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部分阅读
的笑容在晨光的映射下,额外的明亮柔和。同时体内真元自动流行。虽然尚在室内。却清清楚楚感觉到初日之华,如一股汩汩然的温暖溪流身。自顶而入,直贯入体。体内一轮金乌在此激发下,铮然而鸣,紫气腾然,催得一旁的月华也皎然而明,日月盘旋交炼,道道纯净的真元如金紫色的液体一般滴滴滑落,涓涓淋浴在光晕氤氲的金丹之上。
苦大师见梅清忽然气机勃发,先是一怔。再见了梅清修行之态,不由暗暗点头。他缓缓起身,毫无声息地出现在了客房之外,身后房门悄然紧闭。看着院中朝霞满地,仰观天朗气清,金风飒爽,不由露出一份灿烂地笑容。
梅清不过数刻之时,已然日月烹炼九转,凝化温养金丹,便即醒来。再查体内精力勃勃之态,大胜往日,知道进境颇快,不由心中大喜。
自来修行,必然是道法与道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梅清原来无师无门,道术修行大受限制,因此到了一定境界后,无论他如何采纳烹炼,这进境总觉得有些慢下来。这番接连受张十三、苦大师倾心指点,一下子触动灵机,这才有一日千里之感。
接下来的数天,张十三与苦大师轮流教授,一在日间细说符,一在夜间梦讲神通,梅清如饥似渴,三人都大有乐在其中之意。
但二人就象商量好了一般,都绝口不问梅清自来修行的是何法门,也未曾对他进行过指点。张十三除了让梅清天天画那五行符外,便是为他讲解符的各种知识以及他自己的经验;苦大师则每次都在梦中,带着梅清体悟各种神通,细品法门之径。
梅清以前接触过华严宗的“六相”之法,等他真正拜师入门,这才明白以前自己那点东西肤浅到何种程度。不说四界十玄,光这“六相”就和自己以前想的大不一样。
以前梅清一直以为六相大概就是实指六种不同的外相,或喜或怒或悲或愁。这番得了苦大师悉心传授,才知道自己是坐井观天,将这神通忒小看了。
所谓六相,是指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民相、坏相,两两相顺相成。若得同时具足,自然互融无碍。真得修到高明处,不声不动之间,却足在摄人心神,勾通神鬼,神通无边。
苦大师传授神通,与张十三截然不同,从来不说如何如何,只是将那神通,一一演与梅清看。此说颇为神奇,但当梅清在梦中时,也觉得自己五感六识变得异常灵敏,许多不可能看到的、不可能听到的,也无从以语言说明地东西,在梦中却能感觉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苦大师对梅清极为满意的就是这一样。他华严宗择徒,最紧要便在这悟性。若收徒得人,凡事一看他就明白了;若天资差的,哪怕你说破嘴,他修炼一百年累死累活,依然是一点不懂。
梅清天资极佳,难得对出入虚实地梦境悟法极有天份。寻常资质再好的人,对梦境与实相的适应,总还要一点时间。梅清不止第一次入梦便轻松自如,出梦时还能激发门径,体悟修行,这样的天份,苦大师都要怀疑他是不是哪个活佛转世了。
因此在尽心尽力教授梅清的同时,苦大师多少有些后悔答应和张十三共收梅清为徒,还是认得俗家弟子——按梅清这样的天份,若能受戒入了华严,莫说证得罗汉果,就算是悟道成佛,都不是不可能吧。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卖,苦大师也只能叹息缘起无凭,奈何奈何。
梅清自己却毫无此自觉,事实上在他心中,虽然觉得华严宗法博大精深,奥妙非常,但认真说来,还是更偏爱符。
这也不奇怪,梅清本来入门,就是由道家筑基。后来与碧真生情,又在其引导下学了大量道经,修炼金丹十九诀,译了神霄秘法,虽然不是道门中人,其实心中对道门自然早有认同。现在他修炼的神霄雷法,也是纯得不能再纯的道家功法,对符的偏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何况符之法,也毕竟比华严神通有趣得多。虽然他现在只一力深研五行符,但其中不同符形地组合尝试、一符双五行的推算试验,变化万端,意趣横生,自然越钻越深,乐此不疲。
梅清自己都全然忘了时间,在两种道门之间不断来回。一直到这天,苦大师不止自己不再传授,也阻止张十三的授课时,才恍然醒悟自己已经连着修行了七天了。
“修真无岁月,才七天算什么?”张十三对苦大师打断自己很不满意,气哼哼的叫道。
“若是你我自然不算什么,只是梅清他才入此门,总需有个适应时间。虽然夜间神游时可休息打坐,但神念毕竟免不了疲乏。何况一张一弛,文虎之道。太过用功,反倒不佳。”苦大师淡然说道。
张十三用力一拍脑袋,也连连点头。他是修行大家,如何不明白苦大师说的道理?只是一来初得佳徒,恨不得一鼓脑将心中所学都传给梅清;二来梅清表现奇佳,浑不似一般初入门的困难艰涩,结果他自己都将这事给忽略过去了。
“一直困守房中,不若咱们也活动活动,出去转转罢了。”张十三伸了个懒腰道:“徒儿你意下如何?”
梅清也跟着伸了个懒腰,又用力晃了晃脑袋道:“果然呆得都长锈了。如此我倒想起来了,上次与师傅见面时,正想到那鱼骨庙察探一下。今日既然无事,莫若咱们师徒一行如何?”
张十三听了一皱眉道:“那庙中似乎不是很好,有些邪气,更好象有些牵扯的样子……既然徒弟你说去,咱们就看看去,倒底有什么牛黄狗宝,都给它掏出来!”
苦大师听了却道:“此事老衲看却不妥。既然有些牵扯,其中难免因果沾连,梅清你还是不要沾惹地好。”
“因果?”张十三冷笑道:“依你想来,也要让梅清入那因果么?”
第二十一章 细说因果
苦大师听了苦笑道:“老家伙,难道你还真要逆天而为不成?我看你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你且看梅清这样子,可象是自身能撇开因果的样子么?就算你不让他进来,只怕他也摘不清呢。”
张十三头却连连摇晃道:“因果是因果,天道是天道,少拿你那些东西来装了。正因他身上定然负着极大的因果,我才不想让他入这路子。因果相系,那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稳当路子。梅清若真奉此而为,只怕身上干系着实不小,这付的价钱还不得吐血?倒不如搏一搏,求个破而后立。”
苦大师听了,也怔了一下,显然张十三说的话,颇为打动于他。
梅清却听得一头雾水,看了看张十三,又看了看苦大师,疑惑地问道:“二位师傅,你们说的却是什么?不是修炼之人,都逃不脱因果之报么?”
张十三看了苦大师一眼,苦大师却垂目不语。张十三叹了一口气,问道:“梅清,我且问你,你心中,可确是相信因果之说么?”
梅清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却又没有说出来。扪心自问,梅清对因果之说,似乎天生缺乏一种信任,只不过是听碧真说过因果对于修真者如何重要,这才有刚才一问。
张十三摇头道:“你也不必说了。那老光头看人再准不过,你心中本无因果,我们如何不知。其实若你是因果中人时,那业报怕早就显到你头上了,哪得你这般逍遥!”
梅清大吃一惊道:“师傅这是什么话?难道我做过什么坏事么,为何要有业报?”
张十三“哼”了一声道:“你且说说,什么是因果?”
梅清皱眉道:“弟子也不甚清楚。不过听人说道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问来世果,今生做者是,可是这意思?”
张十三点头道:“说来说去。其实就是这几句话罢了。只是咱们修行之人,因果不必待前世后世。在前为因,在后为果。因必有果。果必有因。我且问你,你自修行以来,无论筑基、采药、烹炼、进阶。以至后边拜我二人为师,得到这许多指点,老道我自闻有修行以来。怕也没有你占这么大的便宜的。你前世需做多大的因,才有现在这个果?”
