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部分阅读
五步,又有一扇铁栅栏门,里面便是水牢。
廖展雄高举火折子,透过铁栅栏门,向水牢内窥视,隐见一人站在齐腰深的水里,两臂反捆于铁柱之上,喊道:“二叔,我是雄儿,来救你啦!”却没有回应。
廖展雄又斩落铁锁,回身道:“蒯姑娘少候,我去救二叔。”推开铁栅门,蹚过深水,走近那人,用火折子一照,正是自己二叔,然而却双目紧闭,昏迷不醒,面如金纸,瘦骨嶙嶙,不由得一阵心酸。廖展雄赶忙斩断铁索。将廖志纬背水出牢,置于地上,一面掏出一颗醒心丹吹入他口内,一面以真气给他推血过宫。
蒯素英见廖志纬给折磨得几无人形,忍不住地流泪,道:“太惨了!”
盏茶工夫,廖志纬长叹一声,慢慢睁开眼睛,廖展雄喜道:“二叔!”
廖志纬定了定神,看见了廖展雄、蒯素英,道:“雄儿,你怎会到这里?这位是……”
廖展雄道:“这是蒯素英姑娘,庐州镖局蒯老镖头的女儿。”又道:“此地不是说话之处,我们赶快出去。”
蒯素英接过火折子,廖展雄背起廖志纬,拾阶而上,走至假山洞口,但见外面一片灯笼火把,如同白昼。廖展雄向外一探头,羽箭飞蝗般射来,显然洞口给包围了。
原来欧阳琼带人巡夜至后寨,发现小亭内四个汉子伏在石桌上昏睡,细一看,是给人点了**道,方知有人来劫水牢。他走进假山洞,见有火光,知来人尚在洞内,于是退至小亭内看守,派人去前寨报告苏晖。苏晖得信后,即带人前来,包围了假山洞口。
苏晖由梁均之败北,得知廖展雄暗器打**功夫极好,唯恐着了道儿,是以不敢贸然挨近洞口。他将包围圈拉至较远处,命二百名弓箭手张弓对准洞口,一旦对方探头,便发箭射之,谅其插翅也难逃走。
廖展雄见羽箭来,忙缩回洞内,暗忖道:自个儿只身闯出刀林箭雨当不在话下,若背上一个行动不便的二叔,又带着一个武功稍低的蒯姑娘,就毫无把握了。冲不出去倒在其次,若伤了二叔或蒯姑娘,将如何是好?当务之急,须设法恢复二叔的身体。主意既定,取出两粒三色祛毒丹,让廖志纬吞下,说道:“二叔,这丹丸内有九华肉灵,系大补之物,你先调息好身子,我们再冲出去。”
洞外见洞内久无动静,苏晖喊道:“老夫本不想难为三位,只要愿抄录徐达兵书留下,便设宴为三位饯行。”洞内没有应语,于是呈僵持局面。
却说胡宜秋回至南京家中,叩见过祖父母、父母,禀告了半年来所遇之事。廖家的遭遇及胡宜秋的去向,早由管家沈大遣人送信至胡家道了详情;现下见胡宜秋回来了,而且做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情,一家人自是高兴之极,然而廖志纬被困太湖帮水牢,却又勾起胡老夫人的伤感来。
胡老夫人在接到庐州来信时,曾悲痛欲绝,想起了自己从小父母双亡,由堂兄家抚养**,如今堂兄一家连遭不幸,几乎断了根苗,侄儿廖志纬依然生死不明,是以三天饮食不进。随后生病卧床不起,及时延医诊治,好歹一个月慢慢地康复了。此刻又听孙女说出廖家的事,不禁泪如涌泉,潸潸而下,太息道:“我哥哥一生刚正、清廉,与人为善,却不料落到这步田地!”
胡云霆安慰道:“母亲不要过于悲伤,事情已是如此,当心自己身体要紧,如今失踪多年的二表弟也有下落了,应该高兴才是。既二表弟陷身于太湖,此刻急须商量出如何搭救他的办法。”
胡定江道:“云霆说的有理。前年俞家的老大延俊来府时说过,他在太湖帮当二舵主,何不叫云霞去太湖走一趟,去找俞家的老大?唉,这苦命的孩子,她等志纬等了二十年,志纬也等了她二十年。红线所牵,命运如此,苍天不负有情人,也该是他们相会的时候了。”又道:“秋儿,你去后楼将此事告诉你姑姑,叫她来书房说话。”
胡宜秋没有将她与廖展雄定情的事禀告祖父母、父母,因这事还须先请姑姑筹划善策;此时听祖父吩咐,要她去见姑姑,于是飞快地向后院跑去。
胡宜秋行至后院闺楼,丫环迎上来见礼道:“小姐回来啦,姑小姐在楼上,待小婢前去禀报。”
胡宜秋摆摆手道:“不用了,我自去。”登梯上楼。
胡宜秋上了楼,轻轻地推开房门,见胡云霞在凭窗远眺,凝神沉思,此刻不愿打扰她,于是收住脚步,伫立门外。须臾,但听胡云霞低吟一词,名《一剪梅》,词曰:
江上春来双燕飞。脆语莺啼,细柳风吹。怅然寂寞守空闺。凭牖思谁?竹马青梅。
夜半常闻滴漏催。烛泪珠垂,方寸肠回。腰肢郁损缓罗衣。夜夜相思,何日郎归?
吟罢,沉默一会,自语道:“燕子来而复去,已二十个春秋,我那二郎,不知今在何处?见庐州来信,知你为我出走。刮风了,我怕你着了凉,下雨了,我怕你淋湿衣,你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该给我捎个信儿,以慰我悬念相思之情呀。”
春风吹乱了她的头发,她用手理了理发丝,望着江面上欲落的红日,又吟七绝一首,道:
懒妆髻乱镜台荒,
满面愁容对夕阳。
勾得相思肠寸断,
伊人渺在水中央。
吟罢,复语道:“唉,伊人渺在水中央。”
胡宜秋听了不禁哑然而笑,暗想:天下事竟会如此巧合!随即娇声喊道:“姑姑!二表叔找到了。”
胡云霞转过身来,见胡宜秋站在门口,想适才所吟诗词均为她窃听,不禁脸色一红,笑道:“鬼丫头,你几时回来的,怎的耍起姑姑来了?”
胡宜秋走进房内,努着小嘴道:“谁耍姑姑了,确是找到了。”
胡云霞见她说得认真,并非虚言,急问道:“他如今在哪里?”
胡宜秋道:“诚如姑姑所说:‘在水中央’。”她自幼同姑姑说笑惯了,是以越礼之话脱口而出。
胡云霞笑骂道:“你这鬼丫头,看我掌你嘴。”说着举手作打状。
胡宜秋以手掩面,委屈道:“人家说真格的,姑姑却要打人。”遂将普陀山巧遇廖志纬,如今廖志纬受困于太湖缥缈峰水牢之中,廖展雄、蒯素英已先去搭救之事简要说了,并道:“祖父命侄女将此事告诉姑姑,要姑姑即刻去书房说话。”
怀念已久的情郎终于有了下落,胡云霞内心激动已极,一颗心早已飞上了太湖缥缈峰,但当着侄女面前又不便流露出来,岔开话题,笑道:“你刚才说的蒯素英是什么人,怎么会同雄儿在一起,是不是雄儿的媳妇?”
胡宜秋道:“这事侄女正要跟姑姑说呢。”便将如何与廖展雄定情,如何半路上杀出个蒯素英,来龙去脉叙说了一遍。其实她的一颗心,又何尝不是飞向了太湖缥缈峰呢?
胡云霞道:“你如今作何打算呢?”
