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 部分阅读
这可不是好兆头。这里是满清人的腹地,就算他们现在只有四万人马,可很快就能调集很多人。幸好他们的主力被拖在了苏州,要不然这一仗真没得打了。
海军人员不少,现在进驻南京的就有两万人,装备齐全。本来以为可以稳守一段时间,配合刘国轩他们发动全面反攻呢,只是这满清人的疯狂反扑,却很让人担忧啊。
满清人的大帐之中,多铎却是脸上挂着冰碴子,今日攻势不顺,伤亡太大。这样打下去,南京还没有拿下,自己的人就死光了。气恼的问到:“附近的人马呢?”
“主子爷,左梦庚的人马在金山,赵之龙的人马在句容,那里有那么快的,想必明日这些奴才就到了。”
“知道了,这南京不好打啊,明军火器犀利,你们可有什么办法?”
游击巴言这个时候说到:“奴才有个办法。”
“说说。”
“主子,明军的火器是比我们的强,那我们就扬长避短。找些盾牌来,让他们不敢开火就是了。”
多铎冷哼一声,那意思很清晰,要是消遣我…………我心情很不好。巴言急忙说到:“主子,这附近的汉人百姓多的很,明日奴才带人去抓上一大群来,到了攻城的时候,让他们在前面,咱们的人混在里面。看看明军还敢不敢开火,那明军主将萧无自诩是救民救国,要是开炮打死了自己百姓,他们还说什么?”
“说的好。”多铎赞许到,这个办法好,自己的人躲在百姓群中射箭,必然能大量杀伤敌人。而这明军面对自己的百姓,他们能恨得下心吗?
第二天,满清军居然没有攻城,却让所有人的神经更紧张了。昨天的那份疯狂劲头,可是有目共睹,今天怎么一下没有了生息?难道是等待援兵?想想也就只有这一条理由了。明军的伤亡大,可他们是守城一方,又有火器犀利,所以清军的伤亡只会更大。多铎舍不得满八旗士兵多死,等待附近的汉军来当炮灰,这也是很正常的,反正爱新觉罗家的从来没有把汉人当人看过。
清军的动向,士兵们不知道,萧无却是知道的。军法处的间谍们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满清军中自然不会少。当萧无看到多铎的计划时,当即愣住了,这可真是个绝户计啊。
“司令,怎么了?满清的增援很多吗?”
“你们自己看吧。”萧无将手中的消息让众人传阅,这一下可炸窝了,所有人都是破口大骂,这么歹毒的计划,简直是畜生。骂过之后,所有人也都没主意了,这可怎么办?他们清楚萧无的性子,这事情若是放到别的将领身上还罢了,只是萧无,这位爷能狠下心吗?
“司令,这事情由我来吧。反正我这条命也不打算要了,就是能幸存下来,就把这条命还给老百姓。不能影响了北伐的大局啊。”
萧无皱眉:“屁话,老子能不知道轻重?南京城下,就算死去数万百姓,可只要北伐胜利,江南数百万人丁皆幸,天下黎民皆幸。只是,有没有什么办法能避免这些事情,都是咱们自己的子民啊!”
可整整一夜过去了,没有人有任何办法。直到清晨,有人慌忙来报:“报,满清人集结,要攻城了。只是,现在大量的百姓朝着南京涌来。”
萧无心头一震,这决定该如何选择?
三十八章 罪人
城头之上,明军也是左右为难,火炮手不知道该不该发射,士兵们亦是手足无措,这打还是不打?眼看百姓们扶老携幼的向着城墙而来。士兵们简直是度日如年,敌人隐藏在百姓之中的话怎么办?如何分辨?又怎么可能弹不虚发?一旦开火,百姓们必然遭殃。
最终,萧无走上城头,下达了命令:“传我命令,开火。”
看着萧无平静的脸庞,张伟又跳了出来:“司令,不能啊,就让我带着弟兄们上吧。能救几个是几个。”
“不行。”细作已经报来消息,大量的降军开到南京城下,足足有八万之众,加上满清军,十万大军屯于城下。一旦失去城墙的庇护,就算明军火器犀利,又如何能抵挡的住?汉军就算进攻意志并不坚决,人数上的差距也是无法弥补的。
“司令,你不能这样,一旦下令,这些无辜的百姓就会惨死。您作为下令者,王爷能饶恕您吗?就算王爷饶恕您,千秋史书能饶恕您吗?就算史书不算,您自己的良心又饶的了你吗?”
萧无激动了:“那怎么办?难道看着这些百姓填平了护城河,放火烧了城门?那北伐怎么办?前线的十几万官兵怎么办?谁又来饶恕他们?”
张伟咬牙说到:“司令,让我去吧。虽然时间和地方都不对,可只要我带人出去接应百姓,被杀死。您在万炮齐发,那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看着这雄伟的汉子,萧无沉默了,最后只有说了一句:“活着回来。”
张伟带了两百骑兵就冲出城门,而后城门再次关闭,绝不打开。张伟飞马冲到百姓跟前:“乡亲们,你们不要帮助这些女真人,他们把你们当畜生,为什么要给他们卖命?顺着城墙跑,城上是咱们大明的军队,他们会保护你们…………”
张伟话还没说完,两支冷箭就将他钉死在马上。满清人却不会管你那么多,他们只要破城。后面的督战队又斩杀了一群跑的慢的百姓。惨叫声催动着百姓的神经,只有背着那沉重的袋子向前跑。
萧无在城头也是绝望的闭上了眼睛,两百骑兵,就有如大海中的一朵浪花,瞬间就被大海淹没,这些人大多都被满清人混在百姓中的士兵冷箭射死。他们甚至不知道敌人在那里…………
猛然睁开眼睛,萧无对着远远奔来的百姓们喊了起来,也不管对方能不能听到:“我是北伐军海军司令萧无,乡亲们,你们今日要做满清人的刀么?你们想让子子孙孙都给女真人当奴隶吗?今日,是我下达这该死的命令,死在城下的百姓,你们的家人我会赡养,你们的坟墓我会去祭拜。就算你们的家人要给你们报仇,就都来找我萧无吧。开炮…………”
接到命令的士兵,终于打响了,一轮炮弹过去,顿时血雨纷飞,百姓本就混乱不堪的队伍更是凌乱,哭喊声不绝于耳,混乱的队伍中踩死的人也不在少数。一些胆大的,悄悄扔掉背着的麻袋,趁着混乱,偷袭赶着自己前行的满清军,杀人或者被杀。
可队伍依然在接近城墙,夹杂在百姓之中的清军也比较为难,因为这些百姓的关系,他们无法携带什么大的攻城武器,行进速度也很慢。这些百姓本就是在刀枪的威胁之下才背着土袋前行,速度那里快的起来?又遭遇了炮击,对于战场天生恐惧的他们,只有尖叫咒骂着四散奔逃,直到死亡。
慈不掌兵,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看着下面那些百姓,萧无甚至可以看清他们脸庞上的神色,或绝望、或祈求、或忿恨。萧无总不曾发觉自己的眼力这么好,也从不曾想到人的脸上可以表达出这么多的意思。
“弓箭手,发射。”
“火统手,发射。”
随着一声声的号令,战士们用手中的武器放倒了一个又一个的人。很快百姓退去,在毫不留情的打击之下,连如狼似虎的满清军队都没有办法,更不要说这些普通的百姓了。士兵们看着城下的一片尸体,总有兔死狐悲的感觉。
萧无在城头,忽然向着百姓们撤退的方向跪了下去:“乡亲们,我萧无是罪人,是下令屠戮无辜百姓的罪人。这些士兵都是最忠诚的士兵,他们只是执行我的命令。为了驱除女真人,我萧无下达了这样的命令,北伐过后,失去亲人的人们,你们尽可以来找我萧无报仇。”
反复的呼喊,直到萧无被人拉起来:“司令,这是我们海军全体官兵的事情,为什么要您一个人承担?这罪魁祸首,不是您,是那些天杀的女真鞑子,这些人太阴了,要找也应该找他们的麻烦才是。”
驱逐百姓为先锋的计划失败了,多铎除了恼怒的打了出主意人的军棍,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围城是不可能的,南京临着长江,补给是士兵可以源源不断的补充到南京城中。这长江已经完全掌握在人家手中,他有什么办法?更不要说南京城中本就囤了大量的物资粮食,光是这些囤积,就足够南京孤收半年的。
而自己军中的粮食,顶多半个月,虽然可以四处调集粮食,可那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到处都在闹起义,粮食的征收也是很麻烦的事情,可军情如火。这江南之地不是他们统治已久的地方,而是刚刚占领不久,做什么也不是那么有效率的。
无奈之下,多铎下令:“让阿济格过来会合吧。留一部人马拖住刘国轩。”
“南京我们不攻了?”
