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害怕遇见美女(全本) > 害怕遇见美女(全本) 第 10 部分阅读

第 10 部分阅读

    ,我问理论和实践考试能否顺利过关?“只要每天坚持打两次卡,把学时凑够,实践操作能把汽车动机打响就行。如果这些不是交警队把关,咋都好说”。下之意,交警队不把关,就可以直接个证给我。事实上,每天的两次考勤打卡,都有人按时代劳,根据他们的说法,我确是一路顺风拿到了驾驶证。

    如此过关,在很多行业,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潜规则,并在不断成为公开的秘密。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自己是利益的既得者,还是利益的受害者?如此,还有其他领域的事,对于其他所有的人呢?

    后来买车了,却由于技术不过关,在路上经常把车弄熄火,致使道路塞车。于是,请来朋友指导,重新开始学习驾驶技术。我给朋友说:“这次,你一定要保证我技术顺利过关。”朋友耐心教导,我终于顺利过了驾驶技术关。

    2007年12月

    1.穷人的文化(1)

    而今什么都被赋予了文化,比如烟文化、酒文化、性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但就是没有人提出“穷人文化”这个概念。其实早就有了,自从有了穷人就有了穷人文化,只是没有人去注意而已,不便交流探讨与传播而已。近日,读了古古著《你为什么是穷人》后,才知道穷人文化根深蒂固,形态丰富,耐人寻味。

    穷人的概念。穷人是一个模糊的、相对的概念,只能相对而,一般来说,还在为生存奔波的人,那就是穷人。现在来看,属于弱势群体范围内的人,恐怕就是穷人。再有看法,除了富人之外的人就是穷人,认为自己还不是富人的人就是穷人。我以为穷人是前面二者所指。

    穷人的心态。穷人是今日有酒今日醉,不想富人想的事,自认为自己就是穷人,永远富不了,认定穷就是命中注定。而且总能给自己找很多理由:我们的祖坟上没有冒过青烟,朝里又无人,没有富人亲戚帮衬,也没有一个好老子好爷爷……你说咱咋能翻身致富?日子就这样过着吧,也挺好的,只要混得有吃的有穿的就行了,还敢奢望啥?你看,这天下的穷人一层,大家都能得过,我为啥不能过?还说,有钱人是好,可他的烦恼也不少,钱多了也招祸,我们穷是穷,穷得安宁,穷得清静。穷人骂富人:不就是有几个臭钱嘛,那不就是走了点小运气,耍了点小聪明和小算计,没啥了不起的。穷人同穷人,穷人喜欢与穷人,甚至是喜欢比自己更穷的人打交道;穷人总是舍不得自己生活的穷人圈子,久而久之,心态成了穷人的心态,思维也成了穷人的思维,做事的方式也就形成了穷人的模式。

    穷人的思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穷志短,这是说给穷人的。穷人的思维都是脚面前看事,穷人迫于生计,很多时候只能妥协于人,受制于人,往往只希望每天能够有一个饼子的地方,就可以宁愿干一辈子。有个铁饭碗的,迟早担心被自己弄碎了,有个泥巴饭碗的,还希望换成个铁的,总之习惯在大锅里舀饭吃,想的是旱涝保丰收。所以,穷人做事迁就现实,迟早小心翼翼,习惯了与人与事妥协,然而这一妥协,就埋没了自己的个性和才华,错过了良好的展机会,以后只有随波逐流,一直穷下去。

    穷人的时间。穷人的时间观念有多种表现:只要人没有闲着就不愧对自己,认为勤劳就会有收获;嘴上经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事实证明:一分耕耘,未必有一分收获。穷人看起来,起早贪黑很勤劳,事实上是“穷忙乎”,没有忙到点子上。嘴上说忙得很,其实与别人一搭讪,闲话能扯上半天,上说天文地理,下说鸡毛蒜皮,东说李家长,西说张家短,走到哪里都像遇到了知己。穷人视时间如粪土,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省出来点时间还心慌,宁愿多花点时间走路或坐公共汽车,也不会去奢侈打的。穷人要么把时间忙在了家务上,忙在了家里的锅碗瓢盆上,要么忙在了孩子的作业和衣着上,要么忙在了搓麻将上,要么忙在了聚会上,忙在了礼尚往来的几杯小酒上。其实人是忙的,心却是闲的。岂不知,富人看起来像是闲着,而心却在忙着,富人与人闲谝,往往是为了了解况或者沟通感,为了挣钱做事前铺垫。富人闲着是在思考,是在养精蓄锐,打麻将、请客吃饭是为了工作,为了挣更多的钱。而穷人则是混时间,图快乐。

