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 部分阅读
关键。此次缉拿的十一名官员他心中也有数。公器私用虽然可恨,但还不至于让皇帝大动干戈,怕是这十一人与那些被打成过街老鼠一般的复社中人来往引发的问题。这些复社中人大多是钱党,是钱谦益的走狗,而钱谦益却是满清人的走狗,但凡和满清人有关系了,可就不一般了。
现在满清人组建军队,大有再次南下的姿态,必然要侦查明军军情,看来自己是受到无妄之灾了。唉…………为什么自己这么贪啊。不拿有后患之财,不交无根基之友,昔日自己常说这两句话,却依然没有逃出这个命运,真是活该啊…………
六十一章再出杀胡令
昭武元年四月二十五日,朱慈煃以天子之尊驾临扬州,旁人都不清楚为什么皇帝上个月为何忽然说要到扬州,可有心人却都知道来是为什么!
得到圣驾到达扬州,天子车驾也让无数人膜拜。五百开道御林军皆为八尺大汉,全身金甲宛如天神。相同的身高、相同的铠甲、相同的表情都好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般。
四十八匹雪白骏马拉动的御辇缓缓停下,朱慈煃慢慢走了下来,附近的百姓全部拜服在地。朱慈煃看了一下新任扬州的官员们:“不用搞这些,朕要去塔山看看。”
塔山,当年扬州之战,这里是打的最激烈的地方,为了争取足够的时间让百姓们撤退,五千将士几乎全部埋骨于此。两年过去了,这里依然充斥着那一股豪迈决绝的气息。后来回迁的扬州百姓感于将士们的恩德,自发的在塔山之上建立庙宇供奉,香火常年不断。
朱慈煃更是着人在塔山之上立碑,碑文说明了一切。今日朱慈煃到达这里,也是向世人宣告,他没有忘记那些舍生忘死的英雄,没有忘记那些为炎黄战死的勇者。。。
随着朱慈煃的到来,塔山之上到处都是人,朱慈煃下马步行,一直走到石碑之前。轻轻的拍着石碑:“欧阳翔,你是现任塔山团团长,却不能丝毫忘记这里,你们的先辈是用什么样的决心与敌人战斗,你们的先辈是用什么样的代价换来了塔山团荣誉之名。”
“卑职谨记。”
“开始吧。”
“遵命。”欧阳翔回头命令到:“塔山团,准备点名。”各连连长纷纷出列,却无人说话,静等着朱慈煃开口。
朱慈煃转身面向士兵们,用最大的力气喊到:“秦俊。”
随后却是万千战士齐声回应:“到。”声如利箭,直穿九霄,震的附近之人耳中嗡嗡做响。秦俊是塔山五千将士的带领着,已经死去的他,魂灵却永远伴随这塔山之名,为继承者传扬。
而后各个连长都在喊着一个个逝去的名字,每一声唱名之后,就是一声气壮山和的回应。不但是秦俊,每一位牺牲在塔山之上的战士,都与他们同在。
唱名结束之后,朱慈煃亲自主持祭奠。繁冗的仪式本是朱慈煃最讨厌的,可现在他心中却是肃穆异常,直到仪式结束之后,朱慈煃朗声说到:“满清人剃发易服,绝我汉家苗裔,妄想我们世世代代成为他们的奴隶。这绝不能允许,我们的骨气绝不会为杀戮所消灭,我们的传承绝不能为鲜血冲刷。将士们,子民们,两年前的今日,满清人在扬州屠杀,朕率兵全力救援,亦有三十余万同胞遇害,我们绝不能忘记这些黑暗的日子,我们只有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满清人不但在扬州,在中原、在山东、在陕西、在四川。只要有汉人的地方就有他们的屠刀,他们杀了我们多少父母兄弟,亲朋好友,为了什么?就是想让我们世世代代做他们的奴隶。现在我们用我们不屈的脊梁告诉他们,大汉苗裔不是他们可以断绝的,妄想征服大汉者,必付出血的代价。”
“如今之时日,与五胡乱华之时何其相似?皆威胁我汉家苗裔之存亡。满清杀我百姓,夺我祖庙,今特此讨伐,犯我大汉者死杀,我大汉子民者死。匡复大明基业,天下百姓皆有回击之义。朕特此昭告,屠戮满清,功在天下,中原秀丽河山,本为炎黄之圣地,华夏之乐土,问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万岁…………”
“万岁………………”
人们山呼万岁,聆听这皇帝的宣言。满清人的屠杀太过,那个百姓没有亲人好友不被杀的?举兵入关、横扫中原。进兵西北、挥师南下,神州河山何处不见汉家儿郎之血?当朱慈煃效仿冉闵发出这杀胡令之时,人们沸腾了,报仇,血债唯有血尝。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手。
满清人最大的缺点就是人口,他们根本同大明不在一个档次上。只因为占了便宜,才有了清朝。他们只有不断的杀戮才能震慑百姓,用剃发易服来摧毁汉家信仰。现在这一切都不一样了,众志成城,满清的末日不远了。
塔山祭奠一结束,朱慈煃刚回到扬州城内,就有密报传来。看的朱慈煃是哈哈大笑,好啊,满清现在的内斗更厉害了。豪格回京被圈,家产充公。这下热闹了,豪格亲掌正蓝旗,下面人自然是不服。可多尔衮权势滔天,他们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打?军队都掌握在多尔衮手中,怎么打?求情?那更不可能了,多尔衮那么强硬的态度,谁不知道豪格这些危险了。
“谢云沛,在北京现在有多少动用的力量?”
“大约四百人吧。”
“你派死士假装正蓝旗的人去劫狱,人数不宜过多,引起混乱即可。你们的真正目标是另一个人。”
“请陛下示下。”
“范文程,此人有才,但却为虎作伥,死有余辜。当下多尔衮厌恶此人,其人身边正是防范最薄弱的时候,满清人屡屡刺杀本朝大员,也该让他们尝尝滋味了。”
“明白,卑职定然完成此事。”
“小心在意,挑动满清内部不合与刺杀范文程两者之中,刺杀为先。”
对于范文程,朱慈煃也是很有意见。不过也没有办法,皇太极赏识他,给他发挥的机会,让人家成就了志向。这家伙的破坏力也是相当之大的,幸好现在他与多尔衮不合,要不然刺杀大员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多尔衮啊,你还号称‘睿亲王’,那里配当个睿字,真不知道你那里聪明了。没有范文程,你们能入关,能得天下?哼,怪不得后世说清朝成书的《明史》是最不可信的,这些满清人那里是讲实话的?都是贬低别人,吹嘘他们自己。
现在就是这样,各地的起义不断,清朝史官们只说何时何地有反贼作乱。至于为什么起义?是什么人起义?被屠杀了多少无辜百姓?是完全不替,要么就颠倒黑白,无辜百姓之死全是暴民所为。这‘暴民’,穿着清军的衣服,拿着清军武器,真是暴民啊。对于这样的家伙,一定要彻底的粉碎他们的统治,否则那数百年的黑暗,不敢想象啊。〖bookid=1604281,booknme=《匪行三国》〗好友的书,大家支持一下,书荒的也可以看看,呵呵。
六十二章火器之争
刚刚将范文程弄走,多尔衮也陷入了沉思。范文程所建议的火器之事,早有定论,女真人骑射起家,岂能因为火器便利而弃弓箭取火器呢?
“来人,取一支最新弄到的明军火器来。”
不一刻,便有专人带着步枪来了:“爷,这是最新的明军火器,牺牲了大量内线才弄到的。”
多尔衮抚摸着冰冷的强身:“你来演示一下。”
当即有人竖起箭靶,却不想这位演示者喊道:“在远一些,到四百步上放着。”
随后的射击结果更让多尔衮心中突突,四百步之上,十发八中,短短的时间内就打完了十发,这样的速度,只有很精锐的箭手才能射出这么精准的连珠箭。四百步的距离啊,弓箭和人家没办法比。更有这么恐怖的命中率,一般弓箭手那里达得到!
多尔衮皱眉问到:“你练习火器多长时间了?”