梅清张口结舌。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张十三“嘿嘿”笑道:“先不说你前因,只说你现在占了这么大的便宜,可说侥天之幸,从未得闻。那你将来需要多重的果报,方可补得今日实受之因?”
梅清听了。不由悚然动容。自己一直以来,修行极为顺利,虽然间或有些小小挫折,但都转瞬即可化解。只是自己从来没有想过因果之事。按因果之说,享受多大的好处,自然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那自己受了这么些的好处,那将来要付出地代价,自然也要加倍的恐怖。
张十三摇头叹道:“梅清你可明白了?自古以来。一入因果。再无纠缠得清。你看举凡修行越高的人,自因果中取得地好处越多。付出的也便越多。得的修为越快,来地报应也更快。你似乎前边有些大因缘,才有现在的好处。而你此世虽然生受了,偏偏现在又不在因果之中。若你能以大决心挣脱此因果,也未见得不是个机缘。”
梅清听了,心念急转,又多有疑惑,便问道:“难道这因果,还能挣脱得开么?天地万物,难道并非尽在因果之中?”
张十三哈哈笑道:“若是问你那光头师傅,他自然要说一万个是。只是此话,可做不得真。”
梅清心中大讶,虽然他心中隐隐地并不是很信任因果报应之说,但张十三的回答,前后似乎隐藏着关于因果地一些隐秘之事,令他颇为好奇。
张十三一边揪着几根稀稀拉拉的胡子,一边摇头晃脑地道:“因果之说,凡事必有因,凡事必须果。也就是说,无论什么事,都是上承前因,下启后果,环环相扣,生生不息。但这般说来,你可想过,这世间第一桩因果,却是什么?”
梅清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被张十三一下子问住了。张十三说得很明白,世间万事,都是既为前因之果,亦为后果之因,无限循环往复。但是如此而言,天地间,便没有办法出现第一件因果。
若说某事是天地间第一果,则其因是什么?若其有因,则其因本身亦当为前前因之果,那此事便又不是第一果了。这般推论下去,天地间便有不可能有所谓地第一件因果。
既然没有第一件因果,那因果所由何来?
张十三嘿嘿笑道:“现在你明白了吧,因果非是天道所出,却是后人造作而得的。”
“啊?”梅清惊讶道:“却是何人,有这般能为?”
张十三摇头道:“世人或说,佛门广大,创此方便法门。是也不是,也无人知晓。但因果之说,确是自佛门传入中土的。唉,若说来,这因果之门,倒确实是方便之门,因此一入中土,修行都大多归信此门了。现在入门时,几乎都已经不再择因果了。”
梅清一听“择因果”,颇为新鲜,且是第一次听说此事。
原来因果法门传入中土后,虽然佛道不容,但因果之法,确实与修行有极大的好处,因此各门派中,也难免从善如流,允许门下弟子依因果修行。这才有了入门之后,弟子“择因果”之说。
自来修行之人,最为难的,并非修行法术、时间、丹药等物,而是劫数。
有人说劫由心生,也有人道劫自天降。其实说心说天,总是一般。所谓内贼不生,外劫不入。若有一人,一生之中心坚如石,丝毫不动,那天劫无隙可寻,一生一世,也不会降到他地头上。
只是此事说来容易,但事实上绝无可能。人的一生的,心中必然有疑惑、有恐惧、有愤恨、有忧伤,有种种不可名状的心结怀绪。内贼既起,天劫便至,这就是修行人人躲不过去的劫数。
所谓天人合人,内外交感。心劫是内里之因,天劫是外在之形。因此道门修行,多由清净无为中来,便是为了宁心静气,少生劫数。
只是此法极是为难,越是刻意避免劫数,越是落了下乘,反易为劫数所中。往往有修为通天的前辈,便在一重重劫数中,艰苦挣扎,最终一个不小心,一世修为,便成泡影。
自佛门传入中土,虽然佛道之争,所在不少,但佛门因果之说,却为修行者躲避劫数,开一新界。
因果之说,并不能直接消去天劫。但其有一桩大好处,便是那天劫,也会依前因而来,将天劫中需历的种种劫数,俱形为前因之果。换言之,只要你入因果之门,但凡有因果之事,一一避开,少结因果,便大可消灾去难,在以后天劫中,自然少有劫数。
此外既然笃信因果之说,则因自有果,报应不爽。那天劫之中,内贼早已零星消去,也化解了天劫的威力。
听了张十三这般讲述,梅清这才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那因果便如《大明律》一般。虽然给你了诸多约束,无法为所欲为。但也同时有了许多保障,不至受那无妄之灾。是也不是?”
张十三点头道:“便是如此。以大明子民看来,似乎《大明律》就是天道,凡身边诸人,无一不在《大明律》管制之下。其实若说《大明律》,也一样有管不到的人。一则便非我大明之人,那境外化民,或是色目胡人,既然不入大明朝,你那《大明律》自然管不到人家。这二么……”
张十三嘿嘿笑道:“便需你是高官权贵。要是你当了大学士,哪个敢用《大明律》来管你?就算是家人亲属,自然也有所变通;不然便如善会钻洞投机地混混,专找《大明律》地漏洞,自己便得多落些好处,却能少受其祸。”
“这也行?”梅清目瞪口呆:“不是天道昭昭么,怎么因果也和咱们世间事一般有这许多漏洞?”
张十三拿《大明律》作比,梅清是锦衣卫出身,他自然明白不过。只是没想到因果报应也居然有这些勾当,却是大出意料之外。
“什么天道,早说了因果非天道。”张十三纠正道:“因果既然为人造作,自然也能为人趋避。不然这些名门大派,为什么特出的高人就这么多?不管什么门派,总有些飞升地前辈、照看的神佛,或是强力的法宝。便如你在那朝中有了高官作后台,《大明律》就可以变通是一个道理。要是太上老君收了你当徒弟,就如同当了太子一般,随你怎么折腾。不要听什么太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鬼话,自古刑不上大夫,因果报应也不会管到三清四御头上去。”
第二十二章 玄教教主
“这般说来,若想借这因果成事,便当寻名门正派,借派中之力,从中多取好处,少受业报;或是设法窥见玄机,趋福避祸了。那若不愿入因果呢?”梅清问道。
“若不愿入因果,则你行事之间,便无须考虑约束顾忌,从心所欲。比如因果中人,无人敢多造杀孽,否则业报匪浅。但不入因果之人,便可以不管不问,不管怎么样的杀伐,也不会给你添一点劫数便是。但不入因果之人,一则天劫毫无征兆,也无规律可循,渡劫时全看修为高低、心性强弱与运气好坏,最是令人头疼;二则修行中人,对此类人物略有偏见,甚至有以魔道视之的。”
“那这般说来,入因果的好处远大于不入因果,为何师傅还要我考虑?”梅清有些不明白地道。
“一来,苦大师想也早看出来了,你心性之中,本少因果之念,就算你入了其中,怕也不一定有多大益处。二来么,唉,这几百年来,因果带来的好处渐渐不显,反倒是益昭其弊了。”张十三有些黯然地说道。
原来因果之说初入中土,为修行界接收后,有一段时间效果极为明显,飞升之人数量猛增,一时之间,修真界中欢欣鼓舞,尽皆以因果为不二法门,以为终于解决了有史以来修真界最头疼的一个大难题回复到了从前的水平。开始大家还心存侥幸,没想到这种情况并未停止,依然近一步恶化。甚至近百年来。竟然再没有一个飞升成功的例子!
