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第 21 部分阅读

第 21 部分阅读

    怪在下礼薄。”

    朱慈煃斜眼一扫,好家伙,五万两白银。这小子出手可真是大方的很哪,郑家垄断了外海贸易,果然是富有的很啊。脸上浮现出一副很高兴的样子:“好,好。你的心意本藩知道了,你就放心吧。”

    而后小声嘀咕:“这小子,计策还真管用。”这嘀咕声很小,却刚好能让郑森听到。随后朱慈煃一副失言的样子:“既然郑公子来了,便让本藩设宴款待一番。”

    “多谢王爷美意,只是父亲新丧,这不合适。”

    “噢,你看本藩这脑子,郑公子节哀,对了,还有件事情要和你商量,差点忘记了。”

    郑森心中一抖,这位王爷的幕僚不好对付啊,还有其他的条件。果然啊,堂堂一镇藩王岂是几个银钱能打发的,若真是为银钱,那这幕僚也就太没水准了:“王爷有什么吩咐,尽管示下。”

    “这个……那个,对了,是这么说的,这俗话说到好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事上还要郑公子帮忙了。”

    郑森差点没一口喷出来,看来记住这句话可费了这位王爷不少力气啊。不懂还要装懂,《老子》中的话语到了他这里成了俗话说的好了。可是郑森确实笑不出来,这幕僚不好对付啊,只是不知道他们是什么心思:“王爷请明示。”

    “嗯,是这样,听说海外有不少奇珍,这些东西弄回中原可是值钱的很。这样吧,你给本藩弄几条海船,本藩也好去海外游玩,看看有什么稀有的材料没有。”

    郑森心中咯噔一声,果然是怕什么来什么。海贸能产生如何的财富,别人不知道,他还能不知道吗?这是要分他郑家的肉啊。只有强打精神:“王爷需要,在下自当效力,不知王爷需要多少船只?”

    “这个…………你看这给点就是了,反正这是萧小子说的,回头本藩让萧小子去找你,你们俩具体谈吧。”

    对于这位神秘的幕僚,郑森还真有几分心思。这幕僚的眼光毒辣的很哪,自己现在正是一个危险的时刻,不惜放弃一部分利益来寻求朝廷的支持,而现在整个福建在朝堂之上说话最有份量的恰恰是吉王朱慈煃。而海贸,那可是郑家的根本,换个时候,他是绝对不可能答应的,现在却是不得不让出一部分利益。

    不过郑森转念一想,看这朱慈煃并不上心的样子,也只是走个过场,还得自己和那姓萧的幕僚去叫劲了。就算给他们一些海船他也不在乎,只要能掌握郑家的力量,泉州市舶司就在自己的手上,那个时候你们能做什么还不是自己说了算。就算给你几条海船,能和郑家的船队相比吗?

    “既如此,王爷放心,此事森定然为王爷办妥。”

    “有你这话,本藩就不管了。对了,本藩刚做了一些木刻,你拿去看看,算是本藩的一点心意吧,呵呵。”朱慈煃一直吹嘘自己的手艺如何如何,好像很有信心的样子。

    直到郑森告辞而去,朱慈煃立即恢复了一副死人脸,开始盘算了起来。自己帮助郑森,那可不是因为什么帮助的话,也不是为这点小钱,一个在分裂状态的郑家更符合他现在利益。而扶助弱势一方的郑森,那么郑家这火才能烧起来,要是让郑宏逵一家独大,那可不是什么好事。对于和郑森要船,那不过是副产品。郑家在南海之上势力是相当的庞大,有了郑森的旗号,自己做什么都会顺利很多。

    “王爷,我回来了。”

    下面是一脸风尘的谢云沛,朱慈煃却是连眼睛都没抬:“如何?”

    “都办妥当了,穆瑞那边的人已经收编了。娘的,这家伙真不是个东西,打仗不行,捞钱倒是一把好手,我们把他揪出来的时候,很多老百姓都是拍手称快。”

    “缴获的一半归你,一半给出力的兄弟分了。”穆瑞,是原先郑芝龙秘密隐藏下来的一支人马,防范自己的。自己当然要先下手了。

    “王爷,那穆瑞如何处置?”

