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辣文小说 > 良田美井 > 良田美井 第 21 部分阅读

第 21 部分阅读

    是大镇子,然而每天来赶集的人也就那么些,像塔沟集的人,都是十天半个月才去赶一次集,大多数时间都在家里忙。

    经过前两天的积累,今日的生意比昨天更好,李氏和李红琴忙的连擦汗的时间都没有。

    全子和栓子也跑到集上来看热闹了,两个馋嘴的小男娃还打着来混豆花吃的小念头,冬宝给他们一人盛了满满一大碗。等两个人吃了个底朝天,摸着肚子打饱嗝的时候,冬宝笑眯眯的对两个说道:“豆花好吃吧?你们吃了我多少碗豆花啦?算没算过多少钱啊?”

    看着冬宝的眼睛几乎都笑成两枚闪着金光的金元宝了,全子和栓子本能的感觉到身后一阵阵凉风飕飕而过。

    第75章 交税

    全子和栓子两个小吃货惊悚了,这……大家都这么熟了,吃豆花还要钱?“那个……冬宝姐。”全子厚着脸皮笑的一脸讨好,“我们没钱。”

    冬宝点点头,笑眯眯的说道:“我知道你们没钱,这豆花以后你们还能随便吃,敞开了吃。不过嘛,得拿东西来换!”

    一听不是要钱,全子和栓子立刻松了口气,“要啥东西啊?”

    “你们会摸鱼摸虾吧,就在河边下篓子,不要大鱼,就要小鱼小虾,能弄多少给我多少就行了。”冬宝说道。

    村头小河的岸边水草丰茂,有很多小鱼小虾藏匿在里面,下篓子的话一天能得不少,下去摸也能摸到不少,只是小鱼是小杂鱼,顶多有手指头长,小虾是小草虾,不大一点点,村里头没人吃这些东西,没什么肉,料理起来也极为麻烦。

    “冬宝姐,你要这个干啥?”全子纳闷了,“这东西不好吃!”

    冬宝笑了笑,“到我手里肯定能把它弄好吃了,你们只管给我弄过来就行。要是多了,我还给你们发工钱,一斤给你们……两个钱!”

    “真的?!”全子和栓子高兴的几乎要跳起来,他们俩虽然小,可看的明白,冬宝家管事拿钱的是冬宝,要是她说给钱,那肯定会给的。能靠捞鱼捞虾挣到钱,这在村里的孩子们当中,他们可是头一份!

    “当然真的了。”冬宝认真的点头,一脸严肃,“不过你们得记清楚了,我不要河里的大鱼,你们要是敢下河去玩,以后就别再来吃我们家的东西了。”她这是为两个孩子着想,虽然孩子们都会游水,但谁能保证到河里了不出什么问题?冬宝只需要他们在岸边捞些小鱼小虾就行了。

    全子和栓子对视了一眼,无奈的吐了吐舌头。每年都听说过有小孩去河里洗澡淹死的惨事,大人们是严厉禁止小孩下河的,发现了就是一顿好打。两个男娃刚才不约而同的打算借这个机会好好下河玩一玩,结果想法还未实施,就被冬宝给扼杀在摇篮里了。下河玩固然有吸引力,可明显冬宝做的好吃的和豆花更让人舍不得。

    今天做的豆花同样卖的很快,然而因为量比较多,集市人渐渐少的时候,卖光了,豆腐也比昨天卖的多了,卖了二十五斤,来买豆腐的人不少是回头客,有几个人一次性要三四斤。这年头,多的是一大家子四世同堂一二十口子人住在一起,一个锅里吃饭,单独炒一个菜的话,就得要三四斤豆腐。

    对于这个结果,冬宝暗暗满意,不出一个月,豆腐一定能够大卖。

    豆腐肯定能卖的越来越多,她和张秀玉力气小,光靠李氏和李红琴两个女人干活,显然是跟不上的,从长远来看,肯定要雇人帮工,可是雇谁呢?一上午功夫,冬宝一直在头疼这个问题。一定得找忠厚靠得住的人来帮工,家里没个支撑门户的男人,来帮工的人万一有个什么坏心,就麻烦大了。

    冬宝家摊子的两旁分别是卖烧饼的和卖炒花生炒瓜子的,冬宝家生意兴隆,吸引了不少人过来,很多人买了一碗豆花后会再买一个烧饼,吃完再买一两文钱的瓜子回去,连带着这两家的生意好了不少。

    剩下的豆腐里冬宝切了两块,每块都有八两多重,拿叶子包了给了旁边的两个摆摊的人。卖烧饼的老陈头和卖瓜子的耿婆子都乐的合不拢嘴,连声推辞,“这哪能要?都是做生意的知道你们不容易!”

