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第 63 部分阅读

第 63 部分阅读

    在更关心的船只的发展,随着蒸汽动力的初步应用,风帆时代的船只将被淘汰。只是目前运输的主力依然是帆船,但是帆船对于洋流、季风的依赖太大,是无法满足统治南洋的需求的,更不要说以后还有更远的地方。

    现在朱慈煃听着徐艺涛关于这方面的报告,他并不精通这方面的东西,他只能给出一个大体方向,具体的事情都要那些工匠研究人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了。

    “好了,今日就到这里吧。朕还是那句话,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只要给朕拿出成果来,要不然你这个工部右侍郎就别干了。”

    其实朱慈煃清楚,徐艺涛其人对于官职是毫不在乎的,这种人只醉心于研究工作。要真的罢了他的官,让他去全心搞研究他反而高兴的不行。所以朱慈煃给他定下的规矩就是,只有在这个官职上,才能分配研究经费,要不然一文钱也不给,虽然有些卑鄙,但是效果却非常好。

    “皇上,还有一事。”徐艺涛收拾起自己的报告:“新型冲压机即将投入使用,但是皇上您要的铜钱产量太大了,依然还是跟不上,能不能酌情减少一些。”

    朱慈煃有些好笑的看着徐艺涛,真是个书呆子一样的家伙。这天下,除开萧无之外,也就这家伙敢和自己讨价还价了:“现在能完成朕规定的几成?”

    “即便是新型冲压机投入使用,预计产量还是有三成的缺口。皇上,微臣虽然不懂经济,但是弄这么多铜钱,会不会出问题?”

    朱慈煃摇头:“你只管想办法提高产量就是了。”

    铜钱,这是一国命脉,货币的用处大了。大明朝的铜钱有个好处,那就是附近国家都可以使用,是国际硬通货。随着海外领地的不断扩大,铜钱的需求量也是越来越大,更何况,北方大片土地之上,满清人使用的也是大明通宝,这就给了朱慈煃可乘之机,大量的铜钱流入,在各行业中吸取着满清人的骨髓。

    满清现在那有功夫关心铜钱的问题,现在他们面临大明的重重压力,各地更是不时的反抗起义。甚至满人内部都有不同的声音要求多尔衮暂时搁置‘剃发易服令’,多尔衮的身体情况每况愈下,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

    这一日,多尔衮正在处理朝政,忽然得到一道奏报,当时他就愣住了,良久无语。

    ....

    七十一章避讳何用?

    长久以来,人们总感觉反清的力量在南方,似乎北方完全在满清的统治之下,似乎承平。这当然与几任南明朝廷均在南方建立不无关系,但是北方却也不是太平盛世。北方汉族官民的反清斗争是不容忽视的,这种斗争牵制了不少清廷的注意力,为朱慈煃的北伐胜利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及至明清大战告一断落,北方汉官民的反抗运动依然加剧着满清颓败的局势。满清初入关之时,公开宣布维护当地官绅的既得利益,同时恢复征粮征赋,新旧官绅有恃无恐地投靠满清,大搞反攻倒算,成了满清人统治的支持者。可惜为时不久就发现满洲贵族推行的民族歧视政策,如剃发改制、重满轻汉、重辽东旧人轻新附汉人,自己的尊严和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北方各地的汉族官绅在政治态度上随之发生分化。

    一部分官绅忍气吞声乞怜于清廷,一部分却转变为公开或秘密反清。在朱慈煃北伐胜利,满清人声势大损之时,更是对新归附的汉军官兵提防有加,用尽各种手段剥夺其权力。

    大同总兵姜瓖在满清初入关之时,便投降了满清,因为投降之初心思矛盾,也不了解清廷有入主中原的意图,拥立了一个名叫朱鼎珊的明朝宗室安定地方,却被满清朝廷斥责。而后跟随阿济格西征大顺,颇为卖力,可惜是出力不讨好,即便是军功累累依然遭到大学士刚林斥责,虽然多尔衮依然用其为大同总兵,但却备受猜疑,他一肚子怨气,但又不得不‘口称奴才叩头谢圣恩’。