    “这小子是郑宏逵的人。”朱慈煃竖起手掌,一个下落。谢云沛点点而去,这事情他明白的很。

    解决了外面的威胁,这福州附近已经没有能威胁到自己的力量了。福州总兵朱柏彦手下的那些兵痞,朱慈煃还真不放在眼中,那些兵也就欺负一下老百姓,又有几个能上战场的。下面自己的敌人,是福州知府奚峰明与福建按察司王应华,不解决他们两个的问题,自己在福州依然是什么都做不成。

    这其中王应华新调来不久,还不大要紧,这家伙的官职是崇祯任命的,可现在弘光朝了,他还有多少力量?比的过马士英吗?麻烦的是福州知府奚峰明,这家伙在福州日久,已成气候,又是郑家的铁杆,又不能明着对付他,福州不能在乱了。

    现在还得先试探一下,看样子他应该是支持郑森的,要不然郑森能在福州城中这么肆无忌惮?福州二十七万百姓差点闹出暴乱,而奚峰明的声望也下降了不少。却依然不是换掉他的时候,还是要徐徐图之。现在还不是自己浮出水面的时候,在积蓄一些力量。等郑森和郑宏逵势同水火的时候,才是自己大动作的时候。

    唉,还是手下的人才少啊。赵彦杰留在南京,萧无去说降施琅,有些事情上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谢云沛办事很牢靠,但是脑子不够用,棒槌嘛…………不提了,这厮是人形怪兽,这样的事情还是将他排除在外吧。

    郑森必然会很快离开福州,等他离开了,该如何对付这奚峰明呢?这软刀子下起来,也需要相当火候啊。

    三十四章 手法

    “王爷,小人无时不刻的在想念您啊。”

    朱慈煃打量了一下这个胖子,这家伙是自己在北京的时候就安插到福州的三个商人之一:“路上有没有被人看到?”

    “小人加着小心呢,不会有人看到的。”

    “你现在的经营情况如何?”

    胖子摇摇头:“刚刚立足,还没有打开局面。”

    朱慈煃想起关于这家伙的资料,潘平,昔日的王府采买。做的尽心尽力,老吉王提拔他成了王府在北京的赚钱机器,这些年也着实赚了不少钱,是个做生意的好手。忠诚上毋庸置疑,一个在王府干了大半辈子的人,不会有什么问题。

    “什么原因?”

    潘平打个哈哈:“呵呵,王爷您身份高贵,对商贾这种贱业怎么会了解。这生意里面也有许多弯弯绕绕,若不是王爷您给的本钱厚,在这福州立足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你这些事情本藩不管,现在你去办一件事情。”

    潘平有点奇怪,有什么事情不好他出面,需要自己这么个小小商人去买的?要知道,当初派他们来,可是隐藏着身份的:“王爷尽管吩咐。”

    “囤粮,能囤多少囤多少。”

    潘平很奇怪,王爷要囤粮做什么?他又不缺粮。自己在江南一带收粮,还是王府的人给了极大的帮助,一旦王爷要粮食,只要出钱,那不是要多少有多少。这个时候,囤粮做什么?可王爷的决定不是他能左右的,他只是办事的人。

    “是,小人明日就开始办。只是现在是六月间,正是粮食最贵的时候,不如迟上一两个月,等地里的收成。”

    朱慈煃摇摇头:“就是要在这个时候收,你若有本事,就把全福州的粮都囤起来,不要在乎钱。”

    这么一说,潘平心中也有数了。王爷这不是要赚钱,是要办什么事情吧。现在这个时间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一旦自己在福州疯狂囤粮,那粮价自然会上涨。别看地里的庄稼收割在即,这个时候,也是百姓最需要粮食的时候,本身粮价在这个时候也是最高的,在一涨,那动静可小不了。

    “小人马上办。”

    “嗯,以后要不停的囤粮,明白了吗?再有,留意好的粮种,多准备一些。”

    好一阵子,潘平才应声,王爷什么时候对农桑之事感兴趣了?朱慈煃的心思他又那里知道?现在可不是太平盛世。‘盛世的古董,乱世的黄金’,在这个特殊的时刻里,粮食就是黄金,钱粮,想养兵可离不开这两样东西。要是事到临头了在去寻找,那可不是他的风格。

    再就是手下的那些兵了,这些人已经基本在自己控制之下,低级军官全部都是自己以前的侍卫。只是他们的作战方式还是落后啊,冷兵器时代将要终结,还想着长矛大刀弓箭那就没救了,现在需要让他们先适应火器时代的作战,等解决了枪械的制造工业问题,一支近代火枪部队将碾碎一切挡在自己前面的敌人。

    “王爷,秦俊到了。”

    “让他进来。”

    秦俊见到朱慈煃也还是一副颓废的样子:“参见殿下,不知殿下有什么吩咐?”

