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 部分阅读
群岛出击东盟联合舰队将编组为中国—东盟联合舰队第三分舰队,在接下来的数周之内他们将在中国空军和海军陆基航空兵位于缅甸地区机场的掩护下,由北侧突入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防御圈。
虽然这支舰队集结了东盟海军目前最为庞大的战斗力,但在本次代号为“冰山再现”的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中,他们前期的主要作战任务却主要是以佯动来牵制印度守军的注意力。当然在主攻部队全面进抵攻击海域,展开攻击之后。第三舰队也需要相机攻占位于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最北端的北安达曼群岛。
北安达曼群岛位于安达曼群岛北部,包括大小岛屿约50个,其主岛为北安达曼岛。根据战前的侦察所获取的情报来看,印度军队在该地区所部署的防御力量并不强大。所以中国东盟联合舰队并没有为第三舰队配属更多的兵力,除了将在战役发起之后,加入第三舰队的缅甸陆军的1个轻步兵师之外。由丹老群岛要塞守备部队中抽调出的700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将是随舰队行动的唯一两栖登陆力量。
“欢迎再次登上‘差克立.纳吕贝特’号,本舰已经为您和您的朋友准备了头等舱的房间。”站在航母宽阔的甲板上,威察中将顶着中国海军陆战队的2架直-8F通用运输型直升机降落时强劲的气旋,迎接一位他所仰慕和钦佩的女子。她就是中国人民国防军海军陆战队上校—冷紫翎。
威察中将第一次见到冷紫翎上校是在战争爆发的前夜—2007年12月6日的黄昏时分,那天夜晚他和他的舰队正航行在泰国锡米兰群岛外的安达曼海上。突然一架泰国海军的S-76型多用途直升机突然降落在“差克立.纳吕贝特”号的甲板上。这位完全陌生的中国女子出现在了威察中将的面前,向他通报了印度即将对东盟发动的突然袭击已经泰国海军最高司令部要求东盟联合舰队进入丹老群岛的命令。
“这里距离丹老群岛至少还有6个小时的航程,这个过程中舰队是不可能摆脱印度远程监控雷达的眼睛的。”当时的印-东已经处于剑拔弩张的战争边缘,多次的擦枪走火,已经令印度海军的俄制“伊尔-38 ”和德制“道尼尔”海上侦察机不敢轻易接近东盟舰队,但印度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北端兰德夫岛设立先进的“托马森”远程监控雷达却时刻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没有问题,我们会让它失明的。”回答威察的是这个中国女兵自信的笑容。随后她便匆匆的消失在了所有的视线之中。当9个小时后,当东盟舰队抵达丹老群岛后,印度海空军仍对他们的行动一无所知。事后威察中将才知道,数十名中国海军陆战队的特种兵们在当天夜间,由与兰德夫岛仅一海之隔的缅甸克科群岛南部入水。借助着蛙人运载工具横渡克科海峡,一举捣毁了印度军方的远程监控雷达。而据说那次行动的指挥官正是外表娇艳动人的冷紫翎上校。
在丹老群岛停泊的日子里,冷紫翎的影子始终萦绕在威察的脑海之中。虽然已经年近半百,也称的上是阅女无数。但这个来自东方的女子,却始终带着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神秘和忧郁。随意接下来的航路虽然漫长却充满了危险,但是对于威察中将而言,却是万分的期待。
“您真是太客气了。” 威察中将的幽默逗得冷紫翎莞尔一笑。6架直-8F通用运输型直升机迅速降落在“差克立.纳吕贝特”号航母的甲板之上。在停泊在丹老群岛的日子里,曾一度为印度空军的苏-32FN 型战斗轰炸机击伤的“差克立.纳吕贝特”号航母经过了中国海军工程人员大规模的修理。其飞行甲板之下的机库甲板中的后半部分被改成了中国海军陆战队的居住舱,400多名陆战队的战士将在这里居住和生活。经过改修之后的“差克立.纳吕贝特”号航母更接近于一艘直升机航母或两栖登陆舰。
“西班牙巴赞造船厂的设计还是有其独到之处的。”在修复过程中,对中国各大海军造船厂赶来的工程师们都对“差克立.纳吕贝特”号航母的生存能力大加赞赏,全舰被分为三个放火区,由敷有防火绝缘的水密隔壁和甲板所分隔,各区均有独立的消防系统和损管分站。消防设备的配置也达到十分充分的程度。独立的海水消防总管、水幕系统、泡沫系统在全舰设有多个分站,可以迅速对机库、飞行甲板等要害部门提供灭火剂。
而就在中国海军陆战队的战士们开始熟悉新的环境之际。在位于飞行甲板右舷的岛式舰桥上,威察中将正为冷紫翎上校介绍她的指挥位置。此刻第三舰队的战舰正行驶着丹老群岛狭窄的水道内。舰上的作战情报中心、通信中心以及其他作战舱室的泰国海军的工作人员们正紧张的工作着。谁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危险正在前方等待着他们。
巨大的爆炸声突然在舰队前方的水下响起,飞溅的水花和钢铁打破了丹老群岛水道的平静。“司令!是马来西亚海军的旗鱼级潜艇。目前还不清楚攻击来自于何方。”舰队迅速停止的前行,进入全面警戒。旗鱼级潜艇是马来西亚海军于2003年向荷兰海军租借的退役战舰。虽然各方面的性能都已明显落后,但对于此刻的东盟海军而言,却是觉得的水下主力。
“是水雷!”迅速乘坐着直升机前往出事海域的冷紫翎看着布满了涟漪和油迹的海面,冷紫翎不得不得出这个最坏的答案:印度海军已经在丹老群岛狭窄的水道进行了布雷封锁。这是印度海军仅有的1艘“基洛”级877EKM型潜艇的杰作。萨克胡亚中校显然很清楚单凭“辛杜格霍什”号的战力,根本没有不可能在与强大的中国—东盟联合舰队正面对抗,唯一的作用只能是以其的隐蔽性和机动性实施前沿攻势布雷。
“辛杜格霍什”号对丹老群岛的封锁主要依靠的是俄制MIIIM型大陆架水雷。这种水雷属于荚式火箭上浮沉底雷,主要用于攻击潜艇及海岸地区的水面舰艇。每枚水雷由发射筒、水下火箭弹和锚组成,发射筒内装有水下火箭弹、目标探测系统、目标指示系统、电源、操作和保险装置。拥有一定的浮力,布设时雷锚下垂至海底,用于固定水雷,构成半径数百米的危险区。
第三十九章:“台风”降临(二)
自从人类开始在海战中使用热兵器以来,水雷便因为其的廉价和高效,而一直为交战双方的广泛使用。实际上在整个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攻防战中,印度海军始终没有忽略水雷在防御作战中的作用。在群岛附近海域印度海军在战前共计布设由上万枚各种型号的水雷所组成了9个大范围的雷区。但其中真正成功的却唯有“基洛”级877EKM型潜艇“辛杜格霍什”号对丹老群岛的布雷封锁。
一艘俄制“基洛”级潜艇即便不携带任何的鱼雷和其他反舰武器,所能携带的水雷数量也仅为24枚。如果要封锁拥有多条出海水道的丹老群岛,印度海军理论上至少需要5艘潜艇同时工作,布设上百枚水雷。不过萨克胡亚中校显然是印度海军中少有的潜艇布雷专家。他没有盲目在单一水道布雷。而是以低航速游弋于丹老群岛外围,借助自身的双-通道声纳和主动水面搜索雷达,侦测东盟舰队的动向,然后以高航速突入、抢占有利的阵位布设小量的水雷,以牵制对方的行动。
由于丹老群岛海底地形复杂,体积较小的俄制MIIIM型大陆架水雷往往难以被探雷声纳发现,隐蔽性很强。而一旦触动这些恐怖的恶魔,其所携带的水下火箭可以以高达100节的速度攻击目标,无论是东盟海军的潜艇还是大型舰艇都难以摆脱它的攻击。缺乏扫雷舰艇的东盟舰队被“辛杜格霍什”号的水雷阵困在丹老群岛近一周的时间。直到中国海军的扫雷艇群抵达,才得以解困。这一意外的变数,使得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攻防战的初期,中国-东盟联合舰队第二舰队将单独面对印度海军的群岛守备舰队,在正面战场几乎没有任何的数量优势。
