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部分阅读
基见面,芒娜拎着一个看上去东西装得很满的运动挎包,她的头不知道什么时候挑染成了红色。
“你怎么把头弄成这样了?”朱晟像在打量一个陌生人。
“换换心,怎么样,不好看吗,难道?”
“挺好的,都快认不出你来了。干嘛背个这包?”
“一会儿跟人去打羽毛球。”
“跟谁呀?”
“这对你来说还重要吗?”
她一动不动地靠在椅背上,下巴微微翘起,目光凝聚,依旧是那么的美。朱晟忽然觉得她的头看起来就像是深秋时树叶的颜色,在北京,人们为了那稍纵即逝的红而经年不息地涌向香山或者其他什么能够寻觅到它芳踪的地方。可朱晟敏感地觉察到,曾经连接两人的心和目光的那条明亮的锁链已经消失了,他很快地考虑了一下,觉得没有再继续待下去的必要,起身告辞。
“不管怎样,还是你甩了我的,”芒娜忽然说道,“那天我看见你疯了似的去追章小璐的样子,我就全明白了。你很爱她,朱晟。我伤心了很久。可是现在我也不太在乎了。我们就是没在正确的时间遇上。”
96.十六黑暗之光(2)
他们最后一次握了握手。
黑暗之光“我们还会再见面吗?”朱晟问了一句。
“不知道,可能会在街上遇见吧。不过我们公司马上就要搬了。不知道,也可能我明年就回家了。”
他们慢慢地走向门外。
“朱晟,以后要结婚了记得告诉我。”
“那又何苦呢?”
朱晟有些恼怒,对她又有几分依恋,继而更加难受,转身离开了她。
也许是出于高中和大学这几年以来的习惯,朱晟总把公历的新年看得很重,看做是一个循环开头与结尾的节点,看作为一个隆重而值得纪念的日子。他每年都会赶在新年子夜钟声敲响之前写下一篇总结这一年方方面面的博客日志,把更多的况味和难以理清的愫装裱起来,翻过这一页,许多深奥莫测的问题说不定就能淡而化之,那些冥顽不灵的,则随过期的日历一同丢掉。可在他刚毕业的这年,朱晟数着所剩不多的时间,却一个字都写不出来。他想,或许这一年根本就无法总结。
新一年的前八天,他费了很大的力气把自己从一个工作状态的人变回一个学生。当他重新拾起新东方的考研英语红宝书和政治题型归纳测试时,就像又扶起一位跌倒的名叫“自己”的老朋友。那时他是多么心无旁骛地躲在东门外的小屋里,带着成长的重任静悄悄地修炼,试图吹响迈向理性的号角。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似乎已经时过境迁,大不一样了。可实际上禁锢住他的无非还是那个永恒的命题,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究竟有多远?此刻的朱晟顾不了那么多了,他将这陈词滥调爬满的藩篱视若无物,本来尚没有太多时间可供复习,又何必浪费在这些没有答案的问题上。他很庆幸自己头一年的复习相对扎实,残存的考研记忆像层浮土一般铺在那些泛黄的单词和知识点上,朱晟要做的,只不过是把它们一一重新开掘出来罢了,当然,这事说起来总比做起来容易得多。
第二次踏进电影学院的考场,朱晟看上去从容了很多。他周围都是一些年轻而充满灵气的面孔,他只能默默注视着他们脸上得意扬扬的神。他忽然想起了已经非常模糊的高考,可无论他怎样努力地去寻觅,那种喘不过气的压力却再也找不到了,或许是过于丰盈的大学生活馈赠补偿了高中那三年的不易,再回时,天堑变通途。现在亦是如此,一段时间的职场浸染令朱晟大开眼界,社会的多元以前所未有的**和直接展示在他面前,与之相比,考研只是一种选择。
开考铃响的一瞬间,朱晟嘴角闪过一丝自信的微笑,关掉脑中的杂音,握紧了手中的笔。一如他曾笃定的那样,他依旧认为一个人可以变成他想变成的人,只是,越往后付出的代价越大。
两天的考试很快结束,朱晟交卷之后,没有意想之中的坦然,却感受到另一种形式的空虚。夜里,他约了少波、静妤两口子和刚刚回北京的伍子梅吃饭。他们不约而同地提起了毕业前的那顿尴尬又微妙的夜宵。时间似乎已过很久,他们都更加豁达坦然,而之前独自品尝的委屈与落寞,在此刻都变成飘着香的芳蜜。他们交换着彼此的工作心得,又习惯性地用一些年限来拟定或远或近的愿景,他们仍旧保持着乐观和某种心照不宣的信心,却没人能说清楚自己现在到底快不快乐。
“我有时候在想,我是否准备好了开始我们的人生。”伍子梅说。
“对,对,我也常有这个疑问。”朱晟表示深有同感。
“我的第一反应是还没准备好,”伍子梅说,“可是,那要什么时候才能准备好呢?”
“我的第一反应是准备好了,可在这几个月的工作之后,我又开始问自己,是不是真的准备好了。”朱晟说。
或许是天太冷的原因,分别的时候,大家都很伤感,可是没人能让时间停下,生活还得继续。朱晟第一次强烈地怀疑,是不是毕业前的选择就出了问题。
回到工作,一切感觉都不对了。
职场的缺陷开始显露,他的新鲜感在减少,怀疑变得更多了。他已经现职场生活远不如充满了精神愉悦的校园生活有趣,同事们似乎很容易就能获得精神满足,能把他们逗乐的东西,在朱晟看来实在是乏善可陈,而朱晟在学校里开惯的玩笑如果放到同事身上,那就是一种冒犯了。
97.十六黑暗之光(3)
每天上班路上,出了地铁后的步行总会经过那栋高耸入云的国贸三期,终于有一天,朱晟在日复一日的举目仰望中感觉到头颈酸涩。白领们的日常生活仿佛都在那遥不可及的高楼上,他走在最下面,事不关己,貌合神离。渐渐地,他有了新的爱好,他越来越喜欢在上下班地铁换乘的时候把步履变得急促,像是在寻找某种独特的节奏,一种异于那巨大的同化力量的节奏。在这样的节奏下,朱晟得以重新在繁杂的日常工作的间隙里想想现代主义、想想杂耍蒙太奇或者马雅可夫斯基那朵穿裤子的云,在那些因为无法午休而眼皮针刺般疼痛的下午回忆起些许旧日形。他也不再自讨没趣般地和同事去讨论电影和艺术,除了和程歆越关系密切,他在公司里的人际关系展十分缓慢。
汽车组又迎来一个人事震荡期,新老同事来的来走的走,直接造成了工作秩序的混乱和效率低下。朱晟成了为数不多的老员工,他却对现状愈地不满意。忍无可忍,他只好去找程歆越诉苦。
“歆越,太糟糕了。”
“怎么了?”
“我觉得,现在整个团队完全没有g5上市之前的那股干劲了,包括我自己也是。我真的很担心现在团队的变化。早上我联系了半天,才拿到一个达喀尔活动的专访录音,这个东西应该是一凡早就安排的,我打了很多次招呼,结果今天扔到我这儿,现在这个东西已经完全没有时效性了。”
在朱晟去考试的这段时间,华远x5已经披上战衣踏上了达喀尔拉力赛的征途。本来,周一凡和他的皖河派驻团队全权负责这个项目的传播工作,可是因为人员的不稳定,许多细碎的活儿还是扔到朱晟头上。
“还有达喀尔的监测,现在的监测代理根本做不了,他们的资源集中在汽车媒体,但达喀尔的报道大多是体育媒体完成的。”
“这个况,你跟一凡说了吗?”
