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部分阅读
了。他说我:你再这么客套,事就找其他人办去?为了不拂我的面子,他选择了一个高档酒店,却每人只要了一碗粥,说就算我尽了礼节。我当时在心里为有这样的哥们儿感到无上欣慰,因为在这世风日下之中,他能保持这等义气,能保持这份真,想是年年轻轻的他真是把品德看得重。
然自从答应了我的事,再也不见他主动给我打过一个电话。等我请托的项目申报审批时间都过了,还不见结果。我心急,开始是一个月打两次电话给他,因为不好意思直接询问请托事的结果,每次只说要请他吃饭,而他每次的回答,不是说正在参加大领导召开的会议,就是在开自己的小会,要么说正在去检查工作的路上,要么说已经在赴宴的路上,或者说已经坐在酒桌上,总之是等他忙完了或者从外地回来了再说,从不提及事的进展如何。以后,我周周打两次电话,他的回答还是如此。这么如此,又一年将过去了,我有点愤怒,直奔他的办公室,才逼问出结果,他说实在不好意思,忙得简直抽不开空,我送的申报材料还放在他的办公室,没有送出去。
我拿上材料转身将走。他说:我给某某部门领导打个招呼,给你先弄二十万块钱,让项目先进行施工。我将计就计,不想破了脸面,便当即说:那我先给你作揖磕头感谢了。而这一等,又是几个月。我打听明白,一切都不可能了,他是没有这个能力的,皆是吹牛皮而已。之前,他每次请我,那是借我吹牛扎势子,我扮了人家的绿叶,充当了人家的大炮,成全了人家的吹牛。在旁人看来,他吹牛是靠谱的,遇上我攻破了,说不定还是头一回。
我被这伙计的牛皮大话气得腹胀,拉了一个星期的肚子,无处诉说。因为人家吹牛皮扎势子技巧高,我说了这事,别人可能不仅不相信,还会认为我做人做事有问题。碍于面子,我只能把这事烂到肚子里。
聚会聊天,吹牛皮逗乐,倒也是自有乐趣在其中。我有一表弟,吹牛皮能把牛皮吹破,吹上天。初次见他,你如果不长点心眼,还真能被他的牛皮大话糊弄过去。所好的是,他多是为了长自己的精神,逗大家开心,内心是善良的,行动没有骗人的。表弟是个性格开朗的人,总是不喜欢任何地方的气氛沉寂,所以有他在的地方,牛皮哄哄,热闹一个接一个。有次,我忍不住了,对表弟说:你整天吹牛皮,有时候吹得都不着边了,你不担心别人笑话?他说,吹牛皮又不上税,能吹就吹,不吹白不吹,闲人一天有多少正经话,吹吹牛皮,惹大家一笑,叫人也老得慢,不是吗?
2.吹牛皮不上税(2)
吹牛皮的现象是广泛存在的,根本问题在于你能否识破,能否不被忽悠和干扰。***有些牛皮大话,是不攻自破的。有些牛皮大话,人家吹得圆,吹得细心,破绽是不容易被现的。而有些牛皮大话,你不跟着吹都不行,因为有人叫你吹,逼迫你吹。比如,针对有些下蛋的母鸡不叫鸣,领导提倡所有的母鸡,既要会下蛋还要会叫鸣,于是所有的公鸡也跟上吹牛皮,下不了蛋,成天就只顾给主人叫鸣,吹牛皮。天长日久,主人习惯了,只要叫鸣,不管下蛋不下蛋,就给奖励吃食,只是图个快乐和氛围。
时下,还需要吹吹牛皮,只是吹牛皮要吹得恰当。你生活困难,不管有多难,也不能成天给人叫穷,你给别人叫穷有啥用?有几个听到你叫穷的人,能给你当救世主?叫穷也是白叫。而且,现在有谁愿意与穷人打交道?另外你老是给人穷的印象,只能给别人证明你是无用之人。而别人以为你是无用之人,谁还愿意与你合作谋事呢?现在傍款都来不及,谁还愿意傍穷或者真心的帮穷呢?如果有,那也是政府的事,还有也是那些富甲一方的良知现者所做的事,但他们也不可能是见了穷人就钞票。所以,遇到困难要忍,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克服,切不可到处乱求人。不仅不要叫穷,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吹牛皮,只要靠谱,对自己是没有害处的,说不定对自己还有所帮助。这是我听到的一位退居二线,在企业当顾问的老领导,指点年轻老板的话。这算是对吹牛皮的一种新解。
虽然说,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但是,牛皮看谁吹,火车看谁推。有这样吹牛皮的人,大家都喜欢。某记者去一单位采访批评报道,中间灭火的人善于吹牛皮,把火顺利地灭了。他给这家单位领导说:你们所犯的事如何如何不得了,那采访你的记者是如何如何有来头,你领导是如何都不敢得罪的。该单位领导害怕局面不可收拾便对他说,那就请你千方百计把这件事周旋好了。而他给记者那一边又说:这领导如何如何有背景,黑白两道都敢出手,多少记者收拾他最后都不了了之,但这领导也很义气,交个朋友大有益处。记者想,采访的事可大可小,而这单位领导又能闻过即改,交个朋友倒也不失原则,何必得罪这么一个有背景的领导呢?结果一团和气,皆大欢喜,单位花了大笔好处费很乐意,记者收了好处费很安心,灭火的中间人坐收渔利也很高兴。
也见过听过那些说媒的人,两头给人家吹牛皮,小伙子怎么好,怎么有前途,姑娘怎么怎么好,如何如何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媒人吹牛皮,两头的人家都欣喜,一桩桩姻缘就这样被吹成了。还有很多需要说和的事,会整事的中间人,在彼此之间传递况,靠吹牛皮,一黑二吓三炸四哄,往往还挺管用,末尾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吹牛皮不上税,所以对吹牛皮的人和事就无法制约和投诉。遇上吹牛皮的人,你就让他尽地吹吧!有些时候,他吹着吹着,现场就自己吹破了。有些牛皮大话,你听着听着,疑问就多了,当即破不了,你可以带着问题离席,做一个简单地打听就轻易识别了。遇到有些逗乐的牛皮大话,你就跟着吹吧,气死吹牛皮的人,笑死大家。有些牛皮大话,只要是善意的,你就信以为真,切记不要让人尴尬了,他吹他的,对你有好处。
但是,遇到和我一样遇到的这种吹牛皮的人,他吹牛皮说请托的事就是一句话,你就要小心了。凡是请托别人办事,被答应爽快利落的,往往最后事办的过程和结果,都是令人不爽快的。吹牛皮的若是非常熟悉的人,把请托的事没有办成事小,他吹了一回牛皮落个嘴快活,可是误人事大。遇上经过层层中介的吹牛皮高人,听信他的吹牛皮大话,事不成,往往还会被骗财骗色。为此,遇到要请托办事的人,如果是一位吹牛皮大王,一是要核实他的准确身份;二是要考察,并尽可能多了解他的工作生活;三是看他把自己的事都办得怎么样?然后再行决定是否请托此人为你办事。否则,你就只留下上他的当了。
写于2010年12月12日
1.是谁强Jian了我的完美(1)
早起,在院场撒一把五谷,鸡群便欢实地大呼小叫,又逗出了太阳的光彩。其时,伙伴们又要相互叫嚷着,该赶着牛儿上山坡了。于是,一天的快乐,便在放牛的鞭子上,跑来跑去。
春天,跟着牛儿吃草,顺便就欣赏了遍野的灿烂桃花,又闻了扑面芬芳;或者顶着蓝天,伴着清风白云,哼唧着自己的信天游,也学鸟禽叽喳鸣叫,勾引它们放声歌唱,不需要一大会时间,山涧的自然氛围,就被爱骚的玩伴们弄得悦耳动听,多姿多彩。
夏天,蛙鸣是暮归的钟声,赶着牛儿,唱着牧曲,晃悠悠把牛群送回圈,然后趴在门前的碾盘上,看小人书,等着妈妈端来的酸菜面条,就着柔美的月光,狼吞虎咽。饱嗝之后,就又幸福地和伙伴们玩上了,直到大人叫喊多遍了,各自才回家睡觉。
秋天,听山涧溪水汩汩流长,看大雁在空中摆弄姿势,而后抚摸身边的阵阵凉爽,醉倒在姐姐的歌里,或在暖阳下,随便找一个地方,把落叶当床,把云彩当被褥,美美睡上一会儿,挺滋润,也是一种享受。
冬天,或结伴,每天带上干粮去远山收拾一回干柴,劳累但很快乐。或趁牛群集会闲逛的时候,在山坡上找个地方,零散地捡拾一些柴草,燃烧一堆篝火,伙计一起取暖,一起瞎扯,一起快乐。
总之,童年是快乐的,是陶醉的。
在山区农村就这么慢慢地长大,我也习惯了和父母一样,背着日头东奔西走,躬身田园,耕云锄雨,等待春种秋收,盼望风调雨顺,坐享五谷丰登,品味清风日月,把日子拉得滋润绵长。自从,混迹在水泥构筑的丛林里,却找不到向北的方向,闻着大街小巷充满的铜臭,我怎么会,又怎么能洁身自好?看见满街四处被别人丢掉的良心,无人捡拾,我想捡拾交还失主,害怕遭人唾弃;看见灯红酒绿的街坊,谁家的女子**着身子,穿梭在腰带挂着金坨子的一堆行尸之间,我想买一件漂亮的裙子,亲自送给她们,可是我的好意总被别人不领,还将要面临挨打,可能还是群殴……我看见真正的美丽被无毁了,纯洁的心灵被撕破了。我伤心,却弄不清为了谁?