与第三舰队糟糕的情况相比,已经进入印度洋的中国-东盟联合舰队第一舰队—中国海军“上海—江苏”号双航母战斗群则真正体会到“天高任鸟飞”的自由,在空袭了印度西海岸的战略据点之后,舰队继续向北航向,进入孟加拉湾。舰载机群频繁出动,以小规模的空袭袭扰印度东海岸的马德拉斯、维萨卡帕特南等军民两用港口。航母战斗群的行动不仅破坏了对印度经济至关重要的海上交通线,更彻底切断印度本土与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联系。
不过战场上的成功并没有丝毫减弱某些人的失落感,从空袭卡达姆巴返航回来第47战斗机中队“东海之箭”的中队长刘庆征中校便陷入空前的低谷。他无论如何都不曾想到战场辉煌的胜利背后等待着的他竟是感情上的重挫。当他的战鹰平稳的降落在“上海”号航母的飞行甲板上,一直翘首以盼的杨若兰上尉俏丽的脸旁在刹那之间的确闪过了一丝令他欣慰的笑容。
但是正当他跳下飞机准备给自己的女神一个温暖的拥抱之际,舰桥塔台上却传来了急促的警报声:所有人员迅速清空飞行甲板。在一片慌乱之中,所有的人都可以看见两架重叠着的战鹰逐渐降低着高度:一架携带加油吊舱的歼-10H型舰载机保持着空中受油的姿态,援助着一架歼-11H型战机正艰难的返航着。刘庆征清晰的认出那是自己中队副中队长童一鸣中校的座机。
激烈防空炮火下的低空轰炸让童一鸣的战机伤痕累累。一侧的发动机已经停止工作,虽然接受着空中受油,但驾驶舱内的燃油警告灯却始终闪亮着,指针式的油量计无力的指向着0。显然在激战中战机的油舱已经被纷飞的弹片打穿,如果不是运气的话那么这架战机早已坠落在敌方的空域了。
逐渐接近航母早已清空的甲板,这一个奇怪编队上方的歼-10H型战机切断了受油管,童一鸣全力保持着遍体鳞伤的战机平衡,艰难的放下起落架。对准着与舰中心线成左斜12°夹角的斜角甲板上的降落区缓慢的降低着高度。他只有一次机会。战机准确的降落在制动区第三根拦阻索附近,高约10厘米、间隔14米的钢索钩住后在数十米距离内减速直到停止滑行,缓慢的停在甲板上。
正当刘庆征中校为战友的安全凯旋则兴奋不已之际,一个熟悉的身影穿过蜂拥而上的地勤人员,一把抱住爬出座舱的英雄。刘庆征中校几乎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她正是自己的梦想—杨若兰上尉。逐渐灰暗的瞳孔中竟能清晰的看到杨若兰脸上那感动的泪水。此刻刘庆征只感觉自己好象突然承受着9个G以上的过载,一时间天昏地暗。
“这将是一次拦截任务。根据我们的情报显示,今天将有3架印度空军的新型60吨级战略运输机由加尔各答起飞,运输战略物资前往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显然印度军方希望开辟一条在我舰载机群作战半径之外的北方空中走廊。” 第47战斗机中队的作战室内,新的使命再度召唤着中国海军航空兵的精锐。
“根据研判将有10架左右的印度空军高性能战机为这支运输机编队提供全程护航。而在接近安达曼-尼科巴群岛附近空域,印度前沿航空兵也将派出机群提供掩护。所以我们的任务是在他们抵达安达曼-尼科巴群岛附近空域之前,击落它们。”从指挥部来的作战参谋在讲台上向所有的飞行员讲解着本次行动的要点,这已经是3天以来第47战斗机中队第4次执行这样的拦截任务了。显然印度军方从未放弃过恢复对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建立空中走廊的努力。
虽然面对的是航速较低的运输机编队,但这样的猎杀并不象想象中那么容易,印度空军往往一发现中国空军的拦截编队便会采取大范围的规避,召唤大群的护航战机展开空战,或者直接退回到己方防空火力保护的安全地带。但是今天刘庆征却下定决定决不会再放过任何的目标。既然幸福不在,那么自己何不追求辉煌。
平静的安达曼海,阴霾的战云正逐渐集结。中国海军的特区级航母“香港“号上,到处可见盐晶体的飞行甲板上,一架架的银白色歼-13H型舰载垂直起降战斗机正通过升降机进入起飞位置。推力矢量升力/巡航涡扇发动机正开始试车,渴望着一场激战的飞行员们在地勤可以起飞的手势中,熟练的驾驶着战机从从特制的起飞垫层上腾空而去。
此刻中国-东盟联合舰队第二舰队已经空前接近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数十艘舰艇组成的庞大海空集群将发动了第一次试探性的攻击。第二舰队分成三个攻击编队:由新加坡海军4艘“可畏”级隐形护卫舰、马来西亚海军的2艘“首相”级导弹快艇和4艘“杰龙”级炮艇组成的制海舰队将作为舰队的前锋。
紧随其后的是中国海军孙力军上校指挥的对地支援舰队掩护下的满载着新加坡陆军的4艘“忍耐”级坦克登陆舰。他们的任务是在夺取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最为前突的小岛—巴伦。在这座没有居民的荒岛上,印度陆军仅驻守了不足1个营的兵力。
而在整个攻击集群的中心则是中国“香港”号航母战斗群,因为整次行动将得到中国-东盟空军的全力支持,所以“香港”号航母上的舰载机群的主要任务将是对地/对海的支援和压制。
而印度海空军精锐也将倾巢出动,在空军战机的护航下。印度海军群岛守备舰队将出动10艘以上的导弹艇,在包括“德里”号驱逐舰在内的4艘大型水面舰艇的指挥下。对中国-东盟联合舰队展开拦截。
这是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攻防战的第一次海战,刚刚由班达亚齐外海返回布莱尔港的印度海军准将拉维. 萨蒂亚满怀着被亚齐人背叛的愤怒,受挫之后的他渴求同样着一场淋漓尽致的海战。在“德里”号驱逐舰的舰桥上,他注视着侧舷的1艘 “塔尔瓦”级护卫舰和2艘“科拉”级轻型导弹护卫舰。天空中印度空军的“敏捷”PV3轻型战斗机低空掠过海面扑向战场。
空中的对抗揭开了流血的序幕,虽然印度空军的LC轻型战斗机项目因期漫长的研制过程和耗资巨大而广泛的受人诟病。但实战证明,如果只是作为一种轻型防空截击战机来使用的话,它的生产型“敏捷”PV3轻型战斗机仍不失为一种不错的平台。
无尾三角翼的气动布局,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使这种轻型战机可以较为灵活的迅速占据发射阵位,最大搜索距离达到120公里的爱立信PS-05多普勒脉冲雷达配合以色列的“德比”型中距离对空导弹,可以让它顺利的完成一次超视距攻击。不过如果在中距离对抗中无法击落对手,那么“敏捷”PV3轻型战斗机便应该明智的加速脱离战场,因为在接下来的近距离空战中无论是中国空军的歼-11型、歼-10型战斗机还是东盟空军的FC-1型轻型战斗机都足以轻易的压倒它。
在安达曼海的天空为双方战机追逐的轨迹所分割的同时,多路高速突进的印度海军的导弹艇群也迅速进入了PJ—10“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的有效射程。连遭重创的印度海军就象一位已经被打得鼻青脸肿的拳击手,所有的希望都只能寄于自己的重拳可以一举击倒对手。
4艘印度海军P28型导弹艇和6艘卡辛德拉级导弹艇在波涛中全速挺进着,在他们的前方携带“鹰击-8K”型反舰导弹着歼-13H型舰载战斗机群已经出现在了天际。
第三十九章:“台风”降临(三)
凭心而论,印度海军驻守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大部分水兵都尽到了自己的职责。面对中国海军航空兵的机群向他们袭来的时候,他们中的大多数仍然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在被击沉之前坚持将所携带的所有反舰导弹向着目标的方向发射出去。
