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第 18 部分阅读

第 18 部分阅读

    心中也有了数,这孩子志向不小啊。

    “今日天色晚了,下官告辞了,改日再来商议殿下大婚之事。”

    朱慈煃略一思索,看样子老头看出点什么了,只是这个时候却不好多留他:“爷爷怎么这般见外?还想开家宴呢。”

    听到朱慈煃将家宴两个字咬的重,马士英心中也有数了:“殿下勿怪,还有些军务要处理,改日再来请罪。”

    “言重了。”

    等马士英走了,朱慈煃一个人又开始琢磨了。马老头应该听明白自己的意思了,本来这谁当新帝与自己关系不大,可潞王一旦登基,那朝政势必为复社中人把持,指望他们抵抗满清为自己赢得时间?那是梦想。

    自己现在缺乏根基,就是强行登上了皇位,也是找死。甚至会成为傀儡,就算这马士英是自己的亲戚,可权势之前,难保他会有别的心思。现在自己就是坐看朝局变化,实力才是最重要的,没有实力什么也不要想,接下来这个时代,就是实力说话的年代。

    此时的礼部尚书府邸中,钱谦益和侯方域也在密谈。

    “事情如何?”

    “兄长放心,潞王那边没有问题,现在就看史可法那老贼的态度了。”

    钱谦益是眉头紧皱:“史可法这个老东西,左右摇摆,到现在还下不定决心,这夜长梦多啊。”

    “不如我们这样,让高鸿图、吕大器他们在给史可法加点压力。在请老爷子们出马,毕竟他们在史可法心中的位置还是很重的。”

    “不好,不可操之过急。史可法他是左公的学生,这复社的标志在他身上是抹不掉的。他心中也应该有计较,还是让吕大器他们出马吧,至于左公的故交们,现在就不要动了。”

    “还是兄长考虑的周到,小弟这就去准备。”

    “嗯,让冒襄在去史可法那里走一趟。”

    复社中人不断的在行动,史可法这里也是为难。刚送走冒襄,他心中也是摇摆不定,现在很难说啊。诚如冒襄所言,自己这复社的招牌是抹不去的,一旦福王登基,自己也不会好过。但是立潞王,那更是麻烦,现在天下大势皆在福王,若强行拥立潞王,这血缘亲疏可做不得假,怕是要引发更大的风波,这绝不是他想看到的结果。

    沉思了好久,史可法眼睛一亮,他终于想到一个比较合适的办法了:“老福,去马士英大人府邸投帖。”

    “老爷,马大人拜访吉王之后,就到浦口去了。”

    史可法心中咯噔一声,脸色都变了,难道这吉王想强行登位?可没见他有什么动作啊,不过也不能排除这一点。马士英若是支持,这吉王朱慈煃可是很有可能的,自己虽然是兵部尚书,名义上所有人都听自己的,可实际上这兵可是在马士英的控制之下的。没有军队的支持,自己说什么都是空的。

    在一点,小公主朱媺娥是现在南京之中唯一的先帝血亲,据说她与朱慈煃的关系非同一般。这吉王,是自己算少了:“来人,备车。”史可法急急火火的上了马车,什么也不说,只是吩咐:“去浦口,越快越好。”

    二十二章 拥立

    浦口,史可法匆匆抵达后直接找上了马士英。听到史可法来了,马士英眼睛闪动了一下,就立即来会见史可法了。两人是老相识了,这会史可法急匆匆的来,也顾不上什么礼数了,寒暄了几句,就谈起了正题,说出了他那折中的想法。

    “马总督,现在新皇未定,人心惶惶,我等身为臣子,理当为此事尽心尽力。”

    马士英呵呵一笑:“史尚书所言极是,只是现在新皇人选,议论不定,下官位低职卑,如之奈何,不知史尚书有何看法?”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先帝大行太过忽然,让我等措手不及,但是我等既受先皇恩德,保这大明江山稳固才是最重要的。朝中局势想必你也清楚,争吵不休,如此争议下去,太久了会动摇国本哇。”

    “有史尚书在,有能有什么问题。史大人尽可放心,有什么吩咐,您只管明言。”

