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仙侠修真 > 金丝鸳鸯坠 > 金丝鸳鸯坠 第 4 部分阅读

第 4 部分阅读

    廖展雄顿了顿,接道:“若是音译,字数极长。而古书是不加圈点的,读书时要读书人自己断句。古人读书,一句话读完了,常常在字的旁边加一个点或圆圈,叫做‘句’;一句话没完,但读时需要有一个停顿,就在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音、义:‘逗’)。两者合称‘句读’。古人就是用‘句读’来给古书断句的。西天原来只有十六罗汉,不知哪位古人在‘句读’佛经时,将其中的两个罗汉名字各‘读’为二,两个罗汉‘读’为四个罗汉,于是乎就变成了十八罗汉了。也有人将守候祈祷佛祖的十六名弟子,加上‘弥勒’及佛母‘摩耶夫人’,视为十八罗汉。苏州寒山寺建寺较早,还没演变成十八罗汉,故只有十六罗汉。”

    胡宜秋笑道:“表哥讲解得透彻明了,小弟益发要问了。各地有许多关公庙,那是因为他重义气,堪为人表,何以佛寺里也供奉关公呢?”

    廖展雄也笑道:“不想表弟对佛门掌故有如许兴趣,愚兄只得倾囊而叙了。相传关公被东吴杀后,灵魂不散,在空中高呼道:‘还我头来!’玉泉寺里的佛祖对他说:‘你过五关斩六将,一生中杀了多少名将,他们的头向谁要还?’关公似有所悟,但仍喊道:‘还我头来!’佛祖便向他讲经说法,关公听后大悟道:‘敢问佛祖,我怎样才能去西方极乐世界?’佛祖大笑道:‘你只有放下屠刀,到寺庙护佛,方能如愿。’关公满口答应,故而所见佛寺中,关公的刀头是着地的,这正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意思。”

    胡宜秋道:“小弟还有一事不明,须向表哥讨教。对于观音菩萨,有人称观音,有人称观世音,有人说他是男身,有人说她是女身,不知何故?”

    廖展雄道:“观音菩萨,原名观自在,佛教中说她能救苦救难,当世人遇危难之际,只要呼唤她的名号,她即寻声来救,是以称她为‘观世音’。她手托净水瓶,柳枝洒出净水,可以普救众生到极乐的彼岸去。唐朝时,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因此改称观世音为观音。相传她原是男身慈航道人,修十七世才成女身。”

    说话间,廖、胡二人已穿过大雄宝殿,向振风搭走去。安庆是个水码头,迎江寺游客很多,男男女女,摩肩擦背。大凡来迎江寺的游客,都欲登上振风塔,以一睹江景为快。

    二人随人流行至振风塔下,胡宜秋的右足跟给人碰了一下,偶一回顾,见后面人群中有一人好生面熟;奇怪的是那人与自己目光甫接,即低下头去。此时廖展雄已走进振风塔,胡宜秋无暇思索,赶紧跟上去。

    二人拾阶登上振风塔最高层,此时江面上大雾已渐渐散去,眺望大江,舟船沿泝,形如穿梭,壮丽景色,一览无余。

    廖展雄凝视江面,若有所思,突然手指大江道:“表弟,你看这江面上东行西往,一共多少船只?”

    胡宜秋用手数了数,但见舟帆点点,哪能数清?于是说道:“无数。”

    廖展雄却道:“两只。”

    胡宜秋疑道:“两只?”

    廖展雄笑道:“不错,两只!一只是‘名’,一只是‘利’。这许多船只中,无非是携眷上任的,承办公务的,经商谋财的,打鱼糊口的,凡此种种,都脱不了‘名利’二字。是以那大肚弥勒佛笑对江面,寓意颇深呢。”

    胡宜秋道:“有没有抛却名利的呢?”

    廖展雄道:“抛却名利是很难得的,如刚才说的那些菩萨、罗汉,也未能尽抛名利。”

    胡宜秋道:“那些菩萨、罗汉,在西方极乐世界里,修真养性,与天同寿,要名利何益?表哥之说恐未确也。”

    廖展雄道:“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表弟有没有听说过?”

    胡宜秋道:“小弟身在佛院数年,哪能没有听说过?”

    廖展雄道:“那唐玄奘去西天取经,历尽千辛万苦一十四年,方至西天灵山雷音寺参见佛祖如来。佛祖命阿傩、迦叶带唐玄奘到珍楼宝阁,去领取真经。阿傩引唐玄奘至楼下,看遍经名之后,便向唐玄奘索要礼物。唐玄奘一听,忙道:‘弟子不曾备得。’阿傩、迦叶笑道:‘好、好、好!到这边来接经。’唐玄奘接了经卷,返向东土,行至途中,发现哪里是什么真经,全是白纸,并无半点字迹!”