在执行对舰的攻击任务时,以特区级航母“香港”号为母舰的中国海军航空兵第37中队的机群开创了一种中国海军航空兵新的战法,即将所携带的“鹰击-8K”型反舰导弹和“鹰击-91”型反辐射导弹混合使用,以达到“双保险”的效果。
如果小型舰艇在面对来袭的反舰导弹,唯一摆脱厄运的办法就是进行电子干扰和防御,而那样作的话目标舰艇必须保持着对空雷达的开机状态,而那样作的话正好为“鹰击-91”型反辐射导弹提供了最为良好的指引。
“鹰击-91”型反辐射导弹可以说是中国版的“Kh-31”,这种导弹对付范围广泛的不同频段的雷达目标,可以采用能互换使用的、对应不同频段的被动雷达导引头,除了对舰攻击之外,还可以攻击地面雷达目标和空中预警机。
虽然印度海军的导弹艇群在被击沉之前,打出了所有的远程反舰导弹。但是这些缺乏数据链支持的“海上重拳”,却注定要无攻而返。盲目发射的这些导弹,无论是俄印联合研制的PJ—10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还是俄制的SS-N-25反舰导弹在飞行了100多公里之后,都难以躲过新加坡海军“可畏”级隐形护卫舰的电子对抗和防空火力的拦截。印度海军水面舰艇的巨大损失仅仅换来了,击沉马来西亚海军1艘“首相”级导弹快艇和1艘“杰龙”级炮艇的可怜战绩。
在中国海军航空兵和空军不断的袭扰之下,印度海军准将拉维. 萨蒂亚亲自指挥的印度海军要塞守备舰队也终于抵达了战场。满载排水量6700吨的“德里”号驱逐舰以32节的高航速抢占着有利的发射阵位。作为印度自行研制的现代化多用途驱逐舰“德里”级的首舰,它曾是印度海军骄傲的,但是在过去的1个多月的苦战中,它和它的姐妹舰们始终奋战在战争的第一线,可是除了一次次救起被击沉战舰上的同僚,它却始终无所作为。今天是一雪前耻的时候了。
“德里”号高昂的舰首穿越着重重的浪淘,在它的身后2艘“科拉”级轻型导弹护卫舰上的K176单管76毫米主炮正奋勇的对空射击着。中国人的空袭又来了,这种纯粹为了近海防御而设计建造的导弹护卫舰,几乎只是放大了的导弹艇,排水量仅有1350吨的船体上竟载有16枚对舰导弹,虽然拥有令人惊叹的对舰火力,但却没有足以称道的防空火力。在掌握了制空权的中国海空军面前,它们只能是活动的靶标。
4枚“鹰击-8K”型反舰导弹亚音速袭来,“德里”号上的2座俄制S-N-7“无风”单臂中程防空导弹发射装置迅速转向,升腾而起的导弹转瞬化为一团火焰飞向目标进行拦截。而舰首的K-100型100毫米高平两用炮也加入了合唱,海面上一片烟雾弥漫。
“目标锁定,新加坡海军‘可畏’级4艘。反舰导弹发射准备。” “德里”舰首甲板上装有的4座四联装SS-N-25 “天王星”型反舰导弹发射装置,依次点火,在烟雾中离弦远去,飞向那100公里以外的目标。“‘鱼叉’型反舰导弹接近中,数量不详。”几乎在印度海军编队发射反舰导弹的同时,新加坡海军的打击也出现在了“德里”号RLW-LW08对空警戒雷达的屏幕上,连续发射的反舰导弹在屏幕上形成了一片血红色的闪烁光点。
不等拉维. 萨蒂亚作出反应,一枚中国空军发射的“鹰击-8K”型反舰导弹便击中了“科拉”级轻型导弹护卫舰“库里什”号的舰体。这艘曾经参加过中印首次海上搜救联合演习的战舰在熊熊烈焰中缓缓下沉。看着下沉的僚舰,拉维. 萨蒂亚对着浓烟笼罩下的战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无力的说道:“准备撤退吧!” “德里”号上4座俄制PK-2干扰箔条发射装置在阴云密布的安达曼上挥洒出一道道动人的迷雾。
中印两国海军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外围的首次接触,以印军的惨败而告终。印度海军在战斗中共计损失了4艘印度海军P28型导弹艇、5艘卡辛德拉级导弹艇以及2艘“科拉”级轻型导弹护卫舰。侥幸脱离战场的“德里”号驱逐舰和“塔尔瓦”号护卫舰在新加坡海军齐射的“鱼叉”型反舰导弹的攻击下,也不同程度的受创。而东盟海军仅有一艘“可畏”级隐形护卫舰被击中,被拖回新加坡修理。
夜幕下的布莱尔港,疲惫不堪的印度水兵沮丧的走下自己的战舰。伤痕累累的“德里”号上只剩下拉维. 萨蒂亚孤单的身影。中国海军对地支援舰队炮击巴伦岛的声音在这里都清晰可闻,或者那只是天边的雷声。“东盟的登陆舰队已经接近巴伦岛了,是不是派空军支援一下。”印度空军少校阿德瓦尼此刻走上战舰向着自己的长官报告道。
“不用再增加更多的伤亡了,我要作的已经作到了。中国人会认为我们已经疲倦无力了,他们会大踏步的走进我们的台风圈的。”布莱尔港的夜空开始回荡起拉维. 萨蒂亚那得意的笑声。在他前方的黑暗中,他似乎已经看到了,看到了在下一场登陆战中,中国舰队燃烧的火光映红了整个海面。
印度陆军在巴伦岛的防御工事修筑的并非不坚固,但是对于这样一个远离主岛的前沿荒岛而言,印度人没有部署更多的反舰火力。当中国海军的对地支援舰队放出数架无人侦察机,开始精确炮击之后的1个半小时内,岛上的守军只能用高射机枪驱逐自己头领的死神之眼。
在密集炮火刚开始了不久,700名印度陆军就全面的打起了白旗。他们聚集在海滩上等待着被俘虏的命运。作好了垂直登陆准备的新加坡陆军乘坐着由4艘“忍耐”级坦克登陆舰的飞行甲板上起飞的S582“美洲豹”型直升机掠过人满为患的沙滩。第一场登陆战在兵不血刃中走向了尾声。
按照预定的计划,中国—东盟联军将在这座荒岛上进行为期5天的突击施工。在主力舰队抵达之前,东盟工兵需要在岛上建立2个野战直升机场和1个中型野战医院,为下一个阶段对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总攻作准备。甚至有消息说将要有1个大型浮动船坞被运来。看着夜幕之下,大群的运输直升飞机吊运着各种物资呼啸着在这个小岛的上空盘旋。停泊在岛屿东侧的中国海军对地支援舰队指挥官孙力军上校心中总有一丝莫名的不安。或许一切都进行的太过去顺利了,反而让人觉得难以把握起来。
在远离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马来半岛北部,猛烈的炮火正席卷着印度在这个地区最后的要塞—槟榔屿。随着吉打平原合围歼灭战的结束,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的履带再次开动起来。兵锋直指仍在印度控制之下的槟榔屿。双溪大年以南的印度陆军仍有3-4个步兵团的兵力,但显然这些早已丧失了斗志的部队,无法抵抗中国陆军的前进。第13集团军开展了一场“向海滩前进”的竞赛。
而面对汹涌而来的崩溃后的友军和中国人,印秥|乳|睦朴煲乇盖玖钆了嵫侵行Nㄒ坏难≡裰挥姓ɑ俪ご?3.5公里的槟城跨海大桥。这并非一个容易下达的命令,毕竟这样宏伟的工程毁灭在自己的手里,很少有人不感觉到愧疚的,当帕塔尼亚中校下定决心的刹那。却没有想象中的巨大爆破声传来。
他很难想象在如此孤立的小岛上,就在他戒备森严的要塞区内,数百名中国陆军特种部队早已渗透了进来。接下来的情节就不难猜想了,中国陆军的特种部队突然发难,当印度陆军的守备部队在全岛各地遭遇袭击之际,调动和指挥出现全面混乱之际。一支精锐的别动队突然出现在了占领了槟城跨海大桥的桥头堡附近。促不及防的印度守桥部队在短时间之内被解除了武装,中国特种兵拆除了帕塔尼亚中校在桥上所安置了数百吨炸药之后,迅速控制了大桥的东侧。
帕塔尼亚中校也算是印度军队中少有的干材,他迅速判断出中国军队在岛内其他地区的攻击不过是佯动,真正的威胁仍在大桥。印度守备部队全力从大桥的两侧发动攻击,希望能将中国陆军特种部队消灭在桥头堡内。
面对着生死悠关的桥头堡阵地,印度军队也算拼尽了全力,2个营的步兵在步兵战车和坦克的掩护下轮番进攻着只有69名中国特种兵驻守着的桥头堡。激烈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一个昼夜。