    “拿着吧。”李氏笑道,“以后咱都是得长期处邻居的!”打好关系,也能有个照应。

    听李氏发话了,老陈头和耿婆子才收下了豆腐,他们离的近,知道豆腐两文钱一斤,买过再来买的都说好吃,这小姑娘给他们的,都快一斤了。老陈头拿了几张刚出炉的烧饼,一定要冬宝接着,耿婆子也拿纸袋子装了满满一袋子花生和瓜子,笑着说让小姑娘尝尝她的手艺。

    冬宝推辞不过,拿了老陈头一张烧饼,抓了耿婆子一把瓜子,耿婆子见冬宝客气懂事,心里更是喜欢,拉过冬宝抓着花生和瓜子往她衣襟上兜,兜了满满一大把才作罢。至此,三家做小买卖的算是正式打好了关系。

    两家邻居都不是什么坏人,冬宝心里暗自思忖。前两天不认识的时候,耿婆子还朝她们暗地里翻过一阵白眼,嫌冬宝家的摊子占了她的地方,今天正式熟悉了,发现这两个人还是挺好说话的,礼节上也有来有往,这是好事。

    “冬宝她娘。”熟悉了之后,耿婆子对李氏的称呼就成了冬宝她娘,“你们这是打算长年摆摊卖豆花卖豆腐了?”

    李氏点点头,看老陈头和耿婆子都走了过来,像是有话要说,便放下了要收的摊子,笑着问道:“咋啦?”

    老陈头说道:“你们是头一回出来做买卖,肯定不知道,在这街上摆摊得交税,像耿嫂子,一月交二百个钱,我吧,一个月二百六十个钱。”

    没等李氏开口,耿婆子接口道:“咱这里算好的,摊上了个有良心的官差老爷,姓严,问咱要的税少,听说别的镇上,官差老爷见你生意好,有的是理由搜刮你,赚的钱还裹不住交的税!”

    “你们生意好,我们瞧着你们是打算长期干下去的,先给你提个醒。”陈老头说道。见左右没人注意,压低了声音对李氏和李红琴说道:“估摸着明后天,就得有官差老爷过来问你们收税,你们俩啊,把自己家里情况说的可怜点,官差老爷要是可怜你们,就能少收一点。”

    李氏心里有点着慌,她虽然有个当秀才的丈夫,可她一直在家干活,基本没出门见识过什么人,一听到要和官差打交道,她心里就犯怵,不由自主的害怕。

    “陈大爷,我爹是秀才,年前就没了,我跟我娘被我奶和我叔赶出家门,除了一间破房子,啥都没有。你给估摸估摸,官差老爷问我们要多少税?”冬宝问道。

    耿婆子和老陈头齐齐愣住了,没想到面前辛苦劳作的妇人竟然是秀才娘子!出于一种对读书人天然的敬畏心理和对李氏母女的同情,耿婆子和老陈头对李氏愈发的尊重了。

    “这个不好说,不过我猜着顶多也就五百个钱,你们跟严大人求求情,肯定能少收你们一些。”老陈头说道。

    冬宝点点头,比她预想的好多了。只要做生意就得上税,从古至今没有变过,好在照耿婆子他们说的,他们还算是幸运的,没有倒霉的碰到刮皮的贪官。

    去给大舅送完豆腐,冬宝从今天的收入中拿了二十个钱去街上的纸笔店买了一个蓝皮的空白本子,花了六个钱,冬宝吐了吐舌头,古代的纸都是手工制作,可不便宜。而笔最便宜的也要三文钱一支,上档次的狼毫,羊毫就更贵了,笔墨纸砚一套买下来要四十文钱!