    扫了一眼秦俊的独臂,朱慈煃拿起一个酒坛子:“可敢?”

    “谢殿下赏赐。”秦俊也不多说,结果酒坛子就喝了起来。朱慈煃赞许的点点头,虽然这家伙只有一只手,还是很有豪气的嘛,是个当兵的。

    “听说最近你什么都不干,本藩这里可养废人。”

    不知道是喝酒的原因还是朱慈煃说他是废人的原因,秦俊的面孔之上一片潮红:“殿下若不满意标下,标下立即离开。绝不挨殿下的眼。”

    “哼……”朱慈煃一声冷哼,赶你走人需要我亲自出面吗?拿起一碗酒,也是一饮而尽:“怂包,你和女真人拼命时候的勇气那里去了?真要让你走,老子需要亲自出面吗?你太高看你自己了。”

    “殿下何必如此,标下身份低微,不值得殿下这般费心羞辱。”

    “羞辱?”朱慈煃哈哈一笑:“若不是看你和女真人血战的份上,就凭你,还不够格。你想什么老子知道,不就是吴三桂那个王八蛋投靠了满清吗,他是他,你是你,老子又没抓你杀你,你他娘还是不是个带种的。”

    一说这个,秦俊的面孔一阵抽搐:“看来殿下什么都知道了,标下也不隐瞒。殿下处处针对吴总兵这没什么,但是说吴总兵投靠满清,标下绝不相信。标下跟随吴总兵与女真人血战无数场,总兵大人手下杀死的女真无数,是有血仇的,不可能投靠女真人。所以殿下这般诋毁,标下不服。”

    “坐下吧。”朱慈煃叹了口气:“老子问你,满清有多少兵力?”

    “女真人少,这是他们最大的弱点,他们的八旗兵不足十万。就算加上蒙八旗、以及高丽奴隶兵就是顶天也不过二十余万。”

    “那我大明有多少带甲之士?”

    “百万之数,不在话下。”

    “我大明有百万甲兵,据守险要之地,辽东更是防御森严。这满清人是如何入关的?现在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清人就在北京城中,你告诉本藩,这是怎么回事?”

    秦俊登时语塞,还是强辩了起来:“定然是女真贼子趁总兵不在辽东之时,偷袭而至。”

    朱慈煃点了点桌子:“你信么?”

    秦俊说不出话了,这个理由谁信?现在满清人可是在北京啊,消息已经在证实。而吴三桂带兵进兵勤王,说他们和满清大军错开了?那吴三桂就妄称将军了。可他实在无法相信,自己跟着吴三桂打仗十几年,和满清人血战,仇深似海,怎么会投靠了满清人?他又如何能相信?在一次听到王府下人传说吉王爷说吴三桂投敌后,他便不愿意为朱慈煃效力了。

    朱慈煃丢给一份信件,秦俊拿起来看了一下,脸色更难看了。这消息是说弘光朝廷上已经有了动作,却是封赏吴三桂的,称吴三桂是‘功在社稷’,封吴三桂为蓟国公,赏其收复北京之功,并发银五万两,漕米十万石,加辽东巡抚黎玉田为尚书衔。

    “想知道这两位的情况吗?真实的。”

    这个时候秦俊心乱如麻,北京城到了满清人手中,这是路人皆知的消息,而朝廷这一封赏,更是坐实了吴三桂与满清人的联系,由不得他不信。别人也许以为真如诏书所言,吴三桂是功臣,借女真胡虏之力打败了李自成这个闯贼,可他却很清楚吴三桂和满清之间的仇恨,满清人才不可能给吴三桂效力。在联系吴三桂以往的种种,几乎可以确定这吴三桂是投降满清了。

    “殿下请讲。”他这几个字是一个一个从牙缝里蹦出来,可见他的心情是多么激烈。

    “吴三桂现在是满清的平西王,黎玉田投降了李自成。两人都不是大明的臣子了,可笑朝廷上有些人却还以为他们是什么忠臣志士,可悲啊。”

    “当真?”

