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部分阅读
了事,却跑了。来人,宣旨,罢黜马士英一切职务,贬为庶民。”
卢九德故意不将马士英的消息告诉弘光,那也是他和钱谦益商量好的,这皇帝不出深宫,那里知道外面的事情,还不是靠他们传递消息,这事情也不能耽搁,一旦弘光这圣旨发了出去,那马士英必然赶来皇宫,这不是节外生枝吗:“皇上,马老贼势大,更与吉王眉来眼去,现下您不宜过于紧逼,还是火速南巡要紧。”
这次弘光皇帝的决策更是出奇的快,几个时辰之后,大队人马就开出南京,以闪电般的速度消失在官道之上。马士英正在安抚众军,得到这个消息当时蒙住了。这位连个买白菜都要放到朝堂上争执两三天的皇帝什么时候变的这么雷厉风行了?这才几个时辰啊,人都出城了。弘光执政两年多,除了派人去接管吉王的水师,就属这次的决策速度快了。可结果呢?结果派出接管吉王水师的钦差直接人间蒸发,这次,更是放弃国都,自己玩起了失踪,满清军还在几百里外呢…………
这下还守什么守?皇帝都跑了,谁会卖命?可恨啊,他也是当机立断:“严密封锁消息,马銮,火速清点人马,我们追。”
一百四十四章 诡异的驾崩
马士英与他儿子马銮来不及做更多的准备,清点了八千士兵就追了上去,名为护驾,实则是将皇帝‘请’回南京,在从容调度众军,死守南京,与满清决一死战。而这次马士英也必须亲自出面,别人去,那可‘请’不回皇帝来。
得到马士英去追皇帝的消息后,南京城中,卢九德带着谄媚的笑容:“钱尚书真是神机妙算,一切与您预料的一模一样,如此大功,以后还得请大人多多提携。”
钱谦益微笑,一派从容的样子,对于卢九德,他只是利用而已,这死太监,还想做什么不成?转头对赵之龙说到:“忻城伯,事已至此,你也该按计划行事了吧。”
赵之龙是南京守备勋臣,他掌握了相当一部分京营官兵,守备南京。可马士英在,一直压的他抬不起头来,现在马士英不在了,他的心思也活泛起来了:“大人多虑了,下官这就去办。”
五月二十六日,弘光皇帝刚离开南京一日,马士英正在率军追赶皇帝。南京城中已经乱成了一团,赵之龙放出消息,内阁首辅马士英劫持皇帝出逃,南京已成空城。顿时是一片哗然,痛骂者有之,惶恐者有之,就是没有什么人能站出来力挽狂澜。
同日,赵之龙立即将在监狱中关押的‘伪太子’放出,奉为新君,年号成了崇祯十九年。这一举动更是将南京弄的混乱无比,弘光皇帝健在,又出来个新君,这不是瞎闹嘛。一日之间,整个南京朝堂已经成了一锅粥,啥也没干,就剩下瞪眼了。
五月二十七日,马士英终于在淳化赶上了弘光皇帝的队伍,好容易拦下了皇帝,可这位皇帝颇有点油盐不进的感觉。任你马士英如何说辞,人家就是不理会,打定主意要去杭州避难。两边正在僵持,却传来了惊天的消息。满清军出现在南京洪武门外,忻城伯赵之龙、礼部尚书钱谦益、秉笔太监卢九德派人接洽,却是商谈投降事宜。
这消息如烈日中一道霹雳,顿时震得君臣两人回不过神来。良久之后,马士英才干巴巴的说到:“皇上,卢九德等人此举怕是早有预谋,您在按照原先计划去杭州,怕是不妥当。”
事关自己的性命与皇位,弘光皇帝也不在闹别扭了:“依爱卿之间,此时当如何行事?”
“自然是号召天下义士,讨伐不臣。只是现在皇上应该去一个安全的地方,至少不能让贼子有机可乘。”沉默了一下:“皇上,现在附近都不安全,应该先去芜湖,黄得功大军就驻扎在芜湖,那里应该是安全的。”
弘光迟疑了很久,黄得功是马士英的老部下了,这下自己又落到马士英手中了。现在他还能相信谁?卢九德这样的贴身太监都背叛了,马士英能靠得住吗?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他还是放不下皇位的诱惑,同意了马士英的计划,反正他本身也是没主意的人,吃喝玩乐是一把好手,国家大事嘛…………这种小事就别让他费心了。
黄得功在做什么?他不但要监视刘良佐,还要对付左梦庚。也不知道是黄家祖宗显灵还是黄得功吃了兴奋剂,居然让他办到了。三日前,一战击败左梦庚主力,左梦庚带着残兵败将跑了,他驻军芜湖,正在清点战果,对于南京的那些事情还一无所知。
等信使跑来告诉他,马士英与皇帝的车驾就在百里之外,他也奇怪,皇帝没事干了?跑来巡视自己的军队?不会是要夺自己的军权吧?应该不会,马士英老爷子还在呢,这弘光皇帝还是要顾忌的,急忙细问起了情况。
等知道了事情的始末之后,黄得功是连连叹气,感慨的说到:“陛下若死守京城,以片纸而召,臣犹可率士卒以得一当。奈何听信奸人之言,轻弃社稷!今进退失据,本营单薄,何以安置圣驾?”
他这里感慨,却也急忙派出人马接应,说是这样说,可皇帝来了,那能不安置好?军营上下也是鸡飞狗跳的,忙着迎接圣驾。可他想不到的是,那个信使却是皇帝的人,回去就将他的感慨说给了弘光皇帝,这可是对皇帝的不敬,是要治罪的。
一路鞍马劳顿,本来就显得有些憔悴的弘光皇帝朱由崧,听完这些话,脸色更是黑的吓人。随身的太监们急忙劝解,可没成想,不劝还好,一劝更出问题,黑着脸的弘光皇帝,一口鲜血喷出,急促的呼吸了一阵子后,在没有了气息。这一下可是吓坏了众人,皇帝忽然驾崩了,不过是听了这么几句话,这位弘光皇帝有这么大的羞耻之心吗?
消息散开,一个太监悄悄的跑到后营,向一个人禀报完。这个酒糟鼻子的家伙却说:“很好,现在你去将照顾皇帝饮食的太监们都灭口吧,作出他们畏罪自杀的样子。”
这名太监心中也算计了一下,皇帝中毒而死这瞒不住多久,干脆做成铁案,要不然一旦牵连出自己,那可就麻烦了,看了看眼前的酒糟鼻:“大人吩咐,奴婢自然照做。只希望我死后,大人能如约,放了我的家人。”
“你什么意思?”
见对方故作奇怪,太监憨憨的一笑:“大人也别糊弄人了,这么大的事情,那有不灭口的道理,我一个太监,死也就死了。反正大人赏赐的金银让我家人花十辈子也花不完,我这一辈子知足了,就是希望他们有命去花这些金银。”
“好,既然你是明白人,我也不多说了。你放心的去吧,我还不会欺骗一个死人。只要你事情办的漂亮,若我反悔,你便化成厉鬼来取我性命。”
很快,弘光皇帝的死因被查明了,是吃了不洁的食物中毒了。当马銮带人去抓人的时候,却发现皇帝身边试毒的太监以及御膳房的人死了个干干净净,全部自杀了。马銮心中震惊,这事情处理的够快,这事情八成是自己女婿干的,不过他私心一动,现在自己不过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官,一旦自己女婿吉王登基,自己就是国丈啊。
而皇帝一死,南京陷落,天下要乱了,自己也要谋划一下,如何将老爷子说服。马家毕竟和朱慈煃的利益关系最亲密,拥立朱慈煃登基,自家的得利也是最大的。
弘光皇帝之死成了悬案,可眼下没人去追击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因为南京的大半朝臣已经被俘,逃跑的人只有很少一部分。他们所关心的是自己的前途,而不是弘光皇帝的死。钱谦益此时也在自家府邸之中大发雷霆,多铎这厮,实在太过分了,要是没有自己,他们能这么容易拿下南京么?多尔衮都对自己客客气气,你多铎却这么跋扈,不将自己放在眼中,可恨啊,哼,多铎,咱们走着瞧。
一百四十五章 潞藩监国
南京陷落了,弘光皇帝死了。这一切有如霹雷一般在南方大地上流传,震的所有人半天回不过神来,纷纷感叹,这大明真的要败亡了吗?