    冬宝直咋舌,她可算明白供养一个读书人有多不容易了,别说束脩和生活费,光是笔墨纸砚一年下来,就不少钱,普通的庄户人家很难供养的起。

    为了省钱,冬宝只买了一支最便宜的笔和一小块墨,连账本一共花了十二文,她打算回家找石头做砚台。现在是创业初期,能省就省。然而回去路过猪肉摊子时,冬宝看着案子上的肋排咽了咽口水,来这里这么久,除了那次跟林实出去烤了鱼和虾吃,她几乎要忘掉肉是个什么味道了。

    再回到李氏那里时,冬宝手里就提了一块麻绳捆起来的五花肉,约莫有七两重。比起肉,她更喜欢吃排骨,可排骨比肉贵,而且在庄户人家看来,吃排骨浪费,不如吃纯肉划算。

    “你这手里是……”李氏看到了冬宝手上的东西不禁愣住了,除了本子和笔,还有一块猪肉。

    冬宝笑了笑,“娘,咱也改善改善生活。”吃的好,身体才会好,干活也有劲。

    若是黄氏在场,铁定要大骂一顿,骂冬宝不经她同意就乱花钱,好吃嘴!但李氏不是黄氏,她只会检讨自己没用,累的女儿连口肉都吃不到。要不是女儿想办法做小生意赚了钱,俩人早就走投无路了。

    “好,咱中午吃肉!”李氏拉着李红琴笑道。

    回到村里,三个人先去了老成家的铺子,冬宝这回直接要了一百斤豆子,请老成等会送到家里去,老成自然满口答应。

    “秀才娘子,生意不错啊!”老成笑道。

    李氏还是有些抹不开,局促的笑道:“托福托福,能还上债就行!”

    “你们这回分家出来是吃了大亏,乡亲们都看在眼里。分出来也好,日子眼见越来越好,马上就熬出来了!”老成压低声音笑道。

    冬宝心思一动,每到晚饭前,杂货铺都会聚集一批村里人闲聊唠嗑,算是新闻集散地。

    “好啥啊!”冬宝半真半假的抱怨道,“老成叔,你不知道,昨天我奶说先前的分家不算数,让我和我娘回家!”

    第76章 学字

    “啥?”老成眼珠子都瞪圆了,“这咋就不算数了?”吐出去的吐沫还能舔回来啊?知道老宋婆子是个脸皮厚的,没想到脸皮这么厚!

    冬宝叹了口气,“我娘脸皮薄,我奶就一个劲的让我娘带着我搬回去,我大姨到底不是咱庄上的人,想帮我们说句话也不好说。分家文书白纸黑字的都过了衙门了,肯定不能不算啊!我二叔说我奶想我和我娘了,家虽然分了,住还是能住一起的。肯定是想要我娘回家接着做生意,钱他们拿,我娘下午还能帮我奶干活……哎,不说了。”

    说着,冬宝从挑子里拿出刀,切了一块方方正正的豆腐给了老成。

    “老成叔,只顾跟你说这些鸡毛蒜皮,忘了给你这个了,回家炒菜,可好吃了!”冬宝笑道。

    “哎哟,这可使不得!”老成连忙推辞。

    冬宝笑道:“不值啥钱,老成叔尝了要是觉得好吃,多跟人家说说,好让人家多买我们的豆腐,照顾下我们的生意,我和我娘身上还背着债咧!”

    老成叔拍着胸脯豪气万千,“没问题!豆子等会我就叫贵子给你们背过去。”又从货架上抓了一把高粱糖,硬塞到了冬宝手里。

    三个人挑着担子回去了,路上李氏犹豫了几次,还是忍不住对冬宝说道:“宝儿,你跟你老成叔说你奶干啥啊?老成可是个……爱说嘴的。你以后……可别说你奶了。”她是个厚道实诚人,没办法接受在背后说长辈的闲话,就算对长辈有不满,她也只是在家里发两句牢骚,绝不会拿到外面跟外人讲。

    “咋不能说啊!冬宝说的对!”李红琴不高兴了,“说你多少次了,你就是不听!她奶咋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还不是因为你孝顺你懂事,她就可着劲欺负你这个孝顺懂事的!就她干出来的那事,人家当面不说背后也戳她脊梁骨!”

    李氏默默的听着长姐的训斥,回头看了眼村子北头宋杨坟墓的方向,叹了口气。

    “娘,你别老想着替我娘藏着遮着了。我奶那人,心里头就只有我三叔和大毛二毛,你就是对她好,她也不会领你的情。你要是软弱了,她就硬逼着你带着我回去,咱就白分家了。你得为了我想想啊!”冬宝说道,李氏对宋杨可谓是仁至义尽了,尽管宋杨从来没对她好过,李氏还是尽全力维护孝敬着宋杨的母亲,并不关什么夫妻恩爱之情,而是李氏作为一个传统的贤良妇人,用道德对自己做出的要求。

    冬宝就是看中了老成好说嘴这个特点,她可是给了老成一块豆腐做“酬金”的,老成做生意那么多年,人精似的人物,哪会不知道自己的意思?

