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英雄谱 > 三国英雄谱 第 12 部分阅读

第 12 部分阅读

    遵命”。

    高云嘱咐停当,带领众将并主簿官龚灿,上马而行,前往涿郡郡衙。

    功夫不大,来到郡衙门前,一行人各自下马,走入郡衙大堂。

    邹靖早在大堂等候高云多时,这会儿急的跟热锅上蚂蚁一般,听闻高云到来,急忙出厅迎接。

    “哎呀,想必足下便是虎威校尉高普方了”。

    “呵呵”,高云淡淡一笑,说道:“正是在下,想必阁下就是邹大人了,久仰久仰”。

    “哎呀,岂敢岂敢,早听闻虎威校尉高普方英雄盖世,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快请、快请,堂内叙话”。

    “好,邹大人请”。

    “请,高大人请”。

    高云带着众人尾随着邹靖进入郡衙大堂,进到厅内分宾主依次落座。高云和邹靖这是第一次见面,自然少不了彼此的寒暄。

    说了一会儿套话之后,邹靖就憋不住了,先是屏退了左右,接着站了起来,讪笑着说道:“普方贤弟啊,我有点事情想跟你商量一下,你看这……”,邹靖说着目视了一下关羽等人,那意思是要跟高云单独谈。

    “哦”,高云答应一声,也知道邹靖憋的这事儿不光彩,在众目睽睽之下他肯定开不了口,于是转身对关羽等众人说道:“你们先到门口守候”。

    “是”,关羽等众人听了高云吩咐,纷纷站起来,走出厅外。

    大堂上就只剩下高云和邹靖两个人,邹靖讨好的做到高云下首,笑道:“普方贤弟啊,这次涿郡之危多亏贤弟解救,愚兄感激不尽呐”。

    “诶~”,高云冲邹靖摆摆手,说道:“你我同是为朝廷效力,邹大人就不必客气了”。

    “哦…哈哈…好、好,既然贤弟如此义气,愚兄也就不再跟你客套了。此次请贤弟前来,实在是…有事相求,还望贤弟成全”。

    “嗨~,邹大人有话尽管说,我高云一定尽力”。

    “好,贤弟如此爽快,那我就明说了。先前愚兄奉命率兵与程远志交战,不想那厮十分骁勇,更兼黄巾军势大,委实难以抵敌啊。愚兄带领兵马苦战数日,大军死伤殆尽。愚兄无奈之下只好逃离城池啊,这其中的苦衷还望贤弟明鉴呐”。

    “嗯”,高云点点头,有点同情的说道:“日前涿郡战事我也略有耳闻,邹大人寡不敌众,弃城之举想必也是身不由己,这我也是能理解的”。

    邹靖听了高云这话,似乎看到了希望,接着又说道:“贤弟虽然能体谅愚兄,但是当今朝廷恐怕没有贤弟这般宽宏大量,若知道我损兵折将、失守城池,定然要降责于我啊。愚兄方才无意中见到贤弟所写捷报,我也知道贤弟赤诚耿直。但贤弟若真这样报到朝廷里,恐怕愚兄这项上人头不保啊。还望贤弟看在愚兄上有老下有小的份上,为愚兄多多周全啊”。

    “这…唉!”高云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道:“我也知道此事在邹大人身上干系不小,但我也实属无奈啊。邹大人有所不知,此番交战,黄巾军数倍于我。‘虎威军’全体将士苦战整整两日,损伤极为惨重。我军原有一万人马,而如今却仅剩城中这不足四千人了。况且我军的人粮马料、辎重器械都已消耗殆尽,急需补充兵士和给养。邹大人也知道,我逎县地小人稀,储备不足,若要补充战力,这所需的钱粮辎重就必须要靠朝廷发放。我若不据实以报,朝廷如何肯发放钱粮给我?如今黄巾军猖獗肆虐,我‘虎威军’若不能及时恢复元气,又怎么能保守逎县城池?届时恐怕我高云这项上人头就要不保了啊。还望邹大人体谅在下这不得已的苦衷啊”。

    “诶?我听说…”,邹靖知道高云的“虎威军”在这一战中并没有什么实际损失,刚想说破,突然一转念,不敢再往下说了,紧接着改口笑道:“诶~,贤弟此言差矣!此番贤弟是为救愚兄而战,愚兄又岂能吝啬啊。贤弟尽管放心,‘虎威军’补充战力所需钱粮辎重都由愚兄支应,绝不让贤弟为难!”

