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第 22 部分阅读

第 22 部分阅读

    人的心思会这么简单吗?怕是借满清灭了闯贼,紧接着满清的刀锋就要对准江淮了。

    而八公先生不愿入阁,怕也是这个原因。八公先生上书当今圣上‘昔宋在江南,河淮以北皆虏,故不得不偏安。今奴雏方幼,诸虏争权,河淮以北,奴骑不止,而闯寇闻亦久奔,间有一二逃将士兵假名行劫而已。中原士民,锥牛洒酒,以待王师之至,但使内外合力,文武同心,分路北征,指日清贼可期。大非晋、宋之拟也。’可惜这一篇文章却被忽视了。八公先生无奈而言,天下大患,非在闯贼,而在建奴也。”

    有眼光,此人果然厉害。现在满清的顺治皇帝还小,摄政王多尔衮与一众兄弟争权夺利,而现在他们占据的京畿地区与山西山东部分都不稳当。一旦这个时候北伐,满清人只有回老家的份,现在可没有人愿意被‘建奴’统治。更何况现在满清人少,死一个少一个,他们打的起吗?能看出满清的威胁,能想到这些,真是个人才。

    “嗯,此人在何处?立即带他来见我……不,我亲自去见他。”

    “王爷,王爷,您别着急啊。现在忽然上门不好,待我略作安排,等您回福州之时,一路上有的是时间。”

    朱慈煃坐下了,是啊,现在去太冒昧了。自己可是隐藏身份来南京的,若是此人性格古板,还真成自己的麻烦了:“你派人去保护他,有什么消息立即告诉我。”

    “是。”

    关于福建总兵一职,朝廷之上也是热闹的很。不过都是些小虾米,真正的大头可都没动弹。为啥?你在大,大的过弘光皇帝吗?这事情,皇帝已经内定了,现在不过是走个形势,你们在吵也不会有用的。在退让的同时实现自己的目的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马士英果然取得了他想要的。对于皇帝钦定的福建总兵章奕,他是完全的赞同,认为章奕文武兼备,是一员干将。只是这副总兵一职,也可以授予郑芝龙之子郑森。郑森为郑芝龙之子,这样安排也体现出朝廷体恤之意,更显圣上宽仁。副职能大的过正职吗?当然是就名义而言,至于实际嘛,皇帝也不会考虑这个,对他来说,做的好是他领导有方,做不好就是臣下无能…………

    复社的人也看出,这不是马士英的人,他们更不会阻拦。他们是和马士英对着干的,可不敢和皇帝对着干,虽然他们也想换掉皇帝,可惜皇帝已经登基,这事情也轮不到他们做主了。

    一得到消息,朱慈煃也没有停留,立即离开了。一个是他不想节外生枝,在一个就是这位传说中的八公先生蒋德璟要走,恰好搭的就是他的船。

    “赵先生,有你在南京,我放心。”

    “王爷,您就放心吧,只是老夫人那边…………”

    算了,不说她了,这位老娘其实还很年青,可整个一副婆婆嘴。自己回去了一趟,却被她立即打败,她说的都是大婚,生孙子之类,实在让朱慈煃无语。要不是看在常发,常达两兄弟的份上,估计他就要跑路了。

    这发达两兄弟也算自己的亲戚,看他们的样子,当兵也是一把好手。而且这自己人嘛,用起来也放心,看在老娘的面子上,这两兄弟朱慈煃决定好好培养一下。

    “你去处理吧,长沙来的人不要亏待了他们,还有船厂马上起来了,这边材料的购买你也盯着点。”

    “是。”

    大体交代了一些事情,朱慈煃踏上回去的船,也期待着见见这位传奇般的八公先生蒋德璟。

    三十八章 真风骨

    在船上,朱慈煃终于看到这位传说中的八公先生。就外形而言,怎么看也是一干巴老头,完全和传说中的高人不搭边…………唯一和‘高人’搭边的是,真是高人啊,这老头的身高得有两米高吧,果然是‘高’人啊…………

    对于赵彦杰如何将蒋德璟弄上自己船,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机会去了解这位大学士。现在他最缺什么?人才,可人才不是白菜,随手就能抓一把。他只是一个藩王,可以吸纳的人才并不多,人人都知道一个藩王是不会有什么作为的。

    “老先生好兴致,在船头赏景啊。”

    这个时候朱慈煃也放开了冷脸,主动上去搭话了。蒋德璟看了他一眼,又回头看着大海:“赏景,姑且称之为赏景吧。”

    在不表露身份的情况下,人家还真不把他当回事。可朱慈煃也知道,就算自己表露了身份,不过是得到蒋德璟一个礼,一声殿下的称呼而已,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很随意的说了起来:“老先生高寿?”

