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仙侠修真 > 我在越南当倒插门女婿 > 我在越南当倒插门女婿 第 4 部分阅读

第 4 部分阅读

    论你在这行打滚了多少年,积累了多少经验,你永远不可能做到百发百中。

    你可能非常地善于观察,眼光独到,更重要的是你的势好,于是赌什么涨什么,几年下来,你积累了丰厚的身家,因此自信满满,以为掌握了玉石的天道。

    但是,事情突然发生了逆转,你失去了赌石的势,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运气。你看好一块白蜡壳,以为里面是最好的翡翠,花一个巨大的价钱买下来后,解开来一看,里面却只有石头;唯一的绿,就是表面上露出来的指甲大那么一块。接下来,就像佛陀跟你开玩笑一样,你赌什么垮什么,最后,倾家荡产了。

    而能够把这样的大石头,擦出指甲盖大小的一片绿来,让人直以为里面都是好玉的人,就是擦石人。

    故事开始的时候,我是盈江县城,一个小有名气的擦石人。

    二

    擦石这一行,比直接赌石的买卖双方,风险要小得多。别人托你擦石,擦开眼了,给你多少佣金,擦瞎了,也不会要你赔偿。当然了,如果你总是把石头擦瞎,就没人来找你擦了,在这行你就混不下去,不用别人赶,你也只好灰溜溜地滚蛋。

    擦石不需要赌石那么高的胆识,但是却要比赌石人更有经验,更具慧眼。

    比如说,一块鸡蛋大小的石头,露出来指甲盖那么大块的绿。你以为指甲盖下面还有玉,就用砂轮去打磨,想让绿更多的显现出来;结果偏偏这块石头,就只有指甲盖那么大、那么薄的一点绿,一擦就没了,那么这块石头就给你擦瞎了,就一文不值了。

    总之,作为一个擦石人,就是要把有绿的石头,擦出更多的绿,把没绿的石头,擦成看起来有绿的样子。

    无疑,这一切需要经验,大量的经验。而经验,是从砂轮、刮刀这些工具长期的接触中,培养出来的。(说到这里,老者摊开手掌,展示他手中的老茧,二十多年过去,仍有明显的痕迹)

    三

    但是,作为一个成功的擦石人,光有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灵感。

    (闻言我差点笑出声来,幸好老者并无不满,反而认真地重复道)是的,就是灵感。我有这种感觉,擦石,其实就是一项艺术创作。

    每次当我将一块灰不溜秋的石头,打造成一块宝贝,一块让人一看便移不开眼睛的宝贝,我就会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每次,当我把石头拿在手里,当成艺术品仔细端详时,那种喜悦,跟雕塑家看着他的成名作的感觉,不遑多让。

    四

    我的活计做得不错,渐渐打响了名堂,托我擦石的人越来越多。一些人开始称我为金刮刀,后来更多不知所以的人,以为我就姓金,于是叫我金哥、金弟,我的真姓名反而无人提起。

    擦石这一行,也有分淡季旺季。这是因为,滇西地区,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都是漫长的雨季。只有每年的农历新年,至四月傣族泼水节期间,天气晴朗,这便是开矿和赌石的黄金季节,也是我擦石业务最为繁忙的时期。

    我清楚记得,那是八十年代中期,农历新年刚过去不久,正月初六。傍晚我正要关门时,一个风尘仆仆的年轻人登门造访,此人是个生面孔,应该刚到盈江不久。(此时,老人盯住我的脸,过了分来钟才回过神,继续道)他跟你长得一模一样,所以,早上见到你时,我才会那么失态。

    现在想起来,觉得自己实在好笑,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是一个糟老头,他又怎么可能永葆青春。

    (老板端上一杯茶,老者喝了一口,继续道)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白老弟,那天,他托我擦一块价值连城的黄沙皮。

    五

    这个年轻人,大剌剌地在我作坊的竹凳上坐下,自我介绍说他姓白。然后,他从贴身的衣袋内,掏出一块黄沙皮,递给我。

    那个石头,大小如此杯,(老人举起手中的一次性杯子)外表是普通石头的黄|色。外行人乍一看,会以为是随便哪条河里捡起来的鹅卵石。

    凭着职业的敏感,甫一接过石头,我便发现其背后卧着一条蟒。所谓蟒,就是石头上显露出来的玉脉,暗示着这块石头里面有不少绿,是身价的证明。

    我试探道,白老板,这块石头是大马坎的吧?

