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部分阅读
给鞑子了?没点骨气的东西。”
“怎么是给鞑子呢?那是给吴三桂的。”
“吴三桂这混蛋比鞑子更可恨,好好的大明总兵不当,去给满清人做什么平西王。老秦,我说句不好听的话,这段时间不少人来投靠你我也知道,你比吴三桂大?不是吧,老子一个水贼都知道自己是大明人,难道他吴三桂一个堂堂总兵的见识还没我一个贼寇高?你也别想那么多了,上面让你干这个事情,就是要把你和吴三桂摘开,你啊你,啥都不错,就是固执。”
顾三说的一切,秦俊又如何不知。只是吴三桂是他的老长官了,他真的是放不开。他自然清楚顾三所说的物资里只有一部分是给吴三桂的,大部分还是给满清的,希望满清将北京还给大明。不过他也好笑,到了人家嘴里的肉,人家会吐出来吗?这些朝廷大员都是怎么想的啊。
“算了,都依你吧。反正王爷吩咐我听你的。”
顾三一拍大腿:“这才是条汉子嘛,得了,你也甭担心,只要他们投降,我们不杀俘虏这总可以了吧。”停了一下,顾三又说到:“老秦,让你的人注意点,我承认,你的人玩火器厉害,可是别太狠了,这些船只王爷也要的,这些都是不错的海船,你别都给放火了。你的人用火器震慑他们一下,让他们不敢逃跑,至于别的事情,交给我就是了。”
秦俊疑惑的看了顾三一眼:“他们好歹有四千多士兵呢,你就千八号人,能成吗?”
“问的多余,现在是在水上,我的儿郎们那都是好手,用你的话说是一个打八个,哈哈………………”
这个庞大的使团,并没有多少战斗人员,就是有,那些战斗人员的战力也不在他们的眼中。情报人员精细到使团官员左懋第、陈洪范等人一天上几次茅房都侦查的一清二楚了,使团中更有不少内奸,所以这是一次没有悬念的战斗,有心算无心之下,一切都注定了。
左懋第望着江面的风景,却是没有一点欣赏的心情,这兵部右侍郎不是那么好升的啊。朝廷的基调是‘联虏平寇’,又想要满清去和李自成拼命,又想拿回京畿地区,有那么美的事情吗?这差事不好办啊,那些野蛮的家伙会怎么对待自己也还真不好说。
“左大人想什么?”
“噢,是祖指挥,没有什么,只是在想这海路走起来会不会顺利。”
“原来如此,左大人多虑了。有沈大人在,没有什么好担心,他多次办理这漕粮的海运事宜,到天津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应该…………”
左懋第话还没说完,前方的船只忽然传来鼓角之声,有船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之中,而且为数不少。祖泽傅脸色一变,他是锦衣卫指挥使,又是祖大寿的儿子,家学渊源,这军中的鼓点自然明白意思。这是戒备的意思,看来对方来意不善啊。
还没等他们作出什么对策,大量的船只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之中,在靠近之后,一些船只改变航向,横过身来,眼力好的人都看见那些船只上的火炮了。这些人的来意大家都明白了,顿时鼓角齐鸣,士兵们上了甲板戒备,文职仆从都躲了起来,各处都是一片混乱。
顾三立在船头,看见对方的船只上一些情况,心中更是妥定,就这样的素质,他要是打不赢就直接跳到水里去淹死吧:“老秦,让你的人开始吧。”
秦俊也不多话,令旗一挥,‘轰隆’‘轰隆’火炮开始了他们的发言,他的士兵训练有素,根本不需要任何的战前动员,只需要传达自己的命令就好了。可顾三的人马却不行了,在火炮声响成一片后,顾三对着心腹们也大喝:“儿郎们,对面是官家的船,里面装的是给叛贼吴三桂的赏赐。我们虽然是贼,可我们还是大明的人,皇帝昏庸,不分忠奸,我们却要替天行道,让所有人知道,我们都是大明堂堂正正的汉子。”
“噢…………”
“嗷…………”
看着部下都嘶吼了起来,顾三拔出腰间的钢刀:“儿郎们,我们反的是昏庸的皇帝,这无道的皇帝要将这些好东西送给鞑子,你们说怎么办?”
“抢他娘的……烧了……”
“杀了这些狗娘样的……”
等大家的眼睛都红了起来以后,顾三一声大喝:“小的们,杀敌奋勇有赏,退缩者死,给老子杀,出发…………”
顾三的命令发出之后,在炮火的掩护下,小号的马船告诉向着敌人庞大的船队冲了过去,水匪们眼中,或贪婪,或嗜血,总之没有一个正常人。
被开头的炮火打昏了头的陈洪范歪带着帽子刚要出船舱,却进来两个士兵拦着了他的去路。陈洪范气的马上开骂:“都滚开,什么时候了还拦着本官,在不让开本官杀了你们。”
可惜他的话没有任何效用,一把雪亮的剑架到了他的脖子之上:“呵呵,陈大人何必急着上路呢?”
“你……你……们是什么人?”感觉脖子上那冰冷的剑锋,陈洪范强自镇定的说了起来。
“我们只是小人物,不值得陈大人的惦记。我们只知道,若是你陈大人不下令投降的话,您这颗很贵重的脑袋就要离开您的脖子了。”说着长剑一推,吓的陈洪范是哇哇大叫。
现在的陈洪范心中是后悔无比,这对方是什么人?自己这么倒霉遇上了这样的亡命徒,早知道就不抢这差事了:“本官可是朝廷命官,你们杀了我,不怕被诛灭九族吗?就是现在杀了我,你们也走不出这个船舱去。”
“哈哈,我们兄弟到了这里,自然也就没想着能活。我们命贱,可总想着和富贵人换名,你陈大人的命可比我们兄弟的命值钱多了,咱哥俩能和您换命,那可是一点也不亏。哈哈…………”
脖子上一痛,陈洪范感觉自己的血已经流了出来,这些亡命徒是真的敢杀他。瞳孔都变小了的陈洪范大叫了起来:“停,停,都听你们的,本官这就下令投降。”
----分割线
冒个泡,先谢谢大家的支持,苍穹不过是个业余级别的草根写手,大家不要一下打赏太多,苍穹有些顶不住,觉得看的爽了,打赏个一块就好了。说真的,现在苍穹的书成绩很糟糕,很久没有推荐了,也没有多少收藏,不过有一个是一个,有大家的支持,苍穹一定会加油写这海航世纪的大明的,再次谢谢大家。
四十二章 收获
四面是密集的火炮轰击,虽然没有太多杀伤,可那种气势,让士兵们有些慌乱。而乘坐快船冲过来的人,也是组织严密,他们用特有的传信方式,非常有组织的扑上了。就好像狼群一样,几只快船扑向一只大船,不用多长时间,大船上的旗帜就落下了,代表船只被他们控制了。
左懋第的脑子里现在也成了一锅粥,四周不断的出现船只,虽然都是些小船,但是他们被包围了,这里离崇明岛不过咫尺之遥,可敌人却如蝗虫一样将他们围住。他能看的出明显是打不过的,不管是气势上还是战力上,都是和敌人没有办法比。更可恨的是,连敌人是什么人都不知道,这打的叫个什么仗?
