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部分阅读
们。诸位,你们觉得我们的牺牲没有价值么?”
秦俊自己也替朱慈煃算过一笔帐,这次扬州的救援,伤亡恐怕要接近万人。自己麾下的五千人必然是伤亡殆尽,扬州城中也会有一定的伤亡,可结果呢?保守估计也能移走五十万向上的百姓。这五十万人意味着什么?只要措施得当,几个月后,这些人会缴纳大量的税赋,开垦数不过来的田地,也会产生数万年青力壮的新兵,假以时日,一支劲旅将产生,只是可惜自己看不到那盛况了。
“好了,都回去吧,务必要将这个理念传达给全部士兵。让他们知道,他们为何而战,为何而亡。让所有人知道,我们的子孙后代提起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一声是英雄、是好汉。”
扬州城外寂静了下来,扬州城内却成了不夜城。一队队士兵手持火把,如土匪一般挨家挨户的‘动员’百姓启程搬迁。其方法嘛,自然是不一而足,有的好言相劝、有的晓之以理、有的却是直接刀架着脖子,不走也得走。
满清人开始屠城,大家都是知道的,好容易老天开眼,来了救兵,可这救兵却要他们离开自己的故土,很多人是不愿意的。可是面对刀枪与皮鞭,百姓们也没有什么办法。自古民不与官斗,人家不但是官,还是王爷之尊,天家人物,容不得你讨价还价,只有听从的份。现在反对就要被按上造反的名声,谁傻到这个时候造反啊?
虽然有一些意外,可总体来说,移民工作还算不错,都按照计划进行中。朱慈煃在船舱中是一点困意也没有,扬州的移民工作时刻牵动着他的心。清军虽然暂时退出了扬州,可一旦塔山失守,潮水一样的清军就会扑上来,那个时候,怕是刘国轩顶不住。
“王爷,这个人一定要见您。”
朱慈煃一皱眉头,这个时候的客人?不过萧无带了人来,自然不会无的放矢:“什么人?”
“此人乃是钱谦益的堂侄钱凤翔,他就在满清军中,被我们俘获。王爷,此人的身份可以善加利用,他的脑袋中必然知道很多事情。”
朱慈煃一翻白眼,有这个必要吗?钱谦益通敌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需要证据么?我的话就是证据,我麾下的士兵就是证据。不过回头想想,拳头不能代表一切,有时候还是要用一些手段的:“人我就不见了,你派人将他押回去,具体怎么办,你做主。”
两人正在说话,外面有人禀报:“启禀王爷,朝廷的旨意到了。”
朝廷?朝廷什么时候开始关心扬州了?朱慈煃直觉的一阵脑仁痛,这些人,拖后退一个赛一个,且看看到底是什么旨意吧。
一百三十五章 下黑手
等送走了传旨太监,朱慈煃的脸冷的都能结冰了,附近的侍卫都感觉这温度都下降了几度,谁也不敢出声,省的触霉头。
朝廷这次的反应是绝对的快,比起以往的什么事情都讨要争论上几天在说,这次简直是光速。弘光皇帝这次打的算盘很精,他居然下旨让朱慈煃停止移民,在扬州就地防御,抵抗满清,还要朱慈煃击败满清大军,救出史可法等一干忠诚之臣。更可恨的是,他还让朱慈煃将已经送上船的百姓送去安庆府,而朱慈煃麾下的水师,就地接受整编,由弘光皇帝刚刚加封的建威将军候深实接管。
“常达。”
“在。”
“南京那里没有消息吗?”
“刚刚传到,王爷,这次的圣旨,皇帝根本没有拿出来朝议。直接下了密旨,令方深实带领三百人就出发了。南京距离扬州太近,我们的人送来消息还是晚了一步。”
一听这个,朱慈煃反而安心了。只是皇帝想对付自己,那就容易了,若是这份圣旨经过朝议,自己必然有消息,而且这样的事情,马士英要是也赞成的话,自己立马就开拔回福州。这里是朝廷的腹地,可不是自己的地盘。不过马士英既然没有点头,就凭三百人就想夺我军权?皇帝老爷子,你把我想的太忠诚了吧。
“放出哨探,百里之内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即报告。常达,你替我办件事情。”
“王爷敬请吩咐。”
朱慈煃拉过常达,吩咐一番,常达点头而去。在朱慈煃的严令之下,一切事务一点都没有改变,只是在一艘大船上,多了一支朝廷的钦差队伍,而负责接待的正是常达。
扬州城中忙的热火朝天,百姓哭叫,士兵呼喝。码头上更是一队队的百姓带着简单的细软登船,至于那些朱慈煃担心的大户人家却压根没造成什么障碍。这还要感谢满清的兵了。屠城令一下,这些满清兵的首选目标自然是这些大户人家,连杀人带抢钱,一举两得嘛。一日之内,扬州的大部分富户都遭到了洗劫。
本来朱慈煃考虑这些大户人家都是田产众多,家财丰厚,必然不是那么容易搬迁的。而其中不少又是很有影响力的人,还不能太强硬了,这个尺度并不好把握。而现在,这个担心却不存在了,不过一日,扬州城的高门大户百不存一,许多家都是被灭门了,倒是便宜了朱慈煃,刘国轩的兵马突袭鄂硕大营,鄂硕不敌,慌忙退出扬州,大量抢劫来的金银宝物都来不及带走,成了朱慈煃的战利品。
“来人,打出本藩仪仗,去码头。”
这道命令让大家很奇怪,这大半夜的旗帜鲜明的跑去码头,这不是让所有人都知道王爷在这里嘛。不过萧无这边眼珠一转,当即明白了朱慈煃的意思,立刻照办了。
朱慈煃的仪仗出现在码头之上,让刘国轩也是一脑袋汗,可他不敢对朱慈煃说什么,只是悄悄的拉着萧无说到:“你怎么能让王爷下船?码头这里人太多,乱得很,万一王爷有个意外,你我谁担待的起?”
萧无笑着摇头:“不必担心,王爷亲自来处理移民事宜不过是做个样子,很快舰队中就要发生事故。可数万双眼睛都看到王爷在码头忙着呢,具体的回头在说,你先去稳定码头的局面,小心在意。”
刘国轩转身而去,心中无奈,我能不小心在意吗?只有打起精神办差。朱慈煃在码头巡视,不时的叫过几个百姓询问情况,随意聊上几句。这些百姓见了朱慈煃的仪仗早就吓的不行,有些连话都说不清楚了,朱慈煃却没有怪罪他们,一副很大度的样子,好像春风一样温和,让不少百姓惊讶,心中不由怀疑,这是大明尊贵的王爷吗?虽然板着脸没有表情,可说话却很平和,没有一点趾高气扬的样子。
忽然朱慈煃看到几十个被绑在一起的俘虏,皆是满清军装束,朱慈煃不由恼怒,自己下令扬州城中不留一个俘虏,只要是穿着满清人军服与扎着猪尾巴鞭子的统统杀掉,怎么这里却有三十多个俘虏?让人叫了刘国轩来。
刘国轩过来:“殿下。”
“这是怎么回事?”朱慈煃手一指。
“是这样的,王爷,这些人都是汉八旗与绿营中的汉人兵。满清军入城开始屠杀之后,大部分是清军先入城快活,汉军士兵比较少。而这些人都是后来入城的,基本上没来得及作恶就被俘虏了,末将见他们有心投降,又供出不少满清军中的大事,所以自作主张留下了他们,请殿下赎罪。”
朱慈煃皱皱了眉头:“提审机密有两个够身份的就够了,需要这么多吗?”随后声音一下提高了八度:“就算这些书宗忘典的东西没有祸害过扬州的百姓,他们难道就没有祸害过其他地方的百姓吗?他们个个是汉人,可他们脑袋后面是什么?鞭子,哼,剃发易服,还是我汉家儿郎么?就算他们是汉人,可这些背弃祖宗的东西没有资格活着,拉出去,就地正法。”
朱慈煃故意很大声,附近的人都听的很清楚,随着几十个人头落地,附近的百姓们都欢呼了起来,这欢呼很快传染了整个码头。所有百姓都知道了,吉王爷替他们杀了满清的兵,替他们出气。
江心一艘大舰之上,常达拉着已经喝醉的候深实笑闹着:“老候你醉了。”
“你才醉了呢,我清醒的很。常兄,说真的,兄弟我看的起你,你以后跟着我干吧。别跟着朱慈煃那娃娃了,他有什么,要不是结了门好亲,娶了好媳妇,他能有现在的风光?不怕告诉你,马老贼就要倒霉了,跟着吉王没前途。”
常达一听留上神了:“还说没醉,都说酒话了。马尚书位高权重,怎么会倒霉?”