    (见我面带不解状,老者解释道)就如同穿衣讲究名牌,玉石也讲究其出身场口。每个场口出产的石头,都有些固定的特征;一块出产于名牌场口的玉石,往往会引起更多的注意,卖出更高的价格。

    大马坎场区,位于缅甸乌鲁江下游,场区内面又分了很多场口,最出名的有大马坎场口,雀丙场口,黄巴场口,等等。大马坎场区内,主要出产黄沙皮跟黄红沙皮,质量良莠不齐。

    这白老板倒大咧咧地答道,你可看走眼咯,这是老场区,大谷地场口的石头。他指着石头上的那条蟒对我说,你仔细看看,看看嘛,大马坎的石头,哪里有这么好的绿颜色。

    六

    我再次端详手中的石头,一盏茶功夫过去,我终于打定主意,对白老板说,对不起,这单生意我不能接。

    白老板哈哈一笑道,真没见过谁有钱不赚的,这又是为何?

    我于是正色道,白老板您这块石头,已经不用再擦了。光是凭这条蟒,卖个8万没有问题。再擦下去,未必就能卖得高些;万一擦瞎了,坏我的名声事小,您这8万可就没了。

    当时的8万块,是一个吓人的数字。这么说你就明白了,那是八十年代的中期,普通工人工资30元左右,一名大学教授的月工资,大概是220元。8万块,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200多年的工资。

    我劝道,白老板,您还是好好想想吧。擦与不擦,都在您一句话。

    白老板当即道,人只说金大哥手艺好,今天一见,人品更是值得敬佩。就凭您这份诚心,这个朋友我是交定了。

    白老板拿过我手中的石头,我以为他将要起身离去了;谁知道,他把石头在衣襟上一擦,又伸到我面前,正色道:

    擦!

    七

    我花了足足两天时间,看了又看,最后才下的刀,把白老板的这块石头,擦出两个铜钱孔大小的绿块。再加上原来的那条蟒,这块黄沙皮,几天后便以15万的高价,被一名西安商人买下。

    然而,当西安人满怀期待地当场把它解开之后,一看之下,大失所望。里面的玉只有薄薄一层,最多只能卖个几千元。这时白老板又出乎意料的,表示愿意花2万块买回这两块石头,留个纪念,也交个朋友。这一举动,博得了在场许多人的好感。

    打这以后,白老板便把上手的石头,都拿到我这边来擦。渐渐地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友,他称呼我为金大哥,我则叫他白老弟。

    初战告捷,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无论买还是卖,白老弟赌石的势头一直很旺。每次赌石,他临大事有静气,观察细致,出手大胆,就像他就是为了赌徒这个身份才出生的一样。

    八

    渐渐盈江县城里,大家都知道了这号人物。那个买了黄沙皮的西安跛子,还给白老弟起了个外号,叫战神白起。跛子说,白起是秦国大将,战无不克,杀敌无数。

    看着白老弟的运势如日中天,连生性谨慎的我,都有些心动,想要拿出几年来擦石的积蓄,作为股份,参与白老弟的赌石事业。在一次晚宴上,我假装不经意地说出了这个打算;这本来是不合规矩的,因为一般来说,擦石人不参与赌石,以防有不公平的现象发生。

    谁知道一碗玉米酒下肚后,白老弟满口应承,只是让我不要泄露出去就好。我心头大喜,为白老弟再斟满一碗玉米酒,两人那晚喝了个烂醉。

    我拿出20万元,白老弟则出30万,一共是50万元;我们约定好,无论盈亏,我占四成,白老弟占六成。自此之后,我便满心期待地等着这20万元翻番,变成40万甚者80万。

    九

    谁知道,自从我入伙后,白老弟的赌运便急转直下,不到一个月,便把他跟我的资金输了个大半。

    我起初疑心是白老弟出千,与其它客商合伙来骗我的血汗钱;于是我放下作坊里的活计,偷偷参加了几次赌石,却看见白老弟仍是跟以前一样,认真地看、摸、猜,胸有成竹地买下,用电锯当场解开之后,却是无绿。

