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 部分阅读
样的大官,士兵们也没有怎么骚扰,只是派人看住了他,大军继续追剿残敌。刘国轩闻报,也愣住了。洪承畴居然在开封城中?这确实让他想不到,他这是想干什么?想自杀吗?刘国轩还是决定天明之后去会会他,现在战局很关键。
渡口与河面上打成一团,满清也想白日渡河,那样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可惜明军不是瞎子。连夜间渡河都这么拼命的阻拦,要是白天,那就麻烦了,明军的火器犀利,会炸的他们鬼哭狼嚎的。
“小帅,七师已经冲破了龙亭渡外围防线,正在向内层挺进。”
“好,飞马传令,让各部全力杀入,能歼灭敌人就是胜利。开封已经陷落,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是第一要务。”
一场大战直打到天亮,洪承畴部下只有一半过了河,另一半不是被堵在龙亭渡,就是已经化成了鱼食………………
刘国轩意气风发的带着人进入了开封,本以为是一场苦战,却想不到会变得这么轻松。看着眼前平静的洪承畴,刘国轩轻笑:“洪大学士能想到今日吗?”
洪承畴依然很平静:“我败了,自然没有什么好说的。自古以来,恃武立国,必不长久,或许那一日,你与我是同样的下场。”
“哼,你先为明臣,却投降满清,就没有想过自己的下场吗?”
“明廷失德,我大清先帝雄才伟略,投降之时,我从不后悔!”
“即便是背弃祖宗也不后悔吗?看看你的样子,那有一点汉人的影子。”
对于刘国轩的职责,洪承畴脸上也是一阵抽搐:“正是因为如此,我现在才在这里,要不然我已经在对岸英亲王的大营之中了。我要走的话,你们还是拦不住的。”
对于这个,刘国轩也默认,洪承畴一方大员,自然最先走人了。还真不一定能栏的住他:“你现在后悔了?”
“后悔?我不后悔。死在这里,一个是报答先皇的恩德,二也是向祖先赎罪,就是死,我也不想死在关外。现在天下大势已经转向明,我只有一个遗愿,将我送回家乡安葬,如何?”
刘国轩却是呸了一口:“呸…………你这等背弃祖宗之人,还想回祖坟吗?你的祖先都不会安宁的。我会将你葬入大海,让你的魂灵永远漂泊来恕你的罪过。”
“你…………你…………你好恨。”洪承畴终于崩溃了,可刘国轩却已经转头而去。对于洪承畴,朱慈煃下达了格杀令,他是死定了,只是他死后的归宿,自己也替他安排好了最高惩罚而已。开封已经拿下,可后续还有很多事情要忙呢。
....
八十六章不战而退
随着洪承畴将主力大军交给阿济格后,明军和清军形成了隔河对峙的形态。在接到消息后,祜里布也没有停留,赶往封丘与阿济格大军会合。黄河南岸几乎成了真空地带,大多的官兵都被抽调去对敌明军,各地只剩下那小猫三两只的,实在是不可能让他们做什么!
朱慈煃还在路上狂奔呢,接到奏报一阵郁闷,这大仗又打完了…………自己还在路上呢。满清军什么时候这么滑溜了?真是可惜了,要是能将祜里布的军队堵住就好了。对于这支军队,朱慈煃很想将其斩尽杀绝,其中不少汉人官兵,可这些人对上自己的同胞,怎么也能下那么狠的手呢?
皱着眉头看奏报,朱慈煃也是无语,看来这次自己从御驾亲征变成了武装游行了,到前线转一圈就回去吧。要渡河作战需要相当的时间来筹备,而从开始朱慈煃也没有想打持久战,毕竟这战事一起,花钱如流水,仗打的时间长了,自己也撑不住。现在收复了大量的地方,恢复地方生产那里不要钱?
虽然不能过黄河,但是向西取洛阳,打通与陕西的通道,就可以援助陕西王永强、甘肃张勇起义军;向东可以挺进山东,姚康领导的山东义军还在不断的反抗着满清。小理而大军停驻在开封,就能吸引住隔河对峙的阿济格部,间接的减轻山西姜骧起义军的压力。只要拿下了黄河以南的地区,满清还有几天蹦达头?
现在他们能掌握的只有京畿、河北、山西一部分、山东一部分,财政将更加吃紧。在这么对峙几年,拖也拖死他。自己还是先缓一缓吧,很多地方需要恢复元气,满清人的屠杀政策太厉害了,死的人太多了。而南边还有一些地方督抚的事情要解决,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
更何况麻烦的是,自己控制了马六甲海峡,那些西方强盗会容忍失去这条通道吗?亚洲这边,也是他们很重要的殖民地,原本他们可以在这里肆无忌惮,明军一到,打败了他们,可他们能甘心吗?就算对方遥远,这些饿狼一样的家伙会放弃亚洲吗?
迟早是要和这些强盗们一战的,西方的这些殖民者还是不能在长期的征战中,他们自然形成自己的一套战略战术,也不是全无还手之力。幸好自己手下弄出了铁甲舰,有这个,十几年中,是可以纵横大海的。风帆木船怎么可能和蒸汽铁甲舰对抗?
等朱慈煃来到开封城的时候,战士们已经闲的蛋痛了。他们天天渴望打过黄河去,或者出征陕西、山东也行啊。不过刘国轩为了安全期间,制订的计划全部是等朱慈煃回去以后在执行的。现在他是集中大军,不能给敌人一点可乘之机,他要全力保护朱慈煃的安全。朱慈煃的到来,或许对于普通战士们是鼓舞,可对于统帅而言,却是负担,大的不能在大的负担。一旦皇帝在阵前出了问题,别人不会去怨小兵,都会怨恨他这个统帅身上。
“将士们,你们是大明的功臣,收复南京,收复中原。你们打出了我大明的威风,打出了汉家儿郎的血气,让任何人在不能小看我们。朕以你们而自豪………………”
面对皇帝的训话,战士们全部扯开嗓门:“万岁…………”
“万岁…………”
“万万岁………………”
“今日我们收复了中原,在合适的时候,我们要打过河去,收复故土,在塑大明。你们有没有信心?”
“有…………有…………有…………”
如巨浪的回答声伴随着雪亮的刀光,战士们拔刀出鞘,让太阳照耀着手中的钢刀,仿佛告诉世人,他们的锋利,他们渴望饮血。
“满清入关,屠杀我大明子民无数,我们不能就这么轻饶了他们,对于他们朕已经下达了格杀令。朕希望朕最勇猛的将士们,去掳获敌人的人头,替死去的百姓报仇。”
满清入关之后,屠杀的人难以计数,和满清有血仇者多如牛毛。在场的战士中自然有很多这样的人,皇帝言语给他们无穷的鼓励,登时无数人红着眼睛大吼,好似要马上开战,打过黄河一般。
在转了一圈之后,朱慈煃也无奈的往南京而回。他在前线是负担,激励士气做一下就好了,在待的长久也没有什么用处。而且回去之后,调动水军到黄河。黄河不同于长江,水文状况需要勘测,派遣什么样的舰船,这都是要做的。总不能将海军巨舰问都不问就开过来吧…………那会搁浅的。
渡河作战,最麻烦的就是登陆,这是死亡地带,不过掌握着水军优势的明军。只要水军舰船到位,比火器,清军是没有办法和他们比的,天堑在明军眼中却如通途一般。
阿济格的这一手也让朱慈煃郁闷不已。不战而退的清军,让朱慈煃憋足了力气一拳打在了空中。祜里布行军之火速,洪承畴行动之决绝,阿济格对峙之谨慎。都超出了朱慈煃的预料之外,本以为会在开封有一场大战呢,却想不到这般的虎头蛇尾,弄的他的御驾亲征也是虎头蛇尾。雄赳赳的跑到战场,却游行了一下就回去了。
一路上,朱慈煃也看到了无数的难民,荒芜的土地,成群的山贼。新取回来的河南在洪承畴的治理下算是好的了,依然是如此悲惨,更不敢想象别的地方汉家儿郎的生活成了什么样子。要不然为什么各地叛乱这么多呢!
