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阅读
《奸臣立志传》
弘治皇帝
弘治(明孝宗)
弘治为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佑樘的年号,相对于公元1488年至1505年,前后共十八年。
明孝宗朱佑樘,宪宗第三子,成化六(1470年)七月三日生,十一年(1475年)十一月八日立为皇太子,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六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弘治。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七日逝于乾清宫,享年36岁,谥“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十月十九日葬泰陵。
孝宗是明代中叶唯一的较为励精图治的贤君。他即位后,首先裁抑宦官及佞幸之臣,太监梁芳、外戚万喜及其党羽均被治罪。又淘汰传奉官2000余人;罢遣禅师、真人等240余人;佛子、国师等780人,被追回诰敕印仗,遣归本土。并调整内阁班底,罢免了不学无术、依附权要的阁臣万安、尹直等人。
孝宗在位期间,勤于理政,选用贤臣,当时被任用的徐漙、刘建、李东阳、谢迁、王恕、马文升和伦文叙等人,都是正直忠诚的大臣,在弘治一朝发挥了较大作用。孝宗常召阁臣至文华殿,让大家共议大臣的章奏,写出批词后,自己再批改颁发。所以,阁臣李东阳高兴地说:“天顺以来,30余年间,皇帝召见大臣,都只问上一二句话,而现在却是反复询问,讨论详明,真是前所未有啊!”弘治十三年(1500年),大学士刘健上奏说,晚朝散归后,天色已黑,各处送来的文件往往积压内阁,来不及处理,如有四方灾情,各边报警等事务,就有耽搁的可能。于是,孝宗特定除早、晚朝外,每日两次在平台召见有关大臣议事。从此出现了“平台召见”这一新的朝参方式。
孝宗对臣下宽厚平和。早朝的时候,孝宗亲御奉天门,大臣们言事,要从左右廊庑人门内面君而奏。有的大臣因地滑,行走失仪,孝宗从不问罪,奏本中有错字也不纠问,经筵讲官失仪,他还宽慰数词,不使其慌恐。有一年冬天,孝宗夜晚坐在宫内,觉得天气寒冷,就问左右内臣:现在官员有在外办事回家在路途的吗?左右回答说:有。他又说:“如此凛冽且昏黑,倘廉贫之吏,归途无灯火为导,奈何?”遂传下圣旨,命今后遇在京官员夜还,不论职位高低,一律令铺军执灯传送。这些事虽不算大,但作为一个封建皇帝能如此曲体臣下,也确属不易了。
孝宗在生活上也能注意节俭,不近声色。弘治元年(1488年),出使明朝的朝鲜使臣卢思慎,曾对朝鲜的国王说:“先皇帝(宪宗)或于用人,间以私意,今皇帝(孝宗)则铨注登庸一出于正。又性不喜宝玩之物,虽风雪不废朝会,临群臣皆以丧服(居丧期间),惟祀天祭用黄袍,臣等慰宴时不奏乐,不设杂戏,劝花置于床上而不簪。大抵先皇帝弊政一切更张矣。”宪宗生前爱穿用松江府所造大红细布裁制的衣,每年要向那里加派上千匹。而这种织品,用工繁浩,名虽为布,实际却用细绒织成.孝宗当时还是太子,内侍给他送来新裁制的衣服。他说:用这种布缝制的衣服,抵得上几件锦锻衣服。穿它,太浪费了。遂谢而不用。他当了皇帝后,下令停止为皇宫织造此布。
由于孝宗一朝,削弱了太监乱政的现象,采取了一些发展经济、挽救危机的治国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出现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时期,史称其时为“弘治中兴”。
评王世贞《严嵩传》【转】
作者:王建成
明代嘉靖朝首辅严嵩,是一个被骂了几百年的大白脸,妇孺皆知的大奸臣。近年随着解放思想的良好氛围,历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不少学者提出严嵩问题乃是明朝历史上的一大错案,其本来面目并不坏,从政数十年做了不少好事,办了不少实事,应该把颠倒了的历史再颠倒过来。之所以名声不好,完全是其政敌所强加的,冤枉地被打倒了还要再踩上一只脚,成为永世不得翻身的屈死鬼!历史上这样的冤案实在太多了,而严嵩则是其中骂得最响,屈得最甚的一个!
现已查明,致严嵩及其儿子严世蕃于死地的乃是其副手与后任首辅徐阶,而使其声名狼藉的则是另一个政敌王世贞。
明朝的首辅似相而非相,至嘉靖朝则相互倾轧,你下台,我上台,愈演愈烈。次辅徐阶早就觊觎首辅这个位置,终于以种种手腕排挤严嵩出阁下台;一不做,二不休,又以“通倭谋反”这种‘莫须有’的罪名斩杀严世蕃。这样做实在有点过火,当时就有人反对。为障人耳目,不留后患,他想到了“口诛笔伐“,把住舆论关。物色了一个“能以毛锥杀人”的才子王世贞,给他提供方便,‘尽窥金匮石室之藏’,终于写出一本《嘉靖以来首辅传》,其中的《严嵩传》最为详细,长达一万余字,极尽“捕风捉影”,“张冠李戴”之能事,为后人之评价严嵩,定下了基调,提供了范本。
世贞行文,颇善描绘。他首先为严嵩画像,说他“貌赢享鸟衣”、“狷隘睚眦”,具体事例是“奉使至广西,道谒乡人李遂”。查明史确有李遂其人,籍贯为江西丰城,算是严嵩的大同乡,称“乡人”没有错,但这个李遂这时还只有十四岁,根本不可能到广西去做官。而严嵩这时已经三十九岁,早已中举入仕并奉命去广西册封靖江王,不可能去拜访李遂,可见一开笔就有假。不仅把严嵩“布币而再拜曰”那段话搞假了,还把他父亲的身份也搞假了。严嵩的父亲严淮本为一介诸生,从来没有出任做过官。王世贞则说:“父为藩司吏”,生而“奇之”。还把他中举的时间也搞错了,严嵩本来是十九岁就“举于乡”,却写成了“二十二岁举于乡”。开宗明义第一章,就写错了三个地方。
接着写严嵩的升迁,是一部“私之”、“臾之”、“躐得之”的发迹史,当祭酒是“辅臣费宏其乡人私之”;当尚书是“谋于辅臣”、“从臾之”;入内阁是“嵩复私于言,躐得之”。结语是“始谬为恭谨,以迎合上意”。还说他是“以万寿贺表至京师”,否则还会“在南京逾五载不召”。一副奸雄相就这样画出来了。
查严嵩自弘治十八年廷试中二甲第二名入翰林院为庶吉士,至嘉靖四年升国子监祭酒,(由七品升四品)用了二十年时间。比他后入翰林的早就升官了,严嵩循序早就该升,怎么算是“私之”呢?其在南京数年,确有建树,已经任南吏部尚书,有资格“考满”晋京,怎么算是“从臾”呢?嘉靖十五年五月二日,五十七岁的老严嵩奉命赴京,十八日即任命为礼部尚书,是皇上看中了他的政绩和才能,朝中大臣也交相荐举的结果,并不是象王世贞所说的“以万寿贺至京”,意即为向皇帝贺寿拍马屁这才来京的。查嘉靖皇帝的生日是八月十日,严嵩早在五月份就来了。王世贞不是不知道,却故意要这样写,是故意损人。在礼部六年,政绩卓著,接替夏言入阁任次辅,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嘉靖朝的几任阁臣都是礼尚书提上来的,不是什么“躐得之”。王世贞之所以这样落笔,无非是说他的来路不正,是私躐得来的,这就为尔后的“窃权”、“专横”,埋下了伏笔。