面对这种情况,各门派也纷纷猜疑。虽然没人明说或许是因果之故,但其实大家心中,都有此疑念。
“这与因果何干?若是因果之法不佳,为何初采此法时,飞升之人猛增?”梅清问道。
“恰是因此之故。初时因果简单,业报不多。自然大家纷纷飞升。只是这些人飞升骤增,此果便要由后人承担。反倒使后人越承担的业果越来越重。只是此说也只是猜疑,并无实据可证。本来众门派颇有破开因果之约束。再复旧法地意思。但是,在前朝时,却有一个人,不入因果,搅得天下道门大乱。自此之后。各门派关门闭户,无力多顾,也再少有人敢择非因果之门了。”张十三目光游离,有些意态萧然地说道。
“哦?那人是谁?”梅清追问。
“他便是——玄教教主张留孙。”
张留孙——这个名字,现在梅清听起来当真是如雷贯耳了。
以一己之力。挑动天下道门大乱,可说是道门之枭雄了。当时梅清便也想过,何以这位玄教教主如此毫无忌惮的行事。今日听张十三的意思,其中还涉及因果是非的问题,其中怕还有些隐情。
“张留孙此人,天资之高,不作第二人想。梅清或许你也知道此人,本是出身自咱们天师教中。当时门中各位长老,对他也是期许极高。不想在方筑基入道后。他便称道:机缘在我。因果何干?坚称修道本为适心畅意,那等畏缩约束、逃避趋让之道。只合胆小无用的怯懦之徒,他是坚决不肯做的。因此执意不入因果,全凭自意修行。”张十三对着梅清说道。
“当时天下各派,均以因果为修行金针秘钥,虽然当时飞升之人已经渐少,但还不象现在这般严重。张留孙此言既出,门中诸位前辈俱都深为不喜。唉,现在想来,若是门中能更有远见,为他指个好师傅悉心教导时,未尝不会为教门放一光彩。
“当时张留孙年纪尚轻,虽然天资过人,但他非是正宗所出,为人又狂傲强硬,再加上这番不择因果、不服人言的举动,哪个长老愿意收他?最后还是看他天资质过人,弃之可惜,便随便给他指了个辈份颇高地长老,随他去了。
“只是那位长老其时已近飞升,成天闭关,准备应对天劫,根本也没时间管他。张留孙也自了得,居然便独自摸索,单凭个人一己之力,竟然在短短数十年内,连过两阶,在当时龙虎山年青一代中,隐隐有第一高手之誉。
“过不多久,张留孙的那个师傅飞升历劫未果,张留孙也不愿再换门庭,居然就这么自己一直修行了下来。其后门中改换教主,便是那张宗演。
“张宗演若说修为,别说和张留孙比,就是在同一代人中,也算不得高明。只是他出身正脉嫡传,为人又和善忠厚,他继任天师,倒也没什么人说三道四。尤其另人没想到地是,一向孤傲狂妄的张留孙,和张宗演居然也是相处甚洽。当时门中长老还颇以此为喜,谁想那张留孙却是心计甚深,所谋远大,非常辈能及。
“当时正是元朝,前朝地皇帝好佛喜道,对天师门颇有青眼。只是他毕竟是异族之主,咱们虽然修真之辈,但总不是不理红尘,也不见得便服膺于他。只是自因果大兴以来,各门各派,各路修真,无不以少惹是非、少沾因果为务,一个个明哲保身,只肯顺其自然,哪会有出头纷争的?咱们天师门,也自然就虚与委蛇,只求无过便好。不想朝廷偏偏降下旨意,要当代天师入朝晋见,这一下,倒是颇令人为难。“只是当势如骑虎,哪容得迟疑?最后张留孙主动站出来道:既然大家都怕沾是非因果,便由他这个不怕因果的人,陪了张宗演走一遭。张宗演只管做个样子,一切应对疑难,尽由他对付便是。
“人人都不愿趟这混水,难得出来个不怕事的,哪有不人人赞同的?何况张留孙修为进境极快,比起一些门中前辈来,也差不到哪去,由他陪着张宗演去面圣,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张留孙这一去,却是惹了无数地是非出来。自此以后,天下道门南宗一合为正一,弄得元气大伤,家家闭户自立;而张留孙玄教别立,我龙虎山竟几乎成了道门公敌。唉,个中因果,又有谁能说得清呢?”
张十三语态萧然,说不出的感慨悲愤。
虽然张十三没有细说张留孙进京面圣的诸多往事,但梅清也可以想象张留孙以一己之力,打动元帝,受封国师,进而脱门自立,创建玄教,又力合天下符于正一一门,这等翻云覆雨的手段,此时听来,还不由令人心惊。
“当时张留孙欲独立玄教时,门中长老,也曾劝阻,更言道只需他复归龙虎山,定然荐于大长老门下,门中秘籍法门,任其自择。张留孙却道:他虽别立玄教,亦未尝忘本,定然有报于龙虎山,使天师一门发扬光大。至于秘籍法门一事,他却言道:我道由我,不乞他人。男子汉大丈夫,既行逆天修道,又何惧路险人言?拾前人遗唾,步他人脚印的事,张留孙却是不干。”张十三在提到这位前辈时,面上表情颇为复杂。
“我道由我,不乞他人”,梅清喃喃道:“这位玄教教主有此心胸,怪道能独步海内,自成一派。”
“唉,其实他这般说,心中未尝不是存了怨恨门中之意。当时他那般天材资质,却未得公正待遇。其他弟子都有师傅悉心指点,唯有他,全靠着一些低级弟子人人可能地二流法门,硬是修到了炼气之阶前。只是到了这时候,他便再无法门可循,除非咱们这样的名门大派,谁还有那般高深的法籍可为指引?因此当时门中以此为言,确实有些要挟的意思。不想张留孙此人居然高傲至斯,宁可自己动心机,毁了神霄门去弄了旁家的法籍回来,也不肯再受天师门中的法门了。”张十三摇头说道。
梅清也不由喟然而叹。这张留孙果然是骄傲得有些过份了,只因当年在天师门中未能得授真传,便再不肯承其法门。修行之路,开始时凭些粗浅法门,摸索前行,凭着天资过人,尚有可为;待到精深处,没有真正的修行之法,是万难有寸进的。原来张留孙不惜花了天大力气,毁了神霄门,不只是为了一统正一,扫平障碍,也是为着取得修炼法门,为立派修行之基。
张十三说到这些往事,也不由声音暗哑,显得心情颇为激动:“当时他道有报于本门,众人还只当他是随口一说。没想到他居然说动朝廷,下诏令合天下符于正一,以龙虎山为祖庭,统摄天下道门。这份报答,果然是使天师门发扬光大,为创道以来所未有。只是谁也没有想到,此举也使我天师一门,将其他道门得罪不浅。现在看看前些年朝廷夺去天师之称,各派纷纷落井下石,导致门庭凋落,大有一蹶不振之态,又何尝不是当日盛极之果?”
第二十三章 闻香教踪
张十三讲完当年张留孙之事,有些意兴阑珊,淡淡地道:“因果之说,想你也明白了。自玄教教主身没之后,天下修真界均视不入因果为异途。众人都以当时张留孙因为没有因果牵扯,故此行事肆无忌惮,终非修真之福。只是后来飞升之人逐渐断绝,这才渐渐有人提起或可试着不入因果,恢复旧行。只是修真界囿于因果已有千年,人心之中竟将其认作天道难违,即便不欲入其中,却哪得挣脱得出来?”
久未开言的苦大师言道:“据老衲所知,其实也有数个门派试过选年轻弟子不入因果而修,却因此颇毁了几个好苗子。非是老衲在佛言佛,因果之门,虽然有其约束不足,却是修行正途。梅清,老道讲的这些,事情大致并不错,只是以老衲看来,即便无人飞升事在因果,其根本乃在人心,却怪不得因果之门。入与不入,凭你自择,但心万莫生了成见,反为不美。”
张十三叹了口气,点点头道:“这事却是强迫不得,总需你心中自主方可。恰好这几天,你修行需得缓一缓,便好好想想这件事吧。若你愿守因果为径时,有我与你和尚师傅护持,受了因果之戒也不为难,只是需事先做足了功夫,免得事后不明忌讳规矩,再吃了亏。”
梅清想了想,问道:“守这因果,或是不守,还需有什么仪式造作么?”