    高云听了邹靖这话,心里一乐,暗想:“等的就是你这句话”。但脸上可不能露出来,高云故作为难的说道:“这…此番所需数额十分巨大,怎好让邹大人破费啊”。

    “诶!”邹靖生怕高云不同意,赶紧慷慨激昂的说道:“贤弟莫要跟愚兄客气了,所需多少,贤弟尽管开口”。

    “呃…,既然邹大人执意如此,那我先让主簿把数额报给大人听听?”

    “好,叫他进来,无论多少,愚兄都如数支应”。

    “好”,高云扭头冲外叫道:“龚灿何在?”

    “属下在”,厅外答应一声,龚灿由外而入,站到高云面前,拱手问道:“敢问主公,叫属下有何吩咐?”

    “呃,你把这次大战中我军的所有损耗报给邹大人听听”。

    “遵命”,龚灿应诺一声,从身上掏出一本帐册,伸手翻开,冲邹靖略施一礼,说道:“禀报大人,此次交战,我军共损耗军粮十万斛、饷银一千万、利刃三千口、硬弓三千把、箭矢十万支、战马一千匹、重铠三千副……”。

    龚灿一边念,邹靖一边直冒冷汗,后脊梁都湿透了,心说:“我地个娘啊,你高云也太黑了吧!这些钱粮辎重足够你虎威军扩充一倍了!”

    虽然明知道高云这是在讹诈他,但邹靖可不敢说,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是不答应这些条件,高云捷报一送,自己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这一转念,邹靖又有点释然了,心想:“反正东西又不是我的,这兵荒马乱的年月,随便找个借口就能把这些开销敷衍过去,保住命才是最重要的”。

    想到这里,邹靖又强摆出一副慷慨的样子,说道:“贤弟放心,这一应钱粮辎重都由愚兄支应,我马上吩咐府库准备,稍后贤弟派人去公仓领取就是”。

    “好”,高云答应一声,站起身来,心想:“这封捷报写的可太值了,真是一字千金呐,哈哈”。接着又冲邹靖一抱拳,笑道:“既然邹大人如此爽快,我高云就却之不恭了”。

    “贤弟不必客气,愚兄理当如此。只不过贤弟这捷报……”。

    “噢!这还用说嘛”,高云笑了笑,凑近邹靖耳边,低声说道:“自然是我与邹大人并肩作战,共破敌军咯”。

    邹靖一听这话,鼻涕泡都快冒出来了,眉开眼笑的说道:“好!好!多谢贤弟周全”。

    ----

    亲爱的朋友!多谢您的阅读!请顺手点一下【加入收藏】!给大墨一点支持!一点态度!大墨一定不让大家失望的!多谢多谢!

    三九回:凯旋归来

    依照汉朝的习俗,丧失双亲应该守孝三年。但是在这乱世之中,这些讲究大多都行不通了。张虏兄妹守过了亡亲的头七,便将家丁遣散、田产变卖,带着双亲的灵位跟随高云一同返回了逎县。

    看着高云的“虎威军”一车一车的把大批钱粮辎重拉走,刘备心里惴惴不安,心说:“此一战‘虎威军’并无实际折损,高云不但拿走了所有战利品、收编了两万战俘,还白白拿走这么多钱粮辎重。这下‘虎威军’的实力必然大增!高云这个人实在是太危险了……”。

    听说高云凯旋归来,逎县可就轰动开了。全城的百姓纷纷涌上街头,载歌载舞的迎接高云归来。

    高云这一战赚了个盆满钵满,也是兴高采烈,坐在“雪麒麟”上冲左右百姓频频拱手示意。

    “恭喜高大人凯旋归来!”