    杂货铺聚的闲人多,村里的大事小事都能拿出来唠嗑,冬宝相信老成会很识趣的把该唠的好好唠一唠,该揣测的好好跟大家说说。当整个村子都对宋家鄙视,提起宋家人就嗤之以鼻的时候,黄氏可以不考虑自己的名声,但她不能不考虑宋柏的名声,一家人是捆在一起的,娘不是个东西,儿子能好到哪里去?至少,黄氏会收敛一些。

    李氏想起分家前,日日心焦忧虑,恐惧唯一的女儿被卖掉,那种日子简直是在地狱里煎熬,她不怕苦不怕累,却不能忍受骨肉分离,生离死别。再想想现在万事自己做主的日子,对比一下,现在就像是上了天堂,喝口水都觉得是甜的。

    “好,都依你!”李氏笑着叹道,她也算是想开了,为了冬宝她也不能顺了婆婆的意思,冬宝聪明,干啥成啥,就按冬宝的意思来吧,反正冬宝不会让她这个当娘的吃亏。

    三个人刚走到家门口,家里的大门就开了,张秀玉站在门口笑道:“娘,老姨,你们咋现在才回来?我都急坏了。要不是冬宝一个劲的叮嘱我不许开门出去,我就要去找你们了!”

    李红琴哈哈笑了起来,“今天做的豆花多,就多卖了一会儿!”

    冬宝笑眯眯的举起了手上的五花肉,“秀玉姐,看这是啥,今儿个咱们开个荤!”

    张秀玉家的情况比冬宝好一些,然而没有什么进项,又要供张谦念书,日子过的很节俭,平时也极少吃肉。见冬宝买了肉,张秀玉心里也很是高兴。

    回家没多久,全子和栓子就敲门了,两个人一人抱进来半篓子小鱼小虾,竹篓子还湿哒哒的往下滴水。

    “冬宝姐,你要的小鱼小虾我们逮回来了!”全子叫道。

    冬宝从灶房里出来,先看了看两人的头发,见是干的,才放下心来,看来两个男娃皮是皮了点,还是听话的,没有下河玩水。

    篓子里的小鱼小虾还新鲜着,不停的翻腾着,银色的鱼鳞在阳光下泛着光。

    “好,先放我这里吧。”冬宝笑道,掂量了下篓子,数出来两个钱,笑眯眯的递给了全子和栓子,“给你们俩的工钱,拿着吧!”

    这个时代有花椒,有八角,有桂皮等香料,却没有辣椒,也没有味精,鸡精,虾皮。想要调味,除了原始的葱姜蒜酱油醋,几乎再没别的东西了。想要得到“鲜”,就得另想办法,冬宝自认没那个本事合成谷氨酸钠盐,就只能在这小鱼小虾上下功夫了。

    小鱼小虾抹上点盐,晒干后,切的碎碎的,撒到豆花上,口感好,又能增加豆花的香味,相信喜欢吃豆花的人会更多的。

    两个小男孩对视了一眼,也不和冬宝客气了,笑嘻嘻的接过了钱,齐齐的冲冬宝道了谢:“谢谢冬宝!”

    冬宝摆了摆手,“全子,你回去跟林叔和婶子说一声,中午你和大实哥就在我们家吃饭吧,栓子你也来。”

    林家和她们家关系越走越近,全子当下就应道:“好!”栓子也赶忙答应了,冬宝做的饭好吃,他爹就常常羡慕他能在冬宝家蹭饭吃,有口福。

    上午在镇上买的五花肉肥多瘦少,冬宝细细的切成片,放到烧热的大锅里炸油,却没有把肥肉完全榨干,接着把切好的豆腐放进去,快速的翻炒,豆腐很快就吸收了锅里头的油,散发出诱人的香味,飘出去老远。馋的小黑在冬宝脚边唧唧叫着,直打转,把冬宝给气笑了,拿脚轻轻的把小黑推出了灶房。

    等火候差不多了,冬宝往锅里倒了两瓢水,翻搅了几下,把切好的黄心菜放进去,用小火炖了起来。

    李氏揉了高粱面和玉米面,在锅沿上贴饼子。

    林实过来时背了一大捆柴禾,看的李氏又是感动又是过意不去,“这孩子,那么客气干啥,昨天送来的柴火还没烧完哩!”

