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第 62 部分阅读

第 62 部分阅读

    其配合孙可望、高一功部平定叛乱。黔国公还是黔国公,只是以后不能独自掌握地方军政了。就这样,美丽的云南又拉开了一场大战。

    六十六章襄阳之局

    襄阳总兵王光恩现在在囚车之中是如风箱里的老鼠,坐卧不安。最新得到消息,他被逮捕之后,弟弟王光泰造反了。他与满清委任的郧阳抚院潘士良闹的不大愉快,却被逮捕,这让他的部下们很不安。而后杨文富署理总兵,准备吞了他的队伍,他的弟弟带兵造反了。

    想他王光恩出身草莽,绰号‘小秦王’,在勋阳的时候,连李自成的大顺军都在他手上吃亏了,能带起今日这份势力是相当之不易。满清军南下之时,无奈投降了满清,却想不到落了个身陷囚牢的下场。

    “这位兄弟!帮个忙。”

    可惜看守他的侍卫眼睛一翻,拿起鞭子就抽:“狗东西,连个爷都不会叫,活该去死。狗奴才,少来这套,爷跟你个囚犯受这罪,***,招谁惹谁了。”

    被抽了一顿鞭子的王光恩怒了,他何时有这么狼狈过:“姓彭的。好言好语的和你说话,别不识抬举。”

    不想对方却笑了:“哈哈…………狗奴才,告诉你,爷不姓彭,哥几个都叫我彭秋,你以为爷就姓彭?没见识,告诉你,爷姓富察名彭秋,没点眼力劲,少他娘的放屁,老实待着。”

    王光恩无奈:“这位爷,能不能帮忙送个信。”

    “送信?别做梦了,能让你活着已经是恩典了。你就别妄想了,你弟弟那不知死活的东西还敢造反,你也就等死吧。贱奴………………”

    吃了一顿鞭子加侮辱的王光恩绝望了,看来自己是要死了,早知今日如此憋屈,真不如当初战死沙场,也省的受这份折辱。满清人从来没有将他们当人看,就算他是一方总兵又如何?还不如人家满大爷一个小兵呢。

    心灰意冷之下,王光恩闭目。耳边却传来一阵弓弦与火器鸣响之声。路上的草丛冲杀出数十命黑衣人,看起来是埋伏很久了。

    ‘有人劫囚’‘杀死他们’之声顿时从慌乱的看守队伍中传出。只是被埋伏,押送者也不过百人,更有几名清军抽刀守护在王光恩囚笼边保护他,没有多久押送队伍被杀散,对方的火器实在厉害,有和明军新军作战的都知道,这些犀利的火器要了他们多少人的命。。。

    王光恩看着走来的黑衣人砸开了囚笼,问到:“诸位好汉是什么人?为何救我?”

    为首一人,浓眉大眼,倒是豪爽的很:“我们是什么人就不要问了,跟我们走就是了。等回到你的大军之中,你便知道一切了。”

    三日后,王光恩回到勋阳,在弟弟王光泰那里才知道,这些神秘的黑衣人是大明军法处的人。

    王光泰在公开造反之前,就已经联系了明军。襄阳位置十分关键,襄阳总兵的事情也让明廷很上心。朱慈煃亲自发出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救回王光恩,作为交换,王光泰会带着大军投降,并且固守勋阳,直到明军到达。

    对于清军,王光恩不是太担心,目前襄阳地区,是他的兵力最为雄厚,他清楚弟弟的性格,没有把握的事情也不会做。当下问到:“明军何时能到?”

    “已经出发了,最多五日便到。”

    “便这样降了?”

    王光泰也要摇头:“大哥,我清楚你的心思,就别想那么多了,只要能把你救回来。我给他们做牛做马都认了。***满清,咱们给他们卖命的时候啥事没有,就因为和那王八蛋有些争执就抓人。不就因为他是个满人么。大哥,明军现在声势大涨,迟早会打到襄阳地面上,看样子谁胜谁负不好说的很,干脆我们就降明,总好过降清。”

    “你…………你太鲁莽了吧。万一明军没来,清军便至怎么办?咱们这些兄弟可怎么办?”