    胡宜秋道:“这阿傩、迦叶实是可恶!唐玄奘为何不回禀佛祖?”

    廖展雄道:“唐玄奘回至雷音寺,禀告佛祖,佛祖听罢笑道:‘此事已知。只因经不可轻传,不可轻取。往日比丘给人诵经一遍,讨得三斗三升米粒黄金,我还嫌他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佛祖数落了一番,又叫阿傩、迦叶快将有字真经,拾几卷与他。阿傩、迦叶复领唐玄奘来到珍楼宝阁,仍问道:‘可有什么礼物?’唐玄奘无奈,只得取出当年唐太宗亲手所赐的紫金钵盂,双手交上。阿傩接了微微而笑,迦叶进阁拣经取卷,唐玄奘这才得到真经。”

    廖展雄叹了一口气,道:“你说佛祖、阿傩、迦叶哪里在传授真经,简直是在出卖真经!经传东土则有名,收取财物则有利,岂脱‘名利’二字哉?”

    胡宜秋道:“如此说来,抛却名利普天之下竟无一人?”

    廖展雄道:“有,但极少,像戚继光那样的人便是。听说他在福州与倭寇交战,他的儿子临敌胆怯反顾,按军法给他推出辕门斩首了。子犯法且行刑,视名利可知。”

    胡宜秋道:“听兄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廖展雄笑道:“言过了,言过了。难得表弟勤问好学。‘学问学问,学而且问。人生在世,好学勤问,与己有益,与人无害,何乐而不为之?’这是恩师常说的话。我闲暇思索,觉得言虽简易,却富哲理。”

    胡宜秋道:“令师所说,与孔夫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音、义:悦)乎,实是融会贯通,可谓至圣之言。”

    夜色将届,胡宜秋手扶轩窗,远眺大江,在那儿出神。廖展雄道:“表弟,游人渐散,天不早了,我们回客店吧。”

    胡宜秋“嗯”了一下,并无行动;廖展雄又叫了两声,胡宜秋又“嗯”了两下,兀自凝思。

    廖展雄大笑道:“表弟给这绝妙江景迷住了。”

    胡宜秋忽道:“你说什么?”

    廖展雄道:“我说时候已是不早了,可以回去了。你在想什么?”

    胡宜秋笑了,说道:“适才上振风塔时,我见后面有一人,好生面熟,眼下再也想不起在哪儿见过,是以沉思。”

    廖展雄道:“表弟许是看花了眼。你也没到过安庆,哪来的熟人?”

    胡宜秋道:“不过我总感到事情古怪,他见了我便低下头去。”

    廖展雄道:“什么样人,多大年纪了?”

    胡宜秋道:“年约三十,瘦长身材,衣着华丽,一对绿豆眼,两划八字眉,就那两划八字眉我却不能忘记,可在哪儿见过呢?”

    廖展雄道:“我们回客店慢慢再想吧。”

    廖、胡二人出了迎江寺,转回迎江楼,已是饥肠咕噜,便唤店伙弄些酒饭来。

    酒饭未至,二人正在品茗闲话。胡宜秋目视门外,见那“八字眉”穿堂而过,径向后院走去,说道:“表哥,那‘八字眉’来了,我去看看。”提剑跟了去。

    胡宜秋跟至后院,那“八字眉”倏忽不见了,忖道:他能躲到哪里呢?这时阵阵油香扑鼻,令人垂涎,心道:噫,前面是厨房,不妨去看看。

    胡宜秋急行数步,跨进厨房,见两个厨子斜倚一旁,那“八字眉”却在几盘菜肴上加添白粉状的“作料”;细一瞅视,正是自己要的几盘菜,心中一惊,大声喝道:“大胆贼子,竟敢下毒害人!”一道紫光,宝剑已然刺去。“八字眉”甚是慌张,一跃穿窗而出。

    胡宜秋也穿窗追去,只是“八字眉”已蹿上屋面,待要再追,又担心店伙前来,将菜肴送至上房,毒害了廖展雄,于是折回厨房。

    胡宜秋复至厨房,不禁心头一怔,但见一只花猫七孔流血,已然死在灶台之上,口中还叼有一块牛肉,想是适才贪嘴,以至丧命。他走近两个厨子,见他们兀自昏迷,一看是给人点了‘昏眩**’,便伸手替他们解了**道。两个厨子睁开眼睛,见一人提剑站于屋中,不由得惊叫起来。

    胡宜秋宝剑一指,喝道:“勿叫!适才有什么人来过厨房?”

