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部分阅读
,这里多么好啊!月亮多么好!树多么好!矮矮的灰屋顶多么好!无人的小街多么好!蓝玫一口气说了无数个“多么好”,葛团长说她高兴的样子“多么好”。
月亮更白更圆了,他们走了很远的路,可月亮只移动了一小点儿。
4.角色(1)
欧阳珊珊很喜欢《雷雨》里的繁漪一角,可这个角色导演梧周已经让蓝玫来扮演,梧周的安排使欧阳珊珊感到不满,认为导演有点偏心眼,什么重要角色都分给蓝玫而没有自己的份儿。
欧阳珊珊是有颇有心计的女人,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争取到手,她先找导演梧周,想跟他好好谈谈。
梧周说:“这事已经定了,没什么好商量的了。”
欧阳珊珊没想到导演会对她如此冷淡,她基本上属于那种被生活宠坏了的女人,因为她长得很美。带着这张俊美的脸无论走到哪儿,别人都会对好一点儿,特别是那些以貌取人的男人。
她耳边时常响起戏剧开场时的音乐,她要在最隆重的音乐中上场,大幕徐徐拉开,伴舞的仙女在两旁分列排开,她们挥舞着轻柔的衣袖,给场上的空气来了一个预热,然后,作为领舞的欧阳珊珊才隆重出场,那是大上海的舞台,她身上凝聚着千百人的目光。
她一出场,仙女们的衣袖全都暗淡下去,光环都打在她身上,她那张俊美的脸被灯照射得粉团粉嫩,脱离了现实中的模样,变得高深莫测,美得脱了俗。
舞台和现实是那么不同。
欧阳珊珊喜欢舞台,她要在延安舞台上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在导演那儿碰了壁,欧阳珊珊又打起蓝玫的主意来,她想,蓝玫是个心地善良的女人,跟她好好说说,没准儿她能同意把角色让给自己。
星期天下午,蓝玫正在宿舍里看书,欧阳珊珊从外面回来了,拉起蓝玫就走,说想要请她吃顿饭。
“吃饭?我不饿呀?再说现在也不是吃饭时间。”
欧阳珊珊说:“不为吃饭,我有话要跟你谈。”
“在宿舍不能谈吗?”
“傻瓜,这地方人来人往的,怎么能谈。”
于是两人手拉手地去了“大众合作社”。下午不是吃饭时间,“大众合作社”里没什么人,只有一桌延安的作家与外面来的记者在喝酒,蓝玫认得其中最有名的一两个,他们来鲁迅艺术文学院讲过课。
两个女学生静静地在角落里的一张小桌旁坐下来,她们显然是被那桌延安名人的气势所镇慑,缩在角落里一不,店伙计不知怎么也忘了过来招呼她俩,她俩就像空气一样因为没有形状而被人遗忘。
————他们都是些什么人?
————他们肯定不是一般人。
————他们是。。。。。。
欧阳珊珊刚来延安时间不长,有一些人的名字,她只在书上和报纸上看到过,比如说丁微就是大名鼎鼎的延安女作家,但欧阳珊珊只读过她的作品,没见过她人。
丁微到“鲁艺”和陕北公学讲过课,蓝玫见过丁微,她小声告诉欧阳珊珊那边那位梳短手里拿着烟正在讲话的女士就是女作家丁微。
欧阳珊珊朝那边望着说:“她风度真好。”
店伙终于现了坐在角落里两个女学生,他肩上搭着块颜色污的白毛巾,点头哈腰地走过来招呼她俩。他很快上了两碗面汤和一盘炸得色泽金黄的油糕,陕北的油糕特别有名,她们每回需要庆祝什么,差不多都要点油糕。
延河的涸水时节很长,河床见底的时候并不罕见。从清凉山上往下看,河水苍凉,阴天的时候如一条细瘦的墨带,弯曲而又幽暗。但延河边时常响起爽朗的笑声,他们是抗日军政大学或者鲁迅艺术文学院的同学,他们晚饭后三五成群地在延河边散步,也有到河边来约会的侣,手里拿着书,边走边说话。
蓝玫在延河边等葛天辉,他们经常来这里约会,葛天辉是个很守时的人,和蓝玫约会从不迟到,可这天不知为何他竟迟迟没有出现。
有一对侣从身边走过去;
又有一对侣从身边走过去;
蓝玫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移动的是河水、侣、远处的云、近处的山,他们喧哗着、笑闹着一晃而过,片刻喧哗过后,延河边寂静下来,人影越走越远,变成远处的一个个小黑点,河水静静地流淌着,没有一点声息。
5.角色(2)
老葛不知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他从后面出现,叫了蓝玫一声。蓝玫回头看见他,两人相视一笑,“你吓了我一跳,”她说,“等你半天了,你怎么来晚了?”老葛说:“刚才开了个会。”
“吃饭了吗?”
“还没呢。”
“你呢?”
蓝玫说:“我下午被欧阳珊珊莫名其妙地叫了出来,到大众合作社去吃饭,她好像想要跟我说什么,但又没说。”
“她来延安比较晚,你要多帮助她。”老葛说。
“她————”
蓝玫话说到一半,突然像刹车似地止住了。欧阳珊珊迎面走过来,笑盈盈地面对他们俩。
“欧阳珊珊,你怎么在这里?”
