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部分阅读
风味小吃一街两行。近至数十里,远到西安咸阳、平凉秦州的香客信徒、男女居士,赶来看热闹的百姓络绎不绝。哪个不想观赏这三秦富庶之地的风流景象,哪个不想看一看这御河两岸的明媚春光。过会这天,街上熙熙攘攘、人头攒动,逛会的人谁个不想见识见识这里名扬三秦的西府社火。那些舞狮子的、耍火龙的、抬芯子的、踩高跷的、撑旱船跑竹马的,描眉画额、穿绸挂彩妆成俊男靓女,表演着各种戏文:有颂扬先贤的《太公出山》《黄河阵》和《梅伯闯宫》,有赞美明君皇上的《龙凤呈祥》和《下河东》,还有针砭世俗的《脏婆娘》和《杀狗劝妻》……目不暇接、数不胜数。
30.下篇(9)
除此之外,各种小吃琳琅满目,卖的将荞面抓得老高;卖凉粉和卖鸡蛋醪糟的高声招徕着顾客;炸油糕的和卖蜂蜜粽子的满脸堆笑;捏面人的一边唱着一边将染得红红绿绿的鸡毛插在面人头上,逗引着过往的娃娃……街背后小河两旁的树荫下是牲口市,骡马牛驴、猪羊猫狗应有尽有,还有从北岸子过来拉骆驼的,快到麦收季节了,卖杈把扫帚、栲栳簸箕、草帽镰刀的也不计其数。***一直延伸到驿路两旁。
驿道两旁,掷骰子押宝的暂且不说,树荫下又是另一番天地,打把式卖艺的、耍猴的劝善的、掐八字算卦的,还有唱“莲花落”的,浑浑噩噩,把一个两街四坊的西虢镇挤得水泄不通。每到会期,裕祥店也放假两天,把式和相公们回家的回家,逛会的逛会,哪里都不想去的就在房里睡觉。只是护院的刘镖师不能远去,带领几个徒弟恪守职责,当然掌柜的是另有赏赐的。
四月初六一早,大掌柜开禄换了夏装,头戴青缎瓜皮帽,架一副茶色石头镜,穿了件浅紫杭绸单袍,外罩黑缎单马褂,雪白的布袜,脚蹬黑色深口千层底冲服呢双梁鞋。系在腰间的深绿色槟榔眼镜盒闪闪亮,辫子和胡须虽已灰白,但精神矍铄。吃罢早点,他带了贴身的小相公拴狗和田贵一同到街上游转,想放松放松。
三人来到街上,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向前涌动,拴狗买了几个蜂蜜粽子,让开禄先尝,开禄笑笑,摇手不要。拴狗和田贵到底是孩子,一人一个,嘻嘻哈哈边吃边走。田贵看路旁有个卖草帽竹扇的摊子,买了两个竹扇,给大掌柜一个,说是拿在手里显得斯文些。主仆三人边说边笑缓步前行。开禄不比一般人,认得人多,由于平时待人和气,一路上不时有人和他打招呼,碰见热的,开禄还得站住寒暄几句,弄得拴狗和田贵都烦了。
不知不觉来到戏楼根儿,只听见一阵阵喝彩叫好声从剧场传来,当他们拐过弯儿走进剧场时,台上的大戏正唱得热闹。他们三个找了个高处站了,原来唱的是《古城会》,只见台上的关云长头戴夫子盔,身披绿战袍,每走一步先把腿高高抬起,晾出翠绿色的朝靴及靴尖上那漂亮的虎头然后才朝前跨。关云长右手拿着系满红绸的马鞭,左手握着背上的青龙刀,刀尖从右肩上露出,甚是威武神勇,前面的马童随着急促的边鼓声,跟头翻得如同风车似的,台下的观众如同着了魔,叫好声、欢呼声、口哨声此起彼伏。一会儿,马童的跟头停住了,扎了个势站在那里,只见关云长向前走了几步唱道:
那曹操差来张文远,
顺说关某归中原。
上马金来下马宴,
十美女进膳曹问安。
买不下关某心一片,
日每思念三桃园……
此时,剧场没有一点声息,人们如醉如痴地欣赏着那清悦醉人的唱腔。据说这位唱家子是西安有名的红生,人称“活关公”的党甘亭,他不光功夫了得、扮相威武且声腔激越,唱《下河东》能一人扛到底。
待《古城会》收场时,开禄早已叫田贵扯来八尺红绸送入后台,给党甘亭挂红,又封了五两银子给戏班。班主一听说是裕祥店的封赠,喜出望外,便让“关羽”披上红绸到前台致谢,台下又是一片震天的掌声。
从剧场出来,看罢了高跷和芯子,三个人又转悠到街外的东西驿路上,这里和街面上一样,依然是那样喧嚷热闹。走了几步,他们看见柳树下站着个人,大约四十来岁,身着长袍,头戴居士帽,一看就是个“劝善的”。那人手中拿着个未打开的折扇,嘴角溅着白沫不知疲倦地说着、唱着、比划着,不时有人递上茶水喝上一口。那人唱道:
喜今日天气好风轻云淡,
拉一段家常话细听我。
尊一声众乡党莫要站远,
听我把孽和善细表一番。
年成好要想到三灾六难,
万不能钻场伙去抽大烟。
有了钱有了粮要多行善,
尘世上多少人还受可怜。
劝妇人少糟蹋粮食米面,
31.下篇(10)
饥饿时缺一口难度饿关……
三人站着听了一会儿,拴狗说:“走走走!这熊吃饱了撑的,也不干个正事。***”开禄笑道:“按说像你们这一伙子,就得好好地坐这儿听听!”说毕,让田贵取出了几十个麻钱放在桌子上走了。
主仆三人继续信步而行,不觉来到卖农器家具的地段,只见路两旁净是筛子簸箕、木锨杈把、犁筢锄杖之类。忽然,路旁一个席地而坐的少年吸引了开禄的目光。他先站住看了一会儿,随后向前走了几步,双手撩起袍襟,就地蹲了下来。
拴狗和田贵一看,只见路边的青草地上坐着个十**岁的后生,他面前铺了个粗胡麻线织成的口袋,口袋上放了个圆圆的钵盂状的物件。看样子少年坐得久了,略显得有些焦虑,他一见有人凑过来,立马眼睛一亮,满脸堆笑,用一种期冀的目光望着开禄。
开禄拿起那件物什,把眼镜往额上一推,翻来覆去地看了一阵,沉思了一下,也不说话。只见这铜器状似钵盂,圆口圆足,两旁有耳,双座,浑身布满了花纹,上面还有一个盖子,盖子顶部隆起了个螭状的钮,只是斑斑驳驳的布满了铜锈。他揭开盖子,见里边还较光滑,蚀锈也轻,于是给食指上蘸了些唾液在底部搓了几下,隐隐地露出了几个篆字,开禄问那少年:“是卖的吗?”
那少年连忙点头说:“是的是的,看来老先生是个识货的!想要吗?”
开禄把那钵在手里掂量一下说:“要!多少钱?”
少年向周围看了看,用袖子拢住手伸到开禄怀里,张开拇指和食指做了个“八”字形小声说:“大叔,你看,日头早偏西了,我还没吃呢!外管一顿饭行不?”
开禄笑着把那东西装入口袋,怕被人看见,悄悄地把十两银子塞到那少年的怀里,说:“看来你也是远道而来,今日没带多钱,这十两银子你拿着,随我到那边吃些东西赶紧回家,莫要怠慢!”随即令田贵先把那东西送回店里再来。
那少年愣了,对这个买卖做得如此的快捷和顺利感到不可思议,他说:“不吃了!”把背篓往肩上一抡就走。可没走几步忽然站住脚,返身又回到开禄跟前,拴狗以为他反悔了,正要插。不料那少年却笑着说:“这位先生,你过来,咱借一步说话!”
开禄随他来到个僻静处,少年此时也不称先生了,沉思了一会儿说:“大叔,我看你是个懂家,也是个好人,您老知道这东西在我们庄稼人手里没一点用,饥了不能吃,渴了不能喝,反过来还招惹是非呢!我家就是因这遭了难。大叔要不嫌弃的话,能否……”少年说到这儿欲又止。
开禄看出了原委,笑着说:“小伙子,你大胆说,不用担心,我也给你交个底,我就是裕祥店的大掌柜,姓林,这一带人都知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这一行就讲个‘诚信’,娃呀,你有话但说无妨。”那少年附在开禄的耳旁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阵。开禄摇摇头,叹了口气:“唉,造孽哪!好找不好找?”