最过分的是陈洪范这混蛋,他是最大的官,是使团长,就算你不会指挥战斗,可你好歹也要露面吧,可到了现在依然没有一点消息。这厮胆子比针鼻还小,有这样的长官,能打嬴才怪呢。左懋第心中正骂着呢,却看到陈洪范的身影,在两人的‘搀扶’之下出现在船头。
左懋第压下心中的不满与鄙视,上前说到:“太傅大人,敌人来的蹊跷,请快下令御敌。”
陈洪范因为主动出使,联络满清人,得了皇帝欢心,官也升了,成了太子太傅。可惜这官刚升了就被人‘绑票’了。这个时候陈洪范心中是大骂,你被匕首顶着下令御敌试试。没好气的说到:“左大人,敌军势大,我等应暂避锋芒。”
“那请太傅大人下令突围吧。”
“突围?”陈洪范脸上一阵苦笑,你们能跑,我的小命就交代在这里了:“传本官令,全部放弃抵抗,转向去崇明岛。”
放弃抵抗?那不是投降?左懋第现在仔细一看陈洪范那奇怪的表情,在看被两个搀扶的姿势,心中也回过味了,感情这位是被抓了,身不由己。只是这陈洪范现在是自己的上官,对他的命令他们只有执行。
随着陈洪范的命令不断的传达,很快抵抗就没有了,所有的人都很无奈。敌人是厉害,可自己这边船只比他们大,比他们多,却一副要投降的样子,让很多人心中不是滋味。唯有那些刚刚经过血战的士兵们庆幸,这些人一看就是悍匪,他们虽然是军队,可却不是这些人的对手,既然上面下令投降了,应该能保住自己一条命了。
崇明县县令方秋正在陪着客人闲谈,却有人来禀报:“大人,朝廷使团忽然回转,现在马上到县城了。”
朝廷派了北使团他自然是知道的,可为什么这些人会到崇明县来?路程上没有这个安排啊?不过来了也好,是个讨好天使上差的好机会,若能结识一二贵人,对自己以后的仕途那不是大有帮助嘛。只是眼前的客人也是不能怠慢的,这可是吉王府的人啊。
“常教头,这…………”
常发却是不在意的说到:“方县令不必在意,侍卫挑选的差不多了,我也该回去复命。”
常发脸上不在意,心中却是乐开了花,一切完全按照王爷的预料在前进。秦俊他们已经得手了,那可是一百多条船啊,数不清的物资…………至少是他数不清。现在也是他该出手的时候了,这下有的搞了。
方秋当即乐了,这小子还算识趣。你虽然王府的人,可也只是个武艺教头,现在来的那都是朝廷大员。那边轻,那边重谁都知道,你自己走人就最好了:“招待不周之处,还请常教头海涵。”
“不妨的,崇明‘沙兵’在抗击倭寇的时候那可是威名赫赫,能挑选这四百勇士也多亏了方大人帮助,回去后我定然禀报王爷。”
方秋才不管那么多呢,你吉王确实是厉害,可现在这些来的朝廷大佬却比你吉王更实在。当下应付了一下就走人,张罗着迎接朝廷大员了。看着方秋屁颠屁颠的走了,常发暗骂一声马屁精,也回去准备了。
回到营地,常发问自己兄弟常达:“都准备好了吧?秦俊那边已经得手了。”
“放心,已经准备好了。我们这就出发?”
“夜长梦多,王爷要的就是这些船。至于我们自己的船,让新招募来的人去开。我们的人全部去接受船只。”
常达应了一声就催促大家出发了,心中也对朱慈煃佩服的不行,别看王爷小小年级,这事情一步一步相扣,做的很老道呢。自己兄弟慕名来到崇明,挑选赫赫有名的‘沙兵’当侍卫。却足足带了八百来人的庞大队伍,对外只说是各地征募的王府侍卫,其实这些人九成都是水手舵工,只有一点充门面的是侍卫。
一百多条船呢,别看秦俊他们带了四千多人,可要将这些都弄走,还真够呛。出力气的水手还好说,可是驾船的舵手之类的技术工种可就不是那么多了。而这些有技术的人,朱慈煃可不放心他们上战场,死一个都是损失啊。虽然说让常家兄弟带着这些技术人才在崇明会露出自己一点行迹,可总比损失强。再说他怕露出行迹吗?就是明目张胆的将这些船只扣留了又如何?皇帝还真拿他没有太多的办法,看在马士英的面子上,也不敢对他如何。
常氏兄弟来到会合之处,一见顾三那张麻子脸,还算客气的问了起来:“如何了?”
“都好了,他们的人都下船了,我们的人也上去了,就等你的人了。”顾三对常氏兄弟可不敢摆谱,这两位可是吉王爷的亲近人,他已经投靠吉王了,那水匪的气势也要收敛一些了。
“沈庭杨呢?他可是赵先生点名要的人,可别出了意外。”
“放心,老秦亲自盯着呢。”
他们这里忙着分派人手,顿时也忙成一片。只等一声令下全部出发了,外围是秦俊与顾三的船只护航,他们什么也不用担心,只要将这些船只带到预定地点就是胜利。
而陈洪范被‘搀扶’着来到崇明县,看着方秋的笑脸,以及不断的马屁,心中是郁闷透顶了:“方县令,本官身体不适,接风之类都省了吧,准备静室让本官休息。”
一心讨好的方秋虽然看见了陈洪范那古怪的脸色,可错以为这位大人是真的病了,急忙安排房间找郎中。这一下近万人涌进崇明县,登时也是鸡飞狗跳。直到陈洪范被架进了净室,方秋才得到消息这位也被劫持了。这下惊的他是面无人色,这要是朝廷的使者在他这里出点事,那他这辈子就完蛋了,急的他是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码头方向传来阵阵号角声,他正纳闷呢。有人来报,使团中的船只都离开了,等船只走了整整一晚上。方秋在策划了无数种挽救大人的计划时候。陈洪范又被‘搀扶’了出来,他没有什么动作,‘搀扶’他的两人却说话了。
“各位都是大明的官员,却要资助这些女真鞑子,我们虽然是贼,却也看不下去了。冒犯各位大人了,我兄弟在天上看着各位。”一句话说完,两兄弟对视一眼,同时发一声喊,横刀自刎。鲜血飞溅,陈洪范当即一声怪叫,昏了过去…………
在福州的朱慈煃刚刚放下赵彦杰的来信,也对这个沈廷杨很有兴趣,这是个有眼光的人才啊,却负责个小小的漕运,浪费了。他提出的大军从海路北上,或从天津登陆收复北京,或直插辽东松山,都是可以逼迫满清人退兵的方法。现在满清人的力量根本不能和大明这个庞然大物相比,可惜现在大明,实在是一盘散沙。
“殿下,事情成了,郑森那边松口了。”
听到萧无的禀报,朱慈煃没有在意,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只是把赵彦杰的书信给萧无看,而后问到:“如何?”
“这个沈廷杨很厉害啊,嗯,就比我差那么一点点了,嘿嘿。这样的人才,不能放过。”
萧无这个嘻嘻哈哈的家伙能给此人这般的评价,是真不能小看了,等有眉目在说吧,通讯不便啊,也不知道秦俊他们干的怎么样了:“让你选的地方选好了吗?”
“我办事,你放心,还能有差了。嗯……嗯,殿下,我还是提醒您一句,这样实在是有些花费太大了,铸造火器可是很耗费的。”
“不用怕,一个福州还撑的起这个铸造厂。”
萧无也是一惊,用整个福州的财源去支撑,天啊,这是铸造作坊吗?太夸张了吧。王爷难道不敛财?那可真不容易,还真是藩王中的异类,不过王爷志向高远,这不正是他期望的嘛。造船厂、铸造厂两下一联系,萧无仿佛看到不久的将来,一艘艘武装到牙齿的战舰驰骋的海面,所向披靡的场面。
四十三章 犹豫
“奈天,你最近与林老大人可有联系?”
“没有,自从得到先帝去世的消息之后,老大人就一直闭门在家,不问时事。”
看来这林老头还很重情啊,当然这样的人很好:“你去请他来一趟。”
“来福州?”
“还有八公先生,也去试试吧。”
“明白了,正好还要去泉州一趟。殿下还有什么吩咐?”
朱慈煃摇摇头,自己手下的人还是太少了,至少是能放心使用的人太少了。这是自己的弱项啊,现有的人手是用的团团转,恨不得一个顶三个用,典型的是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牲口用了。可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没名义,大头兵倒是好说,一招一大把,只要出钱出粮,要多少有多少,可有知识有见识的人太少了,这个时代的教育制度还真是落后啊。
若不是因为这落后的教育制度,读书人又那里来的这么崇高的地位?又那里轮得到复社那帮人兴风作浪?自己是不是该兴办教育了?这个问题开始困扰朱慈煃了,难,很难。先不说现在的教育方式在朱慈煃看来落后无比,就算现在开始兴办教育那也要好几年以后才能有所收获,可现在他等不起啊。
同时,自己要兴建造船厂、兴建火器局、招募人员、养军队发装备等等,那一项不是吃钱的无底洞?自己的老底子都快掏空了,拨不出钱来搞什么教育啊?就算有钱,自己办起了学校,又有多少人来就学的?自己势必不会办那种读四书五经做八股文的学校,如此一来,会有多少人来读书?这个时代读书为了什么?为了做官,自己不教授做官的本事,谁来?