“当然攻打,南京怎么能拱手让人。”多铎心中也在滴血,江南这边战事不顺,北伐军步步紧逼,现在更是占据了南京,断了自己的后路。汉军叛变已经变得越多越多,如何放心的下?早就求救了,援兵也是迟迟不至,这鬼仗,怎么打?
想到这里,多铎都有些怨恨自己的兄长多尔衮了,这么快发布剃发易服令做什么,要不是因为剃发易服令,这些汉人不会这么大反应而群起反抗。现在更是进退维谷,一旦有失,大军折损,这可是是要命的啊,一半的满八旗主力都在这里。失去了他们,那是真正的重创了。
若是事有不顺,就只能让这些汉军降军垫底,自己渡江回北京,重整旗鼓了。只是,以朱慈煃这混蛋的狠毒,回去会这么容易吗?一旦失去了大军,他多铎可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三十九章 号角声起
苏州,刘国轩看着眼前一身是血的探子,陷入了沉思。阿济格要撤军了,南京那边的消息他已经得到了,阿济格不可能长久的在杭州和自己对峙,他的粮草供应全赖南京方面,南京一失,他不会自陷死地。只是自己要不要追击呢?
阿济格也是一员大将,不是白给的。野战又是满清骑兵的长处,一旦有埋伏,自己怕是要吃大亏。不追?这么好的机会,他实在动心。能兵不血刃的拿下苏州最好,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就更好了。
“报,苏州城燃起大火,满清人放火烧城了。”
“什么?”刘国轩一下弹了起来:“火势如何?”
“烈焰冲天,在大营之内都可以看到。”
话刚说完,刘国轩已经一阵旋风般冲到了帅帐之外。刘国轩心中也在滴血,大营与苏州城可有二十里之遥呢,这里都能看见,城中不知道烧成了什么样子。苏州,人间天堂…………现在必然已经是人间地狱了。
“报,大量苏州百姓被驱赶出城,正向我方军营而来,他们已经来人,希望我们庇护他们。”
刘国轩直觉脑袋发涨,唉…………为什么战争是在自己的土地上打起来。这些人都是无辜的百姓,失去了家园,失去了粮食,自己若是不管,也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阿济格,你够毒辣,可是,自今日以后,满清人在别想踏进江南一步,这把大火不但烧掉了我追击你的机会,同时也烧掉了你们来江南的可能。
“来人,立即通告难民,北伐军庇护他们,会给他们食物,会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叫他们不要惊慌,更不要乱。”刘国轩发布完命令,忽然高声吼到:“司马冬。”
“在。”
“大军无法追击满清人了,我们的军粮要接济难民,无法展开大规模追击。可对这些畜生,也不能就这么轻易就放过,你的师是骑兵师,是王爷费尽心血组建的龙骑兵师。现在,本帅命令你追击,不要逞强,找机会狠狠的撕掉满清人几块肉。嗯,给你五日的口粮。”
“遵命。”司马冬应命而去。回到营地的司马冬集合了骑兵:“兄弟们,苏州是江南最美丽的地方,可现在苏州却在烈火中哭泣,这是满清人的罪孽。大量的难民正向我们的大营而来,还不知道有多少人死在苏州的大火之中,这都是满清人造的孽,兄弟们,你们说该怎么办?”
“杀……”
“杀…………”
“杀………………”
一声比一声雄壮,一声比一声杀气重,一股浓重的血气似乎要从每个人胸中奔流而出。毁城杀人,天理难容:“人们都说满清骑兵如狼似虎,让我们告诉他们,比骑兵,我们比他们更精良,更厉害。满清一直看扁我们,他们肆无忌惮的在神州大地上杀人放火,视我们如无物,现在,让我们用手中的武器告诉他们,我们的回答,杀…………”
轰隆隆如雷鸣般的马蹄声响起,所有的战士催马冲了出去。苏州城的火势远远就能看见,任何人都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仇恨,已经到了难以化解的地步。
行进的队伍之中,一个战士泪留满面,引起了军官的注意:“刘涛,你哭什么?”
“报告班长,我是苏州人。我的三个兄弟还在苏州,他们都已经成家,这样的大火之下,怕是…………”
‘啪’的一声脆响,这名班长一马鞭抽了过来:“孬种,狗屎,在这里流猫尿有个屁用。这队伍之中,苏州人少吗?谁没有亲人?哭有什么用?把所有的力气存起来,看见女真杂种就砍死他们,报仇。”
“是,报仇。”
一声报仇迅速影响了整个军队,所有的人都抱着复仇的心态,红着眼睛向满清军撤退的方向扑了过去。
两日之后,多铎得到消息的时候,眼前一黑,差点没有晕过去,破口大骂:“阿济格,你害死我了。你算什么名将?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也用?唉…………来人,阿济格的军队到那里了?”多铎破口大骂阿济格下三滥的时候,大家都选择性失意了,因为多铎前几天驱赶百姓攻城和阿济格烧城撤退没有多少区别…………
“主子爷,英亲王带领八旗兵已经到达句容,马上就到了。平西王带着汉八旗殿后,现在还没有确切的消息。”
“粮草征发的如何?”
“不是很理想,只够大军十日之用。在有一些时间还能调集一部分过来。”
“够了,派人通知阿济格,让他去五胜渡会合,我们今夜就去五胜渡。”
下面人闻言大惊:“主子,您是要撤军过江?”
多铎眼睛一瞪:“不撤?不撤怎么打?刘国轩定然怒火冲天的穷追猛打,马士英的杂牌军也是步步紧逼,南京又拿不下来。难道我们在南京等死?一旦被包围,我们怎么打?”
“那个,主子爷,大军过江,我们没有足够的船只啊。”
“要你这等废物何用?没有就去找,蠢货。”
赶走了部下,多铎心虚烦躁。他是不得不退了,只是这一败,回去不知道会是什么罪,希望不要影响到哥哥多尔衮。现在正是一个很微妙的时期。小福林已经十二岁了,听说最近不大安分,自家兄长现在成了皇叔父摄政王,自己也要跟上形势啊。只是在南方惨败,回去可要受点罪了。
“主子,洪承畴那边来了消息。”
终于有反应了,多铎急切的问到:“怎么样?”
“洪大学士正引军向滁州赶,准备接应主子您。”
“豪格那边呢?”
“肃武亲王尚无回应。”
哼,还真是好兄弟,这么关键的时刻,还不如外官可靠。就算我们兄弟和你不对盘,这个时候是该计较的时候吗?
多铎的行踪并没有瞒住萧无,满清军前脚刚刚开拔。后脚萧无就站在码头之上,召集了海军将领们。
“众位,多铎撤军了,我们拿下了南京,捅了女真人的后庭,他们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了。”萧无的话语引起了一阵哄笑,虽然不雅,可军中本就抱粗口的地方。
“可这样不够,女真人的累累血债,不能让他们这么拍拍屁股走了。火烧苏州,想必你们都听说了,这样的人,能让他们走吗?”