    我只好暗暗后悔,自己向来无横财运,不应一时贪心,趟这摊浑水。

    到了只剩下最后的20多万时,我萌生了退意,开口向白老弟拿回我的8万余元,这些钱回老家虽不够买大房子,但娶个漂亮老婆还是绰绰有余的。

    谁知道,他却不肯退回我的股份,反而自信满满地说,他会赢回来的。我看着他脸上不知从何处而来的自信,无计可施,两人闹个不欢而散。

    十

    几天后的傍晚,县城招待所里,又有人牵头赌石,白老弟也参加了。当我关掉作坊,赶到招待所405房间时,赌石已经开始了。

    一开始拿出来的是几块黄沙皮、黑沙皮,白老弟只是站在一旁看,懒懒的没多大兴趣。

    这时,主持人拿出一块麻蜡壳,介绍说,这是出产自小场区,莫罕场口的上等货色,卖家开价25万。

    这时候我看见,黄灿灿的电灯光下,白老弟眼神陡然一亮。

    奇怪的是,这块麻蜡壳,跟白老弟第一次拿给我擦的那块黄沙皮,无论形状、大小,还是表面的蟒、绿块,都非常相似;不同之处只在于表皮,顾名思义,麻蜡壳就是表面坑坑洼洼的石头,好像麻子的脸。

    十一

    主持人开价25万,一开始并无人响应,几分钟后,一个台湾客商解围般道,10万,我拿下。

    西安的跛子这时说,12万,给满了。

    台湾客人斗气说,13万。跛子便不作声了。

    看起来,卖家对这块麻蜡壳也并无多少信心,跟主持人耳语了几句之后,主持人便欲拍板道,13万,成……

    这时,我才把悬着的心放回肚里。依我这几年擦石的经验,这块麻蜡壳,要么是无绿,要么也就是几块碎玉,只能打几只戒指,值不了几万块。我太担心白老弟要买了。

    慢!

    我寻声望过去,说话的正是白老弟。他这一声慢,让主持人把喉咙里的“交”字又吞下了肚,同时把我刚安下的心,重新提到了喉咙口。

    白老弟把手上的烟扔到地板上,用鞋揉碎,然后慢悠悠地说,我出20万。

    卖家大喜过望,喊道,成交!

    我心如死灰,但心里还抱着最后一丝侥幸,那就是希望白老弟不要把石头解开,而是转手卖掉,能卖个15万,不,10万也就够了。

    十二

    白老弟一手把一大提包的现金交给卖家,一手接过那块麻蜡壳,这单生意便正式成交了。

    此时卖家也颇想知道,这块石头到底是卖高了还是卖低了,于是不无怂恿地问,白老板,解玉吗?

    解玉,就是把石头剖开,是赌石的最后阶段。如果这块石头留着不解,那还可能卖个10万8万;如果解垮了,也就是解开来后无绿,那么,这块石头就变成一文不值的真正的石头。

    白老弟丝毫不在意我绝望的眼神,依然淡淡地道,解。

    那个台湾客人,带着幸灾乐祸的表情,高声吩咐工人拿出电锯,然后开始解玉。所有人都围上前去,带着各自不同的心情,一睹究竟。

    电锯顺着麻蜡壳的那条蟒,缓缓地割下去。工人一边割,一边洒槟榔水。一种带水气的火石味,弥漫开来。

    像是过了一个世纪,又像是刚过了3秒,麻蜡壳被从中割开,裂成了两半,将石头里的内容完全展示出来。

    众人倒抽一口冷气,静默了两三分钟,突然不知从哪里传来一声惊呼:

    天哪,满绿!

    十三

    主持人熄掉了电灯,这样能更好地观察这两块上等翡翠。众人摈声静气地看着它们,就像看着刚出生的双胞胎婴儿。

    黑暗中,这两块翡翠,就像燃烧着的两团绿色火焰,又像是两个泸沽湖,发出幽幽的水光,让你的胸膛缓缓浸入了春天的湖泊,惬意,沉醉。

    我挤在人群中,默不作声,心脏却砰砰跳个不停。我兴奋地想,两边各做一个观音,至少能卖60万。60万还只是一个观音的价钱,两边加起来,就是120万。天哪,120万!

