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清〗顺治之路 > 〖清〗顺治之路 第 30 部分阅读

第 30 部分阅读

    来收。福临不是在乎这点钱,只是觉得心里不爽。

    高塞这些年在理藩院做得风生水起。国家强盛了,他的底气越来越足,态度也越发强硬起来,很无所谓的道:“皇上不要去理会这种番邦小国,有奴才在呢,他们翻不起什么风浪!”

    果然,不单单是朝鲜,就连日本和缅甸的使臣都被高塞给压制了下去,暹罗使臣带着丰盛的赏赐以及私人鼓鼓囊囊的腰包得意洋洋的回去了,在心里觉得大清皇帝是个大好人,一定要坚定与大清合作一百年不动摇!

    顺治二十年二月,福临赐蒙古诸藩以及各个从属国银两、马匹、绸缎等物,并与奥斯曼帝国的小科普律鲁通信,共同谋划更大的发展。科普律鲁不是目光短浅之人,立刻开放往东的通道,并下令修路。东西两方各自从自己的领土往对方修路延伸,一条新的商路逐渐开启,马队、骆驼、骡车络绎不绝,丰厚的利润源源不断的流入奥斯曼和大清这两个庞大帝国的口袋。

    西班牙荷兰等海上新兴国家慌了。他们之所以走海路,就是为了绕开奥斯曼帝国那庞大的疆土。现在好了,他们好不容易打开通往东方的道路,也能赚到不少钱,结果奥斯曼来了个联姻,这两个帝国联起手来了!

    海路哪里有6路好走啊,又要应付天灾,又要应付海盗的。西班牙等国看着那条商路不断流口水,彼此商议了一下,觉得科普律鲁是个老狐狸,大清的皇帝倒是年轻的,看起来更好说话些,不如去找他说说情,可以让自己也在这条商路中凑个份子。

    而且,他们也可以联姻的嘛!看着科普律鲁只不过送上一个女人,就能得到这么多好处,这些新兴的资产阶级国家肠子都悔青了——明明是他们先认识大清皇帝的,为毛他们就没有想到这个办法呢?猪脑子,真是猪脑子!

    福临莫名其妙的看着满满的要求联姻的折子,高塞强忍着笑,表情都快扭曲了。博果尔家的洋人侧福晋是京城一景。她不知道什么是三从四德,更不知道什么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每天都高高兴兴的东跑西逛,然后一堆人围观。

    博果尔对这个洋人侧福晋也很放纵。吉塞哈提婕和大清的姑娘不一样,高鼻深目,身材火辣,在床上让博果尔很是尝了鲜,再加上她的政治属性,吉塞压根儿就没有受到太多束缚,一点儿思乡之情都看不到。

    西班牙人荷兰人自然也打听到吉塞哈提婕的幸福生活,更加坚定了他们送姑娘过来的决心。他们也不会什么拐弯抹角,直截了当的提出要求,表示他们的姑娘一个比一个的漂亮,所以他们国家的姑娘们也要当侧福晋,也要和大清皇帝做亲戚,然后大家一起去赚钱。

    福临将这些折子袖到多尔衮处,看到多尔衮笑得几乎要拍桌,纠结的心情才放松下来:呼,能逗叔父一笑,这些折子也算是有点用处吧。

    101第一百零一章

    洋人做事没有这么多顾虑,也没有这么多程序,西班牙人的动作很快,荷兰人也不慢,才四月的时候,两个美女就被送来了,来使还挺不客气的,直接提出她们都要当侧福晋。

    福临一脑袋黑线。大清的侧福晋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抢手了?要知道,大清的王爷就没有几个,更何况侧福晋的份例都差不多满了,哪里有什么地方再去安排这两个侧福晋?

