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 部分阅读
需要恢复,四川几乎被杀成无人区,没有几十年根本恢复不了元气。云南平叛也到了关键时刻,需要调动更多的资源去应付,南洋那边也不太平。已经发现了不少西方人在活动,对于亚洲物产丰富的殖民地,他们怎么能甘心放手?
“陛下,山东那边进展很顺利,各地官员望风而降,您看这些人该怎么处置?”
对于这些满清人来了就投降满清,明军打回来在投降明朝的墙头草,朱慈煃也不怎么待见:“嗯,南洋那边缺乏很多行政官员,选拔其中的一半,提拔一级去南洋,其余的平调去云南。”
现在朱慈煃收复的国土不断的增多,手上有的是官员空缺。他自己的人才培养还跟不上,虽然他不断加大投入,可依然跟不上需求。
“陛下,云南献上土司俘虏五十七名,皆是愿意投降朝廷的土司。”
沉吟一下,朱慈煃作出决定:“全部养在南京,终生不得离开一步。以后我大明之中绝不允许出现不停朝廷号令的地区,政令统一、语言统一、制度统一、货币统一、礼法统一,但有违逆者,杀无赦………………”
....
九十一章策划绑架
随着朱慈煃的注意力,中原以及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发展转入一个**。随着海外资源与奴隶的不断涌入,虽然滋生了一些问题,可总得来说,一言以蔽之————生机勃勃。
而那些地方军阀督抚,在各种手段之下纷纷顺服。面对荣华富贵还是大军临门,他们都会选择。一直以来,朱慈煃对于前朝旧官员既依赖又敌对,不断的给他们权力,又不断收取他们的权力。现在他能体会到崇祯皇帝的心情了,若不是因为自己手下有一支绝对忠诚的大军,若不是自己组建军务部不容任何人插手,若不是自己执法严明,这些官员还不定怎么忽悠自己呢。
不断的清除地方势力,委派新的官员,重新统一政令。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为了战争,满清不灭他始终不能安心。战争的事情谁说的清楚,现在虽然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朱慈煃依然不敢掉以轻心。
高丽那边的情况已经明晰了,在胡大海带领的明军帮助下,朝鲜王国已经建立,不过朝鲜王国君王李庆完全是个傀儡,所有的事情皆受胡大海指示。连他新征召的军队也交给了胡大海,成了明军的炮灰兵,不断的被派去袭击女真人。
虽然还不到最后一战的时候,可带给他们一些麻烦也是好的。反复这样,女真人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明军会倾巢出动,搞的总是神经兮兮的,觉都睡不好。
看着一堆堆的奏折,朱慈煃心思也飞了。自从福州起兵北伐,已经整整七个春秋过去了,真的是非常之艰辛啊。现在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了,却不知道是什么心情了。
“皇上,福州造船厂请求追加款项。”
“又追加款项?今年几次了?”
“五次。”马士英也对福州造船厂不满了,他们要求的款项太多了。可他派人下去核查,却查不出什么问题来,完全都在造船上,现在很多新型战舰都在改造成铁甲舰,这钢铁家伙可费钱的很,加上大量的火炮根本就是烧钱。
“这次又是多少?”朱慈煃也是无奈,造船就是烧钱,这一点他很清楚,可为了制霸海洋,这些年他咬牙也不曾削减了海军的经费,在经济好转的时候还不断加大投入。南洋之战,海军也没有让他失望,给他带回来了超值的回报。
对于朱慈煃的这个政策,很多官员都不理解,他们始终认为中原之地才是根本,水军做辅助就好了。可当今皇上却给水军的投入比陆军还要大,真是没有道理。虽然有不少人谏言,可惜全部都是石沉大海。皇帝该怎么干还怎么干,海军的发展依然没有丝毫的停息。
可有识之士却很赞同,从海外运回来的物资极大的补充了国内的不足,这宛如生命线一般,在中原战乱的时候不断的给予国内补充。可以说中原大战没有海外的支持,是支撑不下来的。虽然伴随着朱慈煃的御驾亲征以及阿济格的收缩,中原大战时间并不长,可依然不是正在复苏的明廷能支撑的起的。
“一百万两。”
朱慈煃摇了摇头,批准了一百万两银子的追加款项。现在海军之中,已经有十二艘铁甲舰了,按照海军的估计,明年还有三到五艘铁甲舰能完成改装下水。也因为这样,他们不断的追加款项,海军的炙手可热也让很多人眼红,现在往海军活动的人也很多。国人在各种政策的刺激之下,对于海外的认知也有了提高,没有在局限于中原。小理
“皇上,还有一事,高丽李安现在表面臣服,却派人不断的在南京活动,交接高官,欲取代朝鲜国王。”
朱慈煃对于这个事情也知道,他只问了一句:“李安能否控制的住?”
萧无摇头:“此人雄心勃勃,是不会当傀儡的。现在高丽的反对力量也是他暗中支持的。”
朱慈煃想了一下,轻描淡写的说到:“左右现在不用发动对满清的大战,让胡大海手下的猴子们活动活动。让李庆宣布李安是叛逆,高丽之内,只有一个王的存在。我们也需要战俘奴隶了。”
李庆现在只敢称呼为朝鲜国王,不敢称帝。有朱慈煃在,他要是敢称帝,估计立马就死了。现在接到胡大海转述的意思,他也很同意。他只想在王宫之中过的逍遥自在,可李安时刻威胁着他,现在有了明军的帮助,他就不担心了。
高丽国内再燃战火的时候,台湾基隆,一个不起眼的房子中,几个人也在密谋。
“头,这买卖可不好接,我们要不要接?”
一个光头和尚说到:“怎么不接?那都是实打实的黄金白银,不就是绑一个人嘛,又不是没做过。咱们连官员都绑架过,一个小吏你怕什么?”
“那是您不知情。我们调查了一下,对方要求的人可不一般。”
“废话,普通人需要我们兄弟出马?整整五百两黄金呢,已经付了一半了,主顾是爽快人,我们也不能龟毛了!”
下面一个人顿时无奈了:“头,咱们的目标不是个普通小吏,这买卖还是不要做了。”
“放屁,老子接都接了,你要是没胆子,就别去了。”这和尚眼中露出一阵凶光,顿时吓的众人一阵哆嗦。
可还是有人壮着胆子说:“龙头,大家都听你的命令。只是这个人是军事区的研究员,军事区之内防范森严,别说混进去,就是在附近晃悠都会被击毙。死了都白死,这买卖不是那么好做的,就算做了,我们怕是都要离开家乡了。”
“哼,五百两黄金呢,足够咱们兄弟随意去那里快活的了。是爷们的跟我走,孬种就滚蛋。”
谁也不敢离开,他们太清楚头目的心性了,现在离开?那是找死。朝廷对于基隆研究基地防卫的十分之严,上次也出现过一次泄密事件,可那件事后被杀的足足有三千多颗人头,是昭武朝廷建立之后一次处决犯人最多的一次。
“一群没胆鬼,谁说我们要混进研究基地了?我们就在外面筹划。我早就打听好了,目标人物下个月会回家祭祖,路上就是我们的机会。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研究员,随身警卫配备是八人,怎么?咱们几十个兄弟连八个人都对付不了了?”
“头领,买主是什么人?”
“你管买主是什么人呢?只要付钱就是了。”和尚打开一个盒子,里面的黄金顿时晃花了大家的眼睛。和尚很满意大家的态度,心中也想,这些红毛人还算爽快,有了这些黄金更好说服兄弟们。
被这和尚吓的不敢说话的人们也被几百两吸引,一个绑架行动开始了。
....
第一章为难的满清
一名基地的研究人员失踪,护卫皆被杀死,陈永华接到消息,立即封锁了台湾所有的港口,不许进出。皇帝那里多次强调过这个研究基地的重要性,他更是上心无比,却没有想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当陈永华的奏折送到南京之时,朱慈煃却很赞许。不少人参奏陈永华小题大做,封锁全台,造成的损失非常之大,只为一小吏便如此,定然是别有用心的。朱慈煃却知道此事是真的,不是陈永华想搞什么动作,军法处的人不是吃干饭的。
“云沛,你那里有什么消息吗?”
