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阅读
《三戒》
作者:苏放
第一章
诱惑.牛精洪篇第一章
一
欧巷的阮桂洪有一个难听的花名(外号),叫牛精洪。
在本地俗语中,牛精的意思是胆子大脸皮厚、脾气倔犟,还有那么一点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意思。这阮桂洪自小就有了这个花名的,到今年二十一岁了,生得橫眉怒目,个头不高,皮肤黑黝荀畹模缘没肷砑∪夥⒋铮⑵闶枪殴只鸨宥歉鲆坏憔妥诺呐谡唐⑵米帕怂鹜罚液湍闫疵?br />
这样的人能是好学生?阮桂洪在学校时便劣迹昭著,调皮捣蛋打架逃学,勉强读完初中打死也不愿再拿起书本。不过他一直没能安排上工作,父亲洝绞裁绰纷樱依锼闫鹄匆裁皇裁聪怨笥腥ㄊ频那灼荩绞敝缓酶糯蠊媚讣业幕斜砀缱鲎靶蕖W鲎靶拚庖恍泻懿晃榷ǎ斜砀缃拥焦こ叹陀泄た斜砀缑唤拥阶靶薰こ叹椭荒茏约合氚旆恕?br />
这几天阮桂洪正跟着华仔表哥做一间工商银行营业部的装修工程,因为一桶油漆,引出一桩事又大打出手,连华仔表哥也牵连进去,差点进了派出所。幸好派出所长是华仔表哥的朋友,这事就给压住了。
原来阮桂洪在一间建材店买了一罐油漆,打开用的时候发现是流嘢,(注:流嘢:粵港新俚语,意指假冒伪劣的东西。
)叫了个工人拿回去退换不成,阮桂洪便亲自上门。不料对方不但不认不退,反诬赖阮桂洪,态度极是恶劣。阮桂洪的牛精脾气那能吃这个?大眼一瞪,便和对方吵了起来。
这家建材店的老板不是善类,见阮桂洪只是两个人,倚仗己方人多,推搡他两人出店门,口里还不干不净的谩骂。这下可撩着了阮桂洪的火头,他用力一甩手让一个推搡他的人跌开了几步,这架就真打起来了。阮桂洪自小学过功夫,这时心头火气盛,出手凶狠,霎眼间就打倒了两个,见同伴不会打架已经挨了好几拳,他猛地冲过去一拳就把对方一个打得萎顿在地,拖着同伴往门外后退。
建材店的人吃了亏,也红了眼,好几个人抽出铁水管要冲出来。阮桂洪虽然牛精却不笨,知道好汉不吃眼前亏,推了一把同伴说“快跑!”说时迟那时快,对方一个人高举铁水管已经扑上来,便在此时阮桂洪身边冲来一个人,把手中木棒向前一递,逼得对方只好停步。
阮桂洪一看,来人竟是自己的好朋友欧灿辉,心中大喜,他心思转动快,退后两步,拔起插在人行道绿化树旁作围栏用的一条木棒,复又向前和欧灿辉并肩对敌。
眼见建材店六、七个人手持铁家伙,成半月形环逼下步步相逼,阮桂洪暗暗吃惊,知道遇着了黑心店的人。这些人欺行霸市,常用伪劣商品假冒牌子货骗人钱财,暗地里还使阴招欺诈打压同行,今天这个事看来不能善了了。
阮桂洪是吃软不吃硬的人,他眼露凶光,一边和欧灿辉步步后退,一边紧盯着对方。形势虽然险恶,,这时候竟毫不胆怯,而且相信欧灿辉也不会退缩,不然也不会这个时刻挺身而出。什么叫老友兼死党?欧灿辉就是了,老友兼死党那便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至于欧灿辉为何到此和及时出手,他也无暇追问,此刻要专心对敌,以后自然有机会说的。
这家建材店靠近万通家具商场,附近还有很多小商铺,大街上的人见有人打群架,顿时惊慌失措作鸟兽散,爱看热闹的也远远的站到街对面去,唯恐遭受无妄之灾。
欧灿辉这时脑筋转得飞快,思谋如何和阮桂洪脱身。他见对方人多势众,手上又有铁家伙,知道好汉不吃眼前亏,先求全身而退,以后嘛,叫上兄弟们再打一场找回场子就是了。
欧灿辉年方十九,身高一米七八,个子高却不胖也不瘦,兼又生得星眉剑目清清秀秀,在公司里也称得上头号靓仔,极得女孩子青眯。他是国营饮食服务公司的职工,已经在有名的金龙酒家点心部学师快满三年。
欧灿辉人缘甚好,且又心思灵动,他和牛精洪同住一条欧巷,是街坊邻里,平日关系极好。今天是星期天,他陪着公司的政工员方清逛家具商场,不料还未进商场,他眼尖远远就看见阮桂洪和人打架,一眼就看出阮桂洪要吃亏,心里一急,顾不上和方清说话,拔腿就飞奔过来,而且急中生智,见插在人行道绿化树旁作围栏用的木棒有拳头般粗,每根都有一米多长,用力拔起一根作武器,倒是可以抵挡一阵子。
眼看对方手拿铁家伙就要发难,便在此时,听得一声大喝:“不准打架!”
阮桂洪心中一凛,转眼看时,认出大步走来想制止打架的人是方清,便在这时,他给欧灿辉扯了一把,两人都是同一个心思,拔腿就跑。阮桂洪的同伴原也没走远,这时也慌忙跑着追了过去。
方清穿着西装衣冠楚楚,显得气宇轩昂又成熟稳重,有一种当官的气度,那一声喝叫自有一股威严,建材店的人拿不准方清的身份,惊愕迟疑间,欧灿辉和阮桂洪已经跑了,转眼间就在横街转角处消失。那些人狐疑地看了看方清,一言不发气忿忿地转身回去,远远围观的人也自散去,方清才暗自松了一口气。
欧灿辉和阮桂洪二人跑得气喘吁吁,眼见没有了追兵影子,方才不跑了。欧灿辉喘了一口大气,问阮桂洪说,他们是什么人?
阮桂洪气呼呼地说,卖油漆的——丢你老母,白痴,回去把所有兄弟都叫来,我要砸了他的黑店!
欧灿辉才知道这个肥头肥脑不会打架的后生叫白痴,当然不是真名而是花名了。他见白痴嘴角还在流血,忙示意白痴擦拭。
白痴用手背擦了擦嘴角,眼巴巴地对阮桂洪说,要不要通知鸡、鸡虫他们……
阮桂洪眼一瞪,恶狠狠地说,要!来得人越多越好,丢那妈,还楞在这里干什么,快去呀!
欧灿辉见白痴小跑着离去,阮桂洪又往回走,便跟上并肩走着又问起打架缘由。阮桂洪气哼哼地说了,又问起欧灿辉恰好赶到的事。欧灿辉明知阮桂洪和方清有隔阂,见了面也不打招呼的,但他和方清亦是好朋友阮桂洪也是知道的,而且刚才若不是方清出头,他和阮桂洪恐怕都要吃亏,说不定还会受伤,总想帮助阮方二人消除隔阂,今天倒是一个机会,便照直说了。
原来方清和恋爱对象拍了三年拖,瓜熟蒂落要拉埋天窗,(注:拍拖:粵港俚语,意指谈恋爱。拉埋天窗:粵港俚语,意指完婚)他早看好了一套新家具,趁着星期天休息,叫上欧灿辉作伴,便直奔万通家具商场而来,恰巧碰上了阮桂洪这一档子事。欧灿辉看了阮桂洪一眼说,今天是全靠方清我们才跑得脱呢。
阮桂洪一言不发,脸上木木的没有什么表情,不过平时也是这个样子,欧灿辉也不知道阮桂洪心里怎么想。
欧灿辉跟着阮桂洪走回到油漆店对面的一条横街口停下来,等了约半个钟(头),便见白痴和七、八个怒气冲冲的装修工从横街走来,阮桂洪就想带头冲到对面去。白痴忙拉着阮桂洪的手说,华仔表哥叫你等、等他。
阮桂洪嘴里骂了一句脏话,只好耐着性子等。
欧灿辉自然知道华仔表哥是阮桂洪的大姑母的儿子,是搞装修工程的包工头,市里很多装修工程都是他搞的,据说黑道白道都很吃得开。阮桂洪自初中毕业后一直没能安排上工作,平时就跟着华仔表哥搵食。(注:搵食:粵港俚语,意为谋生、挣钱;搵,也有找的意思)华仔表哥不喜欢手下的人叫他“老细”(老板),又因装修行内另有一个小老板也叫华仔,于是便让手下的人跟着阮桂洪叫华仔表哥,一来二去,华仔表哥便成了他的专用名号。
过不多久,看见十多个人从大街走过来,阮桂洪等脸露喜色,便一窝蜂冲过去汇合。欧灿辉一眼就认出领头的人必定是华仔表哥。匆匆一瞥,见华仔表哥也不过二十七、八岁,略显清瘦,斯斯文文的,戴了一副近视眼镜,却又剪了一个小平头,人便显得又斯文又很利索。身上穿了件浅蓝色短袖T恤,欧灿辉认出是鳄鱼牌子,高档货,和阮桂洪这些穿着牛仔裤开工衫的装修工一比,颈脖戴了一条粗粗的金项链的华仔表哥自是显出另一番气度,与众不同。
一大群面露凶光的人涌进油漆店,把店里的人都吓了一跳。坐在收款桌子后面的正是油漆店老板,他刚站起来,华仔表哥沉声对他说,我是华记装修公司的华仔,我的生意你也敢骗,我的人你也敢动?说着眼皮一翻,提高了嗓门喝道,砸了!
油漆店老板惊愕间,这群装修工已经动手,手推脚踢,只听怦怦磅磅一阵乱响,大大小小的油漆罐乱滚,靠墙的几个货架也给板倒在地,店里顿时一遍狼藉。华仔表哥一摆手拦住欲冲前去对老板动手的阮桂洪,对老板喝道,叫你的人不要动,不然你就死定了!