入阁拜相,是严嵩一生政治生涯中的重头戏,也是这部传记要写的重点。在王世贞的笔下,这个先任次辅后任首辅的严嵩先是“益骄”,后是“益横”,接着是“益发舒”。严嵩“在直”二十一年,克尽职守,他也承认是“或累月不出”。那末都做了那些事情?则只字不提。群臣交章弹劾,他在传记中则详加引用,可那皇上却“皆勉留之”,也一笔带过。洋洋万余言,看不到严嵩半点政绩,通篇全是“污佞不当”、“中外侧目”、“公论益鄙之”的描述,而所列事实,多为道听途说,主观臆断,经不起检验与推敲。
明朝设御史、给事中等谏官,专司弹劾,大臣遭受弹劾,乃司空见惯之事。王世贞所写的几位首辅——张璁、夏言、翟銮、徐阶,莫不遭受过弹劾,张璁曾遭到百余次的攻击,比严嵩的“被劾”多得多,他所写的《张璁传》没有引用一例。而《严嵩传》则引用达十余例,开传记中引用奏疏弹劾之先河。《明史纪事本末∓#8226;严嵩用事》起而效尤,全文引用杨继盛弹劾严嵩的《请诛贼臣疏》,为严嵩后来之所以定为“奸臣”,留下了一颗重型炮弹。
对于谏官的劾奏应该怎么看?可信不可信?明代谏官汪文辉曾陈四事,现身说法,说明弹劾之事,或“倾蹈”、或“苛刻”,“颠倒是非”、“极言丑诋”,根本不可信。故“嘉靖中年,益恶言官”,对弹劾严嵩的奏章抱有厌恶的态度,甚至予以惩治。王世贞在“严传”中所列举的遭受惩治的几个谏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并非其报复所为。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当过官的在官场混过几十年的王世贞,是深知其个中三昧的,之所以还要这样写?就是要借用弹劾者之口,向严嵩脸上抹黑。
这篇传记,有好几段在写内阁大臣之间的明争暗斗,这是明代政治的一个特色。争权夺利,封建社会的官场概莫能免,乃制度之使然,不能归罪于那一个人。严嵩在官场斗争中并非如传记所写的那样狠毒,相反倒是有点心慈手软,最终成为失败者,是一个悲剧人物。他和夏言是有过斗争,对国事边事有不同的看法,对人事任免也有不同的看法,这都是正常的议事议政行为,不能说一有龃龉就是倾轧,就是构陷。夏言三进三出,最终因得罪皇上被杀,乃咎由自嘉靖之“果于杀戮”所使然。王世贞在《夏言传》中亦详加叙述了,却在这篇嵩传中先是说他“倾夏言而斥之”,后又说他“为嵩及崔元、陆炳构,伏法”,把夏言遭斩,一古脑儿推到严嵩身上。
对于严嵩与另一个首辅翟銮的关系,可以说是并没有什么争斗。翟銮因儿子考试舞弊下台,本来与严嵩无关,王世贞却凭空加了一句“嵩乃授风旨于给事于中王交辈,俾发其事”,导致翟銮的下台,严嵩就益发舒了。奸雄的形象,在他的笔下,又升了一级!而事实的真相是,严嵩和翟銮是同届进士友好,在内阁相处年多,并无争执,是嘉靖朝内阁中最为平静的一段时期。翟銮去世后,两个儿子也复了官,还专门找严嵩为乃父写碑铭,如果真的是严嵩指使将他们打下去,这两个也颇有头脑的儿子是不会找他写碑记的。
在复杂的人事关系中,严嵩的罪名是“党恶遍居要地,将帅率以贿通”。所谓“党恶”举了吴鹏、欧阳必进、许论、万采、方祥五人。前三人官至尚书,算是身居要地,但并非“党恶”。许论守边数有功,这才进兵部尚书;欧阳必进历官数年,所在有政绩,还是一个发明绳索牵引机的为人民办不少好事的实干家,是凭政绩上来的。严嵩原来并不认识他,也不是什么姻亲。王世贞却在这里大肆渲染其所谓裙带关系。吴鹏也没有什么大的劣迹。这三位身居要地的尚书都不能算是什么党恶。而万采、方祥只不过是一般的郎中、员外郎,并未居要地。
“将帅率以贿通”。帽子就更大了,好象那么多将帅都是从严家买来的,而所举仅杨顺一例。杨顺守边失事,是有过,严嵩当年也曾指责过他,并非一味包庇。守边失事者多矣,有的没有追究。而杨顺则追究得被腰斩,实为另有隐情。原来这个杨顺任御史时曾经揭发过徐阶的儿子考试舞弊,这事闹得很大,差一点掉了徐某的官帽,徐阶一直怀恨在心,上台后便籍口将他杀了,看来也是一冤案!
被控为“嵩党”或所谓“依附严嵩”者多为有识之士,如唐顺之、赵贞吉、赵文华、胡宗宪等人,均不同凡响。唐顺之乃一代名士,学问渊博,有多方面的成就,从内心中赞佩严氏而为之用,并非不自觉入其彀中。胡宗宪平倭有功,尽人皆知,嘉靖皇帝也说过“宗宪非嵩党”。至于赵贞吉,则更有一段插曲。
庚戌之变,“边众大侵”,严嵩日夜操劳,上下沟通,左右协调,作出一定贡献。世贞只字不提,却大肆渲染他“乃激上怒,杖贞吉而谪之荒徼。”又将丁汝夔和杨守谦之被诛也归罪于“嵩皆不能救。”如是地一详略,严氏的祸国殃民形象,又跃然纸上矣!
赵文华两次南下督师,为平定倭患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个敢想敢做的人物。而在王世贞的笔下,却成了一个“小人”,既陷害了张经,又倾倒了李默,为后来之随同严嵩一道列入“奸臣传”,定下基调。一棍子打死一罺人,王世贞的笔杆子,亦可谓厉害矣!
至于严嵩与徐阶的关系,这篇传记也是颠倒了黑白,混淆了是非。徐阶之所以能够升迁,有赖于严嵩,是严氏举荐他入阁办事作他的接班人,并结为姻亲。而王世贞却说他在“百方阻其进”;还说“嵩故与阶隙,惧而置酒要阶”。这都是一损一褒之词。徐阶是个阳奉阴违、两面三刀、广积钱财、并非清正廉洁的人物,仅田产就在几十万亩,著名的“海青天”海瑞曾经查办过他。而王氏却在这里宣扬“阶洁廉”。写这句话时海瑞正在查勘徐家。世贞近在咫尺(他们都是近邻),不会不知道。可还是要这样写,受人之托,于是便美言几句,其用心亦可谓良苦矣!
上面这些,写了那么多,给人的印象自然是一个“奸”字。还有更厉害的,则是一个“贪”字。传记最后一段写道:“籍其家,黄金可三万余两,白银二百万余两。”这是根据江西巡按御史成守节奉命抄查严氏家产上报的数字,实际上并没有抄出那么多。嘉靖四十四年十月的“实录”上记载仍“不充二百万数”,故后面加了一句“追其受寄金钱垂二十年不尽”。追查二十年都没有抄到二百万这个数目,可见其上报有假,而更有假的是后面的这句话“它宝玉重器服玩所有又数百万”。这就是个天文数字了,严嵩的家产该是千万以上!而实际上其他宝玉器所使在抄家记录《天水冰山录》一书中已有记载,北京严府抄出的珍珠宝石只有二十四两五钱;江西抄出的珍珠宝石也是二百六十两;抄出的绸缎布匹估价为一万五千两,帐幔被褥估价为二千二百两。加上其他贵重物品,也不过是价值几万两银子,何来数百万两之有?