    两人一阵商议,最终还是史可法敲定了他的折中方案。“以亲以贤,唯桂乃可。”以桂王为新帝,而以潞王为兵马大元帅,统领天下兵马。

    这个方案听的马士英心中心中直抽,也说了起来:“史大人,这藩王为兵马大元帅,未有先例。如此,怕是有些后患啊。”

    “唉……目下这是最快安定人心的办法了。”史可法心中无奈,他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他能拥立福王吗?那是自虐,可潞王上位阻力又太大,只有用这个折中的方案了,掌握了天下兵马,这和皇帝又什么区别?过几年这皇位还不是他潞王的。

    马士英点点头:“还是史尚书有眼光,只是福王登位,这在朝野呼声也是很高啊,史大人以为如何?”

    “福王殿下虽然尊贵,可有他的不是,福王虐待下属众所周知,拥其为王,怕是天下人有不满啊。此事回头再说,马大人可愿意支持本官的决定?仰是有其他意见?”

    马士英心说,你都决定了,我还能说什么。名义上你是我的上官,你还想我说什么。口中应到:“下官唯大人马首是瞻。”

    “好,那就这样。立桂藩为帝,安定人心。桂藩未从广西到达南京之前,先迎潞藩监国。”

    马士英恭敬的送史可法出了门,这心中也是算计,直至深夜。现在史可法既然倒向了复社,这就很不好说了,朝中以史可法最有威望,他的态度是举足轻重的。只是这桂王毕竟先帝崇祯的叔叔,虽然有些说不过去,可也算名正言顺。

    可想想自己孙女婿吉王的话,马士英心中又有盘算了。原本他还真有过强行拥立吉王的想法,可随即就扑灭了,为私利不顾大义,他干不出来,再说吉王朱慈煃没有根基,想上位也不可能。既然不能拥立吉王,那么强行拥立也不是不可能,就是这人选换一换。

    “来人,将这封信给守备卢九德大人送去,只能送到他手上,知道了吗?”

    “是。”

    放下笔,马士英在深夜之中,心情也是起伏不定,这是福是祸还很难说,既然自己要行事,那就不顾一切吧。

    史可法得到了马士英的表态,当即回转南京,派礼部人员去广西迎接桂王。而他的决定也得到了大家的‘理解’,不理解也得理解,他们能说什么?对于这个决定,复社中人是弹冠相庆,这里面的奥妙他们如何不知。兵马大元帅啊,过不了几年就是皇帝,那时候他们有着拥立之功,还怕没有富贵前程吗?

    消息传到朱慈煃这里的时候,朱慈煃正忙着吩咐铁匠打造东西。枪支是他熟悉的不能在熟悉的东西了,而现在造一把他需要的枪,也是当务之急了。看到赵彦杰找自己,朱慈煃对铁匠说到:“按本藩的要求造,一丝不得马虎。”

    “王爷放心,小人世代做这个,定然不会误了王爷的事。”

    朱慈煃带着赵彦杰走到房间之中才问起:“如何?”

    赵彦杰看朱慈煃一点不关心的样子,急忙说到:“王爷,这外面都传开了。桂藩为新帝,潞藩为兵马大元帅。这与您的意思是完全背离了啊。”

    桂王朱常瀛?这个人他听说过,也不是什么好鸟,很废柴的一个家伙。看样子史可法还是倒向了复社,朱常瀛就是当上了皇帝,能做多久?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潞王取代,复社那些人可不是省油的灯。

    “既如此。”朱慈煃走到桌子边上,拿出一封信:“你速速启程,去凤阳,将信交给马士英,而后一切听马老爷子吩咐。”

    赵彦杰一看朱慈煃有对策,也不说话,接过信就走,现在不是刨根问底的时候。等赵彦杰走后,朱慈煃也静静的坐在那里,这一切虽然与他无关,但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方便自己后期的行事,说不得,自己也要掺和一下了。

    四月二十五日,距离崇祯帝死亡的消息传来之后的第七天,这南京似乎稳定了下来。而凤阳这里却不平静了,马士英先后收到两封信,一封是朱慈煃的,一封是史可法的。看着这两分几乎部分先后到达的信件,马士英却高兴了。朱慈煃的来信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一些问候,只是字里行间却透漏出他的意思,拥立之功若是在别人那里,你的功劳呢?复社中人会让你马士英自在吗?

