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稻盛和夫:最适合中国人的经营术(全本) > 稻盛和夫:最适合中国人的经营术(全本) 第 11 部分阅读

第 11 部分阅读

    某天夜里,他去现场巡查,看到本应仔细观察的研究员正在像“鸡啄米”似的打瞌睡,他听到的不是产品的声音而只是研究员的鼾声。

    他决定让观察力更敏锐的研究员替换该研究员,同时,将研究所从鹿儿岛搬到滋贺,对领导和员工进行大换血并启用了很多新员工。

    从根本上改变固定成员已经做了多年的组织,从常识上看,风险大得多。可是,结果却很奏效,在那之后一年,批量生产成功了。

    对自己工作或产品的执着、在现场不懈怠仔细观察的激,前任员工已经欠缺,而后任员工却具备。否则就不能开新产品。这种严厉是生产产品时必不可少的。

    稻盛先生认为,人真正的能力,在于能否对事做出正确的判断。要作正确判断,一是持正确的判断基准。二是对状况有深刻了解。而这种了解需要敏锐的观察力,而这种观察力又有赖于“有意注意”习惯的养成。

    狮子搏兔,却以面对强敌时同样的气势,迅猛出击,全力以赴,显示百兽之王的雄风。人做事也应如此,即使是小事或是细节,即使是价值不大或不太感兴趣的事,即使是早已烂熟于心或在匆忙中做的事,既然要做,就要全神贯注,决不分心。比如读书时专心读书,谈话时专心谈话,做事时专心做事,强制自己意识集中,绝不心猿意马,切忌魂不附体。

    80.第七章道法自然的成功法则(8)

    意识不仅要集中,更要清醒,决不含糊。***这好比照相机,如果镜头不干净,或者蒙上了水汽,那么无论照什么,都是模糊一片。如果缺乏解决问题的明确目的和强烈愿望,为表面现象所迷惑,思维不清、意识不明、心神不定,那么要处理的事也会呈现出一片模糊,我们就抓不住要点,做不好事。

    在生活、工作中训练,“有意注意”就会习性化。日复一日,我们的能力就会有明显的提高,能迅速而正确地对事物做出判断,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处理和解决问题。

    稻盛先生气势如虹的同时心细如。宏观方面,他能做出参与通信事业这样超人的战略决策。微观方面,连每位员工每小时创造的付加值也能算得一清二楚。他说话、办事细微精到,这与他喜欢深思熟虑、养成了“有意注意”的习惯紧密相关。

    第五节“理出于易,道不在远”的持续经营

    稻盛先生说,自己每天念白隐禅师的“坐禅偈文”,注意平心静气。他认为,每天至少一次,平心静气地深入思考问题非常重要。

    靠头脑聪明,靠能力从事经营,虽然可以获得一时的展,但他仍然十分脆弱,必定会在某个时候遇到挫折,陷入困境。只有善于思考,善于将复杂现象简单化,善于把握事物本质的人,才能常胜不败。这也是一个优秀的领导人的必备条件。

    《菜根谭》“理出于易,道不在远”一节中说:“禅宗曰:‘饥来吃饭倦来眠’(最简单的生活真理)。诗旨曰:‘眼前景致口头语’(写诗的要诀是注意眼前的景致,多用通俗易懂的话)。盖极高寓于极平,至难出于至易。”这话的意思,同稻盛先生讲的一样,即最重要的真理往往最简单直白。

    那么,应该如何做才能将事简化并抓住其核心呢?稻盛先生提出佛教的所谓“禅定”,即静心。心神不定,就不可能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把心沉下来,六根清静,就能看到事物的真相,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就是俗话说的“慧眼大开”。

    稻盛先生说,科学技术中的明创造,其实也是将复杂现象简单化。所谓科学技术、研究开,就是做实验,观察实验中生的现象,从中抓住真理。但是,在做实验时,会有各种各样复杂的现象产生。如果复杂现象复杂理解,那就是一段乱麻,什么也弄不清楚,必须把复杂现象简单化。

    把现象看作是入门的向导,尽管看起来很复杂,但是必须看到产生复杂现象的根源,即复杂现象背后单纯的本质,一进门就抓住本质,从复杂现象中抓住事物单纯的本质,然后再用本质来解释现象,指导行动,做到所谓“纲举目张”。

    所有卓越的科学家、技术专家们都具有化繁为简的直觉力或者分析力。

    稻盛先生的好友中,有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名叫广中平佑,广中先生解开过多个无人能解的难题,获得了被称为数学诺贝尔奖的费尔兹奖。当问他如何解答难题时,他说,“简单地说,就是把二元解不开的问题用三元去解”。意思就是通过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从而求得解答。

    “假设有一个平面交叉的十字路口,没有信号灯,有车从四面同时开来,有的车要转弯,有的车要直行,陷入一片混乱。于是,建立一个立体交叉口。从上方俯视,好像仍然是十字交叉,但是因为有高架桥,是立体交叉,所以即使没有信号灯,车辆也能畅通无阻。”

    从现象中抓住本质,把复杂事物简单化,以及利他的原则等,稻盛先生认为不仅应该运用于企业经营,而且应该用于处理国际纠纷,包括中日关系、美日关系等等。

    在一次座谈会上,当谈及二战时期从军慰安妇、南京大屠杀,讨论日本应否向中国道歉、谢罪等问题时,稻盛先生认为当然应该,参加座谈会的大学老师对稻盛先生的态度深表惊讶。

    在日本有许多人认为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谢罪是不可思议的,这样将有失国家权威,在国际法上也将蒙受不利。

    81.第七章道法自然的成功法则(9)