“回爷的话,奴才大概练了三个月。”
三个月,三个月就到了这个程度,多尔衮一阵头皮发麻。自己的八旗子弟从小在马背上长大,能吃奶的时候就与弓箭为伴,一辈子的苦练啊。居然还比不上一个训练了三个月的火器兵。这样的火器一旦大规模出现,那就是末日。南征军的失败一直如大山一般压在他的头顶之上。多尔衮心中一动,多铎还明军手中呢,对于这个胞弟,还是需要弄回来的。
第二日的朝会之上,多尔衮亲自提出了这个火器的问题,详细的讲述了火器的厉害。
“众位臣工,如此火器,确实犀利。我八旗子弟是否坚持弓箭还是换装新武器,还请大家议一议。嗯…………范文成范大人,你乃此事提出者,你先来说一说。”
范文程开始还奇怪呢,今日怎么派人强行将自己弄到金殿之上,原来是让自己挨骂啊。重弓箭而轻火器,是满清祖制,更因为太祖爷努尔哈次被火炮炸死,满清人对火器是深恶痛绝。不过他也豁出去了,挨骂就挨骂吧,只要能让大员们通过火器的使用,那么大清才可能延续下去,也就不枉他一番心思了。
“诸位,摄政王已经讲的很清楚了。此种步枪训练只需要三个月,这样一下,贼酋朱慈煃麾下的军队会越来越多,我们如何对敌?根据探子回报,这样的步枪已经开始大量装备敌军。或许这样的东西一两支不可怕,但是成千上万呢?我们八旗勇士如何对敌?难道用血肉之躯去抵挡敌人的子弹吗?南征军的失败,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范大人,言过了吧。我大清自入关起,短短时间横扫天下,在江南小败一阵,却成你的借口?我八旗将士不勇乎?我大清之军不雄乎?”
在一片“是啊,是啊”的声音中,更有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响起:“范大人到底是汉人哪,你到底是何居心?想让我们女真人死无葬身之地吗?”
范文程一看,大学士刚林出来并不给范文程说话的机会:“诸位,此等火器虽然便利,但是却绝对不能流传天下。诸位想想,天下汉人有多少?我女真人才有多少?若此物一旦传播开去,汉人百姓只需稍加训练便可上战场。那我八旗子弟如何应对?我等入关,仪仗的是八旗勇士之勇,皇上之英明。一旦此物传播,我八旗勇士优势尽丧,我等还有葬身之地吗?”
满清大军是什么德行,这里的人心中都有数。女真人和汉人可以说是仇深似海了,一旦那些草芥般的百姓有了此等利器,那他们还有活路吗?
“对,不能让这东西流传出去,禁绝火器。”
“不错,不错,当禁绝之,以绝后患。”
随着一片赞同之声,满大员们都仇视的目光看着范文程,好像范文程是奸细一般。范文程却清清嗓子:“皇上,南军皆有火器,已占优势。若我大清不思进取,如何战胜源源不断的南军?诸位大人所虑固然有利,但是若不行此事,灾祸便在眼前了。”
“皇上,此人满嘴胡言,应该严查,看其与明逆是否有联系。”以刚林为首的满大员们纷纷发话了。
爱新觉罗福林在龙椅之上却看着多尔衮,他想夺权,却先需隐忍。多尔衮见满大员们一致对外,心中权衡了一下,开口说到:“尔等不可乱说,范大人养病在家,却担心朝政,提出此事,是一番好意,不可妄加猜测。嗯…………范大人,你病体未愈,头脑并不清晰,还是回家静养吧。”
这些女真人才是统治的基础,多尔衮就算权势滔天,可也不能和这么多人拧着干。至于范文程,他可顾不上了,两边说的都有道理,该如何决断?还是看那边实力强吧。
范文程被逐出大殿,一时感觉万念俱灰,不禁仰天长叹。若先皇在,必然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皇太极,你为何死的这么早,若你在活些年,又如何会是这般情况。先皇啊,臣尽力了。
失魂落魄的范文程连轿子都没有坐,就那么走这回家。一路之上都没有说话,几个跟随的家人更是不敢说话,生怕触了霉头,自己倒霉。
直到范府门口,范文程依然还是那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忽听有人叫他:“范大人,范大人。”
“什么人?”一看却也认识,是睿亲王府上的奴才:“噢,可是王爷有什么吩咐?”
“范大人,王爷差小人来是想告诉范大人一声。今日之事,实属无………………”话还没说完,经过的一辆车上忽然跳下两个大汉,手持钢刀,疾步冲向范文程。
范文程的家人中保镖纷纷拔出武器迎上去,更有两人护住范文程。范文程是镇定自若,那位多尔衮的家人却是屁滚尿流的爬了过来:“大人救命…………”
对于此人,在场的人都是心中鄙视,就这还当睿亲王的人呢?就这胆量?殊不料,在五步之外,此人头一低,背后飞出十余支弩箭,在众人不及反应的情况下将范文程扎成了刺猬。范文程不甘的倒在地上,缓缓的闭上了眼睛,他为女真人效命一生,却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死于暗杀。
朝廷之上,多尔衮的心肝可是连续颤动,今日撞了什么邪不成?正在议论火器的事情呢,先是传来豪格部下劫牢被击退的消息,紧接着就是范文程被刺杀的时间。还桩桩件件都与自己有密切的关系,叫他怎么能不心烦?
豪格是他下旨拿起来的,刺杀范文程的人更是他的家奴,这让多尔衮火冒三丈,真是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这事情还真不好处理了。
六十三章 马六甲
自从明军登上马六甲之后,萧无就将指挥部设在这里,陆军已经展开扫荡,海军更是在沿海属于无敌的存在。柔佛被蹂躏的不成样子,只是让人意外的是,这柔佛人的抗击热情却非常之高,巴克里一场大战,连他们的拉赫曼苏丹都被干掉了,失去苏丹的柔佛人去依然不屈不挠的抗争。
萧无揉揉眼睛,没想到,西方来的这些侵略者都被收拾掉了,这些本土人却是如此坚韧。不得不说,宗教在这个地方还真是强大。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当他们高呼‘阿拉至大’‘真主保佑’发起自杀性冲锋的时候,他们的真主阿拉可没有保佑他们。伊斯兰教也是够厉害的,以后在向西到达阿拉伯地区,这个宗教就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了。
虽然现在截断性的目标就定在了马六甲,在向出去打,实在吃不消了。国内需要时间来恢复战争带来的伤痛,和满清一场大战,国内已经是精疲力尽。现在是从牙缝里省出来军费供给他们进行南洋一带的军事行动。随意他们是只许成功的,幸好也做到了,这就是文明的先进性。
先进的科技在平时似乎并不可怕,可一旦开始为战争服务,那就变成了狰狞的怪兽,落后的人群只有在强大的战争机器之前颤抖。
“司令员,最新消息,柔佛人已经推举了达图为新的苏丹,他们宣布要与我们血战到底。”
“本地人的分化收买工作做的如何?”萧无皱眉问参谋。
“不是很理想,这里的居民大部分是伊斯兰信徒,对于信仰坚定的很。”
“不要放松,我们虽然是来发财的,但是总也要给他们一些甜头嘛。郑森的军队到那里了?”
“居銮。”
“传令,两个月的时间,拿下新山,抓住他们的新任苏丹,别再我弄死了,我还想回国献俘呢。”
萧无举步走想外面,马六甲港口现在是一片忙碌。大量的船只进进出出,运送着各地来的物资,炮台工地之上也是一片忙碌。皮鞭声与咒骂声不断响起,修筑炮台的人全部是爪哇土人,这些人被拉过来之后,在刀枪的威胁之下,已经没有了往日他们屠杀华人之时的嚣张,只有瑟瑟发抖。
领会了朱慈煃意思的萧无也绝对不客气,对于修炮台的这些爪哇土人,他很直接的使用了三一抽杀制。每月完成进度最慢的团体,会被分成三人一组抽签,抽中的活命签的两人杀掉动手杀掉抽到死签的人,若不然就一起去死,他们必须为曾经的罪孽付出代价。
登上‘威海’炮台,萧无看着外面的海面,海峡对面鲁帕岛上的‘镇海’要塞建设应该也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吧。卡住马六甲海峡就好像卡主了东西方航线的脖子,现在的船只都是走马六甲海峡的,至于横渡太平洋,现在这样的事情还属于玩命。
“大人,葡萄牙人又要求释放他们,他们愿意付出赎金。”
萧无却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切…………就那么点人,能有几个赎金?叫他们传信回国内,派人去南京和鸿胪寺那些人谈,我这里没工夫。”
“还有一事,大人,那些来往的商船,虽然愿意缴纳税赋,只是各种货币不一而足,换算起来颇为不易,还容易让人钻了空子。还请大人量裁。”
“你是什么意见?”