“哦,我也过来。。。。。。走走。”她表有些不自然地说。
1.欧阳珊珊(1)
蓝玫在葛天辉的窑洞里遇见欧阳珊珊,使得她和葛天辉之间的关系变得有些微妙。***蓝玫深爱着葛天辉,但随着葛天辉在延安的地位不断升高,见到他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他经常开会,有时一天要开好几个会,就连原先约好的见面也得取消。
那天,蓝玫手里拿着一个灰色封皮的本子,走在去老葛的窑洞的路上。从蓝玫住的地方到老葛那儿,要走一段很长的坡路,蓝玫手里紧紧地攥着的那个灰皮本子,走得兴冲冲的,觉得有满肚子的话要跟老葛说,她正根据她跟老葛到晕城执行任务的经历,着手写一部话剧《烈焰马》,她事先没把这个消息告诉老葛,她想给老葛一个惊喜。
灰本子上记录着她的一些想法。
她想象着老葛见到那些文字时的有趣表。
他一定会说:“没想到呢————”
他一定会说:“快快写出来让大伙儿看。”
他一定还会说:“蓝玫,你看看我这块料能不能演戏啊。”
他平时给人的印象是非常严肃的一个大高个儿,很少笑,滔滔不绝谈的都是国家大事,很少人有见过他的另外一面。男人有的时候就像个孩子,不管他地位有多高,年龄有多大,跟自己喜欢的女人在一起时,就立刻变成一个顽皮的孩子。
那一段坡路很长,她哼着歌,看着斜坡尽头的太阳被浅灰色的云霭缭绕着,绯红一点点褪去,云霭变幻着形状,很快就要把整个太阳遮了去,一群鸟儿在空中盘旋,仿佛不愿回家的孩子,在天黑前还想多玩一会儿,蓝玫扬脸看着那群鸟儿,心很愉快。
蓝玫的好心是在见到老葛之后一落千丈的,她就像站在一个快乐的山峰上,被人一下子推下来,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心就一下子变坏了,事都是从现欧阳珊珊在老葛窑洞里开始的。
那一面斜坡快要走到尽头的时候,前面山坡忽然弥漫起一阵歌声,那歌声像雾一样飘渺,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可能是新来的新生在那里练习小合唱。蓝玫想起第一次见到葛天辉的那个下午,她也和“鲁艺”的一帮同学在窑洞前练习小合唱,在女生们重重叠叠的合声之中,有一匹白马如疾风般地一闪而过。
她们谁也没看清骑士的脸。
她们唱着歌,想着心事,猜测着骑白马的英雄的脸。
她们都是一些年轻而清纯的女人,虽然投身革命,但依旧是女人。
她们爱唱歌,爱演戏,爱笑,爱做梦。
蓝玫一路走着,想着过去曾经生过的事,她和老葛在一起的日子,一幕幕从眼前掠过。她想起那个月夜,老葛在月光下教她骑马,手中的软牛皮鞭子“啪啪”抽打着月光,雪白的月光如梨花般四处散落,美而飘忽。
她还想起那个酒窖,想起清水镇,想起烈焰马。。。。。。可是,这一切都被蓝玫推开门那一刹那打破了,她进门的时候,看见他们正在有说有笑地谈着什么,而蓝玫一进门,欧阳珊珊就故意什么也不说了。
————你怎么来了?
————找我有事吗?
————你怎么不说话。
————你坐啊。
蓝玫愣在那里,好象灵魂已经出了窍,老葛说的话,她好像一句也没听见,她看见欧阳珊珊出现在葛天辉的窑洞里,他们在有说有笑地聊天,虽然事后老葛跟蓝玫解释说,她不过是偶然到他窑洞里来问问题,他还说你那天也看到了,她手里还拿着笔记。
上星期,政治部门的葛天辉来鲁迅艺术文学院讲课,许多女生都很仰慕他,她们用亮晶晶的眼睛仰望着这位北方大汉,不时地低下头去记下他说过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她们手里都拿着方方正正的笔记本,她们都是一些勤于记笔记的女生,蓝玫混在这些女生中间,从表面上看,她和她们一样,静静地听讲,记笔记,其实呢,她心中暗含着一份喜欢,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出色的爱人而感到骄傲。
欧阳珊珊就是在葛天辉到“鲁艺”讲完课之后迷上他的————虽然她不承认,可蓝玫还是这么想。
2.清凉山(1)
蓝玫那天是如何离开葛天辉的窑洞的,有些模糊不清。有一种记忆是她看见欧阳珊珊在里面,一句话没说,转身就走,葛天辉追了出来,喊了她两声,她没理,也就算了。另一种记忆是门开了,蓝玫看到他们俩在一起,好像哑剧一般,声音顿时减低到零。至于这两种记忆哪一种是真的,哪一种是假的,蓝玫分辨不清。她后来上了清凉山,她的本意是想使自己清醒清醒,没想到结果反而更加混乱了。
天色处于黑白交界时段,有一些黑色的影子在空中飘荡,它们像鸟又不是鸟,在空中做着无翅飞翔,蓝玫好像来到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由黑色的影和灰白的天组成的,恐惧、陌生、令人不安。
山上的草棚就是在这时出现的,这山路蓝玫以前也走过几次,但印像中好像从没见过什么草棚,现在草棚就像从地缝里冒出来的,顽强地站立在她面前,她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
草棚里很暗,只有鬼火似的一粒小烛,小烛后面是一张满是皱纹的老太婆的脸,老太婆呆在那里好像有一百年了,“你来啦?”她说。她好像早知道蓝玫要来似的,很有把握地说话。
“你跟他是没有结果的。”
“你爱上一个男人,但男人生命中出现另一个女人。”
老太婆说话的时候,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都生动地扭动起来,皱纹深处仿佛隐藏着无数秘密。“你跟他是没有结果的”,这句话如同深谷回音,在蓝玫脑海里回荡,蓝玫只觉得头晕,想要尽快逃离。
蓝玫回到窑洞的时候,欧阳珊珊已经回来了。她像没事人似地哼着歌,一边整理东西。
“你怎么了?”欧阳珊珊说,“怎么脸色这么难看?”
