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部分阅读
睛并不看他,而是盯着那些纱布。
解开之后,她给他上药。
(上药时,能闻老葛身上特有的男人味道。手指触碰到他的皮肤,“倏”地一麻。)
“疼吗?”
“疼。”
于是她就握住他的手,握好长时间。每回上药葛团长都故意说“疼”,他喜欢看到她脸上那种十分疼爱的表。喜欢她伸过来温暖小手,绵软而又纤细,握在手心里好像随时可能化了似的,让人心疼。有好几次,老葛都有想把她一把揽进怀里的冲动,但最终还是克制住了。
油灯的火苗已越变越小,他们说话的声音也越来越低,火焰、星空、枪声,他的故事里总是布满这些东西。他说他有一双好眼睛,在原野里看得非常远,听着敌人的声音,他就可以辨明射击者的远近和他们所持枪的种类。
蓝玫凝望着老葛————凝望着一个梦想中的英雄。
养伤结束之后,他们就要离开清水镇往晕城去了。清水镇,后来成为他们经常谈起的一个地名。
6.关于清水镇的物证(1)
空水坝上站着一个穿白裙子的女人,从裙子的式样上看,她不可能是当地人。那一年我到延安去旅行,外面正流行这种式样的白裙子,那一年还流行戴一种软沿草帽,站在水坝上的那个女人,戴的正是那样一顶草帽。
白裙子女人看见我,忽然向我招手,并且大声地冲我喊着什么,由于风大,我听不清她底在喊什么。
我走过去。
我说我不是这里人,我是徒步旅行路过这里。
她说,我知道。
说着,掏出一张白色纹纸名片递给我,说,我是一家画报社的记者,想给你拍几张照片,你看可以吗?
二愣赶了过来,小声跟我说别理她,小心有坏人。
我冲他摆摆手,让他离我远点儿。我想拍两张照片有什么嘛,就是坏人她能把我怎么样嘛。我腼腆地笑着,像大多数少女一样,对着镜头就紧张、放不开。大风把我的头扬起又放下,那女记者一个劲儿地说“好”,大约一刻钟之后,我们结束了这项工作。
女记者就像天上派下来的人,为我留下了某些物证,然后她就消失不见了。我大学毕业之后回到北京,不久就放弃了大学苦读四年的专业,进入了文学圈,见识了完全不同的人和事。我努为打听那个曾与我萍水相逢的京城女记者的下落,可是我没有找到她,她当时告诉我,她所在的那家报社是很有名的。
可是,没有人知道她。
那些照片是我离开军事院校一年之后,才费尽周折转到我手里的。照片上的我,露着一截光洁白嫩的小腿,很青春地站在那里,头被风吹得很乱,微眯着眼,看上去很妩媚。
女记者一共寄来三张照片,都是放大成7寸的彩照。其中一张照片的背景引起了我的注意,照片后面隐约可见一匹马,深红色的鬃毛,在阳光下闪着烈焰般的光彩。
关于清水镇,我只记得拖拉机和空水坝,水坝上并没有马。
在我开始写作关于家族史上另一个绒装女人蓝玫的时候,我得到那些照片,和照片上那匹若隐若现的马,这可能是上天给我的礼物,告诉我一定要把这部小说写好(我对上天一直心存感激,是上天让我成就大事)。
1.再次出发(1)
离开清水镇那天,蓝玫起了个大早,她简单收拾了一下屋里的东西,最后一次对着那面有裂纹的镜子梳妆。头前几天让叶子帮忙绞了一下,前面的流海儿和脖颈后面的头都是齐刷刷的。蓝玫明白在这里就不能讲究什么好看不好看了,只求剪短,前面还有更难走的路要走,不过,昨天晚上葛团长查过地图,这里离目的地晕城已经不远了。
梳头洗脸完毕,蓝玫照例到镇上药铺去取药。刚一推门出去,猛地看见麻疯子在门口站着,在唱一蓝玫从没听过的儿歌,他说:“冰板冰板冰冰板板————”蓝玫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
一些早起的孩子哄笑着追他、朝他吐唾沫,麻疯子非但没生气,反而念叨得更起劲了。他总是用一些最简单的字眼儿,编排成有节律的儿歌,念念有词地站在街角唱个不停。
这个疯疯颠颠的怪人,成天在街上晃荡,也不知他靠什么为生。他似乎一阵清楚一阵糊途,刚才还在唱“冰板”,这一下又唱到了《西游记》:
“唐僧取经七十二磨难
千难万难心不变————”
蓝玫想,这次她和老葛这一路走来,历经无数危险与磨难,还真有点像唐僧去西天取经呢。她加快脚步穿过乱纷纷的人群,走在大梦初醒的街上。卖早点的铺子多半已经开张,向四周扩散着诱人的香味儿。
药铺的掌柜是整条街上最勤快的人,他的铺子总是抢在别人的铺子之前开,甚至比卖早点还早,蓝玫每天早上到他店里来取治枪伤的药,已经熟门熟路了。
————你明天还会来吗?
————会的。
————他的伤好点了吧?
————好多了。
蓝玫一声声应着,其实她没跟掌柜的说实话,离开清水镇的事老葛说不要跟外人说,他们的行动都是秘密的,不可随便跟外人讲。药铺掌柜的声音从抽屉的缝隙里传出,他好像什么都知道似的,从柜台上拿出一大包药来,什么也不说,只说“拿着吧,路上可能会用得着”。
他们再次上路的时候,身边的东西多了一些,主要是多带了一些药,葛团长胳膊上的枪伤还没全好,仍需蓝玫给他经常换药。任务紧迫,他们不走不行了。老葛说上级指示他们必须在预定时间内赶到晕城。
很长时间以来,烈焰马的幻影在我脑子里挥之不去,这可能是我写作这部小说的真正原因,它以神秘方式进入我的视线,在不同底片上爆光显影,可是,在现实中,我是看不见那匹马的。
我在清水镇期间,二愣用我的相机拍了不少照片。二愣以前从未使用过相机,拿在手里左看右看,喜欢得不得了。当他学会如何取景、如何捕捉人物神态、如何快速果断地按下快门,他就疯了似地喜欢拍照,有时我在他家小院里坐着,他会冷不丁大叫一声“看我!”
然后,快门一闪,我已经凝定在底片上。
这时候,可能正好从树上掉下一只柿子,也可能从什么地方跑过来一只鸡(这是我的想象,因为我看到《**传》上那张农家小院的照片上有一只鸡,就想起什么时候我的照片里也可能跑进一只鸡)。二愣很有摄影天份,第一次摸相机,就能把照片拍得很不错,这是后来我将胶卷冲出来之后才现的,可惜没法儿告诉他了,那个路过的小镇,一旦离开,就很难再次返回。
除了那个女记者给我拍的照片,我还在其它照片上模糊地现有马儿掠过的印迹,它们都像再生的烈焰马那样,时时提醒着我蓝玫的故事的真实性。小说是接通真实与幻境、过去与未来、外部与内部的惟一途径,那些隐在时间后面的被风卷去了的故事,与我们只隔着薄薄一层纸,它在纸的另一侧,写作的过程就是寻找通道的过程,我们找到通道,与故事里的人物合二为一,感觉到他们的呼吸、焦虑、伤痛以及悲喜,小说就这样被完成。
2.在闪电中看见那匹马(1)
我看见蓝玫在林子里走失的全过程,那过程就像慢镜头的电影,在我手电筒的光束里一一出现。写作这一章的那天夜里,窗外下起暴雨,直径有乒乓球大小的雨柱,齐刷刷摔打在玻璃窗上,玻璃出牙齿咬合般的古怪异响,窗外仿佛潜伏着一群牙齿磨得雪亮的巨兽,它们用巨大的前爪抓挠、摇动、撞击玻璃,整幢楼都在这种撞击中生倾斜,女生宿舍楼变成了一艘飘浮在水中的随时可能变成泡沫的船。
奇怪的是,我们宿舍6个女生全都没有一点反应,她们的面容在闪电的缝隙里显得白亮而又宁静,她们仿佛变成了童话中被女巫施了魔法的女孩,面色苍白(连指甲都是白的),没有血色,也没有呼吸。
这种静止的场面持续了约有几秒钟。
我手电的光束突然失去控制,它离开纸面,在房间上空晃动,闪电,在瞬间与手电的光束接通,在银白的光焰里,我看到那匹马。
蓝玫是在一片山林里与葛团长走失的,她看到了她的马————那匹红鬃毛的烈焰马在密林深处一闪而过,她跟踪那匹马的影子一路追过去,直到天快要黑下来的时候,她也没能追到那匹马。这时蓝玫才现,她和葛团长已经走散了。
天色一点点暗下来,蓝玫仍在密林里打转,巨大的黑暗很快就要将她包围了,她必须走出这片黑暗,必须与葛团长汇合,一起去晕城,一起回延安。她奔跑起来,听到耳边植物的叶子唰唰向后倒去,有一些带刺的叶子划到她的手和脸,她完全感觉不出痛,她拼命朝前跑,以为烈焰马就在前面,葛团长就在前面,可是,前面除了树还是树,她不知道,其实她正朝着错误的方向跑去,离葛团长越来越远。
蓝玫独自在林子里过了一夜。
那一夜,“五四”晚会的六盏汽灯依次在眼前亮起,许多红绿小灯泡在林子里一闪一闪,在火炬的照耀下,十几个青年抬着**的半身像走进会场,会场上有七个大字被照得雪亮:“前进,中国的青年”。蓝玫现在好想回到延安,回到“火把操”的队伍里,她们手执火把,穿梭、组队,一会儿是圆圈,一会儿又是五角星,那是怎样热烈的场面啊!