我想找回丢失的自己,却不知道自己原来丢失的地方;我想看那童年的天空,昨天的云彩却不复重现;我想守望麦田,享受丰收的喜悦,不知谁剥夺了我的权利和快乐……我想回去,回不去了!不会耕种了田地,没有了那过去的同伴。
啊,我的神!是谁强Jian了我最初的完美?
写于2010年4月1日
1.我在手机中的发现(1)
流行传呼机的时候,我在大学进修学习,还未结婚,为赶年轻人的时髦,便狠心从我妈卖猪的钱里硬是拿了四百元,买了一个传呼机,总归是扎了一把势子。而用了之后,却现传呼机仅是个方便别人的东西,听着传呼机子一个劲儿响的时候,在遇到没有固定电话的地方,简直焦心的很,有时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公用电话亭,而跟前的人又站成了一个长队,都是回传呼的,那时心里想:若有个“大哥大”多好。
不久就又流行起了手机。我无奈,刚结婚经济紧张,在学校教书其实也用不着它,也没有十分必要,所以不买手机也罢。那年春节给岳父岳母拜年,岳父告诉我说,听说本地有一位打工归来的乡党,有一部手机要卖,便说给我买来用。我说:不需要,也是浪费。岳父说:现在青年人时兴这个,你得有一个手机。似乎,于我能够拥有手机就是一种荣耀,对岳父也是一种光彩。其实,刚开始时兴手机那个时候,就是有个手机也仅仅是在城市里能用,在农村很多地方都没有信号,而我的亲友家里在很多当时连个固定电话都没有,我即使有了手机,给谁打电话去?同事整天都在一起,工作需要与外边联系,办公室也有电话。所以,没有用手机,心里不奢望,也并不嫌弃自己身份掉价。
又过年余,工作需要确是不配不行了,我才买了手机。到省城做了记者后,考虑到形象和功能需要,又才换了一个像模像样的手机,而其中最多的是图个信方便而已。至今,我用过了很多手机,现在同时使用了三个号码,但并不为扎势子,因为有几个固定的地方经常要去,为了手机在各地不漫游而省钱。偶尔一次,望着家里抽屉被淘汰的一个个手机,突然想到过去很多人,因为有了手机扎势子摆阔的各类谈举止。他们把手机铃声调得老高,在公众场合,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有手机,为了显摆,有些还把手机迟早拿在手上,或挂在裤腰上,接打电话,声音吼得跟狼叫一样,却不知于无形之中在给公众制造着一种噪音,而本人却常常很得意。记得当时,有个朋友给我打电话,开口说:我现在是拿手机给你打电话,你没有事少说几句。我心里想,是你给老子打电话,又不是老子给你打电话,心疼你的话费,你可以把手机趁早甩了。但我还是恭维他说:你混得好啊,现在都用上手机了,哪天拿来让咱见识见识。果然,这朋友来了,手机挂在裤腰,走路的姿势都变了,一副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
的确,刚开始使用手机的时候,那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展,直到掏大粪的环卫工,田地里种庄稼的农民,都普遍使用了手机之后,手机这才打破了身份界限和象征意义,真正成为了大众的一种通信工具。至此,人们才把对手机的认识和使用归还本位。
自从大众共同有了手机,地球才真正变小,距离才真正变短,信息才真正变得畅通了。手机上保存的每一个号码,都代表着一个人,出门带着手机,就像把每一个亲友都带在了身边,随时可呼之即来。身带手机,行走四方,若是遇到什么事,常常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了。逢年过节,一个短信,就把所有的亲友都问候了。亲密的恋人,再也不用受鸿雁传的麻烦以及等待邮差的辛苦了,即使远在千里,依然可以随时拿出手机,煲一次电话粥,诉说彼此永远也说不完的话。商场上,手机里的每一个人,每一条信息都是财富。所以,现在很多人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手机丢了无所谓,但手机储存的电话号码不能丢,丢了,就似乎把朋友丢了,把信息丢了,把财富丢了。所以,而今人们出门习惯了随身携带三件东西:钥匙,钱包之外,手机一定是忘不了的。
手机给人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了一些从未有的烦恼和忧虑。长时间使用手机之后,若哪天电话突然很少,就让人感觉好像很失落,于是总会不自觉地拿起手机,不停地看看,担心错过了那一个未接电话,似乎也在渴望和等待手机铃声响起。如果一天不来一个电话,感觉自己就像被大家丢失了一样。但是,手机如果响得频繁了,有时候又觉得事多,干扰多,所以不得不在休息时间将它关机。可是关机的时候,常常又会把重要事耽误了,而不关机吧,来电竟是一些啰嗦事。因而,在关与不关机之间,我常常犯难,最后还是觉着应该二十四小时开机待呼,无谓的打扰,且让它打扰吧。
2.我在手机中的发现(2)
有时候,遇见紧急重要的事,需要联系有关人员,而对方的电话老是无人接听,气愤之中恨不得见了面后,把他的手机给扔了。机主后来说,当时上厕所去了,或者把手机放在包里了,没有听见呼叫,或者出门忘了带手机,或者是刚才把手机丢了。懂礼貌的,知道轻重的,不管迟早给你回个电话,不误事,倒也没有啥,而有些既不回短信,也不回电话,就让人恼得很。问他,说如果有重要事,你还会继续打手机的。叫人既生气,又窝火。而有些人,因为感隔阂,遇到你的呼叫,故意不接听电话,却把这样的说辞当成借口。
更多的时候,不敢大方地或不接听电话者,多半是其遇到了麻烦的事。有朋友送了二十万给某人,托其给孩子安排工作,三四年过去了无果,朋友给其打手机,开始还能偶尔接听一两次,后来拒绝接听,再后来长时间关机,再后来就换了号码。我最近遇到过同样的事,这朋友拿了我的钱,说事三个月办好,可是四个三月都过去了,还是没有结果,我给他打手机,始终不接,气得我近乎病态。有天,我找上门告诉他,即使是天大的事,电话是应该接的,不接电话是最没有人品的行为,这种逃避只会把事弄得越来越糟。我教训他说,世上没有什么事,是可以逃避过关的,坦然的面对,一切事都会过去的,大不了是天塌下来了。后来,他便随时都接听电话,而我因此也无可责备。
用了手机,号码是轻易不要更换的,换一次号,就会失去很多亲友,在这个信息达的社会,说不定哪个平时疏于给你联系的人,一个突然的来电,就会给你带来一个莫大的喜讯。但是有些人还是经常换号,我有个小兄弟,有事无事经常给我打个电话,而我刚保存了他的一个号码,过了两月又来信息告诉我:这是我的新号码。这不,我的手机里保存了他十几个号码,而用的时候一个都打不通。后来,我索性也就不存他的号码了,我也不想给他打电话,厌烦人。
某日,被邀请参加一个政企人员的宴会。席间,一政府官员问候一企业老板:你的手机换号了吗?答曰:没有换,还是老号码。“那就好,说明你没有问题。”我诧异:此话怎讲?领导讲:现在有些老板遇到债务缠身,或者麻烦棘手的事,解决不了,不得已,就采取下策,换手机号码,别人因此就找不着他了。
有问题缠身的人,经常换手机号外,刚开始对手机使用和费用管理宽松的那个阶段,一些爱占小便宜的人,故意拖欠几百元,甚至几千元的电话费后,把卡一扔,重新换一个号码。另外,也有为了躲的,躲事的,躲人的……
有人总结断:手机经常换号的人,一定是混得不怎么样的人,或者说是人品不怎么样的人。你看那些富商、达官、贵人,还有那些真诚坦怀的人,又有哪个经常换手机号码了?