装修工凶神恶煞人多势众,阮桂洪早认准了藏铁家伙的地方,他一冲进店马上就和几个同伴抢上前去,每人都抄起了铁家伙,油漆店的几个人便不敢妄动。老板虽是目露凶光,但给阮桂洪、欧灿辉几个虎视眈眈逼着,便铁青着脸一言不发。
华仔表哥冷眼一睃,摘下挂在墙上的营业执照拿在手里看了看,鼻子里“唔”了一声:“新记油漆店,朱立新?”随手往里一扔,喝了一声“走!”转身踱出店去。众人也发喊一声,跟着扬长而去。
欧灿辉见阮桂洪两眼冒火,一付不砸几下心不甘的样子,用力扯了他一把,阮桂洪才把手里的铁水管往地上一扔,狠狠地瞪了建材店老板一眼,才跟着走出店去。
欧灿辉为人仔细,他一直留心往后瞧着,见对方没有尾随和动作,离得远了,才放松下来。这时听得警车呜呜的响着警笛而来,连忙拉着阮桂洪转入横街小巷。打架是一件很刺激甚至是很愉悦的事,但给阿Sir抓进派出所就不是愉悦的事了,自然应该溜之大吉。
第一章第二节
二
公元一九九三年春未夏初,这一天,正是广东省清源市老城区欧巷里的方家娶媳妇的良辰吉日。
欧巷是广东省清源市老城区一条古旧的巷子。
说起来,清源市老城区的中心轴线,是古老而繁荣的南门大街。南门大街中段往东有一条武安街,街内老住户习惯称武安街为内街,只有两米来宽,两旁都是楼层不高的旧民居;欧巷是便是内街的一条小巷,巷里只有六户人家。不过因离南门大街这一头近,倒是闹中带静。
欧巷是一条掘头巷(当地人对只有一头进出口的巷子俗称),巷口有一个青砖砌的门楼,门楼看上去可容两人进出,实际是若两人在门楼相遇,必有一人侧身谦让,方好进出。欧巷巷子窄而深,青砖镶砌的路面因年代久远,看上去凹凸不平班驳残旧。巷口右边第一户便是欧灿辉家,紧挨相连的是欧宅欧德庭家,两户欧家不是至亲,但都是同拜一个太公,同宗同族。前头欧灿辉家屋小、老旧,一看就知道是穷苦底层人家。
里头欧宅却不同,欧巷右边四份之三的地方都是它的,虽然也是两层,里头欧宅也比前头欧家高出许多。欧宅大门正对着巷口,正面墙便看得出年代久远,因为院墙上还铺砌了古式的瓦桶,上面长着杂乱的枯草;大木门是连着趟栊门那种古旧式的,那趟栊门的园木每根都有拳头那么粗,和厚实的大木门一样,都由那浑实的苌允境瞿甏木迷丁?br />
欧巷巷子左边是方家、阮家、陈家、麦家。方、阮、陈三家外墙连成一体,除了方家加盖了一层是红砖外露,从外墙看,三家临巷一面的墙和欧宅的外墙一样,都是青砖外墙,也一样墙面平整,砖缝又直又细,只是没有长麻石垫墙脚,蜗居狭小,里面的屋墙和地砖都显得残旧寒碜。
巷子在欧宅门口往左一拐是块公共用地,大约有二十多平方米,中间有一口水井,过了水井空地便是麦家。那口水井外人从巷口经过是看不见的,因为欧宅院子的东墙和左边住户的外墙是一条直线。井口有半人高,那是井后头巷尾麦家夫妇怕井沿低,小孩容易掉下去,十几年前自己动手捡旧砖砌高的。当年砌的时候,麦老师把它砌成内园外八角,倒是砌得中规中矩似模似样。
欧德庭是欧巷里最年长者,德高望重,当时在旁见着了,点着头嘉许说,“八角布列八方,合八卦之象,含周易之理。”
阮桂洪的母亲叫黄三女,妇道人家不懂什么周易八卦,自然听不懂满腹经纶的欧老太爷说的话,却点着头表示附和,心里只是诧异麦老师夫妇都是斯文人,竟会泥水工都做得来,真让人佩服。
计算起来欧宅竟是比阮、陈、麦三家还大,因为欧宅靠欧灿辉住宅后墙还有一个小花园。欧灿辉家后墙和对门方家后墙差不多是同一条线,所以欧宅便显得深遂。
别看小巷只有六户人家,街坊们都知道,欧巷里常有吵闹声,搞出事端的,除了阮家不会是第二家。
其实阮桂洪虽然牛精,在欧巷倒不惹事,惹事的是他母亲黄三女。
黄三女是个没有文化的家庭妇女,四十多岁,人到中年也没有发福,还保持着年轻时那般苗条,不过也不显得瘦削,而且眼睛很有神,说话声音又大又急,走起路来一阵风,一看便哓得她是个精明利索的人。
黄三女在家闲时做香骨(香烛的竹签),赚一点小钱帮补家用。正因为她是文盲,又有个贪小便宜的毛病,而且性子争强好胜,街坊邻里背地给黄三女起了一个不好听的绰号,叫霸巷鸡毑,(注:霸巷鸡毑:粤港俚语,形容妇人蛮横不讲理。鸡毑,母鸡,粤人称雌牲为毑)说的就是她巴辣蛮横不讲理,冇理也要死鸡撑硬盖——死顶,有理更是吵通街。
阮桂洪的父亲叫阮世诚,是水泥厂一个出苦力的老工人,平日只知道埋头干活的老实人,偏偏娶了个巴闭泼辣的女人做老婆,(注:巴闭:粤港俚语,比喻挑剔、张扬、不安分)几十年下来,早就习惯了老婆的颐气指使,早就给老婆占足了上风,一般都懒得张口和老婆吵,巷子里的人都知道他是名副其实的妻管严。
阮桂洪有一个妹妹叫桂婵,,在市百货公司当售货员。两兄妹知道方家今天办喜事,虽是近邻,但方家没叫他们去帮忙,一个便照常上班,一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天刚发亮,欧巷里就热闹起来了。先是方家的亲戚来了,在家里忙了一阵,因厨房太窄小,几个来帮忙的妇女,便把鸡、鹅、鸭、青菜都拿到巷尾的水井旁,就在那里劏鸡劏鹅,摘菜洗菜。接着是新郎哥方清的一班老友兼死党来了,足有二十多人,屋里呆不下,有些便走出屋子,见巷子太窄人来人往的,把只容两人并肩行走的巷子挤得连走动都有点困难,便干脆走出巷子来到内街,聚在一起抽烟说话,有和欧灿辉熟的就到欧灿辉的家里坐。人们脸上都荡漾着欢快的笑容,到处是欢声笑语。
方清结婚迎新人、摆喜酒,家里热闹了一整天,欧巷里人进人出,也喧哗嘈杂了一整天。到了下午,方家在家里摆过太平席,又簇拥着前往南门大街的金龙酒家。方清是市饮食服务公司的政工员,金龙酒家是公司下属酒店,方清摆酒席自然选择到牌子最老,条件也不错的金龙酒家。酒家经理和他熟透了,经常一块开会、饮酒,所以不但婚宴酒席菜式好,更重要的是收费也很优惠。
等方家一大群人熙熙攘攘离开欧巷,巷子里才算安静下来。
方家的人前脚还未走出巷子,和方家仅一墙之隔的阮家,这时候响起了阮桂洪母亲黄三女的骂声。方树开夫妇走得最后,因为黄三女的骂声很高,方树开听了,皱起了眉头,脸色便阴沉下来,卢少容锁好门,拉了丈夫一把,方树开才跟着老婆离去。
黄三女骂人的起因还是方家的喜宴。
阮桂洪的父亲阮世诚拿着竹筒抽着水烟,见老婆叫女儿去买酱油,又见她去厨房拿了一把青菜准备去巷尾水井处洗摘,便奇怪地发问:“今晚不是有得饮吗?(注:饮:粤港俚语,意即参加喜庆宴请、宴饮)怎么还洗菜?”他早就接到方树开送来廅府统请的大红请柬,送了贺礼,原来准备全家都去赴宴。
“饮什么饮,通通不准去。”黄三女干脆不出门了,就在客厅坐下来一边捡摘青菜一边说,“也亏她崔兰好好意思送贴子来。”
阮世诚不高兴了:“都是陈年旧米芝蔴豆大的小事,还记着它干什么?!”