那少年看了看周围没人小声说:“好找、好找!大叔,上了北塬三十里有个名唤金箭岭的地方,我家在阴坡牛家崖,我大叫牛盛万,我叫铁蛋,家中有个瓜子哥,一问便知……”
开禄说:“行!是这,回去把东西藏好,不敢有丝毫的差错。记住!今儿个是四月初六,一到夏天我们店里事多,到了**月就能闲些,我一定会到你家的!”说毕,他们来到个小吃摊前吃过饭,那少年道别走了。第十九章
送走了牛铁蛋,正要回去,忽听不远处传来一片拍手喝彩声。田贵和拴狗到底是娃娃,好奇心强,挤进人群一看,原来是一男一女两个打把式卖艺的。男的有四十**年纪,赤着膀子在场内走着圈,不时踢踢腿伸伸胳膊。走了几圈,他把辫子往头上挽了个髻儿,从地上捡起两块半截砖,只见他双肩一耸,五指猛一力,“嘭”的一声,握在手里的两块砖立时粉碎,围观的人们齐声叫好!
那汉子停下手来,双手抱拳,操着一口浓浓的陇西口音说:“小老儿初登贵地,人地生疏,全仗着各位老少爷们捧场照顾。在下虽会几手拳脚,并不敢在真人面前夸口,只为我父女二人混口饭吃。若有闪失,还望各位海涵!”说罢指着站在身后的女孩说:“这是小女,今年十七岁,尚未聘与人家。不是老儿海口欺人,现让她坐在这一摞砖上,有哪位能把她拉得起来,皆可为君子做妻做妾、做奴做婢,悉听尊便、绝不反悔!”拴狗和田贵看呆了,二人回头对开禄说:“掌柜叔,这倒比戏好看,不妨站这儿望望。”
32.下篇(11)
开禄看那女子,中等个儿、衣着很是朴素,肩上和襟上还有补丁,不过干净利落、娇艳中带有几分泼辣和刚强,虽无十分容颜,却也楚楚动人。只见她手握辫站在一边抿嘴含笑,并不羞涩。听父亲讲完,便在场中走了个招式,细步纤腰如风摆杨柳,进退自如似舟行水上。内行人一看便知,这女子轻功非同一般。她身后放着一摞码得整整齐齐的青砖,上面铺了层麦草,那女子分腿坐在上面一动不动。
这时,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你推我搡、唧唧喳喳,就是无人敢出头一试。半晌,忽然一个汉字跳进圈子,红着脸说:“我来试一下!”一边说一边挽起袖子走上前去,挽起姑娘的胳膊使劲儿就拉。不料,那女子只是把胳膊向上一提,那汉子立脚不住,竟一个屁股墩,跌出五六尺外。他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说:“这不算!我还没防,她就把我掀倒了!”老者笑道:“不妨再试。”
那汉子二次上前拉这女子,谁知,任凭他怎样使劲儿,那女子只是胳膊来回转动,身子却像黏在了砖摞上一般。汉子满面通红,女子却在顽皮地笑。他正要松手认输,老者却笑着说:“这位乡党若有朋友,不妨叫几个合力来拉。”汉子见是这话,便向人群挥手道:“四哥、六弟、大侄子,你们过来帮我一把!”
他的话音刚落,人群中就有三个人走了出来,有两个约有三十岁左右,一个小的也有十七八岁,一齐走进了圈内,开禄和拴狗三个不禁为那女子捏了一把汗。
那女子从旁边的行囊中扯出两根胡麻拧成的绳辫,一手拽住一根,露出四根绳头交给对方,让他们四人合拉她的一只手。一场真正的角力又开始了,四个汉子各拽一个绳头,鼓足了劲儿朝一个方向拉,那架势真有千斤之力,但那女子依然端坐在砖摞上纹丝不动,任凭他们左拽右拽。相持时间一长,女子坐下的砖似乎吃不住了,只听得“咯嘣嘣”一阵响,上面的几页砖被压得裂成了好多碎块。围观的人足足有一百多人,看到如此精彩的表演,出了雷鸣般的喝彩声。
连平时不苟笑的林开禄此时也随着众人拍手叫好!,五人僵持了一会儿,那女子将麻辫慢慢的用手掌绞缠着往里收,又突然猛地一抖,那四个把持不住一起松手,跌了个人仰马翻,众人又是一阵轰然喝彩。这时老汉翻过铜锣收钱……正在这时,圈外忽然大乱,几个歪眉斜眼的汉子一边推人一边乱喊着拥了进来:“闪开闪开!威远镖局的宋镖师来了!”
一听说“宋镖师”来了,田贵自觉不好,抻了抻开禄的衣角说:“掌柜叔,这家伙不是个好鸟,这里不好看,咱们走吧!”开禄正在兴头上,哪里肯走,摇摇头说:“不妨事,看一阵再走。”田贵和拴狗只好站下了。
这“宋镖师”不是别人,正是陈仓县令魏清原的外甥,当地有名的财东宋万山之子,人称“黑豆虫”宋大少。宋万山四十得子,将这家伙溺爱娇惯过火,致使他自小不喜好读书,却喜好打架斗殴,于是,其父就送他习武,哪知练了没几天,这家伙怕苦又回到了家中。宋万山怕人笑话,花了些银子给其在镖局挂了个名,虽称“镖师”,只会几招花拳绣腿,后不知怎的,又成了县里的“团练教师”。整日无所事事,和一些狐朋狗友东游西转、不干好事,名曰“维护治安”,实为坑蒙拐骗、讹人诈财。穷人不敢惹、富人处处让,去年秋天因一件小事还把田贵打了个鼻青眼肿。
说话间,人们已闪出一条通道,只见宋大少两手分开人群,捋了捋袖子走上前去,问那老者说:“老头子,这是你的女儿?”
老者一看,这小子一脸邪气,生得细皮嫩肉,像是位公子哥,只是从腰间的练功带和灯笼裤上看像是个练武的,也不知来历,忙作揖说:“回少爷话,这是小女,今儿个借贵方一块宝地混口饭吃。”
“好啊!”宋大少嘿嘿一声冷笑说,“听说四个汉子都拉她不起,功夫也算了得!”老者忙说:“承爷夸奖,也无什么,只是练了几天内功,其实叫方家见笑。”那家伙把女子端详了一阵,回头对从人说:“我倒要想领教一下她的内功!”说着上前便扯。
33.下篇(12)
二人刚一搭手,只见那女子猛地将手一缩,甩出条麻辫,那宋大少并不抓麻辫,却笑着仍用手拉。***女子一翻身滚到旁边,一个鲤鱼打挺站起身来说:“别耍歪门邪道,拿出真功夫来!”老者向前跨了一步,双手抱拳给宋大少请了个安,说:“少爷手段高强,我们服了,求少爷高抬贵手!”
“高抬贵手!”那家伙哈哈一笑,将手一摆说道,“你刚才说的话不算了?是我将她拉起来了,她就是我的人了!怎么,我配不上她?”
老者见是这样,一手扶住女儿,一手拽住那家伙的衣袖说:“少爷,你若用硬功将他拉起,小人自没说的……”突然老者十分娴熟地将手腕一翻,从那家伙手上夺出一个带有尖刃的指环说:“你用的是铁蒺藜指环,这……”一语未终,宋大少不耐烦地将手一挥道:“没工夫听你老东西唆,走!”几名随从立即扑了过来。
只见老者气得浑身抖,怒目相向,双手拳头攥得“咯嘣咯嘣”响。哪知女子此时把双臂只是一抖,只听见“咚”的一声,已有两个随从跌到了五六步之外。这时又上来了三四个人向她扑去……
林开禄早已看不下去了,他一步跨出人群,用手止住双方人等,双手一拱朗声说道:“宋大少爷,在下并不懂武功,但亲眼看到这女子是自行起身的,你并未将她拉起。这且不说,便是迎亲嫁女也要择个良辰吉日,像你这般行径,恐怕有些不妥!”
那姓宋的正要火,抬头一看,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裕祥店大掌柜林开禄。林开禄不比别人,在陈仓县无人不知,原因是裕祥店名气最大,缴纳的税银也最多,官府衙门的老爷见了大掌柜都要点头问候、笑脸相迎。今日偏偏遇到了他,宋大少自觉十分扫兴。他不愿地拱拱手:“哎哟!是掌柜叔!我还以为谁呢?今儿个给娃个面子,这事盐里没你、醋里没你,请你莫要掺和!”