    其后几年中,满清南征,与朱慈煃在南方大打出手,满清的弟子薄弱,不得不加派地方人力、物力,南征失败后,更是横征暴敛,更加重了地方的负担。同时因为满清实力大损,对于地方汉官更是提防,遂下令“在京官员三品以上,在外官员总督、巡抚、总兵”各“送亲子一人入朝侍卫,以习满洲礼仪,察试才能,授以任使”。

    这根本就是拘押人质,姜瓖接到兵部传旨后不敢怠慢,把长子姜之升送往北京,此举却也弄的姜瓖更是一肚子的火气。层层火气挤压之下,姜瓖的怒火已经到达了一个可怕的程度,最终的引子还是因为襄阳王光恩兄弟反叛,襄阳地区陷落,满清继续加强军备,又征收粮饷,非常急。大同府满官做主,横征暴敛,百姓是怨声载道,连姜瓖也莫名其妙的被斥责为办事不利。

    满清在南方大败,声势大损,满大员们依然是牛气哄哄,所有人都是奴才的样子。姜瓖的怒火爆发了,1649年,姜瓖在十二月初三乘宣大总督耿焞等人出城的机会,突然关闭城门,下令“易冠服”,自称大将军,公开揭起了反清的旗帜。

    同时打出旗号,接受南方昭武朝廷统治,成为实实在在的反清复明。并飞檄山西各地,五台、忻州、盂县各地汉族官民纷纷响应,晋西南蒲州到黄河西岸属陕西的韩城一带有虞胤、韩昭宣、李企晟等人亦是起兵响应,一时山西大乱。

    姜瓖起事后立即“易冠服”,各地闻风响应的军民都以割辫为标志,军队“以明旗号”相号召,发布文告遵用昭武正朔,并且派人到南京与朱慈煃取得联系,表示接受昭武朝廷的调遣。

    山西对于满清是十分重要的,满清南征用的就是山西之财、山东之粮,山东一直就不太平,现在山西更是乱了起来。奏报一到,多尔衮当即愣住,山西乱起,对他的冲击太大了。

    或许现在人们都不大清楚北方的这些抗清运动,但是因为满清的倒行逆施,北方民众的反抗运动从不曾停息,只是满清人修订《明史》之时,刻意的抹去了这些记录,就成了一副满清人顺天得民的样子,大军一到,天下太平。殊不知这太平之下是千百万反抗义士的白骨被掩盖……………………

    现在如何掩盖又有什么用处?反叛如星星之火,处处皆是。多尔衮现在已经焦头烂额了,加上这些奏报让他头晕无比,喉头一甜,一口鲜血喷出,惊的下人们急忙施救。好容易将多尔衮弄醒,才传达出对策,新组建的三万八旗兵由英亲王阿济格统带出征平乱。同时下令湖广经略洪承畴加强防范,严防明军进攻,并尽力筹措军资,转向北京。

    接到旨意的洪承畴也是差点吐血,现在明军都不用打,两湖的局势已经是一锅粥了,他自保都困难,还要筹措军资?这不是要的他命吗?这官是升了,“钦命经略河南、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地方总督军务兼理粮饷、太保兼太子太师、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职衔长的可以,看起来似乎威风的很。可实际上呢?两广云贵都在明朝手上呢,两湖这里也是打的乱七八糟,这简直就是给一张白纸就要他拿黄金来换,这让他如何做的到?

    “大人,大人。”

    好一阵子,洪承畴才在下人的呼唤声中回过神来:“什么事情?”

    “大人,该吃饭了。”

    “唉…………端走吧,那里吃的下啊。”洪承畴长叹一声,就开始迅速的转动脑筋,该怎么样弄些钱粮呢?又该如何抵御明军的进攻呢?难啊,这官当的真难。有功是满官的,有过是汉官的,多尔衮虽然对他信任有加,可别的满大员可不是那么好应付的。

    左梦庚那里还有三万军队,虽然战力不怎么样,但是总算是可以完全控制的军队,先顶一顶吧。仔细的划拉了一下自己手上的力量,洪承畴发现,汉军已经占据了七成还多。满人毕竟太少了,常年的征战死亡甚多,死的比生的快多了。这么一来,兵源就少了。入关之后,满人权贵纷纷开始跑马圈地,普通士卒们也是抢的盆鼎满贯,有家财了,有小妾了,这上了战场就没有入关之前那么狠辣拼命了,连带战力也有所下降了。

