块地方坐了下来,冲严吉道:“我要吃糖。”
豫王笑容不减,但也没了再提的意思:他可不想为个疯子再找个老妈子来。
他命人送了些糖来,丝毫没有生气的模样,目光沉定:“听闻王弟是主动要求前来的,陛下就不担心我把你扣在通州么?”
夏笙寒拿起一颗糖,抬头望着他道:“王兄为何突然想到要为唐王报仇?”
“唐王?”豫王忽而大笑起来,“我连他长什么样都不记得了,报什么仇?”
“那不就皆大欢喜了么?”
豫王垂眸端详着他,神色略略复杂道:“我不管你是真疯还是假疯,在先帝身边呆了那么多年,敢说完全没有叛逆之心?”
夏笙寒不置可否:“就凭这点兵力,能做什么?”
“你当我是傻子,什么都没准备就造反了么?”豫王笑容更甚,“只有我一人自然不行,但当年被先帝迫害过的藩王,你以为如今他们还会按兵不动么?”
夏笙寒一时未答。
的确,允帝虽然贤明,手段却是历代帝王中最狠的一个,当年下令处死唐王时,连眼睛都没眨一下。各地藩王心怀鬼胎,却又无力反抗,在允帝死后逐渐吸纳兵力,只是那时景帝刚刚登基,想要阻拦也是无力。
“你的目的,就是联合藩王攻下京城?”
“哈哈,你觉得本王会和京中的军队硬拼么?”豫王言至此,不再透露,但这般胸有成竹的样子,显然是早早地就有了计划。
或许是从最初被允帝剥削兵力时起,又或许是在更早以前,谋反的计策就被酝酿了。以豫王为首,究竟有多少人与他联手,实在无法估量。韵太妃之死无疑是一个契机,而唐王也不过是一个幌子,让他可以如此正大光明。
“那可真是……太好了。”夏笙寒把玩着手中的糖,忽而从怀里掏出什么,将兵符递去,“这一千轻骑,任你处置。”
豫王有些讶然,并不伸手去接,目光琢磨不透。
“王兄可还记得十年前,先帝派人制造混乱,将我的脑袋撞出了一个窟窿来?”他慢悠悠地抬眼道,“那时我就在想,为什么继位的人,会是他的儿子?”
豫王依然盯着他不动,周围的手下亦是满目猜疑,但不知为何全都退了出去。少顷,豫王忽而大笑:“哈哈哈哈,十一王弟你果然有意思,装疯卖傻这么多年,所有人都被你骗了,你以为我会信你么?”
“王兄可以不信。”夏笙寒将兵符放在桌上,又从包袱里取出一幅画,“这个便是我带来的礼物。”
豫王轻轻将画卷展开,映入眼帘的一幅山水图,画的正是这大延江山,但有些细节却显得很不同。他一眼瞧出了端倪,乐道:“哈哈,真是个好礼物。”他走到夏笙寒面前,俯身指着那颗糖,“怎么不吃呢?”
“因为有毒。”
“对,因为我不信你。”豫王挑起了眉,笑容自信,盛气凌人,“但是,我有方法来证明你是不是在说谎。”
夏笙寒隐隐一惊,从方才便注意到屋中的侍卫接连出去,而豫王此刻神色从容地亦是向外走,转头将门关上:“很快我就会相信你了。”
转瞬间明白他想要做什么,夏笙寒与严吉同时闻到了一阵刺鼻的味道;随即,整间屋子“轰”地一声炸裂了开来。
***
不久,通州传出消息,言慧王在入城之前便遭遇伏击毙命,是京中有人做的手脚。
次日,一千轻骑成为了俘虏,至今并无伤亡。
朝中之人得到这个消息俱是大骇,可慧王分明早已进入通州,又如何会遭遇伏击一说?这一消息未免漏洞太多。
果不其然,不出三天,得到小道消息的官员便道:“慧王早已进入通州,必是诈死,主动要求前去通州就是证据,指不定就是为了投靠豫王,预谋夺权篡位。”
可又有人道:“慧王在京中多年,一直安分守己。豫王又不是掌握什么重兵,比起豫王还不如去抱湘王的大腿。”
两方各执一词,大多是确定了慧王诈死,但各自有道理,在消息明确之前不好判断,而今便要看景帝的意思,决定是否查明此事。
当天,御书房外又跪了一拨人,跪着跪着就吵起来了,吵着吵着就打起来了,侍卫们看一群文臣打架,觉得分外有意思,一时间都没想起来要拦。
屋内的景帝沉着面色,听得外面的吵闹声,更加心烦意乱:“其实这么多年来,朕也看不懂小皇叔在想什么,他应该不会这么做的……”
傅茗渊不作声地闭上双眼,感到一种苍茫的无力之感,手中是夏笙寒先前留给她的紫伞,伞柄上还刻着那个“昭”字。
分明……之前还好好的。
她低头望了一眼那把伞,叹了口气,定神后转身推门出屋。
吵吵嚷嚷的百官见终于有人出来了,立即安静下来,揪人头发的动作也停下了,纷纷期待地望着她。
“传令下去——”傅茗渊目光严肃,一字一顿道,“逆贼已露出马脚,全力捉拿慧王党羽,一个不留。”
46「派兵」
诏令下达之后,曾经与慧王关系不错的众官们纷纷与他撇清关系,至于那些认为事有蹊跷死不悔改的文臣们皆数遭到软禁,甚至是连城公主的出行也受到了限制。
奉命的刑部尚书调查了慧王的过往,却没什么确凿的证据,苦恼地与景帝道:“陛下,慧王连个亲卫都没有,再者以他的情况……咳咳,目前抓不到什么人。”
景帝也明白他的意思:慧王在少年时期就疯了,凡是脑子正常点的人都对他敬而远之。近两年来与他相处最多的反而是傅茗渊,谁能抓谁不能抓,真的不好判断呐……
“谁说慧王没有党羽?”坐在一旁的傅茗渊幽幽抬起头,“他虽然没有亲卫,但手下的忠心之臣却不在少数。秣陵的兵马自不用说,云州的殷家军曾为他所救,左军的朱副将曾多次护送他回藩地,右军乔副将曾担任过他的近身侍卫……这些,大人应该早就知道了罢?”