    “高寿谈不上,知天命之年耳。”

    才五十岁?怎么看起来和八十一样,这家伙和崇祯皇帝一样,都是操劳过度啊:“呵呵,老先生可是有什么烦心之事?”

    “烦心?现在我想烦心也烦不上了,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啊。娃娃,你也是福建人?”

    娃娃…………朱慈煃很崩溃,自己的年级在人家眼中还是娃娃,这老头,却也只有无奈的说到:“算是吧。”

    “呵呵,皇土之下,本为一家,何分地域。倒是老朽唐突了。”

    “没什么,听老先生口音,似乎是京城人。”

    “京城?”蒋德璟呢喃一句,转头望着北方,久久未有话语,好一阵子才说到:“北京,那只是曾经的地方了,现在我只想回泉州老家,颐养天年。”

    朱慈煃假作惊讶:“你是泉州人?那你可认识林欲揖老大人?”这纯粹是一句废话,人家与林欲揖同朝为官还能不认识?

    “呵呵,只是认识罢了。”

    看老头兴致不高,朱慈煃转换了话题:“老先生为何说北京是曾经的地方?”

    “娃娃,你来猜猜看。”

    呃…………朱慈煃再次被噎住,心中一转,却说到:“北京乃我大明京师,天下的中心。可现在北京城却落在女真鞑虏之手,真真丢尽我大明子民之颜面,曾经的天子脚下,已经是鸠占鹊巢,也确实是我大明曾经的地方了。”

    说到这里,蒋德璟转头盯着朱慈煃,眼睛似乎有些发亮:“你认为现在该怎么办?”

    好嘛,我来问你,现在却被你反问起来了,这老头,不过还是很耐心的说到:“女真人虽然悍勇,兵微将寡,我大明在人力上千百倍于他,他们本不过是小患。可惜闯贼势大,和朝廷拼了个两败俱伤,更有奸贼卖国,使我大明锦绣河山陷于鞑虏之手。而现在鞑虏暴行,居然实行剃发令,百姓反抗不休,即便是废除了,可人心尽失,统治不稳。现在只要朝廷起兵北伐,定得百姓拥戴,势可一战而定天下,恢复故土,再铸大明。”

    “呵呵,你这娃娃胆子还真大,说这些不怕那些朝廷上大人怪罪你?”

    “仗义直言,有何可怕?”怕?我怕谁?只要我不造反,你弘光皇帝敢动我一根指头?不过是一番激进之言,我还巴不得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我大明吉王励志北伐,收复河山呢。

    “北伐?娃娃,这带兵打仗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大军启动,又岂是一句话就能办到的?唉…………”

    听到蒋德璟这声长叹,里面充满了辛酸,这家伙真是忧国忧民。朱慈煃嘴角一翘:“一句话,除了皇上一句话能办到,别人一句话都办不到这件事情。”

    “皇上?怕是皇上也办不到啊。”

    看来这家伙对现在的朝廷是失望的很啊,弘光皇帝亲自下诏让他入阁成为大学士,这是什么样的恩宠,内阁高于六部,只要他一点头,荣华富贵算什么?唾手可得。可这位硬是不奉召,只因为他的建议皇帝不采纳。这才是真有骨气,他的对策确实是现在最正确的。

    现在天下是什么形势?李自成被打败,退往西北。满清刚刚越过辽东,占据京畿地区,在入关之时,还实施了剃发令。可惜他们太小看传统的力量了。‘身体发肤,授之父母’的概念他们那里撼动的了,若不是多尔衮明智,公开废除了这剃发令,现在别说进军山东山西,满清人只有退回关外的份。