    在看看满清那些盛名无双的大将们,豫亲王多铎在南京大牢里;摄政睿亲王多尔衮现在身体十分虚弱;肃亲王豪格死在北京牢狱之中;饶余郡王阿巴泰病死;衍禧郡王罗洛浑病死;顺承郡王勒克德浑战死江南;现在也就剩下了英亲王阿济格、郑亲王济尔哈朗、巽亲王满达海等,可惜这些又都和睿亲王多尔衮不对付。

    想想大清的未来,洪承畴真是感觉一片灰暗,沉吟良久之后,他再次提笔,即便再次被驳回,他还是要上缓行剃发易服令的建议。因为他是汉人,清楚这道命令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现在这么危机的时候,也必须让满大员们清醒一下了。避讳有什么用?不予记录有什么用?目前的难关才是最重要的。

    ....

    七十二章连锁反应

    随着姜镶在山西反叛声势越来越大,陕西延安府参将王永强也起兵反清,杀死了清延绥巡抚王正志、延绥总兵沈文华,自称昭武朝廷招抚大将军。神木县人高友才同时响应,短时间内迅速扩大。随着这股反抗浪潮,秦、晋两省反清势力联成了一片,使清廷在北方的统治受到重大威胁。

    朱慈煃现在也接到了姜镶的效忠,他在考虑是否该出兵策应一下。现在虽然暂时不能进行大的战争,小一些的战争却不成问题,良机难得啊。

    “爱卿对此事如何看法?”

    马士英虽然是朱慈煃的姻亲,可朱慈煃现在是皇帝,他又怎敢逾越?恭敬的回答到:“此时出兵,虽然我们准备并不充足,但是满清更甚。况且山西、陕西地处西北,自古民风彪悍,只要得到一定的支援,相信短时间内满清是无法平定叛乱的。支持他们,也是给我们自己更多的准备时间,满清倒行逆施,当灭亡。而且若我大明不支持这些义士,未免寒了北方忠于大明正统百姓的心。以老臣之见,我们当支持。”

    “当出兵多少为好?”

    “嗯…………我们并不需要出动多少兵力。小理而且就算拿下更多的地盘,我们也暂时无力安顿地方。若不能保一方百姓安定生活,此地不如不要。老臣的建议是,令刘国轩部出动,威压洪承畴,让满清人寝食不安,却不急于抢占地方。我们则从各种渠道给陕西、山西的义军以粮食军资武器支援。”

    是这个道理,要是地方抢占了回来,却不能给百姓饭吃,那不是找着让百姓造反?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朝廷声望也会在这个地方丧失殆尽,以后想让这些人心向大明就难了。

    随后朱慈煃发出旨意,出动五个师六万余人威压洪承畴部。刘国轩接到圣旨,也不迟疑,立即予以实施,徐州二十一师打向山东;毫州四个师大举出动,目标直指中原腹地————河南。同时,调令发出,襄阳王光恩部整军备武,作出随时出击的姿态。

    在发出诏书,承认对山西姜镶、陕西王永强的领导,同时给予两人陕西、山西总兵职衔,各赐银五万两。同时大量的物资也通过各种渠道运往山西大同与陕西延安。朱慈煃又将此事布告天下,言明但凡有反清之义士,皆为大明之忠良,朝廷定然给予封赏。

    满清摄政王多尔衮现在是片刻不得休息,随着战事的不断失利,越来越多的人挑战他的权威,让他疲于应付。现在,他也在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都准备好了吗?”

    “主子放心,奴才麾下都是最忠诚女真勇士。”

    “好,这些财宝运往盛京,不得有一丝一毫的差错。这是我们大清最后的资本了,一旦有失,我大清难矣。”

    若是范文程还活着,看到这些财宝,估计也能立即气死。都说满清国库空的可以饿死老鼠,处处用钱,却无钱可支。眼前这一大批黄金财宝,足以渡过眼前的难关。女真人入关之后,烧杀抢掠何其厉害,爱新觉罗氏更是占据了其中的大部分,可惜这些钱财却没有被动用,一点点也没有动用。不知道范文程这等能臣知道这个消息会是什么心情,不过现在已经是死人了,谁又能知道?