蓝玫沉默不语。欧阳珊珊说:“你生我的气了吧?其实我跟他没什么,我不过是向他请教几个问题,他那天的课讲得可真好。”
又说:“葛天辉政治上很有前途,而且气质不错。”
她这样东一句西一句评价着自己的爱人,让蓝玫心里很不是滋味,又想起刚才在清凉山上遇见的那个老妇人说的话,心里更乱了,就一下子委屈得掉起眼泪来。“你到底怎么啦?”欧阳珊珊正打了一桶热水放在窑洞中央准备洗澡,只见她身上的一小衣服一件件地飞起来。
她站在一只木盆里,身材极美。
3.容易受伤的女人(1)
酒吧里开着烤人的电暖气,我和小碚面对面坐着,军校毕业许多年后,我们第一次见面,我向她讲述当年我打着手电筒写下的作品。***我讲到蓝玫和欧阳珊珊同住一间宿舍的复杂关系。当时酒吧里放着王菲的歌《容易受伤的女人》,我的叙述在委婉的歌声里显得飘忽不定,小碚的眼睛越过我盯着不远处的某个地方,她似乎也在回忆过去,她说,那一段生活,她差不多已经不记得了。
酒吧门口停着小碚和我的轿车,我们过着恍若隔世的生活。我们都有了一些钱,我们单身,我们有漂亮的住房和轿车,我们时尚的单身女郎,不停讲述着自己的感问题,小碚说,“除了写作,你还干点什么?”
我说:“到戏剧档案馆查资料。”
“然后呢?”
“写完了呢?”
“有可能把它拍成电影。”
“再然后呢?”
“没有然后了。”
“不打算结婚?”
“没有合适的人。”
“我记得当年你跟那个姓肖的男生挺好的,后来知道他的下落吗?”
我说:“毕业后就再没联系过,我记得过去他老到广播室找我。”
“那时候可真有意思————”
小碚用小勺搅着杯子里的咖啡,笑得若有所思。小碚说她替我去打听肖军的下落,我听后没往心里去,坐在小酒吧里喝咖啡的那个下午,温暖,宁静,仿佛是对我们长久军旅生涯的一种褒奖。
回到家我继续写那部长篇,我在水汽浮动的光线里再次看到欧阳珊珊,看到她的美。欧阳珊珊的**在夜的深处一再出现,她洗澡时“哗啦”、“哗啦”的撩水声穿越时间界线,来到我耳边。
我想象着我的前辈蓝玫,在那个夜晚生出女性之之间的嫉妒之(这在我们现在的女生中也很常见)。她看着她的同屋刚从葛天辉那儿回来就洗澡,气就不打一处来,她很想跟欧阳珊珊大吵一架,但她的教养又使她不好作,她想也许该跟葛天辉好好谈谈。
水声响了很久都没有停下来,蓝玫不知道她为什么洗得那么久。困意渐渐袭来,蓝玫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他们躲藏了三天三夜的地洞,他和她挨得那么近,连呼吸的声音都能听得见,地洞里弥漫着一股浓烈的酒味儿。
不知什么时候,蓝玫的脸变成了欧阳珊珊的脸。
他们俩躲在地窖里,压低了嗓门儿说着话。
而蓝玫的脸在地窖上方,凝视着他俩。。。。。。
第二天葛天辉一早出现在窑洞前,蓝玫才想起今天是个星期天,葛天辉约蓝玫一起到书店逛逛,星期天延安街上是很热闹的,到处挤满了人。一路走,很多人跟葛天辉打招呼,尊敬地管他叫“葛主任”。
葛天辉身上的那种成熟男人的风度,随着他的职位不断上升,更加体现出来,他是那种天生具有某种雍容而又镇定品性的男人,这类男人不仅适合从政,而且对女性具有绝对的吸引力。太阳很好,照在脸上暖洋洋的。他们走在人群里,吸取了人群里的活力,精神越好起来。蓝玫想起昨天晚上生的事,觉得自己真是幼稚可笑,竟然怀疑葛天辉喜欢上了欧阳珊珊。
4.意外消息及原始资料(1)
在我小说进行到很较劲的阶段,忽然接到一个电话,打乱了我的思绪。电话是我的军校同学小碚打来的,她说“人已经死了,他真年轻呀”。我忽然想不起他说的这个“他”到底是指谁,小碚在电话里十分惊怪地说:“什么谁呀,肖军呗。”后来我在电话里听到小碚絮絮地说着肖军的事,他好像死于突性心脏病,还没结婚,有一个刚刚分手一个月的女朋友青柚。
我在遗体告别仪式上见到了美丽的青柚。
墙上挂着一张陌生人的照片,怎么看怎么也不像肖军。
手电筒的光束里出现了昔日肖军的脸,他总是站在校广播站那座玻璃奖杯后面,他说的话和我播放的那些唱片连在一起,我永远弄不清他在说什么。在火车站我跟他见了最后一面,那分离的景象想来令人心伤。他被分到一个边远地区,一个我们从来也没听说过的地名,从此阻隔了我与他的联系。为写这部小说,我曾到资料馆查资料,肖军意外地出现在玻璃走廊的尽头,我曾追踪这影子走了几层楼,但我无法真正看清那是不是他。
后来我查到了满意的资料,就把与肖军见面的事给忘了。
1.历史与传说(1)
历史没有记录我族人的失踪,我也没能在延安的石壁上找到家族传说中“蓝玫”这个名字。***从我查到的资料上看,“鲁艺”“女生没有一个掉队”与我家族传说有出入,从时间上推断,茅盾先生在《记“鲁迅艺术文学院”》一文中记录的1939年未“鲁艺派出一班毕业生到华北前线”与我家族里传说蓝玫的失踪时间相吻合,但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她的名字,是事出有因,还是记录历史的人偶然笔误,漏掉记录这一笔,已无从考证。
一个人没有进入历史的链,后人是否还会记得她?
没有记载的英雄行为是否白做了呢?