    “大哥,您就别担心粮饷问题了,早就准备好了。我您还不知道吗?不准备好才不会动呢。就算是明军不来,大不了和他***满清拼了,比您受这不白之冤强。我们怎么都好说,这些王八蛋就不该打您的主意。”

    “算了…………”王光恩无奈,自己的兄弟他清楚,就是见不得自己受苦。有兄弟如此,还有什么好求的?

    “大哥,您就把心放好了。大明那边是天子亲自下令,派人去解救您的。大哥,如此重视,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说来开始,我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这么顺利。”

    王光恩苦笑,自己?自己流寇出身,值得人家这么重视?说到底,还是因为襄阳。目下满清兵力不足,组建新的军队不可能马上投入战争。其实自己为什么会被抓,他心中也有数。就算满人尊贵,也没有因为口角冲突就抓一方大员的道理,满清人还是信不过自己。自己前脚被抓,后脚就有人来收编自己的军队,要不是弟弟动作快,他也是必死无疑的了。

    襄阳地区的士兵大多是他的部属,他投向那边,那边在荆襄就可以占据优势。而且投降大明,他也是有这个意思。荆州那边是忠贞营打下来的,虽然忠贞营进入云南了。可忠贞营以往是谁的部下?是李自成,连闯贼的余部朝廷都能委以重任,他又有什么好怕的?

    这一下,好比火中取栗,满清湖广提督孙定辽的军队很快就会上门的,也好,打个漂亮仗,以后自己的前程也会有保障些。

    “光泰,将士们准备的如何?”

    “全部枕戈待旦,就等您一声令下了。”

    “好,孙定辽的军队还有多少时间到?”

    “十天之内,他们必然到。”

    “呵呵,好,先拿孙定辽的五千人马祭旗。他娘的,这辫子拖着真难受,告诉将士们,将辫子全部收拾了,我们不能忘了祖宗,满清无道,该将他们斩尽杀绝。”

    朱慈煃现在奉行的政策是能拉拢就拉拢,不管你是什么出身,原先的明军也好,反贼也好,只要一致反抗满清,就饶恕昔日之罪,一同反清。

    也是因为这个政策,原来李自成的大顺军余部、张献忠的大西军余部大多投降,各地抗清力量也纷纷投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剃发易服’的人多了去了,原本都是一盘散沙,成不了大事,但是朱慈煃出头将他们联系在一起,却成了一股几乎不可抗拒的力量,传统的力量是恐怖的。

    现在明清之间在对峙,都没有大的军事行动。但是朱慈煃却一点也没有闲着,不断的策动各地反叛,弄的满清焦头烂额,不知不觉间,此消彼长,等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就是再次北伐的时候了。

    六十七章魔王

    看着朱慈煃给自己的信件,已然是带甲十万,战舰千艘的一方诸侯,萧无依然是那么的没正形。看着自己的这位长官,很多参谋都是无奈的摇头,不知道这是幸运还是不幸。这位司令员可以说是掌握着整个南洋地区所有人的生死,却依然没有威仪,和这些参谋开起玩笑还是老样子,建议了多少次了还是那个样子,这样下去,如何统带十万海军将士哇………………

    也幸好九成九的海军将士没有见过他,要是知道了自己的bo是这幅德行,真不知道他们会是什么想法。都已经是定海侯了,以天子对他的信任,只要不犯糊涂,离定海公也就那么一步之遥了。公卿啊,这是他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地位,这位主呢,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合上圣旨,萧无随意的一放,看的属下们心都碎了。这圣旨不治理好,被参一本也是吃不了兜着走的,萧无却是一点也不在乎:“看什么看?告诉郑森,要是我到了,他还没有拿下新山,就让拿脑袋给我把新山的城墙撞开。”

    “是,只是,司令,圣旨…………”

    “圣旨?圣旨怎么了?”萧无浑然不在意现在的圣旨就在他椅背上,就和一块抹布一样了:“少废话,我们什么时间到?”

    “明日便可到达新山…………司令,圣旨…………”

    “都干活去,闲的没事吗?都看老子做什么?老子又不是女人,皮痒了吗?”