蓝玫还想起“鲁艺”的歌声,由廖钢作曲并指挥多声部合唱,声浪层层叠叠,如涌动海浪一般。随着音乐扬起手臂,有一种身体轻盈欲飞的感觉。延安下午的阳光好美啊,他们“鲁艺”的学员们正在操场上排成一个五角星,在短暂的混乱过后,操场上出现了新阵形。
鼓声大作;
一个男人正骑快马飞奔而过;
所有女生都不自禁扭脸看他————
朗诵会上,蓝玫朗诵了一诗:
《一个战士正骑快马飞奔而来》。
掌声。掌声。掌声。
(树林里起风的回声。)
黑暗中又出现了音乐家廖钢的脸,他似乎站在离她很近的地方,絮絮地跟她说着话。
“。。。。。。在上海我是为了逃避,现在没什么可逃避的了,我找到自己了。。。。。。人生除了爱还有别的什么,我祝福你们。”
那时,蓝玫的大学同学傅子恩还活着,要不是日本鬼子的飞机空袭延安,他现在还活得好好的,廖钢说的“祝福你们”,是指蓝玫和傅子恩。在那次谈话之后没多久,傅子恩就在空袭中遇难了。
3.延安光华书店门口发生的一幕(1)
延安光华书店门口生的一幕,如噩梦般地在蓝玫眼前重现,那天是个礼拜日,延安的礼拜日是大街上最热闹的一天,大众合作社(实际上是延安的一家酒楼,女作家丁玲等人常在那里聚餐)、书店、文具店里全都挤满了人,他们大都是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文学院等校的学生,他们都是满怀着一腔热血的爱国青年,他们抱着民族最后胜利的信心来到延安,学习政治,学习军事,学习艺术,不久的将来,他们就将成为各战线上打日本的骨干。***
日本法西斯的飞机,从高处投下炸弹,投向热血青年聚集的中心,一分钟前,他们还在热烈地讨论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讨论着到前方去杀敌立功,他们手里还拿着刚刚买到的抗日书籍、笔记本和文具,一分钟之后,他们就倒在血泊里,脑汁流了出来,黏稠的浆汁像豆浆一样泼洒在地上,太阳一照,黄灿灿的。
一个人的脑皮被炸飞了,挂在附近的一棵矮树上,看上去就像是一块透明的猪皮。
一个人的四肢被炸得飞散开来,剩下的躯干还在痛苦地蠕动着,血流了一地。
三个抗日军政大学的女生,扭在一起死于炸弹下。她们刚刚还手拉手一块往前跑,炸弹击中了她们,她们同时倒下了,面容佼好,如刚刚睡去一般。
傅子恩的就是在光华书店门口遇难的,他创作的四幕话剧后来在延安公演,但他永远没机会亲眼目睹这一切了。
傅子恩死后,蓝玫常常在梦中见到他。在来延安之前,他们一起在上海的大学生剧团里演戏,那时演的是模仿西洋话剧的戏,由傅子恩执笔并导演的话剧《蓝色房间》。可惜由于种种原因,在上海一直未能公演。后来蓝玫跟着傅子恩从上海来到延安,傅子恩在延安创作了具有延安风格的革命戏,公演之后,好评如潮,傅子恩自己却并不知道。他曾经对蓝玫说过,他最大的梦想就是作品能公演。那次演出,蓝玫在台上哭了,她看见在舞台深处,傅子恩正朝她招手,他永远不能出声音,可他站立在那立,挥手,并且微笑,这是千真万确的。
4.延安的音乐家廖钢(1)
音乐家廖钢在上海时就与他俩认识,他一直暗恋着蓝玫,为了逃避这种感他来到延安,当蓝玫再次出现在他面前,他已经能坦然面对这一切了。***在延安,他找到了自己位置,延安音乐人才奇缺(全中国音乐人才本来就不多),廖钢曾在巴黎学习音乐,失过十几次业,挨饿,受冻,找不到住的地方。有时为了吃饭,不得不到大餐馆去拉奏讨钱,在巴黎的中国留学生很不喜欢他,说他丢中国人的脸。廖钢忍受着生活的屈辱和折磨,是为了学习音乐。
在报考“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的时候,门卫拦住廖钢不让他进,因为中国人考初级班的都很少,过去只有马思聪先生入过提琴班。廖钢和门卫大吵了起来,可门卫还是不让他进。正巧在这时,廖钢的老师从这里经过,才把廖钢带了进去。
廖钢考上了“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在那里专心学习作曲兼学指挥。他考到了个“荣誉奖”,校方问他想要什么物质奖励,廖钢就说,要饭票。结果他们就真的奖给他一大本饭票。学成之后,廖钢回到阔别7年的祖国,却找不到工作,还要呆在母亲家里吃闲饭,心有不甘,后来好容易收了几个学生,教他们弹琴,吃饭问题总算解决了。
廖钢来到延安之后,开始了物质上简单,精神上丰盈的崭新生活。他在鲁艺担任教音乐的课程,其余时间便忙于作曲,写下了很受延安的人欢迎的一系列大合唱作品,还有音乐剧、歌舞剧等。
廖钢与蓝玫之间似乎总是没有那种缘分。傅子恩遇难之后,蓝玫又跟着葛团长到晕城执行密秘任务去了,他想说的话根本没机会跟她说。
5.被黑暗包围的蓝玫(1)
林子里很黑,恍惚间蓝玫觉得自己正置身于黑暗的后台,他们正在排演傅子恩的遗作,蓝玫在戏中扮演一个由北平流亡出来的女学生,还没轮到她上场,她在后台的一个角落里坐着,有一些奇异的人影在眼前晃。***
————这边的敌无变化,敌人近来有些空虚。
————对我们威胁最大的是李家屯、于家镇、马家庙。
————敌人有很坚固的工事,不容易打。
————打就打吧!
————张司令打仗向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几时行动?
————这是军机,越快越好。
————参谋长,你看。。。。。。
戏中两个男人说话的声音,似乎离得很远,他们在商量一个战役,这一段没有女人的戏。蓝玫坐在后台,头顶在膝盖上,昏昏欲睡。
无边的黑暗。冷。饿。
一道瘦长的影子,从幕布后面升起。
然后,有人站在她面前,跟她说话。
(如变魔术一般地,他从人影变成真实的人形。)
蓝玫说:“原来你没走啊?”
傅子恩的影子说:“我去哪儿了?”