“前面倒是有一点消息,不过具体不清楚,只能探查到是西方红毛人的指示,具体是什么人还没有查到。”
哼,又是他们。买不到便抢,抢不到就透,还真是强盗心性:“那名研究员找到了吗?”
“全台封锁,微臣也不知道那边是什么情况。”
“你带人去台湾,查清此事,凡有关联者,一律严惩。小理”
对于这些新技术,朱慈煃本来也不怕泄漏一些,这世上那里有永远的秘密?只是能领先多久就领先多久,没有击溃满清之前,自己还无法全力出兵海外。去的少了也不顶什么用,自己目下的威胁还是在满清。
“对于满清人员策反一事,进行的如何了?”
“启禀陛下,现在已经策反了十七名有价值的目标,还有二十人在进行之中。”
对于这个进度,朱慈煃还是很满意的。满清大厦将倾,很多人自然会有心思,只有爱新觉罗那一家子很坚定,别人可就没有那么坚定了,策反他们也有相当大的作用。一旦满清人团结一心,对自己也是麻烦。就算彻底收拾了满清,自己也会有相当的损失。策反一些人就相当有利了,爱新觉罗氏不过满清的一部分。
“现在北京那边局势如何?”
“济尔哈朗已经控制了局势,还政于满清皇帝福临,正在安抚多尔衮的部属。”
多尔衮一死,政权回到了小皇帝手上,多尔衮手下的爪牙们也是惶惶不可终日,生怕自己遭到清算。可孝庄太后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却没有大肆清算,反而是安抚他们。其实想想这也很正常,明军现在一副虎视眈眈的样子,朝廷需要他们,若是都清算了,还不引发大乱?给了明军可乘之机?
但是这种事情谁说得好?谁没有几个仇家的?这样的时候就是遭到清算也很正常。驻扎在山东新泰的一支军队之中,两个将领也在密议。
“王参将,这事情你可想好了?”
对于姜俊的劝说,王宏林早已心动:“你说的是对的,可是我们兵微将寡的,一旦上头发怒,我们怎么承受的住?”
“这个有什么好担心的,过几日调防,我们带兵直接去徐州,到那里一投降,朝廷能拿我们如何?”
“只是…………投降好吗?大明皇帝能饶恕我们吗?”
姜俊拍了拍王宏林的肩膀:“你我原先就是明军,现在投降回去有什么哪?总好过在满清这里受窝囊气。已经半年没有发军饷了,那些满兵一个个却是脑满肠肥的,让咱们怎么办?皇帝还不差饿兵呢。你我都是光棍一条,怕什么?”
“那倒是,可是咱们一家老小还在呢…………”
“那你担心什么,听说明军已经打到成武了。我们在不行动,就等着被明军剿灭吧,想想看,山东境内现在还有多少人马?不足一万,这是我偷听到的,其他人都被调去经营黄河防线了,黄河以南已经被朝廷抛弃了。”
“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要不然我冒这个险?山东境内,到处是起义,难道你还看不明白吗?光这些义军都不是我们能对付的,更不要说明军大军到达了。”
“朝廷也不发援兵?这怎么可能?”
“你问我,我问谁去。我又不是北京的皇帝,看看形势,满人已经不成了,我们快点投降还能落个好下场,要不然会如何?”最后王宏林一咬牙,带着五百士兵就跑了,成建制的投降了大明。
像这样的士兵不少,随着满清的衰微,很多汉军将士再次投降了明军。对于他们来说,活下去更重要,满清人横征暴敛,让百姓苦不堪言,到处都有起义造反。而因为明军的紧逼,清军已经放弃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地区,不少地方明军一到,是望风而降,因为根本没有什么驻军了。
面对这样的形势,朱慈煃也很高兴,用不了多久,自己就可以打到北京,彻底的将满清赶回关外了。满清派了几波使者前来,可惜都被朱慈煃派人敷衍了。当初弘光朝廷也派出过北使团,结果怎么样?还不是被满清灭了?现在风水轮流转了,也该满清人着急了。
现在刘国轩大军驻扎在河南,与阿济格大军隔河对峙,每日消耗都十分的巨大。满清却不得不防备,这让他们十分无奈,只有放弃黄河以南的地区,全力守护河北、京畿。
现在朝中分成了三派,一派主战,要与明军决一死战;一派主和,想与明廷谈何;另一派懦弱,主张撤回关外,保留实力在做计较。
不过关外苦寒,让现在放弃中原这锦绣江山,很多人是不同意的。就关外如何能供养大军?还是主和派占据了上风,因为要打也打不过,他们还认得清事实。若是和谈之后,能得一段时间发展,装备火器到军中,才能与明军一战,要不然现在的刀枪实在不是大炮子弹的对手。
多尔衮生前就已经在研究组建火器军队了,现在这支军队被任命为骁骑营,已经有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火器上还是不如明军,就算得到了一些情报,却造不出也造不起明军的新式火器。满清国库已经是捉襟见肘了,那里还经得住这样消耗?
济尔哈朗急的头发都快白了,依然不能解决钱的问题:“主子爷,山东巨野失守了。”
济尔哈朗已经完全不在意了,这段时间他已经听到了太多这样的消息:“南京谈判的人有什么消息?”
“还没有。”
“一有消息,立即告知。”
“奴才省的。”
正在济尔哈朗头大的时候,一个人飞奔而来:“主子,好消息,好消息。”
....
第二章战争债券
一听是好消息,济尔哈朗顿时来了精神,最近听到的坏消息太多了:“说。小理”
“山西叛乱的姜骧病死了,现在山西叛军群龙无首,混乱了。”
济尔哈朗一手抚额,这算什么好消息,即便姜骧死了,可山西叛军又没有瓦解,算不上什么好消息。只是在这个漫天坏消息的时候,也算是个安慰吧。姜骧一死,山西叛军群龙无首,是各个击破的好时机。但是自己手上却没有多余的兵力去平定山西叛乱了。
明军那边的压力太大了,那里抽调的出来多余的兵力?黄河两岸对峙了很久。明军有功夫出动兵力攻陷了山东、河南大部分地区,都后面都算不上攻陷了,几乎是大军走过来,这边就投降的事情了。
朱慈煃也接到了姜骧病死的消息,他问到:“可有取代姜骧的人物?”
“姜骧麾下,王辅臣骁勇善战,可取代姜骧的地位。”
“义军之中,姜鹏威望最高,又是姜骧族人,更利于统合义军。”
姜骧一死,谁继任山西总兵之时,在朝廷之上,却开始了一番争论。山西现在义军闹的如火如荼,满清没有多余的大军平叛,只能让地方自行平定。现在正是义军发展的好时候,这继任者的问题自然是非常之重要的。
朱慈煃听着下面人的争吵,他对于这两个人都不了解,也不好做决断。遂问起马士英。马士英回答倒也干脆:“山西之形势,急需一员战将领导义军继续征战。臣建议以王辅臣为山西总兵,总揽山西义军。”
黄道周却反对:“陛下,臣以为姜鹏统合诸军,素有威望,他为总兵,定然可以号令各路义军,牵制满清。”
两派意见相持不下,最后还是要看朱慈煃的。朱慈煃也将此事压下:“此事延后再议,现在能否支持大军渡过黄河作战?”
马士英兼着兵部尚书,当即表示:“全军上下,皆枕戈待旦,只等皇上一声令下,挥师渡过黄河,克服北京,在创千秋基业。小理”
军队自然是没有问题的,朱慈煃又问到:“现在有多少军队完成了换装?”