近墨者黑。所以,我不喜欢,也尽量不去与经常换手机号码的人打交道。
手机让有些人学会了一种逃避,也让一些人因为手机,在别人心目中失去了坦诚,他明明是在家里或者单位,你联系他,却说在北京,或在上海。他明明是在和朋友闲聊,却说正在开会。手机带给了人们时尚和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使一些人之间丢失了过去那种原汁原味的朴素谊。
通过观察一个人对手机的使用,大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包括他的性格和**,还有生存境况。当前,要求手机使用实行实名制登记,有些人担心暴露了个人更多的**。我看,只要心底光明磊落,又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
写于2010年9月4日
1.也说傍官傍款(1)
如今,人们追逐权力和财富的心理迅速膨胀,为了达到目的,各种招数千姿万态,空前绝后般使出来。***傍大款、傍大官,便是盛行技法中最为显著的一大特点。
看当下,美女傍大款,帅哥傍富婆,是为了直接享受安逸生活。按照流行的说法是,傍上一个大款,至少可以使自己少辛苦奋斗二十年。小官傍大官,前途可以一片无限美好。如果不傍大官,有被提拔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太小,说不定一辈子就会被埋没,而傍上大官,则意味着有了靠山,即使不被提拔,也能够为自己遮风挡雨。小商盼望傍上大商,想借鸡下蛋,甚至是空手套白狼,从而获得更多展机会和帮助。从商要做大做强,不仅需要自己的实力,更需要傍官,因为政策法规都掌握在政府手中,更是掌握在官员手中,如果得罪了政府或者官员,那么官员可能一句话就会使你的商业硬盘在瞬间崩溃瓦解。不仅如此,官员手中的权力,也是可以使你变得富有。所以,文明点说,政治经济一体化,而且必须一体化;而俗气点说,官商需要勾结,官商必须勾结,官不勾结商,官做不大;商不勾结官,商做不大。所谓“红顶商人”,便是典范和例证。
现实中的众多事例,确实让人为傍款傍官说不个出不字来。你学习成绩再好,就业时参加工作招考竞争,不顶人家当官的爸妈一句话,就被轻松定向招录了,或者是先上班,再择机录用;即就是阳光选人用人,人家当官的孩子,那面试成绩也可能比你高。谁叫人家老子与面试考官脸熟呢?说不定考官还是人家老子的下级呢!你辛辛苦苦跑业务,忙前忙后参加招投标,结果不敌人家幕后当官的一个指示,不敌人家有钱人的一个红包,工程项目或者业务就顺利拿到手了。你能力强,功劳大,成绩显,常常敌不过人家后台官员的一个电话,组织正在召开讨论提拔使用你的会议,但在结束的时候,主题可能就变成了研究另外一个人。如此种种,傍官傍款的事例,可以说是太多了,而且傍得效果日益凸显。
傍官傍款,不管出于何种用途,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借力借势,走一条快捷的通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傍官傍款,对错与否,正常与否,姑且不论,而目前存在的这种现象,却是愈演愈烈,且傍的技法五花八门,傍的心理千人千面,傍的人数逐日看涨。日前,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展开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6。9%的受访者确认身边普遍存在“傍傍族”,43。3%的人希望通过“傍”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对为何希望做傍族?67。7%的人都表示,靠自己难以实现梦想。63。6%的人表示投机心理盛行,46。3%的人表示,大家傍我也傍。也有人说,别人都在傍,自己只靠努力奋斗而不傍的话,岂不是很吃亏?
傍官傍款,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其实是无奈的。你想进步,而如果你不傍官傍款,那么你就会丧失很多可以展和财的机会,因为你面对的所有升迁机会,往往掌握在大官大款手中。不信,你看中国的词语,只要去琢磨都是很有意思的,比如“提拔”一词,提拔、提拔,你领会了,就会显然知道,自己是不能够提拔自己的,“提拔”这一动作是需要别人来帮助完成的,而这提拔你的人,就要你去傍了不是?你倒也可以毛遂自荐,但是世风使然,如果你自荐不成的话,那是会让人不齿的。
有论者说,不怕傍官傍款,就怕不傍不行。除此之外,我看目前大家的心,最心烦的是怎么也傍不上;最担心的是傍上了,成了一条线的蚂蚱,以后再无法彻底分开;更更害怕的是,其他所有成功的路径都被阻塞,或者完全封闭了,而只剩下这一条道可走。
傍官傍款,于法规和理之中,该如何评判呢?相信很多人,嘴上一定是批判的,而行动上却是在跟随的。
写于2010年12月7日
1.你被潜规则了吗?(1)
话说潜规则,有必要先从字面解释一下意思。***
潜,字典里的解释有三种意思:1隐藏,不露在表面的;2秘密地;3姓。而规则,字典里解释的意思有两种:1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2在形状、结构或分布上合乎一定的方式。以此不难看出,这三个字联系在一起的意思。
虽然潜规则一词字典里没有,但却在现实广泛地存在着,并呈妇孺皆知之势。其来由和存在的历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地说,在中国的存在一定是很悠久了。应当说潜规则的生成、存在、展与权力、利益的生成、存在、展是相伴同生同灭的。在市场经济实施和快速展以来,潜规则便随之展,日益繁荣,花样不断翻新,并形式多样地渗入到了各个行业和社会各种活动之中。
众所周知,医生开处方拿药费回扣,学校收取择校费,老师收取座位费,领导笑纳剪彩费,记者收取封口费,以及演艺圈中需要性贿赂,请托办事需要好处费,工程承包需要中介费,官场操作买卖的职位费。还有的比如,行业年度的检查费,部门的监管费,逢年过节送红包,包括所有商业活动中各种形式表现的“回扣”等等,这些无不都是一种潜规则。之外,现在还加了一条共同的潜规则:不见兔子不撒鹰,先拿钱后办事;先上床后上戏等等。目前,潜规则已经渗透到了每一个角落,几乎是无孔不入,凡是有权力的地方,有利益的地方,有美女的地方,有圈子的地方,有场面的地方,有供求的地方,无不涉及潜规则。
随着潜规则的展、传播和应用,并正在不断被认可、接受和普及。有些潜规则,现在已经浮出水面,不再是隐藏和秘密的了,甚至成为公开的秘密。很多的时候,潜规则比显规则、明规则,还使人们了解得快,学习得快,使用得快,见效得快。因而,遵守潜规则甚至比遵守显规则更重要、更管用、更实用。所以,遵守潜规则,在当今已经成为一种常识。
谁若不懂得潜规则,且不说其观念和思想太落后,他一定是孤陋寡闻者,一定是社会生活的淘汰者,一定是无所事事者。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做事尤其是做大事的人,一定是潜规则的先觉着、制定者、践行者。不懂得潜规则者,会与社会格格不入,将很难成事。谁若不懂潜规则,不遵守潜规则,不被潜规则,用现在人们通俗的话说:那是幼稚和弱智的表现。
因为潜规则不是在一个行业存在着,也不是哪一个人制定的,同时也不是一个人能够改变和逃避得了的。所以在很多的时候,潜规则往往逼良为娼,你想不被潜规则都不行,你不想被潜规则,那么你自然也会被淘汰出局,自然会被拒绝在圈子之外。由于潜规则的存在和“威慑力”往往大于显规则、明规则,尽管有些爱憎分明的人内心不认可,但为了官位,为了饭碗,为了利益,为了生活,为了成事,为了“大局”,为了“合群”,不得不被潜规则。因此,接受和被潜规则,对有些人来说也是一种现实的无奈。