    我死死地盯着两块翡翠,生怕一眨眼它们便会像真正的湖水一样,溢出、流走。

    电灯重新打开之后,众人纷纷向白老弟道贺,这些声音中,有真心的,有后悔的,更多则是嫉妒。

    十四

    西安跛子伸出大拇指,红光满面地嚷,白起,战神白起!

    卖家则阴阳怪气地说,白兄弟,好眼力。

    台湾客商当场愿意出100万,买下这两块翡翠,这几乎是半小时前那个价格的10倍。在那个年代,人民币最大的面额,不过是10块的大团结,100张一扎,才是1000块;而100万块就是1000扎,那要装上好多个麻袋。

    白老弟表情仍然是那么淡淡的,看不出他心里有多高兴。他说,这两块石头太漂亮了,我要放被窝里捂一捂,多几天再卖,今晚不说这个。

    他之所以这样说,意思是要等几天后风声传出去了,众多买家闻风而至,那就能卖个更高的价钱。

    然后他又做个端杯饮尽的手势,说,我请大家到楼下吃夜宵,今晚不醉无归!

    十五

    那天晚上喝完酒,我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回作坊,躺到床板上,心里盘算着,那两块翡翠,就算加起来卖个100万好了,那我就能得40万。40万该怎么花呢?回老家,给爸妈建一栋3层楼房,给大哥、二弟各两万,给妹妹一万吧。最重要的,当然是娶个漂亮贤惠的老婆。有了这几十万身家,就是七仙女我也能从天上招下来……

    我朦朦胧胧刚要睡着时,却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我看一看床头的闹钟,已经是夜里3点了。我打开锁头,拆下一爿木门板,半夜敲门人却是白老弟。

    白老弟背着一个旅行袋,脸上还是平时的从容,眼神里却带了几分不安。甫一见面,他便低声说,金大哥,收拾细软,我们快逃吧。

    闻此言,我剩下的一点酒意全部醒了,我不解道,白老弟,这又是为何?

    白老弟闪身进了作坊内,用力握住我右手,道,我来此地不足三个月,突然得到这么大一笔钱,定会让些恶人起了歹意。这里是边陲小镇,天高皇帝远,杀个把人就如同杀小鸡一样随便。况且,钱是赌石赢来的,一天没有倾家荡产把钱输回去,那些人不会放我离开这里的。

    我右手一紧,感到白老弟手上又加了些力度;他急切道,时间无多,来不及细细思量,快收拾细软,跟我走吧!

    十六

    此时,我吃完了面前的砂锅米线,老者则停止了他的讲述,失神地坐着,似乎陷入了回忆的陷阱里。

    我问,老人家,那后来呢?

    老者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哂笑一下,说,后来我便收拾好行李,跟白老弟一起逃了。谁知道,我们命运不济,在路上遇见了一伙马帮。这伙马帮有十几个人,为首的头目还有猎枪。他们杀了白老弟,拿走他旅行袋里用报纸包着的两块翡翠,我因跟其中的二头目有点头之交,苦苦哀求,终于保全了一条小命。

    老者喝了一口茶,继续道,只是走时,马帮大头目警告我,从此不许我回到盈江,否则休怪他们不客气。于是我沦落天涯,擦石的手艺在别处不管用,做了一些其他小生意,现在嘛,看穿了人生不过是一场戏,在莲花精舍里,青灯古佛,做个居士。

    十七

    这老者,故事的前半部分讲得如此详细,却收尾得如此潦草,颇有些含混其辞的样子,我想里面必然有些隐情。保不成是他见财起意,杀了白老弟,抢走两块翡翠,只是后来不知如何,沦落得如此潦倒。一般来说,人到老年就开始迷信鬼神,此时他想起早年造下的孽,怕白老弟的鬼魂回来复仇,于是躲进庙里寻求心灵的宁静。