严府家产主要是严世蕃非法所得,比起那时的大贪官来并不算多。嘉靖朝几乎是无官不贪,皇上开只眼闭只眼,并不惩办贪官。严家之所以被抄,是因为有所谓“谋反”迹象这才查抄的。而这个罪名是不能成立的。严世蕃无辜背了一个“谋反”的罪名,严嵩也就跟着背了个大奸大贪的罪名。深究细考,这些罪名都不能成立。之所以出名,就在于这篇千古奇文《严嵩传》。把这篇奇文吃透了,严嵩问题也就清楚了!
王世贞之所以不顾客观事实肆意谩骂歪曲写严嵩父子,也是另有隐情:
王世贞的父亲王忬守边失事,按律当斩,严嵩曾经保过,嘉靖皇帝执意要杀。世贞兄弟上门求救,严嵩父子表示无能为力,最后还是杀掉了。王世贞就认为是严嵩父子之过,发誓要报这个杀父之仇。居丧期间,闭门不出,写剧本,作诗词,谩骂严嵩父子。徐阶随即乘机收买他,结成倒严联盟。严嵩倒台没多久,那个指名道姓谩骂严嵩、严世蕃的八幕戏剧《鸣凤记》就上市公演。接着是长诗《袁江流钤山冈》出台,骂他们是“朱蛇”,是“贪狼”。而这份《严嵩传》则是以正史的面孔出现,给人们以盖棺论定的感觉。一百年后,清朝修明史,就是以这份传记为篮本,将严氏父子并赵文华、鄢懋卿列入“奸臣传”的。徐阶动手于前,世贞行文于后,严嵩的家产、声誉全完了。始作俑者,就是这个王世贞!
徐阶掌权,王世贞又“独主文坛二十年”,谁敢说半个不字!朝中大臣只顾保住自己的纱帽,无人站出来说话。但是在野的有识人士还是要说,艾南英就是一个,这位明末著名的文学家政论家看完《严嵩传》后就哀叹“呜呼,信史果如是哉”、“世贞罪状相嵩,独可信乎?”他就不相信这是可以信赖的历史,还一针见血地指出:“近代文士以修怨无君者,太仓王世贞也!”
一部好的人物传记,本应详记传主之所作所为,做了哪些事,于国于民有何贡献,而不应该喋喋不休,通篇都是人际关系。严嵩为宦数十年,所写奏章,不下数百件,均纪录在案。王世贞尽窥“金匮石室”之藏,一定看过。别的不说,仅就一份《谏北伐书》,就使嘉靖帝免蹈“土木之变”的覆辙(土木之变,英宗皇帝都当了俘虏)。至于《陈边事》、《再陈边事》等奏章,更有真知灼见。王世贞一概视而不见,一笔带过,说什么“既条对,平平耳”。
严嵩当政时最大的事件是“南倭北虏”问题,对待这个问题,传主作为当政首辅,看不到所起的作用,而只有反作用。北虏入侵时,严嵩“激上怒”杖了赵贞吉“以自快”。而丁汝夔,杨守谦被杀,“嵩皆不能救”,皇帝要杀人,当首辅的不能救,这也成为罪过。嘉靖帝杀了很多人,这个严嵩不就成了“十恶不赦”了。
严嵩从政数十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研究明史,必然涉及严嵩。随着明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严嵩研究也成为热门话题。十几年来,开过几次明史学术讨论会,都涉及到严嵩。笔者认为:凡事要探源,研究历史,更是要溯其本原。严嵩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就在于这篇传记之“作俑”于前,“滥觞”乎后,把史实弄颠倒了。穷本溯源,就得把王世贞这篇奇文认真研究一番。“奇文共欣尝”,笔者也是在反复吟咏与欣赏这篇奇文的同时,又反复研读与借鉴近年史学界的新论与新作,综合成为本文,也算是一篇学习心得吧。愿以此求教于史学界特别是明史界的同仁们。不妥之处,望见谅,盼指正。
现在,用新观**全面记述严嵩生平的长篇传记《荣辱人生∓#8226;严嵩话本》已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颇受各界人士欢迎。读者欲知详情,不妨去读读这本书。
(作者简介:湖南人,著有《荣辱人生——严嵩话本》、《科技泰斗宋应星》、《**在新余》、《鹰击长空》等多部著作)
第一章 穿越了,变成名人-很臭的那种
田景文穿越了,在他被老天爷打入时空乱流的那一刻,田景文觉得自己真冤啊。
自从收了那个患者家属的红包,田景文医师的心中就始终觉得别扭,不是他田景文高尚,而是那家人真的很穷,穷到连田景文这个收惯了红包的人都不好意思伸手去接。
田景文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坏蛋,当然了,他实在也不是什么好蛋,在这个物欲横流笑贫不笑娼的年代,田医师认为自己能做到收富不收贫怎么着也够得上梁山好汉的人品。
当然了,他自认相较太猛的好汉也有点悬,也就跟那桃花运惊人的矮脚虎相仿佛吧。
不过他觉得自己的运气比那矮脚虎却强了很多,没别的,这个世界上的一丈青实在是太多了。时值春末,满大街的美腿丝袜,总会让田景文流连忘返。
今天的情形有些特殊,兴许是哪位高人的指点吧,这家人送红包送的确实无比虔诚。
看着一双双期盼的双眼,田景文知道,自己若是不收下,那这家人下跪的心思都有。
他们那淳朴的心中只是认为,只有他收下了这个红包(暂且这么叫吧,虽然包裹着那五张红色钞票的是一方洁白的手帕)他们才会相信这个看上去很黑的医生才会尽心竭力的抢救自己的亲人。
田景文只好收下了这个红包,虽然动作很猥琐,但是他的目的却很高尚。
先把这些可怜巴巴的眼睛安慰一下,让他们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收下红包,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满意的走入手术室,那么,他们就会感到安心。
“手术成功之后,一定把这个红包还给他们”这是田景文的打算。
手术进行的很成功,虽然患者伤势很重,但是田医师的技术更好。
做完了手术,田景文医师却忘记了把红包还回去,因为他忽然接了一个电话需要他赶去处理某件事情。
直到走出医院大门的时候,田景文才忽的记起了红包的事情,转**一想,恩,等明天吧,明天上班查床的时候再交给他们得了。
人都说做了坏事是要遭到报应的,可这话说了几千年,这贼老天也难得睁回眼。
以前田景文收的红包不少,也心安理得,这次刚刚有了点歉疚之心想还回去的时候老天却睁开了那对昏花的眼睛,而且一下子变得疾恶如仇了。
田景文刚刚走出医院的大门,招了一辆出租车还没等出租车调过头呢,突然间觉得自己好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给猛地拽了一下,这一下竟然将他拽的飘悠着飞到了半空。
怎么的也得是先死后变鬼吧,可这次田景文分明都飘到半空中成为灵魂状态了,却很清楚的看到了自己遭天雷劈的整个过程。
难道是难老天爷要给自己这个黑心医生加深一下印象?