“放屁,哥哥我好的很,再来。”两人又是一通牛饮:“常兄弟,我和你投缘,告诉你也无妨。我们商丘候家,那也是名门望族。到了我们少爷这里,更是要发扬光大了,我们少爷已经得了贵人赏识,他日封侯拜相不在话下,兄弟我自然也能跟着分一杯羹。”
商丘侯家?侯方域?这家伙不是钱谦益门下走狗么?看来里面还有些内幕,此人还要留下细细审问。常达哈哈一笑,过去揽着候深实的肩膀又要和他拼酒,可手上却用力,当即掐晕了候深实。他的随从们也拔出刀剑抓住了舱中诸人。
宣旨太监高连熙吓的口齿都不清了:“你…………你干什……么?要……要要要造……反吗?我可是皇上的…………”
常达哈哈一笑:“行了,别怪我手黑,实在是你的主子太天真,皇上算什么?三百人想夺我们王爷的军权,做梦去吧,今日先拿你祭旗。”
“你……你……想造反吗?你不要命了?”
“你也别挣扎了,让你做个明白鬼。你也别有想法了,明日全军上下都会知道,从来没有朝廷的钦差来过。你要怪就去怪你的主子皇帝吧,放着各地藩镇的军权不去收拾,却打我们王爷的主意,不就是怕我们王爷坐上他的那个位置嘛。这样的皇帝,谁会信服?所以你们只有消失,你安心的去吧。”常达一刀刺死了这太监,回头问到:“怎么样?”
“一切顺利,一个都没有走脱,全部被杀掉了。”
“很好,每个人的尸体都补上几刀,要确定死的不能再死了,将尸体装一艘小船,找个隐密的地方烧了。这个人留下,我要审一下,他知道的不少,呵呵。”
看到常达的笑容,其他人一阵激灵,军法处‘常阎王’的外号不是白来的,这家伙审问人的手段实在是…………残忍啊,落到他手中,石头都要开口说话了,可怜的候深实,你慢慢享受吧。
一百三十六章 信仰(一)
对于那些小角色,朱慈煃根本不关心,他相信常达一定能干的干净利索。他现在害怕的是朝廷方面在出什么幺蛾子,这里距离南京太近了,自己这次的行动为了保密,预先根本没有上报朝廷,要是上报,那不是告诉满清人,自己要来么?
可皇帝那里会这么想吗?那混蛋八成想的是,你吉王能悄无声息的带领军队出现在扬州,移走百姓。明日就可以悄无声息的出现在南京,夺了皇位。毕竟南京之中,军权就在马士英手中,只要他配合,这改换龙庭,确实不是什么难事。可惜啊,你也不想想,现在我怎么会去夺你这皇位?名不正言不顺,自己何必弄个坏名声呢?反正不久之后,满清人就会占据南京,自己何必妄作小人。
只是人无伤虎意,虎有伤人心啊。弘光啊,你对自己的身份太自信了吧,即便你是皇帝,大家都要听你的,那不过是明面上的事情,哼,三百号人就想夺我军权?要是派来的是惊才绝艳之人也就罢了,可惜还是草包,什么眼光嘛。
在派出大量的人员去南京活动后,朱慈煃依然不大放心,还是将战舰集中在一起,随时准备应付各种情况。这次来扬州,战舰只有十艘,其他的都是运输船。自己麾下的商船、新造的船只、沿路征集的民船,浩浩荡荡的不计其数,大体统计一下也有五千多艘。其中大部分还只是民船,是要发银子的,属于雇佣关系。为了这些移民,自己可是付出了代价了,上万将士浴血奋战,银子更是花的如流水一般。
但是朱慈煃一点也不后悔,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且不说这士兵财富,数十万移民以后都会给自己提供出来。单凭这件事的影响,就足够朱慈煃去做了。满清军为什么屠城?不就是借以威吓吗。自己却将大部分百姓救走了,这就是响亮的在满清人脸上扇了两耳光。全天下的人都会知道,他满清人虽然野蛮彪悍,却不是万能的。可惜自己实力不足啊,若有十万新军在手,横扫天下,当是时也。
朝廷的使臣消失了,没有人去关心,每个人都忙的脚不沾地。塔山方向那震天的喊杀声又响了整整一天,别人不知道,可知道内情的人,只有叹息的份了。五千人马,生生的抵挡了满清大军两日的狂攻,这是什么样的军队?如此精锐、如此勇悍,可惜是凶多吉少了。
“殿下,一切顺利,已经运送累计五十三万人到了京口,扬州这边事情一完,就将他们接去台湾安置。”
朱慈煃心中盘算了一下,两日三夜,弄走了五十三万人,扬州城在籍人口不过八十来万,这大部分人已经弄走了。总算没有白白牺牲这么多好汉:“塔山那边怎么样?”
萧无的眼睛红红的,不知是一直没睡熬的还是为塔山的英雄们感动的:“殿下,情况不是很清楚。只能确定秦将军还守在塔山,根据斥候探查,塔山的火炮声已经很稀疏,完全没有开战时候的威猛,想必人员伤亡也很大,殿下,我们是不是派出援兵?”
沉默了好一阵子,朱慈煃才发出没有感情的声音:“他们的牺牲已经够多了,在没有足够自量对抗满清大军之前,我们忠诚的好儿郎不能白白流血。敢死不是送死,秦俊他们死得其所。”
“天亮了,想必满清人的进攻又要开始了。”
朱慈煃却吩咐起了其他的移民事宜,正说着萧无耳朵一动:“殿下,您听,这歌声,好像是塔山方向…………”
塔山之上,秦俊一身的鲜血,独臂抓着宝剑。看着剩余的一千两百多名将士,基本没有一个囫囵人,几乎是个个带伤。秦俊面无表情的转向来劝降的满清使者唐虞时:“你不必在卖弄口舌了,这两天我们杀了无数满清的狗杂碎,那是不共戴天的了。想我投降?问我的兄弟们答应不答应。”
随着秦俊的声音,独臂一挥,宝剑斜指向天,剑身上的血迹异常清晰。下面的士兵们顿时直觉胸中憋闷,唯有大声呼喝才能一抒胸臆。“不降…………”
“不降…………”
秦俊转身走到将士们面前,大声问到:“兄弟们,我们该怎么办?”
