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 部分阅读
,对谁都不是什么好事。”
朱慈煃心中一动,厉声喝到:“和平?回去告诉多尔衮,想和平也可以,在你们偿还了扬州的血债之后,我们或许会和平;在你们偿还了即墨的血债之后,我们也许会和平;在你们退出所有大明的领土之后,我们也许会和平;还有,告诉多尔衮,宁州、殤山、淮安等等地方的冤魂都在天上看着呢,若他们同意和平,本藩才不会反对。”
看朱慈煃一副斩钉截铁的样子,阿拜颜无言,刚才的一切都白说,这位王爷压根就没有和谈的意思:“外臣定当将此事转告,告退。”
等阿拜颜带着于永绶一干人等走了,朱慈煃的眼神却变的异常的复杂。看着下面一大群朝臣,朱慈煃说到:“若有人想投降满清,现在就和满人使团离去。过得今日,本藩若在发现有私通满清者,九族皆诛。”
下面一群人,表情立即精彩了起来,说起来,这些人里面和满清人有联系也有一些。本以为是个双保险,就算朱慈煃再强势,法不责众嘛,可现在看他的表情配合那份语气,绝对不是开玩笑的。想起这位的残酷手段,不少人心中都发毛。可谁会在现在这个时候开溜啊?孙之獬的下场可谓历历在目,在北京那么远的地方,还不是说被杀就被杀了?
很多人心中打鼓,更多的人却是激动。他们听说满清派人来和谈之时,生怕朱慈煃同意。有点眼光的都知道,江南是天下税赋重地,一旦停战,满清人有了喘息之机,不用两年,稳定了江南。那时候,就是朱慈煃在厉害也无力回天了,而现在北伐势头正猛,胜利说不定就快来临了,虽然打的很苦,但是一旦胜利,拥有江南才可能与满清对抗。
现在看朱慈煃这幅坚决的态度,谁也不说话了,谁也不会反对。若真能打回南京,克复祖业,这些朝臣们谁不青史留名?那个时候在和满清人谈判也不迟嘛。
见没人说话,朱慈煃又说到:“诸公皆我大明栋梁,此时一切以北伐为先,谁若做出什么对北伐不利的事情来,就不要该本藩不留情面了。”说完朱慈煃起身而去,只留下一群心中打主意的官员。
三十三章 信任
苏州,阿济格很不满的看着博洛,对于博洛提出的意见十分不屑。现在多尔衮权势滔天,前面他在与多尔衮的交锋中处在了下风,现在正是打击多尔衮的好机会。所以对面的明军他是不愿意立即消灭的,只有这样,他才可能更进一步的掌握军权,来作为与多尔衮对抗的政治资本。
满清内部是铁板一块吗?当然不是,现在天下大势已定,就剩下东南的原明吉王朱慈煃在跳弹。这个时候,野心自然就出现了,前些日子,阿济格以为自己南征功高,让手下人去帮自己争取更高的王爵,可惜却被多尔衮驳回。这让他很不平衡,败李自成、俘宋献策、招降左梦庚,那一件不是大功?可多尔衮却不愿意给自己更搞的待遇,完全是在压制自己。
那么这个时候,要是和明军拼命,就不符合他的利益了。借着西征与南下,多尔衮将手伸进大部分军队,可他阿济格又岂是省油的灯?以赫赫战功成为南下的满清军统帅之一,也不是泥捏的。
现在他的心思就是拖,他不怕对面的明军,就算明军炮火犀利又如何?刚入关的时候,明军的炮火不是一样强大,那个时候明军上百万,如何?还不是败了,全成了满清人麾下的奴才。苏州不过来了五万多人马,虽然顽强,可惜算不上生死大敌。现在在苏州的满清各方军队已逾十万之数,皆是能战之士,有什么好担心的。
要是博洛的存在,阿济格早就开始他自己的动作了,可博洛是多尔衮的支持者,和他一起出征,实际上就是监视他的。要不然多铎能将这十万大军的指挥权交给他?
敷衍走了博洛,阿济格与自己的心腹商议了起来:“你说说看,现在该如何?”
“主子,您现在做的就很好,对峙即可。在做的多了,会成为别人攻击您的口实。”
“可按兵不动太久也不是好事,天下人还以为我阿济格怯战呢!”
“不然,不然。主子,前几次强攻的结果您也看到了,吉逆的军队炮火异常强大,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拼命为好。毕竟咱们女真人的主力大部都在这里,一旦有失,万劫不复啊。现在的形势下,稳守————别人只会说您稳健,而不是怯战。”
“呵呵,你这个奴才,就是会说话。只是多铎快要来了,他一来,怕是另一个局面。”
“主子,多铎其兄乃多尔衮,吉逆的北伐却是将多尔衮放在火上烤,该着急的只是多尔衮而已,您又不是摄政王,何必操那么多的心。就算多铎来了,您说他能啃得下明军那王八壳子一样坚固的营寨吗?”
阿济格摇头,他都做不到的事情,自信多铎也做不到。明军的炮火太猛烈了,还有那要命的钢铁车阵,简直就是绞肉机。女真人强势的骑射,却因为明军有强弩与改良火统的技术优势失去了彪悍的作用。这仗即便能打赢,也是拿尸体堆出来的,这样的胜利,不算是胜利,更可以说是失败。
为什么?因为战争潜力。大明人口众多,就算前面的五万人死绝了,用不了两年,几个五万人的军队也拉出来了。可满清的女真兵呢?女真人人口不足百万,军队更只有十几万,一旦损失个五万,那真是家家披麻、户户带孝,伤筋动骨了。
“哼,多尔衮也是个无谋的蠢货。这个时候搞什么剃发易服令?这一弄搞的我们原本就不足的兵力更是捉襟见肘,汉军又不能完全信任,真是为难。”
阿济格与多尔衮虽然对立,可对外上却是一致的,只有击败了明军,才能安定天下,一统天下。这个时候阿济格还是不会公然与多尔衮对着干的,私下里磨磨蹭蹭就可以了,现在也不是闹对立的时候。
“主子,也不能这么说。睿亲王此一步却是不得不走。明人太多,我们清人太少,不用这个办法,如何统治的了?这些人对于传统的信仰简直是疯狂,若不摧毁他们这些信仰,那是很难统治他们的。现在累是累一些,却为子孙万代留下个基业。”
“那多铎来了,却不好应付。”
“主子何必忧心,豫亲王若来,您将兵权交出即可。都是爱新觉罗的子孙,如此一来,谁还能指摘您的不对?”
“交出去?”阿济格一下也犹豫了,现在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主子英明神武,自有明断。”
阿济格陷入了沉思,这苏州依然是这样平淡的对峙着,完全不像一个决战之地。
当朱大典带着援兵出现在苏州大营的时候,刘国轩是喜出望外。援兵的到来,不但是士气上的鼓舞,更是物资上的补给,只是他奇怪,那里来的这么多援兵?不会又是拉了壮丁吧?那样的队伍他刘国轩可不想带。在一看来的部队番号,刘国轩也有些晕了。
“朱参谋,龙岩不要了吗?只留下一个师三千人加上个施琅,能有多大用处?别我们在前线打的激烈,后院起火,那时候可是后悔都来不及啊。”
朱大典却不着急:“小帅就是小帅,一心只想着胜利。属下就给您宽宽心。”说完低声说到:“王爷已经得到鲁藩的兵力,更降服了郑芝龙,郑家在两广的势力也是非同小可,丁楚魁是不敢妄动的。其余各地均已承认了王爷监国的事实,所以说,现在攻击王爷就等同于造反,他们还不会这么冒险。我们的后方,暂时还是安全的。”
“原来如此,怪不得,这实在是一步险棋。一旦有失,麻烦可就大了。”
“龙岩施琅带领的师已经扩编至一万三千人,下一步的扩编马上就要开始了,相信北伐一结束,所有的指挥员都会名副其实。”
这倒是一个好消息,北伐军中,没有满编的军队,现在开始补充满,好事啊。带兵的将军们谁不希望带甲十万、踏破天下?先不说带兵十万吧,就是每个师都满面,上万人的队伍也够过瘾了。
没有别人在场,刘国轩对此却没有太多的喜悦:“王爷有什么吩咐?”