潜规则已成为一种顽疾,在而今广为盛行。当前流行有一句话:你被潜规则了吗?这句话的背后意思是,不被潜规则那是不正常的事。还流行有一句话:改变不了,就必须适应,因为适者生存。这句话是对于必须接受潜规则的认识和态度。
潜规则是不易被剔除的,因为在接受和被潜规则中,彼此双方都能得到利益和满足,各取所需、心照不宣、秘不外露。在潜规则中得了利益的人,喜欢、拥护潜规则,他们的理由有二:一是如果没有潜规则的存在,有些事就没有办成的可能;二是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当然,大多数人是害怕潜规则的,痛恨潜规则的,反对潜规则的,因为潜规则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了公平公正,伤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与其说权力是**的温床,还不如说潜规则是**的温床更准确些。凡是有潜规则的地方,就有**。而有**的地方,就会缺少或者丧失公平正义。当潜规则比显规则、明规则还要管用的时候,显规则、明规则的作用自然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失效或失灵。有心人会现,当下很多的显规则、明规则得不到有效落实,或迟迟挥不了应有的作用,都是因为潜规则在其中作梗使坏,并挥着重大作用。
2.你被潜规则了吗?(2)
潜规则是可怕的。潜规则猛于虎。当一个民族和社会在潜规则无孔不入,且又成为顽疾而久治不愈的时候,那么潜规则将会左右这个民族和社会展。长此以往,这个民族和社会制度必然将要面临解体或重建。而对于潜规则的治理,还是要从权力的监督约束,利益的调整分配等与潜规则存在关联密切的方面,进一步出重拳、下猛药,并严明各种已有显规则、明规则的执行。如此,即使不能治愈这一顽疾,至少是可以得到有效遏制,并会阻碍潜规则的展和盛行。
但是,这又非一朝一夕之功,非一人一事之力,你我都是急不得的。面对生活,该干啥还得干啥去,该怎么干就怎么干!
写于2010年9月26日
1.社会怪相二则(1)
《为什么癞猪拱了好白菜》
常听大家在玩笑中感叹:好白菜都叫癞猪拱了!我想,癞猪听了一定很生气:你们把我冤死了,别只看叫花子吃饭,不看叫花子挨打;我能拱到一株好白菜,那岂是简单的事?事实上,大家真的都把癞猪冤枉了。***
其一,癞猪敢于妄想,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就像想吃那株好白菜,有些猪想吃,但不敢想,甚至不会去想,不会去奢望,正因为是这样,才给癞猪留下了竞争的空间,甚至是没有对手的空间。其二,癞猪目标单一,不朝三暮四,定位明确之后,接下来就是千方百计想办法接近白菜。这就如同通常人们所强调的,目标确定之后,就要坚定不移地落实和执行进取措施,才能达到目标。其三,癞猪敢于行动,不管白菜的主人有多强的看管本领,但他们总有瞌睡的时候,而癞猪总是敢于冲破重重阻力,一而再再而三地越栏冒险,并会不断总结现越栏的机会和经验,从而达到越栏成功。其四,癞猪脸皮厚,有永不服输、不怕打骂、不嫌丢人的心态,有失败了还会继续,不达目标不放弃的精神,癞猪不怕别人说它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正因为是这样,癞猪才最终吃到了好白菜。
其实癞猪心里也有委屈:主人嫌我淘气,光长身子不长肉,常常懒得管我,白眼看我,我若再没有一点狼性,不吃掉圈边的好白菜,那我会连烂白菜都没得吃,到被人宰了的时候,那要多后悔啊!你们温顺听话的所谓好猪,整天听惯了主人的赞美,不敢越栏,只有吃烂菜叶了,而看我吃了一顿美餐,也别不服气,我不拱了好白菜,谁来拱?总不叫它白白糟蹋浪费了吧?
癞猪说:“我也是有思想和经验告诉你们的,只要心里惦记一个目标,朝思暮想,没有想不出来的办法,没有最后实现不了的目标。所以,你们以后别在谈闲:好白菜都叫癞猪拱了!”
《为什么好兔也吃窝边草》
原先,兔子们遵守的做人古训是,好兔不吃窝边草。可是现在时代展变化了,很多兔子的观念也在被不断更新:好兔也吃窝边草。这不是好兔子的德行问题,而实在是迫于形式展的无奈,需要有的与时俱进之举。这并不是强词夺理或者歪理邪说,不信你且听好兔子的心里话:
其一,现在竞争激烈,兔子多,且胃口都大,不管谁一旦现你的窝边有好草,没有谁会放过机会,即使吃不到,也会在你家门前骚扰得让你没有宁日。它们吃不到嘴里,会糟蹋在地上,从而叫谁都吃不成。如此,还不如自己先吃了窝边草,免得其他兔子惦记和糟蹋。其二,窝边草,知根知底,卫生安全,得来不费举手之劳,省时省力,又可以慢慢地吃,慢慢地品,有滋有味,又营养又逍遥,不用担心被抢而狼吞虎咽,不用担心被下毒药而忧郁,所以吃了窝边草有何妨?其三,与其整天瞅着人家地盘上的好草,煞费苦心,用尽心机,狼狈不堪,担惊受怕,而最后得来时却常常没有了胃口,了无兴致,即使吃到嘴里,有时也味同嚼蜡。而咱有草吃,又不是没有草吃,何必舍近求远?还不如先吃了窝边草。其四,窝边草原本不仅是自己最后的粮草,还是保护自己安全的一道防护墙,但时局变了,不能放着自己碗里的,想着别人锅里的,常常因为整天谋着别人的未得手,最后却弄丢了自己的,得不偿失,不如吃了自己的窝边草,再去吃别人的,得到一点是一点,全无后顾之忧。
好兔说,现在这个时代充满了恐惧!自己身边的窝边草不吃白不吃,总不能让别人白吃了啊,而我们也不能为天天守着自己的窝边草,去与别人整天打架扯皮吧?就是守住了窝边草而劳神费力,又没有了任何意义,而且并不能为自己的脸皮贴上多少光彩,为自己的脖子能戴上多少光环。加之现在人们贪恋野味,于是猎人多了,眼睛亮了,枪具好了,而窝边草再怎么有保护自身的作用,说不定自己哪天打一个盹儿,就成了人家餐桌上的美味。从现实想,谁又知道我们的明天会在哪里?还不如今天先把今天过好,让身边的窝边草美了自己的口福和心再说。
好兔在新时代警示:在很残酷很无奈的现实中,大家都应该换换过去的脑子,先必须主宰好自己的今天,先收获了今天应该收获的,能够收获的。因为今天,我们能够把握自己的现在,却往往把握不了自己的明天。
写于2010年7月11日
1.说文人的臭硬(1)
清高、贫穷、臭硬等词,自古至今与文人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说到这几个词,总是有人会把它们与文人牵扯起来,当然是除了少数已经致富的大文人之外。
为文本是件好事,能写得一手好文章,不管是纯文学作品也好,还是公文作品、新闻作品也好,对于任何人来说,至少是一门本领,在谋生方面多了一条出路。而对于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来说,如果能够掌握一帮笔杆子,那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在特定的时期,笔杆子比枪杆子还要管用,其道理毋庸详细解说,妇孺不是皆知,但大部分人是知晓的。因而,总有一些文人以自己能文自居,生活方式清高,现状贫穷,性格臭硬。比如,那些平时总有些作品不断见( 害怕遇见美女(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3653/ )