“死战………”
“死战…………”
“死战………………”
秦俊挥手压下战士们的声音,又对唐虞时说到:“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你也是汉人,莫要忘记了祖宗。他日九泉之下,看你如何去见你唐家列祖列宗。我不为难你,你请回吧。将士们,告诉满清人我们的信仰。”随着秦俊,所有的战士都跟着唱起了一首新的曲子。
“在黑暗与黎明之间
你来不及道别
只留下不舍的泪光
思念的烛光
点燃了星空
殷红的烛泪
滚落在历史的面庞
我要飞我要飞
向自由向光明的天空飞翔
哪怕倒下
最后的笑容
也会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
也会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
我要飞我要飞
向自由向光明的天空飞翔
为什么我们总是热泪盈眶
因为我们的血为祖国流淌
为祖国流淌。”
秦俊与所有将士这一刻的感受最深,全部是泪流满面。秦俊抹去脸上的泪水,高声呼喝:“兄弟们,我们流泪,不会有人嘲笑我们软弱,我们的泪水将成为我们的墓志铭,这是我们对亲人们最后的思念。今日,我带大家去死,为祖国而死。祖国,祖国,祖宗之国。我们每一寸的国土之上,都散漫了祖先的鲜血;我们的每一分山川之中,都寄托着祖先的魂灵。马上,我们也要成为其中一份子了。兄弟们,让我们用热血与生命来告慰我们的祖先,我们是堂堂正正的炎黄子孙,我们到死也没有辱没祖先的脸面。为祖国而战,为祖国而死,为祖国,流尽最后一滴鲜血。”
随着秦俊的话语,所有的战士都开始疯狂的吼叫,似乎身上的伤不存在,似乎不是迎接死亡。
看着一双双带着泪光却通红坚定的眼睛,唐虞时仰天长叹一声:“唉…………朝廷若能启用这般将士,何愁家国不宁?”对着秦军长揖到底:“秦将军,在下敬佩您,您是华夏当之无愧的英雄。我乃罪人,无颜与将军同列。请你放心,他日即便事败,在下也会将将军与五千将士的事迹流传下去,告辞了。”
听到唐虞时换了称呼,秦俊也是一愣,看来这家伙还有没有忘本啊。刚才的本官成了在下,现在他不是满清的招抚使,而是一个平常汉人,自称罪人,人心不可挡啊…………朱慈煃教授的《信仰》一曲,是首次出现在世人耳中。在这塔山之上,秦俊却没有想到,随着他们的开头,一首曲子却带来了滔天的巨浪。
秦俊哈哈一笑:“人各有志,请回吧。告诉多铎,想要我们的脑袋,就亲自来取吧。小心他崩了门牙,哈哈…………”
一百三十七章 信仰(二)
多铎听完唐虞时的禀报,只是轻轻叹气:“可惜如此英雄,不能为我所用,甚憾,甚憾。朱慈煃,此人不可小觑啊。”
听到多铎这么说,当即有人不服气了:“大帅,你说对面山丘上的敌人是硬骨头,也就罢了。这和朱慈煃这个娃娃有什么关系,我一个指头就能捏死他。要不是这里的人挡着,我这就去取了朱慈煃的脑袋来。”
多铎摇摇头,他不想和这莽夫费什么口舌。对面的人只是一支军队,他们之是朱慈煃麾下的一支军队,一支军队能否有战斗力,不单单是看统兵大将的能力,更要看他们所效忠者的魄力。幸好朱慈煃不过一万多人马,若是他有十几万这般大军,自己又那里是他的对手?这个娃娃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这些战士舍生忘死的战斗?
以往的明军,别说伤亡过半,哪怕是三成的伤亡就足以让他们在自己的铁蹄下崩溃了。这支军队的领导者是不能小觑的,秦俊的资料他已经知道了,不过以往辽东军中的一名普通将领,他和辽东军也打了不少交道,也没见那么厉害的人物,可在朱慈煃手下却能焕发出如此战力,此人自然不可小觑。幸好他只是明朝的一个王爷,要是他是皇帝,那事情可就麻烦,窥一斑而知全豹啊。即便只是个能练兵的人,一旦他登上了帝位,那也会给大清统一天下带来相当的麻烦。
“西平王,这秦俊是你以往的老部下,你去招降他。”
吴三桂这个时候是老脸一红,自己可是被这昔日的属下打退下来,还有什么脸面去劝降?因为这一次失败,他是大失面子,可多铎有令,他也只有遵从。
等没有人了多铎才叫过自己的心腹:“你火速将这里的事情回报北京摄政王,要加强对朱慈煃此人的关注,看来我们是有些轻视大明了,几百年的帝国,总是有些积淀我们想不到的。”
说真的,现在多铎恨不得立即就拿下塔山,杀入扬州。他可是刚刚颁布了屠城令,而转眼之间朱慈煃就带人出现在扬州,在那里大张旗鼓的移民,这不是扇他的脸给天下人看么!可现在塔山的这一小撮敌人,却如钉子一般,不理不行,可已经三日了,既然打不下来,这些人都是铁打的不成?
“窦鄂耷,南京那边联系的如何?我们下一步就要渡江了。”
“大帅放心,一切都很顺利。只要我们大军一到,南京就是我们的了。只是大帅,我们的水师………………若是朱慈煃的水军驻扎在长江之上,我们的水师抵敌不过啊。”
多铎嘿嘿一笑:“这个不必担心,自然有人替我们对付他。”想了想,多铎认为这样还不够,又亲自提笔写了一封信给多尔衮,水军是他们的弱项,他们都清楚。可因为长江的关系,没有水军的配合又根本不行。
左良玉死了,左梦庚的军队被黄德功他们顶住,无法继续东进,本来准备的计划要改变了。刘泽清也被调走了。简直就是釜底抽薪,可惜就凭这些是挡不住他的脚步的。大清统一天下之势已成,就凭南京那些废物,是根本不能成事的。
塔山之上,面对自己的老上司,秦俊的脸也是一副扭曲的样子:“平西王居然会大驾光临这里,真是想不到,你不怕来得去不得吗?”
吴三桂不置可否:“子甫,这几年你过的如何?”
秦俊当即无语了,这个表字是吴三桂给他取的。当他知道了吴三桂头像满清之后,就再没有人提起这个表字了:“平西王难道是来拉家常的?那就恕末将不奉陪了。”
“你还是这个样子,一点也没有改变。每到阴雨,你的断臂还是很疼吧,南方多雨,想必你也吃了不少苦吧。”
“我如何,用不着你来关心,这里也不是叙旧的地方。再说与你,无旧可叙,看在昔日的情分上,我不杀你,来人,送客。”
“你都到了这幅田地了,还是这么刚硬。你在这里是死路一条,你也别指望你的主子来救你,看在昔日的情分上,我不想看到你英年早逝,何苦呢?”
“哼,我的死活不需要你来管,我自己知道必死。你也别费心机了,人各有志,你愿意背弃祖宗那也由得你,可我是不会改变的。”
“明朝廷已经腐败成什么样子了,保着这样的朝廷,这样的皇帝,值得吗?”
这次秦俊到没有反对,反而同意了吴三桂的论调:“不值得。”
“那你何不投降?你我携手,一起开创大业不好吗?”
秦俊沉默了一会:“请回吧,我效忠的不是大明皇帝,我为炎黄而战,为祖先而死。没有什么说的了,看在昔日的情分上,我忠告你一句,回头吧,否则你只有死,还会遗臭万年。”
劝降再一次失败,多铎倒是一点也没有意外,这样的硬汉,要是能招降,谁还能看得起他?叹气说到:“送他们上路吧,也算好汉,回头厚葬他们吧。”
听着下面的战鼓,黑压压的士兵又开始了动作,秦俊部署了最后的六百多名将士,拦住了火炮手:“将所有的火炮与火药都集中在一起。”回头对自己的亲卫兵问起:“周佝,你今年是二十一岁吧。”
“是的,将军。”这位很纳闷,问年纪做什么?
“怕死吗?”
“将军,自从上岸那天起,我就当已经死了,有啥怕的,脑袋掉了不过碗大个疤,十八年后,咱又是一条好汉。”
“呵呵,我信得过你,周佝听令。”
“在。”
“在我战死之后,你点着火药,这些火炮绝对不能落到满情人手中。明白了吗?”