张十三道:“若是不守,自然不管不问它就成了。若是守时,倒有些小小动作。其实大部分门派在入门之时。便都加了有关的内容进去,很多后生的修真,根本就不太清楚其中差别;你这小子大概全从野路子出来地吧,这才没入这门。”
梅清点了点头,口中未再多言。
正在三人谈话告一段落之时,忽然门外脚步声响。只见侯申伴着史梦竹走了进来。侯申面有怒色,倒是史梦竹面色如常。
“先生你却忍得住,如何不让我直接剁了那厮!”侯申气愤难当地道。
“侯申,怎么一回事?”梅清见了,连忙出言询问。
史梦竹一笑未语,侯申愤愤不平地对三人讲了起来。
原来这几天,梅清修行入港。沉迷其中。侯申见他日夜不休,浑忘了吃饭睡觉各项正业,不由大是恐慌,连忙要入内相劝。
史梦竹阻止他道:“梅小友既然有师门为指引。其中必然有规可徇,侯先生勿需紧张。”
侯申为难道:“史先生有所不知,我二人此行,乃有正事在身,这般沉迷不出,却是奈何?”
史梦竹笑道:“你看虽然那房屋紧闭,但其中电闪雷鸣,声声在耳。这电击之法,向为教授所擅。绝禁沉迷之弊,你尽管放心便是。”
侯申这才知道电击能防沉迷,当下不再多言。
史梦竹这几天因为甜妞这事,颇为烦恼。此事背后,必然是有些诡异。但目前张十三等人。除了教授梅清之外,根本也无暇关注他事。因此也只得暂且安抚甜妞父亲及大山家人,先将甜妞的丧事办了。
不成想昨天才过完七天,今日一早,大山家中人忽然听了不知什么人的主意,托人弄脸,七拐八折,求到了闻香教的头上。原来大山家中人的意思,就是想请闻香教中一个信教的信徒。来给做个法。去去邪气。没想到闻香教中教主闻听此事,居然巴巴地自己跑了来。说是邪气颇重,若无大法力镇压不住,带着一众信徒,在村中大做法事,闹得乌烟瘴气。
史梦竹闻言,颇为愤怒,当即出面指责。没想这教主居然一改往日避让的作风,强项起来,其手下更是口出恶言。
史梦竹手下家人都大为愤怒,侯申更是一言不发,上前便放倒了两个。正当乱成一团,看看要出事时,史梦竹止住众人。只有侯申气愤难平,还是史梦竹拉了他道回来了梅清等商量,这才劝了他回来。“就那装神弄鬼的家伙,落在爷手里,保他一刀就断了念想,再没个花样儿!”侯申气哼哼地道。
梅清闻了,未发一言。侯申与自己二人,本是为了闻香教而来。初见面时,自己也曾问过史梦竹,只是当时交浅言深,史梦竹便顾左右而言他。现在侯申故意想把事闹大,多少也有些逼史梦竹出来说话的意思在里边。
想到这里,梅清站起身来,深深地对史梦竹施了一礼道:“我这兄弟行事不妥,却让史先生为难了。”
说到这里,又看了张十三、苦大师一眼道:“不瞒二位师傅与史先生,我本是朝中锦衣卫内组千户,此来永平,便是探察闻香教之事。先前未曾言明,还望先生见谅,请师傅责罚。”
在他想来,锦衣卫这名声实在是差到了极点,因此对自己的身份,多少有些忌讳莫深。但现在若再不说清楚,只怕以后更有误会。何况与三位前辈也都算是相熟了,相来也不至于有太大的影响了。
没想到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三人均毫无惊讶之意,张十三开口呵呵笑道:“你这小子腰牌挂了这些天,当我们几个是傻子么?你爱干什么干什么呗,想察就察去,若是遇上硬点子,自然有师傅给你撑腰。”
啊……梅清这才知道原来自己这师傅早就知道了自己这点底细,嘿嘿笑着道:“原来这样。没想到师傅您这眼神可够好地,藏衣服里的东西都能看到,定然是当年走江湖踩盘子练出来的。”
“没大没小!”张十三笑着骂道:“说实话你这小子还真不象个官府样,白面书生似的。说踩盘子,这猴小子一双眼睛贼精贼精地,可是不怎么地道。要不是你们俩人的腰牌真的不能再真,我都怕你们两个是假扮着出来的想从老史这府里偷点啥东西呢。”
梅清听了呵呵一笑,随即肃容道:“不瞒史先生、师傅,梅清此来,前时曾向史先生也问过。只是那千金爷无人知晓,这闻香教又无人愿说,因此大是为难。”说罢,便将自己在京中时,侯申受人之托入锦衣卫库中盗砚,之后顺藤摸瓜发现杨晋,又牵扯出闻香教一事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
史梦竹听了梅清的讲述,沉思了一会道:“梅小友所言千金爷,虽然老人自认颇通本地地理沿革,但却实从未听说过此人或此地;至于那闻香教,在本地由来已久,纠缠甚多。其中更有些另人心惊之事,史某也是观察良久。可惜此邪教规矩甚是严密,竟然难得探听到一些内幕。”
正说着时,忽然闻得门外传来阿三的声音道:“那个什么教主命人在村中筑坛,说是要做法。咱们家人在那阻拦,那些教徒居然想要动手,要打起来了!”
史梦竹听了,不由“嗯”了一声,站了起来。一边的侯申早就跳了起来道:“反了反了!这帮寻死的家伙来太岁头上动土,且待爷成全了他们!”
梅清听了,连忙伸手阻住侯申。无论如何,史梦竹乃是此间主人,万事都该由他做主才是。
“此间事,怕还有些意思呢。”史梦竹说道:“不若便请几位随我同去看看如何?”
梅清看了看张十三和苦大师,见二人都无反对之意,便点点头,随着史梦竹向外行来。
“史先生刚才说的是何意思,莫非这闻香教这次地行动有什么不妥么?”一边走,梅清一边问道。
“呵呵,前几次,这闻香教也借机想在村中建坛作法,便被老夫着人止住了。不怕梅小友笑话,老夫世居此地,在乡里还算有些声望,就算是县府使君,也有些小小面子。因此那闻香教虽然气恼,但一直未敢启畔。它那教主,更是一向避不见人,故作神秘。这番行为却是大异,不光那教主毫无顾忌地现身出来,更直接到咱们村中来挑畔,若非是背后有了什么倚仗,怕他也不敢这般做。”史梦竹淡然道。
梅清听了有些好奇地道:“那闻香教为何一定要在村中开坛,难道咱们村里有什么特殊的好处不成?”
