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仙侠修真 > 夏至的小日子 > 夏至的小日子 第 7 部分阅读

第 7 部分阅读

    男娃,她也感谢老天。

    第三十章 春去秋来

    自从知道王氏怀孕的事以后,田家其他人还好,最多小心一些,一些重活累活也不用她干了,更是取消了她轮值烧早饭的工作,田立春和田春芬也是体贴的帮王氏分担一些家务活。王氏自己也为怀上这个孩子而高兴,不过高兴之后该干啥还是干啥

    反而是夏至大伯却是小心的有点神经质,几乎王氏走一步,他就跟一步,深怕王氏有个什么事,身边没有人,田里的农事和家里的也些小事也都交给三个弟弟,农忙过去了也没什么大事可做,他就专职照顾起王氏来。王氏说过骂过,他也不理,惹得王氏天天唠叨他,他却是自顾自的跟在王氏身后。

    “我说你能不能不跟着我!”王氏翻了白眼,对于成熟稳重的丈夫,整个变身成小尾巴,跟在自己身后,很是有怨念的。农村人皮实,怀个孕在别人家根本不算什么大事,偏偏自己丈夫,整的像得啥重病似的,一步也不离身。说也说不理,整个烦的很,你说你一大男人整天跟在一妇女屁股后头像个啥样子,还不得让村里人笑话死。

    面对王氏的责问,田老大显得有经验多了,

    “孩子他娘,我这不是担心你吗!”田老大知道媳妇虽然嘴上说的很,脸上也是不耐烦的样,心里却是柔然的,特别是这次怀孕后,往常性格爽利的她,连大声说话都不曾,在说他说的是担心她而不是担心孩子,虽然本质一样,但是对于现在的媳妇,他这样一说保证媳妇不再出声。果然听了田老大的话,王氏脸上不耐烦,心里却柔软的像水一样,扭了头不在看田老大,也不再出声,显然是默许了田老大的跟班行为。

    夏至看着这每天都要发生的一幕,不由好笑的感慨真是一物降一物,而且这整个炎热的夏天都在大伯娘每天的‘我说你能不能不跟着我’一问和大伯的‘孩子他娘,我这不是担心你吗’的一答中度过。他两也不嫌腻歪,这都说了一夏了。哎……,转眼夏至都来到田家已经半年多了,这半年多的时间让夏至感慨良多。

    九月的天,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在田家村已经进入初秋了。

    在这三个月里,其间田家向绣庄送了三次络子,挣了总共有五十两银子,在那之后夏至就没让在领线了,毕竟夏天来了,天气炎热,再打络子手上容易起汗,打出来的络子容易脏不说,还总是黏糊糊的,想来也没有多少人愿意买。夏至感慨这要是在现代多好,空调打的低低的,想出汗都难。

    而且最后一次去镇上,夏至发现已经有不少人模仿着打了不少她编的络子卖给绣庄了,夏至估计这样之前那几种络子已经快要买不上什么价钱了,所以在交了活以后,夏至果断的决定不领线了,等夏天过去再说。夏至会的络子可不是就那几种,到时还拍没钱挣吗!

    就是这样夏至姐妹几个每人的口袋里也有了二两银子,田家几兄弟每家也有七两银子,再加上一家两闺女的四两,足有十一两银子,这在以前的田家那是不敢想象的事情。如今达到这种条件,田家老少人人心里都偷着了。就是夏至有时都抱着她那二两多的钱,嘿嘿傻笑。

    家里情况好了,夏至就想着改善家里,首先就是吃食,夏至吃了几个月的菜粥,实在没办法忍受了,再加上大伯娘怀孕,也需要好好调理调理,所以没等夏至开口说买粮的事,夏至阿奶就拿出了二两银子买了两石大米。

    虽然不是什么好米,而且对于十个大人九个孩子的田家算是少的很了,但相比菜粥,夏至再吃到米饭时也眯了眼。其他人也是一副感通神兽的样子。甚至老罗头在吃到米饭的时候,还流了一把泪水,自从父母去世,在这个时节他在也没吃过米饭了。夏至能够理解阿爷的想法,她也知足,一口不能吃个大胖子,这不是吃到米饭了吗,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可惜在这大武朝夏至竟是没听说过那里有种麦子的,不然还可以吃到面食。想到后世各种面食,夏至就想流口水,也不知道这大武朝是没有麦子中,还是单单这北方没有麦子,要是整个国家都没麦子,夏至吃面食的希望可就渺茫了。

