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部分阅读
。。。。。
小饭铺子里笼着股暖融融的味儿,蓝玫想如果不打仗,她会不会遇到这样一个北方汉子,跟他在一个天高地远的地方一起吃面?面的香味儿一丝丝一绺绺像丝线一样包裹着蓝玫,她从来没想到一碗面这样普通东西竟会变得如此金贵,她想起在上海,有一回她和傅子恩一起到一家面馆里去吃面,那天他们刚刚排完戏,在一起的几个同学喊饿,起哄似地嚷嚷着要傅子恩请客,傅子恩就笑着答应了。
街上刚刚落过一场雨,地面湿湿的,像镜面一样亮。电车的倒影缓缓移动着,从年轻人的影子上压过去,他们的影子被更大的黑影吞没了,在一段时间内,他们成了没有影子的人,他们说着、笑着、走着,连声音也被那个庞然大物所出的轰隆隆的声响淹没了。
电车开过去之后,他们清秀的面庞又重新显现出来。电灯光下他们的脸,看上去比白天更白,身影是浓黑的一条,拖得长长的,相互重叠着交错着变幻出无数形状。
蓝玫记得那家面馆里装着好看的五彩玻璃灯,灯影里的人一个个高鼻梁凹眼框,就像戏剧里的男女,美丽而又不真实。音乐如气雾般一股股地放出来,飘到面碗里,窗外不知什么人在放烟火,红一朵绿一朵地映在玻璃窗上。
“真希望像烟火那样,积蓄所有能量,迸尽力气,拼死一搏,在一瞬间暴出所有能量。”
这是那天晚上傅子恩说的惟一一句话,他的死正应验了这句话:在一瞬间暴所有能量。在延安书店门口,他被炸得血肉纷飞,如烟火般灿烂。
一条小船在浊水河上飘荡。
蓝玫坐在被苇席包起来的船肚里,什么也看不见。颠簸使她头晕,“浊水河”,她曾经在母亲的画上看到过这条河,那是艺术化了的风景画,而不是一条真正的河流(这可能是蓝玫投身到革命洪流中的真正原因,她要加入真正的、现实中的戏剧,而不是舞台上艺术化了的戏剧)。
他俩渡过浊水河,朝着晕城方向走去。
3.我很想把我的故事讲给什么人听(1)
浊水河在我手电的光束里渐渐远去了。***
已经是后半夜了,明天一大早还得出操,外面刮起了很大的风,楼道里的一扇窗可能没关好,不时出怦怦的响声,吵得人很难睡得着觉。一个人躲在黑暗里,我想起了简,不知道明天下午简会不会出现。明天下午的体育活动时间,我会在校广播室值班。我们三个学生主持人轮流值班,一星期我总有两个工作时间要呆在广播室。
校广播室那个没有窗户的房间里,似乎关着太多飞不出去的幽灵。
暗墙上那些眼睛,一双接一双连成一片,闪动在灯光照不到地方。工作台上有一只筒形台灯,它笔直的光使我想起手电的光束,想起浊水河和烈焰马,想起葛团长是蓝玫。
他们是否真在这世上存在过呢?
我很想把我的故事讲给什么人听。
我想到简。
墙上到处贴满照片,他们大部分已经毕业了,人走了,照片留下来。他们跟我讲起过这里真正的(我是指职业的)主持人西枫小姐离开后,就再也没招聘过专业主持人了,而是由我们这种学员兼职来做。
学员做主持人纯粹因为好奇怪。
挑选主持人的工作是在军事教研室的会议室里进行的,在此之前,我只对写作感兴趣,对别的事漠不关心,因为除了夜里打手电写小说,我已经没有力气再想其它事了。另外我还要应付程序课、密码码课、脉冲与数字电路、操作系统,等等等等,功课的压力太大了。
小碚却比较喜欢音乐dj这一行当,她甚至告诉我说,在考入军校之前,在中学她就曾干过电台dj,不过是业余的,她挺谦虚地说,偶尔别人叫她去客串一把。小碚拉我陪她一起到“军事室”去考试,她说每人带200字的文章,去念一下就可以啦。
————我干嘛要去念一下?
————念一下你又不会少一块肉?
————可是我讨厌当众朗读我写的东西。
————我又没让你读你自己写的东西。
————那我读什么?
————随你的便,念什么都可以。
我记得我读了一段自己写的小说,因为文字很独特,我居然通过的原本不愿意参加的考试,和小碚一起,成了兼职主持人。
三个主持人当中,只有一个是男学员,那名男生名叫肖军(和著名的萧红的丈夫同名,在学校的时候我曾经读过一个外国人写的《萧红传》),不过在我们学校叫“军”的男生挺多的,谁也没把这个萧军跟那个萧军联系在一起。虽然这个萧军和我都是从北京考来的学员,但我们彼此很陌生,只知道他比我们低一年级,他跟小碚的关系似乎很不错,但他们从来不当着我的面开玩笑,只是说说工作上的事。
肖军是那种很典型的普通市民家里长大的孩子,普通市民的孩子和大院里出来的孩子最大的不同是:前者不矜持,而后者又太过矜持。肖军就属于那种一点也不矜甚至有些油滑的男孩。
他的生长环境跟我和小碚有很大不同,他身上市民气很浓。小碚喜欢他,大概是因为他们是不一样的人吧?那男孩长得很瘦,皮肤蜡黄,但精神头总是很好,三个人在一起的,总是听他说。
看着他油腔滑调说话的样子,我总是替小碚担心:
她真的喜欢这样的人吗?
我有时也在广播室的筒形光束里写作。我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写东西,还是在等简的出现。听说原来的主持人西枫小姐很漂亮,她很喜欢简,但因为简是本校学员,按规定不能够谈恋爱,所以简就拒绝了西枫小姐。
我不知道我是否在等他,这种感觉很奇怪,我总是把简与当年的葛团长联系在一起,他站在那儿,是那样沉默。每次他来都是那样,好像他来就是为了沉默不语。我很想把葛团长和蓝玫的故事讲给简听。
————我在写一部小说。
————哦。
————与家族里另一位女性有关的小说。
————哦。
————有战争、热血、激还有。。。。。。
4.我很想把我的故事讲给什么人听(2)
————哦?
————还有一种我从没体验过的感。***
简没有给我提供任何想法,他又“哦”了一声,我们的谈话结束了。我想当年蓝玫一定也如我一样,心中有一份美好而又说不清道不明的感。他们之间究竟生了什么,永远无从知道。
在我的想象中,从延安到晕城,一路上蓝玫的眼睛始终没从葛团长身上离开过,她已经习惯了这个男人的沉默不语,如果他开口讲话,那一定是讲他过去打仗的事,讲他们打过的大大小小在硬仗,讲那些死去了的士兵,讲他团里平凡的伙夫、卫生员,等等。
蓝玫注意到他从来也没谈到过自己。
她只是默默地喜欢这个与众不同的男人,但她从未表露过,自从那天葛团长在月光下教她骑马,蓝玫觉得自己的眼睛就再也没离开过他,不论他在哪儿,两人在一起还是分开,她都能感觉得到他。
从蓝玫的眼睛看出去,我看见葛团长留着粗粗拉拉的大胡子的脸,我仿佛能透过蓝玫的眼睛看见任何东西,看见从前流淌过的河水与从前照临过大地的月光。
在军校二年极那年暑假,我曾经从去过一趟延安,从z城到延安,一路经过无数村庄和小镇。有个叫清水镇的地方,我在那里住了几天,听到许多年前曾经有两个从延安来的年轻人在这里养伤的故事。
5.19岁的旅行(1)
那一段路我是步行走过的,从z城到延安,其中有一部分路程我是凭双脚走过来的,本想用双脚走完全程,但暑假时间只有30天,我必须准时返校,晚一小时都不行,这是纪律。
所以,某些路段我搭乘了交通公具。我搭乘的交通工具五花八门,有牛车、拖拉机、拉化肥的大卡车、没有座位的火车、长途汽车,等等,那是我19岁的一次壮举,一个19岁的军校女生,想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是一个真正的军人了。
清水镇,我即将进入那个遥远的故事,但我当时并不知道。为写这部小说,我翻看当时的照片,我只找到一张站在一条公路中央拍的照片,绵长的公路上空无一人,太阳很好,公路上有一条斜陈着人的人影,像用炭墨涂上去的,浓黑的色泽。远处的山是淡蓝色的,甚至比天空的颜色还要浅。公路上的颗粒清晰可见。
在这条无限延伸、空无一人的公路上,我是如何得到这张照片的?