“不能。”齐刷刷的声音,没有一丝犹豫。
“现在我命令,战舰全部出动,封锁长江,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出现在长江之上的,就俘虏他们,不投降的,就让他去江心喂王八。”
“得令。”将领们开心的笑了,拿下南京已经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封锁长江,这些女真旱鸭子还能怎么样?他们的水军,简陋的让海军将士们心酸………………
“呜………………”随着清晨阳光的升起,一阵号角声在南京响起。伴随着号子声,精神抖擞的海军将士开船入长江。最终的号角响起,长江,将成为满清南征大军脖子上的锁链,彻底的锁死他们。
四十章 弃子
阿济格一把大火烧掉了苏州,驱使难民们涌向了北伐军,虽然成功的拖住了北伐军的脚步,可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人崩溃。阿济格自己也经被打的很窝火,北伐军的骑兵突袭也将他的后阵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失了不少人马。最后无奈,他只有派出投降汉军中战力最强的平西王吴三桂部。
吴三桂也算不负众望,终于死死的拖住了北伐军的骑兵,但是他自己,却陷入了后来赶到的北伐军重重包围。奇怪的是,刘国轩并没有命令下死手,他看重的自然不是吴三桂的性命,而是他率领的那支铁骑。关宁铁骑,自从袁崇焕提出‘以辽人守辽土’的政策,辽东大地上,就多了这一支关宁铁骑,姚勇善战。直到袁崇焕因为牵扯到魏忠贤之乱被杀掉后,这支关宁铁骑就落到了吴三桂手中。
不可否认,吴三桂虽然投降了满清,但他的实力却不容抹杀,他的才华也不能抹杀。这支关宁铁骑被他收入囊中,更是如虎添翼,成为辽东大地上一支异常彪悍的军队,成为连皇太极都忌惮的存在。即便吴三桂投降之后,多尔衮也不敢轻易抽了他的这支军队,害怕反出事端。幸好吴三桂投降之后,表现一直不错。
就连殿后这种明知道危险无比的任务,吴三桂也没有叫苦,毫不犹豫的接了下来。而后的反击战中,这支关宁铁骑的战力也让北伐军惊讶。这些人比满八旗的骑兵还要厉害,也让追击的司马冬部吃了个闷亏。
刘国轩的想收服这支部队,消息传来,海军已经出动,满清军是过不了长江的。更只要的是,吴三桂部队只有三天的口粮,司马冬虽然被吴三桂打了个埋伏,吃了闷亏,损失了一千多人马。可他的部队也成功的突袭了对方辎重营,烧了吴三桂的粮草辎重。现在吴三桂被北伐大军包围在白丹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小帅,我们不能拖得时间长了,会影响我们追击满清军的。”
对于部下的建言,刘国轩不置可否。长江被封锁了,多铎的军队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沿着长江西进入川,豪格现在正在四川,得到他的接应,才有最后一丝希望。只是这一路上的难度,也是难于登天啊。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多铎在厉害也成折戟之势。
五胜渡的清军现在也是有些士气低落,自从进关之后,他们所向披靡,横扫中原。眼看着天下就要平定,该安享这花花中原了,可这该死的明军。简直就是僵尸复活,不知道从那里钻出来和自己做对,现在这个局势,大家都清楚,这仗不好打了。要不然以豫亲王的作风,怎么会退?他作战一向是有进无退的。
“主子,附近的船只都被征集完了,可这远远不够大军所需啊。船又小又少,您看。”
多铎叹息,水军一直本方的弱项,朝上根本不重视水军的建设,更不要说这水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设起来的:“左梦庚呢?他那里不是有舟船上万只吗?怎么不拿出来?”
“主子,左梦庚投降的时候,那些船都被一把火烧了,至今不知道是谁干的,难道您忘记了?”
多铎一下想起来,那时候确实有这么一个消息,只是那个时候还没有意识到水军,他也就没有在意,现在却是追悔莫及:“少便少些吧,多渡几次就是了。对面有元宁的人接应,没什么好担心的。”
“主子,还是小心为上,探子说南京码头有不少明军的战舰,我们要小心这些人啊。”
多铎一个还用你说的眼神,这事情是明摆的,可那又怎么样?还是得渡江,事到如今,如何将更多的八旗子弟带回北京是多铎所想的,至于破釜沉舟,这事情他不是没有想过。明军的器械太精良了,他们吃的亏还少吗?说心里话,就算野战,他也没有十足的信心打败刘国轩。
明军的北伐军与以往所有的明军都不同,死战不退的明军他几乎看不到,但在北伐军中比比皆是。这不是一支部队冒尖的事情,而是整体素质的问题。他现在逐渐的明白了。对于汉人,传统的力量是何其的强大。多尔衮的‘剃发易服令’对于朱慈煃来说简直就是灵丹妙药。也正是因为这条法令,朱慈煃在招募人员,鼓动士气上占据了相当的优势。
不愿剃发易服,这几乎是每个汉人的想法。只是碍于‘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压迫才剃发的,现在有了别的选择,他们毫不犹豫的投入了北伐军的怀抱。掩护明军,提供清军情报,破坏清军的地方征粮队,人民战争的力量何其之强大。就连那些给自己添屁股的复社成员,现在的态度也暧昧了起来。这帮孙子,早晚杀光他们。
“报。王爷,大事不好,二十里外发现大量明军战舰,看方向正是向我们而来。”
多铎一听急了,明军这么快?急忙问到:“图海呢?他的疑兵被识破了?”
“不清楚,还没有图将军的消息。以奴才之见,应该没有,要是被识破,图将军必然会有回报的。”
多铎脑袋一转,现在不是追究的时候,应付眼前的局面才是最重要的:“舟师能否出战?”
一听多铎问这个,汉岱跳了出来:“王爷,不能啊。明军的战舰高大坚固,火器犀利。现在这些船只根本不是对手,迎战只是送死。”
“屁,你汉岱胆子都被明军吓破了吧?有那么邪乎吗?老子还就不信了,王爷,末将请求出战。”
面对反驳他的将领,汉岱却说不出话来了。面对明军的海军,他的苦是刻骨铭心。扬州一次,差点把命丢了;南京一战,以为贝勒爷都死了,明军战舰上的火炮简直就是他的噩梦。他早已经上了关于水军的条陈,却是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反应。
幸好多铎也清楚仓促之下迎战是不智的:“鄂硕,战心可嘉,只是没有仓促迎战的道理。传令,三军固守。”
多铎采取了龟缩政策,见清军没动静。北伐军海军大摇大摆的在长江之上晃悠,却也不展开进攻,只是时而谩骂,时而鸣炮示威。他们的任务是封锁长江,不可轻举妄动。清军也是有红衣大炮滴,可不能小看了他们。
白丹山之上,吴三桂的大营之中,也迎来一位客人。
“长伯,多年不见,想不到会在这样的情况见面。”
一见来人是朱大典,吴三桂慌忙起身:“朱大帅,您怎么来了?”
“呵呵,你都是满清的平西王了,我做吉王的使者又有什么奇怪的?”
吴三桂顿了一下,似乎也是想起当年的事情:“是啊,很多年没见了。大帅当年是何等英姿,现在却见老了。”
朱大典摸了摸自己有些发白的头发:“岁月不扰人啊。”
“大帅可是来劝降?”
“长伯是聪明人,何须我多言?你怎么看待此事?”
吴三桂却摇头:“大帅,赎三桂不敬了。我不能投降,也无法投降了。昔日我与吉王殿下在北京城中打过交道,吉王为人隐忍,又怎么会放过我?”
“郑宏逵这等人物都得宽恕,难道你就不能,只要你将功折罪,以王爷胸怀,这将来必有你一席之地。”
吴三桂再次摇头:“郑宏逵是郑宏逵,我是我,让我如郑宏逵那般活着,还不如去死。还请大帅体谅。”
“看来你是铁了心了,可你不为你麾下的将士们想想吗?我军的火器你清楚,若是攻打,你能坚持多少时间?他们又会是什么下场?”
吴三桂有些犹豫了,以他的心情,百折不挠,却还是有些动摇。现在的局势对他来说是死局。只听朱大典继续说到:“满清人对你如何?让你殿后根本就是送死,他们放火烧了整个苏州,我军将士怒火冲天,这个时候,你就这么有信心阻挡住追兵?”