史梦竹摇摇头说道:“我也不太清楚这些。但闻香教对此处早有居心,却是勿庸置疑。前些时候翔云岛上那些神迹之后,闻香教欲在村中做法不得后,也曾托了各路人马前来说合。只是老夫向来不喜这些神道,又厌恶闻香教的行事,这才没有答应。”
“哦?那闻香教在此地颇有恶迹么?”梅清听了感兴趣地问道。
史梦竹摇摇头:“这却未闻。说来奇怪,这闻香教从来不似其他白莲邪教般为非乡里,也不会鼓动百姓对抗朝廷,横行霸道、夺财强讼等事也未有闻过,让人想要对付它,也抓不到什么把柄。”
梅清有些奇怪:“那先生未何厌恶其行事?好象它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此教行事,异常神秘。自来立教,无不以光大教旨、广收教民为重,一旦有了力量,自然会有种种不法之行。偏偏此教行事则不然,行事低调,不违法纪,组织又异常严密,大异通常教门所为。事事反常,其中定然少不了阴谋。虽然老夫手中没有实据,但却觉得这教背后所图,必然不是什么好事。”史梦竹肃然道。
第二十四章 关帝化身
“天灵灵,地灵灵,满天神佛来显灵……”
梅清等人还离得远远地,就听到村子中锣鼓喧天,煞是热闹。等走得近时,只见原来大山家门口的平场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搭起了一个台子。台子四周遍树彩旗,五颜六色,上边画着各种奇形怪状的图形。在台子两侧,分别立起了高高的法幡,左侧写着:南无阿弥托佛。右侧写着: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那字体似楷非楷,似篆非篆,每个字足有斗来大,用金丝衬黑色,绣在黄底的缎子布上,在秋风中猎猎作响。
台子四周,遍围着身穿黑色长袍的教徒。这些教徒俱都立得如同标枪一般,手( 天下道门 http://www.xlawen.org/kan/3114/ )
苦大师见梅清忽然气机勃发,先是一怔。再见了梅清修行之态,不由暗暗点头。他缓缓起身,毫无声息地出现在了客房之外,身后房门悄然紧闭。看着院中朝霞满地,仰观天朗气清,金风飒爽,不由露出一份灿烂地笑容。
梅清不过数刻之时,已然日月烹炼九转,凝化温养金丹,便即醒来。再查体内精力勃勃之态,大胜往日,知道进境颇快,不由心中大喜。
自来修行,必然是道法与道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梅清原来无师无门,道术修行大受限制,因此到了一定境界后,无论他如何采纳烹炼,这进境总觉得有些慢下来。这番接连受张十三、苦大师倾心指点,一下子触动灵机,这才有一日千里之感。
接下来的数天,张十三与苦大师轮流教授,一在日间细说符,一在夜间梦讲神通,梅清如饥似渴,三人都大有乐在其中之意。
但二人就象商量好了一般,都绝口不问梅清自来修行的是何法门,也未曾对他进行过指点。张十三除了让梅清天天画那五行符外,便是为他讲解符的各种知识以及他自己的经验;苦大师则每次都在梦中,带着梅清体悟各种神通,细品法门之径。
梅清以前接触过华严宗的“六相”之法,等他真正拜师入门,这才明白以前自己那点东西肤浅到何种程度。不说四界十玄,光这“六相”就和自己以前想的大不一样。
以前梅清一直以为六相大概就是实指六种不同的外相,或喜或怒或悲或愁。这番得了苦大师悉心传授,才知道自己是坐井观天,将这神通忒小看了。
所谓六相,是指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民相、坏相,两两相顺相成。若得同时具足,自然互融无碍。真得修到高明处,不声不动之间,却足在摄人心神,勾通神鬼,神通无边。
苦大师传授神通,与张十三截然不同,从来不说如何如何,只是将那神通,一一演与梅清看。此说颇为神奇,但当梅清在梦中时,也觉得自己五感六识变得异常灵敏,许多不可能看到的、不可能听到的,也无从以语言说明地东西,在梦中却能感觉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苦大师对梅清极为满意的就是这一样。他华严宗择徒,最紧要便在这悟性。若收徒得人,凡事一看他就明白了;若天资差的,哪怕你说破嘴,他修炼一百年累死累活,依然是一点不懂。
梅清天资极佳,难得对出入虚实地梦境悟法极有天份。寻常资质再好的人,对梦境与实相的适应,总还要一点时间。梅清不止第一次入梦便轻松自如,出梦时还能激发门径,体悟修行,这样的天份,苦大师都要怀疑他是不是哪个活佛转世了。
因此在尽心尽力教授梅清的同时,苦大师多少有些后悔答应和张十三共收梅清为徒,还是认得俗家弟子——按梅清这样的天份,若能受戒入了华严,莫说证得罗汉果,就算是悟道成佛,都不是不可能吧。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卖,苦大师也只能叹息缘起无凭,奈何奈何。
梅清自己却毫无此自觉,事实上在他心中,虽然觉得华严宗法博大精深,奥妙非常,但认真说来,还是更偏爱符。
这也不奇怪,梅清本来入门,就是由道家筑基。后来与碧真生情,又在其引导下学了大量道经,修炼金丹十九诀,译了神霄秘法,虽然不是道门中人,其实心中对道门自然早有认同。现在他修炼的神霄雷法,也是纯得不能再纯的道家功法,对符的偏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何况符之法,也毕竟比华严神通有趣得多。虽然他现在只一力深研五行符,但其中不同符形地组合尝试、一符双五行的推算试验,变化万端,意趣横生,自然越钻越深,乐此不疲。
梅清自己都全然忘了时间,在两种道门之间不断来回。一直到这天,苦大师不止自己不再传授,也阻止张十三的授课时,才恍然醒悟自己已经连着修行了七天了。
“修真无岁月,才七天算什么?”张十三对苦大师打断自己很不满意,气哼哼的叫道。
“若是你我自然不算什么,只是梅清他才入此门,总需有个适应时间。虽然夜间神游时可休息打坐,但神念毕竟免不了疲乏。何况一张一弛,文虎之道。太过用功,反倒不佳。”苦大师淡然说道。
张十三用力一拍脑袋,也连连点头。他是修行大家,如何不明白苦大师说的道理?只是一来初得佳徒,恨不得一鼓脑将心中所学都传给梅清;二来梅清表现奇佳,浑不似一般初入门的困难艰涩,结果他自己都将这事给忽略过去了。
“一直困守房中,不若咱们也活动活动,出去转转罢了。”张十三伸了个懒腰道:“徒儿你意下如何?”
梅清也跟着伸了个懒腰,又用力晃了晃脑袋道:“果然呆得都长锈了。如此我倒想起来了,上次与师傅见面时,正想到那鱼骨庙察探一下。今日既然无事,莫若咱们师徒一行如何?”
张十三听了一皱眉道:“那庙中似乎不是很好,有些邪气,更好象有些牵扯的样子……既然徒弟你说去,咱们就看看去,倒底有什么牛黄狗宝,都给它掏出来!”
苦大师听了却道:“此事老衲看却不妥。既然有些牵扯,其中难免因果沾连,梅清你还是不要沾惹地好。”
“因果?”张十三冷笑道:“依你想来,也要让梅清入那因果么?”
第二十一章 细说因果
苦大师听了苦笑道:“老家伙,难道你还真要逆天而为不成?我看你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你且看梅清这样子,可象是自身能撇开因果的样子么?就算你不让他进来,只怕他也摘不清呢。”
张十三头却连连摇晃道:“因果是因果,天道是天道,少拿你那些东西来装了。正因他身上定然负着极大的因果,我才不想让他入这路子。因果相系,那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稳当路子。梅清若真奉此而为,只怕身上干系着实不小,这付的价钱还不得吐血?倒不如搏一搏,求个破而后立。”
苦大师听了,也怔了一下,显然张十三说的话,颇为打动于他。
梅清却听得一头雾水,看了看张十三,又看了看苦大师,疑惑地问道:“二位师傅,你们说的却是什么?不是修炼之人,都逃不脱因果之报么?”
张十三看了苦大师一眼,苦大师却垂目不语。张十三叹了一口气,问道:“梅清,我且问你,你心中,可确是相信因果之说么?”
梅清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却又没有说出来。扪心自问,梅清对因果之说,似乎天生缺乏一种信任,只不过是听碧真说过因果对于修真者如何重要,这才有刚才一问。
张十三摇头道:“你也不必说了。那老光头看人再准不过,你心中本无因果,我们如何不知。其实若你是因果中人时,那业报怕早就显到你头上了,哪得你这般逍遥!”
梅清大吃一惊道:“师傅这是什么话?难道我做过什么坏事么,为何要有业报?”
张十三“哼”了一声道:“你且说说,什么是因果?”
梅清皱眉道:“弟子也不甚清楚。不过听人说道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问来世果,今生做者是,可是这意思?”
张十三点头道:“说来说去。其实就是这几句话罢了。只是咱们修行之人,因果不必待前世后世。在前为因,在后为果。因必有果。果必有因。我且问你,你自修行以来,无论筑基、采药、烹炼、进阶。以至后边拜我二人为师,得到这许多指点,老道我自闻有修行以来。怕也没有你占这么大的便宜的。你前世需做多大的因,才有现在这个果?”
梅清张口结舌。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张十三“嘿嘿”笑道:“先不说你前因,只说你现在占了这么大的便宜,可说侥天之幸,从未得闻。那你将来需要多重的果报,方可补得今日实受之因?”