    “我在家闲着也没事,砍这点柴禾不费啥功夫。”林实笑道,在林实眼里,一把柴禾算不上帮忙,如今他家和冬宝家,都没法计较谁帮谁了,冬宝家的豆渣都给了他们家,这可是喂猪的好东西,一年下来他们家也省不少钱,更别提全子这个小吃货老是白吃冬宝家的东西了。

    “冬宝姐,你做的啥?离你家门口老远我就闻见香气了!”全子嚷嚷道,好想去揭开锅盖看看锅里炖的是啥好吃的。

    “就是豆腐,不过是炖出来的,听婶子说你家都是炒的?”冬宝笑道。

    全子点点头,脸上肉呼呼的,林家一向宠着他,吃食上从来没委屈过他,回忆起美味,全子差点流口水,“豆腐炒着吃就挺好吃。”

    吃饭的时候,冬宝把炖好的豆腐菜全盛到了盆子里,端到了饭桌上,先给李氏和李红琴各夹了一块肉,“娘,大姨,你们吃肉!”

    李氏眼睛顿时就红了,笑了笑,给林实几个孩子都夹了肉,“大家都吃!”在宋家黄氏手底下讨饭吃的时候,她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自己挣钱买上肉,放心吃肉的这一天。

    等吃完了饭,老成叔的儿子贵子送来了豆子。

    冬宝跟林实说自己想学写字,以后要学着记账,林实听了连连点头,回家把自己在私塾里用过的书都拿了过来,作为冬宝的启蒙教材。

    有了老师,教她一个就太浪费了。冬宝拉了张秀玉,全子和栓子一起当林实的学生。冬宝和张秀玉不会去考科举,目的只是多认几个字,将来做生意方便,林实便只选了《三字经》来教上面的字,几个人舍不得在纸上练字的,一人折了一根小树枝,在院子的地上练习写字,把字划拉熟练了,才由林实教下一个字。

    对于冬宝来说,有前世的基础,而且十岁的孩子正是记忆力好的时候,学繁体字并不是很吃力,她比全子和张秀玉学的都快。

    几个孩子在冬宝家其乐融融的学字,老成家的杂货铺子这会上也渐渐热闹起来。此时并不是农忙时节,村里人都喜欢在吃完饭后聚到铺子里唠嗑。

    “老成叔,最近咱村里有啥大事没有啊?”一个人蹲在地上问道。

    老成笑道:“我最近听说了个事,不知道你们晓不晓得,昨个中午宋秀才家的老太太跑到秀才娘子家,要秀才娘子带着冬宝回宋家哩!”

    第77章 偷师未遂

    “他们不都分家了吗?回去干啥啊?”其中一个汉子叫道。

    老成叔笑了笑,高深莫测的摇了摇头,“说原先分的家不算,以后还住一起,不分家了。”

    听的众人面面相觑,“这叫啥事?宋老婆子干的事是越来越没脸了,老宋头窝囊,支不起来家,叫个糊涂婆娘出来丢人!”

    “先前人家秀才娘子病了,老宋家恨不得立时把人扔出去,现在看人好了,又厚脸皮上门叫人回去,啧啧,一般人干不出来这事!”

    “还不是看秀才娘子做小生意赚钱,就后悔了,想昧人家的钱!我上镇上赶集看见过,摊上就没断过人,收钱都收不及!”

    这几日没去镇上的人听到那人这么说,都是又惊又叹。

    “秀才娘子卖的是啥?生意咋恁好?”一个中年妇人问道。

    刚才接话的汉子说道:“我瞧着是卖豆腐。”

    “豆腐?”妇人惊讶不已,“那东西能卖的好?不是说咱这里水不好,做不出来好豆腐吗?”

    “那谁知道啊?”汉子摇头,“秀才娘子做的豆腐肯定好,要不然咋那么多人买哩?”

    “哎哎,我知道!我知道!”一个精瘦的汉子兴奋的叫了起来,“前几天大豁子给秀才娘子家淘井,说那井水是甜的,说不定就是秀才娘子家那口井出的水好!”

    当即就有人反驳了,“大豁子的话你也信?他淘哪口井就夸哪口井的水是甜的!”

    精瘦的汉子不乐意了,“那你说,为啥秀才娘子做出来的豆腐就好吃?以前宋家没分家的时候,可没见秀才娘子做豆腐!”