开禄早就听说过这个活宝,只是没见过面,今日见其仗势欺侮这一对外乡父女,又对长辈傲慢无理,平时并不好事的他怎么也抑制不住心中的火气,无论田贵和拴狗怎样劝也挡不住,他跨前一步说:“小伙子,人常说‘善事多做,恶事莫为’,你看这清平世界、朗朗乾坤正是讲理的地方,咋就叫个掺和?”
这人也怪,一见有事,呼啦啦又聚拢上来了许多。姓宋的自知理亏,又见大掌柜执意要管这事,若换了别人早都打开了。他心中一思忖,这卖艺的父女绝非等闲之辈,尤其是这一老儿,内功和手段不比一般,若强硬下去动起手来吃亏是肯定的。但就这样罢休也太没面子,往后在这一带咋混,他灵机一动便转身对开禄说:“掌柜叔,你说她不是我拉起来的,小侄也不好辩白,今日看在您老的面上,让她一步。不过,大家也看到了,我方才拉她费了力不说,也耽搁了我许多正事,再者,这女子出手就将我的两个伙伴打倒,在场的人都可作证,这话又怎么讲?”
见姓宋的口气有所缓和,开禄也软下来反问说:“你说咋办?”这宋大少别的本事没有,讹人钱财却是内行,他走上前一步,双手抱在胸前,仰头眯眼看着天道:“当着这么多老少爷们,咱也不胡来,这女子内功着实厉害……”接着回头指了指身后的两个随从说,“若我这俩弟兄回到家后,内伤作,有个三长两短如何是好?依我看,给我这俩弟兄各赔十两银子,就此了解。不然,跟我去一趟县衙。”
老者见这家伙如此凶狠贪婪,既气愤又为难,用求救的目光环顾了一下四周说:“我们父女二人远从陇西而来,也是因为饥荒,我若有那么多钱,还能让个姑娘家抛头露面干这号事!小女刚才只是将那两人推了一下,况且他们都是练过功的,不会有事的!还望少爷开恩。”
宋大少听罢厉声说:“开恩,咋样个开法?有钱给钱,没钱给人!哼,你说是卖艺的,谁信呀?那些白天专门看道踏路,晚上杀人劫财的土匪我见得多了!”
开禄一看双方又硬起来了,明知到了衙门父女俩是占不上便宜的,沉思了一下。拍了拍宋大少的肩膀说:“小伙子,得饶人处且饶人,大可不必这样!你要的无非是钱,这二十两银子我出!”说着叫过拴狗,指了指镇子外面的悦来客店:“去!到赵掌柜那儿取二十两银子,就说我有急用。”不一会儿,拴狗拿来了银子,如数交给了姓宋的,那家伙平白得了这么多钱,甚是得意,将手一摆,一个个溜出了人群。
34.下篇(13)
老者呆呆地站在那里,他见这位老先生在要紧关头主持了公道不说,还倒贴了二十两银子,心中万分感激,不知咋说才好,拉着女儿就要下跪。开禄见状忙上前扶住老者说:“这位老兄,咋能这样,不敢不敢!我也是一时冲动,赶到一块了!”老者一把握住开禄的手激动地说:“今天的事若不是恩公主持正义,我们个外乡人,还不知道出啥乱子呢,多谢了多谢了!”说着不停地作揖。
开禄说:“老兄,看起咱都差不多年纪,不要恩公恩公的了,听着别扭。古人说‘为善最乐、为恶难逃’,这也是个缘分呀!应当的、应当的。”那老者再一次拉住开禄的手久久地望着他的眼睛,木讷了好长时间才冒出了一句话:“今天遇到了您这样的人,倒叫我说啥好呢!江湖上常说‘大恩不报。’可我总得知道您姓甚名谁呀?也叫我父女记在心里。”
开禄忙摇手说:“不必不必!不过我告诉你,刚才那伙子你也知道,这里不可久留……”说毕,和两个小伙计头也不回地走了……第二十章
“林家老三被绑票了!”这事像一阵风在整个怀仁里传得沸沸扬扬,修身一家为这事愁眉不展、寝食难安。屋里其他人还好说,老太太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一日多次拄着拐杖站在村口的高台上望,回家后又跪在佛龛前祈祷。大姐娃挺着个即将临产的大肚子忙忙碌碌、出出进进,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她和修身商议筹好银两,只等机会交钱赎人,又怕其中有诈,正不知如何是好。
亲朋邻里凡是知道这事的,无不来家询问安慰,献计献策。不但怀仁堡的刘西五、马云山来过,昨晚,鹏远的祖母张老夫人也在丫鬟的搀扶下,手拄拐杖颤颤巍巍来了。老夫人对修身妈说了许多安慰的话,他双手合十,在佛龛面前为治国做了祈祷。这位善良慈祥的老人与修身母亲一样,一生吃斋念佛,她不但大骂土匪造孽,还应承叫修身去找身为团练总管——她的娘家侄子协助寻找。
张老夫人的到来,令修身妈受宠若惊、感激不尽,她从心底感激乡党邻里对她这个外来户的关怀和帮助。尤其是张老夫人和自己都是信佛之人,对“善有善缘、恶有恶报”的因果深信不疑,她们老姊妹之间似乎有一种本能的亲切,在那民生凋敝、土匪横行的乡间,能够维系最终精神底线的也只有寄托佛法的慈悲了。
修身此时真的没了主意,人们对营救老三的方式方法各抒己见、莫衷一是。有的说,蝎子老三心狠手辣,啥事都做得出,送钱赎人刻不容缓;有的说,“软处好挖土,硬处好打墙。”钱不能给得过于顺畅,要提防蝎子老三变卦涨价……
其实,若不是大姐娃修身早都崩溃了,是大姐娃准备好了银子,还说,咱们这一块儿的刀客土匪就蝎子老三是个“君子”。有事实可以作证,他一不劫持贩夫走卒,二不打抢灾荒之年搭棚舍饭的富户,只是与官府和那些为富不仁的土豪做对。只要咱没做过亏心事,按期交了银子,啥事都没有!
说是说,修身心里总是不安,那纸条上并没说把钱送到那里,怎样个送法?他真的没了主意。这时,大姐娃忽然想起了父亲常叮嘱他们的话“有疑难事,就去湘子庙找法成道长,他可不是一般的人!”修身也忽地心中一亮说:“行!”