    “恭喜高大人又打了个打胜仗呐!”四下里人声鼎沸。

    越来越多的人涌上街头,道路两边里是人山人海,高云只好命令大军分两列行进,以免过度拥挤误踏误伤。

    高云一骑当先,身着兽头掩心银鳞铠、头戴双耳齐云冲天盔、后披风舞九带雪绒袍、胯下万里追风“雪麒麟”,豪气干云,凛凛英雄之态、霸气乍现,巍巍龙虎之姿,引的路两边的大姑娘、小媳妇儿争相观看,纷纷议论。

    从城门到高府,两刻钟的路程高云足足用了两个时辰。玉儿和莎琳娜自从高云走后就夜不安枕,白天晚上的盼,这下听说高云回来了,姐妹俩哪里还能坐得住,早就在高府门外等着了。

    “云哥!夫君!”,姐妹俩一见高云,风一样的迎上去,一左一右的攀住高云肩膀。两个人是上瞧下看,生怕高云哪儿磕了碰了。

    玉儿更是连眼泪都下来了,一边打量、一边带着哭腔的说道:“你可算回来了,没伤着碰着的吧?”

    “哪儿能啊!”高云故意大大咧咧的说道:“我这不是好好的嘛。这才几天功夫啊,你看你俩......”。

    “哈!你还说,你走这几天玉儿姐姐连觉都不睡,你知道我们多担心你吧,你还说!你还说!......”。莎琳娜一边说一边捶打高云的肩膀,打着打着眼泪也掉下来了。

    高云好说歹劝才让这姐妹俩收住泪水,这会儿玉儿才看见后面站着的张宁,顿时一怔,说道:“哎呀,这都没看到宁儿妹妹也来了,真是怠慢妹妹了”。

    “玉儿姐姐...”。小张宁答应一声,脸上依旧带着悲伤。

    “哎,妹妹这是怎地了?......”。玉儿看张宁面色不对,随口就问了出来。

    高云赶紧拽住玉儿,把她和莎琳娜叫到一旁,把张世干夫妇遇害的事大概说了一遍。

    这个消息把玉儿和莎琳娜都惊呆了,她们虽然跟张世干夫妇感情很单薄,但是却都从心里心疼张宁这个小姑娘。

    玉儿的眼眶再次湿润了,走上前去牵住小张宁的手,想说点儿什么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

    “玉儿姐!”小张宁撕心裂肺的一声喊,扑在玉儿身上大哭起来。

    玉儿和莎琳娜也知道这种悲伤是劝不住的,只好任凭小张宁放声嚎啕。

    张宁这一哭,把张虏也带的忍耐不住了,回过身去,默默的流泪。

    过了好一会儿,张宁才稍稍收住泪水,玉儿轻轻拍了拍张宁的后背,劝慰道:“人死不能复生,你兄妹俩须得往开里想才是啊,以后这里就是你们兄妹的家,咱一定要活的好好的,让世伯和伯母也走的安心”。

    “嗯,姐姐放心,宁儿…一定好好的”。张宁一边啜泣,一边点着头说道。

    “嗯,姐姐放心,姐姐知道,宁儿最坚强了。外面风大,走,我们到屋里说话”。玉儿一边说着,一边搀着张宁进到府里。

    后面高云和莎琳娜也劝住张虏,一起步入府门。

    功夫不大,张飞、高顺听说高云回来了,也一起赶来向高云复命。稍后,廖化、牛雄、马志也陆续到达。约近傍晚时分,关羽、李典、周泰、周仓四将各自安顿好本部人马,又跟孙斌交割完钱粮辎重,连同孙斌一起也都来到高府向高云复命。

    高云见人都到齐了,命府下摆上宴席,跟众人边吃边聊。

    这一战“虎威军”折损甚微,唯一的战后问题就是这近两万战俘如何安顿,高云虽然早有安排,但还是想听听众人的意见,于是说道:“涿郡一役我军大获全胜,斩敌两万、俘敌两万,而我‘虎威军’无一人阵亡,这都是我军将士上下齐心,奋勇作战的结果,此一战足以让我‘虎威军’威名响彻天下。而如今这近两万战俘却不容易安排,众家兄弟可有良策?”

    “嗨!大哥不必烦恼,让他们都跟着俺老张上阵杀敌便是”。张飞第一站起来发言。

    跟着李典也站了起来,对高云拱手说道:“主公,末将以为三将军所言不差,这些囚徒已经历经战阵洗礼,整训起来必然容易。若将这支人马悉数纳入我‘虎威军’,再加以整练,定可让我军战力倍增”。

    “对,三将军说的是”,“李典将军说的有理”,众将也都随声赞同,唯独关羽和孙斌没有说话。

    高云点点头,示意众将军落座,转而问关羽道:“云长,你以为如何?”