这些幕僚在国内都是老手了,萧无调他们过来,就是帮忙处理这些的。苗泽立即回答到:“这里已经是我大明的领地,既然他们想通过,惊应该按照大明的规矩来。无论是制度还是货币,都应该按照我大明的制度行事。大人,以后我们只收取白银与黄金,还需要海军舰船的配合。”
“行,这就叫胡大海抽出三条战舰专门配合你们。”
“大人,容下官多嘴一句。既然我们已经掌握了马六甲,南洋之地基本就是我大明的囊中之物。既然并不禁绝商船,不如在马六甲设置大型货栈,所有贸易均在马六甲完成,这样我们便可从中渔利。已经和这些红毛人开战了,何必便宜他们的商队?”
萧无却是摇头,他也想啊,独吞这利润,那太庞大了,谁不眼红。一旦真这样搞,怕是那些欧洲国家要一起来宣战了,现在国内局势还没有完全解决,满清的威胁还在,在南洋这里发生巨大的战争,吃不住劲啊:“此事暂时不急,现在马六甲还在建设,炮台要塞建设均未完成,更是大军供给基地。不能有失!此事容后在议。”
“是下官思虑步骤。”
“好了,你去吧,继续督促粮草,莫使大军有所缺。柔佛…………真是个难缠的地方。”
回到南京的朱慈煃,终于愿意接见了被他晾在一边快三个月的满清使团。
“奶奶的,这可是个好消息。老子还害怕完不成差事,回去怎么交代呢。”
“你只是个武官。稳着点,别弱了我们的气势,总算能有个结果了。”葛利心中也是叹气,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当年弘光朝派遣使团去大清求和,现在反过来了,人家还一副很不上心的样子,你又能怎么样?
“大人啊,我是个粗汉,要是按照我的脾气,咱们早该扭头回北京去。莫的在这里受这鸟气,这些贱种,就该赶尽杀绝。”
“闭嘴,我们是使团,不是军队。你别犯浑,豫亲王可在他们手上,这次无论如何要将豫亲王赎回去。”
方脸武官四下看了一下,悄声说到:“大人,我联系了一些人,我们的人手损失很大。军法处的人很厉害,消除了我们不少安插进来的内线,但还是有些人手的。一旦明朝不同意释放豫亲王,我们便动手吧。”
葛利一急:“你别乱来,不得节外生枝。豫亲王身边必然防卫森严,你莫害了豫亲王。若明庭不同意,我们在想其他办法,豫亲王暂时不会有生命危险,你千万不得轻举妄动。”
“大人,你觉得此次和谈能有结果吗?”
葛利心中无奈:“结果?能有什么结果?真正的结果人家早就用军队打下来了,现在我们有什么办法?只得据理力争了。幸好明朝也比我们强不到那里去,一样是精疲力尽。”
“那我们还和谈什么?在挥兵南下,一雪前耻啊。”
“行了,你个浑人,如此军国大事,自有睿亲王做主。你老老实实的,完成你的任务即可,莫节外生枝。”
“好,我这就去办。”
六十四章和谈
主持与满清人和谈的是内阁大学士黄道周,朱慈煃就见了满清使者一面,而后一切都是黄道周去谈。朱慈煃交代下来的条件非常之苛刻,连黄道周这般痛恨满清人的大臣都觉得有些离谱。
“陛下,这样的条件,是不是?”
“苛刻嘛?”
“臣不是这个意思。臣只是觉得,既然有意和谈,也该表现出一些诚意。”
“和谈?真的会有和平吗?你认为我大明和满清爱新觉罗氏能并立于世吗?”
“不可能。”
“去谈就是了,他们若不愿,也由得他们。就算现在谈下来了,时机一到,朕依然要收复故土,在铸河山。”
“这不符合信义吧?”
“信义?哼,对于杀我子民,奴役汉人的女真人来说,有信义可言吗?想想女真人没有入关之前,屠杀了我们多少百姓?入关之后,又沾染了多少百姓的鲜血?难道这些可以忘记吗?血债唯有血来偿,此时我们依然不能软弱,不要弱了我们的气势。”
“臣明白,臣遵命…………”
被朱慈煃越来越严厉的声音惊的冷汗都下来了,皇帝既然铁了心这样,那他就奉命行事好了。再说这条件也没什么好说的,不就是要女真人退到关外嘛,谈呗。兵戎相见到了这个程度,想善了,不可能。反正这个事情满清人也不会答应。
黄道周刚一退出去,谢云沛就来求见:“什么事?”
“陛下,满清使团武官色尔愣巴图与目标人物接触,想得到步枪的制作方法,您看该如何处理?”
朱慈煃沉吟了一下:“让他得到最原始的步枪资料,这些人想制造步枪,好啊,朕让他们造。子弹的制作可有什么人知道?”
“陛下放心,这是绝密,子弹工序不是什么秘密,但是发射药是最高机密,所有知情人都在基隆秘密基地,不得离开半步,而且知道其中关键的只有那八位匠师,他们的忠诚还是可以得到保证的,也没有什么机会与外人接触。”
“那就好。”
“只是陛下,这么一个利器,让满清人得去合适吗?”
朱慈煃瞪了他一眼,最后还是说了起来:“其实说了你也不明白,步枪你以为找几个工匠就能制造吗?想成规模生产,没有完善的工业链那是妄想,女真人那些蛮子知道工业是什么吗?知道工业链是什么吗?最初级的步枪不但故障率高,而且生产成本极为高昂。若满清人开始生产,就凭这个步枪,就能拖垮他们那现在已经干涸的国库。”
“明白了,臣这就去布置。”
朱慈煃已经知道满清朝议时已经否决了利用火器大量装备军队,现在这使团却在弄步枪的制作方式,应该是多尔衮想装备他的私兵。随着南征的失败,胞弟多铎被擒,小皇帝年龄增长,八旗内部争权,多尔衮那牢不可破的地位,也开始了隐隐的动摇,明里暗里与他做对的人越来越多,他组建一支秘密力量也很正常。
这最简单的步枪制造方法让满清人知道也无妨,自己军队装备的比那强的多了,就算满清人全军装备了步枪也是无济于事。就工业实力而言,女真人连机器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呢,那什么来和他比?
更何况,随着热兵器的出现,战争形态已经发生了改变。谁能动员最大的民力,谁能得到更多百姓的支持,谁就占据了战争的优势。即便中原在满清人手中,可汉人百姓的心思却不在他们那里,而在自己这里。以人口而言,汉人是满清人的几百倍,两者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参见陛下。”
“平身,高丽那边的贸易办的如何?”
“托陛下之福,一切都很顺利。”
看着下面一副恭敬的许镔,外人谁能想到,巨商许镔,居然是朱慈煃的属下,专门负责办一些不好明面上办的事。例如现在,沟通与高丽的航线,大肆贸易,甚至客串海盗,掠夺高丽百姓的血汗钱………………
“策反行动怎么样?”
许镔一脸的羞愧:“属下无能,请陛下责罚。”
朱慈煃微微有些皱眉,高丽那里能弄好,就直接可以兵出关外,打他个出其不意。那里是女真人的根本之地,女真人必然非常重视,当正面大决战的时候,女真人发现后院根本之地失火,他们会是什么表情呢?