这个问题使我疑惑了一阵子,紧接着,一个名叫二愣的小镇青年开着突突作响的拖拉机进入我的视线(那拖拉机震耳欲聋的突突声至今犹在耳边)。
“喂,你————”
有人在我身后喊。
我没回头,我不习惯跟陌生人说话。
拖拉机震天动地地开到我身边,停下来。
“喂,怎么你没听见呀?”
我顺着声音的方向抬头望去,由于逆光的效果,我只看见一张被黑影遮住的脸。
黑脸说:“喂,要不要我捎你一段路呀?”
刺眼的强光从他的背后射过来,“要不要捎你一段路呀?”他反复地说。
转过一个角度我才看清楚他的脸,他长着粗眉毛直愣愣的大眼睛,他说他叫二愣,住在前面清水镇。
“要不要捎你一段路呀?”
这句话像回声似的,他反反复复说了好几遍,让我想起杂志上经常提到的那种职业骗子。他笑着,阴险极了,他脖子伸得很长,凑近我,他的拉拖机还在冒着蓝烟,突突突,空气中难闻的柴油味儿使我感到头晕。
我看见一个昏头昏脑的女人抬腿跟他上了车,突突突,女人的前胸和后背都在跳,后背是那个硕大的旅行包在跳。拖拉机开动起来,道路渐次向后退去,天空一点点地变矮、变低、变得萎缩,厚重的云片简直就要盖到人的眉毛上来。
太阳不知躲到什么地方去了。
“你走不走呀?再不走再不走就要变天了。”
我板着一张脸,没有回答他。我想那个叫二愣的家伙一定以为他碰到了一个哑巴,一个怪人,一个把好心当成驴肝肺的女人。他开着那个突突作响的铁家伙渐渐走远了。
6.一场大雨(1)
没走多远,果然下起雨来。这太奇怪了,刚天还是晴空万里的好天气,但自从那个开拖拉机的家伙一出现,天立刻变了脸,就好像那些乌云是那个叫二愣的家伙用拖拉机运来的似的。
(我没太看清楚,他拖拉机的翻斗里运的好像是一车砖。)
雨点每一颗都像乒乓球那样大,从西北方向旋转着斜打过来,狠狠地敲在我脸上。
我的脸像被一只冰凉的手啪啪地打着,我的头变成了两把绺湿漉漉的刷子,它们沉甸甸地垂在我肩上,吸满了水。
我们一入伍,头就要求一律剪短。
白亮的长剪刀抵在脖子上的感觉很凉。
我有一头黑亮的长,我常听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人赞美我的头,他们说“好美的头”。如果你有一头黑瀑布的长头,那么,人们先记住的是你的头而不是你的脸。
“是那个长飘飘的女人吗?”谈到作家雪凝,他们总是忍不住要问这样一句。
现在我已恢复长飘飘的原形了,在我的军旅生涯中,曾经几度被剪成短,一把白亮的长剪刀,伸到我记忆的深处,出“咯吱”“咯吱”拼命咬合的声响,黑亮的长如黑色雪片一般,纷纷扬扬,飘了一地。
我觉得很疼,都说头没有神经,可我依旧感觉到钻心地疼痛。我一直很在乎我的头,在乎别人谈到我头时那份艳慕的表,白亮的剪刀咬掉我一头美丽的头,从那以后,我一看到剪刀就很不舒服,特别是白色电镀剪刀,是最最让我不能忍受的。
那年暑假,我的头已经长长了一些,能用橡皮筋扎起两把小刷子来了,它们吸满了水,沉甸甸地伏在我肩上,我有些后悔刚才没上那个好心人(或者骗子)的拖拉机,让他载我一段路。
独自一人走在路上,脑子里常常会产生偷懒的想法,想找上一辆车坐上一段就好了。转念一想,又觉得自己没出息,一个人出来不就是为了磨练自己的吗?要是动不动就坐车,那干脆回北京好了,干嘛在这儿走路?干嘛在这儿淋雨?自己跟自己吵架,吵得自己都莫明其妙。
雨水已经把我浇透了,从外面的衣服到内衣内裤,全都水淋淋湿漉漉的,衣服变成了嵌入皮肤的涩涩的像柿子皮一样的东西。视线在雨水里变得模糊不清,道路变得坑坑洼洼,凹下去的地方积着水,踩在上面出“扑扑”的闷响。这种滋味使我想起那次武装越野训练,因为淋了雨,我高烧被同学送进校医院的经历。在大雨里,我混身酸痛,意识模糊,但我一直坚持着,始终没有掉队,直到校门口忽然倒下了,后面的事我就不知道了。
眼前忽然出现一匹马,背景是红色的,一道闪光在远处出现,将红色裂成两半,我看到那匹马红色鬃在空中飘扬,如水焰燃烧一般。我听到一连串急骤的鼓点声,有人躲在什么地方尖声高叫,然后,出现了更多的人声。
我们在歌咏比赛现场,很多人在唱歌。
(很像“鲁艺”的《黄河大合唱》。)
我在唱歌的人群里看见了蓝玫,她的灰布军装一直在我眼前晃。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视角竟像电影镜头一样,可以在半空中晃来晃去,我一直想对准蓝玫的脸,可不知为什么一再虚。
镜头中间好像塞进了棉花,镜头一再虚,我无法看清蓝玫的脸。
我打着一支小手电,我在小心翼翼地写,我总是担心没电,这一点点光亮随时可能消失。
唱合唱的人在依次递减;
越来越少。
耳边已没有合唱的汹涌之声,寂静淹没了一切,蓝玫模糊的影像也随之不见了。。。。。。
7.简送我的东西(1)
因为烧的原故,我在校医院住了四天院。
校医院是一幢独门独院的二层小楼,白天有疏淡的阳光照进来,很安静。
当我醒来时,一切都变得遥远而陌生,我将大片的梦境从眼前撕去,依旧感到不真实,空气中弥散着苦涩的消毒剂的味道,护士在楼道里轻手轻脚地走,有时在门口白衣一闪,就不见了。
号声在这里听来显得莫明的遥远,好像从另一个世界里传来的声音。偶尔还会传来学员列队集合里出的“一二三四”的喊声,也是远远的,好像隔着层什么。如果我现在一脚踏出去,外面是非洲丛林或者3000年的未来世界,我绝对不会感到奇怪。
烧这几天,奇怪的梦境连成一片,我的身体虽然躺在这哪儿也没去,但我头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一些我在清醒时无法看到的事。
男兵简在昨天似乎来过。
安静的简,他来了,也没说什么,就只是安静地坐着。过了一会儿,小碚和萧军也来了,他们像参观动物园一样参观我的病态。我想我的脸一定因为烧,而变得红彤彤的,像一只病态的苹果。
他们站在我床的周围,他们的样子看上跟平常不一样,他们都抿着嘴,不说,也不笑。他们看上去比平常要高,我仰望着他们,只觉得他们怪。塑料薄膜出“哗啦哗啦”的磨擦声,大概是他们带来的水果装在袋子里出的声音。
简送我一把手电。是趁他们不注意偷偷塞进我枕套里的,一把非常精致的手电筒,我爱不释手。我很想赶快出院回到原来的世界中去。
1.进入清水镇(1)
清水镇黑屋顶的房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大雨中走了很久,才走到有人家的地方,我并不知道那地方叫“清水镇”,我手里拿的那张旧版地图,跟现实中的道路、桥梁和房屋有很大差距,有些地方完全没有标注。
那条路长得没有尽头,路面上空空荡荡,除了会跳舞的水泡,再没有其它东西。那个叫二愣的开拖拉机的青年,已经在大雨里消失的无影无踪。刚才忘了跟他问路,也不知前面是什么地方,要走多远才能遇到一户人家。
清水镇的黑屋顶就是在我走得快要绝望的时候,突然出现在我面前的。我一个人,在大雨里走了几小时,没碰见一个人,不仅没有碰到人,就连一只猫、一条狗也没有碰到。四周是连成一片的白茫茫的雨,我像是已走到了世界尽头,再也没有到达一个什么地方的可能。
就在我差不多已经绝望的时候,我在雨中隐约看到了一片错落有致的黑屋顶。我不知道我已经到了清水镇,我以为那是我在极度渴望中派生出来的幻觉,但我不管,我疯了似地闯入幻觉,没命地敲一户人家的门板。
让我没想到的是:出来开门的,竟是路上遇到过的二愣。
(其实,二愣的拖拉机就停在门外,只是匆忙之间我竟然没看见。)
二愣让我进屋,并手忙脚乱地找碗给我倒水喝。
二愣的奶奶从里屋出来,“谁来了?”