崔兰好就是方清的阿嫲,当了二十多年的街道小组长,很有政治觉悟和对街坊很热心,这就免不了和妇道人家的黄三女产生磨擦矛盾。其实,黄三女还没过门,崔兰好就和阮家闹过矛盾,两家不和的种子就是那时就结下了。
那是经济困难时期,阮世诚大约是十来岁吧,几兄妹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家里粮食不够吃,有一次阮世诚母亲花了一块钱,偷偷买了十斤蕃薯皮干——那是农民把吃剩的蕃薯皮收集晒干用来喂猪的,因为等钱用,听说城里人连这个也当粮食充饥,就偷偷拿到城里卖。不料卖蕃薯皮干的农民前脚刚走,居委会的干部就赶了过来,不但把蕃薯皮干没收了,还把阮世诚母亲叫到居委会训了一顿,白白扔了一块钱还割她的资本主义尾巴,回来后于是病了一場,又白贴了一笔医药费。她知道是崔兰好打的小报告,便耿耿于怀,过后不久丈夫患病去世,她甚至把这笔账也记在了崔兰好身上。
当年黄三女过门后,方树开遇着了她,便色迷迷的似是不怀好意。那时她年轻,长得也可以,况且燕尔新婚,有爱情滋润,脸上白里透红,身段也从苗条变得丰满,虽称不上欧巷美人,在方树开眼中,却也是好色眼里出西施,极具吸引力。她女儿桂婵长大成|人,便十足似她当年模样,自是吸收了她的基因长处。方树开因为妻子对他不冷不热,房事上对他不甚兜答,若卢少容心情不好,便冷下脸不准他碰,而且三不时闹病,那就更容不得方树开胡闹。方树开对咫尺之近的黄三女,便动了歪脑筋,借着帮忙介绍黄三女进了糖厂当临时工,找着机会对黄三女动手动脚。
黄三女原不知家婆对方家有芥蒂,开头觉得方树开对人热情,大家同住一条欧巷,朝见口晚见脸的,见了方树开也常笑着打招呼。方树开帮忙介绍给她一份工作,心里自是感激,不料方树开很快就露出马脚,不但言语撩逗,还伸手摸她的屁股,顿时冷下脸来。方树开是个情场老手,以为黄三女不过是矜持作态,趁热打铁,张开双臂把她搂进怀里,那安绿山之爪便伸向她饱满的胸脯。
黄三女这时已有三个月身孕,她脾气刚猛,先是吓得花容失色,继而猛烈反抗,一边厉声谴责,一边顺手抄起一把铁板手,指着方树开破口大骂,方树开才晓得黄三女是贞节烈妇,黄三女的骂声已经把别人招引过来,这一下弄得他灰头灰脸,赶忙溜走,从此自是对黄三女死了坏心思。
经过这一次,黄三女第二天不但辞了糖厂那份临时工,以后竟视参加工作为畏途,况且有了身孕也不好出去奔波,刚好隔壁收买佬陈满的老婆陈姨介绍她做香骨,这份工只需在家做,自由自在的很合她的心意,于是从此她就安心做家庭主妇。对方树开自是警惕疏远,见了面便冷冷的不搭理,不过这些事也不好公开吵闹,她对老公也只是含含糊糊的说方树开不地道,把仇记在心里,心底里便十分鄙视方树开,进而把方家的人都记恨上了。
有一次因为门前垃圾的小事,黄三女和崔兰好吵了一架,她认定是方树开教唆母亲借故整治她,原本很小的一件事,她也吵骂得不近人情,把崔兰好气得差点闭过气去,后来便给居委会找去教育了一番,差点就要开她的批斗会。回家后,阮世诚母亲便把早年的事添油加醋的告知了黄三女,黄三女便更记恨方树开和崔兰好。后来家婆病逝,崔兰好很热心的上门帮忙办理丧事,黄三女也只作看不见。崔兰好热心肠碰上冷脸孔,心里头也不舒畅,后来一想居丧的人情绪不好,也就没再放在心上。
黄三女这时就说:“这么黑心肝的人,我才懒得做她的人情。”
阮世诚就说:“不是送了一张拉舍尔(毛毡)吗?”
黄三女把手中的菜一扔,站起来说:“要去饮你自己去,我才不花这个冤枉钱呢!”
阮世诚目瞪口呆:“你没有送?”见老婆不搭腔,才想起接到方家的请柬和老婆商量时,送拉舍尔是自己提的主意,其实老婆当时没摇头也没点头。家里是老婆掌管钱财,自己以为老婆同意了自会去办,人情往来这些锁琗事历来都是婆娘做的,没想到老婆心胸狹窄小肚鸡腸诸般计较。他后悔自己没有亲手去办贺礼,明知老婆有贪小便宜的坏习惯,为些损人利己的小事常和人吵架;原本就对方家有些心病,况且平时把一分钱也看得比铜箩大,怎会心甘情愿花一笔不算少的钱去办贺礼?!
都是街坊邻里,俗话还讲远亲不如近邻呢,不去饮方家的喜酒,旁人会怎么说?以后怎么和方家的人打交道?阮世诚恼火地想骂老婆,见老婆正气哼哼的拿眼睛瞪过来,知道老婆正等着吵架,自个心先怯了。不过一肚子闷气没处发,只好把手里的水烟筒用力一放,躲到楼上房间生闷气。
黄三女没了吵架对手,见儿子阮桂洪从楼上走下来,便把怒气发在儿子头上:“一日到芤膊恢鲂┦裁矗8呗泶蟮娜耍哺萌h钱养家啦!难道要父母养你一世?”
阮桂洪沉了脸没有答腔,黄三女看了儿子一眼,骂到嘴边的话又忍住了。儿子今年刚刚二十出头,健硕有力,脾性和父亲刚好相反,是个牛精臭脾气,自小就牛精得很,近年来黄三女暗地有点怵这个牛精儿子,不敢对儿子放肆责骂。这时见女儿阮桂婵拿着酱油瓶走进屋,就骂道:“你又死到什么地方去了,买酱油用去哪么久?”
阮桂婵读完初中已经出来做工,在市百货大楼当售货员。母亲张口就骂已是家常便饭,她早习惯了,任是雷霆万钧也当是和风细雨。她满不在乎地把酱油瓶往桌上一放,对阮桂洪说:“大佬(哥),华仔表哥叫你晚上去找他呢。听他说,接了农行一间储蓄所的装修工程,要你去帮手。”
阮桂洪点了点头。阮桂洪虽然对外人牛精,对这个妹妹却很怜爱,兄妹二人感情极好,见她欲言又止,就笑着问:“还有什么事?”
“你去不去饮?”阮桂婵知道母亲的脾气,吩咐了不去饮,她觉得不妥,见母亲入了厨房,就放低了声音问大佬。
阮桂洪挠了挠头。他也知道母亲这样做不好,虽然他从心底讨厌方家父子,但两家从未有公开冲突,父亲是个讲面子的人,他听见父母在楼下顶嘴,明白父亲的心思,街坊们场面上的礼节还是要讲的,可是母亲的脾气他没法劝。干是他想他可以独自去赴宴,总之阮家有代表出席就可以说得过去,问题是他身上只有几块零钱,也凑不出这份贺礼,没送礼去酒家白吃也不妥。他只好说:“我再跟她说说?”
见妹妹点点头,阮桂洪便走去厨房,走到门口又转回头,对阮桂婵说:“算了,不去就不去吧。”他烦燥地一摆手,不再理会妹妹,便走出屋子。
刚出门,見住在巷子里头欧宅的霞女正从家里走出来,便停下来,等霞女走近了,笑着问:“霞女,今天有没有看娶新人?”霞女大名叫欧海霞,自小和阮桂洪一块玩耍长大,阮桂洪跟着欧巷里的人对欧海霞叫霞女,霞女也习惯了。
“有呀。”霞女也笑着回答,“新人挑的这家美容店手艺不错。你看,平常不显眼的人,化了妆真的漂亮了许多。”
阮桂洪常听人说欧巷风水好,男的大多高挑靓仔,女的欣长俊俏,霞女就是欧巷的第一靓女。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不列入靓仔一类的,但方清讨的这个老婆也算不上靓女,身材娇小,看上去倒是顺眉顺眼的,听霞女一说,也佩服美容店的手艺。因见霞女脸色不大好,又笑着问:“你脸色怎么这么差?是不是看別人做了新娘,你又伤心又恨嫁(恨不得嫁出去)?”
霞女生得俊俏,身材欣长,在阮桂洪眼中,便是天仙一样的人物。他比霞女大两岁,欧巷就住了六户人家,谁站在巷里叫一声,六家人都听得见的,两人自小便玩耍在一起。霞女待人斯文有礼,但偏偏和牛精洪最合得来,见了面总是嬉笑打闹。这位天仙见了他都是言笑晏晏,所以他也特別喜欢和她说笑逗乐寻开心。
“你去死啦!”霞女啐了阮桂洪一口,脸上神色却不是恼,伸手要揪阮桂洪耳朵,给阮桂洪躲开了,便停了手,很关切地反问,“你现在搞什么?”
阮桂洪两手一摊:“什么也冇得搞。”他看了看霞女,又一脸坏笑地说,“看见人家娶老婆,我现在最想搞老婆,但身无一文,想也没有用。”
霞女脸一红,推了阮桂洪一把:“又冇面又冇钱,谁这么死蠢会嫁给你?你倒是找一个正式工作才是。”
阮桂洪无奈地说:“你以为我老豆(父亲)是市长、书记?我像你家有当官的人,我早就有班上了。”
欧巷里就霞女家境最富裕,住的是老宅大屋。霞女上面有五个大佬(哥哥)、两个家姐,大哥欧海平在乡镇企业局当局长,三哥欧海富在酒厂当财务股长,四哥欧海贤在口岸办当科长,五哥欧海亮在银行当信贷员,只有二哥欧海平跳出了单位,领了个体热照开了个牙医诊所,排行第三的大家姐欧海棠嫁去了香港,排行第六的二家姐欧海盈在旅游局当导游。
霞女几个大佬都很有面子和门路,原本为霞女安排一份工作并不是难事。但不知什么原因,霞女去年高中毕业了就一直待在家里,心安理得地当她的待业青年。她父亲欧德庭是酒厂的退休老会计,老母亲也有一份退休金,嫁去香港的大家姐又时常寄钱回来;家里衣食无忧,父母兄长都溺爱她这个拉女(最小的女儿),霞女竟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休闲自在得很。
霞女见阮桂洪有点垂头丧气,想起阮桂洪喜欢喝两杯,就说:“等下你也去金龙饮吧?街坊都请齐了,加上两家的亲朋戚友,怕要摆几十席呢。”
“不去。”阮桂洪说,见霞女露出诧异的神色,又说,“你知道的啦,我老母那个臭脾气,我也很为难的。”
霞女笑了:“你老母也真是的——不过给人叫了十几年霸巷鸡毑,也该收收火,改一改脾气啦!”
见阮桂洪脸色不好看起来,霞女知道自己心快口直,说着了阮桂洪的痛处,便伸手在阮桂洪肩上拍了一下:“别生气,街坊邻里,我知道你难做。我想方清不是小气的人,有机会多沟通勾通,以后是你们后生仔(青年人)的世界。”
阮桂洪的不快只在心里一闪现,听霞女这样说,倒笑了起来:“我们后生仔?哈,你七老八十啦?”