挡不住也要挡,我吴三桂不论生死,皆要轰轰烈烈,就是可惜了麾下的士兵们,朝夕相处这么久,吴三桂抬头说到:“大帅,且听听他们的声音吧。”转头问帐中众将:“诸位,可愿随某死战?”
“愿为王爷而战,愿为王爷而死。”听到这齐刷刷的声音,朱大典也是叹气。如此得军心,吴三桂你也算一员上将了,可为何要走这一步错棋呢?
四十一章 如梦
接下来吴三桂却挥退了众人,只剩下他和朱大典两人:“大帅,你也看到了,我的兄弟们是愿意为我效死的。”
“看来你的决心已定,那我也就不劝说你了。”
“等一下。我只是说我不降吗,却没有说这些人不降!”
朱大典也有些发愣,他有些看不透吴三桂了,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刚才还不降,这会又有改口的迹象,也就倾听吴三桂的话了:“我是不投降的,只是我不能不为这些兄弟们考虑。现在的情况很清楚,不投降就只有死,都是跟我出生入死多年的兄弟了,也是有家有口的人,不能让他们陪着我一起死。”
“长伯,为何独独就你自己不能降呢?你带领这些人归降,难道怕王爷为难你?”
“和您说句掏心的话吧,吉王那边其实不是什么问题,我也相信,若我归降,性命无忧。可我吴三桂做不到当个闲散人,当个田舍翁,当个什么都不能干的米虫。那样我不如死去,大帅你也清楚,吉王会给我兵权吗?”
朱大典默然,这是不可能的,举凡投降的将领,麾下的士兵都经受过整编。整编之后,这指挥权就被朱慈煃剥夺了,在没有所谓的X家军了。吴三桂投降也是一样,以他的过往,唯有被供养起来,在没有别的出路了。
“真人面前不说假话,长伯你是有主意的人,我也就不多说了。只是可惜了你!唉…………”
吴三桂哈哈一笑:“大帅何必可惜,北伐军中人才济济,有什么好可惜的。再说,我也研究了北伐军的战术,那是全新的战术,我们这些人都老了。三桂这一辈子并没有做过什么后悔的事情,现在死去,这一辈子也足够了。”
朱大典此时却抛出一颗重磅炸弹:“那陈圆圆呢?传闻你为这个女人投降了满清,难道她,你也不想见?”
吴三桂更是哈哈大笑:“哈哈…………大帅,怎么外面那些传言你也相信?我知道,恨我吴三桂的人多了,给我编排什么样的罪名都不奇怪。我吴三桂堂堂七尺男儿,岂会因为一女子左右自己的决定?大帅你难道也相信这些?”
“我自是不信,长伯你深受先皇厚恩,岂会那般轻易就反叛?只是这事情是事实,你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
“人言可畏,我也不想多辩驳什么。我所考虑,依然是这些部下。当时北京失陷,我带兵一无粮草,二无援兵,李自成那畜生又是步步紧逼,条件苛刻,让我如何投降?一旦投降了李自成,我一人之命倒不足惜,可我这些部下,却是一个都别想活命。”
朱大典摇头:“长伯你就不怕我以你这些子弟兵的性命要挟你投降?”
吴三桂依然从容:“大帅,这是不一样的。以前我的对手是李自成,那群流寇是不会给我这些兄弟什么好下场的,恨不得杀之而后快。他们是贼,我们是兵,决不可能一条心的。吉王这里便不同了,且不说吉王待属下仁义,就因为吉王乃天家贵胄,大明继统,他就会善待我的这些部下,他们也有了用武之地。”
“满清在这里败局已定,你犯不上为满清人殉葬啊。”
“满清人?哈哈………………”吴三桂一阵狂笑:“满清人从来没有将我们这些汉人当成自己人,防备我们如同防贼,投降满清不过是当时的权宜之计,也是为了兄弟们活下去。因为我知道,满清不会屠杀这些战士,他们需要我们的人马来打天下。”
看着有些固执的吴三桂,朱大典还是劝说到:“你既然想保全这些兄弟,便随他们一起投降吧。去一趟福州,你兄长吴三凤也在福州,好歹见上最后一面。”
“相见不如不见。大帅,自从多尔衮发布‘剃发易服令’之后,我就存了必死之心。我清楚,我已经没机会回头了。吉王的北伐,占据天时,而这天时,恰恰就是睿亲王多尔衮提供的。哈哈…………睿亲王,多尔衮也配称呼为睿智?不过是些小聪明罢了。”
“且不说这些人了,长伯,你在好好考虑一下。若为满清人殉葬,这千秋之后,你的名声………………”
吴三桂眼中精光一闪:“哼,史笔如刀,我又何必管千秋以后的事?我不是为满清人殉葬,仅仅是为我自己而已。数十年有如过眼云烟,我累了。给满清人做了两年奴才,日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份苦楚,我受够了。此生辉煌无望,便让我辉煌的死去吧。刘国轩是个将才,我的关宁铁骑在他麾下不算辱没。他们是大明的军队,今日回归大明,倒也名正言顺,所有的罪过,皆由我一人来背负吧。”
吴三桂的部署投降了,当朱大典回到山下通报消息的时候,山上哭声也响成一片。朱大典摇头,吴三桂终究还是自尽了,一失足成千古恨啊,何必如此,何必如此。
吴三桂的拳头很硬,也很善战,只是他这次的失败却是注定的,一个弃子的命运是不由他自己决定的。默默的听完朱大典的禀报,刘国轩说到:“厚葬了吴三桂吧,这样的人也算是英雄了。似这等心志坚强之辈要自尽,真不知道他为何要下如此决定。”
关宁铁骑,这支号称明末三铁军之一的军队,又回到了大明的掌握之中。可接下来刘国轩的做法却很奇怪,他直接将这些人打散了像撒糖果一样丢入了整个北伐军之中。这让朱大典很奇怪:“小帅,这些人和满清战斗了很多年,都是不错的士兵,为什么将他们分开?聚拢在一起不是更有战力?”
“战力?延之兄,这些人说起单兵作战能力还不错,马术更是一流。可聚拢在一起,却是一群兵油子,除非是袁崇焕、吴三桂这样猛人的压制下,才能发挥一定战力。我们要的不是这样的兵痞,所以将他们打散,由各个连队的主官们去收拾他们。其实我看重的,只是这些人的马术以及与满清作战的经验,他们若能将对满清人的作战经验传授给士兵,就是他们存在的意义。至于说这么一支骑兵?呵呵,用不了多久,骑兵就不在是战场的主角了,他们有没有关系不大。”
“北伐一路走来,与满清人作战的还少吗?何须他们传授经验?”
“延之,你来的晚,可你更该清楚,我们之所以能顺利北伐。不是满清军无能,他们的战力也是颇为可观的。我们能一路胜利的关系,是因为我们更多的对手是汉军降军。这些人之中,在多年前王爷就埋下了大量的眼线与内应,在打不赢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真正和满清八旗兵的硬仗却是很少,所以这些曾经和满清兵硬碰硬的经验才是有必要的。满清又不是只有江南这点人马,他们还据守着整个中原与北方。可我们现在有能力打下整个中原与北方吗?还不足够,以后还有更艰苦的战斗。”
朱大典对于此也很赞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嘛。”心中也在赞叹,刘国轩以小小年级统帅三军,果然有其道理。
当朱慈煃得到吴三桂自杀消息的时候,反应很冷淡,死了也好,省的自己为难。以后流传的史书,多为复社这些王八蛋为满清人歌功颂德所写,又有什么公信力?吴三桂到底是如何样的人物,倒也不用评价了,一个死人,又有什么评价价值呢?