    “奴才就是粉身碎骨,也不会有一点差错。”

    多尔衮挥手,这次的押运是巽亲王满达海亲自运送,护卫者都是正黄、白旗丁中最可靠的人。时局为难,多尔衮也停下了争权夺利的心思,巽亲王满达海虽然和他不对付,可他也信任,毕竟都是爱新觉罗氏子孙,他又没有子嗣,争了又有什么用处?最近他接连吐血,身体大不如前,他自己的感觉很不好,也开始为爱新觉罗氏筹划最后的道路了。

    现在最让他担心的就是他的胞弟多铎,一直被关押在南京大牢之中,任他如何,朱慈煃就是不放人。若是多铎在这里,他也不会这么为难了,因为这世上,他唯一能完全信任的,也就只有多铎了。

    “王爷,急报。”

    来的却是三边总督孟乔芳的加急奏折,甘肃凉州游击张勇,为明军策反,发动反清叛乱,凉州失陷。同时,回族将领米喇印、丁国栋等策应张勇发动反叛,甘州、肃州告急。反叛军得到汉官士绅的支持,势力暴涨。甘肃巡抚张文衡据守兰州,紧急求援。因为反叛军势大,地方无力征缴,请求朝廷火速派兵平定。

    多尔衮愣在了当场,这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山西、陕西正乱着呢,这甘肃又乱了,整个西北全乱了,这可真叫个欲哭无泪啊。这样的连锁反应,真是始料未及。愣了一阵,多尔衮无奈的发布命令,令三边总督孟乔芳便宜行事,等英亲王阿济格率军平叛。同时发出诏令,令阿济格总督西北,平定叛乱。

    多尔衮自己也清楚,阿济格手下只有三万人马,短时间内怎么可能平定了山西。山西、甘肃的叛乱?可现下只能是死马当成活马医了,要是局势早糟糕,他也不会安排人将最后的财宝向关外转移。

    山西朔州,姜镶带领兵马向着太原转进,一名青年将领赶了上来:“大人,您找我?”

    “不错,辅臣,据报,满清阿济格大军正在向太原开进。你驰骋沙场,便当个先锋,去会会这阿济格如何?”

    王辅臣,虽然出身草寇。但姜镶对他却很看重,认为他是一员上将。王辅臣也是自信:“好,满清英亲王阿济格,哼,传言女真兵个个骁勇无敌,我就不信了,末将这就整顿人马出发。”

    “别急,皇上给咱们运送来五百支新式鸟统,非常好用。这五百鸟统手你也带上,能起大用。”

    王辅臣却是撇嘴,明军的火器他又不是没见过,五百支鸟统能有多大威力?还是真刀真枪来的实在。见王辅臣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姜镶也不着恼,只是叮嘱他说:“别小看了这些新式鸟统,射程与威力不是老实鸟统可比的,等你用了就知道了。朝廷的旨意也下来了,本官现在就任你为大同总兵,待打败阿济格后,本官为你请赏。”

    王辅臣哈哈一笑:“大人就准备庆功的折子,末将定然能旗开得胜。”

    “阿济格乃名将,不可小视。”

    “大人放心,末将去了。”王辅臣催马飞奔而去,看着王辅臣的背影,姜镶也笑了,受了满清的鸟气,这一次要全部找回来。

    ....

    七十三章抵抗

    一尊尊黑黝黝的火炮竖立在丹戎城外,海面远处一张张白帆也在宣示着海军的威力。萧无站在主阵高处,嘴角带着一丝微笑,丹戎是一座靠海的城市,不知道这柔佛苏丹是怎么想的,居然要在这里坚守。他的海军在自己手下屡次吃败仗,还想在这里创造奇迹不成?

    “大人,一切准备完毕,是否开始攻击?”

    萧无转头问郑森:“你需要多长时间?”