“启奏陛下,已经有五个师完成了全面换装。”
五万人,足够了,有这些人出动,完全可以击溃满清军了。这些人拿的都是步枪,满清人的骑射在他们面前就是笑话。新军的配置是三三制,一个步枪手、一个长矛手、一个刀盾手,三人组成一个战斗单元。阵地战与野战皆可,各个团队之中,皆有配属的小型火炮。
对于炮兵的配置,朱慈煃也是非常的重视,在火炮面前,在厉害的人也扛不住。这些小型炮虽然威力不如重炮,但是对付野外军队足够了。到了攻城之时,自有专门的攻城重炮。
“皇上,国库之中,还有不足,战事不可轻启啊。”陈子壮这个出班唱起了反调。
朱慈煃眉头一皱:“今年国库的收入如何?”
“陛下,我们的收入虽然不少,但是支出更多。小理今年地税一千七百三十万两,商税两千七百八十万两,皆已入库。然支出者颇多,单军费就占据了支出的四成,国库并不足以支持大军长期作战。”
朱慈煃有些恼怒了:“不能在等了,现在万事俱备,该是剿灭满清的时候了。若国库不足,发行债券就是了。”
“债券?”
一大群都不明白债券的意思了,直到萧无出来解释了债券的意思。这东西发行之后,由百姓官商们购买,三年之后清还给百姓。这在现代来说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这个时代却是绝无仅有的。
当即便有一大堆老古董出来反对,朝廷颜面哪。朝廷就算没钱,也不能欠债啊。何况还是欠百姓的债?这让地方官员以后如何管理地方?朝廷颜面一失,这样的损失谁能承担?绝对不可以。
面对这些老古董,朱慈煃也是无奈了,朝廷颜面、皇帝颜面,这些都不及统一全国重要。这位人的思想太僵化了,又不是不还,到了时候征服自然会偿还百姓。长江两岸经济生产已经复苏,江南民间更是恢复了以往的活力。
“此事有什么难办的?你们总说要朕‘藏富于民、藏兵于民’。这是为什么?就是要在关键时刻让百姓们出钱出人的。若国家危难之时,人们都不放手中那点小财,等国破家亡了,要那些做什么?难道你们有什么私心不成?”
被朱慈煃一声喝问,群臣皆不敢说话了,他们谁的家眷没有趁机捞钱啊?真正两袖清风的官员是很少数的,他们自然要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对于皇帝上会偿还的话,他们是不怎么相信的。这天下都是皇帝的,这钱难道不是皇帝的?皇帝要用,会还给你吗?
“臣愿献上家财,以助大军北伐,克复北京,驱逐满清。”随着一个洪亮的声音,礼部左侍郎王化澄率先站了出来。
王化澄以往是丁楚魁手下,官至两广监察。和朱大典一样,是个以贪婪出名的家伙。到了丁楚魁降服之时,他也顺应时势的投降了,官职是升了,还是一部侍郎,可惜是没有什么实权的地方罢了。
“好,王爱卿当为国之表率。朕承诺,此财只是借用,两年之后自然会偿还。”
随即朱慈煃当场加王化澄为开远伯,简直如卖爵一般,让无数人眼红。可后来跟上者就没有王化澄这个待遇,一来他们的家财确实没有王化澄那么多,二来人家是最先响应的,自然在皇帝心中占了优先。很多人都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把握住机会啊?不就是一些钱财嘛,有了权力还怕没有钱吗?
结束大朝之后,朱慈煃也感觉是精疲力竭,他想到了发行战争债券会很难,却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反对。自己那么坚持这些人还是反对,幸好提前和几个心腹通了气,这一千万两战争债券的事情才能决定下来。
不过这个王化澄还真有意思,自己又没有提醒他,他却第一个站了出来。不知道他是顺应帝心拍马屁呢,还是真的表现出那般决心。朱慈煃也决定见一见这个王化澄,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
第三章摊派
若是换个其他人在皇位之上,这战争债券的事情那是想都别想。小理对于和老百姓借债的问题,很多人是绝对不会同意的。朝廷的颜面就是他们的颜面,一旦实施这个问题,让他们如何面对老百姓?当官的没有脸面,那可比要命还严重。可皇帝金口一开,这事情就这样决定了,事情总要办。
内阁之中,马士英拗不过皇帝,也只有实施此事。不过他却变了个法子,这债务嘛,不一定都要给老百姓,满朝官员,加上地方官吏,上万人呢,不少人是肥的流油。别说那个当官的没点私财,朱慈煃登基之后,虽然狠抓贪污问题。但是商贸已开,海外贸易利润惊人,更兼昭武朝廷一向对商业发展不遗余力。那个当官的家人没做生意赚钱的?
现在嘛,就是他们该吐出来一点的时候而来。被马士英召集起来的一众官员,都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要他们掏腰包了自然心痛。朱慈煃虽然说是会还,可债主们要债也要看对象,你难道还敢和皇帝要债不成?
马士英缓缓的说到:“诸位大人,此事一旦流到民间,我等颜面无存,何以为官?你们也要想清楚了。”
宋之普苦着脸说到:“不是下官不愿为朝廷出力,实在是无力啊。”
宋之普的话顿时引来一众人的赞同。马士英眼皮一翻:“嗯,宋大人为官清廉,本官自是知道。不过嘛,这东市福惠号经营多有变故,奸商作祟,今年居然有十余万两白银的不明财产,是该查一查了。”
宋之普心中一颤,差点没跌坐到地下,他自觉此事做的天衣无缝,马士英是怎么知道的?就这一幢事,就能将他送上刑场,杀十回都不过分,当即软了下来。
马士英看着大家精彩的神情,哼,以为你们做的多好不成?军法处无孔不入,只是一直没有动你们罢了,真的要找罪名,在座的怕是谁也跑不了。
看这意思,不出血是不成了,众位只有乖乖的按照马士英的意思将债券买回家去。一千万两白银的债券就这么分派分派,全部被官员们接收了。恼怒也没有办法,谁让自己的把柄在人家手上呢。当然也不乏真心为国出力的人,不用摊派也有不少官员出资购买。小理
顺利的解决了债券的问题,马士英也是直揉太阳||穴,这样的事情还是少来为好。皇上就这么急于平定满清吗?不过想想也是,那个皇帝能容忍国土分裂?
“大人,满清使者鄂顺求见。”
马士英摇头:“就说本官另有要务,让他们改日再来。”
此时,王化澄接到皇帝要召见他的消息,喜的他都想大叫,这一把可是押对宝了。他知道这位皇帝特立独行,昔日年青之时,更是盛名无比。这样一位皇帝,虽然成年之后励精图治,但是以往那特立独行的性格还是有一些存在的。
高兴之下,他和族兄王维恭也开始了商议:“大哥,此次总算做对了,下面你看该怎么办?”
王维恭见王化澄那副高兴的神色,也是叹息:“别高兴的太早了,现在还早呢。这只是第一步,圣心难测,想要获得想要的东西,这样可不够。”
“你的意思是?”
“此次面君,定然要向皇上坦白你以往的一切。”
一听这个,王化澄有些呆了:“那不是…………等着皇上杀我嘛?”
“笨,朱大典是什么下场,当初他比你还贪,可到北伐战场上滚了一圈,回来以后升官进爵,那个少了他?我是看出来了,咱们皇上并不在乎你贪污了多少,而是看你愿意不愿意出力。你以为军法处那些人都是废物不成?我敢说,他们想查的话,你什么都瞒不住。所以这次我才示意让你献出所有的家财,明白了吗?”
“知道了,哥,这样做到底是为什么?”
“为什么?为的是给芷云铺路,只要芷云能进宫,当上贵妃,你我的前程还怕什么?”
