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部分阅读
军第三舰队损失最为惨重,除了少数在港外巡航的小型舰艇外,泰国海军第三舰队所属的全部舰艇均被击沉在攀牙港内。战后攀牙一度被称为“泰国的珍珠港”。
开战前原先驻守于攀牙,威慑安达曼海地区的泰国海军“查克里.纳吕贝特”号轻型航母及其配属的护航战舰为首的泰国海军大部分新锐战舰均被调入东盟联合舰队,所以留守在攀牙的泰国海军第三舰队虽然数量庞大,但主要由一些老旧的主力舰艇组成。
2艘来自美国海军的退役战舰—诺克斯级导弹护卫舰:普哈.约特发.朱莱罗克(461)号和普哈.罗特拉.纳哈莱(462)号当时正位于攀牙军港的外围。作为美国海军70年代的反潜主力舰体,泰国海军引进这2艘战舰的目的便在于强化泰国海军的反潜作战能力。
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终结这两艘长寿战舰的杀手正来自于水下,3艘隶属印度海军第8潜艇中队的“鲉鱼”级潜艇,早已缓缓进入预定的攻击阵位。
开战之前印度海军潜艇部队编制有第4、第8和第18三个潜艇中队,拥有有14艘俄制潜艇(10艘877EKM型“基洛”级潜艇和4艘“狐步”级潜艇)和4艘从德国HDW公司采购的209型潜艇。整体实力足以称雄于印度洋上。
但是印度政府却并不满足,为了更为加强水下作战力量,印度海军还制定了一项代号为“75号工程”的大规模潜艇建造计划。根据此项计划,印度海军将在未来30年内建造24艘能够装备远程巡航导弹的攻击潜艇和数艘核动力潜艇。
而引进“鲉鱼”级潜艇正是这一庞大扩军计划的第一环。
“鲉鱼”级潜艇是法国于1996年公开的专为外销设计的新型柴电潜艇,西班牙伊萨造船集团于2002年加入该项目,成为其中的一员。
作为法国海军多年建造柴电潜艇经验的结晶。该级艇水下排水量为1650吨(若装备IP系统,水下排水量将增加至1900吨);艇长约为63.5米(装备IP时为74米),耐压壳体直径6.2米;水下航速4节时续航力480海里(装备IP时为1400海里);水下最大航速20节,水面最大航速12节;潜深超过300米。
采用水滴形外壳,并尽可能减少了艇体外附属物。艇上主要设备广泛采用浮筏技术,关键部位还使用了双层减震。精心设计的螺旋桨具有较低的辐射噪声。由于潜艇的耐压壳体采用高弹力钢建造,重量较轻,可使艇上装载更多的燃料和弹药。鲉鱼级潜艇的高度的自动化,关键功能的实时分析和冗余设计,使其编制人员可减少到31人,正常值班仅需9人。
“鲉鱼”级一经问世,便定单不断,智利海军1997年12月订购了2艘,其中第一艘于1998年7月正式在法国造船局瑟堡船厂开工建造,于2004年交付,西班牙海军则订购4艘该级潜艇。
但是在和印度的交易过程中却是一波三折,麻烦不断。经过各方面的权衡和比较,印度海军先后放弃了德国HDW公司的209 1500级潜艇和俄海军“阿穆尔-1650”级潜艇。
于2004年8月份,印度海军新任参谋长宣布同法国方面就6艘“鲉鱼”级潜艇交易项目达成协议,待印度政府安全问题委员会批准该合同后,即可执行,合同总价值约20亿美元。
但在2005年局势又发生了变化。法国政府似乎吃定了印度这个“国际军火市场的购物狂”,将购买合同临时加价达34.8亿美元。令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CCS)进退维谷。
好在德国HDW公司出来救局,提议印度方面购买其最为先进常规潜艇214级,214级潜艇不仅装载有印度海军梦寐以求的燃料电池IP系统。而且印度海军已经装备了HDW公司研制的209级潜艇,这些艇由马扎冈船坞有限公司负责维修、改装和维护。据HDW公司的专家说,马扎岗船坞有限公司仅仅需要6个月的准备时间就能开始建造新型的214级艇。
不过印度军方最终以30亿美元的成交价格在2005年10月6日与法国签订了6艘“鲉鱼”级潜艇的购买合同。按照合同,法国DCN与西班牙伊萨造船集团将向印度转移“鲉鱼”级相关制造技术,由马扎岗船坞有限公司进行建造。
原定于2008年才交付的“鲉鱼”级潜艇在印度政府日益紧迫的开战要求下,提前交付给印度海军。作为印度潜艇水下舰队的尖刀部队,在2007年12月8日的“因陀罗之雷”突袭行动中,秘密潜入泰国海军的攀牙军港。
第二十一章:“狼群”VS“狼群”(二)
远离战火纷飞的马六甲海峡直到安达曼海的危险地带,风平浪静的孟加拉湾上3艘印度海军的“鲉鱼”级IP动力潜艇正以6节的航速平稳的航行在水面上。
无所事事的水兵们在并不宽阔的潜艇甲板上懒洋洋的沐浴着久违的阳光,而在舰桥上,年轻的印度海军上校帕拉沙尔却无心享受这份平静。
按照原定的计划在完成对泰国海军比邻安达曼海一侧的重要海军基地攀牙军港之后,印度海军的3艘“鲉鱼”级IP动力潜艇将穿越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北侧的科科海峡脱离战区。穿越孟加拉湾,抵达印度海军在印度东海岸最大的海军基地—卡达姆巴海军基地,开始为期一个月的休整。
但是随着中国的参战,印度海军原先绰绰有余的海军力量,开始显得单薄起来,原先那令人神往的假期也就自然而然的被取消了。帕拉沙尔和他的同僚们在穿过了科科海峡之后,又被命令转向向南,前往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布莱尔港接受补给,然后再度前往战场。
怀着失落的心情,帕拉沙尔等人再度穿越科科海峡,但是还没等抵达布莱尔港便得到消息,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要塞群遭遇到中国空军的远程打击,几个大型补给码头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毁伤。要塞司令部鉴于随后将与中国方面展开的远程对攻,不建议这3艘新锐的“鲉鱼”级IP动力潜艇在危险的布莱尔港接受补给。不得以这艘的潜艇不得不第三次穿越科科海峡,在孟加拉湾接受印度海军的大型综合补给船的海上补给。
平静的孟加拉湾的水平线上还看不到只帆片影,印度海军伊尔-38SD型反潜巡逻机倒是不时的掠过头顶,这些已经服役了近30年的老旧战机,自2006年接收了俄罗斯军方价值3500元的改装之后,在飞机上装置“海龙”式通用巡逻组件。
该组件包括新型合成孔径雷达、高解析度前视红外系统、微光电视摄影机、新型电子战系统和磁探测器。改装升级后,伊尔-38S的作战效能大幅度提升。可以发现90公里范围以内的空中目标、320公里以内的海上目标。它可同时监视水上和水下30个目标。可以用于无线电水下、水上和空中侦察,并能向武器提供坐标,甚至可以充当“布拉莫斯”巡航导弹的发射平台。
看着这些灰色涂装的巨鹰不停的盘旋在自己的上空,帕拉沙尔的心情多少感到一些安慰。作为一个潜艇指挥官,他一直认为,隐蔽是潜艇最有力的武器。而他们的舰队却已经在危险的战区连续多次重复穿越同一区域。而且还频繁的接收总部的无线电指令,此刻已经失去了隐蔽性的保护,处于最危险的阶段。
曾多次在孟加拉湾担任印度新型核潜艇试航任务的帕拉沙尔,清楚的知道这片看似平静的海域水下隐藏着什么。这里并不是印度海军的后院。但除了祈祷补给船能尽快赶到预定地点以外,帕拉沙尔此刻别无选择。
姗姗来迟的补给船终于出现在了孟加拉湾的夕阳下,这艘名为“乔蒂”号的综合补给船号称是印度海军目前最大的、也是最先进的补给舰。作为昔日红色帝国—苏联海军航母编队的补给舰艇。“乔蒂”号的同型舰艇共建造了11条。她的姐妹舰中便有经中国大连造船厂续建完毕后于南海舰队服役的中国海军“青海湖”号。
该舰1996年7月服役,舰长179米,宽22米,排水量35900吨,航速18节,可续航20000海里,能在12级风力下安全航行。常年累月的海水侵蚀加上印度海军灰色的涂装,令这艘巨舰显得有些肮脏。不过此刻帕拉沙尔已无心关注这些。他只想快些离开这令人不安的水面。