她所言不假,这等背景随便翻翻卷( 御前疯子 http://www.xlawen.org/kan/2432/ )
如此反常的举动不由令傅茗渊很是好奇。她与那小厮说会再考虑考虑,而后叫住了尚未离去的严吉,问:“严公公,夏笙寒他……怎么突然怪怪的?”
严吉冲她笑笑,有些无奈地摊开手道:“三天后……正好是王爷的生辰啊。”
43「生辰」
随着步入三月,景帝选妃的事宜66续续地进行,不久便已到了京中。东宫的官员及太傅大人都是异常激动,可景帝本人却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兴趣。
延国为了控制后族势力,皇帝选后通常是来自民间,再退一步也必须是个毫不相干的人,因此世族们对此也不是很感兴趣;一来二去,至今仍在忙里忙外的,只剩下了辛公公。
傅茗渊对此仅是听过便罢,反倒更加在意楚国那边的动向,只知这支队伍近来回了楚国去,但其中没有一人与苗疆有所牵扯。
“按道理说,6子期的密函不会有假,他毕竟在汤丞相手下呆过一段时间,再蠢也不至于蠢到这个地步……”她扶着额头分析到一半,霍然茅塞顿开,“不不不,万一他真蠢到这个地步怎么办?!”
她与阿尘相视了一眼,觉得非常有可能性,遂命人传话给6子期说想要见他。对方一听说是要来博书斋,当天便带着一些糕点上了门,笑吟吟道:“不知连城公主近日可在?”
傅茗渊咳了咳,“我是找你谈正事的。”
6子期不情不愿地“噢”了一声,大抵交代这密函是来自边境的一个探子,但其职责并不在此,只是偶然得知有苗疆的人混了进去,因此其余的事一概非常模糊。
可信又不可信,实在很鸡肋,这是她最终的结论。
6子期回答完后,又兴高采烈地拎着糕点出去了。傅茗渊有些不可思议道:“这……不是给我的?”
“为什么要给你啊?”他反问道。
“……”大摇大摆地上门,带个礼物居然还不是给主人的。
这个缺心眼不管走到哪里都很缺心眼,故作迷路地在她这间不算大的庭院里转了一圈,果然见得连城公主在凉亭中抚琴,遂笑而走近道:“公主,我带了一些你喜欢吃的糕点,正好路过博书斋,就……送给你罢。”
连城公主不作声地盯着他,冷声问:“你怎么知道本宫喜欢吃这些?”
6子期“嘿嘿”一笑,挠了挠脑袋,并不作答,只是将东西递了过去。虽然公主依旧冷着一张脸,但看得出对这东西确实是喜欢的,也不再作推辞了。
见她似乎愉悦了几分,6子期挺直腰杆站定,心满意足地转身走了。公主在背后默默念道:“蠢货也不算太蠢。”
这话刚一说完,便见6子期蓦地停步,回头道:“还有一个请求,我能……唤你一声‘涔滢’么?”
“——滚!”
忽然间被叫了名字,公主勃然大怒。站在窗边的傅茗渊一干人,视线随着那个被砸出去的茶杯移动,眼见它径直砸中了6子期的脑袋,纷纷点上了一支蜡烛。
待人走后,闹剧也结束了。傅茗渊收回视线,重又拾起了桌上的密函,翻开看了看,不知为何皱了皱眉。
“如果这些密函说的是真,那便只有一个可能了。”她徐徐抬眸,“这些苗疆的人,在混进京城之后就被掉包了。”揉了揉眉心,神色有些不好,“总觉得——要出大事。”
***
与韵太妃的约定还剩下九天,不过此时迫在眉睫的却是云沐邀她去参加诗会的事。
状元郎李诉刚刚上任没多久,此次诗会也算是新官上任的欢迎会,第二天便给她也送了份邀请函,以表敬重。
这样的活动她素来是很喜爱的,可心里却惦记着严吉曾经说过的话,脑海里总是浮现出夏笙寒的反应,纠结了一日也没想出结果,遂决定船到桥头自然直。
出屋之时,她的视线恰好和连城公主对上。对方神色复杂地望着她,沉默片刻,取出了一个精致的锦囊:“这个……你帮我拿给小十一罢。”
想起夏笙寒的生辰就要到了,傅茗渊有些疑惑,“公主怎不自己拿给他?”