    厨子不敢再叫,其中一人道:“回大爷,小人没见什么人来厨房,只觉得腰间一麻,就不省人事了。”

    胡宜秋道:“刚才有人在菜里下毒,欲加害我们,你看这贪嘴花猫已被毒死。”

    两个厨子看了看七孔流血的花猫,吓得脸色都变了,颤声道:“大爷,这事小人可不知道哇。”

    胡宜秋道:“罢了,罢了,不关你们的事。快给我重新弄些酒菜来!”两个厨子慌忙弄好菜,跟着胡宜秋将菜送至上房,退了出去。

    胡宜秋回到上房,向廖展雄说了“八字眉”在厨房下毒之事。廖展雄道:“这厮既然下毒不成,还会想出其他法子来,我们小心提防就是了。”满杯饮酒,大口嚼菜。

    胡宜秋呷了一口酒,停箸沉思:这“八字眉”能是谁呢?

    第四章 蜜意柔情(上)

    廖、胡二人和衣而眠,夜来小心提防,所幸无事。www.wenXuemi.Com第二日拂晓起来,见天空晴朗,江面清新,于是纵马奔向渡口。

    摆渡的艄公也方才到,正在那儿理索升帆,见两个年轻人纵马奔来,忙上前打话道:“二位相公过江么?”

    廖展雄道:“正是。有劳老丈了。”

    艄公接过马缰绳,口道:“好说,好说。”将两匹马引上船去。廖、胡二人也上得渡船。

    渡船扬帆破浪,借着西北风,行驶极快,不足一个时辰便至彼岸大渡口。渡船靠岸抛锚,艄公引马上岸,廖、胡二人接过马缰,付了银两,牵马翻上江堤。

    廖、胡二人至大渡口镇上,问明去江西的路径,便飞身上马,向西南大道驰去。二人并辔而行,但觉地势渐高,情知已踏上山路,马速也慢了下来。

    转过一个山腰,眼前呈现一片丛林,幽静清爽,使人精神一新。就在这时,忽听得后山传来马蹄声响,似乎有四、五骑,奔驰极快,渐渐迫近。廖展雄心道:这些人奔腾若风,有急事么?转念又想:山区盗贼出没无定,或许是冲着我们来的。

    廖展雄心念未已,忽觉到脑后一股劲风有暗器袭来,于是一踩马蹬,霍地倒纵拔起,越过后面那人,接着在空中一个后翻筋斗,已是头前足后,右掌向那人天灵盖劈去。这一掌借身体下坠之势,当真可开石裂碑。

    那人见廖展雄从自己头上倒掠过去,已是看花了眼,又听掌风袭于脑后,吃惊非小,急切间身形前探,往马项上一伏,头是躲过了,但肩头却挨上了,“咔嚓”一声,一条右臂给齐根切断,血如涌泉。

    廖展雄借力反弹,身形再度腾起,向前方跃去,稳稳地回坐到自己的马背上。眨眼之间,便完成了百步腾空术的三式:“倒跃龙门”、“苍鹰扑兔”、“紫燕穿林”。这三式宛如一个动作,优美之极,完美之极。从后面传来了啧啧声与惊讶声。

    廖展雄若无其事,仍与胡宜秋并辔前行,胡宜秋低声问道:“可知是哪条道上的?”

    廖展雄道:“一时还弄不清,不过不像是翦径的山贼。”

    此时听到后面有人发话道:“二位朋友,请留步!”廖、胡二人一领缰绳,转过马头。

    胡宜秋游视来者五人,突然有悟,道:“表哥,你看那‘八字眉’!我想起来了,我在庐州明教寺见过他。那天晚上,我们走至大雄宝殿前庭,他与一群和尚站在西首僧舍的月亮门内,探头缩脑,当时灯光昏暗,我只看了他一眼,印象不深,是以一直没想起来。”

    廖展雄道:“如此说来,是这厮打听到我们的底细,搬来了那四个汉子,欲为三戒、奚桥报仇。”

    眼见那五人已然纵马欺近,廖展雄道:“诸位尊姓大名,有何见教?”

    其中一人阴阳怪气道:“你听说过安庆五鬼么?“

    廖展雄冷冷道:“安庆五鬼恶迹昭著,世之害虫,安庆人人欲啖其肉而后快,阁下何以言及?”