“早说过了啊!他让我叫监测公司加人,加什么人呀,根本就不是一个领域的。”
“那你就再跟一凡强调一下现在的问题,你可以建议他重新找一个能监测体育媒体的公司,但是需要加钱,你先问问他意见。小朱,别着急,我们也不知道达喀尔项目最后具体要传播到什么程度。我们和客户都在尝试。”
“最让我难受的是g5的稿况,”朱晟把自己的愤懑都倾吐了出来,“客户那边稿件确认就要拖很久,新的媒介也不知道到底行不行,稿子得非常糟糕,要是跟12月对比,真的惨不忍睹!”
程歆越既惊讶又感动,她看见了一个勇于担当和负责任的朱晟,觉得自己的培养没有白白浪费。
“朱仔啊,在你能够了解并控制更多的事的时候,你就会现,很多事是不能符合你的要求的。总要有个磨合跟妥协的过程。新的媒介过来,没有人正式、系统、完整地告诉他们客户的需求,稿的量和工作分配也没有定量到人,所以人家不好,也很正常。”
程歆越希望能够安慰朱晟。
“你现在能做的就是,把你认为有风险的地方指出来,提醒相关的人,能不能好转,就要看团队的力量了。现在,你就当是磨炼心性吧。之前好长一段时间我也这样,觉得很多事达不到我的标准,让我很懊恼很受挫。”
“好吧……那也只能这样了。我只是觉得,现在团队的战斗力好弱。”
“也不一定啦。新人需要一些时间,等团队架构明确了,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也不见得现在团队就很弱啦。”
“好吧……”
“哎哟,朱仔呀,你可真是个要强争胜的孩子。”
“你不也是吗,歆越。”
她的话让朱晟绪变好些了,却终究不能改变朱晟消极的状态。他尽力放平心态去工作,可平日里习以为常的办公室氛围,却在此时的冬季,换上了一副诡异的面孔孜孜不倦地侵扰着他。屏幕里电子表格伸长的曲线似乎蔓延到了身上,他抬头四望,余光似乎瞧见一头怪穿过了墙壁,办公室里铃声大作,却永远都没有人接听。更别说楼道里总传出的奇怪的呼吸声,当他走进厕所,站在墙角的矮小的清洁工人就一直眯着眼睛盯着他,手里还拿着钳子和一盆死掉的花。
98.十六黑暗之光(4)
他觉得,不是他不认识这里了,而是在这里,他神形皆被拘役。期待改变的萌芽,在他心中悄悄壮大。
春节前朱晟手头还有两个任务。一是独立承担华远汽车2009年年度公关传播总结报告的制作工作;另一个,是主持新力公关的年会。年会在先,报告什么时候做完什么时候放假。安小岚要带着汽车组所有客户经理级别的成员进入2010年年度传播规划的浩大工程之中,剩下的人里,有且只有朱晟一人能完成年度总结报告。他压力很大。至于年会的任务,除了占用时间,朱晟表示毫无压力。侯总要求他自己来撰写年会串词,朱晟笑笑应了下来,心想,这倒不是难事,在学校里,他做过很多这样的事。一下子忙碌起来,朱晟便没有时间去东想西想了,可在这时,他的身体却又开始不听使唤,疯狂的腹泻快要将他掏空,他变得苍白乏力,在接近年关的皇城气场中倍感虚弱。难道真的是年关难度吗?朱晟心想。
这恰好是年会频繁的时节,所有的酒店、度假村或者郊外的短途景点都在上演着相同剧目,煽励志视频、《nobody》舞、恶搞领导、颁奖和最后的酩酊大醉,已经形成一种专属于现代企业的文化,人们也乐此不疲。新力公关的年会也不例外。朱晟顺利完成主持任务,没有出错,也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唯一值得铭记的是,当宣布新力公关年度最佳员工时,他与上台领奖的程歆越的拥抱和她激动的眼泪。再之后,他便端起酒杯与同事们豪饮起来。印象中爱斐堡酒庄宴会厅的音乐声整晚都不绝于耳,浓妆艳抹的女同事们和喝红脸的男同事们像飞蛾一样在葡萄酒瓶和窗边的月光中来回晃悠。他记不得跟谁说过什么话,又夸下了多少海口,或者许下一些彼此都不会再提起的诺,他忘记了他肆无忌惮地灌醉自己的缘由,他更不知道在他记忆断层后,齐总亲自把他扛回了房间。
“小朱,是不是有个叫小鹿的人欠你很多钱啊?”
周一回到公司,齐总没有忘记拿此来侃戏朱晟。
大年廿七的时候,朱晟总算完成了年度总结,他重新回看了一遍修改了好几次的、长达一百多页的ppt文档,说不清心里是什么滋味。近千万字的传播总量,十余个声势浩大的公关事件,从数字上看,他们毫无悬念地突破了客户的期望。而实际上,他们确实在媒体和消费者心中叫响了华远的名字。但愿这些能对华远汽车的展有用吧,朱晟关掉电脑,与同事们一一告别之后,离开了凯悦大厦。
离开北京之前还有一件未结之事,他给王总打去电话,询问中心台工作的况。
“王总,是不是春节之前肯定办不好了。”
“他们那边太忙了,春节之前,人都到处跑着送礼去了,这几天的话可能比较悬啊。”
“那大概还要等多久呢?”
“小朱啊,这个事啊,咱们确实可能运气还是差了一点点,老是打不通关节。马上要过年了,明年的事是明年的事,我看啊,以后有机会再帮你吧。我明天就把搁在我这里的五万块打回给你爸爸,咱们都新年新气象,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
“好的知道了,谢谢王总。再见。”
挂了电话,朱晟出了不屑的耻笑声,他再也不相信这些人了。兜了一大圈的关系,远远没有自己靠实力找到的工作靠谱儿。朱晟心里暗下决心,以后还是离那些虚妄的海市蜃楼远一些吧,浪费大家的时间和表,难道他们不觉得没有意义吗?
回到家中,少波正一个人待着,没有一点儿要离开的意思。
“终于放假了。你多久的票呀?”朱晟问。
“我决定不走了。”
“为啥?”
“今年,我家里估计也不会像往常一样过年,我也刚回来,干脆就待在北京,好好为明年做做计划吧。”
“也好,哎,一个人过年,怪可怜的,到时候给你打电话。”
“没事,别担心我,我都想好了,大年初一,我一早就出去拍拍北京,估计人都没有。”
99.十六黑暗之光(5)
“不错,过年期间北京应该比较清静啊,外地人都走了。”
“对了,你知道吗,昨天晚上两点刚过家里来了三个人,四点的样子才走的。”少波说。
朱晟把这句话玩味了很久。
那两个小时里,他正熟睡,也许手臂有些微微麻,也许在做梦,也许房间的某个角落一堆灰尘悄然坍塌了,变成更细碎的尘埃。那三个深夜的访客一定看见了他堆在客厅的杂物和贴在墙上的那些电影海报,他们没有喧哗,没有惊醒隔壁熟睡的人,走的时候,也没有遗漏什么,没有留下任何显而易见的痕迹。朱晟越想越激动,觉得这桥段最适合生在侦探小说里,或者什么奇幻故事的系列,它像是某个大计划隐秘的一环,像某段人生的一把解谜的钥匙,像一个作者内心的伤处,别有用心的设计,只想让某个特定的读者读出隐藏的含义。仅靠想象它已经超越了模糊的生活,它的画面和声音变得如此的清晰,它就快要霸占了真理的山头,打破这宁静的安详的平凡和普通。
少波去火车站送静妤回家,夜深了之后,朱晟正坐在家中的客厅沉思。没有意外的访客,也没有光影斑驳的梦。他已经很自然地把这里称为家,即便这里暖气似乎不太足,多少还有些凉意。厨房里老旧的冰箱开始制冷,声音很明显,是那种持续不断的电流的嗡嗡声。朱晟在想,别处的生活,别处的人生,是怎样呢?