    一个参谋实在顶不住了:“司令,圣旨啊,在您背后,都成靠背了,弄坏了可不好。”

    萧无这才醒悟,挥手让人将圣旨捧走,这纯粹是习惯,习惯了。就算以他洒脱的个性,即便朱慈煃已经是天子了,他依然敢在朱慈煃面前嬉笑无忌,朱慈煃却从不见怪,倒是将不少参奏萧无的御史斥退,让所有人眼红的不行。别的人?要敢这样,立马就被拖出打板子喽。

    现在南洋地区大体安定了,出征马六甲基本达到了目的,这条重要通道在自己手中,战略目的就达到了。虽然南洋还有许多小国没有臣服,可也不着急,有的是时间收拾他们。

    现在萧无头痛的是治理问题,说起南洋,打下来容易,但是统治起来就比较麻烦了,这里毕竟太遥远了。尤其是运输与传信,太麻烦了,信风季节可不是人力能改变的,没有合适的风向,船只就只能干看着。虽然以蒸汽为动力的船只在国内已经研制了出来,但是为了保密,只在军舰中开始改装,民用?那是想也别想,谁敢刺探这快的核心秘密直接处死,不管是什么原因。

    基隆科研基地,几乎到了只许进不许出的地步,在那附近要是敢随意晃悠,等你的就是子弹了,三千精锐战士将那附近防卫的连蚊子都飞不进去,领头者更是不得了。那是皇帝朱慈煃近卫出身,在皇帝在长沙之时就已经是皇帝的贴身近卫了。那人是只认俩人,一个是朱慈煃,一个是谢云沛,至于别人,没有正常的手续,谁的面子也不卖。

    “吉打那边行进的如何?”

    “有些困难,这些土人太顽固了。只有军队在的时候老实,真是不知好歹,现在给他们好的生活却不愿意。”

    萧无沉默了一下:“叫沈华来,老子被他们叫成‘魔王’难道是白叫的吗?既然他们不知好歹,那就让刀枪和他们说话。”

    沈华来的很快,萧无对他点头,示意他坐下:“你担任参谋有两年了吧。”

    “两年零三个月。”

    对于标准的答案,刻板的神情,萧无也没有理会:“你的南洋改革方案很有见地,内阁中虽然有人反对,可皇上通过了,决定给你机会试验,就以吉打为试验地。你有信心吗?”

    “有。”回答的响亮,丝毫没有拖泥带水。

    “有信心是好事,但是不要太盲目了。还有些要改善的地方,比如说,教导土人农耕,这些人的反抗心理非常之重,开始不可能以德服人,只有用刀枪威逼,等他们尝到了甜头,才可以以轻柔的办法。”

    “大人说的是,下官思虑不周。”

    “还有,一定要让他们习汉文汉礼,这必须要做,强制也要做,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其实很简单,那些有地位的人会首先配合你,把握好他们,事半功倍。”

    沈华点头应是。萧无语气一转:“若是有不识抬举、冥顽不灵的,便处死吧。哼,老子‘魔王’的外号是白叫的么?”

    沈华心中一颤,南洋地区,叫萧无‘魔王’的人多了。伴随着征服,到处都会有杀戮与死亡,萧无从不回避这些,消息自然传的漫天都是。按照传言,萧无已经将南洋地区的人杀了七、八个来回,连耗子都没放过,南洋地区有那么多人可杀的吗?

    “大人,这税制,是不是有些轻了?”

    萧无摇头:“他们不是爪哇奴隶,他们应该拥有自己的财产,收成的六成上缴,这放到国内,百姓就该造反了。”

    “大人仁慈,本来这些土人之中,那里有什么私有财产,一切都是头人的,连他们的性命在内。现在给他们土地,让他们耕种,还留给他们四成的收成,下官敢预言,这四成也会被各头人收缴的。”

    “这也是你需要打击的。收取这些头人的权力,要不然辛苦耕作,到头却是一场空,谁还愿意劳作?不过也别急,等第一次收获的时候,收取属于朝廷的便走。而后那些头人收缴本该属于土人的粮食之时,派人煽动一下,趁势收取这些头人的一切。呵呵,贪婪会让这些人失去一切的。”

    “有必要这么麻烦吗?现在这些头人没有敢反抗的。”

