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 部分阅读
契吗?”
“这个,说起来应该不会…………”
“但是很有可能会这样不是,要不然满清人为何会这样做?满清人兵力本不雄厚,他们就这么有信心?李自成还有十多万大军,此时满清人应该集中力量彻底消灭李自成才是。为何会分兵?兵力并不雄厚而分兵,这可是兵家大忌,满清人这么做不会没有原因。”
这一说,赵彦杰的脸也僵硬了,想想确实有道理:“的确,这确实有些奇怪。李自成虽然被打败,可麾下实力犹存。我想满清人也应该知道左良玉让出湖南的事情,一旦李自成拿下湖南,又有了根基,满清人何来的这般信心消灭李自成?难道左良玉与满清人有勾结?不会吧,那可是大麻烦了。”
一百一十一章 军人的意义
“左良玉此人,虽然治军不严,为人又睚眦必报,心胸狭窄,可要说到投降满清,应该还不至于吧。”
朱慈煃却是摇摇头:“很难说。”明末很多将领都投降了满清,而且是带着大军一起投降。要不然满清那里来的那么多兵力。不说以后,就是现在,满清军中的汉人还少吗?
“这,一旦此事是真,这还真麻烦了。江北四镇已经不稳当了,左良玉又反叛,江南无兵可用。福建是一团乱麻,两广又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一旦出了问题,朝廷危矣。”
“很难说啊。我一直怀疑朝廷内部有内贼,要不然满清人为何会这么冒险。他们西征李自成,京畿和山东几成空城;而现在又冒险分兵,同时与李自成与我大明开战。多尔衮虽然用兵喜欢兵行险招,可这样两次下来的人,不是疯子,就是心中有成算。我不认为疯子能取得以往这么大的战绩。”
“这…………”赵彦杰也是点头:“殿下分析的有道理,那我该做些什么?”
“做你该做的事情就是了,有些事情,还不是我们有能力管的。朝廷的事情我们无法决定,我们为大明守护最后一片净土就是了。”
“殿下高义,赵某不才,定然效犬马之劳。古有圣贤………………”
听赵彦杰又开始长篇大论,朱慈煃无奈的摇摇头,这家伙的说话欲望什么时候才能改一改啊。等等,说话欲望,有的地方也很需要长篇大论、唧唧歪歪很久却一点没有重点,那就是外交谈判。赵彦杰是心中有数的人,只是这话多了点。正好让他和那些西方人谈判,等舌人把赵彦杰的话翻译上一半,估计那些西方的外交管就想上吊了。
“好了,先不说这个了。赵先生,你把南京的事情交代一下,交给你的副手韩敏。你和我回福州,那里有件大事需要你。”
赵彦杰不知道是什么事,不过王爷差遣了,他自然只有答应。反正他在南京不过是个芝麻官,没有什么可留恋的。
“对了,殿下,有一件事我们必须暂缓了。”
“什么事?”
“是往藩镇安插人手的事情,需要停一段时间了。”
“怎么?你怕韩敏做不好?”
“不,不,韩敏完全可以胜任,是我们手上可靠的人手不够了。”
这样啊,做这个确实需要可靠的人手,要不然只会坏事。可这可靠的人不是那么好选的,暂停一下就暂停一下吧:“这事情你掌握就好了,早点休息吧。”
朱慈煃走了,可他的贴身护卫棒槌却留下了。现在正和韩敏大眼瞪小眼:“海山兄,此事还是你主导吧。”棒槌姓郭,但是没有名字,一直被叫棒槌,就是朱慈煃给他起名海山,可熟悉的人依然叫他棒槌,不熟悉的才会称呼他一声郭海山。
棒槌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你这些我又看不懂,反正事情都是你办,我只管一件事,就是把收购来的粮食送到船上。让你的部下们都尽力一点,要是让我看到那个不尽力,可别爷爷我手黑。”
“是,是,王爷交代的事情,我们自然会上心,海山兄现在就是钦差啊,放心吧。”
“还有,王爷虽然交代了不怕花钱,可你也约束你手下的小崽子们点,别搞的太离谱。”
韩敏嘿嘿一笑:“这个是自然,有你盯着,谁敢乱伸爪子,你就瞧好吧。”
“还有,这些难民的移民工作要做好,这是王爷交代的。马老爷子那边也会配合,你也要在意,切不可坏了王爷的大事。”
一回到福州,朱慈煃看着一大堆需要自己处理的事情,直发晕,还是那班闲散日子舒服啊。可惜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承担这些事情了。
台湾的移民需要自己送去的物资、新军需要选拔、菲律宾需要派人去接管、西班牙人的使者还在福州等待他的接见,福建局势已经爆发,郑氏叔侄已经开战,现在双方的使者都在等待自己的接见。
福州内部的事情也是千头万绪,台湾的盐田已经生产,自己要当私盐贩子安排人搞销路;市舶司的贸易已经开始有萎缩的迹象,一下投入了太多的物品,市场快饱和了,需要有新的对策;火器局的更新换代也在不断的进行之中,火器局中管的可不止是火器的改良,整个工业设施的改良都在这里;造船厂配套的漆园,桐园,棕园经过年余的准备,已经投入使用,造船厂终于上了轨道,而要造什么船还需要朱慈煃定夺。
看着一脸憔悴的陈子壮,朱慈煃也只有叹气的份,真是难为他了。毕竟福州这里很多人都是自己的旧部,陈子壮有些指挥不动。萧无不在,能将事情处理到这个程度就很不错了。
“难为你了。”
“份内之事,还要感谢夫人的帮衬。”
“她?”朱慈煃眉头皱了起来,女人干预政治,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至少他不喜欢。
见朱慈煃眉头微变,陈子壮这般老人精那里会不明白:“殿下别误会,夫人只是在一些时候震慑部分人而已,她连王府都没有出过,更没有插手任何事。”
“好了,不说这个了。郑家的两拨使者你先给我拖住,明日安排西班牙的使者来,我和他们谈谈。”
陈子壮犹豫了一下:“殿下,毕竟这是国与国之间的邦交,没有圣旨,这名不正言不顺啊。”
“邦交?国?现在大明是什么样子?山河沦丧、百姓受苦、朝廷上乌烟瘴气。马学士一人独木难支,还能指望他们做什么?他们不管海外的大明子民,我管;他们不管这河山沦丧,我管;他们不管百姓受苦,我管。”
陈子壮听的朱慈煃说的气壮山河,老脸一阵阵的抽动,激动的说到:“殿下如此胸怀,老朽定然粉身碎骨,协助殿下成就大事。”
“好了,台湾的事情如何?”
“一切正常,陈永华非常有才干,只是和刘国轩之间有点意气之争。”
“什么?他们两个有什么争端?”
“争端倒是没有,只是对于那些高山寨垒的处置方式上有些意气之争。刘国轩倾向于剿,陈永华倾向于抚,两人有些争议。只是政见不合,不是私仇。”
那就好,朱慈煃也认为两人不是不知大体的人:“你是怎么处理的?”
“下官斗胆,将刘国轩调回福州,负责组建新军了。”
一百一十二章 文明
“不错,不愧是谋国老臣。”
“殿下谬赞了。”
处理了一干陈子壮无法决断的事情,朱慈煃也有些疲惫。还是想到一件事情:“萧无那边有什么情况吗?”