蓝玫说:“他们说你去了天国,那次轰炸————”
这时,舞台上传来模拟轰炸的声音,震耳欲聋。小红跑过来说:“蓝玫,该你上场了。”
蓝玫一动,从梦境中醒来,意识逐渐恢复了,她现自己正背靠一棵大树,坐着睡着了。她已经不知道在这座林子里呆了多长时间,她跟葛团长到晕城去执行任务,半路上两个人走失了,她现在一个人,又冷又饿地呆在这里,她用双手抱住自己的肩,感到从未有过的绝望。
她回想起和葛团长第一次见面的那个下午,葛团长骑着一匹马走过来,他身后升腾起一阵优美的合声,那是蓝玫他们戏剧系的女生正在排练小合唱。窑洞前的阳光黄灿灿的,浓密得如同液体一般。
女人们的歌声如柔软的绸缎,在黄灿灿的阳光里飘摇、招展。
红鬃毛的烈焰马一闪而过。
这时,出现了队长的脸。
队长说:“蓝玫,你来一下。”
一阵清脆的笑声响起(是女孩们的笑声),听起来就像是小合唱的一部分,那么自然、亲切,又带有些许起哄的成份,蓝玫此刻在树林里依旧听得见女孩们银铃般的笑声。
6.烈焰马再次出现(1)
黑暗中,那匹烈焰马再次出现了,它的鬃毛如烈火一般在月光下卷曲、伸展,它在树林间时隐时现,牛皮鞭在空中出啪啪的响声,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蓝玫一声声叫着葛团长的名字,却始终没有看见他的脸。
那个双手使枪的北方汉子,那个喜欢玩枪、耍鞭子的男人,现在在哪儿?
那个站着端枪扫射冲锋者,现在在哪儿?
那个用耳朵就能听出敌人方位的团长,现在在哪儿?
那个喜欢骑一匹白马的骑手,现在在哪儿?
每次想到月光,蓝玫都会想到扑展开的绸缎,银白色的绸缎上一白一红奔跑着两匹马儿。蓝玫想,她一定要找到那匹马,然后与葛团长汇会,一起到晕城去完成那项秘密任务,然后再一起返回延安。
天边渐渐出现了一圈淡白色的影子,就像是梦的边界,蓝玫活了一下她的腿,腿酸得快要断掉似的。她从来也没像现在这样难受过,后背好像被人粘在了树干上,动弹不得。
她勉强支撑着,从草地上站起来,现混身上下都被露水打湿了,这时候,天边那圈淡白色的影子正在逐渐扩大,变幻着出现了一些动物的影子,一会儿是一只巨大的爪子伸在半空的大白猫,一会儿又变成一只展翅高飞的鸟,烈焰马的形状再次在半空出现,那是一片被初升的太阳映红的云,它奔跑着,一闪而过。
找马的工作从一大早就开始了。
蓝玫坚信两匹走失的马就隐身于这片林子里,由于速度太快,它们神出鬼没,来无影去踪,就像某种传说中的动物,你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却无法亲眼看到它。蓝玫一边找马,一边看看山上有什么野果之类可以吃的东西,她已经一天一夜没吃任何东西了,早晨醒来又渴又饿,于是加快了脚步,四处张望着,希望出现奇迹。
山林的早晨,空气里飘浮着薄薄的晨雾,蓝玫虽然早已从梦中醒来,但她感觉仍像行走在梦里。脚下软软的,踩在地上没有一点感觉,身体机械地向前移动着,草叶张着带锯齿的手掌抓住她又放开她,有一些细小无比的露珠沾到她的鞋袜上,很快“倏”地钻了进去,细小得就像没有一样。
要是有碗水喝该多好啊!
她想,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喝水。如果一天不吃东西,人也不至于会怎么样,可是不喝水人就受不了了。
一想到水,渴的感觉立刻如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球,不偏不倚滚到蓝玫嗓子眼儿里来。
水水水水————
她满脑子想的都是水,舌头已经干燥得能点起火来,裂开的嘴唇,火烧火燎地疼。
水水水水————
她想起夏天上海的冰店,冰镇汽水如一排排彩色小人儿,绿的、粉的、杏黄、湖蓝,光汽水就有好多种,还有凉茶,还有冰淇淋。蓝玫想起有一次在排戏间隙,傅子恩请大家喝汽水,他叫人打电话到店里,店伙顶着大太阳,骑脚踏车把整整一箱汽水送来。
水来啦————,水来啦————
蓝玫耳边至今仍回响着冰店店伙计那欢快的叫声。
大伙一拥而上,热热闹闹地抢汽水喝。待大伙拿过了,傅子恩挑了瓶桔子汽水,朝蓝玫这边走过来,“这瓶给你。”他说。
蓝玫说:“我不渴。”
说完她就躲到大幕后面去了。
蓝玫想不起那天她是因为什么事与傅子恩闹别扭,反正她没接他递过来的那瓶水,她躲到大幕后面去了。后来傅子恩一直在喊她的名字,对着麦克风大声喊叫,那个奇怪的机器出嗡嗡的响声,把傅子恩的声音放大了无数倍。
他谈艺术;
谈话剧;
他倒在血泊里:
**被炸成无数细小的碎片;
脑汁流了一地。。。。。。
再也见不到他了!
蓝玫一直无法相信这个事实,生在光华书店门口的那一幕,对蓝玫来说始终是个难以化解的噩梦,而不是真的。
7.奇异果(1)
流水的声音是在蓝玫走出几里地之后出现的,一开始很弱,若有若无,换一个角度就完全听不到了,但是再往前紧走两步,嘀哒嘀哒的水声又再次出现了。蓝玫没有找到水,却在一块大石头后面找到一种奇异果,个头并不大,三三两两挤在枝头,色泽暗紫,看上去不像是能吃的果实。
太阳已经升得老高了,金灿灿的光线涂抹在那果子上,反射着青紫色的毒素(因为陌生,所以怀疑它有毒),想象中的毒汁,从圆润的果子里冒出来。蓝玫看到裂开的果子泛出些许青白,就越觉得它有毒。她喉咙干渴得要死,可她就是不敢吃,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奇异果万一有毒,吞进去就再也吐不出来了。
她看到一个年轻女人中毒死去的可怕景象:她口吐白沫,眼睛向上翻,露出过多可怕的眼白。她在地上翻滚,大声嚎叫,肚子剧痛。阳光懒洋洋地照在她脸上,仿佛在抚摸她越变越白的脸。血色在快速退去,她的脸因为痛楚而变得扭曲,她的嘴一张一合,已经不出声音来了。
蓝玫的脸迎着太阳,她微闭着眼,感受着太阳的热量,她听到有个声音在鼓动她,让她去吃那些可怕的果子,而另一个声音却在阻止她,两个声音在半空中同时出现,就像混合在阳光里的金子,你无法把它单独提炼出来。
有一阵子,她无法控制自己,她的手不由自主向那挂着奇异果枝头伸去。她把心一横,心想,豁出去了,横竖都是一死。那种果子握在手里,坚硬而又微凉,忍不住咬一口,味道较酸,酸中又带些苦涩的味道。蓝玫突然之间放松了警惕,食欲占了上峰,大口大口咀嚼起来。
傍晚时分,蓝玫终于走出那片林子,她看见火烧云映红了半边天空,像话剧布景一样美丽。蓝玫走出林子时,奇迹般地看见老葛和那匹红鬃毛的烈焰马在一起,她朝他走过去。红马白马朝着晕城方向飞奔而去,留下一路烟尘和传说。
凝望延安,蓝玫对葛团长说:“完成任务之后,我们就要回延安了。”
1.回到延安(1)
蓝玫从晕城返回延安的时候,正赶上“鲁艺”排演曹禺的《雷雨》。蓝玫在窑洞里昏睡了两天,做着各种各样奇怪的梦。她梦见自己平躺在一块石头上,等待着奇异的事生。她记起自己吃了许多奇异果,直吃得嘴木、舌头蓝,而从前有人告诉她,那种果子是有毒的。
太阳懒洋洋地爬过来,照在一个即将死去的女人的脸上,她脸上的血色被苍白的太阳一点点地吸走,很快地,她就将变成一条中毒死去的鱼。在梦见鱼之后,蓝玫又梦见了水。
她梦见她用很多水洗那蓝的舌头。
梦见死;
梦见奇形怪状、在现实中并未出现过的人影;
梦见烈焰马挣开缰绳,鼻孔里淌着乌黑的血。
梦见有人推门进来,脸被炸得血肉模糊,看不清他的脸。。。。。。
蓝玫醒来时,一眼就看到了葛团长,他坐在书桌旁的那张椅子上,正伏在桌上看一本书。
“你怎么来了?”