朱慈煃现在却没空感慨,他现在忙的很,忙什么?挖墙角………………马士英带人刚刚离开南京去追皇帝,朱慈煃的人就动了,凤阳军在南京还有四万多人,马士英去‘请’皇帝回南京,自然不可能带着全部军队去。消息刚传到朱慈煃这里,他立即下达命令,假马士英的名义,将凤阳军留在南京的军队全部上船拉走,拉到台州休整。
马士英的大印简单,王府之中多的是造假高手,而他作为马士英的孙女婿,早就在凤阳军安插了一定的人手。总的来说还算顺利,只是可惜他的人到达之时,南京已经投降,满清的先锋已经入驻南京,凤阳军中无人主持大局,一部分人已经逃散,在南京城外留下的四万大军还有两万七千余人。
接到消息的朱慈煃也是无语,马士英已经算是明末少有的贤臣了,经营凤阳军日久。可这一旦无人主持,就跑散了三成的军队,要知道,在战场上,三成的减员足以让一支并不精锐的军队溃散了。
留在南京的赵彦杰,赶在满清先锋进城之前,就已经安排好了诸般事宜,带着一票人马赶往芜湖。只是想不到当他到达芜湖的时候,马士英还在黄得功军中,而黄得功收编了左梦庚的降兵,更是实力大增。这让赵彦杰有些为难了,本来打算是赶来说服黄得功支持朱慈煃的,可现在多了马士英这个变数,还是先对付马士英吧。反正弘光皇帝已经死了,马士英还能如何?
面对马士英那没有感情的眼神,赵彦杰都不由得闭上了嘴,他喋喋不休的本色居然被一个老头子给唬住了。马士英挥退了所有人才轻声问到:“皇上之死,与我那好孙女婿有关系吗?”
“马尚书这般聪慧之人,您以为呢?”赵彦杰没有摸清马士英心思之前,是不会正面回答的。
“好,很好,果然有枭雄之姿。比我强,看来这天下最终还是要落到他手中了。老了,老了,不服老不成了。”
“大人风华正茂,正是奋发之时,方今更是英雄用武之时……………………”在十几分钟后,赵彦杰终于说出了重点:“大人乃王爷亲族,一旦成事,大人的风光岂不比现在更胜几分?”
面无表情的听了赵彦杰一顿废话,马士英依然是面无表情,只是叫人送赵彦杰去休息,却没有表态,他是老狐狸,要是那么容易表态,怎么可能?赵彦杰也是不在多话,径自去休息了。
马士英现在并没有和人商量,只是一个人在帐中发呆,一连三日,都没有什么结果。马銮劝过,黄得功谏过,甚至朱慈煃亲自飞鸽传书送来一封书信,可马老爷子依然是稳坐钓鱼台,就是不表态,谁也摸不清他心中到底在想些什么。
“大人,赵先生求见。”
马士英苍老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松动:“请。”等赵彦杰进来,他先说话了:“你也来当说客?”
赵彦杰摇头:“不,我只是来告诉大人一件事情。潞王在杭州,假称奉皇太后旨意监国了。”
马士英心中一突突,随即释然,自己在江南经营日久,虽然情报网庞大,但是却不如朱慈煃组建的专业,这一点不承认都不行。就看这个消息,人家就比自己快,不过相信晚一会自己的人也就送来消息了:“噢,这事情啊,对了,台州的凤阳军整编完成了吗?”
赵彦杰差点就顺口答出来,幸好及时改口:“大人麾下的军队,我们王爷岂会轻动?只是因为满清大军逼近,南京已经失去生机,又无人主持大局。王爷不忍大人您的心血毁于一旦,才使人将军队接走,到达台州之后,更没有动一丝一毫,就等大人您去主持大局呢。”
自己的子弟兵倒成了威胁自己的一张牌,这个小娃娃,还真是一点亲情都不念啊。不过这才更符合马士英的心意,若是整日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又怎么能成为一方枭雄,进而称霸天下?大事之前无亲情,这是一个基本要素:“潞藩监国,此事倒也名正言顺。”
赵彦杰也陪他胡扯了起来,潞王本不愿意就任监国,因为一旦扛起这个旗子,就要面对满清的大军了,他朱常淓没有那个胆量。而逃出南京的部分忠直大臣却是想尽了办法,最后由皇太后出面,才敲定了这个事情。可想不到的是,朱常淓头一天就任监国,召黄道周入阁问策。可第二天就启用陈洪范,以割让江南四郡为代价,派其与清廷议和。
陈洪范,这位弘光朝就出使满清的大员,一回南京就被马士英剥去一切权力,贬为庶人,现在却又一次入朝,真是讽刺。再得知议和消息后,黄道周跪在大殿之上大呼:“克复之业,早有同心,皆喁喁引领以待。殿下诚得黄钺一麾,应期毕集,上清钟山之尘,次复燕京之业,传世无疆。”
只是他的死谏却未曾得到采纳,心灰意冷之下,黄道周辞去内阁之位,闭门在家,在不理会一切事宜。说到此处,马士英却是一阵叹气:“潞藩虽显懦弱,却是人之常情,女真人势大且凶残无比,没有足够的胆色倒也真不敢与之对敌,潞藩终究也是个可怜之人啊。”
赵彦杰嘿嘿一笑:“这天下总有胆大之人,大人难道不考虑一下?”
这边赵彦杰在想办法说服马士英松口的时候,朱慈煃在福州也是有些气恼。自己千方百计的筹划,不惜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才搞定了弘光皇帝,这下倒好,自己还没说监国的话。杭州那边倒先有动作了,谁不知道监国不过是一个名义,一旦监国,紧接着就是登基了。
这些王八蛋,抢班夺权倒是动作敏捷的很,要是对抗敌人都有这么快的才思、这么大决心,满清人还混个屁,早被收拾掉了。可随即接到潞王朱常淓派遣陈洪范去与满清议和的消息,朱慈煃反而不担心了。
如此行事,不是自掘坟墓是什么?满清人的胃口大了,那里会因为你这么点条件就议和?而你这昏庸之名却传遍天下了。天下有德者居之,潞王,跳梁小丑而已。再说,登基也是要有实力的,就潞王手上那边兵力?杭州驻军才两千多人,若是没有镇将的支持,他这个皇位就是坐上了,也只是人们的笑柄而已。
同时,他也担心芜湖的情况了,目下凤阳军虽然被自己拉到台州控制了起来,可马士英一日不表态就很难说了。马士英在凤阳军中积威甚重,现在黄得功部更是兵力大涨,马士英的态度甚至决定潞王的皇位能不能坐的稳。虽然自己耗费了大量的工夫,可对上马士英这样的老狐狸,朱慈煃心中还没有多少底。
“王爷,郝摇旗求见。”
郝摇旗?他不在台中整编军队,跑来福州做什么?自己也没有召他啊,朱慈煃的眉毛不由纠结了起来。
一百四十六章 整编的意义
“你不好好整顿军队,有什么事?”
“王爷,军队有什么好整顿的?都是生生死死的弟兄。只是…………”郝摇旗深知自己说话一贯是这样,可朝廷规矩森严,他很难适应,也幸好朱慈煃知道他的这个性子,并没有多做要求,但是规矩就是规矩,就是朱慈煃允许,他也不敢太放肆了。
看着郝摇旗一副大便不畅的样子,估计是在那里斟酌字句,朱慈煃摇头:“直说吧,不用拘束。”
“那个,王爷,兄弟们都是北方人,很多适应不了那边的气候,有些虚弱。可新来的练兵官居然以身体孱弱为由要裁撤他们,这实在是…………”
朱慈煃心中明白了,这人啊,向善难,变恶却容易。这些农民起义军,当初可都是淳朴老实的农人,可这才多长时间?在闯王的军队中,习惯了烧杀抢掠这最快的‘致富’之路,现在让他们放下武器拿起农具去耕作和要了他们的命一样。这人一上了战场,成了亡命徒,想在变回正常人还真难了。
“有多少人?”
