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仙侠修真 > 清一 > 清一 第 9 部分阅读

第 9 部分阅读

    完这一切黄帝开始巡游天下,封禅泰山。黄帝往东到过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过空桐,登上了鸡头山。往南到过长江,登上了熊山、湘山。往北驱逐了荤粥(xūnyù,)部族,来到釜山与诸侯合验了符契,就在逐鹿山的山脚下建起了都邑。黄帝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住处,带兵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设置军营以自卫。

    如此数十年后,黄帝写下了《阴符经》、《黄帝太乙八门入式诀》、《黄帝太一八门入式秘诀》、《黄帝太一八门逆顺生死诀》等书,终于有一天多宝从碧游宫领通天敕旨而来,告之黄帝道其功德圆满,当将人皇之位传下,然后去火云洞清修,黄帝闻言大喜,忙将皇位传于其孙高阳,是为颛顼帝。就在黄帝将人皇之位传于颛顼帝之后,伏羲、神农两位圣皇坐着龙辇从天而降,笑着对黄帝说道:“恭喜皇弟功德圆满证得人皇之位。”说完便让出半片座位邀黄帝同坐龙辇,黄帝行礼道:“劳烦二位皇兄前来,实不胜惶恐。”说完便登上龙辇与伏羲、神农同往三十三天之外火云洞飞去。

    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他沉静稳练而有机谋,通达而知事理。他养殖各种庄稼牲畜以充分利用地力,推算四时节令以顺应自然,依顺鬼神以制定礼义,理顺四时五行之气以教化万民,洁净身心以祭祀鬼神。他往北到过幽陵,往南到过交址,往西到过流沙,往东到过蟠木。各种动物植物,大神小神,凡是日月照临的地方,全都平定了,没有不归服的。

    后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高辛生来就很有灵气,一出生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他普遍施予恩泽于众人而不及其自身。他耳聪目明,可以了解远处的情况,可以洞察细微的事理。他顺应上天的意旨,了解下民之所急。仁德而且威严,温和而且守信,修养自身,天下归服。他收取土地上的物产,俭节地使用;他抚爱教化万民,把各种有益的事教给他们;他推算日月的运行以定岁时节气,恭敬地迎送日月的出入;他明识鬼神,慎重地加以事奉。他仪表堂堂,道德高尚。他行动合乎时宜,服用如同士人。帝喾治民,像雨水浇灌农田一样不偏不倚,遍及天下,凡是日月照耀的地方,风雨所到的地方,没有人不顺从归服。

    帝喾娶陈锋氏的女儿,生下放勋。放勋娶娵訾氏女,生下挚。帝喾死后,挚接替帝位。帝挚登位后,没有干出什么政绩,于是弟弟放勋登位。这就是帝尧。帝尧,就是放勋。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人心;仰望他,就像云彩一般覆润大地。他富有却不骄傲,尊贵却不放纵。他戴的是黄|色的帽子,穿的是黑色衣裳,朱红色的车子驾着白马。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亲相爱。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百官政绩昭着,各方诸侯邦国都能和睦相处。帝尧命令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谨慎地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另外命令羲仲,住在郁夷,那个地方叫旸谷,恭敬地迎接日出,分别步骤安排春季的耕作。春分日,白昼与黑夜一样长,朱雀七宿中的星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春之时。这时候,民众分散劳作,鸟兽生育交尾。又命令羲叔,住在南交,分别步骤安排夏季的农活儿,谨慎地干好。夏至日,白昼最长,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夏之时。这时候,民众就居高处,鸟兽毛羽稀疏。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土,那地方叫做昧谷,恭敬地送太阳落下,有步骤地安排秋天的收获。秋分日,黑夜与白昼一样长,玄武七宿中的虚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秋之时。这时候,民众移居平地,鸟兽再生新毛。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那地方叫做幽都,认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冬至日,白昼最短,白虎七宿中的昴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冬之时。这时候,民众进屋取暖,鸟兽长满细毛。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帝尧真诚地告诫百官各守其职,各种事情都办起来了。