    郑森回答也很干脆:“三天。”

    丹戎城的城防也很强,虽然明军远征军的炮火占据绝对优势,城墙不是什么问题,可巷战就是麻烦事了。柔佛国内的战役打的很麻烦,这些家伙总是抵抗到底。对于他们来说,明军是异端,他们绝不屈服。

    而且最麻烦的在于,这些疯狂的伊斯兰教徒往往是民众士兵齐上阵,让人难以分辨。萧无虽然有魔王之名,但他不是真的魔王,他可没有发布见人就杀的指令。这里只是抵抗,百姓又没有犯什么罪大恶极的罪行,屠杀不是他的目的,要统治这个地区,纯靠着屠杀是不可能长久统治的。

    德政在这里来说基本没有多少用处,柔佛的宗教已经到达了一个狂热的地步,人们不相信明军会带来好的生活,甚至于一些看得见的实惠都不相信。这一直让萧无很无语,柔佛与大明在很久以前就打过交道,商人们之间也长有贸易往来,说来对于大明并不陌生,但是宗教的狂热性生生的让萧无头大无比。

    “开始吧。”

    萧无的命令一下达,令旗挥动,一声声轰鸣响起,大炮纷纷发出压抑已久的炮火,丹戎城墙之上瞬间一片火海。柔佛士兵对于火炮是有一些了解的,但是这么大规模的炮火齐射,倒是第一次见到,顿时惨叫连天。

    看着阵前齐射的一百五十门火炮,郑森心中也很满意,在战争模式转变之后,攻城便是火炮的天下。原本在人们眼中坚固无比的城墙,在几个时辰的连续轰击之下,往往会出现问题。明军的火炮已经不是老实实心炮弹了,开花弹已经全面换装,爆炸的威力相当之大。几十门火炮不断的轰击一段城墙,再坚固的城墙也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出现缺口。小理

    柔佛城上也有火炮,可惜他们的火炮完全不是明军的对手,还没发射几次就被反击的炮火覆盖。铺天盖地的炮火让所有人傻眼,明军的厉害他们早就知道,却想不到这些人会这么恐怖。

    达图苏丹早就下了城墙,这人间地狱他实在看不下去了,大臣们也不能让他处在危险的地方。最后他决定,放弃城墙,和明军巷战,所有人都要做好与敌人共亡的决心。

    在皇宫之中,达图是坐卧不宁,三个时辰了,外面的炮火声依然震天。明军还没有开始攻城,伤亡的报告就能让他崩溃了。

    “伟大的苏丹,城墙出现缺口了,明军的步兵已经开始进攻了。”

    达图紧紧的捏着手中的金杯,干涩的说到:“艾馓,除开王宫禁卫,所有的军队与百姓全部归你调度,让明军有来无回,将丹戎变成他们的坟墓。”

    “遵命。”

    在城墙出现缺口之后,明军的炮火开始分散,清理着垮塌缺口附近,不管有没有人,先用炮弹犁上一遍在说。一个个步兵方阵也准备进发。

    头扎红巾的魏语光挥舞着宝剑:“将士们,我们是尖刀团,第一个杀入丹戎城中。我们既然是尖刀,就要一下刺入敌人的心脏。拿下柔佛王宫,老子保证你们得到的赏赐一辈子也花不完,现在,我命令…………”

    附近的军官全部神情肃穆的等待魏语光的命令,先发是荣誉,也是危险。他们面对的必然严阵以待的敌人,死亡与荣誉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入城之后,全力突击,我们的目标是皇宫。要以最快的速度将龙旗插上柔佛王宫之上,要不然我们尖刀团的脸面何在?就是死也要给老子爬到柔佛王宫再死。畏敌不前者,杀;不尊命令者,杀;一班者则杀班长,一营退者杀营长,直至我这个团长,皆如是。出发………………”

    赏赐、荣誉、死亡的威胁等等因素已经让所有人红了眼睛。长期与柔佛作战,明军一直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少有败绩。先天之上,战士们就是有优越感的,现在几重命令下达之后。士兵们组成阵形快步向丹戎城内冲去,柔佛国内最后一战开始了。

    街巷之中,柔佛人也是等待着猎物上门,在这里他们占据着地利,为守卫家园而战。一名战士刚刚开枪打死一名扑上来的柔佛士兵,却被旁边屋子中一支冷箭贯穿了脖颈。立即有人上去踹房门,发觉大门被封死之后,一皮囊火油迅速被送了过来,房屋被点燃,里面冲出来的几个柔佛男子被刀枪钉死在门口。

    一名战士警觉的前进,却没有注意到身侧的水沟之中出现一支竹抢,被刺穿腹部的战士惨叫连连。他亲眼看着那刺伤自己的普通人被打成筛子,但是大量的失血却让他没有等到战友的救护。