“王爷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属下给小帅带来一句话。‘战争苦海,任君遨游’。”
刘国轩也动容了,算上增援的一万五千精兵,他麾下现在已经有六万五千人的新军了。这是何等的信任?据他所知,他手下的军队是新军的七成还多。这么大比例的军队放在一个将领手中,有几个皇帝有这份魄力?
经过整编的新军与没有经过整编的军队绝对是两个概念,而经过战争洗礼的新军与初次上战场的新军又是不同的概念。可以说,现在若是刘国轩反了,朱慈煃将遭受致命的打击。可刘国轩会反吗?别人不清楚,刘国轩自己却清楚的很,那不可能。因为没有条件,若说服从命令,新军将士个个没话说,可很多低级军官都是经过讲武堂培养的,这些人对朱慈煃的忠诚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更不要说还有那无孔不入的军法处了。
若刘国轩下令造反,那么等待他的,只会是死亡,而不是荣誉。更何况,朱慈煃的这份信任,若还有其他心思,他刘国轩自己也不能过去。
“好,有你们这支援兵,胜算大增啊。”
朱大典笑道:“怎么?小帅难道没有胜算?王爷还让属下带来一些东西。”朱大典现在不在是朝臣,只是一个师部参谋,在军中也改了自称,成了属下。而他带来的东西,更让刘国轩兴奋。
“太好了,期盼已久啊,带来了多少?”
三十四章 破家为国
是什么让刘国轩如此兴奋?步枪,后装步枪,这是刘国轩早就知道的东西。其实这不是什么秘密,只是因为造价太高,想大规模列装军队,那基本是妄想。可现在出现在这里的步枪,看起来虽然有些粗糙,可刘国轩却清楚,这东西,是实实在在的杀人利器。
“三千支,新生产出来的已经全部带来了。”
“三千。”刘国轩的语气中带着惊讶,要知道,即便徐艺涛这等疯子日以继夜的研究,现在步枪的造价也下不了三十两银子,子弹亦是昂贵。三千支步枪,光造价就九万两,这还不是最恐怖的。更恐怖的是子弹,每颗子弹的造价是三钱银子。若是打一仗,每支步枪平均发射五颗子弹,那就是四千五百两银子,这打的那里是子弹,根本就是白银嘛………………
“王爷吩咐了,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只要北伐能胜利,即便倾家荡产,王爷也无怨无悔。”
对于财政状况,刘国轩不是很了解。可他也知道,江南战乱,这最富庶的地方是弄不到多少钱的,天下大半归了满清,福州的海贸也受到了相当的影响。就算前两年积攒的金山银山,也架不住开销啊!北伐军越打越多,那就代表了耗费越来越大,岂有当兵不给粮吃的道理?目下两路北伐军已经接近二十万之众,且不说其中的精锐与否,光是这二十万张嘴巴,每天就要吃掉多少银两?加上武器、火药、衣甲、炮弹等等等等消耗,每天的消耗都是天文数字。
刘国轩有些意动,他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北伐结束,可这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满清人又不是面粉人,一打就垮:“朱参谋,王爷可有露出什么时间的意思?”
话是没头没脑,可朱大典却是明白的:“没有,王爷没有任何催促的意思。朝中也有人提议尽快结束北伐,甚至是同满清人议和,却被王爷否决。王爷说了,大军在千里之外,如何情况,谁人能知?唯有刘国轩自知该如何行事。他既为北伐副帅,就有责任啃下任何硬骨头,何时进兵、何时决战皆由两路将帅自定。”
“那些老古董没有死谏?”
朱大典很奇怪的看了刘国轩一眼:“有啊,只是不多,现在北伐兵锋正盛,谁会不开眼?我们又不是打不下去了。不过小帅,还是快些结束为好,要不然,对我们以后的发展不利啊。”
“本帅心中有数。对了,我可是听闻到一件趣事,你朱大典将全部家产捐献了?”
朱大典老脸一红:“也没有全部了,至少家人还要吃饭嘛,这饭钱总要留一点。”
“呵呵…………”刘国轩笑了:“世人皆谓朱大典贪婪,想不到家国动荡之际,方显英雄本色啊。”
“什么英雄,小帅这是骂我呢!不错,我朱大典以前人称‘死要钱’。积攒的财富确实是几辈子都挥霍不完,可那又能如何?朱某不才,虽无英明在世,却不想满清人统一天下,若满清一统,吾等子孙皆为人奴隶,生杀予夺,即便在有财富又能如何?还不是人家予取予求。”
刘国轩缓缓的叹气:“王爷曾经说过‘国家尚且如此,个人岂能置之度外?’现在看到朱参军,小子才算明白了。这样吧,一个师参谋实在委屈了您,便到小子身边,一尽军师之责吧。”
刘国轩一转敬语,却让朱大典急忙摆手:“岂能逾越,岂能逾越。”
刘国轩却按住了他:“其实王爷的心思小子明白,先生一生,毁誉参半,因为您的名声有些那个什么,王爷那里不好重用。可小子这里却不管这些,想先生打仗之时,小子还没有出生呢。崇祯三年,在您剿灭山东叛乱的时候,现在赫赫有名的汉镶黄旗都统刘良佐、平西王吴三桂,那个时候还是您手下的小偏将呢。”
朱大典脸色却不好看:“若早知今日,属下当初就该斩杀这两个畜生。”
刘国轩却安慰他到:“且不论人品如何,这两人的才能都是一时之选,先生您也不必在意这些。有些个事情吧,也是没有办法的,吴三桂与满清人打打停停的几十年,能没点联系?打也打出来了;刘良佐的弟弟刘良臣早在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的时候就归降了满清,他们的投降倒也不是偶然。”
朱大典有些震惊,一个堂堂的元帅,还有心思关心这些?见朱大典的神情,刘国轩也不想多做解释,他只是无意中看到军法处的一些并不保密的案卷而已。了解敌人,信息自然是越多越好。
“其实小子说先生到来,我军胜算大增,也是想着一些主意的的。就看先生愿不愿意了?”