“将军…………”
“不必说了,死也要多拉几个垫背的,这是命令。”秦俊转身而去,遥望码头方向,心中默念。王爷,我尽力了,扬州的百姓,应该已经差不多都离开了吧。一切都该结束了,来吧,就让一切了解在这里。
“兄弟们,这是我们最后的时刻了,就让满清的狗杂种们知道知道我们的血是如何的滚烫,我们的刀锋是如何的锋利。兄弟们,随我冲,杀………………”
“杀…………”
“杀………………”
几百名战士冲锋而出,数百人杀向几十倍于己的敌人,带着一往无回的气势,载着震天的喊杀声,迎向他们最后,亦是最辉煌的时刻。
一百三十八章 信仰(三)
随着一声巨响,塔山之上泛起一道蘑菇般的黑云,四方可见。战斗结束了,五千勇士尽皆牺牲。消息传来,朱慈煃沉默了许久才说到:“派出专人仔细探查,能找到幸存者最好,找不到,也尽量将他们的尸体找回来。他们是英雄,身后事也要办好。”
朱慈煃是心不在焉的吩咐,他的心思现在是在满清的军队上。塔山被拿下了,那这兵锋就指到自己鼻子上了,移民虽然进入了后期,可根据户籍统计,扬州至少有九十余万的人口,现在自己才弄走六十来万人,其他的不是死了,就是来不及移走。这个时候自己也算尽了最大的努力了,剩下的就是如何走的精彩一点了。
“殿下,我们也启程吧。”
朱慈煃只是呆呆的看着地图,并没有回话,好一阵子,才有人来禀报:“王爷,常达带着一个商人求见。”
“让他们进来。”
常达带来一个商人,若不是知道身份,所有人都不会以为此人是个商人。来人丰神俊朗,仪表不凡,虽然是一身布衣,可却掩不住其一身贵气。那是自然,掌握着长江上之上数千条船只的东家,自然不是小角色。
“草民参见王爷。”
朱慈煃一摆手,并没有多说,直奔主题:“于岸,这次扬州的行动,你出了大力,本藩心中有数。你的心思呢,本藩也清楚,这次给你两个选择,要么就是本藩发给你当初承诺的银钱,一文不少;要么就只发给你一张海外贸易许可证,挂着本藩的旗帜,在本藩能管到的海面上,不会有人为难你。”
于岸此时小心观察着舱中诸人的神色,自古一来,官员征用的民力,没听说过还给钱的,虽然吉王当初说的是斩钉截铁,可自己也要掂量一下。虽然自己的生意也不小,可在人家王爷眼中,自己连个屁都不是,现在能接见自己,怕是也因为后面还需要自己的船只来运输移民吧。
其实他心中亦有自己的打算,当初是想着参与海贸,这是日进斗金的事情,没有人不知道的。可没有朱慈煃这个巨无霸的点头,出海多少船只都别想回来。只是现在,他却很坚定的摇头了:“王爷,草民虽然身份低微,可也知道有始有终的道理。现下百姓还没有到达目的地,我们的合约并未完成,既然草民还没有完成王爷交付的任务,怎能收取报酬?再说,王爷,这次的事情,草民打算分文不取,亦不要任何酬劳。”
大家一听都愣住了,王爷亲自接见你,那是多大的面子。再说,一个商人,居然有给钱不要的时候。见众人神情古怪,于岸清了清嗓子,高声说到:“王爷容禀,草民虽一介布衣,又是商家。可草民感佩王爷这般忧国忧民之心,此次之事,王爷是救了扬州几十万条人命,如此功德无量之事,若沾染上铜臭气,岂不大煞风景。而这酬劳,说句冒犯的话,王爷,这酬劳若是拿了,是要折寿的。草民敬佩王爷,甘愿为王爷效力,肝脑涂地。”
商人那是无利不起早的,于岸的行为却让朱慈煃对于真正的商人有了新一份的认识。后世所为的儒商、义商,又有几个是真心为民的?还是环境使然啊。此人有这份眼光,不错。
现在自己成了弘光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但凡消息灵通一点都知道,这家伙没有不知道的道理。说起来也是,放着天下大票的军阀不去算计,而却以闪电一般的速度想要图谋自己的军队。弘光虽然不聪明,可也不是白痴,只是用错了人,也估计错了自己的忠诚之心。这要是放到别人身上,或许会尊了他圣旨,可自己,会将他当会事情吗?
回头想想,弘光为什么总是针对自己?没有别的,只是因为自己可以威胁到他的地位,自己也是天潢贵胄,一旦实力足够,登基称帝是名正言顺的。而自己的实力不足吗?自己真正的实力比起弘光这个傀儡皇帝那不知道大了多少倍。也不怪弘光处处与自己为难,他与自己做对的事后还少吗?说到底,还是屁股地下的椅子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谁夺他的皇帝之位,就是他不共戴天的仇人。
这个时候自己就差和当今皇帝撕破脸皮,兵戎相见了。这个时候别人躲自己还来不及,毕竟那在龙椅上的人才是正统皇帝,自己不过是藩王。而此人眼光倒是毒辣,主动靠向了自己。也罢,便给他荣华富贵又如何,难道要自己一个人打天下么?那是神仙才能办到的事情。
“好,既然你有这份心,不枉你为汉人一遭,你且去,用心办差,日后自然有你一展抱负的时候。”
于岸的态度,可以说是代表着那些被征集了船只人的态度。民心可用啊,对于日后的事情,朱慈煃忽然觉得心情好了不少。等舱中没有几个人了,萧无才开口:“殿下,没必要在走之前和满清大军兵戎相见吧。”
朱慈煃嘴角一翘:“既然打了,索性闹大一点,让全天下人都知道,大明还有不屈的脊梁。让满清人知道,汉家儿郎,不是他们随意就能搓园揉扁的。”
“又这个必要吗?哪来的这份仇啊…………”萧无低低的自言自语却依然被朱慈煃听见。
是啊,有这么大的仇恨吗?现在自然是没有。可以后呢,一直以来,朱慈煃要对抗满清的心情是为什么?不单单是为了他的皇帝之梦,来到这个时代,更多的了解中华文明之后,才知道后世留下的中华文明被阉割成了什么样子。
仔细想想,满清人进关得了天下之后,屠杀且不说,死人是小事情。最大的莫过于对中华文明的摧残,中华文明几乎被连根拔起。历史所谓的满清几个皇帝都是汉学专家,他们甚至比一些汉人对汉学都有研究,这不过是为了统治。
文字狱,这个名词相信谁都不陌生。可很多人都不知道文字狱不过是小道,只不过是以杀戮掩盖了另一件事情。那就是《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的编撰,看起来似乎是功德无量,好似是为后人留下经典,可实际上呢?满清的皇帝有那么好心吗?《四库全书》确实是留存后世了,可造成的效果呢?
修《四库全书》之时,那里来的那么多反书禁书?除开满清统治者想看到的书籍,其他的都是反书,都是禁书,都要烧掉。天下书籍,能留下的,只是满清统治者想看到的,愿意看到的。别的全部都消失,天下只剩下《四库全书》里满清统治者想看到的书。
这就是一种文明的摧毁,我们的中华文明是在血与火中不断的涅磐重生,不断的吸纳、完善着自身。可满清的统治者却在阉割这种文明的传承,这就是满清统治者最大的原罪。至于民族间的争端,朱慈煃却不以为然,那不过是两帮混混为了抢地盘打架,谁厉害谁就拿下地盘,可当一个黑帮老大占据了地盘之后,却让所有的百姓都更改习俗,忘记祖宗,这就成问题了。
就算以后世和谐社会来说,人们都再说满汉一家,皆为中华,这也是对的,时代变迁了嘛,总不能一直抱着一个态度去看问题,时代不同了嘛。我们的民族从来不会记得人命的仇恨,五胡乱华之时,汉人被杀了多少人?都快死绝了,可后来呢?五胡还不是被融入汉家天下,成为中间的一份子,并没有区别对待。
我们的文明是包容的、宽恕的,不断的吸纳、创造,也正因为如此,最初的黄河文明才有了今日的辉煌。可要阉割我们的文明,那就是我们的仇人。事易时移,所有问题在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方式,永远保持一个论调那是扯蛋。就说现在,满清的统治者大肆鼓吹‘满汉一家’,可真的满汉一家吗?满人是主子,汉人是奴才;满人跑马圈地、蓄养家奴,汉人被奴役,失去自己的一切,包括生死的权力。这就是所谓的满汉一家?狗屎。
说到底,一句话,朱慈煃的心态中,为守护华夏文明而战,为自己的皇帝之位而争。就时论事,所有的事情从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是一样的,只是时代不同,这看法就会改变,没有什么奇怪的。
“来人,告诉刘国轩,让他给撤到江边,就先让满清人知道知道,船坚炮利是怎么回事。”
事到如今,朱慈煃已经不在乎隐藏不隐藏实力了。自己的力量积蓄虽然并不足够,可名声的积累也必须开始了,而对满清的战争也必须开始了。不管如何,大义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就是信仰,炎黄子孙对于我们文明的信仰,永不磨灭的信仰。
一百三十九章 信仰(四)
移民工作停止了,军队留下来断后,看着最后一批民船开拔,朱慈煃头也不回的吩咐:“常达,一路之上你要小心在意,若是有人为难,不必顾忌,能说服则说服,能收买则收买,要是软硬不吃的,就让大炮和他们谈判。总之,不能出纰漏,配合好萧无的工作,明白吗。”
常达嘴角动了动,最终还是没忍住:“王爷,还是(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
秦俊自己也替朱慈煃算过一笔帐,这次扬州的救援,伤亡恐怕要接近万人。自己麾下的五千人必然是伤亡殆尽,扬州城中也会有一定的伤亡,可结果呢?保守估计也能移走五十万向上的百姓。这五十万人意味着什么?只要措施得当,几个月后,这些人会缴纳大量的税赋,开垦数不过来的田地,也会产生数万年青力壮的新兵,假以时日,一支劲旅将产生,只是可惜自己看不到那盛况了。
“好了,都回去吧,务必要将这个理念传达给全部士兵。让他们知道,他们为何而战,为何而亡。让所有人知道,我们的子孙后代提起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一声是英雄、是好汉。”
扬州城外寂静了下来,扬州城内却成了不夜城。一队队士兵手持火把,如土匪一般挨家挨户的‘动员’百姓启程搬迁。其方法嘛,自然是不一而足,有的好言相劝、有的晓之以理、有的却是直接刀架着脖子,不走也得走。
满清人开始屠城,大家都是知道的,好容易老天开眼,来了救兵,可这救兵却要他们离开自己的故土,很多人是不愿意的。可是面对刀枪与皮鞭,百姓们也没有什么办法。自古民不与官斗,人家不但是官,还是王爷之尊,天家人物,容不得你讨价还价,只有听从的份。现在反对就要被按上造反的名声,谁傻到这个时候造反啊?