    不得不提的是夏至养的鱼略有所成,也不知道是夏至喂的勤的缘故,还是野生鱼苗的缘故,小鱼苗几乎都长到拇指般大小,有不少大的鱼苗甚至已经长到成|人巴掌大小了,有好几次夏至都想捞几条上来自家常常,都被田家其他人给止住了。不过夏至也不生气,知道他们想多挣点钱,而且鱼也不算大,等到所有鱼都长成了,那时候估计家里就不会是这个态度了。

    每次在给鱼苗检查水质和给鱼喂食的时候,看到争抢吃食不断长大的鱼苗,夏至心里的激动一语难表,虽然在这之间并没有出现任何波折,但是夏至任然觉得能够将它养成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夏至阿爹更是心里佩服自家闺女,竟是能把鱼养成。甚至不止田老四,田家其他人心里也是佩服不已,这样的结果直接照成了田小满和田立秋这两位姐控,她们对六姐的佩服那真的是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而家里喂的原来不到十斤的猪娃,已经长到七八十斤了,当然这和后世一些用猪饲料喂出来的三个月就一百多斤的猪没法比,但是就这个长势,夏至觉得等过年的时候怎么也有一百多斤了,这在古代也差多就这样了,虽然也有那块两百斤的,但人家养的时间长啊。

    鸡虽是没到下蛋的时间,却也是有了一两斤了,大多都已经长出了大毛,不再是之前毛茸茸的绒毛。相比起鸡,鸭就长的快多了,好多母鸭都已经下蛋了,而鸭蛋也成了田家人的一道菜。夏至家房后的后村河就成了鸭子们的天地了,夏至阿奶打算等鸭子不在下蛋的时候就将它们卖了。

    还有就是夏至阿爷的腿也是好了五六分了,不过大夫还是交代暂时不要走路,在等一到两个月估计就能完全好了,这可把夏至阿爷憋坏了,对于忙了一辈子的老罗头来说,天天什么也不干,就坐在**上等送吃送喝,可不难为他了吗,幸好还有田家几个孙女打络子的时候还能陪他唠唠嗑,不然他可真坐不住。

    夏至看着欢欢喜喜的一家人,心里感觉甜甜的酸酸的,就是这样普通的生活,只要吃饱喝足就能使她们整天乐呵呵的一副满足样子,夏至不得不感慨田家人容易满足,这样一点钱,如果在现代也就是几千块,几千块能买什么,可以买的很多,也可什么都买不到。

    不过夏至却是喜欢这样的生活,喜欢这样的田家人。她为能来到田家,而感谢上天。不得不说夏至真的和田家人一样,一样的重情亲,一样的知道感恩,一样的知足。

    第三十一章 秋

    入了秋,天气不在闷热,透着丝丝凉爽.湛蓝的天空下,安宁的田家村被成群结队南飞大雁的鸣叫声打破。村北的的十里山也开始出现片片金黄,村南头的金灿灿稻子,使田家村人喜上心头,又是一年丰收。村前河、村后河被几种不知名的野花簇拥。

    傍晚夏至和自家阿爹一起走在去往村南田家的地里的路上。瑟瑟的秋风带着丝丝凉意轻轻扫过夏至的脖颈,顿时使她打了个激灵,她不自觉的往自家阿爹身边靠近。到了地方,田老四让夏至站在田边,自己走上前去检查起稻子的成熟情况。

    夏至站在田头的高地上,看着黄橙橙的稻田翻着金浪,自家阿爹或是检查稻穗弯曲程度;或是捋了少许稻粒观察色泽;或是咀嚼稻粒,估计着明天田家应该就要收割稻子了。果然察看完稻子情况的田老四,回去之后,在晚饭的饭桌上就和老罗头提起收割稻子的事情。

    “阿爹,我看家里的稻子也能收了,村里有好多人家都开始收稻子了,迟了怕是天气就不好了。”

    老罗头听了小儿子的话,沉默了一会,说道:“行!能收就收吧,只是我本想着,腿好了也下田的,如今看来是不能了!”