“噢,明白了。”王化澄恍然大悟,堂妹王芷云温柔美丽、聪慧无比,一旦能入宫必然博得皇帝欢心,他们还愁什么呢?正宫虽然不用想,可保他们一家富贵却是完全可以的。
南京这里大量的银两凑了起来,朱慈煃迫不及待的开始筹划战事。陕西、甘肃那边已经是尘埃落定了,他委任的地方官也都到任了。各路义军也开始接受整编,有的编入军队,有的分给土地回家生活,总算过上了太平日子。
现在只要渡过黄河,击溃阿济格主力,收复河北、京畿,天下一统就指日可待了。朱慈煃已经等不及了,他做好了一切准备,务必要快点结束国内战事,马六甲那边可不大太平,时不时就会有战斗,虽然规模都不大,可西方那些强盗不会那么安分的。
开封大营之中,刘国轩看着方国安带着的那一队黑炭一样的家伙,好一阵子才反应过来:“这便是传说中的昆仑奴吗?果然很黑…………”
方国安很满意这个效果,这一路之上他带领的这支军队吸引了几乎所有人的眼球。现在连主帅都给震了一下:“启禀大帅,这些人都是黑人战士,在南洋战场之上表现的非常英勇。现在都愿意为我大明效力,大帅可将最艰难的任务交给我们。”
这些人的战斗力虽然还不知道,可这些人出现在战场上,定然如妖魔鬼怪一般,就视觉效果也够冲击的。检阅了一下新到的援兵,刘国轩将黄道周迎入中军大帐:“黄大人,皇上可有什么旨意?”
“呵呵,如今小帅变成大帅,果然有了几分气象啊。刘大人稍安勿躁,皇上那里全力筹划,只说让你们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出征,相信那一日不远了。”
“当真?”
“自然是真的,要不然送来这么多的物资兵源做什么?刘大人这次可以再展鸿图了。”
刘国轩喜出望外,终于等到这个时候了。他和阿济格隔河对峙了这么久,心中盘算了无数次如何渡河作战,只等实施了。见刘国轩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黄道周说到:“刘大人莫急,海军正在派遣小型战舰过来,等这些战舰一到,渡河将更轻松,到时自然有你发挥的余地。”
刘国轩点头,黄河之中,也只有小战舰能行驶了。不管这战舰小不小,只要上面有火炮就成了,在安心等待一下吧。
....
第四章谋划
五十余艘小船停在了开封码头之上,说起来小,可那是和海军巨舰相比,其实也不小。小理刘国轩不在意船只的大小,他只在意船只的战斗能力,能否安全的护送大军渡河。
满清的水军在他眼中不值一哂,但他作为统帅,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也必须的考虑。战争必然是要死人,可如何死?在什么地方死?为什么而死?这就是他需要考虑的事情了,不能用战士的死换取战争的胜利,那他就不是合格的统帅了。
“郑副将,这些船只有什么出众之处吗?”
郑道问是郑成功的老家人,现在也在海军中担任一镇副将,这次带领这五十条小战船来黄河助阵。总算是他的出头之日了:“启禀刘帅,这些船只外观没有什么不同,每条船可载战士百人,其中炮手十二人,负责两舷各两门火炮。其余为火统手与刀斧手。别看这船小炮小,可要对付满清人的那些破烂还是不成问题的。而这些船只改装之后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射击死角,因为火炮小,重量也小,通过传动装置可以随意调节射角。在他们面前,满清军的防御体系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刘国轩好奇的问到:“位于高处的炮台也能射到?”
“只要没有超过射程,任何角度都可以打到。”
“这些炮的射程是多少?”
“七里之内,弹无虚发。”
刘国轩哈哈一笑,也不在意他是不是吹牛了。炮兵那里有弹无虚发的道理,可不管怎么说,能打成就好了。满清设置了不少障碍,为了这道黄河防线,阿济格也是煞费苦心。他清楚很难与明军正面争锋,只有采取最稳妥的方式。连火器这种平日不用的东西,他也大量置办。
更让阿济格开心的是,多尔衮组建的那支纯火器部队,现在也到了他的麾下。这个时候,能对抗火器的只有火器,弓箭已经落后了。虽然悲哀,可满人也明白了,他们的看家本领骑射已经被这个时代淘汰了。这注定是火器的时代,谁拥有更多更好的火器,才是胜利的基本条件。
若说战士的英勇程度,谁也不比谁逊色。战斗意志相当的情况下,外部设施与将领的指挥就成了关键。在火器落后明军的情况下,阿济格是殚精竭虑,想尽办法弥补这个差距。
“主子,探子来报,明军大营之中,又开来大约三千人的援军。”
明军在开封不断的增兵,看样子是想开打了。可自己这里还没有准备好呢,真是可恶。阿济格转头问扎礼:“你怎么看?”
“明军要拼命了,也没什么奇怪的。明军能隐忍到今天,已经很不容易了。他们早就可以渡河发动攻击,却给了主子足够的时间来构筑防线,其意难测。以奴才的猜测,他们开始的攻势不会很猛,但是会逐渐的加大兵力投入。”
阿济格很奇怪:“刘国轩征战四方,会犯这种兵家大忌吗?”
“正因为这是兵家大忌,刘国轩才会这么做。我大清太需要一场重大的胜利来鼓舞人心了,面对这样的诱惑,主子必然全力以赴,最后被他不断的增兵耗死在这里。”
阿济格沉默了,一旦他的大军丢失在这里。那除开护卫京畿的两万人马,大清在无可用之兵,那是灭顶之灾啊:“那有什么办法吗?”
扎礼却是摇头长叹:“没有办法,明知道这是个陷阱,主子您却只能向进去跳。实力相差太大了,我敢说,若在这样对峙下去,不过一年,朝廷就负担不起我们这十二万大军,届时,发不出粮饷,会成为什么样子?”
阿济格倒吸一口凉气:“朝廷之中,已经虚弱至斯了吗?”
“主子切莫乐观,除非今上有足够的魄力,整治旗人。不是我说丧气话,就算皇上整治了旗人,约束了一切,依然不是明军的对手。前次奴才劝主子不要过黄河为的就是保存这最后的实力,若没有这支军队,主子地位不保,大清社稷不保。”
“我只问现在我们怎么办?”
“主子,我还是那个意见,明军进,我们则退。您务必要保全手上这最后一支力量。若您失去这支大军,您的下场就难说了。毕竟摄政王这些年树敌不少。”
“退?我们还有路可退吗?”
“当然有,只有退才能保全一起。难道要我大清全部葬在北京,与那崇祯皇帝一般?”
“你的意思是迁都盛京?”很久,阿济格才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
“没错,大清已失尽天时、地利、人和。妄自图中原锦绣的话,却连关外白山黑水都保不住。”
“朝中诸臣能答应吗?”
“明军上门,由不得他们不答应。主子,现下您手中八旗兵多为两白旗故旧,一旦失去他们,您就什么都不是了。总要为您的前程计算。”
阿济格眼睛一亮,发出狼一样的眼神,盯着扎礼,好似要将他撕成碎片一般。
扎礼却不惊慌,看了看四下无人,直言到:“主子,您也是爱新觉罗子孙,为什么就不能入云上天?只要时机合适,您就完成摄政王没有完成的那一步,也算全了长兄意愿。”
“你…………你到底安的是什么心?”阿济格宝剑出鞘,直接顶到了扎礼脖子之上。
“奴才一心为主子着想,若主子觉得危险,便取了奴才性命,奴才并不后悔。”
阿济格脸色不断变换,良久才收剑回鞘:“明军就在眼前,先不要说这些风言风语。下次在让我听到,定然要你狗命。好了,说正题,若明军开战,我们该如何防御?”
“主子。明军兵精粮足,火器先进,不是我们能应对的,唯有断臂以自保,在图后计。不客气的说,明军就是拖,也能拖垮了朝廷,朝廷现在内忧外患,实在不是对敌的时候。”
“但是没有合适的名义便撤退,朝上定然问罪,倒是如何是好?”
“主子放心,只要有大军在手,一切都不是问题。”
....