    当时洪荒突发大水,人民苦不堪言,帝尧询问一众大臣道:“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众臣皆曰非鲧不可治,帝尧说道:“那鲧违背天命,毁败同族,不可用。”众臣说道:“除却鲧却是无人精通治水之术,何不先用之,若其无法治理好洪水则再换人。”帝尧点头应允,让鲧去治理洪水。

    鲧知道帝尧命自己治理水患之后对人言道:“若欲治好水患却是举手之劳,尧实是大材小用。”众人皆笑之。鲧自到任后便领着众人开始治理水患,那鲧却是只知堵不知疏,东边有水便堵东边,水从东流到西便又去西边堵,如此这般东堵西决,此堵彼溢,鲧忙碌了九年也不曾将水患治理好。

    第八章、五帝治世

    五帝治世

    帝尧执政到了晚年觉得自己的身体已经不行了,已经不能管理人族之事了。这天他着急群臣问道:“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谁能顺应天命,接替我的帝位?”众臣回答说;“我们的德行鄙陋得很,不敢玷污帝位。”尧说:“那就从所有同姓异姓远近大臣及隐居者当中推举吧。”放齐说:“你的儿子丹朱通达事理,可以接任人皇之位。”尧说:“哼!丹朱么,他这个人愚顽、凶恶,不能用。”大家又都对尧说:“有一个叫虞舜的人流寓在民间,他的德行很好。”

    帝尧说:“恩,我听说过,他这个人怎么样?”四岳回答说;“他是个盲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愚昧,母亲顽固,弟弟傲慢,而舜却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尽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好,使他们不至于走向邪恶。”尧说:“那我就试试他吧。”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从两个女儿身上观察他的德行。舜让她们降下尊贵之心住到妫河边的家中去,遵守为妇之道。尧认为这样做很好,就让舜试任司徒之职,谨慎地理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人民都遵从不违。尧又让他参与百官的事,百官的事因此变得有条不紊。让他在明堂四门接待宾客,四门处处和睦,从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恭恭敬敬。尧又派舜进入山野丛林大川草泽,遇上暴风雷雨,舜也没有迷路误事。见了这些,尧就赐给舜一套细葛布衣服,给他一张琴,为他建造仓库,还赐给他牛和羊。瞽叟仍然想杀他,让舜登高去用泥土修补谷仓,瞽叟却从下面放火焚烧。舜用两个斗笠保护着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跳下来,逃开了,才得以不死。后来瞽叟又让舜挖井,舜挖井的时候,在侧壁凿出一条暗道通向外边。舜挖到深处,瞽叟和象一起往下倒土填埋水井,舜从旁边的暗道出去,又逃开了。瞽叟和象很高兴,以为舜已经死了。象说:“最初出这个主意的是我。”象跟他的父母一起瓜分舜的财产,说:“舜娶过来尧的两个女儿,还有尧赐给他的琴,我都要了。牛羊和谷仓都归父母吧。”象于是住在舜的屋里,弹着舜的琴。舜回来后去看望他。象非常惊愕,继而又摆出闷闷不乐的样子,说:“我正在想念你呢,想得我好心闷啊!”舜说:“是啊,你可真够兄弟呀!”舜还像以前一样待奉父母,友爱兄弟,而且更加恭谨。这样,尧才试用舜去理顺五种伦理道德和参与百官的事,都干得很好。尧更认为他十分聪明,很有道德,把他叫来说道:“三年来,你做事周密,说了的话就能做到。现在你就登临天子位吧。”舜推让说自己的德行还不够,不愿接受帝位。帝尧说道:“又能耐的人不能只想着自己,应该为他人多做一点事,而且我也老了,不能在管理百姓了。你是我见过的人中间最有德行的,你不接受人皇之位还有谁可以接受呢。”