    “这不是有我们呢,您就在家歇着,好好养养您的腿。这次收稻子,大嫂也别去了,好好在家养胎。”

    “那哪成,不就怀个孕吗,没什么大不了的,我还去,不然成什么了!在说四嫂之前农忙不也下田的吗。”已经有四个月的身孕,小肚微凸的王氏听小叔如此说,立马回绝道。

    一旁吃着饭的李氏本没打算开口,听了老罗头的话,却是担心的说道:“你个死老头子就别折腾人了,至于大嫂就在家里帮立春烧烧饭,做些家务!”

    老罗头对于李氏的话自然是不会反驳,他还想早点好呢,可不想瘸了腿,至于大儿媳的事,这不是有老婆子吗,轮不到他管,所以他并没有出声。

    而田老大虽是担心自家媳妇,但他知道阿娘这是对自家媳妇好,所以他也没出声,一切听阿娘的。田老二和田老三对这事更是没什么意见,田家的孩子也没什么可说的。

    对于李氏的话王氏语言又止,婆婆的话她本该听着,可是田家从来也没有那个媳妇怀了身子,就不下田干活的事,不说田家就是整个田家村也找不出来这样的人家,再说哪有婆婆到时肯定也要下田的,哪有媳妇在家享福,婆婆出去吃苦理,这说不过去。

    李氏看着大儿媳的表情,明白她想什么,又接着开口道:“我知道你想什么,田家是没这样的事,可这不是情况特殊吗,你也有年龄了,在加上之前还动了胎气,虽是后来养的不错,也要小心着,你的几位弟妹也不会在乎这些的,家里也不缺你这一人。被人要怎么说,咋们管不着,她们还能吃了你!”

    夏至听到阿奶说到‘你也有年龄了’,感觉满头黑线,二十四岁的大伯娘成了有年龄了,这在前世估计才刚刚参加工作不久,而在这大武朝却是已经有了一个八岁的孩子了,一想到将来自己也要面临这样的事情,夏至就恨不得一辈子不嫁。

    “是啊!大嫂,你这不是情况特殊吗,我那之前,娘不也让我在家里呆着,是我自己坐不住,非得下田。”郑氏见王氏还想开口,便劝阻道。

    “大嫂,你就别计较这些了,眼下肚子里的孩子才是重要的”刘氏温和的劝道。

    “大嫂,家里田少,人多你还怕不能把稻子收完吗!”林氏也劝道。

    “那行,我就在家里给大家烧个饭,递个水”王氏见几个妯娌都这样说,便干脆的点了头,同意在家。

    秋收的事情商量妥当之后,田家人吃了饭,洗漱后早早的睡了。第二天老罗头早早的起了床,将家里用的镰刀在石头上打磨好,等众人早起后吃过早饭下田用。一般早晨露水重,容易打湿人的衣服,所以田家人都是吃过早饭后才下田收割的,就是这样露水也打湿了众人的裤脚,等到天阳出来晒干,如此往复。

    田四兄弟趁着天气晴朗,第一天收割稻子的晚上就着月光将田家门前的空地给泼上了水,夏至听说这是要做稻场,用来堆放稻把,给稻穗脱粒用的。需要将平地泼上水,然后等到第二天早晨,将往年烧的稻草灰均匀的洒到上面,再用石滚碾压,使其平坦,再让太阳晒干即可,但是也不可晒的太过,不然容易使土地开裂,损失粮食。

    明白了这些,夏至点头,怪不得田家村人,每家每户门前都有圆柱形,一头大,一头小。两端有洞的石头,原来可以用特制方形架套在石磙上,用牲口拖拉着,便于碾压散开的稻把帮助其脱离穗子。

    不过夏至家却是没有牲口,田老大他们只好几个兄弟一起上。一人拉了一根绳,背对着石磙,使劲拉扯。

    所以等稻场弄好后,每次家来,田家人都要挑些稻把放在稻场上,防止太阳太烈将地晒裂了,而且田家人怕下雨,总是将挑回来的稻把连夜脱粒,第二天再将脱粒后的稻粒,平铺晒在上面,让夏至她们在家里照顾着。

    看着碾压稻场和给稻穗脱粒时,田家几兄弟累得全身青筋直冒的样子,夏至感叹早知道这样,就去买头牛了,阿爹和伯伯们也不会这么累。不过听说牛挺贵的,的二十两左右能,而且还要有懂行的人,不然有那黑心的把病牛卖给你,那真是哭都没地方。