胡宜秋道:“祖父母、父母及二表叔处,想请姑姑为侄女周旋。”
胡云霞道:“廖、胡两家能三代联姻是件美事,我想你祖父母、父母处不会有甚周折。不过,你大表叔生前果真为雄儿定了蒯家这门亲,倒是有些棘手。但雄儿绝不会像你二表叔那样,只有逃婚一途,而今他父亲既已过世,婚姻大事理当由叔父作主。你且放心,姑姑去跟你二表叔说。”
胡宜秋搂着胡云霞的肩头,喜道:“你真是我的好姑姑。谢谢你,姑姑!”二人有说有笑来至书房,见过胡定江、老夫人及胡云霆夫妇。一切计议已定。
第二天,胡云霞、胡宜秋自江边码头乘船,直往太湖驶去。一日黄昏时分,船驶入太湖,泊船湖边歇息。
三更天后,胡宜秋朦胧睡去,隐约间,似听见有男女戏笑之声。她起身出了船舱,看见旁边也停泊一船,那邻船上此时还点着灯火,淡淡的灯光从船舱的小窗内透出,笑声便是从那里发出的。她为好奇心所促,轻身纵上邻船,听真切了,这男女的声音都是熟悉的,心想:奇怪,此地怎会有熟人?于是缓缓推开舱门,只见一对年轻男女偎依搂抱,卿卿我我,只气得她柳眉倒竖,杏眼圆睁,戟指道:“廖展雄!你既有原配妻子,何以诳我?”突然所见皆失,惺忪醒来,原来是南柯一梦。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胡宜秋给这场梦一折腾,勾起缕缕情思,辗转反侧,久不能寐,索性披衣走出舱去,但见皓月当空,有如半块璧玉,笼罩着茫茫太湖碧水,又回忆起上晚船刚驶进太湖时,桨声哗响,惊起芦苇中已栖宿的沙鸥乱飞的情景,难道不正恰合此时自己的心境么?往事一幕幕展现眼前,望着天空、水底两分的明月,阵阵凉风袭来,顿感无比孤独,不禁轻轻地吟了一首《摸鱼儿》,命题“太湖月夜春思”,词曰:
浩茫茫、碧波无际,玉蟾沉入湖底。哗哗桨动人声噪,惹得宿鸥惊起。追古事,见说道、多情往往多嫉意。非胸窄已。借上下蟾光,两相辉映,照在我心内。
伤离别,春又凉风卷袂。柔杨安胜凄厉?去年月下清秋里,温婉软偎心醉。兹昔矣,今不见、露林款款玩鸳坠。鸯孤丛苇。长夜漫悠悠,晨曦最盼,西洞定连理。
她呆立船头,许久许久,没有星点儿睡意。
胡云霞为情思所扰,根本就未能入睡,只是闭目假眠。胡宜秋说梦话时,她睁开了眼睛,看这也为情思所扰的侄女走出船舱,便披衣坐于舱口。侄女所吟之词,又何尝不正是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呢?她也望着天空、水底两分的明月,在那儿出神。虽已是暮春时节,但夜深了,湖面上一阵寒风吹来,她打了一个哆嗦,这才从思念中回到现实里,说道:“鬼丫头,该睡了。”
天刚刚泛鱼肚白,胡云霞便命船家升锚起航。行至午后,方望见西洞庭山,胡宜秋催促船家加快船速。船老大笑道:“姑娘恁急性子,若非得了顺风,再过一个时辰也到不了呢。”
驶近西洞庭山,遇着金毛狮子梁均的巡逻船。梁均喝道:“哪里来的船只?不准靠近!”
胡宜秋道:“小女子是来拜望二舵主俞延俊俞大叔的。”
梁均见说话的是一个紫衣少女,身后站着一个素衣中年妇人,皆清丽高雅,秀美绝俗,似是大家闺秀内眷,想道:又是来找二舵主的,可能还是为那个姓廖的。于是说道:“二舵主外出未归,二位改日再来吧。”
胡宜秋心想:太不巧了,俞大叔不在。是否这人有意阻我们进山?说道:“这位头领,我们从南京远途而来,总不能这就回去,还是让我们在山寨等候他吧。”
梁均思道:若真是的二舵主的至亲,岂能打发她们回去?若是来探山的,又怎能让她们登岸?遂道:“二位留下姓名,可去东洞庭山的东山镇暂且住下,待二舵主回山后,在下即向他禀告,二舵主会亲自去东山镇接你们的。”
这时两船已经挨近,胡宜秋怒道:“你这人好生无理,我们同二舵主有通家之好,特地前来看望,你却阻之于山寨之外。先吃我一剑!”一个纵身跳上对方船头,紫电剑已然出鞘,当胸便刺。
梁均没料到她会突然出手,只见紫光一道,忙抽出背后一对护手钩,迎剑相格,只听“当啷”一声,左手的护手钩顿时给削断,只剩下一截钩柄。
好个梁均,只是一愣,并不慌张,右手的护手钩已递向胡宜秋的颈项,而左手的钩柄改成判官笔招数,向胡宜秋的右胁点去。胡腚秋适才一招得手,已占先机,忽地一挫身,一个斜跨步,紫电剑宛若一条游蛇,已从偏锋攻上,矫捷之极,灵动之极。梁均的护手钩刚一递出,见对方宝剑已从偏锋斫来,瞿然一惊,急切间脚尖点地,向前纵了五尺,堪堪避过致命的一击。胡宜秋飞身跟上去,快招抢攻,紫电剑挽了一个又一个剑花,划成一道又一道紫弧,一二十招下来,便迫得梁均手忙脚乱了。
船上的两个太湖帮汉子,见大护法给紫衣少女杀得只有招架之功,无有还手之力,甚是惊讶,相互使了个眼色,一刀一剑,蹿过去,助梁均三战胡宜秋。
胡云霞在这边船上看得分明,掣剑在手,飞身跳上彼船,接战那两个汉子。这样一来,船头地方太小,施展不开,梁均为获得更多的躲闪余地,便跳上船舱的平顶,胡宜秋也提剑跟了上去。于是二人格斗于舱顶,三人交战于船头,形成了两个战团。
正当双方激战之际,北边湖面上一只轻舟张满风帆,箭也般地驶来,船头站立一人,大声呼喊道:“快住手,都是自己人!”片刻船到,已收帆抛锚。
交战的双方闻言都住了手,观看来人。梁均招呼道:“二舵主回来啦,总舵主可盼望你呢。”来者正是二舵主俞延俊。
俞延俊点了点头,转对胡云霞、胡宜秋道:“胡家大妹子与贤侄女怎会来至太湖?”
胡宜秋道:“侄女同姑姑来太湖找俞大叔,好说歹说,这位头领却硬是不信!”
梁均见他们搭话,甚是熟稔,忙抱拳赔礼道:“在下梁均,情因近来江湖上有许多人来太湖帮总舵寻隙,为总舵安全起见,不得不谨慎行事,适才多有冒犯,望胡女侠、胡姑娘原宥恕罪。”
胡宜秋还礼道:“自家人好说。我姑侄刚才也冒昧得很,还望头领见谅。”
俞延俊道:“原都不识,也怨不得谁。大妹子、贤侄女,请至总舵山寨叙话。梁护法,你且巡逻。”
两条船靠了岸,胡云霞、胡宜秋随俞延俊上山。路上俞延俊问道:“大妹子,你们来太湖找我何事?”
胡云霞不答反问道:“俞大哥,廖家二郎出走之事你可知晓?”
俞延俊道:“知道,前不久我到府上听胡伯父说过。”
胡云霞道:“如今廖二郎就关在你太湖帮总舵的水牢之中,父亲要我同秋儿来西洞庭山,找你放人。”
俞延俊惊道:“会有这等事?”
胡宜秋将在南昌滕王阁上偷听到的话说了一遍,并道:“雄哥,蒯姑娘已于前几天上缥缈峰救人了,现下还不知道有甚好歹?”
俞延俊道:“苏大哥为何要囚禁廖二郎呢?难道廖二郎真的知道徐达兵书的下落?”
胡宜秋道:“岂止知道徐达兵书的下落,二表叔已得了徐达兵书。他打算将徐达兵书献给福建总兵戚继光,为平定倭寇效力,然而在去福建途中,为太湖帮宁波分舵所劫。”
俞延俊道:“廖二郎为平倭奔走,可嘉可佩。苏晖也老糊涂了,怎能干出这种蠢事来!”
三人向缥缈峰走去,沿途不断地遇见巡逻的太湖帮众,向俞延俊问候不迭,俞延俊不断地点头应答。不觉到了缥缈峰下,三人登阶而上。来到总舵寨门,守门的帮众欲通报进去,俞延俊挥手止住,一径走上大厅。
总舵主苏晖因困廖志纬三人于假山洞中,双方僵持不下,正坐在大厅苦思良策,忽见俞延俊进来,忙起身道:“二弟回来啦,这一程你不在,可把为兄想坏了。这二位是……”
俞延俊笑道:“小弟也想大哥你呢。”绍介道:“她们是从南京右都御史胡府来的,这位是世妹胡云霞,那位是世侄女胡宜秋。”
苏晖盘踞太湖,当然知道南京右都御史胡定江的名号,心里嘀咕道:她们来此作甚?却微笑施礼道:“原来是二位贵客,老巧有失迎迓,望且包涵,请坐,请坐。”即命人奉茶。胡云霞、胡宜秋也裣衽还礼。
众人入座,俞延俊道:“大哥招小弟速回,不知有何要紧事体?”
苏晖吞吞吐吐道:“这……”
俞延俊道:“小弟家与胡家世交,但说无妨。”
苏晖道:“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两月前,宁波分舵劫了一个自称钱二的人,此人武功怪异绝伦,看不出是何门派,欧阳琼他们以四敌一,也不是对手,后用迷天网将他擒住。据宁波分舵报称,此人知徐达兵书的下落,是以押至总舵,关在水牢之中。从此江湖上有许多门派的人纷纷来缥缈峰,明里寻隙,暗地窥探,要我太湖帮交出徐达兵书,才肯干休。为兄有点支持不了了,这才遣人请二弟速回。”
俞延俊道:“如今这钱二还囚在水牢中么?”