    舜却是坚决不接受人皇之位,帝尧无法,只好让舜代理天子之政事,借以观察他做天子是否合天意。舜于是通过观测北斗星,来考察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是否有异常,接着举行临时仪式祭告上帝,用把祭品放在火上烧的仪式祭祀天地四时,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名山大川,又普遍地祭祀了各路神祗。他收集起公侯伯子男五等侯爵所持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五种玉制符信,选择良月吉日,召见四岳和各州州牧,又颁发给他们。二月,舜去东方巡视,到泰山时,用烧柴的仪式祭祀东岳,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各地的名山大川。接着,他就召见东方各诸侯,协调校正四时节气、月之大小、日之甲乙,统一音律和长度、容量、重量的标准,修明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仪,规定诸侯用五种圭壁、三种彩缯,卿大夫用羊羔、大雁二种动物,士用死雉作为朝见时的礼物,而五种圭璧,朝见典礼完毕以后仍还给诸侯。五月,到南方巡视;八月,到西方巡视;十一月,到北方巡视:都像起初到东方巡视时一样。回来后,告祭祖庙和父庙,用一头牛作祭品。以后每五年巡视一次,在其间的四年中,各诸侯国君按时来京师朝见。舜向诸侯们普遍地陈述治国之道,根据业绩明白地进行考察,根据功劳赐给车马衣服。舜开始把天下划分为十二个州,疏浚河川。规定根据正常的刑罚来执法,用流放的方法宽减刺字、割鼻、断足、阉割、杀头五种刑罚,官府里治事用鞭子施刑,学府教育用戒尺惩罚,罚以黄金可用作赎罪。因灾害而造成过失的,予以赦免;怙恶不悛、坚持为害的要施以刑罚。这时三苗在江、淮流域及荆州一带多次作乱。这时舜巡视回来向尧帝报告,请求把驩兜流放到崇山,以便改变南蛮的风俗;把三苗迁徙到三危山,以便改变西戎的风俗。把鲧斩杀,以惩罚他没有治理好水患。惩办了这几个罪人,天下人都悦服了。

    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过二十年因年老而告退,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向上天推荐。尧让出帝位二十八年后逝世。百姓悲伤哀痛,如同死了生身父母一般。三年之内,四方各地没有人奏乐,为的是悼念帝尧。尧了解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贤,不配传给他天下,因此才姑且试着让给舜。让给舜,天下人就都得到利益而只对丹朱一人不利;传给丹朱,天下人就会遭殃而只有丹朱一人得到好处。尧说:“我毕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让一人得利”,所以最终还是把天下传给了舜。尧逝世后,三年服丧完毕,舜把帝位让给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诸侯前来朝觐的不到丹朱那里去却到舜这里来,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却来找舜,歌颂功德的,不去歌颂丹朱却来歌颂舜。舜说“这是天意呀”,然后才到了京都,登上天子之位,这就是舜帝。

    舜自继位成为人皇之后便努力的治理天下,每天睡觉的时间都没有。而自从鲧被舜斩杀于羽山之后并没有找到能接替鲧去治理水患的人,洪荒中的水患越来越厉害,这时有人推荐鲧的儿子禹,说禹能治水,舜在无人可派的情况下就同意了,让禹接替鲧去治理水患。

    禹,名叫文命。禹的父亲是鲧,鲧的父亲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是黄帝。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帝的孙子。禹的的曾祖父昌意和父亲鲧都没有登临帝位,而是给天子做大臣。禹幼时曾淂神人传授,习得一身本事,他为了治好水患洗刷父亲的耻辱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天下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失败的原因,决定改革治水方法,变堵截为疏导,亲自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从来不敢休息。他与涂山氏女名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重又踏上治水的道路。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都咬着牙没有进家门。第三次经过的时候,他的儿子启正抱在母亲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了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还是没有停下来。

    禹亦关心百姓的疾苦。有一次,看见一个人穷得把孩子卖了,禹就把孩子赎了回来。见有的百姓没有吃的,他就让后稷把仅有的粮食分给百姓。禹穿着破烂的衣服,吃粗劣的食物,住简陋的席篷,每天亲自手持耒锸,带头干最苦最脏的活。几年下来,他的腿上和胳膊上的汗毛都脱光了,手掌和脚掌结了厚厚的老茧,躯体干枯,脸庞黧黑。经过十三年的努力,他们开辟了无数的山,疏浚了无数的河,修筑了无数的堤坝,使天下的河川都流向大海,终于治水成功,根治了水患。刚退去洪水的土地过于潮湿,禹让益发给民众种籽,教他们种水稻。