“暂时没有。西班牙人在这边的力量基本都损失了,他们只能派人来谈判。不过殿下,这些尔穗小国,有谈判的必要么?还有个好消息,第一批矿山中出产的铜矿石已经运回福州,徐艺涛正忙着处理这些呢。已经有铜钱产出,殿下,我们快要发财了,呵呵。”
听到陈老头也开了玩笑,朱慈煃不禁失笑。是啊,还有什么比较印钞更发财的事情?铜钱是现在市面的流通主要货币,在满清的统治区亦是如此,因为满清人根本没有铸币的能力。拿着这些铜钱,流入清廷统治地区,可以换回大量自己所需的物品,至于清廷的封锁?他们能封锁的住吗?沿海都是自己的天下,更不要这些流入民间的铜钱了,除非满清人铸造新钱,可他们现在,还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功夫。
“好了,你去安排西班牙的使者,在叫秦俊来。”
秦俊,是一直负责新军训练的,他可是得了朱慈煃真传的。虽然朱慈煃并不懂得多少士兵的训练,可一个信息大爆炸时代的人总会知道一些,说给秦俊。秦俊是辽东军中难得的将才,结合实际的新式练兵方式那是朱慈煃根本比不了的。朱慈煃要做的,只是把现代步兵的战术思想教授下去而已。
新军虽然只有两千人,可朱慈煃并不打算让新军规模有多大,新军要配合新式武器的。现在火器局生产的只是火统,不是步枪,等能生产步枪了,才是新军震惊天下的时刻。徐艺涛这个人也很不错,在无缝钢管的制作上,已经接近成功,一旦成功,那就是大批量的步枪出现的时候了。
而这一段,徐艺涛更是成就惊人,蒸汽机改良了,虽然还不能应用于军舰,但已经可以应用于机械生产了;金属拉丝机的改良,让盔甲的制作更便宜更快;纺织机也得到了改良,不过因为处于明朝还在小农经济形态,朱慈煃没有将纺织机大规模应用,只是应用于军队与外贸。军服的生产、丝绸内衣的生产,全是自家军方采购,而布匹与丝绸的大量出口也带给了朱慈煃大量的财富。
对于有些事情,朱慈煃也是无奈,大明还处于小农经济社会,很多农户是自给自足,连一些生活用品也是以货易货,大量的布匹与丝绸生产出来也卖不掉,这个还需要进一步的基础建设,不是他现在能解决的。可去引导百姓的生活形态,这也是一个难题。
“标下参见王爷。”
见秦俊还是那副刻板的样子,朱慈煃也感觉亲切,这家伙还是这么一板一眼的:“不必多礼,新军训练可有困难?”
“一切都好,就是一点,王爷,您要让所有的新军士兵都习文,这确实让他们有些为难。而且标下以为,这一点大可不必,上战场,靠的是真刀真枪厮杀,学习这些东西又有什么用处。”
朱慈煃摇摇头,这个死心眼:“你只管执行就是了。”可转念想想,还是和他说明一下吧,要不然这家伙还是死脑筋,这思想问题可是大问题。现在不加强思想工作,以后可就麻烦了:“秦俊,我问你,什么样的军队最有战力?”
“上下一心、悍不畏死、号令严明。”
“不,还不够。”
“那还有训练有素、漠视死亡?”
“不,还不够。”
“那,标下愚钝,还请王爷训示。”
“最有战力的军队,应该是一支有思想,有灵魂,为理想,为守护而战的军队。有了思想,有了灵魂,即便将官更迭、士兵轮换,他永远充满战力。而有理想、懂得守护、懂得为什么而战的士兵们才会抛弃生命,死战不退,才会有以一敌万的信念。”
“可标下不明白,这和让士兵们习文有什么关系。”
“死脑筋,不习文如何懂得这些?不明白道理,只靠军法是不够的。你要明白,军队的职能不是杀戮与破坏,而是守护,守护天下人的太平,捍卫炎黄子孙的威风。懂得了这些,士兵们才会明白为守护什么而不去扰民,才会明白为守护什么而去战斗,才会明白为守护什么去牺牲。”
秦俊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标下明白了。”
朱慈煃瞪了他一眼:“你还不够明白,罢了,你将手上的事情先交给刘国轩。我安排你秘密去盛京一趟,在回来看看福州,你就会明白了。”
秦俊很奇怪,去盛京?干什么?刺探满清人的军情?自己和满清人打了十几年,对他们很了解,做这个情报工作倒也能胜任:“殿下,现下满清人已经移都北京,要刺探应该去北京,去盛京效果不是很大的。”
“蠢,刺探情报又不是你的事情,我之要你去看一看,所有的东西,民生、文化、一切的一切,回来在和福州对比一下,你就知道你该守护什么了。”
秦俊虽然还是不大明白,可还是点头应是了。他自然还不明白文明之间的差距,中原人向来称呼别人为蛮夷,虽然有些自大,可不是没有道理,大明时代,经济、文化领先很多,这就是文明的优势,等秦俊明白这一点,就能知道他该守护什么了。自己和他说,与他亲自去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效果。
文字是文明的一种代表。就文字而言,汉字的传承以千年为单位,而满文呢?自1599年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二人参照蒙古文字母创制满文,到现在才多少年?四十几年的时间而已。可就因为明王朝自己的腐败,让这个仅仅拥有四十几年文明的满清给消灭,满清得天下,不是满清厉害,实在是明庭自己从根子上烂掉了。
“儿子,你可算回来了。”
一听到这个声音,朱慈煃登时头大,老娘啊,你不能让我消停一会,事情够多了,希望你别添乱…………
分割线
要过年了,先在这里祝福大家过年好,事业有成,学业有成。苍穹也要回家过年,请几天假,嘿嘿。实在不好意思,家比较远,会有些耽误,回头补上。祝福大家在新年心想事成,美满幸福。
一百一十三章 议和
好在老娘跑来不过是叮嘱自己照顾好常氏一族,这是不用吩咐的事情。他们可是自己未来的子弟兵啊,能亏待他们吗?
“娘您放心,他们也是我的家人,我自然会维护他们的。”
“维护就不必了,只要善待他们就可以了。儿啊。你长大了,娘只是个妇道人家,大道理不会说,只是儿啊,常家会帮你,可你也要给娘交个底,你想常家多少人参军?”
朱慈煃心中一动,老娘看起来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怎么这个时候这么明白?口中却说到:“娘您放心,我打算培养一批军官,常家的人我会让他们都做军官。而军官的选拔条件比较高,不会有多少人的。”
“那人就更要少选一些了。儿啊,为娘知道你心有大志,若你只是选拔士兵,娘会劝你多选一些人,毕竟常家的男儿,沉寂了太多年了,方今正是英雄奋发之时。可你若是选将,还是少选几个人吧,若是一家在军中势力太大,不是什么好事。”
“这…………”朱慈煃也有些无语了,这是在试探还是真这么想?自己当然清楚,若是一家一姓在军中势力太大必然对自己不利,可挨着老娘有些话他还真不好说,但老娘这样说,遂问到:“为什么这样,您可是……”
“不错,我是常家的女儿,可你是我的儿子。你是我的一切,我自然是要维护你,儿啊,为娘的也不多说了,你长大了,该怎么处理你有分寸,在说这些大事本也不是我一个妇道人家该过问的。”
听到这里,朱慈煃也安心了。对于这位便宜老娘,他是没有什么感情,可大环境之下,他却必须要孝顺的无以复加,要是这位提出一些让自己为难的条件,还真是麻烦。幸好现在是偏向自己的,也就放心了。
第二天却是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让人的心情也很好。陈子壮早就安排好了西班牙的使者,朱慈煃也是遵守时间赶到。说起来对于这些西方人,他没有一丝好感,这些人注定是自己的敌人,只是现在还没有足够的力气一下收拾掉他们而已。
本来在亚洲的海面上,已经是他朱慈煃一家独大的局面了,可就算将西班牙在亚洲的全部殖民地吃掉,也伤害不到西班牙的根本。更重要的是满清大军开始南下了,这才是最紧要的事情,满清人虽然奈何不了他,可一旦满清统一了天下,那对他就太不利了。目下可是满清兵强马壮,南明朝廷一盘散沙,暗通满清者更是不计其数。
这般情况之下,更是要快刀斩乱麻。朱慈煃也想一鼓作气收拾了满清,可他没有这份实力,还需要相当的积累才可以。他固然算的上富甲天下,可只有钱是远远不够的,要注意的事情多的很呢。
“亲王大人你好,我是大西班牙国王特使帕斯奎尔,你是我所接触过的明朝官员之中唯一一个不迟到的人。”
朱慈煃很奇怪:“使者接触过很多大明官员吗?”