第五章渡河
刘国轩拿过递上来的作战计划,轻轻撕掉了写有‘特甲’的细小封条。取出了作战计划仔细看了一遍。这种特殊的封条是专门区分情报等级的。特甲即是特技甲等,其权限与要求非常之高。(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
“陛下,山东那边进展很顺利,各地官员望风而降,您看这些人该怎么处置?”
对于这些满清人来了就投降满清,明军打回来在投降明朝的墙头草,朱慈煃也不怎么待见:“嗯,南洋那边缺乏很多行政官员,选拔其中的一半,提拔一级去南洋,其余的平调去云南。”
现在朱慈煃收复的国土不断的增多,手上有的是官员空缺。他自己的人才培养还跟不上,虽然他不断加大投入,可依然跟不上需求。
“陛下,云南献上土司俘虏五十七名,皆是愿意投降朝廷的土司。”
沉吟一下,朱慈煃作出决定:“全部养在南京,终生不得离开一步。以后我大明之中绝不允许出现不停朝廷号令的地区,政令统一、语言统一、制度统一、货币统一、礼法统一,但有违逆者,杀无赦………………”
....
九十一章策划绑架
随着朱慈煃的注意力,中原以及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发展转入一个**。随着海外资源与奴隶的不断涌入,虽然滋生了一些问题,可总得来说,一言以蔽之————生机勃勃。
而那些地方军阀督抚,在各种手段之下纷纷顺服。面对荣华富贵还是大军临门,他们都会选择。一直以来,朱慈煃对于前朝旧官员既依赖又敌对,不断的给他们权力,又不断收取他们的权力。现在他能体会到崇祯皇帝的心情了,若不是因为自己手下有一支绝对忠诚的大军,若不是自己组建军务部不容任何人插手,若不是自己执法严明,这些官员还不定怎么忽悠自己呢。
不断的清除地方势力,委派新的官员,重新统一政令。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为了战争,满清不灭他始终不能安心。战争的事情谁说的清楚,现在虽然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朱慈煃依然不敢掉以轻心。
高丽那边的情况已经明晰了,在胡大海带领的明军帮助下,朝鲜王国已经建立,不过朝鲜王国君王李庆完全是个傀儡,所有的事情皆受胡大海指示。连他新征召的军队也交给了胡大海,成了明军的炮灰兵,不断的被派去袭击女真人。
虽然还不到最后一战的时候,可带给他们一些麻烦也是好的。反复这样,女真人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明军会倾巢出动,搞的总是神经兮兮的,觉都睡不好。
看着一堆堆的奏折,朱慈煃心思也飞了。自从福州起兵北伐,已经整整七个春秋过去了,真的是非常之艰辛啊。现在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了,却不知道是什么心情了。
“皇上,福州造船厂请求追加款项。”
“又追加款项?今年几次了?”
“五次。”马士英也对福州造船厂不满了,他们要求的款项太多了。可他派人下去核查,却查不出什么问题来,完全都在造船上,现在很多新型战舰都在改造成铁甲舰,这钢铁家伙可费钱的很,加上大量的火炮根本就是烧钱。
“这次又是多少?”朱慈煃也是无奈,造船就是烧钱,这一点他很清楚,可为了制霸海洋,这些年他咬牙也不曾削减了海军的经费,在经济好转的时候还不断加大投入。南洋之战,海军也没有让他失望,给他带回来了超值的回报。
对于朱慈煃的这个政策,很多官员都不理解,他们始终认为中原之地才是根本,水军做辅助就好了。可当今皇上却给水军的投入比陆军还要大,真是没有道理。虽然有不少人谏言,可惜全部都是石沉大海。皇帝该怎么干还怎么干,海军的发展依然没有丝毫的停息。
可有识之士却很赞同,从海外运回来的物资极大的补充了国内的不足,这宛如生命线一般,在中原战乱的时候不断的给予国内补充。可以说中原大战没有海外的支持,是支撑不下来的。虽然伴随着朱慈煃的御驾亲征以及阿济格的收缩,中原大战时间并不长,可依然不是正在复苏的明廷能支撑的起的。
“一百万两。”
朱慈煃摇了摇头,批准了一百万两银子的追加款项。现在海军之中,已经有十二艘铁甲舰了,按照海军的估计,明年还有三到五艘铁甲舰能完成改装下水。也因为这样,他们不断的追加款项,海军的炙手可热也让很多人眼红,现在往海军活动的人也很多。国人在各种政策的刺激之下,对于海外的认知也有了提高,没有在局限于中原。小理
“皇上,还有一事,高丽李安现在表面臣服,却派人不断的在南京活动,交接高官,欲取代朝鲜国王。”
朱慈煃对于这个事情也知道,他只问了一句:“李安能否控制的住?”
萧无摇头:“此人雄心勃勃,是不会当傀儡的。现在高丽的反对力量也是他暗中支持的。”
朱慈煃想了一下,轻描淡写的说到:“左右现在不用发动对满清的大战,让胡大海手下的猴子们活动活动。让李庆宣布李安是叛逆,高丽之内,只有一个王的存在。我们也需要战俘奴隶了。”
李庆现在只敢称呼为朝鲜国王,不敢称帝。有朱慈煃在,他要是敢称帝,估计立马就死了。现在接到胡大海转述的意思,他也很同意。他只想在王宫之中过的逍遥自在,可李安时刻威胁着他,现在有了明军的帮助,他就不担心了。
高丽国内再燃战火的时候,台湾基隆,一个不起眼的房子中,几个人也在密谋。
“头,这买卖可不好接,我们要不要接?”
一个光头和尚说到:“怎么不接?那都是实打实的黄金白银,不就是绑一个人嘛,又不是没做过。咱们连官员都绑架过,一个小吏你怕什么?”
“那是您不知情。我们调查了一下,对方要求的人可不一般。”
“废话,普通人需要我们兄弟出马?整整五百两黄金呢,已经付了一半了,主顾是爽快人,我们也不能龟毛了!”
下面一个人顿时无奈了:“头,咱们的目标不是个普通小吏,这买卖还是不要做了。”
“放屁,老子接都接了,你要是没胆子,就别去了。”这和尚眼中露出一阵凶光,顿时吓的众人一阵哆嗦。
可还是有人壮着胆子说:“龙头,大家都听你的命令。只是这个人是军事区的研究员,军事区之内防范森严,别说混进去,就是在附近晃悠都会被击毙。死了都白死,这买卖不是那么好做的,就算做了,我们怕是都要离开家乡了。”
“哼,五百两黄金呢,足够咱们兄弟随意去那里快活的了。是爷们的跟我走,孬种就滚蛋。”
谁也不敢离开,他们太清楚头目的心性了,现在离开?那是找死。朝廷对于基隆研究基地防卫的十分之严,上次也出现过一次泄密事件,可那件事后被杀的足足有三千多颗人头,是昭武朝廷建立之后一次处决犯人最多的一次。
“一群没胆鬼,谁说我们要混进研究基地了?我们就在外面筹划。我早就打听好了,目标人物下个月会回家祭祖,路上就是我们的机会。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研究员,随身警卫配备是八人,怎么?咱们几十个兄弟连八个人都对付不了了?”
“头领,买主是什么人?”
“你管买主是什么人呢?只要付钱就是了。”和尚打开一个盒子,里面的黄金顿时晃花了大家的眼睛。和尚很满意大家的态度,心中也想,这些红毛人还算爽快,有了这些黄金更好说服兄弟们。
被这和尚吓的不敢说话的人们也被几百两吸引,一个绑架行动开始了。
....
第一章为难的满清
一名基地的研究人员失踪,护卫皆被杀死,陈永华接到消息,立即封锁了台湾所有的港口,不许进出。皇帝那里多次强调过这个研究基地的重要性,他更是上心无比,却没有想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当陈永华的奏折送到南京之时,朱慈煃却很赞许。不少人参奏陈永华小题大做,封锁全台,造成的损失非常之大,只为一小吏便如此,定然是别有用心的。朱慈煃却知道此事是真的,不是陈永华想搞什么动作,军法处的人不是吃干饭的。
“云沛,你那里有什么消息吗?”