二愣说:“奶奶的眼睛看不见了。”
曾经生在清水镇的故事,是二愣的奶奶讲给我听的,她说在许多年前的一个傍晚,也是这样一个大雨天,镇上忽然来了一对男女,那个男的负了伤,他们在镇上住下来养伤。没有人知道他们姓什么叫什么,只知道他们是从延安来的。
那一年,蓝玫和葛团长从延安到晕城执行任务,葛团长手臂上负了伤,他们一起住进一户姓杨的人家。蓝玫每天给葛团长的伤口换药,年轻的叶子和叶子娘都看出蓝玫对葛团长的那份心。
蓝玫每天早晨起得很早,她对着裂了一道缝的镜子梳头、洗脸。
叶子告诉蓝玫,这面镜子本来没有裂缝,是好漂亮的一面镜子,但自从上次鬼子来到镇上,把好东西都抢走了,他们不想要的东西,就用枪托砸坏,这面镜子就是被他们弄坏的。
在有裂缝的镜子里,蓝玫看到一张怪异而又美丽的脸。因为变形的关系,她的眉毛变得一条低、一条高,鼻子变得更加细长,像剪纸中剪出来的那种女人鼻子。蓝玫想起从前在大学剧团里演戏,有一回不小心画坏了妆,也是变得一条眉毛低、一条眉毛高,紧张的气氛在不对称的眉宇间弥漫开来,那一回不知为什么蓝玫觉得特别紧张,这时候,傅子恩从大幕后面走过来,在她耳边小声道:
“别紧张,这只是排练。”
蓝玫将镜子换了一个角度,脸恢复了正常尺寸。
她用一只深褐色的木梳在头上很仔细地梳着,她在“鲁艺”时剪的齐耳短现在已经有些长了,在面颊两边微微钩着,别有一种俏丽。蓝玫和葛团长从延安出来,已经换了便衣,但她仍按一个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整洁、利落,有一种清清爽爽的美。
梳好头又洗了脸,蓝玫来到街上。
清水镇的人都有早起的习惯,他们支着炉子在街边卖早点,炊烟如蓝紫色的晨雾一般,在错落的街市上空缭绕。蓝玫走在清水镇最繁华的一条街道上,她应该经过米市、菜市、肉市,最后来到一家店门古朴的药店前面。
蓝玫一撩门帘,就听到掌柜的声音如时钟般准时地响起,“来啦,”他说,“还是治枪伤的药,对否?”
蓝玫点点头,坐在那里等掌柜的配药。铺子里有一股很浓的药味儿,不是单一的一种味道,而是许多种苦涩的味道复合在一起,苦涩中又微微透着些许辛辣。木窗的缝隙里透出几绺阳光,光柱里有一些很微小的灰尘颗粒,这使蓝玫想起小时候自己的房间也常出现这样的景象。
阳光从木窗缝隙里照进来,照在母亲的画上。那仿佛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她现在什么也不想,一心只想着葛团长的伤快点好起来。
2.枪伤(1)
葛团长臂上的枪伤,是敌人躲在暗中打冷枪的结果。***那次渡河,一开始风平浪静,那是一条不算太宽的河,从河这边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对岸的树。敌人可能就是躲在河对岸茂密的树丛中打冷枪的,在事还没生之前,四周很平静,水面上刮着一点小风,水波微微荡漾着,轻托起船底。当时蓝玫坐在船上,心也是有些荡漾的,她想这样的好天,如果在上海,倒是很适合郊游的,这样眼着,眼前便出现了一群年轻人结伴郊游的美好画面,她看到人群里有自己,还有大学同学童心月、傅子恩、唐笑岭,他们在笑,不知为了什么事笑得那么开心。笑声在水面上越传越远,听久了像是刮风的声音。突然,这声音被另一种声音打断,“啪”地一声,当蓝玫还没明白过来生了什么的时候,替他们摇船的船夫已一头栽下去,船差不多已靠岸,船夫中枪后当场死亡,血染红了河岸的沙地。
第二枪打中了葛团长的胳膊。
事生得太突然,蓝玫总觉得那一枪应该是打在自己胳膊上的。在子弹飞过来的一瞬间,有人侧身一挡,这个瞬间动作改变了一颗子弹的飞行方向。
蓝玫想,子弹有可能击中她的左脑,她看到殷红的血液从太阳||穴处喷涌而出时的景象。她像一个旁观者那样清醒,她看到女人的血染红了半边天空,西天一片血红。
蓝玫想,子弹还有可能击中她的胸部,她会像刚才那个船夫那样,来不及手捂胸口,就当场倒地。
蓝玫脑子里乱乱的,各种可能性一古脑地涌现出来。说到底她还是个学生,不具有军人的直觉和禀赋,遇到事和所有的知识分子一样,先在脑子里打转,当她已被葛团长拽着跑出很长一段路,回头一看真有些后怕。身后的子弹密密麻麻,弹点就落在他们的脚后跟上,腾起的黄土漫舞着、飞扬着,遮起一片天。
他们躲进一个山洞,眼看着敌人从洞口的亮光处急匆匆地跑过去。这时候的葛团长由于失血过多,已经相当虚弱,他的胳膊一直在流血,蓝玫眼看着他的脸越来越白,幻觉中整个山洞都变红了,洞壁上到处挂着葛团长的血,吓得蓝玫手脚冰凉,牙齿格格打着颤。
————老葛,你不会就这样死吧?
————蓝玫,你叫我什么?
————老葛。。。。。。
————太好了,你终于叫我老葛了。
他说着话,居然吃力地笑了。他的嘴唇是那样地白,白得好像刚刚吃了石灰。“你不要一口一个葛团长的,应该叫我老葛”,这是这一路上老葛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
“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思开玩笑。”
“你终于叫我老葛了!”
