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部分阅读
沙俄的地方了吧?”
福临点点头,景额继续道:“儿子听说,沙俄有不少无主之地,反正荒着也是荒着,不如我们从沙俄手上购买一块,安置土尔扈特部,如何?”
买地?你以为是东村的地主和西村的地主做买卖吗?福临瞪了这个不靠谱的儿子一眼,却见景额不紧不慢的道:“若是不卖,我们便提出要租,租着租着,不就成了我们的吗?”
这个孩子跟洋人混久了——这是福临的第一想法,接着,又生出了一种“这还是自家那个熟读圣贤书的仁厚孩子吗”的感觉。
景额见他不语,也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些不够光明正大,刚想说些什么,就听福临道:“此事就交给你全权处理了。若有问题,找你五伯帮忙。”
硕塞在接到任务后也傻了。这种做法太不地道了好吧?不过景额察言观色,在一旁不停的说着沙俄的坏话,再举例说明当年荷兰想要租借台湾晒货也是一样的做法,他只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已。
硕塞狠狠的叹了一口气:漫天要价着地还钱,太子,你果然是你家皇阿玛亲生的!
122第一百二十二章
费多尔沙皇其实是个苦逼的娃。他爹并不是个励精图治的主,他本身也不是什么天才。他的身体并不好,下面还有能干的弟弟妹妹虎视眈眈。沙俄虽然面积大,可也有相当大的地方是不毛之地,别说有赋税了,就连养活人都困难。再时不时的闹些自然灾害,就连莫斯科也喜欢玩玩雪灾。因此,他上任以后为了筹钱是焦头烂额,恨不得自己能够拥有点石成金的法术。结果,土尔扈特部还要闹回归。他在接到大清外交部的正式函件后,简直就是出离愤怒了。
他对土尔扈特部多好啊!伏尔加河的下游,那是一片多么富饶美丽的土地,他都借给这帮人安营扎寨,这就是他拥有海一般胸怀的体现!可现在呢?这帮人得寸进尺!不就是问他们借了一些人打了几个仗嘛,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他自己的士兵还牺牲了不少呢,偏偏他们有这么大的意见,还跑去找撑腰的了,这不是一般的过分!大清更不是东西,直接提出要买地。费多尔沙皇骨子里还是和众多老百姓一样的:头可断血可流,我家的地不能丢!
费多尔都想直接把函件砸到使臣索额图脑袋上了,还好他还保留着一丝冷静,现在的大清不是这么好惹的,那个大清的皇帝没事做还要找些事情出来希望别人打仗他来赚钱,自己要是真的冲动了,大清皇帝绝对会好开心找到了一个新的机会。
“既然你们诚心要买,也行,不过要给个合适的价格。”费多尔几乎是咬着牙冒出这几个字的,“至于具体多少嘛,我还要和大臣们商量商量,才能告诉你们。”——一定要开一个无法想象的天价出来,不然对不起自己受的气!
索额图很无所谓的答应下来,一副“爷很有钱随你们报价”的纨绔样,心里却在不停的盘算。他被派来是有原因的,这家伙多才多艺又上进,俄语说得很溜,又会蒙语,不管是沙俄还是土尔扈特部,都轻易忽悠不了他。因此,他也憋足了劲想要办好这个差事,要知道,这可是太子督办的,办好了不仅仅是立功,还会在下一代领导人面前留下能干的好印象,一举两得啊。等到自己的位置够之后,再想方设法让老爹平反,他的人生就完美了!
幻想着未来的索额图决定,在沙俄磨下去了,一定要圆满的超额完成任务,皇帝给的底限是三千两租金一年,他一定要把这个数字砍到两千两以下!
此时远在北京的福临也不轻松。英格兰在战后火速崛起,就跟坐火箭一样,快得让全世界都为之侧目,福临也不例外。东印度公司是纯正的做生意的,哪里有钱哪里去,英格兰也开始在里面参股,现在还是试运行阶段,可是广东海关已经发现了好几起英格兰商人夹带鸦片走私的情况。这种一边叫着“中英友好”一边又在背后插刀子的行为实在是太可耻了!福临打算再捉到类似的情况,就将这些商人驱逐出境,永久不许他们再进来,不料却遭到了朝廷上下一致的反对。
中国人一向以“天朝上国”“泱泱大国”自居。这也不怪大家,至少在汉唐时期,中国绝对是可以笑傲全球的,骨子里的骄傲就这样代代流传下来,现在也不例外。
在朝臣的眼里,现在的大清已经是够富强的了。要赚钱有商路,要打仗有枪杆子,最近老天还很赏脸的没有降下什么大的自然灾害,大家都有些心满意足。不错,英格兰是崛起了,可是,这么一个巴掌大小的地方,能闹出什么花来?而且,每年大清令人吃惊的贸易顺差不是摆着玩的,自己吃肉,总不能不让别人喝汤吧?弄到国际上众叛亲离可就糟糕了。大国嘛,就要有点大国的风范。
福临都快无语了。他总不能告诉大家,如果不加以控制,鸦片会蔓延大清,使人民变得虚弱吧?如果真的说出来了,就算他是皇帝,估计大伙儿都会请萨满或者哭太庙。没有办法,他只好再次动用皇帝说一不二的专利,不管大臣们“皇上你才好了几天怎么又开始专制了啊”的控诉眼光,表示他是皇帝他说了算。
海关严格执行了皇帝的命令,永久的驱逐了两个携带鸦片进关的英格兰商人,其中一个却是贵族,由于有着头疼的毛病,鸦片是自己带着做药的。
太冤枉了!英格兰开始用这个作为借口,不停的控诉,而福临也感受到了朝堂上不一样的气氛,大家嘴上不说,眼里却是在默默的表示着反对:皇上,不听我们的,怎么样,别人闹起来了吧?
在这种时刻,福临却将此事完全丢给了外交部,让他苦命的哥哥去忙——这倒不是他推卸责任,而是在他看来,此时天底下所有的事情都不如慈宁宫重要,布木布泰病倒了。
说实话,福临根本就没有料到一向康健的太后会生病。历史上这个太后就是出名的长寿,他也不记得具体的时间,不过他总觉得,自己的额娘是不会生病的,是会健健康康的在慈宁宫,等着他去问安,对着他笑。
俗话说,平时身体越好的人,生起病来就会越发的严重,布木布泰就是这样。她一向保养得很好,儿孙孝顺,也没有什么烦心事,唯一不满的就是儿子的女人少了些。不过少就少点吧,至少人少了,后宫也不像当初皇太极的一般乌烟瘴气,也好,省得心累。
于是,在这样的轻松之下,布木布泰渐渐的没有了以前的锐气,反而越来越像一个普通的老太太,享受着儿子儿媳孙子孙女的孝顺,现在她连重孙子重孙女都有了,日子更是缓慢而重复,简单却快乐。
她本来并无事,只是那天福全的福晋以及太子妃联袂抱着孩子来觐见,两个孩子差不多年纪,福全的女儿稍微大些,拉着弟弟的手在炕上学走,然后一个不小心滚成一团,看上去分外可爱。她便拿桌上的果子去逗孩子们,自己也贪嘴多吃了两个,晚上便起来上了两趟厕所,第二天便躺在了床上。
一种莫名的恐慌顿时攥住了福临的心,他不停的给太医院加压力,同时恨不得时时刻刻守在布木布泰床前。
“傻孩子。”布木布泰笑笑,“都是皇帝了,还这么任性。额娘没事的,这里有仁娜就可以了,你还是忙你的国事去。”
仁娜也劝他:“是啊表哥,有我在,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吗?”
不是不放心,是不想再错过。福临嘴上答应她们,却依然每天往慈宁宫钻,甚至还下旨,让自己两个远嫁蒙古的姐姐统统回来伺疾。
没错,他不想再错过了。在前一世,他就不停的在想着,如果他更懂事一点更会撒娇一点,妈妈在冲动跳楼之前会不会想到他,会不会停下脚步?而且,在妈妈去世之前没几天,还因为他上课的时候偷看课外书而被老师叫到学校去过。
在这一世,他依旧在不停的想着:如果他再懂得退让一点,再温和一点,叔父是不是就不会这么劳心劳力,就不会病得这么厉害?或者他干脆早一点去和叔父摊牌,那么叔父是不是就可以和额娘一起,安稳的度过晚年?