他和霞女自小一块玩耍长大,霞女平日和他说得来,他对霞女有好感,所以霞女说了他母亲的坏话也没往心里装。若是换了别人,说不定牛精脾气就会当場发作——当着和尚骂贼禿,当着儿子骂老母,不是明剃眼眉吗?!听得屋里又响起母亲责备妹妹的骂声,阮桂洪摇了摇头,相跟着霞女往外走,“你到哪里去?”
“昨晚牙疼得我睡不了觉,我想去找二哥看一看,开点止痛药。”
“哈,真巧,我那只烂牙也时常发作,让你二哥顺便给我瞧瞧。喂,你说,我同你是不是很有缘?连病痛都是一样的。”
霞女笑着推揉了阮桂洪一把:“谁同你有缘?等下见到我二哥,你可别乱说话。”
“怕什么?你二哥人很好,不像你大哥、三哥、四哥把鼻子生在额头上,瞧不起我们这些穷得叮咚响的人。”
“屁话。我的大佬个个都是好人,不准你胡说八道。你再敢胡说八道,看我不揪下你的牛耳朵。”
“我是人,怎么会有牛耳朵?”
“哈,你叫牛精洪,不是牛是什么?”
“嘻嘻,我看你才牛精——哪有女仔人家动不动就揪人耳朵的?不过,我还是得感谢你,我的耳垂长得这么好看,都是你自小就这么揪呀揪呀揪长的……”
“嘻嘻,你又胡说八道了。”
第一章第三节第四节
三
阮桂洪早上起来,匆匆吃过早餐,便匆匆出门去开工。华仔表哥果然有办法,又把农行三间储蓄所的改造裝修工程拿到了手,很自然的把其中一间的工程交给他打理。阮桂洪脾气虽然牛精,却对工作责任心很重,而且做工落力,粗中有细,很得华仔表哥信任。
出了巷口,见母亲黄三女从街尾肉菜市场那头走来,知道母亲买菜回来,也等不及和她说话,便匆匆朝街口方向走了。
黄三女也看见了儿子匆匆的背影。儿子有工开,这是令她高兴的事,而且儿子也孝顺,出去打工拿到了工钱,会把其中大部份交给她。她曾经悄悄的查问过华仔,知道儿子对她没打什么埋伏。儿子没有正式工作她倒不像丈夫在心里焦灼,儿子又不是什么天殘地缺,有手有脚,一身牛力气,只要肯做就饿不死人。自己也是一样,虽然是家庭主妇,但她在家做香骨,手脚勤快,一个月也有三几十元的收入。女儿就不同了,有了份固定工,个个月有稳定收入,将来嫁了人也不容易给夫家的人欺负。
黄三女回到家,见女儿已经起了床,还是忍不住说她:“整天睡懒觉,也不想想迟到单位要扣奖金。”
“昨晚隔离吵死人。”阮桂婵打了个长长的哈欠,伸了伸懒腰,说,“三更半夜还吵,我昨夜一点也没睡好。”
黄三女昨夜自然听见吵闹,也听出是隔壁方家的方树开和方清喝醉分别给人送回来。她撇了撇嘴,见女儿进厨房,听着女儿揭起锅盖又放下,却空手走了出来,便说:“还不吃早餐干什么?吃了早餐抓紧时间返工(上班)。”
阮桂婵却回房间拿了手袋出来朝外走,黄三女从厨房拿了一碗面出来,见女儿已经走到门口,便说:“你不吃早餐啦?”
阮桂婵嘴上应着:“不吃了,我去上班,保证不会迟到扣奖金。”说完施施然出门而去。
阮桂婵的脾气有点像母亲,而且因为读书的事曾记恨过母亲。大佬初中毕业不愿意再读书,父母先是责骂、后来又低声下气哀求,大佬是王八吃称砣——死了心,使上了牛精脾气,任凭硬的软的都听不进去,家里没有办法也只由得他了。到她初中毕业,她倒是愿意继续读高中,而且还有个朦胧的大学梦,因为她喜欢读书,在班里的学习成绩也算得靠前,不料母亲却说女仔人家读到初中也够了,父亲原站在女儿一边,给黄三女臭骂了一顿,只好闭上嘴巴,让女儿委委屈屈的去做工。自始以后阮桂婵赌了一口气,不怎么听母亲的话,黄三女也拿她没有办法。
黄三女有气没有对象发,只好把面条拿回厨房。她知道女儿不喜欢吃面条,肯定到外面自己花钱找早餐吃。但儿子却像是个北方人,特别喜欢面食,见了面条、馒头、包子比见了老母还亲,也不知是怎么弄成这样子的。自己和老公都没有一丁半点北方人的血统,平常也不怎么喜欢面食,儿子却是如此异类,真是奇了怪了。
黄三女拿了两把菜走到巷尾,放下水桶打了一桶水上来,就在井边摘菜洗菜。黄三女知悭识俭,洗菜用水那点钱也要节省下来,便常常到巷尾用井水。
黄三女在水井边洗好了莱,正起身想回家,却见陈满俩夫妇从后门走了出来,黄三女便停了脚步,满脸堆笑和陈满夫妇打招呼说话。陈满家北墻和阮家紧贴,南墙正对着水井公用地,但他家的正门和方、阮两家一样,都朝西开在巷子里,不过厨房外头就是水井公用地,所以就多开了一个后门(侧门),方便出入使用水井。
陈满的妻子也姓陈,欧巷里人人都叫她陈姨,没有正当职业,闲时在家里做香骨,挣几个钱帮补家用。陈姨天生驼背,剖腹产了一个男孩,因再没有生育,后来在巷口捡了一个襁褓中的弃婴,陈姨舍不得送出去,干脆留在家里养起来。
这个捡回来的小丫头起了个名字叫月媚,十九年过去,小女孩长成了大姑娘,足足比矮小的养母高了一个头。陈月媚知书识礼,文文静静的,街坊都说这孩子有志气,将来一是能考上大学为陈家争光。倒是亲生儿子陈昊天在读完初中时,因和家里怄气,高中也不读了,跑到了外地打工,一年难得回家一趟。
陈满夫妻为人随和,在巷子里很有人缘。加上陈满虽然做收买佬,现在却和早年不同,不用担箩筐四处走了,他和几个大商店都挂了钩,专门每天定时上门收购拆包废弃的纸箱、包装。商店里的人知道他厚道老实,偅馑嫠觯膊挥酶趴闯疲侣凳樟硕嗌俳镉Ω抖嗌偾簿褪障拢惺被拱锍侣汛髼y纸皮搬上三轮车。陈满有时也买一些黄皮、龙眼时鲜水果过去送给她们,不过不敢说是花钱买的,便说是乡下亲戚送来的。商店里的人便很高兴,对他更多予方便和关照。
有了这样每天相对固定的收购,也就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陈满的日子就有点休闲起来。他喜欢拉二胡,有时闲暇就拿起二胡拉上一段,拉的多是粤曲小调、广东音乐,拉得有板有眼,甚有水准。他早年喜欢江边独钓,这时就越发上瘾了,每天一早一晚都去北江边钓鱼。钓鱼极讲耐性,也讲技巧,这两样陈满都不比旁人差,钓鱼便常有收获。少则三五条,多的时候也有十条八条一斤两斤三五斤的。
但陈满有一样怪脾气,就是钓着了鱼从来不卖鱼。城里很多酒家,都以卖北江河鲜为荣,上了斤両的北江鱼,不管是红眼趁鱼、黑白鲵鱼、金色鲤鱼、大鲶鱼、大鳜鱼,还是更鲜美的鳝、桂花、曹白、鲈鱼、边鱼,都愿出高价收购。陈满却从不卖,都是拿回家自个吃,或是随口送给人,又或是用来晒鱼干。巷子里家家都吃过陈满送的鱼,对陈满也就口碑颇佳。
黄三女这时见陈满手提小红塑料桶,陈姨拿着针板菜刀走出来,便知道陈满今早钓鱼有收获。这几年没少吃陈满送的鱼,所以她便笑着和陈满打招呼:“满记,今日又好手神啊(手头运气好)?”