    但是这剃发令的恶劣影响却不是这么容易消除的,山东山西各地反抗不断,一旦现在提兵背上,满清自然应接不暇,唯有退回关外了。倒是李自成更为可虑一些,不过只要出一位有道明君,兴利除弊,大顺政权也只有颠覆的份,他到底是农民起义,根基上是没有办法和根深蒂固的大明朝廷相比的。

    可惜南京朝廷这些人忙于争权夺利,北伐?没有人会去想。对于这个问题,朱慈煃和马士英提过,可马士英的回答却让他只有闭嘴的份

    “北伐?收复故土,还我河山。你以为我真不想?不错,现在朝廷上有钱有粮有兵,可皇上不点头谁敢发兵?我不是没有去说服皇上,可没有效果。除非我独力发兵北伐,若能成事,只要能收复这山和故土,我倒也不怕背上个不尊圣旨的千秋骂名,可不行。为什么?我必须坐镇南京,复社这些人,说别的不行,使绊子下黑手那是个顶个是行家,一旦我离开了,那就离兵败不远了。复社在朝野还是很有力量的,也只有我坐镇才能震得住他们,我一离开,那朝廷就成他们的了,连皇上的位置怕是都危险了。他们还有什么不敢干的?可怜我与张溥相交之时,他是何等的风骨,现在的复社却成这般,想必他在天之灵也不能安宁吧。”

    马士英的一番话也让朱慈煃放弃了继续劝说的决定,这个时候,于公于私,马士英都不会离开南京。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么好的机会错过,自己的力量太薄弱了,要是自己有足够的力量,这一切就又不一样了。

    “对了,还不知道老先生的称呼呢。”

    “呵呵,老夫蒋德璟。”

    “蒋德璟,可是皇上诏入阁而不就的八公先生?”朱慈煃一副惊讶的样子。

    蒋德璟却是满含深意的看了朱慈煃一眼:“事实多艰,虚名而已。我一个老头子,入不入阁又有什么关系?若能的大明中兴,莫说入阁,就是入火海又有何妨。只可惜啊…………”

    看着不在说话的蒋德璟,朱慈煃也被震住了,不管他说的是真是假,今天他是真正的见识了这大明志士的风骨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都比不上信念。这样的人,不管他有没有才华,都是值得用的。君子重德,有这般情怀才是真正的国之干城。只是现在这国之干城却只有归家中天的份,这叫什么天理?

    朱慈煃也没有说什么:“久闻八公先生大才,对于这农桑之事在下有些不明白的地方,可否讨教。”

    “你且说来,老夫自然知无不言。”

    讨教了一番农业知识之后,朱慈煃满意的走了。在他看来,用人有三等。德才兼备者可重用,大用特用,恃为干城;有德无才者可为虚职,千金市马骨,古今皆然;有才无德者,量力而为,可控制者能办事,无法控制的,只有不用。

    很明显,这蒋德璟便是德才兼备者,因为一个人装一会容易,装一辈子的话,装的也成真的了。可惜他离开了,没有看到蒋德璟那独特的微笑,也没有听到蒋德璟的呢喃:“娃娃,有意思,堂堂的吉王居然被我叫这么多声娃娃没有恼怒,林老头果然有眼光,这小子是个成事的人。”

    蒋德璟与林欲揖是同乡,又同朝为官,更是好友。这大名鼎鼎的吉王他又怎么会不认识?只是朱慈煃不知道自己见过他而已。而即便朱慈煃乔装过,却那里瞒得过他的眼睛?自打一开始他就认出了朱慈煃,只是他有心试探,在加上他可没有傻到这个时候揭破朱慈煃的身份。

    望着不断上升的太阳,蒋德璟心中也有了计较。大明朝本是如日中天,却因为一些人的出现会到日薄西山的地步,可同样,一些人的出现,会让大明依然如日中天。为天下,为百姓,百死犹为悔,这个时候,蒋德璟也想起了年青时候的誓言,到了这把子年级,粉身碎骨怕什么?为我华夏,百死犹为悔。