满清南征军现在是进退维谷,也该到最后一击的时候了。自己这边也到达动员极限了,打仗就是烧钱,这钱烧的真让人心痛。战事一定,自己也该举起刀子干点什么抄家之类的事情了,对于现在出现的墙头草,有怜悯的必要么?缺了你们,我照样控制地方,不稳定因素,满清人却帮自己清理了很多。
四十二章 绝路
福州这边朱慈煃着急,北京方面却更着急,多尔衮都快疯了。多铎上书,战事不顺,本以为是满清勇士不耐南方天(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
海军人员不少,现在进驻南京的就有两万人,装备齐全。本来以为可以稳守一段时间,配合刘国轩他们发动全面反攻呢,只是这满清人的疯狂反扑,却很让人担忧啊。
满清人的大帐之中,多铎却是脸上挂着冰碴子,今日攻势不顺,伤亡太大。这样打下去,南京还没有拿下,自己的人就死光了。气恼的问到:“附近的人马呢?”
“主子爷,左梦庚的人马在金山,赵之龙的人马在句容,那里有那么快的,想必明日这些奴才就到了。”
“知道了,这南京不好打啊,明军火器犀利,你们可有什么办法?”
游击巴言这个时候说到:“奴才有个办法。”
“说说。”
“主子,明军的火器是比我们的强,那我们就扬长避短。找些盾牌来,让他们不敢开火就是了。”
多铎冷哼一声,那意思很清晰,要是消遣我…………我心情很不好。巴言急忙说到:“主子,这附近的汉人百姓多的很,明日奴才带人去抓上一大群来,到了攻城的时候,让他们在前面,咱们的人混在里面。看看明军还敢不敢开火,那明军主将萧无自诩是救民救国,要是开炮打死了自己百姓,他们还说什么?”
“说的好。”多铎赞许到,这个办法好,自己的人躲在百姓群中射箭,必然能大量杀伤敌人。而这明军面对自己的百姓,他们能恨得下心吗?
第二天,满清军居然没有攻城,却让所有人的神经更紧张了。昨天的那份疯狂劲头,可是有目共睹,今天怎么一下没有了生息?难道是等待援兵?想想也就只有这一条理由了。明军的伤亡大,可他们是守城一方,又有火器犀利,所以清军的伤亡只会更大。多铎舍不得满八旗士兵多死,等待附近的汉军来当炮灰,这也是很正常的,反正爱新觉罗家的从来没有把汉人当人看过。
清军的动向,士兵们不知道,萧无却是知道的。军法处的间谍们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满清军中自然不会少。当萧无看到多铎的计划时,当即愣住了,这可真是个绝户计啊。
“司令,怎么了?满清的增援很多吗?”
“你们自己看吧。”萧无将手中的消息让众人传阅,这一下可炸窝了,所有人都是破口大骂,这么歹毒的计划,简直是畜生。骂过之后,所有人也都没主意了,这可怎么办?他们清楚萧无的性子,这事情若是放到别的将领身上还罢了,只是萧无,这位爷能狠下心吗?
“司令,这事情由我来吧。反正我这条命也不打算要了,就是能幸存下来,就把这条命还给老百姓。不能影响了北伐的大局啊。”
萧无皱眉:“屁话,老子能不知道轻重?南京城下,就算死去数万百姓,可只要北伐胜利,江南数百万人丁皆幸,天下黎民皆幸。只是,有没有什么办法能避免这些事情,都是咱们自己的子民啊!”
可整整一夜过去了,没有人有任何办法。直到清晨,有人慌忙来报:“报,满清人集结,要攻城了。只是,现在大量的百姓朝着南京涌来。”
萧无心头一震,这决定该如何选择?
三十八章 罪人
城头之上,明军也是左右为难,火炮手不知道该不该发射,士兵们亦是手足无措,这打还是不打?眼看百姓们扶老携幼的向着城墙而来。士兵们简直是度日如年,敌人隐藏在百姓之中的话怎么办?如何分辨?又怎么可能弹不虚发?一旦开火,百姓们必然遭殃。
最终,萧无走上城头,下达了命令:“传我命令,开火。”
看着萧无平静的脸庞,张伟又跳了出来:“司令,不能啊,就让我带着弟兄们上吧。能救几个是几个。”
“不行。”细作已经报来消息,大量的降军开到南京城下,足足有八万之众,加上满清军,十万大军屯于城下。一旦失去城墙的庇护,就算明军火器犀利,又如何能抵挡的住?汉军就算进攻意志并不坚决,人数上的差距也是无法弥补的。
“司令,你不能这样,一旦下令,这些无辜的百姓就会惨死。您作为下令者,王爷能饶恕您吗?就算王爷饶恕您,千秋史书能饶恕您吗?就算史书不算,您自己的良心又饶的了你吗?”
萧无激动了:“那怎么办?难道看着这些百姓填平了护城河,放火烧了城门?那北伐怎么办?前线的十几万官兵怎么办?谁又来饶恕他们?”
张伟咬牙说到:“司令,让我去吧。虽然时间和地方都不对,可只要我带人出去接应百姓,被杀死。您在万炮齐发,那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看着这雄伟的汉子,萧无沉默了,最后只有说了一句:“活着回来。”
张伟带了两百骑兵就冲出城门,而后城门再次关闭,绝不打开。张伟飞马冲到百姓跟前:“乡亲们,你们不要帮助这些女真人,他们把你们当畜生,为什么要给他们卖命?顺着城墙跑,城上是咱们大明的军队,他们会保护你们…………”
张伟话还没说完,两支冷箭就将他钉死在马上。满清人却不会管你那么多,他们只要破城。后面的督战队又斩杀了一群跑的慢的百姓。惨叫声催动着百姓的神经,只有背着那沉重的袋子向前跑。
萧无在城头也是绝望的闭上了眼睛,两百骑兵,就有如大海中的一朵浪花,瞬间就被大海淹没,这些人大多都被满清人混在百姓中的士兵冷箭射死。他们甚至不知道敌人在那里…………
猛然睁开眼睛,萧无对着远远奔来的百姓们喊了起来,也不管对方能不能听到:“我是北伐军海军司令萧无,乡亲们,你们今日要做满清人的刀么?你们想让子子孙孙都给女真人当奴隶吗?今日,是我下达这该死的命令,死在城下的百姓,你们的家人我会赡养,你们的坟墓我会去祭拜。就算你们的家人要给你们报仇,就都来找我萧无吧。开炮…………”
接到命令的士兵,终于打响了,一轮炮弹过去,顿时血雨纷飞,百姓本就混乱不堪的队伍更是凌乱,哭喊声不绝于耳,混乱的队伍中踩死的人也不在少数。一些胆大的,悄悄扔掉背着的麻袋,趁着混乱,偷袭赶着自己前行的满清军,杀人或者被杀。
可队伍依然在接近城墙,夹杂在百姓之中的清军也比较为难,因为这些百姓的关系,他们无法携带什么大的攻城武器,行进速度也很慢。这些百姓本就是在刀枪的威胁之下才背着土袋前行,速度那里快的起来?又遭遇了炮击,对于战场天生恐惧的他们,只有尖叫咒骂着四散奔逃,直到死亡。
慈不掌兵,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看着下面那些百姓,萧无甚至可以看清他们脸庞上的神色,或绝望、或祈求、或忿恨。萧无总不曾发觉自己的眼力这么好,也从不曾想到人的脸上可以表达出这么多的意思。
“弓箭手,发射。”
“火统手,发射。”
随着一声声的号令,战士们用手中的武器放倒了一个又一个的人。很快百姓退去,在毫不留情的打击之下,连如狼似虎的满清军队都没有办法,更不要说这些普通的百姓了。士兵们看着城下的一片尸体,总有兔死狐悲的感觉。
萧无在城头,忽然向着百姓们撤退的方向跪了下去:“乡亲们,我萧无是罪人,是下令屠戮无辜百姓的罪人。这些士兵都是最忠诚的士兵,他们只是执行我的命令。为了驱除女真人,我萧无下达了这样的命令,北伐过后,失去亲人的人们,你们尽可以来找我萧无报仇。”
反复的呼喊,直到萧无被人拉起来:“司令,这是我们海军全体官兵的事情,为什么要您一个人承担?这罪魁祸首,不是您,是那些天杀的女真鞑子,这些人太阴了,要找也应该找他们的麻烦才是。”
驱逐百姓为先锋的计划失败了,多铎除了恼怒的打了出主意人的军棍,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围城是不可能的,南京临着长江,补给是士兵可以源源不断的补充到南京城中。这长江已经完全掌握在人家手中,他有什么办法?更不要说南京城中本就囤了大量的物资粮食,光是这些囤积,就足够南京孤收半年的。
而自己军中的粮食,顶多半个月,虽然可以四处调集粮食,可那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到处都在闹起义,粮食的征收也是很麻烦的事情,可军情如火。这江南之地不是他们统治已久的地方,而是刚刚占领不久,做什么也不是那么有效率的。
无奈之下,多铎下令:“让阿济格过来会合吧。留一部人马拖住刘国轩。”
“南京我们不攻了?”