惨不忍睹。
先是一个篮球大的火球落在了头上,一声巨响中,田医师就看到自己的身体像是撒了气的气球,迅速的瘪了下去,等抽抽成京巴大小的时候,呼,艳蓝色的火光一闪……变成了一撮灰白色的粉尘,空气中充满了烧猪毛的气味。
比火化猛多了,看来老天爷下的力气不小----这得多少电量啊,五百块钱肯定买不来,一时没有回过神来的田景文还在那里感叹。
随即,一个漩涡就在田景文医师的身旁出现了,还没等田医师再继续看一下接下来的热闹,倏的一下,他就进入到了一个黑暗的世界,直到此时,田医师才省起,自己这是死了。
“啊”……田景文将这个叹词拉的很长。
亏了,亏了,实在是太亏了,可叹医院中刚刚分配来十几个水嫩嫩的护士小妹,呕!别了,美腿丝袜,别了,护士妹妹那挺翘而富有弹性的PP+MM……
不知道从那本书里面看的,人死之后,灵魂只会存在一瞬,然后就会被空间中的乱流给扯成一个个能量的因子而失去整体的思维,看着越来越近的那个漩涡出口,田医师只能最后的歇斯底里。
像是一团被人嚼腻了的泡泡糖,田景文被扑的一下吐出了那个出口,经过短暂的失神,然后就觉得自己如同从高处以自由落体之势摔在了地上,而且是脸部先着的地,再然后田景文就觉得又有了身体的意识,同时自己的意识里面还融进来一个少年的记忆:爷爷严骥,父亲严淮,母亲周氏,七伯八婶……四书……诗词……八股……县学……乡试……会试林林总总十分的浩繁,而且这些东西还只是这个叫严嵩的少年十几年多点的记忆。
田景文太佩服这个少年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竟然记录了这么大的信息量,相较自己近三十多年的竟然还多出不少。强啊!田景文啧啧赞叹。
“母亲!哥哥动了!好像是要喝水呢”!娇嫩的童声响起,然后就是几个人慌里慌张的杂乱脚步。
“嵩儿”!一声惊喜的呼唤,田景文睁开了自己的眼睛,唉,看来自己确实没有回到自己原来的身体啊,虽然亲眼看着自己的身体已经变成了飞灰,但是潜意识当中,田医师还是存在着几分侥幸,那可是自己精心照顾了三十多年的东西呢,不过现在彻底的没了指望了。
慢慢的睁开了眼睛,眼前的景况由虚转清的映入眼帘,房檩椽子毛苇帘的土房顶,灰白窗纸糊的窗户,一张黑乎乎看不出什么木料的八仙桌,两把高背的木椅子,之后就剩下自己躺着的这张床了。
扭脸一看,自己的头旁边是个红扑扑的小脸,这应该是先前那稚嫩声音的主人,恩,是个小女孩。
小女孩旁边是一个秀气的面庞,尽管眼角眉头已经有了轻微的皱纹,但是仍旧看出那原本的秀丽,再边上,两个基本相同的面孔,只是一个老些,一个年轻些,年轻的白净些……
“嵩儿”三个大人几乎异口同声的呼唤出来。
“松仁?我还玉米呢”!
尽管从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看这几人的穿着就知道自己肯定是回到了古代,但是乍一听到如此“戏剧“化的称呼,田景文还是忍不住的撇嘴,只是嘴角刚刚拉开,便猛地想起----自己回到了古代----看这几人穿着像是明朝----那个少年的记忆当中貌似叫严嵩----他们都叫自己嵩儿----我占了严嵩的身体----我!是!严嵩!日!
田景文猛地从床上坐了起来,老天爷太狠了吧!把我一个雷炮给轰杀就得了,怎么还把自己塞到了古代,而且是那个大名鼎鼎的严嵩身上!那个在舞台上垫着肩膀,缩着脖子,一对三角眼,一脸白涂料的大奸臣严嵩!
田景文的脑袋中现在没有别的了,忽忽悠悠的都是那张吓人的大白脸。
“轰隆喀喇”窗外的雷声像是在嘲笑他的一般隆隆响起。
第二章 这世界改变了一些
不管他田景文怎么的不情愿,但是现在他就是严嵩,严嵩就是他,现在已经是不可变更的事实。
不过经过记忆的融合,田景文发觉自己附身的严嵩,跟那些史载也好,传说也罢,都有了很大的不同。
也不知是历史因他而改变还是他因历史而穿越,反正现在的严嵩跟史书中的记载有了些出入,原本就是少年成名的严嵩,现在恐怕还得加上一个“更”字。这世的严嵩,年十八,却刚刚参加完了会试。
“嵩儿,你现在身上感觉可好些了”?殷切问话的是严嵩的母亲,母子连心,这话不假,从周氏脸上关切的神情便可以清楚的感觉到。这让刚刚回魂的严嵩找回了真实感。
融合了严嵩记忆,田景文的心中已经对这位含辛茹苦拉巴自己成|人的娘亲倍感亲切,此时见母亲问话,连忙挣扎着从床上坐了起来。
“哥哥小心”,床边的小女孩有十来岁的年纪,只是由于营养不良,小身子骨就像是一根失水的豆芽菜,纤细瘦弱。
严嵩知道,小女孩叫严馨儿,是自己的妹妹,现在正惶急的伸出她瘦弱的可怜的小手,试图搀扶自己。
爱怜的抚了一下小馨儿的头,这丫头虽然瘦弱,但那根骨却是个美人坯子,现在的这副模样,却更能惹人怜惜。
扭转身显示给了母亲一个宽慰的眼神,然后躬施一礼,开口言道:“劳烦舅舅、表兄牵挂了,今日醒来已经觉得身无大碍,虽还有些头晕,想必是还有些虚弱罢了”。唉,没办法的,已经扮上了,而且被人一脚有踹到了这个舞台上,演吧。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啊”年老的那个,正是严嵩的亲娘舅周放,自去年冬天,妹妹带着两个外甥娃来京城投奔自己,这周放就喜不自胜,见了自己多年未见的亲妹妹是其一;
其二就是他周家可谓世代白衣之人,虽然靠着自己的小聪明经营了一些小生意,日子富足些,却是总以身份低贱为憾,而自己的外甥,夙有神童美誉,以十五岁的稚龄,便能乡试中举,成为功名在身的官老爷,自己这亲娘舅自是在邻人面前大长了一口气。
表兄周文,也曾经立志要当一名高级知识分子,只是资质实在太差,连个童生的资格都没能取到,便灰心做起了生意,别看读书不行,可在买卖得失上却很有一套,着手家里的生意以来,倒是愈渐红火,算得上是个商业人才吧。
大家见严嵩醒来,虽然仍有些虚弱,精神却是好的,这一放下心来,便说笑了几句,正说着,严嵩的肚子里面却传来了骨碌碌的肠鸣声。
“哦,我倒是忘记了,表弟这两日已是粒米未进,这回该是腹中饥饿的很了,这也好,能进吃食,说明这病体真的无碍啦,我这就为表弟去弄些吃食”。莞尔一笑,周文举步就要往外走。
“哟”!随着娇滴滴柔媚媚的一声轻呼,门外飘进来一个年轻的妇人,未曾近前便是咯咯咯的一串娇笑,行动之间袅娜扭捏,带着股说不出的妖娆。
走到近前先是朝着周氏福了一福,对着旁边的周放却是瞧也没瞧,只把那双水汪汪的眼睛瞟相克严嵩,说话却是仍旧对着周氏的语调:“姑姑好,媳妇这几日也不知道受了什么邪风,竟是浑身的酸疼,早就想来探望嵩表弟,只是这动也动不得挪也挪不得,真是显得媳妇轻慢了,姑姑跟嵩表弟可要多多担待些”。
这妇人柔声细语,却是犹如珠落玉盘清脆爽利,而每每语气停顿之时会带出一个轻声的嗄(sh)字,嗄的那叫一个娇俏,竟使得严嵩想起前世的那些午夜热线,设若是这妇人主持,定会赚的盆满钵满。
看着这位风骚媚人的表嫂,严嵩忍不住看了看旁边周文的头顶,心说若非是这个年代门户忒紧,凭这么一个嫂子,表兄的头上肯定是绿光莹莹了。
心中虽然想的龌龊,但是脸上仍旧挂上了亲而不昵的笑容,应声答道:“多谢嫂嫂关心,嫂嫂身体不适在房中休养便是,小弟只是连日来颇费心神,加上原本体弱才会昏倒,并没有大的妨碍,还劳嫂嫂带病前来探视,小弟的心中实在是过意不去”。
“哟,表弟真是官老爷,说出话来都这么暖人心,只是这样话就显得生分”……
“哎呀,你就莫要在这里啰嗦啦,表弟沉睡几日现在粒米未进,你还是去厨房给表弟张罗些吃食去吧”。
正在思忖究竟是自己那句话暖人心却又显生分的严嵩,却听到表兄不耐的喝了一声。
“哟哟哟!烦嗄烦嗄,想当初,也不知道什么鬼迷了心窍,看你斯斯文文的,以为是个体贴的人,没想到嫁过来,却是个炮仗”!