“其实王爷好心,大家都知道,但凡有办法,谁愿意干这脑袋别在裤带上的造反活?可那不是以往那些贪官污吏逼得嘛。大部分人还是愿意解甲归田的。只是王爷,我们那些老兄弟不想分开,一起经历生死多了,也不想把后背交给别人,信不过啊。”
朱慈煃眼中寒光一闪:“信不过本藩还是信不过新兵?”好啊,这王八蛋才来几天,就想着搞小集团了?这小集团是很正常的,朱慈煃对于部下们搞这些,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这郝摇旗太过了,你要拉山头搞小集团,悄悄的搞就是了,要是让我给你开绿灯放行,以后别人也来求怎么办?总不能厚此薄彼啊,那自己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被朱慈煃冷眼瞧出一头汗,郝摇旗也心虚了,心中将出主意的人骂了个半死,这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嘛。不过他好歹也是血火场上打滚过来的人物,虽然心虚,但是心神还是很稳当的:“王爷,标下冒犯了,实在是因为很多兄弟信不过朝廷。以往我们可是和朝廷仇深似海,王爷您仁德,给我们条活路,可现在有传言说王爷您要和女真人开战了,我们是第一批上前线的,兄弟们心中有些犯嘀咕,他们也怕丢掉性命,尤其是整编之后,现在军营之中,将不识兵兵不认将的,开上去不是送死嘛?”
缓了口气,郝摇旗的杀气也弥漫了起来:“王爷,兄弟们都是和老郝一起刀山火海里打滚过来的,当初吃了造反这碗杀头饭的时候,就没想过能活命。王爷给我们一条活路,能照顾我们的家眷,兄弟们感恩不尽,王爷要我们去杀敌,谁要是皱一皱眉头都不是带把的。只是,王爷啊,要死我们也希望和兄弟们在一起死,可不想让那些书生害死我们,他们那里知道打仗是怎么回事。”
听郝摇旗说了半天,朱慈煃终于明白了,感情这小子不过是来诉苦的,到不是跑来找自己开后门的。你这脑袋这么大,可惜却不怎么灵光啊:“原来如此,我问你,你们当初为什么造反?为什么上战场?”
听朱慈煃的话语似乎有了改变,郝摇旗也轻松了一些:“还能为什么啊?不就是为了有口饭吃,能活下去嘛。”
“现在呢?到了我这里,还有吃不上饭的吗?那么你们现在为什么而战?为什么去拼命?”
“这个…………那个…………”郝摇旗憋了半天:“那是王爷您对我们好,咱们都是粗汉,不懂那些大道理,就知道当兵吃粮,王爷给我们饭吃,您说打谁我们就干他娘的。”
“扯蛋,搞的老子和个军阀似的。”貌似现在自己就是一典型的军阀,朱慈煃嘴上却说:“听风就是雨的蠢货,你脑袋这么大,都装的是糨糊吗?你接到老子的命令让你上前线了?猪头,没有老子的命令,你就乖乖的呆在那里,谁也不会让你们去送死。”
“那不是……那不是有塔山的前例嘛。”
听郝摇旗的声音越来越小,一副不好意思的表情。朱慈煃却严肃了起来:“那不一样,你知道,去塔山之前,老子已经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们,这次的战斗是有死无生,可他们没有人退缩,没有人逃跑。五千人,基本都战死在塔山之上,我们的人费尽了力气,只找到三个生还者,无一不是和死了差不多。他们为什么能这样?你能了解吗?”
全员死战,这是郝摇旗不可想象,他统带的军队,别说全员死战,就是减员三成,基本就要溃散了,那里还能继续打仗啊。看着郝摇旗摇的和拨浪鼓一样的脑袋,朱慈煃缓缓说到:“他们也是人,也害怕死亡,他们比你们没有多一个脑袋。方方面面,和你们一样,可他们愿意战死,是因为他们知道为何而战,为何而死。他们的战斗已经死亡都是有意义的,若他们不去战场,老子一样可以让他们有口饭吃。他或许不比你身边的百战老兵厉害,可老子敢说,同样的装备下,这五千人,打你手上的五万人一点问题也没有。”
这话郝摇旗一点也不怀疑,就凭人家敢全员死战这一点,他的军队拍马也赶不上。朱慈煃拍着桌子说到:“派人去士兵们讲道理,教授知识,就是要让他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而战,为什么而死。那些新的军官也是这个作用,要当老子麾下的兵,不明白这些道理的话,那根本不够格。告诉你,塔山上战死的五千人,不过是随意从老子的新军中选出来的,让你们接受整编,也是为了让你手下的兵和这些新军一样,明白了吗?”
虽然郝摇旗并不明白朱慈煃这样做的用意,可他却听明白了一个意思,那就是说,接受完整编之后,他手下的军队就可以和塔山上奋战的军队一样精锐。那是什么概念?塔山之上,五千人马顶住了满清十几万大军三天四夜的疯狂攻势,无人逃跑,无人投降。这当将军的,谁不希望手下能带出这样一支精锐?有了这样的兵,那真是死了都不冤了。
“王爷放心,标下的兵都是个顶个的好汉,只要王爷一声令下,让他们打谁就打谁。”见郝摇旗转了风向,朱慈煃顿时摇头。
“最近几个月,你们不会上战场的,完成整编之后才有你们上战场的份。别一天听风就是雨的,就你这幅样子,那里像个将军?整个一长舌老娘们,丢人。派人回去交代一声,你自己去讲武堂报道。”
这一下郝摇旗傻眼了,他是典型的农民起义者,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这下给丢进学堂…………他感觉世界黑暗了…………
“那个,王爷,军务繁忙,我还是回去主持吧。”
朱慈煃眼睛一瞪:“滚到讲武堂去,整编没你什么事。”
郝摇旗是彻底无语了,这他是逃不了了。看着郝摇旗灰溜溜的出去,朱慈煃也是沉默,将领的素质必须提高,这是迫在眉睫的。战争的形态马上就要发生变化了,将领们若还是抱着老路子,那就对不起自己即将装备给他们的新式武器了。
朱慈煃深知一点,不管什么样的先进武器,使用者都是人。要是军队不行,就是装备给他们在厉害的武器也是白搭。将领的素质必须提高,军人的素质也是一样。可现在,自己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军人的地位。
“来人,将塔山上的三名幸存者带来,我要亲自接见他们。”
一百四十七章 军人的地位
军人,这是一个神圣的词语,他们用生命与鲜血扞卫着家国天下。可现在谁又拿当兵的当回事?在百姓眼中,兵就是匪,兵祸甚至比洪水地震更恐怖,这个情况不改变,谁人愿意当兵?军人的素质又如何改变?
而说到军人的素质,这不是一个单方面的问题,就算你用军纪严厉的要求,把士兵们个个都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管的死死的,那却只是一方面,是不够的。军人的社会地位,也必须要提高。有用的时候,军人就是亲人啊,一看到就是眼泪汪汪的;没用的时候呢?一看到军人,就会鄙视‘臭当兵的’,又来祸害人…………
这样的心态之下,军人会怎么想?他们挥洒的是生命与鲜血,保护的就是这些百姓。可百姓却在心中鄙视,这就是大问题。要知道,若是没有这些‘臭当兵的’,百姓还有工夫去腹诽去鄙视吗?早就被那些如狼似虎的外敌奴役的连猪狗都不如了。到那个时候在想起军人的好处了?可惜啊,来不及喽。
大明的军人为什么会大量的投降?是我们炎黄子孙失去了骨气吗?不,更多的原因怕还是在自己人身上。‘好铁不打钉,好汉不当兵’,一句浑话却说出了当兵的难堪。这些保家卫国的汉子却被人鄙视,只是为了图一口饭吃而进入军营,你指望这样的军队能有多好的军纪?能有多少死战的决心?
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就必须给予他们足够的待遇,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那有这么好的事情?现在当兵的待遇好嘛?就拿自己这里来说,自己是天下唯一一个发全额饷银且不拖欠的,可一个士兵一个月饷银一两五,按照市价,一石米一两银子,就这么微薄的饷银,凭什么让人家给你拼命?