    农家人有时对牛比对人好,所以除非情非得已,他们不会买牛的,可想而知这牛是有价无市。不过现在是不行了,只能等到明年了,田家人现在是一心扑在了收稻子上,别的啥事也没它重要。

    忙了几天后,田家人地里的稻子收割完毕,而且田家人也将没有脱粒的稻把都给挑到稻场上堆放了起来,开始全力给稻穗脱粒。

    有时一天下来,都要打三场,每一场包括两遍的碾压和一遍的耙草,等一切处理好了要用木锹将稻子推倒一处放着,这时候田家大大小小除了伤了腿的老罗头那是全部出动。

    如果有风的天气还要扬场,让稻粒里夹杂的草屑都给随风飘走。可想而知这是多么繁重的。特别是扬场,田家四兄弟那是轮番上阵。还好今年天气晴朗,大家都欢欢喜喜的收了粮食。有些年头不好,说不定,你正在收粮食的时候,就下起了雨。

    第三十二章 再进绣庄

    田家村人忙忙碌碌一年,就是为了这最后的秋收,等收完了。结果还要将一半的粮食上交朝廷。夏至估算了下田家有五亩良田,每亩出产水稻两石到三石,五亩按多的算也就十五石,上交赋税还剩下七点五石。

    即大约七百五十斤,而一斤稻子大约能出七两大米,这样算来,田家就有五千二百五十两大米。一个劳动力一天最少也要吃八两米,田家成|人劳动力十位,再加上九个孙女最起码一天要消耗一百二十两米。

    那五千二百五十两大米总共也就够田家吃四十四天的,这还是将全部粮食留下来的情况下。这要是再有点事,家里需要钱卖出去点粮食,那是一点也不剩。所以这点粮食根本不够田家人挨到来年新粮食下来,田家人只能天天靠菜粥充饥。

    夏至不得不叹息,这古代亩产量太低,想现代时那一亩地平均怎么也有个一千斤的产量啊,而在这大武朝最多也就三百斤,这还要矜矜业业的不能有一点疏忽的伺候着,不然可想而知,这产量下降是注定的。可惜夏至不懂农事,不然也能帮助田家提高产量,让这古代粮食都能多产一些,也是好事。

    也只有通过多种一季水稻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来提高田家人总体收入,还有就是要多买良田和多开辟些旱地灌水,种植水稻。也不知道这大武朝到底是怎么回事,不仅没有麦子,居然连各种豆子都没有,不然也可以开辟旱地种豆子啊、花生啊什么的。

    夏至阿爹和三位伯伯准备今天将粮食拉到镇上,交付税去。而且夏至阿爹昨天晚上就和徐大叔、田树堂爷阿家商量好了,三家一起,也好有个照应。

    只是临走路过徐田氏家门前时,夏至没想到徐田氏如此厚脸皮的蹭了过来,非让徐老二也一起和他们一起。自己则是偷懒的,跑进家直接关了门。徐老大见自家二弟可怜兮兮的站在那里,无奈之下只好将他的粮食给搬上了借来的牛车上,一起出发了。

    知道自家阿爹他们今天要去交税,夏至从昨天晚上就开始讨好自家阿爹——想跟着牛车一起进城。本来田老四是不同意的,奈何田老四最是耐不住夏至的软磨硬泡,最后只得缴械投降,答应下来。所以从早晨起床,夏至就将她的鱼郑重的交给了自家阿娘,之后就坐上了牛车,跟着自己阿爹一起出发进镇。

    这还是夏至来到田家第一次不用自己走着进镇的时候,话说自从夏至来到田家,田家好像经常进镇啊。夏至这次来可是打算好了,这不是秋收完了吗,夏至打算还去绣庄领点线,估计之前的络子样式已经挣不到钱了,但是夏至还可以打别的络子啊,而且夏至这次还准备在领点绣活。

    夏至问过阿娘她们,知道这个时代,一般村妇只会一些针线,让做双鞋做件衣服可能难不倒她们,但是绣花那是要经过专门训练的,除非家里富裕,不然一般女性都是不会的。所以夏至的阿奶以及三位伯娘,包括夏至阿娘都是不会的。