“前面倒是有一点消息,不过具体不清楚,只能探查到是西方红毛人的指示,具体是什么人还没有查到。”
哼,又是他们。买不到便抢,抢不到就透,还真是强盗心性:“那名研究员找到了吗?”
“全台封锁,微臣也不知道那边是什么情况。”
“你带人去台湾,查清此事,凡有关联者,一律严惩。小理”
对于这些新技术,朱慈煃本来也不怕泄漏一些,这世上那里有永远的秘密?只是能领先多久就领先多久,没有击溃满清之前,自己还无法全力出兵海外。去的少了也不顶什么用,自己目下的威胁还是在满清。
“对于满清人员策反一事,进行的如何了?”
“启禀陛下,现在已经策反了十七名有价值的目标,还有二十人在进行之中。”
对于这个进度,朱慈煃还是很满意的。满清大厦将倾,很多人自然会有心思,只有爱新觉罗那一家子很坚定,别人可就没有那么坚定了,策反他们也有相当大的作用。一旦满清人团结一心,对自己也是麻烦。就算彻底收拾了满清,自己也会有相当的损失。策反一些人就相当有利了,爱新觉罗氏不过满清的一部分。
“现在北京那边局势如何?”
“济尔哈朗已经控制了局势,还政于满清皇帝福临,正在安抚多尔衮的部属。”
多尔衮一死,政权回到了小皇帝手上,多尔衮手下的爪牙们也是惶惶不可终日,生怕自己遭到清算。可孝庄太后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却没有大肆清算,反而是安抚他们。其实想想这也很正常,明军现在一副虎视眈眈的样子,朝廷需要他们,若是都清算了,还不引发大乱?给了明军可乘之机?
但是这种事情谁说得好?谁没有几个仇家的?这样的时候就是遭到清算也很正常。驻扎在山东新泰的一支军队之中,两个将领也在密议。
“王参将,这事情你可想好了?”
对于姜俊的劝说,王宏林早已心动:“你说的是对的,可是我们兵微将寡的,一旦上头发怒,我们怎么承受的住?”
“这个有什么好担心的,过几日调防,我们带兵直接去徐州,到那里一投降,朝廷能拿我们如何?”
“只是…………投降好吗?大明皇帝能饶恕我们吗?”
姜俊拍了拍王宏林的肩膀:“你我原先就是明军,现在投降回去有什么哪?总好过在满清这里受窝囊气。已经半年没有发军饷了,那些满兵一个个却是脑满肠肥的,让咱们怎么办?皇帝还不差饿兵呢。你我都是光棍一条,怕什么?”
“那倒是,可是咱们一家老小还在呢…………”
“那你担心什么,听说明军已经打到成武了。我们在不行动,就等着被明军剿灭吧,想想看,山东境内现在还有多少人马?不足一万,这是我偷听到的,其他人都被调去经营黄河防线了,黄河以南已经被朝廷抛弃了。”
“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要不然我冒这个险?山东境内,到处是起义,难道你还看不明白吗?光这些义军都不是我们能对付的,更不要说明军大军到达了。”
“朝廷也不发援兵?这怎么可能?”
“你问我,我问谁去。我又不是北京的皇帝,看看形势,满人已经不成了,我们快点投降还能落个好下场,要不然会如何?”最后王宏林一咬牙,带着五百士兵就跑了,成建制的投降了大明。
像这样的士兵不少,随着满清的衰微,很多汉军将士再次投降了明军。对于他们来说,活下去更重要,满清人横征暴敛,让百姓苦不堪言,到处都有起义造反。而因为明军的紧逼,清军已经放弃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地区,不少地方明军一到,是望风而降,因为根本没有什么驻军了。
面对这样的形势,朱慈煃也很高兴,用不了多久,自己就可以打到北京,彻底的将满清赶回关外了。满清派了几波使者前来,可惜都被朱慈煃派人敷衍了。当初弘光朝廷也派出过北使团,结果怎么样?还不是被满清灭了?现在风水轮流转了,也该满清人着急了。
现在刘国轩大军驻扎在河南,与阿济格大军隔河对峙,每日消耗都十分的巨大。满清却不得不防备,这让他们十分无奈,只有放弃黄河以南的地区,全力守护河北、京畿。
现在朝中分成了三派,一派主战,要与明军决一死战;一派主和,想与明廷谈何;另一派懦弱,主张撤回关外,保留实力在做计较。
不过关外苦寒,让现在放弃中原这锦绣江山,很多人是不同意的。就关外如何能供养大军?还是主和派占据了上风,因为要打也打不过,他们还认得清事实。若是和谈之后,能得一段时间发展,装备火器到军中,才能与明军一战,要不然现在的刀枪实在不是大炮子弹的对手。
多尔衮生前就已经在研究组建火器军队了,现在这支军队被任命为骁骑营,已经有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火器上还是不如明军,就算得到了一些情报,却造不出也造不起明军的新式火器。满清国库已经是捉襟见肘了,那里还经得住这样消耗?
济尔哈朗急的头发都快白了,依然不能解决钱的问题:“主子爷,山东巨野失守了。”
济尔哈朗已经完全不在意了,这段时间他已经听到了太多这样的消息:“南京谈判的人有什么消息?”
“还没有。”
“一有消息,立即告知。”
“奴才省的。”
正在济尔哈朗头大的时候,一个人飞奔而来:“主子,好消息,好消息。”
....
第二章战争债券
一听是好消息,济尔哈朗顿时来了精神,最近听到的坏消息太多了:“说。小理”
“山西叛乱的姜骧病死了,现在山西叛军群龙无首,混乱了。”
济尔哈朗一手抚额,这算什么好消息,即便姜骧死了,可山西叛军又没有瓦解,算不上什么好消息。只是在这个漫天坏消息的时候,也算是个安慰吧。姜骧一死,山西叛军群龙无首,是各个击破的好时机。但是自己手上却没有多余的兵力去平定山西叛乱了。
明军那边的压力太大了,那里抽调的出来多余的兵力?黄河两岸对峙了很久。明军有功夫出动兵力攻陷了山东、河南大部分地区,都后面都算不上攻陷了,几乎是大军走过来,这边就投降的事情了。
朱慈煃也接到了姜骧病死的消息,他问到:“可有取代姜骧的人物?”
“姜骧麾下,王辅臣骁勇善战,可取代姜骧的地位。”
“义军之中,姜鹏威望最高,又是姜骧族人,更利于统合义军。”
姜骧一死,谁继任山西总兵之时,在朝廷之上,却开始了一番争论。山西现在义军闹的如火如荼,满清没有多余的大军平叛,只能让地方自行平定。现在正是义军发展的好时候,这继任者的问题自然是非常之重要的。
朱慈煃听着下面人的争吵,他对于这两个人都不了解,也不好做决断。遂问起马士英。马士英回答倒也干脆:“山西之形势,急需一员战将领导义军继续征战。臣建议以王辅臣为山西总兵,总揽山西义军。”
黄道周却反对:“陛下,臣以为姜鹏统合诸军,素有威望,他为总兵,定然可以号令各路义军,牵制满清。”
两派意见相持不下,最后还是要看朱慈煃的。朱慈煃也将此事压下:“此事延后再议,现在能否支持大军渡过黄河作战?”
马士英兼着兵部尚书,当即表示:“全军上下,皆枕戈待旦,只等皇上一声令下,挥师渡过黄河,克服北京,在创千秋基业。小理”
军队自然是没有问题的,朱慈煃又问到:“现在有多少军队完成了换装?”