“他不喜欢过生日,我和王兄都很少在他面前提。”连城公主摊开手,摇了摇头道,“母妃当年,就是在他生日那天被诊断出了不治之症,不久后便……”
她没有说下去,但傅茗渊也猜到了其中的过往,想起了在秣陵,那座沉睡在寂静山丘之上的墓碑,心里不知为何复杂了起来。
对于夏笙寒的过去,她知道的少之又少,大多都是从连城公主这里听来的。公主在青州没什么人陪着,回到京城之后总喜欢拉着她说话,轻轻抿了口茶,耸肩笑道:“母妃去世前曾说过,这辈子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看到小十一的媳妇长什么样。”公主抬眼望她,“所以我才会问你,他有没有带什么姑娘回秣陵。”
“……”
傅茗渊莫名愣住,霎时想起夏笙寒在墓碑前说的那番诡异的话,心头不觉震撼到了极致,竟一时无法开口。
***
次日恰逢雨天,绵绵细雨下了一整天,直至傍晚才逐渐变小。街上一片湿漉漉的,来往的行人都披着蓑衣,大街小巷一派朦朦胧胧。
傅茗渊坐在屋中提笔写着什么,转头凝视着窗外,过了片刻,将安珞唤了来:“你去一趟状元府罢,告知李大人和云大人,我今天去不成了。”
安珞点头应下,撑起一把伞出了院子。
傅茗渊离开博书斋时,想要捎点什么去,但还是作了罢。她朝着慧王府走去,在门口徘徊了一阵,正犹豫着要不要进去,便看见夏笙寒提着什么东西出门;看到她时,亦是一惊。
“你……怎么来了?”他霍然间露出了几分欣喜,惊讶地问。
傅茗渊却是皱了皱眉,指着他手里的包裹:“这是什么?”
夏笙寒不看她,目光望向了远处,“呃……鞭炮。”
“——鞭炮?!”她震惊了,立即环视四周,“严公公呢?”
他的眼神仍在游离,显然隐瞒了什么:“……出去买东西了。”
“买什么?!”
“……火药。”
“……”
——果然是准备上状元府搞破坏去了!
傅茗渊扶着额,粗声叹了几口气,早知道他不会这么老实呆着,想她没有去诗会还真是明智。那位状元郎先前与她打过照面,本本分分的书生一个;要是把人状元府给炸了,估计人魂都要吓没了。
“我不去了,所以你不许去状元府捣乱。”她恶狠狠地棱了他一眼,一把夺过他手里的东西,“不许再买这些东西了!”
夏笙寒微微一笑,举着伞转身走进了庭院。此时小雨已经停了,他执伞倚在回廊上,安安静静地坐着,时不时还饮一口酒;束起的长发松松垮垮地散在肩上,在朦胧的雨景之中,好似一幅画卷,如此不发疯的样子倒令她有些不习惯。
“喝不喝?”他将酒杯递了过去。
傅茗渊白了他一眼:“明知道我不能喝。”
他似乎是醉了,又似乎没有醉,脑袋靠在柱子上晃来晃去,“你怎么跑过来了?”
“你不是过生日么?”傅茗渊静静凝视着他,“一年就这么一回,一个人喝闷酒怎么行?”
夏笙寒有些错愕,仍是有些诧异于她的前来,默默地扬起嘴角。二人一同坐在回廊里,静静看着周围的雨景,一时谁都没有开口。
想起连城公主曾说过他不喜欢过生日,傅茗渊以为是自己的到来打扰了他,遂起身道:“你若是觉得我碍着你了,那我先走了。”
她尚未起身,手臂便被他拽住,险些一个踉跄栽了回去:“不许走。”
她会心一笑,重又坐定下来,转头一看,才知不知何时与他如此接近。他的双眼半睁半闭,修长的睫毛微动,俊秀到令她一时无法移开目光,脸也不自觉地发红了。
夏笙寒半睡半醒地抱着伞,不一会儿脑袋便歪了下来,靠在她的肩上。傅茗渊哭笑不得,几次将他的头推过去,可片刻之后他又垂首睡在她的肩头,还得寸进尺将整个身子都压了上去。
她不由叹了口气,恐他着凉,从身后扯出来一条毯子,才知他大约已经在这里坐了一天了。她有些不忍地将毯子给他披上,夏笙寒满足地笑了,闭着眼睛往她身上蹭了蹭,像个贪睡的孩子。
“你睡觉的时候不是一直很防备的么?”想起上一回手臂差点被他捏脱臼,她有时会想,究竟他从前被多少人在睡梦时袭击过。
他依旧靠在她身上,含糊道:“知道是你,我就不防备了。”
“……”
傅茗渊暖暖地发笑,余光瞥见回廊之外放着一个精致的箱子,忽而想起连城公主托她带来的礼物,遂将东西递过去道:“这是公主让我交给你的。”她指了指箱子,“那个是什么?”