    而史可法的信却是在让马士英下定决心,史可法说福王朱由崧有七不可立‘贪、Yin、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干预有司。’。看完这封信,马士英是哈哈大笑,笑了好一阵才吩咐:“叫卢九德来。”

    凤阳守备太监卢九德,多年兢兢业业。这个敏感的时候,他也担心,难道自己的秘密行为被马士英发现了?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卢九德来到马士英这里。却见马士英言谈很亲切,他心中更摸不准马士英找自己做什么了?

    “九德,记得你万历年间是在宫中做事的吧?”

    卢九德眼睛一亮,他终于明白了。果然如此:“不错,杂家那时在宫中行走,这一晃这么多年了。”

    马士英一看,这小子揣着明白装糊涂,你当年服侍的就是老福王朱常洵,现福王朱由崧的爹。就这点事有什么不好说的?真以为你做的那点事我不知道吗?马士英也笑了起来:“是啊,岁月催人啊,转眼间,咱们都老了。虽然如此,咱们也可以为小辈们谋划个前程不是。”

    “大人有什么吩咐?”

    “九德,你我共事日久。我了解你,这次的事情你做的却不合适。不过我不怪你,你是个念旧情的人,事成之后,你必然飞黄腾达,我先祝贺你高升了。”

    卢九德心中一震,果然被他知道了。这马士英在凤阳经营日久,自己如此隐蔽的行事也被他知道了。当下也光棍的很:“承蒙大人看得起,既然大人与杂家目标一致,那就要请大人主持大局了,杂家在旁边敲敲边鼓。”

    “九德兄言重了,你且看这个。”

    马士英将史可法的信给卢九德看了,看了一半卢九德就破口大骂了起来。马士英微笑着安抚了他:“九德兄不必动怒,他日自有分晓。我凤阳的人马在这里太久了,也该在世人之前展示一下我们的风姿了,这联系福王一时,就要靠九德兄弟了。”

    两人商议了一下,卢九德马上带人启程去迎接福王,而马士英也决定动一动自己的刀了。自己沉寂的太久了,这些人都忘记自己的权威了。

    在卢九德去迎接福王的同时,马士英也展开了手段。一口气收拾了一百多人,而这些人却都是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四位总兵的亲信。为什么?他们四人心中自然知道。因为他们想绕过马士英直接取得拥立之功。前面与卢九德的秘密接触还是落到了马士英眼中。

    刘泽清觉得自己是最冤枉的,自己和其他三人不同,自己可没答应卢九德拥立福王的事情,却也遭到了牵连。看来这马士英不单是震慑人心,更在这场血雨腥风中,将兵权直接掌握在他手中了。到底是老狐狸啊,四个总兵,他一个不问,却将党羽剪除了一大半,他们四人就是有别的心思,却也做不出什么了。更何况他们四人都是败将,若不是马士英保了他们,他们早就被问罪了。

    在马士英以雷霆手段收拾了一切后,他以凤阳总督与节制四镇的名义正式发信给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宣布拥立福王。而后亲提大军到浦口,迎接福王。

    在马士英的信到达南京之后,南京再一次震动。复社中人当即惶恐,可他们能做什么?没有兵权说什么都是废话,难道去浦口对抗马士英的大军?他们的性命可金贵着呢。

    而朱慈煃听到消息,却只是点点头,看来自己的书信起作用了,这样是最好的结果了,谁当皇帝不要紧,重要的是,马士英有拥立之功,在新朝之上的权势就不用说了,而他却是自己的同盟,对自己非常有利,也更便于自己进行下一步的计划。

    二十三章 尘埃落定

    马士英的书信掀起了一场地震,复社领袖礼部尚书钱谦益现在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但是却没有什么好办法。秀才遇到兵了啊,那些大头兵手中的刀枪可不听你的子曰诗云。