“启奏陛下,已经有五个师完成了全面换装。”
五万人,足够了,有这些人出动,完全可以击溃满清军了。这些人拿的都是步枪,满清人的骑射在他们面前就是笑话。新军的配置是三三制,一个步枪手、一个长矛手、一个刀盾手,三人组成一个战斗单元。阵地战与野战皆可,各个团队之中,皆有配属的小型火炮。
对于炮兵的配置,朱慈煃也是非常的重视,在火炮面前,在厉害的人也扛不住。这些小型炮虽然威力不如重炮,但是对付野外军队足够了。到了攻城之时,自有专门的攻城重炮。
“皇上,国库之中,还有不足,战事不可轻启啊。”陈子壮这个出班唱起了反调。
朱慈煃眉头一皱:“今年国库的收入如何?”
“陛下,我们的收入虽然不少,但是支出更多。小理今年地税一千七百三十万两,商税两千七百八十万两,皆已入库。然支出者颇多,单军费就占据了支出的四成,国库并不足以支持大军长期作战。”
朱慈煃有些恼怒了:“不能在等了,现在万事俱备,该是剿灭满清的时候了。若国库不足,发行债券就是了。”
“债券?”
一大群都不明白债券的意思了,直到萧无出来解释了债券的意思。这东西发行之后,由百姓官商们购买,三年之后清还给百姓。这在现代来说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这个时代却是绝无仅有的。
当即便有一大堆老古董出来反对,朝廷颜面哪。朝廷就算没钱,也不能欠债啊。何况还是欠百姓的债?这让地方官员以后如何管理地方?朝廷颜面一失,这样的损失谁能承担?绝对不可以。
面对这些老古董,朱慈煃也是无奈了,朝廷颜面、皇帝颜面,这些都不及统一全国重要。这位人的思想太僵化了,又不是不还,到了时候征服自然会偿还百姓。长江两岸经济生产已经复苏,江南民间更是恢复了以往的活力。
“此事有什么难办的?你们总说要朕‘藏富于民、藏兵于民’。这是为什么?就是要在关键时刻让百姓们出钱出人的。若国家危难之时,人们都不放手中那点小财,等国破家亡了,要那些做什么?难道你们有什么私心不成?”
被朱慈煃一声喝问,群臣皆不敢说话了,他们谁的家眷没有趁机捞钱啊?真正两袖清风的官员是很少数的,他们自然要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对于皇帝上会偿还的话,他们是不怎么相信的。这天下都是皇帝的,这钱难道不是皇帝的?皇帝要用,会还给你吗?
“臣愿献上家财,以助大军北伐,克复北京,驱逐满清。”随着一个洪亮的声音,礼部左侍郎王化澄率先站了出来。
王化澄以往是丁楚魁手下,官至两广监察。和朱大典一样,是个以贪婪出名的家伙。到了丁楚魁降服之时,他也顺应时势的投降了,官职是升了,还是一部侍郎,可惜是没有什么实权的地方罢了。
“好,王爱卿当为国之表率。朕承诺,此财只是借用,两年之后自然会偿还。”
随即朱慈煃当场加王化澄为开远伯,简直如卖爵一般,让无数人眼红。可后来跟上者就没有王化澄这个待遇,一来他们的家财确实没有王化澄那么多,二来人家是最先响应的,自然在皇帝心中占了优先。很多人都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把握住机会啊?不就是一些钱财嘛,有了权力还怕没有钱吗?
结束大朝之后,朱慈煃也感觉是精疲力竭,他想到了发行战争债券会很难,却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反对。自己那么坚持这些人还是反对,幸好提前和几个心腹通了气,这一千万两战争债券的事情才能决定下来。
不过这个王化澄还真有意思,自己又没有提醒他,他却第一个站了出来。不知道他是顺应帝心拍马屁呢,还是真的表现出那般决心。朱慈煃也决定见一见这个王化澄,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
第三章摊派
若是换个其他人在皇位之上,这战争债券的事情那是想都别想。小理对于和老百姓借债的问题,很多人是绝对不会同意的。朝廷的颜面就是他们的颜面,一旦实施这个问题,让他们如何面对老百姓?当官的没有脸面,那可比要命还严重。可皇帝金口一开,这事情就这样决定了,事情总要办。
内阁之中,马士英拗不过皇帝,也只有实施此事。不过他却变了个法子,这债务嘛,不一定都要给老百姓,满朝官员,加上地方官吏,上万人呢,不少人是肥的流油。别说那个当官的没点私财,朱慈煃登基之后,虽然狠抓贪污问题。但是商贸已开,海外贸易利润惊人,更兼昭武朝廷一向对商业发展不遗余力。那个当官的家人没做生意赚钱的?
现在嘛,就是他们该吐出来一点的时候而来。被马士英召集起来的一众官员,都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要他们掏腰包了自然心痛。朱慈煃虽然说是会还,可债主们要债也要看对象,你难道还敢和皇帝要债不成?
马士英缓缓的说到:“诸位大人,此事一旦流到民间,我等颜面无存,何以为官?你们也要想清楚了。”
宋之普苦着脸说到:“不是下官不愿为朝廷出力,实在是无力啊。”
宋之普的话顿时引来一众人的赞同。马士英眼皮一翻:“嗯,宋大人为官清廉,本官自是知道。不过嘛,这东市福惠号经营多有变故,奸商作祟,今年居然有十余万两白银的不明财产,是该查一查了。”
宋之普心中一颤,差点没跌坐到地下,他自觉此事做的天衣无缝,马士英是怎么知道的?就这一幢事,就能将他送上刑场,杀十回都不过分,当即软了下来。
马士英看着大家精彩的神情,哼,以为你们做的多好不成?军法处无孔不入,只是一直没有动你们罢了,真的要找罪名,在座的怕是谁也跑不了。
看这意思,不出血是不成了,众位只有乖乖的按照马士英的意思将债券买回家去。一千万两白银的债券就这么分派分派,全部被官员们接收了。恼怒也没有办法,谁让自己的把柄在人家手上呢。当然也不乏真心为国出力的人,不用摊派也有不少官员出资购买。小理
顺利的解决了债券的问题,马士英也是直揉太阳||穴,这样的事情还是少来为好。皇上就这么急于平定满清吗?不过想想也是,那个皇帝能容忍国土分裂?
“大人,满清使者鄂顺求见。”
马士英摇头:“就说本官另有要务,让他们改日再来。”
此时,王化澄接到皇帝要召见他的消息,喜的他都想大叫,这一把可是押对宝了。他知道这位皇帝特立独行,昔日年青之时,更是盛名无比。这样一位皇帝,虽然成年之后励精图治,但是以往那特立独行的性格还是有一些存在的。
高兴之下,他和族兄王维恭也开始了商议:“大哥,此次总算做对了,下面你看该怎么办?”
王维恭见王化澄那副高兴的神色,也是叹息:“别高兴的太早了,现在还早呢。这只是第一步,圣心难测,想要获得想要的东西,这样可不够。”
“你的意思是?”
“此次面君,定然要向皇上坦白你以往的一切。”
一听这个,王化澄有些呆了:“那不是…………等着皇上杀我嘛?”
“笨,朱大典是什么下场,当初他比你还贪,可到北伐战场上滚了一圈,回来以后升官进爵,那个少了他?我是看出来了,咱们皇上并不在乎你贪污了多少,而是看你愿意不愿意出力。你以为军法处那些人都是废物不成?我敢说,他们想查的话,你什么都瞒不住。所以这次我才示意让你献出所有的家财,明白了吗?”
“知道了,哥,这样做到底是为什么?”
“为什么?为的是给芷云铺路,只要芷云能进宫,当上贵妃,你我的前程还怕什么?”