随着身躯庞大的“乔蒂”号缓缓转向,与帕拉沙尔的潜艇平行。“乔蒂”号上的水手启动补给装置,长长的输油管线象一条黑色的巨蟒,在“线控导向浮标”的牵引下,迅速向帕拉沙尔的潜艇游去,最终和潜艇输油管口对接。
在帕拉沙尔眼中无比漫长的十几分钟只后,潜艇上的输油管线终于脱离了潜艇的艇体,缓慢的缩了回去。帕拉沙尔长出了一口气,他的潜艇慢慢的离开了补给阵位,而后的2艘印度海军的“鲉鱼”级IP动力潜艇从两侧靠上“乔蒂”号准备接受补给。
“准备下潜吧!”帕拉沙尔对身边的水手们命令,孟加拉湾的海面上此刻已经漆黑一片了。这让帕拉沙尔回忆起了那个突袭攀牙军港的夜晚。
毗邻着旅游胜地—普吉岛的攀牙军港,在无孔不入的印度和日本谍报人员的重重监视下,几乎没有秘密可言。在印度军方的军用卫星的镜头下,泰国海军的2艘“诺克斯”级导弹护卫舰停泊在攀牙军港的外侧,而在港区内侧左翼是2艘“达比”级护卫舰,右翼则是老旧的坎农级护卫舰“平克老”(413)号和泰国海军第3舰队的留守旗舰—亚罗级护卫舰“玛古.拉差古曼”号。而在港区的最深处则是数量庞大的辅助舰艇和巡逻艇。
隐秘穿越了泰国海军两道反潜声纳基阵的印度海军3艘“鲉鱼”级常规动力潜艇在黄昏之前,低近到距离泰国海军泊位6公里左右的攻击位置。缓缓打开舰首的533mm口径鱼雷发射管,逐一调整射击逐元。
第一声沉闷的爆炸发生在“诺克斯”级导弹护卫舰的舰体中央。巨大的爆炸声随后响彻了整个军港,巨大的火光几乎映红了潜望镜前帕拉沙尔的双眼,那是致命的一击。533mm口径鱼雷巨大的破坏力将这艘老旧的护卫舰几乎折为了两截……。
但此刻一个更为巨大的火球即将令攀牙军港的夜晚黯然失色。3枚高速袭来的潜射导弹出现在了孟加拉湾的夜空中。那是中国海狼的水下獠牙—C-802型潜射反舰导弹。
那是一艘中国海军“宋”C/D型IP动力潜艇的绝杀。C-802反舰导弹采用无动力发射方式,导弹装在密封的水下运载器内,与海水不直接接触。运载器外形酷似一枚鱼雷,长6.5米,重约1500千克。装有导弹的运载器发射出水后,导弹与运载器通过控制器分离,导弹启动自身发动机,按正常反舰导弹的攻击弹道飞行,直至命中目标。
而此刻的“乔蒂”号正处于补给的状态下,任何的机动和回避都已经是来不及的,印度的水手们只能忙乱的切断输油管。但此刻高速袭来的导弹已经击中了满载武器和油料的“乔蒂”号了……。
第二十一章:“狼群”VS“狼群”(三)
在印度海军承受着“乔蒂”号大型综合补给船的灾难的同时,同一时间在苏门答腊岛南侧的广袤印度洋,波涛汹涌的海底,另一场无声无息的暗战也在同时进行着。
以093D型攻击核潜艇“雪豹号”和“北虎号”为首的水下尖兵部队还包括3艘 “宋”C/D型IP动力潜艇和2艘“基洛”级常规动力潜艇。在借助洋流穿越了巽他海崳螅庵陆⒍颖阏箍?50公里的大弧线向北挺进。
作为中国核动力攻击潜艇部队的主力和脊梁,093系列攻击型核潜艇一直以来一直饱受外界的窥探和猜测。093型核动力攻击潜艇的最早研制设想早在1980年就已经出台。
当时,伟大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视察了海军潜艇部队时尤其提到了要大力发展核潜艇,并且要求“这个核潜艇的东西要走在其他军舰的前面”。于是海军部于1980年11月下达了研制新型核潜艇的计划,当时要求要达到前苏联第三代的技术性能指标。经过三年的反复论证和立项,093型于1983年7月正式上马。
但与当时中国的其他新锐武器的研制计划一样,093型核动力攻击潜艇的研制也经历了风风雨雨,几经波折。最主要瓶颈是来自于核反应堆的研制和舰载武器系统。直到1996年我国新型核反应堆技术出现重大突破。
原先的中国核潜艇均采用前苏联于6、70年代采用的压水堆方案,但是由于国内技术不过关,同时从国外引进又无可能,这导致核潜艇的研制无法有所进展。中国为解决这一矛盾于80年代后期起另辟奚径,开始研制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高温气冷核反应堆技术。
高温气冷反应堆是一种用氦气作冷却剂的先进核反应堆,采用全陶瓷型球形燃料元件(核燃料经20多道工序加工成直径为6cm的球状物),冷却剂即为氦气,慢化剂和结构材料采用石墨,堆芯最高温度达到1600摄氏度。反应堆可采用模块化方式制造,建造时就像搭积木般,能随时连续地装卸核燃料和不定期停堆拆卸更换,因而和其它反应堆相比,可用率约高达45%以上。
高温气冷反应堆也是惟一能提供高温核工业热的核能源,它能产出950℃以上的高温,工作效率是压水堆温度的三倍。
1996年中国自行研制的国产高温气冷核反应堆研制取得技术性突破,困饶多年的堆内温控问题基本解决。1997年底第一台高温气冷核反应堆样堆研制成功,并成功在四川试运转。093型核潜艇的研制便走上了快车道。
在093系列攻击型核潜艇的建造工程中,中国海军一改过去先建首舰,经过反复调试再投入小批量生产的惯例。后续艇几乎与首艇同时开工,只是在吊装反应堆时进度落后。这种快马加鞭的建造形势一方面是迫于周边形势,更主要的是因为经过长期积累093型的技术比较成熟。
最先加入人民海军作战序列的是093型,作为汉国海军093级攻击型核潜艇的初期型号,于1999年秋季下水,经过近三年的舾装、试航、试验、改进,于2002年加入现役,共建造两艘。
其水面排水量约6000吨,采用双壳体结构,一台改进型压水堆,功率10兆瓦。该艇水面航速18节,水下航速25节。
武器方面,093的艇首有六个鱼雷发射管,其中四个是533毫米,用于发射鱼-5改和鱼-6反舰、反潜两用鱼雷,两个650毫米鱼雷发射管,专门发射鱼-8重型反舰鱼雷和反舰鹰击-83水下发射导弹。更主要的是在他的指挥台围壳后,设计有一个导弹垂直发射舱段,可以发射远程反舰覥aoHN-3型反舰导弹,携载量12枚。
093型攻击型核潜艇是中国首次在核潜艇上应用橡胶消声瓦取得成功,此举可极大地提高自身的隐蔽性,减小敌方声纳的探测距离。同时工程技术人员还在反应堆减速装置与艇的固定连接中首次使用了弹性减震装置和减震套垫,使得艇的动力系统所产生的噪音,需通过减震装置传向艇体,大大减少了噪音辐射。
093型的总体噪音水平大约在95-110分贝之间,总体战力相当于美国国海军668(I)“洛杉矶”级和俄罗斯海军“阿库拉”I型。
在中国海军的093型攻击核潜艇其主要用途是消灭敌方各型潜艇,特别是敌方的弹道导弹核潜艇,而摧毁敌方大型水面舰艇编队、和打击纵深陆上重要目标等任务则由093D型飞航式攻击核潜艇来担任。
093D型飞航式攻击核潜艇与093型攻击型核潜艇从某些方面来看,根本就不能归为同一级。与主要依靠鱼雷为攻击手段的093型攻击核潜艇相比,093D型飞航式攻击核潜艇的主要攻击手段则来源于其舷侧以40°前倾角布置18具巡航式导弹发射筒。
毫无疑问,如果说093型攻击型核潜艇是中国海军的“阿库拉”的话,那么093D型飞航式攻击核潜艇则担负着前苏联远洋潜艇部队中“奥斯卡“级飞航式攻击核潜艇—“航母终结者”的角色。
在全力建造093型和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的同时,开工建造几乎是全新一级飞航式攻击核潜艇的093D型,这一决策在很长时间内在中国海军界内是饱受争议的。
毕竟在冷战结束以来,以美国海军的668(I)“洛杉矶”级为代表的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了各国海军潜艇部队发展的主流。继续秉承“红色海狼”—前苏联核潜艇部队的发展思路,很难不令人有重蹈覆辙的担忧。
但在时任中国海军司令岩风起中将的大力倡导和坚持下,2艘093D型飞航式核动力攻击潜艇的建造还是被提上了日程。