一出机场,朱晟就看见了在此等待他的妈妈爸爸。他快步走上去拥抱了妈妈,似乎这一次重聚已经间隔了太久太久。一路上,朱晟跟他们讲了许多以前在电话里说不清楚的见闻和感触,讲了他工作中的得失,讲他遇见的形形色色的人。进了市区,车速放缓,朱晟打开车窗,如饥似渴地接纳着家乡的夜色。天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空气中突然吹来了一股湿润的包含着孜然香味的凉气,街上的人很多,在橘色的路灯的映衬下,好似戴着那丝绒般稠密的冬雨织成的面纱。
“爸爸,王总给你把钱打回来了吧?”朱晟问。
“打回来了,折腾。”朱父的声音里有些无奈。
“我就说嘛。还是自己争取的好。”
“那你现在工作感觉如何吗?”
“感觉……挺累的。但是,我挺感激我现在的工作的。不过当然不是因为那点儿可怜的工资……”
“那因为啥呢?”妈妈问。
“我现在还说不清楚。主要是因为我现在做的客户。这家车企正在试图改变,这个过程很复杂,有好多好多不同的人都会被纳入其中。我也是其中一员。其实,本来这个事也挺简单的,它是我们的客户,给我们钱,我们干活。但其实这大半年过去了,我把我自己投入进去后,又觉得不仅仅是这样的。我现在觉得,它的改变也正在影响我的改变。”
“说的啥子哦,听不懂喃。”妈妈笑着说。
朱父也轻轻笑了,他没有表态,朱晟默认为他理解了自己的意思。
“哎,反正我现在还说不清楚啦。”
又过了一会儿,朱晟似乎稍微理清了一些思路。
“或者这么说吧。我现在做的,包括如果我继续在公关行业做下去的话,我是可以帮助企业客户来改变它们的公共形象、品牌价值和销量的。我想,我可以在这个行业里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但是,这并不是我想要的融入这个社会的方式。”
朱晟费力地解释着……
“你还是想做电影哇。”知子莫如母。
“是,今年我已经错过了很多机会了,再不抓住,以后就没人找我了。”
他忽然看清了自己迫切期待的改变究竟为何。
“对,我要辞职。”
“辞职?然后做啥呢?未必搞电影是说搞就搞的?”朱父质问道。
“肯定不是啊。我想先从写入手。”
“但是,考研成绩还没下来,要不等成绩出了再说?”妈妈问。
“不能等了!”朱晟忽然一下变得非常坚决,“我觉得毕业时候的选择太仓促了,我有些随波逐流的就被推了上来。而且我也不打算再把我的创造力和想法扔到工作里面了。爸爸,你肯定懂的,打工就是耗费青春给老板挣钱。”
100.十六黑暗之光(6)
“那你不工作,打算怎么养活自己呢?”朱父又问,这一次,他的语气不再那么怀疑,尽管还有很多的忧虑和担心,但总归多了一些肯定了。朱晟心里很高兴。
“我可以接一些小活儿来干。多写点儿文案多投投稿,放心啦爸爸,饿不死的。”
“那你辞了职不如回来。”妈妈说。
“还是在北京吧。”刚说出口,朱晟就瞧见妈妈眼里的失落。
“北京有啥好嘛?”
“北京没家里好,妈妈。但是,北京有两点好,光这两点就足够我先在那边打拼了。”
“是啥子嘛?”
“一是机会多,没办法,做电影的基本上都在北京;另外一点,恰好是因为它太不好了,气候恶劣,哪里都堵,房子那么贵,房租也一直在涨,而且压力也挺大的。但是,就是因为这些,才会激励我不断地想要改变现状,想要成功。妈妈,我要是回来了,家里房也有车也有,那我不如天天在家看电视好了,那你看见我也烦吧。”朱晟笑着对妈妈说。
“算了,随便你,你自己想清楚就好。”
朱父下了最后的结论。
回家后的第一顿饭,朱晟胃口大开,觉得比这一年来他吃过的所有东西都要好吃。
春节如期而至。除夕夜,窗外无数颗惊雷炸响,朱晟待在没开灯的房间里,望着那无休无止的斑斓明明灭灭,拨通了章小璐的电话。
“小璐?”
“嗯。”
“终于肯接我电话了。”
“那我马上挂。”
“别啊——”
她已经接了,她不会挂的。
“小璐,我只想告诉你,我好想你。”
章小璐没有说话,于是,周围的嘈杂也随之而降低了音量,再过了一会儿,似乎时间也停止了。
“我们和好吧。”朱晟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平淡一些。
“如果我说不呢?”
朱晟顿了一下,换了一个更加深沉的语气。
“那我就一直等,等到你说好为止。”
“那要是我过段时间就跟别人在一起了呢?”
“那……那我就,”朱晟好不容易铺垫的深沉前功尽弃,“你别啊!你不能跟别人在一起。”
“为什么不能呢?”章小璐的声音里似乎传出了一丝笑意,朱晟松了一口气,她终于松口了。
“因为,小璐,这问题对我来说,并不难回答。因为我爱你。因为我比其他所有人都要爱你。”
“油嘴滑舌。”
“你原谅我了吗,小璐?”
“讨厌。没有原谅,就是没有原谅。”
新年的钟声敲响,爆竹的声音更大了,朱晟挂掉电话,开始回望这一年来走过的路,他看到的只是个徘徊留恋的身影,而他自己,依旧在路上。
还好,他并不孤单,至少,听上去是。
还有两天上班,程歆越在邮箱里查收到一封抄送给她和周一凡,送给安小岚的邮件,看完后,她沉默了很久。
安总:
年前那天收到你的邮件,我就去书店看完了《2小时品牌素养》,虽然还没有细细消化,但管窥一豹,从书中得以了解到了品牌传播方式的衍变,已然让我受益匪浅;《定位》暂时还没有找到,但是我会想办法找来看的。没有回你上一封邮件,十分抱歉,那两天自己的事比较多,回家以后也一直没有回复。但你对我的关心和指点,真的让我十分感动。这样的感动,在加入新力、加入汽车组以来,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
安总,写这封信,是想跟你说,我决定辞职了。
在家这段时间,我好好想了想自己这一年以来的得失,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展规划做了更慎重更深入的考虑,我觉得,我还是希望回去做与电影相关的工作。原因有两点,先是公关行业给我带来的巨大冲击。我真的喜欢这份职业,而正是这样,我觉得,如果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话,我会更投入、更忘我地去工作,长期这样下去,我真的会一心扑在公关上,而我一直以来追求向往的电影梦想,恐怕就再也回不去了。
101.十六黑暗之光(7)
第二个原因,今年已经是我的本命年了。***很快我就要24岁了,想了想,自己现在有什么真正能拿得出手的作品,想了又想,其实,的确没有。时间湍急如流水,我不确定,我究竟在其中拾起了什么,望眼欲穿,手中却还是空空如也。可我能确凿地感觉到那蓬勃旺盛的力量,我不想再错过,不想再浪费掉了。
安总,你一直都如此地支持我的想法,支持我的选择,这一次,也希望你能理解。
朱晟
2010年2月20日
等朱晟回到公司的时候,安小岚已经给他安排好工作交接的人了。因为朱晟做的工作太多太杂,交接的事宜一两天是无法做完的。此后的一周,朱晟都在公司挥着余热,一边打包,一边在规划着自己全新的人生。或许他会先出门远游一番,或许他即将开始准备研究生复试。无论怎样,他的心都十分地轻盈,不再因为加班而恼怒,他变得更加豁达、耐心。同事们都很舍不得他,特别是程歆越,可她却不愿表现出来。
“歆越,你很忙吗?”