村东的湘子庙,可真称得上一处名胜。怀仁堡东石碓沟右边的崖顶上有一座道观,因观内祭祀着韩湘子,当地人称其为“湘子庙”。据说当年韩湘子曾在这里修炼,后羽化成仙。当年韩昌黎公被贬潮州,过蓝关时忽遇大雪不能前行。其时韩湘子正在修炼,忽然一个寒战知道叔父有难,便即刻冒雪动身与叔父相会。这湘子庙地势奇特险峻、非同一般,加上建造时构思精巧,堪称骊邑县一绝。
怀仁堡村东原下紧靠驿道南有座专为湘子爷修的戏楼,高三丈六尺,宽三丈六尺,麻石为楚青砖砌就,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出将”、“入相”醒目别致。底部是一面石箍的窑洞,既节约了材料,又可供戏班居住。戏楼坐北朝南,前面是一块平地,平地南边有一道七八尺宽的土梁与其相连、逶迤向上。土梁两边是沟,土梁上铺着青石台阶,一直向上伸到湘子庙的山门口。犹如华山的苍龙岭,又似龙门的司马台,当地人把这一道土梁称为“凤凰项”。
35.下篇(14)
顺凤凰项上数百级台阶,便是湘子庙的山门。站在山门口纵目向北远眺,田畴似棋、御河如练,广袤的原野烟雾茫茫,环顾四周绿野如海,八百里秦川尽收眼底。庙两边都是四五丈高的悬崖,东西崖畔各有数棵古柏,凌空向两边伸去,“天工造化、胜形如凤”。戏楼翘如“凤冠”,土梁蜿蜒如“凤项”,庙宇恢弘如“凤身”,而凌空伸向两旁的古柏便是“凤翅”了。这便是“骊邑八景”的“湘子乘凤”。
湘子庙古称“太平兴国观”,建于五代盛于北宋,后因金元逐鹿受损。到了元代,在清和真人尹志平与洪妙真人李志柔主持下重新修建,规模建筑不逊于宋,元世祖中宗元年改为“仙魄宫”,后又遭地震、洪水、兵火毁废。大清雍正三年,真人梁一亮来陕,奔走呼吁,得到多方资助,十载寒暑、历经艰辛,古观又焕然一新,取名“湘子观”(有碑文为证)。
同治年间,湘子观的戏楼被烧。光绪十二年,道士张法成游方到这里,钟护法、不辞辛苦,经十余载化缘募捐,油漆彩绘、修葺一新。随后,法成道长就定居在这里诵经修炼。法成道长姓张,是一位道行高深、乐于助人的道士,作为湘子庙的庙祝已有十好多年了,签卦也十分灵验。
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开禄从西虢镇回到怀仁堡,傍晚无事在村口散步。也是缘分,恰巧道长云游归来,开禄就上前行礼问候,他早就知张道长的为人,只是常在外地没有机会见面而已。开禄见道长所负的行囊十分沉重,又望了望那又高又陡的台阶,就提出能否帮其拿些行李,当道长得知此人是怀仁堡的林开禄时,便邀他一起到庙中吃茶闲话。二人从古到今,天文地理、世态炎凉无所不谈,很是投机。
开禄把自己的身世家况一五一十地告了道长说:“不知是前世的孽还是后世的缘,自小一心向佛,今日有幸遇着道长,用佛家的话说也是一个‘缘’字。”这时道童将茶送上来了,道长给开禄斟了杯茶说:“先生向佛,我却尊道,儒、佛、道,虽为三家,源出不同,却有许多相通之处,实为一家。怎么说呢,佛重一个‘善’字,主张终生向善;道倡一个‘德’字,拟修身重德;儒家则崇尚一个‘仁’字,主张大仁大义,其实并不相悖。”
他们谈了好长时间,相见恨晚,开禄说:“我自幼学读佛经、谨遵佛戒,丝毫不敢逾越。就是做生意也想一心一意做好,在有生之年多做些善事……”张道长摇了摇头笑着呷了口茶说:“先生想得不错,只是当今朝政昏庸致使天下疲惫、四方动乱不息。这次贫道刚从天津回来,见外夷恃其坚船利炮,沿海到处输入鸦片祸害中国,多少百姓为毒品所害,不思进取、不尚礼仪。而太后皇上穷奢极欲,为保帝位不施仁政,致使国运衰竭、白银外流,百姓嗷嗷待哺。你我纵有扶穷济世之心,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张道长的话令开禄耳目一新,增长了不少见识,虽有的地方不敢苟同,但自此之后,他二人便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开禄每次回怀仁堡老家总要和他聚一聚。临走,张道长对开禄说,他是闲云野鹤,常在外走,也有几个朋友,若有什么难事或许能帮上忙。第二十一章
送走了家里的最后一拨客人,修身给看城门的老汉安顿了几句话,就一个人默默地朝湘子庙那边走去。已是亥牌时分,忽然飘起了小雨,修身这时才觉,偌大的一个怀仁堡死气沉沉,家家关门闭户,黑的连灯火都很稀少。自治国出事之后,各家各户不等天黑就早早地关了门,十分谨慎地看好各自的孩子,不准随便出去。远处的村庄也被沉沉的雾霾隔而不见,只是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才略微给人一点烟火的气息。
修身心烦乱而沉重,无心欣赏骊邑八景之一的“湘子乘凤”在雨幕中的夜景,顺着凤凰项上的石级疾步来到庙门口。过度的操劳和睡眠不足,使他感到十分困倦,就坐在庙门口的石凳上缓了口气后,这才站起身轻轻地叩了叩门环。
只听门内传来小道童稚嫩的声音:“谁呀?这么晚了,——有事明天再来吧!”修身见问,忙应声说:“小道长,是我!怀仁堡林家的老大。麻烦你告诉老道长,就说我有急事要见,等不到明天了!”“好!等一会儿,我就来——”
36.下篇(15)
约有一袋烟的工夫,庙门“呀——”的一声开了个缝,道童打了盏风雨灯探出头照了一下说:“噢——原来是你!请进请进。”道童把修身让了进去,随手插上了门,穿过了松竹掩映的花园,又进了个月亮门,来到老道长的卧房前。道童站在门口轻声说:“师父,他来了!”只听一声“请进”,道童掀起竹帘,修身走了进去。
借着淡淡的烛光,修身看到老道长的卧室十分清静整洁,靠墙是一排紫檀色的书架,上面摞满了书籍和卷着的字画,书架旁临窗摆着张书桌。和书桌相对的是座神案,神案上的宝鼎香烟袅袅散着奇异的清香,宝鼎两旁的烛台上燃着蜡烛。借着烛光,只见神案前面的墙上挂着一幅中堂画,画的是一位苍髯皓的道士盘腿坐在一头水牛背上……中堂两旁挂着对联,上联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下联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道长头戴雷阳巾,身着黑布道袍,神肃穆,只见他双目微闭,盘腿坐在蒲团上若有所思。修身一见,赶紧躬身作揖说:“老道长好!小的打扰了。”老道长回过头看了看修身平静地说:“托居士的福,甚好甚好!”说着指了指道童搬过的椅子让修身坐下,接着问:“深夜来访,不是官司便是**,居士别急,慢慢说。”
修身见问忙站起身,还未说话鼻子先一酸,泪水便在眼眶打转。他自觉失态,忙用手背揩了揩眼,便把治国被绑票的事自头到尾述说了一遍,并从怀里掏出那张纸条让道长看。道长听完修身的叙述之后,并未看那张纸条,沉思了片刻缓缓地说道:“这事你未进门我已知晓,你莫要惊慌害怕,要问吉凶,我这就说给你听。今晚虽有风雨,但为和风细雨,刚才从你敲门、进门到这个时候,道观周围并无大的响动,这是一个吉兆。今日之事无需蓍龟,请小居士书上一个字来,待贫道一占。”
听说是“吉兆”,修身心里轻松了许多,他拿过小道童准备的笔饱蘸浓墨,思忖了一下想,我今晚诚心诚意找道长问事,没有二心,于是就在白纸上工工整整地写了个“意”字。由于平时不太习字,手略微有些颤抖,把“意”字上的“立”字没有写好,像个出头的“五”。他正要另写,老道长笑着止住说:“不必不必!重写就占不准了,这是规矩。”
修身把那张纸恭恭敬敬地递到老道长的手里,老道长捻着胡须仔细地端详了一阵说:“好的好的,这‘意’字形体还算端正,无枝无蔓,下为‘心’而上为‘立’,中怀天日,你秉承的是中正之气。这‘意’字左边加‘心’为‘忆’,虽是好卦,你却尽在忧患之中,难得安宁……”老道长接过小道童新添的茶呷了一小口接着说,“这‘意’字去掉‘心’为‘音’,从即日起,叫你们全家放开心去,音信‘立日’便至。再者,你将这‘意’上的‘立’字写得像出头的‘五’,更是大吉,此乃‘五行俱全、人事宜然’,你三弟回家之日不会太远。”
说罢,道长提笔写了四句七谶语诗递到修身手中,那诗写道:
莫道花飞无聚处,应知萍散又逢时。
雪隐鹭鸶飞始见,柳藏鹦鹉语方知。
道长的一席话如同春风拂心,修身一下子轻松许多,他正要跪倒给老道长磕头,被老道长扶住说:“莫要这样,莫要这样!世上万事万物皆循道走,实属天意,这事就说到这儿。另外贫道有一事还得麻烦你,若还有人去西虢镇,告诉你的父亲,请他替贫道打听一下,我有个姓魏的道友,如今已还了俗,听说在那边的一个商号管账。帮我传个口信,就说法成请他一聚。”
修身一看时间不早了,就告辞离了湘子庙,高一脚低一脚地回到家中,兴奋地把道长的话说给了妻子,又告知了母亲,高兴得一夜都没合眼。第二十二章
就在修身去湘子庙的那天晚上,当雾一般的小雨落下来的时候,刘三和石娃子遵照大姐娃的叮嘱早早就关上了场院的大门。场院里的木料堆得像小山一样,随便扛一根就能换几升苞谷,不操心还行?二人喂罢牲口,倒在场屋的土炕上百无聊赖,就你一袋我一袋地抽开了旱烟。外面下着雨,空气十分潮湿,烟雾散在空中出不去,整个房里烟尘雾罩的。忽然石娃问:“老三,木料啥时能拉回来完?”刘三沉思了一下说:“也就是三五天,主要是装车麻烦,卸车操心,不然早拉完了!”
37.下篇(16)
“哎!你说这天下的事也怪,”石娃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对刘三说,“人说钱是个贱物,谁越有它越朝谁跟前跑。就像修身,才二十出头,就百十亩地,四五头大牲口(指骡马),你看人家吃的啥?穿的啥?这还不说,开禄叔从西岸子又是捎钱又是运木料。哪像咱,眼看三十了连个婆娘都没的!别说谁给钱,死咧恐怕连个送纸的都没有!”