人生是没有如果的。他不想再让额娘出任何的事情,更不想在事后去思考那无数的“如果”。
雅图和阿图从蒙古几乎是快马加鞭的赶了过来。这件事是瞒着布木布泰的,在看到多年未见的女儿忽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饶是她也不由得泪流满面。
“额娘,朕只是想让您开心的,您看看,这样一来,朕反而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一样。”福临大把年纪忽然撒娇,倒是冲散了多年未见的姐弟几人中间的隔阂。
雅图用帕子拭了拭泪:“皇上,你都有白发了。”
“那又怎么样,朕是男人。姐姐们不变就好。”雅图和阿图依旧黑发亮丽,完全看不出来是当了奶奶的人。
布木布泰笑了:“难得回来一趟,一定要多住些日子。若是你们夫家有意见,让他们尽管来找哀家,哀家这个老太婆跟他们说去!”
不得不说,有了女儿的照顾就是不一样。雅图、阿图和仁娜相处了几日,发现脾气相投,很快就要好了起来,几个人一起尽心尽力的伺候,再加上心情好,布木布泰的病一天比一天好转,已经能下床走上两步了。
福临这才松了一口气,重新把心思放到朝政上来。雅图不是白来的,她还带来了一个消息:在科尔沁,已经大半个蒙古,最有权威的并不是亲王,更不是皇帝,而是活/佛。
蒙古人信藏传佛教,已经到了一个接近走火入魔的地步。活/佛的地位高得吓人。他们不但拥有大量的财产,还拥有极大的权力。据说,有的喇/嘛甚至以“传福”的方式,专门去找漂亮女人下手,而那些漂亮女人的家人,则是欢天喜地的将自己的女儿/老婆/儿媳送上喇/嘛的床......
难怪历史上的康熙要用控制活/佛的方法来控制蒙古。福临却觉得,这种方式无疑于纵容。他要反其道而行之,一方面给甜枣,一方面则要开启蒙古的智慧以及商路。
陈总舵主,又到了你发光发亮的时刻了!
123第一百二十三章
按照历史上,顺治时期是册封了达/赖喇/嘛的,可现在的福临并没有这么做:一方面,他不信教;另一方面,他认为神权已经够大的了,若是皇权再加以承认,那就代表了他们可以正大光明的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若是出个有异心的造造反,他都没处哭去。
他也不是没有考虑到民族和睦相处这一点,不过,西藏这一块一直不太平,蒙古也一样,这种不太平反而有利于他的治理。而且,他的民族融合主要方针并不是在思维的方面,而是在经济方面。福临坚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力发展经济是他当政之后的主要目标,因此,蒙古和西藏都跟着受益,直接表现在牧民的羊毛毡子都能出口了。
福临不知道的是,他这么做歪打正着的缓和了民族问题。牧民们多了一条生财之道,生活安稳了,家里的东西相应的也越置办越多,生活水平高了,他们也越发的追求安稳的日子。传统的游牧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想着的是和中原的百姓一样,住在青砖大瓦房里,守着房前屋后的地,不用到处奔波。
人的欲望是随着生活的变化而改变的。如果一个人孤家寡人,穷得连饭都吃不上,你对他说造反吧,他说不定袖子一挽就跟着你走;如果一个人小有家财,有父母妻儿,你对他说造反吧,他多半会觉得你神经病。现在的蒙古就是这样。科尔沁是太后以及皇后的娘家,雅图长公主也嫁了过去,自然是致富带头人,朝廷的采购凡是要从蒙古买东西,第一选择就是科尔沁。因此,科尔沁的人一向是一颗红心向朝廷。至于其他部落,看着科尔沁发财眼红不已,也开始慢慢的向朝廷靠拢。
在这种情况下,宗教的力量就显得没有这么大了。宗教最为虔诚的信徒无非是两种:一种是很穷的,全心依靠着神佛去帮助自己摆脱如今的窘境;一种是很富的,希望神佛能够帮助自己保持着现有的财富,当然,能更富最好。以前的蒙古和西/藏,两种人都有,最多的却是第一种。西、藏还是农奴制度,奴隶主肯定要愚化奴隶们的思想,情愿出大笔大笔的钱去讨好活/佛。而一些自由身的牧民,由于落后的生产力大家都是靠天吃饭,喇/嘛们又说自己会降雨降雪的,加上他们还是比较熟悉天气变化的,有时候会弄出点神迹出来,让牧民们几乎要顶礼膜拜。
所以,朝廷的挣钱方针让百姓们生活富裕了,对宗教的依赖无意识的减轻,直接后果,便是让喇嘛们发现自己地位的下降。
此次太后生病,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此时在漠北最为有势力的是达/赖,他已经是二代了,之前的达/赖喇嘛曾经带着三千弟子入京,想收皇帝做弟子来着,结果被皇帝无情的拒绝了。于是,他也继承了上代的期望,一直梦想着将势力布满天下,第一步就是要浸入相对富饶的漠西蒙古。于是,他便派了许多弟子前去宣扬自己的法力,并声称他可以治百病,希望能够将此话传到雅图长公主的耳朵里,让长公主带自己去京城为太后治病。
他没有料到的是,雅图不信教。古代的女人都是一样的,将男人当作自己的依靠,雅图在娘家的依靠自然是她的弟弟,更何况,她家弟弟从小还天资聪颖,布木布泰的几个孩子一直都相处融洽,感情很深。雅图和福临在一起混久了,也被弟弟带得不那么信教起来。到福临亲政后,对宗教互相抢地盘的事情视而不见,雅图才真正明白,原来皇帝弟弟不信教,那自己也没有必要信。达/赖的弟子们在科尔沁的一系列动作,把她给弄烦了。她是长公主,是科尔沁地位最高的女人,想干嘛就干嘛,于是她就把其中一个蹦达的最凶的割了舌头。
这下糟糕了,她彻底得罪了达/赖一派,以及漠北蒙古,就连她的额驸都不满了,嘴上不说什么,等雅图一踏上进京的路便买了两个年轻漂亮的女奴进来。雅图身上到底流着爱新觉罗家的血,华丽丽的迁怒了。
都是这个死喇/嘛不好!雅图对达/赖恨之入骨,反正本公主要进京,找皇帝弟弟告状去!
阿图是和姐姐一条心,再加上福临绝对是偏心的,姐姐们一吹风,当弟弟的就决定要给姐姐出气。达/赖在草原上没有等到皇帝的宣召,反而看到了一堆堆有官兵护着的和尚道士,甚至还有洋人的传教士,整颗心都凉了。
从此后,蒙古草原成为了各大宗教斗争的地盘——这里也是个富饶的地方啊,之前他们都不愿意来,真是瞎了眼,本来都是迫于无奈来到这里的和尚道士传道士们,也开开心心的在这里扎下了根,然后顺利的依靠着蒙古,将势力慢慢延伸到了青海和西/藏。
当然,这是后话,这里暂且不提,雅图和阿图得到的直接好处,就是皇帝正式下旨,将她们的儿子册立为世子,又承诺派老师亲自前往教育她们的孙子,另外给两个姐姐无数赏赐,并派专人去科尔沁申斥雅图的额驸好色荒Yin,暗示他可以早点让位给长公主的儿子,明晃晃的向天下人表示:朕就是偏心,朕就是向着姐姐们!