    穷人的待人。穷人请客是实在的,恨不得把盘子变成盆子给你上菜,鸡鸭鱼肉山珍海味恨不得样样都有,不然觉着体现不了热,末了还要给你上一大碗饭,生怕你没有吃饱。岂不知,富人吃在嘴里味同嚼蜡,穷人老是用过去的观念和思维在思考问题,不知道富人的口味和习惯早已经变了。穷人喜欢比自己更穷的人,乐意帮助,乐意走动,乐意扯闲,在比自己更穷的人面前可以得到很多满足。但是穷人忘记了一句古训:三穷携一富,想富都不得富;三富携一穷,想穷都不得穷。而富人做到了,富人喜欢广交天下的朋友,喜欢与更富的人,与更成功的人打交道。穷人喜欢与别人称兄道弟,和别人的经济来往老是含含糊糊,提到钱总是拐弯抹角,最后账目越扯越复杂,伤了感不说,还常有反目成仇之事。富人总是以利益为先,丑话说在前,亲兄弟明算账,越是经济利益观念明显,越是能赢得经济利益。

    2.穷人的文化(2)

    穷人的气质。***穷人也想学富人做事,但是骨子总是大气不了,总是欠点火候,一不小心,很多马脚从细节就暴露出来了。比如:偶尔拿一盒好烟,生怕别人不知道,千方百计都要把烟盒子叫人看见,敬人家喝一次好酒,总不忘曲里拐弯介绍一下价钱,担心别人不识他的好意。穷人总是喜欢占小便宜,街头那些猜扑克、换美元、卖古董、贩虎骨膏药的巨利诱惑,上当吃亏的都是穷人。穷人比富人有时还贪婪,有了包子,还要荤菜,有了荤菜,还要二两小酒,最后因为贪婪往往被别人借机毒死的时候多。穷人还喜欢别人的尊重、赞美、肯定,甚至是夸奖,为了支撑那点虚荣心,免不了该自己的银子遭殃,就是俗话说的“死要面子活受罪”。其实,越是富人,越是自然随便。

    穷人的理财。穷人有点钱就往银行里放,希望能钱生钱,岂不知富人就是靠拿这些穷人存进银行的钱,又去做大买卖去了,即使失败了,富人还会依靠借鸡下蛋的模式东山再起。而穷人即使有了多一点的钱,先想到是买房子,买家电,买服饰,心里想着也要像有钱人那样活着;再者就是装着有钱人的样子,不该付账时也有挥金如土的架势,也要显摆,心里支撑的理念是穷了一辈子也该换换形象了。为此攒了多年的柴火常常一灶就烧光了,接下来还得继续受穷。据此总结:穷人不是没有资本,而是没有资本的意识,更没有经营资本的经验和技巧,所以穷人即使有钱,也不是资本,穷人因此就得继续受穷。

    穷人的创业。穷人老想着横财,赚大钱,不愿意从小事做起,迫于生计做着小事,还一边牢骚着,总认为做不成大事是因为自己穷,迟早做梦都希望天上能掉下来一大捆钞票,等有了这笔钱再一展宏图,做一番大事业。穷人受“马无夜草不肥”的古训遗害,总认为富人的钱,来路都是横财,不相信那大钱是小钱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结果放着能挣钱的小生意不好好做,赔了夫人又折兵,还责怪这社会不行。穷人干事,缺少谋略和计划,喜欢说,反正我是穷人,就这一次赌一把,也说孤注一掷,成了就成了,从此就可以出人头地,却没有把失败的后果和严重性考虑清楚,结果失败了便从此永无翻身之日。于是,“拼搏”一词在穷人那里,往往就变成了“赌博”,凭着直觉和侥幸行事,结果十有**以惨败收场。穷人应该知道:真正成大器者,应该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穷人啥时候要是身上不再有了穷人文化的痕迹,那定是跻身富人的行列了。只可惜穷人很难生这样的嬗变,因为穷人老是走不出穷人文化的视野。