“当然。”
“快下班了,回去好好休息,明天再弄嘛。”
“估计我准时下班的日子已经结束了,唉。”
“歆越……我好舍不得你的,也不想看到你这么累。”
“那你就经常跟我联系,给我讲好玩儿的事和你的新生活啊。那我就不这么累了。”
“会的,你放心。对了你可以加我微博,是个很好玩儿的新玩意儿。”
“好啊。你工作交接怎样了?”
“基本完事了。不过我想最后再把二月份的月度报告做了再走。”
这是朱晟在新力公关的最后一天。他仍旧在加班。晚上八点,他叫了一份外卖,独自拿到大会议室来吃,这里曾是他第一次来面试时做卷子的地方。他看了看周围,和他初见这里时并没有太多区别,只是白板上多了一些马克笔记下的传播策略。就像朱晟自己,之前,他是一张白纸,现在上面多了一些东西,可从远处看,仍旧是一张白纸。
九点的时候,同事们已经走得差不多了,白宽也准备离开公司。朱晟送他出去,他嘟囔着说了许多鼓励的话。
“好好照顾自己。”
说完,白宽离开了。
十点的时候,程歆越也站起身来,安小岚招呼她一块儿走。
朱晟没有起身,也没有说话。
直到程歆越俯身过来,朱晟才抬起头。
“我真不想亲眼见到这一幕生。”朱晟说。
他站起身来和程歆越相拥。
“小朱,我警告你,你别逗我啊——”
还没说完,她就哭了起来。
朱晟做完报告,送完毕时,办公室已经空无一人了。他依次把所有的灯都关掉,动作熟练而又眷恋。最后,他把门卡放在前台,锁上了大门。
再见了,新力!
朱晟在心里默默地喊。
回到家的时候,没有人在,家里的电不知道什么时候耗尽,漆黑一片,朱晟站在房间里茫然了一会儿。他突然意识到,此时已经是三月了。他想起了去年三月他刚刚从佛山回到北京时,心中的无力感和呆滞的神。现在,一切都像回到了刚刚开始的那样。
但这一次,朱晟却有了比前一年清晰得多的坚定。即便前途的未解之谜仍旧让人困惑,可他却充满了披荆斩棘的勇气。因为他知道,漫长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此时的他,才真的毕业了吧。
迎接朱晟的是这迷离的黑暗。
他却觉得有光,在暗中绽放——
2011年4月30日初稿
2011年10月24日二稿
完
后记
我更多的想说说我现在的生活。
比如昨天,我熬了夜,清早六点刚写完一个电影剧本的梗概,然后沉沉睡去,快十一点的时候从梦中醒来,费了一些功夫才找到脚趾抓紧地面的感觉。洗漱罢出门,从北三环外的牡丹园出,横穿整个北京来到南城的马家堡跟“娱乐公式”的合伙人吃饭开会。下午,在同事的家里赶制了一些公司项目所需的相关文件,忙完后看几个了《10+10》台湾导演短片集里的片子。接着又出门向东转移,晚上受邀去看bsefx包场的《四大名捕》,他们包揽了这部电影的视效。出字幕的时候,我和大家一同鼓掌,庆贺他们的成功。
102.十六黑暗之光(8)
走出影院,我穿过villge南区和北区之间的小街,去寻找京城名记困困在她那篇广为传颂的《三里屯碎片》里反复提到的杯子蛋糕店。我点了一个巧克力蛋糕并向服务员索要了一杯白水,当时正饥肠辘辘,一天下来在这城里竟奔走了近七八十里路,思绪混乱,疲乏不堪。囫囵吞枣般地咽下蛋糕后,我丝毫没有体会到那种品尝当代都市传奇的感觉,反倒像吃掉了被媒体、熙熙攘攘的微博和四处兜售的**共同编织的盖在北京城上那块斑驳浮华的糖衣,留下的,只剩一丝意犹未尽的违和感。
然而,我和我周围的大部分人,都还对此乐此不疲,把皇城令人倍感虚弱的气场置之一边,前仆后继地投入到更激烈繁忙的追逐与被追逐中去。
我个人表示这实在太funny了,如果我不用文字将其里外前后记录下来,那是多么大的遗憾啊。
或许这,也是我写这部小说的初衷。我和小说主人公朱晟一样,我们都是初来乍到者,我们的故事也都刚刚开始,且都值得记录。我想尽力尽可能多的把这个时代和这座城市的奇异截取出来,通过朱晟的际遇将之拓印,可我无法做到更多的详细和周全,对于很多漂浮旋转的意象和耐人寻味的传说我也并未吃透,功力尚欠,更遑论技法,作品的不成熟与缺陷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我很庆幸我把它写了下来,因为我知道,过了这个年龄和阶段,恐怕这些讲述与感悟都难再如此呈现了。
小说能够完成和出版,我要感谢很多人,在这里,要特别感谢你们。感谢西安的雎励军先生和赵小峰先生,你们的热心举荐让这本小说在数次碰壁后终于有了出版的可能,感谢齐荣兴先生对我的赏识和关照,三位先生对我这样一个无人知晓的创作新人的鼓励和支持,是为伯乐之恩;感谢太白文艺出版社以及本书的责编强紫芳老师;感谢萧开愚老师,您对我的批评和赞许对我来说是笔太重要太重要的财富;感谢《车时代》杂志主编蓝河老师;感谢贾卓斐对我写作上的极大帮助;感谢冉晶帮我设计封面,你的理念和趣味深得我心,感谢勇靓的插画以及盛洁的帮助;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爱护我的师长、同事和朋友们,我爱你们。
感谢爸爸,无论如何你认可了我的执拗和坚持,一如认可了我一直以来那些任性和不成熟的选择。
感谢妈妈,母子之间话不用多说,此刻我只想给你个大大的拥抱。
感谢思远,你的支持,能让我真正的心无旁骛地在这个城里静下来写作。你放心,我会好好努力,以后请你吃各种好吃的。
按我之前的性格,这个时候该感谢我自己了,但这次,还是算了吧。写完这本小说,最大的收获是让我觉得心里对文学更加敬畏了,我觉得这是人世间真正美妙的事,自己如果不能越做越好,简直羞愧。
当然也谈不上感谢文学。
因为我所做的这些,只是为了离它更近一点,再近一点,更近一点罢!