两个长公主住在宫里的这段时间,珊瑚也常常入宫。她嘴甜,又得宠,很快就讨得了两个姑妈的欢心,而跟在她身后百依百顺的额驸纳兰性德也成了宫中一景。
婚后,纳兰性德便将自己从小到大为珊瑚做的画拿了出来,没幅画上还配了相应的诗词。不得不说,这种小浪漫很是打动了女汉子珊瑚的心,珊瑚深深的被感动了,两人很是过了一段蜜里调油的日子,纳兰性德也做出了“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珊瑚立刻就进宫向皇帝炫幸福,某个女儿控便迅速将明珠父子给宣了进来,大大的表扬了额驸这种情深不悔的精神,明珠嘴上谦虚,心里恨不得把自己这个二货儿子掐着脖子摇一摇——你要不要这么蠢啊,这种承诺也是轻易做的?这下好了,在皇帝面前挂了名,就算以后公主不能生养,你也只能守着她一个不能收通房了。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事很快就传了出去,纳兰家顿时成为众多为女儿议亲人家的首选——惧内啊,还是祖传的惧内!明珠自己就是个没有通房小妾,守着一个老婆过日子的,现在他大儿子也一样,可见他的另几个儿子也是有优良传统的。这种人家就算没有首辅大臣也是一定要嫁的啊!顿时,纳兰家车水马龙,明珠的福晋只要出门就会受到极大的欢迎。
两位长公主叹为观止,不由得都想起了早逝的妹妹。如果当年妹妹也能像珊瑚一样泼辣一点,善于利用自己的身份,也不至于会去得这么早。想到这里,两人便打算去拜祭一下妹妹阿娅的坟墓,而布木布泰听说了,也一定要去。
福临本来不是很愿意。端献长公主阿娅的坟墓在郊外,太后身子刚刚才恢复,哪里经得起长途折腾。可布木布泰一意孤行,人年纪大了,总是会想到以前的事情。她觉得,现在的日子多好啊,皇帝孝顺,国家富强,若是阿娅还活着,不知道该多好。
作为太后最宠爱的女儿,阿图很后悔提起妹妹,使劲想要劝说额娘打消这个念头,布木布泰摇摇头,道:“小时候,你们三个里面,阿娅和福临关系最好。他们年龄相仿,就连恶作剧都是一起的。你还记不记得,有一次趁着你睡着的时候,这两个家伙在你脸上画了胡子,你还不知道,结果被人笑话了,害得你哭了半天?”
当然记得。阿图也笑了:“还有,大姐学着做女红,好不容易做成了一个荷包,本来想送给皇阿玛的,结果被他们两个给剪了。她气得要用戒尺打他们两个的手板心。”
“阿娅去得太早了。”布木布泰长叹一声,“当年皇帝为了她,将她的额驸罢免,又派人看着,不停折磨,还不让他和他那几个闹得最凶的小妾寻死。这么多年了,哀家听说他们活得生不如死,可见皇帝对阿娅的心思有多重。你们也是,皇帝时时关注着你们,只要你们有什么不顺心的,他就会想方设法的为你们出气。哀家就总是想着,阿娅要是活着该多好,所以,哀家一定要亲口去跟这个孩子说,她当年真的是犯傻,若是早早的跟哀家诉苦,跟皇帝诉苦,她也不至于变成这样......”
说着说着,布木布泰老泪纵横,阿图也不好再劝,反而回头去劝福临。福临没有办法,只能同意,仁娜要管理后宫,来自蒙古的另外两个格格被派去,担任起路上伺候太后的重任。
若是福临能够预料到之后发生的事情,估计他怎么都不可能让太后出宫。原本还算康健的布木布泰,在此行之后,是病得人事不醒,躺着回来的。
原因很简单,科尔沁一个嫁入京城的女人的贴身丫鬟,在路上忽然闯了出来,用蒙古话大声喊冤,布木布泰宣她觐见,得到的消息却让她顿时气得旧疾复发,瘫倒在床上。
124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清成立初期,为了拉拢蒙古,相互之间的联姻很多。自从大清入关后,慢慢站稳了脚跟,对蒙古的依赖逐渐降低,联姻也逐渐少了下来,而之前嫁过来的那些蒙古姑娘们,其实过得并不太好。
好在皇帝对太后孝顺尊重,对皇后也很是宠爱,下面的人做事也不敢太过嚣张,给了这些蒙古正妻们应有的面子。但万事都会有例外。
正红旗都统郎达,其父亲曾经是代善的左膀右臂,为了儿子的前程,聘了科尔沁一个台吉的女儿吉汉娜做儿媳妇。他倒是很想找到太后的亲戚了,无奈自己身份不够,只好退而求其次。这个台吉据说是跟吴克善混的,据说老婆还是当年在吴克善的某个妃子指派的,估计太后会对她有一些香火之情吧?
事实证明,不是每一个科尔沁的姑娘都能跟太后扯上关系的。吉汉娜的额娘确实是伺候过吴克善的妃子没错,但她伺候的是侧妃,后来被侧妃派给了自己的大女儿。那个侧妃生了两个了不得的女儿,大的叫海兰珠,小的叫布木布泰。
这两姐妹本来还不错的关系,早就在皇太极的后宫里磨成了飞灰。海兰珠生下八阿哥宠冠后宫,而八阿哥才两个多月的时候,布木布泰发现怀孕。她旁敲侧击了海兰珠的口风以及哲哲的态度,得知科尔沁寄予厚望的,压根儿就是八阿哥,自己成为了一枚弃子。如果海兰珠不希望她肚子里的这个孩子出生,只需要在皇太极耳边说上几句,皇太极绝对会送来一碗药汁。
还好,最后赢的那个是她的儿子,成为太后的人,是她。但她和海兰珠之间哪里还有一丝半点的姐妹之情,只要想起海兰珠,她便会想到当年苦苦熬过的日子,怎么可能会对海兰珠一系的人青眼相看。郎达直到成亲之后五六年,才知道了实情,肠子都要悔青了。
此时的吉汉娜已经生了两个儿子了。她本身又不是很漂亮,郎达为了前途才娶的她,和她生儿育女,真正宠爱的还是那些小妾们,在证实到吉汉娜对他的仕途没有任何帮助后,郎达开始嫌弃她了。
首先,他夺了吉汉娜对儿子的监护权,将孩子放到了自己额娘处看管,谁都不能说些什么。接着,他又以吉汉娜汉语不熟练为理由,将她的管家权交给宠爱的一个小妾。吉汉娜为了儿子,一切都默默的忍了,结果她的忍耐换来的别人的得寸进尺。
再怎么不受宠,她也是正妻,她的儿子就是嫡子,就挡住了别人的路。在郎达的默许下,他的一些宠妾对吉汉娜开始了惨无人道的欺压。
吉汉娜在蒙古的时候还是有一些心腹的,虽然大多被都被赶走,却还留下了一两个。拦住布木布泰车架喊冤的就是其中一个侍女,仗着年纪小身子灵活,从狗洞里钻了出去。本来她想拜托人写信送去科尔沁的,可她年纪太小,对地址根本就记不清楚,无奈之下只好整天在外面打听情况,想要得到一些能够帮助自家主子的线索。
终于,过了大概大半年的时间,她终于得知有重要的人物要经过这里,据说是要去祭拜端献长公主的坟墓。她也不管是谁了,反正派头很大的样子。当车架来临的时候,她不管不顾的从侍卫们的腋下钻过去,大声的用蒙语叫喊,终于得到了太后的注意。
不得不说,布木布泰也是护短的。就算那个吉汉娜的娘是伺候过海兰珠的,可她依旧是科尔沁来的,容不得人如此欺负。太后当场下令,命一队侍卫带着几个小太监迅速控制住郎达家,探明吉汉娜的情况,将详情向她回报。
事实永远比想象的更为残酷。吉汉娜为了孩子一再退让,住在最为破旧的偏房里,过得连一个最低等的扫地婆子都不如。她丰厚的嫁妆早就被夺走,每天吃的是残羹冷炙,没有伺候的人,想要热水只能自己去从厨房提。可能是蒙古女子身体比较好,就算这样,吉汉娜依旧坚强的活着。于是,郎达的一众小妾姨娘们都拿吉汉娜当作出气筒,特别是生了孩子的那几个,有事没事都会去找她玩玩,甚至会有对她动手的。当太后派去的几个太监赶到的时候,吉汉娜全身上下几乎都找不出一块好皮肉,左手不自然的垂着,据说是骨折后没有能够很好的恢复的缘故。
吉汉娜完全不能行走,被抬在软塌上,泪流满面的去向太后谢恩。布木布泰心底大恸。
她是来给三闺女上坟的,偏偏在路上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当年她没有来得及见阿娅最后一面,一直是她心底的一件憾事。现在的吉汉娜似乎让她想起了当年的阿娅。阿娅是不是也是这样,一个人被遗弃在阴森冰冷的房间里,没有人关心没有人照料,就这样无助的想念着额娘和弟弟,就这样无助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吉汉娜的侍女能够撞到她的跟前,是不是阿娅从中指引,想要让额娘知道当年自己过的苦日子?
布木布泰一时陷入了魔障,心口仿佛被大锤捶过一般,哇的一声吐出一口血来。一阵兵荒马乱,太后凤驾回宫,太医院全线出动,得到的结果却不乐观。
福临几乎咬碎了牙,全身散发的冷气几乎把整个大殿给冻住,地下跪着的郎达瑟瑟发抖,恨不得整个人变成隐形的。一旁的康亲王杰书也惶恐不已,郎达是他的手下,他很无辜的被牵连了进来。
“好,好得很啊!”这几个字几乎是从福临牙关里挤出来的一般,“太后的族人下嫁与你,你却是如此对待。你把太后,把朕置于何地?”