    高塞更是无语。他才是直接面对使臣的人,对这种较真的洋人,简直是头都大了。他倒是很愿意让皇帝接受这两个姑娘,只是使臣坚持:一定要做侧福晋,其他的一概不当,就连皇帝的后宫也不干!高塞无比头大的提醒他们,皇帝的后宫地位比侧福晋高,他们连听都不想听,表示他们的任务就是让姑娘们做侧福晋,其他的他们统统不管。

    福临哪里来的时间去安排他们,直接将他们丢给理藩院去处理,他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做。没有暹罗的相助,缅甸根本就不是吴三桂等人的对手,被打得节节败退。在他国的土地上打仗就是这点爽,不需要在意百姓的感觉,更加不用遵守不能烧杀抢夺的规矩,吴三桂抢了不少钱,但军费还是多多益善的。因此,吴三桂上书,要求皇帝能够将他的提成再高一点,或者,让他能够在云南自己造钱。

    这怎么行。云南的铜矿可是早就在福临的计算之中,他已经有了皇帝的自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铜矿就是他的,可不能让其他人占有。

    吴三桂和耿继茂等人觉得这个皇帝讨厌透了,可事到如今,想要退兵已经不可能,还是要继续打下去,同时还要和皇帝保持良好的关系,毕竟皇帝是帮他们销赃的,他们共同站在一条贼船上。

    不过,福临也没有把他们逼得太紧,将他们的提成高了半成,让吴三桂也算是能松一口气。只是,他对于云南民众的压制更强了,云贵一带人民本就彪悍,生活水平下降了,自然不会乐意,更何况,行走与云贵之间的商人总是会透露出平原地区的富足安稳,云贵人民不干了,反抗情绪越来越浓。

    吴三桂早就将重点放在缅甸身上了,他想着自己占领一块地方来称王,只顾着一往无前。可福临不能不照顾他们的情绪,云贵是他的地盘,那里的人民是他的子民。

    五月初六,刚刚过了端阳节,福临便派了御史倭赫前往云南宣旨,表明他是爱人民的好皇帝,并申斥了平西王吴三桂,表示免了云贵一带一年的赋税,让吴三桂不能私自添加。

    “皇上此举到底何意?”吴三桂特地从前线折回,对倭赫大发脾气。

    倭赫是个混人,面对半生戎马而显得更为威严的平西王,一点惧色都无,反而对着拍桌子:“皇上的圣意岂是我们能揣摩的!”

    吴三桂道:“还是麻烦皇上给本王一个说法,否则本王很是难办。”

    倭赫脖子一梗:“皇上就是皇上,你不过是一个平西王,还想要皇上给你什么交待不成?”

    浑人,十足的浑人!能派这种混蛋来的皇帝也是不折不扣的混蛋一枚!吴三桂心里早就各种字体的骂上了,倭赫却色迷迷起来:“王爷,听说云南一带的美女别有风情啊,哈哈哈!”说着,就用“王爷你懂的”这样的眼神看向吴三桂。

    吴三桂几乎想当时就灭了此人。好在他忍功惊人,给倭赫安排了两名美女后,一个人坐到书房开始生气。倭赫此人他早就知道,是内大臣飞扬古的儿子,在京城仗着父亲的权势很是放肆,什么话都敢说,什么篓子都敢捅。皇帝也是个坏心眼的,让他去做御史,于是他就卯足了劲到处去找人的茬子,然后往死里参。

    皇帝一定是故意的!吴三桂连夜召集了所有的谋士,问起皇帝此举的意图。

    “以在下看,皇上是想要撤藩。”一个姓南的幕僚道,“王爷现在的地盘越来越大,就连缅甸也是我们的掌中之物,皇帝有疑心是一定的。”

    吴三桂摇头道:“不会。本王与这个皇帝有过几次书信往来,很是清楚他的为人。他虽然年轻,可想法古怪,不是一般人能够料想出的。而且,这个皇帝完全不怕天下人的谣言,也不怕自己的名声,难以对付啊。”

    另一位姓袁的幕僚道:“在下觉得皇帝根本就是贪财,一心想要在缅甸一事中分一杯羹,才会这样为难王爷。”

    吴三桂沉思片刻,道:“有些道理。皇帝贪财天下皆知,偏他每次都能将贪财的理由说得正大光明。可缅甸的出产本王也是与朝廷相分的,朝廷拿了大头,难道他想独吞?皇帝还不至于这么笨。”

    此时,吴三桂的首席参谋毛希开口了,他是毛文龙的远房亲戚,一心想要匡复大明,在毛文龙兵败后投靠了吴三桂,不料吴三桂却也投降了清朝。原本他已经心灰意冷,本打算就在吴三桂这里了此残生的,可吴三桂跑去攻打缅甸,想在缅甸称王,让他重新振作起来。

    “王爷,在下有不同的看法。”毛希咳嗽一声,“皇帝贪财不顾名声不假,可他身边还有老谋深算的摄政王,以及众多大臣,不会让他如此撕破脸。更何况王爷在清朝入关之时是立了大功的,鸟尽弓藏这种事情说出去当然是不好听的。所以,他应该不是单纯的想要在缅甸获得好处,而是另有目的。”

    见众人都不解的看向他,毛希道:“皇帝是想把王爷赶出大清。”

    此话一出,举座皆惊。吴三桂不由得站了起来:“先生何出此言?”