    朱慈煃瞟了他一眼,没有说话。秦俊也明白,人家一个堂堂的藩王,骗他一个无名小卒有什么意思?这事情看来假不了,一条雄壮的汉子眼睛也红了:“大帅,这是为什么啊,我跟着您和女真人干了多少场硬仗,您怎么能投降满清呢?”一阵嘀咕之后,秦俊才恢复了本色,给朱慈煃磕了个响头:“标下愚钝,多谢殿下点明。殿下有什么吩咐,秦俊上刀山下油锅,绝没有二话。”

    鬼话,不过我要的是你的经验,你的忠心嘛,有的是办法考验:“好,吴三桂这个出卖祖宗的东西,却被朝廷封赏,天理何在?你去将朝廷赏赐给吴三桂的五万两银子和十万石粮食都给本藩劫回来。”

    “遵命。”投名状啊,王爷这招够狠的,这事情一做。自己就把吴三桂的脸面丢进粪坑了,吴三桂一定饶不了自己。

    见秦俊一副思索的样子,朱慈煃又说了起来:“你的家眷现在路上,已经快到福州了,不必担心。至于如何行动,你到了南京,本藩都安排好人手了。你的身份却是一定要暴露的,若是现在想离开,本藩也不拦着你。”

    秦俊摇摇头:“殿下,此事标下定然为您办的妥妥当当。”

    “好。”很好,你若是选择离开,明天王府之中不过是暴毙一个独臂下人罢了:“你联系一下在辽东军中的旧部袍泽,有不满吴三桂投降满清的,都来福州吧,本藩自然保他们一个前程。”

    这次打劫,朱慈煃也是要冒很大风险的。这可是给了朝廷实实在在一巴掌,是对皇帝的一种质疑,这可是大事情。但是朱慈煃还是决定抗下来,这是个契机,自己以往的名声实在是…………是需要改变一下的时候了。

    三十五章 筹备

    奚峰明现在是坐卧不宁,我是支持公子郑森的,可现在郑森明显不占优势。急急赶回泉州行事了,而福州现在却也让他焦头烂额,自顾不暇。离郑家全城大锁凶手,惶惶不安相比,这次的粮食事件闹的更大,郑家里面的争斗不知道怎么会流传到市井之间。这难以善了,要大打出手的消息一出,福州的粮价就疯了一样上涨。

    十天前三个铜板一斤米,不过是十天,在这短短的十天内上翻了六、七倍,并且还有继续上涨的趋势,这一下百姓可有些吃不消了。小农经济的特色在于自给自足,粮食是自己种的,布是自己织的,只需要去换一些油盐之类的生活用品就是了。按说这粮食涨价对于农民来说也是好事,可这个时间上却有些不对头了。

    现在眼看着就到了收获季节,可也是一年之中粮食最少的时候。这个时候大户人家自然是不愁米粮,但普通家庭却不一定有那么库存了。而福州城中不种田的人虽然不多,可也不少。这些人的家庭只有靠买粮食,首先吃不消的就是他们。而对于农民们来说,粮食价格上涨了,那这借贷的价格也随着上涨了,一旦还不起,卖地卖田,卖儿卖女也就发生了,这个时代的地主可不给你讲什么人权…………

    这郑家的事情本就一团糟,奚峰明作为一方知府,靠拢自己的政治前途已经很麻烦了。可现在福州城内又搞的一团糟,民以食为天。一旦价格波动太大,吃不上饭的老百姓闹起事来,那不是给他火上浇油嘛。

    “赵捕头,这几个收粮囤积的奸商你派人都去锁拿回来。”

    “是,大人。”赵严一看名单,也是吓了一跳。这些可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们背后的人,商人只是商人,在有钱他也是商人,根本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可这些人无不是背后有大家族支持的商人。确切的说,这些人就是赚钱机器。你锁拿了人家的赚钱机器,那背后的人能高兴?