郎达缩成了一团,颤抖着给自己辩解:“内院之事,奴才,奴才不知......”
“好一个不知内院之事。”福临笑得阴森森的,“既然你这等不愿意知事,朕便特许你,此生都不必再知事了!”
郎达眼前一黑,当场昏了过去。而他的老母以及几个小妾,此时也统统带到了皇后面前。
仁娜对太后感情还是很深的,她们本身就是姑侄,仁娜又乖巧,几乎没有什么婆媳矛盾。这么多年下来,仁娜几乎要把布木布泰当作亲娘来看待了,现在太后变成这样,仁娜恨不得将下面的几个人统统活埋了。
郎达的母亲和小妾们一个个吓傻了。她们从来没有料到那个病怏怏的老女人背后居然有太后皇后这种高级人物撑腰,只是可着劲的欺负,如今恨不得时光回流,将吉汉娜高高的供起来。
郎达与其母问斩。由吉汉娜指认,几个平日里欺负她最厉害的小妾也被提溜出来,福临大笔一挥,让她们连同全家一起问斩。吉汉娜的两个儿子平时对母亲不闻不问,本来也当处死,只是吉汉娜苦苦哀求,留了他们一条性命,让吉汉娜带着一同回了蒙古。
而郎达的哥哥也遭了殃。福临对他“不知情”的说法连听都不想听,直接将其免职,并将其子扔进军营,送去蒙古驻扎,正好在科尔沁的管辖范围内。
至于康亲王杰书,他可以算是躺着都中枪。他的嫡长女被封为和硕靖柔格格,指婚给了前来求婚的荷兰大公,并迅速指定了婚期。
宝贝女儿被嫁到蛮夷,说不定一辈子都见不到一面,杰书一家人将郎达恨之入骨。郎达死了,他的那些庶子庶女还活着,并且在正红旗下。作为旗主的杰书对付起来再方便不过了。
福临的这一系列举动不可谓不雷厉风行。饶是这样,却拖不住太后日益虚弱的步伐。顺治三十五年十月,太后病重。
福临干脆将寝宫安在了慈宁宫,每天亲自伺候,甚至还病急乱投医,请了洋人大夫来看病,指望西医能够有所效果。无奈此时的西医并不发达,落后于中医许多,被太医院集体鄙视,而请西医的举动也被认为是皇帝抽风。
布木布泰的病情时好时坏,根据太医的说法,只是用一些名贵的药材吊着了。宋院首早已退休,其子也入了太医院,目前的太医院院首姓翟,早就在慈宁宫外安营扎寨了。
看着儿子日渐消瘦的脸庞,布木布泰也很是心急,恨不得一夜之间就好起来。只是生病这种事情,根本急不得,她越着急,病情就越加重,十一月的时候,太后终于口不能言。
布木布泰是个很自律的人,每时每刻都要以最为完美的姿态见人,弥留之际的她也没有一丝半点的邋遢或者颓废,眼睛反而亮得惊人。
当一个早就不能说话的病人忽然精神焕发能开口了,那十有八九是回光返照。福临紧紧的拉住布木布泰的手,仿佛这样就能将她的生命给留住一般。
“皇帝,哀家的谥号为文吧。”布木布泰条理清晰,“还有,哀家不想和先帝合葬。”
“好,都依您。”福临挤出一个笑,“额娘,说这种事情太早了,您还要长命百岁呢。朕可是离不开额娘的。”
布木布泰缓缓的叹了一口气:“皇帝,你从小就能干,额娘其实并没有帮到你什么。只是你的脾气太急躁了,现在额娘要走了,还真是不放心。仁娜是个好孩子,把景额也带得很好,你们日后要好好的过日子,不要太记挂额娘,知道吗?”
福临的眼泪终于掉了下来,呜咽道:“不行,没有额娘朕会越发急躁的。没有额娘,儿子永远都不会开心。”
“傻孩子。”布木布泰的眼角落下了一颗混浊的泪珠,“额娘只是去找你叔父而已,没有什么的。你要好好的,要好好的......”
“是,额娘,儿子会好好的......”
“这就对了。”布木布泰微微松了一口气,闭上了眼睛。
顺治三十五年十一月癸亥,太后薨。
125第一百二十五章
历史上的太后,是出名的长寿,应该不会去得这么早。历史上的自己,是早早就去世了的,不会一直活到现在。所以,是他夺取了母亲的寿命吗?
布木布泰的去世给福临的打击相当大。他两辈子第二次看到母亲死在自己面前,虽然是安静的病逝,可他的心依旧如同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紧紧攥住一般,痛得没有办法呼吸。
在这样的心情下,福临似乎有点钻入了牛角尖。他的到来,改变了太多太多的事情。不单单是国家方面,他被立为太子,皇太极早亡,多尔衮追封为帝,玄烨成了混血儿,等等等等,不一而足。难道说,太后的早亡是因为他改变了太多吗?或者是,为了让他能够到这里来改变历史,前世他的母亲才会跳楼,今生他的额娘才会病逝?
如果是这样,他情愿什么都不做,情愿按照历史上一样被天花杀死,也不想看到布木布泰就这样的在他面前一点点的衰弱下去,直至死亡——这一切都是他的错,是他一手造成的!
皇帝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整个人都不好了,迅速的憔悴下去,很快就瘦了一大圈。
仁娜着急不已,对付皇帝,她的办法就是,要让他知道自己的重要性。做了这么多年的夫妻,仁娜可谓对自己的表哥了如指掌。若是让他闲了下来,他便会一个人胡思乱想,说不定就会抽风。
本来,她这招是百试百灵的,可现在的福临完全不是平常的样子,忙碌根本不能让他转移注意力,他依旧会发呆,会瞎想,一双眼睛完全抠了下去。太后去世后不过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他看上去似乎苍老了四五岁都不止。
仁娜只好将珊瑚给弄进宫。珊瑚看到福临的一霎那立刻泪崩了:“阿玛,阿玛,你怎么瘦成这副样子了!”
女儿不愧是贴心小棉袄。珊瑚日日陪伴着福临,那一副全身心依赖小心翼翼的模样让福临心酸不已。是啊,自己还有女儿,有妻有子,若是他这么倒下去,他们该怎么办?珊瑚是多么意气风发的姑娘,如果没有自己为她撑腰,她岂不是会被欺负?
福临看着自己斑白的发辫,拉过仁娜的手。纵使她保养得极好,也能看出那双手上有着岁月的痕迹。
“终于,朕就剩下你了。”福临长叹一声,“仁娜,不要丢下朕。”
“不会的,表哥,不会的。”仁娜柔声回答,“仁娜会一直在这里,一直陪着你。”
礼部的办事效率很快。经过多尔衮的事例,他们早就明白了皇帝的心理。布木布泰的葬礼和多尔衮不同,在她之前有哲哲的葬礼作为先例,而布木布泰的地位是比哲哲低上一些的,其葬礼最夸张不过是同等。礼部的官员们很聪明的偷换了一部分概念,将一些礼器以及用品给换成高级的,将一些细节完善了再完善。福临大致看过后,点了点头。
他私心里是想给额娘一个全天下最盛大的葬礼的,可他又不确定自己在处理相关事宜的时候会不会忽然间泪流满面。他从心底思恋着额娘,他的额娘本来是可以成为独立支撑朝政的女强人的,却被他剥夺了这个可能性。他不知道是历史上那个带着康熙的孝庄太后幸福,还是现在这个安居在后宫不干涉朝政的额娘幸福,他根本就不敢深入的碰触到更多的事情,更不敢深入的想下去。
礼部在葬礼方面轻松的过关,却依旧个个严肃:无它,当年皇帝在成祖皇帝的葬礼上抽风的样子他们还记得非常清楚,现在是太后,他们谁敢有一点点马虎?
果然,在册封谥号的时候,出现了问题。
本来,布木布泰是圣母皇太后,徽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现在要给她加谥号,礼部拟定的是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简称孝庄文皇后。福临当场翻脸了。
“太后为朕之生母,为大清殚精( 〖清〗顺治之路 http://www.xlawen.org/kan/3197/ )
福临点点头,景额继续道:“儿子听说,沙俄有不少无主之地,反正荒着也是荒着,不如我们从沙俄手上购买一块,安置土尔扈特部,如何?”