    毛希道:“王爷想想,当年您为何要攻打缅甸?无非就是皇帝减少了我们的军饷,而缅甸又正好在那个时候换了国王,莽白强硬惯了,不买王爷的账,王爷便将一腔怒意放在莽白身上。之后的事情王爷也清楚了,皇帝置莽白的请求不理,反而用他的手段来支持王爷,并从王爷这里得到了不少好处。接着,他又默许了耿王爷等人的相助,结果,三藩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缅甸,他则是从中谋利。他不可能不知道,三藩之地会增加赋税,可他却一直没有意见,直到此时才下此旨意,分明就是想要三藩之地的百姓对他更加感激。”

    “那他又为何派倭赫这种人过来?若是有此意识,他该派一个更为精明的人,就算不想让本王发觉,大可派个年轻的面孔。朝中还是有几个颇为能干的年轻人的,例如赫舍里家的索尼,那拉家的明珠,都很不错。”

    毛希沉思片刻,道:“虚者实之,实者虚之。或者皇帝是想要让王爷失去警惕,不明白他的真实意图。”

    “哈哈!”吴三桂忽然笑了起来,“郑伯与段。这么简单的东西,居然被这个小皇帝用出来了。先是一味纵容我们与缅甸冲突,加重赋税,现在用这么一招,让本王坐失云贵民心。如果本王所料不错,他很快会有秘使与莽白联系,两下夹攻,灭了本王!”

    “既然这样,不如反了吧!”毛希包含希望的看着吴三桂,就盼望着他能够点头。

    吴三桂反而恢复了镇定,坐了下来:“先送信给耿王爷和尚王爷,约他们来昆明密谈。”

    另一边,安亲王岳乐和简郡王傅喇塔中奖,迎娶了两名洋人侧福晋。傅喇塔为济尔哈朗的儿子,因为济尔哈朗谋反一事被闲置在家,这次为了满足侧福晋人选,福临将他放了出来,随便封了个郡王。这就算了,安亲王岳乐对侧福晋董鄂氏的宠爱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次中奖得了个洋人侧福晋,别人不说,安亲王府的女人们一个个都还挺高兴。至于傅喇塔,他能从监禁日子中放出来,就阿弥陀佛了。

    荷兰侧福晋给了岳乐,西班牙侧福晋给了傅喇塔,两国使臣见目的达到,也都开开心心的打包收拾行李准备回家。倒是高塞提醒他们,嫁女人过来,是要有嫁妆的,然后大清也会有聘礼,怎么样,双方坐下来就这个聘礼和嫁妆的问题再谈谈吧?

    两国使臣傻了。高塞不慌不忙的抛出一个诱人的条件:修建新商路缺钱啊,要不要再多拉几个国家入伙呢?要不还是算了,大清毕竟国富民强的,再多做几笔生意钱也就到手了嘛。

    别别,我们都很感兴趣的!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就是冲着这条路来的,高塞这个条件正好触到他们的痒处。他们也不急着走了,开始了漫长的谈判兼扯皮的过程。

    云南昆明,倭赫刚走,耿继茂和尚可喜还没有到,赫舍里索额图先到了,还带了一份口谕。吴三桂这回真的想骂娘了:皇帝你没事做是吗?耍我玩很开心是吗?不会直接派个靠谱点的索额图过来吗?派两次使臣,完全是在浪费公款!你现在倒是不小气,大方起来了!