“多也不多,只是你作为一位亲王,能够守时就是一项别人比的了的美德。”
对于这点马屁工夫朱慈煃是根本不看在眼中,说起拍马屁,你们的词汇太贫乏鸟。南京朝廷之中,比你厉害的人海了去了,还会中的你的迷魂汤吗?两人却是非常东方化的闲扯了一阵。到底是帕斯奎尔坐不住了,首先说起了正题:“本人受国王之命,前来调节贵方与我大西班牙的纷争,可我却没有看到亲王大人的诚意,这似乎与贵国的君子之道有所不同吧。”
“呵呵,君子之道?你们西班牙人占据苏禄,奴役苏禄百姓,使苏禄百姓受尽压迫,生不如死。却要来和我谈论君子之道?你不觉得好笑吗?”
“苏禄?那片富饶的土地叫菲律宾。早就是我们大西班牙的领土,我们伟大的国王如何对待那些卑贱的奴隶,似乎也轮不到亲王大人您来管吧。”
“哼,那在几百年前就叫苏禄,是我大明的属国,早已经内附我大明。内附你不明白,就是并入我大明的疆土。只是因为海外遥远,成为海外飞地,我们并没有注意而已。现在苏禄上下皆向朝廷求援,我们自然要管,难道你还想看看苏禄并入大明的诏书吗?”
帕斯奎尔眼睛里却是一阵狡黠的光芒:“朝廷,亲王大人,纵然你身份尊贵,可你却不是大明的皇帝。据我所知,你根本没有得到大明皇帝的授权,就偷袭我们大西班牙,也正因为你这样卑鄙的不宣而战,才使得我们战无不胜的皇家海军遭受了挫折。你难道就不怕我们大西班牙国王的雷霆怒火吗?”
“雷霆怒火?你可以让你的国王继续向亚洲增兵,我不在乎。你西班牙才多少人?多少军队?既然你作为使者,自然会清楚我大明的疆土有多么庞大,我大明的百姓军队是何其之多。你认为我会怕你们国王的雷霆怒火吗?”
“不错,大明的人口众多,我是清楚的。可是亲王大人,大明的人多,可你却不是皇帝,你不能号令他们,而且你也必须听从你们的皇帝。你私自发兵,已经违逆了你们的皇帝,前一段时间你不是还被拘押到南京去受审了嘛!我想你应该知道和我们开战的下场。”
“哈哈,你的情报过时了。我能从南京安然无恙的回来,自然说明吾皇不会为难我,而且吾皇已经将对西班牙的事务全权交付于我,你就不用想这些歪主意了,你对大明的了解还是太少了。说正题吧,我们总是能找到共同点的,不是吗?”
“我很有兴趣知道亲王大人说的共同点是什么?”
“敌人,我们拥有共同的敌人————荷兰。我知道你们西班牙在日德兰正与荷兰激战,我想你们的国王也不希望看到荷兰的崛起,成为你们的劲敌吧。荷兰在亚洲还有广大的殖民地在给他们本土提供资源,提供战争物资。爪哇、满剌加、锡兰、三佛齐都有荷兰人的影子,而你们却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对付他们,你们荷兰对你们的威胁大?还是我大明对你的威胁大?”
帕斯奎尔心中一惊,确实他对大明的了解太少了,可本以为明朝人对欧洲的了解也是极少的,可这位亲王却很熟悉,看来这个谈判很麻烦了。
一百一十四章 偶有所得
对于这个谈判,朱慈煃只要定下主基调就好了。在见了西班牙的特使一面之后,剩下的事情都交给赵彦杰去办了,至于赵彦杰这个喜欢之乎者也长篇大论的习惯,就留给那些翻译去头痛吧。反正西班牙现在不会倾全国之力跑到菲律宾来打仗。
要是这样倒好了,西班牙离的多么远,大军远征,光补给就耗死他们,更不要说现在欧洲可不太平,西班牙的霸主地位正在不断的遭受挑战,这个时候他们是不可能将太多力量投入到亚洲来的。而自己提出帮助他们对付荷兰,即便只是荷兰的殖民地,可这已经是一个不错的台阶了,要是西班牙不会顺着这个台阶下,朱慈煃还真不介意在蹂躏一下西班牙,在亚洲,西班牙是没有可能赢得战争的。
至于为什么选择对付荷兰而不是西班牙,这个问题上朱慈煃也进行详细的考虑。西班牙现在比荷兰强大一些不过是一个因素,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爪哇。爪哇就是后世的印度尼西亚,人们应该都会记得几百年后的那场屠杀华人的事件,可许多人不会知道,在印度尼西亚被屠杀的华人现在就有了,不错,就是在明朝,大量的华人被印尼土人杀死。
没有殖民者荷兰人的暗中推动,就凭那些土人?他们还不够份量。朱慈煃虽然不是愤青,可他现在已经将所有的华人看成自己的子民,有怎么能容忍外人的屠杀?所以当初拿下台湾之后,俘虏的荷兰人除了有利用价值的,其他的全部死无全尸,就算将荷兰人全部屠杀又有什么关系,他朱慈煃可不是和尚,没那个虚伪劲。
而一旦和西班牙大战,自己就是胜利了,也会有相当的损失,这对下一步的计划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任何时候,中原大地才是中华的根,若是失去了中国本土,那在做一切还有什么意义?让满清那些脑袋后面拖着鞭子的蛮族统治中原,那是最悲哀的事情。
想想满清人进关后的屠杀,朱慈煃也就不觉得自己做的有什么错误了。不错,自己是害死了不少人,因为自己现在暗地中的勾当不少,手下们清理一些人也是必须的,可想想死在满清人手下的冤魂,那是数以万计,和他们一比,自己简直就是善人。
“王爷,徐艺涛求见。”
他这个时候来干什么?难道是技术有新突破了?这个研究狂人,没事才不会出现:“让他进来。”
看见徐艺涛的脸色,朱慈煃就知道了,必然有好事情。徐艺涛是个将心情放在脸上的人,一看就知道他很兴奋:“坐,你给我带来什么好消息?”
徐艺涛也习惯了,笑着说到:“殿下,真的是好消息。下官对殿下的眼光实在钦佩的很哪,您可真是高瞻远瞩啊。”
“行了,你什么时候也会这虚的了?说事。”
“是,是,下官一时忘形了。殿下,您派人从京畿买回来的这批人中还真有宝贝。”徐艺涛也不顾仪态了,一屁股坐下就开始禀报了起来:“开花弹的问题解决了,从京畿地区弄回来的人有不少匠户,其中有几个人不但懂得如何制作开花弹,而且还加以改良,比原先的葡萄弹威力大了许多。”
这话才引起了朱慈煃的兴趣,自从满清人占据了北方后,朱慈煃就派出手下的商人们去买人。是的,是买人。满清人入关之后,大量的百姓沦为奴隶,而满清人对于奴隶的处置很随意,买卖也根本不是什么事情。这就给了朱慈煃钻空子的机会,大量的匠户被朱慈煃买来送到福州。
对于朱慈煃这个举动,开始连徐艺涛也不理解,有这个必要吗?匠户到处都有,手艺也都不错,还有必要去花钱买吗?那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而徐艺涛当初还建议朱慈煃不要去买匠户,应该多解救一些读书人。却被朱慈煃骂了个狗血淋头,当时他还很生气,可现在却是选择性失意了。这些匠户们的到来,也确实帮助解决了很多的技术难题,虽然匠人们都有绝活不教人的想法,可那是看情况的,到了福州,由得了他们吗?
“很好,加工设备那里的进展如何?”朱慈煃自然也高兴,对于枪支,他是行家,可对于火炮他就外行了,现在听到火炮炮弹这里有了进展,他当然高兴。心中也是一声长叹,明朝就有能力制造开花弹了,那意味着火炮的成熟应用只差一步之遥。可满清入关之后呢?火器技术急剧倒退了几百年,那只能打出来铁疙瘩的炮有多大威力?吓唬人罢了。
要是真的让中华文明发生这样的倒退,那他就白来大明这一遭了。其实很多事情朱慈煃自己也感觉很累,非常的累。现在可算知道为什么有天妒英才这句话了,这英才嘛,自然是能力大责任也重,责任重了就会有更多的事情,这些所谓的英才们八成都是累死的吧………………不过为了自己的野心,也为了中华的文明,朱慈煃只有咬牙做‘英才’了。
“按照您的构想,流水作业已经研制好了,现在完全可以投入使用。殿下,我今日来就是请示您,我们的军工厂计划是不是可以实施了?”