    但是,稻盛先生说:“个人感与一国的政治应该另当别论,这一点我也能理解。然而,日本侵略了他国,践踏了别国的领土,这既然是历史事实,就应该道歉、谢罪。”

    “这是作为人应有的、普遍的正义感,应该超越所谓的常识和道理。这是一个在谈论国家利益和体面之前的问题,是绝不可动摇的原理原则。所以,即使谢罪会有利益损失,但事该怎么办,就应该怎么办。”

    稻盛先生接着说:“只有这种真挚的、诚实的态度才能为对方接受。日本的道歉、谢罪之所以不被中国、韩国接受,是因为日本并不真诚,在谢罪中夹杂私心,混杂商人做交易的心态。这样一来,就把本来很单纯的问题复杂化,而且引新的争论。”

    稻盛先生认为,对于国际间的政治纷争或经济摩擦,同样应该回到“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个最简单的原点,也就是坚持方程式中正确的“人格理念”,这样就能看清解决问题的线索。

    问题越复杂,越是要依据上述单纯的原则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进行判断和处理。只有这样,才不被复杂的现象所迷惑,不为狭隘的心胸所束缚,洞察真理,一举抓住事物的本质。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由于日本采取贸易保护政策,美日贸易中,美国进口多出口少,造成巨大的贸易赤字,两国间贸易磨擦加剧,关系紧张。当时,稻盛先生提议建立“日美21世纪委员会”,通过双方民间人士坦诚对话,促进两国关系的改善。

    稻盛先生认为,在美日争执中,日本应该率先让步。二战结束后,美国向日本提供粮食,提供技术,开放巨大的市场,使日本经济得以复兴。

    即使这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环,但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宽容仍是事实。已经成为经济大国的日本,应该体谅对方,做出必要的让步,在国家关系上体现利他精神。

    稻盛先生进而指出,日本的国策应该是“以德立国”。不是以经济实力,更不是以武力,而是以高尚的道德树立起新的国家形象,以此来获得世人的信赖和尊敬。

    日本因为有追求一国私利而痛遭惩罚的历史教训,特别应该在为他国做出贡献方面率先垂范。日本如果以崇高的道德作为国家理念,与世界各国交往,一定会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和尊重。稻盛先生认为这同时也是日本自己最好的“安全保障政策”。

    微观事件里,二元中复杂难解的问题,用三元来简化,平面问题用立体来解决。宏观层面上,在利己世界中纠缠不清的利害关系,在利他的高层次上很快就能解决。

    稻盛先生说,经济现象也好,政治问题也好,能够将事简化并抓住其核心的人,才是最有能力的人,这样的企业才是能够持续经营的优秀企业。

    后记

    笔者是一名追随稻盛和夫先生人生哲学和经营哲学的研究者、传播者。实际上,稻盛和夫在30岁以前就形成了他的哲学。在艰难的创业岁月中,他用初中生也可以理解的语,把自己的理念传达给他的员工,激励他们奋斗。

    在写作的过程中,笔者数次为稻盛先生孜孜以求的工作热所折服,为稻盛先生深植于佛教的商业道德准则所感动。

    我国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与稻盛和夫素昧平生,读过他所撰写的《新日本新经营》一书就出这样的评论:“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稻盛先生34岁时,京瓷成立刚刚7年,与稻盛先生仅有一面之缘的平井老先生在所作赠歌中写道:“你那哲学将风靡世界。”

    在稻盛先生还在松风工业打工时,当时日本商业界的大人物三井物产的吉田先生听了稻盛对公司经营的看法后说:“年轻人,真不简单,你已经有了自己的philosophy(哲学)。”

    还有一位宫木电机公司的专务西枝先生,时年55岁,他同当时仅26岁的稻盛见面谈话后不仅出资帮助稻盛成立公司,而且竟用自家的房屋土地作担保向银行借了一千万日元充当公司的流动资金。可见稻盛身上有一种怎样的魅力。

    82.第七章道法自然的成功法则(10)

    笔者大量阅读稻盛和夫先生的著作,研习他领导企业经营的案例,这其中有他年幼胆怯的囧事、因祸得福的顿悟,有他少年立志的勇气、穷且益坚的意志,亦不乏独自创业的谋略、独当一面的魄力、正心修身的禅念和教导后人的无私。

    稻盛先生身体力行的将国学与企业管理融会贯通,完美的施展了“中国功夫”的拳脚。中国企业家很难将所学的国学运用到企业经营之中,两者之间缺乏真正有效地转换,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难以跨越的鸿沟,至少今天还没有人能够真正把这个问题解决。

    这需要有人既精通国学本身,又精通现代企业管理,这本身就是一个极难的课题,如果没有这样的专家或者专家团队出现,那么,国学的现代企业应用将只能停留在初级阶段。

    渗透着中国国学的稻盛和夫先生的经营哲学和实学已经自成体系,他不仅清楚的、系统的提出了他的经营哲学,更用了50年时间在真正实践他的哲学,而且不仅实现了他的经营哲学,更取得了令人钦佩的商业成就。

    这说明了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是有现实生命力的,并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也不是一个好看不好用的摆设,他的经营哲学是实实在在的、可操作、可运用的经营哲学。

    笔者在此书的写作过程中,尽量避免生僻晦涩的词句转而用通俗平实的语来叙述,尽量避免枯燥无味的理论说教转而用鲜活明快的实例来佐证,力求读者在轻松愉悦中吸收稻盛先生的思想精粹,学习稻盛企业的经营哲学,从中受到启迪。

    《 笔下文学 》整理收藏 www.Bxwx.Org( 稻盛和夫:最适合中国人的经营术(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3277/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