然自从答应了我的事,再也不见他主动给我打过一个电话。等我请托的项目申报审批时间都过了,还不见结果。我心急,开始是一个月打两次电话给他,因为不好意思直接询问请托事的结果,每次只说要请他吃饭,而他每次的回答,不是说正在参加大领导召开的会议,就是在开自己的小会,要么说正在去检查工作的路上,要么说已经在赴宴的路上,或者说已经坐在酒桌上,总之是等他忙完了或者从外地回来了再说,从不提及事的进展如何。以后,我周周打两次电话,他的回答还是如此。这么如此,又一年将过去了,我有点愤怒,直奔他的办公室,才逼问出结果,他说实在不好意思,忙得简直抽不开空,我送的申报材料还放在他的办公室,没有送出去。
我拿上材料转身将走。他说:我给某某部门领导打个招呼,给你先弄二十万块钱,让项目先进行施工。我将计就计,不想破了脸面,便当即说:那我先给你作揖磕头感谢了。而这一等,又是几个月。我打听明白,一切都不可能了,他是没有这个能力的,皆是吹牛皮而已。之前,他每次请我,那是借我吹牛扎势子,我扮了人家的绿叶,充当了人家的大炮,成全了人家的吹牛。在旁人看来,他吹牛是靠谱的,遇上我攻破了,说不定还是头一回。
我被这伙计的牛皮大话气得腹胀,拉了一个星期的肚子,无处诉说。因为人家吹牛皮扎势子技巧高,我说了这事,别人可能不仅不相信,还会认为我做人做事有问题。碍于面子,我只能把这事烂到肚子里。
聚会聊天,吹牛皮逗乐,倒也是自有乐趣在其中。我有一表弟,吹牛皮能把牛皮吹破,吹上天。初次见他,你如果不长点心眼,还真能被他的牛皮大话糊弄过去。所好的是,他多是为了长自己的精神,逗大家开心,内心是善良的,行动没有骗人的。表弟是个性格开朗的人,总是不喜欢任何地方的气氛沉寂,所以有他在的地方,牛皮哄哄,热闹一个接一个。有次,我忍不住了,对表弟说:你整天吹牛皮,有时候吹得都不着边了,你不担心别人笑话?他说,吹牛皮又不上税,能吹就吹,不吹白不吹,闲人一天有多少正经话,吹吹牛皮,惹大家一笑,叫人也老得慢,不是吗?
2.吹牛皮不上税(2)
吹牛皮的现象是广泛存在的,根本问题在于你能否识破,能否不被忽悠和干扰。***有些牛皮大话,是不攻自破的。有些牛皮大话,人家吹得圆,吹得细心,破绽是不容易被现的。而有些牛皮大话,你不跟着吹都不行,因为有人叫你吹,逼迫你吹。比如,针对有些下蛋的母鸡不叫鸣,领导提倡所有的母鸡,既要会下蛋还要会叫鸣,于是所有的公鸡也跟上吹牛皮,下不了蛋,成天就只顾给主人叫鸣,吹牛皮。天长日久,主人习惯了,只要叫鸣,不管下蛋不下蛋,就给奖励吃食,只是图个快乐和氛围。
时下,还需要吹吹牛皮,只是吹牛皮要吹得恰当。你生活困难,不管有多难,也不能成天给人叫穷,你给别人叫穷有啥用?有几个听到你叫穷的人,能给你当救世主?叫穷也是白叫。而且,现在有谁愿意与穷人打交道?另外你老是给人穷的印象,只能给别人证明你是无用之人。而别人以为你是无用之人,谁还愿意与你合作谋事呢?现在傍款都来不及,谁还愿意傍穷或者真心的帮穷呢?如果有,那也是政府的事,还有也是那些富甲一方的良知现者所做的事,但他们也不可能是见了穷人就钞票。所以,遇到困难要忍,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克服,切不可到处乱求人。不仅不要叫穷,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吹牛皮,只要靠谱,对自己是没有害处的,说不定对自己还有所帮助。这是我听到的一位退居二线,在企业当顾问的老领导,指点年轻老板的话。这算是对吹牛皮的一种新解。
虽然说,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但是,牛皮看谁吹,火车看谁推。有这样吹牛皮的人,大家都喜欢。某记者去一单位采访批评报道,中间灭火的人善于吹牛皮,把火顺利地灭了。他给这家单位领导说:你们所犯的事如何如何不得了,那采访你的记者是如何如何有来头,你领导是如何都不敢得罪的。该单位领导害怕局面不可收拾便对他说,那就请你千方百计把这件事周旋好了。而他给记者那一边又说:这领导如何如何有背景,黑白两道都敢出手,多少记者收拾他最后都不了了之,但这领导也很义气,交个朋友大有益处。记者想,采访的事可大可小,而这单位领导又能闻过即改,交个朋友倒也不失原则,何必得罪这么一个有背景的领导呢?结果一团和气,皆大欢喜,单位花了大笔好处费很乐意,记者收了好处费很安心,灭火的中间人坐收渔利也很高兴。
也见过听过那些说媒的人,两头给人家吹牛皮,小伙子怎么好,怎么有前途,姑娘怎么怎么好,如何如何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媒人吹牛皮,两头的人家都欣喜,一桩桩姻缘就这样被吹成了。还有很多需要说和的事,会整事的中间人,在彼此之间传递况,靠吹牛皮,一黑二吓三炸四哄,往往还挺管用,末尾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吹牛皮不上税,所以对吹牛皮的人和事就无法制约和投诉。遇上吹牛皮的人,你就让他尽地吹吧!有些时候,他吹着吹着,现场就自己吹破了。有些牛皮大话,你听着听着,疑问就多了,当即破不了,你可以带着问题离席,做一个简单地打听就轻易识别了。遇到有些逗乐的牛皮大话,你就跟着吹吧,气死吹牛皮的人,笑死大家。有些牛皮大话,只要是善意的,你就信以为真,切记不要让人尴尬了,他吹他的,对你有好处。
但是,遇到和我一样遇到的这种吹牛皮的人,他吹牛皮说请托的事就是一句话,你就要小心了。凡是请托别人办事,被答应爽快利落的,往往最后事办的过程和结果,都是令人不爽快的。吹牛皮的若是非常熟悉的人,把请托的事没有办成事小,他吹了一回牛皮落个嘴快活,可是误人事大。遇上经过层层中介的吹牛皮高人,听信他的吹牛皮大话,事不成,往往还会被骗财骗色。为此,遇到要请托办事的人,如果是一位吹牛皮大王,一是要核实他的准确身份;二是要考察,并尽可能多了解他的工作生活;三是看他把自己的事都办得怎么样?然后再行决定是否请托此人为你办事。否则,你就只留下上他的当了。
写于2010年12月12日
1.是谁强Jian了我的完美(1)
早起,在院场撒一把五谷,鸡群便欢实地大呼小叫,又逗出了太阳的光彩。其时,伙伴们又要相互叫嚷着,该赶着牛儿上山坡了。于是,一天的快乐,便在放牛的鞭子上,跑来跑去。
春天,跟着牛儿吃草,顺便就欣赏了遍野的灿烂桃花,又闻了扑面芬芳;或者顶着蓝天,伴着清风白云,哼唧着自己的信天游,也学鸟禽叽喳鸣叫,勾引它们放声歌唱,不需要一大会时间,山涧的自然氛围,就被爱骚的玩伴们弄得悦耳动听,多姿多彩。
夏天,蛙鸣是暮归的钟声,赶着牛儿,唱着牧曲,晃悠悠把牛群送回圈,然后趴在门前的碾盘上,看小人书,等着妈妈端来的酸菜面条,就着柔美的月光,狼吞虎咽。饱嗝之后,就又幸福地和伙伴们玩上了,直到大人叫喊多遍了,各自才回家睡觉。
秋天,听山涧溪水汩汩流长,看大雁在空中摆弄姿势,而后抚摸身边的阵阵凉爽,醉倒在姐姐的歌里,或在暖阳下,随便找一个地方,把落叶当床,把云彩当被褥,美美睡上一会儿,挺滋润,也是一种享受。
冬天,或结伴,每天带上干粮去远山收拾一回干柴,劳累但很快乐。或趁牛群集会闲逛的时候,在山坡上找个地方,零散地捡拾一些柴草,燃烧一堆篝火,伙计一起取暖,一起瞎扯,一起快乐。
总之,童年是快乐的,是陶醉的。
在山区农村就这么慢慢地长大,我也习惯了和父母一样,背着日头东奔西走,躬身田园,耕云锄雨,等待春种秋收,盼望风调雨顺,坐享五谷丰登,品味清风日月,把日子拉得滋润绵长。自从,混迹在水泥构筑的丛林里,却找不到向北的方向,闻着大街小巷充满的铜臭,我怎么会,又怎么能洁身自好?看见满街四处被别人丢掉的良心,无人捡拾,我想捡拾交还失主,害怕遭人唾弃;看见灯红酒绿的街坊,谁家的女子**着身子,穿梭在腰带挂着金坨子的一堆行尸之间,我想买一件漂亮的裙子,亲自送给她们,可是我的好意总被别人不领,还将要面临挨打,可能还是群殴……我看见真正的美丽被无毁了,纯洁的心灵被撕破了。我伤心,却弄不清为了谁?