    一个柔佛小孩让一个班的战士丧失了警觉,看样子不过是不足十岁的孩子。却不想这看起来似乎无害的孩子在靠近之后一匕首捅入开路战士的肚子。‘嗷呜’一声痛叫之后,这孩子的头颅离开了他的躯体,但是一名强壮的尖兵却失去了战斗力,只有去后方医治。这名尖兵直骂晦气:“真他娘的晦气,行了,你们继续前进,老子自己回去。被耽误了进攻,整个柔佛从西打到东,十几场战役老子连皮都没擦破,却被个小屁孩收拾了,真他娘的…………疼,你手轻点…………”

    尖刀团的推进速度很缓慢。得到报告,萧无和郑森对视一眼,郑森说到:“对于敌人估计不足,请司令处罚。”

    萧无却依然是满不在乎的样子:“行了,又不是你制订的战略。这些疯子,困兽之斗罢了。让王安奎的部队也上…………”顿了顿,萧无下达了一道残酷的命令:“让战士们自行判断,但凡有威胁的,全部予以击杀。”

    娘的,早该下达这个命令了,这是大家的心声。反正这些又不是大明的子民,杀就杀了,禀报上来的情况大家都看了,这些人部分军民,全部反抗,这苏丹新上台不久,居然就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只能说这里宗教力量太过强大,为了战士宝贵的生命,不得不这样了。

    即便这仇恨会延续下去很多年,可也不能在这里做无谓的牺牲,这些都是百战余生的战士,不能再这么损失了。一个国家的崛起总是要有累累白骨的,也在这里昭告整个南洋地区,反抗是什么样的下场。

    等打完了柔佛,就可以回家了,战士们也想家了,这里的战争该完结了。至于后续的烂摊子,自然有人来收拾。

    ....

    七十四章最后的疯狂

    在明军各部接到命令之后,丹戎的末日到来了,不管什么人,只要靠近就会被击杀,不管你是路过的还是不小心的,和士兵们可没有道理可讲。

    烈火弥漫在丹戎城内,明军肆无忌惮的点燃着房屋,只要有反抗的,就是一个下场,死………………

    从白天打到黑夜,夜色中,战斗依然在继续,明军的攻势已经缓了下来,柔佛人的反抗却依然激烈。夜色给了他们最好的保护,熟悉地形的他们占据了非常大的优势。明军面对无穷无尽的偷袭,收紧了防线,延缓了进攻的脚步。丹戎城成了火焰与鲜血之城,无数勇敢的人在这里流尽了鲜血,化为尘埃。

    “苏丹,请快离开吧,明军攻势太猛烈了,最多明天中午就会打到皇宫了。”

    达图却是异常的坚定:“真主会保佑我们,就不要多说了。回归真主的怀抱是我们的荣誉,逃跑了又能怎么样?还能复国吗?明有多么的强大你比我清楚,难道要我成为俘虏吗?我们绝不向异教徒屈服。”

    一说完,达图高叫:“集合所有禁卫军,死守皇宫。小理”而后又吩咐准备好火油,最后时刻,他要和明军同归于尽。

    柔佛的所有人全部接到一个苏丹的命令,死战到底,绝不能向异教徒投降。忠诚的执行这道命令的,却都是贫民与军队,而贵族与富有的商人阶层,却没有与敌皆亡的心思了。在富贵人群中,除开一些宗教死硬份子,大部分不是逃散就是投降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投降,僵持的巷战开始了转机,毕竟这些富贵者手中掌握的资源不是平民能相比的。血战整整一天,第二天中午时分,明军兵临皇宫。柔佛的皇宫也算的上金碧辉煌,宫墙之上亦是守备森严。达图苏丹亲自披挂上阵,誓于王国共存亡。

    魏语光看着宫墙之上那些禁卫军,一眼扫过去就发现这些禁卫军之间的差距非常之大,有些人神情肃穆,精神饱满,有一些却是畏畏缩缩。看来这禁卫军也分三六九等啊。那些可战之士才是威胁,那些躲躲闪闪的,怕是不用怎么打就会溃散。一眼看去,这穿着越华丽的士兵越没办法看,久经沙场的人都能看的出来,这些人怕是当仪仗队的功用多于军队吧。