“当然攻打,南京怎么能拱手让人。”多铎心中也在滴血,江南这边战事不顺,北伐军步步紧逼,现在更是占据了南京,断了自己的后路。汉军叛变已经变得越多越多,如何放心的下?早就求救了,援兵也是迟迟不至,这鬼仗,怎么打?
想到这里,多铎都有些怨恨自己的兄长多尔衮了,这么快发布剃发易服令做什么,要不是因为剃发易服令,这些汉人不会这么大反应而群起反抗。现在更是进退维谷,一旦有失,大军折损,这可是是要命的啊,一半的满八旗主力都在这里。失去了他们,那是真正的重创了。
若是事有不顺,就只能让这些汉军降军垫底,自己渡江回北京,重整旗鼓了。只是,以朱慈煃这混蛋的狠毒,回去会这么容易吗?一旦失去了大军,他多铎可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三十九章 号角声起
苏州,刘国轩看着眼前一身是血的探子,陷入了沉思。阿济格要撤军了,南京那边的消息他已经得到了,阿济格不可能长久的在杭州和自己对峙,他的粮草供应全赖南京方面,南京一失,他不会自陷死地。只是自己要不要追击呢?
阿济格也是一员大将,不是白给的。野战又是满清骑兵的长处,一旦有埋伏,自己怕是要吃大亏。不追?这么好的机会,他实在动心。能兵不血刃的拿下苏州最好,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就更好了。
“报,苏州城燃起大火,满清人放火烧城了。”
“什么?”刘国轩一下弹了起来:“火势如何?”
“烈焰冲天,在大营之内都可以看到。”
话刚说完,刘国轩已经一阵旋风般冲到了帅帐之外。刘国轩心中也在滴血,大营与苏州城可有二十里之遥呢,这里都能看见,城中不知道烧成了什么样子。苏州,人间天堂…………现在必然已经是人间地狱了。
“报,大量苏州百姓被驱赶出城,正向我方军营而来,他们已经来人,希望我们庇护他们。”
刘国轩直觉脑袋发涨,唉…………为什么战争是在自己的土地上打起来。这些人都是无辜的百姓,失去了家园,失去了粮食,自己若是不管,也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阿济格,你够毒辣,可是,自今日以后,满清人在别想踏进江南一步,这把大火不但烧掉了我追击你的机会,同时也烧掉了你们来江南的可能。
“来人,立即通告难民,北伐军庇护他们,会给他们食物,会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叫他们不要惊慌,更不要乱。”刘国轩发布完命令,忽然高声吼到:“司马冬。”
“在。”
“大军无法追击满清人了,我们的军粮要接济难民,无法展开大规模追击。可对这些畜生,也不能就这么轻易就放过,你的师是骑兵师,是王爷费尽心血组建的龙骑兵师。现在,本帅命令你追击,不要逞强,找机会狠狠的撕掉满清人几块肉。嗯,给你五日的口粮。”
“遵命。”司马冬应命而去。回到营地的司马冬集合了骑兵:“兄弟们,苏州是江南最美丽的地方,可现在苏州却在烈火中哭泣,这是满清人的罪孽。大量的难民正向我们的大营而来,还不知道有多少人死在苏州的大火之中,这都是满清人造的孽,兄弟们,你们说该怎么办?”
“杀……”
“杀…………”
“杀………………”
一声比一声雄壮,一声比一声杀气重,一股浓重的血气似乎要从每个人胸中奔流而出。毁城杀人,天理难容:“人们都说满清骑兵如狼似虎,让我们告诉他们,比骑兵,我们比他们更精良,更厉害。满清一直看扁我们,他们肆无忌惮的在神州大地上杀人放火,视我们如无物,现在,让我们用手中的武器告诉他们,我们的回答,杀…………”
轰隆隆如雷鸣般的马蹄声响起,所有的战士催马冲了出去。苏州城的火势远远就能看见,任何人都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仇恨,已经到了难以化解的地步。
行进的队伍之中,一个战士泪留满面,引起了军官的注意:“刘涛,你哭什么?”
“报告班长,我是苏州人。我的三个兄弟还在苏州,他们都已经成家,这样的大火之下,怕是…………”
‘啪’的一声脆响,这名班长一马鞭抽了过来:“孬种,狗屎,在这里流猫尿有个屁用。这队伍之中,苏州人少吗?谁没有亲人?哭有什么用?把所有的力气存起来,看见女真杂种就砍死他们,报仇。”
“是,报仇。”
一声报仇迅速影响了整个军队,所有的人都抱着复仇的心态,红着眼睛向满清军撤退的方向扑了过去。
两日之后,多铎得到消息的时候,眼前一黑,差点没有晕过去,破口大骂:“阿济格,你害死我了。你算什么名将?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也用?唉…………来人,阿济格的军队到那里了?”多铎破口大骂阿济格下三滥的时候,大家都选择性失意了,因为多铎前几天驱赶百姓攻城和阿济格烧城撤退没有多少区别…………
“主子爷,英亲王带领八旗兵已经到达句容,马上就到了。平西王带着汉八旗殿后,现在还没有确切的消息。”
“粮草征发的如何?”
“不是很理想,只够大军十日之用。在有一些时间还能调集一部分过来。”
“够了,派人通知阿济格,让他去五胜渡会合,我们今夜就去五胜渡。”
下面人闻言大惊:“主子,您是要撤军过江?”
多铎眼睛一瞪:“不撤?不撤怎么打?刘国轩定然怒火冲天的穷追猛打,马士英的杂牌军也是步步紧逼,南京又拿不下来。难道我们在南京等死?一旦被包围,我们怎么打?”
“那个,主子爷,大军过江,我们没有足够的船只啊。”
“要你这等废物何用?没有就去找,蠢货。”
赶走了部下,多铎心虚烦躁。他是不得不退了,只是这一败,回去不知道会是什么罪,希望不要影响到哥哥多尔衮。现在正是一个很微妙的时期。小福林已经十二岁了,听说最近不大安分,自家兄长现在成了皇叔父摄政王,自己也要跟上形势啊。只是在南方惨败,回去可要受点罪了。
“主子,洪承畴那边来了消息。”
终于有反应了,多铎急切的问到:“怎么样?”
“洪大学士正引军向滁州赶,准备接应主子您。”
“豪格那边呢?”
“肃武亲王尚无回应。”
哼,还真是好兄弟,这么关键的时刻,还不如外官可靠。就算我们兄弟和你不对盘,这个时候是该计较的时候吗?
多铎的行踪并没有瞒住萧无,满清军前脚刚刚开拔。后脚萧无就站在码头之上,召集了海军将领们。
“众位,多铎撤军了,我们拿下了南京,捅了女真人的后庭,他们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了。”萧无的话语引起了一阵哄笑,虽然不雅,可军中本就抱粗口的地方。
“可这样不够,女真人的累累血债,不能让他们这么拍拍屁股走了。火烧苏州,想必你们都听说了,这样的人,能让他们走吗?”