想到这里,朱慈煃对古代人也是非常之敬佩。为什么中国早在秦朝就进入封建社会,而封建社会持续了一千九百年而没有进入其他社会形态呢?就是因为科举。
西方世界因为愚昧落后,所以在那里,是贵族就永远是贵族,是平民就永远是平民,基本没有没有晋升的可能性,只能一辈子为贵族当牛做马。正因为这样的关系,绝望的平民在饱经很久的压迫之后,才喊出‘要自由,要平等’的口号,而出现新的社会形态。
可这一问题在中国就没有了,因为有科举。要知道,在同时代的西方,平民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权力,他想做官也不可能。而在大明,只要家庭合适的都会让孩子去读书,去赶考。因为一旦考上了,就从平民跃升到贵族阶层了。在有一线希望与无数例子在的情况下,淳朴的百姓们就没有喊出‘要自由,要平等’的口号,而顺从的接受着改朝换代的结果。
仅仅是一线希望,有和没有就造就了两个社会形态。在这一点上,无疑是中国的统治者高明出很多。在稳固统治的同时也发现更多的人才。
而朱慈煃也仔细研究过现在的情况,他认为,大明完全有能力进入初步的工业时代。现在的匠户们手艺已经到达一个连机器都比不上的精巧程度,让人瞋目结舌。只要有合适的引导,让人们接受这种思想。大规模的工业将在大明的土地上全面开花。而工业的开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可朱慈煃恰恰却人才。想要有这种新的人才,除非自己办的学校,否则没有可能得到。
而现在实现工业化对自己却并不利,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当自己开展工业获得好处了,马上会有人跟人,敌人们更是会使用这一点来击败自己。自己的力量还是太弱小了,现阶段还是不要为他人做嫁衣裳了。
种种原因之下,考虑良久的朱慈煃决定先将教育问题放一放,等自己有足够的力量了在说。目前最大的目标,就是海军的建设,不管是要实现海外的控制,还是以后对抗满清南下时的长江防务,海军都是重头。
而目下,这福州知府一职,就成当务之急了。奚峰明已经上表朝廷,以有疾请辞。当然这是郑森对朱慈煃妥协的表现,而这新的知府一职,也交给了朱慈煃。
朱慈煃也是感叹,这郑森不愧是日后的郑成功,有魄力,够大气。在合适的时候,一个福州城啊,就这样一咬牙就丢给自己了。这可不是一两银子一袋米。是一座数十万人口的大城啊,日后更是整个福建的省会。到此,朱慈煃对于老娘给自己安排的亲事也不反对了,若不是因为自己是马士英的孙女婿,郑森会将这福州给自己?想的美…………
不过自己也不好表现的太直接,至于这福州的新知府,便让朝廷来派人吧。做个样子的事情嘛,朝廷派个人来不过是给别人看,这人选上自然是自己的人,以马士英的能量,办成这件事还是不会有问题的。即便是马士英的人,到了福州,还由得了他吗?这看似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可在大义上却占据了足够的份量,毕竟现在的弘光朝廷已经被天下大部分人所肯定,有这个帽子顶着,除了福州的势力集团,别人还不会将自己放在心上。
自己毕竟是一个藩王,若是堂而皇之的干预地方政策,立刻会被口水淹死。即便是弘光朝廷拿自己没办法,自己也没必要触这个霉头。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军阀割据的状态了,朝廷只是一顶大帽子,没有势力,说什么都是空的。
来到福州西面选定的地方,大量的人员正在这里干的热火朝天,一栋栋建筑拔地而起。朱慈煃大体看了一下,这萧无办事,果然让人放心。在闽江边上,可以利用水力,这是以后的一个巨大资源;道路很完善,可以毫无障碍的将原料运过来。这里就是马上要成为福州火器局的地方,也将是这一阶段火器的主要供给地。
朱慈煃看了一下路面,还是有些不满意。这里依然是土路,虽然很宽敞,也很平整,但是一旦到了雨天还是有影响。福州又是个多雨的地方,这问题要解决啊。可惜没有水泥,没有沥青,有这两项其中任意一个,这道路的问题就解决了。条石当然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那耗费的人力物力太多了。
而且,就算光这附近的路修好了又有什么用处?这煤矿铁矿又不在福州。嗯,有必要扩大码头,在将这里到码头的道路修建起来了,海运,这个优势怎么能不利用呢?
“王爷,王爷。常家兄弟回来了,请您速速回府。”
看是忠叔亲自跑来禀报,朱慈煃心中也有底了,这弘光朝廷的北使团,现在只有两手空空的去北京了。心中也是高兴,十万石粮食啊,就这样给满清人,这不是资敌是什么?说是给吴三桂?给吴三桂和给满清有什么区别?这厮现在是满清的平西王,不是大明的辽东总兵。
一回到府邸之中,常氏兄弟带来的果然是好消息,船只已经带到了福州。打坏的船已经送到船厂去修理了,相信不用多久就可以恢复。一下得了上百条船,可真是让人高兴。
而忠叔这个时候却泼了冷水:“王爷,这船只怎么能弄到福州来?这不是找麻烦吗。”
“怕什么?”朱慈煃眼睛一瞪,有什么好怕的。现在自己的造船厂已经有了规模,虽然还不能造船,但是修理改造船只却不成问题。谁有胆量问自己这些船是那里来的?朝廷知道了又如何?总比拉到天津被满清人打劫了好:“让船厂的人,日夜开工,改。”
朱慈煃不知道的是,这北使团的上百条船,在历史上确实是被打劫了。不过不是满清人干的,而是镇守淮安地区的东平伯刘泽清干的,在他扣留了这些船只自己用之后,朝廷还不是屁办法没有,可见当时地方军阀的嚣张与朝廷的不作为了。
对于王爷的决定,谁也不能说什么。在看完秦俊的报告之后,朱慈煃对整个战斗也有了了解,原来如此。随口问到:“抓陈洪范的牛大、牛二呢?”
“为了给大家赢得足够的时间,他们两人一直看着陈洪范,最后自杀了。”
朱慈煃沉默了一会:“去将牛家人全部接进王府,养他们一辈子了。”牛家兄弟是对自己很忠心的护卫,既然为了自己的目标牺牲了自己,那他们的家人自然该由自己照顾。
对于朱慈煃这个决定,忠叔没有反对就去办了。别说多几个人,在多几百人王府也养的起。而王爷这一步,却能换的侍卫们的忠诚,即便为王爷死了,自己的家人王爷照顾,他们作为厮杀汉,还有什么心愿呢?
倒是一旁的棒槌没心没肺的笑了起来:“王爷果然是好运道。”
是啊,在别人看来,以这么少的人数去打劫,又能将上百条船都弄回来,这运气已经是好的不能在好了。朱慈煃却是一皱眉:“运道?那里有什么运道。为了这次行动,你知道我们在南京付出了多少代价吗?”
四十四章 基础
在南京付出代价?这战场不是在崇明岛附近吗?棒槌是浑身的肌肉,连脑子也被肌肉占据了相当一部分。他不大明白这个问题,只有眼巴巴的看着朱慈煃,实在不清楚是什么意思了。
一旁的谢云沛替朱慈煃说了起来:“那里是什么运气,这次计划能够成功那是因为有人默默的牺牲。在南京,为了这个事情,我们的人有三人失去了生命,五人暴露了身份,要恢复这些要害部门的人员安排怕是又要费一番功夫了。”
朱慈煃挥手让他们退下,这些人没有白白牺牲,上百条船只啊。一旦组建完毕,这是一支什么样的力量?只是算算手上的力量,船多人少…………这次能将船只都弄回来已经很勉强了。以不满员、训练低、装备烂的舰队去迎敌?吓唬人还可以,一旦开打那不是给别人送菜了?