夏笙寒看也不看道:“王兄送来的。”
“这么说来,我还没有给你准备礼物。”她苦思冥想了一会儿,却是无果,“我送人都送玉,但似乎的确没什么创意。这样吧,你说你想要什么,我就去买什么。”
夏笙寒闻言,眼睛忽而睁了开来,神采奕奕道:“什么都可以?”
傅茗渊见状,立即警觉了什么,摇头道:“必须是正常的东西,不能给人带来麻烦,也不许让我去买什么火药!”
“你……担心我给云沐带来麻烦么?”
听到这个问题,傅茗渊微微一愣,抬头凝视着他的眼,默了默:“我的事你捣乱就算了,问题是今天状元府聚集了不少人,要是联名向陛下谴责你要怎么办?”
夏笙寒的眸子顷刻亮了起来,追问道:“不是为了云沐么?”
“当然不……”
“知道不是为了他就行了。”
他突然打断了她的话,将手从毯子里伸了出来,一手托着她的下巴,一手抵着她的脑袋,在她尚未反应过来的时候,便吻住了她的唇,随后欺身上去,将她压在了回廊之上。
这突如其来的一吻令傅茗渊的脑袋里一片空白,感到唇瓣上的柔软在一点一点侵蚀着她的理智,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身下的毯子。
尽管平时遮掩得很好,但女子身上特有的芬香在此刻暴露无遗。他的动作很是轻柔,舌尖小心翼翼地触及着她的贝齿,再缓缓挑开,枕在她脑后的手也渐渐用力,几乎是将她整个人揽在怀里。
傅茗渊的脸越来越红,仅剩的理智也渐渐随着那个吻消失了,忽而听得门口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但很快又退了回去,还将门锁好,反应非常之快。
她猛地恢复清醒,一把将夏笙寒推开,语无伦次道:“门、门口……”
“是严吉罢了。”
他毫不在意地继续搂着她,而傅茗渊却死死将手抵在他的胸前,不让他再靠近:“你……不许得寸进尺!我说要送你礼物,可没说要把我自己送给你……别曲解我的意思!”
“我没说要你啊。”他目光明净地耸了耸肩。
傅茗渊听罢,这才松了口气,“那就好。你……想要什么?”
夏笙寒眼中含笑,慢慢俯□来,在她的耳垂上啄了一下,呢喃道:
“……宝宝。”
44「噩耗」
他的呼吸之中夹杂着淡淡的酒香,令傅茗渊的耳朵一下子红了,痒痒的,一时竟感到有些发醉,挣扎着想要坐起来,却依旧被他压着无法动弹,脸色涨红,连呼吸也有几分急促:“……什、什么宝宝?!”
夏笙寒垂眸凝视着她,撩起她的一缕发丝,露出天真明快的笑容:“我的宝宝。”
“……”
傅茗渊睁大眼睛瞪着他,愣了好一会儿不知该如何作答,与他靠得如此之近,目光极为不自在:“你……你知道你在说什么么?”
“我知道啊。”他冲她微微一笑,“你不是要送我礼物么,我要一个宝宝,跟我姓。”
“……”她深吸了一口气,扶着额头道,“——我哪里来的宝宝啊!到大街上给你抢一个来么?!”
“不要。”夏笙寒蹙了蹙眉表示不满,“我可以勉为其难让他长得像你,但是——身高得像我。”
“……”傅茗渊闻言,连手也不自觉地颤抖起来,又是脸红又是气急,不知哪里来的力气,猛地拱起腿将他踹开,“你……脑子有毛病!谁要送你个宝宝,你当变戏法么?!”
她的手仍旧紧紧拽着毯子,依然沉浸在方才的错乱之中,知晓他说这话时大约带着半分真意,更加不知所措起来,“……早、早知道我就不来了。”
夏笙寒抬头望了望天,平静道:“都这个时辰了,状元府的诗会早就结束了,定襄侯应该已经回家去了。”
心知他是故意提醒,傅茗渊低低“哼”了一声,跌跌撞撞地便要出门。夏笙寒在她身后道:“矮子,礼物的事……”
“——礼物你个大头鬼!”
***
自打从王府归来,傅茗渊一直有些心不在焉,云沐以为她是身体不适才会推辞了诗会的邀请,遂前来看看她,关切道:“你……身体还好罢?”