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将我的小说逼入不可逆转的一个死角:我必须面同时对种种问题,在历史的表象后面,看到一片纷繁热闹的景象。我看到欧阳珊珊和我的族人同时站在一个舞台上,欧阳珊珊站在光亮之处,而我的族人蓝玫却站在一个光亮所照不到的地方,其实她们是在扮演同一个女人的两个化身,她们将在不同的时间段里“显身”,以表现生命的奥妙与无常。
光束在空中旋转起来,地面上布满像树叶一样的光斑,一些穿戴奇异的人从光斑上走过,出如鸟儿一般尖细的鸣叫。地面上那些树叶扑簌簌地抖动起来,紫色的鸣叫充斥着整个空间,两个女人开始在同一空间里出现,蓝玫穿着一身白,欧阳珊珊穿着一身黑。
她们对峙着,相互凝望,张力十足,她们之间似乎积攒着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她们没有说话,音乐很轻。
(从资料上看,舞台上的大至况就是这样的。)
“他爱的是我,不是你。”
透过时光的毛玻璃,我依稀看到在当年丁玲他们那帮延安作家常去的饭馆“大众合作社”里,坐着两个在当时看来毫不起眼的艺术学院的女学员,在外人看来,她俩好象谈判似的,面对面坐着,面孔严肃,语气坚硬,他们谈判的主题,显然是围绕着一个男人。
欧阳珊珊在蓝玫面前头一次挑明了她与葛天辉的关系,在蓝玫毫无思想准备的况下,给了蓝玫当头一棒。“他爱的是我,不是你。”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蓝玫在戏剧里多次背过类似的台词,可是,到了现实里————事来临到自己头上,没想到却有如此沉甸甸的重量。
“从葛天辉第一次到鲁艺来讲课,我就爱上他了。他站在那里,目光坚定,好像看着一个很远的地方,我从来也没见过像他那样的男人————”
这时候,那桌作家闹酒的声音传过来,打断了欧阳珊珊的叙述,她的声音淹没在另一种巨大声浪里,听来好像一种喝彩,或像戏剧里的叫好,不早不晚,如期而至。蓝玫不知道是自己醉了,还是别人醉了,她听不清欧阳珊珊说的话,她看到欧阳珊珊脸上有几张嘴在同时说话,她说啊说啊说啊,说的都是他爱我我爱他我爱他他爱我爱他爱我爱他————说得蓝玫头都晕了,颠来倒去的那几个字被人制成幻灯样的东西,放大、放大,再放大,饭馆的墙上到处都是那样的字,黑白分明,凹凸有致。有人哈哈大笑,有人站起来唱歌,那桌可能真的有人醉了,蓝玫看到欧阳珊珊滔滔不绝她还在说。。。。。。
2.“太阳灭亡”假想(1)
我记得肖军站在玻璃奖杯后面,总是问我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他说他曾看到一份资料,资料上说再过50亿年太阳将灭亡,那时候,人类也将随之灭绝。“灭绝”这样可怕的字眼儿,如冰冷的钉子,直插进我柔软无助的太阳||穴,我坐在校广播室简陋的调音台后面,看见那只黑黢黢的麦克风表冷漠地指着我的鼻子,然后我听到“灭绝”这样残酷的字眼儿。
肖军后来的死,我总觉得与那次谈话有关。他原来身体那么好,怎么会死于心脏病呢?他总是担心一些在我看来不必要的问题,比如再过50亿年,人类将会怎样。不要说50亿年,就是5亿年也是个庞大而遥远的数字,没有人能活到那一天,相对于绵长得近乎永恒的宇宙来说,人的生命只是一闪而过。不管历史是否记载过蓝玫,就生命个体来说,她曾经激动过,燃烧过,将梦想付诸实践,革命对她来说就是“纵身一跃”,她不考虑后果,“纵身一跃”既是目的又是结果,她心中会另一本历史,在那本历史上,任何人都无法将她抹去。
在临近毕业的那个夏日的夜晚,熄灯号已经响过了,还有一些毕业学员在操场上游荡,我们自以为是毕业生,身份特殊,可以在临近毕业这几天,小小地犯一点规。毕业典礼将在几天后举行,典礼上将有一场声势浩大的大阅兵,为此我们已经苦苦练了两个月了,汗水在军装上留下明显的像地图一样的汗渍,鞋子被我们踢出了洞,白棉袜买一打都被穿坏了,有的男生干脆光脚穿胶鞋,估计男生宿舍那个季节一定是臭气熏天的。
肖军却穿得很干净。
他的干净不是来自于身体表面,而是来自于一种我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那晚他走在我身边,身上散着一种特殊的气息,那种气息和夏天的夜晚有某种暗合,像星光一样忽明忽暗地闪烁着。
他说:“许多看似不相关的事,其实都是有关联的。”
他当时说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许多年以后,我听到这句话从凤凰卫视的新闻评论员阮次山冒出来,他俩说的竟然一字不差,我不明白在不同场合、不同时空,两个身份不同人,为什么会说出完全一样的话?
“许多看似不相关的事,其实都是有关联的。”这句话很可怕。
3.华北前线(1)
欧阳珊珊是个投机主义者,为抢《雷雨》里的重要角色,她曾和导演梧周打得火热。她不断地到导演窑洞里去请教问题,样子既妖娆又显得一脸天真,她最爱说的口头语就是:“你教教我嘛,人家还什么都不懂呢。”
式样平凡的灰布军装,也拦不住她做点小花样把军装穿出个性来。比如说,把军用棉袄的腰身稍稍缝起一点,棉袄的式样就全变了。这些小花样蓝玫刚来延安的时候也玩过,但从晕城回来,她再也不屑于玩这些了,她一心想着将来能做大事,建功立业。
建功立业的机会很快来了。
1939年末,鲁迅艺术文学院接到上级指示,派出一班毕业学员到华北前线去。蓝玫很快报名要去前线,她没跟任何人商量,也没跟葛天辉谈过,就头也不回地去了华北。