    吴三桂确定,如果小皇帝现在站在他的面前,他绝对能一巴掌拍上去!问题是,现在和他面对面的是笑眯眯的索额图。伸手不打笑脸人,再加上索额图只是个书生,吴三桂恨恨的饶过了他。

    福临的口谕很是简单明白,大意如下:你们去打缅甸吧,朕是你们坚强的后盾,只要你们肯给钱,火器供应充足。只不过,你们占了缅甸以后,自立为王,必须要做大清的从属国,否则朕可是会翻脸不认人的。

    吴三桂的一颗心掉回了胸膛:既然能做个开国皇帝,谁愿意造反呢。更何况,他的儿子吴应熊还在皇帝手上呢。

    于是,耿继茂和尚可喜火急火燎的赶到云南之后,看到的是吴三桂那张笑得开了花的老脸……

    102第一百零二章

    缅甸的部队节节败退。原本那里山路崎岖难走,密林众多,又有瘴气,吴三桂的红衣大炮笨重,运输起来极其不方便。可现在吴三桂有了福临的支持,小巧好用的弗朗机火炮通过特殊的渠道源源不断的运到云南,又被投放在了对缅甸的战场上。

    不带这么欺负人的!莽白快被打哭了。缅甸在东南亚国家中还算是战斗力比较强的,主要是因为他有大象战队。大象庞大的身躯能将战马们吓得两股瑟瑟。可是,拥有佛朗机炮的吴三桂就不一样了。佛朗机体积小,容易运输,最小的那种甚至能抗在肩膀上,打着打着忽然发出巨响,冒点火出来,完全能把人给打蒙,同时晕头转向的还有大象。大象受惊后,象奴根本就无法控制,大象们会瞬间迷失方向,跑去自己的队伍,乱吼乱踩。

    因此,和吴三桂的火器队对战之时,缅甸都不能动用大象战队,可他们的骑兵和步兵都不够强,唯一的优势便是他们主场作战。缅甸的军民在面对异邦入侵的时候还是很团结的,实行了许多奇怪的战术,例如游击战之类,躲在丛林里,冲着吴三桂的部队放冷箭。虽然这些为吴三桂的侵略带来了不少麻烦,可依旧无法阻挡他前进的脚步。十一月的时候,吴三桂已经占据了缅甸的半壁江山。

    莽白彻底失望了。他不止一次的向暹罗和大清发出求援,却得不到任何消息。他的国土,他的人民在被他人蹂躏。他好不容易杀死了自己的亲哥哥,却没有想到王位还没有到手太久,就快要被赶下台了。

    而大清关于吴三桂侵略之事,也闹得沸沸扬扬。天地会被查处后,作乱的百姓也少了许多,就连那些没饭吃的懒散闲人都不得不去找个工来做——实在是没有办法啊,皇帝太狠了,据说天地会的人个个是被灭九族的,甚至连收留他们过夜的百姓都被杀了,一些平日里游手好闲的二流子们也被抓起来,说是有造反的嫌疑——还是老老实实的工作好些,反正现在工作的机会很多,到处都缺人。

    这么一来,闹事的人少了许多,再加上这几年基本上也能算风调雨顺,收成好,商路好,国家事情少,大家都有闲情逸致来关心周边的一些从属国了。

    暹罗啊,朝鲜啊,日本啊,缅甸啊,这些近处的国家已经不能满足民众的八卦之心了,大家已经将眼光放到了更远的地方。奥斯曼的哈侧福晋、荷兰的姬侧福晋、西班牙的木侧福晋,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展现到了他们面前。三个洋侧福晋理所当然的联合在了一起,就算奥斯曼与西班牙等国有矛盾,这也不妨碍最早来的哈提婕哈侧福晋以大姐大的姿态带着另外两个侧福晋满京城的溜达。

    所以,京城百姓已经习惯了一大早看见三个发色各异的穿着鲜艳旗袍的女人坐在街头喝豆浆吃油条的场景,也习惯了在天桥杂耍的摊子旁看到这三个女人大声的拍手叫好,更习惯了她们大手大脚的花钱买一些假货古董和瓷器——小摊小贩们每次看到她们都很开心。

    洋侧福晋们都是没有什么心眼的,很容易被人套出话来。于是,没有多久,全京城的人都知道了原来在更远的“蛮夷”的地方,那里的女人是可以光明正大的找外遇的;那里的人一大早就开始喝酒啊;那里的人会为屁大点地方打架啊;那里打个百多号人的群架就会被称为战争了啊……

    蛮夷,不愧是蛮夷。在八卦得心满意足后,群众们不由得对这种蛮夷之地充满了鄙视,同时也充分认识了一些新鲜事物:例如说,这些蛮夷居然为了抢夺财宝和底盘,肆无忌惮的攻打其他国家,航海的时候遇到一块看上去不错的地就立刻抢过来据为己有并沾沾自喜,这种行为实在是太可耻了,值得大家一起唾弃!