苏晖道:“还在水牢之中。不过前几天来了两个年轻人,男的名叫廖展雄,此人武功高不可测;女的名叫蒯素英,武功较他差了许多,但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二人闯过数道关卡,直趋总舵大厅。那廖展雄说,被囚的钱二名叫廖志纬,是他的二叔,他要为兄放人,三言两语不合,便打了起来。为兄与三大护法、五堂堂主,合九人之力,才算把他们打发走了。不料过了两天,他们深夜潜入后寨,点了打更人与守牢人的**道,救起廖志纬。幸而发现得早,他们尚未出得假山洞,为兄带人及时赶到,用箭阵将他们困在洞内。”
胡云霞、胡宜秋聚精会神地听着,心情如满月之弦,听到这儿,终于松了一口气。
俞延俊也是仔细地倾听,此时说道:“小弟因父亲得罪权奸革职后,看透官场,无意仕途,见大哥英雄仗义,是以投奔太湖帮。小弟来太湖十多年,蒙大哥不弃,且委以重任,小弟内心十分感激,虽两胁插刀,不能报其万一也。然则今有一事,欲求大哥,不知当讲不当讲?”
苏晖笑道:“二弟见外了,有话只管说。”
俞延俊道:“那假山洞中的廖志纬、廖展雄叔侄,其先祖是德庆侯廖永忠,与小弟先祖碧泉公(俞通海,字碧泉),当年同掌巢湖水师,又一同佐太祖高皇帝打天下,为开国功臣,从此廖、俞两家世代相好。廖志纬之父廖清源曾任南京兵部侍郎,家父曾任南京兵科给事中,二人为同僚知己;那廖志纬与小弟从小一起长大,结为刎颈之交。在坐的胡家世妹、侄女,先祖是越国公胡大海。胡家与廖家、俞家皆为通家之好。而今倭寇猖獗东南,民不聊生,戚家军转战浙闽,赶倭寇于闽南一隅,平定倭寇,指日可待。廖家子弟为国为民,奔走效力,廖展雄资送军饷于前,廖志纬欲送兵书于后,此小弟所不如也。无论言公言私,都请大哥卖个人情,放了廖氏叔侄,小弟感激不尽矣。”说罢起身一揖到地。
苏晖为徐达兵书费尽了心机,数受惊险,要说放廖志纬,当然是一百个不情愿。然而他暗暗思忖:自己不但武功不若俞延俊,而且俞延俊在太湖帮中礼贤下士,深得人心,如果他同自己反目相对,将会众叛亲离,局势不堪收拾。再者,南京右都御史可是个大官宦,胡府既已出面干与此事,若是惹恼了胡府,可不是闹着玩的。
苏晖沉吟半晌,权衡利弊,终不能因为一部‘八字还不见一撇’的徐达兵书,而招来无谓的烦恼,不如卖个人情与他。主意已定,于是佯惊道:“原来廖志纬是二弟的刎颈之交,为兄委实不知,以至无礼之极,不禁汗颜。”拉着俞延俊的手,对胡云霞、胡宜秋道:“胡女侠、胡姑娘,我们一同去后寨。”
胡云霞、胡宜秋没想到事情会如此顺利地解决,齐道:“这厢谢过总舵主。”
苏晖呵呵笑道:“老朽惭愧之至,惭愧之至!”
四人来到后寨,苏晖命令撤了假山洞之围,俞延俊喊道:“廖二郎,你看是谁来了。”与胡云霞、胡宜秋趋步走过去。
廖志纬在假山洞内困了一天一夜,经练气调息,又得三色祛毒丹滋补之力,身子硬朗多了,打算在天黑之后,三人冲出箭阵,忽听有人喊他||乳|名,于是探出头来。
胡云霞一看,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伊人,只见他虽面孔俊逸,却是清瘦了许多,因风尘生涯,眼角已隐现出淡淡的几条鱼尾纹;不禁悲感油生,扑过去,抓住廖志纬的双手,哽咽道:“二郎!”泪珠儿顺香腮直流下来,二十年欲诉之言,此时却一句也说不出来。
廖志纬直勾勾地看着她,但见她当年圆圆的红脸蛋,如今已变成苍白的瓜子形,更衬出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虽年已三十六七,却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廖志纬曾在普陀山听胡宜秋说过,胡云霞一直忠贞不渝地等着自己,于是对她益发敬爱。现下见了面,此景此情,廖志纬这个饱经忧患的硬汉子,不由得眼圈也红了。他伸手轻轻地替她擦拭泪水,柔声地呼她||乳|名,道:“玉儿,这些年来也难为你了。”
胡宜秋也走过去拉着廖展雄的手,倾诉离别之情;见蒯素英立于一旁,忙腾出一只手拉住她,说道:“蒯姑娘,累你也受苦了。”虽对她心有嫉意,但毕竟她因救表叔受困,却也感激她。
廖志纬觉得周围静悄悄的,游目四顾,弓箭手已无影而去,只见苏晖与一个中年人站在前面的小亭内,不知何以如此,问道:“玉儿,你们怎么会来到这里?适才是谁叫我?”
胡云霞道:“秋儿回家说你困在太湖,父母便叫我来找俞延俊大哥救你,他是太湖帮的二舵主。我与秋儿正在湖上同巡逻之人激战,可巧碰上俞大哥从南昌回来,给我们解了围,又说服了总舵主苏老爷子,便一起来此会你。”
一经胡云霞说起,廖志纬仔细一看,那亭内的中年人不是俞延俊是谁?于是大步流星趋向前去,招呼道:“俞大郎别来无恙?”
俞延俊迎上去道:“廖二郎,为兄来迟了一步,苏大哥不知你我有旧,委屈你了。”
苏晖也跟过来,深深一揖道:“廖兄弟,老哥哥一时糊涂,冒犯侠驾,这厢赔罪了。”
廖志纬呵呵笑道:“总舵主快人快语,这叫不打不相识!”
那边胡云霞拉着廖展雄上下打量,嗟叹道:“离南京时雄儿才四岁,现已是伟伟汉子了!”
廖展雄叫声:“表姑!”又道:“姑祖父母、表伯父母都好么?”
胡云霞道:“都好,都好。母亲常惦念你叔侄呢。”又转身拉着蒯素英的手,道:“蒯姑娘侠肝义胆,实令我等敬佩!”
蒯素英道:“表姑折杀小女子了。”
这边正在唠叨,只听苏晖道:“此地不是叙话之处,请诸位移步大厅,酒宴上叙谈。”众人随苏晖到了前厅入宴。宴毕,各自歇息不题。
次日一早,廖志纬等人辞别了苏晖,俞延俊,登舟南行。俞延俊早已派人到那渔夫家取了廖展雄、蒯素英的马,又送上三匹好马,一齐牵至舟中,以备他们弃舟登陆之用。临行时,胡云霞托俞延俊着人给南京胡府送信,说是她与胡宜秋已随廖氏叔侄去了福建,请父母、兄嫂不必挂念。
须臾舟船靠了太湖南岸,廖志纬等五匹马踏上浙闽官道,前往福建,蹄声得得,快若风电。沿途人们见这二男三女身骑健马,腰悬长剑,行色匆匆,俱投以惊异的目光。那些武林中人,欲得徐达兵书而后快者,惧于青剑大侠、紫剑女侠的威名,只能望梅止渴,不敢造次,空怀感叹而已。
第十八章 火烧倭兵(上)
福建戚继光的营盘连绵十数里,旌旗迎风招展,刀枪映日生辉,从北、东、西三面,对漳浦城构成钳夹之势。
廖志纬一行五人催马趋近营盘,廖展雄亮出戚继光托他送姚氏母子回浙江时给的金鈚令箭,由小校报知值巡军官。
这日值巡军官正是胡宜春。他走出营来,一眼望去,心中一惊:怎么姑姑也来了!难道家中出了事么?
只见五人滚鞍下马,胡云霞道:“春儿,快来见过你二表叔!”
这五人中,一个是他姑姑,一个是他妹妹,胡宜春自是认识;廖展雄年初与胡宜秋从云南同来,虽然只住数日,表兄弟甚是投契;蒯素英两多月前来找廖展雄,曾见过一面,也是认识的,心想:敢情那中年儒士便是廖家二表叔?于是躬身施礼道:“小侄叩见二表叔。”
廖志纬笑道:“听说表侄已职任参将,年轻有为,可喜可贺。戚将军在哪里?快引我们前去。”
胡宜春答道:“是!”翻身上了马弁牵过来的白马,在前面领路,众人皆上马随后。
约行三四里,望见一个特大的军帐,但见帐前旗杆上高挑一面大纛,中间绣了一个斗大的“戚”字;大纛迎风扑喇喇作响,仿佛在显示着大将的威严。胡宜春在帐前下马,道:“待我进去通报。”众人也随之下马。
片刻,戚继光亲自出帐相迎,一眼看见廖志纬,喜道:“钱先生一别两年有余,可想杀下官也!”与众人一一招呼后,即拉廖志纬并肩进帐。
众人皆是惊讶,原来廖志纬与戚将军竟是老相识!胡宜春本待引介,却插不上话,只好跟了进去。
众人进了大帐,随之挑帘走进后帐。戚继光吩咐中军官道:“快些摆酒,给钱先生诸位接风洗尘,另传谕诸将来大帐同饮。”
分宾主落座,小校奉了茶,戚继光问道:“钱先生,这一向都在何处?”