    因为巷战的关系,火炮不能及时抵达,魏语光也不等火炮,发动了试探性的攻击。这宫墙之上,防御倒也齐全,连续两次冲锋都被打退了回来,缺乏重火器与攻城武器的魏语光不得不停下调整部署。

    “团长,我们还有不少炸药,干脆就挖地道过去,一下把他的破墙炸个窟窿吧。”

    “你和没说一样,挖地道,等你地道挖好了。火炮早就运上来,把宫墙轰塌好几遍了。”

    魏语光眉头紧锁,问到:“我们的火炮还要多久才能运进来?”

    一个参谋算计了一下:“报告,明日午时,炮连可以到达。”

    魏语光依然皱眉:“我们才几门炮?这城墙也很结实,不集中三、四十们大炮是不行的。去请示司令员,联系附近的兄弟部队,将火炮全部集中起来,打破了这最后一道城墙,皇宫就是咱们的帐篷,抱着黄金睡觉吧。”

    对于报告上来的情况,萧无迅速作出批示,在困难也要将火炮运上去。小理

    “司令,城内到处是巷战,运输相当有困难,这太急了吧。”

    听着参谋的建议,萧无却是大发雷霆:“老子不管什么困难,我只看结果。你亲自监督,明日正午预定位置上没有五十门以上的重磅炮,你就搭下一班船回国去。”

    萧无为什么这么恼火,还不是因为伤亡太大的关系。横扫整个柔佛的损失都没有这一天一夜来的多,丹戎城中,已经埋葬了他四千多将士,萧无心痛啊。这些战士离开故乡踏上海洋,到他的麾下作战。横扫了整个南洋地区,那里有这么大的损失?而且丹戎城已经打烂了,这一仗,着实是没有嬴家了。

    可不打又不成,丹戎城是整个柔佛的精神象征,只有将丹戎打掉,才能推进大明在柔佛的统治,否则各地的反抗是不会断的。这丹戎作为王都,萧无都不打算要了,打烂就打烂了,只要打掉他们精神象征就是好事,只是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伤亡。

    现在明军兵源不少,只要有足够钱粮,组建百万大军也不在话下。可征战南洋的,基本都是些老兵,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兵都是宝贵的财富。而国内实施的是休养生息的政策,征兵并不多,兵源更多来自归顺的地方武装、原明庭军阀的军队,想把这些人全部训练出来,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

    不知道是柔佛人的抵抗变弱了,还是萧无强硬的命令让明军拼命了,魏语光的几次强攻险些攻上了宫墙。直到第二日预定位置上,七十余门大炮黑黝黝的炮口反射着阳光。魏语光拍着一门大炮喃喃自语:“唉…………你们要是早点过来,我们能少死多少弟兄哇。可怜的孩子们,好些人连女人是啥滋味都不知道呢…………”

    随着时间的推进,总攻的号角吹响,七十余门大炮齐射之下,只半个时辰,宫墙就成了断壁残垣。一队队明军潮水般的涌进柔佛王宫。

    王宫大殿之中,达图双眼无神:“艾馓,我听到真主的召唤了,点火吧。”

    “苏丹,还有机会,您卑微的仆人请求您,快离开吧。”

    达图摇头:“不了,我累了,你走吧。照顾好艾迪律,让他做个平凡人吧。明朝太强大了,不要让他背上复国的使命,那实在太沉重了。”

    拗不过苏丹的艾馓,挥洒着热泪,抱起了还在襁褓之中的小王子跑掉了。看着金碧辉煌的大殿,听着外面越来越响亮的厮杀之声。达图拿着火把走到准备好的火油前,默念几句话之后,点燃了火。

    火焰的蔓延非常之快,没有一会整个大殿开始了燃烧了,火焰更是飞舞在整个皇宫之中。柔佛皇宫开始变成一片火海。幸好明军发觉无法扑灭这火,迅速性的退走,之造成了三百多人的死伤。

    等萧无来到柔佛皇宫之时,这里依然是大火连天,想扑都扑不灭,在火焰中摇摆的身影让人们挽怀曾经的金碧辉煌。苏丹的几百个妃子与亲族皆葬身在这把大火之中,最后的疯狂,让柔佛的精神象征化为灰烬。只是萧无暗骂,这宗教狂热者真是疯子,一国国君居然自己把自己烧死,连带将皇宫之中的财富付之一炬,最可恨的是,还烧死了自己数百将士。要不是这家伙的尸体化成了灰,萧无连鞭尸的心都有了。

    柔佛之战终于结束,萧无也开始清点战利品,部署兵力守护南洋。大部分官兵还是要送回国内的,国内的形势一日三变。实在不敢在南洋在拖了,这里早一点结束,就能多支援国内一份,国内就多一份胜利的希望。

    ....