我想找回丢失的自己,却不知道自己原来丢失的地方;我想看那童年的天空,昨天的云彩却不复重现;我想守望麦田,享受丰收的喜悦,不知谁剥夺了我的权利和快乐……我想回去,回不去了!不会耕种了田地,没有了那过去的同伴。
啊,我的神!是谁强Jian了我最初的完美?
写于2010年4月1日
1.我在手机中的发现(1)
流行传呼机的时候,我在大学进修学习,还未结婚,为赶年轻人的时髦,便狠心从我妈卖猪的钱里硬是拿了四百元,买了一个传呼机,总归是扎了一把势子。而用了之后,却现传呼机仅是个方便别人的东西,听着传呼机子一个劲儿响的时候,在遇到没有固定电话的地方,简直焦心的很,有时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公用电话亭,而跟前的人又站成了一个长队,都是回传呼的,那时心里想:若有个“大哥大”多好。
不久就又流行起了手机。我无奈,刚结婚经济紧张,在学校教书其实也用不着它,也没有十分必要,所以不买手机也罢。那年春节给岳父岳母拜年,岳父告诉我说,听说本地有一位打工归来的乡党,有一部手机要卖,便说给我买来用。我说:不需要,也是浪费。岳父说:现在青年人时兴这个,你得有一个手机。似乎,于我能够拥有手机就是一种荣耀,对岳父也是一种光彩。其实,刚开始时兴手机那个时候,就是有个手机也仅仅是在城市里能用,在农村很多地方都没有信号,而我的亲友家里在很多当时连个固定电话都没有,我即使有了手机,给谁打电话去?同事整天都在一起,工作需要与外边联系,办公室也有电话。所以,没有用手机,心里不奢望,也并不嫌弃自己身份掉价。
又过年余,工作需要确是不配不行了,我才买了手机。到省城做了记者后,考虑到形象和功能需要,又才换了一个像模像样的手机,而其中最多的是图个信方便而已。至今,我用过了很多手机,现在同时使用了三个号码,但并不为扎势子,因为有几个固定的地方经常要去,为了手机在各地不漫游而省钱。偶尔一次,望着家里抽屉被淘汰的一个个手机,突然想到过去很多人,因为有了手机扎势子摆阔的各类谈举止。他们把手机铃声调得老高,在公众场合,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有手机,为了显摆,有些还把手机迟早拿在手上,或挂在裤腰上,接打电话,声音吼得跟狼叫一样,却不知于无形之中在给公众制造着一种噪音,而本人却常常很得意。记得当时,有个朋友给我打电话,开口说:我现在是拿手机给你打电话,你没有事少说几句。我心里想,是你给老子打电话,又不是老子给你打电话,心疼你的话费,你可以把手机趁早甩了。但我还是恭维他说:你混得好啊,现在都用上手机了,哪天拿来让咱见识见识。果然,这朋友来了,手机挂在裤腰,走路的姿势都变了,一副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
的确,刚开始使用手机的时候,那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展,直到掏大粪的环卫工,田地里种庄稼的农民,都普遍使用了手机之后,手机这才打破了身份界限和象征意义,真正成为了大众的一种通信工具。至此,人们才把对手机的认识和使用归还本位。
自从大众共同有了手机,地球才真正变小,距离才真正变短,信息才真正变得畅通了。手机上保存的每一个号码,都代表着一个人,出门带着手机,就像把每一个亲友都带在了身边,随时可呼之即来。身带手机,行走四方,若是遇到什么事,常常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了。逢年过节,一个短信,就把所有的亲友都问候了。亲密的恋人,再也不用受鸿雁传的麻烦以及等待邮差的辛苦了,即使远在千里,依然可以随时拿出手机,煲一次电话粥,诉说彼此永远也说不完的话。商场上,手机里的每一个人,每一条信息都是财富。所以,现在很多人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手机丢了无所谓,但手机储存的电话号码不能丢,丢了,就似乎把朋友丢了,把信息丢了,把财富丢了。所以,而今人们出门习惯了随身携带三件东西:钥匙,钱包之外,手机一定是忘不了的。
手机给人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了一些从未有的烦恼和忧虑。长时间使用手机之后,若哪天电话突然很少,就让人感觉好像很失落,于是总会不自觉地拿起手机,不停地看看,担心错过了那一个未接电话,似乎也在渴望和等待手机铃声响起。如果一天不来一个电话,感觉自己就像被大家丢失了一样。但是,手机如果响得频繁了,有时候又觉得事多,干扰多,所以不得不在休息时间将它关机。可是关机的时候,常常又会把重要事耽误了,而不关机吧,来电竟是一些啰嗦事。因而,在关与不关机之间,我常常犯难,最后还是觉着应该二十四小时开机待呼,无谓的打扰,且让它打扰吧。
2.我在手机中的发现(2)
有时候,遇见紧急重要的事,需要联系有关人员,而对方的电话老是无人接听,气愤之中恨不得见了面后,把他的手机给扔了。机主后来说,当时上厕所去了,或者把手机放在包里了,没有听见呼叫,或者出门忘了带手机,或者是刚才把手机丢了。懂礼貌的,知道轻重的,不管迟早给你回个电话,不误事,倒也没有啥,而有些既不回短信,也不回电话,就让人恼得很。问他,说如果有重要事,你还会继续打手机的。叫人既生气,又窝火。而有些人,因为感隔阂,遇到你的呼叫,故意不接听电话,却把这样的说辞当成借口。
更多的时候,不敢大方地或不接听电话者,多半是其遇到了麻烦的事。有朋友送了二十万给某人,托其给孩子安排工作,三四年过去了无果,朋友给其打手机,开始还能偶尔接听一两次,后来拒绝接听,再后来长时间关机,再后来就换了号码。我最近遇到过同样的事,这朋友拿了我的钱,说事三个月办好,可是四个三月都过去了,还是没有结果,我给他打手机,始终不接,气得我近乎病态。有天,我找上门告诉他,即使是天大的事,电话是应该接的,不接电话是最没有人品的行为,这种逃避只会把事弄得越来越糟。我教训他说,世上没有什么事,是可以逃避过关的,坦然的面对,一切事都会过去的,大不了是天塌下来了。后来,他便随时都接听电话,而我因此也无可责备。
用了手机,号码是轻易不要更换的,换一次号,就会失去很多亲友,在这个信息达的社会,说不定哪个平时疏于给你联系的人,一个突然的来电,就会给你带来一个莫大的喜讯。但是有些人还是经常换号,我有个小兄弟,有事无事经常给我打个电话,而我刚保存了他的一个号码,过了两月又来信息告诉我:这是我的新号码。这不,我的手机里保存了他十几个号码,而用的时候一个都打不通。后来,我索性也就不存他的号码了,我也不想给他打电话,厌烦人。
某日,被邀请参加一个政企人员的宴会。席间,一政府官员问候一企业老板:你的手机换号了吗?答曰:没有换,还是老号码。“那就好,说明你没有问题。”我诧异:此话怎讲?领导讲:现在有些老板遇到债务缠身,或者麻烦棘手的事,解决不了,不得已,就采取下策,换手机号码,别人因此就找不着他了。
有问题缠身的人,经常换手机号外,刚开始对手机使用和费用管理宽松的那个阶段,一些爱占小便宜的人,故意拖欠几百元,甚至几千元的电话费后,把卡一扔,重新换一个号码。另外,也有为了躲的,躲事的,躲人的……
有人总结断:手机经常换号的人,一定是混得不怎么样的人,或者说是人品不怎么样的人。你看那些富商、达官、贵人,还有那些真诚坦怀的人,又有哪个经常换手机号码了?