叫来谢云沛吩咐了起来:“你派人将南京的人都接来。”
谢云沛也是高兴:“是,让他们一直在南京呆着,也不是个事情。只是王爷,这大规模移民的事情,我怕我干不来。”
摇摇头:“有赵彦杰在。”
谢云沛当即不说话了,对于赵彦杰这老熟人,他是太清楚了。就算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这家伙那张滔滔不绝的嘴巴也能给你把什么都交代清楚了。不过话说回来,赵彦杰这人虽然说话欲望强烈,可也是真的有才,要不然说不到点上谁听他的?
“那现在这些侍卫的训练呢?”
“我自有分寸。”朱慈煃眯起眼睛,现在是该自己出面的时候了。对于军队,需要恩威并施,现在自己对这些士兵只有恩,没有威,这是不行的。以往行事不好太高调,现在福州在自己手中了,郑家也妥协了,自己也就少了许多顾忌。虽然这木匠王爷还需要装下去,可做一些事情却没有什么影响了。
端起茶水,朱慈煃也盘点了起来,还是手上人才少啊。赵彦杰在南京代表自己;萧无要去泉州和郑家斗智斗勇;船厂的事情居然要梅雪容一个女人去办理;可这火器局该让谁来负责?缺人啊,自己现在身边的人,不是在长沙的老班底,就是凭借关系拉进来的,这个局面如何打开也是问题啊。
萧无这个时候迈着他那独特的步伐走了进来,看见朱慈煃在那里发呆,招呼了一声,便坐下,顺手拿起桌子上的水果吃了起来。看着这个完全没规矩的家伙,朱慈煃也是感叹。幸好自己只是拥有这位大明吉王的躯体,若是原先的吉王爷,早叫人将这没规矩的家伙抓起来收拾了。
封建时代,等级森严,身份的差距是无可取代的。随口问起:“什么事?”
“殿下现在烦恼火器局无人主持吧。”
看这萧无旁若无人的在那里一边吃一边说,朱慈煃也只是淡淡的问到:“你有什么办法?”
“我给殿下推荐一个人,就看殿下有没有胆子用了。”
胆子?我还有什么不敢做的事情,造反的时候也不知道干了多少了,只是点点头。见朱慈煃没有反对,萧无说了起来:“想当年,我路过松江(上海)之时,认识了一个人,此人完全符合殿下现在的要求。”知道朱慈煃话不多的萧无直接的说了起来:“此人虽然没有主持过什么大的事情,但是家学渊源,一个小小的火器局,不过是信手拈来的事情。”
“什么人?”
见朱慈煃兴趣不高,萧无呵呵一笑:“这人是没有什么名气,不过说到他爷爷,那却是鼎鼎大名的。前殿阁大学士文定公徐光启,想必殿下定然听说过此人吧。”
嗯,确实听说过,虽然不是很清楚。但是这位已经是传奇的人物他也不陌生。整个崇祯朝的历法就是他修订的,能不知道吗?而且他编写的《农政全书》就在书房里,朱慈煃又怎么会不知道他呢?
“文定公学冠天下,《几何原本》、《考工记解》、《勾股义》、《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皆为不世之作。可惜文定公已经死了。”
对于这些,朱慈煃确实也有些惊讶。本以为徐光启只是对农业非常有研究,可勾股、几何这种东西他居然也接触,这可现代科学了。也来了兴趣:“此人是徐老的孙子?能的徐老几分本事?”
“徐艺涛乃是文定公第四孙,从小就醉心文定公一生的研究。这家业也轮不到他来主持,一门心思在学问上的他,最少也有文定公七分本事吧。”
如此人才,能为我所用吗?这一点上朱慈煃确实没有太多的把握。毕竟他只是一个藩王,人家能不能看得上还两说呢。似乎看出朱慈煃担心的萧无也爆出了粗口:“殿下放心,徐艺涛那鸟蛋和我是一号人,若是别人,断然是不会用他的,现在他依然在家做学问,没什么出仕的机会。”
和萧无一样,是个没有规矩,无所顾忌的人?倒也是,此人自己有才华,又有徐光启的名声,想做官还不简单?听起来似乎是个科学狂人,其他的一概不在乎。在大明官场上,这样的人确实是混不开。问了起来:“你能说服他?”
“只要殿下将火器局以及整个福州的水利全部交给他,我便有八分把握让他给殿下效力。”
水利,这可是关系着百姓生活的,一个不好,是要出大事的。听萧无的意思,这家伙没有负责过什么具体的事情,能否放心将这么大的事情交给他呢?马上就有数万长沙移民到来,福州之外有的是地方,丈量土地,兴修水利这对于移民来说可是天大的事情。若是第一匹移民出了问题,以后谁会来投靠自己?
不过既然能得萧无推荐,这家伙必然有几分材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谁叫自己缺乏人才呢,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好,你去请他。真能成,以后他负责的绝对不是这么一点点事情。”
既然是科学狂人,也好,自己手上还有一大利器,就是先进的火器知识。可以说这个时代,说起火药枪支,自己说第二,那就没有人是第一了。这个诱饵下下去,有这个科学狂人研究的事情,嘿嘿。
朱慈煃来到船厂,秦俊他们已经回来了,船只也开始改造修理了。对于这个事情,朱慈煃是很上心的,他没有让秦俊回去王府,而是他直接过来了。这次打劫完了,所有的战利品都拉回来了,该是分赃的时候了,既然让人干活,又怎么能不发钱呢?只是这些银子朱慈煃却不打算动,他另有打算。
见过礼之后,朱慈煃没有多说,直接对梅雪容说了起来:“我们所有的船只全部刷上白漆,可有问题?”
梅雪容一愣,眨着大眼睛好奇到:“刷漆自然是没有问题,只是王爷,何必多这么一层费用?现在的桐漆足以使用啊?”
“多多少钱?”
“倒是也多不了几个钱,调制成白漆只是动手的事情而已,船厂的作坊完全有这个能力。只是有必要吗?”
必要?当然有,白色是海军的颜色。而全部成为白色,也是向所有宣布,这是大明的海军,这是大明吉王的海军…………朱慈煃挥手让她退下,作为属下,不应该问那么多为什么,得到命令执行就是了。
没有旁人,只剩下秦俊与代表顾三的孙含了,朱慈煃才问到:“现在那些物资如何处理了?”
“启禀殿下,全部放在船厂仓库之中,标下派专人守护,殿下可以放心。”
沉吟了一下,朱慈煃作出决断:“此次出征之人,皆有重赏,秦俊,你提两万银子去分配吧。孙含,你带了多少人来?”
“当家的带大家已经离开了,现在留下来的只有一百多人。”
“可靠吗?”
“王爷放心,都是当家的心腹,断不会有人露了口风的。若有人不轨,我让他受三刀六洞…………”
朱慈煃打断了他的话:“可靠就行了,你去提三万两银子给你们当家的送去。”
孙含也乐了,马上磕头拜谢:“谢王爷赏。”
这次也算是丰收,十万白银,数千两黄金。当然这些只是小头,那一万匹丝绸与十万石粮食才是真正有用的东西。正是因为有这十万石粮食,自己才敢一口气将数万人移民来福州。那有把人拉来不给饭吃的道理?那不是等着让人造反吗?而这一万匹丝绸,即便在盛产丝绸的江南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更何况自己马上要开战海贸了,在东西方贸易中,丝绸绝对是最受欢迎的东西,也是最值钱的东西。将这些丝绸拉到南洋,其价值至少会翻上十倍,何况自己的这些丝绸可是无本买卖来的。
对于这个事情,朝廷方面迟早会知道是自己干的,毕竟这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不过只要自己一推二五六,不承认,谁也拿自己没有办法。再说,就算你们知道了,谁有胆子对自己发难?朝廷之上,倾轧正是一个厉害的时候,谁不谨小慎微,生怕被人拿住了把柄,谁没事了现在找自己的麻烦?