    写于2007年12月

    1.明码标价(1)

    早上给一报社文艺副刊编辑兰先生打电话,缘由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了,直请其帮忙一篇二三百字的书讯。***他回话也直爽快:本报规定,从本月起刊类似稿件实行按照字数收费制度,一字一元,看文不看人。我笑说:明码标价啊,可不可以商量?他说,领导讲了,市场经济,能够收费的,一切都按照规矩办,不讨价还价。

    我知趣地附和说:应该,应该!都在市场化,副刊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啊。为此,我们在电话里感叹了一番当下的文学市场,共同取笑:什么时候报刊在刊登名家的作品时,也统一收取他们的“表费”,看看他们还写不写?如果按照统一收费这么坚持做下去,那么来看看究竟谁在创作文学作品?最后再看看,文学能被弄能成个啥样子?

    事实上,报刊的副刊刊登文章收费明码标价,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但我心里还是有些接受不了。十多年前,我写的那些涂鸦作品,还能隔三差五常在全国各种报刊上表,反而这后来,写了很多作品却常常表不出来。按照进步论的逻辑,我的作品质量较以前肯定有了提高,但是很无奈。许多主管副刊编辑的朋友都不了我的稿子,原因之一是报刊的副刊版面本身比以前变少了,另一种原因如有位朋友感:现在的副刊变成了有钱人的副刊、当官人的副刊,难得有机会插一篇进去。而面对经济市场,报刊经营者不这么做,又该怎么办呢?如果他们不适应市场,那么就要死掉!

    副刊版面收取作者文章的刊登费用风气尚未形成之前,很多报纸的新闻编辑记者中已经有了潜规则,受访单位和个人如果不给钱,记者跑不动,写不出稿子,编辑不成稿子,领导那里也通不过。而大部分报社杂志社搞管理改革,常是搞版面承包,开设各种周刊、子刊,或与有钱的单位冠名联办,一切都围绕挣钱广开门路,每每在削减版面或撤销版面的时候,领导第一个想到能够砍掉的版面,就是不能给单位带来直接效益的副刊栏目。而且到目前,几乎所有的报刊在编稿件时,都必须坚持为能挣钱的广告和有偿新闻让路,这也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我也理解,想是报社杂志社的领导也难当,不这么做,要养活一大堆人,还要争取更大的盈利,那也同样是难啊!

    市场经济,君子不能固穷,合乎报刊?何况编辑、记者?

    兰先生说:理解万岁。写稿子收钱,稿子收钱,广告收钱,我能够理解,毕竟报社杂志社和编辑记者都是市场经济的成员单位和参与者之一。但是长此以往,其带来的危害和负面效果也是不可估量的。比如,在民间形成的“防火、防盗、防记者”这种共识,就是报刊经营为钱是图的负面效应。这问题怎么解决?一种办法是让他们在市场经济中完全自由,自生自灭;二种办法是由政府大包大揽,用足够的钱把报刊养活起来。

    菜市场的菜明码标价,商场的物品明码标价,我能够理解。因为没有钱,我可以不去买肉吃,不去商场购物,只要能吃饱饭,衣遮体,夜能寐,其他的我都不会去奢望。但是,现在包括表文章在内的各种事都要收取好处费,并促使金钱慢慢趋向于万能,我却不能理解。我以为,什么都可以明码标价,至少这些东西不能买卖,更不能明码标价!比如,感、政策、法规、权力、责任。因为这些项目,不仅关联着我等每一个的切身利益,更是关联着国家和社会的展、文明、进步,以及命运前途。尽管我的愿望是好的,但事实这些都已经在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明码标价,在进行着买卖交易。交易就交易,只要放在阳光下明码标价,让大家都明明白白,或许也不是坏事。可怕的是,虽然这些都明码标价,但并不阳光透明。