    禹在治水时常遇到大山的阻拦,禹就组织万民开山,但是人力有限效果不是很好,禹很是烦恼。此时大神云华夫人就住在巫山,禹闻听云华夫人有大神通便去向云华夫人求助,云华夫人见禹一心为民便让侍女赐给禹召唤鬼神的法术,又让她的手下神将狂章、虞余、黄魔、大翳、庚辰、童律等,帮助禹斫石疏波,决塞导厄,以循其流。并赐给禹两件宝物——开山斧和避水剑,开山斧用来开山引流,避水剑用来斩杀水中作乱的妖物。

    禹开通了九条山脉的道路:一条从汧山和岐山开始一直开到荆山,越过黄河;一条从壶口山、雷首山一直开到太岳山;一条从砥柱山、析城山一直开到王屋山;一条从太行山、常山一直开到碣石山,进入海中与水路接通;一条从西倾山、朱圉山,鸟鼠山一直开到太华山;一条从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一直开到负尾山;一条从嶓冢山一直开到荆山;一条从内方山一直开到大别山;一条从汶山的南面开到衡山,越过九江,最后到达敷浅原山。

    禹疏导了九条大河:把弱水疏导至合黎,使弱水的下游注入流沙。疏导了黑水,经过三危山,流入南海。疏导黄河,从积石山开始,到龙门山,向南到华阴,然后东折经过砥柱山,继续向东到孟津,再向东经过洛水入河口,直到大邳;转而向北经过降水,到大陆泽,再向北分为九条河,这九条河到下游又汇合为一条,叫做逆河,最后流入大海。从嶓冢山开始疏导漾水,向东流就是汉水,再向东流就是苍浪水,经过三澨水,到大别山,南折注入长江,再向东与彭蠡泽之水会合,继续向东就是北江,流入大海。从汶山开始疏导长江,向东分出支流就是沱水,再往东到达醴水,经过九江,到达东陵,向东斜行北流,与彭蠡泽之水会合,继续向东就是中江,最后流入大海。疏导沇水,向东流就是济水,注入黄河,两水相遇,溢为荥泽,向东经过陶丘北面,继续向东到达菏泽,向东北与汶水会合,再向北流入大海。从桐柏山开始疏导淮水,向东与泗水、沂水会合,再向东流入大海。疏导渭水,从鸟鼠同**山开始,往东与沣水会合,又向东与泾水会合,再往东经过漆水、沮水,流入黄河。疏导洛水,从熊耳山开始,向东北与涧水、瀍水会合,又向东与伊水会合,再向东北流入黄河。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从此九州统一,四境之内都可以居住了,九条山脉开出了道路,九条大河疏通了水源,九个大湖筑起了堤防,四海之内的诸侯都可以来京城会盟和朝觐了。

    由于禹治水成功,帝舜在祭祀仪式上,将一块黑色的玉圭赐给禹,以表彰他的功绩,并向天地万民宣告成功和天下大治。不久,又封禹为伯,以夏为其封国。禹在天下的威望达到顶点。万民称颂说:“如果没有禹,我们早就变成鱼和鳖了。”帝舜称赞禹,说:“禹啊禹!你是我的胳膊、大腿、耳朵和眼睛。我想为民造福,你辅佐我。我想观天象,知日月星辰、作文绣服饰,你谏明我。我想听六律五声八音来治乱,宣扬五德,你帮助我。你从来不当面阿谀背后诽谤我。你以自己的真诚、德行和榜样,使朝中清正无邪。你发扬了我的圣德,功劳太大了!”