现在西北地区朱慈煃没费一兵一卒就有望收回,王永强、张勇皆愿听自己号令,只要这里拖住了清军主力,让他们无力去剿灭。山西、甘肃就有望了。现在西北地区的义军发展形势非常好。只是很多人都提醒朱慈煃小心王永强与张勇势力膨胀太大,尾大不掉,那又是麻烦。
对于这一点,朱慈煃倒是不大担心。不单单是因为他占据了正统名分,更因为麾下的军队。尾大不掉?现在尾大不掉的地方督抚少吗?自己少不得一一处理。满清已经被打成残废了,自己也该腾出手来收拾这些冥顽不灵的家伙了。
....
八十七章面临叛乱
“皇上,急件,柔佛叛乱。”
正在归程之上的朱慈煃忽然接到一道奏折,让他的精神也提了起来。自己正要回去捏合各地不听话的小家伙们呢,却没有想到忽然来了这么个事情。柔佛被灭国,这才多长时间,就掀起了叛乱?
仔细看了一下奏折,事情倒也描述的比较详尽,还是因为宗教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朱慈煃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宗教在这个时代是很强大的,即便是血腥的杀戮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他要统治南洋地带,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而对于宗教,只禁绝是不够的,海外之地,毕竟遥远,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郑森现在南洋总督,这个事情让他头痛去吧,不在当地是无法理解那里的宗教形态的,不能以中原之地的宗教经验来判断所有的情况。对于这次的叛乱,朱慈煃倒也并不太担心,他相信郑森是可以处理的好,只是马六甲海峡的控制不能出了问题。这是一条黄金航道,控制着东西方航道,每年会产生大量的金钱,不能有失。
“告诉郑森,朕赐其名成功,希望他马到成功。”
郑森,现在成了真正的郑成功。皇帝赐名,是很高的荣誉。作为南洋总督,郑森执掌了南洋各国,各地情况尽有不同,让他也很疲惫。这次的柔佛叛乱报上去,他已经做好了受责难的准备了。没想到朱慈煃只给他一句话,自行处理,还赐他名字,这让他意外,也有了干劲。
当初,是朱慈煃夺了他郑家在福建与两广的基业,可他并不怨恨朱慈煃,这天下到底是皇室的。皇帝登基了,要回他的东西很正常,现在他是整个南洋的总督,权势比当初福建的郑家不知道大出多少,他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来人,通知唐良,两个月内平定不了叛乱,让他自己割了脑袋来见我。还有,允许他使用一切手段。”
柔佛的百姓大多是狂热的伊斯兰教徒,沈华在吉达那边的改革做的不错,现在当地的百姓都已经成了顺民。但是这经验照搬到柔佛来却不行。小理让郑成功非常恼怒,实在不行,干脆实行成吉思汗那一套,所有高过一车轮的男子全部杀掉,大不了不要柔佛了。要不是因为柔佛地位位置不错,自己何必这么费心思?
柔佛就在马六甲海峡最东端,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需要绝对的稳定。为了马六甲海峡的畅通,郑成功不怕血流成河。朱慈煃那边自然是恼怒了,要不然也不会让自己‘看着办’了,天子一怒,伏尸千里哇…………既然这些人愿意为他们的宗教献身,便成全他们吧。
不过郑成功了解的情况更多,他从蛛丝马迹中觉得,应该是有人挑拨的关系,要不然不会一下就闹的这么凶,波及这么大。明军统治柔佛之后,大部分百姓也是表示了顺服的。而郑成功也没有去扼杀他们的宗教,若无人组织挑拨,怎么会闹的这么凶?
这背后之人是什么人?这一点非常重要。要是柔佛遗漏的王族贵族什么的还好说,要是西方那些红毛人就要更重视了。明军在南洋一代将这些红毛人打了个屁滚尿流,这些人失去了大量的财富与殖民地,他们是不会甘心的。小理郑成功与这些红毛人打过交道,知道他们贪婪成性,绝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的。
“镇南炮台的修筑情况怎么样了?”
“一切都还顺利,东边六十门重炮已经就位。中部还在修缮,在有二十天就可以部署重炮了,最差的是西部,要投入使用还差的很远。”
“不惜一切代价,加快修理。国内费尽了心血才铸就的重炮,第一批配属是几艘铁甲舰,而后就是我们的炮台。皇上那里对海军倾注了多少心血?我们岂能辜负了?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炮台要以最快速度完工,听清楚了吗?”
“是。”
这些重炮的威力在场的人都清楚,可以说,炮台一旦修好,加上海军,就是在强大的舰队也威胁不到马六甲海峡了。不过炮台不过能防守而已,真正的主角还是海军战舰。而为什么一般战舰不装备新型重炮?不是朱慈煃不想,而是木壳战舰根本承受不住这些重炮,这些家伙威力大,可重量也大,后坐力更是惊人,木头帆船很难承受。也就那些覆盖着钢板的铁甲舰能做到了。
“沈华。”
“在。”
“你过来,现在柔佛这样的情况以后必然不少,南洋地方甚大,若叛乱太多,我们疲于奔命,不是好事,你可有什么办法?”
“卑职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还需斟酌。”
“你且说说看。”
沈华略微整理了一下:“总督大人,这南洋一代国家甚多,各地情况各有不同,同一种行政政策很难解决所有问题。所有卑职建议,分派有能力、了解当地情况的人分赴各地,因地制宜,制订不同的实施方阵,而后由总督府批复,这样更全面一些。其实这些土人还是很好对付的,只要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很快他们就会忘记仇恨的。”
郑成功意外,看了看沈华,觉得他似乎并没有开玩笑,不由迟疑:“灭国之仇,毁家之恨。他们就这么容易的会归附?况且权力下放太多,会不会…………”郑成功没有说出尾大不掉,他很担心这个问题。
“不错,在这些土人中,有着国家种族观念的人很少。他们更多的是倾向于自己的统治者,以往各个部落的酋长,而现在统治者是我们。他们为了衣食也会投靠我们,只要您在给他们一些希望,他们会带给您巨大回报的。”
“不杀他们就不错了,还给什么希望?”
“自由与财产。卑职仔细研究过,很多土人部落还是很原始的,族人没有自己的私人财产,只要我们给他们能掌握私有财产的时候,他们的贪念会成为他们的源动力的。”
“这不是多大的问题哦。自由,这一点很难,很多人已经是在册的奴隶了,怎么能还给他们自由?”
中原早就脱离了奴隶制,可对于外面这些人,却有恢复了奴隶制。很多反抗的土人成了奴隶,参与生产,没有这些奴隶,国内怎么能发展的这么快呢?
....
八十八章间谍
郑成功对于沈华的话想了好一阵子,他的提议或许可行,可其中牵扯的太多了。因地制宜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恢复这些土人的身份,成为自由民,那就很难管理了。他们为什么会成为奴隶?就是因为他们反抗过,那些没有反抗的人依然是自由民。这些反抗者一旦成了自由民,很有可能继续反对自己。
“此事还需缓行,原本属于各地奴隶阶层的人可以按你说的办,但是那些妄想对抗我大明王师的人绝不能这样办。”
“总督大人,宽仁为本…………”
郑成功打断了他的话:“宽仁是要看对象的,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宽仁对待的。这些人必须赎他们的罪。”况且国内需要大量的无偿劳力与物资,这些奴隶就必须辛苦劳作来满足需要。国内的形势他也清楚,正是需要支援的时候,他这个南洋总督就是干这个的。
一回到南京,谢云沛立即来禀报:“皇上,出事了。”
“什么事?”能让谢云沛这么一副焦急神色的自然不是
“基隆研究基地被攻击,有内奸趁乱偷走了一些资料。其中包括重炮与船舶图纸。”
一听这个,朱慈煃也震动了:“铁甲舰的资料?”