我不知道除了急于建功立业,这里面是否还有赌气的成份在里面。蓝玫只是听到欧阳珊珊的一面之词,说葛天辉喜欢她,却从末有机会当面确认过。有一次,蓝玫在课堂上与前来讲课的葛天辉擦肩而过,他刚讲完国内政治形式,很多人簇拥着他,他是那种富有煽动性的演说家,他的讲演总是使人热血沸腾。蓝玫从远处望着他,一想到差不多已成定局的这次远行,她心如刀割。
她没有挤上去,跟他说最后一句话。
她只是远远地望着他。
在葛天辉离开课堂那一刹那,蓝玫很有一种冲上去要跟他说话的冲动。
但是,没有。
我在毕业典礼的大阅兵队伍里,看见蓝玫。我看见当年他们浩浩荡荡开往华北前线时的身影,他们跟我们现在一样年轻、有抱负,大旗在前,猎猎地响着,引导着一队人马,直奔遥远的华北平原。( 凝望延安(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2674/ )
月亮更白更圆了,他们走了很远的路,可月亮只移动了一小点儿。
4.角色(1)
欧阳珊珊很喜欢《雷雨》里的繁漪一角,可这个角色导演梧周已经让蓝玫来扮演,梧周的安排使欧阳珊珊感到不满,认为导演有点偏心眼,什么重要角色都分给蓝玫而没有自己的份儿。
欧阳珊珊是有颇有心计的女人,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争取到手,她先找导演梧周,想跟他好好谈谈。
梧周说:“这事已经定了,没什么好商量的了。”
欧阳珊珊没想到导演会对她如此冷淡,她基本上属于那种被生活宠坏了的女人,因为她长得很美。带着这张俊美的脸无论走到哪儿,别人都会对好一点儿,特别是那些以貌取人的男人。
她耳边时常响起戏剧开场时的音乐,她要在最隆重的音乐中上场,大幕徐徐拉开,伴舞的仙女在两旁分列排开,她们挥舞着轻柔的衣袖,给场上的空气来了一个预热,然后,作为领舞的欧阳珊珊才隆重出场,那是大上海的舞台,她身上凝聚着千百人的目光。
她一出场,仙女们的衣袖全都暗淡下去,光环都打在她身上,她那张俊美的脸被灯照射得粉团粉嫩,脱离了现实中的模样,变得高深莫测,美得脱了俗。
舞台和现实是那么不同。
欧阳珊珊喜欢舞台,她要在延安舞台上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在导演那儿碰了壁,欧阳珊珊又打起蓝玫的主意来,她想,蓝玫是个心地善良的女人,跟她好好说说,没准儿她能同意把角色让给自己。
星期天下午,蓝玫正在宿舍里看书,欧阳珊珊从外面回来了,拉起蓝玫就走,说想要请她吃顿饭。
“吃饭?我不饿呀?再说现在也不是吃饭时间。”
欧阳珊珊说:“不为吃饭,我有话要跟你谈。”
“在宿舍不能谈吗?”
“傻瓜,这地方人来人往的,怎么能谈。”
于是两人手拉手地去了“大众合作社”。下午不是吃饭时间,“大众合作社”里没什么人,只有一桌延安的作家与外面来的记者在喝酒,蓝玫认得其中最有名的一两个,他们来鲁迅艺术文学院讲过课。
两个女学生静静地在角落里的一张小桌旁坐下来,她们显然是被那桌延安名人的气势所镇慑,缩在角落里一不,店伙计不知怎么也忘了过来招呼她俩,她俩就像空气一样因为没有形状而被人遗忘。
————他们都是些什么人?
————他们肯定不是一般人。
————他们是。。。。。。
欧阳珊珊刚来延安时间不长,有一些人的名字,她只在书上和报纸上看到过,比如说丁微就是大名鼎鼎的延安女作家,但欧阳珊珊只读过她的作品,没见过她人。
丁微到“鲁艺”和陕北公学讲过课,蓝玫见过丁微,她小声告诉欧阳珊珊那边那位梳短手里拿着烟正在讲话的女士就是女作家丁微。
欧阳珊珊朝那边望着说:“她风度真好。”
店伙终于现了坐在角落里两个女学生,他肩上搭着块颜色污的白毛巾,点头哈腰地走过来招呼她俩。他很快上了两碗面汤和一盘炸得色泽金黄的油糕,陕北的油糕特别有名,她们每回需要庆祝什么,差不多都要点油糕。
延河的涸水时节很长,河床见底的时候并不罕见。从清凉山上往下看,河水苍凉,阴天的时候如一条细瘦的墨带,弯曲而又幽暗。但延河边时常响起爽朗的笑声,他们是抗日军政大学或者鲁迅艺术文学院的同学,他们晚饭后三五成群地在延河边散步,也有到河边来约会的侣,手里拿着书,边走边说话。
蓝玫在延河边等葛天辉,他们经常来这里约会,葛天辉是个很守时的人,和蓝玫约会从不迟到,可这天不知为何他竟迟迟没有出现。
有一对侣从身边走过去;
又有一对侣从身边走过去;
蓝玫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移动的是河水、侣、远处的云、近处的山,他们喧哗着、笑闹着一晃而过,片刻喧哗过后,延河边寂静下来,人影越走越远,变成远处的一个个小黑点,河水静静地流淌着,没有一点声息。
5.角色(2)
老葛不知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他从后面出现,叫了蓝玫一声。蓝玫回头看见他,两人相视一笑,“你吓了我一跳,”她说,“等你半天了,你怎么来晚了?”老葛说:“刚才开了个会。”
“吃饭了吗?”
“还没呢。”
“你呢?”
蓝玫说:“我下午被欧阳珊珊莫名其妙地叫了出来,到大众合作社去吃饭,她好像想要跟我说什么,但又没说。”
“她来延安比较晚,你要多帮助她。”老葛说。
“她————”
蓝玫话说到一半,突然像刹车似地止住了。欧阳珊珊迎面走过来,笑盈盈地面对他们俩。
“欧阳珊珊,你怎么在这里?”