    这领绣活但是不难,大不了自己出钱买,夏至出来时可是把家里姐妹的钱都装在兜里了。难就难在如何让她一个五岁的女娃能够顺利成长的秀出来啊,夏至表示有些为难啊。不过夏至也不是纠结的人,‘看情况而定’和‘船到桥头自然直’是她的左右铭。

    一路上,夏至看到很多像他们这样的人,都是用牛车拉了一车的粮食,去镇上交税的。而且大多数的人都和田家一样,三三两两的几户一起。

    夏至坐在牛车上跟着阿爹他们进了东门,直接就向左拐,沿着城墙一直向前走,在路的尽头,就见一排排的人在排队交粮税,而人群的最前头有几个人正在称量大家上交的粮食,还有两个人却是坐在旁边,看着上交的粮食,不住的点头,夏至估计他们是师爷一类的人。

    等到粮食核对准群后,就有人上前将上交的粮食,搬进他们身后的一栋青砖瓦房里,夏至猜测那可能是粮仓。

    看着长长的队伍,夏至顿时泄了气,这的等到几时啊,现在巳时,这排好队交了粮食怎么着也要一个时辰啊,在去绣庄折腾折腾,等到家时不得天黑了,夏至可不想走夜路,所以她田老四商量道:“阿爹,要不咱先去绣庄吧,让大伯和二伯三伯在这看着,不然等到交了粮食,在去绣庄,估计咱就要走夜路了!”

    田老四听见女儿的话,抬头看了看天色,确实不早了,于是点了点头道:“那行,你就在上面呆着,我去和大伯说声,一会就来!”说完话,田老四就扭身走到田老身边和他低声说起话来,夏至只见大伯点了点头,然后和阿爹说了什么,自家阿爹点头后就朝她走来。

    田老四把夏至从牛车上抱了下来,带着夏至两拐三拐的就来的之前领活的绣庄了,夏至走进绣庄的时候发现绣庄后以前没什么变化,正前方放着柜台,左右两挂了一些绣品和络子,其中还有夏至她们送来的。如果一定要说变化,那就是想必前几次多了些客人。而此时那老板娘正在柜台后和别人砍价,见夏至进来她眼睛一亮,就想立马放下手中的事,奈何别人不放过她,只好解决了当下的事才来找他们。

    夏至到现在才知道,这家绣庄的老板姓马,小时候家里姐妹多,父母又重男轻女,将好的几乎都给了家里的那还吃,女娃总是吃些残羹冷饭,所以总是饱一顿饥一顿的,后来父母更是为了儿子将她给卖了。

    好在这马老板性子强,在主家里做得好,学了一手的绣艺,攒够了钱不仅赎了身,又将多年寸的银钱投入到这绣庄中,才有了如今的观景。只是她出来时年龄毕竟大了,只嫁了个瘸腿的丈夫,所以这绣庄里里外外都是她在操持。这也是为什么夏至一开始说家里姐妹多,天天吃不饱,她才答应下来的缘由。

    夏至知道这些还是田老大一次给绣庄送络子的时候,从两个妇人谈话中得知的,当时田老大回去还和田家人感慨,都不容易,别人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不过夏至当时想的却是幸亏来到田家,不然依照其他家像田家这种情况说不定已经卖了好多个女娃了。

    第三十三章 要求

    两人进了店里,没一会老板娘就匆匆结束了对话,向他们走来。夏至知道之前的络子估计给老板娘挣了不少钱,这次来她才这么着急,不过也不知道她是怎么卖出去的,依夏至估计娘娘镇虽然也是个小镇,不过生活水平在这呢,这么贵的络子怕是只有一些有钱人家才会买,一般人家估计是买不起的。

    “哟,丫头,这次有什么好东西呀!”老板娘话问的颇为热情谄媚。那老板娘两个月没见田家人,还以为这田家人是被别家绣庄给挖走了,奈何她不知道田家住处,不然早找上门去了,当时她还气的跳脚,骂了田家人一句‘忘恩负义的东西’呢。如今又见到夏至他们,知道自己错怪了人,一方面暗自高兴,一方面又有些心虚。所以就显得热情谄媚些。

    “婶子,这次来可没有络子了,上次咱家也可没在你这领线,咱家也不是那忘恩负义的人,断然不会做出另起炉灶的事来。这次来自然是还想在您这领斜线回去!还希望婶子多照顾照顾咱家呢!”