朱慈煃考虑了一下,时不我待啊:“好,我会通知陈永华,让他全力配合你,你只有三到四月的准备时间,时间紧、任务重,看你的了。”
新的军工厂要建立在台湾,保密已经是次要的了,关键是安全。要是这军工厂建在福州,他还不怎么放心,毕竟自己的军队还不足,自己的优势在海军,现在可以说没有他点头,不管是谁都上不去台湾。要是军工厂建立起来却便宜了别人,那他还不得哭死。
“殿下英明,除了这件事,还有一个老匠户对于作出了您要的车床和铣床,这次真是捡到宝了。殿下,您在给我两个月……啊,不,一个月,我就能作出符合您要求的钢管。”
若说刚才是高兴,朱慈煃现在就是激动了,钢管的批量生产,这可是意味着现代步枪可以大量生产了。以往受到钢材的限制,步枪的生产非常之昂贵,搞一个枪管就很费钱,更不要说还得磨膛线,一支步枪的造价比黄金铸造的还贵。徐艺涛这里的突破那可意味着步枪可以进入大规模生产的标志,如此情况下,朱慈煃能不激动吗?
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满清人的骑兵还是很有战斗力的,可南方缺乏马匹,要是依靠冷兵器时代的军队,自己只有用人海战术来对付满清人的骑兵。可现在有了步枪,那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可是他未来的保障。
一百一十五章 奇怪的北上
朱慈煃忙的是不亦乐乎,忽然接到了弘光皇帝出兵北上的消息。听到禀报的时候朱慈煃很奇怪,弘光皇帝现在怎么会有心思出兵北上?这怎么可能,遂仔细看起了密件。
原来此事乃是史可法力主,史可法现在是江北督师,名义上江北四镇的上司。现在他力主出兵北上,对付的却不是满清人的南下大军,而是扑杀所为的‘流寇’李自成。对于要寻李自成的晦气,朝廷中没有什么人反对,毕竟李自成与明皇室的仇恨不共戴天,先帝的仇是要报的,谁也不会在这个事情上阻拦,要不然那大帽子压下来,谁受得了?
史可法的计划是高杰率领大军进驻开封、虎牢一线,准备配合清军一起剿灭李自成余部。这计划看的朱慈煃直皱眉头,人家李自成的主力直往两湖而去,你不赶快调兵回南京解决左良玉叛军,跑去河南剿灭什么李自成的余部啊?这里面必然有问题。难道史可法想趁机恢复河南的统治?这也不无可能,河南中原要害,四战之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只是史可法有那么大的能量吗?
心中存着疑惑,朱慈煃看待这件事情也确实上心了。因为他的出现,使得李自成的失败晚了很多,他大力支援给李自成的物资还是有一定效果的,这是宝贵的时间,是朱慈煃必须的时间。可惜历史的轨迹并没有随着朱慈煃的出现而改变太大,李自成依然在失败后南下了,满清军在后面穷追不舍。
在思前想后了好一段时间之后,对于这次奇怪的出兵,朱慈煃想到一个可怕的缘故。若真是这样,那钱谦益这班人就是千刀万剐也是不解恨的。高杰所部主力大军驻扎在合肥、安庆一线,只需一道命令,防御安庆,那就卡住了长江,成为南京西大门。若是在安庆堵住左良玉的叛军,那左良玉也没有奈何了。
想想为什么偏偏这个时候派出大军?这个时候河南还有多少李自成的余孽?这不是拿大炮打蚊子吗?要是说他们是去收复河南,和满清人对阵,这朱慈煃绝对不相信。弘光皇帝现在还认为满清人是自己盟军呢,在说他有这个魄力和满清开战吗?现在满清兵锋正盛,弘光可没有这个胆魄。
这事情虽然是史可法出面力主,可回头想想,这八成又是钱谦益当了幕后黑手。左良玉起兵入南京勤王,这里面就有钱谦益这一干复社人的影子,而这个时候却调开高杰的大军,这不是放开安庆,给左良玉开了方便的大门嘛。这个事情就不信马士英马老爷子看不出其中的利害关系,怎么他会放任这事情的实施?
朱慈煃双手绞在一起,在发起呆来。想来是皇上开口,马士英就不可能反对,他是一个典型的老臣子,对皇权是绝对的拥护。明知道这对自己非常不利,可还是没有违背弘光的意思。
回头想想可真是悲哀啊,这可能是弘光朝廷唯一一次北上的军事行动,可却不是为了收复故土而战。而是因为政治斗争的产物,动用数万大军去河南找李自成军中掉队的小猫小狗,这样的朝廷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如此家国,若我不篡,天理难容啊。
现在的形势还真是麻烦,左良玉大军沿着长江,一步步的向南京开进。高杰大军却被调走,南京那边危险了。还真是麻烦,自己现在手上没有多少兵力,不可能去和左良玉作战。再说,就自己这点家底,以及还没训练成型的半吊子新军,也不是人家左良玉的对手,自己又凭什么出兵?那不是找着送给别人借口攻击自己吗?
算了,这个问题留给马士英老爷子去头痛吧,反正他左良玉发兵是要对付马士英,又不是对付自己。虽然自己和马士英是一条船上的,可马士英要是这点事情也处理不了的话,还有什么能力庇护自己?虽然这样想,可朱慈煃还是决定给予马士英一定的支援。随着朱慈煃的命令,两艘装满铜钱的大船从福州开往南京,财物上的支援嘛。
而这些铜钱,都是新鲜出炉的大明通宝,自己花费的代价少的可怜。而这些钱,谁又回去管他是铸造出来的?发到士兵手中的钱能用就成了。
睢州,河南总兵徐定国现在却是坐卧不安,好一似没头苍蝇。
“东翁莫急,事已至此,在下定然为东翁筹划。”
“冯先生,我现在全没了主意,一切靠你了。”徐定国接到高杰大军北上的消息,连续几夜没睡好,眼圈都黑了。
“东翁莫急,高杰此次北上,当不是对付东翁您的。河南糜烂已久,东翁手中才多少军马?值得高杰带领大军前来?”
听到这话,徐定国也安稳了一点:“可是先生,河南巡抚越其杰、巡按陈钱潜夫都在高杰军中,这两个贼子定然搬弄是非,我与他们不合已经不是一日两日了。”
冯坤看了徐定国一眼,心中也是无奈,要是你自己屁股干净,他们又能把你怎么样?自己怎么有这么个窝囊废的东家。当初你把儿子送到满清军中当人质的那份狠辣劲哪去了?要是你怕了,当初就别为了荣华富贵投靠满清啊,人总是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啊。可他口中却说:“东翁,向肃武亲王求援的结果如何?”
一说起豪格,徐定国心中的气就不打一处来。送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他拿的倒是很痛快,还提出要将自己的两个儿子送到清军中做人质,自己也答应了。可到了动真格的时候,这王八蛋却说兵马不齐,居然不发兵援救。真是让他无可奈何:“不提了,肃武亲王豪格不愿救援。”
“东翁,您与肃武亲王过从的事情,别人可知晓?”