    “大人,这是不是有点多了?”

    赵严的意思他自然是听出来了,可奚峰明却不在乎:“防患于未然,你只管去拿人。”要保证福州的方向,首先就要保证这些大家族的方向。抓他们的人,不过是要他们上自己的门,那个时候就是他们抉择的时候了。自己是公子郑森的人,自然也要将更多的力量绑在郑森的战车之上,才能帮助郑森成就大事。

    他自然知道这一手是很得罪人的,可他已经没有什么好怕的了。郑芝龙一死,他立场鲜明的支持郑森,一旦郑森失败了,郑宏逵不会放过他,到时候他的下场嘛,他用脚指头都能想的出来。这些高门大阀也确实不能小看,他奚峰明现在缺什么?最缺兵马,而这些世家大族一声招呼,那一家拉不出几百上千的壮丁护院?

    朱慈煃现在却在问忠叔:“事情都好了吗?”

    “都办好了,只是船匠们说,他们的手艺多承接先辈。现在要在海港造船,有些困难,毕竟他们很多年没有造这么大的海船了,生怕干坏了。只是王爷,这船厂至少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兴建起来,现在就造船,是不是太为难他们了?”

    “让他们克服,一应材料全部购买。”困难?那自然是有,没有困难我要你们做什么?造船是个烧钱的事情,我又不是钱多的没地方花了让你们折腾:“叫梅雪容来。”

    等这俊俏的小妞一来,朱慈煃看她一身妇人装扮也懒得理会:“这段时间研究的如何?”

    对于朱慈煃送来的资料,梅雪容心中自然有数,以往他家可是工部当差的,这耳濡目染之下,工部的事情她也比较清楚。这些资料可都是南京工部的东西,在联系那场案件。梅雪容也是惶恐不安了很久,打劫工部,这位王爷的胆子还真大。幸好紧接着就发生了立新帝的事情,大多人的注意力都到了那里,要是没有立新帝这档子事,一旦查出来,打劫工部这个罪名就算是藩王也背不起。

    “启禀王爷,资料全了,只要有人手,妾身有把握。”

    “很好,此事你去主持。”

    梅雪容眼睛瞪得老大,半天回不过神来。这可是真的?以往她只以为朱慈煃让他主持造船不过是随口一说,这时候那里有用一个女子去主持这么大的事情的?可现在得到朱慈煃的亲口允诺,她也是震惊无比。朱慈煃在南京拉走了整个龙江船厂的匠户,又大量招募工匠,她自然是知道的。有了这些工匠,这海船必然能造的出来,可是船厂在那里?

    “在哪处船厂造船?”

    “正在修建。”朱慈煃却是慢条斯理的一句。

    “那王爷,这造船需要的木材、帆布、索具、桐、漆、铁器作坊可兴建了?”

    “全部正在修建。”

    梅雪容又是一呆:“妾身有什么?”

    “你有人,有本藩的支持。”

    对于这个什么都没有的局面,梅雪容也认了。就一句,王爷支持她,那就足够了,一切的困难她都会去解决,要不然王爷要她做什么?她自小心高气傲,即便家中遭难,她也从不曾自怨自艾,现在有了机会,她更是要抓住:“王爷放心,妾身定然达成王爷的目标。”

    “在最短的时间内办妥,需要什么,只管找忠叔。”朱慈煃点头让她退下,一切忠叔会去安排的。现在虽然没有设备,但是有工匠,有钱。缺什么可以买,忠叔在南京那边联系了不少人,他们会提供一切材料。现在朱慈煃只需要时间,他最缺的不是人、不是钱,而是时间,时间不等人啊。

    现在北方是一个什么局面?可不想弘光朝廷想象的那么好,李自成是被打败了,退往西北了,可北京却已经在满清人手中了。南京朝廷却一副‘借虏平贼’的打算,一帮短视之人,这胡虏是帮助你平定了闯贼,可紧接着,你所有的家底也都进了这些胡虏的口袋。这些人,只为自己的私利,连祖宗大义都不要了。