“哎呀,去吧去吧”周文简直便要抓狂了。
严嵩看得倒是津津有味,这么有味道的女人也算是极品了,看着那妇人又是一阵风似的飘出门外,严嵩是呵呵一笑,周文却是叹息摇头。
经过这么个插曲,严嵩到觉得这个世界也不错,并不像自己印象当中那么晦暗郁闷,看样子这穿越的生活也能多姿多彩呢,心中变得更加畅快起来。
等到了第二天,饱饱吃了几顿饭,又足足的睡了一觉的严嵩,精神头变得愈加旺盛,作为一个现代人,穿越回了古代,当然会对外间的风土民情十分的向往,左右无事,遂领了馨儿,出门上街。
周氏见多日缠绵的儿子精神甚好,心下自是高兴,又见兄妹两人上街,招呼住儿子,从包裹里面拿出了一个红布小包,慢慢的解开来,露出里面的几粒散碎银两,严嵩知道,这些个银两,可是自己老家那几间房舍跟那几亩薄田所出售的价银。
恹恹的从母亲手里接过了一点碎银,大约也就几钱模样,周氏还要再给时,严嵩却没有拿,对母亲只说上街散心,并没有想买什么物事,其实是觉得自己一个大男人却不能靠自己的能力封奉养母亲,反倒要从娘亲这里拿钱有些讪讪的。
周家这处经营的是一家客栈,规模不是很大,十来间客房而已,而严嵩母子跟周家的家眷便是住在客栈的跨院当中。
领着馨儿从角门走出,穿过胡同来到了大街之上,迎面的喧嚣,顿时让严嵩融入了这个朝代的繁华。
大街虽然宽敞,但是此时道路中央是人来人往,两边是林立的店铺商家,在加上小商小贩在道路间蜿蜒设案,所以这人流就显得密集了很多,虽说够不上摩肩接踵,但是也让严嵩找到了些前世的时候走在繁华的步行街头的感觉。
严嵩不知道,他所在的这个地块就是有名的大栅栏,正是从弘治年间才兴起的商业区。
给馨儿买了两个糖人,乐得小丫头笑的合不拢嘴儿,见小妹如此容易满足,心中不禁一叹。
兄妹两个走走停停,严馨儿倒是兴致盎然,可严嵩走了一程之后便已经觉得疲倦,也许是因为体虚,也许是因为刚刚附生这个身体还有些不适应,所以感觉很是乏累,看看街边正有一个茶楼,思忖了一下,便带着妹妹走了进去。
茶楼的布置倒是颇为雅致,里面茶客或高谈阔论,或是低声絮语,倒是像极了后世的休闲茶屋,看来这茶之一道,最主要的还是在一个闲啊。
要了壶清茶,在为馨儿要了盘瓜子,哥两个就坐在了一楼,边休息,边说笑写往事,好在这前身留下( 奸臣立志传 http://www.xlawen.org/kan/3792/ )
弘治皇帝
弘治(明孝宗)
弘治为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佑樘的年号,相对于公元1488年至1505年,前后共十八年。
明孝宗朱佑樘,宪宗第三子,成化六(1470年)七月三日生,十一年(1475年)十一月八日立为皇太子,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六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弘治。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七日逝于乾清宫,享年36岁,谥“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十月十九日葬泰陵。
孝宗是明代中叶唯一的较为励精图治的贤君。他即位后,首先裁抑宦官及佞幸之臣,太监梁芳、外戚万喜及其党羽均被治罪。又淘汰传奉官2000余人;罢遣禅师、真人等240余人;佛子、国师等780人,被追回诰敕印仗,遣归本土。并调整内阁班底,罢免了不学无术、依附权要的阁臣万安、尹直等人。
孝宗在位期间,勤于理政,选用贤臣,当时被任用的徐漙、刘建、李东阳、谢迁、王恕、马文升和伦文叙等人,都是正直忠诚的大臣,在弘治一朝发挥了较大作用。孝宗常召阁臣至文华殿,让大家共议大臣的章奏,写出批词后,自己再批改颁发。所以,阁臣李东阳高兴地说:“天顺以来,30余年间,皇帝召见大臣,都只问上一二句话,而现在却是反复询问,讨论详明,真是前所未有啊!”弘治十三年(1500年),大学士刘健上奏说,晚朝散归后,天色已黑,各处送来的文件往往积压内阁,来不及处理,如有四方灾情,各边报警等事务,就有耽搁的可能。于是,孝宗特定除早、晚朝外,每日两次在平台召见有关大臣议事。从此出现了“平台召见”这一新的朝参方式。
孝宗对臣下宽厚平和。早朝的时候,孝宗亲御奉天门,大臣们言事,要从左右廊庑人门内面君而奏。有的大臣因地滑,行走失仪,孝宗从不问罪,奏本中有错字也不纠问,经筵讲官失仪,他还宽慰数词,不使其慌恐。有一年冬天,孝宗夜晚坐在宫内,觉得天气寒冷,就问左右内臣:现在官员有在外办事回家在路途的吗?左右回答说:有。他又说:“如此凛冽且昏黑,倘廉贫之吏,归途无灯火为导,奈何?”遂传下圣旨,命今后遇在京官员夜还,不论职位高低,一律令铺军执灯传送。这些事虽不算大,但作为一个封建皇帝能如此曲体臣下,也确属不易了。
孝宗在生活上也能注意节俭,不近声色。弘治元年(1488年),出使明朝的朝鲜使臣卢思慎,曾对朝鲜的国王说:“先皇帝(宪宗)或于用人,间以私意,今皇帝(孝宗)则铨注登庸一出于正。又性不喜宝玩之物,虽风雪不废朝会,临群臣皆以丧服(居丧期间),惟祀天祭用黄袍,臣等慰宴时不奏乐,不设杂戏,劝花置于床上而不簪。大抵先皇帝弊政一切更张矣。”宪宗生前爱穿用松江府所造大红细布裁制的衣,每年要向那里加派上千匹。而这种织品,用工繁浩,名虽为布,实际却用细绒织成.孝宗当时还是太子,内侍给他送来新裁制的衣服。他说:用这种布缝制的衣服,抵得上几件锦锻衣服。穿它,太浪费了。遂谢而不用。他当了皇帝后,下令停止为皇宫织造此布。
由于孝宗一朝,削弱了太监乱政的现象,采取了一些发展经济、挽救危机的治国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出现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时期,史称其时为“弘治中兴”。
评王世贞《严嵩传》【转】
作者:王建成
明代嘉靖朝首辅严嵩,是一个被骂了几百年的大白脸,妇孺皆知的大奸臣。近年随着解放思想的良好氛围,历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不少学者提出严嵩问题乃是明朝历史上的一大错案,其本来面目并不坏,从政数十年做了不少好事,办了不少实事,应该把颠倒了的历史再颠倒过来。之所以名声不好,完全是其政敌所强加的,冤枉地被打倒了还要再踩上一只脚,成为永世不得翻身的屈死鬼!历史上这样的冤案实在太多了,而严嵩则是其中骂得最响,屈得最甚的一个!