如果在给予精神以及社会地位上的奖励,那么当兵的如何有信仰去战斗?去厮杀?去拼命?只凭在军营中喊几句口号就想人家全部跟你去卖命?那是幻想。幸好这个时代的人们比较的淳朴,自己给他们发下那足额却微薄的饷银,就让这些淳朴的人愿意给自己拼命。但这样依然是不够的,现在就要着手在自己能影响的范围内,开始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了。
“王爷,人带来了。”
“让他们进来吧。”
三个人,塔山上三个幸存的人,都是人从尸体堆里扒拉出来的。那个时候,他们和死尸没有什么区别。也幸好他们的死战,即便作为敌人,满清人也尊敬他们,好好的安葬了战死的人,连濒死的一百来人都尽心救治,可惜最后活下来的只有这三个人。
对于朱慈煃的使者来要人,愿意付出大量的金钱的条件。多铎却是少有的没有为难,他清楚,这三个人都只剩半条命,不是缺了手就是断了腿,留着也没有多少意义。拷问没有任何用处,杀了也没什么意思,他们满清人自诩英雄,自然也不想落下个为难勇士的恶名,顺利的将三个半死不活的人交给了使者。
看着下面三个人,朱慈煃也想象的到塔山一战的惨烈:“脱下你们的衣服。”
三人也没有多少犹豫,脱下他们外表很光鲜的衣服,露出身上的绷带,一股药草与血腥混合的味道顿时弥漫在空气中。朱慈煃一声冷哼:“哼,就知道搞面子工程,光看他们的穿着,还以为他们有多好呢。以后谁要在这样搞,罪加一等。”
骂了一顿,朱慈煃才问到:“来人,将医生叫来。你们三人,坐下。”
“王爷抬举了,我们都是草民,怎么当得起。”见三人都跪下磕头,朱慈煃摆手让他们站了起来,也就不提赐坐的话了。这个时代,等级森严,他要保持王爷的威严,偶尔赐坐是恩典,要是各个见了他都那么随意,那他又何来威严?
“你多大了?”朱慈煃指着一个腰腹上沾满了绷带的士兵问到,这家伙的长相,明显还是个孩子,嘴巴上的绒毛还在呢。
“启禀王爷,小人十九岁。”
“十九?说实话。”
扑通一声,这少年却跪下了,结结巴巴的说起:“王爷,不是小人有心欺瞒,可当初招兵的人说十八岁才能入军。小人实在没有办法,才谎报了年龄,入军的时候只有十六岁。”
“入军几年了?”
“两年。”
“此事就不提了,本藩赦了你的罪。你当初为什么要谎报年龄当兵?”
“小人本是宁远人,满清人来了,我们全家就逃难,一路跑到北京,又跑到南京,可南京朝廷不管,我一家人都饿死了。是王爷您救了我,您派人发给我们粮食,又带我们南下,给我们土地,让我们生活。可我年龄小,又不会种地,更不想天天吃闲饭,就谎报了年龄参军,也算是报了王爷恩德。”
懂得感恩的人啊,自己当初付出了什么?不过是几碗米饭,却让这孩子义无反顾的参加了自己的军队,到后来没有犹豫的去扬州送死,多么淳朴的百姓啊。啥,说他是士兵?两年前他不过一个半大孩子,是标准的百姓。士兵的来源是什么?是百姓。没有百姓那来的士兵?军民本该是一家啊,为什么要搞的和仇人一样呢?
随意问了他们几个问题,朱慈煃挥手让人赏赐他们银两。可当一人一盘银子摆在他们面前之时,这三人却没有一个接受的,搞了半天才弄明白,这三人商量好了,要是给赏赐,他们想要土地,而不是金银,还真是农民式的狡诈啊…………也不算算,给他们银子,就是千亩良田也买的下来,却不要银子和自己要几十亩田地…………
“便随了你们的心愿吧,你们且下去休息,十日后,你们将作为英雄,接受所有人的致敬。”朱慈煃转头对着身边的人说到:“你们别搞什么面子工程,就让他们将伤痕展现在天下人面前,让所有人知道他们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也告诉全天下的人,这些为国家流血的战士们,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待遇。”
一百四十八掌 红塔山…………
看着手中的卷烟,雪白的烟纸,放到鼻子下面,朱慈煃深深吸气,闻着那熟悉的香气,真是怀念啊。点着烟,吸了起来,久违的味道瞬间弥漫在朱慈煃的心头,往日的一幕幕似乎也浮现在眼前,这一路行来,真是艰难啊。
大明是自己从根上烂了,又怪得了谁?弘光皇帝一死,潞王在杭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监国了,那动作比自己还快。可又能如何?你想议和,人家满清人还不乐意呢。现在满清的大军马不停蹄的往杭州进发,潞藩监国,注定是一场笑话。马士英终于表态了,愿意支持自己登基,他也接受了自己的命令,率领黄得功与刘良佐部乘船来福州。
黄得功所部人马六万、刘良佐所部人马两万、加上凤阳军三万余,这些人马一到,也该收拾一些福建的乱局了。现在福建这里,郑森与郑宏逵之间打的正热闹,谁也拿谁没奈何。自己要收拾郑宏逵却没有这么麻烦,先不说这些人马一到,会合自己的人马,实力上远超郑家,就是自己手上的一道杀手锏就足以让郑宏逵万劫不复了。
福建在自己暗中的渗透下,已经掌握了一半的地方官了,名正言顺之时,人们自然会看清形势的。大明的官员别的不行,这当墙头草随风倒的本事都是一等一的。
等朱慈煃这里一根卷烟抽完,有人上前问到:“王爷,感觉怎么样?不行就吩咐他们在重做。”
又点上一跟:“不,这样就可以了。这样的卷烟,以后我这里的供应不能断,明白了吗?”
萧无这个时候大剌剌的跑来,见朱慈煃一副享受的样子,也有样学样的点了跟烟,却是呛的他直咳嗽:“咳咳……这是什么啊…………”
朱慈煃呵呵一笑,不是老烟枪是不会明白香烟的作用的:“以后你会明白的。”
萧无仔细瞅了瞅手中的烟,愣是没看出来有什么出众的地方:“还以为是什么好东西呢,就这个啊。殿下,这叫什么啊?”
叫什么?香烟,这叫法没点意思,朱慈煃吐出一个烟圈:“塔山之上,五千英灵为国尽忠,五千忠勇之士的鲜血将塔山都染红了,这香烟便叫红塔山吧。每次点燃它的时候,这火光都会让人想起塔山之上的血战,这烟都会让人想起塔山之上的硝烟;每次说到这烟的时候,都会让人想起塔山是血染红的,将士们为什么会在塔山流血。”
萧无看着手中冒烟的卷烟,忽然狠狠的吸了一口,又呛了半天:“咳咳…………殿下,我想秦俊与战死的将士们在天有灵,都会感恩的。”
至于这卷烟会不会为大众所接受,萧无根本不担心,上行下效。朱慈煃喜欢的,下面自然会有人去模仿,这烟草的生意差不了,他跑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朱慈煃要在烟草的收益上征收重税,他赶来劝阻。
“殿下,这卷烟属于新东西,征收重税实在没必要。再说,外面的旱烟锅子流行多年了,有必要搞的这么花哨么?”
花哨?你可知道以后的烟草业是多么的兴旺发达?烟草,不过是对国内销售的东西,至于往外国卖的,只会是鸦片,娘的。原先的时空之中,二百年后大量的鸦片将掏空中国的银两。可现在嘛,反过来吧,鸦片战争,只许你们欧洲列强来打么?我也来打,角色互换一下,让你们也知道知道厉害。
“这以后关于烟草的事情,由王府派专人做吧,并由我亲自掌控,别人不得插手。”
这一下萧无都傻了,任他智慧如海,又怎么能想得到朱慈煃打算在以后掀起鸦片的战争呢?看现在的情况,萧无也不打算劝阻了,这东西在怎么说也是纪念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的,他也不能拦阻。不过回头想想,这生意又不会亏本,自己也不掌握王府的钱袋子,这事情上没有发言权。
“殿下,战舰队已经收缩到位了,主力在基隆,部分在福州待命。您打算什么时候出动?”