刘三应声说道:“那你怨谁?庄子房你卖了,门口的几亩地你也卖了!钱没落住是真的,谁都别怪,都是命……”停了一会儿他又说,“咋说哩?修身好是好,可他操的心多!年轻轻的就有了白( 西风怀仁(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3156/ )
30.下篇(9)
除此之外,各种小吃琳琅满目,卖的将荞面抓得老高;卖凉粉和卖鸡蛋醪糟的高声招徕着顾客;炸油糕的和卖蜂蜜粽子的满脸堆笑;捏面人的一边唱着一边将染得红红绿绿的鸡毛插在面人头上,逗引着过往的娃娃……街背后小河两旁的树荫下是牲口市,骡马牛驴、猪羊猫狗应有尽有,还有从北岸子过来拉骆驼的,快到麦收季节了,卖杈把扫帚、栲栳簸箕、草帽镰刀的也不计其数。***一直延伸到驿路两旁。
驿道两旁,掷骰子押宝的暂且不说,树荫下又是另一番天地,打把式卖艺的、耍猴的劝善的、掐八字算卦的,还有唱“莲花落”的,浑浑噩噩,把一个两街四坊的西虢镇挤得水泄不通。每到会期,裕祥店也放假两天,把式和相公们回家的回家,逛会的逛会,哪里都不想去的就在房里睡觉。只是护院的刘镖师不能远去,带领几个徒弟恪守职责,当然掌柜的是另有赏赐的。
四月初六一早,大掌柜开禄换了夏装,头戴青缎瓜皮帽,架一副茶色石头镜,穿了件浅紫杭绸单袍,外罩黑缎单马褂,雪白的布袜,脚蹬黑色深口千层底冲服呢双梁鞋。系在腰间的深绿色槟榔眼镜盒闪闪亮,辫子和胡须虽已灰白,但精神矍铄。吃罢早点,他带了贴身的小相公拴狗和田贵一同到街上游转,想放松放松。
三人来到街上,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向前涌动,拴狗买了几个蜂蜜粽子,让开禄先尝,开禄笑笑,摇手不要。拴狗和田贵到底是孩子,一人一个,嘻嘻哈哈边吃边走。田贵看路旁有个卖草帽竹扇的摊子,买了两个竹扇,给大掌柜一个,说是拿在手里显得斯文些。主仆三人边说边笑缓步前行。开禄不比一般人,认得人多,由于平时待人和气,一路上不时有人和他打招呼,碰见热的,开禄还得站住寒暄几句,弄得拴狗和田贵都烦了。
不知不觉来到戏楼根儿,只听见一阵阵喝彩叫好声从剧场传来,当他们拐过弯儿走进剧场时,台上的大戏正唱得热闹。他们三个找了个高处站了,原来唱的是《古城会》,只见台上的关云长头戴夫子盔,身披绿战袍,每走一步先把腿高高抬起,晾出翠绿色的朝靴及靴尖上那漂亮的虎头然后才朝前跨。关云长右手拿着系满红绸的马鞭,左手握着背上的青龙刀,刀尖从右肩上露出,甚是威武神勇,前面的马童随着急促的边鼓声,跟头翻得如同风车似的,台下的观众如同着了魔,叫好声、欢呼声、口哨声此起彼伏。一会儿,马童的跟头停住了,扎了个势站在那里,只见关云长向前走了几步唱道:
那曹操差来张文远,
顺说关某归中原。
上马金来下马宴,
十美女进膳曹问安。
买不下关某心一片,
日每思念三桃园……
此时,剧场没有一点声息,人们如醉如痴地欣赏着那清悦醉人的唱腔。据说这位唱家子是西安有名的红生,人称“活关公”的党甘亭,他不光功夫了得、扮相威武且声腔激越,唱《下河东》能一人扛到底。
待《古城会》收场时,开禄早已叫田贵扯来八尺红绸送入后台,给党甘亭挂红,又封了五两银子给戏班。班主一听说是裕祥店的封赠,喜出望外,便让“关羽”披上红绸到前台致谢,台下又是一片震天的掌声。
从剧场出来,看罢了高跷和芯子,三个人又转悠到街外的东西驿路上,这里和街面上一样,依然是那样喧嚷热闹。走了几步,他们看见柳树下站着个人,大约四十来岁,身着长袍,头戴居士帽,一看就是个“劝善的”。那人手中拿着个未打开的折扇,嘴角溅着白沫不知疲倦地说着、唱着、比划着,不时有人递上茶水喝上一口。那人唱道:
喜今日天气好风轻云淡,
拉一段家常话细听我。
尊一声众乡党莫要站远,
听我把孽和善细表一番。
年成好要想到三灾六难,
万不能钻场伙去抽大烟。
有了钱有了粮要多行善,
尘世上多少人还受可怜。
劝妇人少糟蹋粮食米面,
31.下篇(10)
饥饿时缺一口难度饿关……
三人站着听了一会儿,拴狗说:“走走走!这熊吃饱了撑的,也不干个正事。***”开禄笑道:“按说像你们这一伙子,就得好好地坐这儿听听!”说毕,让田贵取出了几十个麻钱放在桌子上走了。
主仆三人继续信步而行,不觉来到卖农器家具的地段,只见路两旁净是筛子簸箕、木锨杈把、犁筢锄杖之类。忽然,路旁一个席地而坐的少年吸引了开禄的目光。他先站住看了一会儿,随后向前走了几步,双手撩起袍襟,就地蹲了下来。
拴狗和田贵一看,只见路边的青草地上坐着个十**岁的后生,他面前铺了个粗胡麻线织成的口袋,口袋上放了个圆圆的钵盂状的物件。看样子少年坐得久了,略显得有些焦虑,他一见有人凑过来,立马眼睛一亮,满脸堆笑,用一种期冀的目光望着开禄。
开禄拿起那件物什,把眼镜往额上一推,翻来覆去地看了一阵,沉思了一下,也不说话。只见这铜器状似钵盂,圆口圆足,两旁有耳,双座,浑身布满了花纹,上面还有一个盖子,盖子顶部隆起了个螭状的钮,只是斑斑驳驳的布满了铜锈。他揭开盖子,见里边还较光滑,蚀锈也轻,于是给食指上蘸了些唾液在底部搓了几下,隐隐地露出了几个篆字,开禄问那少年:“是卖的吗?”
那少年连忙点头说:“是的是的,看来老先生是个识货的!想要吗?”
开禄把那钵在手里掂量一下说:“要!多少钱?”
少年向周围看了看,用袖子拢住手伸到开禄怀里,张开拇指和食指做了个“八”字形小声说:“大叔,你看,日头早偏西了,我还没吃呢!外管一顿饭行不?”
开禄笑着把那东西装入口袋,怕被人看见,悄悄地把十两银子塞到那少年的怀里,说:“看来你也是远道而来,今日没带多钱,这十两银子你拿着,随我到那边吃些东西赶紧回家,莫要怠慢!”随即令田贵先把那东西送回店里再来。
那少年愣了,对这个买卖做得如此的快捷和顺利感到不可思议,他说:“不吃了!”把背篓往肩上一抡就走。可没走几步忽然站住脚,返身又回到开禄跟前,拴狗以为他反悔了,正要插。不料那少年却笑着说:“这位先生,你过来,咱借一步说话!”
开禄随他来到个僻静处,少年此时也不称先生了,沉思了一会儿说:“大叔,我看你是个懂家,也是个好人,您老知道这东西在我们庄稼人手里没一点用,饥了不能吃,渴了不能喝,反过来还招惹是非呢!我家就是因这遭了难。大叔要不嫌弃的话,能否……”少年说到这儿欲又止。
开禄看出了原委,笑着说:“小伙子,你大胆说,不用担心,我也给你交个底,我就是裕祥店的大掌柜,姓林,这一带人都知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这一行就讲个‘诚信’,娃呀,你有话但说无妨。”那少年附在开禄的耳旁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阵。开禄摇摇头,叹了口气:“唉,造孽哪!好找不好找?”