陈满黑黑瘦瘦的,倒是慈眉善目,笑口常开的人,见是黄三女,便笑着应道:“是啊,今日运气不错,钓着了两条桂花。”
黄三女一听,忙凑过去看塑料桶。里面装了半桶水,两条桂花正在摆动,因为桶太小,桂花鱼身长,不能游动,所以只能在窄小的桶里发出抗议的响动。
黄三女过去吃过陈满送的桂花鱼,虽然只有半斤几两重,但味道确是鲜美极了,比市場卖的家养塘鱼不知好吃多少倍,老公吃时也啧啧赞叹。后来她经过金龙酒家,从大门边的水族箱看见了桂花鱼,她虽然识字不多,但每斤68元还是认得的。她暗地吓了一跳,才知道桂花鱼的身价,可怜老公一个月工资,在酒楼大概也就刚够吃一次桂花鱼。
黄三女就羡慕地对陈姨说:“陈姨,你好口福哟,满记有本事,你便时时有河鲜吃。”
陈姨笑了笑还没说话,陈满已经把塑料桶放到她面前:“拿一条回家吃。”
黄三女喜逐颜开,嘴上说着“这怎么好意思”,一只手已经伸了下去。她挑了一条大的,拿在手里惦量着有一斤四両重,嘴里说着“多谢”,便笑吟吟地拿着鱼快步走回家去,把鱼放在盆里养着,才转头回去拿青菜。
陈姨已经在井边劏剩下的那条桂花,那鱼确比自己拿的那条小多了,大约只有八両重。黄三女在市场买惯菜,可以说眼睛就是称,说出斤両重量( 三戒 http://www.xlawen.org/kan/2504/ )
作者:苏放
第一章
诱惑.牛精洪篇第一章
一
欧巷的阮桂洪有一个难听的花名(外号),叫牛精洪。
在本地俗语中,牛精的意思是胆子大脸皮厚、脾气倔犟,还有那么一点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意思。这阮桂洪自小就有了这个花名的,到今年二十一岁了,生得橫眉怒目,个头不高,皮肤黑黝荀畹模缘没肷砑∪夥⒋铮⑵闶枪殴只鸨宥歉鲆坏憔妥诺呐谡唐⑵米帕怂鹜罚液湍闫疵?br />
这样的人能是好学生?阮桂洪在学校时便劣迹昭著,调皮捣蛋打架逃学,勉强读完初中打死也不愿再拿起书本。不过他一直没能安排上工作,父亲洝绞裁绰纷樱依锼闫鹄匆裁皇裁聪怨笥腥ㄊ频那灼荩绞敝缓酶糯蠊媚讣业幕斜砀缱鲎靶蕖W鲎靶拚庖恍泻懿晃榷ǎ斜砀缃拥焦こ叹陀泄た斜砀缑唤拥阶靶薰こ叹椭荒茏约合氚旆恕?br />
这几天阮桂洪正跟着华仔表哥做一间工商银行营业部的装修工程,因为一桶油漆,引出一桩事又大打出手,连华仔表哥也牵连进去,差点进了派出所。幸好派出所长是华仔表哥的朋友,这事就给压住了。
原来阮桂洪在一间建材店买了一罐油漆,打开用的时候发现是流嘢,(注:流嘢:粵港新俚语,意指假冒伪劣的东西。
)叫了个工人拿回去退换不成,阮桂洪便亲自上门。不料对方不但不认不退,反诬赖阮桂洪,态度极是恶劣。阮桂洪的牛精脾气那能吃这个?大眼一瞪,便和对方吵了起来。
这家建材店的老板不是善类,见阮桂洪只是两个人,倚仗己方人多,推搡他两人出店门,口里还不干不净的谩骂。这下可撩着了阮桂洪的火头,他用力一甩手让一个推搡他的人跌开了几步,这架就真打起来了。阮桂洪自小学过功夫,这时心头火气盛,出手凶狠,霎眼间就打倒了两个,见同伴不会打架已经挨了好几拳,他猛地冲过去一拳就把对方一个打得萎顿在地,拖着同伴往门外后退。
建材店的人吃了亏,也红了眼,好几个人抽出铁水管要冲出来。阮桂洪虽然牛精却不笨,知道好汉不吃眼前亏,推了一把同伴说“快跑!”说时迟那时快,对方一个人高举铁水管已经扑上来,便在此时阮桂洪身边冲来一个人,把手中木棒向前一递,逼得对方只好停步。
阮桂洪一看,来人竟是自己的好朋友欧灿辉,心中大喜,他心思转动快,退后两步,拔起插在人行道绿化树旁作围栏用的一条木棒,复又向前和欧灿辉并肩对敌。
眼见建材店六、七个人手持铁家伙,成半月形环逼下步步相逼,阮桂洪暗暗吃惊,知道遇着了黑心店的人。这些人欺行霸市,常用伪劣商品假冒牌子货骗人钱财,暗地里还使阴招欺诈打压同行,今天这个事看来不能善了了。
阮桂洪是吃软不吃硬的人,他眼露凶光,一边和欧灿辉步步后退,一边紧盯着对方。形势虽然险恶,,这时候竟毫不胆怯,而且相信欧灿辉也不会退缩,不然也不会这个时刻挺身而出。什么叫老友兼死党?欧灿辉就是了,老友兼死党那便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至于欧灿辉为何到此和及时出手,他也无暇追问,此刻要专心对敌,以后自然有机会说的。
这家建材店靠近万通家具商场,附近还有很多小商铺,大街上的人见有人打群架,顿时惊慌失措作鸟兽散,爱看热闹的也远远的站到街对面去,唯恐遭受无妄之灾。
欧灿辉这时脑筋转得飞快,思谋如何和阮桂洪脱身。他见对方人多势众,手上又有铁家伙,知道好汉不吃眼前亏,先求全身而退,以后嘛,叫上兄弟们再打一场找回场子就是了。
欧灿辉年方十九,身高一米七八,个子高却不胖也不瘦,兼又生得星眉剑目清清秀秀,在公司里也称得上头号靓仔,极得女孩子青眯。他是国营饮食服务公司的职工,已经在有名的金龙酒家点心部学师快满三年。
欧灿辉人缘甚好,且又心思灵动,他和牛精洪同住一条欧巷,是街坊邻里,平日关系极好。今天是星期天,他陪着公司的政工员方清逛家具商场,不料还未进商场,他眼尖远远就看见阮桂洪和人打架,一眼就看出阮桂洪要吃亏,心里一急,顾不上和方清说话,拔腿就飞奔过来,而且急中生智,见插在人行道绿化树旁作围栏用的木棒有拳头般粗,每根都有一米多长,用力拔起一根作武器,倒是可以抵挡一阵子。
眼看对方手拿铁家伙就要发难,便在此时,听得一声大喝:“不准打架!”
阮桂洪心中一凛,转眼看时,认出大步走来想制止打架的人是方清,便在这时,他给欧灿辉扯了一把,两人都是同一个心思,拔腿就跑。阮桂洪的同伴原也没走远,这时也慌忙跑着追了过去。
方清穿着西装衣冠楚楚,显得气宇轩昂又成熟稳重,有一种当官的气度,那一声喝叫自有一股威严,建材店的人拿不准方清的身份,惊愕迟疑间,欧灿辉和阮桂洪已经跑了,转眼间就在横街转角处消失。那些人狐疑地看了看方清,一言不发气忿忿地转身回去,远远围观的人也自散去,方清才暗自松了一口气。
欧灿辉和阮桂洪二人跑得气喘吁吁,眼见没有了追兵影子,方才不跑了。欧灿辉喘了一口大气,问阮桂洪说,他们是什么人?
阮桂洪气呼呼地说,卖油漆的——丢你老母,白痴,回去把所有兄弟都叫来,我要砸了他的黑店!
欧灿辉才知道这个肥头肥脑不会打架的后生叫白痴,当然不是真名而是花名了。他见白痴嘴角还在流血,忙示意白痴擦拭。
白痴用手背擦了擦嘴角,眼巴巴地对阮桂洪说,要不要通知鸡、鸡虫他们……
阮桂洪眼一瞪,恶狠狠地说,要!来得人越多越好,丢那妈,还楞在这里干什么,快去呀!
欧灿辉见白痴小跑着离去,阮桂洪又往回走,便跟上并肩走着又问起打架缘由。阮桂洪气哼哼地说了,又问起欧灿辉恰好赶到的事。欧灿辉明知阮桂洪和方清有隔阂,见了面也不打招呼的,但他和方清亦是好朋友阮桂洪也是知道的,而且刚才若不是方清出头,他和阮桂洪恐怕都要吃亏,说不定还会受伤,总想帮助阮方二人消除隔阂,今天倒是一个机会,便照直说了。
原来方清和恋爱对象拍了三年拖,瓜熟蒂落要拉埋天窗,(注:拍拖:粵港俚语,意指谈恋爱。拉埋天窗:粵港俚语,意指完婚)他早看好了一套新家具,趁着星期天休息,叫上欧灿辉作伴,便直奔万通家具商场而来,恰巧碰上了阮桂洪这一档子事。欧灿辉看了阮桂洪一眼说,今天是全靠方清我们才跑得脱呢。
阮桂洪一言不发,脸上木木的没有什么表情,不过平时也是这个样子,欧灿辉也不知道阮桂洪心里怎么想。
欧灿辉跟着阮桂洪走回到油漆店对面的一条横街口停下来,等了约半个钟(头),便见白痴和七、八个怒气冲冲的装修工从横街走来,阮桂洪就想带头冲到对面去。白痴忙拉着阮桂洪的手说,华仔表哥叫你等、等他。
阮桂洪嘴里骂了一句脏话,只好耐着性子等。
欧灿辉自然知道华仔表哥是阮桂洪的大姑母的儿子,是搞装修工程的包工头,市里很多装修工程都是他搞的,据说黑道白道都很吃得开。阮桂洪自初中毕业后一直没能安排上工作,平时就跟着华仔表哥搵食。(注:搵食:粵港俚语,意为谋生、挣钱;搵,也有找的意思)华仔表哥不喜欢手下的人叫他“老细”(老板),又因装修行内另有一个小老板也叫华仔,于是便让手下的人跟着阮桂洪叫华仔表哥,一来二去,华仔表哥便成了他的专用名号。
过不多久,看见十多个人从大街走过来,阮桂洪等脸露喜色,便一窝蜂冲过去汇合。欧灿辉一眼就认出领头的人必定是华仔表哥。匆匆一瞥,见华仔表哥也不过二十七、八岁,略显清瘦,斯斯文文的,戴了一副近视眼镜,却又剪了一个小平头,人便显得又斯文又很利索。身上穿了件浅蓝色短袖T恤,欧灿辉认出是鳄鱼牌子,高档货,和阮桂洪这些穿着牛仔裤开工衫的装修工一比,颈脖戴了一条粗粗的金项链的华仔表哥自是显出另一番气度,与众不同。
一大群面露凶光的人涌进油漆店,把店里的人都吓了一跳。坐在收款桌子后面的正是油漆店老板,他刚站起来,华仔表哥沉声对他说,我是华记装修公司的华仔,我的生意你也敢骗,我的人你也敢动?说着眼皮一翻,提高了嗓门喝道,砸了!
油漆店老板惊愕间,这群装修工已经动手,手推脚踢,只听怦怦磅磅一阵乱响,大大小小的油漆罐乱滚,靠墙的几个货架也给板倒在地,店里顿时一遍狼藉。华仔表哥一摆手拦住欲冲前去对老板动手的阮桂洪,对老板喝道,叫你的人不要动,不然你就死定了!