廖志纬道:“小生本名廖志纬,化名钱思玉,蒙将军错爱,得随军中效力数载。两年前,小生去金华催粮,偶然中得知当年小观音曾出家浙江普陀山不肯去观音院,因此联想到随小观音失踪的那本徐达兵书。为平倭寇计,小生前去普陀山寻找徐达兵书,欲献兵书于军前。然而此乃捕风捉影之事,实无把握,故未能明言于将军,只留笺而去,诚是大不敬,还望将军恕罪。”接下来叙了离营后诸事。胡云霞听了廖志纬的叙说,内心喜道:我||乳|名玉儿,二郎更名“思玉”,可见他念我之情。
戚继光笑道:“钱先生吉人自有天相,是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此番前来,定有以教我,平倭之期不远了。”
说话间中军官报酒宴业已安排停当,戚继光邀廖志纬等人入席。须臾,钟离通、王大刀、陆方诸将,文秉才、岳平、何三姑、何五姑众人,陆续赶至中军大帐。诸将都来拜见“钱先生”,众人过来与廖展雄、胡宜秋相见,岳平也叩见了师父。大家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互相绍介寒暄,好不热闹。
刘凯的营地较远,带冲儿最后赶到。冲儿上前给先生叩头请安。两年多不见,冲儿长得越发魁梧了,俨然是个彪形大汉。廖志纬听说他因杀敌有功,已升任千户,拍着他的肩头,笑道:“冲儿没给为师丢脸。”
刘凯道:“劣子能有今日,皆先生训导之力。”又对冲儿道:“不可忘了先生的栽培之恩!”
冲儿道:“孩儿谨记,不敢有忘。”
刘氏父子入席。大家欢欣喜悦,饮至一更天才散。钟离通、文秉才等人各自回帐,胡云霞、廖展雄、胡宜秋、蒯素英由中军官安排帐篷歇息不题。戚继光独留廖志纬于中军大帐,研讨军务。
在中军大帐的后帐内,戚继光与廖志纬面烛对坐,戚继光道:“先生既得徐达兵书,何以教我?”
廖志纬道:“当今武林觊觎徐达兵书者,不可胜数,是以小生不敢随身携带兵书,而藏兵书于一个秘密之处。不过小生已然将兵书熟记在心,将军可愿听否?”
戚继光道:“愿听其详。”
廖志纬道:“‘徐达兵书’是世人的俗称,书名实为《兵机要略》,因著者为徐达,故而称之。徐达兵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讲内功心法,化内气为‘兵’;中卷讲兵械之‘兵’,剑枪等兵械招式;下卷讲用兵之‘兵’,行军布阵要旨。”
戚继光道:“请诵下卷。”
廖志纬道:“兵书下卷开头写道:‘凡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下之……心主行,心神竭而行必怠矣。行怠,不败若何?……夫兵贵精而不在于臃多,以精锐之兵,振心神而鼓勇气,则攻无不摧,战无不胜!’”
戚继光道:“写得好!这是从《孙子兵法》中化出来的。”
廖志纬道:“其后兵书分叙用兵之道,行军要旨,布阵之法。”于是逐一背诵。
戚继光默默听着,连连点头。待听完之后,道:“烦先生将‘牧牛阵’一节复诵一遍。”
廖志纬诵道:“乡里水田,纵横交错,块块如镜,余幼时曾牧牛其间。常有他乡之客,来寻戚旧,欲速达村庄,趋行于直向村庄之田埂,往往沟塘横阻于前,只得迂回绕行,反延误时辰也。余每告之曰:‘但行白色无草之田间小路,观似曲曲弯弯,其实系最捷之径。’或曰:‘何也?’答曰:‘农夫多行其径,故而无草路白,非捷而何?’倘取其意,因循地势,列阵于军前,诱敌于迷途之中,出击左右,截而歼之,其功未必下于诸葛武侯之八阵图也。缘牧牛有感,可名‘牧牛阵’。”
戚继光沉思良久,道:“漳浦之东有章鱼谷,请先生明日一观,看可否布牧牛阵。”
廖志纬道:“唯听将军吩咐。”
戚继光道:“度今日之势,何以平倭,先生有良策否?”
廖志纬道:“倭寇本是海盗,善舟楫游弋于海上。夫攻城掠地者,唯为财帛妇女,是以行无定所,能掠则掠,遇阻入海。倭寇一旦入海,如鱼得水,苍海之大,何以寻尔?倭寇入海之后,再伺机登陆抢掠,故而防不胜防。将军意欲一举殄灭倭寇,永免后患,小生窃以为断其入海之道,绝其得水之利,就陆地悉歼之,是为上策。”
戚继光道:“先生计将安了?”
廖志纬道:“据闻倭寇有海船数百艘,俱泊于浮头湾旧镇港,而旧镇离漳浦不过四十里,须用奇计先毁其船,断其归海之路……”
戚继光大喜道:“此计甚妙。下一步当如何行动?”
廖志纬道:“此计若如愿而成,倭寇之船即毁于一旦,他们无法逃往海上,必然南窜潮、汕。将军可先修书信一封,委一得力之人,送往广东潮州俞大猷总兵处,邀其伏兵截杀,虽不能全歼倭寇,当折其大部精锐,尔后福建、广东两军合力围猎,平倭之日可期也。”
戚继光道:“下官之有先生,如齐国田忌之有孙膑也。若先生早回军营,此时或倭寇尽平矣!”
廖志纬道:“不然,将军谬奖了。小生若非幸获徐达兵书,焉有今日之愚见?”说罢二人哈哈大笑。
此时风吹帐帘摆动,一束曙光射进了中军大帐。
且说来至福建戚家军大营已有一个多月了,众侠士正等待着中军大帐的派遣。在这些日子里,蒯素英见廖展雄与胡宜秋、文秉才与何三姑、岳平与何五姑,都是成双成对地在一起缱绻私语,而自己却是只身一人,不免伤情。蒯素英闲暇无事,有时去胡云霞处聊聊天,以排遣寂寞,因为廖志纬已到章鱼谷布阵去了,她也是一个人在帐内。
这晚二更天,蒯素英心乱如麻,怎么也睡不着,想起今天午后,廖展雄被遣往章鱼谷,临行时与胡宜秋两情依依的情景,但觉满目萧然,无限惆怅。
此时下弦月还没有升起,只是满天星斗。蒯素英慢慢步出军帐,向北边一片树林走去。夜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蟋蟀在草丛里振羽,萤火虫三五成群绕枝飞行,苍穹上繁星明灭,幼童般顽皮地眨着眼睛,像是在嘲笑这荒野中踽踽独行之人。
蒯素英又一次回想起廖志纬的话:“家兄在日与蒯老镖头极是友善,曾酒后谈论过两家结亲之事,但始终未请媒妁,未委禽妆,也未贶赠信物,礼数中不能认为业已定聘。后因我离家出走,以致家父忧郁病故,雄儿又在九华山学艺,家兄怎会再谈及这门亲事?”这一席话入情入理,但无疑否定了廖展雄与蒯素英亲事的存在。
蒯素英心道:是呀,我还不出大媒为何人,又拿不出定亲信物,怎能只凭双方父亲酒后之言而认定这门亲事呢?
念及于此,蒯素英仰视群星拱簇的北斗,想起了惜别已久的故乡与往事,一时思绪万千:我一孤身女子,不畏艰难,数千里寻夫,实指望有所归宿,然而事与愿违,终成幻影。廖公子对我极是关切,如他所说,像对亲妹妹一样看待我,但却没有丝毫儿女柔情,他只是把我看成他的救命恩人。唉,这也难怪他,他与胡姑娘在患难中凝结的情爱,当是真诚无瑕的,我只有羡慕,哪里还能妒嫉?由于我的介入,使他们平静的爱湖上泛起了许多漪涟,我爱他,却又对不起他。命运为何这样无情地作弄人?命运为何对我这样冷漠凄凉?庐州故乡就在那北斗星下,父母早已西行,负担沉重的姐姐能给我什么帮助?我的归宿何在?她深深叹了一口气,依然凝视着那群星拱簇的北斗,悲从中来,泪如雨下,不禁诉唱道:“
那荧荧七星唤名北斗,
那下面是我故乡所在南直庐州。
北斗啊,你可为迷途的人( 金丝鸳鸯坠 http://www.xlawen.org/kan/2767/ )
廖展雄高举火折子,透过铁栅栏门,向水牢内窥视,隐见一人站在齐腰深的水里,两臂反捆于铁柱之上,喊道:“二叔,我是雄儿,来救你啦!”却没有回应。
廖展雄又斩落铁锁,回身道:“蒯姑娘少候,我去救二叔。”推开铁栅门,蹚过深水,走近那人,用火折子一照,正是自己二叔,然而却双目紧闭,昏迷不醒,面如金纸,瘦骨嶙嶙,不由得一阵心酸。廖展雄赶忙斩断铁索。将廖志纬背水出牢,置于地上,一面掏出一颗醒心丹吹入他口内,一面以真气给他推血过宫。
蒯素英见廖志纬给折磨得几无人形,忍不住地流泪,道:“太惨了!”