    三十九章 暗棋

    一路之上,朱慈煃常常与蒋德璟畅谈,可到了告别也没有表露自己的身份。对于这个老家伙他十分满意,只是现在没有什么名义去招揽人家。连内阁都不愿意入的人,会看得上一个小小的王府幕僚?这等人物,可不是招募的那些王府侍卫,大头兵和人才的区别就在这里。要招兵,那是一招一大把,只要自己不造反,这些当兵吃粮的不会有任何问题,可真正有身份人却不会买你这份账。

    泉州,郑府之内,萧无再一次笑呵呵来找郑森,一见面就道喜:“恭喜郑公子。”

    郑森一见他这样子,就知道朝廷那边必然有消息了,心中高兴的同时也有些忧虑了,这吉王在朝廷的能量如此巨大,看来自己要更进一步的拉拢这个藩王了,果然不简单啊,口中却说:“萧先生取笑,何喜之有?”

    “恭喜郑公子,朝廷已经决定你为福建副总兵,安远侯。现在需要改口称呼你为安远侯了。”

    副总兵?一听这个,郑森的脸色有些不对了。至于什么侯爷,他根本不在乎,他关心的是这总兵的人选是谁。至于这个侯爵,有没有无所谓,壮门脸的东西而已,一点实际作用也没有。而一旦是郑宏逵得了福建总兵的头衔,名义一到,他就没有丝毫机会了。

    萧无自然也看出郑森的心思,却是在这里卖关子,扯七扯八的就是不说这总兵人选。好生敲诈了郑森一番才告诉他:“安远侯不必多虑,福建总兵一职,朝廷另外委派了一员干将。至于那边嘛,依然是他的侯爷。”

    那就好,知道郑宏逵还在原地踏步就好了。他郑森和郑宏逵的人都在南京活动,而对方有些什么举动他们又怎么会不知道。但是想不到的是,他们两人都没有办成的事情,居然真的被这个不起眼的吉王给办到了。郑森也是叹息自己运气好,当初给吉王些好处,不过是看重他藩王的身份,希望多拉拢一些盟友,至于他答应的事情,还真没指望他能给办成。

    副总兵,不要紧,副总兵就副总兵吧。虽然不是最高武职,可只要比郑宏逵的高就可以,这样一来,在外人眼中,他就是郑宏逵的上司。而郑家的一些人,也会受到影响。任何时候,朝廷的影响力都是莫大的,在落魄的天子还是天子,还是有着号召力的。

    “奈天先生如此才华,森甚为欣赏,你若不嫌弃,与我共襄大业如何?”

    对于郑森的邀请,萧无哈哈一笑:“多谢侯爷美意,只是小子一个浪荡子,习惯了散漫。做点清闲的事情还好,这正事嘛,我又没啥本事,啥也干不了,就不浪费侯爷的粮食了。”

    郑森在连请,可惜都被萧无嘻嘻哈哈的岔开,就是不答应。多年以后,成为袍泽的郑森为起萧无当年为什么不答应自己的邀请的时候,萧无的回答让他十分无语。萧无那时说的是:“那时候?为啥?没有为啥。就一点,我出阴招,而后王爷给我背黑锅,换个人马上就得把我丢出去当替罪羊。”

    名声,确实是这个时代很多人看重的东西,可惜朱慈煃却是全然不在乎这点。而萧无没有说出来的是,他当过幕僚,当林欲揖将他推荐给吉王后一段时间,他才决心帮助吉王。原因也是很简单,因为他见过最小的官,哪怕只是个芝麻一般的县官,那规矩都比这位贵为天潢贵胄的吉王来的大。没有任何人能容忍他的没大没小、没有规矩,只有这位吉王可以。更不要说,吉王是少有的赞同他见解的人。

    看着萧无走了,郑森也陷入了沉思。这萧无是个人才,虽然不能为己所用,也就罢了。他又不是什么名人,不效力便不效力吧,没必要因为他开罪了吉王,这个时刻还是很需要吉王在朝堂上的影响力的。目前最大的敌人是郑宏逵,只有击败了他,自己才能接掌郑家的一切。

    回到福州的朱慈煃,就接到了一个好消息。潘平成功的完成了任务,只是眼前的潘平却不断的在请罪,因为他和王府的关系暴露了。朱慈煃却是温和的说到:“不要紧,你与本藩的关系,迟早会被查到。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能起到作用就好了。”