蓝玫看到,老葛的脸上还在笑,她平时很严肃,笑起来却像个有点顽皮的孩子,眼角上布着些细细的鱼尾纹,胡子像荒草一样长满面颊,她忍不住伸手过去想要抚摸那些荒草,可她的手停在半空,她忽然觉得好像有什么不合适,在这一瞬间,她的家教、知识分子的习惯全出来了,她有些尴尬地收回那只手,眼睛望着别处,脸颊又红又痛,烧得如同火炭一般。这时候,他抓过她的手来,一下子按在他脸上,“你以后就叫我老葛好了。”
3.西凉诊所(1)
他们必须尽快找到一家西医诊所,让医生替老葛取出胳膊上的子弹,他们茫然地走在一条不知通往何处的路上,不一会儿,天下起雨来。***老葛的脸越来越苍白,他看上去很虚弱,蓝玫感到很恐惧,她害怕被孤零零一个人留在这世上。
他们到达清水镇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街上稀稀落落亮着几盏灯,没有行人走动,街道死一般地寂静、黑暗,有一两只野猫躲在一堆垃圾后面,眼睛闪着凶恶的绿光。
“婆婆请问————”
蓝玫靠近一个头乱蓬蓬的背影,想向她打听一下有关西医诊所的事,那是在路边惟一可见到的一个人影,她背对着街,看上去像是一个头蓬乱的老婆婆。可当蓝玫开口跟她打招呼,那人好像耳聋一般,站在那里,木然不动。
“婆婆请问————”
她再一次开口向那人问路,只觉得那蓬乱浮动起来,在黑暗中吱吱啦啦放着静电,她的脸很长时间才扭过来,“你说什么呀?”扭过脸来蓝玫才现,那原来是个男人。
垃圾堆后面的两只野猫“嗖”地一下蹿出去,不知撞了什么,有塌落的声音。蓝玫惊骇于灯光下那张扭转过来的丑脸,那张来自地狱的脸,他狞笑着,给他们指了一个方向。
后来他们在清水镇住下来养伤,听房东的女儿叶子说,那是镇上有名的疯子,人称“麻疯儿”。据说此人年轻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后来不知受了什么刺激,一下子就疯了,整日在街上游荡,偷女人里面穿的兜兜和内裤,无数次地被人捉住暴打一顿,打完了之后也只好放了他,任他在街上游荡、偷东西或做些正常人无法理解的事。
那天他们被人指错了方向,在街上错走了好几里地的冤枉路,几经折腾,才找到被镇上的人称作“药房”的“西凉诊所”。当时老葛已经快要不行了,蓝玫拼命敲门,西凉诊所的玻璃门被蓝玫敲得出冰山破裂时骇人巨响,在他们快要绝望的时候,门里面似乎有了动静。过了一会儿,有个全身雪白的小护士轻盈地闪身出来说:
“大夫已经睡下了。”
她垂看眉眼,小嘴轻盈地蠕动着,她像一个被什么人操纵的纸人,话一说完,她就不见了。门缝小得完全无法容纳下一个人,她是怎么进去的,别人无法知道。蓝玫把手指硬挤进去,趁那扇白玻璃门还没完全合拢,她大喊大叫,嗓门大得连她自己都惊骇,她像变了个人似的,攒足力气,一头撞了进去。
葛团长与蓝玫曾经在清水镇养伤,就住在叶子的家:镇子尽头一户不起眼的人家。那户人家的院子里有一棵很大的树,长着一种奇怪的棱形树叶,房东(叶子的爹)告诉在他家养伤的两位延安来的客人,全镇只有这样一棵树,没有能叫得上来名字,这是一棵古树,长在这里有几百年了,茂密得很。
房东夫妇俩有个女儿名叫叶子,叶子不太爱说话,但干活很勤快。
叶子总是坐在一只小板凳上,远远看着院子里的蓝玫和葛团长,她看着他们,就想,他们是从延安来的,延安是什么样子呢?她看见那个女的经常坐在树下看一本书,男的不看书,没事爱玩一种软牛皮的鞭子,那鞭子的柔软度极佳,褐红的颜色,那个男的经常用没受伤的右手挥舞鞭子,出“啪啪”的脆响。
有时候,老葛从这根牛皮鞭子引伸出去,跟叶子讲起烈焰马的故事,他说烈焰马,他再也找不到那样一匹好马了,他详细地讲他的鬃毛,讲它蹄子的形状,皮毛如何在阳光下闪闪亮,奔跑起来的形状,嘶鸣起来声音,越讲越传神,在叶子听来烈焰马就好像一匹神话中的马儿,闪电一般来无影去无踪。
4.空水坝(1)
我在二愣家的院子里看到那棵树。
一棵长满奇怪叶子的树,如一把巨大的、羽翼丰满的伞,罩在这个西北的小院上空,树下有两个年轻人,一个是纯朴的农村青年,另一个是去延安旅行路过这里的军校女生。
纯朴的农村青年拿出他的全部热,来招待一个城里来的女生。
他说,你要这种树的叶子吧?把他夹在书里。
他说,你想出去玩吗?我开拖拉机带你去玩。
他说,你是不是觉得我们这里的人很土?
军校女生笑得很灿烂。
她说,去玩去玩,坐拖拉机去。
雪凝在北京什么样的高级车都坐过,唯独没坐过拖拉机。二愣听说我愿意坐他的拖拉机,高兴得一个劲儿搓手,二愣奶奶一个劲儿地说:“二愣,那你可得小心点儿,别开那么猛。”
下午,我们就开着拖拉机上路了。二愣说我是远方来的客人,难得来一次,他带我去一个好玩的地方。他坐在驾驶员的座位,“突突突”动“牛车”,并大呼小叫让我赶快上车,站在后面车斗里去。
“这好像我们学校的大阅兵,长站在敞篷车里————”没说三句话我就闭嘴了,车上风很大,如果张着嘴巴,肚子里肯定灌满了风。二愣带我走了很远的路,结果却是去看一个干枯的水坝。
水坝里没有水,像是设计出了问题,刚一修好就废弃了。
二愣似乎很是过意不去,他为了让我高兴,夸大讲解着这座水坝的来历,说这里曾经来过国家总理。后来他又问我,你为什么要来这里。我说为写小说,我要徒步走到延安。他问我你写的是一本关于延安的书吗,我说是的。他学着他奶奶的腔调说,多少年前,我家曾来过一对从延安来的男女,他们是来养伤的。
5.梦想中的英雄(1)
蓝玫真正爱上老葛,是在清水镇。***那天蓝玫疯似地一头撞开西凉诊所的门,看到一张苍白的年轻医生的脸。年轻医生似乎也从蓝玫脸上读到了什么,二话没说就接受了掩掩一息伤员。
他大声唤护士来帮忙,自己则到水池旁去消毒两只手。
蓝玫说:“他会不会有危险?”
得到的回答是:“那可不好说。”
西凉诊所分成里外两间,里面被隔出来是当手术室用的,蓝玫坐在外间一张用白漆漆过的木椅上,感觉仿佛坐在一块冰上,她感到冷,冷到骨头里去。她听到薄薄的墙壁后面,有金属刀具与洋瓷铁盘相互碰撞的声音,有时候,“当”地一声响,如铁钻刺入蓝玫的皮肤,又凉又痛。
蓝玫总觉得,那颗钻进老葛胳膊的子弹,本应是打在自己头上的,是老葛用身体挡住了飞过来的子弹。她这才意识到这个男人与自己之间的血肉联系,老葛是那种不会表达什么,一切都用行动来证明的男人。
他侧身一闪,就挡住了冷暗中飞过来的子弹。
现在,那颗子弹仍在老葛的骨血间游走,冰凉的金属刀具深入到老葛的深处,试图夹住那颗游走的子弹。蓝玫很替那年轻大夫捏把汗。时间不知过了多久,门开了,年轻的大夫从里面走出来。
蓝玫对那个大夫的全部印象,就是脸白,他们甚至忘了问他的名字,子弹取出之后,他让他们赶快离开(好像西凉诊所隐藏什么危险),他们就离开了。等他们在清水镇住下,有一天晚饭后他们要在街上走走,忽然想起去看望那个大夫,就朝着西凉诊所的方向走去。
天凉了,街上刮着风,行人很少,店铺关着门,熄着灯。兵慌马乱的年月,人们似乎都变得特别谨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早早关灯睡觉是逃避现实的早好办法,睡着了就如同死去一般,什么也不知道了。麻疯子似乎是全镇惟一醒着的人,他永远醒着,踯躅于街头,形同街边的一棵树,一块石头。
“这是一座死城啊,黑暗随时可能降临,人们生活在黑暗之中,惊恐,慌乱,随时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蓝色房间》的对白,忽然说了出来。街灯细幼而又微蓝,如金属丝一般细密地镀在蓝玫的身上、脸上,此刻,她就如同一个从戏中走出来的女人,突然之间从现实状态中抽离出来。
老葛站在一旁,惊讶地看着她,现她是那么奇异,那么美。
(他站在那里看着他,就像在看一场戏。)
“你说话真好听,”老葛说,“就像是戏词儿。”
“就是戏词儿。”
他们相互对望了一下,继续往前走。他们来到西凉诊所门口,护士告诉他俩,大夫已经出远门了。
他们只好往回走。
回到家,蓝玫凑着油灯的亮光给葛团长上药,每当蓝玫给葛团长上药,叶子总是躲在房间的某个角落注视着他俩。凭直觉她觉得他俩是和村里人不一样的,他们身上的特殊气质深深吸引叶子,当时叶子很想问一问蓝玫,她可不可以跟蓝玫一样,也到延安去当女兵。。。。。。