帕塔尼亚中校始终难以相信这些特种兵怎么可能会有如此之强的战斗力和武器配备。就算十颗子弹消灭一个目标,那么他付出的伤亡也足以拼光中国人的子弹了。当桥对岸的攻击逐渐减弱之际,帕塔尼亚中校终于绝望了,他知道那是中国陆军的主力已经抵达了对岸。
第三十九章:“台风”降临(四)
作为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向海滩前进”赛跑的优胜者,第13集团军的军属装甲旅先遣部队的96式主战坦克是第一支抵达槟城跨海大桥的中国陆军部队。在吉打平原合围歼灭战中扫荡印度陆军残余抵抗中一度将主攻位置让给步兵的中国陆军装甲部队再度在战场上卷起了一场铁甲的旋风。徐虎威中校亲自指挥的突击集群,再次将伴随进行的机械化步兵甩在了身后,全速向大桥的方向前进。
这种单纯依靠坦克部队的“装甲劈入”战法,在意志坚定的防线面前无疑将遭到敌方步兵反坦克武器的重大杀伤,但此刻仍槟城跨海大桥以东印度陆军早已成了惊弓之鸟,他们战斗的意义仅限于打通跨海大桥撤到相对安全的槟榔屿岛上去而已,面对中国军队隆隆碾来的坦克,他们第一反应除了扔下枪转身就跑之外,就是高举起双手投降。
全长13公里的槟城跨海大桥,号称是世纪第三大桥。驱动的战车驶上这座宏伟的大桥,徐虎威中校钻出自己的炮塔注视两旁都是广阔辽远的海洋,紧张心也随着视野扩展开朗起来。阴云密布下的海峡灰蓝一片,依稀可见海上几个树影婆娑的小岛丰。正当徐虎威中校为眼前的美丽景色所陶醉之际,一排密集的炮弹突然呼啸着向大桥的方向袭来。155毫米的榴弹擦着桥体的边缘落入海中,溅起纷飞的水花,而大桥东侧的岸边几个移动着的火力点奋力喷射着火焰
显然以传统爆破的方式摧毁大桥已经难以实现了,此刻帕塔尼亚中校只能寄希望于岛上陆军的火力了。但在中国陆军炮火的威胁下,印度炮兵的精确度显然差强人意。而如此宏伟的大桥即便是偶尔命中1~2发也难以伤筋动骨。而威力巨大的精确打击武器—岛上所部署着的陆基PJ—10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虽然已经进入了发射阵地,但重新输入目标还需要时间。而渗透入岛上的中国特种兵显然也在寻找着这些致命的武器。
中国陆军96式主战坦克一头撞开那些横七竖八横梗在桥上的印度陆军装甲车辆,这些被中国特种兵的反坦克火力击毁的车辆旁倒满了印度陆军步兵的尸体。不断闪烁着机枪火力的桥头堡已经在硝烟中逐渐清晰起来。印度陆军的迫击炮不断的落在徐虎威座车的前方,但仅仅依靠他们是无法阻挡大军前进的脚步的。这座岛屿最后的天堑即将易手。
硝烟中一个满脸漆黑的中国特种兵出现在徐虎威的车前,他手里那样式复古的轻机枪,差点让徐虎威将他误认为了敌人。这种仍以上方30发弹匣供弹的轻机枪很自然的让徐虎威联想起国内抗日题材电影中常出现的捷克ZB26轻机枪。如果不是对方身上的其他装备,徐虎威几乎有从迷雾中穿越历史的感觉。
其实这支样式复古的轻机枪就是历史悠久的英国“布伦”L44式7.62毫米轻机枪。早在30年代中期,英国恩菲尔德皇家轻武器厂便与捷克期洛伐克布尔诺国营兵工厂协作,把著名的捷克ZB26式7.92毫米轻机枪引进改良成为布伦0.33 in口径的轻机枪,并广泛装备于英联邦国家军队。虽然随着科技的演进,这种曾经辉煌一时的名枪已经逐渐退出许多国家的现役。但在印度陆军中,仍有相当数量的伞兵和海军突击部队在使用着它。
突入桥头堡的中国特种部队携带了足够的反坦克火力—轻便的PF89单兵反坦克火箭几乎人手一支,但是在面对敌军步兵集群的冲锋时,自动步枪子弹的消耗却迅速令弹药告窘。正当大家都束手无策,准备白刃战之际却意外的在印度陆军的桥头工事内发现了大量的L44式轻机枪。
虽然L44式轻机枪的尺寸、质量都较大,火力持续性不好(仅有30发弹匣供弹)等原因而受到质疑。但是对于缺乏通用机枪的印度陆军而言,只能以增L44式轻机枪的布置密度来提供持续的压制火力,而这些以外的收获却给了中国特种兵以莫大的帮助。
虽然只是应急之用,但是中国特种兵们却意外的发现L44式轻机枪虽然设计思想和款式落后,但是结构简单,维护使用方便,近距离射击时火力较强。在中国士兵的手中正是这些轻机枪阻挡住了印度陆军试图夺回桥头堡的一次又一次冲锋。
在中国陆军完全控制了槟城跨海大桥之后,帕塔尼亚中校仍然顽固的率领着由印度海军突击队的少数精锐组成的守备部队退守槟城国际机场等岛内要塞负隅顽抗,槟榔屿岛上的枪声又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随着帕塔尼亚中校在指挥部内饮弹自尽,最后一批印度陆军才在中国陆军的炮火中放下了武器。
虽然与即将展开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决战相比,槟榔屿只是一个次要的战场。屿,随着班达亚齐的丢失,即便印度军队仍能控制这座岛屿,其马六甲海峡的侧翼牵制作用也已经无足重轻。
但槟榔屿岛的收复标志着印度军队在东盟境内军事行动的全面破产。在整个泰国南部、马来西亚和苏门答腊岛的地面作战中,印度军队总计损失了4个伞兵突击群、3个的机械化步兵师、1个装甲旅和1个山地步兵师的精锐部队。在遍布战场的战俘营内挤满了超过8万名蓬头垢面的印度人,但相比于他们的同僚而言,他们仍是幸运的。因为在各个战场有近3万名印度士兵永远留在了这片泥泞的异国土地之上。
新德里在国内严格的封锁着在东盟地面战败北的消息,事实上印度政府从未向民众报告过他们在东南亚投入了如此之大的兵力。大多数的普通民众对战争的进程知之甚少,中国人是凭借着巨大的兵力优势才夺取胜利的幻想甚至依旧停留在大多数驻守本土的印度中下层军人的脑海之中。
但是印度政坛上众多的反对党此刻却在跃跃欲试,印度素以“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自居。其国内政党之多也的确可以说世界之冠。印度第一次大选时,全国政党总数为192个。到第十一大选时参加角逐的大小政党竟多达443个。当然在多如牛毛的杂牌政党之中,真正主宰着印度政治和左右政局发展的核心力量却只有印度人民党和国大党(甘地派)这两股势力而已。
虽然自战争爆发以来,如印共马、印共等议会主要反对党便再三诟病现任执政党—国大党的战争政策,随着前线的失利隐隐越越的传来,要求本届政府辞职并调查一系列军内腐败和渎职案件的呼声更是此起彼服。但在一系列边缘政党大肆组织民众示威游行的同时,印度最大的反对党—印度人民党却保持这出人意料的冷静和沉默。
印度人民党代表北部印度教势力和城镇中产阶级利益,自1980年4月建党以来力量迅速壮大,拥有党员350万,其成员大多数出身于中产阶级,自1996年大选至今一直保持议会第一大党地位。但是在2004年5月13日在印度第十四届人民院大选中意外出局,连续执政六年之久的瓦杰帕伊政府黯然下台。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迅速崛起的政党陷入了一蹶不振的低弥状态之中。
但面对此刻国大党全面失势的大好局势之下,印度人民党难道真的放弃大打“落水狗”的机会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事实上自从中印正面交锋以来,印度人民党的骨干便一直秘密的进行着一系列筹措。印度人民党并非不想上台执政,但目前的内外交困的条件之下,取代国大党并非难事,但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在上台之后迅速改变印度目前在外交和军事孤立被动的环境。
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面对拥有有初级党员3000万、积极党员150万的国大党(甘地派),印度人民党需要的不是一次简单的政权更迭,而是希望能借着中印战争彻底击溃对手,令其在印度政坛上沦为无法与印度人民党正面抗衡的二流势力。