“不能。”齐刷刷的声音,没有一丝犹豫。
“现在我命令,战舰全部出动,封锁长江,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出现在长江之上的,就俘虏他们,不投降的,就让他去江心喂王八。”
“得令。”将领们开心的笑了,拿下南京已经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封锁长江,这些女真旱鸭子还能怎么样?他们的水军,简陋的让海军将士们心酸………………
“呜………………”随着清晨阳光的升起,一阵号角声在南京响起。伴随着号子声,精神抖擞的海军将士开船入长江。最终的号角响起,长江,将成为满清南征大军脖子上的锁链,彻底的锁死他们。
四十章 弃子
阿济格一把大火烧掉了苏州,驱使难民们涌向了北伐军,虽然成功的拖住了北伐军的脚步,可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人崩溃。阿济格自己也经被打的很窝火,北伐军的骑兵突袭也将他的后阵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失了不少人马。最后无奈,他只有派出投降汉军中战力最强的平西王吴三桂部。
吴三桂也算不负众望,终于死死的拖住了北伐军的骑兵,但是他自己,却陷入了后来赶到的北伐军重重包围。奇怪的是,刘国轩并没有命令下死手,他看重的自然不是吴三桂的性命,而是他率领的那支铁骑。关宁铁骑,自从袁崇焕提出‘以辽人守辽土’的政策,辽东大地上,就多了这一支关宁铁骑,姚勇善战。直到袁崇焕因为牵扯到魏忠贤之乱被杀掉后,这支关宁铁骑就落到了吴三桂手中。
不可否认,吴三桂虽然投降了满清,但他的实力却不容抹杀,他的才华也不能抹杀。这支关宁铁骑被他收入囊中,更是如虎添翼,成为辽东大地上一支异常彪悍的军队,成为连皇太极都忌惮的存在。即便吴三桂投降之后,多尔衮也不敢轻易抽了他的这支军队,害怕反出事端。幸好吴三桂投降之后,表现一直不错。
就连殿后这种明知道危险无比的任务,吴三桂也没有叫苦,毫不犹豫的接了下来。而后的反击战中,这支关宁铁骑的战力也让北伐军惊讶。这些人比满八旗的骑兵还要厉害,也让追击的司马冬部吃了个闷亏。
刘国轩的想收服这支部队,消息传来,海军已经出动,满清军是过不了长江的。更只要的是,吴三桂部队只有三天的口粮,司马冬虽然被吴三桂打了个埋伏,吃了闷亏,损失了一千多人马。可他的部队也成功的突袭了对方辎重营,烧了吴三桂的粮草辎重。现在吴三桂被北伐大军包围在白丹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小帅,我们不能拖得时间长了,会影响我们追击满清军的。”
对于部下的建言,刘国轩不置可否。长江被封锁了,多铎的军队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沿着长江西进入川,豪格现在正在四川,得到他的接应,才有最后一丝希望。只是这一路上的难度,也是难于登天啊。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多铎在厉害也成折戟之势。
五胜渡的清军现在也是有些士气低落,自从进关之后,他们所向披靡,横扫中原。眼看着天下就要平定,该安享这花花中原了,可这该死的明军。简直就是僵尸复活,不知道从那里钻出来和自己做对,现在这个局势,大家都清楚,这仗不好打了。要不然以豫亲王的作风,怎么会退?他作战一向是有进无退的。
“主子,附近的船只都被征集完了,可这远远不够大军所需啊。船又小又少,您看。”
多铎叹息,水军一直本方的弱项,朝上根本不重视水军的建设,更不要说这水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设起来的:“左梦庚呢?他那里不是有舟船上万只吗?怎么不拿出来?”
“主子,左梦庚投降的时候,那些船都被一把火烧了,至今不知道是谁干的,难道您忘记了?”
多铎一下想起来,那时候确实有这么一个消息,只是那个时候还没有意识到水军,他也就没有在意,现在却是追悔莫及:“少便少些吧,多渡几次就是了。对面有元宁的人接应,没什么好担心的。”
“主子,还是小心为上,探子说南京码头有不少明军的战舰,我们要小心这些人啊。”
多铎一个还用你说的眼神,这事情是明摆的,可那又怎么样?还是得渡江,事到如今,如何将更多的八旗子弟带回北京是多铎所想的,至于破釜沉舟,这事情他不是没有想过。明军的器械太精良了,他们吃的亏还少吗?说心里话,就算野战,他也没有十足的信心打败刘国轩。
明军的北伐军与以往所有的明军都不同,死战不退的明军他几乎看不到,但在北伐军中比比皆是。这不是一支部队冒尖的事情,而是整体素质的问题。他现在逐渐的明白了。对于汉人,传统的力量是何其的强大。多尔衮的‘剃发易服令’对于朱慈煃来说简直就是灵丹妙药。也正是因为这条法令,朱慈煃在招募人员,鼓动士气上占据了相当的优势。
不愿剃发易服,这几乎是每个汉人的想法。只是碍于‘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压迫才剃发的,现在有了别的选择,他们毫不犹豫的投入了北伐军的怀抱。掩护明军,提供清军情报,破坏清军的地方征粮队,人民战争的力量何其之强大。就连那些给自己添屁股的复社成员,现在的态度也暧昧了起来。这帮孙子,早晚杀光他们。
“报。王爷,大事不好,二十里外发现大量明军战舰,看方向正是向我们而来。”
多铎一听急了,明军这么快?急忙问到:“图海呢?他的疑兵被识破了?”
“不清楚,还没有图将军的消息。以奴才之见,应该没有,要是被识破,图将军必然会有回报的。”
多铎脑袋一转,现在不是追究的时候,应付眼前的局面才是最重要的:“舟师能否出战?”
一听多铎问这个,汉岱跳了出来:“王爷,不能啊。明军的战舰高大坚固,火器犀利。现在这些船只根本不是对手,迎战只是送死。”
“屁,你汉岱胆子都被明军吓破了吧?有那么邪乎吗?老子还就不信了,王爷,末将请求出战。”
面对反驳他的将领,汉岱却说不出话来了。面对明军的海军,他的苦是刻骨铭心。扬州一次,差点把命丢了;南京一战,以为贝勒爷都死了,明军战舰上的火炮简直就是他的噩梦。他早已经上了关于水军的条陈,却是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反应。
幸好多铎也清楚仓促之下迎战是不智的:“鄂硕,战心可嘉,只是没有仓促迎战的道理。传令,三军固守。”
多铎采取了龟缩政策,见清军没动静。北伐军海军大摇大摆的在长江之上晃悠,却也不展开进攻,只是时而谩骂,时而鸣炮示威。他们的任务是封锁长江,不可轻举妄动。清军也是有红衣大炮滴,可不能小看了他们。
白丹山之上,吴三桂的大营之中,也迎来一位客人。
“长伯,多年不见,想不到会在这样的情况见面。”
一见来人是朱大典,吴三桂慌忙起身:“朱大帅,您怎么来了?”
“呵呵,你都是满清的平西王了,我做吉王的使者又有什么奇怪的?”
吴三桂顿了一下,似乎也是想起当年的事情:“是啊,很多年没见了。大帅当年是何等英姿,现在却见老了。”
朱大典摸了摸自己有些发白的头发:“岁月不扰人啊。”
“大帅可是来劝降?”
“长伯是聪明人,何须我多言?你怎么看待此事?”
吴三桂却摇头:“大帅,赎三桂不敬了。我不能投降,也无法投降了。昔日我与吉王殿下在北京城中打过交道,吉王为人隐忍,又怎么会放过我?”
“郑宏逵这等人物都得宽恕,难道你就不能,只要你将功折罪,以王爷胸怀,这将来必有你一席之地。”
吴三桂再次摇头:“郑宏逵是郑宏逵,我是我,让我如郑宏逵那般活着,还不如去死。还请大帅体谅。”
“看来你是铁了心了,可你不为你麾下的将士们想想吗?我军的火器你清楚,若是攻打,你能坚持多少时间?他们又会是什么下场?”
吴三桂有些犹豫了,以他的心情,百折不挠,却还是有些动摇。现在的局势对他来说是死局。只听朱大典继续说到:“满清人对你如何?让你殿后根本就是送死,他们放火烧了整个苏州,我军将士怒火冲天,这个时候,你就这么有信心阻挡住追兵?”
挡不住也要挡,我吴三桂不论生死,皆要轰轰烈烈,就是可惜了麾下的士兵们,朝夕相处这么久,吴三桂抬头说到:“大帅,且听听他们的声音吧。”转头问帐中众将:“诸位,可愿随某死战?”