    萧无哈哈一笑,拍着他的肩膀:“小伙子,你还年青,就这么办就对了。这些土人不算什么,但是让他们倒向我们还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要统治南洋,不是掠夺一把就走的。现在是优先国内的复兴,所以才会将这里产出的一切运回国内,等有一天,这些地方还是要发展的,因为,这些地方已经是大明的领土了,而不是海外弃地。”

    沈华无奈,萧无又比他大几岁?一样都是年轻人,可惜人家官职高,叫你小子还真没有什么办法,生受着吧。当今天子也是年轻人,外官非常喜欢用年轻人,而内阁之中,却基本是老年人的天下。不过这事情也不是他能想的,还是做好眼前的事情吧。

    六十八章张同敞

    随着各地不断的反清起义,朱慈煃现在已经在无形中占据了相当巨大的优势,而此刻,正在接见一个相当厉害的人物。张同敞,这个名字朱慈煃开始并不知道,但是说到他的曾祖那却是无人不知了。张居正,曾经叱咤大明的牛人,他的曾孙就名望而言,天生就比别人高出许多。

    而现在朱慈煃找他,也是想看看此人是否有其祖风范,若有,此人当可成陈子壮的助手,陈子壮有才,但是其人上了年级,总要培养合适的接班人嘛。

    张同敞其人倒是中规中矩,礼仪周全,至于才学,倒是不错。尤其是言谈之间,有着强大的自信,很有演说家的潜质。

    “不错,有乃祖风范。”

    “陛下谬赞,先辈荣光,不足自持,修身养性,造福一方,乃君子所为。”

    “嗯,说的好,你可有信心造福一方?”

    张同敞长揖:“皇上仁德,臣虽才学浅陋,却当效力。”

    “怎么?在朕身边有不适?朕需要你这般才学之士时刻提醒。”

    “不,微臣只是想到前线,女真为祸,各地百姓苦不堪言。王师所指,驱除女真,百姓正当休养生息,顾臣才有此说,并非不愿意在皇上身边效力。”

    “若给你一地,你当如何做?”

    “第一,首先恢复地方秩序。女真入关,其策亦有远见,原大明官吏一律官复原职,恢复地方秩序,此举让许多人归心。而大明收复之土,亦当如此。只要这些官员有心为朝廷效力,不予追究前罪,安定人心。当然,一些罪孽深重的还是处置的,若不然,今日满清人来了投降满清,明日大明军到达投降大明,如此官员,墙头草,如何能使得百姓信任?”

    朱慈煃点头示意继续,张同敞也恭敬的继续说到:“第二,恢复地方生产,满清人入关之后,跑马圈地,剥夺百姓田产,使得许多土地荒芜,百姓流离。更兼其杀戮实多,很多地方断绝人烟,地空人尽。长此而下,非数十年不能恢复生产,地方难以发展。”

    “第三,加强各地府学建设,满清有‘杀士’之习俗,而自‘剃发易服令’颁布之后,反抗最为激烈者亦为各地学子,学子死伤惨重,若人才不兴,我大明之未来何以所出?”

    “第四,加强地方兵丁训练,满清虽然被击败,一时无力进犯,但是满清八旗兵亦有一战之力。而我大明忙于恢复地方,不能征调更多的军队,所以现有的地方兵丁就成关键。目前地方的兵丁,似匪多过似兵,若不严肃军纪,加以训练,只会祸害地方,全无守御地方之能。”

    “第五………………”张同敞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堆,确实也指出不少的问题,相当的有见地。朱慈煃对他观感也是很不错,但是朱慈煃并不想将张同敞外方出去。

    或许张同敞出任一任地方督抚确实可以造福一方,但是却不是现在。昭武朝廷建立之后,也面临了大明的一个传统问题‘党争’,张同敞与吏部右侍郎瞿式耜关系莫逆,以及一些由地方督抚升任入朝的人成了‘地方派’。同以马士英为首的‘中央派’争权夺利,虽然并不明显,却已经有了苗头。