正是由于中国海军几乎在同时开工两型风格迥异却又均以093级为名的攻击核潜艇,导致海外对中国海军093级核潜艇的报道出现了空前的混乱。美国海军报告、简氏军舰签、香港、台湾各执一词。其实都只是盲人摸象而已。
“其实我们搞飞航潜艇的历史一点也不逊于苏联老大哥。”站在093D型攻击核潜艇“雪豹号”的舰桥上,柯云怒上校看着眼前忙碌工作着水兵,不由得象起“雪豹号”下水前的那个夜晚。在刺骨的北风中,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军工抚摩着“雪豹号”布满消声瓦的艇体自豪的说道。
从冷战时期美苏两国飞航式攻击潜艇发展的过程来看,虽然两国均拥有强大的技术储备,但其发展过程也是一波三折的。美国从1947年初就用“天狮星”I型、Ⅱ型飞航式导弹改装常规潜艇。苏联也从1959年开始用л一5型导弹改装w级常规潜艇,成为644型(“双筒”型)和665型(“长箱”型)。其美苏对潜艇是否装备飞航式导弹有不同的结论。美国最后放弃了在潜艇上装备翼展很大的飞航式导弹,而苏联则一直大力加以发展,先是有了E一1级核动力飞航式导弹潜艇,接着又有了J级飞航式导弹常规潜艇,而到奥斯卡级达到发展的顶峰。
而中国海军以33型(R级)常规动力潜艇为母体,在上层建筑内左右舷各增设了三座箱式导弹发射筒,增加了自动测风仪、方位水平仪和雷弹合用的射击指挥系统,改装了雷达。产生了中国第一艘发射飞航式导弹的常规潜艇—33G型武汉级潜艇。
此后虽然中国海军一直在致力于通过鱼雷发射管和导弹垂直发射舱段进行反舰导弹的水下发射能力的研究,但是大型飞航式攻击潜艇的研制工作也从未中断过。
而093D型飞航式攻击核潜艇的研制成功绝非是俄罗斯海军“奥斯卡”级的简单拷贝。更凝结了中国军事工业数以千计的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汗水。
第二十一章:“狼群”VS“狼群”(四)
093D型攻击核潜艇是中国海军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飞航式攻击型核潜艇,艇长101.6米,宽12.7米,水下排水量9700吨,艇员编制108人。可以携带18枚俄制P-700“花岗岩”(北约编号SS-N-19“海难”)反舰导弹、或24枚中国海军自制的鹰击—12/YJ12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执行远程打击敌方包括航母在内的大型舰艇编队的任务。
在中国海军的21世纪初的作战预案中,2艘093D型飞航式攻击核潜艇将在2-3艘093型和091型多功能攻击核潜艇的掩护下,隐蔽进入攻击战位,配合航母编队舰载航空兵和空军远程打击集群对敌方航母编队实施饱和式攻击。在中国海军航母编队还未成型的很长一段时间内,2艘093D型飞航式攻击核潜艇一度扮演着中国海军反航母作战中流砥柱的角色。
但是随着中国海军“直辖市”级重型航母的陆续建成,093D型核潜艇一锤定音的作用逐渐被削弱。在前不久与日本在南中国地区的“军事摩擦”中,柯云怒上校所指挥的093D型核潜艇“雪豹号”和同型舰“北虎号”也无缘担任对日本海上自卫队“十∓mp;#8226;九舰队”— 第2护卫队群的主攻任务。
而是对一直在菲律宾东南的苏拉威西海游弋的日本海上第4护卫队群施以老拳,虽然一举击沉了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五月雨”号、“山雪”号,重创“濑户雪”号。但是这一成绩显然无法令雄心勃勃的柯云怒满意。毕竟射程550公里,飞行速度高达2.5马赫,重达7吨的俄制P-700“花岗岩” 反舰导弹一直以来都是以打击美军“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为目标设计的。
不过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并未让柯云怒和他的水兵等待太久,中印战争的爆发令中国的海狼们再度闻警出动。在结束了对日本海上第4护卫队群的“昨夜长风”的远程打击之后,“雪豹号”和“北虎号”便返回中国海军位于越南南部的金兰湾海军基地进行休整。相对于水面舰艇的同僚来说,休假对于潜艇上服役的水兵们来说显得更为珍贵。
在金兰湾仅仅休整了10天,“雪豹号”和“北虎号”便再度接到了出发的命令。针对这次中印战争,中国海军出动了空前庞大的水下舰队。作为“突击部队”行动的2艘093D型飞航式攻击核潜艇“雪豹号”和“北虎号”由金兰湾海军基地隐秘出发,在3艘“宋”C/D型IP动力潜艇的护航下经南中国海、爪哇海、再借助洋流穿越了巽他海崳胨彰糯锢暗耗喜喙阗蟮挠《妊蟆?br />
一个美国海军“俄亥俄”战略核潜艇的艇员曾不无自豪的宣称过:“所有美国海军的核潜艇只要一离开洛杉矶军港,就可以听到马六甲海峡船只航行的声音,并能够从航行的声音分辨出是哪一型船只”。 这一说法当然不是单纯要炫耀美国海军核潜艇的单艇探测能力,而是因为在马六甲海峡美军早已建立有一套固定于大洋底的阵列式潜艇探测系统。
这套系统形成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主要作战对象是无所不在的前苏联的核潜艇部队。这套系统为被动式声纳接收系统,以50海里左右的间距,阵列形式遍布三大洋的要冲,之间的联系为海底电缆。而马六甲更是美国海军严密监控的众衷之重。
所以在协助印尼林光昭政府平定叛乱之后中国海军的潜艇部队将避过马六甲海峡,另辟蹊径由太平洋进入印度洋战区。
横亘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印度尼西亚群岛由13667个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星罗棋布的岛屿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水上通道,在世界海洋交通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望加锡海峡、龙目海峡和巽他海峡,这三条海峡是穿越印度尼西亚群岛,沟通两大洋的海上咽喉要道。
而巽他海峡位于印度尼西亚群岛中的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长约120公里,一般宽22-110公里,平均水深远远超过马六甲海峡,非常适于大型舰船通航。巽他海峡因此成为太平洋通往印度洋的重要战略通道之一。由于海峡水深,峡底多为泥、沙、石、贝质,因而非常适于潜艇的水下航行,但由于航道狭长,最窄处仅有3.3公里,战时也极易遭到封锁。
所以在雅加达光复之后的不久,中国海军在巽他海崳辈嗟哪司鄄渴鹆讼嗟笔康那蓖Р慷右钥刂普庖徽铰砸馈T凇把┍拧焙汀氨被⒑拧贝┰劫闼O康墓讨校钟?艘“基洛”级常规动力潜艇加入到了这支水下突击舰队的行列中来。
7艘中国海军的新锐潜艇展开间隔150公里的大弧线沿着苏门达腊岛南部的海岸线向北挺进。在长达15天的漫长航程中,舰队保持着水下静默的状态穿越了暗礁林立的明打威海峡。迂回到了马六甲海峡西侧的安达曼海边缘。但真正的考验却刚刚才开始。
同样师承前苏联海军的印度潜艇部队,同样深知潜艇这一水下杀手在现代化海战中的巨大威力。鉴于与中国同样的忧虑,印度海军并没有草率的将精锐潜艇部队穿越马六甲海峡,而是将他们作为反潜作战的主力。
在前苏联海军的战略操典中反复强调,在反潜防御作战中必须高度集中反潜兵力,必须密切协同作战,这是克敌制胜、共同完成反潜任务的基本保证。
围绕着印度海军最前沿部署的“辛格”号航母战斗群构筑了空前严密的反潜网络,常规动力攻击型潜艇及反潜飞机部署在防御区的面向安达曼海-印度洋一侧,水面舰艇和岸基反潜直升机则部署在马六甲海峡的正面,用以执行连续巡逻任务。