“哦,我也过来。。。。。。走走。”她表有些不自然地说。
1.欧阳珊珊(1)
蓝玫在葛天辉的窑洞里遇见欧阳珊珊,使得她和葛天辉之间的关系变得有些微妙。***蓝玫深爱着葛天辉,但随着葛天辉在延安的地位不断升高,见到他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他经常开会,有时一天要开好几个会,就连原先约好的见面也得取消。
那天,蓝玫手里拿着一个灰色封皮的本子,走在去老葛的窑洞的路上。从蓝玫住的地方到老葛那儿,要走一段很长的坡路,蓝玫手里紧紧地攥着的那个灰皮本子,走得兴冲冲的,觉得有满肚子的话要跟老葛说,她正根据她跟老葛到晕城执行任务的经历,着手写一部话剧《烈焰马》,她事先没把这个消息告诉老葛,她想给老葛一个惊喜。
灰本子上记录着她的一些想法。
她想象着老葛见到那些文字时的有趣表。
他一定会说:“没想到呢————”
他一定会说:“快快写出来让大伙儿看。”
他一定还会说:“蓝玫,你看看我这块料能不能演戏啊。”
他平时给人的印象是非常严肃的一个大高个儿,很少笑,滔滔不绝谈的都是国家大事,很少人有见过他的另外一面。男人有的时候就像个孩子,不管他地位有多高,年龄有多大,跟自己喜欢的女人在一起时,就立刻变成一个顽皮的孩子。
那一段坡路很长,她哼着歌,看着斜坡尽头的太阳被浅灰色的云霭缭绕着,绯红一点点褪去,云霭变幻着形状,很快就要把整个太阳遮了去,一群鸟儿在空中盘旋,仿佛不愿回家的孩子,在天黑前还想多玩一会儿,蓝玫扬脸看着那群鸟儿,心很愉快。
蓝玫的好心是在见到老葛之后一落千丈的,她就像站在一个快乐的山峰上,被人一下子推下来,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心就一下子变坏了,事都是从现欧阳珊珊在老葛窑洞里开始的。
那一面斜坡快要走到尽头的时候,前面山坡忽然弥漫起一阵歌声,那歌声像雾一样飘渺,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可能是新来的新生在那里练习小合唱。蓝玫想起第一次见到葛天辉的那个下午,她也和“鲁艺”的一帮同学在窑洞前练习小合唱,在女生们重重叠叠的合声之中,有一匹白马如疾风般地一闪而过。
她们谁也没看清骑士的脸。
她们唱着歌,想着心事,猜测着骑白马的英雄的脸。
她们都是一些年轻而清纯的女人,虽然投身革命,但依旧是女人。
她们爱唱歌,爱演戏,爱笑,爱做梦。
蓝玫一路走着,想着过去曾经生过的事,她和老葛在一起的日子,一幕幕从眼前掠过。她想起那个月夜,老葛在月光下教她骑马,手中的软牛皮鞭子“啪啪”抽打着月光,雪白的月光如梨花般四处散落,美而飘忽。
她还想起那个酒窖,想起清水镇,想起烈焰马。。。。。。可是,这一切都被蓝玫推开门那一刹那打破了,她进门的时候,看见他们正在有说有笑地谈着什么,而蓝玫一进门,欧阳珊珊就故意什么也不说了。
————你怎么来了?
————找我有事吗?
————你怎么不说话。
————你坐啊。
蓝玫愣在那里,好象灵魂已经出了窍,老葛说的话,她好像一句也没听见,她看见欧阳珊珊出现在葛天辉的窑洞里,他们在有说有笑地聊天,虽然事后老葛跟蓝玫解释说,她不过是偶然到他窑洞里来问问题,他还说你那天也看到了,她手里还拿着笔记。
上星期,政治部门的葛天辉来鲁迅艺术文学院讲课,许多女生都很仰慕他,她们用亮晶晶的眼睛仰望着这位北方大汉,不时地低下头去记下他说过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她们手里都拿着方方正正的笔记本,她们都是一些勤于记笔记的女生,蓝玫混在这些女生中间,从表面上看,她和她们一样,静静地听讲,记笔记,其实呢,她心中暗含着一份喜欢,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出色的爱人而感到骄傲。
欧阳珊珊就是在葛天辉到“鲁艺”讲完课之后迷上他的————虽然她不承认,可蓝玫还是这么想。
2.清凉山(1)
蓝玫那天是如何离开葛天辉的窑洞的,有些模糊不清。有一种记忆是她看见欧阳珊珊在里面,一句话没说,转身就走,葛天辉追了出来,喊了她两声,她没理,也就算了。另一种记忆是门开了,蓝玫看到他们俩在一起,好像哑剧一般,声音顿时减低到零。至于这两种记忆哪一种是真的,哪一种是假的,蓝玫分辨不清。她后来上了清凉山,她的本意是想使自己清醒清醒,没想到结果反而更加混乱了。
天色处于黑白交界时段,有一些黑色的影子在空中飘荡,它们像鸟又不是鸟,在空中做着无翅飞翔,蓝玫好像来到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由黑色的影和灰白的天组成的,恐惧、陌生、令人不安。
山上的草棚就是在这时出现的,这山路蓝玫以前也走过几次,但印像中好像从没见过什么草棚,现在草棚就像从地缝里冒出来的,顽强地站立在她面前,她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
草棚里很暗,只有鬼火似的一粒小烛,小烛后面是一张满是皱纹的老太婆的脸,老太婆呆在那里好像有一百年了,“你来啦?”她说。她好像早知道蓝玫要来似的,很有把握地说话。
“你跟他是没有结果的。”
“你爱上一个男人,但男人生命中出现另一个女人。”
老太婆说话的时候,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都生动地扭动起来,皱纹深处仿佛隐藏着无数秘密。“你跟他是没有结果的”,这句话如同深谷回音,在蓝玫脑海里回荡,蓝玫只觉得头晕,想要尽快逃离。
蓝玫回到窑洞的时候,欧阳珊珊已经回来了。她像没事人似地哼着歌,一边整理东西。
“你怎么了?”欧阳珊珊说,“怎么脸色这么难看?”
蓝玫沉默不语。欧阳珊珊说:“你生我的气了吧?其实我跟他没什么,我不过是向他请教几个问题,他那天的课讲得可真好。”
又说:“葛天辉政治上很有前途,而且气质不错。”
她这样东一句西一句评价着自己的爱人,让蓝玫心里很不是滋味,又想起刚才在清凉山上遇见的那个老妇人说的话,心里更乱了,就一下子委屈得掉起眼泪来。“你到底怎么啦?”欧阳珊珊正打了一桶热水放在窑洞中央准备洗澡,只见她身上的一小衣服一件件地飞起来。
她站在一只木盆里,身材极美。
3.容易受伤的女人(1)
酒吧里开着烤人的电暖气,我和小碚面对面坐着,军校毕业许多年后,我们第一次见面,我向她讲述当年我打着手电筒写下的作品。***我讲到蓝玫和欧阳珊珊同住一间宿舍的复杂关系。当时酒吧里放着王菲的歌《容易受伤的女人》,我的叙述在委婉的歌声里显得飘忽不定,小碚的眼睛越过我盯着不远处的某个地方,她似乎也在回忆过去,她说,那一段生活,她差不多已经不记得了。
酒吧门口停着小碚和我的轿车,我们过着恍若隔世的生活。我们都有了一些钱,我们单身,我们有漂亮的住房和轿车,我们时尚的单身女郎,不停讲述着自己的感问题,小碚说,“除了写作,你还干点什么?”