为此在安达曼-尼科巴(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http://www.xlawen.org/kan/3714/ )
虽然这支舰队集结了东盟海军目前最为庞大的战斗力,但在本次代号为“冰山再现”的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中,他们前期的主要作战任务却主要是以佯动来牵制印度守军的注意力。当然在主攻部队全面进抵攻击海域,展开攻击之后。第三舰队也需要相机攻占位于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最北端的北安达曼群岛。
北安达曼群岛位于安达曼群岛北部,包括大小岛屿约50个,其主岛为北安达曼岛。根据战前的侦察所获取的情报来看,印度军队在该地区所部署的防御力量并不强大。所以中国东盟联合舰队并没有为第三舰队配属更多的兵力,除了将在战役发起之后,加入第三舰队的缅甸陆军的1个轻步兵师之外。由丹老群岛要塞守备部队中抽调出的700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将是随舰队行动的唯一两栖登陆力量。
“欢迎再次登上‘差克立.纳吕贝特’号,本舰已经为您和您的朋友准备了头等舱的房间。”站在航母宽阔的甲板上,威察中将顶着中国海军陆战队的2架直-8F通用运输型直升机降落时强劲的气旋,迎接一位他所仰慕和钦佩的女子。她就是中国人民国防军海军陆战队上校—冷紫翎。
威察中将第一次见到冷紫翎上校是在战争爆发的前夜—2007年12月6日的黄昏时分,那天夜晚他和他的舰队正航行在泰国锡米兰群岛外的安达曼海上。突然一架泰国海军的S-76型多用途直升机突然降落在“差克立.纳吕贝特”号的甲板上。这位完全陌生的中国女子出现在了威察中将的面前,向他通报了印度即将对东盟发动的突然袭击已经泰国海军最高司令部要求东盟联合舰队进入丹老群岛的命令。
“这里距离丹老群岛至少还有6个小时的航程,这个过程中舰队是不可能摆脱印度远程监控雷达的眼睛的。”当时的印-东已经处于剑拔弩张的战争边缘,多次的擦枪走火,已经令印度海军的俄制“伊尔-38 ”和德制“道尼尔”海上侦察机不敢轻易接近东盟舰队,但印度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北端兰德夫岛设立先进的“托马森”远程监控雷达却时刻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没有问题,我们会让它失明的。”回答威察的是这个中国女兵自信的笑容。随后她便匆匆的消失在了所有的视线之中。当9个小时后,当东盟舰队抵达丹老群岛后,印度海空军仍对他们的行动一无所知。事后威察中将才知道,数十名中国海军陆战队的特种兵们在当天夜间,由与兰德夫岛仅一海之隔的缅甸克科群岛南部入水。借助着蛙人运载工具横渡克科海峡,一举捣毁了印度军方的远程监控雷达。而据说那次行动的指挥官正是外表娇艳动人的冷紫翎上校。
在丹老群岛停泊的日子里,冷紫翎的影子始终萦绕在威察的脑海之中。虽然已经年近半百,也称的上是阅女无数。但这个来自东方的女子,却始终带着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神秘和忧郁。随意接下来的航路虽然漫长却充满了危险,但是对于威察中将而言,却是万分的期待。
“您真是太客气了。” 威察中将的幽默逗得冷紫翎莞尔一笑。6架直-8F通用运输型直升机迅速降落在“差克立.纳吕贝特”号航母的甲板之上。在停泊在丹老群岛的日子里,曾一度为印度空军的苏-32FN 型战斗轰炸机击伤的“差克立.纳吕贝特”号航母经过了中国海军工程人员大规模的修理。其飞行甲板之下的机库甲板中的后半部分被改成了中国海军陆战队的居住舱,400多名陆战队的战士将在这里居住和生活。经过改修之后的“差克立.纳吕贝特”号航母更接近于一艘直升机航母或两栖登陆舰。
“西班牙巴赞造船厂的设计还是有其独到之处的。”在修复过程中,对中国各大海军造船厂赶来的工程师们都对“差克立.纳吕贝特”号航母的生存能力大加赞赏,全舰被分为三个放火区,由敷有防火绝缘的水密隔壁和甲板所分隔,各区均有独立的消防系统和损管分站。消防设备的配置也达到十分充分的程度。独立的海水消防总管、水幕系统、泡沫系统在全舰设有多个分站,可以迅速对机库、飞行甲板等要害部门提供灭火剂。
而就在中国海军陆战队的战士们开始熟悉新的环境之际。在位于飞行甲板右舷的岛式舰桥上,威察中将正为冷紫翎上校介绍她的指挥位置。此刻第三舰队的战舰正行驶着丹老群岛狭窄的水道内。舰上的作战情报中心、通信中心以及其他作战舱室的泰国海军的工作人员们正紧张的工作着。谁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危险正在前方等待着他们。
巨大的爆炸声突然在舰队前方的水下响起,飞溅的水花和钢铁打破了丹老群岛水道的平静。“司令!是马来西亚海军的旗鱼级潜艇。目前还不清楚攻击来自于何方。”舰队迅速停止的前行,进入全面警戒。旗鱼级潜艇是马来西亚海军于2003年向荷兰海军租借的退役战舰。虽然各方面的性能都已明显落后,但对于此刻的东盟海军而言,却是觉得的水下主力。
“是水雷!”迅速乘坐着直升机前往出事海域的冷紫翎看着布满了涟漪和油迹的海面,冷紫翎不得不得出这个最坏的答案:印度海军已经在丹老群岛狭窄的水道进行了布雷封锁。这是印度海军仅有的1艘“基洛”级877EKM型潜艇的杰作。萨克胡亚中校显然很清楚单凭“辛杜格霍什”号的战力,根本没有不可能在与强大的中国—东盟联合舰队正面对抗,唯一的作用只能是以其的隐蔽性和机动性实施前沿攻势布雷。
“辛杜格霍什”号对丹老群岛的封锁主要依靠的是俄制MIIIM型大陆架水雷。这种水雷属于荚式火箭上浮沉底雷,主要用于攻击潜艇及海岸地区的水面舰艇。每枚水雷由发射筒、水下火箭弹和锚组成,发射筒内装有水下火箭弹、目标探测系统、目标指示系统、电源、操作和保险装置。拥有一定的浮力,布设时雷锚下垂至海底,用于固定水雷,构成半径数百米的危险区。
第三十九章:“台风”降临(二)
自从人类开始在海战中使用热兵器以来,水雷便因为其的廉价和高效,而一直为交战双方的广泛使用。实际上在整个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攻防战中,印度海军始终没有忽略水雷在防御作战中的作用。在群岛附近海域印度海军在战前共计布设由上万枚各种型号的水雷所组成了9个大范围的雷区。但其中真正成功的却唯有“基洛”级877EKM型潜艇“辛杜格霍什”号对丹老群岛的布雷封锁。
一艘俄制“基洛”级潜艇即便不携带任何的鱼雷和其他反舰武器,所能携带的水雷数量也仅为24枚。如果要封锁拥有多条出海水道的丹老群岛,印度海军理论上至少需要5艘潜艇同时工作,布设上百枚水雷。不过萨克胡亚中校显然是印度海军中少有的潜艇布雷专家。他没有盲目在单一水道布雷。而是以低航速游弋于丹老群岛外围,借助自身的双-通道声纳和主动水面搜索雷达,侦测东盟舰队的动向,然后以高航速突入、抢占有利的阵位布设小量的水雷,以牵制对方的行动。
由于丹老群岛海底地形复杂,体积较小的俄制MIIIM型大陆架水雷往往难以被探雷声纳发现,隐蔽性很强。而一旦触动这些恐怖的恶魔,其所携带的水下火箭可以以高达100节的速度攻击目标,无论是东盟海军的潜艇还是大型舰艇都难以摆脱它的攻击。缺乏扫雷舰艇的东盟舰队被“辛杜格霍什”号的水雷阵困在丹老群岛近一周的时间。直到中国海军的扫雷艇群抵达,才得以解困。这一意外的变数,使得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攻防战的初期,中国-东盟联合舰队第二舰队将单独面对印度海军的群岛守备舰队,在正面战场几乎没有任何的数量优势。