盏茶工夫,廖志纬长叹一声,慢慢睁开眼睛,廖展雄喜道:“二叔!”
廖志纬定了定神,看见了廖展雄、蒯素英,道:“雄儿,你怎会到这里?这位是……”
廖展雄道:“这是蒯素英姑娘,庐州镖局蒯老镖头的女儿。”又道:“此地不是说话之处,我们赶快出去。”
蒯素英接过火折子,廖展雄背起廖志纬,拾阶而上,走至假山洞口,但见外面一片灯笼火把,如同白昼。廖展雄向外一探头,羽箭飞蝗般射来,显然洞口给包围了。
原来欧阳琼带人巡夜至后寨,发现小亭内四个汉子伏在石桌上昏睡,细一看,是给人点了**道,方知有人来劫水牢。他走进假山洞,见有火光,知来人尚在洞内,于是退至小亭内看守,派人去前寨报告苏晖。苏晖得信后,即带人前来,包围了假山洞口。
苏晖由梁均之败北,得知廖展雄暗器打**功夫极好,唯恐着了道儿,是以不敢贸然挨近洞口。他将包围圈拉至较远处,命二百名弓箭手张弓对准洞口,一旦对方探头,便发箭射之,谅其插翅也难逃走。
廖展雄见羽箭来,忙缩回洞内,暗忖道:自个儿只身闯出刀林箭雨当不在话下,若背上一个行动不便的二叔,又带着一个武功稍低的蒯姑娘,就毫无把握了。冲不出去倒在其次,若伤了二叔或蒯姑娘,将如何是好?当务之急,须设法恢复二叔的身体。主意既定,取出两粒三色祛毒丹,让廖志纬吞下,说道:“二叔,这丹丸内有九华肉灵,系大补之物,你先调息好身子,我们再冲出去。”
洞外见洞内久无动静,苏晖喊道:“老夫本不想难为三位,只要愿抄录徐达兵书留下,便设宴为三位饯行。”洞内没有应语,于是呈僵持局面。
却说胡宜秋回至南京家中,叩见过祖父母、父母,禀告了半年来所遇之事。廖家的遭遇及胡宜秋的去向,早由管家沈大遣人送信至胡家道了详情;现下见胡宜秋回来了,而且做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情,一家人自是高兴之极,然而廖志纬被困太湖帮水牢,却又勾起胡老夫人的伤感来。
胡老夫人在接到庐州来信时,曾悲痛欲绝,想起了自己从小父母双亡,由堂兄家抚养**,如今堂兄一家连遭不幸,几乎断了根苗,侄儿廖志纬依然生死不明,是以三天饮食不进。随后生病卧床不起,及时延医诊治,好歹一个月慢慢地康复了。此刻又听孙女说出廖家的事,不禁泪如涌泉,潸潸而下,太息道:“我哥哥一生刚正、清廉,与人为善,却不料落到这步田地!”
胡云霆安慰道:“母亲不要过于悲伤,事情已是如此,当心自己身体要紧,如今失踪多年的二表弟也有下落了,应该高兴才是。既二表弟陷身于太湖,此刻急须商量出如何搭救他的办法。”
胡定江道:“云霆说的有理。前年俞家的老大延俊来府时说过,他在太湖帮当二舵主,何不叫云霞去太湖走一趟,去找俞家的老大?唉,这苦命的孩子,她等志纬等了二十年,志纬也等了她二十年。红线所牵,命运如此,苍天不负有情人,也该是他们相会的时候了。”又道:“秋儿,你去后楼将此事告诉你姑姑,叫她来书房说话。”
胡宜秋没有将她与廖展雄定情的事禀告祖父母、父母,因这事还须先请姑姑筹划善策;此时听祖父吩咐,要她去见姑姑,于是飞快地向后院跑去。
胡宜秋行至后院闺楼,丫环迎上来见礼道:“小姐回来啦,姑小姐在楼上,待小婢前去禀报。”
胡宜秋摆摆手道:“不用了,我自去。”登梯上楼。
胡宜秋上了楼,轻轻地推开房门,见胡云霞在凭窗远眺,凝神沉思,此刻不愿打扰她,于是收住脚步,伫立门外。须臾,但听胡云霞低吟一词,名《一剪梅》,词曰:
江上春来双燕飞。脆语莺啼,细柳风吹。怅然寂寞守空闺。凭牖思谁?竹马青梅。
夜半常闻滴漏催。烛泪珠垂,方寸肠回。腰肢郁损缓罗衣。夜夜相思,何日郎归?
吟罢,沉默一会,自语道:“燕子来而复去,已二十个春秋,我那二郎,不知今在何处?见庐州来信,知你为我出走。刮风了,我怕你着了凉,下雨了,我怕你淋湿衣,你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该给我捎个信儿,以慰我悬念相思之情呀。”
春风吹乱了她的头发,她用手理了理发丝,望着江面上欲落的红日,又吟七绝一首,道:
懒妆髻乱镜台荒,
满面愁容对夕阳。
勾得相思肠寸断,
伊人渺在水中央。
吟罢,复语道:“唉,伊人渺在水中央。”
胡宜秋听了不禁哑然而笑,暗想:天下事竟会如此巧合!随即娇声喊道:“姑姑!二表叔找到了。”
胡云霞转过身来,见胡宜秋站在门口,想适才所吟诗词均为她窃听,不禁脸色一红,笑道:“鬼丫头,你几时回来的,怎的耍起姑姑来了?”
胡宜秋走进房内,努着小嘴道:“谁耍姑姑了,确是找到了。”
胡云霞见她说得认真,并非虚言,急问道:“他如今在哪里?”
胡宜秋道:“诚如姑姑所说:‘在水中央’。”她自幼同姑姑说笑惯了,是以越礼之话脱口而出。
胡云霞笑骂道:“你这鬼丫头,看我掌你嘴。”说着举手作打状。
胡宜秋以手掩面,委屈道:“人家说真格的,姑姑却要打人。”遂将普陀山巧遇廖志纬,如今廖志纬受困于太湖缥缈峰水牢之中,廖展雄、蒯素英已先去搭救之事简要说了,并道:“祖父命侄女将此事告诉姑姑,要姑姑即刻去书房说话。”
怀念已久的情郎终于有了下落,胡云霞内心激动已极,一颗心早已飞上了太湖缥缈峰,但当着侄女面前又不便流露出来,岔开话题,笑道:“你刚才说的蒯素英是什么人,怎么会同雄儿在一起,是不是雄儿的媳妇?”
胡宜秋道:“这事侄女正要跟姑姑说呢。”便将如何与廖展雄定情,如何半路上杀出个蒯素英,来龙去脉叙说了一遍。其实她的一颗心,又何尝不是飞向了太湖缥缈峰呢?
胡云霞道:“你如今作何打算呢?”