    是啊,他来之前布下的这三个暗棋,不就是拿来用的。这个时候不牺牲?什么时候牺牲?在说,曝光了又有什么?商人的地位是低,可那个高门大阀没有生意?只要这任务完成的漂亮,就很不错。看着潘平,朱慈煃作出决定:“你继续经营,不用避开王府的关系,光明正大的去赚钱,忠叔,好好赏他。”

    潘平连呼不敢,被忠叔带了下去。他当年只是个王府的下人,虽然做了商人,有了钱。可地位依然不高,现在朱慈煃这样却是肯定了他在王府的地位,这一下,谁还敢看不起他?他可是吉王府的人,虽然还是商人,却不必在受以前那么多冤枉气了。

    朱慈煃现在却在算计下一步的行动了,福州现在因为粮价攀高,百姓闹事的可不少。就算奚峰明动用了强制的手段,可粮价依然没有下去多少。对于抓来的粮商,大部分人他还真没胆子动。这打狗还看主人呢,这些商人背后的人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虽然在最后的谈判中,大家都答应降价了,可这粮食价格依然很高。

    这其中,潘平也起到了一个重要的作用。大家一听有吉王府的人参与了,那还不赶紧赚钱,大树底下好乘凉啊。有吉王府这么大的招牌顶缸,他们怕什么?更可恨的就是奚峰明,做了这么多年父母官了,可没少拿他们的钱,有了事不袒护他们不说,还对他们这般行事,太不给面子了。

    人活脸树活皮,你郑家之内的纷争牵扯我们做什么?这家大业大的人都明白,这会是一场什么样的斗争,那可凶险的很。跑还来不及,谁有凑上去。但是按你奚峰明的安排,我们不成了郑森的铁杆了,这万一郑宏逵得胜,以后福建还有我们的好日子过吗?

    在郑家纷争的事情出现后,这粮食是什么价格就没有什么人管了。他们更多的是斟酌现在该是什么立场,想避开这漩涡可不容易,奚峰明是福州的父母官,他们都是福州人,要受他的管,难道为这事情背井离乡不成?而这个时候,大明吉王,这个不管是郑森还是郑宏逵都不敢轻易开罪的人物也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之中。

    消息灵通的人多的是,有主意的人也多得是。可大部分事情就是少个牵头的,潘平这个时候以牵头人的身份出现,很容易就将这些门阀大家拉到了朱慈煃的阵营。管他郑森与郑宏逵打生打死呢,在吉王府的庇护下,他们依然过他们那滋润的日子。至于一个藩王能不能保护他们,那是毋庸置疑的,他郑家还是大明的臣,朱慈煃可是皇亲。

    权衡之下,大部分的高门大族都投向了朱慈煃。奚峰明这次太过于急功近利了,逼得他们作出了选择,一个让奚峰明郁闷不已的选择。而现在奚峰明也是在家中懊悔,自己的手段太过了。

    “老爷,不行咱们就来硬的吧。”

    “胡说。”看着自己的心腹手下,奚峰明也是叹气:“章先生,悔不听先生金玉良言,奈何啊奈何。”

    在旁边一直眯着眼睛好像在睡觉的章先生也睁开了眼睛:“老爷何必如此,公子那里势单力薄,老爷此举,也是一心为了公子,关心则乱而已,谁也说不得什么。”

    “唉…………谁成想这里面会有吉王的人,从没听说吉王府有这号人。事到如今,先生可有补救之法?”

    “难,吉王此举,怕是早有预谋了。吉王年少,应该不会有这份阅历,必然是王府中有高人。这一下,老爷你是两边不讨好,贫民骂您、大户不满,事情还没办成,事情就麻烦了,若王府的人在出手,怕是您这知府衙门就要换人了。”

    “嘶……”奚峰明倒吸一口冷气,开玩笑吧,他在福州经营十多年,那里是那么容易被撼动的?不过这章先生的话还是听一听吧:“先生请指点。”