    老者打断了我的思索,他站起身来,从西裤口袋里掏出一个报纸抱着的事物,有孩童巴掌大小,放在桌子上。

    老者说,物归原主,你前世留下的东西,我代为保管了二十多年,现在就还给今生的你吧。如此,我也算了断了这场心事了。

    十八

    我站起身来说,老人家,您这是……

    老者却把我按回凳子上,说,年轻人,我就住在莲花精舍内,如果想知道多些你上辈子的事情,就来找我吧。

    说完这些话,老者转身走出了砂锅店。老板疑惑地望着他,大概在想为什么这老家伙什么都不点,喝完一杯茶就跑了。

    我站起来喊老板快结帐,然后追了出去。几步之后才想起桌上留下的那块东西,里面或许就是价值连城的翡翠什么的,赶快回去揣进兜里。等我走再出米线店时,老者早已没了踪迹。

    也罢,反正他就在莲花精舍里住嘛,大不了明天再去找他好了。

    十九

    我于是掉头走回旅馆,一边走一边掏出兜里的报纸包,这东西放在手上沉甸甸的。我一边走一边剥报纸,想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宝物,一点没考虑到财不露眼,现宝可是要遭抢的。

    剥开了好几层报纸,里面的宝贝露出了庐山真面目,我一看之下却大失所望。这是半截普通的鹅卵石,从中间被剖开,断面颇为平整。跟真正的鹅卵石不同的是,它外壳边缘有一层薄薄的绿色。

    我想,这大概就是老者所说的,那块被白老弟高价卖出低价买回的黄沙皮。我翻来覆去的看,昏黄的路灯下,石头的断面有一些黯淡的毛笔字,像是一首古诗。

    古诗?老头?我心头一动,不由得想起三个多月前,火车上的那一幕。

    廿十

    回到旅馆206房,我在灯下仔细端详断面上那些字。这是些蝇头大小的楷书,要把毛笔字写成这个样子,需要不少功力。

    上面写的,是苏轼那首脍炙人口的江城子,上厥: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十年前我还是个初中生,初读此诗,颇为苏轼的字里行间的深情所打动。读大学时才知道,原来苏轼每年都要为亡妻王氏扫墓,这一年因为新纳的小妾染恙卧床,苏老人家疲于照顾,无法抽身去亡妻坟前祭奠,遂作此诗,以示未忘旧情。

    廿一

    在千古流传的凄美爱情之下,却掩藏着这种苟且之事,让我好笑之余,心里颇有些说不出来的难过。

    这些毛笔字看着颇为眼熟,尤其是捺的尾巴上多余的钩起,似曾相识。到底是不是老衲写的?如果是的话,莫非那个白老弟就是年轻时的老衲?

    我躺倒在床上,苦苦回想当时火车上,老衲给我的信纸上的字迹,心中暗暗后悔,早知道把那张信纸留下来就好了。

    这些楷书,似乎与印象中老衲所写的隶书,大相径庭。可是奇怪了,我明明记得,不知在何处见过同样的字迹,到底是哪呢……

    廿二

    突然,我想起来!

    我从床上弹起身来,走到放旅行袋处,去看墙上的旅客涂鸦。上面有一句柳永的词,词牌为小阑干,又称少年游: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我仔细对照石头上与墙上的亮出字迹,虽然是分别用毛笔跟圆珠笔写就,但是字的形体上却有九分相似。尤其是捺的尾巴上,一点不应该有的钩起,让我更加确定,这两处字迹,都是出于同一个作者。

    莫非这个曾住在昆人旅馆的涂鸦者,就是那莲花精舍内居士所说的白老弟?逃出盈江之后,白老弟到底死了没有?旅馆墙壁的题词,跟石头上的诗,又到底孰先孰后?