    至此,我有些扯淡,还有点咸吃萝卜淡操心。纵观历史,相比我写的这些话,确是有些幼稚的。

    写于2010年12月6日

    1.内容与形式(1)

    写下这个题目,我是否该要讲一番理论的,觉得是又不是,不是又是。

    前些日子,小弟给我介绍了一种酒,说是和某个名牌是一个类型,并拥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和优秀品质,如果把这种酒的推广当成生意做,将有广阔的利润和市场空间。而我觉得这种酒,在我们这个地方了解的人少,价位高不成,低不就,难得有市场。于是,我就实话实说:如果讲档次,要喝此类酒,那大家会直接喝某名牌的酒;如果根据价位选择,付出一样的钱,那大家会选择当地的名牌酒。

    小弟说,这是一个品牌效应的问题,其实这种酒和同类型的名牌酒,所采用的原料和生产工艺都是一样的,酿造出来的酒质也是一样的,相比之下,品牌比较好的,酒质并不一定好。又说,喝酒,喝的是酒质,又不是喝品牌和包装。

    但是,在你的酒品牌还没有家喻户晓之前,人家为什么去主动了解,又怎么去了解你的酒与名牌的品质不差呢?总不能让别人在招待客人喝你的这种酒的时候,介绍说是花了很少的钱,而酒质却是和名牌酒等值的?即使是这样,而客人会这样想吗?客人最根本的还是在乎主人真正从口袋里掏了多少钱,而你怎能叫人家相信,两三百元的酒和两三千元的酒又是等值的呢?

    某些时候,应酬是一种面子工程,哪怕你当着客人的面花了几千元,买来的是一瓶矿泉水,客人喝了也是高兴的。因为客人喝的是面子,是尊重,是心。

    我想,如果在中央电视台的知名频道黄金时间,持续做一年的广告,这种酒的品牌自然会迅速在全国得到推广或认可,市场销量必然会大幅度提升。如果靠口口相传,那就让国家和地方的各级领导人在任何地方任何场合都喝这种酒,以官场的上行下效原则,那也会很快形成品牌效应的。最后你把这种酒提价卖到一瓶几万元,说不定买的人照样多。至于这个酒厂能否做到这些,暂且不论,但这种广告形式是必要的,保证是有效果的。否则,在短时间或一定的时间内,要占领相当的市场份额,那是非常困难的。

    酒好也怕巷子深。

    酒是内容,销售推广是形式。而吸引眼球的,令人心动的,让人注重的,往往先是形式,而后才是内容。一般地心理,若各大媒体都在介绍这种酒,咱们是不是也要尝尝?如果没有喝过这种酒,那是不是落后或令人不齿?再者,人家大小领导都喜欢喝这种酒,咱们能喝一次,不也是一种荣幸,一种身价的体现吗?所以,大家都会主动去喝你的这种酒。如此,酒的品质作为内容,还是原来那个内容,但是通过比较好的形式,却会把内容的知名度和市场销量大大地提升了。

    所以,好的内容,也要找到好的表现形式。因为只有好的形式,才能有更多的机会,让别人现其中好的内容。

    某君,在基层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干部,但屡屡得不到提拔,久而久之便心生抱怨。友人问君:能够提拔你的人,认识了解你吗?他说,不。友人说:那你有什么抱怨的呢?而后,该君通过朋友介绍,并组织了一个高规格的宴会,在此期间,参加宴会的诸位上级领导才知晓,此君是位怀才不遇的人。遂经组织考察,把他提拔到了领导岗位,而他个人的形象和能力作为内容,并没有改变,但是通过另外一种形式,却改变了他的仕途。

    当然,在新的岗位上更多锻炼学习之后,该君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又得到了提升。此时,形式的改变,又促进了内容的改变。

    类似的,比如你选择交往比自己品位高并有修为的朋友,久日熏陶,你自己也会变得有品位有修为。若你成天在下三流的人群里鬼混,能使人认为你是一个有思想有修为的人吗?