“他们说你病了,让我过来看看。”
“我刚才做了一个很可怕的梦,梦见有个人脸被炸飞了,但他推门进来,走到我窑洞里来,我看不清他的脸。”葛团长站在那里,笑咪咪地听着,然后他说:“恐怕我就是那无脸人吧。”然后,他拉起蓝玫的手,把它按在自己面颊上。蓝玫缩回手说:“哦,好扎。”
这一幕恰好被闯进来的新同屋欧阳珊珊看到了。
“噢,你们两个,倒是很亲热的。”欧阳珊珊说。
欧阳珊珊刚从上海到延安,而蓝玫也是刚刚完成那项秘密任务从晕城返回延安,队长分给她俩一间新窑洞作为学生宿舍。欧阳珊珊伸着雪白的手指,在窑洞的墙壁上这摸一下,那摸一下,“这地方也能住人?”她皱了皱鼻子,有点嫌恶似地说。
蓝玫不明白像欧阳珊珊这样一个根本不了解延安的人,为什么要来延安?延安,只有懂得她的人才能欣赏她的美。蓝玫此次从晕城返回延安,经历了那么多生与死的考验,再回到延安的怀抱里,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一草一木都觉得亲切。但是,欧阳珊珊刚从上海来,还住不惯窑洞,她说延安和她想象中的太不一样了,真是又小又土,又没几个商店,人都要闷死了。
欧阳珊珊对蓝玫说话的腔调总是怪怪的,她的性格有点霸道,演戏的角色要她先挑,晚上她想看书就不许别人熄灯,她要睡觉就不许别人点灯,她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一点也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有时候,欧阳珊珊想聊天,而蓝玫特困,可是不行,欧阳珊珊得跟她聊上大半宿,她最爱聊的一个话题就是蓝玫与葛天辉的关系。
————你爱他吗?
————他可是一个有政治前途的人啊。
————哎,蓝玫,你怎么不说话,睡着了吗?
晕城任务完成之后,葛团长受到组织上的提拔,已从“葛团长”变成了“葛主任”,蓝玫深爱着葛天辉,因为他们是生死之交,蓝玫想到在去晕城的路上,她吃了那种颜色奇怪的奇异果,躺在一块大石头上等待死亡,那时她什么也不想,只想见他一面。
太阳火辣辣地照在脸上,树影在移动,蓝玫只觉得天旋地转,在她意念还清楚的时候她对自己说:
“我可能要离开了。”
“我可能再也见不到他了!”
后面这个想法一旦冒出来,蓝玫顿觉心如刀割。她感到自己好像要往什么地方沉下去,下面好像有个巨大的、不可抗拒的旋涡,她正被一种莫名的力量卷进去,很快就沉到了底。时间不知过了多久,一阵清脆的鸟叫把蓝玫叫醒,她才知道自己并没有中毒,没有死,而是在吃过那些野果之后,昏昏沉沉地睡了一觉。当蓝玫在窑洞里同欧阳珊珊谈起这些事,蓝玫觉得那仿佛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2.晕城:月光之城(1)
军校毕业几年以后,我曾经重回过一次晕城,我当时的男朋友非常喜欢旅行,并且他喜欢看着地图盲目行走,如我军校二年级暑假那次“实验行动”,走到哪儿算哪儿,经常临时改变行走路线,每次出都有意外的惊喜。
与当时的男友重回晕城,是我先提出来的,我告诉他,在我大学二年级那年暑假,我曾徒步从z城走到延安,男友说是吗我不相信。我又补充道,当然我也搭了各种各样的车,总之那种走法很奇特,不像买张飞机票或者火车票到达一个什么地方,然后有人接,然后住进宾馆或者酒店那么无趣。
男友正是喜欢冒险之人,我们从一个很不顺路的地方拐到了晕城,可是,这座小县城已与大二时我来过的那一座完全不同了(是不是有两个同样名字的县城?)它显得干净了许多,而且有了路灯。
晚上,月光满城。男友提出要下楼去散步,他住在我隔壁房间,动不动就爱打电话“去吃饭吧?”“去散步吧?”放下电话不到一秒钟,门铃就响了。
“街上一个人都没有,”他说,“我下去转过了。”
“一个人都没有?这里是晕城吗?”
“当然是晕城。”
房间里没有开灯,他逆光站立在我的床前,好像一个幻影。我好像看见当年的葛天辉和蓝玫,他们站在没有开灯的房间里,月光照在他们的脸上,而将他们的身体隐去了。
晕城,是我家族传说的核心,家里人都说蓝玫是因为跟着葛团长执行任务去了趟晕城,才爱上葛团长的。他们没说这中间的种种过程,究竟生了什么,怎样去的晕城,路上是否负伤,是否挨饿受冻,是否被敌人追杀,这些都没有详细资料,只说任务完成之后,男的就升了大官,女的继续回到延安鲁艺学习戏剧,并主演过曹禺的话剧《雷雨》和戏剧系教师王震之的戏。
我在空无一人的城里,向男友讲述家族里另一个戎装女人的故事。她的故事重叠着我的故事,一个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用手电筒写作的女孩,与另一个在活跃在延安舞台上的女学生相重叠,男友听得极为疑惑,像傻了似的时不时地插上这样一句话:
“这是真的吗?”
“你见过她的照片?”
又想到一个很俗气的问题,就说,“你外婆的那个妹妹要是活着的话,一定是个很大的官吧?她是延安时期的干部。”
我不再跟他谈蓝玫。
空无一人的街上,只有我跟他,突然而至的静默使我们感觉颇不适应,就说:“回吧,这也没什么好转的。”
我们回宾馆,在房间门口互道晚安。
他说,“我到你那儿,再聊聊?”
我说,“明天吧。”
然后,我们就在各自的门后一闪,不见了。
我一个人又上街了,再次下楼的时候,那个故事在我胸口开始做怪,我必须一个人静下来好好看看这座小城,看看它的脸、它的膊胳、它的胡须,并从其间现故事。月光下,一条雪白的路出现了,它高出地面约5公分,我从来也没见过这条路,我好像来到了晕城之外的另一个地方。
3.一样的月光(1)
他们抵达晕城的那个晚上,葛团长和蓝玫都感到格外轻松,在历经种种艰难困苦之后,终于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任务。我设想他们在晕城的一家小酒馆里,好好庆祝了一次,他们点了几样菜,有荤,有素,又要了一壶烫过的酒,热乎乎地往小木桌上一放,酒还没喝,人已进入微醺状态了。
隔着窄窄的一张木桌,她看着他,她好像是头一次这样仔细地看他,看他浓黑的眉毛,不大但却有神的眼睛,看他挺直的鼻梁和长满胡须的脸颊,蓝玫从来也没注意过他的长相,仔细端详起来,才现他竟然也很英俊。
“你知道吗?你很英俊。”
“英俊?”他说,“这是你们搞戏剧的人才说的文艺调调。男人嘛,最重要的是能打仗。”
“那仗打完了呢,仗打完了干什么?”
“仗打完了我就陪你天天看电影,一天看三场。”
蓝玫看他很认真的样子,就笑了起来,笑得险些喷饭。
葛团长说:“蓝玫,你笑起来真好看。”
蓝玫止住笑,静静地望着葛团长,葛团长也望着她,他们半天没有说话,也忘了吃酒吃菜,时间仿佛在他们中间凝固了,他们的眼神也凝固在对方的脸上,周围的晃动的人影和街上叫卖的声音一下子变得很遥远,剩下的只有他俩。
“你怎么不说话呀?”
“你呢?”
“来,喝酒。”
两只白瓷酒盅出“当”的一声响。白酒有一根热热的芯子,它先是狠狠地辣一下嗓子,然后就热热暖暖地流下去,像一只暖和和的小爬虫似地在胃里爬。蓝玫以前从来也没喝过酒,她现酒是这样一种奇妙的东西,它先是在胃里,然后顶到喉头,最后就弥漫到头脑里去了。
他们沿着小楼梯下去的时候,蓝玫觉得脚变轻了,脑袋里有一些纷乱的念头在起起落落,像一些有颜色的小人在跳舞,轻灵而又飘忽,蓝玫的脚踏在木楼梯上,踏下去却怎么也踏不实,每一脚都好像要踏空似的,好不容易从窄窄的木楼梯上走下来,见葛团长已站在饭馆门口的那片空地上了。蓝玫看到他的背影是那样挺拔,他头顶上的一轮明月,又大又亮,月光照着门前的石板路,那石板路好像被水泼过一样,油汪汪,灿亮亮。
月光雪白,有两个年轻的人影在小城的石板路上缓缓地移动( 凝望延安(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2674/ )
解开之后,她给他上药。
(上药时,能闻老葛身上特有的男人味道。手指触碰到他的皮肤,“倏”地一麻。)
“疼吗?”