许多年过去了,现在,当年的少女叶子(也就是二愣的奶奶)早已双目失明,她细细地讲着落满灰尘的故事,讲那对养伤的伤员,如何相亲相爱;讲那个负伤的团长,如何高大英武;讲那个延安来的女学员,长得如何美丽。我站在叶子的角度凝望延安,延安变得不可思议地远。
在我的想象中,蓝玫与葛团长曾经在这里度过许多个相互守候的夜晚,她给他敷伤、换药,他用充满爱意的眼睛,看着她为自己做着这一切。他们之间已有了很深的默契,她手脚很轻地为他解着缠在臂上的绷带,一圈又一圈,她的( 凝望延安(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2674/ )
小饭铺子里笼着股暖融融的味儿,蓝玫想如果不打仗,她会不会遇到这样一个北方汉子,跟他在一个天高地远的地方一起吃面?面的香味儿一丝丝一绺绺像丝线一样包裹着蓝玫,她从来没想到一碗面这样普通东西竟会变得如此金贵,她想起在上海,有一回她和傅子恩一起到一家面馆里去吃面,那天他们刚刚排完戏,在一起的几个同学喊饿,起哄似地嚷嚷着要傅子恩请客,傅子恩就笑着答应了。
街上刚刚落过一场雨,地面湿湿的,像镜面一样亮。电车的倒影缓缓移动着,从年轻人的影子上压过去,他们的影子被更大的黑影吞没了,在一段时间内,他们成了没有影子的人,他们说着、笑着、走着,连声音也被那个庞然大物所出的轰隆隆的声响淹没了。
电车开过去之后,他们清秀的面庞又重新显现出来。电灯光下他们的脸,看上去比白天更白,身影是浓黑的一条,拖得长长的,相互重叠着交错着变幻出无数形状。
蓝玫记得那家面馆里装着好看的五彩玻璃灯,灯影里的人一个个高鼻梁凹眼框,就像戏剧里的男女,美丽而又不真实。音乐如气雾般一股股地放出来,飘到面碗里,窗外不知什么人在放烟火,红一朵绿一朵地映在玻璃窗上。
“真希望像烟火那样,积蓄所有能量,迸尽力气,拼死一搏,在一瞬间暴出所有能量。”
这是那天晚上傅子恩说的惟一一句话,他的死正应验了这句话:在一瞬间暴所有能量。在延安书店门口,他被炸得血肉纷飞,如烟火般灿烂。
一条小船在浊水河上飘荡。
蓝玫坐在被苇席包起来的船肚里,什么也看不见。颠簸使她头晕,“浊水河”,她曾经在母亲的画上看到过这条河,那是艺术化了的风景画,而不是一条真正的河流(这可能是蓝玫投身到革命洪流中的真正原因,她要加入真正的、现实中的戏剧,而不是舞台上艺术化了的戏剧)。
他俩渡过浊水河,朝着晕城方向走去。
3.我很想把我的故事讲给什么人听(1)
浊水河在我手电的光束里渐渐远去了。***
已经是后半夜了,明天一大早还得出操,外面刮起了很大的风,楼道里的一扇窗可能没关好,不时出怦怦的响声,吵得人很难睡得着觉。一个人躲在黑暗里,我想起了简,不知道明天下午简会不会出现。明天下午的体育活动时间,我会在校广播室值班。我们三个学生主持人轮流值班,一星期我总有两个工作时间要呆在广播室。
校广播室那个没有窗户的房间里,似乎关着太多飞不出去的幽灵。
暗墙上那些眼睛,一双接一双连成一片,闪动在灯光照不到地方。工作台上有一只筒形台灯,它笔直的光使我想起手电的光束,想起浊水河和烈焰马,想起葛团长是蓝玫。
他们是否真在这世上存在过呢?
我很想把我的故事讲给什么人听。
我想到简。
墙上到处贴满照片,他们大部分已经毕业了,人走了,照片留下来。他们跟我讲起过这里真正的(我是指职业的)主持人西枫小姐离开后,就再也没招聘过专业主持人了,而是由我们这种学员兼职来做。
学员做主持人纯粹因为好奇怪。
挑选主持人的工作是在军事教研室的会议室里进行的,在此之前,我只对写作感兴趣,对别的事漠不关心,因为除了夜里打手电写小说,我已经没有力气再想其它事了。另外我还要应付程序课、密码码课、脉冲与数字电路、操作系统,等等等等,功课的压力太大了。
小碚却比较喜欢音乐dj这一行当,她甚至告诉我说,在考入军校之前,在中学她就曾干过电台dj,不过是业余的,她挺谦虚地说,偶尔别人叫她去客串一把。小碚拉我陪她一起到“军事室”去考试,她说每人带200字的文章,去念一下就可以啦。
————我干嘛要去念一下?
————念一下你又不会少一块肉?
————可是我讨厌当众朗读我写的东西。
————我又没让你读你自己写的东西。
————那我读什么?
————随你的便,念什么都可以。
我记得我读了一段自己写的小说,因为文字很独特,我居然通过的原本不愿意参加的考试,和小碚一起,成了兼职主持人。
三个主持人当中,只有一个是男学员,那名男生名叫肖军(和著名的萧红的丈夫同名,在学校的时候我曾经读过一个外国人写的《萧红传》),不过在我们学校叫“军”的男生挺多的,谁也没把这个萧军跟那个萧军联系在一起。虽然这个萧军和我都是从北京考来的学员,但我们彼此很陌生,只知道他比我们低一年级,他跟小碚的关系似乎很不错,但他们从来不当着我的面开玩笑,只是说说工作上的事。
肖军是那种很典型的普通市民家里长大的孩子,普通市民的孩子和大院里出来的孩子最大的不同是:前者不矜持,而后者又太过矜持。肖军就属于那种一点也不矜甚至有些油滑的男孩。
他的生长环境跟我和小碚有很大不同,他身上市民气很浓。小碚喜欢他,大概是因为他们是不一样的人吧?那男孩长得很瘦,皮肤蜡黄,但精神头总是很好,三个人在一起的,总是听他说。
看着他油腔滑调说话的样子,我总是替小碚担心:
她真的喜欢这样的人吗?
我有时也在广播室的筒形光束里写作。我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写东西,还是在等简的出现。听说原来的主持人西枫小姐很漂亮,她很喜欢简,但因为简是本校学员,按规定不能够谈恋爱,所以简就拒绝了西枫小姐。
我不知道我是否在等他,这种感觉很奇怪,我总是把简与当年的葛团长联系在一起,他站在那儿,是那样沉默。每次他来都是那样,好像他来就是为了沉默不语。我很想把葛团长和蓝玫的故事讲给简听。
————我在写一部小说。
————哦。
————与家族里另一位女性有关的小说。
————哦。
————有战争、热血、激还有。。。。。。
4.我很想把我的故事讲给什么人听(2)
————哦?
————还有一种我从没体验过的感。***
简没有给我提供任何想法,他又“哦”了一声,我们的谈话结束了。我想当年蓝玫一定也如我一样,心中有一份美好而又说不清道不明的感。他们之间究竟生了什么,永远无从知道。
在我的想象中,从延安到晕城,一路上蓝玫的眼睛始终没从葛团长身上离开过,她已经习惯了这个男人的沉默不语,如果他开口讲话,那一定是讲他过去打仗的事,讲他们打过的大大小小在硬仗,讲那些死去了的士兵,讲他团里平凡的伙夫、卫生员,等等。
蓝玫注意到他从来也没谈到过自己。
她只是默默地喜欢这个与众不同的男人,但她从未表露过,自从那天葛团长在月光下教她骑马,蓝玫觉得自己的眼睛就再也没离开过他,不论他在哪儿,两人在一起还是分开,她都能感觉得到他。
从蓝玫的眼睛看出去,我看见葛团长留着粗粗拉拉的大胡子的脸,我仿佛能透过蓝玫的眼睛看见任何东西,看见从前流淌过的河水与从前照临过大地的月光。
在军校二年极那年暑假,我曾经从去过一趟延安,从z城到延安,一路经过无数村庄和小镇。有个叫清水镇的地方,我在那里住了几天,听到许多年前曾经有两个从延安来的年轻人在这里养伤的故事。
5.19岁的旅行(1)
那一段路我是步行走过的,从z城到延安,其中有一部分路程我是凭双脚走过来的,本想用双脚走完全程,但暑假时间只有30天,我必须准时返校,晚一小时都不行,这是纪律。
所以,某些路段我搭乘了交通公具。我搭乘的交通工具五花八门,有牛车、拖拉机、拉化肥的大卡车、没有座位的火车、长途汽车,等等,那是我19岁的一次壮举,一个19岁的军校女生,想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是一个真正的军人了。
清水镇,我即将进入那个遥远的故事,但我当时并不知道。为写这部小说,我翻看当时的照片,我只找到一张站在一条公路中央拍的照片,绵长的公路上空无一人,太阳很好,公路上有一条斜陈着人的人影,像用炭墨涂上去的,浓黑的色泽。远处的山是淡蓝色的,甚至比天空的颜色还要浅。公路上的颗粒清晰可见。
在这条无限延伸、空无一人的公路上,我是如何得到这张照片的?