装修工凶神恶煞人多势众,阮桂洪早认准了藏铁家伙的地方,他一冲进店马上就和几个同伴抢上前去,每人都抄起了铁家伙,油漆店的几个人便不敢妄动。老板虽是目露凶光,但给阮桂洪、欧灿辉几个虎视眈眈逼着,便铁青着脸一言不发。
华仔表哥冷眼一睃,摘下挂在墙上的营业执照拿在手里看了看,鼻子里“唔”了一声:“新记油漆店,朱立新?”随手往里一扔,喝了一声“走!”转身踱出店去。众人也发喊一声,跟着扬长而去。
欧灿辉见阮桂洪两眼冒火,一付不砸几下心不甘的样子,用力扯了他一把,阮桂洪才把手里的铁水管往地上一扔,狠狠地瞪了建材店老板一眼,才跟着走出店去。
欧灿辉为人仔细,他一直留心往后瞧着,见对方没有尾随和动作,离得远了,才放松下来。这时听得警车呜呜的响着警笛而来,连忙拉着阮桂洪转入横街小巷。打架是一件很刺激甚至是很愉悦的事,但给阿Sir抓进派出所就不是愉悦的事了,自然应该溜之大吉。
第一章第二节
二
公元一九九三年春未夏初,这一天,正是广东省清源市老城区欧巷里的方家娶媳妇的良辰吉日。
欧巷是广东省清源市老城区一条古旧的巷子。
说起来,清源市老城区的中心轴线,是古老而繁荣的南门大街。南门大街中段往东有一条武安街,街内老住户习惯称武安街为内街,只有两米来宽,两旁都是楼层不高的旧民居;欧巷是便是内街的一条小巷,巷里只有六户人家。不过因离南门大街这一头近,倒是闹中带静。
欧巷是一条掘头巷(当地人对只有一头进出口的巷子俗称),巷口有一个青砖砌的门楼,门楼看上去可容两人进出,实际是若两人在门楼相遇,必有一人侧身谦让,方好进出。欧巷巷子窄而深,青砖镶砌的路面因年代久远,看上去凹凸不平班驳残旧。巷口右边第一户便是欧灿辉家,紧挨相连的是欧宅欧德庭家,两户欧家不是至亲,但都是同拜一个太公,同宗同族。前头欧灿辉家屋小、老旧,一看就知道是穷苦底层人家。
里头欧宅却不同,欧巷右边四份之三的地方都是它的,虽然也是两层,里头欧宅也比前头欧家高出许多。欧宅大门正对着巷口,正面墙便看得出年代久远,因为院墙上还铺砌了古式的瓦桶,上面长着杂乱的枯草;大木门是连着趟栊门那种古旧式的,那趟栊门的园木每根都有拳头那么粗,和厚实的大木门一样,都由那浑实的苌允境瞿甏木迷丁?br />
欧巷巷子左边是方家、阮家、陈家、麦家。方、阮、陈三家外墙连成一体,除了方家加盖了一层是红砖外露,从外墙看,三家临巷一面的墙和欧宅的外墙一样,都是青砖外墙,也一样墙面平整,砖缝又直又细,只是没有长麻石垫墙脚,蜗居狭小,里面的屋墙和地砖都显得残旧寒碜。
巷子在欧宅门口往左一拐是块公共用地,大约有二十多平方米,中间有一口水井,过了水井空地便是麦家。那口水井外人从巷口经过是看不见的,因为欧宅院子的东墙和左边住户的外墙是一条直线。井口有半人高,那是井后头巷尾麦家夫妇怕井沿低,小孩容易掉下去,十几年前自己动手捡旧砖砌高的。当年砌的时候,麦老师把它砌成内园外八角,倒是砌得中规中矩似模似样。
欧德庭是欧巷里最年长者,德高望重,当时在旁见着了,点着头嘉许说,“八角布列八方,合八卦之象,含周易之理。”
阮桂洪的母亲叫黄三女,妇道人家不懂什么周易八卦,自然听不懂满腹经纶的欧老太爷说的话,却点着头表示附和,心里只是诧异麦老师夫妇都是斯文人,竟会泥水工都做得来,真让人佩服。
计算起来欧宅竟是比阮、陈、麦三家还大,因为欧宅靠欧灿辉住宅后墙还有一个小花园。欧灿辉家后墙和对门方家后墙差不多是同一条线,所以欧宅便显得深遂。
别看小巷只有六户人家,街坊们都知道,欧巷里常有吵闹声,搞出事端的,除了阮家不会是第二家。
其实阮桂洪虽然牛精,在欧巷倒不惹事,惹事的是他母亲黄三女。
黄三女是个没有文化的家庭妇女,四十多岁,人到中年也没有发福,还保持着年轻时那般苗条,不过也不显得瘦削,而且眼睛很有神,说话声音又大又急,走起路来一阵风,一看便哓得她是个精明利索的人。
黄三女在家闲时做香骨(香烛的竹签),赚一点小钱帮补家用。正因为她是文盲,又有个贪小便宜的毛病,而且性子争强好胜,街坊邻里背地给黄三女起了一个不好听的绰号,叫霸巷鸡毑,(注:霸巷鸡毑:粤港俚语,形容妇人蛮横不讲理。鸡毑,母鸡,粤人称雌牲为毑)说的就是她巴辣蛮横不讲理,冇理也要死鸡撑硬盖——死顶,有理更是吵通街。
阮桂洪的父亲叫阮世诚,是水泥厂一个出苦力的老工人,平日只知道埋头干活的老实人,偏偏娶了个巴闭泼辣的女人做老婆,(注:巴闭:粤港俚语,比喻挑剔、张扬、不安分)几十年下来,早就习惯了老婆的颐气指使,早就给老婆占足了上风,一般都懒得张口和老婆吵,巷子里的人都知道他是名副其实的妻管严。
阮桂洪有一个妹妹叫桂婵,,在市百货公司当售货员。两兄妹知道方家今天办喜事,虽是近邻,但方家没叫他们去帮忙,一个便照常上班,一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天刚发亮,欧巷里就热闹起来了。先是方家的亲戚来了,在家里忙了一阵,因厨房太窄小,几个来帮忙的妇女,便把鸡、鹅、鸭、青菜都拿到巷尾的水井旁,就在那里劏鸡劏鹅,摘菜洗菜。接着是新郎哥方清的一班老友兼死党来了,足有二十多人,屋里呆不下,有些便走出屋子,见巷子太窄人来人往的,把只容两人并肩行走的巷子挤得连走动都有点困难,便干脆走出巷子来到内街,聚在一起抽烟说话,有和欧灿辉熟的就到欧灿辉的家里坐。人们脸上都荡漾着欢快的笑容,到处是欢声笑语。
方清结婚迎新人、摆喜酒,家里热闹了一整天,欧巷里人进人出,也喧哗嘈杂了一整天。到了下午,方家在家里摆过太平席,又簇拥着前往南门大街的金龙酒家。方清是市饮食服务公司的政工员,金龙酒家是公司下属酒店,方清摆酒席自然选择到牌子最老,条件也不错的金龙酒家。酒家经理和他熟透了,经常一块开会、饮酒,所以不但婚宴酒席菜式好,更重要的是收费也很优惠。
等方家一大群人熙熙攘攘离开欧巷,巷子里才算安静下来。
方家的人前脚还未走出巷子,和方家仅一墙之隔的阮家,这时候响起了阮桂洪母亲黄三女的骂声。方树开夫妇走得最后,因为黄三女的骂声很高,方树开听了,皱起了眉头,脸色便阴沉下来,卢少容锁好门,拉了丈夫一把,方树开才跟着老婆离去。
黄三女骂人的起因还是方家的喜宴。
阮桂洪的父亲阮世诚拿着竹筒抽着水烟,见老婆叫女儿去买酱油,又见她去厨房拿了一把青菜准备去巷尾水井处洗摘,便奇怪地发问:“今晚不是有得饮吗?(注:饮:粤港俚语,意即参加喜庆宴请、宴饮)怎么还洗菜?”他早就接到方树开送来廅府统请的大红请柬,送了贺礼,原来准备全家都去赴宴。
“饮什么饮,通通不准去。”黄三女干脆不出门了,就在客厅坐下来一边捡摘青菜一边说,“也亏她崔兰好好意思送贴子来。”
阮世诚不高兴了:“都是陈年旧米芝蔴豆大的小事,还记着它干什么?!”