“疼。”
于是她就握住他的手,握好长时间。每回上药葛团长都故意说“疼”,他喜欢看到她脸上那种十分疼爱的表。喜欢她伸过来温暖小手,绵软而又纤细,握在手心里好像随时可能化了似的,让人心疼。有好几次,老葛都有想把她一把揽进怀里的冲动,但最终还是克制住了。
油灯的火苗已越变越小,他们说话的声音也越来越低,火焰、星空、枪声,他的故事里总是布满这些东西。他说他有一双好眼睛,在原野里看得非常远,听着敌人的声音,他就可以辨明射击者的远近和他们所持枪的种类。
蓝玫凝望着老葛————凝望着一个梦想中的英雄。
养伤结束之后,他们就要离开清水镇往晕城去了。清水镇,后来成为他们经常谈起的一个地名。
6.关于清水镇的物证(1)
空水坝上站着一个穿白裙子的女人,从裙子的式样上看,她不可能是当地人。那一年我到延安去旅行,外面正流行这种式样的白裙子,那一年还流行戴一种软沿草帽,站在水坝上的那个女人,戴的正是那样一顶草帽。
白裙子女人看见我,忽然向我招手,并且大声地冲我喊着什么,由于风大,我听不清她底在喊什么。
我走过去。
我说我不是这里人,我是徒步旅行路过这里。
她说,我知道。
说着,掏出一张白色纹纸名片递给我,说,我是一家画报社的记者,想给你拍几张照片,你看可以吗?
二愣赶了过来,小声跟我说别理她,小心有坏人。
我冲他摆摆手,让他离我远点儿。我想拍两张照片有什么嘛,就是坏人她能把我怎么样嘛。我腼腆地笑着,像大多数少女一样,对着镜头就紧张、放不开。大风把我的头扬起又放下,那女记者一个劲儿地说“好”,大约一刻钟之后,我们结束了这项工作。
女记者就像天上派下来的人,为我留下了某些物证,然后她就消失不见了。我大学毕业之后回到北京,不久就放弃了大学苦读四年的专业,进入了文学圈,见识了完全不同的人和事。我努为打听那个曾与我萍水相逢的京城女记者的下落,可是我没有找到她,她当时告诉我,她所在的那家报社是很有名的。
可是,没有人知道她。
那些照片是我离开军事院校一年之后,才费尽周折转到我手里的。照片上的我,露着一截光洁白嫩的小腿,很青春地站在那里,头被风吹得很乱,微眯着眼,看上去很妩媚。
女记者一共寄来三张照片,都是放大成7寸的彩照。其中一张照片的背景引起了我的注意,照片后面隐约可见一匹马,深红色的鬃毛,在阳光下闪着烈焰般的光彩。
关于清水镇,我只记得拖拉机和空水坝,水坝上并没有马。
在我开始写作关于家族史上另一个绒装女人蓝玫的时候,我得到那些照片,和照片上那匹若隐若现的马,这可能是上天给我的礼物,告诉我一定要把这部小说写好(我对上天一直心存感激,是上天让我成就大事)。
1.再次出发(1)
离开清水镇那天,蓝玫起了个大早,她简单收拾了一下屋里的东西,最后一次对着那面有裂纹的镜子梳妆。头前几天让叶子帮忙绞了一下,前面的流海儿和脖颈后面的头都是齐刷刷的。蓝玫明白在这里就不能讲究什么好看不好看了,只求剪短,前面还有更难走的路要走,不过,昨天晚上葛团长查过地图,这里离目的地晕城已经不远了。
梳头洗脸完毕,蓝玫照例到镇上药铺去取药。刚一推门出去,猛地看见麻疯子在门口站着,在唱一蓝玫从没听过的儿歌,他说:“冰板冰板冰冰板板————”蓝玫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
一些早起的孩子哄笑着追他、朝他吐唾沫,麻疯子非但没生气,反而念叨得更起劲了。他总是用一些最简单的字眼儿,编排成有节律的儿歌,念念有词地站在街角唱个不停。
这个疯疯颠颠的怪人,成天在街上晃荡,也不知他靠什么为生。他似乎一阵清楚一阵糊途,刚才还在唱“冰板”,这一下又唱到了《西游记》:
“唐僧取经七十二磨难
千难万难心不变————”
蓝玫想,这次她和老葛这一路走来,历经无数危险与磨难,还真有点像唐僧去西天取经呢。她加快脚步穿过乱纷纷的人群,走在大梦初醒的街上。卖早点的铺子多半已经开张,向四周扩散着诱人的香味儿。
药铺的掌柜是整条街上最勤快的人,他的铺子总是抢在别人的铺子之前开,甚至比卖早点还早,蓝玫每天早上到他店里来取治枪伤的药,已经熟门熟路了。
————你明天还会来吗?
————会的。
————他的伤好点了吧?
————好多了。
蓝玫一声声应着,其实她没跟掌柜的说实话,离开清水镇的事老葛说不要跟外人说,他们的行动都是秘密的,不可随便跟外人讲。药铺掌柜的声音从抽屉的缝隙里传出,他好像什么都知道似的,从柜台上拿出一大包药来,什么也不说,只说“拿着吧,路上可能会用得着”。
他们再次上路的时候,身边的东西多了一些,主要是多带了一些药,葛团长胳膊上的枪伤还没全好,仍需蓝玫给他经常换药。任务紧迫,他们不走不行了。老葛说上级指示他们必须在预定时间内赶到晕城。
很长时间以来,烈焰马的幻影在我脑子里挥之不去,这可能是我写作这部小说的真正原因,它以神秘方式进入我的视线,在不同底片上爆光显影,可是,在现实中,我是看不见那匹马的。
我在清水镇期间,二愣用我的相机拍了不少照片。二愣以前从未使用过相机,拿在手里左看右看,喜欢得不得了。当他学会如何取景、如何捕捉人物神态、如何快速果断地按下快门,他就疯了似地喜欢拍照,有时我在他家小院里坐着,他会冷不丁大叫一声“看我!”
然后,快门一闪,我已经凝定在底片上。
这时候,可能正好从树上掉下一只柿子,也可能从什么地方跑过来一只鸡(这是我的想象,因为我看到《**传》上那张农家小院的照片上有一只鸡,就想起什么时候我的照片里也可能跑进一只鸡)。二愣很有摄影天份,第一次摸相机,就能把照片拍得很不错,这是后来我将胶卷冲出来之后才现的,可惜没法儿告诉他了,那个路过的小镇,一旦离开,就很难再次返回。
除了那个女记者给我拍的照片,我还在其它照片上模糊地现有马儿掠过的印迹,它们都像再生的烈焰马那样,时时提醒着我蓝玫的故事的真实性。小说是接通真实与幻境、过去与未来、外部与内部的惟一途径,那些隐在时间后面的被风卷去了的故事,与我们只隔着薄薄一层纸,它在纸的另一侧,写作的过程就是寻找通道的过程,我们找到通道,与故事里的人物合二为一,感觉到他们的呼吸、焦虑、伤痛以及悲喜,小说就这样被完成。
2.在闪电中看见那匹马(1)
我看见蓝玫在林子里走失的全过程,那过程就像慢镜头的电影,在我手电筒的光束里一一出现。写作这一章的那天夜里,窗外下起暴雨,直径有乒乓球大小的雨柱,齐刷刷摔打在玻璃窗上,玻璃出牙齿咬合般的古怪异响,窗外仿佛潜伏着一群牙齿磨得雪亮的巨兽,它们用巨大的前爪抓挠、摇动、撞击玻璃,整幢楼都在这种撞击中生倾斜,女生宿舍楼变成了一艘飘浮在水中的随时可能变成泡沫的船。
奇怪的是,我们宿舍6个女生全都没有一点反应,她们的面容在闪电的缝隙里显得白亮而又宁静,她们仿佛变成了童话中被女巫施了魔法的女孩,面色苍白(连指甲都是白的),没有血色,也没有呼吸。
这种静止的场面持续了约有几秒钟。
我手电的光束突然失去控制,它离开纸面,在房间上空晃动,闪电,在瞬间与手电的光束接通,在银白的光焰里,我看到那匹马。
蓝玫是在一片山林里与葛团长走失的,她看到了她的马————那匹红鬃毛的烈焰马在密林深处一闪而过,她跟踪那匹马的影子一路追过去,直到天快要黑下来的时候,她也没能追到那匹马。这时蓝玫才现,她和葛团长已经走散了。
天色一点点暗下来,蓝玫仍在密林里打转,巨大的黑暗很快就要将她包围了,她必须走出这片黑暗,必须与葛团长汇合,一起去晕城,一起回延安。她奔跑起来,听到耳边植物的叶子唰唰向后倒去,有一些带刺的叶子划到她的手和脸,她完全感觉不出痛,她拼命朝前跑,以为烈焰马就在前面,葛团长就在前面,可是,前面除了树还是树,她不知道,其实她正朝着错误的方向跑去,离葛团长越来越远。
蓝玫独自在林子里过了一夜。
那一夜,“五四”晚会的六盏汽灯依次在眼前亮起,许多红绿小灯泡在林子里一闪一闪,在火炬的照耀下,十几个青年抬着**的半身像走进会场,会场上有七个大字被照得雪亮:“前进,中国的青年”。蓝玫现在好想回到延安,回到“火把操”的队伍里,她们手执火把,穿梭、组队,一会儿是圆圈,一会儿又是五角星,那是怎样热烈的场面啊!