近墨者黑。所以,我不喜欢,也尽量不去与经常换手机号码的人打交道。
手机让有些人学会了一种逃避,也让一些人因为手机,在别人心目中失去了坦诚,他明明是在家里或者单位,你联系他,却说在北京,或在上海。他明明是在和朋友闲聊,却说正在开会。手机带给了人们时尚和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使一些人之间丢失了过去那种原汁原味的朴素谊。
通过观察一个人对手机的使用,大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包括他的性格和**,还有生存境况。当前,要求手机使用实行实名制登记,有些人担心暴露了个人更多的**。我看,只要心底光明磊落,又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
写于2010年9月4日
1.也说傍官傍款(1)
如今,人们追逐权力和财富的心理迅速膨胀,为了达到目的,各种招数千姿万态,空前绝后般使出来。***傍大款、傍大官,便是盛行技法中最为显著的一大特点。
看当下,美女傍大款,帅哥傍富婆,是为了直接享受安逸生活。按照流行的说法是,傍上一个大款,至少可以使自己少辛苦奋斗二十年。小官傍大官,前途可以一片无限美好。如果不傍大官,有被提拔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太小,说不定一辈子就会被埋没,而傍上大官,则意味着有了靠山,即使不被提拔,也能够为自己遮风挡雨。小商盼望傍上大商,想借鸡下蛋,甚至是空手套白狼,从而获得更多展机会和帮助。从商要做大做强,不仅需要自己的实力,更需要傍官,因为政策法规都掌握在政府手中,更是掌握在官员手中,如果得罪了政府或者官员,那么官员可能一句话就会使你的商业硬盘在瞬间崩溃瓦解。不仅如此,官员手中的权力,也是可以使你变得富有。所以,文明点说,政治经济一体化,而且必须一体化;而俗气点说,官商需要勾结,官商必须勾结,官不勾结商,官做不大;商不勾结官,商做不大。所谓“红顶商人”,便是典范和例证。
现实中的众多事例,确实让人为傍款傍官说不个出不字来。你学习成绩再好,就业时参加工作招考竞争,不顶人家当官的爸妈一句话,就被轻松定向招录了,或者是先上班,再择机录用;即就是阳光选人用人,人家当官的孩子,那面试成绩也可能比你高。谁叫人家老子与面试考官脸熟呢?说不定考官还是人家老子的下级呢!你辛辛苦苦跑业务,忙前忙后参加招投标,结果不敌人家幕后当官的一个指示,不敌人家有钱人的一个红包,工程项目或者业务就顺利拿到手了。你能力强,功劳大,成绩显,常常敌不过人家后台官员的一个电话,组织正在召开讨论提拔使用你的会议,但在结束的时候,主题可能就变成了研究另外一个人。如此种种,傍官傍款的事例,可以说是太多了,而且傍得效果日益凸显。
傍官傍款,不管出于何种用途,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借力借势,走一条快捷的通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傍官傍款,对错与否,正常与否,姑且不论,而目前存在的这种现象,却是愈演愈烈,且傍的技法五花八门,傍的心理千人千面,傍的人数逐日看涨。日前,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展开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6。9%的受访者确认身边普遍存在“傍傍族”,43。3%的人希望通过“傍”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对为何希望做傍族?67。7%的人都表示,靠自己难以实现梦想。63。6%的人表示投机心理盛行,46。3%的人表示,大家傍我也傍。也有人说,别人都在傍,自己只靠努力奋斗而不傍的话,岂不是很吃亏?
傍官傍款,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其实是无奈的。你想进步,而如果你不傍官傍款,那么你就会丧失很多可以展和财的机会,因为你面对的所有升迁机会,往往掌握在大官大款手中。不信,你看中国的词语,只要去琢磨都是很有意思的,比如“提拔”一词,提拔、提拔,你领会了,就会显然知道,自己是不能够提拔自己的,“提拔”这一动作是需要别人来帮助完成的,而这提拔你的人,就要你去傍了不是?你倒也可以毛遂自荐,但是世风使然,如果你自荐不成的话,那是会让人不齿的。
有论者说,不怕傍官傍款,就怕不傍不行。除此之外,我看目前大家的心,最心烦的是怎么也傍不上;最担心的是傍上了,成了一条线的蚂蚱,以后再无法彻底分开;更更害怕的是,其他所有成功的路径都被阻塞,或者完全封闭了,而只剩下这一条道可走。
傍官傍款,于法规和理之中,该如何评判呢?相信很多人,嘴上一定是批判的,而行动上却是在跟随的。
写于2010年12月7日
1.你被潜规则了吗?(1)
话说潜规则,有必要先从字面解释一下意思。***
潜,字典里的解释有三种意思:1隐藏,不露在表面的;2秘密地;3姓。而规则,字典里解释的意思有两种:1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2在形状、结构或分布上合乎一定的方式。以此不难看出,这三个字联系在一起的意思。
虽然潜规则一词字典里没有,但却在现实广泛地存在着,并呈妇孺皆知之势。其来由和存在的历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地说,在中国的存在一定是很悠久了。应当说潜规则的生成、存在、展与权力、利益的生成、存在、展是相伴同生同灭的。在市场经济实施和快速展以来,潜规则便随之展,日益繁荣,花样不断翻新,并形式多样地渗入到了各个行业和社会各种活动之中。
众所周知,医生开处方拿药费回扣,学校收取择校费,老师收取座位费,领导笑纳剪彩费,记者收取封口费,以及演艺圈中需要性贿赂,请托办事需要好处费,工程承包需要中介费,官场操作买卖的职位费。还有的比如,行业年度的检查费,部门的监管费,逢年过节送红包,包括所有商业活动中各种形式表现的“回扣”等等,这些无不都是一种潜规则。之外,现在还加了一条共同的潜规则:不见兔子不撒鹰,先拿钱后办事;先上床后上戏等等。目前,潜规则已经渗透到了每一个角落,几乎是无孔不入,凡是有权力的地方,有利益的地方,有美女的地方,有圈子的地方,有场面的地方,有供求的地方,无不涉及潜规则。
随着潜规则的展、传播和应用,并正在不断被认可、接受和普及。有些潜规则,现在已经浮出水面,不再是隐藏和秘密的了,甚至成为公开的秘密。很多的时候,潜规则比显规则、明规则,还使人们了解得快,学习得快,使用得快,见效得快。因而,遵守潜规则甚至比遵守显规则更重要、更管用、更实用。所以,遵守潜规则,在当今已经成为一种常识。
谁若不懂得潜规则,且不说其观念和思想太落后,他一定是孤陋寡闻者,一定是社会生活的淘汰者,一定是无所事事者。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做事尤其是做大事的人,一定是潜规则的先觉着、制定者、践行者。不懂得潜规则者,会与社会格格不入,将很难成事。谁若不懂潜规则,不遵守潜规则,不被潜规则,用现在人们通俗的话说:那是幼稚和弱智的表现。
因为潜规则不是在一个行业存在着,也不是哪一个人制定的,同时也不是一个人能够改变和逃避得了的。所以在很多的时候,潜规则往往逼良为娼,你想不被潜规则都不行,你不想被潜规则,那么你自然也会被淘汰出局,自然会被拒绝在圈子之外。由于潜规则的存在和“威慑力”往往大于显规则、明规则,尽管有些爱憎分明的人内心不认可,但为了官位,为了饭碗,为了利益,为了生活,为了成事,为了“大局”,为了“合群”,不得不被潜规则。因此,接受和被潜规则,对有些人来说也是一种现实的无奈。