余蛟雨
2012年7月13日
《 笔下文学 》整理收藏 www.Bxwx.Org( 毕业生(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3689/ )
“你怎么把头弄成这样了?”朱晟像在打量一个陌生人。
“换换心,怎么样,不好看吗,难道?”
“挺好的,都快认不出你来了。干嘛背个这包?”
“一会儿跟人去打羽毛球。”
“跟谁呀?”
“这对你来说还重要吗?”
她一动不动地靠在椅背上,下巴微微翘起,目光凝聚,依旧是那么的美。朱晟忽然觉得她的头看起来就像是深秋时树叶的颜色,在北京,人们为了那稍纵即逝的红而经年不息地涌向香山或者其他什么能够寻觅到它芳踪的地方。可朱晟敏感地觉察到,曾经连接两人的心和目光的那条明亮的锁链已经消失了,他很快地考虑了一下,觉得没有再继续待下去的必要,起身告辞。
“不管怎样,还是你甩了我的,”芒娜忽然说道,“那天我看见你疯了似的去追章小璐的样子,我就全明白了。你很爱她,朱晟。我伤心了很久。可是现在我也不太在乎了。我们就是没在正确的时间遇上。”
96.十六黑暗之光(2)
他们最后一次握了握手。
黑暗之光“我们还会再见面吗?”朱晟问了一句。
“不知道,可能会在街上遇见吧。不过我们公司马上就要搬了。不知道,也可能我明年就回家了。”
他们慢慢地走向门外。
“朱晟,以后要结婚了记得告诉我。”
“那又何苦呢?”
朱晟有些恼怒,对她又有几分依恋,继而更加难受,转身离开了她。
也许是出于高中和大学这几年以来的习惯,朱晟总把公历的新年看得很重,看做是一个循环开头与结尾的节点,看作为一个隆重而值得纪念的日子。他每年都会赶在新年子夜钟声敲响之前写下一篇总结这一年方方面面的博客日志,把更多的况味和难以理清的愫装裱起来,翻过这一页,许多深奥莫测的问题说不定就能淡而化之,那些冥顽不灵的,则随过期的日历一同丢掉。可在他刚毕业的这年,朱晟数着所剩不多的时间,却一个字都写不出来。他想,或许这一年根本就无法总结。
新一年的前八天,他费了很大的力气把自己从一个工作状态的人变回一个学生。当他重新拾起新东方的考研英语红宝书和政治题型归纳测试时,就像又扶起一位跌倒的名叫“自己”的老朋友。那时他是多么心无旁骛地躲在东门外的小屋里,带着成长的重任静悄悄地修炼,试图吹响迈向理性的号角。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似乎已经时过境迁,大不一样了。可实际上禁锢住他的无非还是那个永恒的命题,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究竟有多远?此刻的朱晟顾不了那么多了,他将这陈词滥调爬满的藩篱视若无物,本来尚没有太多时间可供复习,又何必浪费在这些没有答案的问题上。他很庆幸自己头一年的复习相对扎实,残存的考研记忆像层浮土一般铺在那些泛黄的单词和知识点上,朱晟要做的,只不过是把它们一一重新开掘出来罢了,当然,这事说起来总比做起来容易得多。
第二次踏进电影学院的考场,朱晟看上去从容了很多。他周围都是一些年轻而充满灵气的面孔,他只能默默注视着他们脸上得意扬扬的神。他忽然想起了已经非常模糊的高考,可无论他怎样努力地去寻觅,那种喘不过气的压力却再也找不到了,或许是过于丰盈的大学生活馈赠补偿了高中那三年的不易,再回时,天堑变通途。现在亦是如此,一段时间的职场浸染令朱晟大开眼界,社会的多元以前所未有的**和直接展示在他面前,与之相比,考研只是一种选择。
开考铃响的一瞬间,朱晟嘴角闪过一丝自信的微笑,关掉脑中的杂音,握紧了手中的笔。一如他曾笃定的那样,他依旧认为一个人可以变成他想变成的人,只是,越往后付出的代价越大。
两天的考试很快结束,朱晟交卷之后,没有意想之中的坦然,却感受到另一种形式的空虚。夜里,他约了少波、静妤两口子和刚刚回北京的伍子梅吃饭。他们不约而同地提起了毕业前的那顿尴尬又微妙的夜宵。时间似乎已过很久,他们都更加豁达坦然,而之前独自品尝的委屈与落寞,在此刻都变成飘着香的芳蜜。他们交换着彼此的工作心得,又习惯性地用一些年限来拟定或远或近的愿景,他们仍旧保持着乐观和某种心照不宣的信心,却没人能说清楚自己现在到底快不快乐。
“我有时候在想,我是否准备好了开始我们的人生。”伍子梅说。
“对,对,我也常有这个疑问。”朱晟表示深有同感。
“我的第一反应是还没准备好,”伍子梅说,“可是,那要什么时候才能准备好呢?”
“我的第一反应是准备好了,可在这几个月的工作之后,我又开始问自己,是不是真的准备好了。”朱晟说。
或许是天太冷的原因,分别的时候,大家都很伤感,可是没人能让时间停下,生活还得继续。朱晟第一次强烈地怀疑,是不是毕业前的选择就出了问题。
回到工作,一切感觉都不对了。
职场的缺陷开始显露,他的新鲜感在减少,怀疑变得更多了。他已经现职场生活远不如充满了精神愉悦的校园生活有趣,同事们似乎很容易就能获得精神满足,能把他们逗乐的东西,在朱晟看来实在是乏善可陈,而朱晟在学校里开惯的玩笑如果放到同事身上,那就是一种冒犯了。
97.十六黑暗之光(3)
每天上班路上,出了地铁后的步行总会经过那栋高耸入云的国贸三期,终于有一天,朱晟在日复一日的举目仰望中感觉到头颈酸涩。白领们的日常生活仿佛都在那遥不可及的高楼上,他走在最下面,事不关己,貌合神离。渐渐地,他有了新的爱好,他越来越喜欢在上下班地铁换乘的时候把步履变得急促,像是在寻找某种独特的节奏,一种异于那巨大的同化力量的节奏。在这样的节奏下,朱晟得以重新在繁杂的日常工作的间隙里想想现代主义、想想杂耍蒙太奇或者马雅可夫斯基那朵穿裤子的云,在那些因为无法午休而眼皮针刺般疼痛的下午回忆起些许旧日形。他也不再自讨没趣般地和同事去讨论电影和艺术,除了和程歆越关系密切,他在公司里的人际关系展十分缓慢。
汽车组又迎来一个人事震荡期,新老同事来的来走的走,直接造成了工作秩序的混乱和效率低下。朱晟成了为数不多的老员工,他却对现状愈地不满意。忍无可忍,他只好去找程歆越诉苦。
“歆越,太糟糕了。”
“怎么了?”
“我觉得,现在整个团队完全没有g5上市之前的那股干劲了,包括我自己也是。我真的很担心现在团队的变化。早上我联系了半天,才拿到一个达喀尔活动的专访录音,这个东西应该是一凡早就安排的,我打了很多次招呼,结果今天扔到我这儿,现在这个东西已经完全没有时效性了。”
在朱晟去考试的这段时间,华远x5已经披上战衣踏上了达喀尔拉力赛的征途。本来,周一凡和他的皖河派驻团队全权负责这个项目的传播工作,可是因为人员的不稳定,许多细碎的活儿还是扔到朱晟头上。
“还有达喀尔的监测,现在的监测代理根本做不了,他们的资源集中在汽车媒体,但达喀尔的报道大多是体育媒体完成的。”
“这个况,你跟一凡说了吗?”