    关羽略一沉思,随即说道:“大哥,小弟以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黄巾军人数虽众,然良莠不齐。以小弟日间所见,其中多有老兵弱卒,此等人纵然再多也于战无补,若一并纳入我军,恐不相宜,望大哥三思”。

    “嗯”,高云点点头,说道:“云长所言,颇有道理。众兄弟请安坐,听我一言。我等要成大业,必须要长谋远略。《管子》有云‘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而如今天下大乱,战祸连连,中原人口剧减,致使商不经货、田不产米,百业与日俱废。战俘中那些羸弱病老或胆小怯战之人,若强行将其驱逐上阵,必然不是未战先退、便是枉死阵前。不但与战无补,反而有伤三军士气。但是如果让这些人返耕归田,却可以产粮产米。一来能让更多百姓少受饥寒之苦、二来可以为我大军补充钱粮。有这样的便利,我等又何乐而不为呢?故而我以为,我‘虎威军’扩充战力必须优中选优,不但要精壮勇猛之士,而且要自愿参军。其余战俘便让其各归本业,也不违了我等兄弟造福黎民的本意。众家兄弟以为如何?”

    高云这一番论述,把众将听的连连点头,无不叫好。

    唯独孙斌微微摇了摇头,站起来对高云说道:“主公,此法虽好,只恐有些违碍啊”。

    “噢?有何不妥?辅仁先生请说来听听”。

    “回主公,主公这样安排虽然是两全之策,但若私下释放黄巾战俘,却违了朝廷律条。若追查下来,为祸不浅呐”。

    “呵呵,辅仁先生多虑了,朝廷律条我岂能不知。我并不是要放他们还乡,而是在本县境内就地安置。如今乱世之秋,朝廷必不会详查”。

    听了高云这番话,孙斌又摇了摇头,说道:“主公此法亦有不妥之处,依照主公方才所言,要从战俘中优中选优,收编入伍。如此一来剩余战俘少说也要占十之六七,县内已无闲田,若要让如此多的人口各归本业,只能让他们自行开垦周边荒地。然而新垦荒地须一年耕种才见收成,如今天下大乱,黄巾贼寇随时可能来袭,届时所垦荒地必然又归于废止,只恐劳而无功,请主公详虑”。

    “呵呵”,高云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辅仁先生果然见识深远,如此居安思危,实属难能可贵。不过先生此番担心却大可不必。如今河内一代的黄巾贼寇都聚集于曲阳、苍亭两地,与官军主力交战,无暇旁顾。而颍川一带的波才与张曼成两支贼寇主力则被朱儁和皇甫嵩牵制,更无北上之力。所以涿郡可保无虞,辅仁先生尽管放心安排”。

    这些话把孙斌听的一愣,似乎很诧异高云怎么会对天下大势分析的这么清楚。回过神来赶紧拱手说道:“主公机深谋远,孙斌遥不能及。请主公放心,孙斌定然悉心筹措,仔细安排”。

    就连孙斌这样老成持重的人都如此吃惊,其他众将的反应可想而知了。自从黄巾起义爆发以来,高云除了带兵增援涿县之外,就再也没离开过逎县半步。关羽等众人怎么也想不出高云是如何能对全局的战争状况了解这么透彻的。无形之中对高云的敬畏又多了几分。

    其实,高云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也并不是仅仅依靠史料里的记载,而是通过流亡的难民详细打听各地状况之后做出的分析。正因为有这样确凿的把握,高云才敢做这样的安排。

    这次从战俘中挑选士兵的任务高云没让高顺去做,而是交给了关羽。因为高顺太精于练兵,在他眼里几乎没有训练不好的战士。而关羽则不同,他对于兵卒的要求近乎于苛刻,所以让关羽去挑选更能达到高云优中选优的目的。

    对于不能参军的战俘,高云命每人分给一定量的荒地和宅地,县衙无偿提供农具和种子,让他们自行开垦荒地、建造住宅。对于垦就的荒地和建成的住宅,官府给予房约地契,归个人所有。所垦荒地第一年上交三成官税,之后每年上缴一成。这些事高云自然是交给孙斌去筹措。