“嗯……这个。”徐定国犹豫了一下:“越其杰与我不合,定然派人注意过,八成是知道这些事情的,凡事谨慎为上,要不然我又何至于此啊。”
冯坤老眼一眨:“既然如此,东翁,求人不如求己,此事若行事得当,还能送东翁一场大富贵,就看东翁有没有这个决心了。”
“那你快说。”
看着徐定国期待的神色,冯坤捻捻胡子,说出了他的计划,也让徐定国愣在当场。
一百一十六章 睢州之变
听完冯坤的话,徐定国思考良久,决定这样做了。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姓高的,别怪爷们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高杰率领大军刚到达睢州,正和越其杰、陈潜夫商量徐定国的事情。越其杰已经知道徐定国与满清人有勾结,自然要劝说高杰了:“高节帅,徐定国(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
“这个,说起来应该不会…………”
“但是很有可能会这样不是,要不然满清人为何会这样做?满清人兵力本不雄厚,他们就这么有信心?李自成还有十多万大军,此时满清人应该集中力量彻底消灭李自成才是。为何会分兵?兵力并不雄厚而分兵,这可是兵家大忌,满清人这么做不会没有原因。”
这一说,赵彦杰的脸也僵硬了,想想确实有道理:“的确,这确实有些奇怪。李自成虽然被打败,可麾下实力犹存。我想满清人也应该知道左良玉让出湖南的事情,一旦李自成拿下湖南,又有了根基,满清人何来的这般信心消灭李自成?难道左良玉与满清人有勾结?不会吧,那可是大麻烦了。”
一百一十一章 军人的意义
“左良玉此人,虽然治军不严,为人又睚眦必报,心胸狭窄,可要说到投降满清,应该还不至于吧。”
朱慈煃却是摇摇头:“很难说。”明末很多将领都投降了满清,而且是带着大军一起投降。要不然满清那里来的那么多兵力。不说以后,就是现在,满清军中的汉人还少吗?
“这,一旦此事是真,这还真麻烦了。江北四镇已经不稳当了,左良玉又反叛,江南无兵可用。福建是一团乱麻,两广又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一旦出了问题,朝廷危矣。”
“很难说啊。我一直怀疑朝廷内部有内贼,要不然满清人为何会这么冒险。他们西征李自成,京畿和山东几成空城;而现在又冒险分兵,同时与李自成与我大明开战。多尔衮虽然用兵喜欢兵行险招,可这样两次下来的人,不是疯子,就是心中有成算。我不认为疯子能取得以往这么大的战绩。”
“这…………”赵彦杰也是点头:“殿下分析的有道理,那我该做些什么?”
“做你该做的事情就是了,有些事情,还不是我们有能力管的。朝廷的事情我们无法决定,我们为大明守护最后一片净土就是了。”
“殿下高义,赵某不才,定然效犬马之劳。古有圣贤………………”
听赵彦杰又开始长篇大论,朱慈煃无奈的摇摇头,这家伙的说话欲望什么时候才能改一改啊。等等,说话欲望,有的地方也很需要长篇大论、唧唧歪歪很久却一点没有重点,那就是外交谈判。赵彦杰是心中有数的人,只是这话多了点。正好让他和那些西方人谈判,等舌人把赵彦杰的话翻译上一半,估计那些西方的外交管就想上吊了。
“好了,先不说这个了。赵先生,你把南京的事情交代一下,交给你的副手韩敏。你和我回福州,那里有件大事需要你。”
赵彦杰不知道是什么事,不过王爷差遣了,他自然只有答应。反正他在南京不过是个芝麻官,没有什么可留恋的。
“对了,殿下,有一件事我们必须暂缓了。”
“什么事?”
“是往藩镇安插人手的事情,需要停一段时间了。”
“怎么?你怕韩敏做不好?”
“不,不,韩敏完全可以胜任,是我们手上可靠的人手不够了。”
这样啊,做这个确实需要可靠的人手,要不然只会坏事。可这可靠的人不是那么好选的,暂停一下就暂停一下吧:“这事情你掌握就好了,早点休息吧。”
朱慈煃走了,可他的贴身护卫棒槌却留下了。现在正和韩敏大眼瞪小眼:“海山兄,此事还是你主导吧。”棒槌姓郭,但是没有名字,一直被叫棒槌,就是朱慈煃给他起名海山,可熟悉的人依然叫他棒槌,不熟悉的才会称呼他一声郭海山。
棒槌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你这些我又看不懂,反正事情都是你办,我只管一件事,就是把收购来的粮食送到船上。让你的部下们都尽力一点,要是让我看到那个不尽力,可别爷爷我手黑。”
“是,是,王爷交代的事情,我们自然会上心,海山兄现在就是钦差啊,放心吧。”
“还有,王爷虽然交代了不怕花钱,可你也约束你手下的小崽子们点,别搞的太离谱。”
韩敏嘿嘿一笑:“这个是自然,有你盯着,谁敢乱伸爪子,你就瞧好吧。”
“还有,这些难民的移民工作要做好,这是王爷交代的。马老爷子那边也会配合,你也要在意,切不可坏了王爷的大事。”
一回到福州,朱慈煃看着一大堆需要自己处理的事情,直发晕,还是那班闲散日子舒服啊。可惜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承担这些事情了。
台湾的移民需要自己送去的物资、新军需要选拔、菲律宾需要派人去接管、西班牙人的使者还在福州等待他的接见,福建局势已经爆发,郑氏叔侄已经开战,现在双方的使者都在等待自己的接见。
福州内部的事情也是千头万绪,台湾的盐田已经生产,自己要当私盐贩子安排人搞销路;市舶司的贸易已经开始有萎缩的迹象,一下投入了太多的物品,市场快饱和了,需要有新的对策;火器局的更新换代也在不断的进行之中,火器局中管的可不止是火器的改良,整个工业设施的改良都在这里;造船厂配套的漆园,桐园,棕园经过年余的准备,已经投入使用,造船厂终于上了轨道,而要造什么船还需要朱慈煃定夺。
看着一脸憔悴的陈子壮,朱慈煃也只有叹气的份,真是难为他了。毕竟福州这里很多人都是自己的旧部,陈子壮有些指挥不动。萧无不在,能将事情处理到这个程度就很不错了。
“难为你了。”
“份内之事,还要感谢夫人的帮衬。”
“她?”朱慈煃眉头皱了起来,女人干预政治,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至少他不喜欢。
见朱慈煃眉头微变,陈子壮这般老人精那里会不明白:“殿下别误会,夫人只是在一些时候震慑部分人而已,她连王府都没有出过,更没有插手任何事。”
“好了,不说这个了。郑家的两拨使者你先给我拖住,明日安排西班牙的使者来,我和他们谈谈。”
陈子壮犹豫了一下:“殿下,毕竟这是国与国之间的邦交,没有圣旨,这名不正言不顺啊。”
“邦交?国?现在大明是什么样子?山河沦丧、百姓受苦、朝廷上乌烟瘴气。马学士一人独木难支,还能指望他们做什么?他们不管海外的大明子民,我管;他们不管这河山沦丧,我管;他们不管百姓受苦,我管。”
陈子壮听的朱慈煃说的气壮山河,老脸一阵阵的抽动,激动的说到:“殿下如此胸怀,老朽定然粉身碎骨,协助殿下成就大事。”
“好了,台湾的事情如何?”
“一切正常,陈永华非常有才干,只是和刘国轩之间有点意气之争。”
“什么?他们两个有什么争端?”
“争端倒是没有,只是对于那些高山寨垒的处置方式上有些意气之争。刘国轩倾向于剿,陈永华倾向于抚,两人有些争议。只是政见不合,不是私仇。”
那就好,朱慈煃也认为两人不是不知大体的人:“你是怎么处理的?”
“下官斗胆,将刘国轩调回福州,负责组建新军了。”
一百一十二章 文明
“不错,不愧是谋国老臣。”
“殿下谬赞了。”
处理了一干陈子壮无法决断的事情,朱慈煃也有些疲惫。还是想到一件事情:“萧无那边有什么情况吗?”