    在这样的情况下,复社中人只能退而求其次了。他们多方联络,为的不在是潞王登基,而是阻挠福王的登基。最后只能统一了口径,让史可法亲自去浦口迎接福王朱由崧。名为迎接,实则是找马士英谈判。

    “马总督,福王称帝万万不妥。”

    马士英看着一脸正气的史可法,也是叹气,这家伙正直是正直了。他你总想着八方妥帖,人人满意,那可能吗?虽然两人发生了分歧,但同殿为臣,却也不会撕破了脸皮:“尚书大人,敢问有何不妥?此举乃公议论。”

    史可法急忙说到:“本官对福王并无偏见,而是因为先帝虽薨,但三位皇子尚在,下落不明而已。此时我等去拥立藩王为帝,又岂是为臣之道?一旦有皇子到达南京,又如何是好?”

    “这…………”马士英还真不好说了。总不能当面直接说,一个当过女真人俘虏的人还能称帝吗?

    史可法不待马士英说话:“马总督,不若这样。先由福王殿下就任监国,而后观事态发展再做定夺如何?”

    马士英一时不好说了,这个事情上,确实不能太独断专行了。毕竟反对福王登基的也是大有人在,复社在朝在野都是很有力量的,强行镇压必然是血流成河。他马士英承担不起这个骂名,大明天下依然岌岌可危,他要是在屠杀自己人,那千秋史书中会如何记载?这个太大了,他抗不起。唯有同意史可法的说法了,监国就监国吧,与皇帝有什么区别?

    一旦福王到了那个位置上,在想让他让开,嘿嘿,有那么好的事情吗?这样也好,这样福王才会更依赖自己,只要军队在自己手上,自己的前途也就有了足够的保障。

    见马士英同意了这个说法,史可法的心也就落下了。监国与登基为帝,似乎权力上都差不多,但实际却大不一样。一旦登基,那就是板上钉钉的皇帝,谁也不能任免。而就任监国,他们还有机会将福王拉下来,一朝天子一朝臣啊,其中的差距实在不能计算。而这个结果也是复社中人的底限,若不成,他们怕是要暴动了。

    朱慈煃在王府之中也得到了通报,对于这个事情他并不关心。谁登上皇位与他没有多少关系,只要不让复社一干人把持朝政,他的目的就达到了。这个朝廷是自己的挡箭牌,要是个破烂货,能挡得住什么?

    史可法在拥立这件事情上,最大的错误就是想平稳,想大家都满意,想八方妥帖。可惜世上没有那么好的事情,就算你史可法声望在大,在一心为国,这件事情却是办不到的。

    想到这里,朱慈煃摇摇头,这基本算是尘埃落定了。一等福王到达南京,就是自己离开的时候了。现在他忙着收拢那四千士兵,这才是他正儿八经的班底。

    “赵先生,回头我会让人回一趟长沙。”

    赵彦杰一愣,随即反应了过来:“王爷您这是要招兵?”

    “招募侍卫。”

    “是,是,招募侍卫。其实这对长沙百姓也是个好事,自从朝廷大军将西贼赶出长沙后,长沙百姓生活困顿。我也有所耳闻,王爷,您看招募多少合适?”

    朱慈煃点着桌子:“多多益善,连带家属一起带来,直接到南京,别去福州,而你需要留在南京。”

    “王爷这是?”

    “我要去福州,这朝廷之中嘛。”

    赵彦杰当即应诺,朱慈煃的意思在明白不过了。他需要有人在朝廷之中,不但要代表他发布政治影响,也要将一些朝局上的事情传回去,而这个事情上也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如何遴选王爷需要的消息,如何替王爷争取利益,这些都是他要做的。他也清楚自家王爷和马士英的关系,这次拥立之后,马士英在朝堂之上的位置是稳固无比,也需要一个人常驻在南京。

    等赵彦杰走了,朱慈煃又考虑起了下一步。这次是自己推了马士英一把,但是马士英却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了的,自己只是帮助马士英下定拥立福王的决心而已。自己在马老爷子眼中,只怕也只是个孙女婿,算自家人而已。其他的,完全不会考虑自己,朝廷上的事情,那里会有那么简单。