    反驳的人顿时语塞了,众人兴奋热烈的议论了半晌,一致认为是秀才娘子前半辈子受苦遭罪有了回报,神仙赐给了她们孤儿寡母一口甜水井,给了她们一条活路。

    这会上,宋二叔斜敞着褂子,哼着不入流的小曲,吊儿郎当的往铺子这边来了,见他过来,原本正在热烈讨论的众人都集体消声了。

    “这说啥哩?咋我来了就不吭声了?”宋二叔靠在树上嘿嘿笑道,起先他还没往别的方面想,压根没想到众人是在讨论老宋家的八卦。

    等人散了,村里头和宋二叔私下里关系好的一个闲汉拉了宋二叔到一旁说话,把众人的话原原本本的跟宋榆复述了一遍,最后拍着宋榆的肩膀痛心疾首,说道:“你说你家咋分家的?把那么好一口井分给秀才娘子了!这井要还是你家的,你还愁啥?钱还不跟下雨似的往你家掉啊!”

    “不至于啊!”宋榆也很疑惑,他出生的时候,黄氏和宋老头已经从宋家老宅搬出来了,那时候太爷爷和太奶奶还在,从来没听说过老宅那口井出什么甜水,莫非真的是神仙相助?

    “还能咋办?”宋榆抄着手老气横秋的叹道,“我大哥没了,大嫂和冬宝都是不讲良心的,我们家供养她们吃喝这么多年,分家的时候,钱,粮食,房子啥都给了,她们倒好,翻脸不认人了,压根不把我和我娘放眼里了!给大桥和荷花家里送豆腐,都不给我娘送,心真是黑啊!我们家的粮食都白喂了!二狗,你给评评理,这叫个什么事!”

    二狗一拍大腿,“也就你们老宋家人厚道,客气!要是搁别人家,早就打上门揍她们去了!要是没你家老宅那口井,她们能赚个屁的钱!照我说,那钱就该是你们的!”

    “可不是!”宋榆激动的吐沫星子横飞,总算是找到了知音,拉着二狗说个不停,“我大哥没了,我大嫂她就不是老宋家的媳妇了?挣再多的钱,那也该是我们老宋家的!冬宝一个丫头片子顶啥事?丫头片子就不算是家里人,等到将来冬宝嫁出去了,谁还管她一个孤老婆子?还不得靠我家大毛二毛帮衬着她这个大娘?女人就是没见识!”

    二狗耐着性子听宋榆摆了一个时辰的理,最后劝道:“你大嫂和冬宝就这样了,你们不管咋着,都得叫人说你们欺负人家孤儿寡母。不如……”二狗贴着宋榆的耳朵说了几句话。

    宋榆脸上就显出了踌躇犹豫之色。

    二狗等了半晌不见宋榆发话,急了,推了宋榆一把,说道:“咋地啦?还犹豫个啥?你不老发愁没钱给大毛说亲吗?”

    宋榆撇了撇嘴,往上拉了拉身上披的褂子,嘟囔道:“照你说的,还不是得自己掏大劲干?”他是个懒人,让他干活致富,他宁愿那么穷着,再说了,李氏和冬宝赚着钱,他只用想办法把这些钱弄到自己手里就行了。

    二狗心里把宋榆翻来覆去骂了几遍,最后笑道:“哪用的着宋二哥出力,只要你想办法把你嫂子侄女咋做的豆腐给弄清楚了,我赚了钱给你分干股,二哥只用坐家里收钱,这成不?”

    他躲在一边看的清楚,秀才娘子一天都能卖上五六百个钱,要是做的多肯定能卖的更多,不用吆喝客人就争着买,这么好的生意他要是不抢过来,哪会甘心!

    “成!”宋二叔连忙答应了。

    下午林实带着全子回家了,冬宝和张秀玉复习了下今天学的字,就回屋记了这几天的账,冬宝用的是简体字和阿拉伯数字,左边起是日期,第一列和第二列是豆花和豆腐的收入,后面几列是支出,有成本支出还有生活支出,最后总的一项是盈余,简言之,这是一本只有冬宝自己才看得懂的账册。

    记完了账,李氏她们就开始准备晚饭了,李氏和李红琴都要半夜起床磨豆子煮豆浆,所以头天晚上睡的早,她们的晚饭也吃的比一般人家早。这会上大门被宋二叔拍响了,宋榆的大嗓门就是门外头响了起来:“冬宝,开开门!”

    “啥事啊?二叔。”冬宝皱着眉头,手里不停的翻捡着箩筐里的豆子,把土粒和小石子挑出来扔一边,屁股都没动一下。

    宋榆又拍了几下门,“冬宝,你开下门,我进来挑两桶水。”

    冬宝扔小石子的手就顿在了半空中,问道:“二叔,你咋到我家来挑水了?”两家离的可不近啊!