她还记得上回在秣陵时,云沐曾以为她身患什么顽疾,还特地给她取了药来。傅茗渊连忙摇头,扯着嘴角笑道:“不,我身体好的很,就是昨晚有些累了,不大想出门罢了。”
云沐闻言,神色复杂地望了望她,“可是……有人看见你昨晚去了慧王府。”
傅茗渊一个怔忪,险些从椅子上摔下来,故作镇定道:“呃……那是因为连城公主拜托我送一个东西去,所以……”
她说到一半,连自己都觉得这话听起来太假。倘若光是为了送东西,她完全可以派个书童去;没想到云沐竟会对此有所留意,她只好闷着头不说话。
令她惊讶的是,他似乎没有追问的意思,只是抿抿唇道:“而今朝中并不安定,湘王近来似乎也有所动作,你……最好还是不要同慧王走得太近。”
傅茗渊一愣,顷刻抬头望他,顿了片刻,郑重地摇头道:“云大人,你若是因为顾及我的身份才前来提醒,那大可不必。我自知朝中之事,也会多加小心,只望……你莫要因此而看轻我。”
“我并不是因为这个才来提醒你的。”云沐即刻摇手,“我不过是希望……你能平安。”
这个回答有些出乎意料,令傅茗渊讶然片刻,在她出声回答之前,云沐便已离开了博书斋,似乎欲言又止。
她觉得有几分古怪,却又说不上来,遂也没有在意此事。又过了几日,发生了一件令她哭笑不得的事。
当天韵太妃虽说交给她考虑,但知道自己时日不多,遂将那个小宫女送来了博书斋,目的是与殷哲培养感情。
这小宫女是个孤儿,名唤“雅馨”,长得清秀水灵,活脱脱一个小家碧玉,人也很纯朴老实。韵太妃虽然年事已高,但年轻时必定在深宫之中斗了多年,聪慧机灵的丫头反而令她不感兴趣,是以雅馨才会如此得宠。
那天殷哲似乎被夏笙寒叫走了,又逢景帝出行,傅茗渊只好带着阿尘与雅馨陪他上街。不料景帝在外与人发生了口角,焦急之时喊了声“护驾”。她本是决定前去解决争端,哪知雅馨闻声当场奔了上去,三下五除二把那与景帝争执的人给放倒了,小脸依旧红扑扑的,扭头问:“陛下,没事吧?”
不止是景帝,连傅茗渊都惊呆了。
一问才知,雅馨曾是一个将军的女儿,只是父亲死后家道中落,辗转到了韵太妃身边,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在殷哲回来之前,景帝便差人将雅馨送了回去。傅茗渊本是觉得没见到人,不好与韵太妃交代,可见他不知为何如此坚持,遂又作了罢。
当晚,小公主听说了这个消息,又跑来了博书斋。傅茗渊本以为她会无理取闹,谁知她只是同姑姑一起坐着,眼睛一眨一眨,撅着嘴不说话。
“你……磨刀了?”
小公主摇了摇头。
“那你……买了鞭炮?”
小公主依然摇头,眼神里露出几分疑惑。
太好了……果然没有听夏笙寒的话。
正当她甚是宽慰之时,殷哲从外面回来了。小公主以为他是陪同雅馨出去玩了,眼睛不知为何有些发红,走过去问:“臭小子,你去哪里了?”
殷哲微微一愣,道:“王爷让我……帮忙准备一些东西。”
小公主似乎并不在意他的回答是什么,只是嗅着鼻子道:“你放心好了,我不会再来了。八皇叔说过,君子要有成|人之美……”
殷哲大眼瞪小眼地望着她,完全听不懂她在说什么,转头向傅茗渊和连城公主求救,可二人也只是摊开手,示意他自己解决。
毕竟是一国公主,信阳公主就算再不高兴也只是委屈地撅着嘴罢了。殷哲叹了口气,心知躲不过去了,遂道:“殷家军如今还在云州,我的愿望是成为父亲和大哥那样的将军。或许未来会和公主殿下相隔甚远,有些事也不是儿戏。”
他素来是个老实孩子,心里想什么便说什么。小公主点了点头,盯着他道:“那你喜欢那个小宫女么?”
“我还没有见过她。”
小公主的脸色这才好了一些,咕哝道:“小皇叔说了,心上人的心上人,就是用来捏死的……”
“王爷他到底教了你什么啊……”殷哲苦笑着叹气,“你要捏死你自己么?”
小公主闻言忽而一愣,整个人都僵住了。一旁的侍女见她许久没有反应,即刻跑了过去,惊然大叫道:“——不好了,公主流鼻血了!”