    因而,凡事选择好的形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好的形式,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内容。这一点,在公文写作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生活处世中,比如你要请人吃饭,就要根据客人的况,区别不同层次,具体考虑到设宴的时间、地点、烟酒、饭菜、作陪人数等是否合宜,否则将会事与愿违。

    2.内容与形式(2)

    李先生因同一件小事件,先求某单位科长走后门未果,而另求同单位一把手,则顺利告成。内容是同一件事,形式都是求人走后门,因找了不同的人,就得到的是两种效果。

    俗话说,不管什么事,看谁来办;不管什么酒,看跟谁喝。道理讲得也便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内容有时是可以决定形式的。就像省长的讲话内容,决定了省长的表达形式,而不能同于其他人士;入党的请求内容,必须通过申请书这种形式来表达……

    任何事物都是有内容与形式的,且两者就像人的身体和精神,不可完全分割。没有脱离“形式”的“内容”,也没有脱离“内容”的“形式”,只是二者是否达到了和谐、统一、完美?

    生活中的任何一种事物,如果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那么它一定是完美的,最好的。

    写于2010年9月21日

    1.笑贫也笑娼(1)

    贫穷固然是要遭人笑话,会被人瞧不起的,但是致富也要依靠正当、合法、合理、合的途径。如此挣来的钱不仅干净漂亮、心安理得,而且用起来也会脸不臊、手不颤、心不跳。

    然而为了致富,不知从何时起,在有些地方,有些人群之中形成了一种:“笑贫不笑娼”的观念,并呈现出了流行之势。于是便催生了卖Yin女的出现和广泛存在,甚或一度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并且因为卖Yin女的存在,不仅玷污了“小姐”的美名,还把“小姐”变成了一种另类的职业和专属的称谓,由此使人们不得不把原来美好意义的小姐改称“美女”,把从事服务工作的小姐则改称“服务员”。

    当然,小姐们肯定有她们的各种无奈,且不细说。社会给予宽容和理解是应该的,更应该给予她们实质性的帮助,使她们能够真正地改变自己,走上生活的阳光大道。但是,为她们辩解而堆砌的一些歪理邪说却是不应该有的。比如,解决了男人的性压抑,和谐了社会;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就业,还找到了致富的快捷途径;存在的,即是合理的;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展;缩小了贫富分化。还有人编不健康的顺口溜,罗列小姐存在的好处:一不偷,二不抢,三不反对**;不占地,不占房,工作只要一张床;不生女,不生男,不给政府添麻烦;无噪声,无污染,只是偶尔喊一喊;不集资,不贷款,自带设备搞展;不哭喊,不流泪,就业自己找机会;不逃税,不欠费,挣多挣少无所谓;不嫌脏,不怕累,拉动内需创外汇;不惹祸,不胡扯,坚决不做第三者;不怕打,不怕捶,坚决不说陪过谁。这样的理解和宽容,不仅是十分低俗的,而且带来的负面作用是相当巨大的。

    如此,目前面对这种事,有很多人的看法早已没有了是非曲直。有人说:穷,也不能走那条路,女人总归有女人的一张脸,钱是挣到了,而叫自己的男人以后咋活人?夫妻间的感还怎么处?有人说:笑贫不笑娼么,解决吃饭问题是大事吧?只要不犯法,挣来的钱还怕多么?家庭日子过好了,卖了贞洁牌坊又怎样?……

    但是大家都知道,卖Yin嫖娼,不仅是不道德行为,而且也是违法行为;不仅会危害社会安全,影响公共管理秩序,还会危害个人家庭和谐,影响身体心理健康;不仅会使人品德沦丧,消极颓废,好逸恶劳,还会令人痛斥不堪。所以说,不管小姐们有各种原因是不得已而为之,都应该给予明确批评和教育的。而小姐们也应该自我反省和及时改过从良,因为明天的美好生活,还在等着你们!