“不是,只是普通战舰而已。”
那还好,朱慈煃也松了一口气,铁甲舰其实并不是什么太有难度的东西。现在他所谓的铁甲舰不过就是在木船包上一层铁壳子而已,和真正的纯钢铁战舰还差的很远。而铁甲舰的核心并不在船舶设计,却是在蒸汽传动上,没有蒸汽机,靠风帆?那这铁甲舰就别说速度了。在说,铁甲舰的设计上根本就没有风帆。
“此事严查到底,到底是什么人干的。居然敢打我研究基地的主意。”
“抓到的那些攻击者的口供在此。请皇上处置。”
朱慈煃拿过来一看,不外乎是些千篇一律的供词,没有什么意义,问:“你怎么看?”
“启奏陛下,这次时间对方行事严密,必然是策划已久。同时一些信息渠道却非我朝廷高层而不可得,对手的力量也不少,只是还不能确认身份。幸好研究基地内防范森严,混乱没多长时间就被平定了,要不然会更多的资料失窃。”
“哼,混蛋东西,查,把幕后黑手揪出来。至于这些攻击者…………明正典刑,诛九族,还有查出来的官员,不管什么人,立即处斩。妄想夺取我们的最高机密,朕倒想看看是什么人这么有心思。”
诛九族…………这样的处刑很少见啊,朱慈煃现在搬出这个来,可见他有多么的愤怒了。那些在外围攻击制造混乱的家伙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守军强大到无法对抗不说,被抓住以后居然诛灭九族,这简直就是倒霉到家了。
而朝中一些官员也被军法处的人揪了出来,不断的挖线索,不断的审问,逐渐目标浮现出水面。小理这次的事情却是荷兰人干的,台湾之上,荷兰人统治了一段时间,也留下了一些人。被明军击败之后,他们与明军和谈了,不过和谈背后他们打着什么主意谁有知道?
在见识了明军的强大后,对于横扫了整个亚洲,挤压掉了所有西方殖民者,荷兰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国人这些海上强国没有一个停息的,全部在想尽办法谋取明军的舰船武器。他们对于新式兵器的渴望就如饿狼一般。
只是明军防范非常严密,而西方人与东方人长相差异太大了,收买间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反倒是曾经统治了台湾一段时间的荷兰人最先找到了机会,策反了研究基地中低层人员,帮助他们偷窃资料。基隆研究基地之外,整整六千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战士守护,不出动大军根本不可能攻破。只是想出动大军?在台湾还办不到。这样的堡垒只能从内部着手,才有了收买一些人在外制造混乱,让内部人员趁机动手。
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之后,朱慈煃立即发出指示。火速查清楚犯事的是什么人,现在追回资料已经不大可能了,但是敢于挑战他权威的人却不能饶恕。鱼鳞剐,传说中的千刀万剐已经很久没有实行了。朱慈煃指示派往西方的人员,一定要将偷窃资料的两个人抓捕回来,他要在闹市之中将这两个人千刀万剐………………
同时,命令郑成功在马六甲海峡加强防备,严格盘查,该强硬的时候就要强硬。所有悬挂荷兰旗帜的船只,不管是民间的还是官方的,一律扣押。他要让这些西方强盗知道厉害,炎黄威风,不容亵渎,过上几年,等自己缓过气来,这些人也该知道知道大炮是什么滋味了。
他不怕荷兰跑来开战,除非荷兰放弃欧洲,倾巢出动来亚洲,这样荷兰才能有一成胜算,荷兰人不会这么傻的。对于海军实力,他们差的太远了。
现在最需要解决的就是盘踞北方的满清,满清虽然已经被打成残废,可还有一战之力。河北之地还在他们手中,阿济格不战而退保全了满清最后的主力军。现在满清能上得了台面的就是京畿的驻防军与阿济格手下的大军了,在积累一段时间,等自己能宽松一些的时候,再次北伐,是该收复北京的时候了。
“皇上,胡大海奏报。”
胡大海已经成功征服了高丽,高丽在满清征伐之时,举族成了女真人的奴隶,为女真人提供一切。对于这块贫瘠的地方,朱慈煃没有什么兴趣,只是因为战略位置,越过高丽就进入了满清人的老巢。东北,那才是真正膏腴之地,掌握在满清人手中可惜了。本来想在中原战场打到最激烈的时候,让胡大海率军杀入辽东,打满清人一个措手不及。可没想到阿济格直接跑了,没有打起来,这布棋也就下空了。
朱慈煃还是决定将这步棋布下,只是由暗转明而已。让满清人知道,自己时时在威胁着他的后方。满清现在已经没有足够的实力去收复高丽了,要是真在高丽打起来,朱慈煃反而高兴的很。那样他立即就会全面压上,大军渡过黄河,直杀北京,满清首尾不能相顾,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北京,摄政王府,多尔衮看到了高丽那边来的奏报之后,当即喷血。他的身体本就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程度,现在急火攻心之下,喷血倒下,摄政王府中顿时一阵混乱………………
....
八十九章多尔衮之死
后方受到威胁,这让满清朝廷中一阵大乱。摄政王都喷血昏迷了,可见此事对满清打击之大,无数人忧心忡忡。正面战场已经是捉襟见肘了,更不要说后院起火了。
阿济格在前线收缩不前都没有受到斥责,在以往是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的,谁要是畏敌不前,早被问罪了。可现在对于阿济格的收缩政策,却没有人表示异议。昔日他们或许还沉浸在‘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吹嘘之中,即便只是他们自己说的话,现如今,他们却也不好这样说了。
数次失败,那次没有几万女真兵战败?在说出去,那就丢人了。中原地带已经丢失了,西北和丢失了没有什么区别,连近在咫尺的山西也在闹叛乱。这么关键的地方,朝廷却抽调不出足够的兵力去平叛,让所有人惆怅的要死。
“主子,您醒了。”
多尔衮府上,多尔衮终于睁开了眼睛,只是眼中没有了往日的神采。好容易张开嘴,声音却微弱的很:“让…………”声音弱的让人听不清楚。他的近侍急忙将耳朵凑过去,想听多尔衮有什么吩咐,却是好一阵子也听不到什么话。小理在一看,多尔衮眼睛已经直了,惊讶的他叫的和杀鸡一样:“来人那…………来人啊,快叫郎…………中来…………”
不过等郎中来的时候,多尔衮已经咽气了,老郎中摇了摇头:“王爷已经走了,来不及了。”
“什么?你在说一遍?赶紧救我们主子。”
面对多尔衮部下的刀,老郎中依然摇头:“老朽只看生人,不医死者,从阎罗王手中抢人,老朽没有那个本事!”
“庸医,要你何用?”老郎中只感觉就腹部一凉,再开不了口。一把刀直接将他钉死在地上。世间上又多了个冤枉鬼…………
“你们,赶紧去将京城最好的郎中找来,找不到的话你们也一块去死。”
北京城中一阵慌乱,不但摄政王府邸到处找郎中,朝臣之间的来往也密切了很多。这消息自然瞒不住人,而那个郎中能把死人救活的?摄政王一死,满清朝中的权力的分配就成了最麻烦的事情。小理明军现在大兵压境,又没有像多尔衮一样的人来主持大局。这下这些满人可真是傻眼了。
幸好多尔衮身亡之后,济尔哈朗迅速的作为反应,稳定当前局势,一切还算顺利,士兵们的士气还可算稳定。多尔衮在朝中实力太强大了,他们虽然同为亲王,他却没有多尔衮那份威势。
“王爷,我们的赶紧拿个对策啊,关外可是我们的龙兴之地,不能有危险啊。”
“我自然知道,可现在能有什么办法?阿济格领兵在外,京畿地区兵力不足,我们只能在盛京征召新的军队,可我们兵源不足,也是空自叹息啊。更有甚者,阿济格乃多尔衮胞弟,难保他不是下一个多尔衮。皇权必须回归皇上,你们可明白我的意思。”
“这个,王爷,国库空虚,要组建新的军队也是不足。不如将前线大军调回来吧。”
“不行,明军咄咄逼人,前线本就难以为继,如何还能调动?难道我们真的要退回关外吗?”