买地?你以为是东村的地主和西村的地主做买卖吗?福临瞪了这个不靠谱的儿子一眼,却见景额不紧不慢的道:“若是不卖,我们便提出要租,租着租着,不就成了我们的吗?”
这个孩子跟洋人混久了——这是福临的第一想法,接着,又生出了一种“这还是自家那个熟读圣贤书的仁厚孩子吗”的感觉。
景额见他不语,也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些不够光明正大,刚想说些什么,就听福临道:“此事就交给你全权处理了。若有问题,找你五伯帮忙。”
硕塞在接到任务后也傻了。这种做法太不地道了好吧?不过景额察言观色,在一旁不停的说着沙俄的坏话,再举例说明当年荷兰想要租借台湾晒货也是一样的做法,他只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已。
硕塞狠狠的叹了一口气:漫天要价着地还钱,太子,你果然是你家皇阿玛亲生的!
122第一百二十二章
费多尔沙皇其实是个苦逼的娃。他爹并不是个励精图治的主,他本身也不是什么天才。他的身体并不好,下面还有能干的弟弟妹妹虎视眈眈。沙俄虽然面积大,可也有相当大的地方是不毛之地,别说有赋税了,就连养活人都困难。再时不时的闹些自然灾害,就连莫斯科也喜欢玩玩雪灾。因此,他上任以后为了筹钱是焦头烂额,恨不得自己能够拥有点石成金的法术。结果,土尔扈特部还要闹回归。他在接到大清外交部的正式函件后,简直就是出离愤怒了。
他对土尔扈特部多好啊!伏尔加河的下游,那是一片多么富饶美丽的土地,他都借给这帮人安营扎寨,这就是他拥有海一般胸怀的体现!可现在呢?这帮人得寸进尺!不就是问他们借了一些人打了几个仗嘛,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他自己的士兵还牺牲了不少呢,偏偏他们有这么大的意见,还跑去找撑腰的了,这不是一般的过分!大清更不是东西,直接提出要买地。费多尔沙皇骨子里还是和众多老百姓一样的:头可断血可流,我家的地不能丢!
费多尔都想直接把函件砸到使臣索额图脑袋上了,还好他还保留着一丝冷静,现在的大清不是这么好惹的,那个大清的皇帝没事做还要找些事情出来希望别人打仗他来赚钱,自己要是真的冲动了,大清皇帝绝对会好开心找到了一个新的机会。
“既然你们诚心要买,也行,不过要给个合适的价格。”费多尔几乎是咬着牙冒出这几个字的,“至于具体多少嘛,我还要和大臣们商量商量,才能告诉你们。”——一定要开一个无法想象的天价出来,不然对不起自己受的气!
索额图很无所谓的答应下来,一副“爷很有钱随你们报价”的纨绔样,心里却在不停的盘算。他被派来是有原因的,这家伙多才多艺又上进,俄语说得很溜,又会蒙语,不管是沙俄还是土尔扈特部,都轻易忽悠不了他。因此,他也憋足了劲想要办好这个差事,要知道,这可是太子督办的,办好了不仅仅是立功,还会在下一代领导人面前留下能干的好印象,一举两得啊。等到自己的位置够之后,再想方设法让老爹平反,他的人生就完美了!
幻想着未来的索额图决定,在沙俄磨下去了,一定要圆满的超额完成任务,皇帝给的底限是三千两租金一年,他一定要把这个数字砍到两千两以下!
此时远在北京的福临也不轻松。英格兰在战后火速崛起,就跟坐火箭一样,快得让全世界都为之侧目,福临也不例外。东印度公司是纯正的做生意的,哪里有钱哪里去,英格兰也开始在里面参股,现在还是试运行阶段,可是广东海关已经发现了好几起英格兰商人夹带鸦片走私的情况。这种一边叫着“中英友好”一边又在背后插刀子的行为实在是太可耻了!福临打算再捉到类似的情况,就将这些商人驱逐出境,永久不许他们再进来,不料却遭到了朝廷上下一致的反对。
中国人一向以“天朝上国”“泱泱大国”自居。这也不怪大家,至少在汉唐时期,中国绝对是可以笑傲全球的,骨子里的骄傲就这样代代流传下来,现在也不例外。
在朝臣的眼里,现在的大清已经是够富强的了。要赚钱有商路,要打仗有枪杆子,最近老天还很赏脸的没有降下什么大的自然灾害,大家都有些心满意足。不错,英格兰是崛起了,可是,这么一个巴掌大小的地方,能闹出什么花来?而且,每年大清令人吃惊的贸易顺差不是摆着玩的,自己吃肉,总不能不让别人喝汤吧?弄到国际上众叛亲离可就糟糕了。大国嘛,就要有点大国的风范。
福临都快无语了。他总不能告诉大家,如果不加以控制,鸦片会蔓延大清,使人民变得虚弱吧?如果真的说出来了,就算他是皇帝,估计大伙儿都会请萨满或者哭太庙。没有办法,他只好再次动用皇帝说一不二的专利,不管大臣们“皇上你才好了几天怎么又开始专制了啊”的控诉眼光,表示他是皇帝他说了算。
海关严格执行了皇帝的命令,永久的驱逐了两个携带鸦片进关的英格兰商人,其中一个却是贵族,由于有着头疼的毛病,鸦片是自己带着做药的。
太冤枉了!英格兰开始用这个作为借口,不停的控诉,而福临也感受到了朝堂上不一样的气氛,大家嘴上不说,眼里却是在默默的表示着反对:皇上,不听我们的,怎么样,别人闹起来了吧?
在这种时刻,福临却将此事完全丢给了外交部,让他苦命的哥哥去忙——这倒不是他推卸责任,而是在他看来,此时天底下所有的事情都不如慈宁宫重要,布木布泰病倒了。
说实话,福临根本就没有料到一向康健的太后会生病。历史上这个太后就是出名的长寿,他也不记得具体的时间,不过他总觉得,自己的额娘是不会生病的,是会健健康康的在慈宁宫,等着他去问安,对着他笑。
俗话说,平时身体越好的人,生起病来就会越发的严重,布木布泰就是这样。她一向保养得很好,儿孙孝顺,也没有什么烦心事,唯一不满的就是儿子的女人少了些。不过少就少点吧,至少人少了,后宫也不像当初皇太极的一般乌烟瘴气,也好,省得心累。
于是,在这样的轻松之下,布木布泰渐渐的没有了以前的锐气,反而越来越像一个普通的老太太,享受着儿子儿媳孙子孙女的孝顺,现在她连重孙子重孙女都有了,日子更是缓慢而重复,简单却快乐。
她本来并无事,只是那天福全的福晋以及太子妃联袂抱着孩子来觐见,两个孩子差不多年纪,福全的女儿稍微大些,拉着弟弟的手在炕上学走,然后一个不小心滚成一团,看上去分外可爱。她便拿桌上的果子去逗孩子们,自己也贪嘴多吃了两个,晚上便起来上了两趟厕所,第二天便躺在了床上。
一种莫名的恐慌顿时攥住了福临的心,他不停的给太医院加压力,同时恨不得时时刻刻守在布木布泰床前。
“傻孩子。”布木布泰笑笑,“都是皇帝了,还这么任性。额娘没事的,这里有仁娜就可以了,你还是忙你的国事去。”
仁娜也劝他:“是啊表哥,有我在,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吗?”
不是不放心,是不想再错过。福临嘴上答应她们,却依然每天往慈宁宫钻,甚至还下旨,让自己两个远嫁蒙古的姐姐统统回来伺疾。
没错,他不想再错过了。在前一世,他就不停的在想着,如果他更懂事一点更会撒娇一点,妈妈在冲动跳楼之前会不会想到他,会不会停下脚步?而且,在妈妈去世之前没几天,还因为他上课的时候偷看课外书而被老师叫到学校去过。
在这一世,他依旧在不停的想着:如果他再懂得退让一点,再温和一点,叔父是不是就不会这么劳心劳力,就不会病得这么厉害?或者他干脆早一点去和叔父摊牌,那么叔父是不是就可以和额娘一起,安稳的度过晚年?