蓝玫还想起“鲁艺”的歌声,由廖钢作曲并指挥多声部合唱,声浪层层叠叠,如涌动海浪一般。随着音乐扬起手臂,有一种身体轻盈欲飞的感觉。延安下午的阳光好美啊,他们“鲁艺”的学员们正在操场上排成一个五角星,在短暂的混乱过后,操场上出现了新阵形。
鼓声大作;
一个男人正骑快马飞奔而过;
所有女生都不自禁扭脸看他————
朗诵会上,蓝玫朗诵了一诗:
《一个战士正骑快马飞奔而来》。
掌声。掌声。掌声。
(树林里起风的回声。)
黑暗中又出现了音乐家廖钢的脸,他似乎站在离她很近的地方,絮絮地跟她说着话。
“。。。。。。在上海我是为了逃避,现在没什么可逃避的了,我找到自己了。。。。。。人生除了爱还有别的什么,我祝福你们。”
那时,蓝玫的大学同学傅子恩还活着,要不是日本鬼子的飞机空袭延安,他现在还活得好好的,廖钢说的“祝福你们”,是指蓝玫和傅子恩。在那次谈话之后没多久,傅子恩就在空袭中遇难了。
3.延安光华书店门口发生的一幕(1)
延安光华书店门口生的一幕,如噩梦般地在蓝玫眼前重现,那天是个礼拜日,延安的礼拜日是大街上最热闹的一天,大众合作社(实际上是延安的一家酒楼,女作家丁玲等人常在那里聚餐)、书店、文具店里全都挤满了人,他们大都是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文学院等校的学生,他们都是满怀着一腔热血的爱国青年,他们抱着民族最后胜利的信心来到延安,学习政治,学习军事,学习艺术,不久的将来,他们就将成为各战线上打日本的骨干。***
日本法西斯的飞机,从高处投下炸弹,投向热血青年聚集的中心,一分钟前,他们还在热烈地讨论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讨论着到前方去杀敌立功,他们手里还拿着刚刚买到的抗日书籍、笔记本和文具,一分钟之后,他们就倒在血泊里,脑汁流了出来,黏稠的浆汁像豆浆一样泼洒在地上,太阳一照,黄灿灿的。
一个人的脑皮被炸飞了,挂在附近的一棵矮树上,看上去就像是一块透明的猪皮。
一个人的四肢被炸得飞散开来,剩下的躯干还在痛苦地蠕动着,血流了一地。
三个抗日军政大学的女生,扭在一起死于炸弹下。她们刚刚还手拉手一块往前跑,炸弹击中了她们,她们同时倒下了,面容佼好,如刚刚睡去一般。
傅子恩的就是在光华书店门口遇难的,他创作的四幕话剧后来在延安公演,但他永远没机会亲眼目睹这一切了。
傅子恩死后,蓝玫常常在梦中见到他。在来延安之前,他们一起在上海的大学生剧团里演戏,那时演的是模仿西洋话剧的戏,由傅子恩执笔并导演的话剧《蓝色房间》。可惜由于种种原因,在上海一直未能公演。后来蓝玫跟着傅子恩从上海来到延安,傅子恩在延安创作了具有延安风格的革命戏,公演之后,好评如潮,傅子恩自己却并不知道。他曾经对蓝玫说过,他最大的梦想就是作品能公演。那次演出,蓝玫在台上哭了,她看见在舞台深处,傅子恩正朝她招手,他永远不能出声音,可他站立在那立,挥手,并且微笑,这是千真万确的。
4.延安的音乐家廖钢(1)
音乐家廖钢在上海时就与他俩认识,他一直暗恋着蓝玫,为了逃避这种感他来到延安,当蓝玫再次出现在他面前,他已经能坦然面对这一切了。***在延安,他找到了自己位置,延安音乐人才奇缺(全中国音乐人才本来就不多),廖钢曾在巴黎学习音乐,失过十几次业,挨饿,受冻,找不到住的地方。有时为了吃饭,不得不到大餐馆去拉奏讨钱,在巴黎的中国留学生很不喜欢他,说他丢中国人的脸。廖钢忍受着生活的屈辱和折磨,是为了学习音乐。
在报考“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的时候,门卫拦住廖钢不让他进,因为中国人考初级班的都很少,过去只有马思聪先生入过提琴班。廖钢和门卫大吵了起来,可门卫还是不让他进。正巧在这时,廖钢的老师从这里经过,才把廖钢带了进去。
廖钢考上了“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在那里专心学习作曲兼学指挥。他考到了个“荣誉奖”,校方问他想要什么物质奖励,廖钢就说,要饭票。结果他们就真的奖给他一大本饭票。学成之后,廖钢回到阔别7年的祖国,却找不到工作,还要呆在母亲家里吃闲饭,心有不甘,后来好容易收了几个学生,教他们弹琴,吃饭问题总算解决了。
廖钢来到延安之后,开始了物质上简单,精神上丰盈的崭新生活。他在鲁艺担任教音乐的课程,其余时间便忙于作曲,写下了很受延安的人欢迎的一系列大合唱作品,还有音乐剧、歌舞剧等。
廖钢与蓝玫之间似乎总是没有那种缘分。傅子恩遇难之后,蓝玫又跟着葛团长到晕城执行密秘任务去了,他想说的话根本没机会跟她说。
5.被黑暗包围的蓝玫(1)
林子里很黑,恍惚间蓝玫觉得自己正置身于黑暗的后台,他们正在排演傅子恩的遗作,蓝玫在戏中扮演一个由北平流亡出来的女学生,还没轮到她上场,她在后台的一个角落里坐着,有一些奇异的人影在眼前晃。***
————这边的敌无变化,敌人近来有些空虚。
————对我们威胁最大的是李家屯、于家镇、马家庙。
————敌人有很坚固的工事,不容易打。
————打就打吧!
————张司令打仗向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几时行动?
————这是军机,越快越好。
————参谋长,你看。。。。。。
戏中两个男人说话的声音,似乎离得很远,他们在商量一个战役,这一段没有女人的戏。蓝玫坐在后台,头顶在膝盖上,昏昏欲睡。
无边的黑暗。冷。饿。
一道瘦长的影子,从幕布后面升起。
然后,有人站在她面前,跟她说话。
(如变魔术一般地,他从人影变成真实的人形。)
蓝玫说:“原来你没走啊?”
傅子恩的影子说:“我去哪儿了?”