胡宜秋道:“祖父母、父母及二表叔处,想请姑姑为侄女周旋。”
胡云霞道:“廖、胡两家能三代联姻是件美事,我想你祖父母、父母处不会有甚周折。不过,你大表叔生前果真为雄儿定了蒯家这门亲,倒是有些棘手。但雄儿绝不会像你二表叔那样,只有逃婚一途,而今他父亲既已过世,婚姻大事理当由叔父作主。你且放心,姑姑去跟你二表叔说。”
胡宜秋搂着胡云霞的肩头,喜道:“你真是我的好姑姑。谢谢你,姑姑!”二人有说有笑来至书房,见过胡定江、老夫人及胡云霆夫妇。一切计议已定。
第二天,胡云霞、胡宜秋自江边码头乘船,直往太湖驶去。一日黄昏时分,船驶入太湖,泊船湖边歇息。
三更天后,胡宜秋朦胧睡去,隐约间,似听见有男女戏笑之声。她起身出了船舱,看见旁边也停泊一船,那邻船上此时还点着灯火,淡淡的灯光从船舱的小窗内透出,笑声便是从那里发出的。她为好奇心所促,轻身纵上邻船,听真切了,这男女的声音都是熟悉的,心想:奇怪,此地怎会有熟人?于是缓缓推开舱门,只见一对年轻男女偎依搂抱,卿卿我我,只气得她柳眉倒竖,杏眼圆睁,戟指道:“廖展雄!你既有原配妻子,何以诳我?”突然所见皆失,惺忪醒来,原来是南柯一梦。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胡宜秋给这场梦一折腾,勾起缕缕情思,辗转反侧,久不能寐,索性披衣走出舱去,但见皓月当空,有如半块璧玉,笼罩着茫茫太湖碧水,又回忆起上晚船刚驶进太湖时,桨声哗响,惊起芦苇中已栖宿的沙鸥乱飞的情景,难道不正恰合此时自己的心境么?往事一幕幕展现眼前,望着天空、水底两分的明月,阵阵凉风袭来,顿感无比孤独,不禁轻轻地吟了一首《摸鱼儿》,命题“太湖月夜春思”,词曰:
浩茫茫、碧波无际,玉蟾沉入湖底。哗哗桨动人声噪,惹得宿鸥惊起。追古事,见说道、多情往往多嫉意。非胸窄已。借上下蟾光,两相辉映,照在我心内。
伤离别,春又凉风卷袂。柔杨安胜凄厉?去年月下清秋里,温婉软偎心醉。兹昔矣,今不见、露林款款玩鸳坠。鸯孤丛苇。长夜漫悠悠,晨曦最盼,西洞定连理。
她呆立船头,许久许久,没有星点儿睡意。
胡云霞为情思所扰,根本就未能入睡,只是闭目假眠。胡宜秋说梦话时,她睁开了眼睛,看这也为情思所扰的侄女走出船舱,便披衣坐于舱口。侄女所吟之词,又何尝不正是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呢?她也望着天空、水底两分的明月,在那儿出神。虽已是暮春时节,但夜深了,湖面上一阵寒风吹来,她打了一个哆嗦,这才从思念中回到现实里,说道:“鬼丫头,该睡了。”
天刚刚泛鱼肚白,胡云霞便命船家升锚起航。行至午后,方望见西洞庭山,胡宜秋催促船家加快船速。船老大笑道:“姑娘恁急性子,若非得了顺风,再过一个时辰也到不了呢。”
驶近西洞庭山,遇着金毛狮子梁均的巡逻船。梁均喝道:“哪里来的船只?不准靠近!”
胡宜秋道:“小女子是来拜望二舵主俞延俊俞大叔的。”
梁均见说话的是一个紫衣少女,身后站着一个素衣中年妇人,皆清丽高雅,秀美绝俗,似是大家闺秀内眷,想道:又是来找二舵主的,可能还是为那个姓廖的。于是说道:“二舵主外出未归,二位改日再来吧。”
胡宜秋心想:太不巧了,俞大叔不在。是否这人有意阻我们进山?说道:“这位头领,我们从南京远途而来,总不能这就回去,还是让我们在山寨等候他吧。”
梁均思道:若真是的二舵主的至亲,岂能打发她们回去?若是来探山的,又怎能让她们登岸?遂道:“二位留下姓名,可去东洞庭山的东山镇暂且住下,待二舵主回山后,在下即向他禀告,二舵主会亲自去东山镇接你们的。”
这时两船已经挨近,胡宜秋怒道:“你这人好生无理,我们同二舵主有通家之好,特地前来看望,你却阻之于山寨之外。先吃我一剑!”一个纵身跳上对方船头,紫电剑已然出鞘,当胸便刺。
梁均没料到她会突然出手,只见紫光一道,忙抽出背后一对护手钩,迎剑相格,只听“当啷”一声,左手的护手钩顿时给削断,只剩下一截钩柄。
好个梁均,只是一愣,并不慌张,右手的护手钩已递向胡宜秋的颈项,而左手的钩柄改成判官笔招数,向胡宜秋的右胁点去。胡腚秋适才一招得手,已占先机,忽地一挫身,一个斜跨步,紫电剑宛若一条游蛇,已从偏锋攻上,矫捷之极,灵动之极。梁均的护手钩刚一递出,见对方宝剑已从偏锋斫来,瞿然一惊,急切间脚尖点地,向前纵了五尺,堪堪避过致命的一击。胡宜秋飞身跟上去,快招抢攻,紫电剑挽了一个又一个剑花,划成一道又一道紫弧,一二十招下来,便迫得梁均手忙脚乱了。
船上的两个太湖帮汉子,见大护法给紫衣少女杀得只有招架之功,无有还手之力,甚是惊讶,相互使了个眼色,一刀一剑,蹿过去,助梁均三战胡宜秋。
胡云霞在这边船上看得分明,掣剑在手,飞身跳上彼船,接战那两个汉子。这样一来,船头地方太小,施展不开,梁均为获得更多的躲闪余地,便跳上船舱的平顶,胡宜秋也提剑跟了上去。于是二人格斗于舱顶,三人交战于船头,形成了两个战团。
正当双方激战之际,北边湖面上一只轻舟张满风帆,箭也般地驶来,船头站立一人,大声呼喊道:“快住手,都是自己人!”片刻船到,已收帆抛锚。
交战的双方闻言都住了手,观看来人。梁均招呼道:“二舵主回来啦,总舵主可盼望你呢。”来者正是二舵主俞延俊。
俞延俊点了点头,转对胡云霞、胡宜秋道:“胡家大妹子与贤侄女怎会来至太湖?”
胡宜秋道:“侄女同姑姑来太湖找俞大叔,好说歹说,这位头领却硬是不信!”
梁均见他们搭话,甚是熟稔,忙抱拳赔礼道:“在下梁均,情因近来江湖上有许多人来太湖帮总舵寻隙,为总舵安全起见,不得不谨慎行事,适才多有冒犯,望胡女侠、胡姑娘原宥恕罪。”
胡宜秋还礼道:“自家人好说。我姑侄刚才也冒昧得很,还望头领见谅。”
俞延俊道:“原都不识,也怨不得谁。大妹子、贤侄女,请至总舵山寨叙话。梁护法,你且巡逻。”
两条船靠了岸,胡云霞、胡宜秋随俞延俊上山。路上俞延俊问道:“大妹子,你们来太湖找我何事?”
胡云霞不答反问道:“俞大哥,廖家二郎出走之事你可知晓?”
俞延俊道:“知道,前不久我到府上听胡伯父说过。”
胡云霞道:“如今廖二郎就关在你太湖帮总舵的水牢之中,父亲要我同秋儿来西洞庭山,找你放人。”
俞延俊惊道:“会有这等事?”
胡宜秋将在南昌滕王阁上偷听到的话说了一遍,并道:“雄哥,蒯姑娘已于前几天上缥缈峰救人了,现下还不知道有甚好歹?”
俞延俊道:“苏大哥为何要囚禁廖二郎呢?难道廖二郎真的知道徐达兵书的下落?”
胡宜秋道:“岂止知道徐达兵书的下落,二表叔已得了徐达兵书。他打算将徐达兵书献给福建总兵戚继光,为平定倭寇效力,然而在去福建途中,为太湖帮宁波分舵所劫。”
俞延俊道:“廖二郎为平倭奔走,可嘉可佩。苏晖也老糊涂了,怎能干出这种蠢事来!”
三人向缥缈峰走去,沿途不断地遇见巡逻的太湖帮众,向俞延俊问候不迭,俞延俊不断地点头应答。不觉到了缥缈峰下,三人登阶而上。来到总舵寨门,守门的帮众欲通报进去,俞延俊挥手止住,一径走上大厅。
总舵主苏晖因困廖志纬三人于假山洞中,双方僵持不下,正坐在大厅苦思良策,忽见俞延俊进来,忙起身道:“二弟回来啦,这一程你不在,可把为兄想坏了。这二位是……”
俞延俊笑道:“小弟也想大哥你呢。”绍介道:“她们是从南京右都御史胡府来的,这位是世妹胡云霞,那位是世侄女胡宜秋。”
苏晖盘踞太湖,当然知道南京右都御史胡定江的名号,心里嘀咕道:她们来此作甚?却微笑施礼道:“原来是二位贵客,老巧有失迎迓,望且包涵,请坐,请坐。”即命人奉茶。胡云霞、胡宜秋也裣衽还礼。
众人入座,俞延俊道:“大哥招小弟速回,不知有何要紧事体?”
苏晖吞吞吐吐道:“这……”
俞延俊道:“小弟家与胡家世交,但说无妨。”
苏晖道:“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两月前,宁波分舵劫了一个自称钱二的人,此人武功怪异绝伦,看不出是何门派,欧阳琼他们以四敌一,也不是对手,后用迷天网将他擒住。据宁波分舵报称,此人知徐达兵书的下落,是以押至总舵,关在水牢之中。从此江湖上有许多门派的人纷纷来缥缈峰,明里寻隙,暗地窥探,要我太湖帮交出徐达兵书,才肯干休。为兄有点支持不了了,这才遣人请二弟速回。”
俞延俊道:“如今这钱二还囚在水牢中么?”