只要做好尾巴工作,(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
“怎么是给鞑子呢?那是给吴三桂的。”
“吴三桂这混蛋比鞑子更可恨,好好的大明总兵不当,去给满清人做什么平西王。老秦,我说句不好听的话,这段时间不少人来投靠你我也知道,你比吴三桂大?不是吧,老子一个水贼都知道自己是大明人,难道他吴三桂一个堂堂总兵的见识还没我一个贼寇高?你也别想那么多了,上面让你干这个事情,就是要把你和吴三桂摘开,你啊你,啥都不错,就是固执。”
顾三说的一切,秦俊又如何不知。只是吴三桂是他的老长官了,他真的是放不开。他自然清楚顾三所说的物资里只有一部分是给吴三桂的,大部分还是给满清的,希望满清将北京还给大明。不过他也好笑,到了人家嘴里的肉,人家会吐出来吗?这些朝廷大员都是怎么想的啊。
“算了,都依你吧。反正王爷吩咐我听你的。”
顾三一拍大腿:“这才是条汉子嘛,得了,你也甭担心,只要他们投降,我们不杀俘虏这总可以了吧。”停了一下,顾三又说到:“老秦,让你的人注意点,我承认,你的人玩火器厉害,可是别太狠了,这些船只王爷也要的,这些都是不错的海船,你别都给放火了。你的人用火器震慑他们一下,让他们不敢逃跑,至于别的事情,交给我就是了。”
秦俊疑惑的看了顾三一眼:“他们好歹有四千多士兵呢,你就千八号人,能成吗?”
“问的多余,现在是在水上,我的儿郎们那都是好手,用你的话说是一个打八个,哈哈………………”
这个庞大的使团,并没有多少战斗人员,就是有,那些战斗人员的战力也不在他们的眼中。情报人员精细到使团官员左懋第、陈洪范等人一天上几次茅房都侦查的一清二楚了,使团中更有不少内奸,所以这是一次没有悬念的战斗,有心算无心之下,一切都注定了。
左懋第望着江面的风景,却是没有一点欣赏的心情,这兵部右侍郎不是那么好升的啊。朝廷的基调是‘联虏平寇’,又想要满清去和李自成拼命,又想拿回京畿地区,有那么美的事情吗?这差事不好办啊,那些野蛮的家伙会怎么对待自己也还真不好说。
“左大人想什么?”
“噢,是祖指挥,没有什么,只是在想这海路走起来会不会顺利。”
“原来如此,左大人多虑了。有沈大人在,没有什么好担心,他多次办理这漕粮的海运事宜,到天津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应该…………”
左懋第话还没说完,前方的船只忽然传来鼓角之声,有船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之中,而且为数不少。祖泽傅脸色一变,他是锦衣卫指挥使,又是祖大寿的儿子,家学渊源,这军中的鼓点自然明白意思。这是戒备的意思,看来对方来意不善啊。
还没等他们作出什么对策,大量的船只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之中,在靠近之后,一些船只改变航向,横过身来,眼力好的人都看见那些船只上的火炮了。这些人的来意大家都明白了,顿时鼓角齐鸣,士兵们上了甲板戒备,文职仆从都躲了起来,各处都是一片混乱。
顾三立在船头,看见对方的船只上一些情况,心中更是妥定,就这样的素质,他要是打不赢就直接跳到水里去淹死吧:“老秦,让你的人开始吧。”
秦俊也不多话,令旗一挥,‘轰隆’‘轰隆’火炮开始了他们的发言,他的士兵训练有素,根本不需要任何的战前动员,只需要传达自己的命令就好了。可顾三的人马却不行了,在火炮声响成一片后,顾三对着心腹们也大喝:“儿郎们,对面是官家的船,里面装的是给叛贼吴三桂的赏赐。我们虽然是贼,可我们还是大明的人,皇帝昏庸,不分忠奸,我们却要替天行道,让所有人知道,我们都是大明堂堂正正的汉子。”
“噢…………”
“嗷…………”
看着部下都嘶吼了起来,顾三拔出腰间的钢刀:“儿郎们,我们反的是昏庸的皇帝,这无道的皇帝要将这些好东西送给鞑子,你们说怎么办?”
“抢他娘的……烧了……”
“杀了这些狗娘样的……”
等大家的眼睛都红了起来以后,顾三一声大喝:“小的们,杀敌奋勇有赏,退缩者死,给老子杀,出发…………”
顾三的命令发出之后,在炮火的掩护下,小号的马船告诉向着敌人庞大的船队冲了过去,水匪们眼中,或贪婪,或嗜血,总之没有一个正常人。
被开头的炮火打昏了头的陈洪范歪带着帽子刚要出船舱,却进来两个士兵拦着了他的去路。陈洪范气的马上开骂:“都滚开,什么时候了还拦着本官,在不让开本官杀了你们。”
可惜他的话没有任何效用,一把雪亮的剑架到了他的脖子之上:“呵呵,陈大人何必急着上路呢?”
“你……你……们是什么人?”感觉脖子上那冰冷的剑锋,陈洪范强自镇定的说了起来。
“我们只是小人物,不值得陈大人的惦记。我们只知道,若是你陈大人不下令投降的话,您这颗很贵重的脑袋就要离开您的脖子了。”说着长剑一推,吓的陈洪范是哇哇大叫。
现在的陈洪范心中是后悔无比,这对方是什么人?自己这么倒霉遇上了这样的亡命徒,早知道就不抢这差事了:“本官可是朝廷命官,你们杀了我,不怕被诛灭九族吗?就是现在杀了我,你们也走不出这个船舱去。”
“哈哈,我们兄弟到了这里,自然也就没想着能活。我们命贱,可总想着和富贵人换名,你陈大人的命可比我们兄弟的命值钱多了,咱哥俩能和您换命,那可是一点也不亏。哈哈…………”
脖子上一痛,陈洪范感觉自己的血已经流了出来,这些亡命徒是真的敢杀他。瞳孔都变小了的陈洪范大叫了起来:“停,停,都听你们的,本官这就下令投降。”
----分割线
冒个泡,先谢谢大家的支持,苍穹不过是个业余级别的草根写手,大家不要一下打赏太多,苍穹有些顶不住,觉得看的爽了,打赏个一块就好了。说真的,现在苍穹的书成绩很糟糕,很久没有推荐了,也没有多少收藏,不过有一个是一个,有大家的支持,苍穹一定会加油写这海航世纪的大明的,再次谢谢大家。
四十二章 收获
四面是密集的火炮轰击,虽然没有太多杀伤,可那种气势,让士兵们有些慌乱。而乘坐快船冲过来的人,也是组织严密,他们用特有的传信方式,非常有组织的扑上了。就好像狼群一样,几只快船扑向一只大船,不用多长时间,大船上的旗帜就落下了,代表船只被他们控制了。
左懋第的脑子里现在也成了一锅粥,四周不断的出现船只,虽然都是些小船,但是他们被包围了,这里离崇明岛不过咫尺之遥,可敌人却如蝗虫一样将他们围住。他能看的出明显是打不过的,不管是气势上还是战力上,都是和敌人没有办法比。更可恨的是,连敌人是什么人都不知道,这打的叫个什么仗?