蓝玫说:“他们说你去了天国,那次轰炸————”
这时,舞台上传来模拟轰炸的声音,震耳欲聋。小红跑过来说:“蓝玫,该你上场了。”
蓝玫一动,从梦境中醒来,意识逐渐恢复了,她现自己正背靠一棵大树,坐着睡着了。她已经不知道在这座林子里呆了多长时间,她跟葛团长到晕城去执行任务,半路上两个人走失了,她现在一个人,又冷又饿地呆在这里,她用双手抱住自己的肩,感到从未有过的绝望。
她回想起和葛团长第一次见面的那个下午,葛团长骑着一匹马走过来,他身后升腾起一阵优美的合声,那是蓝玫他们戏剧系的女生正在排练小合唱。窑洞前的阳光黄灿灿的,浓密得如同液体一般。
女人们的歌声如柔软的绸缎,在黄灿灿的阳光里飘摇、招展。
红鬃毛的烈焰马一闪而过。
这时,出现了队长的脸。
队长说:“蓝玫,你来一下。”
一阵清脆的笑声响起(是女孩们的笑声),听起来就像是小合唱的一部分,那么自然、亲切,又带有些许起哄的成份,蓝玫此刻在树林里依旧听得见女孩们银铃般的笑声。
6.烈焰马再次出现(1)
黑暗中,那匹烈焰马再次出现了,它的鬃毛如烈火一般在月光下卷曲、伸展,它在树林间时隐时现,牛皮鞭在空中出啪啪的响声,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蓝玫一声声叫着葛团长的名字,却始终没有看见他的脸。
那个双手使枪的北方汉子,那个喜欢玩枪、耍鞭子的男人,现在在哪儿?
那个站着端枪扫射冲锋者,现在在哪儿?
那个用耳朵就能听出敌人方位的团长,现在在哪儿?
那个喜欢骑一匹白马的骑手,现在在哪儿?
每次想到月光,蓝玫都会想到扑展开的绸缎,银白色的绸缎上一白一红奔跑着两匹马儿。蓝玫想,她一定要找到那匹马,然后与葛团长汇会,一起到晕城去完成那项秘密任务,然后再一起返回延安。
天边渐渐出现了一圈淡白色的影子,就像是梦的边界,蓝玫活了一下她的腿,腿酸得快要断掉似的。她从来也没像现在这样难受过,后背好像被人粘在了树干上,动弹不得。
她勉强支撑着,从草地上站起来,现混身上下都被露水打湿了,这时候,天边那圈淡白色的影子正在逐渐扩大,变幻着出现了一些动物的影子,一会儿是一只巨大的爪子伸在半空的大白猫,一会儿又变成一只展翅高飞的鸟,烈焰马的形状再次在半空出现,那是一片被初升的太阳映红的云,它奔跑着,一闪而过。
找马的工作从一大早就开始了。
蓝玫坚信两匹走失的马就隐身于这片林子里,由于速度太快,它们神出鬼没,来无影去踪,就像某种传说中的动物,你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却无法亲眼看到它。蓝玫一边找马,一边看看山上有什么野果之类可以吃的东西,她已经一天一夜没吃任何东西了,早晨醒来又渴又饿,于是加快了脚步,四处张望着,希望出现奇迹。
山林的早晨,空气里飘浮着薄薄的晨雾,蓝玫虽然早已从梦中醒来,但她感觉仍像行走在梦里。脚下软软的,踩在地上没有一点感觉,身体机械地向前移动着,草叶张着带锯齿的手掌抓住她又放开她,有一些细小无比的露珠沾到她的鞋袜上,很快“倏”地钻了进去,细小得就像没有一样。
要是有碗水喝该多好啊!
她想,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喝水。如果一天不吃东西,人也不至于会怎么样,可是不喝水人就受不了了。
一想到水,渴的感觉立刻如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球,不偏不倚滚到蓝玫嗓子眼儿里来。
水水水水————
她满脑子想的都是水,舌头已经干燥得能点起火来,裂开的嘴唇,火烧火燎地疼。
水水水水————
她想起夏天上海的冰店,冰镇汽水如一排排彩色小人儿,绿的、粉的、杏黄、湖蓝,光汽水就有好多种,还有凉茶,还有冰淇淋。蓝玫想起有一次在排戏间隙,傅子恩请大家喝汽水,他叫人打电话到店里,店伙顶着大太阳,骑脚踏车把整整一箱汽水送来。
水来啦————,水来啦————
蓝玫耳边至今仍回响着冰店店伙计那欢快的叫声。
大伙一拥而上,热热闹闹地抢汽水喝。待大伙拿过了,傅子恩挑了瓶桔子汽水,朝蓝玫这边走过来,“这瓶给你。”他说。
蓝玫说:“我不渴。”
说完她就躲到大幕后面去了。
蓝玫想不起那天她是因为什么事与傅子恩闹别扭,反正她没接他递过来的那瓶水,她躲到大幕后面去了。后来傅子恩一直在喊她的名字,对着麦克风大声喊叫,那个奇怪的机器出嗡嗡的响声,把傅子恩的声音放大了无数倍。
他谈艺术;
谈话剧;
他倒在血泊里:
**被炸成无数细小的碎片;
脑汁流了一地。。。。。。
再也见不到他了!
蓝玫一直无法相信这个事实,生在光华书店门口的那一幕,对蓝玫来说始终是个难以化解的噩梦,而不是真的。
7.奇异果(1)
流水的声音是在蓝玫走出几里地之后出现的,一开始很弱,若有若无,换一个角度就完全听不到了,但是再往前紧走两步,嘀哒嘀哒的水声又再次出现了。蓝玫没有找到水,却在一块大石头后面找到一种奇异果,个头并不大,三三两两挤在枝头,色泽暗紫,看上去不像是能吃的果实。
太阳已经升得老高了,金灿灿的光线涂抹在那果子上,反射着青紫色的毒素(因为陌生,所以怀疑它有毒),想象中的毒汁,从圆润的果子里冒出来。蓝玫看到裂开的果子泛出些许青白,就越觉得它有毒。她喉咙干渴得要死,可她就是不敢吃,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奇异果万一有毒,吞进去就再也吐不出来了。
她看到一个年轻女人中毒死去的可怕景象:她口吐白沫,眼睛向上翻,露出过多可怕的眼白。她在地上翻滚,大声嚎叫,肚子剧痛。阳光懒洋洋地照在她脸上,仿佛在抚摸她越变越白的脸。血色在快速退去,她的脸因为痛楚而变得扭曲,她的嘴一张一合,已经不出声音来了。
蓝玫的脸迎着太阳,她微闭着眼,感受着太阳的热量,她听到有个声音在鼓动她,让她去吃那些可怕的果子,而另一个声音却在阻止她,两个声音在半空中同时出现,就像混合在阳光里的金子,你无法把它单独提炼出来。
有一阵子,她无法控制自己,她的手不由自主向那挂着奇异果枝头伸去。她把心一横,心想,豁出去了,横竖都是一死。那种果子握在手里,坚硬而又微凉,忍不住咬一口,味道较酸,酸中又带些苦涩的味道。蓝玫突然之间放松了警惕,食欲占了上峰,大口大口咀嚼起来。
傍晚时分,蓝玫终于走出那片林子,她看见火烧云映红了半边天空,像话剧布景一样美丽。蓝玫走出林子时,奇迹般地看见老葛和那匹红鬃毛的烈焰马在一起,她朝他走过去。红马白马朝着晕城方向飞奔而去,留下一路烟尘和传说。
凝望延安,蓝玫对葛团长说:“完成任务之后,我们就要回延安了。”
1.回到延安(1)
蓝玫从晕城返回延安的时候,正赶上“鲁艺”排演曹禺的《雷雨》。蓝玫在窑洞里昏睡了两天,做着各种各样奇怪的梦。她梦见自己平躺在一块石头上,等待着奇异的事生。她记起自己吃了许多奇异果,直吃得嘴木、舌头蓝,而从前有人告诉她,那种果子是有毒的。
太阳懒洋洋地爬过来,照在一个即将死去的女人的脸上,她脸上的血色被苍白的太阳一点点地吸走,很快地,她就将变成一条中毒死去的鱼。在梦见鱼之后,蓝玫又梦见了水。
她梦见她用很多水洗那蓝的舌头。
梦见死;
梦见奇形怪状、在现实中并未出现过的人影;
梦见烈焰马挣开缰绳,鼻孔里淌着乌黑的血。
梦见有人推门进来,脸被炸得血肉模糊,看不清他的脸。。。。。。
蓝玫醒来时,一眼就看到了葛团长,他坐在书桌旁的那张椅子上,正伏在桌上看一本书。
“你怎么来了?”