“属下只是北伐军的一个参谋,若有军令,自当效死。”
“其实也与这两人有关,吴三桂且不说了,此人心志强硬,枭雄之姿,不大可能招降。可刘良佐却不一样,在满清南下之时,他依然是摇摆彷徨不定,只是当时弘光朝廷太无能,加上亲弟弟的劝降,他便投降了。可他手下却有健卒八万,即便被分散,他现在手下依然有兵马两万,并且就在这苏州城中,若先生能一封书信,晓以大义,相信刘良佐会看清时势。”
朱大典点头:“确实,明辅(刘良佐的字)一直有些优柔寡断的毛病,脾气又臭,不过还算识大体。现在王爷监国,气象与弘光朝截然不同。属下想,若属下出面,明辅应该会弃暗投明。”
“军法处在刘良佐军中也有一些人,他们会配合先生行事,只要能说服刘良佐,配合我们决战,就是大功一件。”
“属下理当效力,只是小帅有意招降,该开出如何条件?王爷是否会同意?毕竟明辅在弘光朝时乃江北四镇之一,广昌伯。即便投降了满清也得一个都统,二等精奇尼哈番。但若我们不开出更好的条件,怕是难有效果。”
“哈哈…………”刘国轩却是一阵大笑:“先生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王爷那里绝对不会有问题,连与王爷敌对的郑宏逵都能从靖虏伯变成靖虏侯,那他刘良臣只要交出一些东西,自然也能成广昌伯变成广昌侯不是嘛。”
朱大典点点头:“只是事成之后,他愿意交出兵权否?这也是个问题。”
刘国轩更是不在意:“先生应该知道,凡入王爷麾下官兵,皆需接受整编。整编之后,他刘良臣即便想做什么,也是有心无力了。若他忠心效力,王爷定不吝给他一世荣华;若继续想当墙头草,怕是天下之大,也无他容身之处了。”
朱大典立即心中敞亮了,是啊,外人那里知道这整编的厉害。连自己都尝到了这柄利刃的锋利,自己带来的两千部曲,一经过整编,自己都控制不住这些人了。刘良佐在这方面能比自己厉害?他不信。
“既如此,事不宜迟,属下这就去安排。”
三十五章 海上奇兵
拉拢归降满清的汉军,一直是朱慈煃坚定不移的行事。按说,对待这些人应该斩尽杀绝才是,背叛祖宗这罪过说起来可是大了。不过军队只是刀剑,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是听令行事。是人都会犯错,只是给不给悔过的机会就要看情况了,这个就是传说中的区别待遇,真正无差别对待的?那不是人………………
对于刘国轩的报告,朱慈煃回话就一句‘兵者,国之大事。军情如火,转瞬即逝,但凡前线之事,君可先斩而后奏。’这一句话,就给了刘国轩尚方宝剑。说起来,对于刘国轩,他也不是很放心。好在刘国轩身边的主要参谋,本身就是军法处的人,又是老成持重,有此人在,倒也不担心出什么大问题。
谢云沛现在直犯晕,跑来吐苦水:“王爷,目前军法处的工作分出相当的大经历在追踪复社中人的隐藏财产与家眷,要是您也原谅他们,那我们是不是没有必要投入这么大的精力了。军法处人力有限,工作却那么多,实在是难啊。”
朱慈煃瞪了他一眼:“少来,你要什么我没给你?就别吐酸水了。复社这些人的追查要继续。都是些聪明人啊,露在表面上的不过都是冰山一角,要是我们现在动手,他们隐藏的那些力量必然能掀起江南一场混乱。那样的话,两三年内江南都恢复不了元气,那是绝不允许的。”
一听王爷还是要收拾他们的,谢云沛也就不说话了。他心中有数,这些人的家产庞大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可以说一旦动手抄家,全部打击的话,那整个国库几年之内都不用担心没钱花了。在这些所谓的士绅家中,钱财只是一个很小部分,更多的是土地与人。大量的土地在他们手中,土地上的佃户都是他们的人,更不要说和官场上那些盘根错节的关系了。现在就动的话,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江南必然是一场乱子,北伐军在前线正在激战,后方现在不能乱啊。
“明白了,王爷,不过对方的狗鼻子也灵的很,现在探查到,有一些人准备串联,怕是准备配合满清牵制北伐军的脚步了。”
“哈哈…………”朱慈煃一阵大笑:“现在才动?不嫌太晚了吗?哼,书生造反,三年不成,果然如此。你暗中给予便利,促成这事情。这些自称朝廷栋梁的东西,也该将他们的本来面目在世人眼前亮一亮了。”
“这个,王爷,会不会对北伐有影响?”
“这个你就不用管了,盯住了就好,自然有人去清剿他们。”朱慈煃自信满满,对北伐造成影响?就凭他们?地方力量就能收拾了他们。北伐军的军心可不是那么容易动摇的,补给现在基本都是从海路走,他们的爪子还伸不过去。
至于他们这些叛乱者,马士英收编的十万大军成分太杂,对抗满清怕是不足,对付这些叛乱,却是刚刚好。不但是投名状,又是练兵之举。这可是一场未来的血雨哇…………
南京,多铎带领三万八旗精锐,倾巢而出,他不打算增援苏州,而是去芜湖。在他看来,马士英麾下虽然有十几万大军,可那都是七拼八凑的杂牌军,击破他们易如反掌。一旦听闻十几万大军失败的消息,苏州的明军还能不军心浮动?更让天下人看看,对抗满清天军,是什么样的下场。
多铎大军出动了,一封封书信通过各种渠道传了出去。长江入海口,佘山岛上,萧无也接到了消息,一下跳了起来,召集众将:“小的们,太好了,终于到我们出场的时候了。”
这一下,所有人都疯了,就在这屁大一点的破岛子上窝了快三个月了,都快要疯掉了。幸好不必担心警戒的问题,因为满清的水军…………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海军的问题。现在满清的水师?要是敢到大海上来,都不用人打,自己就被海浪收拾鸟。
看着一众将领嗷嗷直叫,萧无很有气势的说了起来:“这么久了,你们都憋坏了吧?现在放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功绩,一个天大的功劳,你们想不想要?”
“想…………想…………”
“好,看,多铎在北伐军的压力之下,已经倾巢出动,现在的南京,不算是空城一座,也差不多了。我们在城中又有内应,我们要做的是,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南京,彻底断绝满清的后路。如何?这份功劳你们觉得值不值得让我们在这里窝三个月?”
听着大家的欢呼声,萧无压下了噪音:“不错,我们是海军,拿下南京对我们而言易如反掌。可拿下来不够,我们还要守住,满清军队还没有被击破,他们必然会回师抢夺南京。你们可有信心守住南京?”
“有。”“砍他娘的。”“杀光他们。”之类的叫嚣声响成一片。
“好,很好,都回去准备,三日后出发。也让步军那些狗崽子们看看,咱们海军上岸砍人,绝对不必他们差。”
大家是可以热血冲顶,可萧无作为统帅,却不能意气用事。他知道,朱慈煃赋予他的使命是多么的重要。南京一下,可以说过江的满清大军就失去了根基。南京的政治意义基本上可以和北京并列,想想看,一国之都的沦陷意味着什么?更何况,还有截断江防这个使命呢。
长江一旦被截断,南征的满清军的补给就麻烦了,要么就地征集,要么等从四川过来的补给。南京被拿下,长江被截断,他们连逃都没地方逃了。四川方向嘛?那可算不上太平,想想看,中原的补给绕到四川,在从四川送过来,那消耗基本是送达补给的三五倍,满清的国力是根本不足以支持的。一旦到了那一步,就意味着,要么放弃南下的十万八旗兵,要么放弃中原初步稳定的局势横征暴敛。
看着地图,萧无却是自信满满,满清的水军?那几只小船根本就是送菜。麻烦就麻烦在南京上,打下来容易,现在南京守备的八千兵马收拾起来很容易,可后面的反扑才是最致命的。八旗兵的战斗力还是不能小看的,多铎那边可是把南京神机营的火器都搬走了,这些火器虽然比自己的落后许多,可那不是烧火棍,还是能用的。
拿下南京,守住他。相信源源不断的补充就会从海路上过来。海路掌握在自家手中,实在是个好消息。想想王爷这么多年对海军的大量投入,不是没有原因啊。
三日后,战舰的白帆遮蔽了阳光,一支如狼似虎的海上雄狮冲向了长江,扑向了南京。总攻的号角将由他们吹响,胜利的希望将由他们带来。
三十六章 噩梦开始
当涂,多铎骑在马上,看着大军开进,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在他看来,马士英的军队不过是待宰的羔羊。一骑快马飞驰而至,马上信使的表情怪异,沿途让许多士兵奇怪。这传令兵的表情……莫非是痔疮犯了还骑马?
“报。”
对于这个信使鬼鬼祟祟的样子,多铎很是不满:“什么事?不会好好说话?”他也害怕是刺客,身边的卫士亦是紧张。
“王爷,不好了,南京危机。”信使也急了,可依然是压低了声音,不敢高声说。
多铎一听,心中大震:“怎么回事?速速讲来。”
“王爷率大军离开后,五月二十五日,一支舰队出现在长江之上,抢占港口,迅速打入城中。我军猝不及防,尼堪贝勒阵亡,汉岱尚书聚残兵节节抵抗,请王爷火速回师救援。”
南京被占领,这可是要命的事情:“敌人是什么人?”
“是明军北伐军的旗号。”
“什么?朱慈煃的人马?”多铎顿时大惊失色,这后门被开了没人能不惊的。来人还是平生最大的敌人,南京城中有大量的军械物资,是江南根本之地,一旦失去南京,南征大军就有如无根之萍。
“敌人有多少人马?”