这个问题使我疑惑了一阵子,紧接着,一个名叫二愣的小镇青年开着突突作响的拖拉机进入我的视线(那拖拉机震耳欲聋的突突声至今犹在耳边)。
“喂,你————”
有人在我身后喊。
我没回头,我不习惯跟陌生人说话。
拖拉机震天动地地开到我身边,停下来。
“喂,怎么你没听见呀?”
我顺着声音的方向抬头望去,由于逆光的效果,我只看见一张被黑影遮住的脸。
黑脸说:“喂,要不要我捎你一段路呀?”
刺眼的强光从他的背后射过来,“要不要捎你一段路呀?”他反复地说。
转过一个角度我才看清楚他的脸,他长着粗眉毛直愣愣的大眼睛,他说他叫二愣,住在前面清水镇。
“要不要捎你一段路呀?”
这句话像回声似的,他反反复复说了好几遍,让我想起杂志上经常提到的那种职业骗子。他笑着,阴险极了,他脖子伸得很长,凑近我,他的拉拖机还在冒着蓝烟,突突突,空气中难闻的柴油味儿使我感到头晕。
我看见一个昏头昏脑的女人抬腿跟他上了车,突突突,女人的前胸和后背都在跳,后背是那个硕大的旅行包在跳。拖拉机开动起来,道路渐次向后退去,天空一点点地变矮、变低、变得萎缩,厚重的云片简直就要盖到人的眉毛上来。
太阳不知躲到什么地方去了。
“你走不走呀?再不走再不走就要变天了。”
我板着一张脸,没有回答他。我想那个叫二愣的家伙一定以为他碰到了一个哑巴,一个怪人,一个把好心当成驴肝肺的女人。他开着那个突突作响的铁家伙渐渐走远了。
6.一场大雨(1)
没走多远,果然下起雨来。这太奇怪了,刚天还是晴空万里的好天气,但自从那个开拖拉机的家伙一出现,天立刻变了脸,就好像那些乌云是那个叫二愣的家伙用拖拉机运来的似的。
(我没太看清楚,他拖拉机的翻斗里运的好像是一车砖。)
雨点每一颗都像乒乓球那样大,从西北方向旋转着斜打过来,狠狠地敲在我脸上。
我的脸像被一只冰凉的手啪啪地打着,我的头变成了两把绺湿漉漉的刷子,它们沉甸甸地垂在我肩上,吸满了水。
我们一入伍,头就要求一律剪短。
白亮的长剪刀抵在脖子上的感觉很凉。
我有一头黑亮的长,我常听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人赞美我的头,他们说“好美的头”。如果你有一头黑瀑布的长头,那么,人们先记住的是你的头而不是你的脸。
“是那个长飘飘的女人吗?”谈到作家雪凝,他们总是忍不住要问这样一句。
现在我已恢复长飘飘的原形了,在我的军旅生涯中,曾经几度被剪成短,一把白亮的长剪刀,伸到我记忆的深处,出“咯吱”“咯吱”拼命咬合的声响,黑亮的长如黑色雪片一般,纷纷扬扬,飘了一地。
我觉得很疼,都说头没有神经,可我依旧感觉到钻心地疼痛。我一直很在乎我的头,在乎别人谈到我头时那份艳慕的表,白亮的剪刀咬掉我一头美丽的头,从那以后,我一看到剪刀就很不舒服,特别是白色电镀剪刀,是最最让我不能忍受的。
那年暑假,我的头已经长长了一些,能用橡皮筋扎起两把小刷子来了,它们吸满了水,沉甸甸地伏在我肩上,我有些后悔刚才没上那个好心人(或者骗子)的拖拉机,让他载我一段路。
独自一人走在路上,脑子里常常会产生偷懒的想法,想找上一辆车坐上一段就好了。转念一想,又觉得自己没出息,一个人出来不就是为了磨练自己的吗?要是动不动就坐车,那干脆回北京好了,干嘛在这儿走路?干嘛在这儿淋雨?自己跟自己吵架,吵得自己都莫明其妙。
雨水已经把我浇透了,从外面的衣服到内衣内裤,全都水淋淋湿漉漉的,衣服变成了嵌入皮肤的涩涩的像柿子皮一样的东西。视线在雨水里变得模糊不清,道路变得坑坑洼洼,凹下去的地方积着水,踩在上面出“扑扑”的闷响。这种滋味使我想起那次武装越野训练,因为淋了雨,我高烧被同学送进校医院的经历。在大雨里,我混身酸痛,意识模糊,但我一直坚持着,始终没有掉队,直到校门口忽然倒下了,后面的事我就不知道了。
眼前忽然出现一匹马,背景是红色的,一道闪光在远处出现,将红色裂成两半,我看到那匹马红色鬃在空中飘扬,如水焰燃烧一般。我听到一连串急骤的鼓点声,有人躲在什么地方尖声高叫,然后,出现了更多的人声。
我们在歌咏比赛现场,很多人在唱歌。
(很像“鲁艺”的《黄河大合唱》。)
我在唱歌的人群里看见了蓝玫,她的灰布军装一直在我眼前晃。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视角竟像电影镜头一样,可以在半空中晃来晃去,我一直想对准蓝玫的脸,可不知为什么一再虚。
镜头中间好像塞进了棉花,镜头一再虚,我无法看清蓝玫的脸。
我打着一支小手电,我在小心翼翼地写,我总是担心没电,这一点点光亮随时可能消失。
唱合唱的人在依次递减;
越来越少。
耳边已没有合唱的汹涌之声,寂静淹没了一切,蓝玫模糊的影像也随之不见了。。。。。。
7.简送我的东西(1)
因为烧的原故,我在校医院住了四天院。
校医院是一幢独门独院的二层小楼,白天有疏淡的阳光照进来,很安静。
当我醒来时,一切都变得遥远而陌生,我将大片的梦境从眼前撕去,依旧感到不真实,空气中弥散着苦涩的消毒剂的味道,护士在楼道里轻手轻脚地走,有时在门口白衣一闪,就不见了。
号声在这里听来显得莫明的遥远,好像从另一个世界里传来的声音。偶尔还会传来学员列队集合里出的“一二三四”的喊声,也是远远的,好像隔着层什么。如果我现在一脚踏出去,外面是非洲丛林或者3000年的未来世界,我绝对不会感到奇怪。
烧这几天,奇怪的梦境连成一片,我的身体虽然躺在这哪儿也没去,但我头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一些我在清醒时无法看到的事。
男兵简在昨天似乎来过。
安静的简,他来了,也没说什么,就只是安静地坐着。过了一会儿,小碚和萧军也来了,他们像参观动物园一样参观我的病态。我想我的脸一定因为烧,而变得红彤彤的,像一只病态的苹果。
他们站在我床的周围,他们的样子看上跟平常不一样,他们都抿着嘴,不说,也不笑。他们看上去比平常要高,我仰望着他们,只觉得他们怪。塑料薄膜出“哗啦哗啦”的磨擦声,大概是他们带来的水果装在袋子里出的声音。
简送我一把手电。是趁他们不注意偷偷塞进我枕套里的,一把非常精致的手电筒,我爱不释手。我很想赶快出院回到原来的世界中去。
1.进入清水镇(1)
清水镇黑屋顶的房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大雨中走了很久,才走到有人家的地方,我并不知道那地方叫“清水镇”,我手里拿的那张旧版地图,跟现实中的道路、桥梁和房屋有很大差距,有些地方完全没有标注。
那条路长得没有尽头,路面上空空荡荡,除了会跳舞的水泡,再没有其它东西。那个叫二愣的开拖拉机的青年,已经在大雨里消失的无影无踪。刚才忘了跟他问路,也不知前面是什么地方,要走多远才能遇到一户人家。
清水镇的黑屋顶就是在我走得快要绝望的时候,突然出现在我面前的。我一个人,在大雨里走了几小时,没碰见一个人,不仅没有碰到人,就连一只猫、一条狗也没有碰到。四周是连成一片的白茫茫的雨,我像是已走到了世界尽头,再也没有到达一个什么地方的可能。
就在我差不多已经绝望的时候,我在雨中隐约看到了一片错落有致的黑屋顶。我不知道我已经到了清水镇,我以为那是我在极度渴望中派生出来的幻觉,但我不管,我疯了似地闯入幻觉,没命地敲一户人家的门板。
让我没想到的是:出来开门的,竟是路上遇到过的二愣。
(其实,二愣的拖拉机就停在门外,只是匆忙之间我竟然没看见。)
二愣让我进屋,并手忙脚乱地找碗给我倒水喝。
二愣的奶奶从里屋出来,“谁来了?”