“不如这样,王爷,多尔衮新丧,英亲王理当回来守丧,趁此机会,我们夺了他的兵权,省的他成为下一个多尔衮。小理”多尔衮一死,对他不满的人们在不称呼他为摄政王,全部直呼其名,看见多尔衮生前有多么的权势滔天了。
“愚蠢,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肃亲王的先例忘记了吗?现在不是自毁长城的时候。”
豪格的死,也让众人心中一惊。豪格被调离四川之后,四川的大军几乎成了摆设。而豪格死在多尔衮手上,若济尔哈朗也行此事,那不是告诉所有人,他和多尔衮没有什么区别吗?众人一时也没了主意。
“都退下吧,回去想想有什么好办法。”济尔哈朗把人都赶走了。
等人都走了,济尔哈朗也有点英雄迟暮的味道,望着庭院中的草木发呆,这该如何是好?外敌紧逼、内部不宁、国库空虚、百姓造反、到处都是问题。难道真的是天不助我大清吗?多尔衮啊,你倒是走的潇洒,留下这么个烂摊子,让我们怎么处理?你愧对爱新觉罗氏列祖列宗哪。
多尔衮死亡的消息有如长了翅膀一样,飞到南京。当朱慈煃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发愣了好一会。多尔衮一死,满清还能如何?多尔衮虽然犯了无数罪状,可不得不说,他是在北京爱新觉罗氏中最皆出的一人,虽然这个最皆出也不咋滴,可其他人更是不如。
这些人打仗也许很彪悍,可讲到政治,却没有一个是多尔衮的对手。其实多尔衮的政治也很幼稚,妄想一道‘剃发易服令’就征服汉家儿郎吗?这多尔衮其实是帮了自己大忙的,若没有这道‘剃发易服令’,已经失去人心的明廷,即使在自己手上也很难焕发出活力。可有了这道‘剃发易服令’后,使得无数人想起了明庭的好处,自己才得以发展。
多尔衮,这么死,算是便宜你了,你屠杀了我无数百姓。不将你千刀万剐,实在是难消心头之恨。哼,你死了也别想消停,就是鞭尸,也要让老百姓解恨。
得到消息的马士英,立即来求见了。见老头一副焦急的样子,朱慈煃问到:“什么事情这么着急?”
“皇上,朝中很多人认为应该趁着多尔衮死的这个时间发动最后的攻击。老臣为此事而来!”
朱慈煃眉头一皱:“怎么?你也同意这个事情?”
“不,老臣是来劝阻的。现在多尔衮虽然败亡,可我朝也不是合适的时机。满清即便奄奄一息,却不是三五日便能解决的。克服北京固然是重望所归,可劳命伤财就不划算了。满清现在已经是精疲力尽,对峙的越久,对我们越有利,而对他们越不利。还请皇上明察。”
“为此事啊,朕已经下了决心了,并不打算命令大军出征。正如你所说,现在并不是时候。现在即便打过了黄河,收回了河北那又能如何?对于我们而言,这并不是好事。”
“皇上英明,方今我们虽然军粮辎重不愁。可满清已经将河北之地祸害的不成样子,到处是难民需要救济,我们的粮食不足。若不能保护黎民,不若稍缓,等我们有了足够的物资,在行进军。”
“准卿所奏。”朱慈煃面无表情的想到,我看起来就那么着急吗?头脑一热就出发这样的事情,许多年前也许会干,现在却是不会了。等待一下又如何?这时间又不远了。
....
九十章高丽
胡大海带着人马征服高丽之后,大军驻扎在平壤,国内的消息他也接到了。小理阿济格大军收缩,国内的战略意图扑空,他的奇兵效果也就达不到了。此时被命令驻扎在高丽,先稳固高丽的统治,威胁满清后方。
紧了紧身上的棉衣,胡大海心中诅咒高丽的鬼天气,真是冷的可以。这里又有什么好占领的?这里的出产不多,却是事情不少,也幸好高丽距离中原很近,世世代代都受到中原的影响。胡大海带领明军驱逐了满清人之后,这些高丽人还一副欢迎的样子,显的非常没有骨气。对于征服者,他们一向很恭顺。
现在满清军中也有一些高丽人,毕竟满清人兵力不足,也征召了一些高丽人当成奴隶使用。这些人在中原的战争中,打仗不怎么样,屠杀平民却非常厉害。胡大海一占据高丽之后,立即开始清查,但凡有家人在满清军中效力的,一律治罪。至于该治什么罪,胡大海却将这个问题交给了高丽国内的高丽官吏。
让他惊讶的是,这些高丽官吏倒是爽快的很,为了迎合他,将这些人男的处死,女的打成官奴,对待自己人也是狠毒异常。现在却有一帮人跑来胡大海这里哭诉,胡大海整理了一下,基本都是朝鲜李氏王族之人。皇太极亲征高丽,将高丽打成残废,连他们的王室也被满清人收拾了,已经很久没有国王了。现在这些人跑来,都打算借助明军的力量,重新设立朝鲜王国,同时他们自己也能登上皇位。
而这些人中最有实力的是李安,不但是李氏皇族,同时也掌握这朝鲜八道中的平安道与江原道。是来跑胡大海关系这群人中最有实力的人了,对付扶持高丽国王这件事,胡大海自然不能擅自决定,只有一边拖着,一边将消息送回国内,请朱慈煃顶多。
在高丽人看来,明朝一向是天朝上国,是不会和满清一样那样去压榨他们的。可惜他们都想错了,朱慈煃对于高丽没有什么好感。对于胡大海的奏折,朱慈煃与萧无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立一个朝鲜国王为好。
立个国王不是什么问题,关键在于谁掌权,扶持一个皇帝,却在暗中统治整个高丽。这是最好的办法,压榨百姓的是你们的国王,不关大明什么事情。
就这样,胡大海迅速选定了一个人选,李庆。除了身为李氏皇族之外,一无是处。没有任何权力,没有多少支持者,可以说是人渣中的人渣,可这样的人渣现在却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到了。
被请到胡大海这里来的时候,他还以为他犯了什么罪被明军给抓了呢。见了胡大海二话不说就磕头求饶。见他这幅怂包的样子,胡大海摇头,亲自上前将他扶了起来:“你别害怕,本官抓你来,不是要干什么,只是商量一点事情。”
等他了解了事情的始末之后,立刻变了脸色,拽的和二五八万似的,好像他现在就是朝鲜国王一般。对于这家伙,胡大海真是哭笑不得,他也太无能了吧。以为有明军的支持就能当上国王吗?也好,草包就草包些吧,自己要找的不就是听话草包吗?
胡大海扶持李庆并不顺利,高丽国内太多人反对了。对于这个情况,胡大海也不大好出面,属下们献计,让李庆组建一支军队,谁敢不从便剿灭谁,打不过的话可以让明军支援。胡大海一听有理,当即出钱出粮帮助李庆组建了一支直属国王的军队。
李庆虽然一无是处,可他是王族之人,自然占据了名义。高丽国内现在贫苦异常,一听当兵有优厚的条件,没有几天就聚集起一支八千人的大军。胡大海看的都好笑,现在派驻高丽的明军一共才一万。这朝鲜国王这么几天就拉起了八千人,还真是厉害。不过他倒不担心尾大不掉,这要他一断粮草,这些人就会散去。至于战斗,对上这八千人,他只要出动五百明军就有信心收拾了他们。
随即,高丽内卷起一阵腥风血雨,对于反对自己的人,李庆是毫不手软,杀戮的很厉害。漂亮点的女人都被收入后宫,当然少不了胡大海那里送一些了。而打不下的地方,自然有明军代劳,在明军的优势战力之前,没有人能坚持的住。很快,李庆就和李安就对上了。
李安是实权派,手上有相当的力量,本身也精明强干。可没有明朝的支持,他便不如李庆了,他的军队要打败李庆很容易,可对上明军,却是一点胜算也没有。对于李庆现在一副咄咄逼人的姿态,他也惆怅。这个时候属下有人出主意,胡大海只是臣,要是能让大明皇帝点头,胡大海能不听吗?真正的战场不在高丽,而在南京。李安一听有理,当即派出精明干练的人往南京而去。
朱慈煃现在那里有功夫理会这些人?中原的百姓生活(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
渡口与河面上打成一团,满清也想白日渡河,那样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可惜明军不是瞎子。连夜间渡河都这么拼命的阻拦,要是白天,那就麻烦了,明军的火器犀利,会炸的他们鬼哭狼嚎的。
“小帅,七师已经冲破了龙亭渡外围防线,正在向内层挺进。”
“好,飞马传令,让各部全力杀入,能歼灭敌人就是胜利。开封已经陷落,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是第一要务。”
一场大战直打到天亮,洪承畴部下只有一半过了河,另一半不是被堵在龙亭渡,就是已经化成了鱼食………………
刘国轩意气风发的带着人进入了开封,本以为是一场苦战,却想不到会变得这么轻松。看着眼前平静的洪承畴,刘国轩轻笑:“洪大学士能想到今日吗?”