“至少三万之众。”
多铎沉默了一下,号令全军回师。南京危机,回军越快越好,这南京一旦不保,整个战役都别说了。粮草、军械可都在南京囤着呢,这一记黑拳可是将多铎打了个手忙脚乱。
当涂,急行三日即可回到南京,可三日…………南京还坚持的住两日吗?多铎狠心一发:“图赖,你带领所有骑兵迅速赶回南京,大军随后就到。”
“得令。”图赖也知道南京的重要性,这步兵三日的路程骑兵一日即到。希望南京城中汉岱能支持的住,南京一旦失陷,自己就算带着大队骑兵到了也是只能干瞪眼。骑兵攻城?那太浪费了。
五月二十六日晚,图赖满身风尘的到达南京城下,可一眼看去,城墙之上,全部是明军军旗。图赖暗叫完蛋,怎么这么快,两日之间,堂堂一座南京城就陷落了?汉岱这厮,纯粹的废物。多铎离开之时,虽然是倾巢而出,可南京之中亦有万人,居然两日不到就完蛋了?
可是他那里知道,南京城中这一万人马,只有三千满八旗,其余七千汉军在大炮一响之后,一半起义。贝勒尼堪很倒霉的正好撞见一队起义的汉军,被格杀当场。失去主帅,南京城中更是大乱。兵部尚书汉岱虽然挺身而出,可惜力量差距太大,满清军的虚实被起义的汉军掌握的一清二楚。萧无率领海军杀上岸之后,迅速肃清了城中的满清军。
整个战斗对于海军而言,简直就是一场旅游。克服南京,本以为有一场恶战,却不曾想会如此简单。
萧无出现在城头,看着下面的满清军哈哈大笑。图赖见萧无这般嚣张,指着就大骂:“你个乌龟孙子,有种出来和你爷爷大战三百回合,没种的东西。”
对于图赖的挑衅,萧无却不在意,战争到了现在还玩大将单挑?脑子被转拍了的家伙…………萧无一回头:“邓牛儿,你不是总吹嘘你炮打的多准吗?看见那么大的目标了吗?干掉他,老子赏你一坛好酒。”
“您就瞧好吧。”
南京城头之上,已经竖立了大量的火炮,都是从船上卸下来的,炮弹火药之类的更是多的很。南京最难的时刻不是打下来南京,而是守住,这里可是满清的大后方,若不是长江水道掌握在自己手中,南京就是孤城一座,如何守得住?
不幸的是,这一轮炮并没有要了图赖的命,图赖一见对方开炮,也不在叫骂,带人呼啦啦的退开了。他们是轻骑而回,根本没有携带任何重武器,连攻城器械也没有,这个时候根本不可能攻城。只有等待多铎大军回援,步军之中才有红衣大炮。
南京失陷的消息有如长了翅膀一样,飞向四方。对于这个消息,朱慈煃是一点也不意外,这也很正常。从南京城中汉军的策反到起义,军法处一直掌握着大量的人员,这样萧无要还是打不下南京,那他就成蠢货中的蠢货了。
满清军南下以来,明军投降者达到二十万之众,这其中可以被策反的人又占据了不少,更有早早被朱慈煃收买却投降满清军,等待爆发的时候。这些官兵现在成了满清军的催命符。满清军虽然日防夜防,可这些投降官兵的总数超过了整个满清南下的军队,又不能急。
不等多铎着手大举梳理这些汉军的时候,朱慈煃的北伐就开始了,让多铎无暇治军。这个时候,一切都发生了。自明军北伐开始之后,满清人对于投降汉军的防范明显加强,可这一时半会又那里处理的完?
当多铎率军赶回南京之时,他又接到一条让他崩溃的消息。马士英部接到消息之后,又拔营缓缓北上。而苏州刘国轩部一改以往消极防御的策略,主动出击,数次攻打苏州城,让阿济格疲惫不堪。
三个方向,没有一个省心的,一种末日来临的气氛在满清军中蔓延。投降的汉军现在更是人心惶惶,就是没有心思的也生出几分心思来。眼看明军得势,自己该何去何从?现在满清人看自己的眼神都带着血光,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来杀自己。这样的情况下,还有有备无患比较好。
多铎不会蠢到这个时候对投降的汉军动手,他还需要这些人的力量,只能安抚,不能屠杀。只是下级官兵却没有这思想,本来就当汉人是奴仆畜生一般,现在更没有好感,军中一种壁垒分明的气氛悄悄成型。这个情况也让多铎闹心不已,大敌当前,军心不稳,这仗还怎么打?内忧外患啊,南京一陷落,简直就是噩梦开始,必须要不惜一切代价,火速夺回南京。
“王爷,汉岱回来了。”
“哼,他还有脸来见我?叫他进来。”
汉岱一身狼狈的进来,跪下请罪:“罪臣丢失重镇,请王爷处置。”
“你丢失南京,丢失主将,难道还想逃出军法之责吗?”多铎寒声说到。
“请王爷处置,罪臣心服口服。”
“哼,杀了你是便宜你。现在你就带着敢死队冲上去,两日之内拿回南京,一切罢了,若是不能,两罪并罚,定取尔项上人头。”
汉岱一个头磕了下去:“谢王爷开恩,罪臣定拿下南京,死战以赎罪。”
三十七章 绝户计
满清军的反攻是疯狂的,让萧无想象不到的疯狂。兵卒们根本不在乎性命,只知道向前冲,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根本不在乎,踩着那温热的身体继续向前冲。南京城头虽然已经做了布置,却依然有些抵抗不住,这些人简直就是玩命。
弓箭、枪子、擂石、滚木、沸油如雨点一般的打下城头。滚木之下,脑浆和血肉混合;一锅沸油泼下,总是有很多人哇哇大叫的四周乱跑,试图驱除身上的疼痛,直到倒下,失去生命。火炮都快打红了,可满清人的攻城器械依然缓缓的到了城边,大堆的残骸在路上冒着浓烟。
“把油泼下去,放火,动作快,都他娘的快的,那个连丢了阵地,老子立即执行军法。”邵源的嗓门几乎能覆盖全部城头,这家伙身形高大,手中一把大砍刀,舞动的虎虎生风,但有到他视线中的满清军。这厮虎吼一声,冲将过去,一刀两断,宛如一台压路机一般,无人能挡。
“将军小心。”一名亲卫合身扑上,替邵源挨了一箭,不甘而死。
等邵源爬起来,看清是自己的心腹替自己挡了一箭,眼睛也红了,声如巨雷:“狗崽子,来啊,爷爷砍死你们这些杂种,呀………………杀啊…………”
邵源的冲动引来的是一阵箭雨,不可否认,满清在城下的弓箭是相当犀利的。在火统与火炮双重压制之下,依然带给了守军相当的伤亡。面对这些疯狂的满清人,也让萧无无奈,他的时间太少了,实在难做到防备完善,而满清人不要命的突袭,更是给了他很大的压力。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一天之内,明军打退了清军七次攻城。战士们累到快站不住了,一听敌人退走,摸出水壶,也不管壶嘴上还沾着人血,就这么喝上两口,倒头就睡,被他们当枕头的,只有尸体…………
后勤换防的队伍上来,一个个的叫醒他们,虽然很多人永远都叫不醒了。收尸队一个个的摸着脉搏,但凡有一丝挑动马上送去救治,有一丝希望是一丝希望。直到医疗队的张队长红着眼睛,眼泪长流的跑来,一副拼命的架势:“你们这些龟孙子啥意思?能救就救,不能救谁也没有办法,送去的一半都是尸体,让我们看着兄弟死去?你们这帮龟孙子安得什么心?”