    “老爷您想,秋收在即,粮食却成天价,这些年见过吗?只要熬过这一点时间,秋粮一收上来,高价囤积粮食的人必然亏的血本无归,这潘平傻了吗?会干这么愚蠢的事情?更何况,他潘平一个小小的商人,会知道府库里没有存粮的情况?有能力让大人调集的粮食都莫名其妙的消失在路上?所以说,此事,必然是吉王府所为。”

    “本官似乎没有得罪过吉王啊,难道这吉王要…………”

    “呵呵,八九不离十。吉王府的人出手了,吉王要的是福州。老爷您若不投靠他吉王,只有走人的份。”

    奚峰明沉吟了一阵:“我是老爷提拔的人,怎么能背弃郑家,此事绝无可能。”

    “老爷,以我看,您还是离开吧。看吉王府这次行事,必然有高人策划。我自愧不如,老爷您也不是对手。对郑家来说,一个福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郑家的根据在泉州,或许不要多久,郑家的人就该让您离开这里了。”

    说这个,奚峰明绝对不信,福州虽然比不上泉州富庶,可郑家不可能就这样放弃福州啊。而且一旦福州成了吉王的天下,那不是给郑家添乱吗?

    四十章 代价

    朱慈煃现在很高兴,高兴的不是萧无从郑森那里敲回来的十条大船,而是可以用郑森的名义参与贸易了。以往不是没有人想参与海贸,可没有郑家的点头,在这海面之上,还真没有办法施展,郑家在海上的实力实在是太强大了。

    而现在,可以自由出航了,那么就可以着手先期问题了,熟悉航线。郑家在海面上势力虽然强大,但是通往南洋的航线却并没有完全掌握,他们的眼光还是在大陆附近,即便占据了宝岛台湾,郑家在台湾投入的精力也远没有在福建广东这里投入的多,更不要说南洋了。

    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概念。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而现在的南洋,已经有不少的汉人了,可他们在这里的生活却并不怎么好,毕竟交通太不方便了。朝廷之上,也没有人关心这些离开中原的人,南洋现在却是欧洲列强的地盘。

    在福州稳住脚跟,朱慈煃暂时不想在福建继续扩大地盘了,因为这里牵扯的事情很多。郑芝龙虽然死了,可郑家依然是庞然大物,想几个月就消灭了郑家,他还没有这份实力。他要做的,只是让郑家乱起来,只有郑家内部的人打起来,这庞然大物才能崩塌。

    “殿下,现在目的还没有完全达成,虽然您可以进行海贸。可这没有多大用处,对于福州,郑森还没有松口。”

    那是因为他们两人还没有到最紧张的时刻,等他们两打起来,这福州自然会到我手中。可福州不过是一个桥头堡,真正的力量要放到海外。实力不够啊,要是有足够的力量,一口吞掉郑家的船队,那才是自己的心愿。中原之地,势力盘根错节,自己又没有大义之名,很难让人信服,可海外又有不同。自己这个藩王的身份在中原或许命令不算什么,可在海外,那就是和皇帝一样了,毕竟大明皇帝从没管过海外的人。

    “别急,福州,郑家会给我的。既然你回来了,奚峰明那边,你去办吧。”

    现在朱慈煃更关心是开始兴建的船厂,福州有很多地方都是天然良港,造船厂的选择根本不是问题。而他要兴建造船厂是势在必行的事情,虽然说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可现在不是经济建设的时候,而是战争期间,武力什么时间都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军工也是一样。

    设立在南台的造船厂,现在正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样子。对于现在发展造船厂,朱慈煃也经过了反复的考虑。郑家的人不是瞎子,自己这么大的动作,他们自然知道这造船厂的存在。可这又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干脆就摆明了来。以他的名义,弄个造船厂倒不是多大的事情,造船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在朱慈煃一直以来伪装的假象之下,郑森和郑宏逵都轻视了他。

    对于郑家来说,朱慈煃不过是个废物。只是府中有相当厉害的幕僚,而此人为朱慈煃出谋划策,也只是想要福州,福州毕竟是他吉王名义上的封地。可朱慈煃在福州有什么影响力?这种状况下,吉王想要福州也是很正常的,好歹是一镇藩王。可就是藩王又能如何?能做什么?