梅清听了。不由悚然动容。自己一直以来,修行极为顺利,虽然间或有些小小挫折,但都转瞬即可化解。只是自己从来没有想过因果之事。按因果之说,享受多大的好处,自然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那自己受了这么些的好处,那将来要付出地代价,自然也要加倍的恐怖。
张十三摇头叹道:“梅清你可明白了?自古以来。一入因果。再无纠缠得清。你看举凡修行越高的人,自因果中取得地好处越多。付出的也便越多。得的修为越快,来地报应也更快。你似乎前边有些大因缘,才有现在的好处。而你此世虽然生受了,偏偏现在又不在因果之中。若你能以大决心挣脱此因果,也未见得不是个机缘。”
梅清听了,心念急转,又多有疑惑,便问道:“难道这因果,还能挣脱得开么?天地万物,难道并非尽在因果之中?”
张十三哈哈笑道:“若是问你那光头师傅,他自然要说一万个是。只是此话,可做不得真。”
梅清心中大讶,虽然他心中隐隐地并不是很信任因果报应之说,但张十三的回答,前后似乎隐藏着关于因果地一些隐秘之事,令他颇为好奇。
张十三一边揪着几根稀稀拉拉的胡子,一边摇头晃脑地道:“因果之说,凡事必有因,凡事必须果。也就是说,无论什么事,都是上承前因,下启后果,环环相扣,生生不息。但这般说来,你可想过,这世间第一桩因果,却是什么?”
梅清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被张十三一下子问住了。张十三说得很明白,世间万事,都是既为前因之果,亦为后果之因,无限循环往复。但是如此而言,天地间,便没有办法出现第一件因果。
若说某事是天地间第一果,则其因是什么?若其有因,则其因本身亦当为前前因之果,那此事便又不是第一果了。这般推论下去,天地间便有不可能有所谓地第一件因果。
既然没有第一件因果,那因果所由何来?
张十三嘿嘿笑道:“现在你明白了吧,因果非是天道所出,却是后人造作而得的。”
“啊?”梅清惊讶道:“却是何人,有这般能为?”
张十三摇头道:“世人或说,佛门广大,创此方便法门。是也不是,也无人知晓。但因果之说,确是自佛门传入中土的。唉,若说来,这因果之门,倒确实是方便之门,因此一入中土,修行都大多归信此门了。现在入门时,几乎都已经不再择因果了。”
梅清一听“择因果”,颇为新鲜,且是第一次听说此事。
原来因果法门传入中土后,虽然佛道不容,但因果之法,确实与修行有极大的好处,因此各门派中,也难免从善如流,允许门下弟子依因果修行。这才有了入门之后,弟子“择因果”之说。
自来修行之人,最为难的,并非修行法术、时间、丹药等物,而是劫数。
有人说劫由心生,也有人道劫自天降。其实说心说天,总是一般。所谓内贼不生,外劫不入。若有一人,一生之中心坚如石,丝毫不动,那天劫无隙可寻,一生一世,也不会降到他地头上。
只是此事说来容易,但事实上绝无可能。人的一生的,心中必然有疑惑、有恐惧、有愤恨、有忧伤,有种种不可名状的心结怀绪。内贼既起,天劫便至,这就是修行人人躲不过去的劫数。
所谓天人合人,内外交感。心劫是内里之因,天劫是外在之形。因此道门修行,多由清净无为中来,便是为了宁心静气,少生劫数。
只是此法极是为难,越是刻意避免劫数,越是落了下乘,反易为劫数所中。往往有修为通天的前辈,便在一重重劫数中,艰苦挣扎,最终一个不小心,一世修为,便成泡影。
自佛门传入中土,虽然佛道之争,所在不少,但佛门因果之说,却为修行者躲避劫数,开一新界。
因果之说,并不能直接消去天劫。但其有一桩大好处,便是那天劫,也会依前因而来,将天劫中需历的种种劫数,俱形为前因之果。换言之,只要你入因果之门,但凡有因果之事,一一避开,少结因果,便大可消灾去难,在以后天劫中,自然少有劫数。
此外既然笃信因果之说,则因自有果,报应不爽。那天劫之中,内贼早已零星消去,也化解了天劫的威力。
听了张十三这般讲述,梅清这才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那因果便如《大明律》一般。虽然给你了诸多约束,无法为所欲为。但也同时有了许多保障,不至受那无妄之灾。是也不是?”
张十三点头道:“便是如此。以大明子民看来,似乎《大明律》就是天道,凡身边诸人,无一不在《大明律》管制之下。其实若说《大明律》,也一样有管不到的人。一则便非我大明之人,那境外化民,或是色目胡人,既然不入大明朝,你那《大明律》自然管不到人家。这二么……”
张十三嘿嘿笑道:“便需你是高官权贵。要是你当了大学士,哪个敢用《大明律》来管你?就算是家人亲属,自然也有所变通;不然便如善会钻洞投机地混混,专找《大明律》地漏洞,自己便得多落些好处,却能少受其祸。”
“这也行?”梅清目瞪口呆:“不是天道昭昭么,怎么因果也和咱们世间事一般有这许多漏洞?”
张十三拿《大明律》作比,梅清是锦衣卫出身,他自然明白不过。只是没想到因果报应也居然有这些勾当,却是大出意料之外。
“什么天道,早说了因果非天道。”张十三纠正道:“因果既然为人造作,自然也能为人趋避。不然这些名门大派,为什么特出的高人就这么多?不管什么门派,总有些飞升地前辈、照看的神佛,或是强力的法宝。便如你在那朝中有了高官作后台,《大明律》就可以变通是一个道理。要是太上老君收了你当徒弟,就如同当了太子一般,随你怎么折腾。不要听什么太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鬼话,自古刑不上大夫,因果报应也不会管到三清四御头上去。”
第二十二章 玄教教主
“这般说来,若想借这因果成事,便当寻名门正派,借派中之力,从中多取好处,少受业报;或是设法窥见玄机,趋福避祸了。那若不愿入因果呢?”梅清问道。
“若不愿入因果,则你行事之间,便无须考虑约束顾忌,从心所欲。比如因果中人,无人敢多造杀孽,否则业报匪浅。但不入因果之人,便可以不管不问,不管怎么样的杀伐,也不会给你添一点劫数便是。但不入因果之人,一则天劫毫无征兆,也无规律可循,渡劫时全看修为高低、心性强弱与运气好坏,最是令人头疼;二则修行中人,对此类人物略有偏见,甚至有以魔道视之的。”
“那这般说来,入因果的好处远大于不入因果,为何师傅还要我考虑?”梅清有些不明白地道。
“一来,苦大师想也早看出来了,你心性之中,本少因果之念,就算你入了其中,怕也不一定有多大益处。二来么,唉,这几百年来,因果带来的好处渐渐不显,反倒是益昭其弊了。”张十三有些黯然地说道。
原来因果之说初入中土,为修行界接收后,有一段时间效果极为明显,飞升之人数量猛增,一时之间,修真界中欢欣鼓舞,尽皆以因果为不二法门,以为终于解决了有史以来修真界最头疼的一个大难题回复到了从前的水平。开始大家还心存侥幸,没想到这种情况并未停止,依然近一步恶化。甚至近百年来。竟然再没有一个飞升成功的例子!