人生是没有如果的。他不想再让额娘出任何的事情,更不想在事后去思考那无数的“如果”。
雅图和阿图从蒙古几乎是快马加鞭的赶了过来。这件事是瞒着布木布泰的,在看到多年未见的女儿忽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饶是她也不由得泪流满面。
“额娘,朕只是想让您开心的,您看看,这样一来,朕反而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一样。”福临大把年纪忽然撒娇,倒是冲散了多年未见的姐弟几人中间的隔阂。
雅图用帕子拭了拭泪:“皇上,你都有白发了。”
“那又怎么样,朕是男人。姐姐们不变就好。”雅图和阿图依旧黑发亮丽,完全看不出来是当了奶奶的人。
布木布泰笑了:“难得回来一趟,一定要多住些日子。若是你们夫家有意见,让他们尽管来找哀家,哀家这个老太婆跟他们说去!”
不得不说,有了女儿的照顾就是不一样。雅图、阿图和仁娜相处了几日,发现脾气相投,很快就要好了起来,几个人一起尽心尽力的伺候,再加上心情好,布木布泰的病一天比一天好转,已经能下床走上两步了。
福临这才松了一口气,重新把心思放到朝政上来。雅图不是白来的,她还带来了一个消息:在科尔沁,已经大半个蒙古,最有权威的并不是亲王,更不是皇帝,而是活/佛。
蒙古人信藏传佛教,已经到了一个接近走火入魔的地步。活/佛的地位高得吓人。他们不但拥有大量的财产,还拥有极大的权力。据说,有的喇/嘛甚至以“传福”的方式,专门去找漂亮女人下手,而那些漂亮女人的家人,则是欢天喜地的将自己的女儿/老婆/儿媳送上喇/嘛的床......
难怪历史上的康熙要用控制活/佛的方法来控制蒙古。福临却觉得,这种方式无疑于纵容。他要反其道而行之,一方面给甜枣,一方面则要开启蒙古的智慧以及商路。
陈总舵主,又到了你发光发亮的时刻了!
123第一百二十三章
按照历史上,顺治时期是册封了达/赖喇/嘛的,可现在的福临并没有这么做:一方面,他不信教;另一方面,他认为神权已经够大的了,若是皇权再加以承认,那就代表了他们可以正大光明的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若是出个有异心的造造反,他都没处哭去。
他也不是没有考虑到民族和睦相处这一点,不过,西藏这一块一直不太平,蒙古也一样,这种不太平反而有利于他的治理。而且,他的民族融合主要方针并不是在思维的方面,而是在经济方面。福临坚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力发展经济是他当政之后的主要目标,因此,蒙古和西藏都跟着受益,直接表现在牧民的羊毛毡子都能出口了。
福临不知道的是,他这么做歪打正着的缓和了民族问题。牧民们多了一条生财之道,生活安稳了,家里的东西相应的也越置办越多,生活水平高了,他们也越发的追求安稳的日子。传统的游牧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想着的是和中原的百姓一样,住在青砖大瓦房里,守着房前屋后的地,不用到处奔波。
人的欲望是随着生活的变化而改变的。如果一个人孤家寡人,穷得连饭都吃不上,你对他说造反吧,他说不定袖子一挽就跟着你走;如果一个人小有家财,有父母妻儿,你对他说造反吧,他多半会觉得你神经病。现在的蒙古就是这样。科尔沁是太后以及皇后的娘家,雅图长公主也嫁了过去,自然是致富带头人,朝廷的采购凡是要从蒙古买东西,第一选择就是科尔沁。因此,科尔沁的人一向是一颗红心向朝廷。至于其他部落,看着科尔沁发财眼红不已,也开始慢慢的向朝廷靠拢。
在这种情况下,宗教的力量就显得没有这么大了。宗教最为虔诚的信徒无非是两种:一种是很穷的,全心依靠着神佛去帮助自己摆脱如今的窘境;一种是很富的,希望神佛能够帮助自己保持着现有的财富,当然,能更富最好。以前的蒙古和西/藏,两种人都有,最多的却是第一种。西、藏还是农奴制度,奴隶主肯定要愚化奴隶们的思想,情愿出大笔大笔的钱去讨好活/佛。而一些自由身的牧民,由于落后的生产力大家都是靠天吃饭,喇/嘛们又说自己会降雨降雪的,加上他们还是比较熟悉天气变化的,有时候会弄出点神迹出来,让牧民们几乎要顶礼膜拜。
所以,朝廷的挣钱方针让百姓们生活富裕了,对宗教的依赖无意识的减轻,直接后果,便是让喇嘛们发现自己地位的下降。
此次太后生病,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此时在漠北最为有势力的是达/赖,他已经是二代了,之前的达/赖喇嘛曾经带着三千弟子入京,想收皇帝做弟子来着,结果被皇帝无情的拒绝了。于是,他也继承了上代的期望,一直梦想着将势力布满天下,第一步就是要浸入相对富饶的漠西蒙古。于是,他便派了许多弟子前去宣扬自己的法力,并声称他可以治百病,希望能够将此话传到雅图长公主的耳朵里,让长公主带自己去京城为太后治病。
他没有料到的是,雅图不信教。古代的女人都是一样的,将男人当作自己的依靠,雅图在娘家的依靠自然是她的弟弟,更何况,她家弟弟从小还天资聪颖,布木布泰的几个孩子一直都相处融洽,感情很深。雅图和福临在一起混久了,也被弟弟带得不那么信教起来。到福临亲政后,对宗教互相抢地盘的事情视而不见,雅图才真正明白,原来皇帝弟弟不信教,那自己也没有必要信。达/赖的弟子们在科尔沁的一系列动作,把她给弄烦了。她是长公主,是科尔沁地位最高的女人,想干嘛就干嘛,于是她就把其中一个蹦达的最凶的割了舌头。
这下糟糕了,她彻底得罪了达/赖一派,以及漠北蒙古,就连她的额驸都不满了,嘴上不说什么,等雅图一踏上进京的路便买了两个年轻漂亮的女奴进来。雅图身上到底流着爱新觉罗家的血,华丽丽的迁怒了。
都是这个死喇/嘛不好!雅图对达/赖恨之入骨,反正本公主要进京,找皇帝弟弟告状去!
阿图是和姐姐一条心,再加上福临绝对是偏心的,姐姐们一吹风,当弟弟的就决定要给姐姐出气。达/赖在草原上没有等到皇帝的宣召,反而看到了一堆堆有官兵护着的和尚道士,甚至还有洋人的传教士,整颗心都凉了。
从此后,蒙古草原成为了各大宗教斗争的地盘——这里也是个富饶的地方啊,之前他们都不愿意来,真是瞎了眼,本来都是迫于无奈来到这里的和尚道士传道士们,也开开心心的在这里扎下了根,然后顺利的依靠着蒙古,将势力慢慢延伸到了青海和西/藏。
当然,这是后话,这里暂且不提,雅图和阿图得到的直接好处,就是皇帝正式下旨,将她们的儿子册立为世子,又承诺派老师亲自前往教育她们的孙子,另外给两个姐姐无数赏赐,并派专人去科尔沁申斥雅图的额驸好色荒Yin,暗示他可以早点让位给长公主的儿子,明晃晃的向天下人表示:朕就是偏心,朕就是向着姐姐们!