正如坦克本身就是最好的反坦克武器一样,潜艇同样也是最好的反潜艇武器。敌我双方的潜艇,都在同一物理介质内、同一工作深度上作战,拥有类似的声呐,这就决定了用潜艇能比其他反潜兵器更好地遂行反潜任务。
3艘来自俄罗斯的“基洛”级877EKM型潜艇巡弋在马六甲海峡西侧和安达曼海的南段,在以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为前进基地的印度反潜战机的配合下,牢牢的封锁着印度洋的海底。
面对着印度海军的严密的反潜线,柯云怒和他的战友们不得不谨慎而小心起来,在印东(盟)战争中,新加坡海军第171中队的2艘“海蛇”级潜艇便是草率出击,在击沉了印度军方临时征用的几艘滚装船之后,便在印度军方的潜艇和反潜机的联合绞杀下,消失在了冰冷的海底。
“舰队前方1500米,声纳浮标入水。”随着艇上声纳兵清脆的音线,柯云怒不得不向“雪豹号”的大副韦南向少校作了一个减速的手势。钢铁巨鲸迅速从10节左右的巡航速度下降到4节的静默航速,并下潜到300米的深度。
“这已经是今天的第三次了。”柯云怒有些无奈的看着“雪豹号”舰桥上正一分一秒奔驰着的天体钟,随着与印度海军“辛格”号航母战斗群的距离不断缩短,印度海空军的反潜网也越加严密起来。
印度空军的伊尔-38SD和图-142M反潜巡逻机以安达曼岛上基地为中心800—900海里的广袤区域内,盘旋于7500—9000米高空,以250—300节的航速执行搜索任务。
印度空军的巡逻机抵达搜索区之后,先作一个圆形飞行,以便对磁探仪进行校准和检查其它设备。然后在拟定的敌潜艇活动海域上空进行绕圈飞行,并开始反潜搜索。随之,飞机再按网状形式成对地投放声纳浮标。平均每次作业的时间为4—5小时,但有时也可持续10—13小时。对中国海军的潜艇部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虽然舰队中的有多艘潜艇携带有潜对空导弹,但是显然不到万不得已这种鱼死网破的打法是不足取的,中国的海狼们此刻只能谨小慎微,以时间寻找空隙。渗透通过印度海军的水下无声的大网。
第二十一章:“狼群”VS“狼群”(五)
潜艇与潜艇之间的搏杀比起现代化战争中对抗激烈的空战、地面战、舰队战而言,显然更需要耐心。一次潜艇间典型的交战消耗的时间,在30分钟到二十四小时之间。而这一切还不包含双方在前期设伏、监听、定位的一系列时间。
而此刻印度海军“基洛”级877EKM型潜艇“辛杜格霍什”号上,每一个印度水兵都能感受到时间的煎熬。作为“辛格”号航母战斗群西线的反潜网支点,“辛杜格霍什”号与其同级潜艇“辛杜维尔”号和“辛杜拉特纳”号,采用阵地设伏的模式,监控着苏门答腊岛直到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海域。
在采用阵地设伏的作战模式中,为反潜潜艇预先抵达设置好的作战区域,在其中设伏,待机攻击驶经该阵地的敌方潜艇。
这种方法在攻势作战中甚至可以将伏击区域设置到敌方潜艇基地、驻泊点的接近地点,而在防御作战的条件下则主要用于封锁海峡、狭窄水道,以及反潜封锁区前沿等处。其目的自然是为了阻止对方潜艇进入其作战行动地域,并争取在此之前将其歼灭。
反潜潜艇设伏阵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潜艇声纳被动探测的距离、搜索机动的方法、预定发现敌潜艇的概率和追击敌潜艇的可能性,以及海区地理条件和敌潜艇与反潜兵力活动的情况等。
如果担任反潜任务的是类似于093型那样的现代化攻击型核潜艇,由于声纳器材比较先进,所以其设伏阵地可以覆盖边长60海里的方形阵地。但此刻印度海军的3艘“基洛”级常规动力潜艇由于本身条件的局限,其设伏阵地只能设置为宽度约30海里,纵深约20海里的狭长地带。3艘潜艇的设伏阵地相切勉强可以监控“辛格”号航母战斗群200-500公里范围内外线反潜地域。
“等待……等待,我们在等待上帝还是在等待戈多呢?”印度海军“基洛”级877EKM型潜艇“辛杜格霍什”号的舰长室内,印度海军中校萨克胡亚一边“享用”着面前如烂泥般的咖喱饭,一边继续等待着那未知的未来。印度海军的这3艘“基洛”级877EKM型潜艇已经离开基地超过38天了。按照原先的作战计划,他们应将阵地交给完成休整后的3艘“鲉鱼”级IP动力潜艇,水兵此刻正在布莱尔港享受阳光了。
但是事情的发展总是那么不尽如人意,从目前的局面来看在中国的潜艇到达之前增援将是不会出现的了。虽然“基洛”级潜艇的吨位庞大,居住性较之以往的俄制潜艇可以说有着天壤之别,但是对于52个大男人来说,一个多月挤在这样狭小的空间内,是足以让发疯的。而且对于“基洛”级45天的自持能力而言,各舰的各项储备均已告窘了。
萨克胡亚中校艰难的消灭了眼前的饭菜,缓缓的走出舰长室,狭窄的过道上到处是肮脏的油污。不过好在萨克胡亚中校早已习惯了,他身上的军服也已经5天没有换过了。
“舰长,我们刚刚监听到几个可疑的信号。”满是咖喱味的舰桥上,值班的潜艇二副有些激动的向萨克胡亚报告着。
“希望那些不是海豚或者鲸鱼,把耳机给我。”可能是因为刚刚吃饱的缘故,萨克胡亚懒得跟这位这几天以来有点神经质的二副纠缠。他接过声纳兵递过来的耳机,同时将目光聚焦到了被动声纳系统上那三条微弱的瀑布线。
“开始TM作业。”不等萨克胡亚发布命令。早已等得不耐烦的二副,提前向舰桥上的士兵们下达了命令。
TM,中文的翻译可以称为:目标运动分析(Trget Motion nlysis),是制潜艇通过探测器在一定时间内、可观测范围中获得的目标信号和本艇的运动轨迹,对目标方位、航速、航向、距离运动要素的解算和分析。
为了保持隐蔽,处于潜航状态的潜艇不能使用会泄漏行踪的主动探测设备,也无法与其他己方平台保持通讯联系。因此,TM就是使用被动声呐实现对目标的定位和探测,了解目标的位置和运动状态,以便艇长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来达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目的。
但与世人想象的不同,即便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相当发达的现代化潜艇中,其TM的工作主要还是通过人工完成,这也是间隔2分钟标定一条方位线的原因。这种使用一张白纸、一支铅笔、方位绘图工具和一组直尺的艺术,与半个多世纪前并没有太多进步。
这不仅是基于艇载计算机性能的不稳定性和计算程序的可能错误,更主要是基于对训练有素的艇员的信任,TM在各国海军潜艇部队中都是重要的训练科目和基本功。在“基洛”级877EKM型潜艇上,由10人以上的不同小组同时进行这个工作,包括火力控制部门、航海部门和声呐部门,他们使用的方法都类似,但也各有侧重。
“3艘以8节左右速度行进的中国人的常规动力潜艇,准备鱼雷攻击吧?舰长!”二副激动的作着攻击的准备。看来中国人真的按捺不住了,毕竟他们远离自己的补给基地,且需要配合他们的水面舰队的行动。
此刻3艘“宋”C/D型IP动力潜艇作为前哨和尖兵以“品”字型航行在舰队的锋线上。
“不,那不是中国人的潜艇……。”不等萨克胡亚说完。“‘辛杜维尔’号和‘辛杜拉特纳’号鱼雷入水。”声纳员紧张的报告道。看来印度海军的同僚们同样失去了耐心。
6枚俄制UGST重型尾流自导鱼雷从“辛杜维尔”号和“辛杜拉特纳”号的攻击阵位上急速的射出,直扑目标。
“那不是中国人的潜艇,那只是水声诱饵而已。”萨克胡亚无奈的取下耳机,在强调隐秘性的水下对抗中,提前暴露等于宣判了自身的死刑。
水声诱饵的历史几乎跟声纳系统一样的悠久,二战后期便诞生了潜艇模拟器。主要利用模拟潜艇的声、磁一些机动特性来形成一个假目标,欺骗敌声呐和声制导兵器的探测、攻击,从而可以隐蔽已(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http://www.xlawen.org/kan/3714/ )