“噢,明白了。”王化澄恍然大悟,堂妹王芷云温柔美丽、聪慧无比,一旦能入宫必然博得皇帝欢心,他们还愁什么呢?正宫虽然不用想,可保他们一家富贵却是完全可以的。
南京这里大量的银两凑了起来,朱慈煃迫不及待的开始筹划战事。陕西、甘肃那边已经是尘埃落定了,他委任的地方官也都到任了。各路义军也开始接受整编,有的编入军队,有的分给土地回家生活,总算过上了太平日子。
现在只要渡过黄河,击溃阿济格主力,收复河北、京畿,天下一统就指日可待了。朱慈煃已经等不及了,他做好了一切准备,务必要快点结束国内战事,马六甲那边可不大太平,时不时就会有战斗,虽然规模都不大,可西方那些强盗不会那么安分的。
开封大营之中,刘国轩看着方国安带着的那一队黑炭一样的家伙,好一阵子才反应过来:“这便是传说中的昆仑奴吗?果然很黑…………”
方国安很满意这个效果,这一路之上他带领的这支军队吸引了几乎所有人的眼球。现在连主帅都给震了一下:“启禀大帅,这些人都是黑人战士,在南洋战场之上表现的非常英勇。现在都愿意为我大明效力,大帅可将最艰难的任务交给我们。”
这些人的战斗力虽然还不知道,可这些人出现在战场上,定然如妖魔鬼怪一般,就视觉效果也够冲击的。检阅了一下新到的援兵,刘国轩将黄道周迎入中军大帐:“黄大人,皇上可有什么旨意?”
“呵呵,如今小帅变成大帅,果然有了几分气象啊。刘大人稍安勿躁,皇上那里全力筹划,只说让你们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出征,相信那一日不远了。”
“当真?”
“自然是真的,要不然送来这么多的物资兵源做什么?刘大人这次可以再展鸿图了。”
刘国轩喜出望外,终于等到这个时候了。他和阿济格隔河对峙了这么久,心中盘算了无数次如何渡河作战,只等实施了。见刘国轩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黄道周说到:“刘大人莫急,海军正在派遣小型战舰过来,等这些战舰一到,渡河将更轻松,到时自然有你发挥的余地。”
刘国轩点头,黄河之中,也只有小战舰能行驶了。不管这战舰小不小,只要上面有火炮就成了,在安心等待一下吧。
....
第四章谋划
五十余艘小船停在了开封码头之上,说起来小,可那是和海军巨舰相比,其实也不小。小理刘国轩不在意船只的大小,他只在意船只的战斗能力,能否安全的护送大军渡河。
满清的水军在他眼中不值一哂,但他作为统帅,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也必须的考虑。战争必然是要死人,可如何死?在什么地方死?为什么而死?这就是他需要考虑的事情了,不能用战士的死换取战争的胜利,那他就不是合格的统帅了。
“郑副将,这些船只有什么出众之处吗?”
郑道问是郑成功的老家人,现在也在海军中担任一镇副将,这次带领这五十条小战船来黄河助阵。总算是他的出头之日了:“启禀刘帅,这些船只外观没有什么不同,每条船可载战士百人,其中炮手十二人,负责两舷各两门火炮。其余为火统手与刀斧手。别看这船小炮小,可要对付满清人的那些破烂还是不成问题的。而这些船只改装之后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射击死角,因为火炮小,重量也小,通过传动装置可以随意调节射角。在他们面前,满清军的防御体系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刘国轩好奇的问到:“位于高处的炮台也能射到?”
“只要没有超过射程,任何角度都可以打到。”
“这些炮的射程是多少?”
“七里之内,弹无虚发。”
刘国轩哈哈一笑,也不在意他是不是吹牛了。炮兵那里有弹无虚发的道理,可不管怎么说,能打成就好了。满清设置了不少障碍,为了这道黄河防线,阿济格也是煞费苦心。他清楚很难与明军正面争锋,只有采取最稳妥的方式。连火器这种平日不用的东西,他也大量置办。
更让阿济格开心的是,多尔衮组建的那支纯火器部队,现在也到了他的麾下。这个时候,能对抗火器的只有火器,弓箭已经落后了。虽然悲哀,可满人也明白了,他们的看家本领骑射已经被这个时代淘汰了。这注定是火器的时代,谁拥有更多更好的火器,才是胜利的基本条件。
若说战士的英勇程度,谁也不比谁逊色。战斗意志相当的情况下,外部设施与将领的指挥就成了关键。在火器落后明军的情况下,阿济格是殚精竭虑,想尽办法弥补这个差距。
“主子,探子来报,明军大营之中,又开来大约三千人的援军。”
明军在开封不断的增兵,看样子是想开打了。可自己这里还没有准备好呢,真是可恶。阿济格转头问扎礼:“你怎么看?”
“明军要拼命了,也没什么奇怪的。明军能隐忍到今天,已经很不容易了。他们早就可以渡河发动攻击,却给了主子足够的时间来构筑防线,其意难测。以奴才的猜测,他们开始的攻势不会很猛,但是会逐渐的加大兵力投入。”
阿济格很奇怪:“刘国轩征战四方,会犯这种兵家大忌吗?”
“正因为这是兵家大忌,刘国轩才会这么做。我大清太需要一场重大的胜利来鼓舞人心了,面对这样的诱惑,主子必然全力以赴,最后被他不断的增兵耗死在这里。”
阿济格沉默了,一旦他的大军丢失在这里。那除开护卫京畿的两万人马,大清在无可用之兵,那是灭顶之灾啊:“那有什么办法吗?”
扎礼却是摇头长叹:“没有办法,明知道这是个陷阱,主子您却只能向进去跳。实力相差太大了,我敢说,若在这样对峙下去,不过一年,朝廷就负担不起我们这十二万大军,届时,发不出粮饷,会成为什么样子?”
阿济格倒吸一口凉气:“朝廷之中,已经虚弱至斯了吗?”
“主子切莫乐观,除非今上有足够的魄力,整治旗人。不是我说丧气话,就算皇上整治了旗人,约束了一切,依然不是明军的对手。前次奴才劝主子不要过黄河为的就是保存这最后的实力,若没有这支军队,主子地位不保,大清社稷不保。”
“我只问现在我们怎么办?”
“主子,我还是那个意见,明军进,我们则退。您务必要保全手上这最后一支力量。若您失去这支大军,您的下场就难说了。毕竟摄政王这些年树敌不少。”
“退?我们还有路可退吗?”
“当然有,只有退才能保全一起。难道要我大清全部葬在北京,与那崇祯皇帝一般?”
“你的意思是迁都盛京?”很久,阿济格才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
“没错,大清已失尽天时、地利、人和。妄自图中原锦绣的话,却连关外白山黑水都保不住。”
“朝中诸臣能答应吗?”
“明军上门,由不得他们不答应。主子,现下您手中八旗兵多为两白旗故旧,一旦失去他们,您就什么都不是了。总要为您的前程计算。”
阿济格眼睛一亮,发出狼一样的眼神,盯着扎礼,好似要将他撕成碎片一般。
扎礼却不惊慌,看了看四下无人,直言到:“主子,您也是爱新觉罗子孙,为什么就不能入云上天?只要时机合适,您就完成摄政王没有完成的那一步,也算全了长兄意愿。”
“你…………你到底安的是什么心?”阿济格宝剑出鞘,直接顶到了扎礼脖子之上。
“奴才一心为主子着想,若主子觉得危险,便取了奴才性命,奴才并不后悔。”
阿济格脸色不断变换,良久才收剑回鞘:“明军就在眼前,先不要说这些风言风语。下次在让我听到,定然要你狗命。好了,说正题,若明军开战,我们该如何防御?”
“主子。明军兵精粮足,火器先进,不是我们能应对的,唯有断臂以自保,在图后计。不客气的说,明军就是拖,也能拖垮了朝廷,朝廷现在内忧外患,实在不是对敌的时候。”
“但是没有合适的名义便撤退,朝上定然问罪,倒是如何是好?”
“主子放心,只要有大军在手,一切都不是问题。”
....
第五章渡河
刘国轩拿过递上来的作战计划,轻轻撕掉了写有‘特甲’的细小封条。取出了作战计划仔细看了一遍。这种特殊的封条是专门区分情报等级的。特甲即是特技甲等,其权限与要求非常之高。(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