那少年看了看周围没人小声说:“好找、好找!大叔,上了北塬三十里有个名唤金箭岭的地方,我家在阴坡牛家崖,我大叫牛盛万,我叫铁蛋,家中有个瓜子哥,一问便知……”
开禄说:“行!是这,回去把东西藏好,不敢有丝毫的差错。记住!今儿个是四月初六,一到夏天我们店里事多,到了**月就能闲些,我一定会到你家的!”说毕,他们来到个小吃摊前吃过饭,那少年道别走了。第十九章
送走了牛铁蛋,正要回去,忽听不远处传来一片拍手喝彩声。田贵和拴狗到底是娃娃,好奇心强,挤进人群一看,原来是一男一女两个打把式卖艺的。男的有四十**年纪,赤着膀子在场内走着圈,不时踢踢腿伸伸胳膊。走了几圈,他把辫子往头上挽了个髻儿,从地上捡起两块半截砖,只见他双肩一耸,五指猛一力,“嘭”的一声,握在手里的两块砖立时粉碎,围观的人们齐声叫好!
那汉子停下手来,双手抱拳,操着一口浓浓的陇西口音说:“小老儿初登贵地,人地生疏,全仗着各位老少爷们捧场照顾。在下虽会几手拳脚,并不敢在真人面前夸口,只为我父女二人混口饭吃。若有闪失,还望各位海涵!”说罢指着站在身后的女孩说:“这是小女,今年十七岁,尚未聘与人家。不是老儿海口欺人,现让她坐在这一摞砖上,有哪位能把她拉得起来,皆可为君子做妻做妾、做奴做婢,悉听尊便、绝不反悔!”拴狗和田贵看呆了,二人回头对开禄说:“掌柜叔,这倒比戏好看,不妨站这儿望望。”
32.下篇(11)
开禄看那女子,中等个儿、衣着很是朴素,肩上和襟上还有补丁,不过干净利落、娇艳中带有几分泼辣和刚强,虽无十分容颜,却也楚楚动人。只见她手握辫站在一边抿嘴含笑,并不羞涩。听父亲讲完,便在场中走了个招式,细步纤腰如风摆杨柳,进退自如似舟行水上。内行人一看便知,这女子轻功非同一般。她身后放着一摞码得整整齐齐的青砖,上面铺了层麦草,那女子分腿坐在上面一动不动。
这时,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你推我搡、唧唧喳喳,就是无人敢出头一试。半晌,忽然一个汉字跳进圈子,红着脸说:“我来试一下!”一边说一边挽起袖子走上前去,挽起姑娘的胳膊使劲儿就拉。不料,那女子只是把胳膊向上一提,那汉子立脚不住,竟一个屁股墩,跌出五六尺外。他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说:“这不算!我还没防,她就把我掀倒了!”老者笑道:“不妨再试。”
那汉子二次上前拉这女子,谁知,任凭他怎样使劲儿,那女子只是胳膊来回转动,身子却像黏在了砖摞上一般。汉子满面通红,女子却在顽皮地笑。他正要松手认输,老者却笑着说:“这位乡党若有朋友,不妨叫几个合力来拉。”汉子见是这话,便向人群挥手道:“四哥、六弟、大侄子,你们过来帮我一把!”
他的话音刚落,人群中就有三个人走了出来,有两个约有三十岁左右,一个小的也有十七八岁,一齐走进了圈内,开禄和拴狗三个不禁为那女子捏了一把汗。
那女子从旁边的行囊中扯出两根胡麻拧成的绳辫,一手拽住一根,露出四根绳头交给对方,让他们四人合拉她的一只手。一场真正的角力又开始了,四个汉子各拽一个绳头,鼓足了劲儿朝一个方向拉,那架势真有千斤之力,但那女子依然端坐在砖摞上纹丝不动,任凭他们左拽右拽。相持时间一长,女子坐下的砖似乎吃不住了,只听得“咯嘣嘣”一阵响,上面的几页砖被压得裂成了好多碎块。围观的人足足有一百多人,看到如此精彩的表演,出了雷鸣般的喝彩声。
连平时不苟笑的林开禄此时也随着众人拍手叫好!,五人僵持了一会儿,那女子将麻辫慢慢的用手掌绞缠着往里收,又突然猛地一抖,那四个把持不住一起松手,跌了个人仰马翻,众人又是一阵轰然喝彩。这时老汉翻过铜锣收钱……正在这时,圈外忽然大乱,几个歪眉斜眼的汉子一边推人一边乱喊着拥了进来:“闪开闪开!威远镖局的宋镖师来了!”
一听说“宋镖师”来了,田贵自觉不好,抻了抻开禄的衣角说:“掌柜叔,这家伙不是个好鸟,这里不好看,咱们走吧!”开禄正在兴头上,哪里肯走,摇摇头说:“不妨事,看一阵再走。”田贵和拴狗只好站下了。
这“宋镖师”不是别人,正是陈仓县令魏清原的外甥,当地有名的财东宋万山之子,人称“黑豆虫”宋大少。宋万山四十得子,将这家伙溺爱娇惯过火,致使他自小不喜好读书,却喜好打架斗殴,于是,其父就送他习武,哪知练了没几天,这家伙怕苦又回到了家中。宋万山怕人笑话,花了些银子给其在镖局挂了个名,虽称“镖师”,只会几招花拳绣腿,后不知怎的,又成了县里的“团练教师”。整日无所事事,和一些狐朋狗友东游西转、不干好事,名曰“维护治安”,实为坑蒙拐骗、讹人诈财。穷人不敢惹、富人处处让,去年秋天因一件小事还把田贵打了个鼻青眼肿。
说话间,人们已闪出一条通道,只见宋大少两手分开人群,捋了捋袖子走上前去,问那老者说:“老头子,这是你的女儿?”
老者一看,这小子一脸邪气,生得细皮嫩肉,像是位公子哥,只是从腰间的练功带和灯笼裤上看像是个练武的,也不知来历,忙作揖说:“回少爷话,这是小女,今儿个借贵方一块宝地混口饭吃。”
“好啊!”宋大少嘿嘿一声冷笑说,“听说四个汉子都拉她不起,功夫也算了得!”老者忙说:“承爷夸奖,也无什么,只是练了几天内功,其实叫方家见笑。”那家伙把女子端详了一阵,回头对从人说:“我倒要想领教一下她的内功!”说着上前便扯。
33.下篇(12)
二人刚一搭手,只见那女子猛地将手一缩,甩出条麻辫,那宋大少并不抓麻辫,却笑着仍用手拉。***女子一翻身滚到旁边,一个鲤鱼打挺站起身来说:“别耍歪门邪道,拿出真功夫来!”老者向前跨了一步,双手抱拳给宋大少请了个安,说:“少爷手段高强,我们服了,求少爷高抬贵手!”
“高抬贵手!”那家伙哈哈一笑,将手一摆说道,“你刚才说的话不算了?是我将她拉起来了,她就是我的人了!怎么,我配不上她?”
老者见是这样,一手扶住女儿,一手拽住那家伙的衣袖说:“少爷,你若用硬功将他拉起,小人自没说的……”突然老者十分娴熟地将手腕一翻,从那家伙手上夺出一个带有尖刃的指环说:“你用的是铁蒺藜指环,这……”一语未终,宋大少不耐烦地将手一挥道:“没工夫听你老东西唆,走!”几名随从立即扑了过来。
只见老者气得浑身抖,怒目相向,双手拳头攥得“咯嘣咯嘣”响。哪知女子此时把双臂只是一抖,只听见“咚”的一声,已有两个随从跌到了五六步之外。这时又上来了三四个人向她扑去……
林开禄早已看不下去了,他一步跨出人群,用手止住双方人等,双手一拱朗声说道:“宋大少爷,在下并不懂武功,但亲眼看到这女子是自行起身的,你并未将她拉起。这且不说,便是迎亲嫁女也要择个良辰吉日,像你这般行径,恐怕有些不妥!”
那姓宋的正要火,抬头一看,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裕祥店大掌柜林开禄。林开禄不比别人,在陈仓县无人不知,原因是裕祥店名气最大,缴纳的税银也最多,官府衙门的老爷见了大掌柜都要点头问候、笑脸相迎。今日偏偏遇到了他,宋大少自觉十分扫兴。他不愿地拱拱手:“哎哟!是掌柜叔!我还以为谁呢?今儿个给娃个面子,这事盐里没你、醋里没你,请你莫要掺和!”
开禄早就听说过这个活宝,只是没见过面,今日见其仗势欺侮这一对外乡父女,又对长辈傲慢无理,平时并不好事的他怎么也抑制不住心中的火气,无论田贵和拴狗怎样劝也挡不住,他跨前一步说:“小伙子,人常说‘善事多做,恶事莫为’,你看这清平世界、朗朗乾坤正是讲理的地方,咋就叫个掺和?”