两个长公主住在宫里的这段时间,珊瑚也常常入宫。她嘴甜,又得宠,很快就讨得了两个姑妈的欢心,而跟在她身后百依百顺的额驸纳兰性德也成了宫中一景。
婚后,纳兰性德便将自己从小到大为珊瑚做的画拿了出来,没幅画上还配了相应的诗词。不得不说,这种小浪漫很是打动了女汉子珊瑚的心,珊瑚深深的被感动了,两人很是过了一段蜜里调油的日子,纳兰性德也做出了“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珊瑚立刻就进宫向皇帝炫幸福,某个女儿控便迅速将明珠父子给宣了进来,大大的表扬了额驸这种情深不悔的精神,明珠嘴上谦虚,心里恨不得把自己这个二货儿子掐着脖子摇一摇——你要不要这么蠢啊,这种承诺也是轻易做的?这下好了,在皇帝面前挂了名,就算以后公主不能生养,你也只能守着她一个不能收通房了。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事很快就传了出去,纳兰家顿时成为众多为女儿议亲人家的首选——惧内啊,还是祖传的惧内!明珠自己就是个没有通房小妾,守着一个老婆过日子的,现在他大儿子也一样,可见他的另几个儿子也是有优良传统的。这种人家就算没有首辅大臣也是一定要嫁的啊!顿时,纳兰家车水马龙,明珠的福晋只要出门就会受到极大的欢迎。
两位长公主叹为观止,不由得都想起了早逝的妹妹。如果当年妹妹也能像珊瑚一样泼辣一点,善于利用自己的身份,也不至于会去得这么早。想到这里,两人便打算去拜祭一下妹妹阿娅的坟墓,而布木布泰听说了,也一定要去。
福临本来不是很愿意。端献长公主阿娅的坟墓在郊外,太后身子刚刚才恢复,哪里经得起长途折腾。可布木布泰一意孤行,人年纪大了,总是会想到以前的事情。她觉得,现在的日子多好啊,皇帝孝顺,国家富强,若是阿娅还活着,不知道该多好。
作为太后最宠爱的女儿,阿图很后悔提起妹妹,使劲想要劝说额娘打消这个念头,布木布泰摇摇头,道:“小时候,你们三个里面,阿娅和福临关系最好。他们年龄相仿,就连恶作剧都是一起的。你还记不记得,有一次趁着你睡着的时候,这两个家伙在你脸上画了胡子,你还不知道,结果被人笑话了,害得你哭了半天?”
当然记得。阿图也笑了:“还有,大姐学着做女红,好不容易做成了一个荷包,本来想送给皇阿玛的,结果被他们两个给剪了。她气得要用戒尺打他们两个的手板心。”
“阿娅去得太早了。”布木布泰长叹一声,“当年皇帝为了她,将她的额驸罢免,又派人看着,不停折磨,还不让他和他那几个闹得最凶的小妾寻死。这么多年了,哀家听说他们活得生不如死,可见皇帝对阿娅的心思有多重。你们也是,皇帝时时关注着你们,只要你们有什么不顺心的,他就会想方设法的为你们出气。哀家就总是想着,阿娅要是活着该多好,所以,哀家一定要亲口去跟这个孩子说,她当年真的是犯傻,若是早早的跟哀家诉苦,跟皇帝诉苦,她也不至于变成这样......”
说着说着,布木布泰老泪纵横,阿图也不好再劝,反而回头去劝福临。福临没有办法,只能同意,仁娜要管理后宫,来自蒙古的另外两个格格被派去,担任起路上伺候太后的重任。
若是福临能够预料到之后发生的事情,估计他怎么都不可能让太后出宫。原本还算康健的布木布泰,在此行之后,是病得人事不醒,躺着回来的。
原因很简单,科尔沁一个嫁入京城的女人的贴身丫鬟,在路上忽然闯了出来,用蒙古话大声喊冤,布木布泰宣她觐见,得到的消息却让她顿时气得旧疾复发,瘫倒在床上。
124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清成立初期,为了拉拢蒙古,相互之间的联姻很多。自从大清入关后,慢慢站稳了脚跟,对蒙古的依赖逐渐降低,联姻也逐渐少了下来,而之前嫁过来的那些蒙古姑娘们,其实过得并不太好。
好在皇帝对太后孝顺尊重,对皇后也很是宠爱,下面的人做事也不敢太过嚣张,给了这些蒙古正妻们应有的面子。但万事都会有例外。
正红旗都统郎达,其父亲曾经是代善的左膀右臂,为了儿子的前程,聘了科尔沁一个台吉的女儿吉汉娜做儿媳妇。他倒是很想找到太后的亲戚了,无奈自己身份不够,只好退而求其次。这个台吉据说是跟吴克善混的,据说老婆还是当年在吴克善的某个妃子指派的,估计太后会对她有一些香火之情吧?
事实证明,不是每一个科尔沁的姑娘都能跟太后扯上关系的。吉汉娜的额娘确实是伺候过吴克善的妃子没错,但她伺候的是侧妃,后来被侧妃派给了自己的大女儿。那个侧妃生了两个了不得的女儿,大的叫海兰珠,小的叫布木布泰。
这两姐妹本来还不错的关系,早就在皇太极的后宫里磨成了飞灰。海兰珠生下八阿哥宠冠后宫,而八阿哥才两个多月的时候,布木布泰发现怀孕。她旁敲侧击了海兰珠的口风以及哲哲的态度,得知科尔沁寄予厚望的,压根儿就是八阿哥,自己成为了一枚弃子。如果海兰珠不希望她肚子里的这个孩子出生,只需要在皇太极耳边说上几句,皇太极绝对会送来一碗药汁。
还好,最后赢的那个是她的儿子,成为太后的人,是她。但她和海兰珠之间哪里还有一丝半点的姐妹之情,只要想起海兰珠,她便会想到当年苦苦熬过的日子,怎么可能会对海兰珠一系的人青眼相看。郎达直到成亲之后五六年,才知道了实情,肠子都要悔青了。
此时的吉汉娜已经生了两个儿子了。她本身又不是很漂亮,郎达为了前途才娶的她,和她生儿育女,真正宠爱的还是那些小妾们,在证实到吉汉娜对他的仕途没有任何帮助后,郎达开始嫌弃她了。
首先,他夺了吉汉娜对儿子的监护权,将孩子放到了自己额娘处看管,谁都不能说些什么。接着,他又以吉汉娜汉语不熟练为理由,将她的管家权交给宠爱的一个小妾。吉汉娜为了儿子,一切都默默的忍了,结果她的忍耐换来的别人的得寸进尺。
再怎么不受宠,她也是正妻,她的儿子就是嫡子,就挡住了别人的路。在郎达的默许下,他的一些宠妾对吉汉娜开始了惨无人道的欺压。
吉汉娜在蒙古的时候还是有一些心腹的,虽然大多被都被赶走,却还留下了一两个。拦住布木布泰车架喊冤的就是其中一个侍女,仗着年纪小身子灵活,从狗洞里钻了出去。本来她想拜托人写信送去科尔沁的,可她年纪太小,对地址根本就记不清楚,无奈之下只好整天在外面打听情况,想要得到一些能够帮助自家主子的线索。
终于,过了大概大半年的时间,她终于得知有重要的人物要经过这里,据说是要去祭拜端献长公主的坟墓。她也不管是谁了,反正派头很大的样子。当车架来临的时候,她不管不顾的从侍卫们的腋下钻过去,大声的用蒙语叫喊,终于得到了太后的注意。
不得不说,布木布泰也是护短的。就算那个吉汉娜的娘是伺候过海兰珠的,可她依旧是科尔沁来的,容不得人如此欺负。太后当场下令,命一队侍卫带着几个小太监迅速控制住郎达家,探明吉汉娜的情况,将详情向她回报。
事实永远比想象的更为残酷。吉汉娜为了孩子一再退让,住在最为破旧的偏房里,过得连一个最低等的扫地婆子都不如。她丰厚的嫁妆早就被夺走,每天吃的是残羹冷炙,没有伺候的人,想要热水只能自己去从厨房提。可能是蒙古女子身体比较好,就算这样,吉汉娜依旧坚强的活着。于是,郎达的一众小妾姨娘们都拿吉汉娜当作出气筒,特别是生了孩子的那几个,有事没事都会去找她玩玩,甚至会有对她动手的。当太后派去的几个太监赶到的时候,吉汉娜全身上下几乎都找不出一块好皮肉,左手不自然的垂着,据说是骨折后没有能够很好的恢复的缘故。
吉汉娜完全不能行走,被抬在软塌上,泪流满面的去向太后谢恩。布木布泰心底大恸。
她是来给三闺女上坟的,偏偏在路上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当年她没有来得及见阿娅最后一面,一直是她心底的一件憾事。现在的吉汉娜似乎让她想起了当年的阿娅。阿娅是不是也是这样,一个人被遗弃在阴森冰冷的房间里,没有人关心没有人照料,就这样无助的想念着额娘和弟弟,就这样无助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吉汉娜的侍女能够撞到她的跟前,是不是阿娅从中指引,想要让额娘知道当年自己过的苦日子?
布木布泰一时陷入了魔障,心口仿佛被大锤捶过一般,哇的一声吐出一口血来。一阵兵荒马乱,太后凤驾回宫,太医院全线出动,得到的结果却不乐观。
福临几乎咬碎了牙,全身散发的冷气几乎把整个大殿给冻住,地下跪着的郎达瑟瑟发抖,恨不得整个人变成隐形的。一旁的康亲王杰书也惶恐不已,郎达是他的手下,他很无辜的被牵连了进来。
“好,好得很啊!”这几个字几乎是从福临牙关里挤出来的一般,“太后的族人下嫁与你,你却是如此对待。你把太后,把朕置于何地?”