    这些本为一方督抚的人物,在地方上有着相当的影响力,即便被招入南京中央,一样有着相当的实力。对于这些人,朱慈煃也不吝啬高官厚禄,只要能放弃地方军队入朝,那就表明还是忠诚于大明的,对于这些人自然不会太苛待。朱慈煃现在将兵权紧紧窝在自己的手中,谁敢染指,那么等待他的,就是军法处的茶水了。

    “很好,爱卿将今日所奏,写个条陈上来。你便出任御史,监督地方行事。”

    张同敞是个人才,只是这样的人还是放在朝中比较安心,省的又在地方弄出些事情来。

    朱慈煃虽然开始了修养生息,但襄阳、云南、四川等地依然有战事发生,这些地方一样牵动他的心。襄阳就不说了,历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云南更牵扯到他下一步的南洋战略,四川更是不用说,天府之国,谁不想握在手中?

    幸好现在满清南征失败,损失巨大,想打大仗一时也做不到。各地的起义让他们焦头烂额,同样的,朱慈煃也不好受,因为各地义军纷纷与他联系,力所能及的为这些人提供粮饷兵器,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好在有海外,南洋地带给他带来巨大的财富,热带地区粮食作物收成也很好。每到信风合适之时,就有大量的船只将各种物资运到南京,支撑朱慈煃的一切活动。江南地区本就富庶,恢复起来也非常之快,在采取了轻税赋薄徭役的政策之后,江南各地再次焕发活力,以非常高速的恢复。

    人员更不用担心,大量的难民从北方逃下来。自南征失败,明军一副咄咄逼人的态势之后,满清不得不采取横征暴敛以养军的政策,这就使得大量的百姓生计难以为继,只好逃难了。

    北京的多尔衮也在拍桌子,这段时间他快崩溃了,几次吐血,不知道是累的还是急火攻心所致。

    一首《信仰》,随着人们的传唱,已经传遍天下。多尔衮自然也知道了,许多百姓在形势逼迫之下,加上这让人振奋的歌谣,纷纷拖家带口的南下,连满清人的屠刀也拦不住他们。

    “哼,你们是怎么办事的?这么个曲不成曲,调不成调的东西,居然有那么大的作用,你们就是禁绝不了?”

    “奴才等无能。”多尔衮面前已经成了一堆磕头虫。大家都知道睿亲王最近心情非常不好,在朝上总被刁难,谈判还没有结果,其胞弟多铎还在大明的牢狱之中。豪格的部属闹事,范文程之死又和他拉上了关系。一幢幢,一件件都让他不得安心。

    更加上各地反叛不断,八旗兵四处平乱,反贼却是越剿越多,军费日益紧张,国库越来越空,他如何能有好心情?连他最喜欢的收集美女活动都停止了。

    “一群废物,养你们何用?行了,豪格部下安抚的如何?”

    “王爷您放心,不会有什么大事。奴才已经安抚了正蓝旗大部分都统,他们都支持王爷您了。”

    多尔衮总算安心一点了,豪格是大厦将倾,总算这些人没有傻:“火枪制作情况如何?”

    一个人苦着脸又成了磕头虫:“奴才调集了数百名汉人匠户,已经可以进行制造了,但是制造出来…………”

    “说……”多尔衮见他唯唯诺诺,一声怒喝。

    “是…………,只是我们制造的和明军的比,各方面都不如,尤其是那种子弹,实在比不上。工匠们多次试验,依然弄不明白子弹之中的药粉,普通火药根本达不到那个效果。”

    “派人去查,既然能拿到火器制造的东西,难道还拿不到这小小的子弹?”

    “这个,奴才无能,王爷赎罪。那些子弹都是从台湾秘密基地之内生产,我们的人实在弄不到。”

    多尔衮也是无奈,这明军的保密能力这么强大吗?如此大规模的生产,必然人员众多,就不信咬不开了。

    六十九章赎罪

    子弹的发射药,不同于满清人现在知道的普通火药。小理火棉的生产,是在基隆秘密工厂之中进行的,发射药的车间,除开十名汉人技师之外,其余工人皆为爪哇土人。他们的命运自从进入这秘密工厂就被注定了,他们不可能活着出去。