    让人找来忠叔,朱慈煃吩咐了起来:“你带人先往福州去,去了以后大兴土木,修建王府。”

    “修建王府?”忠叔意外了一下,却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心中开始琢磨了,王爷这是要做什么?修建王府是必然的,只是这大兴土木可就不好掌握了,到那个度才好。这是门脸上的事情,确实省不得。可王爷人还没去,也没有具体的吩咐,看来一切要靠自己了。这可是要紧事,既然王爷交给自己,定然也要办的妥妥帖帖才好。

    南京城外燕子矶,直渎山上,因石峰突兀江上,三面临空,远望若燕子展翅欲飞而得名。直渎山高40余米,南连江岸,另三面均被江水围绕,地势十分险要,雄踞于山上的燕子矶是观赏江景的最佳去处。

    但是今日却没有人观赏风景,因为在这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九日,福王朱由崧的坐舟到达了。南京官绅们都集中在这里等待接见,有人欢喜,有人惶恐,世间百态,皆在此间。官员们正在议论,却见一副銮驾到达,小公主也出现了。

    听到小公主来了,朱由崧是亲自出迎,细语安慰朱媺娥。心中也是庆幸,幸好在南京只是小公主,若是一位皇子在,那他就前途渺茫了。

    “慈煃见过皇叔。”

    “啊,你来了,听马总督提起过你,对你很满意呢。可惜由棟走的早,若他能看到你今日的样子,不知道该多高兴。”

    这话听的朱慈煃直咧嘴,不知道的以为这位和那死去的老爹多熟悉呢。可实际上呢?他俩估计连面都没见过。真是受不了:“皇叔谬赞了。”

    “这次你干的很好,后面有什么打算?”

    朱慈煃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只等皇叔主持大局了,先皇大行,但是这身后事却一直拖着没有办。慈煃放心不下才滞留南京,皇叔既然抵达,先皇之事定然不会有差,慈煃也好安心去福州。”

    朱由崧呵呵一笑:“方今天下不宁,你就留在南京如何?”

    朱慈煃是坚决的拒绝,留在南京?那不是找麻烦嘛,现在这南京可不是那么好呆的,一滩浑水啊:“皇叔,去福州是先皇的意志。我怎么能不遵从呢?在说以皇叔的雄才大略,还需要我一个半大小子帮忙吗。”

    “呵呵,慈煃你可真是。你和马家姑娘什么时间大婚?叔叔亲自给你准备一份厚礼。”

    “多谢皇叔,国事要紧。现在整个天下都看着皇叔,大明需要皇叔定鼎乾坤呢。”

    说了几句没有营养的话之后,朱慈煃便离开了。他当然不能继续在南京了,他在南京干了多少违制的事情他自己可清楚的很。若说强行改变几百户匠户没什么,但是将工部衙门当自己仓库就是大问题了,更不要说私下购买火器这种事情,这在以前那可是要招来祸患的事情。

    回到南京,朱慈煃也问起了小公主:“你愿意留在南京还是跟我去福建?”

    二十四章 退

    不出朱慈煃所料,小公主是粘上他了,要和他去福州。他也能明白,这么小的孩子,在得知自己父亲死亡,哥哥们下落不明,这个时候的小公主是有心人拿来做文章的最好人选,虽然是个女孩,但她是崇祯皇帝的女儿。其实就是小丫头不去福州,朱慈煃也会把他诱拐到福州去,留在南京,很容易被人利用去做什么事情。这想做文章的人多了,既然如此,不如自己以后做做文章。

    现在福王是监国还是登基,这都不关朱慈煃的事情,他现在更需要的马士英。轮起政治斗争,这马老头一个顶自己十个,而如何让自己的名声起来,就着落在马老头身上了。

    关于这个问题,朱慈煃想了很久,他现在需要马士英的支持,而马士英的选择目标却不是他一个。就算自己是马士英的孙女婿,可政治之上,亲情能占多少份量?这个战略同盟是以马士英为主导的。自己不能占据主动的事情朱慈煃从来不会自己去做,可现在也由不得他了,也必须走这一趟。