    听到高云颁布的军令之后,这些黄巾军战俘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本来都以为自己是必死无疑,却没想到高云不但没处死他们,反而给他们这样好的待遇。他们不但可以选择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田地,把妻儿老小接来共同生活,而且还有机会加入让他们羡慕不已的“虎威军”,享受和那些勇士一样的待遇。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战败被俘竟然成了天大的好事,巨大的惊喜浮上每一个人的眉眼。

    “嗨,李哥,你听到没有!俺能加入‘虎威军’了!俺能跟那些勇士一起作战了!你去不去?你也跟俺一块儿去报名吧”。战俘中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满脸喜悦的邀请同伴跟自己一起去报名加入“虎威军”。

    “我…我就不去了,人家‘虎威军’里都是能征善战的勇士,肯定不要我的”。被壮汉邀请的那个身材稍显瘦弱的男子显得有些失落。

    “你不去试试怎知道人家不要你嘞!”

    “算了吧,我还是不去了,我打算回去把老娘接来,好好开荒种地,好好过日子”。

    一听这话,壮汉有些不高兴了,吼道:“你这人真不仗义!人家高大人对咱这么好,你就光想着自己过好日子,不想着报答人家啊!”

    “谁说我不想报答高大人了,我好好种地,多缴军粮,那不也能报答高大人嘛”。瘦子据理力争。

    “嘿嘿,也是!我倒没想到,那你就好好种地,多缴军粮。俺可报名去啦”。

    “恩,你去吧,抽空多来家里坐坐”。

    “嗯”,壮汉答应一声,转身挤出人群,便挤边喊道:“俺报名!俺要加入‘虎威军’!”

    “俺也报名!”

    “我也要加入‘虎威军’!”

    “俺也是,俺也报名”。

    壮汉这一带头,立马引来大片的响应,战俘们争着抢着要加入让他们羡慕不已的“虎威军”。

    ----

    亲爱的朋友!多谢您的阅读!请顺手点一下【加入收藏】!给大墨一点支持!一点态度!大墨一定不让大家失望的!多谢多谢!

    四十回:亲事

    报名参加“虎威军”的黄巾战俘几乎排满了逎县的中心大道,可谓群情踊跃。高云看到这种情形自然十分高兴,但他心里也明白,“虎威军”需要的是真正的战士,所以高云凭借自己的知识,根据当前的条件,制定了一套相对详细的验兵程序,并嘱托关羽严格按照程序执行。

    经过精挑细选,最终关羽从这近两万战俘中选出了六千多人,报高云审阅。高云看着这支精悍壮硕的新军,十分的满意,即将这支新军交给高顺整训。

    高云知道,乱世已经拉开帷幕,现在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让高顺对这些新军进行像以往那样的精细训练。

    回府之后,高云再三权衡,还是派人叫把高顺叫了来。落座后高云对高顺说道:“孝甫啊,按理说,这支新军交给你整训我应该很放心,但是如今却有件事,我必须要先跟你交代一下”。

    高顺一愣,以为自己做了什么事让高云不满意,赶忙站起来,禀道:“属下若有不是处,请主公尽管责罚,高顺绝无半句怨言”。

    “诶~贤弟误会了”,高云冲高顺一摆手,示意他坐下,接着说道:“诸家兄弟之中,贤弟和辅仁先生跟我最久,自从贤弟进高府以来,可以说是只有功劳,没有过错,我又怎么会责罚你呢。我今天叫你来是想跟你商量一下新兵整训的事,别无他意,贤弟不要误会”。

    “哦”,高顺松了一口气,他倒不是怕高云责罚,而是怕自己没有做好高云交代的事,对不起高云的信任。这下听高云一说,心才算放下,说道:“全凭主公吩咐,高顺定当竭尽全力”。

    “不、不”,高云摇了摇头,说道:“所谓‘与其位勿夺其职,任以事勿间以言’,本来我不该对你整训新军的事横加干涉,但是如今天下动荡,大乱已始,我们也不得不事急从权。这支新军我只能给你三个月的时间整训。三个月之后,我就要将他们编入各部,临阵作战。我给你说明白,你好做到心中有数,操练环节能减则减,务必让这支新军尽快成型”。

    高云心里很清楚,要是按照高顺的标准整训新军,至少也需要半年的时间。虽然这些黄巾军都经历过战场洗礼,又优中选优,但是要在一半的时间内完成整训,也确实有相当的难度。

    “遵命!”高顺却是丝毫没有犹豫,回答的干脆利落。在高顺眼里,高云的话就是军令,军令没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只有完成与没完成两种结果的不同,完成就是功、没完成就有罪。