开战前原先驻守于攀牙,威慑安达曼海地区的泰国海军“查克里.纳吕贝特”号轻型航母及其配属的护航战舰为首的泰国海军大部分新锐战舰均被调入东盟联合舰队,所以留守在攀牙的泰国海军第三舰队虽然数量庞大,但主要由一些老旧的主力舰艇组成。
2艘来自美国海军的退役战舰—诺克斯级导弹护卫舰:普哈.约特发.朱莱罗克(461)号和普哈.罗特拉.纳哈莱(462)号当时正位于攀牙军港的外围。作为美国海军70年代的反潜主力舰体,泰国海军引进这2艘战舰的目的便在于强化泰国海军的反潜作战能力。
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终结这两艘长寿战舰的杀手正来自于水下,3艘隶属印度海军第8潜艇中队的“鲉鱼”级潜艇,早已缓缓进入预定的攻击阵位。
开战之前印度海军潜艇部队编制有第4、第8和第18三个潜艇中队,拥有有14艘俄制潜艇(10艘877EKM型“基洛”级潜艇和4艘“狐步”级潜艇)和4艘从德国HDW公司采购的209型潜艇。整体实力足以称雄于印度洋上。
但是印度政府却并不满足,为了更为加强水下作战力量,印度海军还制定了一项代号为“75号工程”的大规模潜艇建造计划。根据此项计划,印度海军将在未来30年内建造24艘能够装备远程巡航导弹的攻击潜艇和数艘核动力潜艇。
而引进“鲉鱼”级潜艇正是这一庞大扩军计划的第一环。
“鲉鱼”级潜艇是法国于1996年公开的专为外销设计的新型柴电潜艇,西班牙伊萨造船集团于2002年加入该项目,成为其中的一员。
作为法国海军多年建造柴电潜艇经验的结晶。该级艇水下排水量为1650吨(若装备IP系统,水下排水量将增加至1900吨);艇长约为63.5米(装备IP时为74米),耐压壳体直径6.2米;水下航速4节时续航力480海里(装备IP时为1400海里);水下最大航速20节,水面最大航速12节;潜深超过300米。
采用水滴形外壳,并尽可能减少了艇体外附属物。艇上主要设备广泛采用浮筏技术,关键部位还使用了双层减震。精心设计的螺旋桨具有较低的辐射噪声。由于潜艇的耐压壳体采用高弹力钢建造,重量较轻,可使艇上装载更多的燃料和弹药。鲉鱼级潜艇的高度的自动化,关键功能的实时分析和冗余设计,使其编制人员可减少到31人,正常值班仅需9人。
“鲉鱼”级一经问世,便定单不断,智利海军1997年12月订购了2艘,其中第一艘于1998年7月正式在法国造船局瑟堡船厂开工建造,于2004年交付,西班牙海军则订购4艘该级潜艇。
但是在和印度的交易过程中却是一波三折,麻烦不断。经过各方面的权衡和比较,印度海军先后放弃了德国HDW公司的209 1500级潜艇和俄海军“阿穆尔-1650”级潜艇。
于2004年8月份,印度海军新任参谋长宣布同法国方面就6艘“鲉鱼”级潜艇交易项目达成协议,待印度政府安全问题委员会批准该合同后,即可执行,合同总价值约20亿美元。
但在2005年局势又发生了变化。法国政府似乎吃定了印度这个“国际军火市场的购物狂”,将购买合同临时加价达34.8亿美元。令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CCS)进退维谷。
好在德国HDW公司出来救局,提议印度方面购买其最为先进常规潜艇214级,214级潜艇不仅装载有印度海军梦寐以求的燃料电池IP系统。而且印度海军已经装备了HDW公司研制的209级潜艇,这些艇由马扎冈船坞有限公司负责维修、改装和维护。据HDW公司的专家说,马扎岗船坞有限公司仅仅需要6个月的准备时间就能开始建造新型的214级艇。
不过印度军方最终以30亿美元的成交价格在2005年10月6日与法国签订了6艘“鲉鱼”级潜艇的购买合同。按照合同,法国DCN与西班牙伊萨造船集团将向印度转移“鲉鱼”级相关制造技术,由马扎岗船坞有限公司进行建造。
原定于2008年才交付的“鲉鱼”级潜艇在印度政府日益紧迫的开战要求下,提前交付给印度海军。作为印度潜艇水下舰队的尖刀部队,在2007年12月8日的“因陀罗之雷”突袭行动中,秘密潜入泰国海军的攀牙军港。
第二十一章:“狼群”VS“狼群”(二)
远离战火纷飞的马六甲海峡直到安达曼海的危险地带,风平浪静的孟加拉湾上3艘印度海军的“鲉鱼”级IP动力潜艇正以6节的航速平稳的航行在水面上。
无所事事的水兵们在并不宽阔的潜艇甲板上懒洋洋的沐浴着久违的阳光,而在舰桥上,年轻的印度海军上校帕拉沙尔却无心享受这份平静。
按照原定的计划在完成对泰国海军比邻安达曼海一侧的重要海军基地攀牙军港之后,印度海军的3艘“鲉鱼”级IP动力潜艇将穿越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北侧的科科海峡脱离战区。穿越孟加拉湾,抵达印度海军在印度东海岸最大的海军基地—卡达姆巴海军基地,开始为期一个月的休整。
但是随着中国的参战,印度海军原先绰绰有余的海军力量,开始显得单薄起来,原先那令人神往的假期也就自然而然的被取消了。帕拉沙尔和他的同僚们在穿过了科科海峡之后,又被命令转向向南,前往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布莱尔港接受补给,然后再度前往战场。
怀着失落的心情,帕拉沙尔等人再度穿越科科海峡,但是还没等抵达布莱尔港便得到消息,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要塞群遭遇到中国空军的远程打击,几个大型补给码头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毁伤。要塞司令部鉴于随后将与中国方面展开的远程对攻,不建议这3艘新锐的“鲉鱼”级IP动力潜艇在危险的布莱尔港接受补给。不得以这艘的潜艇不得不第三次穿越科科海峡,在孟加拉湾接受印度海军的大型综合补给船的海上补给。
平静的孟加拉湾的水平线上还看不到只帆片影,印度海军伊尔-38SD型反潜巡逻机倒是不时的掠过头顶,这些已经服役了近30年的老旧战机,自2006年接收了俄罗斯军方价值3500元的改装之后,在飞机上装置“海龙”式通用巡逻组件。
该组件包括新型合成孔径雷达、高解析度前视红外系统、微光电视摄影机、新型电子战系统和磁探测器。改装升级后,伊尔-38S的作战效能大幅度提升。可以发现90公里范围以内的空中目标、320公里以内的海上目标。它可同时监视水上和水下30个目标。可以用于无线电水下、水上和空中侦察,并能向武器提供坐标,甚至可以充当“布拉莫斯”巡航导弹的发射平台。
看着这些灰色涂装的巨鹰不停的盘旋在自己的上空,帕拉沙尔的心情多少感到一些安慰。作为一个潜艇指挥官,他一直认为,隐蔽是潜艇最有力的武器。而他们的舰队却已经在危险的战区连续多次重复穿越同一区域。而且还频繁的接收总部的无线电指令,此刻已经失去了隐蔽性的保护,处于最危险的阶段。
曾多次在孟加拉湾担任印度新型核潜艇试航任务的帕拉沙尔,清楚的知道这片看似平静的海域水下隐藏着什么。这里并不是印度海军的后院。但除了祈祷补给船能尽快赶到预定地点以外,帕拉沙尔此刻别无选择。
姗姗来迟的补给船终于出现在了孟加拉湾的夕阳下,这艘名为“乔蒂”号的综合补给船号称是印度海军目前最大的、也是最先进的补给舰。作为昔日红色帝国—苏联海军航母编队的补给舰艇。“乔蒂”号的同型舰艇共建造了11条。她的姐妹舰中便有经中国大连造船厂续建完毕后于南海舰队服役的中国海军“青海湖”号。
该舰1996年7月服役,舰长179米,宽22米,排水量35900吨,航速18节,可续航20000海里,能在12级风力下安全航行。常年累月的海水侵蚀加上印度海军灰色的涂装,令这艘巨舰显得有些肮脏。不过此刻帕拉沙尔已无心关注这些。他只想快些离开这令人不安的水面。
随着身躯庞大的“乔蒂”号缓缓转向,与帕拉沙尔的潜艇平行。“乔蒂”号上的水手启动补给装置,长长的输油管线象一条黑色的巨蟒,在“线控导向浮标”的牵引下,迅速向帕拉沙尔的潜艇游去,最终和潜艇输油管口对接。