……
傅茗渊摇头笑笑,忽而想起与韵太妃约定的日子临近了,或许能通过她询问到殷家军当年的过往。韵太妃在宫中多年,就算没有亲眼见到,对大多数的事也应当有所耳闻。然而在那日到来之前,噩耗突如其来。
韵太妃在寝宫之中猝然病逝了。
这样的结果是她不曾料到的,她记得先前曾听到过,韵太妃的病情虽然有所恶化,但至少还能再活三个月。短短十日之内忽然逝世,又恰好是在与她约定的节骨眼上,难免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据雅馨所言,韵太妃当日觉得头疼,遂早早地睡了,哪知这一觉睡下去,竟再也没有醒来过。
小宫女们纷纷哭哭啼啼,太医们也完全摸不着头脑,一连数日都没有调查出死因,但一同表示这件事有蹊跷。
尽管朝中的官员虽然都不怎么提,但此事无疑是造成了恐慌。傅茗渊莫名感到时间重合得太过巧妙,可又无法接触到韵太妃的遗体,只好从景帝身上下手。
因景帝对当年殷家军的事也抱有疑惑,当场便同意了,扬手道:“噢,让小皇叔带你去吧。”
“……”傅茗渊惊了,“换个人行么?!”
景帝反问道:“不是你教给朕要随遇而安的么?”
“……”好,你行。
她没了办法,只好在下葬之前同夏笙寒一起去看看韵太妃,对外称是太妃当年对慧王很是照顾,因此想在最后送她一程。
百官纷纷表示很感动:一个疯子居然这么懂事,不容易啊。
韵太妃的遗体暂时置于寝宫之中,屋外有四五个侍卫把守。傅茗渊壮着胆子进去,但到底有些害怕,步伐越行攒,不多时便走在了夏笙寒的后面。
“矮子,你怕?”他转头笑道。
“没有。”她棱了他一眼,“我只是在想,太妃娘娘去世之前,究竟想告诉我什么。”
夏笙寒定神指了指屋内:“进去就知道了。”
屋中的摆设并无不寻常之处,即是说韵太妃没有留下任何线索。傅茗渊心中的违和之感更加强烈,瞧见随行严吉闭上双眼在遗体之前念着什么,而后揭开那一层白布细细观察。
过了片刻,注意到对方神色有些异样,她立即询问道:“严公公,看出哪里不对了么?”
严吉点点头,却又摇了摇头:“这症状虽然看起来是普通的病逝,但却像极了苗疆的蛊毒,只是……老奴也不能断言。”
她闻言一惊,托着下巴沉思道:“连太医都没有看出来,你是如何知晓的?”
“这个……因为当年乔将军曾中过同样的蛊毒,所以老奴才对此有所研究。”严吉将白布重新盖上,肃穆道,“若是与苗疆有所牵扯,那决不能对外声张。”
傅茗渊表示认同,遂只字未提,只是与太医一道认为这是个不解之谜。景帝将出殡的日子定在了一个月之后,可就在韵太妃尸骨未寒之时,另一件大事火速传入京中。
“启禀陛下,豫王扬言韵太妃的死是宫内之人所为,前日在通州举兵谋反,宣称要为唐王一家报仇。”
傅茗渊与景帝同是一惊。
竟然……这么快?
45「谋反」
豫王起兵的消息在一天之内传遍京城,百姓之中对这一说辞有的信有的不信。毕竟当年先帝大整改时耍了不少手段,唐王自获罪至处死也不过短短三日;如今韵太妃死得蹊跷,难免会让人有所猜疑。
“韵太妃还没出殡他就反了,估计盯了很久罢?”傅茗渊叹了口气。早朝之上百官对此看法不一,丞相却又不肯发话,天知道夏氏究竟还要斗到什么时候。
景帝闻言,沉思道:“豫王在通州,消息传过去难免会有人在其中搅浑水。若是与他说清楚,至少不会真的打起来。”
傅茗渊讶然:“反都反了,还能当成没发生过不成?你见过盛世之下,哪个造反的不找点理由?”
景帝的眸子渐渐沉了下去:“可是,通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真要打起来也不是没办法端了他,但京中的损失也会很惨重……”
这便是他犹豫的理由,傅茗渊也能理解。豫王是景帝的四皇叔,就藩通州,据说为人张扬跋扈,却又不失稳重。此次起兵,看似是脑子一热就反了,但这背后究竟还隐藏了什么,却是无人知晓。
二人商讨无果,翌日她照常进宫,哪知瞧见御书房外跪着数十名官员,从礼部尚书到左将军列了整齐的一排,大哭道:“陛下,你可千万别听慧王殿下的啊,他可是早就疯……”
这句话自然是还没说完就被人打断,任谁也没有胆量在景帝面前说出那“疯子”二字。傅茗渊有些惊讶,一问才知,原来是早朝之中景帝提出可以派人去讲和,随即夏笙寒就自荐了:“让我去吧,让我去吧。”
他说话之时还举着一把刀,“嘭”一声将西瓜切成了两半,捧着其中一半给景帝道:“这个甜,我尝过。”
景帝吃到一半才意识到不对,连忙丢下西瓜道:“小皇叔,这可不是去玩啊!”
“我知道啊,反都反了,你把派人去讲和不是让人去送死么?”夏笙寒蹲在他身旁啃了一口,“我与四王兄也算有点交情,由我去说,他不至于杀我。”
景帝听着觉得有些道理,但到底担心他根本不理解造反是什么,或许以为出了京就是去玩。众官跪了一天也没得出个结果,遂将汤丞相请来,以为老丞相说的话会占些分量,谁知汤丞相闭了闭眼,咳了声道:“慧王要去……不是挺好的么?”