    唾弃着唾弃着,人民群众发现,他们引以为傲的大清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放任吴三桂攻打缅甸。

    太过分了!大清地大物博,哪里需要跟那帮蛮夷一般的去抢去打?丢脸,太丢脸了!顿时,民间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讨论。吴三桂本来就不是很得民心的,这下名声更臭了,从京城到江南,都有学士们高谈阔论,表示要将吴三桂逐出大清,甚至有人写了檄文声讨,将吴三桂说成十恶不赦的恶人,还将他的丰功伟绩都挖掘了出来,当年他先准备投李自成,后又投奔清军,表现此人恶劣的品质。

    十二月的时候,日食了。日偏食,福临很镇定,但所有人都吓坏了,纷纷拿着盆子敲着,布木布泰更是不顾从人的反对,执意去了佛堂,不停的念经。

    日食理所当然的被算到了吴三桂头上,这还不算,接着,又出现了彗星。彗星拖着一根长长的尾巴,在天空穿过张宿、井宿、胃宿和奎宿,人心惶惶。吴三桂顿时成了千夫所指,而福临的压力空前的大了起来。

    这些就算了,最让福临崩溃的,是多尔衮的病情。冬天是他最讨厌的季节,不管火龙烧得多旺,多尔衮都会犯老毛病,咳嗽不已,精神仄仄。福临干脆将自己的办公桌搬到他的房间里,监视他吃药,又监视着太医,不想到适得其反。皇帝的压力太大了,再加上太后时不时的巡视一番,还有几个皇子和珊瑚公主几乎每天都会来报道,宋院首的头发都白了。

    太医院做事一向是求稳的,多尔衮的病拖了好几年,年纪又大了,太医院只敢用一些平稳而名贵的保养药,只能起到一个缓解的作用,而不能治愈。

    大臣们才不管多尔衮的病情,依旧不依不饶的上着折子,控诉着万恶的吴三桂,以及希望福临能够做出一些举动,不要再继续支持这种侵略行为。

    “还请皇上三思!”大学士孙廷铨、户部尚书阿思哈、将军图海等人联名上书,希望皇帝能够捡起一点节操,别一头钻在钱眼里,用打仗来赚钱,好说不好听啊!

    宗室里岳乐被收拾过,不愿意再领头,大家商量了一下,将年轻的杰书推了出来,充当他们的领头人,向皇帝提出要联合缅甸,收拾吴三桂的建议。

    当然,也有人是站在皇帝这一边的,但多数是些年轻人。这次汉臣们出乎意料的统一战线和皇帝作对,让许多满臣很是心里暗爽:皇帝啊皇帝,让你重用汉人,让你不把我们满洲八旗当回事,现在你支持吴三桂打仗抢东西,汉人一个个的都来拉你的后腿了,怎么样,关键时刻汉人还是不顶用吧?

    你妹的,朕脾气好不代表朕没有脾气!福临难得有一种想要去滥杀无辜的冲动。还好多年的皇帝生涯早就将他的脾气给磨得不一样了,他并没有对这些朝臣们的要求表现出不满或者其他的什么,反而看上去有些松动。皇帝的不动声色让众人得到了鼓励,一股脑儿的上书,希望皇帝能够站在正义的立场上,不要纵容吴三桂这种恶人挑起邪恶的战争。

    佟国维也蠢蠢欲动。佟家和历史上早就完全不一样了,佟腊月没有入宫,只是个闲散亲王的福晋,佟家自然也没有机会早早的在皇帝面前露脸。佟国维是个有野心的,看大家似乎能将皇帝给说动,也想捞这个功劳。还好他很爱分享,跑去找了他的好朋友索额图。

    索额图大惊,道:“万万不可啊!”

    佟国维万分不解:“为何?现在皇上明显有些松动,再加一把劲,估计必会出兵灭了吴三桂,我们哥俩正好可以出征。吴三桂腹背受击,定然会败,现成的战功,你难道不要吗?”

    索额图叹一口气,挥退了下人,低声道:“我且问你,当今皇上可是那种容易被说服的人?”

    佟国维摇摇头,索额图继续道:“那我再问你,皇上最重视的人是哪一个?”

    佟国维想了想,试探性的回答:“摄政王?”