在帕拉沙尔眼中无比漫长的十几分钟只后,潜艇上的输油管线终于脱离了潜艇的艇体,缓慢的缩了回去。帕拉沙尔长出了一口气,他的潜艇慢慢的离开了补给阵位,而后的2艘印度海军的“鲉鱼”级IP动力潜艇从两侧靠上“乔蒂”号准备接受补给。
“准备下潜吧!”帕拉沙尔对身边的水手们命令,孟加拉湾的海面上此刻已经漆黑一片了。这让帕拉沙尔回忆起了那个突袭攀牙军港的夜晚。
毗邻着旅游胜地—普吉岛的攀牙军港,在无孔不入的印度和日本谍报人员的重重监视下,几乎没有秘密可言。在印度军方的军用卫星的镜头下,泰国海军的2艘“诺克斯”级导弹护卫舰停泊在攀牙军港的外侧,而在港区内侧左翼是2艘“达比”级护卫舰,右翼则是老旧的坎农级护卫舰“平克老”(413)号和泰国海军第3舰队的留守旗舰—亚罗级护卫舰“玛古.拉差古曼”号。而在港区的最深处则是数量庞大的辅助舰艇和巡逻艇。
隐秘穿越了泰国海军两道反潜声纳基阵的印度海军3艘“鲉鱼”级常规动力潜艇在黄昏之前,低近到距离泰国海军泊位6公里左右的攻击位置。缓缓打开舰首的533mm口径鱼雷发射管,逐一调整射击逐元。
第一声沉闷的爆炸发生在“诺克斯”级导弹护卫舰的舰体中央。巨大的爆炸声随后响彻了整个军港,巨大的火光几乎映红了潜望镜前帕拉沙尔的双眼,那是致命的一击。533mm口径鱼雷巨大的破坏力将这艘老旧的护卫舰几乎折为了两截……。
但此刻一个更为巨大的火球即将令攀牙军港的夜晚黯然失色。3枚高速袭来的潜射导弹出现在了孟加拉湾的夜空中。那是中国海狼的水下獠牙—C-802型潜射反舰导弹。
那是一艘中国海军“宋”C/D型IP动力潜艇的绝杀。C-802反舰导弹采用无动力发射方式,导弹装在密封的水下运载器内,与海水不直接接触。运载器外形酷似一枚鱼雷,长6.5米,重约1500千克。装有导弹的运载器发射出水后,导弹与运载器通过控制器分离,导弹启动自身发动机,按正常反舰导弹的攻击弹道飞行,直至命中目标。
而此刻的“乔蒂”号正处于补给的状态下,任何的机动和回避都已经是来不及的,印度的水手们只能忙乱的切断输油管。但此刻高速袭来的导弹已经击中了满载武器和油料的“乔蒂”号了……。
第二十一章:“狼群”VS“狼群”(三)
在印度海军承受着“乔蒂”号大型综合补给船的灾难的同时,同一时间在苏门答腊岛南侧的广袤印度洋,波涛汹涌的海底,另一场无声无息的暗战也在同时进行着。
以093D型攻击核潜艇“雪豹号”和“北虎号”为首的水下尖兵部队还包括3艘 “宋”C/D型IP动力潜艇和2艘“基洛”级常规动力潜艇。在借助洋流穿越了巽他海崳螅庵陆⒍颖阏箍?50公里的大弧线向北挺进。
作为中国核动力攻击潜艇部队的主力和脊梁,093系列攻击型核潜艇一直以来一直饱受外界的窥探和猜测。093型核动力攻击潜艇的最早研制设想早在1980年就已经出台。
当时,伟大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视察了海军潜艇部队时尤其提到了要大力发展核潜艇,并且要求“这个核潜艇的东西要走在其他军舰的前面”。于是海军部于1980年11月下达了研制新型核潜艇的计划,当时要求要达到前苏联第三代的技术性能指标。经过三年的反复论证和立项,093型于1983年7月正式上马。
但与当时中国的其他新锐武器的研制计划一样,093型核动力攻击潜艇的研制也经历了风风雨雨,几经波折。最主要瓶颈是来自于核反应堆的研制和舰载武器系统。直到1996年我国新型核反应堆技术出现重大突破。
原先的中国核潜艇均采用前苏联于6、70年代采用的压水堆方案,但是由于国内技术不过关,同时从国外引进又无可能,这导致核潜艇的研制无法有所进展。中国为解决这一矛盾于80年代后期起另辟奚径,开始研制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高温气冷核反应堆技术。
高温气冷反应堆是一种用氦气作冷却剂的先进核反应堆,采用全陶瓷型球形燃料元件(核燃料经20多道工序加工成直径为6cm的球状物),冷却剂即为氦气,慢化剂和结构材料采用石墨,堆芯最高温度达到1600摄氏度。反应堆可采用模块化方式制造,建造时就像搭积木般,能随时连续地装卸核燃料和不定期停堆拆卸更换,因而和其它反应堆相比,可用率约高达45%以上。
高温气冷反应堆也是惟一能提供高温核工业热的核能源,它能产出950℃以上的高温,工作效率是压水堆温度的三倍。
1996年中国自行研制的国产高温气冷核反应堆研制取得技术性突破,困饶多年的堆内温控问题基本解决。1997年底第一台高温气冷核反应堆样堆研制成功,并成功在四川试运转。093型核潜艇的研制便走上了快车道。
在093系列攻击型核潜艇的建造工程中,中国海军一改过去先建首舰,经过反复调试再投入小批量生产的惯例。后续艇几乎与首艇同时开工,只是在吊装反应堆时进度落后。这种快马加鞭的建造形势一方面是迫于周边形势,更主要的是因为经过长期积累093型的技术比较成熟。
最先加入人民海军作战序列的是093型,作为汉国海军093级攻击型核潜艇的初期型号,于1999年秋季下水,经过近三年的舾装、试航、试验、改进,于2002年加入现役,共建造两艘。
其水面排水量约6000吨,采用双壳体结构,一台改进型压水堆,功率10兆瓦。该艇水面航速18节,水下航速25节。
武器方面,093的艇首有六个鱼雷发射管,其中四个是533毫米,用于发射鱼-5改和鱼-6反舰、反潜两用鱼雷,两个650毫米鱼雷发射管,专门发射鱼-8重型反舰鱼雷和反舰鹰击-83水下发射导弹。更主要的是在他的指挥台围壳后,设计有一个导弹垂直发射舱段,可以发射远程反舰覥aoHN-3型反舰导弹,携载量12枚。
093型攻击型核潜艇是中国首次在核潜艇上应用橡胶消声瓦取得成功,此举可极大地提高自身的隐蔽性,减小敌方声纳的探测距离。同时工程技术人员还在反应堆减速装置与艇的固定连接中首次使用了弹性减震装置和减震套垫,使得艇的动力系统所产生的噪音,需通过减震装置传向艇体,大大减少了噪音辐射。
093型的总体噪音水平大约在95-110分贝之间,总体战力相当于美国国海军668(I)“洛杉矶”级和俄罗斯海军“阿库拉”I型。
在中国海军的093型攻击核潜艇其主要用途是消灭敌方各型潜艇,特别是敌方的弹道导弹核潜艇,而摧毁敌方大型水面舰艇编队、和打击纵深陆上重要目标等任务则由093D型飞航式攻击核潜艇来担任。
093D型飞航式攻击核潜艇与093型攻击型核潜艇从某些方面来看,根本就不能归为同一级。与主要依靠鱼雷为攻击手段的093型攻击核潜艇相比,093D型飞航式攻击核潜艇的主要攻击手段则来源于其舷侧以40°前倾角布置18具巡航式导弹发射筒。
毫无疑问,如果说093型攻击型核潜艇是中国海军的“阿库拉”的话,那么093D型飞航式攻击核潜艇则担负着前苏联远洋潜艇部队中“奥斯卡“级飞航式攻击核潜艇—“航母终结者”的角色。
在全力建造093型和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的同时,开工建造几乎是全新一级飞航式攻击核潜艇的093D型,这一决策在很长时间内在中国海军界内是饱受争议的。
毕竟在冷战结束以来,以美国海军的668(I)“洛杉矶”级为代表的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了各国海军潜艇部队发展的主流。继续秉承“红色海狼”—前苏联核潜艇部队的发展思路,很难不令人有重蹈覆辙的担忧。
但在时任中国海军司令岩风起中将的大力倡导和坚持下,2艘093D型飞航式核动力攻击潜艇的建造还是被提上了日程。
正是由于中国海军几乎在同时开工两型风格迥异却又均以093级为名的攻击核潜艇,导致海外对中国海军093级核潜艇的报道出现了空前的混乱。美国海军报告、简氏军舰签、香港、台湾各执一词。其实都只是盲人摸象而已。