“暂时没有。西班牙人在这边的力量基本都损失了,他们只能派人来谈判。不过殿下,这些尔穗小国,有谈判的必要么?还有个好消息,第一批矿山中出产的铜矿石已经运回福州,徐艺涛正忙着处理这些呢。已经有铜钱产出,殿下,我们快要发财了,呵呵。”
听到陈老头也开了玩笑,朱慈煃不禁失笑。是啊,还有什么比较印钞更发财的事情?铜钱是现在市面的流通主要货币,在满清的统治区亦是如此,因为满清人根本没有铸币的能力。拿着这些铜钱,流入清廷统治地区,可以换回大量自己所需的物品,至于清廷的封锁?他们能封锁的住吗?沿海都是自己的天下,更不要这些流入民间的铜钱了,除非满清人铸造新钱,可他们现在,还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功夫。
“好了,你去安排西班牙的使者,在叫秦俊来。”
秦俊,是一直负责新军训练的,他可是得了朱慈煃真传的。虽然朱慈煃并不懂得多少士兵的训练,可一个信息大爆炸时代的人总会知道一些,说给秦俊。秦俊是辽东军中难得的将才,结合实际的新式练兵方式那是朱慈煃根本比不了的。朱慈煃要做的,只是把现代步兵的战术思想教授下去而已。
新军虽然只有两千人,可朱慈煃并不打算让新军规模有多大,新军要配合新式武器的。现在火器局生产的只是火统,不是步枪,等能生产步枪了,才是新军震惊天下的时刻。徐艺涛这个人也很不错,在无缝钢管的制作上,已经接近成功,一旦成功,那就是大批量的步枪出现的时候了。
而这一段,徐艺涛更是成就惊人,蒸汽机改良了,虽然还不能应用于军舰,但已经可以应用于机械生产了;金属拉丝机的改良,让盔甲的制作更便宜更快;纺织机也得到了改良,不过因为处于明朝还在小农经济形态,朱慈煃没有将纺织机大规模应用,只是应用于军队与外贸。军服的生产、丝绸内衣的生产,全是自家军方采购,而布匹与丝绸的大量出口也带给了朱慈煃大量的财富。
对于有些事情,朱慈煃也是无奈,大明还处于小农经济社会,很多农户是自给自足,连一些生活用品也是以货易货,大量的布匹与丝绸生产出来也卖不掉,这个还需要进一步的基础建设,不是他现在能解决的。可去引导百姓的生活形态,这也是一个难题。
“标下参见王爷。”
见秦俊还是那副刻板的样子,朱慈煃也感觉亲切,这家伙还是这么一板一眼的:“不必多礼,新军训练可有困难?”
“一切都好,就是一点,王爷,您要让所有的新军士兵都习文,这确实让他们有些为难。而且标下以为,这一点大可不必,上战场,靠的是真刀真枪厮杀,学习这些东西又有什么用处。”
朱慈煃摇摇头,这个死心眼:“你只管执行就是了。”可转念想想,还是和他说明一下吧,要不然这家伙还是死脑筋,这思想问题可是大问题。现在不加强思想工作,以后可就麻烦了:“秦俊,我问你,什么样的军队最有战力?”
“上下一心、悍不畏死、号令严明。”
“不,还不够。”
“那还有训练有素、漠视死亡?”
“不,还不够。”
“那,标下愚钝,还请王爷训示。”
“最有战力的军队,应该是一支有思想,有灵魂,为理想,为守护而战的军队。有了思想,有了灵魂,即便将官更迭、士兵轮换,他永远充满战力。而有理想、懂得守护、懂得为什么而战的士兵们才会抛弃生命,死战不退,才会有以一敌万的信念。”
“可标下不明白,这和让士兵们习文有什么关系。”
“死脑筋,不习文如何懂得这些?不明白道理,只靠军法是不够的。你要明白,军队的职能不是杀戮与破坏,而是守护,守护天下人的太平,捍卫炎黄子孙的威风。懂得了这些,士兵们才会明白为守护什么而不去扰民,才会明白为守护什么而去战斗,才会明白为守护什么去牺牲。”
秦俊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标下明白了。”
朱慈煃瞪了他一眼:“你还不够明白,罢了,你将手上的事情先交给刘国轩。我安排你秘密去盛京一趟,在回来看看福州,你就会明白了。”
秦俊很奇怪,去盛京?干什么?刺探满清人的军情?自己和满清人打了十几年,对他们很了解,做这个情报工作倒也能胜任:“殿下,现下满清人已经移都北京,要刺探应该去北京,去盛京效果不是很大的。”
“蠢,刺探情报又不是你的事情,我之要你去看一看,所有的东西,民生、文化、一切的一切,回来在和福州对比一下,你就知道你该守护什么了。”
秦俊虽然还是不大明白,可还是点头应是了。他自然还不明白文明之间的差距,中原人向来称呼别人为蛮夷,虽然有些自大,可不是没有道理,大明时代,经济、文化领先很多,这就是文明的优势,等秦俊明白这一点,就能知道他该守护什么了。自己和他说,与他亲自去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效果。
文字是文明的一种代表。就文字而言,汉字的传承以千年为单位,而满文呢?自1599年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二人参照蒙古文字母创制满文,到现在才多少年?四十几年的时间而已。可就因为明王朝自己的腐败,让这个仅仅拥有四十几年文明的满清给消灭,满清得天下,不是满清厉害,实在是明庭自己从根子上烂掉了。
“儿子,你可算回来了。”
一听到这个声音,朱慈煃登时头大,老娘啊,你不能让我消停一会,事情够多了,希望你别添乱…………
分割线
要过年了,先在这里祝福大家过年好,事业有成,学业有成。苍穹也要回家过年,请几天假,嘿嘿。实在不好意思,家比较远,会有些耽误,回头补上。祝福大家在新年心想事成,美满幸福。
一百一十三章 议和
好在老娘跑来不过是叮嘱自己照顾好常氏一族,这是不用吩咐的事情。他们可是自己未来的子弟兵啊,能亏待他们吗?
“娘您放心,他们也是我的家人,我自然会维护他们的。”
“维护就不必了,只要善待他们就可以了。儿啊。你长大了,娘只是个妇道人家,大道理不会说,只是儿啊,常家会帮你,可你也要给娘交个底,你想常家多少人参军?”
朱慈煃心中一动,老娘看起来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怎么这个时候这么明白?口中却说到:“娘您放心,我打算培养一批军官,常家的人我会让他们都做军官。而军官的选拔条件比较高,不会有多少人的。”
“那人就更要少选一些了。儿啊,为娘知道你心有大志,若你只是选拔士兵,娘会劝你多选一些人,毕竟常家的男儿,沉寂了太多年了,方今正是英雄奋发之时。可你若是选将,还是少选几个人吧,若是一家在军中势力太大,不是什么好事。”
“这…………”朱慈煃也有些无语了,这是在试探还是真这么想?自己当然清楚,若是一家一姓在军中势力太大必然对自己不利,可挨着老娘有些话他还真不好说,但老娘这样说,遂问到:“为什么这样,您可是……”
“不错,我是常家的女儿,可你是我的儿子。你是我的一切,我自然是要维护你,儿啊,为娘的也不多说了,你长大了,该怎么处理你有分寸,在说这些大事本也不是我一个妇道人家该过问的。”
听到这里,朱慈煃也安心了。对于这位便宜老娘,他是没有什么感情,可大环境之下,他却必须要孝顺的无以复加,要是这位提出一些让自己为难的条件,还真是麻烦。幸好现在是偏向自己的,也就放心了。
第二天却是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让人的心情也很好。陈子壮早就安排好了西班牙的使者,朱慈煃也是遵守时间赶到。说起来对于这些西方人,他没有一丝好感,这些人注定是自己的敌人,只是现在还没有足够的力气一下收拾掉他们而已。
本来在亚洲的海面上,已经是他朱慈煃一家独大的局面了,可就算将西班牙在亚洲的全部殖民地吃掉,也伤害不到西班牙的根本。更重要的是满清大军开始南下了,这才是最紧要的事情,满清人虽然奈何不了他,可一旦满清统一了天下,那对他就太不利了。目下可是满清兵强马壮,南明朝廷一盘散沙,暗通满清者更是不计其数。
这般情况之下,更是要快刀斩乱麻。朱慈煃也想一鼓作气收拾了满清,可他没有这份实力,还需要相当的积累才可以。他固然算的上富甲天下,可只有钱是远远不够的,要注意的事情多的很呢。
“亲王大人你好,我是大西班牙国王特使帕斯奎尔,你是我所接触过的明朝官员之中唯一一个不迟到的人。”
朱慈煃很奇怪:“使者接触过很多大明官员吗?”