洪承畴依然很平静:“我败了,自然没有什么好说的。自古以来,恃武立国,必不长久,或许那一日,你与我是同样的下场。”
“哼,你先为明臣,却投降满清,就没有想过自己的下场吗?”
“明廷失德,我大清先帝雄才伟略,投降之时,我从不后悔!”
“即便是背弃祖宗也不后悔吗?看看你的样子,那有一点汉人的影子。”
对于刘国轩的职责,洪承畴脸上也是一阵抽搐:“正是因为如此,我现在才在这里,要不然我已经在对岸英亲王的大营之中了。我要走的话,你们还是拦不住的。”
对于这个,刘国轩也默认,洪承畴一方大员,自然最先走人了。还真不一定能栏的住他:“你现在后悔了?”
“后悔?我不后悔。死在这里,一个是报答先皇的恩德,二也是向祖先赎罪,就是死,我也不想死在关外。现在天下大势已经转向明,我只有一个遗愿,将我送回家乡安葬,如何?”
刘国轩却是呸了一口:“呸…………你这等背弃祖宗之人,还想回祖坟吗?你的祖先都不会安宁的。我会将你葬入大海,让你的魂灵永远漂泊来恕你的罪过。”
“你…………你…………你好恨。”洪承畴终于崩溃了,可刘国轩却已经转头而去。对于洪承畴,朱慈煃下达了格杀令,他是死定了,只是他死后的归宿,自己也替他安排好了最高惩罚而已。开封已经拿下,可后续还有很多事情要忙呢。
....
八十六章不战而退
随着洪承畴将主力大军交给阿济格后,明军和清军形成了隔河对峙的形态。在接到消息后,祜里布也没有停留,赶往封丘与阿济格大军会合。黄河南岸几乎成了真空地带,大多的官兵都被抽调去对敌明军,各地只剩下那小猫三两只的,实在是不可能让他们做什么!
朱慈煃还在路上狂奔呢,接到奏报一阵郁闷,这大仗又打完了…………自己还在路上呢。满清军什么时候这么滑溜了?真是可惜了,要是能将祜里布的军队堵住就好了。对于这支军队,朱慈煃很想将其斩尽杀绝,其中不少汉人官兵,可这些人对上自己的同胞,怎么也能下那么狠的手呢?
皱着眉头看奏报,朱慈煃也是无语,看来这次自己从御驾亲征变成了武装游行了,到前线转一圈就回去吧。要渡河作战需要相当的时间来筹备,而从开始朱慈煃也没有想打持久战,毕竟这战事一起,花钱如流水,仗打的时间长了,自己也撑不住。现在收复了大量的地方,恢复地方生产那里不要钱?
虽然不能过黄河,但是向西取洛阳,打通与陕西的通道,就可以援助陕西王永强、甘肃张勇起义军;向东可以挺进山东,姚康领导的山东义军还在不断的反抗着满清。小理而大军停驻在开封,就能吸引住隔河对峙的阿济格部,间接的减轻山西姜骧起义军的压力。只要拿下了黄河以南的地区,满清还有几天蹦达头?
现在他们能掌握的只有京畿、河北、山西一部分、山东一部分,财政将更加吃紧。在这么对峙几年,拖也拖死他。自己还是先缓一缓吧,很多地方需要恢复元气,满清人的屠杀政策太厉害了,死的人太多了。而南边还有一些地方督抚的事情要解决,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
更何况麻烦的是,自己控制了马六甲海峡,那些西方强盗会容忍失去这条通道吗?亚洲这边,也是他们很重要的殖民地,原本他们可以在这里肆无忌惮,明军一到,打败了他们,可他们能甘心吗?就算对方遥远,这些饿狼一样的家伙会放弃亚洲吗?
迟早是要和这些强盗们一战的,西方的这些殖民者还是不能在长期的征战中,他们自然形成自己的一套战略战术,也不是全无还手之力。幸好自己手下弄出了铁甲舰,有这个,十几年中,是可以纵横大海的。风帆木船怎么可能和蒸汽铁甲舰对抗?
等朱慈煃来到开封城的时候,战士们已经闲的蛋痛了。他们天天渴望打过黄河去,或者出征陕西、山东也行啊。不过刘国轩为了安全期间,制订的计划全部是等朱慈煃回去以后在执行的。现在他是集中大军,不能给敌人一点可乘之机,他要全力保护朱慈煃的安全。朱慈煃的到来,或许对于普通战士们是鼓舞,可对于统帅而言,却是负担,大的不能在大的负担。一旦皇帝在阵前出了问题,别人不会去怨小兵,都会怨恨他这个统帅身上。
“将士们,你们是大明的功臣,收复南京,收复中原。你们打出了我大明的威风,打出了汉家儿郎的血气,让任何人在不能小看我们。朕以你们而自豪………………”
面对皇帝的训话,战士们全部扯开嗓门:“万岁…………”
“万岁…………”
“万万岁………………”
“今日我们收复了中原,在合适的时候,我们要打过河去,收复故土,在塑大明。你们有没有信心?”
“有…………有…………有…………”
如巨浪的回答声伴随着雪亮的刀光,战士们拔刀出鞘,让太阳照耀着手中的钢刀,仿佛告诉世人,他们的锋利,他们渴望饮血。
“满清入关,屠杀我大明子民无数,我们不能就这么轻饶了他们,对于他们朕已经下达了格杀令。朕希望朕最勇猛的将士们,去掳获敌人的人头,替死去的百姓报仇。”
满清入关之后,屠杀的人难以计数,和满清有血仇者多如牛毛。在场的战士中自然有很多这样的人,皇帝言语给他们无穷的鼓励,登时无数人红着眼睛大吼,好似要马上开战,打过黄河一般。
在转了一圈之后,朱慈煃也无奈的往南京而回。他在前线是负担,激励士气做一下就好了,在待的长久也没有什么用处。而且回去之后,调动水军到黄河。黄河不同于长江,水文状况需要勘测,派遣什么样的舰船,这都是要做的。总不能将海军巨舰问都不问就开过来吧…………那会搁浅的。
渡河作战,最麻烦的就是登陆,这是死亡地带,不过掌握着水军优势的明军。只要水军舰船到位,比火器,清军是没有办法和他们比的,天堑在明军眼中却如通途一般。
阿济格的这一手也让朱慈煃郁闷不已。不战而退的清军,让朱慈煃憋足了力气一拳打在了空中。祜里布行军之火速,洪承畴行动之决绝,阿济格对峙之谨慎。都超出了朱慈煃的预料之外,本以为会在开封有一场大战呢,却想不到这般的虎头蛇尾,弄的他的御驾亲征也是虎头蛇尾。雄赳赳的跑到战场,却游行了一下就回去了。
一路上,朱慈煃也看到了无数的难民,荒芜的土地,成群的山贼。新取回来的河南在洪承畴的治理下算是好的了,依然是如此悲惨,更不敢想象别的地方汉家儿郎的生活成了什么样子。要不然为什么各地叛乱这么多呢!