与第三舰队糟糕的情况相比,已经进入印度洋的中国-东盟联合舰队第一舰队—中国海军“上海—江苏”号双航母战斗群则真正体会到“天高任鸟飞”的自由,在空袭了印度西海岸的战略据点之后,舰队继续向北航向,进入孟加拉湾。舰载机群频繁出动,以小规模的空袭袭扰印度东海岸的马德拉斯、维萨卡帕特南等军民两用港口。航母战斗群的行动不仅破坏了对印度经济至关重要的海上交通线,更彻底切断印度本土与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联系。
不过战场上的成功并没有丝毫减弱某些人的失落感,从空袭卡达姆巴返航回来第47战斗机中队“东海之箭”的中队长刘庆征中校便陷入空前的低谷。他无论如何都不曾想到战场辉煌的胜利背后等待着的他竟是感情上的重挫。当他的战鹰平稳的降落在“上海”号航母的飞行甲板上,一直翘首以盼的杨若兰上尉俏丽的脸旁在刹那之间的确闪过了一丝令他欣慰的笑容。
但是正当他跳下飞机准备给自己的女神一个温暖的拥抱之际,舰桥塔台上却传来了急促的警报声:所有人员迅速清空飞行甲板。在一片慌乱之中,所有的人都可以看见两架重叠着的战鹰逐渐降低着高度:一架携带加油吊舱的歼-10H型舰载机保持着空中受油的姿态,援助着一架歼-11H型战机正艰难的返航着。刘庆征清晰的认出那是自己中队副中队长童一鸣中校的座机。
激烈防空炮火下的低空轰炸让童一鸣的战机伤痕累累。一侧的发动机已经停止工作,虽然接受着空中受油,但驾驶舱内的燃油警告灯却始终闪亮着,指针式的油量计无力的指向着0。显然在激战中战机的油舱已经被纷飞的弹片打穿,如果不是运气的话那么这架战机早已坠落在敌方的空域了。
逐渐接近航母早已清空的甲板,这一个奇怪编队上方的歼-10H型战机切断了受油管,童一鸣全力保持着遍体鳞伤的战机平衡,艰难的放下起落架。对准着与舰中心线成左斜12°夹角的斜角甲板上的降落区缓慢的降低着高度。他只有一次机会。战机准确的降落在制动区第三根拦阻索附近,高约10厘米、间隔14米的钢索钩住后在数十米距离内减速直到停止滑行,缓慢的停在甲板上。
正当刘庆征中校为战友的安全凯旋则兴奋不已之际,一个熟悉的身影穿过蜂拥而上的地勤人员,一把抱住爬出座舱的英雄。刘庆征中校几乎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她正是自己的梦想—杨若兰上尉。逐渐灰暗的瞳孔中竟能清晰的看到杨若兰脸上那感动的泪水。此刻刘庆征只感觉自己好象突然承受着9个G以上的过载,一时间天昏地暗。
“这将是一次拦截任务。根据我们的情报显示,今天将有3架印度空军的新型60吨级战略运输机由加尔各答起飞,运输战略物资前往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显然印度军方希望开辟一条在我舰载机群作战半径之外的北方空中走廊。” 第47战斗机中队的作战室内,新的使命再度召唤着中国海军航空兵的精锐。
“根据研判将有10架左右的印度空军高性能战机为这支运输机编队提供全程护航。而在接近安达曼-尼科巴群岛附近空域,印度前沿航空兵也将派出机群提供掩护。所以我们的任务是在他们抵达安达曼-尼科巴群岛附近空域之前,击落它们。”从指挥部来的作战参谋在讲台上向所有的飞行员讲解着本次行动的要点,这已经是3天以来第47战斗机中队第4次执行这样的拦截任务了。显然印度军方从未放弃过恢复对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建立空中走廊的努力。
虽然面对的是航速较低的运输机编队,但这样的猎杀并不象想象中那么容易,印度空军往往一发现中国空军的拦截编队便会采取大范围的规避,召唤大群的护航战机展开空战,或者直接退回到己方防空火力保护的安全地带。但是今天刘庆征却下定决定决不会再放过任何的目标。既然幸福不在,那么自己何不追求辉煌。
平静的安达曼海,阴霾的战云正逐渐集结。中国海军的特区级航母“香港“号上,到处可见盐晶体的飞行甲板上,一架架的银白色歼-13H型舰载垂直起降战斗机正通过升降机进入起飞位置。推力矢量升力/巡航涡扇发动机正开始试车,渴望着一场激战的飞行员们在地勤可以起飞的手势中,熟练的驾驶着战机从从特制的起飞垫层上腾空而去。
此刻中国-东盟联合舰队第二舰队已经空前接近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数十艘舰艇组成的庞大海空集群将发动了第一次试探性的攻击。第二舰队分成三个攻击编队:由新加坡海军4艘“可畏”级隐形护卫舰、马来西亚海军的2艘“首相”级导弹快艇和4艘“杰龙”级炮艇组成的制海舰队将作为舰队的前锋。
紧随其后的是中国海军孙力军上校指挥的对地支援舰队掩护下的满载着新加坡陆军的4艘“忍耐”级坦克登陆舰。他们的任务是在夺取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最为前突的小岛—巴伦。在这座没有居民的荒岛上,印度陆军仅驻守了不足1个营的兵力。
而在整个攻击集群的中心则是中国“香港”号航母战斗群,因为整次行动将得到中国-东盟空军的全力支持,所以“香港”号航母上的舰载机群的主要任务将是对地/对海的支援和压制。
而印度海空军精锐也将倾巢出动,在空军战机的护航下。印度海军群岛守备舰队将出动10艘以上的导弹艇,在包括“德里”号驱逐舰在内的4艘大型水面舰艇的指挥下。对中国-东盟联合舰队展开拦截。
这是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攻防战的第一次海战,刚刚由班达亚齐外海返回布莱尔港的印度海军准将拉维. 萨蒂亚满怀着被亚齐人背叛的愤怒,受挫之后的他渴求同样着一场淋漓尽致的海战。在“德里”号驱逐舰的舰桥上,他注视着侧舷的1艘 “塔尔瓦”级护卫舰和2艘“科拉”级轻型导弹护卫舰。天空中印度空军的“敏捷”PV3轻型战斗机低空掠过海面扑向战场。
空中的对抗揭开了流血的序幕,虽然印度空军的LC轻型战斗机项目因期漫长的研制过程和耗资巨大而广泛的受人诟病。但实战证明,如果只是作为一种轻型防空截击战机来使用的话,它的生产型“敏捷”PV3轻型战斗机仍不失为一种不错的平台。
无尾三角翼的气动布局,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使这种轻型战机可以较为灵活的迅速占据发射阵位,最大搜索距离达到120公里的爱立信PS-05多普勒脉冲雷达配合以色列的“德比”型中距离对空导弹,可以让它顺利的完成一次超视距攻击。不过如果在中距离对抗中无法击落对手,那么“敏捷”PV3轻型战斗机便应该明智的加速脱离战场,因为在接下来的近距离空战中无论是中国空军的歼-11型、歼-10型战斗机还是东盟空军的FC-1型轻型战斗机都足以轻易的压倒它。
在安达曼海的天空为双方战机追逐的轨迹所分割的同时,多路高速突进的印度海军的导弹艇群也迅速进入了PJ—10“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的有效射程。连遭重创的印度海军就象一位已经被打得鼻青脸肿的拳击手,所有的希望都只能寄于自己的重拳可以一举击倒对手。
4艘印度海军P28型导弹艇和6艘卡辛德拉级导弹艇在波涛中全速挺进着,在他们的前方携带“鹰击-8K”型反舰导弹着歼-13H型舰载战斗机群已经出现在了天际。
第三十九章:“台风”降临(三)
凭心而论,印度海军驻守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大部分水兵都尽到了自己的职责。面对中国海军航空兵的机群向他们袭来的时候,他们中的大多数仍然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在被击沉之前坚持将所携带的所有反舰导弹向着目标的方向发射出去。
在执行对舰的攻击任务时,以特区级航母“香港”号为母舰的中国海军航空兵第37中队的机群开创了一种中国海军航空兵新的战法,即将所携带的“鹰击-8K”型反舰导弹和“鹰击-91”型反辐射导弹混合使用,以达到“双保险”的效果。