最过分的是陈洪范这混蛋,他是最大的官,是使团长,就算你不会指挥战斗,可你好歹也要露面吧,可到了现在依然没有一点消息。这厮胆子比针鼻还小,有这样的长官,能打嬴才怪呢。左懋第心中正骂着呢,却看到陈洪范的身影,在两人的‘搀扶’之下出现在船头。
左懋第压下心中的不满与鄙视,上前说到:“太傅大人,敌人来的蹊跷,请快下令御敌。”
陈洪范因为主动出使,联络满清人,得了皇帝欢心,官也升了,成了太子太傅。可惜这官刚升了就被人‘绑票’了。这个时候陈洪范心中是大骂,你被匕首顶着下令御敌试试。没好气的说到:“左大人,敌军势大,我等应暂避锋芒。”
“那请太傅大人下令突围吧。”
“突围?”陈洪范脸上一阵苦笑,你们能跑,我的小命就交代在这里了:“传本官令,全部放弃抵抗,转向去崇明岛。”
放弃抵抗?那不是投降?左懋第现在仔细一看陈洪范那奇怪的表情,在看被两个搀扶的姿势,心中也回过味了,感情这位是被抓了,身不由己。只是这陈洪范现在是自己的上官,对他的命令他们只有执行。
随着陈洪范的命令不断的传达,很快抵抗就没有了,所有的人都很无奈。敌人是厉害,可自己这边船只比他们大,比他们多,却一副要投降的样子,让很多人心中不是滋味。唯有那些刚刚经过血战的士兵们庆幸,这些人一看就是悍匪,他们虽然是军队,可却不是这些人的对手,既然上面下令投降了,应该能保住自己一条命了。
崇明县县令方秋正在陪着客人闲谈,却有人来禀报:“大人,朝廷使团忽然回转,现在马上到县城了。”
朝廷派了北使团他自然是知道的,可为什么这些人会到崇明县来?路程上没有这个安排啊?不过来了也好,是个讨好天使上差的好机会,若能结识一二贵人,对自己以后的仕途那不是大有帮助嘛。只是眼前的客人也是不能怠慢的,这可是吉王府的人啊。
“常教头,这…………”
常发却是不在意的说到:“方县令不必在意,侍卫挑选的差不多了,我也该回去复命。”
常发脸上不在意,心中却是乐开了花,一切完全按照王爷的预料在前进。秦俊他们已经得手了,那可是一百多条船啊,数不清的物资…………至少是他数不清。现在也是他该出手的时候了,这下有的搞了。
方秋当即乐了,这小子还算识趣。你虽然王府的人,可也只是个武艺教头,现在来的那都是朝廷大员。那边轻,那边重谁都知道,你自己走人就最好了:“招待不周之处,还请常教头海涵。”
“不妨的,崇明‘沙兵’在抗击倭寇的时候那可是威名赫赫,能挑选这四百勇士也多亏了方大人帮助,回去后我定然禀报王爷。”
方秋才不管那么多呢,你吉王确实是厉害,可现在这些来的朝廷大佬却比你吉王更实在。当下应付了一下就走人,张罗着迎接朝廷大员了。看着方秋屁颠屁颠的走了,常发暗骂一声马屁精,也回去准备了。
回到营地,常发问自己兄弟常达:“都准备好了吧?秦俊那边已经得手了。”
“放心,已经准备好了。我们这就出发?”
“夜长梦多,王爷要的就是这些船。至于我们自己的船,让新招募来的人去开。我们的人全部去接受船只。”
常达应了一声就催促大家出发了,心中也对朱慈煃佩服的不行,别看王爷小小年级,这事情一步一步相扣,做的很老道呢。自己兄弟慕名来到崇明,挑选赫赫有名的‘沙兵’当侍卫。却足足带了八百来人的庞大队伍,对外只说是各地征募的王府侍卫,其实这些人九成都是水手舵工,只有一点充门面的是侍卫。
一百多条船呢,别看秦俊他们带了四千多人,可要将这些都弄走,还真够呛。出力气的水手还好说,可是驾船的舵手之类的技术工种可就不是那么多了。而这些有技术的人,朱慈煃可不放心他们上战场,死一个都是损失啊。虽然说让常家兄弟带着这些技术人才在崇明会露出自己一点行迹,可总比损失强。再说他怕露出行迹吗?就是明目张胆的将这些船只扣留了又如何?皇帝还真拿他没有太多的办法,看在马士英的面子上,也不敢对他如何。
常氏兄弟来到会合之处,一见顾三那张麻子脸,还算客气的问了起来:“如何了?”
“都好了,他们的人都下船了,我们的人也上去了,就等你的人了。”顾三对常氏兄弟可不敢摆谱,这两位可是吉王爷的亲近人,他已经投靠吉王了,那水匪的气势也要收敛一些了。
“沈庭杨呢?他可是赵先生点名要的人,可别出了意外。”
“放心,老秦亲自盯着呢。”
他们这里忙着分派人手,顿时也忙成一片。只等一声令下全部出发了,外围是秦俊与顾三的船只护航,他们什么也不用担心,只要将这些船只带到预定地点就是胜利。
而陈洪范被‘搀扶’着来到崇明县,看着方秋的笑脸,以及不断的马屁,心中是郁闷透顶了:“方县令,本官身体不适,接风之类都省了吧,准备静室让本官休息。”
一心讨好的方秋虽然看见了陈洪范那古怪的脸色,可错以为这位大人是真的病了,急忙安排房间找郎中。这一下近万人涌进崇明县,登时也是鸡飞狗跳。直到陈洪范被架进了净室,方秋才得到消息这位也被劫持了。这下惊的他是面无人色,这要是朝廷的使者在他这里出点事,那他这辈子就完蛋了,急的他是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码头方向传来阵阵号角声,他正纳闷呢。有人来报,使团中的船只都离开了,等船只走了整整一晚上。方秋在策划了无数种挽救大人的计划时候。陈洪范又被‘搀扶’了出来,他没有什么动作,‘搀扶’他的两人却说话了。
“各位都是大明的官员,却要资助这些女真鞑子,我们虽然是贼,却也看不下去了。冒犯各位大人了,我兄弟在天上看着各位。”一句话说完,两兄弟对视一眼,同时发一声喊,横刀自刎。鲜血飞溅,陈洪范当即一声怪叫,昏了过去…………
在福州的朱慈煃刚刚放下赵彦杰的来信,也对这个沈廷杨很有兴趣,这是个有眼光的人才啊,却负责个小小的漕运,浪费了。他提出的大军从海路北上,或从天津登陆收复北京,或直插辽东松山,都是可以逼迫满清人退兵的方法。现在满清人的力量根本不能和大明这个庞然大物相比,可惜现在大明,实在是一盘散沙。
“殿下,事情成了,郑森那边松口了。”
听到萧无的禀报,朱慈煃没有在意,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只是把赵彦杰的书信给萧无看,而后问到:“如何?”
“这个沈廷杨很厉害啊,嗯,就比我差那么一点点了,嘿嘿。这样的人才,不能放过。”
萧无这个嘻嘻哈哈的家伙能给此人这般的评价,是真不能小看了,等有眉目在说吧,通讯不便啊,也不知道秦俊他们干的怎么样了:“让你选的地方选好了吗?”
“我办事,你放心,还能有差了。嗯……嗯,殿下,我还是提醒您一句,这样实在是有些花费太大了,铸造火器可是很耗费的。”
“不用怕,一个福州还撑的起这个铸造厂。”
萧无也是一惊,用整个福州的财源去支撑,天啊,这是铸造作坊吗?太夸张了吧。王爷难道不敛财?那可真不容易,还真是藩王中的异类,不过王爷志向高远,这不正是他期望的嘛。造船厂、铸造厂两下一联系,萧无仿佛看到不久的将来,一艘艘武装到牙齿的战舰驰骋的海面,所向披靡的场面。
四十三章 犹豫
“奈天,你最近与林老大人可有联系?”
“没有,自从得到先帝去世的消息之后,老大人就一直闭门在家,不问时事。”
看来这林老头还很重情啊,当然这样的人很好:“你去请他来一趟。”
“来福州?”
“还有八公先生,也去试试吧。”
“明白了,正好还要去泉州一趟。殿下还有什么吩咐?”
朱慈煃摇摇头,自己手下的人还是太少了,至少是能放心使用的人太少了。这是自己的弱项啊,现有的人手是用的团团转,恨不得一个顶三个用,典型的是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牲口用了。可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没名义,大头兵倒是好说,一招一大把,只要出钱出粮,要多少有多少,可有知识有见识的人太少了,这个时代的教育制度还真是落后啊。
若不是因为这落后的教育制度,读书人又那里来的这么崇高的地位?又那里轮得到复社那帮人兴风作浪?自己是不是该兴办教育了?这个问题开始困扰朱慈煃了,难,很难。先不说现在的教育方式在朱慈煃看来落后无比,就算现在开始兴办教育那也要好几年以后才能有所收获,可现在他等不起啊。
同时,自己要兴建造船厂、兴建火器局、招募人员、养军队发装备等等,那一项不是吃钱的无底洞?自己的老底子都快掏空了,拨不出钱来搞什么教育啊?就算有钱,自己办起了学校,又有多少人来就学的?自己势必不会办那种读四书五经做八股文的学校,如此一来,会有多少人来读书?这个时代读书为了什么?为了做官,自己不教授做官的本事,谁来?