苏晖道:“还在水牢之中。不过前几天来了两个年轻人,男的名叫廖展雄,此人武功高不可测;女的名叫蒯素英,武功较他差了许多,但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二人闯过数道关卡,直趋总舵大厅。那廖展雄说,被囚的钱二名叫廖志纬,是他的二叔,他要为兄放人,三言两语不合,便打了起来。为兄与三大护法、五堂堂主,合九人之力,才算把他们打发走了。不料过了两天,他们深夜潜入后寨,点了打更人与守牢人的**道,救起廖志纬。幸而发现得早,他们尚未出得假山洞,为兄带人及时赶到,用箭阵将他们困在洞内。”
胡云霞、胡宜秋聚精会神地听着,心情如满月之弦,听到这儿,终于松了一口气。
俞延俊也是仔细地倾听,此时说道:“小弟因父亲得罪权奸革职后,看透官场,无意仕途,见大哥英雄仗义,是以投奔太湖帮。小弟来太湖十多年,蒙大哥不弃,且委以重任,小弟内心十分感激,虽两胁插刀,不能报其万一也。然则今有一事,欲求大哥,不知当讲不当讲?”
苏晖笑道:“二弟见外了,有话只管说。”
俞延俊道:“那假山洞中的廖志纬、廖展雄叔侄,其先祖是德庆侯廖永忠,与小弟先祖碧泉公(俞通海,字碧泉),当年同掌巢湖水师,又一同佐太祖高皇帝打天下,为开国功臣,从此廖、俞两家世代相好。廖志纬之父廖清源曾任南京兵部侍郎,家父曾任南京兵科给事中,二人为同僚知己;那廖志纬与小弟从小一起长大,结为刎颈之交。在坐的胡家世妹、侄女,先祖是越国公胡大海。胡家与廖家、俞家皆为通家之好。而今倭寇猖獗东南,民不聊生,戚家军转战浙闽,赶倭寇于闽南一隅,平定倭寇,指日可待。廖家子弟为国为民,奔走效力,廖展雄资送军饷于前,廖志纬欲送兵书于后,此小弟所不如也。无论言公言私,都请大哥卖个人情,放了廖氏叔侄,小弟感激不尽矣。”说罢起身一揖到地。
苏晖为徐达兵书费尽了心机,数受惊险,要说放廖志纬,当然是一百个不情愿。然而他暗暗思忖:自己不但武功不若俞延俊,而且俞延俊在太湖帮中礼贤下士,深得人心,如果他同自己反目相对,将会众叛亲离,局势不堪收拾。再者,南京右都御史可是个大官宦,胡府既已出面干与此事,若是惹恼了胡府,可不是闹着玩的。
苏晖沉吟半晌,权衡利弊,终不能因为一部‘八字还不见一撇’的徐达兵书,而招来无谓的烦恼,不如卖个人情与他。主意已定,于是佯惊道:“原来廖志纬是二弟的刎颈之交,为兄委实不知,以至无礼之极,不禁汗颜。”拉着俞延俊的手,对胡云霞、胡宜秋道:“胡女侠、胡姑娘,我们一同去后寨。”
胡云霞、胡宜秋没想到事情会如此顺利地解决,齐道:“这厢谢过总舵主。”
苏晖呵呵笑道:“老朽惭愧之至,惭愧之至!”
四人来到后寨,苏晖命令撤了假山洞之围,俞延俊喊道:“廖二郎,你看是谁来了。”与胡云霞、胡宜秋趋步走过去。
廖志纬在假山洞内困了一天一夜,经练气调息,又得三色祛毒丹滋补之力,身子硬朗多了,打算在天黑之后,三人冲出箭阵,忽听有人喊他||乳|名,于是探出头来。
胡云霞一看,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伊人,只见他虽面孔俊逸,却是清瘦了许多,因风尘生涯,眼角已隐现出淡淡的几条鱼尾纹;不禁悲感油生,扑过去,抓住廖志纬的双手,哽咽道:“二郎!”泪珠儿顺香腮直流下来,二十年欲诉之言,此时却一句也说不出来。
廖志纬直勾勾地看着她,但见她当年圆圆的红脸蛋,如今已变成苍白的瓜子形,更衬出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虽年已三十六七,却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廖志纬曾在普陀山听胡宜秋说过,胡云霞一直忠贞不渝地等着自己,于是对她益发敬爱。现下见了面,此景此情,廖志纬这个饱经忧患的硬汉子,不由得眼圈也红了。他伸手轻轻地替她擦拭泪水,柔声地呼她||乳|名,道:“玉儿,这些年来也难为你了。”
胡宜秋也走过去拉着廖展雄的手,倾诉离别之情;见蒯素英立于一旁,忙腾出一只手拉住她,说道:“蒯姑娘,累你也受苦了。”虽对她心有嫉意,但毕竟她因救表叔受困,却也感激她。
廖志纬觉得周围静悄悄的,游目四顾,弓箭手已无影而去,只见苏晖与一个中年人站在前面的小亭内,不知何以如此,问道:“玉儿,你们怎么会来到这里?适才是谁叫我?”
胡云霞道:“秋儿回家说你困在太湖,父母便叫我来找俞延俊大哥救你,他是太湖帮的二舵主。我与秋儿正在湖上同巡逻之人激战,可巧碰上俞大哥从南昌回来,给我们解了围,又说服了总舵主苏老爷子,便一起来此会你。”
一经胡云霞说起,廖志纬仔细一看,那亭内的中年人不是俞延俊是谁?于是大步流星趋向前去,招呼道:“俞大郎别来无恙?”
俞延俊迎上去道:“廖二郎,为兄来迟了一步,苏大哥不知你我有旧,委屈你了。”
苏晖也跟过来,深深一揖道:“廖兄弟,老哥哥一时糊涂,冒犯侠驾,这厢赔罪了。”
廖志纬呵呵笑道:“总舵主快人快语,这叫不打不相识!”
那边胡云霞拉着廖展雄上下打量,嗟叹道:“离南京时雄儿才四岁,现已是伟伟汉子了!”
廖展雄叫声:“表姑!”又道:“姑祖父母、表伯父母都好么?”
胡云霞道:“都好,都好。母亲常惦念你叔侄呢。”又转身拉着蒯素英的手,道:“蒯姑娘侠肝义胆,实令我等敬佩!”
蒯素英道:“表姑折杀小女子了。”
这边正在唠叨,只听苏晖道:“此地不是叙话之处,请诸位移步大厅,酒宴上叙谈。”众人随苏晖到了前厅入宴。宴毕,各自歇息不题。
次日一早,廖志纬等人辞别了苏晖,俞延俊,登舟南行。俞延俊早已派人到那渔夫家取了廖展雄、蒯素英的马,又送上三匹好马,一齐牵至舟中,以备他们弃舟登陆之用。临行时,胡云霞托俞延俊着人给南京胡府送信,说是她与胡宜秋已随廖氏叔侄去了福建,请父母、兄嫂不必挂念。
须臾舟船靠了太湖南岸,廖志纬等五匹马踏上浙闽官道,前往福建,蹄声得得,快若风电。沿途人们见这二男三女身骑健马,腰悬长剑,行色匆匆,俱投以惊异的目光。那些武林中人,欲得徐达兵书而后快者,惧于青剑大侠、紫剑女侠的威名,只能望梅止渴,不敢造次,空怀感叹而已。
第十八章 火烧倭兵(上)
福建戚继光的营盘连绵十数里,旌旗迎风招展,刀枪映日生辉,从北、东、西三面,对漳浦城构成钳夹之势。
廖志纬一行五人催马趋近营盘,廖展雄亮出戚继光托他送姚氏母子回浙江时给的金鈚令箭,由小校报知值巡军官。
这日值巡军官正是胡宜春。他走出营来,一眼望去,心中一惊:怎么姑姑也来了!难道家中出了事么?
只见五人滚鞍下马,胡云霞道:“春儿,快来见过你二表叔!”
这五人中,一个是他姑姑,一个是他妹妹,胡宜春自是认识;廖展雄年初与胡宜秋从云南同来,虽然只住数日,表兄弟甚是投契;蒯素英两多月前来找廖展雄,曾见过一面,也是认识的,心想:敢情那中年儒士便是廖家二表叔?于是躬身施礼道:“小侄叩见二表叔。”
廖志纬笑道:“听说表侄已职任参将,年轻有为,可喜可贺。戚将军在哪里?快引我们前去。”
胡宜春答道:“是!”翻身上了马弁牵过来的白马,在前面领路,众人皆上马随后。
约行三四里,望见一个特大的军帐,但见帐前旗杆上高挑一面大纛,中间绣了一个斗大的“戚”字;大纛迎风扑喇喇作响,仿佛在显示着大将的威严。胡宜春在帐前下马,道:“待我进去通报。”众人也随之下马。
片刻,戚继光亲自出帐相迎,一眼看见廖志纬,喜道:“钱先生一别两年有余,可想杀下官也!”与众人一一招呼后,即拉廖志纬并肩进帐。
众人皆是惊讶,原来廖志纬与戚将军竟是老相识!胡宜春本待引介,却插不上话,只好跟了进去。
众人进了大帐,随之挑帘走进后帐。戚继光吩咐中军官道:“快些摆酒,给钱先生诸位接风洗尘,另传谕诸将来大帐同饮。”
分宾主落座,小校奉了茶,戚继光问道:“钱先生,这一向都在何处?”