现已查明,致严嵩及其儿子严世蕃于死地的乃是其副手与后任首辅徐阶,而使其声名狼藉的则是另一个政敌王世贞。
明朝的首辅似相而非相,至嘉靖朝则相互倾轧,你下台,我上台,愈演愈烈。次辅徐阶早就觊觎首辅这个位置,终于以种种手腕排挤严嵩出阁下台;一不做,二不休,又以“通倭谋反”这种‘莫须有’的罪名斩杀严世蕃。这样做实在有点过火,当时就有人反对。为障人耳目,不留后患,他想到了“口诛笔伐“,把住舆论关。物色了一个“能以毛锥杀人”的才子王世贞,给他提供方便,‘尽窥金匮石室之藏’,终于写出一本《嘉靖以来首辅传》,其中的《严嵩传》最为详细,长达一万余字,极尽“捕风捉影”,“张冠李戴”之能事,为后人之评价严嵩,定下了基调,提供了范本。
世贞行文,颇善描绘。他首先为严嵩画像,说他“貌赢享鸟衣”、“狷隘睚眦”,具体事例是“奉使至广西,道谒乡人李遂”。查明史确有李遂其人,籍贯为江西丰城,算是严嵩的大同乡,称“乡人”没有错,但这个李遂这时还只有十四岁,根本不可能到广西去做官。而严嵩这时已经三十九岁,早已中举入仕并奉命去广西册封靖江王,不可能去拜访李遂,可见一开笔就有假。不仅把严嵩“布币而再拜曰”那段话搞假了,还把他父亲的身份也搞假了。严嵩的父亲严淮本为一介诸生,从来没有出任做过官。王世贞则说:“父为藩司吏”,生而“奇之”。还把他中举的时间也搞错了,严嵩本来是十九岁就“举于乡”,却写成了“二十二岁举于乡”。开宗明义第一章,就写错了三个地方。
接着写严嵩的升迁,是一部“私之”、“臾之”、“躐得之”的发迹史,当祭酒是“辅臣费宏其乡人私之”;当尚书是“谋于辅臣”、“从臾之”;入内阁是“嵩复私于言,躐得之”。结语是“始谬为恭谨,以迎合上意”。还说他是“以万寿贺表至京师”,否则还会“在南京逾五载不召”。一副奸雄相就这样画出来了。
查严嵩自弘治十八年廷试中二甲第二名入翰林院为庶吉士,至嘉靖四年升国子监祭酒,(由七品升四品)用了二十年时间。比他后入翰林的早就升官了,严嵩循序早就该升,怎么算是“私之”呢?其在南京数年,确有建树,已经任南吏部尚书,有资格“考满”晋京,怎么算是“从臾”呢?嘉靖十五年五月二日,五十七岁的老严嵩奉命赴京,十八日即任命为礼部尚书,是皇上看中了他的政绩和才能,朝中大臣也交相荐举的结果,并不是象王世贞所说的“以万寿贺至京”,意即为向皇帝贺寿拍马屁这才来京的。查嘉靖皇帝的生日是八月十日,严嵩早在五月份就来了。王世贞不是不知道,却故意要这样写,是故意损人。在礼部六年,政绩卓著,接替夏言入阁任次辅,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嘉靖朝的几任阁臣都是礼尚书提上来的,不是什么“躐得之”。王世贞之所以这样落笔,无非是说他的来路不正,是私躐得来的,这就为尔后的“窃权”、“专横”,埋下了伏笔。
入阁拜相,是严嵩一生政治生涯中的重头戏,也是这部传记要写的重点。在王世贞的笔下,这个先任次辅后任首辅的严嵩先是“益骄”,后是“益横”,接着是“益发舒”。严嵩“在直”二十一年,克尽职守,他也承认是“或累月不出”。那末都做了那些事情?则只字不提。群臣交章弹劾,他在传记中则详加引用,可那皇上却“皆勉留之”,也一笔带过。洋洋万余言,看不到严嵩半点政绩,通篇全是“污佞不当”、“中外侧目”、“公论益鄙之”的描述,而所列事实,多为道听途说,主观臆断,经不起检验与推敲。
明朝设御史、给事中等谏官,专司弹劾,大臣遭受弹劾,乃司空见惯之事。王世贞所写的几位首辅——张璁、夏言、翟銮、徐阶,莫不遭受过弹劾,张璁曾遭到百余次的攻击,比严嵩的“被劾”多得多,他所写的《张璁传》没有引用一例。而《严嵩传》则引用达十余例,开传记中引用奏疏弹劾之先河。《明史纪事本末∓#8226;严嵩用事》起而效尤,全文引用杨继盛弹劾严嵩的《请诛贼臣疏》,为严嵩后来之所以定为“奸臣”,留下了一颗重型炮弹。
对于谏官的劾奏应该怎么看?可信不可信?明代谏官汪文辉曾陈四事,现身说法,说明弹劾之事,或“倾蹈”、或“苛刻”,“颠倒是非”、“极言丑诋”,根本不可信。故“嘉靖中年,益恶言官”,对弹劾严嵩的奏章抱有厌恶的态度,甚至予以惩治。王世贞在“严传”中所列举的遭受惩治的几个谏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并非其报复所为。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当过官的在官场混过几十年的王世贞,是深知其个中三昧的,之所以还要这样写?就是要借用弹劾者之口,向严嵩脸上抹黑。
这篇传记,有好几段在写内阁大臣之间的明争暗斗,这是明代政治的一个特色。争权夺利,封建社会的官场概莫能免,乃制度之使然,不能归罪于那一个人。严嵩在官场斗争中并非如传记所写的那样狠毒,相反倒是有点心慈手软,最终成为失败者,是一个悲剧人物。他和夏言是有过斗争,对国事边事有不同的看法,对人事任免也有不同的看法,这都是正常的议事议政行为,不能说一有龃龉就是倾轧,就是构陷。夏言三进三出,最终因得罪皇上被杀,乃咎由自嘉靖之“果于杀戮”所使然。王世贞在《夏言传》中亦详加叙述了,却在这篇嵩传中先是说他“倾夏言而斥之”,后又说他“为嵩及崔元、陆炳构,伏法”,把夏言遭斩,一古脑儿推到严嵩身上。
对于严嵩与另一个首辅翟銮的关系,可以说是并没有什么争斗。翟銮因儿子考试舞弊下台,本来与严嵩无关,王世贞却凭空加了一句“嵩乃授风旨于给事于中王交辈,俾发其事”,导致翟銮的下台,严嵩就益发舒了。奸雄的形象,在他的笔下,又升了一级!而事实的真相是,严嵩和翟銮是同届进士友好,在内阁相处年多,并无争执,是嘉靖朝内阁中最为平静的一段时期。翟銮去世后,两个儿子也复了官,还专门找严嵩为乃父写碑铭,如果真的是严嵩指使将他们打下去,这两个也颇有头脑的儿子是不会找他写碑记的。
在复杂的人事关系中,严嵩的罪名是“党恶遍居要地,将帅率以贿通”。所谓“党恶”举了吴鹏、欧阳必进、许论、万采、方祥五人。前三人官至尚书,算是身居要地,但并非“党恶”。许论守边数有功,这才进兵部尚书;欧阳必进历官数年,所在有政绩,还是一个发明绳索牵引机的为人民办不少好事的实干家,是凭政绩上来的。严嵩原来并不认识他,也不是什么姻亲。王世贞却在这里大肆渲染其所谓裙带关系。吴鹏也没有什么大的劣迹。这三位身居要地的尚书都不能算是什么党恶。而万采、方祥只不过是一般的郎中、员外郎,并未居要地。
“将帅率以贿通”。帽子就更大了,好象那么多将帅都是从严家买来的,而所举仅杨顺一例。杨顺守边失事,是有过,严嵩当年也曾指责过他,并非一味包庇。守边失事者多矣,有的没有追究。而杨顺则追究得被腰斩,实为另有隐情。原来这个杨顺任御史时曾经揭发过徐阶的儿子考试舞弊,这事闹得很大,差一点掉了徐某的官帽,徐阶一直怀恨在心,上台后便籍口将他杀了,看来也是一冤案!