    “这不就对了?”索额图谆谆善诱,“现在摄政王身体不好,皇上都发布皇榜广招天下名医上京了,他哪里还有心思去管朝廷之事?以小弟对皇上的了解,他现在越是隐忍不发,将来的脾气就会越大,老哥你还是不要出声,暂且看着吧。”

    佟国维还是有些想不通:“那万一有了仗打,咱们的功劳岂不是被抢了?”

    索额图恨铁不成钢:“老兄,你看看上折子的人都是谁?远的不说,廖侠有吗?范学士有吗?明珠有吗?廖侠是南书房的,范学士是范文程的儿子,这两个惯会揣摩圣意。明珠的儿子是皇子伴读,他从儿子那里就能得知皇上的心情。他们都不上书,你又急什么?”

    佟国维恍然大悟,低声道:“你的意思,是皇上在等着秋后算账?”

    索额图道:“且看着吧。摄政王若是病好了,那还无妨,若是他有个三长两短,皇上震怒,便有好戏了。”

    “那,你说,我们要不要上个折子支持皇上?”佟国维脑筋一转,想到了另一个获取圣意的方法。

    索额图沉思片刻,点点头:“可。不过不能做得太明显,不然我们两个就会成了众矢之的了。”

    103第一百零三章

    十二月底,按照传统,各路人马都派使臣前来大清。洋人的历法和大清的不同,福临早就根据汤若望推算出来的阳历,在一月一日的时候派遣使臣去了奥斯曼、西班牙、荷兰等地,并带上了商队和礼物。礼尚往来,他们也派了使臣,紧赶慢赶的,在新年的时候到了京城。

    过年的时候,就算是打仗也要停一停的。这段时间吴三桂被骂得心头火起,派了人装了满满几十车东西,大张旗鼓的送到北京,用实际行动表明皇帝和他是一拨的,他特地来进贡。

    福临很想隔空去揍吴三桂一顿,但他还是得咬着牙关露出标准的笑容,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接收了这些礼物。

    就连汉臣们都有一种哭太庙的冲动了——皇帝你要不要这么不争气啊?就是一点点钱而已,都能让你从正义的一方立刻变成了侵略者,你是皇帝好不好?大国风范在哪里?你怎么表现得跟个土财主一样?

    民众的反战情绪高涨,大街小巷都有骂,有唱词,有说书,甚至还有童谣,现在讽刺的对象又多了一个:皇帝。

    福临不是不知道民间在说他和吴三桂同流合污之类,只是他没有时间,更没有心情——多尔衮病重。

    布木布泰早就不管什么流言蜚语了,日日到前朝多尔衮的宫室,亲手伺候汤药,从不假手与人。而几个孩子每天放学之后都要过来腻上好长一阵,尤其是景额和珊瑚,更是不愿意离开。至于福临,眼里哪里还有其他的事情,一切都以多尔衮为主,一时间南书房的工作量大了许多。

    压力最大的便是宋院首了,在几方人马压迫下,睡着了都会梦见自己全家被抄斩,白发迅速增加。不单单是他,整个太医院都处于低气压的笼罩中,太医们每天上班都有一种和家人生死相别的味道。

    就在这时,左都御史郝惟讷不知死活的上书了。

    他提出,皇帝是一国的表率,不能意气行事,更加要注重个人形象。吴三桂是个恶人,先是明朝将领,后来准备投靠李自成,投靠失败后,才投降的清朝,本就是个“三姓家奴”,却还洋洋自得。大清封他做平西王,就是抬举他了,他居然还不死心,贪心不足的去攻打缅甸,为的就是那么一点虚名和钱财。现在他光明正大的送战利品给皇帝,其心可诛,皇帝你是个明白人,就应该指出他的阴谋并且挫败之,不能够被这点小恩小惠迷了眼,与他同流合污。要知道,缅甸是前明的从属国,理所当然也会成为大清的从属国,为从属国排忧解难是大清应该做的,怎么可以为了钱就不管不顾大国的责任了呢?

    他同时还提出,多尔衮是摄政王,但早就退休了。皇帝和摄政王感情好我们承认,但也不能让他住到宫里,还一住就是那么久。现在多尔衮病了,皇帝派太医照顾就可以了,不用这么自己亲力亲为日夜守护的。您是一国之君,您的事情很多,更何况快过年了,您现在还每天守着一个病人,成何体统!而且我们得知,您已经很久没有去后宫睡您的大小老婆了,子嗣怎么办?皇帝你要为子孙负责,为大清负责啊!