    所以高顺并没有考虑这个任务有多难,而是在想自己应该怎样去完成的更好,更让高云满意。这也正是高云器重他的原因。

    高顺这样的表现也在高云意料之中,所以高云也没有丝毫的诧异,觉得有高顺在真是太省心了。

    高顺是个雷厉风行的人,知道时间紧迫,所以一刻也不多停留,当即辞别高云,往军营去了。

    高云送走高顺,便取来“一字斩军”,在后园习练刀法。涿郡一战,让高云彻底了解了怒魄的力量,也唤醒了自己的怒魄,这让高云很兴奋。高云渴望尽快掌控这种力量,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时间,高云也会用来练刀。

    按常理来说,苏双是高云的长辈,高云离开涿郡的时候,是应该去苏府道别的。但是高云并没有这么做。高云觉得,只要救到了苏苏,那就够了,过多的纠缠会让彼此都不开心。所以高云在领了邹靖给的辎重之后,便直接返回了遒县,甚至连派人去苏府打个招呼都没有。

    苏双并不知道这些,他以为高云一定会来道别的,所以早安排好接待,在家里等着。而苏苏更是一颗心悬在半空,天天盼着高云出现。可是这一等就是半月,也没见高云的影子。

    苏苏再也忍耐不住了,偷偷派人去郡衙打听,这才知道高云已经离开多日了。这个消息对苏苏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听的她怔怔的呆立着,半晌无语,泪珠簌簌的滚落下来。

    “普方哥,他为什么不来看我?为什么?为什么……?”苏苏在心里无数遍的问自己,任凭泪水打湿衣襟,她在苏府门前受了那么大的委屈,她是多么渴望高云能来安慰她一下,哪怕只有一声关怀,她也会感怀终生。

    可是高云悄无声息的走了,就连一句关怀,她都没有盼到,巨大的失望让她难以释怀。苏苏把那颗夜明珠捧在手里,对着珠子喃喃泣语,仿佛是在跟高云倾诉。

    “普方哥,你为什么不来?你知道我有多盼望见到你吗?难道你真的不在乎我?不是的,我知道你心里有我的……可是你为什么看都不看我一眼,就这样走了呢…”。

    苏苏内心煎熬着。高云日前救她的时候,那种对黄巾兵的愤怒和对苏苏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苏苏看在眼里,甜在心头,她知道这种情愫是真挚的,是装不出来也无法掩饰的。所以她确定高云心里有自己,也所以才会这样期盼高云的到来。但是高云的悄然离去,却让她再度沉入了疑惑和折磨里。

    知道高云离去的消息以后,苏苏开始变的郁郁寡欢,甚至茶饭不思,人一天天的消瘦。苏双夫妇只有这一个女儿,他们视苏苏为掌上明珠,看到苏苏这样,苏双夫妇急的手足无措。

    只是问苏苏的时候,苏苏却又什么都不说,这可把苏双和苏夫人给闷坏了。只好偷偷的观察苏苏,希望找到让女儿这样失魂落魄的原因。

    苏双夫妇都是年逾不惑的人,对于男欢女爱之事自然清楚。玉儿送给苏苏珠子之后,苏苏掩饰不住喜悦之情,曾经很高兴的告诉苏双夫妇是高云送给她的。

    这几天苏双夫妇暗地里注意苏苏,发现苏苏总是对着珠子发呆,再联想到苏苏这样是从得知高云离开的消息开始的。俩人自然就明白苏苏伤心的源头了。

    知道了这些,苏双夫妇更为难了,自己曾经亲口退了高家的提婚,如今女儿这样,让苏双夫妇感到无计可施,苏夫人心疼女儿,对苏双说道:“哎!这可如何是好啊,老爷,你得想办法救救女儿啊”

    “事到如今,我能有什么办法……,当初高家老太公在世的时候,人家不是没来提过亲事,可是这丫头死活不同意。到现在了,你总不能让我再到高家去提亲吧,那我这张老脸还要不要了!”

    苏双这番话可算是把苏夫人给惹火了,一拍桌子,说道:“好啊,你个老糊涂,是你脸面重要,还是女儿重要?好,你不去啊,我去!你怕丢脸,我不怕!”