崔兰好就是方清的阿嫲,当了二十多年的街道小组长,很有政治觉悟和对街坊很热心,这就免不了和妇道人家的黄三女产生磨擦矛盾。其实,黄三女还没过门,崔兰好就和阮家闹过矛盾,两家不和的种子就是那时就结下了。
那是经济困难时期,阮世诚大约是十来岁吧,几兄妹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家里粮食不够吃,有一次阮世诚母亲花了一块钱,偷偷买了十斤蕃薯皮干——那是农民把吃剩的蕃薯皮收集晒干用来喂猪的,因为等钱用,听说城里人连这个也当粮食充饥,就偷偷拿到城里卖。不料卖蕃薯皮干的农民前脚刚走,居委会的干部就赶了过来,不但把蕃薯皮干没收了,还把阮世诚母亲叫到居委会训了一顿,白白扔了一块钱还割她的资本主义尾巴,回来后于是病了一場,又白贴了一笔医药费。她知道是崔兰好打的小报告,便耿耿于怀,过后不久丈夫患病去世,她甚至把这笔账也记在了崔兰好身上。
当年黄三女过门后,方树开遇着了她,便色迷迷的似是不怀好意。那时她年轻,长得也可以,况且燕尔新婚,有爱情滋润,脸上白里透红,身段也从苗条变得丰满,虽称不上欧巷美人,在方树开眼中,却也是好色眼里出西施,极具吸引力。她女儿桂婵长大成|人,便十足似她当年模样,自是吸收了她的基因长处。方树开因为妻子对他不冷不热,房事上对他不甚兜答,若卢少容心情不好,便冷下脸不准他碰,而且三不时闹病,那就更容不得方树开胡闹。方树开对咫尺之近的黄三女,便动了歪脑筋,借着帮忙介绍黄三女进了糖厂当临时工,找着机会对黄三女动手动脚。
黄三女原不知家婆对方家有芥蒂,开头觉得方树开对人热情,大家同住一条欧巷,朝见口晚见脸的,见了方树开也常笑着打招呼。方树开帮忙介绍给她一份工作,心里自是感激,不料方树开很快就露出马脚,不但言语撩逗,还伸手摸她的屁股,顿时冷下脸来。方树开是个情场老手,以为黄三女不过是矜持作态,趁热打铁,张开双臂把她搂进怀里,那安绿山之爪便伸向她饱满的胸脯。
黄三女这时已有三个月身孕,她脾气刚猛,先是吓得花容失色,继而猛烈反抗,一边厉声谴责,一边顺手抄起一把铁板手,指着方树开破口大骂,方树开才晓得黄三女是贞节烈妇,黄三女的骂声已经把别人招引过来,这一下弄得他灰头灰脸,赶忙溜走,从此自是对黄三女死了坏心思。
经过这一次,黄三女第二天不但辞了糖厂那份临时工,以后竟视参加工作为畏途,况且有了身孕也不好出去奔波,刚好隔壁收买佬陈满的老婆陈姨介绍她做香骨,这份工只需在家做,自由自在的很合她的心意,于是从此她就安心做家庭主妇。对方树开自是警惕疏远,见了面便冷冷的不搭理,不过这些事也不好公开吵闹,她对老公也只是含含糊糊的说方树开不地道,把仇记在心里,心底里便十分鄙视方树开,进而把方家的人都记恨上了。
有一次因为门前垃圾的小事,黄三女和崔兰好吵了一架,她认定是方树开教唆母亲借故整治她,原本很小的一件事,她也吵骂得不近人情,把崔兰好气得差点闭过气去,后来便给居委会找去教育了一番,差点就要开她的批斗会。回家后,阮世诚母亲便把早年的事添油加醋的告知了黄三女,黄三女便更记恨方树开和崔兰好。后来家婆病逝,崔兰好很热心的上门帮忙办理丧事,黄三女也只作看不见。崔兰好热心肠碰上冷脸孔,心里头也不舒畅,后来一想居丧的人情绪不好,也就没再放在心上。
黄三女这时就说:“这么黑心肝的人,我才懒得做她的人情。”
阮世诚就说:“不是送了一张拉舍尔(毛毡)吗?”
黄三女把手中的菜一扔,站起来说:“要去饮你自己去,我才不花这个冤枉钱呢!”
阮世诚目瞪口呆:“你没有送?”见老婆不搭腔,才想起接到方家的请柬和老婆商量时,送拉舍尔是自己提的主意,其实老婆当时没摇头也没点头。家里是老婆掌管钱财,自己以为老婆同意了自会去办,人情往来这些锁琗事历来都是婆娘做的,没想到老婆心胸狹窄小肚鸡腸诸般计较。他后悔自己没有亲手去办贺礼,明知老婆有贪小便宜的坏习惯,为些损人利己的小事常和人吵架;原本就对方家有些心病,况且平时把一分钱也看得比铜箩大,怎会心甘情愿花一笔不算少的钱去办贺礼?!
都是街坊邻里,俗话还讲远亲不如近邻呢,不去饮方家的喜酒,旁人会怎么说?以后怎么和方家的人打交道?阮世诚恼火地想骂老婆,见老婆正气哼哼的拿眼睛瞪过来,知道老婆正等着吵架,自个心先怯了。不过一肚子闷气没处发,只好把手里的水烟筒用力一放,躲到楼上房间生闷气。
黄三女没了吵架对手,见儿子阮桂洪从楼上走下来,便把怒气发在儿子头上:“一日到芤膊恢鲂┦裁矗8呗泶蟮娜耍哺萌h钱养家啦!难道要父母养你一世?”
阮桂洪沉了脸没有答腔,黄三女看了儿子一眼,骂到嘴边的话又忍住了。儿子今年刚刚二十出头,健硕有力,脾性和父亲刚好相反,是个牛精臭脾气,自小就牛精得很,近年来黄三女暗地有点怵这个牛精儿子,不敢对儿子放肆责骂。这时见女儿阮桂婵拿着酱油瓶走进屋,就骂道:“你又死到什么地方去了,买酱油用去哪么久?”
阮桂婵读完初中已经出来做工,在市百货大楼当售货员。母亲张口就骂已是家常便饭,她早习惯了,任是雷霆万钧也当是和风细雨。她满不在乎地把酱油瓶往桌上一放,对阮桂洪说:“大佬(哥),华仔表哥叫你晚上去找他呢。听他说,接了农行一间储蓄所的装修工程,要你去帮手。”
阮桂洪点了点头。阮桂洪虽然对外人牛精,对这个妹妹却很怜爱,兄妹二人感情极好,见她欲言又止,就笑着问:“还有什么事?”
“你去不去饮?”阮桂婵知道母亲的脾气,吩咐了不去饮,她觉得不妥,见母亲入了厨房,就放低了声音问大佬。
阮桂洪挠了挠头。他也知道母亲这样做不好,虽然他从心底讨厌方家父子,但两家从未有公开冲突,父亲是个讲面子的人,他听见父母在楼下顶嘴,明白父亲的心思,街坊们场面上的礼节还是要讲的,可是母亲的脾气他没法劝。干是他想他可以独自去赴宴,总之阮家有代表出席就可以说得过去,问题是他身上只有几块零钱,也凑不出这份贺礼,没送礼去酒家白吃也不妥。他只好说:“我再跟她说说?”
见妹妹点点头,阮桂洪便走去厨房,走到门口又转回头,对阮桂婵说:“算了,不去就不去吧。”他烦燥地一摆手,不再理会妹妹,便走出屋子。
刚出门,見住在巷子里头欧宅的霞女正从家里走出来,便停下来,等霞女走近了,笑着问:“霞女,今天有没有看娶新人?”霞女大名叫欧海霞,自小和阮桂洪一块玩耍长大,阮桂洪跟着欧巷里的人对欧海霞叫霞女,霞女也习惯了。
“有呀。”霞女也笑着回答,“新人挑的这家美容店手艺不错。你看,平常不显眼的人,化了妆真的漂亮了许多。”
阮桂洪常听人说欧巷风水好,男的大多高挑靓仔,女的欣长俊俏,霞女就是欧巷的第一靓女。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不列入靓仔一类的,但方清讨的这个老婆也算不上靓女,身材娇小,看上去倒是顺眉顺眼的,听霞女一说,也佩服美容店的手艺。因见霞女脸色不大好,又笑着问:“你脸色怎么这么差?是不是看別人做了新娘,你又伤心又恨嫁(恨不得嫁出去)?”
霞女生得俊俏,身材欣长,在阮桂洪眼中,便是天仙一样的人物。他比霞女大两岁,欧巷就住了六户人家,谁站在巷里叫一声,六家人都听得见的,两人自小便玩耍在一起。霞女待人斯文有礼,但偏偏和牛精洪最合得来,见了面总是嬉笑打闹。这位天仙见了他都是言笑晏晏,所以他也特別喜欢和她说笑逗乐寻开心。
“你去死啦!”霞女啐了阮桂洪一口,脸上神色却不是恼,伸手要揪阮桂洪耳朵,给阮桂洪躲开了,便停了手,很关切地反问,“你现在搞什么?”
阮桂洪两手一摊:“什么也冇得搞。”他看了看霞女,又一脸坏笑地说,“看见人家娶老婆,我现在最想搞老婆,但身无一文,想也没有用。”
霞女脸一红,推了阮桂洪一把:“又冇面又冇钱,谁这么死蠢会嫁给你?你倒是找一个正式工作才是。”
阮桂洪无奈地说:“你以为我老豆(父亲)是市长、书记?我像你家有当官的人,我早就有班上了。”
欧巷里就霞女家境最富裕,住的是老宅大屋。霞女上面有五个大佬(哥哥)、两个家姐,大哥欧海平在乡镇企业局当局长,三哥欧海富在酒厂当财务股长,四哥欧海贤在口岸办当科长,五哥欧海亮在银行当信贷员,只有二哥欧海平跳出了单位,领了个体热照开了个牙医诊所,排行第三的大家姐欧海棠嫁去了香港,排行第六的二家姐欧海盈在旅游局当导游。
霞女几个大佬都很有面子和门路,原本为霞女安排一份工作并不是难事。但不知什么原因,霞女去年高中毕业了就一直待在家里,心安理得地当她的待业青年。她父亲欧德庭是酒厂的退休老会计,老母亲也有一份退休金,嫁去香港的大家姐又时常寄钱回来;家里衣食无忧,父母兄长都溺爱她这个拉女(最小的女儿),霞女竟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休闲自在得很。
霞女见阮桂洪有点垂头丧气,想起阮桂洪喜欢喝两杯,就说:“等下你也去金龙饮吧?街坊都请齐了,加上两家的亲朋戚友,怕要摆几十席呢。”
“不去。”阮桂洪说,见霞女露出诧异的神色,又说,“你知道的啦,我老母那个臭脾气,我也很为难的。”
霞女笑了:“你老母也真是的——不过给人叫了十几年霸巷鸡毑,也该收收火,改一改脾气啦!”
见阮桂洪脸色不好看起来,霞女知道自己心快口直,说着了阮桂洪的痛处,便伸手在阮桂洪肩上拍了一下:“别生气,街坊邻里,我知道你难做。我想方清不是小气的人,有机会多沟通勾通,以后是你们后生仔(青年人)的世界。”
阮桂洪的不快只在心里一闪现,听霞女这样说,倒笑了起来:“我们后生仔?哈,你七老八十啦?”