    “是啊,老板娘我们一家绝不是那坏东西,一直记着您的恩呢!”田老四附和着女儿说道。

    “那是,那是,知道你们是有情义的人!”老板娘被夏至说的有些心虚,只一叠声的应是,“不过丫头,这——这之前几种样式的络子,可能给不了那么高的价钱了,你也知道我这是小本买卖,你那几种络子,这娘娘镇的闺女几乎都会打了,这价钱吗自然就给不上去了。你这手里还有别的样式的络子吗?婶子一定给你个合理的价钱!”

    自从夏至的新络子出来,最近几个月,确实给店里带来了不少生意。可这络子虽是样式复杂,却禁不住人琢磨,这不这几月已经有好多人到她这店里卖这种络子了。

    都说物以稀为贵,这东西多了自然不值钱,本来想问田家人有没有新的样式,可夏至他们两个月没进镇,老板娘以为她们‘另谋高就’了。如今见到人,赶紧将话问了出来。

    夏至心知‘这娘娘镇的闺女几乎都会打了’的话有些夸张,但不是都能打,也有一半的人能打是真的,所以她到并没有说什么反驳的话。

    “婶子你放心,刚才我在外面也看到了,我也不为难你,不过我不管你收别人的价钱,我家络子最起码你的给个五文钱一个,还有就是这新样式我这里自然有,价格还是按之前的,不过我有个要求,就是不知道您这能不能答应?”有了资本,夏至也有了底气,而且她觉得五文钱,老板娘应该不算亏。

    “行,你家送来的络子都照五文钱的收,就是之前老样式也照着五文钱收,还有你那手链,大家都喜欢的很,要是你还有别的样式,我也给你五文钱一个。至于你那要求只要我做到,那绝不是问题!”

    老板娘暗自估算,五文钱不算亏,这送到县里自己好姐妹那儿,最起码得卖个七文钱,更不用说那新样式,卖的高的能有个二十文钱。所以她干脆的买了个好将之前的络子和手链也给提了钱。至于夏至提的要求,她却不敢满口答应,但又怕夏至跑了,只好委婉的说道。

    “婶——老板娘放心,我们也不为难您。您也知道这络子也不是个长久的事,我家里孩子多,我就想着让老板派一个绣娘到我家教导她们些绣活,也好让娃子们有一技傍身,将来也不至于生活困难。”

    这话却是夏至阿爹说出来的,之前夏至在来绣庄的路上,突然想出了这个主意,既让自己有个合理的理由,又能让家里姐妹学到一技之长,何乐而不为呢。想来那老板娘夏至正指着夏至赚钱,就是装装样子她也会派个人过去。

    不过这话到底不适合她一个五岁的女娃说,夏至只好临进门之前和阿爹声量好了。田老四起初还不答应,觉得这样有点威胁人的意思,只是一想到能让家里的闺女侄女学到一技之长,也就硬着头皮上了。

    刚开口说话他就紧张,本来想叫老板娘婶子,只是夏至之前一直婶子婶子的叫,他这爹不好和闺女一样叫吧,但他也不知道除了婶子具体要叫什么,只好改口叫老板娘。

    “这……”老板娘却是有点犹豫,这一个绣娘一天至少能绣一副小件,这要是时间长,那可是损失不少。

    田老四看着老板娘犹豫的表情知道她怕耽误绣娘的活计,就开口道:“老板娘,你别担心,我也不贪心,只让家里孩子有个简单的技艺就好了,那深里的活计就靠她们自己在家勤练些,绣娘只教些简单的针法就好了,再说了那绣娘也可以一边教孩子,一边做活。”

    听到田老四如此说,老边娘明显松了一口气,“那行,不过咱可说好了,这最多五天,我给你们找一个厚道点的,我在叮嘱叮嘱让她多教导些。”这古代技术都是家传,即使是厚道的人,也不一定愿意将家传绝活交给旁人,有了老板娘的叮嘱应该会好些。

    话说到这里,也就没其他事了。于是老板娘去找绣娘了,而夏至去挑些打络子的线去了,田老对于这些却是什么都不懂,坐在原位上等着夏至。夏至挑好了线,又拿了些棉布,夏至准备回去让田家姐妹拿这些练手。等挑拣好一切夏至就走回阿爹身边等老板娘。