    现在满清在扩大他们的势力,在平定山东山西,山东之粮、山西之财,一旦得到这两个地区,满清席卷中原就势不可挡了。

    而自己呢?现在中原之地,盘根错节,谋取福州一地倒不是太大的问题,可要是在想谋取更多的地方,那就是逼着郑家和自己死拼了。还是海外,掌握了海外才是根本。至于郑家,就是将整个福建给他了他们又如何?一个福建比起那万里海疆,可是差的太远了。

    “殿下,一切都办妥了。”

    “好,你也别休息了。马上走一趟泉州,你和郑森谈判一下,辛苦你了。”

    萧无很诧异的看了朱慈煃一眼:“殿下啥时候也会关心属下了?这可是个好现象啊,呵呵。”调侃一下话锋却是一转:“殿下和郑森谈,是要谋取郑家的什么?”

    这厮是聪明人,自然知道自己是想谋取什么。只是这聪明人怕是也猜出是自己干掉了郑芝龙。自己那一番做派也就能瞒下外人,自己身边的几个心腹却是瞒不了的:“主要谈海贸的事情,我答应他替他在朝廷上谋取一个官职。而他需要让出一些海贸的利益,还有给我一些船只,至于数量,看你的本事了。”

    萧无眼睛一亮:“殿下英明,此事就交给我吧。”

    “一切看你的了,至于施琅,让他先潜伏下来,以后会有更大的用处。”

    一言完结,两个阴人却都畅快的大笑了起来……………

    三十六章 暗行

    对于这个事情,朱慈煃决定亲自去一趟南京,让别人去他不放心。对郑森的事情他自然上心,现在只有扶植郑森对抗郑宏逵,才能让郑家乱起来。要是让别人去,搞不好弄个小官回来那还就麻烦了,想要官职人家郑森不会活动?是人家没钱还是人家没人?小官职还不是随便派个人就搞定的事情。

    现在福建这边难办就难办在一个总兵的名头上,朝廷那头自然也想趁着这个机会空降一位总兵官下来,权力嘛,谁会嫌多的?不过郑家里面的人在打生打死,就是弄个人来,怕是也站不住脚。除非带领大军前来,可现在朝廷有那个决心吗?有那个魄力吗?现在朝堂之上,不是顾忌这个,就是顾忌那个,会有那么容易的事情?

    所以这个事情上,朱慈煃决定亲自去一趟南京,至于名义?需要名义吗?而此时他更考虑的是,要付出怎么样的代价才能打动马士英去为自己的决定活动。马士英又不是他孙子…………相反,名义上他是马士英的孙女婿…………而政治之中,亲情又能占到一个什么比例?天知道…………

    安排好一切事宜,朱慈煃秘密动身前往南京,他也是轻车简从,随着一队王府的下人行动。至于这队伍,是去南京给马士英送礼的,想娶马家的闺女,这礼物少的了吗?

    马士英现在可谓是春风得意,他的府邸门庭若市。福王朱由崧已经登基为帝,他的地位更是水涨船高。现在天下皆视南京朝廷为正统,明朝廷虽然不得人心,可千百年的传统力量何其可怕,整个中原,大部分人还是认明朝这个朝廷的。也有一些人认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基本上没有什么人去认同在北京的满清朝廷,即便满清占据了天下政治中心京畿地区,可他们依然是草寇之流。

    南京城中,现在复社中人与马士英斗的正狠,可不管复社的人怎么鼓吹马士英、阮大铖之流是误国奸臣,可也没有阻断马士英家门口的盛况,日日来拜访的人丝毫没有变少。朱慈煃的队伍到达马府前,很多人都以为走错了地方,这人也太多了吧?赶集吗?

    “排队排队,什么阿猫阿狗的也敢插队。我们老爷都等了好几日了,你们一边去。”

    朱慈煃的队伍显然是没有什么大人物坐镇,排场上自然小的可怜,可朱慈煃不愿多事,朝棒槌一使眼色。棒槌越众而出,他的身板当即让这名拦阻的下人吓坏了。这么个壮汉,压也压死他,声音都有点发颤:“你……你想干什么?这可是京师,天子脚下。”

    棒槌不屑的看了他一眼:“睁大你的狗眼,这是吉王府的队伍,我们王爷给马大人送东西还轮不到你们这些外人说话,不想死的滚开。”

    棒槌进一步,对面的人就退一步。对上这么一个雄壮的大汉,他实在没有胆量做什么。下人们或许不知道,可这位老爷却坐不住了,他可是知道吉王朱慈煃是马士英的孙女婿,这吉王府来的人,他是得罪不起的。且不说人家身为藩王,天家血脉,就因为他是马士英的孙女婿,也不是自己得罪的起的。

    “不得无礼,这位兄弟果然威武,敢问可是福州吉王府上行走?”