这人也怪,一见有事,呼啦啦又聚拢上来了许多。姓宋的自知理亏,又见大掌柜执意要管这事,若换了别人早都打开了。他心中一思忖,这卖艺的父女绝非等闲之辈,尤其是这一老儿,内功和手段不比一般,若强硬下去动起手来吃亏是肯定的。但就这样罢休也太没面子,往后在这一带咋混,他灵机一动便转身对开禄说:“掌柜叔,你说她不是我拉起来的,小侄也不好辩白,今日看在您老的面上,让她一步。不过,大家也看到了,我方才拉她费了力不说,也耽搁了我许多正事,再者,这女子出手就将我的两个伙伴打倒,在场的人都可作证,这话又怎么讲?”
见姓宋的口气有所缓和,开禄也软下来反问说:“你说咋办?”这宋大少别的本事没有,讹人钱财却是内行,他走上前一步,双手抱在胸前,仰头眯眼看着天道:“当着这么多老少爷们,咱也不胡来,这女子内功着实厉害……”接着回头指了指身后的两个随从说,“若我这俩弟兄回到家后,内伤作,有个三长两短如何是好?依我看,给我这俩弟兄各赔十两银子,就此了解。不然,跟我去一趟县衙。”
老者见这家伙如此凶狠贪婪,既气愤又为难,用求救的目光环顾了一下四周说:“我们父女二人远从陇西而来,也是因为饥荒,我若有那么多钱,还能让个姑娘家抛头露面干这号事!小女刚才只是将那两人推了一下,况且他们都是练过功的,不会有事的!还望少爷开恩。”
宋大少听罢厉声说:“开恩,咋样个开法?有钱给钱,没钱给人!哼,你说是卖艺的,谁信呀?那些白天专门看道踏路,晚上杀人劫财的土匪我见得多了!”
开禄一看双方又硬起来了,明知到了衙门父女俩是占不上便宜的,沉思了一下。拍了拍宋大少的肩膀说:“小伙子,得饶人处且饶人,大可不必这样!你要的无非是钱,这二十两银子我出!”说着叫过拴狗,指了指镇子外面的悦来客店:“去!到赵掌柜那儿取二十两银子,就说我有急用。”不一会儿,拴狗拿来了银子,如数交给了姓宋的,那家伙平白得了这么多钱,甚是得意,将手一摆,一个个溜出了人群。
34.下篇(13)
老者呆呆地站在那里,他见这位老先生在要紧关头主持了公道不说,还倒贴了二十两银子,心中万分感激,不知咋说才好,拉着女儿就要下跪。开禄见状忙上前扶住老者说:“这位老兄,咋能这样,不敢不敢!我也是一时冲动,赶到一块了!”老者一把握住开禄的手激动地说:“今天的事若不是恩公主持正义,我们个外乡人,还不知道出啥乱子呢,多谢了多谢了!”说着不停地作揖。
开禄说:“老兄,看起咱都差不多年纪,不要恩公恩公的了,听着别扭。古人说‘为善最乐、为恶难逃’,这也是个缘分呀!应当的、应当的。”那老者再一次拉住开禄的手久久地望着他的眼睛,木讷了好长时间才冒出了一句话:“今天遇到了您这样的人,倒叫我说啥好呢!江湖上常说‘大恩不报。’可我总得知道您姓甚名谁呀?也叫我父女记在心里。”
开禄忙摇手说:“不必不必!不过我告诉你,刚才那伙子你也知道,这里不可久留……”说毕,和两个小伙计头也不回地走了……第二十章
“林家老三被绑票了!”这事像一阵风在整个怀仁里传得沸沸扬扬,修身一家为这事愁眉不展、寝食难安。屋里其他人还好说,老太太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一日多次拄着拐杖站在村口的高台上望,回家后又跪在佛龛前祈祷。大姐娃挺着个即将临产的大肚子忙忙碌碌、出出进进,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她和修身商议筹好银两,只等机会交钱赎人,又怕其中有诈,正不知如何是好。
亲朋邻里凡是知道这事的,无不来家询问安慰,献计献策。不但怀仁堡的刘西五、马云山来过,昨晚,鹏远的祖母张老夫人也在丫鬟的搀扶下,手拄拐杖颤颤巍巍来了。老夫人对修身妈说了许多安慰的话,他双手合十,在佛龛面前为治国做了祈祷。这位善良慈祥的老人与修身母亲一样,一生吃斋念佛,她不但大骂土匪造孽,还应承叫修身去找身为团练总管——她的娘家侄子协助寻找。
张老夫人的到来,令修身妈受宠若惊、感激不尽,她从心底感激乡党邻里对她这个外来户的关怀和帮助。尤其是张老夫人和自己都是信佛之人,对“善有善缘、恶有恶报”的因果深信不疑,她们老姊妹之间似乎有一种本能的亲切,在那民生凋敝、土匪横行的乡间,能够维系最终精神底线的也只有寄托佛法的慈悲了。
修身此时真的没了主意,人们对营救老三的方式方法各抒己见、莫衷一是。有的说,蝎子老三心狠手辣,啥事都做得出,送钱赎人刻不容缓;有的说,“软处好挖土,硬处好打墙。”钱不能给得过于顺畅,要提防蝎子老三变卦涨价……
其实,若不是大姐娃修身早都崩溃了,是大姐娃准备好了银子,还说,咱们这一块儿的刀客土匪就蝎子老三是个“君子”。有事实可以作证,他一不劫持贩夫走卒,二不打抢灾荒之年搭棚舍饭的富户,只是与官府和那些为富不仁的土豪做对。只要咱没做过亏心事,按期交了银子,啥事都没有!
说是说,修身心里总是不安,那纸条上并没说把钱送到那里,怎样个送法?他真的没了主意。这时,大姐娃忽然想起了父亲常叮嘱他们的话“有疑难事,就去湘子庙找法成道长,他可不是一般的人!”修身也忽地心中一亮说:“行!”
村东的湘子庙,可真称得上一处名胜。怀仁堡东石碓沟右边的崖顶上有一座道观,因观内祭祀着韩湘子,当地人称其为“湘子庙”。据说当年韩湘子曾在这里修炼,后羽化成仙。当年韩昌黎公被贬潮州,过蓝关时忽遇大雪不能前行。其时韩湘子正在修炼,忽然一个寒战知道叔父有难,便即刻冒雪动身与叔父相会。这湘子庙地势奇特险峻、非同一般,加上建造时构思精巧,堪称骊邑县一绝。
怀仁堡村东原下紧靠驿道南有座专为湘子爷修的戏楼,高三丈六尺,宽三丈六尺,麻石为楚青砖砌就,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出将”、“入相”醒目别致。底部是一面石箍的窑洞,既节约了材料,又可供戏班居住。戏楼坐北朝南,前面是一块平地,平地南边有一道七八尺宽的土梁与其相连、逶迤向上。土梁两边是沟,土梁上铺着青石台阶,一直向上伸到湘子庙的山门口。犹如华山的苍龙岭,又似龙门的司马台,当地人把这一道土梁称为“凤凰项”。
35.下篇(14)
顺凤凰项上数百级台阶,便是湘子庙的山门。站在山门口纵目向北远眺,田畴似棋、御河如练,广袤的原野烟雾茫茫,环顾四周绿野如海,八百里秦川尽收眼底。庙两边都是四五丈高的悬崖,东西崖畔各有数棵古柏,凌空向两边伸去,“天工造化、胜形如凤”。戏楼翘如“凤冠”,土梁蜿蜒如“凤项”,庙宇恢弘如“凤身”,而凌空伸向两旁的古柏便是“凤翅”了。这便是“骊邑八景”的“湘子乘凤”。
湘子庙古称“太平兴国观”,建于五代盛于北宋,后因金元逐鹿受损。到了元代,在清和真人尹志平与洪妙真人李志柔主持下重新修建,规模建筑不逊于宋,元世祖中宗元年改为“仙魄宫”,后又遭地震、洪水、兵火毁废。大清雍正三年,真人梁一亮来陕,奔走呼吁,得到多方资助,十载寒暑、历经艰辛,古观又焕然一新,取名“湘子观”(有碑文为证)。
同治年间,湘子观的戏楼被烧。光绪十二年,道士张法成游方到这里,钟护法、不辞辛苦,经十余载化缘募捐,油漆彩绘、修葺一新。随后,法成道长就定居在这里诵经修炼。法成道长姓张,是一位道行高深、乐于助人的道士,作为湘子庙的庙祝已有十好多年了,签卦也十分灵验。
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开禄从西虢镇回到怀仁堡,傍晚无事在村口散步。也是缘分,恰巧道长云游归来,开禄就上前行礼问候,他早就知张道长的为人,只是常在外地没有机会见面而已。开禄见道长所负的行囊十分沉重,又望了望那又高又陡的台阶,就提出能否帮其拿些行李,当道长得知此人是怀仁堡的林开禄时,便邀他一起到庙中吃茶闲话。二人从古到今,天文地理、世态炎凉无所不谈,很是投机。