    好半天宋榆才说道:“大毛二毛皮,家里的井叫他俩倒脏东西进去了,这两天水没法吃了。快开门,我挑两桶水就走,你奶还等着做饭哩!”

    骗鬼去吧!冬宝压根不信,两家隔这么远,村里头几乎家家院子里都有井,即便是宋家人品差,周围邻居没人愿意让他们挑水,村头小河里也都是水啊,不比井水差。

    冬宝磨磨蹭蹭的走了过去,从门洞里看到宋榆身上真是担了两个空水桶,便给他开了门,宋榆进院子后一双眼睛四处瞧,恨不得长了透视眼看看屋里头都有些啥。瞅见冬宝放地上的箩筐时,宋榆疑惑的问道:“冬宝,你把豆子放箩筐里干啥?晒豆子啊?”

    冬宝强忍住笑,一本正经的点头,“是啊,要晒的干干的才好用。”宋榆是个十成十的懒人,除了地里的活,家务他是可看都不会看一眼的,要不然也不会问出来这么好笑的问题。

    “那你们就是用这个磨盘来磨豆子的?”宋榆指着院子里的小磨盘问道。

    冬宝不耐烦了,看着院子里的井问道:“二叔,你还挑不挑水了?”

    “挑,挑!”宋二叔一肚子气,掀开井盖子,开始挑水,气哼哼的嘟囔,“啥玩意!挣了俩钱就翻脸不认人了,不是个人东西!”

    等宋二叔挑着水走了,李氏从灶房里出来,问道:“你二叔来干啥啊?跑这么远挑水?”

    “还真是就为了挑水。”冬宝点头道,小声对李氏说道,“估计是以为咱们豆花做的好,是沾了这口井的光。”

    “那他可做不成哩!”李氏也小声跟冬宝咬耳朵,最后母女俩相视一笑,想“山寨”她们的豆腐,可没那么容易。

    晚上临睡前,冬宝拉着李红琴和张秀玉,郑重其事的拿了一百五十个钱给李红琴,“大姨,这是我给您发的工钱,以后咱们生意好了,您的工钱还得往上涨!”

    李红琴被手里沉甸甸的铜钱吓了一跳,“不行不行,我来就是给你们帮忙的,哪能要工钱?这不你们都管吃管住了?再说你们还背着债,早点还钱要紧。”

    冬宝笑道:“大姨,这钱你得拿着,我跟我娘哪能让你白下劲啊?就是拿这么点钱去雇人,也雇不来大姨你这样掏心掏肺为我们好的!再说,我谦哥念书不花钱啊?”

    听了最后一句,李红琴才有些赧然的把钱收下了,最开始她是想帮衬妹子两天就走的,然而生意越来越好,冬宝给工钱大方,饭吃的也好,她便起了一直干下去的念头。

    二狗和宋榆得了水后一夜未睡,半夜悄悄起来摸到了冬宝家,垫着一个破长条凳趴到了墙头,顶着露水聚精会神的围观了李氏和李红琴磨豆腐的全过程,眼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错过了重要步骤。

    第78章 新点子

    “这豆子是泡出来的啊。冰@火!中文”二狗自言自语道,要是干豆子,用石磙子碾都弄不碎吧。

    宋二叔在一旁说道:“不是吧?下午我去挑水,我看冬宝那丫头在晒豆子,还说豆子晒干了才好用!”

    二狗回头看了眼宋二叔,黑灯瞎火他也看不到宋榆脸上到底是个什么表情,想问他一句“冬宝叫你去跳河你去不去?”后来想想,强忍了下来。

    等到李氏和李红琴磨好了豆浆,两人合力抬着盛着豆浆的大桶去了灶房,趴在墙头上的两个人就看不到灶房里的情形了,正当两个人准备回去的时候,看到冬宝从屋里出来进了灶房,不多时,一盆盆雪白的豆花就从屋里端了出来,放到院子里压制豆腐。

    二狗观摩了大致的过程,心里便有了谱,他从前也试过做豆腐,家里还存着一罐盐卤,只是做出来的豆腐不好吃,自然卖不到钱。如今他瞧着李氏和冬宝做出来的豆腐没啥特别的,又有了两桶神奇的“井水”,坚信自己也能做出来好吃的豆腐。等到时候,他给这个没脑子缺根筋的宋榆出俩主意,这口井就得归他了!