当场就有人昏了过去。
形势迫在眉睫,夏笙寒在征得景帝的同意后,与左军的队伍也准备尽快出发。傅茗渊不可置信,当天冲去了慧王府,却只看到忙来忙去的严吉:“夏笙寒呢?!”
见她气势汹汹的样子,严吉笑道:“王爷书房在准备。”
“准备什么准备!”她头也不回地冲进了书房,正巧看见夏笙寒正在收起一幅画。她一把将他手里的东西夺过来,深吸一口气道,“不许去。”
许是料到她会前来,夏笙寒笑了笑:“你……担心我?”
“废话!”傅茗渊瞪着他道,“你知不知道造反两个字怎么写?你以为你去了通州,还能出得来么?”
的确,通州一带贸易繁荣,人口众多,这也是景帝不想打起来的理由。派人讲和是注定的发展,唯独她没想过这个人会是夏笙寒。
“原来是舍不得我走啊。”他忽然微笑道,“可惜这次不能带你去。”
他看起来满不在乎的模样,令傅茗渊气得恨不得拍死他,可心中却也明白他的用意。
派谁去都是死,而他的身份在此刻便起到了利用价值。
她沉定地喘了口气,问:“随行的有多少人?”
“左军的一千轻骑。”
“……你疯了!”她惊然大叫起来。
“再多就没诚意了。”夏笙寒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笑容暖暖,“再者,严吉也会跟着我。”
“……”
傅茗渊揉了揉眉心,余光瞥见他正用满心期待的眼神盯着她,遂问:“看我作甚?”
“都要临别了,不送我个礼物么?”
她已然没了发火的力气,叹气道:“我跟你说了宝宝什么的不是从大街上抢来的!”
“我暂时不要宝宝。”他摇了摇头,指指自己的脸颊,“亲我一下吧。”
“神经病!”
“不肯啊……”他的神色霎时转为了失落,打着伞蹲在墙角,“蘑菇太寂寞会死掉的。”
“……那你就死吧。”
“这样好了!”夏笙寒突然站了起来,伞一丢,神采奕奕道,“你不肯亲,我去大街上裸奔好了!”
他说着便要扯开衣襟往外走;傅茗渊大骇,忙不迭将他拦住,眼一闭心一横,踮起脚在他的侧脸上啄了一下。
她垂着脑袋,面颊逐渐升温,哪知尚未退开,就被夏笙寒抱在了怀里。他低着头,嘴唇恰好在她耳边,总是喜欢在她耳畔低语。男子的吐息是如此灼人,时而令她感到痒痒的,羞赧到不知所措。
“矮子。”他腾出一只手,将那把油纸伞交到她的手上,“不管出了什么事,不许不要我。”
***
月初至梁州,月中至蕲山,直至四月末,夏笙寒的队伍终于抵达通州。轻骑在城外驻扎,豫王有恃无恐,要求进城的只能是慧王本人。
“王爷,断不能听这等逆贼的话。”左军一个将领道,“他是想将你当作人质。”
夏笙寒望了望他:“什么是人质?”
“……”那将领面色土灰,想着或许豫王拿着一颗糖都能把人给忽悠进去,遂不再劝阻。
苍天啊,派一个疯子来,简直是给人送人质啊!
豫王是个年近四十的中年人,天庭饱满,一袭墨绿长衫,头束金冠,面带笑容,显得很热情好客:“十一王弟,真是多年不见,你竟长这么大了。”
他又看向严吉,似乎不满于这第二个人的出现,只见夏笙寒随便找了块地方坐了下来,冲严吉道:“我要吃糖。”
豫王笑容不减,但也没了再提的意思:他可不想为个疯子再找个老妈子来。
他命人送了些糖来,丝毫没有生气的模样,目光沉定:“听闻王弟是主动要求前来的,陛下就不担心我把你扣在通州么?”
夏笙寒拿起一颗糖,抬头望着他道:“王兄为何突然想到要为唐王报仇?”
“唐王?”豫王忽而大笑起来,“我连他长什么样都不记得了,报什么仇?”
“那不就皆大欢喜了么?”
豫王垂眸端详着他,神色略略复杂道:“我不管你是真疯还是假疯,在先帝身边呆了那么多年,敢说完全没有叛逆之心?”
夏笙寒不置可否:“就凭这点兵力,能做什么?”
“你当我是傻子,什么都没准备就造反了么?”豫王笑容更甚,“只有我一人自然不行,但当年被先帝迫害过的藩王,你以为如今他们还会按兵不动么?”
夏笙寒一时未答。
的确,允帝虽然贤明,手段却是历代帝王中最狠的一个,当年下令处死唐王时,连眼睛都没眨一下。各地藩王心怀鬼胎,却又无力反抗,在允帝死后逐渐吸纳兵力,只是那时景帝刚刚登基,想要阻拦也是无力。
“你的目的,就是联合藩王攻下京城?”