    廖展雄在九华山学艺之时,就从进香的善男信女口中,知道了安庆五鬼的恶名。这五鬼是:霹雳鬼甘胜,其人性情暴躁,心狠手毒;吝啬鬼钱宝,其人贪婪悭吝,爱财如命;**鬼奚桥,其人藏娇拥玉,酷好女色;嗜酒鬼刘影,其人特喜美酒,不醉不休;无常鬼王阴阳,其人阴险奸诈,反复无常。这五鬼是师兄弟,他们包揽讼事,垄断码头,张罗地痞,干尽坏事,安庆人言之切齿。此时廖展雄推测,眼前这五人中,除“八字眉”外,其余四人是霹雳鬼、吝啬鬼、嗜酒鬼、无常鬼无疑,而首先发暗器偷袭的,定然是霹雳鬼,故而出言相詈。

    那断臂的听罢,怒道:“小子竟敢骂我等!”

    廖展雄呵呵笑道:“原来诸位便是安庆五鬼之四,在下失敬了。另一位不知上下怎么称呼?”

    那“八字眉”道:“在下‘八字眉’吴能,三戒禅师之徒,此番特来报杀师之仇!”

    嗜酒鬼对廖展雄道:“姓廖的,休要罗唆!尔等既杀了三戒、奚桥师兄,我们刀剑上见个高低便了!”在马背上拔起,纵向旁边的一块平地。

    廖展雄笑道:“有理。在下奉陪!”起身飘落到那块平地。廖展雄后起先至,待嗜酒鬼纵至平地,他已微笑地立于当场。

    嗜酒鬼纵至平地,道:“看刀!”鬼头刀已然举起,一招“五丁开山”,当头砍去。廖展雄青霜剑一挥,“呛啷”一声,鬼头刀给削去半截;拔剑、出招、撤剑,也只是在眨眼之间,当真是疾如电光石火。

    嗜酒鬼鬼头刀给削断,不禁惊骇,连叫:“宝剑!”此时只见白光一道,已抵咽喉,嗜酒鬼眼看毙命,幸好无常鬼见嗜酒鬼单刀受折,腾身前来助阵,尚未落地,他就势一脚,将嗜酒鬼踢倒,使之堪堪躲过一剑。

    无常鬼落地进招,嗜酒鬼趁隙挺起,二人夹攻廖展雄。胡宜秋也离鞍纵起,加入战团。吝啬鬼与“八字眉”吴能自后追至,接战胡宜秋。那霹雳鬼因右臂折断,坐在山道旁的一块石头上,给伤口敷上金创药,撕一条衣襟包扎停当,兀自负痛呻吟不已。

    廖展雄在嗜酒、无常二鬼夹攻下,衣袂飘忽,气定神闲,一柄剑舞动起来,忽而朵朵剑花,忽而点点寒星,剑剑不离二鬼要害死**。二鬼也非泛泛之辈,刀法娴熟,十多斤重的鬼头刀上下盘舞,端的呼呼生风,片片白雪,铺天盖地向廖展雄斫过去。

    倏地无常鬼腾空而起,切齿道:“杀害师兄之仇,今日定报!”鬼头刀奋力砍下。

    廖展雄道:“来得好。尔等作恶多端,今日便见报应!”一闪身,一剑刺去,将无常鬼腰际拉了一个三分深的口子,立即染红了一片。无常鬼负痛再战。

    那边胡宜秋与吝啬鬼、“八字眉”已战到分际。胡宜秋的武功原比吝啬鬼略高一筹,现对方却加上了一个“八字眉”,是以胡宜秋便处于劣势,只是凭借手中削铁如泥的紫电剑,才堪堪的扯个平手。三十招之后,胡宜秋已是渐觉不支,一步挪慢,大腿上着了一刀,不禁“哎呀”一声,虽未伤及筋骨,却也鲜血淋漓,疼痛难挡。

    廖展雄听到胡宜秋的“哎呀”声,情知负伤,喊道:“表弟勿要惊慌,我来也!”向嗜酒鬼、无常鬼分刺一剑,纵身过去,一招“百步穿杨”,直取“八字眉”背心。“八字眉”猝不及防,连忙斜身躲闪,已是不及,却被斫断了左胁一根肋骨。

    嗜酒鬼与无常鬼见廖、胡二人联手,即纵身过来,形成了四人合围对二人联手的局面。廖、胡二联后手,形势大变,只五招,便抢了上风。

    廖展雄杀得性起,抽出围在腰际的金丝鳝王鞭,一声长啸,左鞭右剑,连击不已。忽见无常鬼的鬼头刀砍来,廖展雄鞭走游龙,一招“三关搴旗”,缠住鬼头刀,借力使力外甩,无常鬼把持不住,鬼头刀脱手,抛向天空,“当啷”一声,落在十丈远的山石之上。吝啬鬼一分神,左臂着了胡宜秋一剑,顿时血染衣袖。