“其实我们搞飞航潜艇的历史一点也不逊于苏联老大哥。”站在093D型攻击核潜艇“雪豹号”的舰桥上,柯云怒上校看着眼前忙碌工作着水兵,不由得象起“雪豹号”下水前的那个夜晚。在刺骨的北风中,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军工抚摩着“雪豹号”布满消声瓦的艇体自豪的说道。
从冷战时期美苏两国飞航式攻击潜艇发展的过程来看,虽然两国均拥有强大的技术储备,但其发展过程也是一波三折的。美国从1947年初就用“天狮星”I型、Ⅱ型飞航式导弹改装常规潜艇。苏联也从1959年开始用л一5型导弹改装w级常规潜艇,成为644型(“双筒”型)和665型(“长箱”型)。其美苏对潜艇是否装备飞航式导弹有不同的结论。美国最后放弃了在潜艇上装备翼展很大的飞航式导弹,而苏联则一直大力加以发展,先是有了E一1级核动力飞航式导弹潜艇,接着又有了J级飞航式导弹常规潜艇,而到奥斯卡级达到发展的顶峰。
而中国海军以33型(R级)常规动力潜艇为母体,在上层建筑内左右舷各增设了三座箱式导弹发射筒,增加了自动测风仪、方位水平仪和雷弹合用的射击指挥系统,改装了雷达。产生了中国第一艘发射飞航式导弹的常规潜艇—33G型武汉级潜艇。
此后虽然中国海军一直在致力于通过鱼雷发射管和导弹垂直发射舱段进行反舰导弹的水下发射能力的研究,但是大型飞航式攻击潜艇的研制工作也从未中断过。
而093D型飞航式攻击核潜艇的研制成功绝非是俄罗斯海军“奥斯卡”级的简单拷贝。更凝结了中国军事工业数以千计的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汗水。
第二十一章:“狼群”VS“狼群”(四)
093D型攻击核潜艇是中国海军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飞航式攻击型核潜艇,艇长101.6米,宽12.7米,水下排水量9700吨,艇员编制108人。可以携带18枚俄制P-700“花岗岩”(北约编号SS-N-19“海难”)反舰导弹、或24枚中国海军自制的鹰击—12/YJ12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执行远程打击敌方包括航母在内的大型舰艇编队的任务。
在中国海军的21世纪初的作战预案中,2艘093D型飞航式攻击核潜艇将在2-3艘093型和091型多功能攻击核潜艇的掩护下,隐蔽进入攻击战位,配合航母编队舰载航空兵和空军远程打击集群对敌方航母编队实施饱和式攻击。在中国海军航母编队还未成型的很长一段时间内,2艘093D型飞航式攻击核潜艇一度扮演着中国海军反航母作战中流砥柱的角色。
但是随着中国海军“直辖市”级重型航母的陆续建成,093D型核潜艇一锤定音的作用逐渐被削弱。在前不久与日本在南中国地区的“军事摩擦”中,柯云怒上校所指挥的093D型核潜艇“雪豹号”和同型舰“北虎号”也无缘担任对日本海上自卫队“十∓mp;#8226;九舰队”— 第2护卫队群的主攻任务。
而是对一直在菲律宾东南的苏拉威西海游弋的日本海上第4护卫队群施以老拳,虽然一举击沉了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五月雨”号、“山雪”号,重创“濑户雪”号。但是这一成绩显然无法令雄心勃勃的柯云怒满意。毕竟射程550公里,飞行速度高达2.5马赫,重达7吨的俄制P-700“花岗岩” 反舰导弹一直以来都是以打击美军“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为目标设计的。
不过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并未让柯云怒和他的水兵等待太久,中印战争的爆发令中国的海狼们再度闻警出动。在结束了对日本海上第4护卫队群的“昨夜长风”的远程打击之后,“雪豹号”和“北虎号”便返回中国海军位于越南南部的金兰湾海军基地进行休整。相对于水面舰艇的同僚来说,休假对于潜艇上服役的水兵们来说显得更为珍贵。
在金兰湾仅仅休整了10天,“雪豹号”和“北虎号”便再度接到了出发的命令。针对这次中印战争,中国海军出动了空前庞大的水下舰队。作为“突击部队”行动的2艘093D型飞航式攻击核潜艇“雪豹号”和“北虎号”由金兰湾海军基地隐秘出发,在3艘“宋”C/D型IP动力潜艇的护航下经南中国海、爪哇海、再借助洋流穿越了巽他海崳胨彰糯锢暗耗喜喙阗蟮挠《妊蟆?br />
一个美国海军“俄亥俄”战略核潜艇的艇员曾不无自豪的宣称过:“所有美国海军的核潜艇只要一离开洛杉矶军港,就可以听到马六甲海峡船只航行的声音,并能够从航行的声音分辨出是哪一型船只”。 这一说法当然不是单纯要炫耀美国海军核潜艇的单艇探测能力,而是因为在马六甲海峡美军早已建立有一套固定于大洋底的阵列式潜艇探测系统。
这套系统形成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主要作战对象是无所不在的前苏联的核潜艇部队。这套系统为被动式声纳接收系统,以50海里左右的间距,阵列形式遍布三大洋的要冲,之间的联系为海底电缆。而马六甲更是美国海军严密监控的众衷之重。
所以在协助印尼林光昭政府平定叛乱之后中国海军的潜艇部队将避过马六甲海峡,另辟蹊径由太平洋进入印度洋战区。
横亘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印度尼西亚群岛由13667个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星罗棋布的岛屿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水上通道,在世界海洋交通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望加锡海峡、龙目海峡和巽他海峡,这三条海峡是穿越印度尼西亚群岛,沟通两大洋的海上咽喉要道。
而巽他海峡位于印度尼西亚群岛中的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长约120公里,一般宽22-110公里,平均水深远远超过马六甲海峡,非常适于大型舰船通航。巽他海峡因此成为太平洋通往印度洋的重要战略通道之一。由于海峡水深,峡底多为泥、沙、石、贝质,因而非常适于潜艇的水下航行,但由于航道狭长,最窄处仅有3.3公里,战时也极易遭到封锁。
所以在雅加达光复之后的不久,中国海军在巽他海崳辈嗟哪司鄄渴鹆讼嗟笔康那蓖Р慷右钥刂普庖徽铰砸馈T凇把┍拧焙汀氨被⒑拧贝┰劫闼O康墓讨校钟?艘“基洛”级常规动力潜艇加入到了这支水下突击舰队的行列中来。
7艘中国海军的新锐潜艇展开间隔150公里的大弧线沿着苏门达腊岛南部的海岸线向北挺进。在长达15天的漫长航程中,舰队保持着水下静默的状态穿越了暗礁林立的明打威海峡。迂回到了马六甲海峡西侧的安达曼海边缘。但真正的考验却刚刚才开始。
同样师承前苏联海军的印度潜艇部队,同样深知潜艇这一水下杀手在现代化海战中的巨大威力。鉴于与中国同样的忧虑,印度海军并没有草率的将精锐潜艇部队穿越马六甲海峡,而是将他们作为反潜作战的主力。
在前苏联海军的战略操典中反复强调,在反潜防御作战中必须高度集中反潜兵力,必须密切协同作战,这是克敌制胜、共同完成反潜任务的基本保证。
围绕着印度海军最前沿部署的“辛格”号航母战斗群构筑了空前严密的反潜网络,常规动力攻击型潜艇及反潜飞机部署在防御区的面向安达曼海-印度洋一侧,水面舰艇和岸基反潜直升机则部署在马六甲海峡的正面,用以执行连续巡逻任务。
正如坦克本身就是最好的反坦克武器一样,潜艇同样也是最好的反潜艇武器。敌我双方的潜艇,都在同一物理介质内、同一工作深度上作战,拥有类似的声呐,这就决定了用潜艇能比其他反潜兵器更好地遂行反潜任务。