“杭州陷落之时,便是他们出动之刻。”杭州,作为江南最后的堡垒,这里成了潞王监国的朝廷。满清人抹平了这里之后,江南整个陷落,该露出尾巴的人也就都清楚了,要做什么就都名正言顺了。
本来朱慈煃一直心痛让江南遭遇战火会有很大的损失,可随着满清大军的脚步,朱慈煃心中却平静了。满清(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
卢九德故意不将马士英的消息告诉弘光,那也是他和钱谦益商量好的,这皇帝不出深宫,那里知道外面的事情,还不是靠他们传递消息,这事情也不能耽搁,一旦弘光这圣旨发了出去,那马士英必然赶来皇宫,这不是节外生枝吗:“皇上,马老贼势大,更与吉王眉来眼去,现下您不宜过于紧逼,还是火速南巡要紧。”
这次弘光皇帝的决策更是出奇的快,几个时辰之后,大队人马就开出南京,以闪电般的速度消失在官道之上。马士英正在安抚众军,得到这个消息当时蒙住了。这位连个买白菜都要放到朝堂上争执两三天的皇帝什么时候变的这么雷厉风行了?这才几个时辰啊,人都出城了。弘光执政两年多,除了派人去接管吉王的水师,就属这次的决策速度快了。可结果呢?结果派出接管吉王水师的钦差直接人间蒸发,这次,更是放弃国都,自己玩起了失踪,满清军还在几百里外呢…………
这下还守什么守?皇帝都跑了,谁会卖命?可恨啊,他也是当机立断:“严密封锁消息,马銮,火速清点人马,我们追。”
一百四十四章 诡异的驾崩
马士英与他儿子马銮来不及做更多的准备,清点了八千士兵就追了上去,名为护驾,实则是将皇帝‘请’回南京,在从容调度众军,死守南京,与满清决一死战。而这次马士英也必须亲自出面,别人去,那可‘请’不回皇帝来。
得到马士英去追皇帝的消息后,南京城中,卢九德带着谄媚的笑容:“钱尚书真是神机妙算,一切与您预料的一模一样,如此大功,以后还得请大人多多提携。”
钱谦益微笑,一派从容的样子,对于卢九德,他只是利用而已,这死太监,还想做什么不成?转头对赵之龙说到:“忻城伯,事已至此,你也该按计划行事了吧。”
赵之龙是南京守备勋臣,他掌握了相当一部分京营官兵,守备南京。可马士英在,一直压的他抬不起头来,现在马士英不在了,他的心思也活泛起来了:“大人多虑了,下官这就去办。”
五月二十六日,弘光皇帝刚离开南京一日,马士英正在率军追赶皇帝。南京城中已经乱成了一团,赵之龙放出消息,内阁首辅马士英劫持皇帝出逃,南京已成空城。顿时是一片哗然,痛骂者有之,惶恐者有之,就是没有什么人能站出来力挽狂澜。
同日,赵之龙立即将在监狱中关押的‘伪太子’放出,奉为新君,年号成了崇祯十九年。这一举动更是将南京弄的混乱无比,弘光皇帝健在,又出来个新君,这不是瞎闹嘛。一日之间,整个南京朝堂已经成了一锅粥,啥也没干,就剩下瞪眼了。
五月二十七日,马士英终于在淳化赶上了弘光皇帝的队伍,好容易拦下了皇帝,可这位皇帝颇有点油盐不进的感觉。任你马士英如何说辞,人家就是不理会,打定主意要去杭州避难。两边正在僵持,却传来了惊天的消息。满清军出现在南京洪武门外,忻城伯赵之龙、礼部尚书钱谦益、秉笔太监卢九德派人接洽,却是商谈投降事宜。
这消息如烈日中一道霹雳,顿时震得君臣两人回不过神来。良久之后,马士英才干巴巴的说到:“皇上,卢九德等人此举怕是早有预谋,您在按照原先计划去杭州,怕是不妥当。”
事关自己的性命与皇位,弘光皇帝也不在闹别扭了:“依爱卿之间,此时当如何行事?”
“自然是号召天下义士,讨伐不臣。只是现在皇上应该去一个安全的地方,至少不能让贼子有机可乘。”沉默了一下:“皇上,现在附近都不安全,应该先去芜湖,黄得功大军就驻扎在芜湖,那里应该是安全的。”
弘光迟疑了很久,黄得功是马士英的老部下了,这下自己又落到马士英手中了。现在他还能相信谁?卢九德这样的贴身太监都背叛了,马士英能靠得住吗?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他还是放不下皇位的诱惑,同意了马士英的计划,反正他本身也是没主意的人,吃喝玩乐是一把好手,国家大事嘛…………这种小事就别让他费心了。
黄得功在做什么?他不但要监视刘良佐,还要对付左梦庚。也不知道是黄家祖宗显灵还是黄得功吃了兴奋剂,居然让他办到了。三日前,一战击败左梦庚主力,左梦庚带着残兵败将跑了,他驻军芜湖,正在清点战果,对于南京的那些事情还一无所知。
等信使跑来告诉他,马士英与皇帝的车驾就在百里之外,他也奇怪,皇帝没事干了?跑来巡视自己的军队?不会是要夺自己的军权吧?应该不会,马士英老爷子还在呢,这弘光皇帝还是要顾忌的,急忙细问起了情况。
等知道了事情的始末之后,黄得功是连连叹气,感慨的说到:“陛下若死守京城,以片纸而召,臣犹可率士卒以得一当。奈何听信奸人之言,轻弃社稷!今进退失据,本营单薄,何以安置圣驾?”
他这里感慨,却也急忙派出人马接应,说是这样说,可皇帝来了,那能不安置好?军营上下也是鸡飞狗跳的,忙着迎接圣驾。可他想不到的是,那个信使却是皇帝的人,回去就将他的感慨说给了弘光皇帝,这可是对皇帝的不敬,是要治罪的。
一路鞍马劳顿,本来就显得有些憔悴的弘光皇帝朱由崧,听完这些话,脸色更是黑的吓人。随身的太监们急忙劝解,可没成想,不劝还好,一劝更出问题,黑着脸的弘光皇帝,一口鲜血喷出,急促的呼吸了一阵子后,在没有了气息。这一下可是吓坏了众人,皇帝忽然驾崩了,不过是听了这么几句话,这位弘光皇帝有这么大的羞耻之心吗?
消息散开,一个太监悄悄的跑到后营,向一个人禀报完。这个酒糟鼻子的家伙却说:“很好,现在你去将照顾皇帝饮食的太监们都灭口吧,作出他们畏罪自杀的样子。”
这名太监心中也算计了一下,皇帝中毒而死这瞒不住多久,干脆做成铁案,要不然一旦牵连出自己,那可就麻烦了,看了看眼前的酒糟鼻:“大人吩咐,奴婢自然照做。只希望我死后,大人能如约,放了我的家人。”
“你什么意思?”
见对方故作奇怪,太监憨憨的一笑:“大人也别糊弄人了,这么大的事情,那有不灭口的道理,我一个太监,死也就死了。反正大人赏赐的金银让我家人花十辈子也花不完,我这一辈子知足了,就是希望他们有命去花这些金银。”
“好,既然你是明白人,我也不多说了。你放心的去吧,我还不会欺骗一个死人。只要你事情办的漂亮,若我反悔,你便化成厉鬼来取我性命。”
很快,弘光皇帝的死因被查明了,是吃了不洁的食物中毒了。当马銮带人去抓人的时候,却发现皇帝身边试毒的太监以及御膳房的人死了个干干净净,全部自杀了。马銮心中震惊,这事情处理的够快,这事情八成是自己女婿干的,不过他私心一动,现在自己不过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官,一旦自己女婿吉王登基,自己就是国丈啊。
而皇帝一死,南京陷落,天下要乱了,自己也要谋划一下,如何将老爷子说服。马家毕竟和朱慈煃的利益关系最亲密,拥立朱慈煃登基,自家的得利也是最大的。
弘光皇帝之死成了悬案,可眼下没人去追击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因为南京的大半朝臣已经被俘,逃跑的人只有很少一部分。他们所关心的是自己的前途,而不是弘光皇帝的死。钱谦益此时也在自家府邸之中大发雷霆,多铎这厮,实在太过分了,要是没有自己,他们能这么容易拿下南京么?多尔衮都对自己客客气气,你多铎却这么跋扈,不将自己放在眼中,可恨啊,哼,多铎,咱们走着瞧。
一百四十五章 潞藩监国
南京陷落了,弘光皇帝死了。这一切有如霹雷一般在南方大地上流传,震的所有人半天回不过神来,纷纷感叹,这大明真的要败亡了吗?