开禄把自己的身世家况一五一十地告了道长说:“不知是前世的孽还是后世的缘,自小一心向佛,今日有幸遇着道长,用佛家的话说也是一个‘缘’字。”这时道童将茶送上来了,道长给开禄斟了杯茶说:“先生向佛,我却尊道,儒、佛、道,虽为三家,源出不同,却有许多相通之处,实为一家。怎么说呢,佛重一个‘善’字,主张终生向善;道倡一个‘德’字,拟修身重德;儒家则崇尚一个‘仁’字,主张大仁大义,其实并不相悖。”
他们谈了好长时间,相见恨晚,开禄说:“我自幼学读佛经、谨遵佛戒,丝毫不敢逾越。就是做生意也想一心一意做好,在有生之年多做些善事……”张道长摇了摇头笑着呷了口茶说:“先生想得不错,只是当今朝政昏庸致使天下疲惫、四方动乱不息。这次贫道刚从天津回来,见外夷恃其坚船利炮,沿海到处输入鸦片祸害中国,多少百姓为毒品所害,不思进取、不尚礼仪。而太后皇上穷奢极欲,为保帝位不施仁政,致使国运衰竭、白银外流,百姓嗷嗷待哺。你我纵有扶穷济世之心,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张道长的话令开禄耳目一新,增长了不少见识,虽有的地方不敢苟同,但自此之后,他二人便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开禄每次回怀仁堡老家总要和他聚一聚。临走,张道长对开禄说,他是闲云野鹤,常在外走,也有几个朋友,若有什么难事或许能帮上忙。第二十一章
送走了家里的最后一拨客人,修身给看城门的老汉安顿了几句话,就一个人默默地朝湘子庙那边走去。已是亥牌时分,忽然飘起了小雨,修身这时才觉,偌大的一个怀仁堡死气沉沉,家家关门闭户,黑的连灯火都很稀少。自治国出事之后,各家各户不等天黑就早早地关了门,十分谨慎地看好各自的孩子,不准随便出去。远处的村庄也被沉沉的雾霾隔而不见,只是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才略微给人一点烟火的气息。
修身心烦乱而沉重,无心欣赏骊邑八景之一的“湘子乘凤”在雨幕中的夜景,顺着凤凰项上的石级疾步来到庙门口。过度的操劳和睡眠不足,使他感到十分困倦,就坐在庙门口的石凳上缓了口气后,这才站起身轻轻地叩了叩门环。
只听门内传来小道童稚嫩的声音:“谁呀?这么晚了,——有事明天再来吧!”修身见问,忙应声说:“小道长,是我!怀仁堡林家的老大。麻烦你告诉老道长,就说我有急事要见,等不到明天了!”“好!等一会儿,我就来——”
36.下篇(15)
约有一袋烟的工夫,庙门“呀——”的一声开了个缝,道童打了盏风雨灯探出头照了一下说:“噢——原来是你!请进请进。”道童把修身让了进去,随手插上了门,穿过了松竹掩映的花园,又进了个月亮门,来到老道长的卧房前。道童站在门口轻声说:“师父,他来了!”只听一声“请进”,道童掀起竹帘,修身走了进去。
借着淡淡的烛光,修身看到老道长的卧室十分清静整洁,靠墙是一排紫檀色的书架,上面摞满了书籍和卷着的字画,书架旁临窗摆着张书桌。和书桌相对的是座神案,神案上的宝鼎香烟袅袅散着奇异的清香,宝鼎两旁的烛台上燃着蜡烛。借着烛光,只见神案前面的墙上挂着一幅中堂画,画的是一位苍髯皓的道士盘腿坐在一头水牛背上……中堂两旁挂着对联,上联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下联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道长头戴雷阳巾,身着黑布道袍,神肃穆,只见他双目微闭,盘腿坐在蒲团上若有所思。修身一见,赶紧躬身作揖说:“老道长好!小的打扰了。”老道长回过头看了看修身平静地说:“托居士的福,甚好甚好!”说着指了指道童搬过的椅子让修身坐下,接着问:“深夜来访,不是官司便是**,居士别急,慢慢说。”
修身见问忙站起身,还未说话鼻子先一酸,泪水便在眼眶打转。他自觉失态,忙用手背揩了揩眼,便把治国被绑票的事自头到尾述说了一遍,并从怀里掏出那张纸条让道长看。道长听完修身的叙述之后,并未看那张纸条,沉思了片刻缓缓地说道:“这事你未进门我已知晓,你莫要惊慌害怕,要问吉凶,我这就说给你听。今晚虽有风雨,但为和风细雨,刚才从你敲门、进门到这个时候,道观周围并无大的响动,这是一个吉兆。今日之事无需蓍龟,请小居士书上一个字来,待贫道一占。”
听说是“吉兆”,修身心里轻松了许多,他拿过小道童准备的笔饱蘸浓墨,思忖了一下想,我今晚诚心诚意找道长问事,没有二心,于是就在白纸上工工整整地写了个“意”字。由于平时不太习字,手略微有些颤抖,把“意”字上的“立”字没有写好,像个出头的“五”。他正要另写,老道长笑着止住说:“不必不必!重写就占不准了,这是规矩。”
修身把那张纸恭恭敬敬地递到老道长的手里,老道长捻着胡须仔细地端详了一阵说:“好的好的,这‘意’字形体还算端正,无枝无蔓,下为‘心’而上为‘立’,中怀天日,你秉承的是中正之气。这‘意’字左边加‘心’为‘忆’,虽是好卦,你却尽在忧患之中,难得安宁……”老道长接过小道童新添的茶呷了一小口接着说,“这‘意’字去掉‘心’为‘音’,从即日起,叫你们全家放开心去,音信‘立日’便至。再者,你将这‘意’上的‘立’字写得像出头的‘五’,更是大吉,此乃‘五行俱全、人事宜然’,你三弟回家之日不会太远。”
说罢,道长提笔写了四句七谶语诗递到修身手中,那诗写道:
莫道花飞无聚处,应知萍散又逢时。
雪隐鹭鸶飞始见,柳藏鹦鹉语方知。
道长的一席话如同春风拂心,修身一下子轻松许多,他正要跪倒给老道长磕头,被老道长扶住说:“莫要这样,莫要这样!世上万事万物皆循道走,实属天意,这事就说到这儿。另外贫道有一事还得麻烦你,若还有人去西虢镇,告诉你的父亲,请他替贫道打听一下,我有个姓魏的道友,如今已还了俗,听说在那边的一个商号管账。帮我传个口信,就说法成请他一聚。”
修身一看时间不早了,就告辞离了湘子庙,高一脚低一脚地回到家中,兴奋地把道长的话说给了妻子,又告知了母亲,高兴得一夜都没合眼。第二十二章
就在修身去湘子庙的那天晚上,当雾一般的小雨落下来的时候,刘三和石娃子遵照大姐娃的叮嘱早早就关上了场院的大门。场院里的木料堆得像小山一样,随便扛一根就能换几升苞谷,不操心还行?二人喂罢牲口,倒在场屋的土炕上百无聊赖,就你一袋我一袋地抽开了旱烟。外面下着雨,空气十分潮湿,烟雾散在空中出不去,整个房里烟尘雾罩的。忽然石娃问:“老三,木料啥时能拉回来完?”刘三沉思了一下说:“也就是三五天,主要是装车麻烦,卸车操心,不然早拉完了!”
37.下篇(16)
“哎!你说这天下的事也怪,”石娃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对刘三说,“人说钱是个贱物,谁越有它越朝谁跟前跑。就像修身,才二十出头,就百十亩地,四五头大牲口(指骡马),你看人家吃的啥?穿的啥?这还不说,开禄叔从西岸子又是捎钱又是运木料。哪像咱,眼看三十了连个婆娘都没的!别说谁给钱,死咧恐怕连个送纸的都没有!”
刘三应声说道:“那你怨谁?庄子房你卖了,门口的几亩地你也卖了!钱没落住是真的,谁都别怪,都是命……”停了一会儿他又说,“咋说哩?修身好是好,可他操的心多!年轻轻的就有了白( 西风怀仁(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3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