二愣说:“奶奶的眼睛看不见了。”
曾经生在清水镇的故事,是二愣的奶奶讲给我听的,她说在许多年前的一个傍晚,也是这样一个大雨天,镇上忽然来了一对男女,那个男的负了伤,他们在镇上住下来养伤。没有人知道他们姓什么叫什么,只知道他们是从延安来的。
那一年,蓝玫和葛团长从延安到晕城执行任务,葛团长手臂上负了伤,他们一起住进一户姓杨的人家。蓝玫每天给葛团长的伤口换药,年轻的叶子和叶子娘都看出蓝玫对葛团长的那份心。
蓝玫每天早晨起得很早,她对着裂了一道缝的镜子梳头、洗脸。
叶子告诉蓝玫,这面镜子本来没有裂缝,是好漂亮的一面镜子,但自从上次鬼子来到镇上,把好东西都抢走了,他们不想要的东西,就用枪托砸坏,这面镜子就是被他们弄坏的。
在有裂缝的镜子里,蓝玫看到一张怪异而又美丽的脸。因为变形的关系,她的眉毛变得一条低、一条高,鼻子变得更加细长,像剪纸中剪出来的那种女人鼻子。蓝玫想起从前在大学剧团里演戏,有一回不小心画坏了妆,也是变得一条眉毛低、一条眉毛高,紧张的气氛在不对称的眉宇间弥漫开来,那一回不知为什么蓝玫觉得特别紧张,这时候,傅子恩从大幕后面走过来,在她耳边小声道:
“别紧张,这只是排练。”
蓝玫将镜子换了一个角度,脸恢复了正常尺寸。
她用一只深褐色的木梳在头上很仔细地梳着,她在“鲁艺”时剪的齐耳短现在已经有些长了,在面颊两边微微钩着,别有一种俏丽。蓝玫和葛团长从延安出来,已经换了便衣,但她仍按一个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整洁、利落,有一种清清爽爽的美。
梳好头又洗了脸,蓝玫来到街上。
清水镇的人都有早起的习惯,他们支着炉子在街边卖早点,炊烟如蓝紫色的晨雾一般,在错落的街市上空缭绕。蓝玫走在清水镇最繁华的一条街道上,她应该经过米市、菜市、肉市,最后来到一家店门古朴的药店前面。
蓝玫一撩门帘,就听到掌柜的声音如时钟般准时地响起,“来啦,”他说,“还是治枪伤的药,对否?”
蓝玫点点头,坐在那里等掌柜的配药。铺子里有一股很浓的药味儿,不是单一的一种味道,而是许多种苦涩的味道复合在一起,苦涩中又微微透着些许辛辣。木窗的缝隙里透出几绺阳光,光柱里有一些很微小的灰尘颗粒,这使蓝玫想起小时候自己的房间也常出现这样的景象。
阳光从木窗缝隙里照进来,照在母亲的画上。那仿佛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她现在什么也不想,一心只想着葛团长的伤快点好起来。
2.枪伤(1)
葛团长臂上的枪伤,是敌人躲在暗中打冷枪的结果。***那次渡河,一开始风平浪静,那是一条不算太宽的河,从河这边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对岸的树。敌人可能就是躲在河对岸茂密的树丛中打冷枪的,在事还没生之前,四周很平静,水面上刮着一点小风,水波微微荡漾着,轻托起船底。当时蓝玫坐在船上,心也是有些荡漾的,她想这样的好天,如果在上海,倒是很适合郊游的,这样眼着,眼前便出现了一群年轻人结伴郊游的美好画面,她看到人群里有自己,还有大学同学童心月、傅子恩、唐笑岭,他们在笑,不知为了什么事笑得那么开心。笑声在水面上越传越远,听久了像是刮风的声音。突然,这声音被另一种声音打断,“啪”地一声,当蓝玫还没明白过来生了什么的时候,替他们摇船的船夫已一头栽下去,船差不多已靠岸,船夫中枪后当场死亡,血染红了河岸的沙地。
第二枪打中了葛团长的胳膊。
事生得太突然,蓝玫总觉得那一枪应该是打在自己胳膊上的。在子弹飞过来的一瞬间,有人侧身一挡,这个瞬间动作改变了一颗子弹的飞行方向。
蓝玫想,子弹有可能击中她的左脑,她看到殷红的血液从太阳||穴处喷涌而出时的景象。她像一个旁观者那样清醒,她看到女人的血染红了半边天空,西天一片血红。
蓝玫想,子弹还有可能击中她的胸部,她会像刚才那个船夫那样,来不及手捂胸口,就当场倒地。
蓝玫脑子里乱乱的,各种可能性一古脑地涌现出来。说到底她还是个学生,不具有军人的直觉和禀赋,遇到事和所有的知识分子一样,先在脑子里打转,当她已被葛团长拽着跑出很长一段路,回头一看真有些后怕。身后的子弹密密麻麻,弹点就落在他们的脚后跟上,腾起的黄土漫舞着、飞扬着,遮起一片天。
他们躲进一个山洞,眼看着敌人从洞口的亮光处急匆匆地跑过去。这时候的葛团长由于失血过多,已经相当虚弱,他的胳膊一直在流血,蓝玫眼看着他的脸越来越白,幻觉中整个山洞都变红了,洞壁上到处挂着葛团长的血,吓得蓝玫手脚冰凉,牙齿格格打着颤。
————老葛,你不会就这样死吧?
————蓝玫,你叫我什么?
————老葛。。。。。。
————太好了,你终于叫我老葛了。
他说着话,居然吃力地笑了。他的嘴唇是那样地白,白得好像刚刚吃了石灰。“你不要一口一个葛团长的,应该叫我老葛”,这是这一路上老葛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
“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思开玩笑。”
“你终于叫我老葛了!”