    廿三

    我来昆明,本意是想找老衲,解决三个月多前的种种疑问;谁知道前面的谜还未解开,反而卷入了更诡异的故事里。心头有些郁闷,又有些兴奋,将手中的石头翻来覆去地看,却再看不出什么名堂。

    于是我打开电视看了一会,无聊得紧,于是关掉电视机,又回过头来研究墙上的字。

    这时,我赫然然发现,在这一片旧留言之上三寸的地方,有两行昨天没有看见的字,墨迹很新鲜。我无法肯定,这到底是刚刚写上去的,或者是,只是我昨天下午入住时,没有发现而已。

    留言的内容,则是我曾见过一次的,三个多月前信纸上的字迹:

    见字如晤,

    速来丽江。

    廿四

    虽然不能肯定是否有人进了我的房间,写下这两行字,但是出于一个逃犯应有的谨慎,我还是检查自己的旅行袋,却并没有被翻动的痕迹。

    我又探出窗外一看究竟,这里虽然是二楼,但离地面很高,与其它窗户距离也足够远,而且没有任何可攀援的地方。如果想要从窗户里爬进来,除非他是特种兵。

    我下楼问柜台的小妹妹,是否有人进过我的房间。她眼睛一闪一闪地,过了一会说,有啊。

    保洁员呗。你不见了什么东西吗?

    我无语,转身上楼。

    我躺在床上,思绪飞转。逃窜路上,出于对自己外貌改变的自信,我很少为怕被追捕而担惊受怕,反而为了追寻别人大伤脑筋,实在有些诡异。

    昨晚还打算夜里继续出门猎艳的,如今再无心思,洗完澡后早早上chung,在胡思乱想中渐渐睡去。

    廿五

    第二天早上起来,我先去了一趟莲花精舍。这次那老者坐在店内的蒲团上,正在念经。我无意打扰其静修,于是站在一旁等,谁知这一等就是三个小时。

    到了中午,众多信徒们起身准备去用膳,老者分明看见我站在一旁,却不予理睬。我忙跟着他,一起往殿外走。

    我在他身后低声说,老人家,我想打听多些那个白老板,哦,不,是我前生的事情。

    老者未置可否,我继续追问,白……我前生到底是如何死的?

    老者闻言,停下了脚步,回过头来跟我说,施主,我与您尘缘已尽,从此我将割断过去种种,只愿常伴青灯古佛。

    又道,此乃佛门清净之地,请施主以后莫要再来纠缠,妨碍修行。说罢,丢下我转身离去。

    我自讨没趣,奇怪为何老者与昨天判若两人,却也无可奈何,遂转身出了道场。

    赶在12点之前回到旅馆,收拾好行李,在柜台登出之后,我便打了辆出租车,来到昆明客车站,登上前往丽江的客车。

    见字如晤,速来丽江。

    望着车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我心里不禁嘀咕,到底在丽江等着我的,是一个新的谜面,亦或是所有的谜底?

    第六章 饮酒 其五

    一

    汽车未达丽江,先到大理。

    车子停在大理古城内,一个地面铺着鹅卵石的广场,我于是走下来随便逛逛。

    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风花雪月,所以这里就有了大理段氏,痴情儿子段誉,多情老子段正淳。

    许巍一定没来过大理,才会把洱海当成了真正的海,以为上面还有点点白帆。我大学里有个西安兄弟,姓张名宇,绰号章鱼;他曾大言不惭地说与许巍做过邻居。我跟他说起这事,章鱼立刻来了精神,说他曾就这句歌词与许巍深刻探讨过。

    “许巍递给我一支烟”,章鱼说,然后,许巍承认,他确实没去过大理。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是他半夜福至心灵,从床上爬起来,想当然地一挥而就的。

    汽车在大理古城只停留了短短十几分钟,吞吐了一些乘客,便重新启动了。于是,我跟许巍一样没有见到大理的洱海,便重新上车,奔赴丽江。

    二

    丽江古城里十月份的阳光,应该是地球上最美好的事物之一。走在石板路上,这样的阳光下,即使是我这样一个心怀鬼胎的在逃犯,也愿意用更加愉快的语气,来描绘此地。

    不知道你们是如何想的,反正对于我而言,太过美好的东西,总会让我心存畏惧。所以那一天下了汽车之后,我只是在大研古城里逛了一圈,然后走出古城外,投宿在新城的一栋无甚特色的旅馆里。