他和霞女自小一块玩耍长大,霞女平日和他说得来,他对霞女有好感,所以霞女说了他母亲的坏话也没往心里装。若是换了别人,说不定牛精脾气就会当場发作——当着和尚骂贼禿,当着儿子骂老母,不是明剃眼眉吗?!听得屋里又响起母亲责备妹妹的骂声,阮桂洪摇了摇头,相跟着霞女往外走,“你到哪里去?”
“昨晚牙疼得我睡不了觉,我想去找二哥看一看,开点止痛药。”
“哈,真巧,我那只烂牙也时常发作,让你二哥顺便给我瞧瞧。喂,你说,我同你是不是很有缘?连病痛都是一样的。”
霞女笑着推揉了阮桂洪一把:“谁同你有缘?等下见到我二哥,你可别乱说话。”
“怕什么?你二哥人很好,不像你大哥、三哥、四哥把鼻子生在额头上,瞧不起我们这些穷得叮咚响的人。”
“屁话。我的大佬个个都是好人,不准你胡说八道。你再敢胡说八道,看我不揪下你的牛耳朵。”
“我是人,怎么会有牛耳朵?”
“哈,你叫牛精洪,不是牛是什么?”
“嘻嘻,我看你才牛精——哪有女仔人家动不动就揪人耳朵的?不过,我还是得感谢你,我的耳垂长得这么好看,都是你自小就这么揪呀揪呀揪长的……”
“嘻嘻,你又胡说八道了。”
第一章第三节第四节
三
阮桂洪早上起来,匆匆吃过早餐,便匆匆出门去开工。华仔表哥果然有办法,又把农行三间储蓄所的改造裝修工程拿到了手,很自然的把其中一间的工程交给他打理。阮桂洪脾气虽然牛精,却对工作责任心很重,而且做工落力,粗中有细,很得华仔表哥信任。
出了巷口,见母亲黄三女从街尾肉菜市场那头走来,知道母亲买菜回来,也等不及和她说话,便匆匆朝街口方向走了。
黄三女也看见了儿子匆匆的背影。儿子有工开,这是令她高兴的事,而且儿子也孝顺,出去打工拿到了工钱,会把其中大部份交给她。她曾经悄悄的查问过华仔,知道儿子对她没打什么埋伏。儿子没有正式工作她倒不像丈夫在心里焦灼,儿子又不是什么天殘地缺,有手有脚,一身牛力气,只要肯做就饿不死人。自己也是一样,虽然是家庭主妇,但她在家做香骨,手脚勤快,一个月也有三几十元的收入。女儿就不同了,有了份固定工,个个月有稳定收入,将来嫁了人也不容易给夫家的人欺负。
黄三女回到家,见女儿已经起了床,还是忍不住说她:“整天睡懒觉,也不想想迟到单位要扣奖金。”
“昨晚隔离吵死人。”阮桂婵打了个长长的哈欠,伸了伸懒腰,说,“三更半夜还吵,我昨夜一点也没睡好。”
黄三女昨夜自然听见吵闹,也听出是隔壁方家的方树开和方清喝醉分别给人送回来。她撇了撇嘴,见女儿进厨房,听着女儿揭起锅盖又放下,却空手走了出来,便说:“还不吃早餐干什么?吃了早餐抓紧时间返工(上班)。”
阮桂婵却回房间拿了手袋出来朝外走,黄三女从厨房拿了一碗面出来,见女儿已经走到门口,便说:“你不吃早餐啦?”
阮桂婵嘴上应着:“不吃了,我去上班,保证不会迟到扣奖金。”说完施施然出门而去。
阮桂婵的脾气有点像母亲,而且因为读书的事曾记恨过母亲。大佬初中毕业不愿意再读书,父母先是责骂、后来又低声下气哀求,大佬是王八吃称砣——死了心,使上了牛精脾气,任凭硬的软的都听不进去,家里没有办法也只由得他了。到她初中毕业,她倒是愿意继续读高中,而且还有个朦胧的大学梦,因为她喜欢读书,在班里的学习成绩也算得靠前,不料母亲却说女仔人家读到初中也够了,父亲原站在女儿一边,给黄三女臭骂了一顿,只好闭上嘴巴,让女儿委委屈屈的去做工。自始以后阮桂婵赌了一口气,不怎么听母亲的话,黄三女也拿她没有办法。
黄三女有气没有对象发,只好把面条拿回厨房。她知道女儿不喜欢吃面条,肯定到外面自己花钱找早餐吃。但儿子却像是个北方人,特别喜欢面食,见了面条、馒头、包子比见了老母还亲,也不知是怎么弄成这样子的。自己和老公都没有一丁半点北方人的血统,平常也不怎么喜欢面食,儿子却是如此异类,真是奇了怪了。
黄三女拿了两把菜走到巷尾,放下水桶打了一桶水上来,就在井边摘菜洗菜。黄三女知悭识俭,洗菜用水那点钱也要节省下来,便常常到巷尾用井水。
黄三女在水井边洗好了莱,正起身想回家,却见陈满俩夫妇从后门走了出来,黄三女便停了脚步,满脸堆笑和陈满夫妇打招呼说话。陈满家北墻和阮家紧贴,南墙正对着水井公用地,但他家的正门和方、阮两家一样,都朝西开在巷子里,不过厨房外头就是水井公用地,所以就多开了一个后门(侧门),方便出入使用水井。
陈满的妻子也姓陈,欧巷里人人都叫她陈姨,没有正当职业,闲时在家里做香骨,挣几个钱帮补家用。陈姨天生驼背,剖腹产了一个男孩,因再没有生育,后来在巷口捡了一个襁褓中的弃婴,陈姨舍不得送出去,干脆留在家里养起来。
这个捡回来的小丫头起了个名字叫月媚,十九年过去,小女孩长成了大姑娘,足足比矮小的养母高了一个头。陈月媚知书识礼,文文静静的,街坊都说这孩子有志气,将来一是能考上大学为陈家争光。倒是亲生儿子陈昊天在读完初中时,因和家里怄气,高中也不读了,跑到了外地打工,一年难得回家一趟。
陈满夫妻为人随和,在巷子里很有人缘。加上陈满虽然做收买佬,现在却和早年不同,不用担箩筐四处走了,他和几个大商店都挂了钩,专门每天定时上门收购拆包废弃的纸箱、包装。商店里的人知道他厚道老实,偅馑嫠觯膊挥酶趴闯疲侣凳樟硕嗌俳镉Ω抖嗌偾簿褪障拢惺被拱锍侣汛髼y纸皮搬上三轮车。陈满有时也买一些黄皮、龙眼时鲜水果过去送给她们,不过不敢说是花钱买的,便说是乡下亲戚送来的。商店里的人便很高兴,对他更多予方便和关照。
有了这样每天相对固定的收购,也就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陈满的日子就有点休闲起来。他喜欢拉二胡,有时闲暇就拿起二胡拉上一段,拉的多是粤曲小调、广东音乐,拉得有板有眼,甚有水准。他早年喜欢江边独钓,这时就越发上瘾了,每天一早一晚都去北江边钓鱼。钓鱼极讲耐性,也讲技巧,这两样陈满都不比旁人差,钓鱼便常有收获。少则三五条,多的时候也有十条八条一斤两斤三五斤的。
但陈满有一样怪脾气,就是钓着了鱼从来不卖鱼。城里很多酒家,都以卖北江河鲜为荣,上了斤両的北江鱼,不管是红眼趁鱼、黑白鲵鱼、金色鲤鱼、大鲶鱼、大鳜鱼,还是更鲜美的鳝、桂花、曹白、鲈鱼、边鱼,都愿出高价收购。陈满却从不卖,都是拿回家自个吃,或是随口送给人,又或是用来晒鱼干。巷子里家家都吃过陈满送的鱼,对陈满也就口碑颇佳。
黄三女这时见陈满手提小红塑料桶,陈姨拿着针板菜刀走出来,便知道陈满今早钓鱼有收获。这几年没少吃陈满送的鱼,所以她便笑着和陈满打招呼:“满记,今日又好手神啊(手头运气好)?”
陈满黑黑瘦瘦的,倒是慈眉善目,笑口常开的人,见是黄三女,便笑着应道:“是啊,今日运气不错,钓着了两条桂花。”
黄三女一听,忙凑过去看塑料桶。里面装了半桶水,两条桂花正在摆动,因为桶太小,桂花鱼身长,不能游动,所以只能在窄小的桶里发出抗议的响动。
黄三女过去吃过陈满送的桂花鱼,虽然只有半斤几两重,但味道确是鲜美极了,比市場卖的家养塘鱼不知好吃多少倍,老公吃时也啧啧赞叹。后来她经过金龙酒家,从大门边的水族箱看见了桂花鱼,她虽然识字不多,但每斤68元还是认得的。她暗地吓了一跳,才知道桂花鱼的身价,可怜老公一个月工资,在酒楼大概也就刚够吃一次桂花鱼。
黄三女就羡慕地对陈姨说:“陈姨,你好口福哟,满记有本事,你便时时有河鲜吃。”
陈姨笑了笑还没说话,陈满已经把塑料桶放到她面前:“拿一条回家吃。”
黄三女喜逐颜开,嘴上说着“这怎么好意思”,一只手已经伸了下去。她挑了一条大的,拿在手里惦量着有一斤四両重,嘴里说着“多谢”,便笑吟吟地拿着鱼快步走回家去,把鱼放在盆里养着,才转头回去拿青菜。
陈姨已经在井边劏剩下的那条桂花,那鱼确比自己拿的那条小多了,大约只有八両重。黄三女在市场买惯菜,可以说眼睛就是称,说出斤両重量( 三戒 http://www.xlawen.org/kan/2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