蓝玫看到,老葛的脸上还在笑,她平时很严肃,笑起来却像个有点顽皮的孩子,眼角上布着些细细的鱼尾纹,胡子像荒草一样长满面颊,她忍不住伸手过去想要抚摸那些荒草,可她的手停在半空,她忽然觉得好像有什么不合适,在这一瞬间,她的家教、知识分子的习惯全出来了,她有些尴尬地收回那只手,眼睛望着别处,脸颊又红又痛,烧得如同火炭一般。这时候,他抓过她的手来,一下子按在他脸上,“你以后就叫我老葛好了。”
3.西凉诊所(1)
他们必须尽快找到一家西医诊所,让医生替老葛取出胳膊上的子弹,他们茫然地走在一条不知通往何处的路上,不一会儿,天下起雨来。***老葛的脸越来越苍白,他看上去很虚弱,蓝玫感到很恐惧,她害怕被孤零零一个人留在这世上。
他们到达清水镇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街上稀稀落落亮着几盏灯,没有行人走动,街道死一般地寂静、黑暗,有一两只野猫躲在一堆垃圾后面,眼睛闪着凶恶的绿光。
“婆婆请问————”
蓝玫靠近一个头乱蓬蓬的背影,想向她打听一下有关西医诊所的事,那是在路边惟一可见到的一个人影,她背对着街,看上去像是一个头蓬乱的老婆婆。可当蓝玫开口跟她打招呼,那人好像耳聋一般,站在那里,木然不动。
“婆婆请问————”
她再一次开口向那人问路,只觉得那蓬乱浮动起来,在黑暗中吱吱啦啦放着静电,她的脸很长时间才扭过来,“你说什么呀?”扭过脸来蓝玫才现,那原来是个男人。
垃圾堆后面的两只野猫“嗖”地一下蹿出去,不知撞了什么,有塌落的声音。蓝玫惊骇于灯光下那张扭转过来的丑脸,那张来自地狱的脸,他狞笑着,给他们指了一个方向。
后来他们在清水镇住下来养伤,听房东的女儿叶子说,那是镇上有名的疯子,人称“麻疯儿”。据说此人年轻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后来不知受了什么刺激,一下子就疯了,整日在街上游荡,偷女人里面穿的兜兜和内裤,无数次地被人捉住暴打一顿,打完了之后也只好放了他,任他在街上游荡、偷东西或做些正常人无法理解的事。
那天他们被人指错了方向,在街上错走了好几里地的冤枉路,几经折腾,才找到被镇上的人称作“药房”的“西凉诊所”。当时老葛已经快要不行了,蓝玫拼命敲门,西凉诊所的玻璃门被蓝玫敲得出冰山破裂时骇人巨响,在他们快要绝望的时候,门里面似乎有了动静。过了一会儿,有个全身雪白的小护士轻盈地闪身出来说:
“大夫已经睡下了。”
她垂看眉眼,小嘴轻盈地蠕动着,她像一个被什么人操纵的纸人,话一说完,她就不见了。门缝小得完全无法容纳下一个人,她是怎么进去的,别人无法知道。蓝玫把手指硬挤进去,趁那扇白玻璃门还没完全合拢,她大喊大叫,嗓门大得连她自己都惊骇,她像变了个人似的,攒足力气,一头撞了进去。
葛团长与蓝玫曾经在清水镇养伤,就住在叶子的家:镇子尽头一户不起眼的人家。那户人家的院子里有一棵很大的树,长着一种奇怪的棱形树叶,房东(叶子的爹)告诉在他家养伤的两位延安来的客人,全镇只有这样一棵树,没有能叫得上来名字,这是一棵古树,长在这里有几百年了,茂密得很。
房东夫妇俩有个女儿名叫叶子,叶子不太爱说话,但干活很勤快。
叶子总是坐在一只小板凳上,远远看着院子里的蓝玫和葛团长,她看着他们,就想,他们是从延安来的,延安是什么样子呢?她看见那个女的经常坐在树下看一本书,男的不看书,没事爱玩一种软牛皮的鞭子,那鞭子的柔软度极佳,褐红的颜色,那个男的经常用没受伤的右手挥舞鞭子,出“啪啪”的脆响。
有时候,老葛从这根牛皮鞭子引伸出去,跟叶子讲起烈焰马的故事,他说烈焰马,他再也找不到那样一匹好马了,他详细地讲他的鬃毛,讲它蹄子的形状,皮毛如何在阳光下闪闪亮,奔跑起来的形状,嘶鸣起来声音,越讲越传神,在叶子听来烈焰马就好像一匹神话中的马儿,闪电一般来无影去无踪。
4.空水坝(1)
我在二愣家的院子里看到那棵树。
一棵长满奇怪叶子的树,如一把巨大的、羽翼丰满的伞,罩在这个西北的小院上空,树下有两个年轻人,一个是纯朴的农村青年,另一个是去延安旅行路过这里的军校女生。
纯朴的农村青年拿出他的全部热,来招待一个城里来的女生。
他说,你要这种树的叶子吧?把他夹在书里。
他说,你想出去玩吗?我开拖拉机带你去玩。
他说,你是不是觉得我们这里的人很土?
军校女生笑得很灿烂。
她说,去玩去玩,坐拖拉机去。
雪凝在北京什么样的高级车都坐过,唯独没坐过拖拉机。二愣听说我愿意坐他的拖拉机,高兴得一个劲儿搓手,二愣奶奶一个劲儿地说:“二愣,那你可得小心点儿,别开那么猛。”
下午,我们就开着拖拉机上路了。二愣说我是远方来的客人,难得来一次,他带我去一个好玩的地方。他坐在驾驶员的座位,“突突突”动“牛车”,并大呼小叫让我赶快上车,站在后面车斗里去。
“这好像我们学校的大阅兵,长站在敞篷车里————”没说三句话我就闭嘴了,车上风很大,如果张着嘴巴,肚子里肯定灌满了风。二愣带我走了很远的路,结果却是去看一个干枯的水坝。
水坝里没有水,像是设计出了问题,刚一修好就废弃了。
二愣似乎很是过意不去,他为了让我高兴,夸大讲解着这座水坝的来历,说这里曾经来过国家总理。后来他又问我,你为什么要来这里。我说为写小说,我要徒步走到延安。他问我你写的是一本关于延安的书吗,我说是的。他学着他奶奶的腔调说,多少年前,我家曾来过一对从延安来的男女,他们是来养伤的。
5.梦想中的英雄(1)
蓝玫真正爱上老葛,是在清水镇。***那天蓝玫疯似地一头撞开西凉诊所的门,看到一张苍白的年轻医生的脸。年轻医生似乎也从蓝玫脸上读到了什么,二话没说就接受了掩掩一息伤员。
他大声唤护士来帮忙,自己则到水池旁去消毒两只手。
蓝玫说:“他会不会有危险?”
得到的回答是:“那可不好说。”
西凉诊所分成里外两间,里面被隔出来是当手术室用的,蓝玫坐在外间一张用白漆漆过的木椅上,感觉仿佛坐在一块冰上,她感到冷,冷到骨头里去。她听到薄薄的墙壁后面,有金属刀具与洋瓷铁盘相互碰撞的声音,有时候,“当”地一声响,如铁钻刺入蓝玫的皮肤,又凉又痛。
蓝玫总觉得,那颗钻进老葛胳膊的子弹,本应是打在自己头上的,是老葛用身体挡住了飞过来的子弹。她这才意识到这个男人与自己之间的血肉联系,老葛是那种不会表达什么,一切都用行动来证明的男人。
他侧身一闪,就挡住了冷暗中飞过来的子弹。
现在,那颗子弹仍在老葛的骨血间游走,冰凉的金属刀具深入到老葛的深处,试图夹住那颗游走的子弹。蓝玫很替那年轻大夫捏把汗。时间不知过了多久,门开了,年轻的大夫从里面走出来。
蓝玫对那个大夫的全部印象,就是脸白,他们甚至忘了问他的名字,子弹取出之后,他让他们赶快离开(好像西凉诊所隐藏什么危险),他们就离开了。等他们在清水镇住下,有一天晚饭后他们要在街上走走,忽然想起去看望那个大夫,就朝着西凉诊所的方向走去。
天凉了,街上刮着风,行人很少,店铺关着门,熄着灯。兵慌马乱的年月,人们似乎都变得特别谨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早早关灯睡觉是逃避现实的早好办法,睡着了就如同死去一般,什么也不知道了。麻疯子似乎是全镇惟一醒着的人,他永远醒着,踯躅于街头,形同街边的一棵树,一块石头。
“这是一座死城啊,黑暗随时可能降临,人们生活在黑暗之中,惊恐,慌乱,随时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蓝色房间》的对白,忽然说了出来。街灯细幼而又微蓝,如金属丝一般细密地镀在蓝玫的身上、脸上,此刻,她就如同一个从戏中走出来的女人,突然之间从现实状态中抽离出来。
老葛站在一旁,惊讶地看着她,现她是那么奇异,那么美。
(他站在那里看着他,就像在看一场戏。)
“你说话真好听,”老葛说,“就像是戏词儿。”
“就是戏词儿。”
他们相互对望了一下,继续往前走。他们来到西凉诊所门口,护士告诉他俩,大夫已经出远门了。
他们只好往回走。
回到家,蓝玫凑着油灯的亮光给葛团长上药,每当蓝玫给葛团长上药,叶子总是躲在房间的某个角落注视着他俩。凭直觉她觉得他俩是和村里人不一样的,他们身上的特殊气质深深吸引叶子,当时叶子很想问一问蓝玫,她可不可以跟蓝玫一样,也到延安去当女兵。。。。。。
许多年过去了,现在,当年的少女叶子(也就是二愣的奶奶)早已双目失明,她细细地讲着落满灰尘的故事,讲那对养伤的伤员,如何相亲相爱;讲那个负伤的团长,如何高大英武;讲那个延安来的女学员,长得如何美丽。我站在叶子的角度凝望延安,延安变得不可思议地远。
在我的想象中,蓝玫与葛团长曾经在这里度过许多个相互守候的夜晚,她给他敷伤、换药,他用充满爱意的眼睛,看着她为自己做着这一切。他们之间已有了很深的默契,她手脚很轻地为他解着缠在臂上的绷带,一圈又一圈,她的( 凝望延安(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26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