面对这种情况,各门派也纷纷猜疑。虽然没人明说或许是因果之故,但其实大家心中,都有此疑念。
“这与因果何干?若是因果之法不佳,为何初采此法时,飞升之人猛增?”梅清问道。
“恰是因此之故。初时因果简单,业报不多。自然大家纷纷飞升。只是这些人飞升骤增,此果便要由后人承担。反倒使后人越承担的业果越来越重。只是此说也只是猜疑,并无实据可证。本来众门派颇有破开因果之约束。再复旧法地意思。但是,在前朝时,却有一个人,不入因果,搅得天下道门大乱。自此之后。各门派关门闭户,无力多顾,也再少有人敢择非因果之门了。”张十三目光游离,有些意态萧然地说道。
“哦?那人是谁?”梅清追问。
“他便是——玄教教主张留孙。”
张留孙——这个名字,现在梅清听起来当真是如雷贯耳了。
以一己之力。挑动天下道门大乱,可说是道门之枭雄了。当时梅清便也想过,何以这位玄教教主如此毫无忌惮的行事。今日听张十三的意思,其中还涉及因果是非的问题,其中怕还有些隐情。
“张留孙此人,天资之高,不作第二人想。梅清或许你也知道此人,本是出身自咱们天师教中。当时门中各位长老,对他也是期许极高。不想在方筑基入道后。他便称道:机缘在我。因果何干?坚称修道本为适心畅意,那等畏缩约束、逃避趋让之道。只合胆小无用的怯懦之徒,他是坚决不肯做的。因此执意不入因果,全凭自意修行。”张十三对着梅清说道。
“当时天下各派,均以因果为修行金针秘钥,虽然当时飞升之人已经渐少,但还不象现在这般严重。张留孙此言既出,门中诸位前辈俱都深为不喜。唉,现在想来,若是门中能更有远见,为他指个好师傅悉心教导时,未尝不会为教门放一光彩。
“当时张留孙年纪尚轻,虽然天资过人,但他非是正宗所出,为人又狂傲强硬,再加上这番不择因果、不服人言的举动,哪个长老愿意收他?最后还是看他天资质过人,弃之可惜,便随便给他指了个辈份颇高地长老,随他去了。
“只是那位长老其时已近飞升,成天闭关,准备应对天劫,根本也没时间管他。张留孙也自了得,居然便独自摸索,单凭个人一己之力,竟然在短短数十年内,连过两阶,在当时龙虎山年青一代中,隐隐有第一高手之誉。
“过不多久,张留孙的那个师傅飞升历劫未果,张留孙也不愿再换门庭,居然就这么自己一直修行了下来。其后门中改换教主,便是那张宗演。
“张宗演若说修为,别说和张留孙比,就是在同一代人中,也算不得高明。只是他出身正脉嫡传,为人又和善忠厚,他继任天师,倒也没什么人说三道四。尤其另人没想到地是,一向孤傲狂妄的张留孙,和张宗演居然也是相处甚洽。当时门中长老还颇以此为喜,谁想那张留孙却是心计甚深,所谋远大,非常辈能及。
“当时正是元朝,前朝地皇帝好佛喜道,对天师门颇有青眼。只是他毕竟是异族之主,咱们虽然修真之辈,但总不是不理红尘,也不见得便服膺于他。只是自因果大兴以来,各门各派,各路修真,无不以少惹是非、少沾因果为务,一个个明哲保身,只肯顺其自然,哪会有出头纷争的?咱们天师门,也自然就虚与委蛇,只求无过便好。不想朝廷偏偏降下旨意,要当代天师入朝晋见,这一下,倒是颇令人为难。“只是当势如骑虎,哪容得迟疑?最后张留孙主动站出来道:既然大家都怕沾是非因果,便由他这个不怕因果的人,陪了张宗演走一遭。张宗演只管做个样子,一切应对疑难,尽由他对付便是。
“人人都不愿趟这混水,难得出来个不怕事的,哪有不人人赞同的?何况张留孙修为进境极快,比起一些门中前辈来,也差不到哪去,由他陪着张宗演去面圣,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张留孙这一去,却是惹了无数地是非出来。自此以后,天下道门南宗一合为正一,弄得元气大伤,家家闭户自立;而张留孙玄教别立,我龙虎山竟几乎成了道门公敌。唉,个中因果,又有谁能说得清呢?”
张十三语态萧然,说不出的感慨悲愤。
虽然张十三没有细说张留孙进京面圣的诸多往事,但梅清也可以想象张留孙以一己之力,打动元帝,受封国师,进而脱门自立,创建玄教,又力合天下符于正一一门,这等翻云覆雨的手段,此时听来,还不由令人心惊。
“当时张留孙欲独立玄教时,门中长老,也曾劝阻,更言道只需他复归龙虎山,定然荐于大长老门下,门中秘籍法门,任其自择。张留孙却道:他虽别立玄教,亦未尝忘本,定然有报于龙虎山,使天师一门发扬光大。至于秘籍法门一事,他却言道:我道由我,不乞他人。男子汉大丈夫,既行逆天修道,又何惧路险人言?拾前人遗唾,步他人脚印的事,张留孙却是不干。”张十三在提到这位前辈时,面上表情颇为复杂。
“我道由我,不乞他人”,梅清喃喃道:“这位玄教教主有此心胸,怪道能独步海内,自成一派。”
“唉,其实他这般说,心中未尝不是存了怨恨门中之意。当时他那般天材资质,却未得公正待遇。其他弟子都有师傅悉心指点,唯有他,全靠着一些低级弟子人人可能地二流法门,硬是修到了炼气之阶前。只是到了这时候,他便再无法门可循,除非咱们这样的名门大派,谁还有那般高深的法籍可为指引?因此当时门中以此为言,确实有些要挟的意思。不想张留孙此人居然高傲至斯,宁可自己动心机,毁了神霄门去弄了旁家的法籍回来,也不肯再受天师门中的法门了。”张十三摇头说道。
梅清也不由喟然而叹。这张留孙果然是骄傲得有些过份了,只因当年在天师门中未能得授真传,便再不肯承其法门。修行之路,开始时凭些粗浅法门,摸索前行,凭着天资过人,尚有可为;待到精深处,没有真正的修行之法,是万难有寸进的。原来张留孙不惜花了天大力气,毁了神霄门,不只是为了一统正一,扫平障碍,也是为着取得修炼法门,为立派修行之基。
张十三说到这些往事,也不由声音暗哑,显得心情颇为激动:“当时他道有报于本门,众人还只当他是随口一说。没想到他居然说动朝廷,下诏令合天下符于正一,以龙虎山为祖庭,统摄天下道门。这份报答,果然是使天师门发扬光大,为创道以来所未有。只是谁也没有想到,此举也使我天师一门,将其他道门得罪不浅。现在看看前些年朝廷夺去天师之称,各派纷纷落井下石,导致门庭凋落,大有一蹶不振之态,又何尝不是当日盛极之果?”
第二十三章 闻香教踪
张十三讲完当年张留孙之事,有些意兴阑珊,淡淡地道:“因果之说,想你也明白了。自玄教教主身没之后,天下修真界均视不入因果为异途。众人都以当时张留孙因为没有因果牵扯,故此行事肆无忌惮,终非修真之福。只是后来飞升之人逐渐断绝,这才渐渐有人提起或可试着不入因果,恢复旧行。只是修真界囿于因果已有千年,人心之中竟将其认作天道难违,即便不欲入其中,却哪得挣脱得出来?”
久未开言的苦大师言道:“据老衲所知,其实也有数个门派试过选年轻弟子不入因果而修,却因此颇毁了几个好苗子。非是老衲在佛言佛,因果之门,虽然有其约束不足,却是修行正途。梅清,老道讲的这些,事情大致并不错,只是以老衲看来,即便无人飞升事在因果,其根本乃在人心,却怪不得因果之门。入与不入,凭你自择,但心万莫生了成见,反为不美。”
张十三叹了口气,点点头道:“这事却是强迫不得,总需你心中自主方可。恰好这几天,你修行需得缓一缓,便好好想想这件事吧。若你愿守因果为径时,有我与你和尚师傅护持,受了因果之戒也不为难,只是需事先做足了功夫,免得事后不明忌讳规矩,再吃了亏。”
梅清想了想,问道:“守这因果,或是不守,还需有什么仪式造作么?”