    第九章、蟠桃大会

    蟠桃大会

    舜帝把禹推荐给上天,让他作为帝位的继承人。weNxUemi。Com十七年之后,舜帝逝世。服丧三年完毕,禹为了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躲避到阳城。但天下诸侯都不去朝拜商均而来朝拜禹。禹这才继承了天子之位,南面接受天下诸侯的朝拜,国号为夏后,姓姒氏。人们将其尊称为大禹。

    大禹为了巩固夏王朝,把全国分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进行管理,还用首山之铜炼制了九个大鼎,用来作为九洲的象征。当时,古越部落族长防风氏,总想独霸一方,自称越人各部落之长,不听大禹的命令。大禹在苗山大会上当众命令将他处死,并暴尸三天。各地诸侯、方伯深知夏王朝的威力和大禹的神圣,再不敢冒犯禹王。那些没有参加朝见禹王的氏族部落听说此事,也纷纷向夏王朝进贡称臣。

    仪狄造了些酒,大禹喝了以后感到味道很醇美,就给仪狄下命令,要他停止造酒,仪狄很是不解,就问道:“大王既然说酒的味道很好,那为什么不让所有的人都尝到这种美味,反而要将它禁止呢?”大禹说道:“就因为酒的味道抬醇美了,使人不觉得沉醉其中,让人除了酒不会去想其它的事,后代一定会有因为酒而亡国的。”禹继帝位不久,就推举皋陶当继承人,并让他全权处理政务。在皋陶不幸死去以后又推举伯益为继承人,负责政务。帝禹在位第十年南巡。过江时,一条黄龙游来,拱起大船,船上的人很害怕。大禹仰天叹息道:“我受命于天。活着靠上天的佐助,死了要回到天上去。你们何必为这一条龙担忧?”龙听到这一席话,摇摇尾巴,低下头就不见了。大禹到达会稽,并在那里死去。把天下传给儿子启。后夏启病死,将帝位传于其子太康,再传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扁、胤甲、孔甲、皋、发,再传至桀。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四百七十二年,人族从此开始了家天下的时代。

    到了夏代末年,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夏桀即位后不思改革,骄奢Yin逸,挥霍无度。

    夏桀即位后的第三十三年,发兵征伐有施氏,有施氏抵挡不住,进贡给他一个美女,名叫妹喜。桀十分宠爱妹喜,特地为她造了富丽堂皇的琼室、象廊、瑶台和玉床,这一切的负担都落在百姓的身上,人民痛苦异常,敢怒而不敢言。桀重用佞臣,排斥忠良,有个名叫赵梁的小人,专门投桀所好,教桀如何享乐,如何勒索,残害百姓,得到了桀的宠信。

    桀即位后的第三十七年,伊尹求见夏桀。伊尹有幸曾拜得一名截教门下记名弟子为师,惊才绝艳,有安邦定国之能。他以唐尧、虞舜的仁政来劝说桀,希望桀体谅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桀听不进去,伊尹无奈,只好离去。

    桀到了晚年,桀更加荒Yin无度,竟命人造了一个大池,称为夜宫,他带着一大群男女杂处在池内,一个月不上朝。太史令终古哭着进谏,桀反而很不耐烦,斥责终古多管闲事,终古知夏桀已不可救药,就投奔了商汤。夏桀手下有个叫关龙逄的臣子,听到老百性的愤怒声音,便对桀进谏说:“天子谦恭而讲究信义,节俭又爱护贤才,天下才能安定,王朝才能稳固。哪今陛下奢侈无度,嗜杀成性,弄得百姓都盼望你早些灭亡。陛下已经失去了民心,只有赶快改正过错,才能挽回人心。”桀听了又怒骂关龙逄,最后更下令将他杀死。至于弄得日益失去人心,弄得众叛亲离。

    这时候,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日益兴旺了起来。桀担心商汤会危及自己,就借故将他囚禁在夏台(今河南省禹县境内)。不久,汤设计使桀释放了自己。

    此时截教中人看到了机会,便有诸多弟子投入商汤手下,其中就是大贤伊尹。

    后来,商汤在伊尹谋划下,起兵伐桀,汤先攻灭了桀的党羽韦国、顾国,击败了昆吾国,然后直逼夏的重镇鸣条。桀得到消息,带兵赶到鸣条。两军交战,夏军将士原来就不愿为桀卖命,乘机纷纷逃散。夏桀制止不住,只得仓皇逃入城内。商军在后紧追,桀匆忙携带妹喜和珍宝,渡江逃到南巢。后又被成汤追上俘获,放逐在此。