    郑森已经决定将福州让给朱慈煃了,只要朱慈煃站在他这一边,在朝廷上为他周旋。郑家的基业大了,一个福州还算不上什么。而郑宏逵现在也顾不上对付朱慈煃,他需要面对咄咄逼人的自家侄子。

    “王爷您来了。”

    看着梅雪容变成小麦色的皮肤,朱慈煃只是点点头:“进度如何?”

    “一切都很顺利,只是想要造出船,还需要不少时间。现在顶多就是修理维护一下船只。”

    从兴建到开始造船,自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朱慈煃到也不着急,现在就能修理维护船只已经是意外之喜了。船只很快就会有的,这世上有办法比造船买船更快…………

    看着工地上一群人在热火朝天的干活,朱慈煃随口吩咐:“不要吝惜,让他们吃饱。回头去忠叔那里领五千两银子,随时奖赏干的最好的人。”

    效率,他要的是效率,这里越早弄好,他就越安心。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朱慈煃心中也是澎湃。大明真的到了一个苦难的时期,积弊众多,想要建立一个新的体制,要流的鲜血也许会和这大海一样多吧。

    “殿下,一切都处理好了。您看何时出手?”

    “他有可能投靠吗?”

    萧无摇摇头:“不可能,此人心志甚为坚定,就是投靠,怕也是有问题。”

    朱慈煃一脚踢在一个贝壳:“既然如此,让他如此贝壳一般吧。你跑过船,最远到了那里?”

    “嗯,这个简单的说呢,就是很远很远。满剌伽,啊,自从红毛人占据那里,应该叫马六甲了。”

    马六甲海峡?这家伙跑得倒是挺远:“对航线熟悉吗?”

    “还算熟悉吧,怎么殿下想去马六甲?那可不好办了,这福州可离不开您。等以后有机会了,学生自当带殿下游览那里。嗯,那里的少女很是热情啊。”

    看着萧无脸上那Yin贱的笑容,朱慈煃拍了拍他的肩膀:“那里的汉人多吗?”

    “不少,而且很受歧视。红毛人知道大明的厉害,不敢怎么样,可这些红毛人暗中指使当地土人可干了不少坏事。”

    朱慈煃沉默了,几百年后,印尼屠杀了多少华人,想不到现在就已经开始迫害了,数百年都没有停止过。哼,不着急,这些人都将受到应有的惩罚:“罢了,现在不去,以后我们自然会带着舰队,踏着海水,携上铁与血,去那里传遍我大明的威风。”

    萧无顿时兴奋了起来,对于那些肮脏的土人,他是一点好感也没有。以后有机会教训他们,他是很高兴的。朱慈煃话锋一转却问他:“福州这里先该发动吧。”

    萧无的思维也被拉回了现实,现在还是经营阶段。还不会走路就想跑?福州这里是第一步,定然要走好:“是啊,王爷您该出面了。”

    “不,继续由你行事,用我的名义。”

    萧无应诺下去准备了,不过三天,福州的大街小巷都有吉王府的人开始巡查。福州的粮食价格一下回到了原地,让福州的人们第一次感觉到吉王府的威力。连知府大人都弄不好的事情,王府的人却是快刀斩乱麻的处理好了。对于国家大事他们不懂,他们更知道,填报肚子才是最重要的。

    在平抑粮价的同时,吉王府又联合众多的富户地主开始了放粮。因为有一些家庭已经困顿到了买不起粮的地步,通常这种时候只要去借贷,可借贷的结果往往是还不起,利滚利实在是太厉害了。可这次吉王府牵头,既然不要利息,这种事情是百年难得一见。归功于大力宣传,吉王府的善举在福州是家喻户晓,所有人都知道,吉王是善人。

    朱慈煃现在却在接见那些有实力的豪门大家,这次平抑物价、无息放贷都是有代价的。朱慈煃没有选择强力去压服他们,而是下了诱饵。现在朱慈煃从郑森那里拿到了海贸的权力,郑家的人不在会去为难他,这个优势就成了诱饵。对于海贸,福州的豪门大户也是眼热很久了,可一直在郑家手中,他们可清楚以自己的身板扛不起郑家。现在吉王却让他们参与了,有了吉王这个招牌你还怕什么?