    丽江的夜晚似乎比昆明的还更为舒适,这样的夜晚里,我宁愿站在旅馆的窗口,眺望万古楼的灯火,先用形而上的想象,而不是形而下的眼睛和脚步,来感受丽江的美好。

    IPOD里播放的理所当然是那首温暖,我爱丽江夜晚,熊熊的篝火,我们歌唱跳舞,快乐简单。

    三

    我的空姐女友,伊莎贝,曾经多次跟我说过,要一起来丽江旅游。但是由于我们的假期难以磨合,以及其它种种原因,一直没能成行,看起来以后也不会有机会了。

    我跟伊莎贝在选择出游的交通工具上的分歧,也属于众多其它原因中的一种。自从与伊莎贝确定关系后,我的恐机症反而越演越烈,到了后来,我已经完全丧失了坐飞机的勇气,每次出行都改乘火车。

    伊莎贝抱怨说,早知道你那么窝囊,那时就不留电话号码给你了。

    我回应说,我的窝囊,你第一次见到我时,就知道了呀。

    的确,在与伊莎贝的初次见面中,我就是一个在头等舱中手足无措,神情紧张的恐机症患者。

    四

    我三叔认为,应该借搭飞机的机会,多认识些成功人士,开拓眼界、为公司培养潜在客户之余,或许还能有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既然有人愿意报销我的头等舱机票,我当然乐得坐得宽些,吃得好些,更重要的是,看空姐笑得多些。

    而且,正如三叔所说,我的确有了些意外的收获。

    2005年秋天,由于三叔在上海筹备开一个分公司,所以我常打飞的,往返于上海与深圳之间,协助三叔的工作。那时候的我,恐机症还没有那么严重,只是在飞机起落时会特别紧张,双手死抓住座椅扶手,双眼紧闭,或者神经质地一直睁开。

    每班级的空乘人员都是相对固定的,所以我跟头等舱里的几个空姐都混了个脸熟。但是跟伊莎贝真正意义上的交往,还是从一场剧烈气流开始。

    五

    那是秋天的一个周末,从深圳机场起飞时,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正因为如此,当飞机突然摇晃起来,机长的声音从喇叭里传出,告诉各位乘客前方遇上强气流,请系好安全带时,我的心里比平时更加恐惧起来。

    飞机在气流中颠簸,我闭上眼睛,感受那种完全无能为力的恐惧。这种恐惧对于我而言,并不是第一次,只是这次来得更猛烈而已。好死不死的,这时候,我抑制不住地想起了上星期看的剧集《LOST》。我脑海中浮现出剧集里的飞机,如何断成两截,乘客如何惊慌失措,机舱内的物体又如何被强大的气流所席卷而去……

    然后,我想起了那些紧紧地绑在座椅上,摔进海里的遇难者,被打捞上来时,脸上还带着临死前的惊恐。我一口气卡在喉咙里,心脏似乎停止了跳动,大脑出现了短暂的缺氧……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我再也承受不住了,歇斯底里地大喊起来。

    六

    这时,我感觉到有人用手指肚,轻轻地舒展开我紧皱的眉头,就像小时候半夜做噩梦,妈妈对我做的那样。

    然后,一个让人非常信服的声音,放佛从云的更高处传来,我听见那个声音说:

    先生,请您不要紧张,气流已经过去了。

    我睁开眼睛,站在我面前的是那位长得有几分像赤名莉香的空姐,我记得她名字叫伊莎贝。此时,她正天使般温柔地对我微笑。

    既然空姐能解下安全带,走到我身边来,说明气流是真的过去了。我心头大窘,赶忙跟伊莎贝道谢,又跟舱内的乘客跟与其它空姐道歉,因为这个时候,他们都带着好笑的表情看着我。

    下机的时候,我一脸诚恳地问伊莎贝,介不介意留给我电话号码,改天请她吃饭表示谢意。伊莎贝接过我的签字笔,在我手心写下了一个11位的数字。从那天起,我开始了追求伊莎贝的漫长征途。

    在关系确定以后,我曾问过伊莎贝,如果那时我坐的是经济舱,她是否会如此温柔地照顾我,是否会给我留下电话号码?

    对于这个问题,伊莎贝反问道:如果那天照顾你的是莎莉(她的空姐同事中,长得比较失礼的一个,快30了还没有固定的男朋友),你会问她电话号码吗?