虽然有一些意外,可总体来说,移民工作还算不错,都按照计划进行中。朱慈煃在船舱中是一点困意也没有,扬州的移民工作时刻牵动着他的心。清军虽然暂时退出了扬州,可一旦塔山失守,潮水一样的清军就会扑上来,那个时候,怕是刘国轩顶不住。
“王爷,这个人一定要见您。”
朱慈煃一皱眉头,这个时候的客人?不过萧无带了人来,自然不会无的放矢:“什么人?”
“此人乃是钱谦益的堂侄钱凤翔,他就在满清军中,被我们俘获。王爷,此人的身份可以善加利用,他的脑袋中必然知道很多事情。”
朱慈煃一翻白眼,有这个必要吗?钱谦益通敌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需要证据么?我的话就是证据,我麾下的士兵就是证据。不过回头想想,拳头不能代表一切,有时候还是要用一些手段的:“人我就不见了,你派人将他押回去,具体怎么办,你做主。”
两人正在说话,外面有人禀报:“启禀王爷,朝廷的旨意到了。”
朝廷?朝廷什么时候开始关心扬州了?朱慈煃直觉的一阵脑仁痛,这些人,拖后退一个赛一个,且看看到底是什么旨意吧。
一百三十五章 下黑手
等送走了传旨太监,朱慈煃的脸冷的都能结冰了,附近的侍卫都感觉这温度都下降了几度,谁也不敢出声,省的触霉头。
朝廷这次的反应是绝对的快,比起以往的什么事情都讨要争论上几天在说,这次简直是光速。弘光皇帝这次打的算盘很精,他居然下旨让朱慈煃停止移民,在扬州就地防御,抵抗满清,还要朱慈煃击败满清大军,救出史可法等一干忠诚之臣。更可恨的是,他还让朱慈煃将已经送上船的百姓送去安庆府,而朱慈煃麾下的水师,就地接受整编,由弘光皇帝刚刚加封的建威将军候深实接管。
“常达。”
“在。”
“南京那里没有消息吗?”
“刚刚传到,王爷,这次的圣旨,皇帝根本没有拿出来朝议。直接下了密旨,令方深实带领三百人就出发了。南京距离扬州太近,我们的人送来消息还是晚了一步。”
一听这个,朱慈煃反而安心了。只是皇帝想对付自己,那就容易了,若是这份圣旨经过朝议,自己必然有消息,而且这样的事情,马士英要是也赞成的话,自己立马就开拔回福州。这里是朝廷的腹地,可不是自己的地盘。不过马士英既然没有点头,就凭三百人就想夺我军权?皇帝老爷子,你把我想的太忠诚了吧。
“放出哨探,百里之内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即报告。常达,你替我办件事情。”
“王爷敬请吩咐。”
朱慈煃拉过常达,吩咐一番,常达点头而去。在朱慈煃的严令之下,一切事务一点都没有改变,只是在一艘大船上,多了一支朝廷的钦差队伍,而负责接待的正是常达。
扬州城中忙的热火朝天,百姓哭叫,士兵呼喝。码头上更是一队队的百姓带着简单的细软登船,至于那些朱慈煃担心的大户人家却压根没造成什么障碍。这还要感谢满清的兵了。屠城令一下,这些满清兵的首选目标自然是这些大户人家,连杀人带抢钱,一举两得嘛。一日之内,扬州的大部分富户都遭到了洗劫。
本来朱慈煃考虑这些大户人家都是田产众多,家财丰厚,必然不是那么容易搬迁的。而其中不少又是很有影响力的人,还不能太强硬了,这个尺度并不好把握。而现在,这个担心却不存在了,不过一日,扬州城的高门大户百不存一,许多家都是被灭门了,倒是便宜了朱慈煃,刘国轩的兵马突袭鄂硕大营,鄂硕不敌,慌忙退出扬州,大量抢劫来的金银宝物都来不及带走,成了朱慈煃的战利品。
“来人,打出本藩仪仗,去码头。”
这道命令让大家很奇怪,这大半夜的旗帜鲜明的跑去码头,这不是让所有人都知道王爷在这里嘛。不过萧无这边眼珠一转,当即明白了朱慈煃的意思,立刻照办了。
朱慈煃的仪仗出现在码头之上,让刘国轩也是一脑袋汗,可他不敢对朱慈煃说什么,只是悄悄的拉着萧无说到:“你怎么能让王爷下船?码头这里人太多,乱得很,万一王爷有个意外,你我谁担待的起?”
萧无笑着摇头:“不必担心,王爷亲自来处理移民事宜不过是做个样子,很快舰队中就要发生事故。可数万双眼睛都看到王爷在码头忙着呢,具体的回头在说,你先去稳定码头的局面,小心在意。”
刘国轩转身而去,心中无奈,我能不小心在意吗?只有打起精神办差。朱慈煃在码头巡视,不时的叫过几个百姓询问情况,随意聊上几句。这些百姓见了朱慈煃的仪仗早就吓的不行,有些连话都说不清楚了,朱慈煃却没有怪罪他们,一副很大度的样子,好像春风一样温和,让不少百姓惊讶,心中不由怀疑,这是大明尊贵的王爷吗?虽然板着脸没有表情,可说话却很平和,没有一点趾高气扬的样子。
忽然朱慈煃看到几十个被绑在一起的俘虏,皆是满清军装束,朱慈煃不由恼怒,自己下令扬州城中不留一个俘虏,只要是穿着满清人军服与扎着猪尾巴鞭子的统统杀掉,怎么这里却有三十多个俘虏?让人叫了刘国轩来。
刘国轩过来:“殿下。”
“这是怎么回事?”朱慈煃手一指。
“是这样的,王爷,这些人都是汉八旗与绿营中的汉人兵。满清军入城开始屠杀之后,大部分是清军先入城快活,汉军士兵比较少。而这些人都是后来入城的,基本上没来得及作恶就被俘虏了,末将见他们有心投降,又供出不少满清军中的大事,所以自作主张留下了他们,请殿下赎罪。”
朱慈煃皱皱了眉头:“提审机密有两个够身份的就够了,需要这么多吗?”随后声音一下提高了八度:“就算这些书宗忘典的东西没有祸害过扬州的百姓,他们难道就没有祸害过其他地方的百姓吗?他们个个是汉人,可他们脑袋后面是什么?鞭子,哼,剃发易服,还是我汉家儿郎么?就算他们是汉人,可这些背弃祖宗的东西没有资格活着,拉出去,就地正法。”
朱慈煃故意很大声,附近的人都听的很清楚,随着几十个人头落地,附近的百姓们都欢呼了起来,这欢呼很快传染了整个码头。所有百姓都知道了,吉王爷替他们杀了满清的兵,替他们出气。
江心一艘大舰之上,常达拉着已经喝醉的候深实笑闹着:“老候你醉了。”
“你才醉了呢,我清醒的很。常兄,说真的,兄弟我看的起你,你以后跟着我干吧。别跟着朱慈煃那娃娃了,他有什么,要不是结了门好亲,娶了好媳妇,他能有现在的风光?不怕告诉你,马老贼就要倒霉了,跟着吉王没前途。”
常达一听留上神了:“还说没醉,都说酒话了。马尚书位高权重,怎么会倒霉?”