    棒槌见正主出来了,他知道朱慈煃不愿多事,也没有过分:“正是,我们王爷为马大人送上些福州特产,在下一时冲动,请大人勿怪。”

    “没事,没事,是他们有眼不识泰山。本官乃户部郎中伏浩,请,请……”

    伏浩眼力可刁的很,这名壮汉不过一个下人,敢这么嚣张,自然是借着他们王爷的势力。吉王府的人嚣张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可这是那里?马士英的府邸之前,若在吉王府没点地位,敢在这里放肆?要知道,就是吉王爷见了马士英私下里都要叫爷爷的。王府的一般人敢在这里放肆?这壮汉要么是没脑子,要么就是在王府中有地位。伏浩还是把宝押在这汉子在王府中有一定地位上,虽有冲突,可顺势结交,攀上吉王,那离当朝马首辅也就不远了。

    让一干等待的人奇怪的是,这来的人是何方神圣?居然和马府的门子那么熟悉,没做任何等待就被迎了进去。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人家的孙女婿家来的人,不少人也泛起了伏浩的心思。马大人是高不可攀,吉王也是身份尊贵,可这些不过是下人,有什么难结交的?自古阎王好斗,小鬼难缠。搞定了这些小鬼,办事总顺利一些。

    当朱慈煃出现在马士英眼前之时,马士英直说他胡闹,但是听完朱慈煃的话,他却陷入了沉思之中。朱慈煃说的话很让他心动,若福州能掌握在朱慈煃手中,对他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嗯,这事有些难办,朝廷上已经决定新委派一个总兵官下去了。”

    自己还是来晚了,可自己的信早就该到了啊,马士英怎么可能连这点事都拖不住呢?这里面似乎有些文章啊。马士英也继续说到:“此事乃圣上亲自定夺,谁也不能说什么。”

    这话一出,朱慈煃立即明白了。弘光帝朱由崧也明白他只有名义上的兵权,现在趁着郑芝龙死,福建乱的局面,派一个自己的心腹下去掌握兵权。呵呵,想的不错,可惜福建是你想象的那么容易的吗?朱慈煃敢保证,这皇帝派下去的人,郑家有一百种方法让他消失的无声无息,因为这家伙触碰的是郑家的底限。自己都不敢做这件事,换个人去,不是找死吗?郑家这个地头蛇在福建的力量,实在不是这些高高在上的大人们能想到的。

    “此事不必担心,孩子心中有分寸。那么这样吧,可否为郑森谋取一个副总兵的位置?”

    马士英盯着朱慈煃看了一下:“此事应该不难,只是郑宏逵和郑森的人都在活动,这南京城中,也是他们的一场大斗法啊。可惜,斗来斗去,最终却便宜了别人。”

    朱慈煃眉毛一挑,这别人…………老爷子值得必然是自己,而不是朝廷派下去的那位总兵官,打个哈哈:“那么我们便帮郑森谋取个副职好了,此事一成,余事皆由孩儿来办。”

    朱慈煃对自己很恭敬,这让马士英很高兴。即便朱慈煃是他的孙女婿,可人家毕竟是藩王,就算对自己无礼,他也没办法说,身份决定的事情太多了。不过现在这样也很好,他很高兴,尤其高兴的是,朱慈煃让给他的利益。一旦事成,他将得到无法想象的好处。这一切,吉王都谋划好了,不愧是常家丫头的种,自己的孙女能嫁给他,自己也就放心了。

    “孩子,我是老头子一个,快入土的人了。要那些又有什么用处,只可惜我那些儿女没有几个成器的,这等我百年之后,看在我这张老脸之上,你也照顾他们一下。”

    “这是应该的,都是自家人嘛。”

    等安顿下,赵彦杰也出现了。王爷秘密出现在南京,他自然是得了消息了,赶到马家来,他有一件事情要向朱慈煃禀报:“王爷,有一个人我想您会有兴趣见一见。”

    “什么人?”