3艘来自俄罗斯的“基洛”级877EKM型潜艇巡弋在马六甲海峡西侧和安达曼海的南段,在以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为前进基地的印度反潜战机的配合下,牢牢的封锁着印度洋的海底。
面对着印度海军的严密的反潜线,柯云怒和他的战友们不得不谨慎而小心起来,在印东(盟)战争中,新加坡海军第171中队的2艘“海蛇”级潜艇便是草率出击,在击沉了印度军方临时征用的几艘滚装船之后,便在印度军方的潜艇和反潜机的联合绞杀下,消失在了冰冷的海底。
“舰队前方1500米,声纳浮标入水。”随着艇上声纳兵清脆的音线,柯云怒不得不向“雪豹号”的大副韦南向少校作了一个减速的手势。钢铁巨鲸迅速从10节左右的巡航速度下降到4节的静默航速,并下潜到300米的深度。
“这已经是今天的第三次了。”柯云怒有些无奈的看着“雪豹号”舰桥上正一分一秒奔驰着的天体钟,随着与印度海军“辛格”号航母战斗群的距离不断缩短,印度海空军的反潜网也越加严密起来。
印度空军的伊尔-38SD和图-142M反潜巡逻机以安达曼岛上基地为中心800—900海里的广袤区域内,盘旋于7500—9000米高空,以250—300节的航速执行搜索任务。
印度空军的巡逻机抵达搜索区之后,先作一个圆形飞行,以便对磁探仪进行校准和检查其它设备。然后在拟定的敌潜艇活动海域上空进行绕圈飞行,并开始反潜搜索。随之,飞机再按网状形式成对地投放声纳浮标。平均每次作业的时间为4—5小时,但有时也可持续10—13小时。对中国海军的潜艇部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虽然舰队中的有多艘潜艇携带有潜对空导弹,但是显然不到万不得已这种鱼死网破的打法是不足取的,中国的海狼们此刻只能谨小慎微,以时间寻找空隙。渗透通过印度海军的水下无声的大网。
第二十一章:“狼群”VS“狼群”(五)
潜艇与潜艇之间的搏杀比起现代化战争中对抗激烈的空战、地面战、舰队战而言,显然更需要耐心。一次潜艇间典型的交战消耗的时间,在30分钟到二十四小时之间。而这一切还不包含双方在前期设伏、监听、定位的一系列时间。
而此刻印度海军“基洛”级877EKM型潜艇“辛杜格霍什”号上,每一个印度水兵都能感受到时间的煎熬。作为“辛格”号航母战斗群西线的反潜网支点,“辛杜格霍什”号与其同级潜艇“辛杜维尔”号和“辛杜拉特纳”号,采用阵地设伏的模式,监控着苏门答腊岛直到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海域。
在采用阵地设伏的作战模式中,为反潜潜艇预先抵达设置好的作战区域,在其中设伏,待机攻击驶经该阵地的敌方潜艇。
这种方法在攻势作战中甚至可以将伏击区域设置到敌方潜艇基地、驻泊点的接近地点,而在防御作战的条件下则主要用于封锁海峡、狭窄水道,以及反潜封锁区前沿等处。其目的自然是为了阻止对方潜艇进入其作战行动地域,并争取在此之前将其歼灭。
反潜潜艇设伏阵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潜艇声纳被动探测的距离、搜索机动的方法、预定发现敌潜艇的概率和追击敌潜艇的可能性,以及海区地理条件和敌潜艇与反潜兵力活动的情况等。
如果担任反潜任务的是类似于093型那样的现代化攻击型核潜艇,由于声纳器材比较先进,所以其设伏阵地可以覆盖边长60海里的方形阵地。但此刻印度海军的3艘“基洛”级常规动力潜艇由于本身条件的局限,其设伏阵地只能设置为宽度约30海里,纵深约20海里的狭长地带。3艘潜艇的设伏阵地相切勉强可以监控“辛格”号航母战斗群200-500公里范围内外线反潜地域。
“等待……等待,我们在等待上帝还是在等待戈多呢?”印度海军“基洛”级877EKM型潜艇“辛杜格霍什”号的舰长室内,印度海军中校萨克胡亚一边“享用”着面前如烂泥般的咖喱饭,一边继续等待着那未知的未来。印度海军的这3艘“基洛”级877EKM型潜艇已经离开基地超过38天了。按照原先的作战计划,他们应将阵地交给完成休整后的3艘“鲉鱼”级IP动力潜艇,水兵此刻正在布莱尔港享受阳光了。
但是事情的发展总是那么不尽如人意,从目前的局面来看在中国的潜艇到达之前增援将是不会出现的了。虽然“基洛”级潜艇的吨位庞大,居住性较之以往的俄制潜艇可以说有着天壤之别,但是对于52个大男人来说,一个多月挤在这样狭小的空间内,是足以让发疯的。而且对于“基洛”级45天的自持能力而言,各舰的各项储备均已告窘了。
萨克胡亚中校艰难的消灭了眼前的饭菜,缓缓的走出舰长室,狭窄的过道上到处是肮脏的油污。不过好在萨克胡亚中校早已习惯了,他身上的军服也已经5天没有换过了。
“舰长,我们刚刚监听到几个可疑的信号。”满是咖喱味的舰桥上,值班的潜艇二副有些激动的向萨克胡亚报告着。
“希望那些不是海豚或者鲸鱼,把耳机给我。”可能是因为刚刚吃饱的缘故,萨克胡亚懒得跟这位这几天以来有点神经质的二副纠缠。他接过声纳兵递过来的耳机,同时将目光聚焦到了被动声纳系统上那三条微弱的瀑布线。
“开始TM作业。”不等萨克胡亚发布命令。早已等得不耐烦的二副,提前向舰桥上的士兵们下达了命令。
TM,中文的翻译可以称为:目标运动分析(Trget Motion nlysis),是制潜艇通过探测器在一定时间内、可观测范围中获得的目标信号和本艇的运动轨迹,对目标方位、航速、航向、距离运动要素的解算和分析。
为了保持隐蔽,处于潜航状态的潜艇不能使用会泄漏行踪的主动探测设备,也无法与其他己方平台保持通讯联系。因此,TM就是使用被动声呐实现对目标的定位和探测,了解目标的位置和运动状态,以便艇长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来达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目的。
但与世人想象的不同,即便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相当发达的现代化潜艇中,其TM的工作主要还是通过人工完成,这也是间隔2分钟标定一条方位线的原因。这种使用一张白纸、一支铅笔、方位绘图工具和一组直尺的艺术,与半个多世纪前并没有太多进步。
这不仅是基于艇载计算机性能的不稳定性和计算程序的可能错误,更主要是基于对训练有素的艇员的信任,TM在各国海军潜艇部队中都是重要的训练科目和基本功。在“基洛”级877EKM型潜艇上,由10人以上的不同小组同时进行这个工作,包括火力控制部门、航海部门和声呐部门,他们使用的方法都类似,但也各有侧重。
“3艘以8节左右速度行进的中国人的常规动力潜艇,准备鱼雷攻击吧?舰长!”二副激动的作着攻击的准备。看来中国人真的按捺不住了,毕竟他们远离自己的补给基地,且需要配合他们的水面舰队的行动。
此刻3艘“宋”C/D型IP动力潜艇作为前哨和尖兵以“品”字型航行在舰队的锋线上。
“不,那不是中国人的潜艇……。”不等萨克胡亚说完。“‘辛杜维尔’号和‘辛杜拉特纳’号鱼雷入水。”声纳员紧张的报告道。看来印度海军的同僚们同样失去了耐心。
6枚俄制UGST重型尾流自导鱼雷从“辛杜维尔”号和“辛杜拉特纳”号的攻击阵位上急速的射出,直扑目标。
“那不是中国人的潜艇,那只是水声诱饵而已。”萨克胡亚无奈的取下耳机,在强调隐秘性的水下对抗中,提前暴露等于宣判了自身的死刑。
水声诱饵的历史几乎跟声纳系统一样的悠久,二战后期便诞生了潜艇模拟器。主要利用模拟潜艇的声、磁一些机动特性来形成一个假目标,欺骗敌声呐和声制导兵器的探测、攻击,从而可以隐蔽已(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http://www.xlawen.org/kan/3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