“放屁,哥哥我好的很,再来。”两人又是一通牛饮:“常兄弟,我和你投缘,告诉你也无妨。我们商丘候家,那也是名门望族。到了我们少爷这里,更是要发扬光大了,我们少爷已经得了贵人赏识,他日封侯拜相不在话下,兄弟我自然也能跟着分一杯羹。”
商丘侯家?侯方域?这家伙不是钱谦益门下走狗么?看来里面还有些内幕,此人还要留下细细审问。常达哈哈一笑,过去揽着候深实的肩膀又要和他拼酒,可手上却用力,当即掐晕了候深实。他的随从们也拔出刀剑抓住了舱中诸人。
宣旨太监高连熙吓的口齿都不清了:“你…………你干什……么?要……要要要造……反吗?我可是皇上的…………”
常达哈哈一笑:“行了,别怪我手黑,实在是你的主子太天真,皇上算什么?三百人想夺我们王爷的军权,做梦去吧,今日先拿你祭旗。”
“你……你……想造反吗?你不要命了?”
“你也别挣扎了,让你做个明白鬼。你也别有想法了,明日全军上下都会知道,从来没有朝廷的钦差来过。你要怪就去怪你的主子皇帝吧,放着各地藩镇的军权不去收拾,却打我们王爷的主意,不就是怕我们王爷坐上他的那个位置嘛。这样的皇帝,谁会信服?所以你们只有消失,你安心的去吧。”常达一刀刺死了这太监,回头问到:“怎么样?”
“一切顺利,一个都没有走脱,全部被杀掉了。”
“很好,每个人的尸体都补上几刀,要确定死的不能再死了,将尸体装一艘小船,找个隐密的地方烧了。这个人留下,我要审一下,他知道的不少,呵呵。”
看到常达的笑容,其他人一阵激灵,军法处‘常阎王’的外号不是白来的,这家伙审问人的手段实在是…………残忍啊,落到他手中,石头都要开口说话了,可怜的候深实,你慢慢享受吧。
一百三十六章 信仰(一)
对于那些小角色,朱慈煃根本不关心,他相信常达一定能干的干净利索。他现在害怕的是朝廷方面在出什么幺蛾子,这里距离南京太近了,自己这次的行动为了保密,预先根本没有上报朝廷,要是上报,那不是告诉满清人,自己要来么?
可皇帝那里会这么想吗?那混蛋八成想的是,你吉王能悄无声息的带领军队出现在扬州,移走百姓。明日就可以悄无声息的出现在南京,夺了皇位。毕竟南京之中,军权就在马士英手中,只要他配合,这改换龙庭,确实不是什么难事。可惜啊,你也不想想,现在我怎么会去夺你这皇位?名不正言不顺,自己何必弄个坏名声呢?反正不久之后,满清人就会占据南京,自己何必妄作小人。
只是人无伤虎意,虎有伤人心啊。弘光啊,你对自己的身份太自信了吧,即便你是皇帝,大家都要听你的,那不过是明面上的事情,哼,三百号人就想夺我军权?要是派来的是惊才绝艳之人也就罢了,可惜还是草包,什么眼光嘛。
在派出大量的人员去南京活动后,朱慈煃依然不大放心,还是将战舰集中在一起,随时准备应付各种情况。这次来扬州,战舰只有十艘,其他的都是运输船。自己麾下的商船、新造的船只、沿路征集的民船,浩浩荡荡的不计其数,大体统计一下也有五千多艘。其中大部分还只是民船,是要发银子的,属于雇佣关系。为了这些移民,自己可是付出了代价了,上万将士浴血奋战,银子更是花的如流水一般。
但是朱慈煃一点也不后悔,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且不说这士兵财富,数十万移民以后都会给自己提供出来。单凭这件事的影响,就足够朱慈煃去做了。满清军为什么屠城?不就是借以威吓吗。自己却将大部分百姓救走了,这就是响亮的在满清人脸上扇了两耳光。全天下的人都会知道,他满清人虽然野蛮彪悍,却不是万能的。可惜自己实力不足啊,若有十万新军在手,横扫天下,当是时也。
朝廷的使臣消失了,没有人去关心,每个人都忙的脚不沾地。塔山方向那震天的喊杀声又响了整整一天,别人不知道,可知道内情的人,只有叹息的份了。五千人马,生生的抵挡了满清大军两日的狂攻,这是什么样的军队?如此精锐、如此勇悍,可惜是凶多吉少了。
“殿下,一切顺利,已经运送累计五十三万人到了京口,扬州这边事情一完,就将他们接去台湾安置。”
朱慈煃心中盘算了一下,两日三夜,弄走了五十三万人,扬州城在籍人口不过八十来万,这大部分人已经弄走了。总算没有白白牺牲这么多好汉:“塔山那边怎么样?”
萧无的眼睛红红的,不知是一直没睡熬的还是为塔山的英雄们感动的:“殿下,情况不是很清楚。只能确定秦将军还守在塔山,根据斥候探查,塔山的火炮声已经很稀疏,完全没有开战时候的威猛,想必人员伤亡也很大,殿下,我们是不是派出援兵?”
沉默了好一阵子,朱慈煃才发出没有感情的声音:“他们的牺牲已经够多了,在没有足够自量对抗满清大军之前,我们忠诚的好儿郎不能白白流血。敢死不是送死,秦俊他们死得其所。”
“天亮了,想必满清人的进攻又要开始了。”
朱慈煃却吩咐起了其他的移民事宜,正说着萧无耳朵一动:“殿下,您听,这歌声,好像是塔山方向…………”
塔山之上,秦俊一身的鲜血,独臂抓着宝剑。看着剩余的一千两百多名将士,基本没有一个囫囵人,几乎是个个带伤。秦俊面无表情的转向来劝降的满清使者唐虞时:“你不必在卖弄口舌了,这两天我们杀了无数满清的狗杂碎,那是不共戴天的了。想我投降?问我的兄弟们答应不答应。”
随着秦俊的声音,独臂一挥,宝剑斜指向天,剑身上的血迹异常清晰。下面的士兵们顿时直觉胸中憋闷,唯有大声呼喝才能一抒胸臆。“不降…………”
“不降…………”
秦俊转身走到将士们面前,大声问到:“兄弟们,我们该怎么办?”