    只是可能遇到什么问题,夏至他们等了好大一会老板娘才领了一个绣娘姗姗来迟。夏至也知道,这事搁在现代也许是容易的,但是在这以技艺傍身的古代,一般人怕是都不同意,想必老板娘是费了一番口舌的。好在夏至也不是就指望着她能教多少,只是个借口摆了。

    老板娘介绍了绣娘姓宋,让称呼宋绣娘就好,夏至看着那绣娘大约四十岁左右,眉目温和,应该是个好相处的人。领了人夏至她们也不久坐,等付了线和布的钱,就向老板娘提出要家去。老板娘也不多留,将夏至他们送到绣庄门口,看着他们离开。

    临走时老板娘还给夏至一包碎布,说是平时做绣活时剩下的,都是一些零碎,用不了了,正好给夏至她们姐妹练手,还有一些沾了雨水、用不上的绣线都送给了夏至。

    夏至本来打算让家里姐妹就用普通的线,不是夏至舍不得买,实在是这绣线太贵,一两银子的线也就稍微够绣大些的牡丹花,夏至只卖了五两银子的绣线,这田家姐妹没两手,估计就没了。

    这下有了老板娘的送的绣线,连家里缝衣服的线也省下了,夏至心里高兴,连忙和阿爹对老板娘表示出十二万分的感谢,并且承诺绝不会把络子卖给其他绣庄。别人给你好处,你也要给别人好处不是,这叫礼尚往来。之后就和阿爹就领着宋绣娘,出了绣庄。

    第三十四章 喜悦

    夏至他们出了绣庄已经是午时了,等到找到田老大时,他们早已交完了税,正坐在城墙脚下等他两呢。不过好像只剩下大伯二伯三伯了,其他人都不在了。

    “徐大哥和堂阿叔呢?”却是夏至阿爹没见到两人询问了起来,至于徐老二被他自动忽略了。

    “我怕你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就让他们先回了!”其实是徐老二不愿意等,闹着要走,徐老大耐不住他,只好跟他一起走了,田老大觉得堂阿叔年纪大了,也就让他坐着牛车回去了。

    这边夏至阿爹在询问,那边田老三却是对田老四身后,夏至旁边的妇人犹疑了起来,自家好像没有什么亲戚在这镇上,四弟身边怎么跟了位妇人?

    “四弟,这是?”田老三温和的问道。

    “三伯,这是绣庄老板娘给咱家安排的绣娘,专门让她教导我和姐姐妹妹绣活的!”夏至抢先田老四说道。

    “那怎么好,老板娘也不容易,这还要走好多路呢!这、这……”田老三点点头表示知道,却是田老大觉着自家受了老板娘莫大的恩惠,又给指派一位绣娘,让他有些过意不去,再说者回去的路有一百里多呢,就怕这绣娘坚持不住。所以他开口说道。

    “妇人宋氏冒昧的叫声田壮士,田壮士放心来之前老板娘也和妇人交代了,妇人也是干过重活的人,一百多里还坚持的下来”之前那老板娘怕夏至他们又几个月不进镇,就问明了夏至家的住处,也好方便联系。临走的时候也把具体情况和宋绣娘说清楚了。

    “大伯,这是老板娘的心意,我们也不好拂去她的好意,正好家里的姐姐们可以学门手艺不是。”夏至看着大伯纠结的表情,只好开口说道。她一边说,还一边给田老四使眼色,让他劝劝田老大,要是大伯不答应,这不白费功夫吗。

    田老四见了自家女儿的眼色,只得开口说道:“大哥,这娃子们学点手艺是好事,老板娘是好意。”

    田老大虽是还在纠结,不过也知道,这人都跟来了,总不能再送回去吧,只好点头答应下来。

    这边已无事,夏至他们就准备打道回府,这个点镇里的大多人家已是吃过午饭了。夏至问过宋秀娘,她也是在绣庄吃完了午饭的。

    这次进镇夏至学聪明了,让阿娘一人做了两个菜团子,好歹垫垫不是。以前夏至也想来着,可是田家连米都所剩无几了,更何况这主料由米做成的奢侈菜团子。吃了菜团子,田老四抄起夏至抱在怀里,众人就上了路。

    等到了田家,夏至就催着阿爹将自己放下,拔腿就往鱼塘边跑,反正这人又不用她招呼。惹的田老四跟在后面边追,边喊:“夏至,我说过多少回了,不许一个人去鱼塘!”