“是预算不够?朕可以给你更多的钱财,不要吝啬。”
许镔急忙摇头:“陛下容禀,不是钱财不够。是那些高丽人根本没有骨头,早就被满清人杀怕了,死心塌地的给满清人当狗。这些两面三刀的小人,接受了我们的大量钱财礼物,但是却没有胆量和满清人做对。”
“哼,财帛动人心,这些贪得无厌的家伙居然能忍住钱财的诱惑?”
“钱财的诱惑?他们根本抵挡不住,那些高丽的贵族,见了属下就两眼放光。只是这些王八蛋,拿钱利索,却是不给办事。”
“唉…………看来我们还真是高估这些畜生了。只是钱财收买不够,那就加上生命的威胁吧。朕调派给你两千退役士兵,你的海盗事业好好发展一下吧。”
许镔一听也乐了:“陛下,高丽人那里有什么军队,连大明的流寇都比他们的军队战力强。两千人马虽然打败高丽的军队不成问题,但是想攻城却有些不足了。”
“攻城?你也糊涂了?生怕满清人不知道我们在高丽的动作不成?你是海盗,不是朕的属下。”
“是,是,属下明白了。”
“好了,你去吧,这事虽然不急,但你也要抓紧,小心在意。”
朱慈煃现在感觉忙的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真不知道那些电视剧是怎么演的,皇帝还有时间去微服私访?而且一访就是几个月半年的?现在只有半个江山就忙的自己快喘不过气了,操心啊………………
朱慈煃只是忙碌,满清使团的人却是气愤了。在谈判桌上,就差直接上演全武行了,这条件也太扯蛋了。黄道周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根本不怕你翻脸,这让葛利毫无办法。
“黄大人这样,全无和谈诚意,我看本官还是回北京好了,他日沙场相见。”
黄道周也是针锋相对:“全无诚意?全无诚意本官会坐在这里?既然你不同意,那么请便。战,老夫正发愁没有借口请陛下起兵继续北伐,收复中原呢,此事若成,还要多谢贵使了………………”
六十五章云南叛乱
朱慈煃看着眼前的奏折,双眉也是紧缩:“此事爱卿如何看待?”
这份奏折,却是云南蒙自土司沙定州所上,核心内容只有一个“天波反,定洲讨平之,宜以代镇云南。..”
“陛下,沙定州在土司之中,颇有威望,更在武定土司吾必奎叛乱中立下了不少的功劳,对待此人,还需谨慎。”
因为云南的特殊性,管理体制和内地各省有很大的区别。除了在云南设立了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司,后来又设立了巡抚以外,由于这一地区土司众多,自洪武年间起沐英(封西平侯,其次子晋爵为黔国公)世代镇守该地。沐氏家族不仅掌握了很大的兵权,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换句话说,云南在明代处于世袭勋臣和地方流官的双重管辖之下,两者既互相配合,又常出现纠葛。
而武定土司吾必奎叛乱,正是北伐初期,朱慈煃没功夫对付他,只是下诏让沐天波自行处理。那时候,朱慈煃也能功夫将手伸到云南来。到北伐胜利之时,吾必奎叛乱已经被绞杀完,却不想这还过多久,又弄出了沙定州的问题。
“沙定州和吾必奎一样,哼,只不过这家伙比吾必奎聪明一点。吾必奎,死是便宜他了,居然敢喊出‘已无朱皇帝,何有沐国公。’,真是不知死活。这个沙定州就聪明多了,还知道上书。不过他想取代沐家在云南的势力,朕却是不能让其如愿了。”
马士英却有些不同意见:“陛下,沐家自洪武朝起,在云南也算是根深蒂固,正好趁此机会,夺了沐家的特权。”
朱慈煃心中盘算了一下:“你打算怎么办?”
“吾必奎、沙定州叛乱,正是因为朝廷对云南的政策并不鲜明。朝廷官员、地方土司双重统治之下,难免有些摩擦。云南地形复杂,民族性也复杂,所以当时朝廷才会出此权宜之计策,然时至今日,却不能如此了。”
朱慈煃也是点头,此时的云南可比后世的云南省大多了,不但是云南,还包括了缅甸,老挝大部分地方,这对于朱慈煃收拾南洋地区,甚至出兵印度洋地区都有相当大的影响。。。所以对于云南,朱慈煃很上心,马士英自然体会圣心。
“陛下,云南之地,必须纳入朝廷直辖之下。昔日天之南,今日已成大明腹地,即便有些困难,我们也必须克服。此时云南不宁,正是一个好时机,陛下请看。”
马士英有上了一个沐天波的上书,两相对照,又综合了军法处的调查,朱慈煃也就了解了事情的前后。蒙自土司沙定州,在帮忙剿灭了吾必奎叛乱之后,就滞留昆明不走。沐天波因为沙定州与其父沙源一贯表现忠贞,不疑有他。最后被沙定州抓住一次昆明兵力不足的机会发动叛乱,几乎干掉了沐天波,在几名心腹卫士保护下带着官印、世袭铁券等物逃往西宁,途中由龙在田、禄永命保护来到楚雄,这里有金沧兵备道杨畏知镇守,才暂时安顿下来。沐天波的母亲陈氏和妻子焦氏未能随行,仓卒中逃入尼庵自尽。
沙定州也很明白大势,此时吉藩朱慈煃北伐大捷,登基称帝,声势浩大。他清楚若得不到大明的承认,他是无法实现他的目标的。所以上书朝廷称沐天波叛乱,他来平乱,希望朝廷承认他的正统性合法性。可惜他千算万算,没有算计到如今的大明皇帝对于云南,在不是看成遥远边疆,而是一个重要的跳板,是大明的重要疆土。
“既然沐天波上书请求朝廷出兵援助,你认为朕是否该派兵?”
“当出兵,沙定州此人不可小视。其人争取朝廷任命的云南官员和在籍的汉族官绅,下令凡是愿意接受自己指挥的各府县汉族流官一律留任,更上书请求名分。其人志向不小,若让他得到黔国公府的地位,流害无穷。”
“朝廷的情况你也清楚,出兵…………难啊,支撑南洋之战,我们已经很困难了。百姓需要休养生息,朕可不希望穷兵黩武,打破正在复苏的各地经济民生。”
马士英老脸一笑:“陛下放心,此次出兵,不需我们一兵一卒,只需命令云南地方供给一些军械粮草,自然有人帮助我们平定沙定州之乱。”
一听这话,朱慈煃眼睛也是一亮:“你说孙可望的大西军?此事倒也是好事,只是孙可望等人之心,是否真心为朕效力呢?”
“皇上不必担心此事。孙可望等人已经投降,接受朝廷号令,虽然还未整编,可时间还有很长。况且云南地形复杂,情况复杂,不是断时间内就能平定的。只要有时间缓冲,朝廷一恢复实力,还怕孙可望等人有二心么?同时,也可调动荆襄的大顺军高一功余部南下,这两部人马在与满清人的战斗之中,表现不俗,沙定州之变可平。况且这两部之间也形成了一个相互牵制的局面,想一家独大,做点什么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朱慈煃点头:“那沐天波呢?他沐家世镇云南,也算劳苦功高,朕也不能寒了他们的心。”
“黔国公府自然是不能动的,依然领导云南。但是沐天波失职,也是需要惩罚的,此时让沐天波交出一些权力,将朝廷直属官员安插进去,也是名正言顺。忠贞营与孙可望部入滇,可是奉陛下诏令,由不得他沐天波不交权。”
“好,拟旨。”
当下马士英立即帮忙写了诏书出来,朱慈煃加盖玺印。一份发向襄阳高一功部、一份发向四川綦江孙可望部、一份发向云南楚雄沐天波部。
孙可望是张献忠的继承人,他们被满清豪格部击败,张献忠也受伤而死,幸好多尔衮认为四川大局已定,召回豪格,给了孙可望喘息的机会。无奈之下,投降了大明,现在这份诏书正给了他们发挥的余地,入云南也算有修养之地了。对于大顺军残部高一功也是一样,他们需要地方的支持。四川地方不足支持孙可望,而湖广何腾蛟也屡屡刁难高一功,一旦入云南,虽然也是看朱慈煃脸色行事,但是总比现在强多了。
唯一郁闷点的就是沐天波了,不过他又能说什么?他黔国公府世镇云南,现在弄的昆明都丢了,失土之责,不小的罪名啊。朱慈煃却并不怎么责怪,只是命令(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
现在满清人组建军队,大有再次南下的姿态,必然要侦查明军军情,看来自己是受到无妄之灾了。唉…………为什么自己这么贪啊。不拿有后患之财,不交无根基之友,昔日自己常说这两句话,却依然没有逃出这个命运,真是活该啊…………
六十一章再出杀胡令
昭武元年四月二十五日,朱慈煃以天子之尊驾临扬州,旁人都不清楚为什么皇帝上个月为何忽然说要到扬州,可有心人却都知道来是为什么!