    冬宝依旧只泡了三十斤的豆子,二十斤做豆花,十斤做豆腐。昨天全子和栓子逮的小鱼小虾被她摊到一张破苇席上晒着,等到晚上的时候收回到了屋里,还没有全干,冬宝抓了一把小鱼小虾,用菜刀剁的细细的,放到了碗里,准备卖豆花的时候洒上一撮提味。

    今天的豆花一如既往的受欢迎,豆腐也比昨天多卖了不少。等到收摊的时候,冬宝照旧切了一块豆腐用叶子包了,准备送给大舅。

    冬宝跟李氏说了一声,就往李立风的铺子跑去。背后听到李红琴对李氏感叹道:“你是个有福气的,冬宝这孩子聪明能干不说,关键是心里透亮,啥事都有数,她知道谁对她好!”脑子活络的女孩不少,然而难得的是冬宝有一颗感恩的心。

    冬宝小小的汗了一把,捧着豆腐快步跑开了,其实她不太愿意去大舅家里,主要是不喜欢大舅母高氏。高氏那个人算不上坏,本质上来说没什么坏心眼,和一心想卖了她的宋二婶比起来都算是菩萨心肠了,但高氏为人尖酸吝啬,每次冬宝去送豆腐,高氏表面上笑的很客气,实际上眼神明明白白的写着:你欠了我们太多,给我们这点豆腐算什么?你们占了我们大便宜,我们吃亏吃大发了……

    到李立风铺子门口时,正好赶上了闻风书院学生下课,不一会儿前来买糕点果子的学生有二三十个,把不大的铺子挤的满满当当的。冬宝站在外头观察了一会儿,这些学生穿着打扮都是一般,虽然干净整齐,衣服料子却不算很好,她记得听李立风说过,来买糕点果子的学生都是还算有些家底,懒得自己动手烧饭的,还有大部分家境一般的学子,只能在书院后面的灶房排队用几个大灶自己烧饭。

    糕点果子吃起来甜腻腻的,只能当零食吃,当正餐吃肯定吃不饱,尤其这些学子大部分都是十几岁的少年,正是能吃饭长身体的时候。要是每天蒸上几十个饼子,烧两个菜到书院门口卖,专供这些学生吃,肯定不愁卖不出去!

    冬宝越想越觉得这主意可行,想当年前世的时候,一到放学,哪所学校门口的小吃摊都是挤的满满的,小吃摊的摊主比都市写字楼里的白领都赚钱,而且只是卖这一会儿,饼子一文钱一个,菜两文钱一勺,卖的不贵肯定会有更多的人买,闻风书院上百个学生,就算有一半是家境富裕,自带小厮伺候饭菜的,也有五十个学生需要吃饭,算起来至少一百五十文钱,本钱能有七十文就不错了,虽然比不上卖豆花挣的多,可一天就卖这么一会儿,算是极为不错的了。

    “冬宝,咋又送豆腐来了?”李立风忙完了,从店铺里出来就看到了冬宝,出声说道,“不是说了不用送了吗?留着你跟你娘吃吧。”

    “剩的还有很多,够我们吃了。”冬宝笑道,把豆腐递给了从店里出来的高氏,问道:“大舅,中午就忙这么一会儿啊?”

    李立风点点头,“这群学生,来的快去的也快,买包点心就走了。”

    “那他们中午就吃点心,不吃饭了?”冬宝试探的问道。

    “还是得吃饭的,光吃点心也吃不饱啊。”李立风笑道,“这么大的半大孩子,最容易饿了,这会儿上后灶上做饭排队的人多,他们也是先买点东西垫垫底。”

    冬宝点了点头,迟疑了下,又看了眼李立风的铺子。

    李立风瞧着冬宝有话要说的样子,不由得笑道:“咋啦?有啥话不能跟大舅说的?”

    冬宝笑了笑,有点不好意思,指着闻风学院的门口说道:“大舅,我跟我娘在这里摆个摊子,卖饼子卖小菜给那群学生吃,你看成不成啊?”

    “成!咋不成啊!每回出来的都得有二三十个人。”李立风愣了一下,回过神来重重点头说道,“就是卖的不能贵了,出来买着吃的学生家里都不大有钱。你们也别在书院门口摆摊子了,就在大舅这里卖,家里有炉子烧着,啥都方便。”

    冬宝连忙摆手,“那哪行啊?”在大舅门口卖饭菜,要是抢了大舅铺子里的生意,那可就不好了。她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可以信任靠得住的人,要是累的大舅跟她们反目成仇,这生意不做也罢。

    “就这么定了。”( 良田美井 http://www.xlawen.org/kan/3179/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