我说:“到戏剧档案馆查资料。”
“然后呢?”
“写完了呢?”
“有可能把它拍成电影。”
“再然后呢?”
“没有然后了。”
“不打算结婚?”
“没有合适的人。”
“我记得当年你跟那个姓肖的男生挺好的,后来知道他的下落吗?”
我说:“毕业后就再没联系过,我记得过去他老到广播室找我。”
“那时候可真有意思————”
小碚用小勺搅着杯子里的咖啡,笑得若有所思。小碚说她替我去打听肖军的下落,我听后没往心里去,坐在小酒吧里喝咖啡的那个下午,温暖,宁静,仿佛是对我们长久军旅生涯的一种褒奖。
回到家我继续写那部长篇,我在水汽浮动的光线里再次看到欧阳珊珊,看到她的美。欧阳珊珊的**在夜的深处一再出现,她洗澡时“哗啦”、“哗啦”的撩水声穿越时间界线,来到我耳边。
我想象着我的前辈蓝玫,在那个夜晚生出女性之之间的嫉妒之(这在我们现在的女生中也很常见)。她看着她的同屋刚从葛天辉那儿回来就洗澡,气就不打一处来,她很想跟欧阳珊珊大吵一架,但她的教养又使她不好作,她想也许该跟葛天辉好好谈谈。
水声响了很久都没有停下来,蓝玫不知道她为什么洗得那么久。困意渐渐袭来,蓝玫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他们躲藏了三天三夜的地洞,他和她挨得那么近,连呼吸的声音都能听得见,地洞里弥漫着一股浓烈的酒味儿。
不知什么时候,蓝玫的脸变成了欧阳珊珊的脸。
他们俩躲在地窖里,压低了嗓门儿说着话。
而蓝玫的脸在地窖上方,凝视着他俩。。。。。。
第二天葛天辉一早出现在窑洞前,蓝玫才想起今天是个星期天,葛天辉约蓝玫一起到书店逛逛,星期天延安街上是很热闹的,到处挤满了人。一路走,很多人跟葛天辉打招呼,尊敬地管他叫“葛主任”。
葛天辉身上的那种成熟男人的风度,随着他的职位不断上升,更加体现出来,他是那种天生具有某种雍容而又镇定品性的男人,这类男人不仅适合从政,而且对女性具有绝对的吸引力。太阳很好,照在脸上暖洋洋的。他们走在人群里,吸取了人群里的活力,精神越好起来。蓝玫想起昨天晚上生的事,觉得自己真是幼稚可笑,竟然怀疑葛天辉喜欢上了欧阳珊珊。
4.意外消息及原始资料(1)
在我小说进行到很较劲的阶段,忽然接到一个电话,打乱了我的思绪。电话是我的军校同学小碚打来的,她说“人已经死了,他真年轻呀”。我忽然想不起他说的这个“他”到底是指谁,小碚在电话里十分惊怪地说:“什么谁呀,肖军呗。”后来我在电话里听到小碚絮絮地说着肖军的事,他好像死于突性心脏病,还没结婚,有一个刚刚分手一个月的女朋友青柚。
我在遗体告别仪式上见到了美丽的青柚。
墙上挂着一张陌生人的照片,怎么看怎么也不像肖军。
手电筒的光束里出现了昔日肖军的脸,他总是站在校广播站那座玻璃奖杯后面,他说的话和我播放的那些唱片连在一起,我永远弄不清他在说什么。在火车站我跟他见了最后一面,那分离的景象想来令人心伤。他被分到一个边远地区,一个我们从来也没听说过的地名,从此阻隔了我与他的联系。为写这部小说,我曾到资料馆查资料,肖军意外地出现在玻璃走廊的尽头,我曾追踪这影子走了几层楼,但我无法真正看清那是不是他。
后来我查到了满意的资料,就把与肖军见面的事给忘了。
1.历史与传说(1)
历史没有记录我族人的失踪,我也没能在延安的石壁上找到家族传说中“蓝玫”这个名字。***从我查到的资料上看,“鲁艺”“女生没有一个掉队”与我家族传说有出入,从时间上推断,茅盾先生在《记“鲁迅艺术文学院”》一文中记录的1939年未“鲁艺派出一班毕业生到华北前线”与我家族里传说蓝玫的失踪时间相吻合,但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她的名字,是事出有因,还是记录历史的人偶然笔误,漏掉记录这一笔,已无从考证。
一个人没有进入历史的链,后人是否还会记得她?
没有记载的英雄行为是否白做了呢?