    商汤立国后,汲取夏代灭亡的深刻教训,废除了夏桀时残酷压迫人民的暴政,采用了“宽以治民”的政策,使商王国内部的矛盾比较缓和,政治局面趋于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起来。他对四周的许多国家进行了征伐,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人间朝代更迭,天上却是冷清的很。自被鸿钧老祖封为天庭之主后,这昊天倒是也励精图治,广招天下散仙,掌管周天之事。奈何天下修真之人大多托庇在圣人门下,尤其是通天教主的截教,更是万仙来朝。

    这天昊天正在为天庭人手的事情发愁,就见那敕封王母瑶池款款而至。二人相处亿万年,不用说瑶池也知昊天为何事困扰。就见她来到昊天身旁坐下,笑眯眯的看着昊天,却不说话。

    “瑶妹,如今我正为这天庭人丁寥落而发愁,你为何还笑我。”

    “天哥,妾身正是为此事而来,来为你解忧啊。”

    听到瑶池有办法,昊天大喜,连忙献媚似的凑到瑶池身前,抓过瑶池的柔若无骨的小手说道:“瑶妹,快说说你有什么办法。”

    瑶池被昊天抓的春心一漾,含情脉脉的看着昊天道:“我那园中老师赐予的蟠桃果树也已成熟,你何不广招天下大罗金仙之人,再请来几位圣人师兄,以显我天庭声势,这样来投我天庭之人必定大增,再不济几位师兄也能安排几位弟子进来不是?”

    “瑶妹此计大善,我这就派人去散发请柬,广招这天下大神通之人,以壮我天庭之威。”

    几日后,洪荒之中可谓是神仙满天飞,从首阳山到金鳖岛,从昆仑山到娲皇宫,从万寿山到幽冥海,所有大神通之人昊天都是大发请柬,可他偏偏忽略了一点,如今的他已不是紫霄宫中那个鸿钧身边的童子了。虽也贵为昊天上帝,但毕竟没有成圣,在众圣眼里跟其他蝼蚁没有什么区别,即使他亲自去请也不见得请得到,何况仅仅是一纸请柬。当然,众圣也没有直接卷昊天的面子,收到通知后,只是说知道了,却没有应承下来。原始和通天更是直接说:“届时我阐教(截教)会到。”谁去就不知道了。

    这天,天庭之上张灯结彩,琼楼玉宇之下,荷花池边高居八座圣位,下面更是密密麻麻的摆放了流水酒席。可直到大会开始也没来几位大神通之辈,圣人不用说,一个没来,准圣也是没给面子。老子门下仅由金角童子送来三颗九转金丹,阐教来了云中子、南极仙翁,截教来了赵公明和三霄,西方教来了弥勒佛和药师琉璃佛二人,女娲派金宁来告了个假,其他的仅有一些洪荒散修。倒是清一门下很给面子,当然一代弟子也未到场,二代弟子中悟天、悟明都到了,顺便还带来了后土的敕旨和敖明的懿旨,将地府和四海交给天庭管辖。

    见此情景,昊天本欲发作,好歹自己如今也是准圣修为,天庭玉帝之尊,但在瑶池的劝解下也只好与众人强作一番欢颜,这开天以来第一次蟠桃大会便草草了事。

    待众人散去,昊天正一个人坐在龙椅上生气,瑶池这时候也不敢多嘴,只好呆呆的在一旁陪坐。就见天边飞来一朵白云,云上是一绿衣童子。

    若是别人必不认得该童子,昊天和瑶池却是知道,那是清一座下松涛童子,只见那松涛来到凌霄殿也不下拜,却说道:“老爷让我带给师兄一句话:

    本是烟云随风过,

    奈何红尘勘不破。

    若使九天神仙在,

    再到紫霄宫中坐。

    昊天听得满头雾水,也不顾什么天庭之主的身份,忙上前问道:“师弟,老爷还说什么没有?”