廖志纬道:“小生本名廖志纬,化名钱思玉,蒙将军错爱,得随军中效力数载。两年前,小生去金华催粮,偶然中得知当年小观音曾出家浙江普陀山不肯去观音院,因此联想到随小观音失踪的那本徐达兵书。为平倭寇计,小生前去普陀山寻找徐达兵书,欲献兵书于军前。然而此乃捕风捉影之事,实无把握,故未能明言于将军,只留笺而去,诚是大不敬,还望将军恕罪。”接下来叙了离营后诸事。胡云霞听了廖志纬的叙说,内心喜道:我||乳|名玉儿,二郎更名“思玉”,可见他念我之情。
戚继光笑道:“钱先生吉人自有天相,是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此番前来,定有以教我,平倭之期不远了。”
说话间中军官报酒宴业已安排停当,戚继光邀廖志纬等人入席。须臾,钟离通、王大刀、陆方诸将,文秉才、岳平、何三姑、何五姑众人,陆续赶至中军大帐。诸将都来拜见“钱先生”,众人过来与廖展雄、胡宜秋相见,岳平也叩见了师父。大家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互相绍介寒暄,好不热闹。
刘凯的营地较远,带冲儿最后赶到。冲儿上前给先生叩头请安。两年多不见,冲儿长得越发魁梧了,俨然是个彪形大汉。廖志纬听说他因杀敌有功,已升任千户,拍着他的肩头,笑道:“冲儿没给为师丢脸。”
刘凯道:“劣子能有今日,皆先生训导之力。”又对冲儿道:“不可忘了先生的栽培之恩!”
冲儿道:“孩儿谨记,不敢有忘。”
刘氏父子入席。大家欢欣喜悦,饮至一更天才散。钟离通、文秉才等人各自回帐,胡云霞、廖展雄、胡宜秋、蒯素英由中军官安排帐篷歇息不题。戚继光独留廖志纬于中军大帐,研讨军务。
在中军大帐的后帐内,戚继光与廖志纬面烛对坐,戚继光道:“先生既得徐达兵书,何以教我?”
廖志纬道:“当今武林觊觎徐达兵书者,不可胜数,是以小生不敢随身携带兵书,而藏兵书于一个秘密之处。不过小生已然将兵书熟记在心,将军可愿听否?”
戚继光道:“愿听其详。”
廖志纬道:“‘徐达兵书’是世人的俗称,书名实为《兵机要略》,因著者为徐达,故而称之。徐达兵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讲内功心法,化内气为‘兵’;中卷讲兵械之‘兵’,剑枪等兵械招式;下卷讲用兵之‘兵’,行军布阵要旨。”
戚继光道:“请诵下卷。”
廖志纬道:“兵书下卷开头写道:‘凡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下之……心主行,心神竭而行必怠矣。行怠,不败若何?……夫兵贵精而不在于臃多,以精锐之兵,振心神而鼓勇气,则攻无不摧,战无不胜!’”
戚继光道:“写得好!这是从《孙子兵法》中化出来的。”
廖志纬道:“其后兵书分叙用兵之道,行军要旨,布阵之法。”于是逐一背诵。
戚继光默默听着,连连点头。待听完之后,道:“烦先生将‘牧牛阵’一节复诵一遍。”
廖志纬诵道:“乡里水田,纵横交错,块块如镜,余幼时曾牧牛其间。常有他乡之客,来寻戚旧,欲速达村庄,趋行于直向村庄之田埂,往往沟塘横阻于前,只得迂回绕行,反延误时辰也。余每告之曰:‘但行白色无草之田间小路,观似曲曲弯弯,其实系最捷之径。’或曰:‘何也?’答曰:‘农夫多行其径,故而无草路白,非捷而何?’倘取其意,因循地势,列阵于军前,诱敌于迷途之中,出击左右,截而歼之,其功未必下于诸葛武侯之八阵图也。缘牧牛有感,可名‘牧牛阵’。”
戚继光沉思良久,道:“漳浦之东有章鱼谷,请先生明日一观,看可否布牧牛阵。”
廖志纬道:“唯听将军吩咐。”
戚继光道:“度今日之势,何以平倭,先生有良策否?”
廖志纬道:“倭寇本是海盗,善舟楫游弋于海上。夫攻城掠地者,唯为财帛妇女,是以行无定所,能掠则掠,遇阻入海。倭寇一旦入海,如鱼得水,苍海之大,何以寻尔?倭寇入海之后,再伺机登陆抢掠,故而防不胜防。将军意欲一举殄灭倭寇,永免后患,小生窃以为断其入海之道,绝其得水之利,就陆地悉歼之,是为上策。”
戚继光道:“先生计将安了?”
廖志纬道:“据闻倭寇有海船数百艘,俱泊于浮头湾旧镇港,而旧镇离漳浦不过四十里,须用奇计先毁其船,断其归海之路……”
戚继光大喜道:“此计甚妙。下一步当如何行动?”
廖志纬道:“此计若如愿而成,倭寇之船即毁于一旦,他们无法逃往海上,必然南窜潮、汕。将军可先修书信一封,委一得力之人,送往广东潮州俞大猷总兵处,邀其伏兵截杀,虽不能全歼倭寇,当折其大部精锐,尔后福建、广东两军合力围猎,平倭之日可期也。”
戚继光道:“下官之有先生,如齐国田忌之有孙膑也。若先生早回军营,此时或倭寇尽平矣!”
廖志纬道:“不然,将军谬奖了。小生若非幸获徐达兵书,焉有今日之愚见?”说罢二人哈哈大笑。
此时风吹帐帘摆动,一束曙光射进了中军大帐。
且说来至福建戚家军大营已有一个多月了,众侠士正等待着中军大帐的派遣。在这些日子里,蒯素英见廖展雄与胡宜秋、文秉才与何三姑、岳平与何五姑,都是成双成对地在一起缱绻私语,而自己却是只身一人,不免伤情。蒯素英闲暇无事,有时去胡云霞处聊聊天,以排遣寂寞,因为廖志纬已到章鱼谷布阵去了,她也是一个人在帐内。
这晚二更天,蒯素英心乱如麻,怎么也睡不着,想起今天午后,廖展雄被遣往章鱼谷,临行时与胡宜秋两情依依的情景,但觉满目萧然,无限惆怅。
此时下弦月还没有升起,只是满天星斗。蒯素英慢慢步出军帐,向北边一片树林走去。夜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蟋蟀在草丛里振羽,萤火虫三五成群绕枝飞行,苍穹上繁星明灭,幼童般顽皮地眨着眼睛,像是在嘲笑这荒野中踽踽独行之人。
蒯素英又一次回想起廖志纬的话:“家兄在日与蒯老镖头极是友善,曾酒后谈论过两家结亲之事,但始终未请媒妁,未委禽妆,也未贶赠信物,礼数中不能认为业已定聘。后因我离家出走,以致家父忧郁病故,雄儿又在九华山学艺,家兄怎会再谈及这门亲事?”这一席话入情入理,但无疑否定了廖展雄与蒯素英亲事的存在。
蒯素英心道:是呀,我还不出大媒为何人,又拿不出定亲信物,怎能只凭双方父亲酒后之言而认定这门亲事呢?
念及于此,蒯素英仰视群星拱簇的北斗,想起了惜别已久的故乡与往事,一时思绪万千:我一孤身女子,不畏艰难,数千里寻夫,实指望有所归宿,然而事与愿违,终成幻影。廖公子对我极是关切,如他所说,像对亲妹妹一样看待我,但却没有丝毫儿女柔情,他只是把我看成他的救命恩人。唉,这也难怪他,他与胡姑娘在患难中凝结的情爱,当是真诚无瑕的,我只有羡慕,哪里还能妒嫉?由于我的介入,使他们平静的爱湖上泛起了许多漪涟,我爱他,却又对不起他。命运为何这样无情地作弄人?命运为何对我这样冷漠凄凉?庐州故乡就在那北斗星下,父母早已西行,负担沉重的姐姐能给我什么帮助?我的归宿何在?她深深叹了一口气,依然凝视着那群星拱簇的北斗,悲从中来,泪如雨下,不禁诉唱道:“
那荧荧七星唤名北斗,
那下面是我故乡所在南直庐州。
北斗啊,你可为迷途的人( 金丝鸳鸯坠 http://www.xlawen.org/kan/27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