“死战………”
“死战…………”
“死战………………”
秦俊挥手压下战士们的声音,又对唐虞时说到:“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你也是汉人,莫要忘记了祖宗。他日九泉之下,看你如何去见你唐家列祖列宗。我不为难你,你请回吧。将士们,告诉满清人我们的信仰。”随着秦俊,所有的战士都跟着唱起了一首新的曲子。
“在黑暗与黎明之间
你来不及道别
只留下不舍的泪光
思念的烛光
点燃了星空
殷红的烛泪
滚落在历史的面庞
我要飞我要飞
向自由向光明的天空飞翔
哪怕倒下
最后的笑容
也会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
也会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
我要飞我要飞
向自由向光明的天空飞翔
为什么我们总是热泪盈眶
因为我们的血为祖国流淌
为祖国流淌。”
秦俊与所有将士这一刻的感受最深,全部是泪流满面。秦俊抹去脸上的泪水,高声呼喝:“兄弟们,我们流泪,不会有人嘲笑我们软弱,我们的泪水将成为我们的墓志铭,这是我们对亲人们最后的思念。今日,我带大家去死,为祖国而死。祖国,祖国,祖宗之国。我们每一寸的国土之上,都散漫了祖先的鲜血;我们的每一分山川之中,都寄托着祖先的魂灵。马上,我们也要成为其中一份子了。兄弟们,让我们用热血与生命来告慰我们的祖先,我们是堂堂正正的炎黄子孙,我们到死也没有辱没祖先的脸面。为祖国而战,为祖国而死,为祖国,流尽最后一滴鲜血。”
随着秦俊的话语,所有的战士都开始疯狂的吼叫,似乎身上的伤不存在,似乎不是迎接死亡。
看着一双双带着泪光却通红坚定的眼睛,唐虞时仰天长叹一声:“唉…………朝廷若能启用这般将士,何愁家国不宁?”对着秦军长揖到底:“秦将军,在下敬佩您,您是华夏当之无愧的英雄。我乃罪人,无颜与将军同列。请你放心,他日即便事败,在下也会将将军与五千将士的事迹流传下去,告辞了。”
听到唐虞时换了称呼,秦俊也是一愣,看来这家伙还有没有忘本啊。刚才的本官成了在下,现在他不是满清的招抚使,而是一个平常汉人,自称罪人,人心不可挡啊…………朱慈煃教授的《信仰》一曲,是首次出现在世人耳中。在这塔山之上,秦俊却没有想到,随着他们的开头,一首曲子却带来了滔天的巨浪。
秦俊哈哈一笑:“人各有志,请回吧。告诉多铎,想要我们的脑袋,就亲自来取吧。小心他崩了门牙,哈哈…………”
一百三十七章 信仰(二)
多铎听完唐虞时的禀报,只是轻轻叹气:“可惜如此英雄,不能为我所用,甚憾,甚憾。朱慈煃,此人不可小觑啊。”
听到多铎这么说,当即有人不服气了:“大帅,你说对面山丘上的敌人是硬骨头,也就罢了。这和朱慈煃这个娃娃有什么关系,我一个指头就能捏死他。要不是这里的人挡着,我这就去取了朱慈煃的脑袋来。”
多铎摇摇头,他不想和这莽夫费什么口舌。对面的人只是一支军队,他们之是朱慈煃麾下的一支军队,一支军队能否有战斗力,不单单是看统兵大将的能力,更要看他们所效忠者的魄力。幸好朱慈煃不过一万多人马,若是他有十几万这般大军,自己又那里是他的对手?这个娃娃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这些战士舍生忘死的战斗?
以往的明军,别说伤亡过半,哪怕是三成的伤亡就足以让他们在自己的铁蹄下崩溃了。这支军队的领导者是不能小觑的,秦俊的资料他已经知道了,不过以往辽东军中的一名普通将领,他和辽东军也打了不少交道,也没见那么厉害的人物,可在朱慈煃手下却能焕发出如此战力,此人自然不可小觑。幸好他只是明朝的一个王爷,要是他是皇帝,那事情可就麻烦,窥一斑而知全豹啊。即便只是个能练兵的人,一旦他登上了帝位,那也会给大清统一天下带来相当的麻烦。
“西平王,这秦俊是你以往的老部下,你去招降他。”
吴三桂这个时候是老脸一红,自己可是被这昔日的属下打退下来,还有什么脸面去劝降?因为这一次失败,他是大失面子,可多铎有令,他也只有遵从。
等没有人了多铎才叫过自己的心腹:“你火速将这里的事情回报北京摄政王,要加强对朱慈煃此人的关注,看来我们是有些轻视大明了,几百年的帝国,总是有些积淀我们想不到的。”
说真的,现在多铎恨不得立即就拿下塔山,杀入扬州。他可是刚刚颁布了屠城令,而转眼之间朱慈煃就带人出现在扬州,在那里大张旗鼓的移民,这不是扇他的脸给天下人看么!可现在塔山的这一小撮敌人,却如钉子一般,不理不行,可已经三日了,既然打不下来,这些人都是铁打的不成?
“窦鄂耷,南京那边联系的如何?我们下一步就要渡江了。”
“大帅放心,一切都很顺利。只要我们大军一到,南京就是我们的了。只是大帅,我们的水师………………若是朱慈煃的水军驻扎在长江之上,我们的水师抵敌不过啊。”
多铎嘿嘿一笑:“这个不必担心,自然有人替我们对付他。”想了想,多铎认为这样还不够,又亲自提笔写了一封信给多尔衮,水军是他们的弱项,他们都清楚。可因为长江的关系,没有水军的配合又根本不行。
左良玉死了,左梦庚的军队被黄德功他们顶住,无法继续东进,本来准备的计划要改变了。刘泽清也被调走了。简直就是釜底抽薪,可惜就凭这些是挡不住他的脚步的。大清统一天下之势已成,就凭南京那些废物,是根本不能成事的。
塔山之上,面对自己的老上司,秦俊的脸也是一副扭曲的样子:“平西王居然会大驾光临这里,真是想不到,你不怕来得去不得吗?”
吴三桂不置可否:“子甫,这几年你过的如何?”
秦俊当即无语了,这个表字是吴三桂给他取的。当他知道了吴三桂头像满清之后,就再没有人提起这个表字了:“平西王难道是来拉家常的?那就恕末将不奉陪了。”
“你还是这个样子,一点也没有改变。每到阴雨,你的断臂还是很疼吧,南方多雨,想必你也吃了不少苦吧。”
“我如何,用不着你来关心,这里也不是叙旧的地方。再说与你,无旧可叙,看在昔日的情分上,我不杀你,来人,送客。”
“你都到了这幅田地了,还是这么刚硬。你在这里是死路一条,你也别指望你的主子来救你,看在昔日的情分上,我不想看到你英年早逝,何苦呢?”
“哼,我的死活不需要你来管,我自己知道必死。你也别费心机了,人各有志,你愿意背弃祖宗那也由得你,可我是不会改变的。”
“明朝廷已经腐败成什么样子了,保着这样的朝廷,这样的皇帝,值得吗?”
这次秦俊到没有反对,反而同意了吴三桂的论调:“不值得。”
“那你何不投降?你我携手,一起开创大业不好吗?”
秦俊沉默了一会:“请回吧,我效忠的不是大明皇帝,我为炎黄而战,为祖先而死。没有什么说的了,看在昔日的情分上,我忠告你一句,回头吧,否则你只有死,还会遗臭万年。”
劝降再一次失败,多铎倒是一点也没有意外,这样的硬汉,要是能招降,谁还能看得起他?叹气说到:“送他们上路吧,也算好汉,回头厚葬他们吧。”
听着下面的战鼓,黑压压的士兵又开始了动作,秦俊部署了最后的六百多名将士,拦住了火炮手:“将所有的火炮与火药都集中在一起。”回头对自己的亲卫兵问起:“周佝,你今年是二十一岁吧。”
“是的,将军。”这位很纳闷,问年纪做什么?
“怕死吗?”
“将军,自从上岸那天起,我就当已经死了,有啥怕的,脑袋掉了不过碗大个疤,十八年后,咱又是一条好汉。”
“呵呵,我信得过你,周佝听令。”
“在。”
“在我战死之后,你点着火药,这些火炮绝对不能落到满情人手中。明白了吗?”