想到这里,朱慈煃对古代人也是非常之敬佩。为什么中国早在秦朝就进入封建社会,而封建社会持续了一千九百年而没有进入其他社会形态呢?就是因为科举。
西方世界因为愚昧落后,所以在那里,是贵族就永远是贵族,是平民就永远是平民,基本没有没有晋升的可能性,只能一辈子为贵族当牛做马。正因为这样的关系,绝望的平民在饱经很久的压迫之后,才喊出‘要自由,要平等’的口号,而出现新的社会形态。
可这一问题在中国就没有了,因为有科举。要知道,在同时代的西方,平民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权力,他想做官也不可能。而在大明,只要家庭合适的都会让孩子去读书,去赶考。因为一旦考上了,就从平民跃升到贵族阶层了。在有一线希望与无数例子在的情况下,淳朴的百姓们就没有喊出‘要自由,要平等’的口号,而顺从的接受着改朝换代的结果。
仅仅是一线希望,有和没有就造就了两个社会形态。在这一点上,无疑是中国的统治者高明出很多。在稳固统治的同时也发现更多的人才。
而朱慈煃也仔细研究过现在的情况,他认为,大明完全有能力进入初步的工业时代。现在的匠户们手艺已经到达一个连机器都比不上的精巧程度,让人瞋目结舌。只要有合适的引导,让人们接受这种思想。大规模的工业将在大明的土地上全面开花。而工业的开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可朱慈煃恰恰却人才。想要有这种新的人才,除非自己办的学校,否则没有可能得到。
而现在实现工业化对自己却并不利,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当自己开展工业获得好处了,马上会有人跟人,敌人们更是会使用这一点来击败自己。自己的力量还是太弱小了,现阶段还是不要为他人做嫁衣裳了。
种种原因之下,考虑良久的朱慈煃决定先将教育问题放一放,等自己有足够的力量了在说。目前最大的目标,就是海军的建设,不管是要实现海外的控制,还是以后对抗满清南下时的长江防务,海军都是重头。
而目下,这福州知府一职,就成当务之急了。奚峰明已经上表朝廷,以有疾请辞。当然这是郑森对朱慈煃妥协的表现,而这新的知府一职,也交给了朱慈煃。
朱慈煃也是感叹,这郑森不愧是日后的郑成功,有魄力,够大气。在合适的时候,一个福州城啊,就这样一咬牙就丢给自己了。这可不是一两银子一袋米。是一座数十万人口的大城啊,日后更是整个福建的省会。到此,朱慈煃对于老娘给自己安排的亲事也不反对了,若不是因为自己是马士英的孙女婿,郑森会将这福州给自己?想的美…………
不过自己也不好表现的太直接,至于这福州的新知府,便让朝廷来派人吧。做个样子的事情嘛,朝廷派个人来不过是给别人看,这人选上自然是自己的人,以马士英的能量,办成这件事还是不会有问题的。即便是马士英的人,到了福州,还由得了他吗?这看似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可在大义上却占据了足够的份量,毕竟现在的弘光朝廷已经被天下大部分人所肯定,有这个帽子顶着,除了福州的势力集团,别人还不会将自己放在心上。
自己毕竟是一个藩王,若是堂而皇之的干预地方政策,立刻会被口水淹死。即便是弘光朝廷拿自己没办法,自己也没必要触这个霉头。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军阀割据的状态了,朝廷只是一顶大帽子,没有势力,说什么都是空的。
来到福州西面选定的地方,大量的人员正在这里干的热火朝天,一栋栋建筑拔地而起。朱慈煃大体看了一下,这萧无办事,果然让人放心。在闽江边上,可以利用水力,这是以后的一个巨大资源;道路很完善,可以毫无障碍的将原料运过来。这里就是马上要成为福州火器局的地方,也将是这一阶段火器的主要供给地。
朱慈煃看了一下路面,还是有些不满意。这里依然是土路,虽然很宽敞,也很平整,但是一旦到了雨天还是有影响。福州又是个多雨的地方,这问题要解决啊。可惜没有水泥,没有沥青,有这两项其中任意一个,这道路的问题就解决了。条石当然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那耗费的人力物力太多了。
而且,就算光这附近的路修好了又有什么用处?这煤矿铁矿又不在福州。嗯,有必要扩大码头,在将这里到码头的道路修建起来了,海运,这个优势怎么能不利用呢?
“王爷,王爷。常家兄弟回来了,请您速速回府。”
看是忠叔亲自跑来禀报,朱慈煃心中也有底了,这弘光朝廷的北使团,现在只有两手空空的去北京了。心中也是高兴,十万石粮食啊,就这样给满清人,这不是资敌是什么?说是给吴三桂?给吴三桂和给满清有什么区别?这厮现在是满清的平西王,不是大明的辽东总兵。
一回到府邸之中,常氏兄弟带来的果然是好消息,船只已经带到了福州。打坏的船已经送到船厂去修理了,相信不用多久就可以恢复。一下得了上百条船,可真是让人高兴。
而忠叔这个时候却泼了冷水:“王爷,这船只怎么能弄到福州来?这不是找麻烦吗。”
“怕什么?”朱慈煃眼睛一瞪,有什么好怕的。现在自己的造船厂已经有了规模,虽然还不能造船,但是修理改造船只却不成问题。谁有胆量问自己这些船是那里来的?朝廷知道了又如何?总比拉到天津被满清人打劫了好:“让船厂的人,日夜开工,改。”
朱慈煃不知道的是,这北使团的上百条船,在历史上确实是被打劫了。不过不是满清人干的,而是镇守淮安地区的东平伯刘泽清干的,在他扣留了这些船只自己用之后,朝廷还不是屁办法没有,可见当时地方军阀的嚣张与朝廷的不作为了。
对于王爷的决定,谁也不能说什么。在看完秦俊的报告之后,朱慈煃对整个战斗也有了了解,原来如此。随口问到:“抓陈洪范的牛大、牛二呢?”
“为了给大家赢得足够的时间,他们两人一直看着陈洪范,最后自杀了。”
朱慈煃沉默了一会:“去将牛家人全部接进王府,养他们一辈子了。”牛家兄弟是对自己很忠心的护卫,既然为了自己的目标牺牲了自己,那他们的家人自然该由自己照顾。
对于朱慈煃这个决定,忠叔没有反对就去办了。别说多几个人,在多几百人王府也养的起。而王爷这一步,却能换的侍卫们的忠诚,即便为王爷死了,自己的家人王爷照顾,他们作为厮杀汉,还有什么心愿呢?
倒是一旁的棒槌没心没肺的笑了起来:“王爷果然是好运道。”
是啊,在别人看来,以这么少的人数去打劫,又能将上百条船都弄回来,这运气已经是好的不能在好了。朱慈煃却是一皱眉:“运道?那里有什么运道。为了这次行动,你知道我们在南京付出了多少代价吗?”
四十四章 基础
在南京付出代价?这战场不是在崇明岛附近吗?棒槌是浑身的肌肉,连脑子也被肌肉占据了相当一部分。他不大明白这个问题,只有眼巴巴的看着朱慈煃,实在不清楚是什么意思了。
一旁的谢云沛替朱慈煃说了起来:“那里是什么运气,这次计划能够成功那是因为有人默默的牺牲。在南京,为了这个事情,我们的人有三人失去了生命,五人暴露了身份,要恢复这些要害部门的人员安排怕是又要费一番功夫了。”
朱慈煃挥手让他们退下,这些人没有白白牺牲,上百条船只啊。一旦组建完毕,这是一支什么样的力量?只是算算手上的力量,船多人少…………这次能将船只都弄回来已经很勉强了。以不满员、训练低、装备烂的舰队去迎敌?吓唬人还可以,一旦开打那不是给别人送菜了?