    “崇祯朝文渊阁大学士蒋德璟。”

    “他有什么特别?”

    “王爷有所不知,此人乃大才,若得其相助,必能成就大事。”

    “其才于你相比如何?”朱慈煃很奇怪,文人相轻,以赵彦杰的心气,居然也会这么称赞一个人?

    “八公先生之才,我那里比的了。萤虫与皓月之差啊。”

    “说说。”朱慈煃也来了兴致,这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这么大的能力?赵彦杰也算心高气傲了,居然承认比人家差距大,他和自己说话,不会是谦虚之词,这蒋德璟何许人也?

    三十七章 八公先生

    “说起八公先生,还真是个传奇一般的人物。天启年间,阉党势大,魏忠贤权倾朝野,八公先生却不畏强权,敢于直谏,最后被阉党打击罢官。崇祯年间,先帝启用,颇受重用,也是敢于直谏,到了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今年三月间,与崇祯皇帝一番争吵,帝不纳其言,八公先生引罪去位。”

    这有什么奇怪的?敢于谏言的人多了,不会就这么点能耐吧。不过有这样的人也算难得,现在充斥朝野的都是一帮什么官?阿谀奉承、争权夺利,一群废物。朱慈煃耐心的听赵彦杰说下去,他知道,赵彦杰这厮就这毛病,滔滔不绝…………

    “王爷可知道八公先生当年做过什么?当年他提出制止占取民田,鼓励垦荒,加强地方,防止天灾,安民四境这些适宜的条陈,可惜阻力太大,没有实施下去。而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今年他与兵部尚书杨嗣昌的一场争论。当时杨嗣昌提出增兵十二万,增饷二百八十万两,其措饷之策有四:论因粮、溢地、事例、驿递。

    因粮,是因旧额之粮,量为加派,亩输粮六合,石折银八钱,伤地不与,岁得银百九十二万九千有奇;所谓溢地,就是民间土田溢原额者,核实输赋,岁得银四十万止;所谓驿递,就是前此邮驿裁省之银,以二十万充饷。这些不体恤民艰,无限度进行搜刮,横征暴敛的病民之术,更是对天下雪上加霜的策略。这天下最终还是灭亡在百姓的反抗之上了,唉…………若先皇纳八公先生之策,何有今日哉。”

    顿了一下,赵彦杰继续说到:“杨嗣昌一上此书,八公先生立即指斥其缺失之处,并提出应对,可惜却未被先皇重视。”

    朱慈煃打断他:“他有什么能耐?”

    “呃,八公先生秉性耿直,忠直纯良,重农事,善理财治兵,文武皆备,乃经世治国之大才也。”

    有点意思了,这家伙真这么有本事吗?那倒也不枉自己去拉拢他一下,只是人家会为自己效力吗?

    赵彦杰似乎看出了朱慈煃的担心,也说到:“王爷不必太过担心,当今圣上召八公先生入阁为大学生,八公先生却没有答应,只是羁留南京,准备回泉州老家。王爷可与其一起回福建,路上交接,以王爷的身份,八公先生自然会应允。而以后,就看王爷您的了。八公先生对朝廷忠心耿耿,闯贼进京之时,大臣皆逃亡,八公先生却依然在京郊,直到先皇薨,八公先生才离开北京,八公先生之威望,连闯贼都对他客客气气没有为难,屡次邀请,皆被拒绝。”

    噢,连李自成都佩服他,这人还真有些不一般了。朱慈煃点点头:“果然是大才。”

    “呵呵,更重要的一点,其实本来我不打算向王爷推荐他。毕竟王爷想收纳他要费的力气太大了,但是在南京他的一番言论却让我不得不向王爷您推荐,我认为,就是花在大的代价都值得。”

    朱慈煃挥手让他说下去,赵彦杰一捻胡须也开始了:“现在的朝廷,说句不客气的话,一群鼠目寸光之辈。马大人纵有强国之心,却受限颇大,这复社的力量也不小,一直与他做对。这些大臣们的精力都用在了争权夺利之上,没有人想北上收复国土。而现在朝廷的论调皆为‘借虏平贼’,可却不想想,这满清的(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