    哪知,正当廖、胡二人频频得手之际,只见胡宜秋“啊”的一声,面色惨白,头上沁出黄豆大的汗珠,身形摇晃欲倒。

    廖展雄知他中了歹毒暗器,瞟眼道旁,见坐在山石上的霹雳鬼在那儿狞笑,不禁大怒,喝道:“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撞进来!”一个急旋身,一把金钱镖辐射抛出,一手提起胡宜秋,腾空拔起,已然跃出七八丈,轻轻落地。

    只听得“哎哟”数声,四鬼“膻中**”中镖,任脉皆断,倒地翻滚,须臾气绝。“八字眉”因倾身进招,才未被击中要害,落荒逃去。

    适才廖展雄克敌制胜的一招,名曰“金钱镖雨”,是金钱镖法中最绝妙的扫式。金钱镖如同车辐般射出,只有挡格,无从躲闪;即使被数名与己功力相若的高手围攻,施展此招,也能脱身自保。而安庆四鬼功力低于廖展雄,又系近身搏斗,猝不及防,焉有不毙之理?

    廖展雄担心着胡宜秋的伤势,无暇顾及惊兔般逃去的“八字眉”。他用剑挑了嵌在胡宜秋右胸上的毒蒺藜。当即收了兵刃,牵着两匹马,将胡宜秋夹于腋下,疾步走进道旁树林深处,找了一块平地,把胡宜秋轻轻放下。

    廖展雄目视胡宜秋兀自昏迷不醒,情知中毒非浅,见他右胸上黑血涌出,忙解开他的外衫与紧身内衣,但见腾地酥胸双峰隆起,柔滑如绵,白嫩如脂,不禁心神一荡,“噫”了一声,原来胡家“表弟”竟是一个妙龄女郎!

    廖展雄见胡宜秋右||乳|上方乌黑了一块,正冒着黑水,随即心神收敛,讷讷自语道:“性命攸关,多有得罪。”当下取出两粒“三色祛毒丹”,用手捏碎一粒,敷在她伤口之上。近处没有山泉,廖展雄只得从权,用手扳开她的唇齿,口含一粒三色祛毒丹,对着她的樱口,以丹田之气,吹了进去。然后将她上身扶起,右掌紧贴她背心“灵台**”,以九华上乘玄真内气,给她推血过宫,逼出体内之毒。

    这三色祛毒丹是廖展雄独门暗器“子午闷心钉”的解药。在九华山时,法慧禅师将金丝鳝王骨中间贯上一根乌金丝,又在鳝尾安置一个把手与挂钩,在鳝头装上一个扣袢,可以系于腰间,这就是金丝鳝王鞭。廖展雄自己在鳝骨口中装一根钢钉,长约五分,喂以三种毒蛇的毒液,一按把手机簧,毒钉便可射出。这三种蛇是赤链蛇、白花蛇、青竹蛇,因分别呈现出赤、白、青保护色而得名。它们的涎液和在一起其毒无比,人若子时受了毒伤,超过午时,或午时受了毒伤,超过子时,毒气便攻心无救,是以廖展雄把浸有三种蛇毒的钢钉,称为子午闷心钉。他又以九华肉灵为主药,加上十数种祛毒药草,配制了子午闷心钉的解药,名之为三色祛毒丹。霹雳鬼甘胜的毒蒺藜上只有一种蛇毒,三色祛毒丹当然能够解得。

    胡宜秋吞、敷了三色祛毒丹,五脏六腑沁凉无俦,兼之廖展雄以内气催迫,伤口上的毒水不断吐出。廖展雄撕下一片衣襟,不停地为她拭去毒水。须臾之间,胡宜秋伤口上的毒水由黑变紫,由紫变红,毒水流尽,已是血水了,廖展雄这才松了一口气。

    廖展雄把胡宜秋放卧草地上,用剑轻轻挑开她的左腿裤管,但见肌肤晶莹如玉,皓白如雪,不禁心神又是一荡,想道:今日之事,当真匪夷所思!随即在她的胸上、腿上敷了金创药,又从衣襟上撕下两条布,把她伤口扎好。

    林中阴气森森,寒冷袭人。廖展雄一摸胡宜秋双手冰凉,知她流血过多,身体虚弱,担心她又中寒邪,遂脱下长衫,覆在她身上。

    廖展雄凝视着胡宜秋的娇躯,这许日子与她相处的情形,此刻一幕幕在脑际里展现出来,想道:她体态轻盈,声音娇柔,俨然是个女子;在迎江楼时,她却一定要两间上房;我数次言及青紫二剑的鸳鸯坠饰,她都低下了头;她对我既崇敬又亲近,则亲近又过于崇敬……凡此种种,我怎么全然未觉察到呢?