    小姐们记住了,其实现在的时代,人们笑贫也笑娼。

    写于2001年6月

    1.生命风景(1)

    采访过两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之后很久每每想起他们,我在心底都会油然生出一种敬意,敬重他们一生面对生命遭遇和生存境况所坚持的积极乐观态度。***

    一位是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年轻时拥有人见人爱的芳容和花儿一样的青春,为幸福的爱和美满的婚姻家庭努力过,为追求轰动的事业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拼搏过,终因命运不济,一切追求都化为了过往云烟,后来一个人孤零零地面对着自己的晚景生活。在上厕所都要花钱的都市生活,老太太除了政府的救济外,依然要坚持靠自己的劳动多挣一点钱补贴生活,无奈居委会安排她打扫小区卫生,每个月又领取百八十元的工资。老太太因此精神矍铄,其乐陶陶。

    另一位是年过七旬的老爷子,和老太太同在一个城市,曾担任过一家大企业的厂长兼党委书记,但是老人退休后不久,所在的企业就倒闭关门了。更为不幸的是老爷子中年丧子,晚年丧妻,儿媳又改嫁,晚年生活只有他和一个孙子相互依靠,而老人还要供养孙子上学读书。在一度失去生活来源的日子里,老人起先靠给别人加工毛衣维持生活,后来加工毛衣的小生意渐渐冷清了,因无钱买菜,老人常常在市场捡拾菜叶生活。即使这样,老人思想很积极健康,面对邻里还是笑容满面,和孙子谈天说地,对生活一样充满了乐趣。“你不觉得现在的生活境况失去了昔日一位叱咤风云的厂长面子吗?”有人问。老人说:“人是给自己活的,如果在乎和计较这些东西,我还能这么快活吗?”

    从老爷子与老太太的生命风景中,我再一次看到:生活就是生活,就应该有喜、怒、哀、乐,有阴、晴、雪、雨。如果没有这些,那么生命的过程还有什么意义呢?每个人的生命经历中都会生一些猝不及防的意外,许多人能够泰然处之,唯有一些浮躁的生命不能忍受其重,开始不思进取,随波逐流,附和红尘,有甚者跳楼、投江、上吊、服毒。生命中有些事,就像“天要下雨,女要嫁人”,该生的总是要生的,逃避总归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事实上也于事无补;选择挑战,说不定命运因此会有所改变。

    生命无常,总有一些不尽如人意,在所难免。老太太曾经不但奋斗了,努力了,而且追求进取的愿望和积极性十分强烈,结果没有遂愿,老太太没有抱怨,直至风烛残年,仍然依靠着一种美好的信念支撑着,愉快地过着晚景时光。而老爷子面对自己的戏剧人生,没有慢待自己和怨天尤人,始终坚强地、坦然地、淡然地、快乐地生活着。

    奋斗了没有成功,付出了没有回报,耕耘了没有收获……对此,我们不必抱怨命运和上天不公,还要善待生活,善待人生,善待自己,好好地活着,好好地过好每一天。

    相信,每个人的生命过程都是一种美丽的风景。

    写于2006年3月

    1.俺校长的“球”话(1)

    俺校长说话总要带个“球”字,尤其是答复很多问题时,多是一个“球”字作结。***

    俺校长是个文人,且是个标准的文化人,他的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在早年的诸多报刊上经常露脸。而他所写的应用类文章更为漂亮耀眼,他在行政局里当办公室主任时,单位的许多重要公文和领导讲话就出自他手。加之口才也好,能力也强,所以他就调到俺们学校当了俺的校长。大家夸俺的校长什么都好,但是对他说话口口声声中为什么要带个“球”字,却不求甚解,不解其意。因为,张口说话带“球”字,是当地粗人的粗语。

    说话带“球”本来没有啥,但无论是作为一校之长,还是学校的教职员工,在教书育人的环境里说话带“球”字,就有点不那么文明了。还好,在知己男人的提醒下,俺校长口头的“球”字有所收敛,不对女同志,不在公开的场合中讲话带“球”字。但在他的办公室和私下的语交流中仍然频频出现“球”字。因为俺和校长同有喜欢作文之好,所以俺和校长保持的距离就近,彼此交道时间长了,俺现俺校长说话带“球”字时,所表达的意思、观点、态度非常清楚,而不带“球”字的话,却让人很不好理解把握。因此,俺后来还喜欢俺校长说话带“球”字,因为给俺节省了许多意会和揣摩的功夫。