朱慈煃现在却没空感慨,他现在忙的很,忙什么?挖墙角………………马士英带人刚刚离开南京去追皇帝,朱慈煃的人就动了,凤阳军在南京还有四万多人,马士英去‘请’皇帝回南京,自然不可能带着全部军队去。消息刚传到朱慈煃这里,他立即下达命令,假马士英的名义,将凤阳军留在南京的军队全部上船拉走,拉到台州休整。
马士英的大印简单,王府之中多的是造假高手,而他作为马士英的孙女婿,早就在凤阳军安插了一定的人手。总的来说还算顺利,只是可惜他的人到达之时,南京已经投降,满清的先锋已经入驻南京,凤阳军中无人主持大局,一部分人已经逃散,在南京城外留下的四万大军还有两万七千余人。
接到消息的朱慈煃也是无语,马士英已经算是明末少有的贤臣了,经营凤阳军日久。可这一旦无人主持,就跑散了三成的军队,要知道,在战场上,三成的减员足以让一支并不精锐的军队溃散了。
留在南京的赵彦杰,赶在满清先锋进城之前,就已经安排好了诸般事宜,带着一票人马赶往芜湖。只是想不到当他到达芜湖的时候,马士英还在黄得功军中,而黄得功收编了左梦庚的降兵,更是实力大增。这让赵彦杰有些为难了,本来打算是赶来说服黄得功支持朱慈煃的,可现在多了马士英这个变数,还是先对付马士英吧。反正弘光皇帝已经死了,马士英还能如何?
面对马士英那没有感情的眼神,赵彦杰都不由得闭上了嘴,他喋喋不休的本色居然被一个老头子给唬住了。马士英挥退了所有人才轻声问到:“皇上之死,与我那好孙女婿有关系吗?”
“马尚书这般聪慧之人,您以为呢?”赵彦杰没有摸清马士英心思之前,是不会正面回答的。
“好,很好,果然有枭雄之姿。比我强,看来这天下最终还是要落到他手中了。老了,老了,不服老不成了。”
“大人风华正茂,正是奋发之时,方今更是英雄用武之时……………………”在十几分钟后,赵彦杰终于说出了重点:“大人乃王爷亲族,一旦成事,大人的风光岂不比现在更胜几分?”
面无表情的听了赵彦杰一顿废话,马士英依然是面无表情,只是叫人送赵彦杰去休息,却没有表态,他是老狐狸,要是那么容易表态,怎么可能?赵彦杰也是不在多话,径自去休息了。
马士英现在并没有和人商量,只是一个人在帐中发呆,一连三日,都没有什么结果。马銮劝过,黄得功谏过,甚至朱慈煃亲自飞鸽传书送来一封书信,可马老爷子依然是稳坐钓鱼台,就是不表态,谁也摸不清他心中到底在想些什么。
“大人,赵先生求见。”
马士英苍老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松动:“请。”等赵彦杰进来,他先说话了:“你也来当说客?”
赵彦杰摇头:“不,我只是来告诉大人一件事情。潞王在杭州,假称奉皇太后旨意监国了。”
马士英心中一突突,随即释然,自己在江南经营日久,虽然情报网庞大,但是却不如朱慈煃组建的专业,这一点不承认都不行。就看这个消息,人家就比自己快,不过相信晚一会自己的人也就送来消息了:“噢,这事情啊,对了,台州的凤阳军整编完成了吗?”
赵彦杰差点就顺口答出来,幸好及时改口:“大人麾下的军队,我们王爷岂会轻动?只是因为满清大军逼近,南京已经失去生机,又无人主持大局。王爷不忍大人您的心血毁于一旦,才使人将军队接走,到达台州之后,更没有动一丝一毫,就等大人您去主持大局呢。”
自己的子弟兵倒成了威胁自己的一张牌,这个小娃娃,还真是一点亲情都不念啊。不过这才更符合马士英的心意,若是整日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又怎么能成为一方枭雄,进而称霸天下?大事之前无亲情,这是一个基本要素:“潞藩监国,此事倒也名正言顺。”
赵彦杰也陪他胡扯了起来,潞王本不愿意就任监国,因为一旦扛起这个旗子,就要面对满清的大军了,他朱常淓没有那个胆量。而逃出南京的部分忠直大臣却是想尽了办法,最后由皇太后出面,才敲定了这个事情。可想不到的是,朱常淓头一天就任监国,召黄道周入阁问策。可第二天就启用陈洪范,以割让江南四郡为代价,派其与清廷议和。
陈洪范,这位弘光朝就出使满清的大员,一回南京就被马士英剥去一切权力,贬为庶人,现在却又一次入朝,真是讽刺。再得知议和消息后,黄道周跪在大殿之上大呼:“克复之业,早有同心,皆喁喁引领以待。殿下诚得黄钺一麾,应期毕集,上清钟山之尘,次复燕京之业,传世无疆。”
只是他的死谏却未曾得到采纳,心灰意冷之下,黄道周辞去内阁之位,闭门在家,在不理会一切事宜。说到此处,马士英却是一阵叹气:“潞藩虽显懦弱,却是人之常情,女真人势大且凶残无比,没有足够的胆色倒也真不敢与之对敌,潞藩终究也是个可怜之人啊。”
赵彦杰嘿嘿一笑:“这天下总有胆大之人,大人难道不考虑一下?”
这边赵彦杰在想办法说服马士英松口的时候,朱慈煃在福州也是有些气恼。自己千方百计的筹划,不惜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才搞定了弘光皇帝,这下倒好,自己还没说监国的话。杭州那边倒先有动作了,谁不知道监国不过是一个名义,一旦监国,紧接着就是登基了。
这些王八蛋,抢班夺权倒是动作敏捷的很,要是对抗敌人都有这么快的才思、这么大决心,满清人还混个屁,早被收拾掉了。可随即接到潞王朱常淓派遣陈洪范去与满清议和的消息,朱慈煃反而不担心了。
如此行事,不是自掘坟墓是什么?满清人的胃口大了,那里会因为你这么点条件就议和?而你这昏庸之名却传遍天下了。天下有德者居之,潞王,跳梁小丑而已。再说,登基也是要有实力的,就潞王手上那边兵力?杭州驻军才两千多人,若是没有镇将的支持,他这个皇位就是坐上了,也只是人们的笑柄而已。
同时,他也担心芜湖的情况了,目下凤阳军虽然被自己拉到台州控制了起来,可马士英一日不表态就很难说了。马士英在凤阳军中积威甚重,现在黄得功部更是兵力大涨,马士英的态度甚至决定潞王的皇位能不能坐的稳。虽然自己耗费了大量的工夫,可对上马士英这样的老狐狸,朱慈煃心中还没有多少底。
“王爷,郝摇旗求见。”
郝摇旗?他不在台中整编军队,跑来福州做什么?自己也没有召他啊,朱慈煃的眉毛不由纠结了起来。
一百四十六章 整编的意义
“你不好好整顿军队,有什么事?”
“王爷,军队有什么好整顿的?都是生生死死的弟兄。只是…………”郝摇旗深知自己说话一贯是这样,可朝廷规矩森严,他很难适应,也幸好朱慈煃知道他的这个性子,并没有多做要求,但是规矩就是规矩,就是朱慈煃允许,他也不敢太放肆了。
看着郝摇旗一副大便不畅的样子,估计是在那里斟酌字句,朱慈煃摇头:“直说吧,不用拘束。”
“那个,王爷,兄弟们都是北方人,很多适应不了那边的气候,有些虚弱。可新来的练兵官居然以身体孱弱为由要裁撤他们,这实在是…………”
朱慈煃心中明白了,这人啊,向善难,变恶却容易。这些农民起义军,当初可都是淳朴老实的农人,可这才多长时间?在闯王的军队中,习惯了烧杀抢掠这最快的‘致富’之路,现在让他们放下武器拿起农具去耕作和要了他们的命一样。这人一上了战场,成了亡命徒,想在变回正常人还真难了。
“有多少人?”