    胡宜秋的呻吟打断了他的思索,他注视她的粉脸,已然泛出了些许的润色,心中一阵欣慰:终于醒来了。

    此时胡宜秋感到体内有一股暖流,窜通周身九窍十二重关,痛楚渐渐逝去,舒适异常。她慢慢睁开杏眼,见廖展雄在一旁注视着她,模糊中记得表哥为她治伤,知女儿身已被识破,羞得双颊晕红,柔声叫道:“表哥……”

    夜幕降临,山林里凉风习习。廖展雄步出树林,眺望远处,见四周并无村舍,便折回林内。他从马肚囊里取出铺盖,找一块树稀无草之地,铺了一个地铺,让胡宜秋躺在上面,又寻了许多枯枝萎叶,点起了一堆篝火。

    廖展雄忙了一阵,但觉肚肠咕咕,忽然想起了饥饿,说道:“表……表妹,敢情饿了吧,我去寻些野味就来,你也好换换衣裳。”胡宜秋嫣然一笑,秋波凝视着表哥,点了点头。她趁廖展雄走去,换了衣服,仍着男装。

    廖展雄在附近打了一只山鸡、一只野兔,又在一里外找到了山泉,盛了一水囊,随即转回。他在篝火上支了一个三角架,将山鸡、野兔吊在火上烤焙。

    山鸡、野兔经火一烤,滋滋地冒出油脂,表面渐渐焦黄,香味阵阵,令人垂涎。不到半个时辰,鸡兔烤熟,二人嚼着山鸡、野兔,饮着泉水,香甜无比,精神大爽。

    胡宜秋饱食之后,脸泛桃花,颊生梨涡,已恢复了少女的青春润色。只听她道:“表哥,这餐野味之美,比之世上任何奇珍异味,胜上十倍!是我生平所食最美的佳肴。”

    廖展雄笑道:“我也是。”

    一弯新月悬挂在夜空中,洒下了无限妩媚的清光,窥视着这人世间的每个角落,有悲伤,也有欢乐,有灾难,也有甜蜜,而胡宜秋就是从灾难中走出,进入了甜蜜的意境。

    胡宜秋仰视着这深秋既妩媚但多少带有清凉的新月,作梦也没想到自己会置身于此景此情,不禁勾起了一串思忆:离开了严慈的父母,经过两番恶斗,来到这幽静的山林,伴着可敬可亲的表哥……一片蜜意柔情,在胸田蠕动,心鹿突突,不能平静。尔后的生活会怎样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想到这儿,她嘴角挂着媚人的微笑,面颊透出少女的羞红,如同幽谷百合,清雅绝俗,内心有说不出的滋美。

    在这寂静的气氛中,廖展雄背靠一株大树,坐在胡宜秋身旁,凝视着她那被篝火映红的粉脸,与明如秋水的眼睛,他那平静我心湖,还是第一次给少女的玉手伸进来,拨动着,迭起涟漪,湍急洄流。此事对他来说,比胡宜秋来得更为突然,满身污垢的小叫化变成了眉清目秀的表弟,而表弟又魔术般地变成了婀娜多情的表妹,这许是古人说的“千里有缘一线牵”吧。

    廖展雄见胡宜秋面对天空的一弯新月在沉思瞑想,悄声问道:“秋妹,你在想什么?”

    胡宜秋道:“我在想二表叔,他如今不知在天的哪一方?”

    廖展雄茫然道:“你怎么突然想起了我的二叔!”

    胡宜秋轻叹一声,道:“是的。你看舅公病故,表叔失踪,我的姑姑却一丝儿不知道,还在那里一片痴情地等着表叔呢。”

    廖展雄不解道:“你姑姑与我二叔有什么关系?”

    胡宜秋佯嗔道:“看你那模样,一点儿不懂。我姑姑与表叔从小青梅竹马,彼此相爱,可惜一对美满姻缘,给舅公生生拆散了。”

    廖展雄颇有感触道:“要能找到二叔就好了。”

    胡宜秋道:“姑姑与表叔若能像我们这样……”话犹未了,脸上已是一片红云。

    新月映照下,冷气袭人,一片寂静。

    胡宜秋见身旁并排置着青、紫二剑,顺手拿过青霜剑,抚弄那金丝编就的鸳鸯剑坠,翻来覆去地细视着,忽而微微欠身,将头枕在廖展雄怀内,悄声问道:“雄哥,你喜欢我么?”