被控为“嵩党”或所谓“依附严嵩”者多为有识之士,如唐顺之、赵贞吉、赵文华、胡宗宪等人,均不同凡响。唐顺之乃一代名士,学问渊博,有多方面的成就,从内心中赞佩严氏而为之用,并非不自觉入其彀中。胡宗宪平倭有功,尽人皆知,嘉靖皇帝也说过“宗宪非嵩党”。至于赵贞吉,则更有一段插曲。
庚戌之变,“边众大侵”,严嵩日夜操劳,上下沟通,左右协调,作出一定贡献。世贞只字不提,却大肆渲染他“乃激上怒,杖贞吉而谪之荒徼。”又将丁汝夔和杨守谦之被诛也归罪于“嵩皆不能救。”如是地一详略,严氏的祸国殃民形象,又跃然纸上矣!
赵文华两次南下督师,为平定倭患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个敢想敢做的人物。而在王世贞的笔下,却成了一个“小人”,既陷害了张经,又倾倒了李默,为后来之随同严嵩一道列入“奸臣传”,定下基调。一棍子打死一罺人,王世贞的笔杆子,亦可谓厉害矣!
至于严嵩与徐阶的关系,这篇传记也是颠倒了黑白,混淆了是非。徐阶之所以能够升迁,有赖于严嵩,是严氏举荐他入阁办事作他的接班人,并结为姻亲。而王世贞却说他在“百方阻其进”;还说“嵩故与阶隙,惧而置酒要阶”。这都是一损一褒之词。徐阶是个阳奉阴违、两面三刀、广积钱财、并非清正廉洁的人物,仅田产就在几十万亩,著名的“海青天”海瑞曾经查办过他。而王氏却在这里宣扬“阶洁廉”。写这句话时海瑞正在查勘徐家。世贞近在咫尺(他们都是近邻),不会不知道。可还是要这样写,受人之托,于是便美言几句,其用心亦可谓良苦矣!
上面这些,写了那么多,给人的印象自然是一个“奸”字。还有更厉害的,则是一个“贪”字。传记最后一段写道:“籍其家,黄金可三万余两,白银二百万余两。”这是根据江西巡按御史成守节奉命抄查严氏家产上报的数字,实际上并没有抄出那么多。嘉靖四十四年十月的“实录”上记载仍“不充二百万数”,故后面加了一句“追其受寄金钱垂二十年不尽”。追查二十年都没有抄到二百万这个数目,可见其上报有假,而更有假的是后面的这句话“它宝玉重器服玩所有又数百万”。这就是个天文数字了,严嵩的家产该是千万以上!而实际上其他宝玉器所使在抄家记录《天水冰山录》一书中已有记载,北京严府抄出的珍珠宝石只有二十四两五钱;江西抄出的珍珠宝石也是二百六十两;抄出的绸缎布匹估价为一万五千两,帐幔被褥估价为二千二百两。加上其他贵重物品,也不过是价值几万两银子,何来数百万两之有?
严府家产主要是严世蕃非法所得,比起那时的大贪官来并不算多。嘉靖朝几乎是无官不贪,皇上开只眼闭只眼,并不惩办贪官。严家之所以被抄,是因为有所谓“谋反”迹象这才查抄的。而这个罪名是不能成立的。严世蕃无辜背了一个“谋反”的罪名,严嵩也就跟着背了个大奸大贪的罪名。深究细考,这些罪名都不能成立。之所以出名,就在于这篇千古奇文《严嵩传》。把这篇奇文吃透了,严嵩问题也就清楚了!
王世贞之所以不顾客观事实肆意谩骂歪曲写严嵩父子,也是另有隐情:
王世贞的父亲王忬守边失事,按律当斩,严嵩曾经保过,嘉靖皇帝执意要杀。世贞兄弟上门求救,严嵩父子表示无能为力,最后还是杀掉了。王世贞就认为是严嵩父子之过,发誓要报这个杀父之仇。居丧期间,闭门不出,写剧本,作诗词,谩骂严嵩父子。徐阶随即乘机收买他,结成倒严联盟。严嵩倒台没多久,那个指名道姓谩骂严嵩、严世蕃的八幕戏剧《鸣凤记》就上市公演。接着是长诗《袁江流钤山冈》出台,骂他们是“朱蛇”,是“贪狼”。而这份《严嵩传》则是以正史的面孔出现,给人们以盖棺论定的感觉。一百年后,清朝修明史,就是以这份传记为篮本,将严氏父子并赵文华、鄢懋卿列入“奸臣传”的。徐阶动手于前,世贞行文于后,严嵩的家产、声誉全完了。始作俑者,就是这个王世贞!
徐阶掌权,王世贞又“独主文坛二十年”,谁敢说半个不字!朝中大臣只顾保住自己的纱帽,无人站出来说话。但是在野的有识人士还是要说,艾南英就是一个,这位明末著名的文学家政论家看完《严嵩传》后就哀叹“呜呼,信史果如是哉”、“世贞罪状相嵩,独可信乎?”他就不相信这是可以信赖的历史,还一针见血地指出:“近代文士以修怨无君者,太仓王世贞也!”