“早说过了啊!他让我叫监测公司加人,加什么人呀,根本就不是一个领域的。”
“那你就再跟一凡强调一下现在的问题,你可以建议他重新找一个能监测体育媒体的公司,但是需要加钱,你先问问他意见。小朱,别着急,我们也不知道达喀尔项目最后具体要传播到什么程度。我们和客户都在尝试。”
“最让我难受的是g5的稿况,”朱晟把自己的愤懑都倾吐了出来,“客户那边稿件确认就要拖很久,新的媒介也不知道到底行不行,稿子得非常糟糕,要是跟12月对比,真的惨不忍睹!”
程歆越既惊讶又感动,她看见了一个勇于担当和负责任的朱晟,觉得自己的培养没有白白浪费。
“朱仔啊,在你能够了解并控制更多的事的时候,你就会现,很多事是不能符合你的要求的。总要有个磨合跟妥协的过程。新的媒介过来,没有人正式、系统、完整地告诉他们客户的需求,稿的量和工作分配也没有定量到人,所以人家不好,也很正常。”
程歆越希望能够安慰朱晟。
“你现在能做的就是,把你认为有风险的地方指出来,提醒相关的人,能不能好转,就要看团队的力量了。现在,你就当是磨炼心性吧。之前好长一段时间我也这样,觉得很多事达不到我的标准,让我很懊恼很受挫。”
“好吧……那也只能这样了。我只是觉得,现在团队的战斗力好弱。”
“也不一定啦。新人需要一些时间,等团队架构明确了,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也不见得现在团队就很弱啦。”
“好吧……”
“哎哟,朱仔呀,你可真是个要强争胜的孩子。”
“你不也是吗,歆越。”
她的话让朱晟绪变好些了,却终究不能改变朱晟消极的状态。他尽力放平心态去工作,可平日里习以为常的办公室氛围,却在此时的冬季,换上了一副诡异的面孔孜孜不倦地侵扰着他。屏幕里电子表格伸长的曲线似乎蔓延到了身上,他抬头四望,余光似乎瞧见一头怪穿过了墙壁,办公室里铃声大作,却永远都没有人接听。更别说楼道里总传出的奇怪的呼吸声,当他走进厕所,站在墙角的矮小的清洁工人就一直眯着眼睛盯着他,手里还拿着钳子和一盆死掉的花。
98.十六黑暗之光(4)
他觉得,不是他不认识这里了,而是在这里,他神形皆被拘役。期待改变的萌芽,在他心中悄悄壮大。
春节前朱晟手头还有两个任务。一是独立承担华远汽车2009年年度公关传播总结报告的制作工作;另一个,是主持新力公关的年会。年会在先,报告什么时候做完什么时候放假。安小岚要带着汽车组所有客户经理级别的成员进入2010年年度传播规划的浩大工程之中,剩下的人里,有且只有朱晟一人能完成年度总结报告。他压力很大。至于年会的任务,除了占用时间,朱晟表示毫无压力。侯总要求他自己来撰写年会串词,朱晟笑笑应了下来,心想,这倒不是难事,在学校里,他做过很多这样的事。一下子忙碌起来,朱晟便没有时间去东想西想了,可在这时,他的身体却又开始不听使唤,疯狂的腹泻快要将他掏空,他变得苍白乏力,在接近年关的皇城气场中倍感虚弱。难道真的是年关难度吗?朱晟心想。
这恰好是年会频繁的时节,所有的酒店、度假村或者郊外的短途景点都在上演着相同剧目,煽励志视频、《nobody》舞、恶搞领导、颁奖和最后的酩酊大醉,已经形成一种专属于现代企业的文化,人们也乐此不疲。新力公关的年会也不例外。朱晟顺利完成主持任务,没有出错,也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唯一值得铭记的是,当宣布新力公关年度最佳员工时,他与上台领奖的程歆越的拥抱和她激动的眼泪。再之后,他便端起酒杯与同事们豪饮起来。印象中爱斐堡酒庄宴会厅的音乐声整晚都不绝于耳,浓妆艳抹的女同事们和喝红脸的男同事们像飞蛾一样在葡萄酒瓶和窗边的月光中来回晃悠。他记不得跟谁说过什么话,又夸下了多少海口,或者许下一些彼此都不会再提起的诺,他忘记了他肆无忌惮地灌醉自己的缘由,他更不知道在他记忆断层后,齐总亲自把他扛回了房间。
“小朱,是不是有个叫小鹿的人欠你很多钱啊?”
周一回到公司,齐总没有忘记拿此来侃戏朱晟。
大年廿七的时候,朱晟总算完成了年度总结,他重新回看了一遍修改了好几次的、长达一百多页的ppt文档,说不清心里是什么滋味。近千万字的传播总量,十余个声势浩大的公关事件,从数字上看,他们毫无悬念地突破了客户的期望。而实际上,他们确实在媒体和消费者心中叫响了华远的名字。但愿这些能对华远汽车的展有用吧,朱晟关掉电脑,与同事们一一告别之后,离开了凯悦大厦。
离开北京之前还有一件未结之事,他给王总打去电话,询问中心台工作的况。
“王总,是不是春节之前肯定办不好了。”
“他们那边太忙了,春节之前,人都到处跑着送礼去了,这几天的话可能比较悬啊。”
“那大概还要等多久呢?”
“小朱啊,这个事啊,咱们确实可能运气还是差了一点点,老是打不通关节。马上要过年了,明年的事是明年的事,我看啊,以后有机会再帮你吧。我明天就把搁在我这里的五万块打回给你爸爸,咱们都新年新气象,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
“好的知道了,谢谢王总。再见。”
挂了电话,朱晟出了不屑的耻笑声,他再也不相信这些人了。兜了一大圈的关系,远远没有自己靠实力找到的工作靠谱儿。朱晟心里暗下决心,以后还是离那些虚妄的海市蜃楼远一些吧,浪费大家的时间和表,难道他们不觉得没有意义吗?
回到家中,少波正一个人待着,没有一点儿要离开的意思。
“终于放假了。你多久的票呀?”朱晟问。
“我决定不走了。”
“为啥?”
“今年,我家里估计也不会像往常一样过年,我也刚回来,干脆就待在北京,好好为明年做做计划吧。”
“也好,哎,一个人过年,怪可怜的,到时候给你打电话。”
“没事,别担心我,我都想好了,大年初一,我一早就出去拍拍北京,估计人都没有。”
99.十六黑暗之光(5)
“不错,过年期间北京应该比较清静啊,外地人都走了。”
“对了,你知道吗,昨天晚上两点刚过家里来了三个人,四点的样子才走的。”少波说。
朱晟把这句话玩味了很久。
那两个小时里,他正熟睡,也许手臂有些微微麻,也许在做梦,也许房间的某个角落一堆灰尘悄然坍塌了,变成更细碎的尘埃。那三个深夜的访客一定看见了他堆在客厅的杂物和贴在墙上的那些电影海报,他们没有喧哗,没有惊醒隔壁熟睡的人,走的时候,也没有遗漏什么,没有留下任何显而易见的痕迹。朱晟越想越激动,觉得这桥段最适合生在侦探小说里,或者什么奇幻故事的系列,它像是某个大计划隐秘的一环,像某段人生的一把解谜的钥匙,像一个作者内心的伤处,别有用心的设计,只想让某个特定的读者读出隐藏的含义。仅靠想象它已经超越了模糊的生活,它的画面和声音变得如此的清晰,它就快要霸占了真理的山头,打破这宁静的安详的平凡和普通。
少波去火车站送静妤回家,夜深了之后,朱晟正坐在家中的客厅沉思。没有意外的访客,也没有光影斑驳的梦。他已经很自然地把这里称为家,即便这里暖气似乎不太足,多少还有些凉意。厨房里老旧的冰箱开始制冷,声音很明显,是那种持续不断的电流的嗡嗡声。朱晟在想,别处的生活,别处的人生,是怎样呢?