得到圣驾到达扬州,天子车驾也让无数人膜拜。五百开道御林军皆为八尺大汉,全身金甲宛如天神。相同的身高、相同的铠甲、相同的表情都好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般。
四十八匹雪白骏马拉动的御辇缓缓停下,朱慈煃慢慢走了下来,附近的百姓全部拜服在地。朱慈煃看了一下新任扬州的官员们:“不用搞这些,朕要去塔山看看。”
塔山,当年扬州之战,这里是打的最激烈的地方,为了争取足够的时间让百姓们撤退,五千将士几乎全部埋骨于此。两年过去了,这里依然充斥着那一股豪迈决绝的气息。后来回迁的扬州百姓感于将士们的恩德,自发的在塔山之上建立庙宇供奉,香火常年不断。
朱慈煃更是着人在塔山之上立碑,碑文说明了一切。今日朱慈煃到达这里,也是向世人宣告,他没有忘记那些舍生忘死的英雄,没有忘记那些为炎黄战死的勇者。。。
随着朱慈煃的到来,塔山之上到处都是人,朱慈煃下马步行,一直走到石碑之前。轻轻的拍着石碑:“欧阳翔,你是现任塔山团团长,却不能丝毫忘记这里,你们的先辈是用什么样的决心与敌人战斗,你们的先辈是用什么样的代价换来了塔山团荣誉之名。”
“卑职谨记。”
“开始吧。”
“遵命。”欧阳翔回头命令到:“塔山团,准备点名。”各连连长纷纷出列,却无人说话,静等着朱慈煃开口。
朱慈煃转身面向士兵们,用最大的力气喊到:“秦俊。”
随后却是万千战士齐声回应:“到。”声如利箭,直穿九霄,震的附近之人耳中嗡嗡做响。秦俊是塔山五千将士的带领着,已经死去的他,魂灵却永远伴随这塔山之名,为继承者传扬。
而后各个连长都在喊着一个个逝去的名字,每一声唱名之后,就是一声气壮山和的回应。不但是秦俊,每一位牺牲在塔山之上的战士,都与他们同在。
唱名结束之后,朱慈煃亲自主持祭奠。繁冗的仪式本是朱慈煃最讨厌的,可现在他心中却是肃穆异常,直到仪式结束之后,朱慈煃朗声说到:“满清人剃发易服,绝我汉家苗裔,妄想我们世世代代成为他们的奴隶。这绝不能允许,我们的骨气绝不会为杀戮所消灭,我们的传承绝不能为鲜血冲刷。将士们,子民们,两年前的今日,满清人在扬州屠杀,朕率兵全力救援,亦有三十余万同胞遇害,我们绝不能忘记这些黑暗的日子,我们只有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满清人不但在扬州,在中原、在山东、在陕西、在四川。只要有汉人的地方就有他们的屠刀,他们杀了我们多少父母兄弟,亲朋好友,为了什么?就是想让我们世世代代做他们的奴隶。现在我们用我们不屈的脊梁告诉他们,大汉苗裔不是他们可以断绝的,妄想征服大汉者,必付出血的代价。”
“如今之时日,与五胡乱华之时何其相似?皆威胁我汉家苗裔之存亡。满清杀我百姓,夺我祖庙,今特此讨伐,犯我大汉者死杀,我大汉子民者死。匡复大明基业,天下百姓皆有回击之义。朕特此昭告,屠戮满清,功在天下,中原秀丽河山,本为炎黄之圣地,华夏之乐土,问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万岁…………”
“万岁………………”
人们山呼万岁,聆听这皇帝的宣言。满清人的屠杀太过,那个百姓没有亲人好友不被杀的?举兵入关、横扫中原。进兵西北、挥师南下,神州河山何处不见汉家儿郎之血?当朱慈煃效仿冉闵发出这杀胡令之时,人们沸腾了,报仇,血债唯有血尝。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手。
满清人最大的缺点就是人口,他们根本同大明不在一个档次上。只因为占了便宜,才有了清朝。他们只有不断的杀戮才能震慑百姓,用剃发易服来摧毁汉家信仰。现在这一切都不一样了,众志成城,满清的末日不远了。
塔山祭奠一结束,朱慈煃刚回到扬州城内,就有密报传来。看的朱慈煃是哈哈大笑,好啊,满清现在的内斗更厉害了。豪格回京被圈,家产充公。这下热闹了,豪格亲掌正蓝旗,下面人自然是不服。可多尔衮权势滔天,他们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打?军队都掌握在多尔衮手中,怎么打?求情?那更不可能了,多尔衮那么强硬的态度,谁不知道豪格这些危险了。
“谢云沛,在北京现在有多少动用的力量?”
“大约四百人吧。”
“你派死士假装正蓝旗的人去劫狱,人数不宜过多,引起混乱即可。你们的真正目标是另一个人。”
“请陛下示下。”
“范文程,此人有才,但却为虎作伥,死有余辜。当下多尔衮厌恶此人,其人身边正是防范最薄弱的时候,满清人屡屡刺杀本朝大员,也该让他们尝尝滋味了。”
“明白,卑职定然完成此事。”
“小心在意,挑动满清内部不合与刺杀范文程两者之中,刺杀为先。”
对于范文程,朱慈煃也是很有意见。不过也没有办法,皇太极赏识他,给他发挥的机会,让人家成就了志向。这家伙的破坏力也是相当之大的,幸好现在他与多尔衮不合,要不然刺杀大员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多尔衮啊,你还号称‘睿亲王’,那里配当个睿字,真不知道你那里聪明了。没有范文程,你们能入关,能得天下?哼,怪不得后世说清朝成书的《明史》是最不可信的,这些满清人那里是讲实话的?都是贬低别人,吹嘘他们自己。
现在就是这样,各地的起义不断,清朝史官们只说何时何地有反贼作乱。至于为什么起义?是什么人起义?被屠杀了多少无辜百姓?是完全不替,要么就颠倒黑白,无辜百姓之死全是暴民所为。这‘暴民’,穿着清军的衣服,拿着清军武器,真是暴民啊。对于这样的家伙,一定要彻底的粉碎他们的统治,否则那数百年的黑暗,不敢想象啊。〖bookid=1604281,booknme=《匪行三国》〗好友的书,大家支持一下,书荒的也可以看看,呵呵。
六十二章火器之争
刚刚将范文程弄走,多尔衮也陷入了沉思。范文程所建议的火器之事,早有定论,女真人骑射起家,岂能因为火器便利而弃弓箭取火器呢?
“来人,取一支最新弄到的明军火器来。”
不一刻,便有专人带着步枪来了:“爷,这是最新的明军火器,牺牲了大量内线才弄到的。”
多尔衮抚摸着冰冷的强身:“你来演示一下。”
当即有人竖起箭靶,却不想这位演示者喊道:“在远一些,到四百步上放着。”
随后的射击结果更让多尔衮心中突突,四百步之上,十发八中,短短的时间内就打完了十发,这样的速度,只有很精锐的箭手才能射出这么精准的连珠箭。四百步的距离啊,弓箭和人家没办法比。更有这么恐怖的命中率,一般弓箭手那里达得到!
多尔衮皱眉问到:“你练习火器多长时间了?”