“将军…………”
“不必说了,死也要多拉几个垫背的,这是命令。”秦俊转身而去,遥望码头方向,心中默念。王爷,我尽力了,扬州的百姓,应该已经差不多都离开了吧。一切都该结束了,来吧,就让一切了解在这里。
“兄弟们,这是我们最后的时刻了,就让满清的狗杂种们知道知道我们的血是如何的滚烫,我们的刀锋是如何的锋利。兄弟们,随我冲,杀………………”
“杀…………”
“杀………………”
几百名战士冲锋而出,数百人杀向几十倍于己的敌人,带着一往无回的气势,载着震天的喊杀声,迎向他们最后,亦是最辉煌的时刻。
一百三十八章 信仰(三)
随着一声巨响,塔山之上泛起一道蘑菇般的黑云,四方可见。战斗结束了,五千勇士尽皆牺牲。消息传来,朱慈煃沉默了许久才说到:“派出专人仔细探查,能找到幸存者最好,找不到,也尽量将他们的尸体找回来。他们是英雄,身后事也要办好。”
朱慈煃是心不在焉的吩咐,他的心思现在是在满清的军队上。塔山被拿下了,那这兵锋就指到自己鼻子上了,移民虽然进入了后期,可根据户籍统计,扬州至少有九十余万的人口,现在自己才弄走六十来万人,其他的不是死了,就是来不及移走。这个时候自己也算尽了最大的努力了,剩下的就是如何走的精彩一点了。
“殿下,我们也启程吧。”
朱慈煃只是呆呆的看着地图,并没有回话,好一阵子,才有人来禀报:“王爷,常达带着一个商人求见。”
“让他们进来。”
常达带来一个商人,若不是知道身份,所有人都不会以为此人是个商人。来人丰神俊朗,仪表不凡,虽然是一身布衣,可却掩不住其一身贵气。那是自然,掌握着长江上之上数千条船只的东家,自然不是小角色。
“草民参见王爷。”
朱慈煃一摆手,并没有多说,直奔主题:“于岸,这次扬州的行动,你出了大力,本藩心中有数。你的心思呢,本藩也清楚,这次给你两个选择,要么就是本藩发给你当初承诺的银钱,一文不少;要么就只发给你一张海外贸易许可证,挂着本藩的旗帜,在本藩能管到的海面上,不会有人为难你。”
于岸此时小心观察着舱中诸人的神色,自古一来,官员征用的民力,没听说过还给钱的,虽然吉王当初说的是斩钉截铁,可自己也要掂量一下。虽然自己的生意也不小,可在人家王爷眼中,自己连个屁都不是,现在能接见自己,怕是也因为后面还需要自己的船只来运输移民吧。
其实他心中亦有自己的打算,当初是想着参与海贸,这是日进斗金的事情,没有人不知道的。可没有朱慈煃这个巨无霸的点头,出海多少船只都别想回来。只是现在,他却很坚定的摇头了:“王爷,草民虽然身份低微,可也知道有始有终的道理。现下百姓还没有到达目的地,我们的合约并未完成,既然草民还没有完成王爷交付的任务,怎能收取报酬?再说,王爷,这次的事情,草民打算分文不取,亦不要任何酬劳。”
大家一听都愣住了,王爷亲自接见你,那是多大的面子。再说,一个商人,居然有给钱不要的时候。见众人神情古怪,于岸清了清嗓子,高声说到:“王爷容禀,草民虽一介布衣,又是商家。可草民感佩王爷这般忧国忧民之心,此次之事,王爷是救了扬州几十万条人命,如此功德无量之事,若沾染上铜臭气,岂不大煞风景。而这酬劳,说句冒犯的话,王爷,这酬劳若是拿了,是要折寿的。草民敬佩王爷,甘愿为王爷效力,肝脑涂地。”
商人那是无利不起早的,于岸的行为却让朱慈煃对于真正的商人有了新一份的认识。后世所为的儒商、义商,又有几个是真心为民的?还是环境使然啊。此人有这份眼光,不错。
现在自己成了弘光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但凡消息灵通一点都知道,这家伙没有不知道的道理。说起来也是,放着天下大票的军阀不去算计,而却以闪电一般的速度想要图谋自己的军队。弘光虽然不聪明,可也不是白痴,只是用错了人,也估计错了自己的忠诚之心。这要是放到别人身上,或许会尊了他圣旨,可自己,会将他当会事情吗?
回头想想,弘光为什么总是针对自己?没有别的,只是因为自己可以威胁到他的地位,自己也是天潢贵胄,一旦实力足够,登基称帝是名正言顺的。而自己的实力不足吗?自己真正的实力比起弘光这个傀儡皇帝那不知道大了多少倍。也不怪弘光处处与自己为难,他与自己做对的事后还少吗?说到底,还是屁股地下的椅子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谁夺他的皇帝之位,就是他不共戴天的仇人。
这个时候自己就差和当今皇帝撕破脸皮,兵戎相见了。这个时候别人躲自己还来不及,毕竟那在龙椅上的人才是正统皇帝,自己不过是藩王。而此人眼光倒是毒辣,主动靠向了自己。也罢,便给他荣华富贵又如何,难道要自己一个人打天下么?那是神仙才能办到的事情。
“好,既然你有这份心,不枉你为汉人一遭,你且去,用心办差,日后自然有你一展抱负的时候。”
于岸的态度,可以说是代表着那些被征集了船只人的态度。民心可用啊,对于日后的事情,朱慈煃忽然觉得心情好了不少。等舱中没有几个人了,萧无才开口:“殿下,没必要在走之前和满清大军兵戎相见吧。”
朱慈煃嘴角一翘:“既然打了,索性闹大一点,让全天下人都知道,大明还有不屈的脊梁。让满清人知道,汉家儿郎,不是他们随意就能搓园揉扁的。”
“又这个必要吗?哪来的这份仇啊…………”萧无低低的自言自语却依然被朱慈煃听见。
是啊,有这么大的仇恨吗?现在自然是没有。可以后呢,一直以来,朱慈煃要对抗满清的心情是为什么?不单单是为了他的皇帝之梦,来到这个时代,更多的了解中华文明之后,才知道后世留下的中华文明被阉割成了什么样子。
仔细想想,满清人进关得了天下之后,屠杀且不说,死人是小事情。最大的莫过于对中华文明的摧残,中华文明几乎被连根拔起。历史所谓的满清几个皇帝都是汉学专家,他们甚至比一些汉人对汉学都有研究,这不过是为了统治。
文字狱,这个名词相信谁都不陌生。可很多人都不知道文字狱不过是小道,只不过是以杀戮掩盖了另一件事情。那就是《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的编撰,看起来似乎是功德无量,好似是为后人留下经典,可实际上呢?满清的皇帝有那么好心吗?《四库全书》确实是留存后世了,可造成的效果呢?
修《四库全书》之时,那里来的那么多反书禁书?除开满清统治者想看到的书籍,其他的都是反书,都是禁书,都要烧掉。天下书籍,能留下的,只是满清统治者想看到的,愿意看到的。别的全部都消失,天下只剩下《四库全书》里满清统治者想看到的书。
这就是一种文明的摧毁,我们的中华文明是在血与火中不断的涅磐重生,不断的吸纳、完善着自身。可满清的统治者却在阉割这种文明的传承,这就是满清统治者最大的原罪。至于民族间的争端,朱慈煃却不以为然,那不过是两帮混混为了抢地盘打架,谁厉害谁就拿下地盘,可当一个黑帮老大占据了地盘之后,却让所有的百姓都更改习俗,忘记祖宗,这就成问题了。
就算以后世和谐社会来说,人们都再说满汉一家,皆为中华,这也是对的,时代变迁了嘛,总不能一直抱着一个态度去看问题,时代不同了嘛。我们的民族从来不会记得人命的仇恨,五胡乱华之时,汉人被杀了多少人?都快死绝了,可后来呢?五胡还不是被融入汉家天下,成为中间的一份子,并没有区别对待。
我们的文明是包容的、宽恕的,不断的吸纳、创造,也正因为如此,最初的黄河文明才有了今日的辉煌。可要阉割我们的文明,那就是我们的仇人。事易时移,所有问题在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方式,永远保持一个论调那是扯蛋。就说现在,满清的统治者大肆鼓吹‘满汉一家’,可真的满汉一家吗?满人是主子,汉人是奴才;满人跑马圈地、蓄养家奴,汉人被奴役,失去自己的一切,包括生死的权力。这就是所谓的满汉一家?狗屎。
说到底,一句话,朱慈煃的心态中,为守护华夏文明而战,为自己的皇帝之位而争。就时论事,所有的事情从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是一样的,只是时代不同,这看法就会改变,没有什么奇怪的。
“来人,告诉刘国轩,让他给撤到江边,就先让满清人知道知道,船坚炮利是怎么回事。”
事到如今,朱慈煃已经不在乎隐藏不隐藏实力了。自己的力量积蓄虽然并不足够,可名声的积累也必须开始了,而对满清的战争也必须开始了。不管如何,大义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就是信仰,炎黄子孙对于我们文明的信仰,永不磨灭的信仰。
一百三十九章 信仰(四)
移民工作停止了,军队留下来断后,看着最后一批民船开拔,朱慈煃头也不回的吩咐:“常达,一路之上你要小心在意,若是有人为难,不必顾忌,能说服则说服,能收买则收买,要是软硬不吃的,就让大炮和他们谈判。总之,不能出纰漏,配合好萧无的工作,明白吗。”
常达嘴角动了动,最终还是没忍住:“王爷,还是(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