现在西北地区朱慈煃没费一兵一卒就有望收回,王永强、张勇皆愿听自己号令,只要这里拖住了清军主力,让他们无力去剿灭。山西、甘肃就有望了。现在西北地区的义军发展形势非常好。只是很多人都提醒朱慈煃小心王永强与张勇势力膨胀太大,尾大不掉,那又是麻烦。
对于这一点,朱慈煃倒是不大担心。不单单是因为他占据了正统名分,更因为麾下的军队。尾大不掉?现在尾大不掉的地方督抚少吗?自己少不得一一处理。满清已经被打成残废了,自己也该腾出手来收拾这些冥顽不灵的家伙了。
....
八十七章面临叛乱
“皇上,急件,柔佛叛乱。”
正在归程之上的朱慈煃忽然接到一道奏折,让他的精神也提了起来。自己正要回去捏合各地不听话的小家伙们呢,却没有想到忽然来了这么个事情。柔佛被灭国,这才多长时间,就掀起了叛乱?
仔细看了一下奏折,事情倒也描述的比较详尽,还是因为宗教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朱慈煃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宗教在这个时代是很强大的,即便是血腥的杀戮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他要统治南洋地带,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而对于宗教,只禁绝是不够的,海外之地,毕竟遥远,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郑森现在南洋总督,这个事情让他头痛去吧,不在当地是无法理解那里的宗教形态的,不能以中原之地的宗教经验来判断所有的情况。对于这次的叛乱,朱慈煃倒也并不太担心,他相信郑森是可以处理的好,只是马六甲海峡的控制不能出了问题。这是一条黄金航道,控制着东西方航道,每年会产生大量的金钱,不能有失。
“告诉郑森,朕赐其名成功,希望他马到成功。”
郑森,现在成了真正的郑成功。皇帝赐名,是很高的荣誉。作为南洋总督,郑森执掌了南洋各国,各地情况尽有不同,让他也很疲惫。这次的柔佛叛乱报上去,他已经做好了受责难的准备了。没想到朱慈煃只给他一句话,自行处理,还赐他名字,这让他意外,也有了干劲。
当初,是朱慈煃夺了他郑家在福建与两广的基业,可他并不怨恨朱慈煃,这天下到底是皇室的。皇帝登基了,要回他的东西很正常,现在他是整个南洋的总督,权势比当初福建的郑家不知道大出多少,他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来人,通知唐良,两个月内平定不了叛乱,让他自己割了脑袋来见我。还有,允许他使用一切手段。”
柔佛的百姓大多是狂热的伊斯兰教徒,沈华在吉达那边的改革做的不错,现在当地的百姓都已经成了顺民。但是这经验照搬到柔佛来却不行。小理让郑成功非常恼怒,实在不行,干脆实行成吉思汗那一套,所有高过一车轮的男子全部杀掉,大不了不要柔佛了。要不是因为柔佛地位位置不错,自己何必这么费心思?
柔佛就在马六甲海峡最东端,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需要绝对的稳定。为了马六甲海峡的畅通,郑成功不怕血流成河。朱慈煃那边自然是恼怒了,要不然也不会让自己‘看着办’了,天子一怒,伏尸千里哇…………既然这些人愿意为他们的宗教献身,便成全他们吧。
不过郑成功了解的情况更多,他从蛛丝马迹中觉得,应该是有人挑拨的关系,要不然不会一下就闹的这么凶,波及这么大。明军统治柔佛之后,大部分百姓也是表示了顺服的。而郑成功也没有去扼杀他们的宗教,若无人组织挑拨,怎么会闹的这么凶?
这背后之人是什么人?这一点非常重要。要是柔佛遗漏的王族贵族什么的还好说,要是西方那些红毛人就要更重视了。明军在南洋一代将这些红毛人打了个屁滚尿流,这些人失去了大量的财富与殖民地,他们是不会甘心的。小理郑成功与这些红毛人打过交道,知道他们贪婪成性,绝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的。
“镇南炮台的修筑情况怎么样了?”
“一切都还顺利,东边六十门重炮已经就位。中部还在修缮,在有二十天就可以部署重炮了,最差的是西部,要投入使用还差的很远。”
“不惜一切代价,加快修理。国内费尽了心血才铸就的重炮,第一批配属是几艘铁甲舰,而后就是我们的炮台。皇上那里对海军倾注了多少心血?我们岂能辜负了?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炮台要以最快速度完工,听清楚了吗?”
“是。”
这些重炮的威力在场的人都清楚,可以说,炮台一旦修好,加上海军,就是在强大的舰队也威胁不到马六甲海峡了。不过炮台不过能防守而已,真正的主角还是海军战舰。而为什么一般战舰不装备新型重炮?不是朱慈煃不想,而是木壳战舰根本承受不住这些重炮,这些家伙威力大,可重量也大,后坐力更是惊人,木头帆船很难承受。也就那些覆盖着钢板的铁甲舰能做到了。
“沈华。”
“在。”
“你过来,现在柔佛这样的情况以后必然不少,南洋地方甚大,若叛乱太多,我们疲于奔命,不是好事,你可有什么办法?”
“卑职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还需斟酌。”
“你且说说看。”
沈华略微整理了一下:“总督大人,这南洋一代国家甚多,各地情况各有不同,同一种行政政策很难解决所有问题。所有卑职建议,分派有能力、了解当地情况的人分赴各地,因地制宜,制订不同的实施方阵,而后由总督府批复,这样更全面一些。其实这些土人还是很好对付的,只要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很快他们就会忘记仇恨的。”
郑成功意外,看了看沈华,觉得他似乎并没有开玩笑,不由迟疑:“灭国之仇,毁家之恨。他们就这么容易的会归附?况且权力下放太多,会不会…………”郑成功没有说出尾大不掉,他很担心这个问题。
“不错,在这些土人中,有着国家种族观念的人很少。他们更多的是倾向于自己的统治者,以往各个部落的酋长,而现在统治者是我们。他们为了衣食也会投靠我们,只要您在给他们一些希望,他们会带给您巨大回报的。”
“不杀他们就不错了,还给什么希望?”
“自由与财产。卑职仔细研究过,很多土人部落还是很原始的,族人没有自己的私人财产,只要我们给他们能掌握私有财产的时候,他们的贪念会成为他们的源动力的。”
“这不是多大的问题哦。自由,这一点很难,很多人已经是在册的奴隶了,怎么能还给他们自由?”
中原早就脱离了奴隶制,可对于外面这些人,却有恢复了奴隶制。很多反抗的土人成了奴隶,参与生产,没有这些奴隶,国内怎么能发展的这么快呢?
....
八十八章间谍
郑成功对于沈华的话想了好一阵子,他的提议或许可行,可其中牵扯的太多了。因地制宜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恢复这些土人的身份,成为自由民,那就很难管理了。他们为什么会成为奴隶?就是因为他们反抗过,那些没有反抗的人依然是自由民。这些反抗者一旦成了自由民,很有可能继续反对自己。
“此事还需缓行,原本属于各地奴隶阶层的人可以按你说的办,但是那些妄想对抗我大明王师的人绝不能这样办。”
“总督大人,宽仁为本…………”
郑成功打断了他的话:“宽仁是要看对象的,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宽仁对待的。这些人必须赎他们的罪。”况且国内需要大量的无偿劳力与物资,这些奴隶就必须辛苦劳作来满足需要。国内的形势他也清楚,正是需要支援的时候,他这个南洋总督就是干这个的。
一回到南京,谢云沛立即来禀报:“皇上,出事了。”
“什么事?”能让谢云沛这么一副焦急神色的自然不是
“基隆研究基地被攻击,有内奸趁乱偷走了一些资料。其中包括重炮与船舶图纸。”
一听这个,朱慈煃也震动了:“铁甲舰的资料?”