    福临差点当场拍桌子,咬牙道:“朕做什么,需要你的提醒吗?”

    赫御史丝毫不惧怕,回道:“皇上乃是国君,一举一动都要为天下人之表率,皇上近日种种举动有所失当,臣为御史,理应为皇上分忧!”

    福临怒极,反而平静下来:“依照爱卿所见,朕当如何?”

    赫御史受到了鼓舞,大声道:“皇上应昭告天下,表明朝廷对吴三桂的行为深恶痛绝,并派天使前往云南宣旨,将吴三桂的恶行诉诸天下。之后,朝廷大军直下云南,吴三桂乌合之众,定然会一败涂地……”

    他还在慷慨激昂着,就听砰的一声,福临狠狠的拍了一下扶手,喝道:“尔等可知朕为何允平西王出征缅甸?缅甸一向以前明属国自居,平西王这次献了一本缅甸民间用的历法,他们依然在用前明的年号,视我大清如无物。而平西王大军压境之时,缅甸王莽白前倨后恭,表示要做大清从属国,却依然沿用前明历法,尔等却为之屡屡说好话。难道在尔等眼中,从属国对前明念念不忘,朕还要给予赏赐,为之出兵吗?尔等将大清置于何地!”

    这个帽子扣得太大了,顿时没有人敢出声。福临继续道:“摄政王为我大清鞠躬尽瘁,若是没有他,便没有大清如今的江山。你们倒好,是想让朕视功臣为无物,让天下人耻笑吗?”

    皇上其实你的重点在这里吧?廖侠和明珠等会揣摩圣心的不由得在心里吐槽,然后用瞻仰烈士的目光看向趴在地上灰头土脸的赫御史,然后准备好抓紧时机上前劝皇帝留他一命,毕竟杀御史什么的是只有昏君才做的事情。

    赫御史逃过一劫,官位自然是丢了的。皇帝勃然大怒,将他竖立为“心怀前明,陷皇上于不义”的典型,本打算灭了他三族的,在廖侠等人的苦苦相劝下,皇帝才勉为其难的改判为抄家流放。

    同时,礼部忙了起来。范承谟负责向天下人宣告,添油加醋的表明缅甸是如何如何的不尊敬大清,对前明是如何的怀念,又说缅甸在云南边境挑起多个争端,平西王的征讨,根本就是合情合理合法,是为了捍卫大清的疆土,是为了捍卫国家的尊严!

    苦逼的范承谟硬着头皮将一个不正义的侵略战争美化成了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违法行为的严正谴责,又编写了一篇篇的故事。故事中,缅甸王莽白成了个彻头彻尾的暴君,他纵容手下的士兵,在云南边境大肆掠夺,无恶不作,平西王吴三桂上奏了皇帝,爱民如子的皇帝震怒,决定让平西王安定云南边界,并擒拿罪魁祸首莽白。

    原本人人喊打的奸臣一下子变成了捍卫国家主权的功臣,这中间的转变实在太大了,让人反应不过来。此时,福临打出了第二拳。

    明珠声情并茂的写了一封折子,大肆赞颂了当年为清军一统天下的将领们,强调了没有这些人,就不会有如今强盛富庶的大清。因此,他希望皇上能为这些仁人义士们修建祠堂,表示嘉奖。

    皇帝很明显的被这个折子打动了,同时表明,摄政王也是这些立了大功的人之一,现在他生病了,就不单单要精心治疗,还要用另外的方式为他祈福。接着,福临下了一道旨意,决定大赦天下。

    众人都傻了。皇帝一抽风,谁都挡不住啊。大赦天下这种事,岂是这么轻易的可以做的?可又愣是没有人敢反对,他们可算是看清了,这个皇帝会扣大帽子,不管什么事都能被拉到上纲上线,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担当的。而且,赫御史的前车之鉴还在那里摆着呢。他们用脑袋发誓,如果赫御史单单只讲吴三桂的事,顶多只会降级,偏偏他多事的涉及到了摄政王,一下子就被发到宁古塔去了。大家对京城的生活还是非常满意的,没有谁想要去尝尝宁古塔的风霜。

    与此同时,朝鲜的使臣也傻了。

    光明正大沿用前明历法的,他们也榜上有名。朝鲜一直是个典型的墙头草,哪里强盛就往哪里倒,而多尔衮当政的时候,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朝鲜异常客气,反而惯坏了他们,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觉得离开了他们,清朝就神马都不是。

    结果,福临的当头棒喝真把他们吓到了。缅甸被打,他们当然知道,还挺高兴的——缅甸的商品可是借由大清运到了朝鲜的,价格还不高。同时,他们也对大清发达的火器表示心满意足:朝鲜是大清的从属国,只要有难,大清就一定会伸手,所以这火器也就相当于是为朝鲜准备的嘛,反正一切都是他们的!