    会吗?我不禁问自己。

    七

    既然伊莎贝没来,那么我要连她的那份也一起游玩,加倍地享受丽江的风情。第二天走出旅馆时,我这样对自己说。

    从我所住的旅馆,往古城里走,是一条下坡路,路的两边都是纳西风情的建筑,有居家,有卖东西的,也有开旅馆的。路本来就窄,两旁还晾着一些刚染好的蜡染布,于是我走得小心翼翼的。

    从这条路一下来,便踏上了古城铺满石头的街面。

    左手边顺着水渠的方向,是一排商铺。这其中,有卖各种户外用品的,有卖所谓藏银饰品其实就是白铜的,更多的则在卖印着纳西象形文字的衣服。店主既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

    走过横架在渠上的短短石桥,便到了古城的四方街。这里有家银行,招牌是四个大大的竹筛,上书什么银行四个红色大字,颇有些入乡随俗的意思。我在银行旁边的一家食店内,享用了古城里的第一顿早餐,丽江粑粑,却比我想象中的难吃多了。

    八

    大研古城是这么一个地方,她没有非看不可的景点,但随便一个地方,都可以让你驻足看上十分钟而不生厌。颓壁上的墙头草,晒太阳的猫,晒太阳的纳西族老人,在弥漫于古城的慵懒气氛中,都可成为一景。

    在这种温柔地照亮一切褶皱,却又知根知底,不会揭露你内心阴暗的阳光底下——即便是正在观看这些景色的你,在其他游客的眼里,或许也足以入画。

    丽江的饮食也不得不提。那些黄豆面、炸竹虫、丽江粑粑、东巴烤鱼之类,盛名之下其实难符,都是一些虚名,就好象天上的浮云。真正好吃的东西,总是隐藏在旮旯里。站在大石桥上,背对着四方街,右手边有间叫顺水楼的餐馆,里面的东西未必说是多正宗的丽江口味,但是非常的好吃。

    最初到丽江的几天里,我总是坐在顺水楼临窗的位置,一边吃饭一边望着楼下缓缓流动的渠水;丽江是个让人心里宁静的地方,虽然来到此地之后,没有一丝老衲的线索,但是我心中一点也不焦急。

    有时候我甚至想,或许,老衲让我速来丽江,只是要让我享受这种尘埃落定的安宁。

    九

    丽江就像是一碗美酒,我害怕醉倒,所以不敢端起来就牛饮,而是先小酌两口以试探。在大研古城斟酌了几天,确保自己不会被丽江的醇厚所击倒之后,我于是从新城的旅馆搬出,住到了古城边缘的一个青年客栈。

    这个客栈,就坐在从新城往古城走的下坡上。她是一个全木结构的房子,宁静久远,在阳光下非常安然;一走进去,仿佛有许多往事扑面而来。

    由于此客栈依山而建,镶嵌在山坡上,所以从下坡路上一进客栈的大门,便是二楼。低处的楼下则有个小院落,水泥地上摆着一张乒乓球台。

    坐在客栈的走廊上,可以眺望不远处的万古楼,更远处的玉龙雪山,还有脚下大研古城所有的房顶。一个女老外正坐在走廊的椅子上,伏案写着些什么笔记,一对情侣在此处卿卿我我,嘴角眉梢都渗着笑意。

    我独自站在此处,望向远方。微风拂面,时间跟阳光一样,从肩膀上徐徐流走。

    十

    就这样在丽江住了几天,再住上一个星期之后,便是每年例牌的十一黄金周。为了应对届时蜂拥而来的游客,许多酒吧旅店,都张贴了招聘临时工的告示。

    我的一百万巨款,至今已用了两万多,就当是两万好了;出逃至今将近四个月,如此算来,这一百万只够我用十六年多。坐吃山崩,于是,看到这些招聘广告,我有了打工的念头。

    想由旅游者转变成为打工者,在丽江边玩边工作的人,并不在少数;但是,在面试了五家酒吧之后,我大获丰收,得到了三个工作机会。我想,对于这些服务性行业而言,我的肌肉一定比三个月前的脂肪,更有利于应聘。

    虽然条件最优厚的那家,开出的工资也只是三叔给我的十分之一,但是能够劳动双手,自食其力,还是让我感到满足。

    不( 我在越南当倒插门女婿 http://www.xlawen.org/kan/3476/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