    马士英这里可算是门庭若市了,朱慈煃却径直走了进去。马府的下人见了他,就差叫孙少爷了。他们被忠叔赏赐了不少钱,对于老爷的孙女婿那自然是欢迎的很。

    “老朽有失远迎,请殿下赎罪。”

    朱慈煃的笑容却是很灿烂,让随行人员惊讶无比,自家王爷自从离开长沙之后,几乎就没有笑容,现在却笑的这么开心,有阴谋,定然有阴谋…………

    “爷爷何出此言,马上就是一家人了,这些虚礼就不必了。”

    马士英也笑着点起了头,随着自己拥立福王,地位上的提升是非常的。但是别人都是在自己得势之后才对自己有礼,只有这孩子贵为藩王,在自己拥立福王之前就对自己很尊重。可惜了啊,这孩子的血统要是在向先帝靠近一点,说不得自己就会拥立他上位了。现在虽然风光,可比的上自己孙女是皇后来的风光吗?

    “礼不可废,殿下快请。”

    两人明面上随意谈论了一下马士英这一路上的风尘,而后朱慈煃忽然说到:“能否让您陪同我去看看我那未婚妻?”

    马士英一愣,随即恍然。大礼之前,夫妻不宜相见。朱慈煃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提出这一点,应该是有事要与自己密谈,当下说到:“好,好。映雪那丫头长唠叨见不到殿下呢,正好趁这个空,殿下请。”

    马士英将朱慈煃带到静室之中,才问到:“殿下有什么话尽可示下。”

    “其实也没有什么。”朱慈煃看了一下马士英的神色:“嗯,只是后面的一些事情,我有些担心。爷爷,虽然您现在看起来风光无限,但是复社那些人不会善罢甘休。不过爷爷眼光老辣,或许只是我瞎操心吧。”

    “呵呵。”马士英笑了起来:“孩子,你放心,就那些跳梁小丑能做出什么来。昔日老夫与复社创始人张溥相交之时,他们还穿开裆裤呢。对于这些人,我心中有数。”

    “果然是我多心了,只是也不能掉以轻心,复社众人难以成事,可北边的祸患却不远了。”

    “你是指闯贼?”

    朱慈煃的脸又恢复到那副死人样子:“不单单是他,我留在北京的人回来了,他们带来了让人很震惊的消息。”顿了一下,朱慈煃才说到:“本来这些事情不是我应该说的,可是既然我知道了,就应该告诉爷爷,让您有个具体的对策,毕竟这大明的天下还要靠您撑起来。”

    “我那里有那么厉害,你这孩子真是,是什么消息?”

    “闯贼攻占北京,建立了他所谓的大顺政权。他派人去招安辽东军,但是吴三桂却放开了山海关,女真人入关了。”

    马士英却浑不在意:“噢,这一步走的不错,接虏平贼,看来这传言吴三桂是一员大将,倒也中肯。”

    朱慈煃当即无语了:“老爷子,这就不对了,女真人可比闯贼凶狠多了,不能小看啊。”

    “呵呵,孩子,你多虑了。建州女真能有多少人?这些胡虏不过是入关抢掠一番,自然会退去。让他们和闯贼狗咬狗也是不错的。”

    一见连马士英都不在意,朱慈煃也决定不说了。马士英可不是他的部下,现在是他处于弱势的一方:“还是要小心为上。”

    “不说这个了,闯贼是需要注意的,我心中自然有数。你呢?下一步如何打算?”

    “我打算按照先皇的意思,去福州就藩。”

    听朱慈煃这样说,马士英眉头一皱:“福建可是郑芝龙的天下,你去那里能有什么好?不如就留在南京吧,万事都好说。”

    朱慈煃却摇头:“先皇的旨意,不能违背啊,在说这南京城中藩王多了可不是什么好事。”

    马士英呵呵一笑,欣慰的点头。这孩子还算是明白人:“既然如此,我也不拦你,只是你和映雪的婚事?”