夜里,萧无睡不着,脸色沉重的看着张伟。张伟肩膀上的绷带还渗着血,嘴上却一点也没有退缩:“萧司令,就让我去吧,我的团已经打残了,标下挑选了五百汉子,都是没家没口,了无牵挂的。”
萧无摇头:“别急,不到最后一步,我是不会动用这一步的。这一步,实在是…………”
“司令,俺们都明白,慈不掌兵嘛,只要能干死这帮满清杂种,死就死了。标下的兵,没有一个孬种,您就瞧好吧。”
“你去准备吧,让我在想想,在想想。”
第一天的战斗就这么艰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为了南京,这些人这么疯狂?满清人的火炮被自己打掉了七七八八,可剩下的发射的炮弹也严重破坏了一段城墙,(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
朱慈煃心中一动,厉声喝到:“和平?回去告诉多尔衮,想和平也可以,在你们偿还了扬州的血债之后,我们或许会和平;在你们偿还了即墨的血债之后,我们也许会和平;在你们退出所有大明的领土之后,我们也许会和平;还有,告诉多尔衮,宁州、殤山、淮安等等地方的冤魂都在天上看着呢,若他们同意和平,本藩才不会反对。”
看朱慈煃一副斩钉截铁的样子,阿拜颜无言,刚才的一切都白说,这位王爷压根就没有和谈的意思:“外臣定当将此事转告,告退。”
等阿拜颜带着于永绶一干人等走了,朱慈煃的眼神却变的异常的复杂。看着下面一大群朝臣,朱慈煃说到:“若有人想投降满清,现在就和满人使团离去。过得今日,本藩若在发现有私通满清者,九族皆诛。”
下面一群人,表情立即精彩了起来,说起来,这些人里面和满清人有联系也有一些。本以为是个双保险,就算朱慈煃再强势,法不责众嘛,可现在看他的表情配合那份语气,绝对不是开玩笑的。想起这位的残酷手段,不少人心中都发毛。可谁会在现在这个时候开溜啊?孙之獬的下场可谓历历在目,在北京那么远的地方,还不是说被杀就被杀了?
很多人心中打鼓,更多的人却是激动。他们听说满清派人来和谈之时,生怕朱慈煃同意。有点眼光的都知道,江南是天下税赋重地,一旦停战,满清人有了喘息之机,不用两年,稳定了江南。那时候,就是朱慈煃在厉害也无力回天了,而现在北伐势头正猛,胜利说不定就快来临了,虽然打的很苦,但是一旦胜利,拥有江南才可能与满清对抗。
现在看朱慈煃这幅坚决的态度,谁也不说话了,谁也不会反对。若真能打回南京,克复祖业,这些朝臣们谁不青史留名?那个时候在和满清人谈判也不迟嘛。
见没人说话,朱慈煃又说到:“诸公皆我大明栋梁,此时一切以北伐为先,谁若做出什么对北伐不利的事情来,就不要该本藩不留情面了。”说完朱慈煃起身而去,只留下一群心中打主意的官员。
三十三章 信任
苏州,阿济格很不满的看着博洛,对于博洛提出的意见十分不屑。现在多尔衮权势滔天,前面他在与多尔衮的交锋中处在了下风,现在正是打击多尔衮的好机会。所以对面的明军他是不愿意立即消灭的,只有这样,他才可能更进一步的掌握军权,来作为与多尔衮对抗的政治资本。
满清内部是铁板一块吗?当然不是,现在天下大势已定,就剩下东南的原明吉王朱慈煃在跳弹。这个时候,野心自然就出现了,前些日子,阿济格以为自己南征功高,让手下人去帮自己争取更高的王爵,可惜却被多尔衮驳回。这让他很不平衡,败李自成、俘宋献策、招降左梦庚,那一件不是大功?可多尔衮却不愿意给自己更搞的待遇,完全是在压制自己。
那么这个时候,要是和明军拼命,就不符合他的利益了。借着西征与南下,多尔衮将手伸进大部分军队,可他阿济格又岂是省油的灯?以赫赫战功成为南下的满清军统帅之一,也不是泥捏的。
现在他的心思就是拖,他不怕对面的明军,就算明军炮火犀利又如何?刚入关的时候,明军的炮火不是一样强大,那个时候明军上百万,如何?还不是败了,全成了满清人麾下的奴才。苏州不过来了五万多人马,虽然顽强,可惜算不上生死大敌。现在在苏州的满清各方军队已逾十万之数,皆是能战之士,有什么好担心的。
要是博洛的存在,阿济格早就开始他自己的动作了,可博洛是多尔衮的支持者,和他一起出征,实际上就是监视他的。要不然多铎能将这十万大军的指挥权交给他?
敷衍走了博洛,阿济格与自己的心腹商议了起来:“你说说看,现在该如何?”
“主子,您现在做的就很好,对峙即可。在做的多了,会成为别人攻击您的口实。”
“可按兵不动太久也不是好事,天下人还以为我阿济格怯战呢!”
“不然,不然。主子,前几次强攻的结果您也看到了,吉逆的军队炮火异常强大,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拼命为好。毕竟咱们女真人的主力大部都在这里,一旦有失,万劫不复啊。现在的形势下,稳守————别人只会说您稳健,而不是怯战。”
“呵呵,你这个奴才,就是会说话。只是多铎快要来了,他一来,怕是另一个局面。”
“主子,多铎其兄乃多尔衮,吉逆的北伐却是将多尔衮放在火上烤,该着急的只是多尔衮而已,您又不是摄政王,何必操那么多的心。就算多铎来了,您说他能啃得下明军那王八壳子一样坚固的营寨吗?”
阿济格摇头,他都做不到的事情,自信多铎也做不到。明军的炮火太猛烈了,还有那要命的钢铁车阵,简直就是绞肉机。女真人强势的骑射,却因为明军有强弩与改良火统的技术优势失去了彪悍的作用。这仗即便能打赢,也是拿尸体堆出来的,这样的胜利,不算是胜利,更可以说是失败。
为什么?因为战争潜力。大明人口众多,就算前面的五万人死绝了,用不了两年,几个五万人的军队也拉出来了。可满清的女真兵呢?女真人人口不足百万,军队更只有十几万,一旦损失个五万,那真是家家披麻、户户带孝,伤筋动骨了。
“哼,多尔衮也是个无谋的蠢货。这个时候搞什么剃发易服令?这一弄搞的我们原本就不足的兵力更是捉襟见肘,汉军又不能完全信任,真是为难。”
阿济格与多尔衮虽然对立,可对外上却是一致的,只有击败了明军,才能安定天下,一统天下。这个时候阿济格还是不会公然与多尔衮对着干的,私下里磨磨蹭蹭就可以了,现在也不是闹对立的时候。
“主子,也不能这么说。睿亲王此一步却是不得不走。明人太多,我们清人太少,不用这个办法,如何统治的了?这些人对于传统的信仰简直是疯狂,若不摧毁他们这些信仰,那是很难统治他们的。现在累是累一些,却为子孙万代留下个基业。”
“那多铎来了,却不好应付。”
“主子何必忧心,豫亲王若来,您将兵权交出即可。都是爱新觉罗的子孙,如此一来,谁还能指摘您的不对?”
“交出去?”阿济格一下也犹豫了,现在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主子英明神武,自有明断。”
阿济格陷入了沉思,这苏州依然是这样平淡的对峙着,完全不像一个决战之地。
当朱大典带着援兵出现在苏州大营的时候,刘国轩是喜出望外。援兵的到来,不但是士气上的鼓舞,更是物资上的补给,只是他奇怪,那里来的这么多援兵?不会又是拉了壮丁吧?那样的队伍他刘国轩可不想带。在一看来的部队番号,刘国轩也有些晕了。
“朱参谋,龙岩不要了吗?只留下一个师三千人加上个施琅,能有多大用处?别我们在前线打的激烈,后院起火,那时候可是后悔都来不及啊。”
朱大典却不着急:“小帅就是小帅,一心只想着胜利。属下就给您宽宽心。”说完低声说到:“王爷已经得到鲁藩的兵力,更降服了郑芝龙,郑家在两广的势力也是非同小可,丁楚魁是不敢妄动的。其余各地均已承认了王爷监国的事实,所以说,现在攻击王爷就等同于造反,他们还不会这么冒险。我们的后方,暂时还是安全的。”
“原来如此,怪不得,这实在是一步险棋。一旦有失,麻烦可就大了。”
“龙岩施琅带领的师已经扩编至一万三千人,下一步的扩编马上就要开始了,相信北伐一结束,所有的指挥员都会名副其实。”
这倒是一个好消息,北伐军中,没有满编的军队,现在开始补充满,好事啊。带兵的将军们谁不希望带甲十万、踏破天下?先不说带兵十万吧,就是每个师都满面,上万人的队伍也够过瘾了。
没有别人在场,刘国轩对此却没有太多的喜悦:“王爷有什么吩咐?”