“回爷的话,奴才大概练了三个月。”
三个月,三个月就到了这个程度,多尔衮一阵头皮发麻。自己的八旗子弟从小在马背上长大,能吃奶的时候就与弓箭为伴,一辈子的苦练啊。居然还比不上一个训练了三个月的火器兵。这样的火器一旦大规模出现,那就是末日。南征军的失败一直如大山一般压在他的头顶之上。多尔衮心中一动,多铎还明军手中呢,对于这个胞弟,还是需要弄回来的。
第二日的朝会之上,多尔衮亲自提出了这个火器的问题,详细的讲述了火器的厉害。
“众位臣工,如此火器,确实犀利。我八旗子弟是否坚持弓箭还是换装新武器,还请大家议一议。嗯…………范文成范大人,你乃此事提出者,你先来说一说。”
范文程开始还奇怪呢,今日怎么派人强行将自己弄到金殿之上,原来是让自己挨骂啊。重弓箭而轻火器,是满清祖制,更因为太祖爷努尔哈次被火炮炸死,满清人对火器是深恶痛绝。不过他也豁出去了,挨骂就挨骂吧,只要能让大员们通过火器的使用,那么大清才可能延续下去,也就不枉他一番心思了。
“诸位,摄政王已经讲的很清楚了。此种步枪训练只需要三个月,这样一下,贼酋朱慈煃麾下的军队会越来越多,我们如何对敌?根据探子回报,这样的步枪已经开始大量装备敌军。或许这样的东西一两支不可怕,但是成千上万呢?我们八旗勇士如何对敌?难道用血肉之躯去抵挡敌人的子弹吗?南征军的失败,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范大人,言过了吧。我大清自入关起,短短时间横扫天下,在江南小败一阵,却成你的借口?我八旗将士不勇乎?我大清之军不雄乎?”
在一片“是啊,是啊”的声音中,更有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响起:“范大人到底是汉人哪,你到底是何居心?想让我们女真人死无葬身之地吗?”
范文程一看,大学士刚林出来并不给范文程说话的机会:“诸位,此等火器虽然便利,但是却绝对不能流传天下。诸位想想,天下汉人有多少?我女真人才有多少?若此物一旦传播开去,汉人百姓只需稍加训练便可上战场。那我八旗子弟如何应对?我等入关,仪仗的是八旗勇士之勇,皇上之英明。一旦此物传播,我八旗勇士优势尽丧,我等还有葬身之地吗?”
满清大军是什么德行,这里的人心中都有数。女真人和汉人可以说是仇深似海了,一旦那些草芥般的百姓有了此等利器,那他们还有活路吗?
“对,不能让这东西流传出去,禁绝火器。”
“不错,不错,当禁绝之,以绝后患。”
随着一片赞同之声,满大员们都仇视的目光看着范文程,好像范文程是奸细一般。范文程却清清嗓子:“皇上,南军皆有火器,已占优势。若我大清不思进取,如何战胜源源不断的南军?诸位大人所虑固然有利,但是若不行此事,灾祸便在眼前了。”
“皇上,此人满嘴胡言,应该严查,看其与明逆是否有联系。”以刚林为首的满大员们纷纷发话了。
爱新觉罗福林在龙椅之上却看着多尔衮,他想夺权,却先需隐忍。多尔衮见满大员们一致对外,心中权衡了一下,开口说到:“尔等不可乱说,范大人养病在家,却担心朝政,提出此事,是一番好意,不可妄加猜测。嗯…………范大人,你病体未愈,头脑并不清晰,还是回家静养吧。”
这些女真人才是统治的基础,多尔衮就算权势滔天,可也不能和这么多人拧着干。至于范文程,他可顾不上了,两边说的都有道理,该如何决断?还是看那边实力强吧。
范文程被逐出大殿,一时感觉万念俱灰,不禁仰天长叹。若先皇在,必然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皇太极,你为何死的这么早,若你在活些年,又如何会是这般情况。先皇啊,臣尽力了。
失魂落魄的范文程连轿子都没有坐,就那么走这回家。一路之上都没有说话,几个跟随的家人更是不敢说话,生怕触了霉头,自己倒霉。
直到范府门口,范文程依然还是那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忽听有人叫他:“范大人,范大人。”
“什么人?”一看却也认识,是睿亲王府上的奴才:“噢,可是王爷有什么吩咐?”
“范大人,王爷差小人来是想告诉范大人一声。今日之事,实属无………………”话还没说完,经过的一辆车上忽然跳下两个大汉,手持钢刀,疾步冲向范文程。
范文程的家人中保镖纷纷拔出武器迎上去,更有两人护住范文程。范文程是镇定自若,那位多尔衮的家人却是屁滚尿流的爬了过来:“大人救命…………”
对于此人,在场的人都是心中鄙视,就这还当睿亲王的人呢?就这胆量?殊不料,在五步之外,此人头一低,背后飞出十余支弩箭,在众人不及反应的情况下将范文程扎成了刺猬。范文程不甘的倒在地上,缓缓的闭上了眼睛,他为女真人效命一生,却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死于暗杀。
朝廷之上,多尔衮的心肝可是连续颤动,今日撞了什么邪不成?正在议论火器的事情呢,先是传来豪格部下劫牢被击退的消息,紧接着就是范文程被刺杀的时间。还桩桩件件都与自己有密切的关系,叫他怎么能不心烦?
豪格是他下旨拿起来的,刺杀范文程的人更是他的家奴,这让多尔衮火冒三丈,真是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这事情还真不好处理了。
六十三章 马六甲
自从明军登上马六甲之后,萧无就将指挥部设在这里,陆军已经展开扫荡,海军更是在沿海属于无敌的存在。柔佛被蹂躏的不成样子,只是让人意外的是,这柔佛人的抗击热情却非常之高,巴克里一场大战,连他们的拉赫曼苏丹都被干掉了,失去苏丹的柔佛人去依然不屈不挠的抗争。
萧无揉揉眼睛,没想到,西方来的这些侵略者都被收拾掉了,这些本土人却是如此坚韧。不得不说,宗教在这个地方还真是强大。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当他们高呼‘阿拉至大’‘真主保佑’发起自杀性冲锋的时候,他们的真主阿拉可没有保佑他们。伊斯兰教也是够厉害的,以后在向西到达阿拉伯地区,这个宗教就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了。
虽然现在截断性的目标就定在了马六甲,在向出去打,实在吃不消了。国内需要时间来恢复战争带来的伤痛,和满清一场大战,国内已经是精疲力尽。现在是从牙缝里省出来军费供给他们进行南洋一带的军事行动。随意他们是只许成功的,幸好也做到了,这就是文明的先进性。
先进的科技在平时似乎并不可怕,可一旦开始为战争服务,那就变成了狰狞的怪兽,落后的人群只有在强大的战争机器之前颤抖。
“司令员,最新消息,柔佛人已经推举了达图为新的苏丹,他们宣布要与我们血战到底。”
“本地人的分化收买工作做的如何?”萧无皱眉问参谋。
“不是很理想,这里的居民大部分是伊斯兰信徒,对于信仰坚定的很。”
“不要放松,我们虽然是来发财的,但是总也要给他们一些甜头嘛。郑森的军队到那里了?”
“居銮。”
“传令,两个月的时间,拿下新山,抓住他们的新任苏丹,别再我弄死了,我还想回国献俘呢。”
萧无举步走想外面,马六甲港口现在是一片忙碌。大量的船只进进出出,运送着各地来的物资,炮台工地之上也是一片忙碌。皮鞭声与咒骂声不断响起,修筑炮台的人全部是爪哇土人,这些人被拉过来之后,在刀枪的威胁之下,已经没有了往日他们屠杀华人之时的嚣张,只有瑟瑟发抖。
领会了朱慈煃意思的萧无也绝对不客气,对于修炮台的这些爪哇土人,他很直接的使用了三一抽杀制。每月完成进度最慢的团体,会被分成三人一组抽签,抽中的活命签的两人杀掉动手杀掉抽到死签的人,若不然就一起去死,他们必须为曾经的罪孽付出代价。
登上‘威海’炮台,萧无看着外面的海面,海峡对面鲁帕岛上的‘镇海’要塞建设应该也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吧。卡住马六甲海峡就好像卡主了东西方航线的脖子,现在的船只都是走马六甲海峡的,至于横渡太平洋,现在这样的事情还属于玩命。
“大人,葡萄牙人又要求释放他们,他们愿意付出赎金。”
萧无却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切…………就那么点人,能有几个赎金?叫他们传信回国内,派人去南京和鸿胪寺那些人谈,我这里没工夫。”
“还有一事,大人,那些来往的商船,虽然愿意缴纳税赋,只是各种货币不一而足,换算起来颇为不易,还容易让人钻了空子。还请大人量裁。”
“你是什么意见?”