    廖展雄轻轻地拂摩着她的秀发,答道:“喜欢……”他凝视着那清白的月色,面对良辰丽人,情不自禁,吟起了江淮小调,道:

    月儿如镰倾挂西天,

    窥视着一对倩影喁喁低言。

    古往今来有多少比翼俦侣,

    能比上我与妹柔情绵绵?

    胡宜秋也吟道:

    月下老人今宵里作个证鉴,

    我与哥息息相通意意相连。

    桑为沧海为田几番移转,

    心上人爱心上忠贞不迁!

    又是一片寂静。此刻无声胜有声。在寂静中,胡宜秋渐渐合上眼睛,带着恬静的笑容,睡了。廖展雄仰望夜空,斗转星横,新月西沉,随手拣起几根树枝,扔进篝火里,也睡了。

    马儿嘶鸣,划破清晨的沉静。廖、胡二人被马嘶声惊醒,他们随便吃了些干粮,与昨晚剩下的半只野兔,又备马上路了。

    池徽(池州、徽州)山区,逶迤连绵,重岩叠嶂。因地处江南,雨量充沛,清晨的雾气在山中缭绕回荡。朝霞升起,雾气渐散,树叶上的露珠迎着朝霞莹莹发光。松柏滴翠,枫叶殷红,野草丛生,山菊烂漫,随着微风飘来阵阵芳香。

    面对此景,廖展雄道:“秋妹,在南京恐怕见不到如此宜人美景吧。”

    胡宜秋嫣然笑道:“岂止宜人美景,还有宜人蜜情呢。”四目相视,朗声笑了起来。

    第四章 蜜意柔情(下)

    廖、胡二人翻过几道山梁,交酉牌时分,山路渐渐下落。又走了一会儿,眼前倏然呈现一个山谷,但见谷内稻实累累,一片金黄,在山风中涌起层层稻浪,沙沙作响。放眼望去,在面南背北的山麓,孤零零地坐列着三间茅舍,茅舍顶上的烟囱,炊烟袅袅,散没在葱林之中。有一家农户正忙于收割,祖孙三代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物景如画。

    廖展雄一时触景生情,口占七律一首,但听他吟道:

    东畈西田稻实盈,

    男担女刈满场金。

    牧童横笛斜牛背,

    农叟纵竿驱彘禽。

    茅舍三间依翠岭,

    炊烟一缕入葱林。

    阿婆呼唤归居处,

    已是时分日暮沉。

    胡宜秋吟吟笑道:“雄哥好诗兴。”

    廖展雄感慨道:“你看这户农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祖孙三代,共享天伦;而浙闽的农夫渔民,却受尽倭寇蹂躏,不得安居乐业。想那戚继光征寇有年,眠不解衣,睡不安枕,倍受鞍马之苦,风霜之袭,则横遭奸佞暗算,你说可恨不可恨!”

    胡宜秋道:“说的是。雄哥,我们加紧走路啊!”

    廖、胡二人一路晓行夜宿,饥餐渴饮,自是不在话下。

    一日,二人行至江西景德镇。这景德镇素称瓷都,招徕着南北商贾,十分繁华。二人纵马进城,但见店面宽绰,窗明几净,店中大多陈列着杯碗盘瓶,青白彩瓷,五光十色,令人眩目。二人见天色尚早,也无心浏览,于是穿城而过,往南驰去。

    二人放马驰去,将届黄昏,眼前出现一个小镇。到镇头一问,情知走错了路,去湖广辰州应向西南,他们却行向了东南。

    这小镇名曰仙槎,镇头不大,但因临近景德镇,市面倒也热闹。廖、胡二人走进街尾一家干净的客店,要了两间上房住下。

    廖展雄品茗之后,闲着无事,便走到店堂与店主聊天。这时,从门外跨进一个麻脸大汉,风尘仆仆,大声嚷道:“有上房么?”

    店主忙不迭起身答道:“有上房,客官请随我来。”将他带至廖展雄所住客房右边一间房内,并招呼店伙打水、沏茶。

    店主刚转回店堂,店外来了一个年约二十的后生,也是仆仆风尘,问道:“掌柜的,有上房么?”

    店主面有难色,道:“客官,实在对不起,上房已住满了。要是客官不嫌弃,厢房倒有,挺干净的。”

    后生道:“那倒也无所谓,就烦掌柜的给开一间。”

    店主连连点头道:“那好,那好,请客官随我来。”将那后生带至后院靠廖展雄客房左边的厢房,照例招呼店伙打水、沏茶。

    掌灯时分,廖展雄要了四色小菜,一壶酒,与胡宜秋在客房内对坐而酌。胡宜秋道:“雄哥,适才你去了何处?”