如果小型舰艇在面对来袭的反舰导弹,唯一摆脱厄运的办法就是进行电子干扰和防御,而那样作的话目标舰艇必须保持着对空雷达的开机状态,而那样作的话正好为“鹰击-91”型反辐射导弹提供了最为良好的指引。
“鹰击-91”型反辐射导弹可以说是中国版的“Kh-31”,这种导弹对付范围广泛的不同频段的雷达目标,可以采用能互换使用的、对应不同频段的被动雷达导引头,除了对舰攻击之外,还可以攻击地面雷达目标和空中预警机。
虽然印度海军的导弹艇群在被击沉之前,打出了所有的远程反舰导弹。但是这些缺乏数据链支持的“海上重拳”,却注定要无攻而返。盲目发射的这些导弹,无论是俄印联合研制的PJ—10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还是俄制的SS-N-25反舰导弹在飞行了100多公里之后,都难以躲过新加坡海军“可畏”级隐形护卫舰的电子对抗和防空火力的拦截。印度海军水面舰艇的巨大损失仅仅换来了,击沉马来西亚海军1艘“首相”级导弹快艇和1艘“杰龙”级炮艇的可怜战绩。
在中国海军航空兵和空军不断的袭扰之下,印度海军准将拉维. 萨蒂亚亲自指挥的印度海军要塞守备舰队也终于抵达了战场。满载排水量6700吨的“德里”号驱逐舰以32节的高航速抢占着有利的发射阵位。作为印度自行研制的现代化多用途驱逐舰“德里”级的首舰,它曾是印度海军骄傲的,但是在过去的1个多月的苦战中,它和它的姐妹舰们始终奋战在战争的第一线,可是除了一次次救起被击沉战舰上的同僚,它却始终无所作为。今天是一雪前耻的时候了。
“德里”号高昂的舰首穿越着重重的浪淘,在它的身后2艘“科拉”级轻型导弹护卫舰上的K176单管76毫米主炮正奋勇的对空射击着。中国人的空袭又来了,这种纯粹为了近海防御而设计建造的导弹护卫舰,几乎只是放大了的导弹艇,排水量仅有1350吨的船体上竟载有16枚对舰导弹,虽然拥有令人惊叹的对舰火力,但却没有足以称道的防空火力。在掌握了制空权的中国海空军面前,它们只能是活动的靶标。
4枚“鹰击-8K”型反舰导弹亚音速袭来,“德里”号上的2座俄制S-N-7“无风”单臂中程防空导弹发射装置迅速转向,升腾而起的导弹转瞬化为一团火焰飞向目标进行拦截。而舰首的K-100型100毫米高平两用炮也加入了合唱,海面上一片烟雾弥漫。
“目标锁定,新加坡海军‘可畏’级4艘。反舰导弹发射准备。” “德里”舰首甲板上装有的4座四联装SS-N-25 “天王星”型反舰导弹发射装置,依次点火,在烟雾中离弦远去,飞向那100公里以外的目标。“‘鱼叉’型反舰导弹接近中,数量不详。”几乎在印度海军编队发射反舰导弹的同时,新加坡海军的打击也出现在了“德里”号RLW-LW08对空警戒雷达的屏幕上,连续发射的反舰导弹在屏幕上形成了一片血红色的闪烁光点。
不等拉维. 萨蒂亚作出反应,一枚中国空军发射的“鹰击-8K”型反舰导弹便击中了“科拉”级轻型导弹护卫舰“库里什”号的舰体。这艘曾经参加过中印首次海上搜救联合演习的战舰在熊熊烈焰中缓缓下沉。看着下沉的僚舰,拉维. 萨蒂亚对着浓烟笼罩下的战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无力的说道:“准备撤退吧!” “德里”号上4座俄制PK-2干扰箔条发射装置在阴云密布的安达曼上挥洒出一道道动人的迷雾。
中印两国海军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外围的首次接触,以印军的惨败而告终。印度海军在战斗中共计损失了4艘印度海军P28型导弹艇、5艘卡辛德拉级导弹艇以及2艘“科拉”级轻型导弹护卫舰。侥幸脱离战场的“德里”号驱逐舰和“塔尔瓦”号护卫舰在新加坡海军齐射的“鱼叉”型反舰导弹的攻击下,也不同程度的受创。而东盟海军仅有一艘“可畏”级隐形护卫舰被击中,被拖回新加坡修理。
夜幕下的布莱尔港,疲惫不堪的印度水兵沮丧的走下自己的战舰。伤痕累累的“德里”号上只剩下拉维. 萨蒂亚孤单的身影。中国海军对地支援舰队炮击巴伦岛的声音在这里都清晰可闻,或者那只是天边的雷声。“东盟的登陆舰队已经接近巴伦岛了,是不是派空军支援一下。”印度空军少校阿德瓦尼此刻走上战舰向着自己的长官报告道。
“不用再增加更多的伤亡了,我要作的已经作到了。中国人会认为我们已经疲倦无力了,他们会大踏步的走进我们的台风圈的。”布莱尔港的夜空开始回荡起拉维. 萨蒂亚那得意的笑声。在他前方的黑暗中,他似乎已经看到了,看到了在下一场登陆战中,中国舰队燃烧的火光映红了整个海面。
印度陆军在巴伦岛的防御工事修筑的并非不坚固,但是对于这样一个远离主岛的前沿荒岛而言,印度人没有部署更多的反舰火力。当中国海军的对地支援舰队放出数架无人侦察机,开始精确炮击之后的1个半小时内,岛上的守军只能用高射机枪驱逐自己头领的死神之眼。
在密集炮火刚开始了不久,700名印度陆军就全面的打起了白旗。他们聚集在海滩上等待着被俘虏的命运。作好了垂直登陆准备的新加坡陆军乘坐着由4艘“忍耐”级坦克登陆舰的飞行甲板上起飞的S582“美洲豹”型直升机掠过人满为患的沙滩。第一场登陆战在兵不血刃中走向了尾声。
按照预定的计划,中国—东盟联军将在这座荒岛上进行为期5天的突击施工。在主力舰队抵达之前,东盟工兵需要在岛上建立2个野战直升机场和1个中型野战医院,为下一个阶段对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总攻作准备。甚至有消息说将要有1个大型浮动船坞被运来。看着夜幕之下,大群的运输直升飞机吊运着各种物资呼啸着在这个小岛的上空盘旋。停泊在岛屿东侧的中国海军对地支援舰队指挥官孙力军上校心中总有一丝莫名的不安。或许一切都进行的太过去顺利了,反而让人觉得难以把握起来。
在远离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马来半岛北部,猛烈的炮火正席卷着印度在这个地区最后的要塞—槟榔屿。随着吉打平原合围歼灭战的结束,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的履带再次开动起来。兵锋直指仍在印度控制之下的槟榔屿。双溪大年以南的印度陆军仍有3-4个步兵团的兵力,但显然这些早已丧失了斗志的部队,无法抵抗中国陆军的前进。第13集团军开展了一场“向海滩前进”的竞赛。
而面对汹涌而来的崩溃后的友军和中国人,印秥|乳|睦朴煲乇盖玖钆了嵫侵行Nㄒ坏难≡裰挥姓ɑ俪ご?3.5公里的槟城跨海大桥。这并非一个容易下达的命令,毕竟这样宏伟的工程毁灭在自己的手里,很少有人不感觉到愧疚的,当帕塔尼亚中校下定决心的刹那。却没有想象中的巨大爆破声传来。
他很难想象在如此孤立的小岛上,就在他戒备森严的要塞区内,数百名中国陆军特种部队早已渗透了进来。接下来的情节就不难猜想了,中国陆军的特种部队突然发难,当印度陆军的守备部队在全岛各地遭遇袭击之际,调动和指挥出现全面混乱之际。一支精锐的别动队突然出现在了占领了槟城跨海大桥的桥头堡附近。促不及防的印度守桥部队在短时间之内被解除了武装,中国特种兵拆除了帕塔尼亚中校在桥上所安置了数百吨炸药之后,迅速控制了大桥的东侧。
帕塔尼亚中校也算是印度军队中少有的干材,他迅速判断出中国军队在岛内其他地区的攻击不过是佯动,真正的威胁仍在大桥。印度守备部队全力从大桥的两侧发动攻击,希望能将中国陆军特种部队消灭在桥头堡内。
面对着生死悠关的桥头堡阵地,印度军队也算拼尽了全力,2个营的步兵在步兵战车和坦克的掩护下轮番进攻着只有69名中国特种兵驻守着的桥头堡。激烈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一个昼夜。
帕塔尼亚中校始终难以相信这些特种兵怎么可能会有如此之强的战斗力和武器配备。就算十颗子弹消灭一个目标,那么他付出的伤亡也足以拼光中国人的子弹了。当桥对岸的攻击逐渐减弱之际,帕塔尼亚中校终于绝望了,他知道那是中国陆军的主力已经抵达了对岸。
第三十九章:“台风”降临(四)