“其实王爷好心,大家都知道,但凡有办法,谁愿意干这脑袋别在裤带上的造反活?可那不是以往那些贪官污吏逼得嘛。大部分人还是愿意解甲归田的。只是王爷,我们那些老兄弟不想分开,一起经历生死多了,也不想把后背交给别人,信不过啊。”
朱慈煃眼中寒光一闪:“信不过本藩还是信不过新兵?”好啊,这王八蛋才来几天,就想着搞小集团了?这小集团是很正常的,朱慈煃对于部下们搞这些,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这郝摇旗太过了,你要拉山头搞小集团,悄悄的搞就是了,要是让我给你开绿灯放行,以后别人也来求怎么办?总不能厚此薄彼啊,那自己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被朱慈煃冷眼瞧出一头汗,郝摇旗也心虚了,心中将出主意的人骂了个半死,这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嘛。不过他好歹也是血火场上打滚过来的人物,虽然心虚,但是心神还是很稳当的:“王爷,标下冒犯了,实在是因为很多兄弟信不过朝廷。以往我们可是和朝廷仇深似海,王爷您仁德,给我们条活路,可现在有传言说王爷您要和女真人开战了,我们是第一批上前线的,兄弟们心中有些犯嘀咕,他们也怕丢掉性命,尤其是整编之后,现在军营之中,将不识兵兵不认将的,开上去不是送死嘛?”
缓了口气,郝摇旗的杀气也弥漫了起来:“王爷,兄弟们都是和老郝一起刀山火海里打滚过来的,当初吃了造反这碗杀头饭的时候,就没想过能活命。王爷给我们一条活路,能照顾我们的家眷,兄弟们感恩不尽,王爷要我们去杀敌,谁要是皱一皱眉头都不是带把的。只是,王爷啊,要死我们也希望和兄弟们在一起死,可不想让那些书生害死我们,他们那里知道打仗是怎么回事。”
听郝摇旗说了半天,朱慈煃终于明白了,感情这小子不过是来诉苦的,到不是跑来找自己开后门的。你这脑袋这么大,可惜却不怎么灵光啊:“原来如此,我问你,你们当初为什么造反?为什么上战场?”
听朱慈煃的话语似乎有了改变,郝摇旗也轻松了一些:“还能为什么啊?不就是为了有口饭吃,能活下去嘛。”
“现在呢?到了我这里,还有吃不上饭的吗?那么你们现在为什么而战?为什么去拼命?”
“这个…………那个…………”郝摇旗憋了半天:“那是王爷您对我们好,咱们都是粗汉,不懂那些大道理,就知道当兵吃粮,王爷给我们饭吃,您说打谁我们就干他娘的。”
“扯蛋,搞的老子和个军阀似的。”貌似现在自己就是一典型的军阀,朱慈煃嘴上却说:“听风就是雨的蠢货,你脑袋这么大,都装的是糨糊吗?你接到老子的命令让你上前线了?猪头,没有老子的命令,你就乖乖的呆在那里,谁也不会让你们去送死。”
“那不是……那不是有塔山的前例嘛。”
听郝摇旗的声音越来越小,一副不好意思的表情。朱慈煃却严肃了起来:“那不一样,你知道,去塔山之前,老子已经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们,这次的战斗是有死无生,可他们没有人退缩,没有人逃跑。五千人,基本都战死在塔山之上,我们的人费尽了力气,只找到三个生还者,无一不是和死了差不多。他们为什么能这样?你能了解吗?”
全员死战,这是郝摇旗不可想象,他统带的军队,别说全员死战,就是减员三成,基本就要溃散了,那里还能继续打仗啊。看着郝摇旗摇的和拨浪鼓一样的脑袋,朱慈煃缓缓说到:“他们也是人,也害怕死亡,他们比你们没有多一个脑袋。方方面面,和你们一样,可他们愿意战死,是因为他们知道为何而战,为何而死。他们的战斗已经死亡都是有意义的,若他们不去战场,老子一样可以让他们有口饭吃。他或许不比你身边的百战老兵厉害,可老子敢说,同样的装备下,这五千人,打你手上的五万人一点问题也没有。”
这话郝摇旗一点也不怀疑,就凭人家敢全员死战这一点,他的军队拍马也赶不上。朱慈煃拍着桌子说到:“派人去士兵们讲道理,教授知识,就是要让他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而战,为什么而死。那些新的军官也是这个作用,要当老子麾下的兵,不明白这些道理的话,那根本不够格。告诉你,塔山上战死的五千人,不过是随意从老子的新军中选出来的,让你们接受整编,也是为了让你手下的兵和这些新军一样,明白了吗?”
虽然郝摇旗并不明白朱慈煃这样做的用意,可他却听明白了一个意思,那就是说,接受完整编之后,他手下的军队就可以和塔山上奋战的军队一样精锐。那是什么概念?塔山之上,五千人马顶住了满清十几万大军三天四夜的疯狂攻势,无人逃跑,无人投降。这当将军的,谁不希望手下能带出这样一支精锐?有了这样的兵,那真是死了都不冤了。
“王爷放心,标下的兵都是个顶个的好汉,只要王爷一声令下,让他们打谁就打谁。”见郝摇旗转了风向,朱慈煃顿时摇头。
“最近几个月,你们不会上战场的,完成整编之后才有你们上战场的份。别一天听风就是雨的,就你这幅样子,那里像个将军?整个一长舌老娘们,丢人。派人回去交代一声,你自己去讲武堂报道。”
这一下郝摇旗傻眼了,他是典型的农民起义者,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这下给丢进学堂…………他感觉世界黑暗了…………
“那个,王爷,军务繁忙,我还是回去主持吧。”
朱慈煃眼睛一瞪:“滚到讲武堂去,整编没你什么事。”
郝摇旗是彻底无语了,这他是逃不了了。看着郝摇旗灰溜溜的出去,朱慈煃也是沉默,将领的素质必须提高,这是迫在眉睫的。战争的形态马上就要发生变化了,将领们若还是抱着老路子,那就对不起自己即将装备给他们的新式武器了。
朱慈煃深知一点,不管什么样的先进武器,使用者都是人。要是军队不行,就是装备给他们在厉害的武器也是白搭。将领的素质必须提高,军人的素质也是一样。可现在,自己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军人的地位。
“来人,将塔山上的三名幸存者带来,我要亲自接见他们。”
一百四十七章 军人的地位
军人,这是一个神圣的词语,他们用生命与鲜血扞卫着家国天下。可现在谁又拿当兵的当回事?在百姓眼中,兵就是匪,兵祸甚至比洪水地震更恐怖,这个情况不改变,谁人愿意当兵?军人的素质又如何改变?
而说到军人的素质,这不是一个单方面的问题,就算你用军纪严厉的要求,把士兵们个个都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管的死死的,那却只是一方面,是不够的。军人的社会地位,也必须要提高。有用的时候,军人就是亲人啊,一看到就是眼泪汪汪的;没用的时候呢?一看到军人,就会鄙视‘臭当兵的’,又来祸害人…………
这样的心态之下,军人会怎么想?他们挥洒的是生命与鲜血,保护的就是这些百姓。可百姓却在心中鄙视,这就是大问题。要知道,若是没有这些‘臭当兵的’,百姓还有工夫去腹诽去鄙视吗?早就被那些如狼似虎的外敌奴役的连猪狗都不如了。到那个时候在想起军人的好处了?可惜啊,来不及喽。
大明的军人为什么会大量的投降?是我们炎黄子孙失去了骨气吗?不,更多的原因怕还是在自己人身上。‘好铁不打钉,好汉不当兵’,一句浑话却说出了当兵的难堪。这些保家卫国的汉子却被人鄙视,只是为了图一口饭吃而进入军营,你指望这样的军队能有多好的军纪?能有多少死战的决心?
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就必须给予他们足够的待遇,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那有这么好的事情?现在当兵的待遇好嘛?就拿自己这里来说,自己是天下唯一一个发全额饷银且不拖欠的,可一个士兵一个月饷银一两五,按照市价,一石米一两银子,就这么微薄的饷银,凭什么让人家给你拼命?