“王爷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属下给小帅带来一句话。‘战争苦海,任君遨游’。”
刘国轩也动容了,算上增援的一万五千精兵,他麾下现在已经有六万五千人的新军了。这是何等的信任?据他所知,他手下的军队是新军的七成还多。这么大比例的军队放在一个将领手中,有几个皇帝有这份魄力?
经过整编的新军与没有经过整编的军队绝对是两个概念,而经过战争洗礼的新军与初次上战场的新军又是不同的概念。可以说,现在若是刘国轩反了,朱慈煃将遭受致命的打击。可刘国轩会反吗?别人不清楚,刘国轩自己却清楚的很,那不可能。因为没有条件,若说服从命令,新军将士个个没话说,可很多低级军官都是经过讲武堂培养的,这些人对朱慈煃的忠诚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更不要说还有那无孔不入的军法处了。
若刘国轩下令造反,那么等待他的,只会是死亡,而不是荣誉。更何况,朱慈煃的这份信任,若还有其他心思,他刘国轩自己也不能过去。
“好,有你们这支援兵,胜算大增啊。”
朱大典笑道:“怎么?小帅难道没有胜算?王爷还让属下带来一些东西。”朱大典现在不在是朝臣,只是一个师部参谋,在军中也改了自称,成了属下。而他带来的东西,更让刘国轩兴奋。
“太好了,期盼已久啊,带来了多少?”
三十四章 破家为国
是什么让刘国轩如此兴奋?步枪,后装步枪,这是刘国轩早就知道的东西。其实这不是什么秘密,只是因为造价太高,想大规模列装军队,那基本是妄想。可现在出现在这里的步枪,看起来虽然有些粗糙,可刘国轩却清楚,这东西,是实实在在的杀人利器。
“三千支,新生产出来的已经全部带来了。”
“三千。”刘国轩的语气中带着惊讶,要知道,即便徐艺涛这等疯子日以继夜的研究,现在步枪的造价也下不了三十两银子,子弹亦是昂贵。三千支步枪,光造价就九万两,这还不是最恐怖的。更恐怖的是子弹,每颗子弹的造价是三钱银子。若是打一仗,每支步枪平均发射五颗子弹,那就是四千五百两银子,这打的那里是子弹,根本就是白银嘛………………
“王爷吩咐了,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只要北伐能胜利,即便倾家荡产,王爷也无怨无悔。”
对于财政状况,刘国轩不是很了解。可他也知道,江南战乱,这最富庶的地方是弄不到多少钱的,天下大半归了满清,福州的海贸也受到了相当的影响。就算前两年积攒的金山银山,也架不住开销啊!北伐军越打越多,那就代表了耗费越来越大,岂有当兵不给粮吃的道理?目下两路北伐军已经接近二十万之众,且不说其中的精锐与否,光是这二十万张嘴巴,每天就要吃掉多少银两?加上武器、火药、衣甲、炮弹等等等等消耗,每天的消耗都是天文数字。
刘国轩有些意动,他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北伐结束,可这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满清人又不是面粉人,一打就垮:“朱参谋,王爷可有露出什么时间的意思?”
话是没头没脑,可朱大典却是明白的:“没有,王爷没有任何催促的意思。朝中也有人提议尽快结束北伐,甚至是同满清人议和,却被王爷否决。王爷说了,大军在千里之外,如何情况,谁人能知?唯有刘国轩自知该如何行事。他既为北伐副帅,就有责任啃下任何硬骨头,何时进兵、何时决战皆由两路将帅自定。”
“那些老古董没有死谏?”
朱大典很奇怪的看了刘国轩一眼:“有啊,只是不多,现在北伐兵锋正盛,谁会不开眼?我们又不是打不下去了。不过小帅,还是快些结束为好,要不然,对我们以后的发展不利啊。”
“本帅心中有数。对了,我可是听闻到一件趣事,你朱大典将全部家产捐献了?”
朱大典老脸一红:“也没有全部了,至少家人还要吃饭嘛,这饭钱总要留一点。”
“呵呵…………”刘国轩笑了:“世人皆谓朱大典贪婪,想不到家国动荡之际,方显英雄本色啊。”
“什么英雄,小帅这是骂我呢!不错,我朱大典以前人称‘死要钱’。积攒的财富确实是几辈子都挥霍不完,可那又能如何?朱某不才,虽无英明在世,却不想满清人统一天下,若满清一统,吾等子孙皆为人奴隶,生杀予夺,即便在有财富又能如何?还不是人家予取予求。”
刘国轩缓缓的叹气:“王爷曾经说过‘国家尚且如此,个人岂能置之度外?’现在看到朱参军,小子才算明白了。这样吧,一个师参谋实在委屈了您,便到小子身边,一尽军师之责吧。”
刘国轩一转敬语,却让朱大典急忙摆手:“岂能逾越,岂能逾越。”
刘国轩却按住了他:“其实王爷的心思小子明白,先生一生,毁誉参半,因为您的名声有些那个什么,王爷那里不好重用。可小子这里却不管这些,想先生打仗之时,小子还没有出生呢。崇祯三年,在您剿灭山东叛乱的时候,现在赫赫有名的汉镶黄旗都统刘良佐、平西王吴三桂,那个时候还是您手下的小偏将呢。”
朱大典脸色却不好看:“若早知今日,属下当初就该斩杀这两个畜生。”
刘国轩却安慰他到:“且不论人品如何,这两人的才能都是一时之选,先生您也不必在意这些。有些个事情吧,也是没有办法的,吴三桂与满清人打打停停的几十年,能没点联系?打也打出来了;刘良佐的弟弟刘良臣早在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的时候就归降了满清,他们的投降倒也不是偶然。”
朱大典有些震惊,一个堂堂的元帅,还有心思关心这些?见朱大典的神情,刘国轩也不想多做解释,他只是无意中看到军法处的一些并不保密的案卷而已。了解敌人,信息自然是越多越好。
“其实小子说先生到来,我军胜算大增,也是想着一些主意的的。就看先生愿不愿意了?”