“他们说你病了,让我过来看看。”
“我刚才做了一个很可怕的梦,梦见有个人脸被炸飞了,但他推门进来,走到我窑洞里来,我看不清他的脸。”葛团长站在那里,笑咪咪地听着,然后他说:“恐怕我就是那无脸人吧。”然后,他拉起蓝玫的手,把它按在自己面颊上。蓝玫缩回手说:“哦,好扎。”
这一幕恰好被闯进来的新同屋欧阳珊珊看到了。
“噢,你们两个,倒是很亲热的。”欧阳珊珊说。
欧阳珊珊刚从上海到延安,而蓝玫也是刚刚完成那项秘密任务从晕城返回延安,队长分给她俩一间新窑洞作为学生宿舍。欧阳珊珊伸着雪白的手指,在窑洞的墙壁上这摸一下,那摸一下,“这地方也能住人?”她皱了皱鼻子,有点嫌恶似地说。
蓝玫不明白像欧阳珊珊这样一个根本不了解延安的人,为什么要来延安?延安,只有懂得她的人才能欣赏她的美。蓝玫此次从晕城返回延安,经历了那么多生与死的考验,再回到延安的怀抱里,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一草一木都觉得亲切。但是,欧阳珊珊刚从上海来,还住不惯窑洞,她说延安和她想象中的太不一样了,真是又小又土,又没几个商店,人都要闷死了。
欧阳珊珊对蓝玫说话的腔调总是怪怪的,她的性格有点霸道,演戏的角色要她先挑,晚上她想看书就不许别人熄灯,她要睡觉就不许别人点灯,她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一点也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有时候,欧阳珊珊想聊天,而蓝玫特困,可是不行,欧阳珊珊得跟她聊上大半宿,她最爱聊的一个话题就是蓝玫与葛天辉的关系。
————你爱他吗?
————他可是一个有政治前途的人啊。
————哎,蓝玫,你怎么不说话,睡着了吗?
晕城任务完成之后,葛团长受到组织上的提拔,已从“葛团长”变成了“葛主任”,蓝玫深爱着葛天辉,因为他们是生死之交,蓝玫想到在去晕城的路上,她吃了那种颜色奇怪的奇异果,躺在一块大石头上等待死亡,那时她什么也不想,只想见他一面。
太阳火辣辣地照在脸上,树影在移动,蓝玫只觉得天旋地转,在她意念还清楚的时候她对自己说:
“我可能要离开了。”
“我可能再也见不到他了!”
后面这个想法一旦冒出来,蓝玫顿觉心如刀割。她感到自己好像要往什么地方沉下去,下面好像有个巨大的、不可抗拒的旋涡,她正被一种莫名的力量卷进去,很快就沉到了底。时间不知过了多久,一阵清脆的鸟叫把蓝玫叫醒,她才知道自己并没有中毒,没有死,而是在吃过那些野果之后,昏昏沉沉地睡了一觉。当蓝玫在窑洞里同欧阳珊珊谈起这些事,蓝玫觉得那仿佛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2.晕城:月光之城(1)
军校毕业几年以后,我曾经重回过一次晕城,我当时的男朋友非常喜欢旅行,并且他喜欢看着地图盲目行走,如我军校二年级暑假那次“实验行动”,走到哪儿算哪儿,经常临时改变行走路线,每次出都有意外的惊喜。
与当时的男友重回晕城,是我先提出来的,我告诉他,在我大学二年级那年暑假,我曾徒步从z城走到延安,男友说是吗我不相信。我又补充道,当然我也搭了各种各样的车,总之那种走法很奇特,不像买张飞机票或者火车票到达一个什么地方,然后有人接,然后住进宾馆或者酒店那么无趣。
男友正是喜欢冒险之人,我们从一个很不顺路的地方拐到了晕城,可是,这座小县城已与大二时我来过的那一座完全不同了(是不是有两个同样名字的县城?)它显得干净了许多,而且有了路灯。
晚上,月光满城。男友提出要下楼去散步,他住在我隔壁房间,动不动就爱打电话“去吃饭吧?”“去散步吧?”放下电话不到一秒钟,门铃就响了。
“街上一个人都没有,”他说,“我下去转过了。”
“一个人都没有?这里是晕城吗?”
“当然是晕城。”
房间里没有开灯,他逆光站立在我的床前,好像一个幻影。我好像看见当年的葛天辉和蓝玫,他们站在没有开灯的房间里,月光照在他们的脸上,而将他们的身体隐去了。
晕城,是我家族传说的核心,家里人都说蓝玫是因为跟着葛团长执行任务去了趟晕城,才爱上葛团长的。他们没说这中间的种种过程,究竟生了什么,怎样去的晕城,路上是否负伤,是否挨饿受冻,是否被敌人追杀,这些都没有详细资料,只说任务完成之后,男的就升了大官,女的继续回到延安鲁艺学习戏剧,并主演过曹禺的话剧《雷雨》和戏剧系教师王震之的戏。
我在空无一人的城里,向男友讲述家族里另一个戎装女人的故事。她的故事重叠着我的故事,一个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用手电筒写作的女孩,与另一个在活跃在延安舞台上的女学生相重叠,男友听得极为疑惑,像傻了似的时不时地插上这样一句话:
“这是真的吗?”
“你见过她的照片?”
又想到一个很俗气的问题,就说,“你外婆的那个妹妹要是活着的话,一定是个很大的官吧?她是延安时期的干部。”
我不再跟他谈蓝玫。
空无一人的街上,只有我跟他,突然而至的静默使我们感觉颇不适应,就说:“回吧,这也没什么好转的。”
我们回宾馆,在房间门口互道晚安。
他说,“我到你那儿,再聊聊?”
我说,“明天吧。”
然后,我们就在各自的门后一闪,不见了。
我一个人又上街了,再次下楼的时候,那个故事在我胸口开始做怪,我必须一个人静下来好好看看这座小城,看看它的脸、它的膊胳、它的胡须,并从其间现故事。月光下,一条雪白的路出现了,它高出地面约5公分,我从来也没见过这条路,我好像来到了晕城之外的另一个地方。
3.一样的月光(1)
他们抵达晕城的那个晚上,葛团长和蓝玫都感到格外轻松,在历经种种艰难困苦之后,终于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任务。我设想他们在晕城的一家小酒馆里,好好庆祝了一次,他们点了几样菜,有荤,有素,又要了一壶烫过的酒,热乎乎地往小木桌上一放,酒还没喝,人已进入微醺状态了。
隔着窄窄的一张木桌,她看着他,她好像是头一次这样仔细地看他,看他浓黑的眉毛,不大但却有神的眼睛,看他挺直的鼻梁和长满胡须的脸颊,蓝玫从来也没注意过他的长相,仔细端详起来,才现他竟然也很英俊。
“你知道吗?你很英俊。”
“英俊?”他说,“这是你们搞戏剧的人才说的文艺调调。男人嘛,最重要的是能打仗。”
“那仗打完了呢,仗打完了干什么?”
“仗打完了我就陪你天天看电影,一天看三场。”
蓝玫看他很认真的样子,就笑了起来,笑得险些喷饭。
葛团长说:“蓝玫,你笑起来真好看。”
蓝玫止住笑,静静地望着葛团长,葛团长也望着她,他们半天没有说话,也忘了吃酒吃菜,时间仿佛在他们中间凝固了,他们的眼神也凝固在对方的脸上,周围的晃动的人影和街上叫卖的声音一下子变得很遥远,剩下的只有他俩。
“你怎么不说话呀?”
“你呢?”
“来,喝酒。”
两只白瓷酒盅出“当”的一声响。白酒有一根热热的芯子,它先是狠狠地辣一下嗓子,然后就热热暖暖地流下去,像一只暖和和的小爬虫似地在胃里爬。蓝玫以前从来也没喝过酒,她现酒是这样一种奇妙的东西,它先是在胃里,然后顶到喉头,最后就弥漫到头脑里去了。
他们沿着小楼梯下去的时候,蓝玫觉得脚变轻了,脑袋里有一些纷乱的念头在起起落落,像一些有颜色的小人在跳舞,轻灵而又飘忽,蓝玫的脚踏在木楼梯上,踏下去却怎么也踏不实,每一脚都好像要踏空似的,好不容易从窄窄的木楼梯上走下来,见葛团长已站在饭馆门口的那片空地上了。蓝玫看到他的背影是那样挺拔,他头顶上的一轮明月,又大又亮,月光照着门前的石板路,那石板路好像被水泼过一样,油汪汪,灿亮亮。
月光雪白,有两个年轻的人影在小城的石板路上缓缓地移动( 凝望延安(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26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