    “等我在福州了,在行大礼吧。”

    “也好,你只管去。朝中有我,郑芝龙他虽然霸道,可他也不敢对你怎么样。只是这其中的凶险…………”

    朱慈煃决定透漏给他一点消息:“没什么,先皇的意思就是要我去福州压一压这郑芝龙,有前礼部尚书林大人协助,您就放心吧。”

    离开了马士英家,朱慈煃也是无奈。看来现在能看出满清将占据天下的没有几个人啊,这后面的事情难说的很。还是没有实力啊,说话都没份量。

    可自己既然决定了以退为进,还是完成崇祯的祭奠就离开吧。福王朱由崧,你挡得住满清人吗?等我有了实力,这皇位到底还是我的,谁也躲不去。

    朱慈煃来到军营驻地,现在他算是在骗来的队伍中立稳了脚跟。虽然人数少了点,迫于无奈,只有走精兵政策了。

    “何永英。”

    “标下在。”

    “火器是否分发下去?”

    “按王爷的吩咐,一切都妥当了。只是…………”

    看何永英欲言又止的样子,朱慈煃扫了他一眼:“说。”

    “是,王爷,按照您的吩咐训练都没有问题。只是这样训练太浪费火药了,这以前可没有这样过啊。”

    以前没有这样,到了我手下就得要这样了。花的是我的钱,你肉疼个什么劲:“执行。”

    “是。”

    朱慈煃没有废话,他对于枪支的训练实在太清楚了。神枪手是怎么来的?那是拿子弹喂出来的,不打上足够的子弹,能有多少战斗力。他让棒槌调查过,这次调入火器营的士兵,大多对火器没有多少了解,选取他们唯一的条件就是忠诚,是忠诚与他吉王朱慈煃,而不是大明朝廷。

    火药不是什么问题,朱慈煃闭着眼睛也能捣鼓出来。现在这老式火药对与他来说实在没有什么难度,等有了自己的地盘,只要花钱,火药那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为了让这些士兵尽快形成战斗力,消耗大一些很正常,反正大把的钱都花了,他也不在乎这点小钱。

    听着不断响起的火器轰鸣声,一支军队的雏形已经打造起来了。但是光有骨架可不行,这支军队还没灵魂,还没有血肉,自己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大明的火器虽然不错,可还是太简陋了,他有一百种方法改进这些火枪,可没有足够的人力与工业支持,这些还都是梦想。

    朱慈煃所到之处,士兵们纷纷驻足见礼。他们对朱慈煃还是很感激的,毕竟朱慈煃对他们不错,发饷发的足,伙食也好,这样的军队别处有吗?没有,还是在这里混着吧。

    对于这些士兵的心思,朱慈煃也明白,这些人现在是自己的部下,可要让他们真心给自己卖命却不容易。除了那数百火枪兵,别人对自己的忠诚都还待定呢。巡视了一下,朱慈煃对何永英说到:“本藩没有其他要求,一句话,令行禁止,若你做不到,本藩要你的头。”

    “遵命。”

    看着朱慈煃远去的背影,何永英也是叹气。这位主有些小看自己啊,粮饷充足的情况下,我要是还带不起这点人马,那就可以去死了。自己虽然被发配到这里来当个王府侍卫,可生活却比以前好多了。这年头,谁看得起当兵的?王府侍卫这个头衔却是好的太多了。回过头的何永英对着士兵就开始大喊:“都他奶奶的精神点,没吃饱还是怎么滴?谁敢耽误了训练,老子活剥了他。”

    等朱慈煃回到府中,忠叔来禀报:“王爷,您要的东西做好了。”

    二十五章 艰巨

    看着忠叔拿来的部件,仔细检查了一下,朱慈煃也是感慨,这些工匠在重赏之下,手艺也是出奇的好。将这些部件组合起来就是一支步枪,除了没有膛线,已经和现代步枪没有多少区别了。

    枪托做的美央美仑,枪机铸造的也完全符合要求,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弄出来的。看来有这些人在,完全可以搞出现代步枪来。就是这膛线不好处理,会大大影响射程与准确性。不过现在有这个已经已经很好了:“那些图纸呢?”

    “依照您的吩咐,已经销毁了,一张都没有落下。王爷,这些东西是做什么的?”见朱慈煃不回答,忠叔立即意识到自己多嘴了:“我是老糊涂了,王爷赎罪。”他实在不明白王爷为什么花了接近一千两银子搞这些东西。

    朱慈煃没有理会,只是拿起抢机问到:“谁负责做这个部分?”