    徐艺涛也和朱慈煃探讨过这个问题,发射药的保密也是必须的。这东西超越时代太多了,没有几年是研究不出来的,而几年之后,就算满清人能研究出来,也没有用处了。现在的保密措施,防备的不是满清人,更多的是在防备西方那些豺狼。西方很多国家已经有了工业的雏形,若他们得到,那就比较麻烦了。

    每年都会被送来三千爪哇土人,不努力干活的立即被处斩。而且发射药的制造流程被分成九份,九个技师也只会其中一部分,只有总技师了解全部。下面的工人们也是一样,这些爪哇土人被送来的那一天就注定了命运,只有死亡是他们的归宿。

    他们在这里是在赎罪,在以杀戮震慑了不服从的土人之后。被当成奴隶运送到本土各地的土人们惊讶的发现,这里的生活对它们而言就是天堂,虽然劳动很辛苦,可比丢了性命强。即便是当奴仆,却也比以前的生活好了不知道多少倍。他们只有以这样的方式来恕他们造成的罪过。那每年失踪的那三千土人,也没有人会去关心。。。

    满清湖广提督孙定辽,带着五千人马直奔襄阳而来,对于反叛的王家兄弟,他既同情又怨恨。同情的是,王光恩不过是满官不对付就被抓,也着实可怜。怨恨的是,没事造反干什么?使得上面下令,不平叛就要了他的脑袋。现在两湖的局势已经乱成一锅粥了,这家伙还给自己添乱。

    “大人,襄阳来了使者。”

    “带上来。”

    孙定辽接见使者并不愉快,这个使者倒是很谦卑,但是带来的消息却不怎么好。自己派去劝降完全没有效果,王光恩所部官兵,已经全部剪掉了辫子,蓄发恢复汉家衣冠了。这个举动已经彻底的表明了心迹,绝不臣服与满清的统治,绝不向‘剃发易服令’妥协。就算这会王光恩投降,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等无人之时,孙定辽默默的捏着自己的辫子,心中也不是滋味。他孙定辽也是汉人,原大明武官,那时候虽然武官地位底下,却也不用总是跪下口称奴才,这实在是屈辱。自己曾经的骨气都那里去了?自从投降满清之后,经常梦到自己的父母祖先在自己面前看着自己的辫子哭泣,骂他是不孝之子,不配有孙姓。

    每到此时,往往会吓醒,继而心中是一片灰暗。小理当初实在是迫于无奈才投降,自己真的是为荣华富贵就不要祖宗了吗?刚才看着使者那决然的表情,他忽然发现,自己很彷徨。就该这样活着吗?或许死亡对自己来说,是一种解脱吧。

    “大人,快到勋阳了,是否安营?”

    孙定辽现在心思全无,随口回答:“你安排吧。”

    见自家大人神色不善,下面人不敢多口,自有人安排一切事宜,孙定辽一个人自己在那里发呆。

    在得知孙定辽的人马到达安阳口并开始立营后,王光恩果断的决定出击。他们起义之后,也接到了大明朝廷送来的一批火器,尤其是其中有三门轻便的大炮,王光恩对于这三个大家伙简直比自己的老婆还爱护,就差和大炮睡在一起了。以往这样的火器那是神机营的专利,他们也就看看而已。

    他决定,夜间突袭,有这三门大炮的帮助,一定能获得成功。以往的大炮太过沉重,威力也和这些炮没办法比。这些轻便好用的火炮是他今晚的利器,他一个流寇出身的人,先投降满清,又投降大明,以往他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得到重用。但是当今天子如此气量,他如何不感恩?这般利器,岂是轻易能得到的?

    既然人家信任自己,自己也要作出点成绩来。孙定辽五千兵马并不比自己多,突袭之下,自己的胜算很大。只要击退孙定辽的人马,半个月后,明军就到达了,自己也不用这样担惊受怕了。孙定辽的心不在焉与王光恩的殚精竭虑就注定了这场突袭的结局。

    三更时分,孙定辽辗转反侧的睡不着,忽然外面几声巨响。行伍多年的孙定辽一个翻身就跳了起来,这是火炮的身影,他太熟悉了。等他除了帅帐,外面已经是喊杀声整天,漫山遍野的都是火把与敌人的踪迹。