潜规则已成为一种顽疾,在而今广为盛行。当前流行有一句话:你被潜规则了吗?这句话的背后意思是,不被潜规则那是不正常的事。还流行有一句话:改变不了,就必须适应,因为适者生存。这句话是对于必须接受潜规则的认识和态度。
潜规则是不易被剔除的,因为在接受和被潜规则中,彼此双方都能得到利益和满足,各取所需、心照不宣、秘不外露。在潜规则中得了利益的人,喜欢、拥护潜规则,他们的理由有二:一是如果没有潜规则的存在,有些事就没有办成的可能;二是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当然,大多数人是害怕潜规则的,痛恨潜规则的,反对潜规则的,因为潜规则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了公平公正,伤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与其说权力是**的温床,还不如说潜规则是**的温床更准确些。凡是有潜规则的地方,就有**。而有**的地方,就会缺少或者丧失公平正义。当潜规则比显规则、明规则还要管用的时候,显规则、明规则的作用自然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失效或失灵。有心人会现,当下很多的显规则、明规则得不到有效落实,或迟迟挥不了应有的作用,都是因为潜规则在其中作梗使坏,并挥着重大作用。
2.你被潜规则了吗?(2)
潜规则是可怕的。潜规则猛于虎。当一个民族和社会在潜规则无孔不入,且又成为顽疾而久治不愈的时候,那么潜规则将会左右这个民族和社会展。长此以往,这个民族和社会制度必然将要面临解体或重建。而对于潜规则的治理,还是要从权力的监督约束,利益的调整分配等与潜规则存在关联密切的方面,进一步出重拳、下猛药,并严明各种已有显规则、明规则的执行。如此,即使不能治愈这一顽疾,至少是可以得到有效遏制,并会阻碍潜规则的展和盛行。
但是,这又非一朝一夕之功,非一人一事之力,你我都是急不得的。面对生活,该干啥还得干啥去,该怎么干就怎么干!
写于2010年9月26日
1.社会怪相二则(1)
《为什么癞猪拱了好白菜》
常听大家在玩笑中感叹:好白菜都叫癞猪拱了!我想,癞猪听了一定很生气:你们把我冤死了,别只看叫花子吃饭,不看叫花子挨打;我能拱到一株好白菜,那岂是简单的事?事实上,大家真的都把癞猪冤枉了。***
其一,癞猪敢于妄想,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就像想吃那株好白菜,有些猪想吃,但不敢想,甚至不会去想,不会去奢望,正因为是这样,才给癞猪留下了竞争的空间,甚至是没有对手的空间。其二,癞猪目标单一,不朝三暮四,定位明确之后,接下来就是千方百计想办法接近白菜。这就如同通常人们所强调的,目标确定之后,就要坚定不移地落实和执行进取措施,才能达到目标。其三,癞猪敢于行动,不管白菜的主人有多强的看管本领,但他们总有瞌睡的时候,而癞猪总是敢于冲破重重阻力,一而再再而三地越栏冒险,并会不断总结现越栏的机会和经验,从而达到越栏成功。其四,癞猪脸皮厚,有永不服输、不怕打骂、不嫌丢人的心态,有失败了还会继续,不达目标不放弃的精神,癞猪不怕别人说它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正因为是这样,癞猪才最终吃到了好白菜。
其实癞猪心里也有委屈:主人嫌我淘气,光长身子不长肉,常常懒得管我,白眼看我,我若再没有一点狼性,不吃掉圈边的好白菜,那我会连烂白菜都没得吃,到被人宰了的时候,那要多后悔啊!你们温顺听话的所谓好猪,整天听惯了主人的赞美,不敢越栏,只有吃烂菜叶了,而看我吃了一顿美餐,也别不服气,我不拱了好白菜,谁来拱?总不叫它白白糟蹋浪费了吧?
癞猪说:“我也是有思想和经验告诉你们的,只要心里惦记一个目标,朝思暮想,没有想不出来的办法,没有最后实现不了的目标。所以,你们以后别在谈闲:好白菜都叫癞猪拱了!”
《为什么好兔也吃窝边草》
原先,兔子们遵守的做人古训是,好兔不吃窝边草。可是现在时代展变化了,很多兔子的观念也在被不断更新:好兔也吃窝边草。这不是好兔子的德行问题,而实在是迫于形式展的无奈,需要有的与时俱进之举。这并不是强词夺理或者歪理邪说,不信你且听好兔子的心里话:
其一,现在竞争激烈,兔子多,且胃口都大,不管谁一旦现你的窝边有好草,没有谁会放过机会,即使吃不到,也会在你家门前骚扰得让你没有宁日。它们吃不到嘴里,会糟蹋在地上,从而叫谁都吃不成。如此,还不如自己先吃了窝边草,免得其他兔子惦记和糟蹋。其二,窝边草,知根知底,卫生安全,得来不费举手之劳,省时省力,又可以慢慢地吃,慢慢地品,有滋有味,又营养又逍遥,不用担心被抢而狼吞虎咽,不用担心被下毒药而忧郁,所以吃了窝边草有何妨?其三,与其整天瞅着人家地盘上的好草,煞费苦心,用尽心机,狼狈不堪,担惊受怕,而最后得来时却常常没有了胃口,了无兴致,即使吃到嘴里,有时也味同嚼蜡。而咱有草吃,又不是没有草吃,何必舍近求远?还不如先吃了窝边草。其四,窝边草原本不仅是自己最后的粮草,还是保护自己安全的一道防护墙,但时局变了,不能放着自己碗里的,想着别人锅里的,常常因为整天谋着别人的未得手,最后却弄丢了自己的,得不偿失,不如吃了自己的窝边草,再去吃别人的,得到一点是一点,全无后顾之忧。
好兔说,现在这个时代充满了恐惧!自己身边的窝边草不吃白不吃,总不能让别人白吃了啊,而我们也不能为天天守着自己的窝边草,去与别人整天打架扯皮吧?就是守住了窝边草而劳神费力,又没有了任何意义,而且并不能为自己的脸皮贴上多少光彩,为自己的脖子能戴上多少光环。加之现在人们贪恋野味,于是猎人多了,眼睛亮了,枪具好了,而窝边草再怎么有保护自身的作用,说不定自己哪天打一个盹儿,就成了人家餐桌上的美味。从现实想,谁又知道我们的明天会在哪里?还不如今天先把今天过好,让身边的窝边草美了自己的口福和心再说。
好兔在新时代警示:在很残酷很无奈的现实中,大家都应该换换过去的脑子,先必须主宰好自己的今天,先收获了今天应该收获的,能够收获的。因为今天,我们能够把握自己的现在,却往往把握不了自己的明天。
写于2010年7月11日
1.说文人的臭硬(1)
清高、贫穷、臭硬等词,自古至今与文人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说到这几个词,总是有人会把它们与文人牵扯起来,当然是除了少数已经致富的大文人之外。
为文本是件好事,能写得一手好文章,不管是纯文学作品也好,还是公文作品、新闻作品也好,对于任何人来说,至少是一门本领,在谋生方面多了一条出路。而对于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来说,如果能够掌握一帮笔杆子,那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在特定的时期,笔杆子比枪杆子还要管用,其道理毋庸详细解说,妇孺不是皆知,但大部分人是知晓的。因而,总有一些文人以自己能文自居,生活方式清高,现状贫穷,性格臭硬。比如,那些平时总有些作品不断见( 害怕遇见美女(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36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