叫来谢云沛吩咐了起来:“你派人将南京的人都接来。”
谢云沛也是高兴:“是,让他们一直在南京呆着,也不是个事情。只是王爷,这大规模移民的事情,我怕我干不来。”
摇摇头:“有赵彦杰在。”
谢云沛当即不说话了,对于赵彦杰这老熟人,他是太清楚了。就算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这家伙那张滔滔不绝的嘴巴也能给你把什么都交代清楚了。不过话说回来,赵彦杰这人虽然说话欲望强烈,可也是真的有才,要不然说不到点上谁听他的?
“那现在这些侍卫的训练呢?”
“我自有分寸。”朱慈煃眯起眼睛,现在是该自己出面的时候了。对于军队,需要恩威并施,现在自己对这些士兵只有恩,没有威,这是不行的。以往行事不好太高调,现在福州在自己手中了,郑家也妥协了,自己也就少了许多顾忌。虽然这木匠王爷还需要装下去,可做一些事情却没有什么影响了。
端起茶水,朱慈煃也盘点了起来,还是手上人才少啊。赵彦杰在南京代表自己;萧无要去泉州和郑家斗智斗勇;船厂的事情居然要梅雪容一个女人去办理;可这火器局该让谁来负责?缺人啊,自己现在身边的人,不是在长沙的老班底,就是凭借关系拉进来的,这个局面如何打开也是问题啊。
萧无这个时候迈着他那独特的步伐走了进来,看见朱慈煃在那里发呆,招呼了一声,便坐下,顺手拿起桌子上的水果吃了起来。看着这个完全没规矩的家伙,朱慈煃也是感叹。幸好自己只是拥有这位大明吉王的躯体,若是原先的吉王爷,早叫人将这没规矩的家伙抓起来收拾了。
封建时代,等级森严,身份的差距是无可取代的。随口问起:“什么事?”
“殿下现在烦恼火器局无人主持吧。”
看这萧无旁若无人的在那里一边吃一边说,朱慈煃也只是淡淡的问到:“你有什么办法?”
“我给殿下推荐一个人,就看殿下有没有胆子用了。”
胆子?我还有什么不敢做的事情,造反的时候也不知道干了多少了,只是点点头。见朱慈煃没有反对,萧无说了起来:“想当年,我路过松江(上海)之时,认识了一个人,此人完全符合殿下现在的要求。”知道朱慈煃话不多的萧无直接的说了起来:“此人虽然没有主持过什么大的事情,但是家学渊源,一个小小的火器局,不过是信手拈来的事情。”
“什么人?”
见朱慈煃兴趣不高,萧无呵呵一笑:“这人是没有什么名气,不过说到他爷爷,那却是鼎鼎大名的。前殿阁大学士文定公徐光启,想必殿下定然听说过此人吧。”
嗯,确实听说过,虽然不是很清楚。但是这位已经是传奇的人物他也不陌生。整个崇祯朝的历法就是他修订的,能不知道吗?而且他编写的《农政全书》就在书房里,朱慈煃又怎么会不知道他呢?
“文定公学冠天下,《几何原本》、《考工记解》、《勾股义》、《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皆为不世之作。可惜文定公已经死了。”
对于这些,朱慈煃确实也有些惊讶。本以为徐光启只是对农业非常有研究,可勾股、几何这种东西他居然也接触,这可现代科学了。也来了兴趣:“此人是徐老的孙子?能的徐老几分本事?”
“徐艺涛乃是文定公第四孙,从小就醉心文定公一生的研究。这家业也轮不到他来主持,一门心思在学问上的他,最少也有文定公七分本事吧。”
如此人才,能为我所用吗?这一点上朱慈煃确实没有太多的把握。毕竟他只是一个藩王,人家能不能看得上还两说呢。似乎看出朱慈煃担心的萧无也爆出了粗口:“殿下放心,徐艺涛那鸟蛋和我是一号人,若是别人,断然是不会用他的,现在他依然在家做学问,没什么出仕的机会。”
和萧无一样,是个没有规矩,无所顾忌的人?倒也是,此人自己有才华,又有徐光启的名声,想做官还不简单?听起来似乎是个科学狂人,其他的一概不在乎。在大明官场上,这样的人确实是混不开。问了起来:“你能说服他?”
“只要殿下将火器局以及整个福州的水利全部交给他,我便有八分把握让他给殿下效力。”
水利,这可是关系着百姓生活的,一个不好,是要出大事的。听萧无的意思,这家伙没有负责过什么具体的事情,能否放心将这么大的事情交给他呢?马上就有数万长沙移民到来,福州之外有的是地方,丈量土地,兴修水利这对于移民来说可是天大的事情。若是第一匹移民出了问题,以后谁会来投靠自己?
不过既然能得萧无推荐,这家伙必然有几分材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谁叫自己缺乏人才呢,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好,你去请他。真能成,以后他负责的绝对不是这么一点点事情。”
既然是科学狂人,也好,自己手上还有一大利器,就是先进的火器知识。可以说这个时代,说起火药枪支,自己说第二,那就没有人是第一了。这个诱饵下下去,有这个科学狂人研究的事情,嘿嘿。
朱慈煃来到船厂,秦俊他们已经回来了,船只也开始改造修理了。对于这个事情,朱慈煃是很上心的,他没有让秦俊回去王府,而是他直接过来了。这次打劫完了,所有的战利品都拉回来了,该是分赃的时候了,既然让人干活,又怎么能不发钱呢?只是这些银子朱慈煃却不打算动,他另有打算。
见过礼之后,朱慈煃没有多说,直接对梅雪容说了起来:“我们所有的船只全部刷上白漆,可有问题?”
梅雪容一愣,眨着大眼睛好奇到:“刷漆自然是没有问题,只是王爷,何必多这么一层费用?现在的桐漆足以使用啊?”
“多多少钱?”
“倒是也多不了几个钱,调制成白漆只是动手的事情而已,船厂的作坊完全有这个能力。只是有必要吗?”
必要?当然有,白色是海军的颜色。而全部成为白色,也是向所有宣布,这是大明的海军,这是大明吉王的海军…………朱慈煃挥手让她退下,作为属下,不应该问那么多为什么,得到命令执行就是了。
没有旁人,只剩下秦俊与代表顾三的孙含了,朱慈煃才问到:“现在那些物资如何处理了?”
“启禀殿下,全部放在船厂仓库之中,标下派专人守护,殿下可以放心。”
沉吟了一下,朱慈煃作出决断:“此次出征之人,皆有重赏,秦俊,你提两万银子去分配吧。孙含,你带了多少人来?”
“当家的带大家已经离开了,现在留下来的只有一百多人。”
“可靠吗?”
“王爷放心,都是当家的心腹,断不会有人露了口风的。若有人不轨,我让他受三刀六洞…………”
朱慈煃打断了他的话:“可靠就行了,你去提三万两银子给你们当家的送去。”
孙含也乐了,马上磕头拜谢:“谢王爷赏。”
这次也算是丰收,十万白银,数千两黄金。当然这些只是小头,那一万匹丝绸与十万石粮食才是真正有用的东西。正是因为有这十万石粮食,自己才敢一口气将数万人移民来福州。那有把人拉来不给饭吃的道理?那不是等着让人造反吗?而这一万匹丝绸,即便在盛产丝绸的江南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更何况自己马上要开战海贸了,在东西方贸易中,丝绸绝对是最受欢迎的东西,也是最值钱的东西。将这些丝绸拉到南洋,其价值至少会翻上十倍,何况自己的这些丝绸可是无本买卖来的。
对于这个事情,朝廷方面迟早会知道是自己干的,毕竟这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不过只要自己一推二五六,不承认,谁也拿自己没有办法。再说,就算你们知道了,谁有胆子对自己发难?朝廷之上,倾轧正是一个厉害的时候,谁不谨小慎微,生怕被人拿住了把柄,谁没事了现在找自己的麻烦?
只要做好尾巴工作,(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