    “没有了,老爷说师兄定能参悟此语,届时便是师兄的机缘了。哎,师兄现在得享九天之主的尊位,真是羡煞我们啊。”松涛说完一脸的羡慕。

    “哎……”昊天却是自家人知自家事,长叹一声:“师弟,想必你从不曾来我这天宫,这次好容易出来,快进来坐坐,我和瑶池好好陪你逛逛。”

    “多谢师兄,改日我跟老爷请假再来你这里玩吧,现在老爷正等我回话呢,我该走了。”松涛其实也想好好逛逛,虽然天一岛已是人间仙境,但却与这天庭大相径庭,但无奈走时清一有命,也只好无奈的告辞道。

    听松涛如此说,昊天也明白,毕竟也在鸿钧身边伺候了亿万年,知道当童子的本分,只好让瑶池拿了两盘九千年的蟠桃,一盘送给松涛,另一盘捎给荷月。

    送走松涛后,夫妻二人回到凌霄宝殿上,参悟清一的几句偈语,就见昊天喃喃的嘟囔着:“再到紫霄宫中坐,再到紫霄宫中坐……我明白了,二老爷这是要我们去找老师啊,瑶池,我们走!”

    昊天二人却是不知,这一走、一坐引来了开天以来第一次神仙大劫!

    第一章、众圣议榜

    众圣议榜

    是日,众圣正各自在道场讲道,参悟,就听得三十三天外,鸿钧的声音响起:“大劫将起,众圣立刻前来紫霄宫中见我!”

    来到紫霄宫中,众圣互相敬礼,刚一入座,道祖鸿钧就出现了。WENxueMI。cOm

    道祖鸿钧高坐蒲团之上,待众圣行礼完毕后,面无表情道:“开天以来先是龙凤初劫,而后巫妖大战,如今第一次神仙大劫将起,千年后当有封神之战,尔等宜早做准备!”说完,拿出一榜、道:“此为天书封神榜,待得替天封神之人出现后,此榜便归于那人手中。李耳,你为三清之首,又为人教教主,这封神榜切交由你保存。另外尚有打神鞭,却是在尔等师叔那里,待封神之人出现,在谁的门下,谁就去你等师叔那里求来吧。”

    “是!”

    老子恭敬的从鸿钧的手中接过了封神榜,将其揣在了怀中。

    “敢问老师,这封神是怎么一回事?”元始天尊问道。

    “巫妖量劫之后,天庭人手不足,而千年以后又恰逢神仙杀劫,凡是三教之内,皆在劫中。然天道之下留有一线生机,立下封神榜,凡是三教之中在若在此劫之中身陨,可将一丝真灵寄托在榜上,将来大劫结束之后可封为周天正神,为天庭所役!”鸿钧道。

    “敢问老师,三教又是那几教?”接引问道。

    “李耳门下人教、原始所立的阐教,以及通天的截教!”鸿钧回答道。

    本来三清都还抱有一丝侥幸心理,希望自己所立之教不在劫中,毕竟,多年以来众圣培养出来点门人不易,谁愿意白白送给天庭奴役呢!如今一听鸿钧之言,脸色俱是一白。

    “敢问老师,那些未在三教之内的修士又该如何?”女娲担心的问道。

    “未入三教之数,不幸遭劫者,或身化灰灰形神俱灭,或重堕轮回,一切单凭各自的机缘!”鸿钧道。

    “那么上榜之人是否以后永为天庭所役?”原始天尊问道。

    鸿钧听了,道:“何时神仙杀劫再起,上次上榜之人自可脱劫””

    通天教主又问道:“敢问老师,此次封神所需多少,何人有该上榜?”

    鸿钧只面无表情道:“圣人以下,视根行而定,根行深者,成仙入神;根行浅薄,灰飞湮灭。具体人选你等自议,但需满足周天正神总共三百六十五位。”

    “敢问老师,此次代天封神之人又是何人?”原始天尊将心中最关心的问题提了出来。

    “替天封神之人身具飞熊之相,具体是谁,到时你等自然知晓!你们还是早些签押吧!”说完,鸿钧扫了众人一眼,隐身不见。

    鸿钧消失后,当下里众圣就在紫宵宫商议起谁人入选事宜了。八大圣人中,共立四教,女娲、镇元子、后土没有立教,除了身边使唤的人,基本上便都是孤家寡人了,自不要管他谁人上榜,因此三人最为轻松。“这封神一事乃是三教之事,再说了我与镇元师弟,后土师妹未曾立教,那么这商签封神榜一事我也就不参合了!”