“愿为王爷而战,愿为王爷而死。”听到这齐刷刷的声音,朱大典也是叹气。如此得军心,吴三桂你也算一员上将了,可为何要走这一步错棋呢?
四十一章 如梦
接下来吴三桂却挥退了众人,只剩下他和朱大典两人:“大帅,你也看到了,我的兄弟们是愿意为我效死的。”
“看来你的决心已定,那我也就不劝说你了。”
“等一下。我只是说我不降吗,却没有说这些人不降!”
朱大典也有些发愣,他有些看不透吴三桂了,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刚才还不降,这会又有改口的迹象,也就倾听吴三桂的话了:“我是不投降的,只是我不能不为这些兄弟们考虑。现在的情况很清楚,不投降就只有死,都是跟我出生入死多年的兄弟了,也是有家有口的人,不能让他们陪着我一起死。”
“长伯,为何独独就你自己不能降呢?你带领这些人归降,难道怕王爷为难你?”
“和您说句掏心的话吧,吉王那边其实不是什么问题,我也相信,若我归降,性命无忧。可我吴三桂做不到当个闲散人,当个田舍翁,当个什么都不能干的米虫。那样我不如死去,大帅你也清楚,吉王会给我兵权吗?”
朱大典默然,这是不可能的,举凡投降的将领,麾下的士兵都经受过整编。整编之后,这指挥权就被朱慈煃剥夺了,在没有所谓的X家军了。吴三桂投降也是一样,以他的过往,唯有被供养起来,在没有别的出路了。
“真人面前不说假话,长伯你是有主意的人,我也就不多说了。只是可惜了你!唉…………”
吴三桂哈哈一笑:“大帅何必可惜,北伐军中人才济济,有什么好可惜的。再说,我也研究了北伐军的战术,那是全新的战术,我们这些人都老了。三桂这一辈子并没有做过什么后悔的事情,现在死去,这一辈子也足够了。”
朱大典此时却抛出一颗重磅炸弹:“那陈圆圆呢?传闻你为这个女人投降了满清,难道她,你也不想见?”
吴三桂更是哈哈大笑:“哈哈…………大帅,怎么外面那些传言你也相信?我知道,恨我吴三桂的人多了,给我编排什么样的罪名都不奇怪。我吴三桂堂堂七尺男儿,岂会因为一女子左右自己的决定?大帅你难道也相信这些?”
“我自是不信,长伯你深受先皇厚恩,岂会那般轻易就反叛?只是这事情是事实,你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
“人言可畏,我也不想多辩驳什么。我所考虑,依然是这些部下。当时北京失陷,我带兵一无粮草,二无援兵,李自成那畜生又是步步紧逼,条件苛刻,让我如何投降?一旦投降了李自成,我一人之命倒不足惜,可我这些部下,却是一个都别想活命。”
朱大典摇头:“长伯你就不怕我以你这些子弟兵的性命要挟你投降?”
吴三桂依然从容:“大帅,这是不一样的。以前我的对手是李自成,那群流寇是不会给我这些兄弟什么好下场的,恨不得杀之而后快。他们是贼,我们是兵,决不可能一条心的。吉王这里便不同了,且不说吉王待属下仁义,就因为吉王乃天家贵胄,大明继统,他就会善待我的这些部下,他们也有了用武之地。”
“满清在这里败局已定,你犯不上为满清人殉葬啊。”
“满清人?哈哈………………”吴三桂一阵狂笑:“满清人从来没有将我们这些汉人当成自己人,防备我们如同防贼,投降满清不过是当时的权宜之计,也是为了兄弟们活下去。因为我知道,满清不会屠杀这些战士,他们需要我们的人马来打天下。”
看着有些固执的吴三桂,朱大典还是劝说到:“你既然想保全这些兄弟,便随他们一起投降吧。去一趟福州,你兄长吴三凤也在福州,好歹见上最后一面。”
“相见不如不见。大帅,自从多尔衮发布‘剃发易服令’之后,我就存了必死之心。我清楚,我已经没机会回头了。吉王的北伐,占据天时,而这天时,恰恰就是睿亲王多尔衮提供的。哈哈…………睿亲王,多尔衮也配称呼为睿智?不过是些小聪明罢了。”
“且不说这些人了,长伯,你在好好考虑一下。若为满清人殉葬,这千秋之后,你的名声………………”
吴三桂眼中精光一闪:“哼,史笔如刀,我又何必管千秋以后的事?我不是为满清人殉葬,仅仅是为我自己而已。数十年有如过眼云烟,我累了。给满清人做了两年奴才,日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份苦楚,我受够了。此生辉煌无望,便让我辉煌的死去吧。刘国轩是个将才,我的关宁铁骑在他麾下不算辱没。他们是大明的军队,今日回归大明,倒也名正言顺,所有的罪过,皆由我一人来背负吧。”
吴三桂的部署投降了,当朱大典回到山下通报消息的时候,山上哭声也响成一片。朱大典摇头,吴三桂终究还是自尽了,一失足成千古恨啊,何必如此,何必如此。
吴三桂的拳头很硬,也很善战,只是他这次的失败却是注定的,一个弃子的命运是不由他自己决定的。默默的听完朱大典的禀报,刘国轩说到:“厚葬了吴三桂吧,这样的人也算是英雄了。似这等心志坚强之辈要自尽,真不知道他为何要下如此决定。”
关宁铁骑,这支号称明末三铁军之一的军队,又回到了大明的掌握之中。可接下来刘国轩的做法却很奇怪,他直接将这些人打散了像撒糖果一样丢入了整个北伐军之中。这让朱大典很奇怪:“小帅,这些人和满清战斗了很多年,都是不错的士兵,为什么将他们分开?聚拢在一起不是更有战力?”
“战力?延之兄,这些人说起单兵作战能力还不错,马术更是一流。可聚拢在一起,却是一群兵油子,除非是袁崇焕、吴三桂这样猛人的压制下,才能发挥一定战力。我们要的不是这样的兵痞,所以将他们打散,由各个连队的主官们去收拾他们。其实我看重的,只是这些人的马术以及与满清作战的经验,他们若能将对满清人的作战经验传授给士兵,就是他们存在的意义。至于说这么一支骑兵?呵呵,用不了多久,骑兵就不在是战场的主角了,他们有没有关系不大。”
“北伐一路走来,与满清人作战的还少吗?何须他们传授经验?”
“延之,你来的晚,可你更该清楚,我们之所以能顺利北伐。不是满清军无能,他们的战力也是颇为可观的。我们能一路胜利的关系,是因为我们更多的对手是汉军降军。这些人之中,在多年前王爷就埋下了大量的眼线与内应,在打不赢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真正和满清八旗兵的硬仗却是很少,所以这些曾经和满清兵硬碰硬的经验才是有必要的。满清又不是只有江南这点人马,他们还据守着整个中原与北方。可我们现在有能力打下整个中原与北方吗?还不足够,以后还有更艰苦的战斗。”
朱大典对于此也很赞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嘛。”心中也在赞叹,刘国轩以小小年级统帅三军,果然有其道理。
当朱慈煃得到吴三桂自杀消息的时候,反应很冷淡,死了也好,省的自己为难。以后流传的史书,多为复社这些王八蛋为满清人歌功颂德所写,又有什么公信力?吴三桂到底是如何样的人物,倒也不用评价了,一个死人,又有什么评价价值呢?
满清南征军现在是进退维谷,也该到最后一击的时候了。自己这边也到达动员极限了,打仗就是烧钱,这钱烧的真让人心痛。战事一定,自己也该举起刀子干点什么抄家之类的事情了,对于现在出现的墙头草,有怜悯的必要么?缺了你们,我照样控制地方,不稳定因素,满清人却帮自己清理了很多。
四十二章 绝路
福州这边朱慈煃着急,北京方面却更着急,多尔衮都快疯了。多铎上书,战事不顺,本以为是满清勇士不耐南方天(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