一出机场,朱晟就看见了在此等待他的妈妈爸爸。他快步走上去拥抱了妈妈,似乎这一次重聚已经间隔了太久太久。一路上,朱晟跟他们讲了许多以前在电话里说不清楚的见闻和感触,讲了他工作中的得失,讲他遇见的形形色色的人。进了市区,车速放缓,朱晟打开车窗,如饥似渴地接纳着家乡的夜色。天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空气中突然吹来了一股湿润的包含着孜然香味的凉气,街上的人很多,在橘色的路灯的映衬下,好似戴着那丝绒般稠密的冬雨织成的面纱。
“爸爸,王总给你把钱打回来了吧?”朱晟问。
“打回来了,折腾。”朱父的声音里有些无奈。
“我就说嘛。还是自己争取的好。”
“那你现在工作感觉如何吗?”
“感觉……挺累的。但是,我挺感激我现在的工作的。不过当然不是因为那点儿可怜的工资……”
“那因为啥呢?”妈妈问。
“我现在还说不清楚。主要是因为我现在做的客户。这家车企正在试图改变,这个过程很复杂,有好多好多不同的人都会被纳入其中。我也是其中一员。其实,本来这个事也挺简单的,它是我们的客户,给我们钱,我们干活。但其实这大半年过去了,我把我自己投入进去后,又觉得不仅仅是这样的。我现在觉得,它的改变也正在影响我的改变。”
“说的啥子哦,听不懂喃。”妈妈笑着说。
朱父也轻轻笑了,他没有表态,朱晟默认为他理解了自己的意思。
“哎,反正我现在还说不清楚啦。”
又过了一会儿,朱晟似乎稍微理清了一些思路。
“或者这么说吧。我现在做的,包括如果我继续在公关行业做下去的话,我是可以帮助企业客户来改变它们的公共形象、品牌价值和销量的。我想,我可以在这个行业里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但是,这并不是我想要的融入这个社会的方式。”
朱晟费力地解释着……
“你还是想做电影哇。”知子莫如母。
“是,今年我已经错过了很多机会了,再不抓住,以后就没人找我了。”
他忽然看清了自己迫切期待的改变究竟为何。
“对,我要辞职。”
“辞职?然后做啥呢?未必搞电影是说搞就搞的?”朱父质问道。
“肯定不是啊。我想先从写入手。”
“但是,考研成绩还没下来,要不等成绩出了再说?”妈妈问。
“不能等了!”朱晟忽然一下变得非常坚决,“我觉得毕业时候的选择太仓促了,我有些随波逐流的就被推了上来。而且我也不打算再把我的创造力和想法扔到工作里面了。爸爸,你肯定懂的,打工就是耗费青春给老板挣钱。”
100.十六黑暗之光(6)
“那你不工作,打算怎么养活自己呢?”朱父又问,这一次,他的语气不再那么怀疑,尽管还有很多的忧虑和担心,但总归多了一些肯定了。朱晟心里很高兴。
“我可以接一些小活儿来干。多写点儿文案多投投稿,放心啦爸爸,饿不死的。”
“那你辞了职不如回来。”妈妈说。
“还是在北京吧。”刚说出口,朱晟就瞧见妈妈眼里的失落。
“北京有啥好嘛?”
“北京没家里好,妈妈。但是,北京有两点好,光这两点就足够我先在那边打拼了。”
“是啥子嘛?”
“一是机会多,没办法,做电影的基本上都在北京;另外一点,恰好是因为它太不好了,气候恶劣,哪里都堵,房子那么贵,房租也一直在涨,而且压力也挺大的。但是,就是因为这些,才会激励我不断地想要改变现状,想要成功。妈妈,我要是回来了,家里房也有车也有,那我不如天天在家看电视好了,那你看见我也烦吧。”朱晟笑着对妈妈说。
“算了,随便你,你自己想清楚就好。”
朱父下了最后的结论。
回家后的第一顿饭,朱晟胃口大开,觉得比这一年来他吃过的所有东西都要好吃。
春节如期而至。除夕夜,窗外无数颗惊雷炸响,朱晟待在没开灯的房间里,望着那无休无止的斑斓明明灭灭,拨通了章小璐的电话。
“小璐?”
“嗯。”
“终于肯接我电话了。”
“那我马上挂。”
“别啊——”
她已经接了,她不会挂的。
“小璐,我只想告诉你,我好想你。”
章小璐没有说话,于是,周围的嘈杂也随之而降低了音量,再过了一会儿,似乎时间也停止了。
“我们和好吧。”朱晟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平淡一些。
“如果我说不呢?”
朱晟顿了一下,换了一个更加深沉的语气。
“那我就一直等,等到你说好为止。”
“那要是我过段时间就跟别人在一起了呢?”
“那……那我就,”朱晟好不容易铺垫的深沉前功尽弃,“你别啊!你不能跟别人在一起。”
“为什么不能呢?”章小璐的声音里似乎传出了一丝笑意,朱晟松了一口气,她终于松口了。
“因为,小璐,这问题对我来说,并不难回答。因为我爱你。因为我比其他所有人都要爱你。”
“油嘴滑舌。”
“你原谅我了吗,小璐?”
“讨厌。没有原谅,就是没有原谅。”
新年的钟声敲响,爆竹的声音更大了,朱晟挂掉电话,开始回望这一年来走过的路,他看到的只是个徘徊留恋的身影,而他自己,依旧在路上。
还好,他并不孤单,至少,听上去是。
还有两天上班,程歆越在邮箱里查收到一封抄送给她和周一凡,送给安小岚的邮件,看完后,她沉默了很久。
安总:
年前那天收到你的邮件,我就去书店看完了《2小时品牌素养》,虽然还没有细细消化,但管窥一豹,从书中得以了解到了品牌传播方式的衍变,已然让我受益匪浅;《定位》暂时还没有找到,但是我会想办法找来看的。没有回你上一封邮件,十分抱歉,那两天自己的事比较多,回家以后也一直没有回复。但你对我的关心和指点,真的让我十分感动。这样的感动,在加入新力、加入汽车组以来,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
安总,写这封信,是想跟你说,我决定辞职了。
在家这段时间,我好好想了想自己这一年以来的得失,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展规划做了更慎重更深入的考虑,我觉得,我还是希望回去做与电影相关的工作。原因有两点,先是公关行业给我带来的巨大冲击。我真的喜欢这份职业,而正是这样,我觉得,如果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话,我会更投入、更忘我地去工作,长期这样下去,我真的会一心扑在公关上,而我一直以来追求向往的电影梦想,恐怕就再也回不去了。
101.十六黑暗之光(7)
第二个原因,今年已经是我的本命年了。***很快我就要24岁了,想了想,自己现在有什么真正能拿得出手的作品,想了又想,其实,的确没有。时间湍急如流水,我不确定,我究竟在其中拾起了什么,望眼欲穿,手中却还是空空如也。可我能确凿地感觉到那蓬勃旺盛的力量,我不想再错过,不想再浪费掉了。
安总,你一直都如此地支持我的想法,支持我的选择,这一次,也希望你能理解。
朱晟
2010年2月20日
等朱晟回到公司的时候,安小岚已经给他安排好工作交接的人了。因为朱晟做的工作太多太杂,交接的事宜一两天是无法做完的。此后的一周,朱晟都在公司挥着余热,一边打包,一边在规划着自己全新的人生。或许他会先出门远游一番,或许他即将开始准备研究生复试。无论怎样,他的心都十分地轻盈,不再因为加班而恼怒,他变得更加豁达、耐心。同事们都很舍不得他,特别是程歆越,可她却不愿表现出来。
“歆越,你很忙吗?”