    夏至吐了吐舌头,任然不减速度,有自己阿爹在后面呢!到了鱼塘夏至先是蹲下看了看水质,觉得没什么问题,鱼也是悠哉悠哉的水中游来游去,就往回走了。

    路上迎上田老四,田老四看着她嬉皮笑脸的样子,有心要教训她,又舍不得,只不轻不重的拍了她几巴掌,夏至也不在意。一头又撞进田老四的怀里还要他抱。

    话说虽然阿爹和三位伯伯轮流背着她,可也不能每时每刻背着,所以夏至也是走了一段路,还是很累的!

    田老大看着田老四追着夏至而去,无奈的摇了摇头,这四弟怎么越过越回去了呢,这旁边还有客人呢,就这么不管不顾的走了,还以为自己是夏至呢!

    “宋娘子勿见怪,我四弟是担心夏至。”

    “满喜兄弟担心女儿是人之常情,没什么见怪的!”在家来的路上,众人同一了称呼,宋绣娘也不再叫田壮士,而是称呼名字,毕竟田家四兄弟,不能都叫田壮士吧。而田家兄弟称呼宋绣娘‘宋娘子’即可。

    田老大见宋绣娘没有怪罪之意,反而是一脸认同的样子,便不在说什么,而是引着她进了家门,开口喊道:“阿爹,阿娘,快来!我们家来客人了!”

    “满福兄弟,不必这么客气,理应我去拜访婶子他们才对,哪能让婶子他们来迎接我!”听到田老大的喊声,宋绣娘忙开口阻止道。

    “宋娘子,你别见怪,我们农家人,不懂什么礼数,但是这进门就是客,理应是要迎客的!”田老二憨憨的说道。

    坐着堂屋的李氏和老罗头以及田家的一众媳妇孙女听到有客人到了,忙都下了炕,穿了鞋,迎了出来,不过这客人却是使他们糊涂的很。

    “这是?”李氏以为客人是哪位亲戚呢,结果却是位不认识的,老罗头和田家媳妇,孙女也是一脸茫然,眼前这位客人好像都不认识啊。

    “阿爹,阿娘,这位宋娘子是娘娘镇绣庄老板娘派过来教导咱家娃子们女红的!”

    “这、这……”李氏听了田老大的话,只觉得老天爷开眼了,竟是吃惊的说不出话来了,田家几个媳妇也是一脸震惊的样子,连八个小的孩子也是一脸不敢相信的样子。天下怎么会有这样好的事,当然她们并不知道,这要求是夏至提出来的。

    其实夏至根本不明白在这落后的古代‘教导女红’不仅意味着田家女娃可以学习绣活了,这还意味着她们也将拥有一门手艺,这也意味着她们以后能有个好日子,一位这婆家能善待她们。所以一时间田家人百感交集。

    田家几个媳妇更是喜极而泣,她们自己是农家出身,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自家的女儿能学门手艺,将来能够过上好日子。如今突然被这天下掉馅饼的事情给砸到了,却不是知道如何来表达这份开兴了。

    想比较田家媳妇,田家的孙女们更加的直接,她们眉开眼笑直接欢呼了起来,

    “?s!我也可以学修活了!”田小满第一个高呼起来。

    “呵呵……呵呵……”长了一张憨厚的脸,却有一颗精明心的田谷雨只能用招牌傻笑来表达她此时的心情。田立春和田春芬、田立夏却是激动的双手交叠在一起,嘴里哈哈大笑,眼里冒出了泪花。

    只有最小的田立秋虽是也明白刺绣的重要性,却没有其它姐妹感触良多,她还不太清楚这个社会,所以她不明白姐姐和阿娘伯娘为什么这么激动,就像她不明白这古代女人的地位是底下的一样。

    她不能够明白,一位有门手艺嫁了人的姑娘和一位没有手艺嫁了人的姑娘在婆家的待遇那是完全不样的。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家都是这样的,但是在这只能靠种田养家的农( 夏至的小日子 http://www.xlawen.org/kan/3404/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