“属下只是北伐军的一个参谋,若有军令,自当效死。”
“其实也与这两人有关,吴三桂且不说了,此人心志强硬,枭雄之姿,不大可能招降。可刘良佐却不一样,在满清南下之时,他依然是摇摆彷徨不定,只是当时弘光朝廷太无能,加上亲弟弟的劝降,他便投降了。可他手下却有健卒八万,即便被分散,他现在手下依然有兵马两万,并且就在这苏州城中,若先生能一封书信,晓以大义,相信刘良佐会看清时势。”
朱大典点头:“确实,明辅(刘良佐的字)一直有些优柔寡断的毛病,脾气又臭,不过还算识大体。现在王爷监国,气象与弘光朝截然不同。属下想,若属下出面,明辅应该会弃暗投明。”
“军法处在刘良佐军中也有一些人,他们会配合先生行事,只要能说服刘良佐,配合我们决战,就是大功一件。”
“属下理当效力,只是小帅有意招降,该开出如何条件?王爷是否会同意?毕竟明辅在弘光朝时乃江北四镇之一,广昌伯。即便投降了满清也得一个都统,二等精奇尼哈番。但若我们不开出更好的条件,怕是难有效果。”
“哈哈…………”刘国轩却是一阵大笑:“先生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王爷那里绝对不会有问题,连与王爷敌对的郑宏逵都能从靖虏伯变成靖虏侯,那他刘良臣只要交出一些东西,自然也能成广昌伯变成广昌侯不是嘛。”
朱大典点点头:“只是事成之后,他愿意交出兵权否?这也是个问题。”
刘国轩更是不在意:“先生应该知道,凡入王爷麾下官兵,皆需接受整编。整编之后,他刘良臣即便想做什么,也是有心无力了。若他忠心效力,王爷定不吝给他一世荣华;若继续想当墙头草,怕是天下之大,也无他容身之处了。”
朱大典立即心中敞亮了,是啊,外人那里知道这整编的厉害。连自己都尝到了这柄利刃的锋利,自己带来的两千部曲,一经过整编,自己都控制不住这些人了。刘良佐在这方面能比自己厉害?他不信。
“既如此,事不宜迟,属下这就去安排。”
三十五章 海上奇兵
拉拢归降满清的汉军,一直是朱慈煃坚定不移的行事。按说,对待这些人应该斩尽杀绝才是,背叛祖宗这罪过说起来可是大了。不过军队只是刀剑,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是听令行事。是人都会犯错,只是给不给悔过的机会就要看情况了,这个就是传说中的区别待遇,真正无差别对待的?那不是人………………
对于刘国轩的报告,朱慈煃回话就一句‘兵者,国之大事。军情如火,转瞬即逝,但凡前线之事,君可先斩而后奏。’这一句话,就给了刘国轩尚方宝剑。说起来,对于刘国轩,他也不是很放心。好在刘国轩身边的主要参谋,本身就是军法处的人,又是老成持重,有此人在,倒也不担心出什么大问题。
谢云沛现在直犯晕,跑来吐苦水:“王爷,目前军法处的工作分出相当的大经历在追踪复社中人的隐藏财产与家眷,要是您也原谅他们,那我们是不是没有必要投入这么大的精力了。军法处人力有限,工作却那么多,实在是难啊。”
朱慈煃瞪了他一眼:“少来,你要什么我没给你?就别吐酸水了。复社这些人的追查要继续。都是些聪明人啊,露在表面上的不过都是冰山一角,要是我们现在动手,他们隐藏的那些力量必然能掀起江南一场混乱。那样的话,两三年内江南都恢复不了元气,那是绝不允许的。”
一听王爷还是要收拾他们的,谢云沛也就不说话了。他心中有数,这些人的家产庞大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可以说一旦动手抄家,全部打击的话,那整个国库几年之内都不用担心没钱花了。在这些所谓的士绅家中,钱财只是一个很小部分,更多的是土地与人。大量的土地在他们手中,土地上的佃户都是他们的人,更不要说和官场上那些盘根错节的关系了。现在就动的话,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江南必然是一场乱子,北伐军在前线正在激战,后方现在不能乱啊。
“明白了,王爷,不过对方的狗鼻子也灵的很,现在探查到,有一些人准备串联,怕是准备配合满清牵制北伐军的脚步了。”
“哈哈…………”朱慈煃一阵大笑:“现在才动?不嫌太晚了吗?哼,书生造反,三年不成,果然如此。你暗中给予便利,促成这事情。这些自称朝廷栋梁的东西,也该将他们的本来面目在世人眼前亮一亮了。”
“这个,王爷,会不会对北伐有影响?”
“这个你就不用管了,盯住了就好,自然有人去清剿他们。”朱慈煃自信满满,对北伐造成影响?就凭他们?地方力量就能收拾了他们。北伐军的军心可不是那么容易动摇的,补给现在基本都是从海路走,他们的爪子还伸不过去。
至于他们这些叛乱者,马士英收编的十万大军成分太杂,对抗满清怕是不足,对付这些叛乱,却是刚刚好。不但是投名状,又是练兵之举。这可是一场未来的血雨哇…………
南京,多铎带领三万八旗精锐,倾巢而出,他不打算增援苏州,而是去芜湖。在他看来,马士英麾下虽然有十几万大军,可那都是七拼八凑的杂牌军,击破他们易如反掌。一旦听闻十几万大军失败的消息,苏州的明军还能不军心浮动?更让天下人看看,对抗满清天军,是什么样的下场。
多铎大军出动了,一封封书信通过各种渠道传了出去。长江入海口,佘山岛上,萧无也接到了消息,一下跳了起来,召集众将:“小的们,太好了,终于到我们出场的时候了。”
这一下,所有人都疯了,就在这屁大一点的破岛子上窝了快三个月了,都快要疯掉了。幸好不必担心警戒的问题,因为满清的水军…………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海军的问题。现在满清的水师?要是敢到大海上来,都不用人打,自己就被海浪收拾鸟。
看着一众将领嗷嗷直叫,萧无很有气势的说了起来:“这么久了,你们都憋坏了吧?现在放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功绩,一个天大的功劳,你们想不想要?”
“想…………想…………”
“好,看,多铎在北伐军的压力之下,已经倾巢出动,现在的南京,不算是空城一座,也差不多了。我们在城中又有内应,我们要做的是,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南京,彻底断绝满清的后路。如何?这份功劳你们觉得值不值得让我们在这里窝三个月?”
听着大家的欢呼声,萧无压下了噪音:“不错,我们是海军,拿下南京对我们而言易如反掌。可拿下来不够,我们还要守住,满清军队还没有被击破,他们必然会回师抢夺南京。你们可有信心守住南京?”
“有。”“砍他娘的。”“杀光他们。”之类的叫嚣声响成一片。
“好,很好,都回去准备,三日后出发。也让步军那些狗崽子们看看,咱们海军上岸砍人,绝对不必他们差。”
大家是可以热血冲顶,可萧无作为统帅,却不能意气用事。他知道,朱慈煃赋予他的使命是多么的重要。南京一下,可以说过江的满清大军就失去了根基。南京的政治意义基本上可以和北京并列,想想看,一国之都的沦陷意味着什么?更何况,还有截断江防这个使命呢。
长江一旦被截断,南征的满清军的补给就麻烦了,要么就地征集,要么等从四川过来的补给。南京被拿下,长江被截断,他们连逃都没地方逃了。四川方向嘛?那可算不上太平,想想看,中原的补给绕到四川,在从四川送过来,那消耗基本是送达补给的三五倍,满清的国力是根本不足以支持的。一旦到了那一步,就意味着,要么放弃南下的十万八旗兵,要么放弃中原初步稳定的局势横征暴敛。
看着地图,萧无却是自信满满,满清的水军?那几只小船根本就是送菜。麻烦就麻烦在南京上,打下来容易,现在南京守备的八千兵马收拾起来很容易,可后面的反扑才是最致命的。八旗兵的战斗力还是不能小看的,多铎那边可是把南京神机营的火器都搬走了,这些火器虽然比自己的落后许多,可那不是烧火棍,还是能用的。
拿下南京,守住他。相信源源不断的补充就会从海路上过来。海路掌握在自家手中,实在是个好消息。想想王爷这么多年对海军的大量投入,不是没有原因啊。
三日后,战舰的白帆遮蔽了阳光,一支如狼似虎的海上雄狮冲向了长江,扑向了南京。总攻的号角将由他们吹响,胜利的希望将由他们带来。
三十六章 噩梦开始
当涂,多铎骑在马上,看着大军开进,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在他看来,马士英的军队不过是待宰的羔羊。一骑快马飞驰而至,马上信使的表情怪异,沿途让许多士兵奇怪。这传令兵的表情……莫非是痔疮犯了还骑马?
“报。”
对于这个信使鬼鬼祟祟的样子,多铎很是不满:“什么事?不会好好说话?”他也害怕是刺客,身边的卫士亦是紧张。
“王爷,不好了,南京危机。”信使也急了,可依然是压低了声音,不敢高声说。
多铎一听,心中大震:“怎么回事?速速讲来。”
“王爷率大军离开后,五月二十五日,一支舰队出现在长江之上,抢占港口,迅速打入城中。我军猝不及防,尼堪贝勒阵亡,汉岱尚书聚残兵节节抵抗,请王爷火速回师救援。”
南京被占领,这可是要命的事情:“敌人是什么人?”
“是明军北伐军的旗号。”
“什么?朱慈煃的人马?”多铎顿时大惊失色,这后门被开了没人能不惊的。来人还是平生最大的敌人,南京城中有大量的军械物资,是江南根本之地,一旦失去南京,南征大军就有如无根之萍。
“敌人有多少人马?”