    七十五章马鹞子

    随着阿济格大军的到来,姜骧部也停止了转进,他得到朱慈煃的旨意,让他拖住阿济格,让陕西甘肃的义军有足够的时间巩固地方。小理而姜骧若是实在抵敌不住阿济格,则可向陕西撤退。

    可姜骧却不想就这么走人,一仗不打就退走不是他的风格。现在满清兵力并没有多么强大,更是四处狼烟,自己只要固守一段时间,焦急的是阿济格而不是自己。

    这一路之上,阿济格兵锋正盛,所过之处,地方叛军被他杀了个干干净净,许多百姓都难以幸免。满清的屠杀政策由来已久,听到消息的人们也没有太多惊讶了,随着阿济格的到来。山西各地的反叛势力也纷纷向忻州姜骧部投奔而来。

    忻州有“晋北锁钥”之称,姜骧也决定在这里与阿济格的大军对峙,拖延足够的时间。满清大军就算在勇猛,现在形势却不能让他们久战。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陕西与甘肃的反清起义成势,就可以有力的支援他了。虽然姜骧并不指望他们能援助自己什么,能让满清人焦头烂额就算为他出了一口恶气了。

    现在姜骧麾下虽然聚拢起来了七、八万人马,但是姜骧心中有数,这些人还不是三万清军的对手。满清军虽然在南征中伤了元气,但是八旗兵的勇悍不是这些乌合之众能比的。真正可以信赖的,只有姜骧自己部下的万余人马,其余的人马,也只能在守城的时候当壮丁用,以及壮声势罢了。

    还好忻州城是咽喉要地,城防颇为可观。在姜骧起事之后,很多山西本土士绅地主慷慨解囊,捐献了大批的粮草军饷。现在连原本坚定不移支持满清的晋商们都开始了动摇,满清在山西的进展自然不会很顺利。而且阿济格一路行来的屠杀政策更是让这些晋商们不满。原本出了大力支持满清入关,但是却没有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这已经让不少晋商心存不满,现在阿济格一路之上的作为,更激起不满。

    在地方之上,商人虽然有钱,但却比不得地主士绅,这些人才是真正有影响力的人。姜骧就是凭借这些人的支持,才能在短时间聚集这么大的力量。

    得到阿济格部到达忻州的消息之时,王辅臣第一个出来请战:“大将军,末将请战。”

    姜骧很看重王辅臣之勇力,以前就说过让他做先锋,现在也是该杀一杀阿济格部的威风:“好,你带三千骑兵出击,首战务必得胜。”

    王辅臣说的也是掷地有声:“若初战不胜,请斩某头。”

    阿济格大军刚刚到达,就得报忻州城门大开,一队人马杀了出来,直扑他们。三千人马,阿济格有些好笑,这姜骧这么小看自己吗?就三千人马就敢出击,那不是等着被自己赶尽杀绝吗?

    可一接战,阿济格就惊讶了。王辅臣带领的骑兵纵横驰骋,左冲右突,一时间竟让满清军措手不及,被杀了个人仰马翻。尤其是王辅臣,更是勇猛难当,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手下无一合之敌。看的阿济格也心惊不已,如此良将,居然没有被发现。

    王辅臣的厉害之处,不在于其人有多么勇猛,而是抓住战机的能力。他总是能找准满清阵列最薄弱的地方发动攻击,让人防不胜防。小理感叹王辅臣厉害的同时,阿济格也是悲叹,若是他手上是原先的八旗骑兵,岂容王辅臣如此放肆?现在这三万军队距离以前的八旗兵素质差了很多,这新组建的军队到底和久经沙场的老兵没办法比啊。

    王辅(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