“多也不多,只是你作为一位亲王,能够守时就是一项别人比的了的美德。”
对于这点马屁工夫朱慈煃是根本不看在眼中,说起拍马屁,你们的词汇太贫乏鸟。南京朝廷之中,比你厉害的人海了去了,还会中的你的迷魂汤吗?两人却是非常东方化的闲扯了一阵。到底是帕斯奎尔坐不住了,首先说起了正题:“本人受国王之命,前来调节贵方与我大西班牙的纷争,可我却没有看到亲王大人的诚意,这似乎与贵国的君子之道有所不同吧。”
“呵呵,君子之道?你们西班牙人占据苏禄,奴役苏禄百姓,使苏禄百姓受尽压迫,生不如死。却要来和我谈论君子之道?你不觉得好笑吗?”
“苏禄?那片富饶的土地叫菲律宾。早就是我们大西班牙的领土,我们伟大的国王如何对待那些卑贱的奴隶,似乎也轮不到亲王大人您来管吧。”
“哼,那在几百年前就叫苏禄,是我大明的属国,早已经内附我大明。内附你不明白,就是并入我大明的疆土。只是因为海外遥远,成为海外飞地,我们并没有注意而已。现在苏禄上下皆向朝廷求援,我们自然要管,难道你还想看看苏禄并入大明的诏书吗?”
帕斯奎尔眼睛里却是一阵狡黠的光芒:“朝廷,亲王大人,纵然你身份尊贵,可你却不是大明的皇帝。据我所知,你根本没有得到大明皇帝的授权,就偷袭我们大西班牙,也正因为你这样卑鄙的不宣而战,才使得我们战无不胜的皇家海军遭受了挫折。你难道就不怕我们大西班牙国王的雷霆怒火吗?”
“雷霆怒火?你可以让你的国王继续向亚洲增兵,我不在乎。你西班牙才多少人?多少军队?既然你作为使者,自然会清楚我大明的疆土有多么庞大,我大明的百姓军队是何其之多。你认为我会怕你们国王的雷霆怒火吗?”
“不错,大明的人口众多,我是清楚的。可是亲王大人,大明的人多,可你却不是皇帝,你不能号令他们,而且你也必须听从你们的皇帝。你私自发兵,已经违逆了你们的皇帝,前一段时间你不是还被拘押到南京去受审了嘛!我想你应该知道和我们开战的下场。”
“哈哈,你的情报过时了。我能从南京安然无恙的回来,自然说明吾皇不会为难我,而且吾皇已经将对西班牙的事务全权交付于我,你就不用想这些歪主意了,你对大明的了解还是太少了。说正题吧,我们总是能找到共同点的,不是吗?”
“我很有兴趣知道亲王大人说的共同点是什么?”
“敌人,我们拥有共同的敌人————荷兰。我知道你们西班牙在日德兰正与荷兰激战,我想你们的国王也不希望看到荷兰的崛起,成为你们的劲敌吧。荷兰在亚洲还有广大的殖民地在给他们本土提供资源,提供战争物资。爪哇、满剌加、锡兰、三佛齐都有荷兰人的影子,而你们却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对付他们,你们荷兰对你们的威胁大?还是我大明对你的威胁大?”
帕斯奎尔心中一惊,确实他对大明的了解太少了,可本以为明朝人对欧洲的了解也是极少的,可这位亲王却很熟悉,看来这个谈判很麻烦了。
一百一十四章 偶有所得
对于这个谈判,朱慈煃只要定下主基调就好了。在见了西班牙的特使一面之后,剩下的事情都交给赵彦杰去办了,至于赵彦杰这个喜欢之乎者也长篇大论的习惯,就留给那些翻译去头痛吧。反正西班牙现在不会倾全国之力跑到菲律宾来打仗。
要是这样倒好了,西班牙离的多么远,大军远征,光补给就耗死他们,更不要说现在欧洲可不太平,西班牙的霸主地位正在不断的遭受挑战,这个时候他们是不可能将太多力量投入到亚洲来的。而自己提出帮助他们对付荷兰,即便只是荷兰的殖民地,可这已经是一个不错的台阶了,要是西班牙不会顺着这个台阶下,朱慈煃还真不介意在蹂躏一下西班牙,在亚洲,西班牙是没有可能赢得战争的。
至于为什么选择对付荷兰而不是西班牙,这个问题上朱慈煃也进行详细的考虑。西班牙现在比荷兰强大一些不过是一个因素,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爪哇。爪哇就是后世的印度尼西亚,人们应该都会记得几百年后的那场屠杀华人的事件,可许多人不会知道,在印度尼西亚被屠杀的华人现在就有了,不错,就是在明朝,大量的华人被印尼土人杀死。
没有殖民者荷兰人的暗中推动,就凭那些土人?他们还不够份量。朱慈煃虽然不是愤青,可他现在已经将所有的华人看成自己的子民,有怎么能容忍外人的屠杀?所以当初拿下台湾之后,俘虏的荷兰人除了有利用价值的,其他的全部死无全尸,就算将荷兰人全部屠杀又有什么关系,他朱慈煃可不是和尚,没那个虚伪劲。
而一旦和西班牙大战,自己就是胜利了,也会有相当的损失,这对下一步的计划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任何时候,中原大地才是中华的根,若是失去了中国本土,那在做一切还有什么意义?让满清那些脑袋后面拖着鞭子的蛮族统治中原,那是最悲哀的事情。
想想满清人进关后的屠杀,朱慈煃也就不觉得自己做的有什么错误了。不错,自己是害死了不少人,因为自己现在暗地中的勾当不少,手下们清理一些人也是必须的,可想想死在满清人手下的冤魂,那是数以万计,和他们一比,自己简直就是善人。
“王爷,徐艺涛求见。”
他这个时候来干什么?难道是技术有新突破了?这个研究狂人,没事才不会出现:“让他进来。”
看见徐艺涛的脸色,朱慈煃就知道了,必然有好事情。徐艺涛是个将心情放在脸上的人,一看就知道他很兴奋:“坐,你给我带来什么好消息?”
徐艺涛也习惯了,笑着说到:“殿下,真的是好消息。下官对殿下的眼光实在钦佩的很哪,您可真是高瞻远瞩啊。”
“行了,你什么时候也会这虚的了?说事。”
“是,是,下官一时忘形了。殿下,您派人从京畿买回来的这批人中还真有宝贝。”徐艺涛也不顾仪态了,一屁股坐下就开始禀报了起来:“开花弹的问题解决了,从京畿地区弄回来的人有不少匠户,其中有几个人不但懂得如何制作开花弹,而且还加以改良,比原先的葡萄弹威力大了许多。”
这话才引起了朱慈煃的兴趣,自从满清人占据了北方后,朱慈煃就派出手下的商人们去买人。是的,是买人。满清人入关之后,大量的百姓沦为奴隶,而满清人对于奴隶的处置很随意,买卖也根本不是什么事情。这就给了朱慈煃钻空子的机会,大量的匠户被朱慈煃买来送到福州。
对于朱慈煃这个举动,开始连徐艺涛也不理解,有这个必要吗?匠户到处都有,手艺也都不错,还有必要去花钱买吗?那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而徐艺涛当初还建议朱慈煃不要去买匠户,应该多解救一些读书人。却被朱慈煃骂了个狗血淋头,当时他还很生气,可现在却是选择性失意了。这些匠户们的到来,也确实帮助解决了很多的技术难题,虽然匠人们都有绝活不教人的想法,可那是看情况的,到了福州,由得了他们吗?
“很好,加工设备那里的进展如何?”朱慈煃自然也高兴,对于枪支,他是行家,可对于火炮他就外行了,现在听到火炮炮弹这里有了进展,他当然高兴。心中也是一声长叹,明朝就有能力制造开花弹了,那意味着火炮的成熟应用只差一步之遥。可满清入关之后呢?火器技术急剧倒退了几百年,那只能打出来铁疙瘩的炮有多大威力?吓唬人罢了。
要是真的让中华文明发生这样的倒退,那他就白来大明这一遭了。其实很多事情朱慈煃自己也感觉很累,非常的累。现在可算知道为什么有天妒英才这句话了,这英才嘛,自然是能力大责任也重,责任重了就会有更多的事情,这些所谓的英才们八成都是累死的吧………………不过为了自己的野心,也为了中华的文明,朱慈煃只有咬牙做‘英才’了。
“按照您的构想,流水作业已经研制好了,现在完全可以投入使用。殿下,我今日来就是请示您,我们的军工厂计划是不是可以实施了?”