“当然。”
“快下班了,回去好好休息,明天再弄嘛。”
“估计我准时下班的日子已经结束了,唉。”
“歆越……我好舍不得你的,也不想看到你这么累。”
“那你就经常跟我联系,给我讲好玩儿的事和你的新生活啊。那我就不这么累了。”
“会的,你放心。对了你可以加我微博,是个很好玩儿的新玩意儿。”
“好啊。你工作交接怎样了?”
“基本完事了。不过我想最后再把二月份的月度报告做了再走。”
这是朱晟在新力公关的最后一天。他仍旧在加班。晚上八点,他叫了一份外卖,独自拿到大会议室来吃,这里曾是他第一次来面试时做卷子的地方。他看了看周围,和他初见这里时并没有太多区别,只是白板上多了一些马克笔记下的传播策略。就像朱晟自己,之前,他是一张白纸,现在上面多了一些东西,可从远处看,仍旧是一张白纸。
九点的时候,同事们已经走得差不多了,白宽也准备离开公司。朱晟送他出去,他嘟囔着说了许多鼓励的话。
“好好照顾自己。”
说完,白宽离开了。
十点的时候,程歆越也站起身来,安小岚招呼她一块儿走。
朱晟没有起身,也没有说话。
直到程歆越俯身过来,朱晟才抬起头。
“我真不想亲眼见到这一幕生。”朱晟说。
他站起身来和程歆越相拥。
“小朱,我警告你,你别逗我啊——”
还没说完,她就哭了起来。
朱晟做完报告,送完毕时,办公室已经空无一人了。他依次把所有的灯都关掉,动作熟练而又眷恋。最后,他把门卡放在前台,锁上了大门。
再见了,新力!
朱晟在心里默默地喊。
回到家的时候,没有人在,家里的电不知道什么时候耗尽,漆黑一片,朱晟站在房间里茫然了一会儿。他突然意识到,此时已经是三月了。他想起了去年三月他刚刚从佛山回到北京时,心中的无力感和呆滞的神。现在,一切都像回到了刚刚开始的那样。
但这一次,朱晟却有了比前一年清晰得多的坚定。即便前途的未解之谜仍旧让人困惑,可他却充满了披荆斩棘的勇气。因为他知道,漫长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此时的他,才真的毕业了吧。
迎接朱晟的是这迷离的黑暗。
他却觉得有光,在暗中绽放——
2011年4月30日初稿
2011年10月24日二稿
完
后记
我更多的想说说我现在的生活。
比如昨天,我熬了夜,清早六点刚写完一个电影剧本的梗概,然后沉沉睡去,快十一点的时候从梦中醒来,费了一些功夫才找到脚趾抓紧地面的感觉。洗漱罢出门,从北三环外的牡丹园出,横穿整个北京来到南城的马家堡跟“娱乐公式”的合伙人吃饭开会。下午,在同事的家里赶制了一些公司项目所需的相关文件,忙完后看几个了《10+10》台湾导演短片集里的片子。接着又出门向东转移,晚上受邀去看bsefx包场的《四大名捕》,他们包揽了这部电影的视效。出字幕的时候,我和大家一同鼓掌,庆贺他们的成功。
102.十六黑暗之光(8)
走出影院,我穿过villge南区和北区之间的小街,去寻找京城名记困困在她那篇广为传颂的《三里屯碎片》里反复提到的杯子蛋糕店。我点了一个巧克力蛋糕并向服务员索要了一杯白水,当时正饥肠辘辘,一天下来在这城里竟奔走了近七八十里路,思绪混乱,疲乏不堪。囫囵吞枣般地咽下蛋糕后,我丝毫没有体会到那种品尝当代都市传奇的感觉,反倒像吃掉了被媒体、熙熙攘攘的微博和四处兜售的**共同编织的盖在北京城上那块斑驳浮华的糖衣,留下的,只剩一丝意犹未尽的违和感。
然而,我和我周围的大部分人,都还对此乐此不疲,把皇城令人倍感虚弱的气场置之一边,前仆后继地投入到更激烈繁忙的追逐与被追逐中去。
我个人表示这实在太funny了,如果我不用文字将其里外前后记录下来,那是多么大的遗憾啊。
或许这,也是我写这部小说的初衷。我和小说主人公朱晟一样,我们都是初来乍到者,我们的故事也都刚刚开始,且都值得记录。我想尽力尽可能多的把这个时代和这座城市的奇异截取出来,通过朱晟的际遇将之拓印,可我无法做到更多的详细和周全,对于很多漂浮旋转的意象和耐人寻味的传说我也并未吃透,功力尚欠,更遑论技法,作品的不成熟与缺陷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我很庆幸我把它写了下来,因为我知道,过了这个年龄和阶段,恐怕这些讲述与感悟都难再如此呈现了。
小说能够完成和出版,我要感谢很多人,在这里,要特别感谢你们。感谢西安的雎励军先生和赵小峰先生,你们的热心举荐让这本小说在数次碰壁后终于有了出版的可能,感谢齐荣兴先生对我的赏识和关照,三位先生对我这样一个无人知晓的创作新人的鼓励和支持,是为伯乐之恩;感谢太白文艺出版社以及本书的责编强紫芳老师;感谢萧开愚老师,您对我的批评和赞许对我来说是笔太重要太重要的财富;感谢《车时代》杂志主编蓝河老师;感谢贾卓斐对我写作上的极大帮助;感谢冉晶帮我设计封面,你的理念和趣味深得我心,感谢勇靓的插画以及盛洁的帮助;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爱护我的师长、同事和朋友们,我爱你们。
感谢爸爸,无论如何你认可了我的执拗和坚持,一如认可了我一直以来那些任性和不成熟的选择。
感谢妈妈,母子之间话不用多说,此刻我只想给你个大大的拥抱。
感谢思远,你的支持,能让我真正的心无旁骛地在这个城里静下来写作。你放心,我会好好努力,以后请你吃各种好吃的。
按我之前的性格,这个时候该感谢我自己了,但这次,还是算了吧。写完这本小说,最大的收获是让我觉得心里对文学更加敬畏了,我觉得这是人世间真正美妙的事,自己如果不能越做越好,简直羞愧。
当然也谈不上感谢文学。
因为我所做的这些,只是为了离它更近一点,再近一点,更近一点罢!
余蛟雨
2012年7月13日
《 笔下文学 》整理收藏 www.Bxwx.Org( 毕业生(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36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