张十三道:“若是不守,自然不管不问它就成了。若是守时,倒有些小小动作。其实大部分门派在入门之时。便都加了有关的内容进去,很多后生的修真,根本就不太清楚其中差别;你这小子大概全从野路子出来地吧,这才没入这门。”
梅清点了点头,口中未再多言。
正在三人谈话告一段落之时,忽然门外脚步声响。只见侯申伴着史梦竹走了进来。侯申面有怒色,倒是史梦竹面色如常。
“先生你却忍得住,如何不让我直接剁了那厮!”侯申气愤难当地道。
“侯申,怎么一回事?”梅清见了,连忙出言询问。
史梦竹一笑未语,侯申愤愤不平地对三人讲了起来。
原来这几天,梅清修行入港。沉迷其中。侯申见他日夜不休,浑忘了吃饭睡觉各项正业,不由大是恐慌,连忙要入内相劝。
史梦竹阻止他道:“梅小友既然有师门为指引。其中必然有规可徇,侯先生勿需紧张。”
侯申为难道:“史先生有所不知,我二人此行,乃有正事在身,这般沉迷不出,却是奈何?”
史梦竹笑道:“你看虽然那房屋紧闭,但其中电闪雷鸣,声声在耳。这电击之法,向为教授所擅。绝禁沉迷之弊,你尽管放心便是。”
侯申这才知道电击能防沉迷,当下不再多言。
史梦竹这几天因为甜妞这事,颇为烦恼。此事背后,必然是有些诡异。但目前张十三等人。除了教授梅清之外,根本也无暇关注他事。因此也只得暂且安抚甜妞父亲及大山家人,先将甜妞的丧事办了。
不成想昨天才过完七天,今日一早,大山家中人忽然听了不知什么人的主意,托人弄脸,七拐八折,求到了闻香教的头上。原来大山家中人的意思,就是想请闻香教中一个信教的信徒。来给做个法。去去邪气。没想到闻香教中教主闻听此事,居然巴巴地自己跑了来。说是邪气颇重,若无大法力镇压不住,带着一众信徒,在村中大做法事,闹得乌烟瘴气。
史梦竹闻言,颇为愤怒,当即出面指责。没想这教主居然一改往日避让的作风,强项起来,其手下更是口出恶言。
史梦竹手下家人都大为愤怒,侯申更是一言不发,上前便放倒了两个。正当乱成一团,看看要出事时,史梦竹止住众人。只有侯申气愤难平,还是史梦竹拉了他道回来了梅清等商量,这才劝了他回来。“就那装神弄鬼的家伙,落在爷手里,保他一刀就断了念想,再没个花样儿!”侯申气哼哼地道。
梅清闻了,未发一言。侯申与自己二人,本是为了闻香教而来。初见面时,自己也曾问过史梦竹,只是当时交浅言深,史梦竹便顾左右而言他。现在侯申故意想把事闹大,多少也有些逼史梦竹出来说话的意思在里边。
想到这里,梅清站起身来,深深地对史梦竹施了一礼道:“我这兄弟行事不妥,却让史先生为难了。”
说到这里,又看了张十三、苦大师一眼道:“不瞒二位师傅与史先生,我本是朝中锦衣卫内组千户,此来永平,便是探察闻香教之事。先前未曾言明,还望先生见谅,请师傅责罚。”
在他想来,锦衣卫这名声实在是差到了极点,因此对自己的身份,多少有些忌讳莫深。但现在若再不说清楚,只怕以后更有误会。何况与三位前辈也都算是相熟了,相来也不至于有太大的影响了。
没想到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三人均毫无惊讶之意,张十三开口呵呵笑道:“你这小子腰牌挂了这些天,当我们几个是傻子么?你爱干什么干什么呗,想察就察去,若是遇上硬点子,自然有师傅给你撑腰。”
啊……梅清这才知道原来自己这师傅早就知道了自己这点底细,嘿嘿笑着道:“原来这样。没想到师傅您这眼神可够好地,藏衣服里的东西都能看到,定然是当年走江湖踩盘子练出来的。”
“没大没小!”张十三笑着骂道:“说实话你这小子还真不象个官府样,白面书生似的。说踩盘子,这猴小子一双眼睛贼精贼精地,可是不怎么地道。要不是你们俩人的腰牌真的不能再真,我都怕你们两个是假扮着出来的想从老史这府里偷点啥东西呢。”
梅清听了呵呵一笑,随即肃容道:“不瞒史先生、师傅,梅清此来,前时曾向史先生也问过。只是那千金爷无人知晓,这闻香教又无人愿说,因此大是为难。”说罢,便将自己在京中时,侯申受人之托入锦衣卫库中盗砚,之后顺藤摸瓜发现杨晋,又牵扯出闻香教一事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
史梦竹听了梅清的讲述,沉思了一会道:“梅小友所言千金爷,虽然老人自认颇通本地地理沿革,但却实从未听说过此人或此地;至于那闻香教,在本地由来已久,纠缠甚多。其中更有些另人心惊之事,史某也是观察良久。可惜此邪教规矩甚是严密,竟然难得探听到一些内幕。”
正说着时,忽然闻得门外传来阿三的声音道:“那个什么教主命人在村中筑坛,说是要做法。咱们家人在那阻拦,那些教徒居然想要动手,要打起来了!”
史梦竹听了,不由“嗯”了一声,站了起来。一边的侯申早就跳了起来道:“反了反了!这帮寻死的家伙来太岁头上动土,且待爷成全了他们!”
梅清听了,连忙伸手阻住侯申。无论如何,史梦竹乃是此间主人,万事都该由他做主才是。
“此间事,怕还有些意思呢。”史梦竹说道:“不若便请几位随我同去看看如何?”
梅清看了看张十三和苦大师,见二人都无反对之意,便点点头,随着史梦竹向外行来。
“史先生刚才说的是何意思,莫非这闻香教这次地行动有什么不妥么?”一边走,梅清一边问道。
“呵呵,前几次,这闻香教也借机想在村中建坛作法,便被老夫着人止住了。不怕梅小友笑话,老夫世居此地,在乡里还算有些声望,就算是县府使君,也有些小小面子。因此那闻香教虽然气恼,但一直未敢启畔。它那教主,更是一向避不见人,故作神秘。这番行为却是大异,不光那教主毫无顾忌地现身出来,更直接到咱们村中来挑畔,若非是背后有了什么倚仗,怕他也不敢这般做。”史梦竹淡然道。
梅清听了有些好奇地道:“那闻香教为何一定要在村中开坛,难道咱们村里有什么特殊的好处不成?”
史梦竹摇摇头说道:“我也不太清楚这些。但闻香教对此处早有居心,却是勿庸置疑。前些时候翔云岛上那些神迹之后,闻香教欲在村中做法不得后,也曾托了各路人马前来说合。只是老夫向来不喜这些神道,又厌恶闻香教的行事,这才没有答应。”
“哦?那闻香教在此地颇有恶迹么?”梅清听了感兴趣地问道。
史梦竹摇摇头:“这却未闻。说来奇怪,这闻香教从来不似其他白莲邪教般为非乡里,也不会鼓动百姓对抗朝廷,横行霸道、夺财强讼等事也未有闻过,让人想要对付它,也抓不到什么把柄。”
梅清有些奇怪:“那先生未何厌恶其行事?好象它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此教行事,异常神秘。自来立教,无不以光大教旨、广收教民为重,一旦有了力量,自然会有种种不法之行。偏偏此教行事则不然,行事低调,不违法纪,组织又异常严密,大异通常教门所为。事事反常,其中定然少不了阴谋。虽然老夫手中没有实据,但却觉得这教背后所图,必然不是什么好事。”史梦竹肃然道。
第二十四章 关帝化身
“天灵灵,地灵灵,满天神佛来显灵……”
梅清等人还离得远远地,就听到村子中锣鼓喧天,煞是热闹。等走得近时,只见原来大山家门口的平场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搭起了一个台子。台子四周遍树彩旗,五颜六色,上边画着各种奇形怪状的图形。在台子两侧,分别立起了高高的法幡,左侧写着:南无阿弥托佛。右侧写着: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那字体似楷非楷,似篆非篆,每个字足有斗来大,用金丝衬黑色,绣在黄底的缎子布上,在秋风中猎猎作响。
台子四周,遍围着身穿黑色长袍的教徒。这些教徒俱都立得如同标枪一般,手( 天下道门 http://www.xlawen.org/kan/3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