朱慈煃考虑了一下,时不我待啊:“好,我会通知陈永华,让他全力配合你,你只有三到四月的准备时间,时间紧、任务重,看你的了。”
新的军工厂要建立在台湾,保密已经是次要的了,关键是安全。要是这军工厂建在福州,他还不怎么放心,毕竟自己的军队还不足,自己的优势在海军,现在可以说没有他点头,不管是谁都上不去台湾。要是军工厂建立起来却便宜了别人,那他还不得哭死。
“殿下英明,除了这件事,还有一个老匠户对于作出了您要的车床和铣床,这次真是捡到宝了。殿下,您在给我两个月……啊,不,一个月,我就能作出符合您要求的钢管。”
若说刚才是高兴,朱慈煃现在就是激动了,钢管的批量生产,这可是意味着现代步枪可以大量生产了。以往受到钢材的限制,步枪的生产非常之昂贵,搞一个枪管就很费钱,更不要说还得磨膛线,一支步枪的造价比黄金铸造的还贵。徐艺涛这里的突破那可意味着步枪可以进入大规模生产的标志,如此情况下,朱慈煃能不激动吗?
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满清人的骑兵还是很有战斗力的,可南方缺乏马匹,要是依靠冷兵器时代的军队,自己只有用人海战术来对付满清人的骑兵。可现在有了步枪,那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可是他未来的保障。
一百一十五章 奇怪的北上
朱慈煃忙的是不亦乐乎,忽然接到了弘光皇帝出兵北上的消息。听到禀报的时候朱慈煃很奇怪,弘光皇帝现在怎么会有心思出兵北上?这怎么可能,遂仔细看起了密件。
原来此事乃是史可法力主,史可法现在是江北督师,名义上江北四镇的上司。现在他力主出兵北上,对付的却不是满清人的南下大军,而是扑杀所为的‘流寇’李自成。对于要寻李自成的晦气,朝廷中没有什么人反对,毕竟李自成与明皇室的仇恨不共戴天,先帝的仇是要报的,谁也不会在这个事情上阻拦,要不然那大帽子压下来,谁受得了?
史可法的计划是高杰率领大军进驻开封、虎牢一线,准备配合清军一起剿灭李自成余部。这计划看的朱慈煃直皱眉头,人家李自成的主力直往两湖而去,你不赶快调兵回南京解决左良玉叛军,跑去河南剿灭什么李自成的余部啊?这里面必然有问题。难道史可法想趁机恢复河南的统治?这也不无可能,河南中原要害,四战之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只是史可法有那么大的能量吗?
心中存着疑惑,朱慈煃看待这件事情也确实上心了。因为他的出现,使得李自成的失败晚了很多,他大力支援给李自成的物资还是有一定效果的,这是宝贵的时间,是朱慈煃必须的时间。可惜历史的轨迹并没有随着朱慈煃的出现而改变太大,李自成依然在失败后南下了,满清军在后面穷追不舍。
在思前想后了好一段时间之后,对于这次奇怪的出兵,朱慈煃想到一个可怕的缘故。若真是这样,那钱谦益这班人就是千刀万剐也是不解恨的。高杰所部主力大军驻扎在合肥、安庆一线,只需一道命令,防御安庆,那就卡住了长江,成为南京西大门。若是在安庆堵住左良玉的叛军,那左良玉也没有奈何了。
想想为什么偏偏这个时候派出大军?这个时候河南还有多少李自成的余孽?这不是拿大炮打蚊子吗?要是说他们是去收复河南,和满清人对阵,这朱慈煃绝对不相信。弘光皇帝现在还认为满清人是自己盟军呢,在说他有这个魄力和满清开战吗?现在满清兵锋正盛,弘光可没有这个胆魄。
这事情虽然是史可法出面力主,可回头想想,这八成又是钱谦益当了幕后黑手。左良玉起兵入南京勤王,这里面就有钱谦益这一干复社人的影子,而这个时候却调开高杰的大军,这不是放开安庆,给左良玉开了方便的大门嘛。这个事情就不信马士英马老爷子看不出其中的利害关系,怎么他会放任这事情的实施?
朱慈煃双手绞在一起,在发起呆来。想来是皇上开口,马士英就不可能反对,他是一个典型的老臣子,对皇权是绝对的拥护。明知道这对自己非常不利,可还是没有违背弘光的意思。
回头想想可真是悲哀啊,这可能是弘光朝廷唯一一次北上的军事行动,可却不是为了收复故土而战。而是因为政治斗争的产物,动用数万大军去河南找李自成军中掉队的小猫小狗,这样的朝廷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如此家国,若我不篡,天理难容啊。
现在的形势还真是麻烦,左良玉大军沿着长江,一步步的向南京开进。高杰大军却被调走,南京那边危险了。还真是麻烦,自己现在手上没有多少兵力,不可能去和左良玉作战。再说,就自己这点家底,以及还没训练成型的半吊子新军,也不是人家左良玉的对手,自己又凭什么出兵?那不是找着送给别人借口攻击自己吗?
算了,这个问题留给马士英老爷子去头痛吧,反正他左良玉发兵是要对付马士英,又不是对付自己。虽然自己和马士英是一条船上的,可马士英要是这点事情也处理不了的话,还有什么能力庇护自己?虽然这样想,可朱慈煃还是决定给予马士英一定的支援。随着朱慈煃的命令,两艘装满铜钱的大船从福州开往南京,财物上的支援嘛。
而这些铜钱,都是新鲜出炉的大明通宝,自己花费的代价少的可怜。而这些钱,谁又回去管他是铸造出来的?发到士兵手中的钱能用就成了。
睢州,河南总兵徐定国现在却是坐卧不安,好一似没头苍蝇。
“东翁莫急,事已至此,在下定然为东翁筹划。”
“冯先生,我现在全没了主意,一切靠你了。”徐定国接到高杰大军北上的消息,连续几夜没睡好,眼圈都黑了。
“东翁莫急,高杰此次北上,当不是对付东翁您的。河南糜烂已久,东翁手中才多少军马?值得高杰带领大军前来?”
听到这话,徐定国也安稳了一点:“可是先生,河南巡抚越其杰、巡按陈钱潜夫都在高杰军中,这两个贼子定然搬弄是非,我与他们不合已经不是一日两日了。”
冯坤看了徐定国一眼,心中也是无奈,要是你自己屁股干净,他们又能把你怎么样?自己怎么有这么个窝囊废的东家。当初你把儿子送到满清军中当人质的那份狠辣劲哪去了?要是你怕了,当初就别为了荣华富贵投靠满清啊,人总是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啊。可他口中却说:“东翁,向肃武亲王求援的结果如何?”
一说起豪格,徐定国心中的气就不打一处来。送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他拿的倒是很痛快,还提出要将自己的两个儿子送到清军中做人质,自己也答应了。可到了动真格的时候,这王八蛋却说兵马不齐,居然不发兵援救。真是让他无可奈何:“不提了,肃武亲王豪格不愿救援。”
“东翁,您与肃武亲王过从的事情,别人可知晓?”
“嗯……这个。”徐定国犹豫了一下:“越其杰与我不合,定然派人注意过,八成是知道这些事情的,凡事谨慎为上,要不然我又何至于此啊。”
冯坤老眼一眨:“既然如此,东翁,求人不如求己,此事若行事得当,还能送东翁一场大富贵,就看东翁有没有这个决心了。”
“那你快说。”
看着徐定国期待的神色,冯坤捻捻胡子,说出了他的计划,也让徐定国愣在当场。
一百一十六章 睢州之变
听完冯坤的话,徐定国思考良久,决定这样做了。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姓高的,别怪爷们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高杰率领大军刚到达睢州,正和越其杰、陈潜夫商量徐定国的事情。越其杰已经知道徐定国与满清人有勾结,自然要劝说高杰了:“高节帅,徐定国(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