    您要是不信,俺给您举些例子,保准使您能够理解俺校长的“球”意思。

    先,来列举表达“不”等否定语气意思的“球”字。

    “校长,局里通知,要求俺单位派个同志去参加xxx会?”“球。”俺明白:俺校长认为这个会议不是多么重要,可以不用派员参加。

    “校长,您看xxx同志工作表现咋样?”“球。”俺明白:俺校长不看好这个同志,认为这个同志不咋样。

    “校长,这份文件草稿内容,您看是否需要修改一下?”“球。”俺明白:俺校长认为这份文件没什么了不起的,他不用看,也可以不用修改。

    “校长,您看对xxx学生的错误是不是要作出严肃处理?”“球。”俺明白:俺校长认为问题不至于有那么严重,这个学生的错误可以不处理。

    “校长,xxx来电,晚上想邀请您一起吃饭,您去吗?”“球。”俺明白:校长不接受那人的邀请,于是俺赶紧给对方回话婉拒绝。

    “校长,您认为xxx老师的课讲得好吗?”“球。”俺明白:这位老师的授课水平,在俺校长眼里不怎么样。

    “校长,您看这件事,俺这样安排行吗?”“球。”俺明白:俺校长觉得不妥,不同意俺对此事的安排。

    “校长,您看局里组织的活动,俺们单位参加不参加?”“球。”俺明白:俺校长认为局里组织的活动没有那么重要,俺们单位可以不参加。

    “校长,您看,对学校里生的这件事,是否该重视一下?”“球。”俺明白:俺校长认为这件事无关紧要,用不着重视。

    其次,来列举表达“一般”等平常意思的“球”字。

    “校长,今天下午招待检查组的饭局是否安排体面一些?”“球。”俺明白:俺校长的意思是一般的礼节性接待即可,只要安排有饭吃就行了,用不着摆阔。

    “校长,俺看学校这回遇见的事麻烦,不好处理呀?”“球。”俺明白:俺校长认为算不上个啥麻烦,没有什么不好处理的,正常的一般的对待。

    “校长,今年俺学校在全市综合考核中排名最后几位,这也太不公平了啊?”“球。”俺明白:俺校长认为无所谓,不就是那么回事吗,认为俺没有必要大呼小叫的。

    “校长,上面强调此项工作十分重要,我们是否要认真组织贯彻落实?”“球。”俺明白:俺校长的意思是,平平常常应付一下,能看过眼就行了,没必要那么认真。

    “校长,您看俺这篇文章写得有特点没有?”“球。”俺明白:俺校长认为俺的这篇文章写得一般般,没有什么特点可谈。

    “校长,您看xxx最近几年连升三级,是不是非常有能力啊?”“球。”俺明白:俺校长认为那人的能力也是一般般,连升三级靠的不是什么正道。

    2.俺校长的“球”话(2)

    “校长,您看今天这台晚会的节目质量是不是不错啊?”“球。”俺明白:俺校长认为这台晚会的节目质量一般般,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差。