    “各位,本藩也不说什么了。只是在在这里保证,你们随王府的船只一起行动,本藩保护你们的应得的利益。”

    王爷仁德,王爷盛名的马屁声顿时响成一片。可他们那里知道朱慈煃那隐隐的微笑,你们的船参加进来了,做生意自然是没有障碍了,可一旦我要用,嘿嘿。上了我的船,你们就别想离开了。

    朱慈煃应付了几句转身而去,萧无隆重登场:“诸位都是有身家的人,可想想看,海贸都是要经过市舶司的,市舶司在谁手上?这利润平白的薄了一份,是不是有些可惜啊?”

    一个性急的人直接就嚷嚷了起来:“萧先生,您有话就直说,刘某以后全听王爷吩咐。”

    等附和之声消失之后,萧无才慢条斯理的说到:“现在仅有宁波、泉州、广州三处市舶司不是太少了吗?福州人杰地灵,缺什么呢?”

    大家都沉默了下来,在福州开市舶司,这么大的事情,是他们能左右的了的?可萧无这是什么意思,很明白,由他们出面请求,那么吉王顺应民意,在向朝廷请求,这事情就是这样,可市舶司是那么好开的吗?所有人也都权衡起利弊了。

    四十一章 匪徒

    外海贸易,在现在来说并不是什么太新鲜的事情。只是朝廷依然有禁海令,不管他执行的力度如何,可除了有市舶司的地方外,其他地方的人,想出海贸易也要顾虑一下,朝廷的律法就是天啊。

    现在萧无提出让大家共同提议,这就让他们打算盘了。市舶司那是朝廷的大事,他们在地方上虽然有力量,可在朝廷上他们可就成蝼蚁了。这么大的事情,却放到他们头上,他们自然得考虑一下能不能顶得住了。若事情成了,那是吉王顺应民意的功绩;若事情不成,蛊惑藩王的罪名怕是就要他们来背了,吉王爷自然是屁事没有。

    看到大家都沉默了,萧无哈哈一笑:“各位,此事重大,自然要多多斟酌。下个月在请大家议论此事,现在我们先来说说这参与贸易的规矩吧。”

    一听这个,人们顿时来了精神。开不开市舶司那是朝廷大员的事情,可这赚不赚钱却是他们的事情了。谁会嫌自己钱多?

    长江出海口,两个人也在争论,只是内容上让人听的浑身生寒。

    “顾当家,这样不行,我们不是贼寇,玩不能行此事。”

    顾三看了秦俊一眼,腹诽了起来。你不是贼寇,老子是,你他娘还是战场上下来的人呢,连杀点人都不敢?什么狗屎东西嘛。但是看在朱慈煃的份上,他却也没有太无礼:“老秦,不是我说,我们是在打劫,难道还留着他们传递消息,让所有人都知道是我们干的?”

    “这个…………”秦俊也犹豫了,他一直揣测不明白朱慈煃的意思,要说公开吧,却使用顾三的人马。可要说隐蔽吧,却让自己出面,这能隐蔽个屁。在他的意识中,上阵杀敌那是丝毫不含糊的,可这些人都是朝廷的官差啊,明目张胆的杀他们,那不是造反嘛。他是忠诚大明的,还没有这个胆量。

    “犹豫个啥,你可要清楚。来的人超出我们的预计,上百条船啊,赶得上一支军队了,虽然随行士兵不过三千,可人员近万,我们才多少人?”

    “我们有四千人啊,难道不够吗?比厮杀,就那些软蛋?老子的兵一个打他们八个。”

    顾三直咧嘴:“我说老秦,你的兵是好样的,但那是地面上。在船上嘛,这龙也变成虫了。”

    秦俊登时没有言语了,顾三说的没错。若在地面上厮杀,他一手带起来的人个个都是汉子,可说起水战,他们比起顾三的人差的太远了,别看顾三的人是贼寇,可水战实在不是他们这些正规军能比的上的:“那顾当家的意思?”

    “必须杀,我们的人虽然精锐,但是人数少。只有以最猛烈的姿态摧毁他们的信心才可以取胜,这个狗娘样的,狗屎的‘北使团’,简直就是投降团,乖乖的,十万白银、数千两黄金、一万匹丝绸、十万石粮食,就这么(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