这些幕僚在国内都是老手了,萧无调他们过来,就是帮忙处理这些的。苗泽立即回答到:“这里已经是我大明的领地,既然他们想通过,惊应该按照大明的规矩来。无论是制度还是货币,都应该按照我大明的制度行事。大人,以后我们只收取白银与黄金,还需要海军舰船的配合。”
“行,这就叫胡大海抽出三条战舰专门配合你们。”
“大人,容下官多嘴一句。既然我们已经掌握了马六甲,南洋之地基本就是我大明的囊中之物。既然并不禁绝商船,不如在马六甲设置大型货栈,所有贸易均在马六甲完成,这样我们便可从中渔利。已经和这些红毛人开战了,何必便宜他们的商队?”
萧无却是摇头,他也想啊,独吞这利润,那太庞大了,谁不眼红。一旦真这样搞,怕是那些欧洲国家要一起来宣战了,现在国内局势还没有完全解决,满清的威胁还在,在南洋这里发生巨大的战争,吃不住劲啊:“此事暂时不急,现在马六甲还在建设,炮台要塞建设均未完成,更是大军供给基地。不能有失!此事容后在议。”
“是下官思虑步骤。”
“好了,你去吧,继续督促粮草,莫使大军有所缺。柔佛…………真是个难缠的地方。”
回到南京的朱慈煃,终于愿意接见了被他晾在一边快三个月的满清使团。
“奶奶的,这可是个好消息。老子还害怕完不成差事,回去怎么交代呢。”
“你只是个武官。稳着点,别弱了我们的气势,总算能有个结果了。”葛利心中也是叹气,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当年弘光朝派遣使团去大清求和,现在反过来了,人家还一副很不上心的样子,你又能怎么样?
“大人啊,我是个粗汉,要是按照我的脾气,咱们早该扭头回北京去。莫的在这里受这鸟气,这些贱种,就该赶尽杀绝。”
“闭嘴,我们是使团,不是军队。你别犯浑,豫亲王可在他们手上,这次无论如何要将豫亲王赎回去。”
方脸武官四下看了一下,悄声说到:“大人,我联系了一些人,我们的人手损失很大。军法处的人很厉害,消除了我们不少安插进来的内线,但还是有些人手的。一旦明朝不同意释放豫亲王,我们便动手吧。”
葛利一急:“你别乱来,不得节外生枝。豫亲王身边必然防卫森严,你莫害了豫亲王。若明庭不同意,我们在想其他办法,豫亲王暂时不会有生命危险,你千万不得轻举妄动。”
“大人,你觉得此次和谈能有结果吗?”
葛利心中无奈:“结果?能有什么结果?真正的结果人家早就用军队打下来了,现在我们有什么办法?只得据理力争了。幸好明朝也比我们强不到那里去,一样是精疲力尽。”
“那我们还和谈什么?在挥兵南下,一雪前耻啊。”
“行了,你个浑人,如此军国大事,自有睿亲王做主。你老老实实的,完成你的任务即可,莫节外生枝。”
“好,我这就去办。”
六十四章和谈
主持与满清人和谈的是内阁大学士黄道周,朱慈煃就见了满清使者一面,而后一切都是黄道周去谈。朱慈煃交代下来的条件非常之苛刻,连黄道周这般痛恨满清人的大臣都觉得有些离谱。
“陛下,这样的条件,是不是?”
“苛刻嘛?”
“臣不是这个意思。臣只是觉得,既然有意和谈,也该表现出一些诚意。”
“和谈?真的会有和平吗?你认为我大明和满清爱新觉罗氏能并立于世吗?”
“不可能。”
“去谈就是了,他们若不愿,也由得他们。就算现在谈下来了,时机一到,朕依然要收复故土,在铸河山。”
“这不符合信义吧?”
“信义?哼,对于杀我子民,奴役汉人的女真人来说,有信义可言吗?想想女真人没有入关之前,屠杀了我们多少百姓?入关之后,又沾染了多少百姓的鲜血?难道这些可以忘记吗?血债唯有血来偿,此时我们依然不能软弱,不要弱了我们的气势。”
“臣明白,臣遵命…………”
被朱慈煃越来越严厉的声音惊的冷汗都下来了,皇帝既然铁了心这样,那他就奉命行事好了。再说这条件也没什么好说的,不就是要女真人退到关外嘛,谈呗。兵戎相见到了这个程度,想善了,不可能。反正这个事情满清人也不会答应。
黄道周刚一退出去,谢云沛就来求见:“什么事?”
“陛下,满清使团武官色尔愣巴图与目标人物接触,想得到步枪的制作方法,您看该如何处理?”
朱慈煃沉吟了一下:“让他得到最原始的步枪资料,这些人想制造步枪,好啊,朕让他们造。子弹的制作可有什么人知道?”
“陛下放心,这是绝密,子弹工序不是什么秘密,但是发射药是最高机密,所有知情人都在基隆秘密基地,不得离开半步,而且知道其中关键的只有那八位匠师,他们的忠诚还是可以得到保证的,也没有什么机会与外人接触。”
“那就好。”
“只是陛下,这么一个利器,让满清人得去合适吗?”
朱慈煃瞪了他一眼,最后还是说了起来:“其实说了你也不明白,步枪你以为找几个工匠就能制造吗?想成规模生产,没有完善的工业链那是妄想,女真人那些蛮子知道工业是什么吗?知道工业链是什么吗?最初级的步枪不但故障率高,而且生产成本极为高昂。若满清人开始生产,就凭这个步枪,就能拖垮他们那现在已经干涸的国库。”
“明白了,臣这就去布置。”
朱慈煃已经知道满清朝议时已经否决了利用火器大量装备军队,现在这使团却在弄步枪的制作方式,应该是多尔衮想装备他的私兵。随着南征的失败,胞弟多铎被擒,小皇帝年龄增长,八旗内部争权,多尔衮那牢不可破的地位,也开始了隐隐的动摇,明里暗里与他做对的人越来越多,他组建一支秘密力量也很正常。
这最简单的步枪制造方法让满清人知道也无妨,自己军队装备的比那强的多了,就算满清人全军装备了步枪也是无济于事。就工业实力而言,女真人连机器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呢,那什么来和他比?
更何况,随着热兵器的出现,战争形态已经发生了改变。谁能动员最大的民力,谁能得到更多百姓的支持,谁就占据了战争的优势。即便中原在满清人手中,可汉人百姓的心思却不在他们那里,而在自己这里。以人口而言,汉人是满清人的几百倍,两者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参见陛下。”
“平身,高丽那边的贸易办的如何?”
“托陛下之福,一切都很顺利。”
看着下面一副恭敬的许镔,外人谁能想到,巨商许镔,居然是朱慈煃的属下,专门负责办一些不好明面上办的事。例如现在,沟通与高丽的航线,大肆贸易,甚至客串海盗,掠夺高丽百姓的血汗钱………………
“策反行动怎么样?”
许镔一脸的羞愧:“属下无能,请陛下责罚。”
朱慈煃微微有些皱眉,高丽那里能弄好,就直接可以兵出关外,打他个出其不意。那里是女真人的根本之地,女真人必然非常重视,当正面大决战的时候,女真人发现后院根本之地失火,他们会是什么表情呢?
“是预算不够?朕可以给你更多的钱财,不要吝啬。”
许镔急忙摇头:“陛下容禀,不是钱财不够。是那些高丽人根本没有骨头,早就被满清人杀怕了,死心塌地的给满清人当狗。这些两面三刀的小人,接受了我们的大量钱财礼物,但是却没有胆量和满清人做对。”
“哼,财帛动人心,这些贪得无厌的家伙居然能忍住钱财的诱惑?”