“哈哈,你觉得本王会和京中的军队硬拼么?”豫王言至此,不再透露,但这般胸有成竹的样子,显然是早早地就有了计划。
或许是从最初被允帝剥削兵力时起,又或许是在更早以前,谋反的计策就被酝酿了。以豫王为首,究竟有多少人与他联手,实在无法估量。韵太妃之死无疑是一个契机,而唐王也不过是一个幌子,让他可以如此正大光明。
“那可真是……太好了。”夏笙寒把玩着手中的糖,忽而从怀里掏出什么,将兵符递去,“这一千轻骑,任你处置。”
豫王有些讶然,并不伸手去接,目光琢磨不透。
“王兄可还记得十年前,先帝派人制造混乱,将我的脑袋撞出了一个窟窿来?”他慢悠悠地抬眼道,“那时我就在想,为什么继位的人,会是他的儿子?”
豫王依然盯着他不动,周围的手下亦是满目猜疑,但不知为何全都退了出去。少顷,豫王忽而大笑:“哈哈哈哈,十一王弟你果然有意思,装疯卖傻这么多年,所有人都被你骗了,你以为我会信你么?”
“王兄可以不信。”夏笙寒将兵符放在桌上,又从包袱里取出一幅画,“这个便是我带来的礼物。”
豫王轻轻将画卷展开,映入眼帘的一幅山水图,画的正是这大延江山,但有些细节却显得很不同。他一眼瞧出了端倪,乐道:“哈哈,真是个好礼物。”他走到夏笙寒面前,俯身指着那颗糖,“怎么不吃呢?”
“因为有毒。”
“对,因为我不信你。”豫王挑起了眉,笑容自信,盛气凌人,“但是,我有方法来证明你是不是在说谎。”
夏笙寒隐隐一惊,从方才便注意到屋中的侍卫接连出去,而豫王此刻神色从容地亦是向外走,转头将门关上:“很快我就会相信你了。”
转瞬间明白他想要做什么,夏笙寒与严吉同时闻到了一阵刺鼻的味道;随即,整间屋子“轰”地一声炸裂了开来。
***
不久,通州传出消息,言慧王在入城之前便遭遇伏击毙命,是京中有人做的手脚。
次日,一千轻骑成为了俘虏,至今并无伤亡。
朝中之人得到这个消息俱是大骇,可慧王分明早已进入通州,又如何会遭遇伏击一说?这一消息未免漏洞太多。
果不其然,不出三天,得到小道消息的官员便道:“慧王早已进入通州,必是诈死,主动要求前去通州就是证据,指不定就是为了投靠豫王,预谋夺权篡位。”
可又有人道:“慧王在京中多年,一直安分守己。豫王又不是掌握什么重兵,比起豫王还不如去抱湘王的大腿。”
两方各执一词,大多是确定了慧王诈死,但各自有道理,在消息明确之前不好判断,而今便要看景帝的意思,决定是否查明此事。
当天,御书房外又跪了一拨人,跪着跪着就吵起来了,吵着吵着就打起来了,侍卫们看一群文臣打架,觉得分外有意思,一时间都没想起来要拦。
屋内的景帝沉着面色,听得外面的吵闹声,更加心烦意乱:“其实这么多年来,朕也看不懂小皇叔在想什么,他应该不会这么做的……”
傅茗渊不作声地闭上双眼,感到一种苍茫的无力之感,手中是夏笙寒先前留给她的紫伞,伞柄上还刻着那个“昭”字。
分明……之前还好好的。
她低头望了一眼那把伞,叹了口气,定神后转身推门出屋。
吵吵嚷嚷的百官见终于有人出来了,立即安静下来,揪人头发的动作也停下了,纷纷期待地望着她。
“传令下去——”傅茗渊目光严肃,一字一顿道,“逆贼已露出马脚,全力捉拿慧王党羽,一个不留。”
46「派兵」
诏令下达之后,曾经与慧王关系不错的众官们纷纷与他撇清关系,至于那些认为事有蹊跷死不悔改的文臣们皆数遭到软禁,甚至是连城公主的出行也受到了限制。
奉命的刑部尚书调查了慧王的过往,却没什么确凿的证据,苦恼地与景帝道:“陛下,慧王连个亲卫都没有,再者以他的情况……咳咳,目前抓不到什么人。”
景帝也明白他的意思:慧王在少年时期就疯了,凡是脑子正常点的人都对他敬而远之。近两年来与他相处最多的反而是傅茗渊,谁能抓谁不能抓,真的不好判断呐……
“谁说慧王没有党羽?”坐在一旁的傅茗渊幽幽抬起头,“他虽然没有亲卫,但手下的忠心之臣却不在少数。秣陵的兵马自不用说,云州的殷家军曾为他所救,左军的朱副将曾多次护送他回藩地,右军乔副将曾担任过他的近身侍卫……这些,大人应该早就知道了罢?”
她所言不假,这等背景随便翻翻卷( 御前疯子 http://www.xlawen.org/kan/2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