    廖展雄道:“到店主那儿坐坐。却看见一前一后进来两个汉子,形迹有些古怪,像是武林中人,不知来这个小镇作甚?”

    胡宜秋笑道:“雄哥,看你的,各人自有各人的事。我们岂非武林中人么,又来这小镇作甚?”

    廖展雄扑哧一笑,道:“秋妹说的也是。”

    酒后歇息,廖展雄躺在床上,心里总是有点嘀咕,辗转反侧,不能入睡。然而毕竟旅途辛劳,眼皮儿老是磕碰,又喝了两杯酒,不久便呼呼睡去。

    突然,廖展雄被一细微之声惊醒。大凡练武之人,耳目极是聪敏,像廖展雄这样功力已然入化的高手,即使在熟睡之际,也有一种自然的警觉。

    廖展雄悄然起身,轻轻地开了窗户,向外张望,但见那后生所住的厢房,屋檐上倒卷一人,脸对窗里,嘴中含一根细管,显然在吹熏香。借星月之光,从侧面看去,正是那麻脸大汉。廖展雄心道:使这下三流伎俩的,必定不是好人。但又不明他的身分,不便骤下杀手,于是携剑跳出窗外,捡了一个小石子,随手抛去,正好打在那根细管上,喝道:“呔!朋友是哪条道上的?”

    麻脸大汉也不答话,翻身跳下,扬手发来一支铁镖,廖展雄手腕一抖,小石子破空而去,“当啷”一声,铁镖落地。

    麻脸大汉见廖展雄出手不凡,说道:“朋友,你我素昧平生,为何要来捣乱?”

    廖展雄道:“那后生睡得好好的,阁下扰人清梦,自是捣乱,却反口诬人,岂有此理!”

    麻脸大汉道:“谁有工夫与你废话,看镖!”三支铁镖分三路飞来。廖展雄手腕微抖,小石子又将铁镖击落。

    麻脸大汉老羞成怒,跳了过来,举刀便剁,廖展雄挥剑青光一闪,“锵”的声响,单刀已截断尺许。麻脸大汉心头一怔,情知遇到劲敌,一抱拳,道:“朋友,后会有期!”纵上房屋,越脊而去。

    廖展雄无心伤害于他,未去追赶,纵身至厢房窗下,拍开窗户,等熏香散发后,跳入房内。

    廖展雄点亮桌上油灯,看那后生兀自沉睡,便拿了一粒醒心丹,填在那后生嘴里。那后生在床上翻了一个身,睁开眼睛,见床前站着一人,手提长剑,不禁一惊,翘身发问道:“你是什么人?”

    廖展雄道:“朋友着了那麻脸大汉的道儿,在下已将他撵走了。”

    那后生觉到口含一丸,沁凉入腑,知是这人所施,于是腾地跳下床,一揖到地,道:“多谢大侠出手相援,救了在一下条性命,敢问大侠高姓大名?”

    廖展雄道:“在下廖展雄。未请教兄台大名?”

    那后生道:“在下文秉才。”

    廖展雄道:“文兄认识那麻脸大汉么?他何以暗算于你?”

    文秉才请廖展雄坐下,说道:“那厮是倭寇的头目,我从福建一直跟踪至此,不慎被他发觉,若非廖大侠相救,已然着了他的道儿。”

    廖展雄道:“文兄何以得知他是倭寇的头目?愿闻其详。”

    文秉才默然片刻,心道:这人既然救了我,料他与倭寇不是一路,也就不便对他隐瞒了。长叹一声,道:“既然廖大侠有兴致,容在下从头说来。”

    原来文秉才祖居福建福州,父亲文自若是专走西洋的船商。每次商船出海,文自若总是装满丝绸、瓷器、茶叶、药材等中国特产,运往西洋,在西洋诸国脱手后,就地采办珊瑚、宝石、香料、犀角以及中国短缺的药材,载运回国,一年一趟,可获大利。十二年前,文自若照例出海,然则没有如期回来。

    初时文秉才的母亲还存有侥幸,因为一同出海的有五条海船,都没有回来。一月后,有一条同去的海船回至福州。她听船主乐雨天言道,五条船一道离开缅甸,返往中国,不料在途中遇上大风暴,漂泊了两天两夜,险些儿船翻大海。正在急急之际,前方出现一个小岛,五条船驶向小岛,找了一个海湾避风,准备等风小了些,再扬帆返航。

    他们避风之处,是一个杳无人烟的小山荒岛,岛上长满了亘古以来自生自( 金丝鸳鸯坠 http://www.xlawen.org/kan/2767/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