    说完,三人道了声告辞,就起身出了紫霄宫,只留下其他五圣相商。

    太上老君虽立人教,但如今也只有玄都一名真正的弟子,总不能上榜断了人教道统,因此,太上老君也不甚担心。

    原始天尊和通天教主门下弟子颇多,特别是那通天教主,自从当年巫妖大战之后,通天教主本着有教无类的思想,收留了不少的妖族为徒。如今的截教早已经是万仙来朝。可是,这门下弟子那个上榜都是从自己的身上割肉一样,他们也只是低头不语。

    “我佛教身处西方,如今门下弟子却是寥寥,却是万万不能断了道统。再说了,老师也说了,我佛教不在此次大劫之中,三位道兄还是早些决定,以免误了大事啊!”

    准提见三清迟迟不肯签押封神榜,心下一狠,开口道。

    原来西方之地因为灵气祖脉破损,这些年来更是贫瘠凄凉,再加上人口本就稀少,更何谈杰出修真之士,因此准提和接引两人虽然终日辛苦奔波,但门下弟子也就几人而已。

    三清也是知道佛教想要往东方发展,一直以来他们也是极力反对。这次,他们又怎么会让西方二圣有借口插足呢。

    “通天师弟,你门下俱是卵化湿生之辈,道行浅薄,就由他们来上榜吧!”原始天尊道。

    通天教主一听原始天尊的话,怒火立马就上来了。“哼!原始,我观你门下个个福缘浅薄,因果深厚,还是他们上榜的好。”

    “通天,你好生不知好歹,让你门下上榜,乃是看在你的面子上为他们谋得一线生机。要不然,就凭他们,哪有资格上榜啊!”原始天尊也没好气的道。

    “好啊,既然我门下没有资格上榜,那么就由你门下来填满这三百六十五位周天正神之数吧!”通天教主笑道。

    原始天尊没有想到,通天教主居然抓住自己的言语来反驳自己,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这个时候,老子实在看不下去了,开口道:“既然大家商议不出个什么,这封神榜还是不要签了,日后就让门下弟子各凭机缘去争取吧!”

    原始天尊和通天教主听闻了老子此言俱是一惊,就连一旁的接引也没有想到老子居然敢不尊鸿钧旨意签押封神榜,露出一丝惊异之色来。

    正在这个时候,鸿钧却又再次出现了。众圣一见,立马又行礼参拜了起来。

    鸿钧也没有理会几人,扫了一眼封神榜道:“尔等身为圣人,当体谅天心,既然你们不愿自己的弟子上那天庭任职,那便算了。我化身合道,就是为了补全天道。所立天庭,也是为了天道秩序。而今天庭无威,不能号令三界,至使天道秩序混乱。而人间教派纷争,天地不得清静,皆是天道秩序混乱所至。我让你等派门下弟子入天庭,就是要你等自行弥补天道秩序,没想到你等执意于教派之争,视天道秩序为无物。岂不知,天地不仁,以圣人为刍狗。就怕你等所为,在天道之下也只是一声空而已。”

    众圣听了鸿钧之言,默不出声。

    顿了顿,鸿均又道:“既然你们执意如此,我也不好说什么。日后谁人上榜封神,谁人遭劫陨落就看他们的机缘了,你们可不要后悔!”

    三清齐齐朝鸿钧一拜,道:“老师放心,我等自然不会!”

    “但愿如此吧!”鸿钧道。

    “敢问老师,这次大劫何时结束?”通天上前问道。

    “封神榜上人数一满,大劫自然结束!”鸿钧道。

    “你等身为天道下的圣人也该为天道想想,莫要再做出那不尊天数之事。我为天道,只管天道大势,只管这神位齐全,完成这一量劫。你等可莫要使得这一量劫演化为无量量劫。”

    “老师全且放心,我等( 清一 http://www.xlawen.org/kan/3265/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