“不是,只是普通战舰而已。”
那还好,朱慈煃也松了一口气,铁甲舰其实并不是什么太有难度的东西。现在他所谓的铁甲舰不过就是在木船包上一层铁壳子而已,和真正的纯钢铁战舰还差的很远。而铁甲舰的核心并不在船舶设计,却是在蒸汽传动上,没有蒸汽机,靠风帆?那这铁甲舰就别说速度了。在说,铁甲舰的设计上根本就没有风帆。
“此事严查到底,到底是什么人干的。居然敢打我研究基地的主意。”
“抓到的那些攻击者的口供在此。请皇上处置。”
朱慈煃拿过来一看,不外乎是些千篇一律的供词,没有什么意义,问:“你怎么看?”
“启奏陛下,这次时间对方行事严密,必然是策划已久。同时一些信息渠道却非我朝廷高层而不可得,对手的力量也不少,只是还不能确认身份。幸好研究基地内防范森严,混乱没多长时间就被平定了,要不然会更多的资料失窃。”
“哼,混蛋东西,查,把幕后黑手揪出来。至于这些攻击者…………明正典刑,诛九族,还有查出来的官员,不管什么人,立即处斩。妄想夺取我们的最高机密,朕倒想看看是什么人这么有心思。”
诛九族…………这样的处刑很少见啊,朱慈煃现在搬出这个来,可见他有多么的愤怒了。那些在外围攻击制造混乱的家伙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守军强大到无法对抗不说,被抓住以后居然诛灭九族,这简直就是倒霉到家了。
而朝中一些官员也被军法处的人揪了出来,不断的挖线索,不断的审问,逐渐目标浮现出水面。小理这次的事情却是荷兰人干的,台湾之上,荷兰人统治了一段时间,也留下了一些人。被明军击败之后,他们与明军和谈了,不过和谈背后他们打着什么主意谁有知道?
在见识了明军的强大后,对于横扫了整个亚洲,挤压掉了所有西方殖民者,荷兰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国人这些海上强国没有一个停息的,全部在想尽办法谋取明军的舰船武器。他们对于新式兵器的渴望就如饿狼一般。
只是明军防范非常严密,而西方人与东方人长相差异太大了,收买间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反倒是曾经统治了台湾一段时间的荷兰人最先找到了机会,策反了研究基地中低层人员,帮助他们偷窃资料。基隆研究基地之外,整整六千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战士守护,不出动大军根本不可能攻破。只是想出动大军?在台湾还办不到。这样的堡垒只能从内部着手,才有了收买一些人在外制造混乱,让内部人员趁机动手。
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之后,朱慈煃立即发出指示。火速查清楚犯事的是什么人,现在追回资料已经不大可能了,但是敢于挑战他权威的人却不能饶恕。鱼鳞剐,传说中的千刀万剐已经很久没有实行了。朱慈煃指示派往西方的人员,一定要将偷窃资料的两个人抓捕回来,他要在闹市之中将这两个人千刀万剐………………
同时,命令郑成功在马六甲海峡加强防备,严格盘查,该强硬的时候就要强硬。所有悬挂荷兰旗帜的船只,不管是民间的还是官方的,一律扣押。他要让这些西方强盗知道厉害,炎黄威风,不容亵渎,过上几年,等自己缓过气来,这些人也该知道知道大炮是什么滋味了。
他不怕荷兰跑来开战,除非荷兰放弃欧洲,倾巢出动来亚洲,这样荷兰才能有一成胜算,荷兰人不会这么傻的。对于海军实力,他们差的太远了。
现在最需要解决的就是盘踞北方的满清,满清虽然已经被打成残废,可还有一战之力。河北之地还在他们手中,阿济格不战而退保全了满清最后的主力军。现在满清能上得了台面的就是京畿的驻防军与阿济格手下的大军了,在积累一段时间,等自己能宽松一些的时候,再次北伐,是该收复北京的时候了。
“皇上,胡大海奏报。”
胡大海已经成功征服了高丽,高丽在满清征伐之时,举族成了女真人的奴隶,为女真人提供一切。对于这块贫瘠的地方,朱慈煃没有什么兴趣,只是因为战略位置,越过高丽就进入了满清人的老巢。东北,那才是真正膏腴之地,掌握在满清人手中可惜了。本来想在中原战场打到最激烈的时候,让胡大海率军杀入辽东,打满清人一个措手不及。可没想到阿济格直接跑了,没有打起来,这布棋也就下空了。
朱慈煃还是决定将这步棋布下,只是由暗转明而已。让满清人知道,自己时时在威胁着他的后方。满清现在已经没有足够的实力去收复高丽了,要是真在高丽打起来,朱慈煃反而高兴的很。那样他立即就会全面压上,大军渡过黄河,直杀北京,满清首尾不能相顾,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北京,摄政王府,多尔衮看到了高丽那边来的奏报之后,当即喷血。他的身体本就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程度,现在急火攻心之下,喷血倒下,摄政王府中顿时一阵混乱………………
....
八十九章多尔衮之死
后方受到威胁,这让满清朝廷中一阵大乱。摄政王都喷血昏迷了,可见此事对满清打击之大,无数人忧心忡忡。正面战场已经是捉襟见肘了,更不要说后院起火了。
阿济格在前线收缩不前都没有受到斥责,在以往是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的,谁要是畏敌不前,早被问罪了。可现在对于阿济格的收缩政策,却没有人表示异议。昔日他们或许还沉浸在‘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吹嘘之中,即便只是他们自己说的话,现如今,他们却也不好这样说了。
数次失败,那次没有几万女真兵战败?在说出去,那就丢人了。中原地带已经丢失了,西北和丢失了没有什么区别,连近在咫尺的山西也在闹叛乱。这么关键的地方,朝廷却抽调不出足够的兵力去平叛,让所有人惆怅的要死。
“主子,您醒了。”
多尔衮府上,多尔衮终于睁开了眼睛,只是眼中没有了往日的神采。好容易张开嘴,声音却微弱的很:“让…………”声音弱的让人听不清楚。他的近侍急忙将耳朵凑过去,想听多尔衮有什么吩咐,却是好一阵子也听不到什么话。小理在一看,多尔衮眼睛已经直了,惊讶的他叫的和杀鸡一样:“来人那…………来人啊,快叫郎…………中来…………”
不过等郎中来的时候,多尔衮已经咽气了,老郎中摇了摇头:“王爷已经走了,来不及了。”
“什么?你在说一遍?赶紧救我们主子。”
面对多尔衮部下的刀,老郎中依然摇头:“老朽只看生人,不医死者,从阎罗王手中抢人,老朽没有那个本事!”
“庸医,要你何用?”老郎中只感觉就腹部一凉,再开不了口。一把刀直接将他钉死在地上。世间上又多了个冤枉鬼…………
“你们,赶紧去将京城最好的郎中找来,找不到的话你们也一块去死。”
北京城中一阵慌乱,不但摄政王府邸到处找郎中,朝臣之间的来往也密切了很多。这消息自然瞒不住人,而那个郎中能把死人救活的?摄政王一死,满清朝中的权力的分配就成了最麻烦的事情。小理明军现在大兵压境,又没有像多尔衮一样的人来主持大局。这下这些满人可真是傻眼了。
幸好多尔衮身亡之后,济尔哈朗迅速的作为反应,稳定当前局势,一切还算顺利,士兵们的士气还可算稳定。多尔衮在朝中实力太强大了,他们虽然同为亲王,他却没有多尔衮那份威势。
“王爷,我们的赶紧拿个对策啊,关外可是我们的龙兴之地,不能有危险啊。”
“我自然知道,可现在能有什么办法?阿济格领兵在外,京畿地区兵力不足,我们只能在盛京征召新的军队,可我们兵源不足,也是空自叹息啊。更有甚者,阿济格乃多尔衮胞弟,难保他不是下一个多尔衮。皇权必须回归皇上,你们可明白我的意思。”
“这个,王爷,国库空虚,要组建新的军队也是不足。不如将前线大军调回来吧。”
“不行,明军咄咄逼人,前线本就难以为继,如何还能调动?难道我们真的要退回关外吗?”