如果在给予精神以及社会地位上的奖励,那么当兵的如何有信仰去战斗?去厮杀?去拼命?只凭在军营中喊几句口号就想人家全部跟你去卖命?那是幻想。幸好这个时代的人们比较的淳朴,自己给他们发下那足额却微薄的饷银,就让这些淳朴的人愿意给自己拼命。但这样依然是不够的,现在就要着手在自己能影响的范围内,开始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了。
“王爷,人带来了。”
“让他们进来吧。”
三个人,塔山上三个幸存的人,都是人从尸体堆里扒拉出来的。那个时候,他们和死尸没有什么区别。也幸好他们的死战,即便作为敌人,满清人也尊敬他们,好好的安葬了战死的人,连濒死的一百来人都尽心救治,可惜最后活下来的只有这三个人。
对于朱慈煃的使者来要人,愿意付出大量的金钱的条件。多铎却是少有的没有为难,他清楚,这三个人都只剩半条命,不是缺了手就是断了腿,留着也没有多少意义。拷问没有任何用处,杀了也没什么意思,他们满清人自诩英雄,自然也不想落下个为难勇士的恶名,顺利的将三个半死不活的人交给了使者。
看着下面三个人,朱慈煃也想象的到塔山一战的惨烈:“脱下你们的衣服。”
三人也没有多少犹豫,脱下他们外表很光鲜的衣服,露出身上的绷带,一股药草与血腥混合的味道顿时弥漫在空气中。朱慈煃一声冷哼:“哼,就知道搞面子工程,光看他们的穿着,还以为他们有多好呢。以后谁要在这样搞,罪加一等。”
骂了一顿,朱慈煃才问到:“来人,将医生叫来。你们三人,坐下。”
“王爷抬举了,我们都是草民,怎么当得起。”见三人都跪下磕头,朱慈煃摆手让他们站了起来,也就不提赐坐的话了。这个时代,等级森严,他要保持王爷的威严,偶尔赐坐是恩典,要是各个见了他都那么随意,那他又何来威严?
“你多大了?”朱慈煃指着一个腰腹上沾满了绷带的士兵问到,这家伙的长相,明显还是个孩子,嘴巴上的绒毛还在呢。
“启禀王爷,小人十九岁。”
“十九?说实话。”
扑通一声,这少年却跪下了,结结巴巴的说起:“王爷,不是小人有心欺瞒,可当初招兵的人说十八岁才能入军。小人实在没有办法,才谎报了年龄,入军的时候只有十六岁。”
“入军几年了?”
“两年。”
“此事就不提了,本藩赦了你的罪。你当初为什么要谎报年龄当兵?”
“小人本是宁远人,满清人来了,我们全家就逃难,一路跑到北京,又跑到南京,可南京朝廷不管,我一家人都饿死了。是王爷您救了我,您派人发给我们粮食,又带我们南下,给我们土地,让我们生活。可我年龄小,又不会种地,更不想天天吃闲饭,就谎报了年龄参军,也算是报了王爷恩德。”
懂得感恩的人啊,自己当初付出了什么?不过是几碗米饭,却让这孩子义无反顾的参加了自己的军队,到后来没有犹豫的去扬州送死,多么淳朴的百姓啊。啥,说他是士兵?两年前他不过一个半大孩子,是标准的百姓。士兵的来源是什么?是百姓。没有百姓那来的士兵?军民本该是一家啊,为什么要搞的和仇人一样呢?
随意问了他们几个问题,朱慈煃挥手让人赏赐他们银两。可当一人一盘银子摆在他们面前之时,这三人却没有一个接受的,搞了半天才弄明白,这三人商量好了,要是给赏赐,他们想要土地,而不是金银,还真是农民式的狡诈啊…………也不算算,给他们银子,就是千亩良田也买的下来,却不要银子和自己要几十亩田地…………
“便随了你们的心愿吧,你们且下去休息,十日后,你们将作为英雄,接受所有人的致敬。”朱慈煃转头对着身边的人说到:“你们别搞什么面子工程,就让他们将伤痕展现在天下人面前,让所有人知道他们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也告诉全天下的人,这些为国家流血的战士们,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待遇。”
一百四十八掌 红塔山…………
看着手中的卷烟,雪白的烟纸,放到鼻子下面,朱慈煃深深吸气,闻着那熟悉的香气,真是怀念啊。点着烟,吸了起来,久违的味道瞬间弥漫在朱慈煃的心头,往日的一幕幕似乎也浮现在眼前,这一路行来,真是艰难啊。
大明是自己从根上烂了,又怪得了谁?弘光皇帝一死,潞王在杭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监国了,那动作比自己还快。可又能如何?你想议和,人家满清人还不乐意呢。现在满清的大军马不停蹄的往杭州进发,潞藩监国,注定是一场笑话。马士英终于表态了,愿意支持自己登基,他也接受了自己的命令,率领黄得功与刘良佐部乘船来福州。
黄得功所部人马六万、刘良佐所部人马两万、加上凤阳军三万余,这些人马一到,也该收拾一些福建的乱局了。现在福建这里,郑森与郑宏逵之间打的正热闹,谁也拿谁没奈何。自己要收拾郑宏逵却没有这么麻烦,先不说这些人马一到,会合自己的人马,实力上远超郑家,就是自己手上的一道杀手锏就足以让郑宏逵万劫不复了。
福建在自己暗中的渗透下,已经掌握了一半的地方官了,名正言顺之时,人们自然会看清形势的。大明的官员别的不行,这当墙头草随风倒的本事都是一等一的。
等朱慈煃这里一根卷烟抽完,有人上前问到:“王爷,感觉怎么样?不行就吩咐他们在重做。”
又点上一跟:“不,这样就可以了。这样的卷烟,以后我这里的供应不能断,明白了吗?”
萧无这个时候大剌剌的跑来,见朱慈煃一副享受的样子,也有样学样的点了跟烟,却是呛的他直咳嗽:“咳咳……这是什么啊…………”
朱慈煃呵呵一笑,不是老烟枪是不会明白香烟的作用的:“以后你会明白的。”
萧无仔细瞅了瞅手中的烟,愣是没看出来有什么出众的地方:“还以为是什么好东西呢,就这个啊。殿下,这叫什么啊?”
叫什么?香烟,这叫法没点意思,朱慈煃吐出一个烟圈:“塔山之上,五千英灵为国尽忠,五千忠勇之士的鲜血将塔山都染红了,这香烟便叫红塔山吧。每次点燃它的时候,这火光都会让人想起塔山之上的血战,这烟都会让人想起塔山之上的硝烟;每次说到这烟的时候,都会让人想起塔山是血染红的,将士们为什么会在塔山流血。”
萧无看着手中冒烟的卷烟,忽然狠狠的吸了一口,又呛了半天:“咳咳…………殿下,我想秦俊与战死的将士们在天有灵,都会感恩的。”
至于这卷烟会不会为大众所接受,萧无根本不担心,上行下效。朱慈煃喜欢的,下面自然会有人去模仿,这烟草的生意差不了,他跑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朱慈煃要在烟草的收益上征收重税,他赶来劝阻。
“殿下,这卷烟属于新东西,征收重税实在没必要。再说,外面的旱烟锅子流行多年了,有必要搞的这么花哨么?”
花哨?你可知道以后的烟草业是多么的兴旺发达?烟草,不过是对国内销售的东西,至于往外国卖的,只会是鸦片,娘的。原先的时空之中,二百年后大量的鸦片将掏空中国的银两。可现在嘛,反过来吧,鸦片战争,只许你们欧洲列强来打么?我也来打,角色互换一下,让你们也知道知道厉害。
“这以后关于烟草的事情,由王府派专人做吧,并由我亲自掌控,别人不得插手。”
这一下萧无都傻了,任他智慧如海,又怎么能想得到朱慈煃打算在以后掀起鸦片的战争呢?看现在的情况,萧无也不打算劝阻了,这东西在怎么说也是纪念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的,他也不能拦阻。不过回头想想,这生意又不会亏本,自己也不掌握王府的钱袋子,这事情上没有发言权。
“殿下,战舰队已经收缩到位了,主力在基隆,部分在福州待命。您打算什么时候出动?”
“杭州陷落之时,便是他们出动之刻。”杭州,作为江南最后的堡垒,这里成了潞王监国的朝廷。满清人抹平了这里之后,江南整个陷落,该露出尾巴的人也就都清楚了,要做什么就都名正言顺了。
本来朱慈煃一直心痛让江南遭遇战火会有很大的损失,可随着满清大军的脚步,朱慈煃心中却平静了。满清(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