“钱财的诱惑?他们根本抵挡不住,那些高丽的贵族,见了属下就两眼放光。只是这些王八蛋,拿钱利索,却是不给办事。”
“唉…………看来我们还真是高估这些畜生了。只是钱财收买不够,那就加上生命的威胁吧。朕调派给你两千退役士兵,你的海盗事业好好发展一下吧。”
许镔一听也乐了:“陛下,高丽人那里有什么军队,连大明的流寇都比他们的军队战力强。两千人马虽然打败高丽的军队不成问题,但是想攻城却有些不足了。”
“攻城?你也糊涂了?生怕满清人不知道我们在高丽的动作不成?你是海盗,不是朕的属下。”
“是,是,属下明白了。”
“好了,你去吧,这事虽然不急,但你也要抓紧,小心在意。”
朱慈煃现在感觉忙的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真不知道那些电视剧是怎么演的,皇帝还有时间去微服私访?而且一访就是几个月半年的?现在只有半个江山就忙的自己快喘不过气了,操心啊………………
朱慈煃只是忙碌,满清使团的人却是气愤了。在谈判桌上,就差直接上演全武行了,这条件也太扯蛋了。黄道周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根本不怕你翻脸,这让葛利毫无办法。
“黄大人这样,全无和谈诚意,我看本官还是回北京好了,他日沙场相见。”
黄道周也是针锋相对:“全无诚意?全无诚意本官会坐在这里?既然你不同意,那么请便。战,老夫正发愁没有借口请陛下起兵继续北伐,收复中原呢,此事若成,还要多谢贵使了………………”
六十五章云南叛乱
朱慈煃看着眼前的奏折,双眉也是紧缩:“此事爱卿如何看待?”
这份奏折,却是云南蒙自土司沙定州所上,核心内容只有一个“天波反,定洲讨平之,宜以代镇云南。..”
“陛下,沙定州在土司之中,颇有威望,更在武定土司吾必奎叛乱中立下了不少的功劳,对待此人,还需谨慎。”
因为云南的特殊性,管理体制和内地各省有很大的区别。除了在云南设立了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司,后来又设立了巡抚以外,由于这一地区土司众多,自洪武年间起沐英(封西平侯,其次子晋爵为黔国公)世代镇守该地。沐氏家族不仅掌握了很大的兵权,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换句话说,云南在明代处于世袭勋臣和地方流官的双重管辖之下,两者既互相配合,又常出现纠葛。
而武定土司吾必奎叛乱,正是北伐初期,朱慈煃没功夫对付他,只是下诏让沐天波自行处理。那时候,朱慈煃也能功夫将手伸到云南来。到北伐胜利之时,吾必奎叛乱已经被绞杀完,却不想这还过多久,又弄出了沙定州的问题。
“沙定州和吾必奎一样,哼,只不过这家伙比吾必奎聪明一点。吾必奎,死是便宜他了,居然敢喊出‘已无朱皇帝,何有沐国公。’,真是不知死活。这个沙定州就聪明多了,还知道上书。不过他想取代沐家在云南的势力,朕却是不能让其如愿了。”
马士英却有些不同意见:“陛下,沐家自洪武朝起,在云南也算是根深蒂固,正好趁此机会,夺了沐家的特权。”
朱慈煃心中盘算了一下:“你打算怎么办?”
“吾必奎、沙定州叛乱,正是因为朝廷对云南的政策并不鲜明。朝廷官员、地方土司双重统治之下,难免有些摩擦。云南地形复杂,民族性也复杂,所以当时朝廷才会出此权宜之计策,然时至今日,却不能如此了。”
朱慈煃也是点头,此时的云南可比后世的云南省大多了,不但是云南,还包括了缅甸,老挝大部分地方,这对于朱慈煃收拾南洋地区,甚至出兵印度洋地区都有相当大的影响。。。所以对于云南,朱慈煃很上心,马士英自然体会圣心。
“陛下,云南之地,必须纳入朝廷直辖之下。昔日天之南,今日已成大明腹地,即便有些困难,我们也必须克服。此时云南不宁,正是一个好时机,陛下请看。”
马士英有上了一个沐天波的上书,两相对照,又综合了军法处的调查,朱慈煃也就了解了事情的前后。蒙自土司沙定州,在帮忙剿灭了吾必奎叛乱之后,就滞留昆明不走。沐天波因为沙定州与其父沙源一贯表现忠贞,不疑有他。最后被沙定州抓住一次昆明兵力不足的机会发动叛乱,几乎干掉了沐天波,在几名心腹卫士保护下带着官印、世袭铁券等物逃往西宁,途中由龙在田、禄永命保护来到楚雄,这里有金沧兵备道杨畏知镇守,才暂时安顿下来。沐天波的母亲陈氏和妻子焦氏未能随行,仓卒中逃入尼庵自尽。
沙定州也很明白大势,此时吉藩朱慈煃北伐大捷,登基称帝,声势浩大。他清楚若得不到大明的承认,他是无法实现他的目标的。所以上书朝廷称沐天波叛乱,他来平乱,希望朝廷承认他的正统性合法性。可惜他千算万算,没有算计到如今的大明皇帝对于云南,在不是看成遥远边疆,而是一个重要的跳板,是大明的重要疆土。
“既然沐天波上书请求朝廷出兵援助,你认为朕是否该派兵?”
“当出兵,沙定州此人不可小视。其人争取朝廷任命的云南官员和在籍的汉族官绅,下令凡是愿意接受自己指挥的各府县汉族流官一律留任,更上书请求名分。其人志向不小,若让他得到黔国公府的地位,流害无穷。”
“朝廷的情况你也清楚,出兵…………难啊,支撑南洋之战,我们已经很困难了。百姓需要休养生息,朕可不希望穷兵黩武,打破正在复苏的各地经济民生。”
马士英老脸一笑:“陛下放心,此次出兵,不需我们一兵一卒,只需命令云南地方供给一些军械粮草,自然有人帮助我们平定沙定州之乱。”
一听这话,朱慈煃眼睛也是一亮:“你说孙可望的大西军?此事倒也是好事,只是孙可望等人之心,是否真心为朕效力呢?”
“皇上不必担心此事。孙可望等人已经投降,接受朝廷号令,虽然还未整编,可时间还有很长。况且云南地形复杂,情况复杂,不是断时间内就能平定的。只要有时间缓冲,朝廷一恢复实力,还怕孙可望等人有二心么?同时,也可调动荆襄的大顺军高一功余部南下,这两部人马在与满清人的战斗之中,表现不俗,沙定州之变可平。况且这两部之间也形成了一个相互牵制的局面,想一家独大,做点什么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朱慈煃点头:“那沐天波呢?他沐家世镇云南,也算劳苦功高,朕也不能寒了他们的心。”
“黔国公府自然是不能动的,依然领导云南。但是沐天波失职,也是需要惩罚的,此时让沐天波交出一些权力,将朝廷直属官员安插进去,也是名正言顺。忠贞营与孙可望部入滇,可是奉陛下诏令,由不得他沐天波不交权。”
“好,拟旨。”
当下马士英立即帮忙写了诏书出来,朱慈煃加盖玺印。一份发向襄阳高一功部、一份发向四川綦江孙可望部、一份发向云南楚雄沐天波部。
孙可望是张献忠的继承人,他们被满清豪格部击败,张献忠也受伤而死,幸好多尔衮认为四川大局已定,召回豪格,给了孙可望喘息的机会。无奈之下,投降了大明,现在这份诏书正给了他们发挥的余地,入云南也算有修养之地了。对于大顺军残部高一功也是一样,他们需要地方的支持。四川地方不足支持孙可望,而湖广何腾蛟也屡屡刁难高一功,一旦入云南,虽然也是看朱慈煃脸色行事,但是总比现在强多了。
唯一郁闷点的就是沐天波了,不过他又能说什么?他黔国公府世镇云南,现在弄的昆明都丢了,失土之责,不小的罪名啊。朱慈煃却并不怎么责怪,只是命令(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