    吴三桂高歌猛进,朝鲜幸灾乐祸,却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这个祸事有可能会降到自己头上。朝鲜使臣连忙修书回国,表示赶紧印刷新的历法,改成大清历,然后顺便将所有的大明历销毁,不然会挨打的!

    当时朝鲜的皇帝是显宗李棩,此人继承了朝鲜的美好传统:爱yy,却胆小,之前也在大清做过质子,因此也爱汉文化,并尊崇儒学。

    李棩是个有野心的皇帝,并借鉴了中国的活字印刷,自己回国后吩咐人将活字印刷的活字用铜刻出来,并得意洋洋的宣布他们发明了印刷术,是个重视科技发展的好皇帝。接到使臣的书信后,李皇帝很高兴,他的活字印刷终于可以大放异彩了,可以大规模印刷了耶!他兴高采烈的吩咐下去,全面改用清历,明历统统销毁。

    朝鲜发生的事情福临并不知道,他一心扑到了病重的多尔衮身上。他也管不了许多,民间的偏方也用了,甚至亲自试药,多尔衮的病情却总是不见好,顺治二十二年元月里,就只能躺在床上,行动都要人伺候了。

    当年叱咤天下的摄政王,当年能轻易的将他顶在肩膀上的叔父,当年骁勇善战的多尔衮,居然变成了这副病体支离的模样,福临只要见到他,就会从心底里涌出一股浓浓的不舍和恐惧。每一个早晨,他第一件事就是去探望多尔衮,为叔父能够多看到一天的日出而庆幸;每一个夜晚,他做的最后一件事也是去探望多尔衮,为叔父能够多活一天而高兴。就连布木布泰的重心都放在了多尔衮身上,只有仁娜和华孟安发现,皇帝的情绪越来越不对劲:因为伺候不周而被杖毙的宫女太监都超过了十个,而皇帝的除了和摄政王在一起之外,越发的没有了笑容,若是摄政王真的有个三长两短,他们害怕皇帝会做出些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来。

    104第一百零四章

    顺治二十二年元月二十一早朝,福临坐在龙椅上,听着下面的大臣滔滔不绝,却有一种异常惊慌的感觉,仿佛天都要随时塌下来一般。此时,一个小太监站在门帘后对一旁伺立的华孟安使了个眼色。那是伺候摄政王的小太监,华孟安心里一跳,刚想悄悄的过去看个究竟,却感觉一道风从身边掠过,福临连一句话都没有留,飞一般的往后奔去。

    朝臣们面面相觑,福全年纪渐大,福临已经让他在朝上旁听。他的位置最为靠前,也看到了那个小太监,心里一跳,站了出来让众人先退朝,自己也急匆匆的往后奔去。

    多尔衮躺在床上,瘦得只剩下了一把骨头,福临冲进去,太医太监宫女们跪了一地,福临却仿佛谁都没有看见,直冲冲的过来,握住多尔衮的手:“叔父,朕来了,朕在这里。”

    多尔衮却双目有神,半靠在床背上,看见福临过来,还弯起嘴角笑一笑:“我没有事,皇帝也不要太着急,这会儿该在上朝吧。”

    福临扫一眼一旁的宋院首,见他抖得如同风中的落叶,刚想说些什么,多尔衮抢先道:“皇帝,让他们下去吧。我有些话想与你说。”

    他声音有力,丝毫不像前一阵一般虚弱不堪,福临不由得心酸不已,他知道,这种现象叫做回光返照。

    福临挥手让伺候的人都下去,自己坐到床边,握住多尔衮的手,柔声道:“今天朝中没有什么事,我便早些退朝来陪陪你。”

    多尔衮无力的笑笑:“别以为叔父不中用了,我心里清楚得很。”( 〖清〗顺治之路 http://www.xlawen.org/kan/3197/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