    “是老李头,怎么有问题吗?我这就去处理。”

    “东西很好,我要他保密。”

    忠叔眨了下眼:“王爷放心,我会处理好的。”

    其实朱慈煃也知道自己的担心有些多余,但是他还是决定安全一些。就算有人泄漏出去消息,没有击发装置,也是没用的。更何况,光有枪没有子弹,就是烧火棍。不能小看任何人啊,要不然自己就危险了,现在是谨慎在谨慎的时候。

    朱慈煃一个人静静的将所有部件安装在一起,掂在手中。那久违的感觉又回到了身上,枪支曾经是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在虽然自己成了政客一般的存在,但是这枪支却依然离不开啊。

    不断的扣动扳机,听着抢击撞击的‘咔哒’声,朱慈煃的思绪又回到那一场场血战之中,一个个目标躺在自己的枪下。他那被极度压抑的感情也有了一丝波动,良久,他才从思绪中挣扎出来。

    由于没有膛线,只有加长枪管,这支枪的枪管达到一米三,加上枪托,比一个人都高。重量也大,让朱慈煃不得不加装支架。检查了一下,还是工艺跟不上啊。放下这支不成熟的步枪,朱慈煃开始折腾发射药了,子弹的弹壳和弹头都可以让人铸造,但是这发射药必须他自己来搞。这东西复杂是一个,另一个也是为了保密。

    发射药不同简单火药,好的因为没有工业基础,只能搞点简单的了。火棉加上助剂,在现有条件下也只能这样了。这个时候他不允许任何人来打扰,他全身心的投入了。

    直到第二天早上才结束,刚将这些安置妥当,还没等朱慈煃睡觉,老娘出现了:“儿啊,你在做什么?听下人说,你一晚上没睡。”

    “没什么,娘你放心,我这就去睡。”

    “你就知道说,都和你说很多次了。养那么下人是做什么的,还不是替你干活的。”

    这个可不能让代替,嘴里却只有无奈的说:“孩儿知道了。”

    看朱慈煃装出的一副疲惫样子:“你快去睡吧,本来今日还想和你说大婚的事情呢。”

    一听这个,朱慈煃头也不回的就去睡觉了。结婚不结婚的无所谓,只是他现在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恨不得将时间掰成两半,那有时间去管这些事情…………

    躺在床上,朱慈煃却是思绪万千。现在是可以制造步枪的,就是还有些技术难题啊。没有车床就车不出膛线,没有膛线是要大大影响枪支性能的。但是玩枪他是行家,制造车床?那就不是他能办到的事情了,麻烦啊。

    在说这枪支的造价也太高了,这一支居然花了接近一千两银子,就算等工匠们熟练了,不出废品,成本降低一些,可那也承受不起啊。说到底,还是没有配套的工业支持,这大规模列装后装步枪根本就是梦想。

    但是后装枪却是必须要的,要不然在将来如何对抗那如狼似虎的敌人?看来要派人去找制作火器的人才了,至于工业链,也只有摸着石头过河了。这些也都是自己有了地盘,有了实力以后才能做的事情了。目下第一步就是要去福州搞掉郑芝龙,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自己和郑家的实力相比,就是个小孩子与壮汉的差别。

    只希望派去收集情报的人能顺利一些吧,对于郑芝龙,最麻烦的并不是他陆地上实力,而是在海上的。好在自己这身份有个好处,只要不把郑芝龙逼急了,他不敢对自己怎么样。他还是大明的臣子,这个时候藩王的身份正好利用………

    等朱慈煃起来后,谢云沛也将查到的关于萧无的消息送了过来。朱慈煃一看,吆喝,这家伙还真是个能人啊。跑过海船,当过幕僚,还是个秀才。虽然没有当官,但是日子倒也过的逍遥,这次在南京遇到林欲楫,就被林欲楫介绍到自己这里来了。

    这萧无在南京居住了两年有余了,这段时间里,却是闭门读书,没有和什(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