    “大人,不好了,敌人夜袭。”

    “废话,老子的眼睛没瞎呢。让所有人立即迎敌,怕什么?后退者,杀无赦。”

    在孙定辽的指挥之下,倒是集结了一部分人马。但是大部分人都被突如其来的火炮给炸昏头了,他们可不知道敌人只有三门火炮,火炮这东西实在是威慑,一下炸营,到处都是乱糟糟的,让孙定辽想收拾都收拾不住,自相践踏者不计其数。

    反观王光恩军,一个个披头散发的,勇气倍增的杀进来。去掉辫子,恢复大明衣冠之后,他们心中畅快,现在厮杀之下,更是勇气倍增,雷鸣一般的炮声就是他们的勇气,潮水一般的喊杀声表明他们的兄弟就在身边。

    火光与鲜血,处处人影,不断的有炮弹飞来将一顶顶营帐炸飞,夹杂着人的惨叫。孙定辽败了,他也没有办法,只有带着一队人马突围逃跑。却想不到依然被追上,失去了大军,他与一百亲兵被困在一个小山包之上。

    一场厮杀,直到天亮,孙定辽大军彻底被击溃,孙定辽被围住,王光恩也来到了这无名山丘。两边箭拔弩张的,孙定辽却请王光恩出来说话,王光恩挥手斥退了阻止他的属下,单人独骑的来到阵前。

    看着一身大明衣冠的王光恩,刚刚剪掉辫子之后,头发太短,不能束发,就那么披头散发的站在自己前面。孙定辽心中很不是滋味:“你这个样子,不错。”

    “唉…………昔日之总督,今日却成这般模样,真是…………”

    孙定辽一挥手:“你也不用讽刺我了,今日战败,我无话可说,能死在这里,也不是什么坏事!”

    “孙兄,你原也是大明武官,为何不投降?皇上仁慈,定然能饶恕你的。”

    孙定辽捏着自己的辫子,眼中一道清泪流了下来:“回头?我还能回头么?看看这是什么?这是耻辱,一辈子的耻辱哦。”挥舞着手上的辫子,孙定辽红着眼睛怒吼了起来:“老子在辽东和满清人干了半辈子仗,刀下不知道有多少女真人的亡魂,现在却要结着这耻辱的辫子,见到了女真人就要自称奴才,这是什么滋味你知道吗?你不知道,如此境遇之下,我怎么还能回头?还是杀了我吧,孙某无颜在立于天下了。到九泉之下,我自向列祖列宗赎罪。”

    “你这又是何苦…………”

    “何苦?何苦?大明朝廷失德,天下败坏,我无奈之下做了猪狗不如之辈…………唉,不说了,一失足成千古恨,王光恩,我死之后,希望你放过我的这些亲卫,他们都是大明子民,并没有罪过,可否?”

    王光恩点点头,对于孙定辽,他还是很敬佩的。孙定辽幽幽唱到:“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祖先们啊,不孝之子孙孙定辽来了,这一生我配不上‘正气’二字,黄泉九幽之下,不孝子孙来赎罪了。”

    声音一断,刷拉一声,孙定辽佩剑出鞘,横剑自刎。一颗大好头颅离开了他的身躯,让人惊讶,他用了多大的力气,居然将自己的脖子整个切断了,惊人无比。

    王光恩看着自尽的孙定辽,摇摇头,兴味索然的说到:“好好收敛他的尸身,他总算是条汉子。”

    七十章柔佛

    柔佛王都丹戎城外,郑森带着几个亲卫观察这地形。小理这丹戎不大好打,他在等,等舰队到来,丹戎是一个靠海的城市,有海军战舰上火炮的协助,能少死很多人。

    “将军,干嘛要把功劳分给别人?就这样的城墙,属下保证,一日之内就能拿下来。”

    郑森拍了拍他的肩膀:“想立功是好的,可将士们的性命很宝贵,能少死点人总是好的。以后别说什么让功的话,这不好。”

    他的心腹却依然是愤愤不平:“将军,咱们本来在两湖干的好好的,却忽然被掉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简直是受罪。要是不能捞点功劳,咱们千里迢迢的来做什么啊?皇上这不是偏心么。”

    “噤声…………”郑森急忙喝止了他:“不得无礼,皇上自有皇上的道理,你怎么能胡乱猜测?活的不耐烦了?还有,这里是鸟不拉屎的地方吗?那你们一个个都抢的盆鼎满贯的?”