    苏夫人说着,站起身来就要往外走。苏双赶忙站起来,一把拽住苏夫人,把她按回椅子上。

    “你这个死老太婆,越乱越添乱,你去算怎么回子事……,唉!”苏苏说着叹了一口气,又道:“罢了,把女儿叫来问问清楚,她要真是这个意思,我就豁出这张老脸去,再到高家跑一趟!”

    “这还像句人话”,苏夫人似乎怒气未消,愤愤的回了一句,打发人去叫苏苏。

    功夫不大,苏苏来到画堂,见过双亲之后,坐在一旁。

    苏夫人先开口问道:“女儿啊,为娘见你数日来郁郁寡欢,到底所为何事啊?”

    “禀父亲、母亲,女儿近日身体稍有不适,无甚大碍,父亲、母亲不必忧虑”。苏苏淡淡的说道。

    “还说没事呢,你看你脸上都还带着泪花。几天来我见你整日对着那颗珠子出神,你是不是爱慕普方,又羞于启齿,因此伤怀啊?”

    “这…”,苏夫人这番话显然戳到了苏苏的痛处,既然父母已经知道,自己也就不好在隐瞒了,只好点了点头,小声说道:“既是二老已经知晓,女儿不敢隐瞒”。

    听到这里,苏双气不打一处来,沉声道:“你既然中意人家,那为何当初高家提亲时,你又死活不嫁呢?事到如今你又……”。

    苏双话没说几句,苏苏便嘤嘤的啼哭起来,因为这件事对苏苏来说太沉重了,这是她此生最悔恨的一件事。她曾经多少次的幻想时光能够倒流,让她再有一次机会去嫁给高云,可是这又怎么可能呢。

    苏双这几句话勾起了苏苏的伤心事,忍不住泪如涌泉。

    苏双看到女儿这样,也不忍心再说下去,叹息一声,说道:“好了,过去的事就不提了。只是如今普方已有了两房妻室,你当真愿意伏低做小?给他做三房?”

    苏双说到这里,苏苏眼神突然变了,变的很坚定,苏苏抬起头来,对苏双说道:“慢说是做三房,只要普方哥心里有我,十房八房女儿也心甘情愿”。

    按常理来说,这个时代的女子是不可能把爱表达的这么露骨的,但是心里的迫切和期待已经完全突破了苏苏的底线,只要能跟高云在一起,她已经可以什么都不顾了。

    “唉!”听了苏苏的话,苏双又是一声长叹,想数落苏苏,可是看到女儿这个样子又于心不忍,只好摆摆手,说道:“回房去吧”。

    “女儿告退”,苏苏站起来,冲苏双夫妇拜了一拜,转身出了画堂。

    剩下苏双夫妇在堂上长吁短叹,看女儿的神情,苏双知道不去是不行了。于是便吩咐下人,备办礼品,准备择日往高府提亲。

    苏夫人心疼女儿,偷偷把这件事告诉了苏苏。苏苏听到父亲要去高府给自己提亲,心里乐开了花儿,想象着高云来迎娶自己的情境,常忍不住笑出声来。

    备好了礼品,选定了日期,苏双带上随从,便赶往逎县高府。

    高云正在后园练刀,忽然前门小卒来报,道“苏双到访”。

    高云一愣,心想:“我离开涿郡时未曾跟苏双道别,这才不到一个月的功夫,他怎么来了?”一边想,一边吩咐小卒道:“请苏公到前厅奉茶,我稍后就到”。

    “是!”小卒应声而去。

    高云忙转回厢房,稍事整理,换了衣服,带玉儿和莎琳娜到前厅接待苏双。

    “小侄不知苏世伯驾临,有失远迎,世伯赎罪”。高云一向谦恭,礼数周全,一到堂上便向苏双见礼。跟着玉儿和莎琳娜也都向苏双问好。

    苏双连全家性命都是高云救的,自然不敢托大,赶忙站起身来,向高云还礼道:“贤侄和两位侄媳太客气了,自家人何必如此多礼数,快免礼、快免礼”。

    四人分宾主落座,高云说道:“小侄前日撤离涿郡之时,因军务繁杂,未曾向世伯及伯母辞别,还望世伯见谅。苏世妹日前多受惊吓,不知可否已经安然?”