“至少三万之众。”
多铎沉默了一下,号令全军回师。南京危机,回军越快越好,这南京一旦不保,整个战役都别说了。粮草、军械可都在南京囤着呢,这一记黑拳可是将多铎打了个手忙脚乱。
当涂,急行三日即可回到南京,可三日…………南京还坚持的住两日吗?多铎狠心一发:“图赖,你带领所有骑兵迅速赶回南京,大军随后就到。”
“得令。”图赖也知道南京的重要性,这步兵三日的路程骑兵一日即到。希望南京城中汉岱能支持的住,南京一旦失陷,自己就算带着大队骑兵到了也是只能干瞪眼。骑兵攻城?那太浪费了。
五月二十六日晚,图赖满身风尘的到达南京城下,可一眼看去,城墙之上,全部是明军军旗。图赖暗叫完蛋,怎么这么快,两日之间,堂堂一座南京城就陷落了?汉岱这厮,纯粹的废物。多铎离开之时,虽然是倾巢而出,可南京之中亦有万人,居然两日不到就完蛋了?
可是他那里知道,南京城中这一万人马,只有三千满八旗,其余七千汉军在大炮一响之后,一半起义。贝勒尼堪很倒霉的正好撞见一队起义的汉军,被格杀当场。失去主帅,南京城中更是大乱。兵部尚书汉岱虽然挺身而出,可惜力量差距太大,满清军的虚实被起义的汉军掌握的一清二楚。萧无率领海军杀上岸之后,迅速肃清了城中的满清军。
整个战斗对于海军而言,简直就是一场旅游。克服南京,本以为有一场恶战,却不曾想会如此简单。
萧无出现在城头,看着下面的满清军哈哈大笑。图赖见萧无这般嚣张,指着就大骂:“你个乌龟孙子,有种出来和你爷爷大战三百回合,没种的东西。”
对于图赖的挑衅,萧无却不在意,战争到了现在还玩大将单挑?脑子被转拍了的家伙…………萧无一回头:“邓牛儿,你不是总吹嘘你炮打的多准吗?看见那么大的目标了吗?干掉他,老子赏你一坛好酒。”
“您就瞧好吧。”
南京城头之上,已经竖立了大量的火炮,都是从船上卸下来的,炮弹火药之类的更是多的很。南京最难的时刻不是打下来南京,而是守住,这里可是满清的大后方,若不是长江水道掌握在自己手中,南京就是孤城一座,如何守得住?
不幸的是,这一轮炮并没有要了图赖的命,图赖一见对方开炮,也不在叫骂,带人呼啦啦的退开了。他们是轻骑而回,根本没有携带任何重武器,连攻城器械也没有,这个时候根本不可能攻城。只有等待多铎大军回援,步军之中才有红衣大炮。
南京失陷的消息有如长了翅膀一样,飞向四方。对于这个消息,朱慈煃是一点也不意外,这也很正常。从南京城中汉军的策反到起义,军法处一直掌握着大量的人员,这样萧无要还是打不下南京,那他就成蠢货中的蠢货了。
满清军南下以来,明军投降者达到二十万之众,这其中可以被策反的人又占据了不少,更有早早被朱慈煃收买却投降满清军,等待爆发的时候。这些官兵现在成了满清军的催命符。满清军虽然日防夜防,可这些投降官兵的总数超过了整个满清南下的军队,又不能急。
不等多铎着手大举梳理这些汉军的时候,朱慈煃的北伐就开始了,让多铎无暇治军。这个时候,一切都发生了。自明军北伐开始之后,满清人对于投降汉军的防范明显加强,可这一时半会又那里处理的完?
当多铎率军赶回南京之时,他又接到一条让他崩溃的消息。马士英部接到消息之后,又拔营缓缓北上。而苏州刘国轩部一改以往消极防御的策略,主动出击,数次攻打苏州城,让阿济格疲惫不堪。
三个方向,没有一个省心的,一种末日来临的气氛在满清军中蔓延。投降的汉军现在更是人心惶惶,就是没有心思的也生出几分心思来。眼看明军得势,自己该何去何从?现在满清人看自己的眼神都带着血光,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来杀自己。这样的情况下,还有有备无患比较好。
多铎不会蠢到这个时候对投降的汉军动手,他还需要这些人的力量,只能安抚,不能屠杀。只是下级官兵却没有这思想,本来就当汉人是奴仆畜生一般,现在更没有好感,军中一种壁垒分明的气氛悄悄成型。这个情况也让多铎闹心不已,大敌当前,军心不稳,这仗还怎么打?内忧外患啊,南京一陷落,简直就是噩梦开始,必须要不惜一切代价,火速夺回南京。
“王爷,汉岱回来了。”
“哼,他还有脸来见我?叫他进来。”
汉岱一身狼狈的进来,跪下请罪:“罪臣丢失重镇,请王爷处置。”
“你丢失南京,丢失主将,难道还想逃出军法之责吗?”多铎寒声说到。
“请王爷处置,罪臣心服口服。”
“哼,杀了你是便宜你。现在你就带着敢死队冲上去,两日之内拿回南京,一切罢了,若是不能,两罪并罚,定取尔项上人头。”
汉岱一个头磕了下去:“谢王爷开恩,罪臣定拿下南京,死战以赎罪。”
三十七章 绝户计
满清军的反攻是疯狂的,让萧无想象不到的疯狂。兵卒们根本不在乎性命,只知道向前冲,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根本不在乎,踩着那温热的身体继续向前冲。南京城头虽然已经做了布置,却依然有些抵抗不住,这些人简直就是玩命。
弓箭、枪子、擂石、滚木、沸油如雨点一般的打下城头。滚木之下,脑浆和血肉混合;一锅沸油泼下,总是有很多人哇哇大叫的四周乱跑,试图驱除身上的疼痛,直到倒下,失去生命。火炮都快打红了,可满清人的攻城器械依然缓缓的到了城边,大堆的残骸在路上冒着浓烟。
“把油泼下去,放火,动作快,都他娘的快的,那个连丢了阵地,老子立即执行军法。”邵源的嗓门几乎能覆盖全部城头,这家伙身形高大,手中一把大砍刀,舞动的虎虎生风,但有到他视线中的满清军。这厮虎吼一声,冲将过去,一刀两断,宛如一台压路机一般,无人能挡。
“将军小心。”一名亲卫合身扑上,替邵源挨了一箭,不甘而死。
等邵源爬起来,看清是自己的心腹替自己挡了一箭,眼睛也红了,声如巨雷:“狗崽子,来啊,爷爷砍死你们这些杂种,呀………………杀啊…………”
邵源的冲动引来的是一阵箭雨,不可否认,满清在城下的弓箭是相当犀利的。在火统与火炮双重压制之下,依然带给了守军相当的伤亡。面对这些疯狂的满清人,也让萧无无奈,他的时间太少了,实在难做到防备完善,而满清人不要命的突袭,更是给了他很大的压力。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一天之内,明军打退了清军七次攻城。战士们累到快站不住了,一听敌人退走,摸出水壶,也不管壶嘴上还沾着人血,就这么喝上两口,倒头就睡,被他们当枕头的,只有尸体…………
后勤换防的队伍上来,一个个的叫醒他们,虽然很多人永远都叫不醒了。收尸队一个个的摸着脉搏,但凡有一丝挑动马上送去救治,有一丝希望是一丝希望。直到医疗队的张队长红着眼睛,眼泪长流的跑来,一副拼命的架势:“你们这些龟孙子啥意思?能救就救,不能救谁也没有办法,送去的一半都是尸体,让我们看着兄弟死去?你们这帮龟孙子安得什么心?”
夜里,萧无睡不着,脸色沉重的看着张伟。张伟肩膀上的绷带还渗着血,嘴上却一点也没有退缩:“萧司令,就让我去吧,我的团已经打残了,标下挑选了五百汉子,都是没家没口,了无牵挂的。”
萧无摇头:“别急,不到最后一步,我是不会动用这一步的。这一步,实在是…………”
“司令,俺们都明白,慈不掌兵嘛,只要能干死这帮满清杂种,死就死了。标下的兵,没有一个孬种,您就瞧好吧。”
“你去准备吧,让我在想想,在想想。”
第一天的战斗就这么艰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为了南京,这些人这么疯狂?满清人的火炮被自己打掉了七七八八,可剩下的发射的炮弹也严重破坏了一段城墙,(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