作为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向海滩前进”赛跑的优胜者,第13集团军的军属装甲旅先遣部队的96式主战坦克是第一支抵达槟城跨海大桥的中国陆军部队。在吉打平原合围歼灭战中扫荡印度陆军残余抵抗中一度将主攻位置让给步兵的中国陆军装甲部队再度在战场上卷起了一场铁甲的旋风。徐虎威中校亲自指挥的突击集群,再次将伴随进行的机械化步兵甩在了身后,全速向大桥的方向前进。
这种单纯依靠坦克部队的“装甲劈入”战法,在意志坚定的防线面前无疑将遭到敌方步兵反坦克武器的重大杀伤,但此刻仍槟城跨海大桥以东印度陆军早已成了惊弓之鸟,他们战斗的意义仅限于打通跨海大桥撤到相对安全的槟榔屿岛上去而已,面对中国军队隆隆碾来的坦克,他们第一反应除了扔下枪转身就跑之外,就是高举起双手投降。
全长13公里的槟城跨海大桥,号称是世纪第三大桥。驱动的战车驶上这座宏伟的大桥,徐虎威中校钻出自己的炮塔注视两旁都是广阔辽远的海洋,紧张心也随着视野扩展开朗起来。阴云密布下的海峡灰蓝一片,依稀可见海上几个树影婆娑的小岛丰。正当徐虎威中校为眼前的美丽景色所陶醉之际,一排密集的炮弹突然呼啸着向大桥的方向袭来。155毫米的榴弹擦着桥体的边缘落入海中,溅起纷飞的水花,而大桥东侧的岸边几个移动着的火力点奋力喷射着火焰
显然以传统爆破的方式摧毁大桥已经难以实现了,此刻帕塔尼亚中校只能寄希望于岛上陆军的火力了。但在中国陆军炮火的威胁下,印度炮兵的精确度显然差强人意。而如此宏伟的大桥即便是偶尔命中1~2发也难以伤筋动骨。而威力巨大的精确打击武器—岛上所部署着的陆基PJ—10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虽然已经进入了发射阵地,但重新输入目标还需要时间。而渗透入岛上的中国特种兵显然也在寻找着这些致命的武器。
中国陆军96式主战坦克一头撞开那些横七竖八横梗在桥上的印度陆军装甲车辆,这些被中国特种兵的反坦克火力击毁的车辆旁倒满了印度陆军步兵的尸体。不断闪烁着机枪火力的桥头堡已经在硝烟中逐渐清晰起来。印度陆军的迫击炮不断的落在徐虎威座车的前方,但仅仅依靠他们是无法阻挡大军前进的脚步的。这座岛屿最后的天堑即将易手。
硝烟中一个满脸漆黑的中国特种兵出现在徐虎威的车前,他手里那样式复古的轻机枪,差点让徐虎威将他误认为了敌人。这种仍以上方30发弹匣供弹的轻机枪很自然的让徐虎威联想起国内抗日题材电影中常出现的捷克ZB26轻机枪。如果不是对方身上的其他装备,徐虎威几乎有从迷雾中穿越历史的感觉。
其实这支样式复古的轻机枪就是历史悠久的英国“布伦”L44式7.62毫米轻机枪。早在30年代中期,英国恩菲尔德皇家轻武器厂便与捷克期洛伐克布尔诺国营兵工厂协作,把著名的捷克ZB26式7.92毫米轻机枪引进改良成为布伦0.33 in口径的轻机枪,并广泛装备于英联邦国家军队。虽然随着科技的演进,这种曾经辉煌一时的名枪已经逐渐退出许多国家的现役。但在印度陆军中,仍有相当数量的伞兵和海军突击部队在使用着它。
突入桥头堡的中国特种部队携带了足够的反坦克火力—轻便的PF89单兵反坦克火箭几乎人手一支,但是在面对敌军步兵集群的冲锋时,自动步枪子弹的消耗却迅速令弹药告窘。正当大家都束手无策,准备白刃战之际却意外的在印度陆军的桥头工事内发现了大量的L44式轻机枪。
虽然L44式轻机枪的尺寸、质量都较大,火力持续性不好(仅有30发弹匣供弹)等原因而受到质疑。但是对于缺乏通用机枪的印度陆军而言,只能以增L44式轻机枪的布置密度来提供持续的压制火力,而这些以外的收获却给了中国特种兵以莫大的帮助。
虽然只是应急之用,但是中国特种兵们却意外的发现L44式轻机枪虽然设计思想和款式落后,但是结构简单,维护使用方便,近距离射击时火力较强。在中国士兵的手中正是这些轻机枪阻挡住了印度陆军试图夺回桥头堡的一次又一次冲锋。
在中国陆军完全控制了槟城跨海大桥之后,帕塔尼亚中校仍然顽固的率领着由印度海军突击队的少数精锐组成的守备部队退守槟城国际机场等岛内要塞负隅顽抗,槟榔屿岛上的枪声又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随着帕塔尼亚中校在指挥部内饮弹自尽,最后一批印度陆军才在中国陆军的炮火中放下了武器。
虽然与即将展开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决战相比,槟榔屿只是一个次要的战场。屿,随着班达亚齐的丢失,即便印度军队仍能控制这座岛屿,其马六甲海峡的侧翼牵制作用也已经无足重轻。
但槟榔屿岛的收复标志着印度军队在东盟境内军事行动的全面破产。在整个泰国南部、马来西亚和苏门答腊岛的地面作战中,印度军队总计损失了4个伞兵突击群、3个的机械化步兵师、1个装甲旅和1个山地步兵师的精锐部队。在遍布战场的战俘营内挤满了超过8万名蓬头垢面的印度人,但相比于他们的同僚而言,他们仍是幸运的。因为在各个战场有近3万名印度士兵永远留在了这片泥泞的异国土地之上。
新德里在国内严格的封锁着在东盟地面战败北的消息,事实上印度政府从未向民众报告过他们在东南亚投入了如此之大的兵力。大多数的普通民众对战争的进程知之甚少,中国人是凭借着巨大的兵力优势才夺取胜利的幻想甚至依旧停留在大多数驻守本土的印度中下层军人的脑海之中。
但是印度政坛上众多的反对党此刻却在跃跃欲试,印度素以“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自居。其国内政党之多也的确可以说世界之冠。印度第一次大选时,全国政党总数为192个。到第十一大选时参加角逐的大小政党竟多达443个。当然在多如牛毛的杂牌政党之中,真正主宰着印度政治和左右政局发展的核心力量却只有印度人民党和国大党(甘地派)这两股势力而已。
虽然自战争爆发以来,如印共马、印共等议会主要反对党便再三诟病现任执政党—国大党的战争政策,随着前线的失利隐隐越越的传来,要求本届政府辞职并调查一系列军内腐败和渎职案件的呼声更是此起彼服。但在一系列边缘政党大肆组织民众示威游行的同时,印度最大的反对党—印度人民党却保持这出人意料的冷静和沉默。
印度人民党代表北部印度教势力和城镇中产阶级利益,自1980年4月建党以来力量迅速壮大,拥有党员350万,其成员大多数出身于中产阶级,自1996年大选至今一直保持议会第一大党地位。但是在2004年5月13日在印度第十四届人民院大选中意外出局,连续执政六年之久的瓦杰帕伊政府黯然下台。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迅速崛起的政党陷入了一蹶不振的低弥状态之中。
但面对此刻国大党全面失势的大好局势之下,印度人民党难道真的放弃大打“落水狗”的机会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事实上自从中印正面交锋以来,印度人民党的骨干便一直秘密的进行着一系列筹措。印度人民党并非不想上台执政,但目前的内外交困的条件之下,取代国大党并非难事,但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在上台之后迅速改变印度目前在外交和军事孤立被动的环境。
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面对拥有有初级党员3000万、积极党员150万的国大党(甘地派),印度人民党需要的不是一次简单的政权更迭,而是希望能借着中印战争彻底击溃对手,令其在印度政坛上沦为无法与印度人民党正面抗衡的二流势力。
为此在安达曼-尼科巴(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http://www.xlawen.org/kan/3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