    “贤侄拥万众讨贼,军务繁忙老朽岂能不知啊,贤侄不必拘礼。至于小女,虽受些惊吓,却无甚大碍,已然安好如昔,有劳贤侄挂念了”。

    “哦,如此便好”,高云听到苏苏已经没事了,心里好像放下了什么似的,笑着连连点头,接着又道:“苏世伯舟车劳顿,专程到此,不知所谓何事啊?”

    “哦,其实……也无甚大事,只是…有件小事,想与贤侄…商榷一二”,苏双虽然做了好多天的心理准备,但到了这个节骨眼上,还是难免有些不好启齿。

    高云自然看得出来,只是不知道苏双想说什么,又道:“世伯有事但讲无妨,只要力所能及,小侄绝不推辞”。

    “额……这……”,苏双听到高云这话,知道不说也得说了,转身扫了一下厅上的家丁丫鬟,脸上略带难色。

    高云看在眼里,知道是不好启齿的事,便吩咐厅上的佣人都先下去,厅上只剩下自己、玉儿、莎琳娜和苏双四人,高云又对苏双道:“苏世伯有事请讲”。

    “哦,贤侄是个爽快之人,我也就直说了。小女苏苏早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岁,至今无有合适人选。唯独贤侄仪表堂堂又英雄盖世,世伯我十分中意,欲将小女许配贤侄,不知贤侄可否愿意?”苏双好不容易憋足勇气,一口气把要说的话都说了出来,心里畅快了不少。

    “啊!?”高云先是一惊,站了起来,紧接着面露喜色,问道:“世伯此话当真?”

    ----

    亲爱的朋友!多谢您的阅读!请顺手点一下【加入收藏】!给大墨一点支持!一点态度!大墨一定不让大家失望的!多谢多谢!

    四一回:整装待发

    苏双说出要将苏苏许配给高云的话之后,高云先是惊讶,继而惊喜,这些表情变化当场的玉儿、苏双包括莎琳娜都看得很清楚,他们的第一感觉就是高云一定会马上答应下来的。

    苏双见高云这种神色,心里就有了八分把握,忙回道:“婚姻大事,岂能儿戏啊,自然是真的咯”。

    “如此……”,高云刚想说“如此就多谢世伯美意…”,但突然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了。高云不明白,为什么苏家会突然向他提亲。因为他知道,原本的高云是向苏家提过亲的,但是被苏苏给回绝了。那么现在……

    高云心里开始揣摩起来,心想:“依照苏苏对我的态度来说,这不可能是她本人的意思,那么苏双为什么会来跟我提亲呢……?噢!想必如此了”。高云似乎恍然大悟,心说:“必定是苏双见世道大乱,害怕遭遇变故,又见我手握兵权,所以想把女儿嫁给我,好给自己找个依靠”。

    想到这里,高云脸上的喜悦消失了,反问苏双道:“请问世伯,您来提亲,可曾问过世妹的意思?”

    虽然苏双是为了女儿来向高云提亲的,但此刻他却觉得,如果自己说是女儿想嫁给高云,那会让高云看低了苏苏,同时自己有这样的女儿也太失脸面,于是苏双一转念,随即说道:“自古儿女婚姻,皆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问她作甚。贤侄不必担心,我和你伯母自能做主”。

    苏双这话一说,高云更坚定了自己的判断了,心说:“果然如此”。脸色顿时难看起来,对苏双说道:“世伯此言差矣,既非世妹本意,我又岂能答应。苏高两家本是世交,若苏家有事,我高云定当竭力相助,这一点世伯尽可放心。至于这一桩亲事,高云万难从命,请世伯再勿提起”。

    高云这一变来的太过突然,苏双顿时愣在当场,心里别提多悔了,赶紧改口道:“贤侄误会了,此一桩亲事还真是小女愿意的,我刚才之所以不说……”。

    “此事我已经明白,世伯不必再说,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同意的”。高云不想听苏双再说下去,因为他觉得苏双这是为达到目的在故意说谎,这让高云有些愤怒了。

    苏双久经世故,自然看得出高云的态度,情知此事已经没有回旋余地,只好叹息一声,不再多说。饭也没吃,匆匆告辞,打道回府。

    一路上苏双这( 三国英雄谱 http://www.xlawen.org/kan/3721/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