    再次,来列举表达“是”等肯定语气意思的“球”字。

    “校长,俺想请您给俺个人办一件事……不知行不行?”“球。”俺明白:俺校长的意思是同意了,给俺个人办一件事会有什么问题呢?并让俺直莫绕弯子。

    “校长,您最近身体欠佳,这件事还是俺来为您代劳吧?”“球。”俺明白:俺校长人认为这件事不是非要亲自办理的,俺代劳也是可以的。

    “校长,您今天工作劳累,晚上还能坚持打牌吗?”“球。”俺明白:俺校长对工作劳累不在乎,晚上还要坚持打牌,于是俺就收拾麻将桌,联络同志。

    “校长,您看这点出租车票能不能给俺报销了?”“球。”俺明白:俺校长认为这是小事,只要俺把车票拿去,他签个字就可以报销。

    “校长,这几天学校工作忙,俺不好意思张口请几天假……”“球。”俺明白:俺校长的意思是说,俺没有什么不好意思张不开口的,俺想请假几天就几天。

    “校长,今年教职员工的福利标准可以再提高吗?”“球。”俺明白:俺校长的意思是,只要不要违反法规政策,今年教职员工的福利标准可以继续提高。

    “校长,您最近身体不适,今天还能喝酒吗?”“球。”俺明白:俺校长认为今晚的场合,他还能喝,还要喝,喝醉了也无防。

    最后,来列举表达“批评”等意思的“球”字。

    “小杨,你看你把这事弄成了‘球’了”。俺明白:俺校长说俺把事办得一塌糊涂。

    “小杨,我看把这个‘球’事交给你,能弄砸锅”。俺明白:俺校长认为俺把这件事办不好。

    “小杨,你办事连个‘球’方法都没有”。俺明白:俺校长说俺办事不动脑子,不讲方法。

    “小杨,你肩上长的脑袋倒是个‘球’”。俺明白:俺校长说俺脑子不灵活,不聪明。

    “小杨,那谁是个啥‘球’人,你都交”。俺明白:俺校长说俺眼睛辨不清好坏人。

    “小杨,你这个‘球’人,也就这个‘球’样子了”。俺明白:俺校长认为俺没有什么展前途了。

    “小杨:今天咋打扮成这个‘球’样了”。俺明白:俺校长说俺今天的穿着不得体,不符合身份,有点流里流气的。

    “小杨,‘球’大个事,你到现在才弄完”。俺明白:俺校长认为俺处理这一件小小的事,动作和速度太慢了。

    说“球”到这里,有了这么多“球”例子,您该信球了吧!不过信“球”,不信“球”,由不得您,同是一个“球”字,从俺校长的嘴里说出来,“球”字的意思就包罗万象,又各自清楚明了。你还不能小瞧了俺校长的“球”话,否则吃“球”亏的就是您。比方说,俺校长说您是个“球”,那您就“球”了,要不了多久,您肯定在他手里就完蛋“球”了……

    慢慢地,全校的教职员工都开始非常注意俺校长的“球”话,生怕校长的“球”话砸中了自己的“球”脑袋,那么就“球”了。俺把俺校长的“球”论说“球”给了俺朋友。他们张口:“球!你们校长是个‘球’!”

    写于2007年10月

    1.吹牛皮不上税(1)

    在朋友公司的开业庆典聚会上,偶遇一位十年前的同事,准确地说我曾经当过他的领导。***好友给我介绍,问我认识他吗。我说不认识,好友报了他的名字,我才恍惚回到从前,我说他:现在外貌变了五行,如果别人不介绍,怎么看都想不起原来的那个样子。他是福了,容光焕,精神饱满,比以前我印象里的他,显然成熟了很多,有了派头。朋友介绍,他现在省级一部门混得了一官半职,此外还有了自己的集团公司。他的进步和展,当是令我感到一荣俱荣,真心喜出望外的。

    隔日他有场子,邀请了我参加。席间,聊得起劲儿,想他的能耐是很大的,我趁机说了想请他在某部门给朋友老家争取一个项目,他爽快地答应了。我说该请吃,该怎么回报,我都会按照游戏规则办,请他放心。他说,那就是一句话的事,如果我客套,那是把他当成什么人了。我信以为真,千恩万谢,以后每次相见,我是把他当恩人又当领导看待的。人多的场合,什么话能抬高和衬托他,我就捡什么好听的话说,逢迎是其次,重要的是推崇他,他有了威望,其实我是能够沾一份光的。

    多次聚会,人家的领导派头和人气场更进一步证实那真是确实混好了。于是,我择机认真地找他,把请托之事谈了个仔细,并得到他再次肯定没有问题的况下,按照他的要求,我指示朋友详细准备了项目的申报资料。尽管我们熟悉,原来有同事关系,尽管我也刚刚为他的亲友办了一件积善兴德的事,并拒绝了感谢吃请,但是我请托他的事比较大,为了虔诚地托付给他,我说一定要请他吃个饭算是正式拜( 害怕遇见美女(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3653/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