郎达缩成了一团,颤抖着给自己辩解:“内院之事,奴才,奴才不知......”
“好一个不知内院之事。”福临笑得阴森森的,“既然你这等不愿意知事,朕便特许你,此生都不必再知事了!”
郎达眼前一黑,当场昏了过去。而他的老母以及几个小妾,此时也统统带到了皇后面前。
仁娜对太后感情还是很深的,她们本身就是姑侄,仁娜又乖巧,几乎没有什么婆媳矛盾。这么多年下来,仁娜几乎要把布木布泰当作亲娘来看待了,现在太后变成这样,仁娜恨不得将下面的几个人统统活埋了。
郎达的母亲和小妾们一个个吓傻了。她们从来没有料到那个病怏怏的老女人背后居然有太后皇后这种高级人物撑腰,只是可着劲的欺负,如今恨不得时光回流,将吉汉娜高高的供起来。
郎达与其母问斩。由吉汉娜指认,几个平日里欺负她最厉害的小妾也被提溜出来,福临大笔一挥,让她们连同全家一起问斩。吉汉娜的两个儿子平时对母亲不闻不问,本来也当处死,只是吉汉娜苦苦哀求,留了他们一条性命,让吉汉娜带着一同回了蒙古。
而郎达的哥哥也遭了殃。福临对他“不知情”的说法连听都不想听,直接将其免职,并将其子扔进军营,送去蒙古驻扎,正好在科尔沁的管辖范围内。
至于康亲王杰书,他可以算是躺着都中枪。他的嫡长女被封为和硕靖柔格格,指婚给了前来求婚的荷兰大公,并迅速指定了婚期。
宝贝女儿被嫁到蛮夷,说不定一辈子都见不到一面,杰书一家人将郎达恨之入骨。郎达死了,他的那些庶子庶女还活着,并且在正红旗下。作为旗主的杰书对付起来再方便不过了。
福临的这一系列举动不可谓不雷厉风行。饶是这样,却拖不住太后日益虚弱的步伐。顺治三十五年十月,太后病重。
福临干脆将寝宫安在了慈宁宫,每天亲自伺候,甚至还病急乱投医,请了洋人大夫来看病,指望西医能够有所效果。无奈此时的西医并不发达,落后于中医许多,被太医院集体鄙视,而请西医的举动也被认为是皇帝抽风。
布木布泰的病情时好时坏,根据太医的说法,只是用一些名贵的药材吊着了。宋院首早已退休,其子也入了太医院,目前的太医院院首姓翟,早就在慈宁宫外安营扎寨了。
看着儿子日渐消瘦的脸庞,布木布泰也很是心急,恨不得一夜之间就好起来。只是生病这种事情,根本急不得,她越着急,病情就越加重,十一月的时候,太后终于口不能言。
布木布泰是个很自律的人,每时每刻都要以最为完美的姿态见人,弥留之际的她也没有一丝半点的邋遢或者颓废,眼睛反而亮得惊人。
当一个早就不能说话的病人忽然精神焕发能开口了,那十有八九是回光返照。福临紧紧的拉住布木布泰的手,仿佛这样就能将她的生命给留住一般。
“皇帝,哀家的谥号为文吧。”布木布泰条理清晰,“还有,哀家不想和先帝合葬。”
“好,都依您。”福临挤出一个笑,“额娘,说这种事情太早了,您还要长命百岁呢。朕可是离不开额娘的。”
布木布泰缓缓的叹了一口气:“皇帝,你从小就能干,额娘其实并没有帮到你什么。只是你的脾气太急躁了,现在额娘要走了,还真是不放心。仁娜是个好孩子,把景额也带得很好,你们日后要好好的过日子,不要太记挂额娘,知道吗?”
福临的眼泪终于掉了下来,呜咽道:“不行,没有额娘朕会越发急躁的。没有额娘,儿子永远都不会开心。”
“傻孩子。”布木布泰的眼角落下了一颗混浊的泪珠,“额娘只是去找你叔父而已,没有什么的。你要好好的,要好好的......”
“是,额娘,儿子会好好的......”
“这就对了。”布木布泰微微松了一口气,闭上了眼睛。
顺治三十五年十一月癸亥,太后薨。
125第一百二十五章
历史上的太后,是出名的长寿,应该不会去得这么早。历史上的自己,是早早就去世了的,不会一直活到现在。所以,是他夺取了母亲的寿命吗?
布木布泰的去世给福临的打击相当大。他两辈子第二次看到母亲死在自己面前,虽然是安静的病逝,可他的心依旧如同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紧紧攥住一般,痛得没有办法呼吸。
在这样的心情下,福临似乎有点钻入了牛角尖。他的到来,改变了太多太多的事情。不单单是国家方面,他被立为太子,皇太极早亡,多尔衮追封为帝,玄烨成了混血儿,等等等等,不一而足。难道说,太后的早亡是因为他改变了太多吗?或者是,为了让他能够到这里来改变历史,前世他的母亲才会跳楼,今生他的额娘才会病逝?
如果是这样,他情愿什么都不做,情愿按照历史上一样被天花杀死,也不想看到布木布泰就这样的在他面前一点点的衰弱下去,直至死亡——这一切都是他的错,是他一手造成的!
皇帝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整个人都不好了,迅速的憔悴下去,很快就瘦了一大圈。
仁娜着急不已,对付皇帝,她的办法就是,要让他知道自己的重要性。做了这么多年的夫妻,仁娜可谓对自己的表哥了如指掌。若是让他闲了下来,他便会一个人胡思乱想,说不定就会抽风。
本来,她这招是百试百灵的,可现在的福临完全不是平常的样子,忙碌根本不能让他转移注意力,他依旧会发呆,会瞎想,一双眼睛完全抠了下去。太后去世后不过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他看上去似乎苍老了四五岁都不止。
仁娜只好将珊瑚给弄进宫。珊瑚看到福临的一霎那立刻泪崩了:“阿玛,阿玛,你怎么瘦成这副样子了!”
女儿不愧是贴心小棉袄。珊瑚日日陪伴着福临,那一副全身心依赖小心翼翼的模样让福临心酸不已。是啊,自己还有女儿,有妻有子,若是他这么倒下去,他们该怎么办?珊瑚是多么意气风发的姑娘,如果没有自己为她撑腰,她岂不是会被欺负?
福临看着自己斑白的发辫,拉过仁娜的手。纵使她保养得极好,也能看出那双手上有着岁月的痕迹。
“终于,朕就剩下你了。”福临长叹一声,“仁娜,不要丢下朕。”
“不会的,表哥,不会的。”仁娜柔声回答,“仁娜会一直在这里,一直陪着你。”
礼部的办事效率很快。经过多尔衮的事例,他们早就明白了皇帝的心理。布木布泰的葬礼和多尔衮不同,在她之前有哲哲的葬礼作为先例,而布木布泰的地位是比哲哲低上一些的,其葬礼最夸张不过是同等。礼部的官员们很聪明的偷换了一部分概念,将一些礼器以及用品给换成高级的,将一些细节完善了再完善。福临大致看过后,点了点头。
他私心里是想给额娘一个全天下最盛大的葬礼的,可他又不确定自己在处理相关事宜的时候会不会忽然间泪流满面。他从心底思恋着额娘,他的额娘本来是可以成为独立支撑朝政的女强人的,却被他剥夺了这个可能性。他不知道是历史上那个带着康熙的孝庄太后幸福,还是现在这个安居在后宫不干涉朝政的额娘幸福,他根本就不敢深入的碰触到更多的事情,更不敢深入的想下去。
礼部在葬礼方面轻松的过关,却依旧个个严肃:无它,当年皇帝在成祖皇帝的葬礼上抽风的样子他们还记得非常清楚,现在是太后,他们谁敢有一点点马虎?
果然,在册封谥号的时候,出现了问题。
本来,布木布泰是圣母皇太后,徽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现在要给她加谥号,礼部拟定的是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简称孝庄文皇后。福临当场翻脸了。
“太后为朕之生母,为大清殚精( 〖清〗顺治之路 http://www.xlawen.org/kan/3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