    看着亲卫涨红的脸,郑森也没有继续打击他们:“行了,这事情我们自己知道就是了,别声张。不来这里,你们能发这个财?真是不知好歹。”

    郑森训斥了亲卫一顿,心中却也清楚为什么让他来南洋。他郑家本就熟悉南洋一代的情况,让他本就无可厚非,作为郑家主脑,这里有很多关系可以动用。

    “将军,你说这新达图苏丹也够倒霉的,这还没当几天呢,就要被收拾了。”

    郑森笑了起来:“那事情由得了他么?反正他也没几天蹦达的了,你就别急,让他多活几天。”

    “那司令那边的命令呢?”

    “这不是你该操心的事情。”见郑森脸色沉了下来,随行人员也不敢说什么了。

    “将军您看,那是?”

    郑森一看,一支船队驶来,看旗帜是柔佛本国的船队。放下手中的千里镜,郑森嘴角也浮现出一丝冷笑,看来得到了支援啊,可惜却是突然送死。海军上面,柔佛的舰队根本就不是对手,徒然送死而已。除开那些火船麻烦一点,其他的船只,压根就不是对手。

    不过这么多船只,看样子增援的军队与物资也不会少,达图苏丹想坚守王都,殊死一搏了。

    “附近若是发现敌人踪迹,及时回报。”

    其实大家都明白,在现在的作战条件下,柔佛的军队根本不是对手。明军远征军中装备着相当数量的步枪,一路行来,皆是横扫之势,这柔佛苏丹倒也硬气,各地都战败,却依然不投降。柔佛军人也是硬气,往往高喊着口号发动着自杀性的冲锋,直到在枪炮的轰鸣中死去。

    萧无现在却发愁柔佛的统治,在这个伊斯兰宗教弥漫的国都,很多事情变的异常麻烦。派驻下去的官员,他们的话语是有远征军刀枪支持的,依然不及那些阿訇的话语管用。萧无虽然有魔王之名,但他不是真的魔王,要是真的倒还好了。他也想所过之处,赤地千里。可那样的话,打下土地又有什么用处?

    “我认为,将土地分封给那些配合我们的人最快捷的办法。”

    “不好,现在顺服的人又有多少是真心归附我大明的?不要养肥了他们来反对我们。”

    “也和爪哇那样,划定区域,派本地人管理,军队监视,完不成生产任务的就全部诛杀,换人上。”

    “这样不成,爪哇是爪哇,柔佛是柔佛。小理我堂堂大明天朝上国,礼仪之邦,岂能到处胡乱杀人?”

    听着下属们争论来争论去也没有得出什么结论,萧无结束了会议。这还真是个头大的问题,使者那边没有什么用处,不少小的邦国直接让国王降服,而后下达任务指标就行了,可柔佛自恃强大,非要和自己硬憾,偏偏这些家伙都是疯子,一点也不妥协,萧无真相撬开这些家伙的脑袋看看,这宗教的力量就这么强大吗?

    宗教问题,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南洋地区,宗教情况也非常复杂,在这里可以看到各种信徒。这对于统治者就比较麻烦,萧无不能像以往的西方殖民者一样放任不管,南洋地带在朱慈煃的计划中是要归入本土的,可不是殖民地就完事,这其中的区别也就很大了。

    这事情也别指望朝中那些老家伙们能有什么办法,他们估计连南洋有多大都不清楚,只有靠手下这一班熟悉本地状况的人来出谋划策。可眼看着连最后的敌人柔佛都要灭亡了,却不能在这些政策上讨论出个所以然来,真是愁死人了。

    沈华…………这个名字再次跳入萧无的脑海,这小子对南洋地方的事情非常有见地,现在在吉打应该也是忙的四脚朝天吧。等他的试验政策效果出来了,也可以尝试一下。

    南洋的战争本就不是什么大规模战争,文明之间的差距太大了。朱慈煃(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