“不如这样,王爷,多尔衮新丧,英亲王理当回来守丧,趁此机会,我们夺了他的兵权,省的他成为下一个多尔衮。小理”多尔衮一死,对他不满的人们在不称呼他为摄政王,全部直呼其名,看见多尔衮生前有多么的权势滔天了。
“愚蠢,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肃亲王的先例忘记了吗?现在不是自毁长城的时候。”
豪格的死,也让众人心中一惊。豪格被调离四川之后,四川的大军几乎成了摆设。而豪格死在多尔衮手上,若济尔哈朗也行此事,那不是告诉所有人,他和多尔衮没有什么区别吗?众人一时也没了主意。
“都退下吧,回去想想有什么好办法。”济尔哈朗把人都赶走了。
等人都走了,济尔哈朗也有点英雄迟暮的味道,望着庭院中的草木发呆,这该如何是好?外敌紧逼、内部不宁、国库空虚、百姓造反、到处都是问题。难道真的是天不助我大清吗?多尔衮啊,你倒是走的潇洒,留下这么个烂摊子,让我们怎么处理?你愧对爱新觉罗氏列祖列宗哪。
多尔衮死亡的消息有如长了翅膀一样,飞到南京。当朱慈煃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发愣了好一会。多尔衮一死,满清还能如何?多尔衮虽然犯了无数罪状,可不得不说,他是在北京爱新觉罗氏中最皆出的一人,虽然这个最皆出也不咋滴,可其他人更是不如。
这些人打仗也许很彪悍,可讲到政治,却没有一个是多尔衮的对手。其实多尔衮的政治也很幼稚,妄想一道‘剃发易服令’就征服汉家儿郎吗?这多尔衮其实是帮了自己大忙的,若没有这道‘剃发易服令’,已经失去人心的明廷,即使在自己手上也很难焕发出活力。可有了这道‘剃发易服令’后,使得无数人想起了明庭的好处,自己才得以发展。
多尔衮,这么死,算是便宜你了,你屠杀了我无数百姓。不将你千刀万剐,实在是难消心头之恨。哼,你死了也别想消停,就是鞭尸,也要让老百姓解恨。
得到消息的马士英,立即来求见了。见老头一副焦急的样子,朱慈煃问到:“什么事情这么着急?”
“皇上,朝中很多人认为应该趁着多尔衮死的这个时间发动最后的攻击。老臣为此事而来!”
朱慈煃眉头一皱:“怎么?你也同意这个事情?”
“不,老臣是来劝阻的。现在多尔衮虽然败亡,可我朝也不是合适的时机。满清即便奄奄一息,却不是三五日便能解决的。克服北京固然是重望所归,可劳命伤财就不划算了。满清现在已经是精疲力尽,对峙的越久,对我们越有利,而对他们越不利。还请皇上明察。”
“为此事啊,朕已经下了决心了,并不打算命令大军出征。正如你所说,现在并不是时候。现在即便打过了黄河,收回了河北那又能如何?对于我们而言,这并不是好事。”
“皇上英明,方今我们虽然军粮辎重不愁。可满清已经将河北之地祸害的不成样子,到处是难民需要救济,我们的粮食不足。若不能保护黎民,不若稍缓,等我们有了足够的物资,在行进军。”
“准卿所奏。”朱慈煃面无表情的想到,我看起来就那么着急吗?头脑一热就出发这样的事情,许多年前也许会干,现在却是不会了。等待一下又如何?这时间又不远了。
....
九十章高丽
胡大海带着人马征服高丽之后,大军驻扎在平壤,国内的消息他也接到了。小理阿济格大军收缩,国内的战略意图扑空,他的奇兵效果也就达不到了。此时被命令驻扎在高丽,先稳固高丽的统治,威胁满清后方。
紧了紧身上的棉衣,胡大海心中诅咒高丽的鬼天气,真是冷的可以。这里又有什么好占领的?这里的出产不多,却是事情不少,也幸好高丽距离中原很近,世世代代都受到中原的影响。胡大海带领明军驱逐了满清人之后,这些高丽人还一副欢迎的样子,显的非常没有骨气。对于征服者,他们一向很恭顺。
现在满清军中也有一些高丽人,毕竟满清人兵力不足,也征召了一些高丽人当成奴隶使用。这些人在中原的战争中,打仗不怎么样,屠杀平民却非常厉害。胡大海一占据高丽之后,立即开始清查,但凡有家人在满清军中效力的,一律治罪。至于该治什么罪,胡大海却将这个问题交给了高丽国内的高丽官吏。
让他惊讶的是,这些高丽官吏倒是爽快的很,为了迎合他,将这些人男的处死,女的打成官奴,对待自己人也是狠毒异常。现在却有一帮人跑来胡大海这里哭诉,胡大海整理了一下,基本都是朝鲜李氏王族之人。皇太极亲征高丽,将高丽打成残废,连他们的王室也被满清人收拾了,已经很久没有国王了。现在这些人跑来,都打算借助明军的力量,重新设立朝鲜王国,同时他们自己也能登上皇位。
而这些人中最有实力的是李安,不但是李氏皇族,同时也掌握这朝鲜八道中的平安道与江原道。是来跑胡大海关系这群人中最有实力的人了,对付扶持高丽国王这件事,胡大海自然不能擅自决定,只有一边拖着,一边将消息送回国内,请朱慈煃顶多。
在高丽人看来,明朝一向是天朝上国,是不会和满清一样那样去压榨他们的。可惜他们都想错了,朱慈煃对于高丽没有什么好感。对于胡大海的奏折,朱慈煃与萧无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立一个朝鲜国王为好。
立个国王不是什么问题,关键在于谁掌权,扶持一个皇帝,却在暗中统治整个高丽。这是最好的办法,压榨百姓的是你们的国王,不关大明什么事情。
就这样,胡大海迅速选定了一个人选,李庆。除了身为李氏皇族之外,一无是处。没有任何权力,没有多少支持者,可以说是人渣中的人渣,可这样的人渣现在却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到了。
被请到胡大海这里来的时候,他还以为他犯了什么罪被明军给抓了呢。见了胡大海二话不说就磕头求饶。见他这幅怂包的样子,胡大海摇头,亲自上前将他扶了起来:“你别害怕,本官抓你来,不是要干什么,只是商量一点事情。”
等他了解了事情的始末之后,立刻变了脸色,拽的和二五八万似的,好像他现在就是朝鲜国王一般。对于这家伙,胡大海真是哭笑不得,他也太无能了吧。以为有明军的支持就能当上国王吗?也好,草包就草包些吧,自己要找的不就是听话草包吗?
胡大海扶持李庆并不顺利,高丽国内太多人反对了。对于这个情况,胡大海也不大好出面,属下们献计,让李庆组建一支军队,谁敢不从便剿灭谁,打不过的话可以让明军支援。胡大海一听有理,当即出钱出粮帮助李庆组建了一支直属国王的军队。
李庆虽然一无是处,可他是王族之人,自然占据了名义。高丽国内现在贫苦异常,一听当兵有优厚的条件,没有几天就聚集起一支八千人的大军。胡大海看的都好笑,现在派驻高丽的明军一共才一万。这朝鲜国王这么几天就拉起了八千人,还真是厉害。不过他倒不担心尾大不掉,这要他一断粮草,这些人就会散去。至于战斗,对上这八千人,他只要出动五百明军就有信心收拾了他们。
随即,高丽内卷起一阵腥风血雨,对于反对自己的人,李庆是毫不手软,杀戮的很厉害。漂亮点的女人都被收入后宫,当然少不了胡大海那里送一些了。而打不下的地方,自然有明军代劳,在明军的优势战力之前,没有人能坚持的住。很快,李庆就和李安就对上了。
李安是实权派,手上有相当的力量,本身也精明强干。可没有明朝的支持,他便不如李庆了,他的军队要打败李庆很容易,可对上明军,却是一点胜算也没有。对于李庆现在一副咄咄逼人的姿态,他也惆怅。这个时候属下有人出主意,胡大海只是臣,要是能让大明皇帝点头,胡大海能不听吗?真正的战场不在高丽,而在南京。李安一听有理,当即派出精明干练的人往南京而去。
朱慈煃现在那里有功夫理会这些人?中原的百姓生活(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