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将我的小说逼入不可逆转的一个死角:我必须面同时对种种问题,在历史的表象后面,看到一片纷繁热闹的景象。我看到欧阳珊珊和我的族人同时站在一个舞台上,欧阳珊珊站在光亮之处,而我的族人蓝玫却站在一个光亮所照不到的地方,其实她们是在扮演同一个女人的两个化身,她们将在不同的时间段里“显身”,以表现生命的奥妙与无常。
光束在空中旋转起来,地面上布满像树叶一样的光斑,一些穿戴奇异的人从光斑上走过,出如鸟儿一般尖细的鸣叫。地面上那些树叶扑簌簌地抖动起来,紫色的鸣叫充斥着整个空间,两个女人开始在同一空间里出现,蓝玫穿着一身白,欧阳珊珊穿着一身黑。
她们对峙着,相互凝望,张力十足,她们之间似乎积攒着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她们没有说话,音乐很轻。
(从资料上看,舞台上的大至况就是这样的。)
“他爱的是我,不是你。”
透过时光的毛玻璃,我依稀看到在当年丁玲他们那帮延安作家常去的饭馆“大众合作社”里,坐着两个在当时看来毫不起眼的艺术学院的女学员,在外人看来,她俩好象谈判似的,面对面坐着,面孔严肃,语气坚硬,他们谈判的主题,显然是围绕着一个男人。
欧阳珊珊在蓝玫面前头一次挑明了她与葛天辉的关系,在蓝玫毫无思想准备的况下,给了蓝玫当头一棒。“他爱的是我,不是你。”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蓝玫在戏剧里多次背过类似的台词,可是,到了现实里————事来临到自己头上,没想到却有如此沉甸甸的重量。
“从葛天辉第一次到鲁艺来讲课,我就爱上他了。他站在那里,目光坚定,好像看着一个很远的地方,我从来也没见过像他那样的男人————”
这时候,那桌作家闹酒的声音传过来,打断了欧阳珊珊的叙述,她的声音淹没在另一种巨大声浪里,听来好像一种喝彩,或像戏剧里的叫好,不早不晚,如期而至。蓝玫不知道是自己醉了,还是别人醉了,她听不清欧阳珊珊说的话,她看到欧阳珊珊脸上有几张嘴在同时说话,她说啊说啊说啊,说的都是他爱我我爱他我爱他他爱我爱他爱我爱他————说得蓝玫头都晕了,颠来倒去的那几个字被人制成幻灯样的东西,放大、放大,再放大,饭馆的墙上到处都是那样的字,黑白分明,凹凸有致。有人哈哈大笑,有人站起来唱歌,那桌可能真的有人醉了,蓝玫看到欧阳珊珊滔滔不绝她还在说。。。。。。
2.“太阳灭亡”假想(1)
我记得肖军站在玻璃奖杯后面,总是问我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他说他曾看到一份资料,资料上说再过50亿年太阳将灭亡,那时候,人类也将随之灭绝。“灭绝”这样可怕的字眼儿,如冰冷的钉子,直插进我柔软无助的太阳||穴,我坐在校广播室简陋的调音台后面,看见那只黑黢黢的麦克风表冷漠地指着我的鼻子,然后我听到“灭绝”这样残酷的字眼儿。
肖军后来的死,我总觉得与那次谈话有关。他原来身体那么好,怎么会死于心脏病呢?他总是担心一些在我看来不必要的问题,比如再过50亿年,人类将会怎样。不要说50亿年,就是5亿年也是个庞大而遥远的数字,没有人能活到那一天,相对于绵长得近乎永恒的宇宙来说,人的生命只是一闪而过。不管历史是否记载过蓝玫,就生命个体来说,她曾经激动过,燃烧过,将梦想付诸实践,革命对她来说就是“纵身一跃”,她不考虑后果,“纵身一跃”既是目的又是结果,她心中会另一本历史,在那本历史上,任何人都无法将她抹去。
在临近毕业的那个夏日的夜晚,熄灯号已经响过了,还有一些毕业学员在操场上游荡,我们自以为是毕业生,身份特殊,可以在临近毕业这几天,小小地犯一点规。毕业典礼将在几天后举行,典礼上将有一场声势浩大的大阅兵,为此我们已经苦苦练了两个月了,汗水在军装上留下明显的像地图一样的汗渍,鞋子被我们踢出了洞,白棉袜买一打都被穿坏了,有的男生干脆光脚穿胶鞋,估计男生宿舍那个季节一定是臭气熏天的。
肖军却穿得很干净。
他的干净不是来自于身体表面,而是来自于一种我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那晚他走在我身边,身上散着一种特殊的气息,那种气息和夏天的夜晚有某种暗合,像星光一样忽明忽暗地闪烁着。
他说:“许多看似不相关的事,其实都是有关联的。”
他当时说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许多年以后,我听到这句话从凤凰卫视的新闻评论员阮次山冒出来,他俩说的竟然一字不差,我不明白在不同场合、不同时空,两个身份不同人,为什么会说出完全一样的话?
“许多看似不相关的事,其实都是有关联的。”这句话很可怕。
3.华北前线(1)
欧阳珊珊是个投机主义者,为抢《雷雨》里的重要角色,她曾和导演梧周打得火热。她不断地到导演窑洞里去请教问题,样子既妖娆又显得一脸天真,她最爱说的口头语就是:“你教教我嘛,人家还什么都不懂呢。”
式样平凡的灰布军装,也拦不住她做点小花样把军装穿出个性来。比如说,把军用棉袄的腰身稍稍缝起一点,棉袄的式样就全变了。这些小花样蓝玫刚来延安的时候也玩过,但从晕城回来,她再也不屑于玩这些了,她一心想着将来能做大事,建功立业。
建功立业的机会很快来了。
1939年末,鲁迅艺术文学院接到上级指示,派出一班毕业学员到华北前线去。蓝玫很快报名要去前线,她没跟任何人商量,也没跟葛天辉谈过,就头也不回地去了华北。
我不知道除了急于建功立业,这里面是否还有赌气的成份在里面。蓝玫只是听到欧阳珊珊的一面之词,说葛天辉喜欢她,却从末有机会当面确认过。有一次,蓝玫在课堂上与前来讲课的葛天辉擦肩而过,他刚讲完国内政治形式,很多人簇拥着他,他是那种富有煽动性的演说家,他的讲演总是使人热血沸腾。蓝玫从远处望着他,一想到差不多已成定局的这次远行,她心如刀割。
她没有挤上去,跟他说最后一句话。
她只是远远地望着他。
在葛天辉离开课堂那一刹那,蓝玫很有一种冲上去要跟他说话的冲动。
但是,没有。
我在毕业典礼的大阅兵队伍里,看见蓝玫。我看见当年他们浩浩荡荡开往华北前线时的身影,他们跟我们现在一样年轻、有抱负,大旗在前,猎猎地响着,引导着一队人马,直奔遥远的华北平原。( 凝望延安(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26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