一部好的人物传记,本应详记传主之所作所为,做了哪些事,于国于民有何贡献,而不应该喋喋不休,通篇都是人际关系。严嵩为宦数十年,所写奏章,不下数百件,均纪录在案。王世贞尽窥“金匮石室”之藏,一定看过。别的不说,仅就一份《谏北伐书》,就使嘉靖帝免蹈“土木之变”的覆辙(土木之变,英宗皇帝都当了俘虏)。至于《陈边事》、《再陈边事》等奏章,更有真知灼见。王世贞一概视而不见,一笔带过,说什么“既条对,平平耳”。
严嵩当政时最大的事件是“南倭北虏”问题,对待这个问题,传主作为当政首辅,看不到所起的作用,而只有反作用。北虏入侵时,严嵩“激上怒”杖了赵贞吉“以自快”。而丁汝夔,杨守谦被杀,“嵩皆不能救”,皇帝要杀人,当首辅的不能救,这也成为罪过。嘉靖帝杀了很多人,这个严嵩不就成了“十恶不赦”了。
严嵩从政数十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研究明史,必然涉及严嵩。随着明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严嵩研究也成为热门话题。十几年来,开过几次明史学术讨论会,都涉及到严嵩。笔者认为:凡事要探源,研究历史,更是要溯其本原。严嵩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就在于这篇传记之“作俑”于前,“滥觞”乎后,把史实弄颠倒了。穷本溯源,就得把王世贞这篇奇文认真研究一番。“奇文共欣尝”,笔者也是在反复吟咏与欣赏这篇奇文的同时,又反复研读与借鉴近年史学界的新论与新作,综合成为本文,也算是一篇学习心得吧。愿以此求教于史学界特别是明史界的同仁们。不妥之处,望见谅,盼指正。
现在,用新观**全面记述严嵩生平的长篇传记《荣辱人生∓#8226;严嵩话本》已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颇受各界人士欢迎。读者欲知详情,不妨去读读这本书。
(作者简介:湖南人,著有《荣辱人生——严嵩话本》、《科技泰斗宋应星》、《**在新余》、《鹰击长空》等多部著作)
第一章 穿越了,变成名人-很臭的那种
田景文穿越了,在他被老天爷打入时空乱流的那一刻,田景文觉得自己真冤啊。
自从收了那个患者家属的红包,田景文医师的心中就始终觉得别扭,不是他田景文高尚,而是那家人真的很穷,穷到连田景文这个收惯了红包的人都不好意思伸手去接。
田景文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坏蛋,当然了,他实在也不是什么好蛋,在这个物欲横流笑贫不笑娼的年代,田医师认为自己能做到收富不收贫怎么着也够得上梁山好汉的人品。
当然了,他自认相较太猛的好汉也有点悬,也就跟那桃花运惊人的矮脚虎相仿佛吧。
不过他觉得自己的运气比那矮脚虎却强了很多,没别的,这个世界上的一丈青实在是太多了。时值春末,满大街的美腿丝袜,总会让田景文流连忘返。
今天的情形有些特殊,兴许是哪位高人的指点吧,这家人送红包送的确实无比虔诚。
看着一双双期盼的双眼,田景文知道,自己若是不收下,那这家人下跪的心思都有。
他们那淳朴的心中只是认为,只有他收下了这个红包(暂且这么叫吧,虽然包裹着那五张红色钞票的是一方洁白的手帕)他们才会相信这个看上去很黑的医生才会尽心竭力的抢救自己的亲人。
田景文只好收下了这个红包,虽然动作很猥琐,但是他的目的却很高尚。
先把这些可怜巴巴的眼睛安慰一下,让他们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收下红包,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满意的走入手术室,那么,他们就会感到安心。
“手术成功之后,一定把这个红包还给他们”这是田景文的打算。
手术进行的很成功,虽然患者伤势很重,但是田医师的技术更好。
做完了手术,田景文医师却忘记了把红包还回去,因为他忽然接了一个电话需要他赶去处理某件事情。
直到走出医院大门的时候,田景文才忽的记起了红包的事情,转**一想,恩,等明天吧,明天上班查床的时候再交给他们得了。
人都说做了坏事是要遭到报应的,可这话说了几千年,这贼老天也难得睁回眼。
以前田景文收的红包不少,也心安理得,这次刚刚有了点歉疚之心想还回去的时候老天却睁开了那对昏花的眼睛,而且一下子变得疾恶如仇了。
田景文刚刚走出医院的大门,招了一辆出租车还没等出租车调过头呢,突然间觉得自己好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给猛地拽了一下,这一下竟然将他拽的飘悠着飞到了半空。
怎么的也得是先死后变鬼吧,可这次田景文分明都飘到半空中成为灵魂状态了,却很清楚的看到了自己遭天雷劈的整个过程。
难道是难老天爷要给自己这个黑心医生加深一下印象?
惨不忍睹。
先是一个篮球大的火球落在了头上,一声巨响中,田医师就看到自己的身体像是撒了气的气球,迅速的瘪了下去,等抽抽成京巴大小的时候,呼,艳蓝色的火光一闪……变成了一撮灰白色的粉尘,空气中充满了烧猪毛的气味。
比火化猛多了,看来老天爷下的力气不小----这得多少电量啊,五百块钱肯定买不来,一时没有回过神来的田景文还在那里感叹。
随即,一个漩涡就在田景文医师的身旁出现了,还没等田医师再继续看一下接下来的热闹,倏的一下,他就进入到了一个黑暗的世界,直到此时,田医师才省起,自己这是死了。
“啊”……田景文将这个叹词拉的很长。
亏了,亏了,实在是太亏了,可叹医院中刚刚分配来十几个水嫩嫩的护士小妹,呕!别了,美腿丝袜,别了,护士妹妹那挺翘而富有弹性的PP+MM……
不知道从那本书里面看的,人死之后,灵魂只会存在一瞬,然后就会被空间中的乱流给扯成一个个能量的因子而失去整体的思维,看着越来越近的那个漩涡出口,田医师只能最后的歇斯底里。
像是一团被人嚼腻了的泡泡糖,田景文被扑的一下吐出了那个出口,经过短暂的失神,然后就觉得自己如同从高处以自由落体之势摔在了地上,而且是脸部先着的地,再然后田景文就觉得又有了身体的意识,同时自己的意识里面还融进来一个少年的记忆:爷爷严骥,父亲严淮,母亲周氏,七伯八婶……四书……诗词……八股……县学……乡试……会试林林总总十分的浩繁,而且这些东西还只是这个叫严嵩的少年十几年多点的记忆。
田景文太佩服这个少年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竟然记录了这么大的信息量,相较自己近三十多年的竟然还多出不少。强啊!田景文啧啧赞叹。
“母亲!哥哥动了!好像是要喝水呢”!娇嫩的童声响起,然后就是几个人慌里慌张的杂乱脚步。
“嵩儿”!一声惊喜的呼唤,田景文睁开了自己的眼睛,唉,看来自己确实没有回到自己原来的身体啊,虽然亲眼看着自己的身体已经变成了飞灰,但是潜意识当中,田医师还是存在着几分侥幸,那可是自己精心照顾了三十多年的东西呢,不过现在彻底的没了指望了。
慢慢的睁开了眼睛,眼前的景况由虚转清的映入眼帘,房檩椽子毛苇帘的土房顶,灰白窗纸糊的窗户,一张黑乎乎看不出什么木料的八仙桌,两把高背的木椅子,之后就剩下自己躺着的这张床了。
扭脸一看,自己的头旁边是个红扑扑的小脸,这应该是先前那稚嫩声音的主人,恩,是个小女孩。
小女孩旁边是一个秀气的面庞,尽管眼角眉头已经有了轻微的皱纹,但是仍旧看出那原本的秀丽,再边上,两个基本相同的面孔,只是一个老些,一个年轻些,年轻的白净些……
“嵩儿”三个大人几乎异口同声的呼唤出来。
“松仁?我还玉米呢”!
尽管从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看这几人的穿着就知道自己肯定是回到了古代,但是乍一听到如此“戏剧“化的称呼,田景文还是忍不住的撇嘴,只是嘴角刚刚拉开,便猛地想起----自己回到了古代----看这几人穿着像是明朝----那个少年的记忆当中貌似叫严嵩----他们都叫自己嵩儿----我占了严嵩的身体----我!是!严嵩!日!
田景文猛地从床上坐了起来,老天爷太狠了吧!把我一个雷炮给轰杀就得了,怎么还把自己塞到了古代,而且是那个大名鼎鼎的严嵩身上!那个在舞台上垫着肩膀,缩着脖子,一对三角眼,一脸白涂料的大奸臣严嵩!
田景文的脑袋中现在没有别的了,忽忽悠悠的都是那张吓人的大白脸。
“轰隆喀喇”窗外的雷声像是在嘲笑他的一般隆隆响起。
第二章 这世界改变了一些
不管他田景文怎么的不情愿,但是现在他就是严嵩,严嵩就是他,现在已经是不可变更的事实。
不过经过记忆的融合,田景文发觉自己附身的严嵩,跟那些史载也好,传说也罢,都有了很大的不同。
也不知是历史因他而改变还是他因历史而穿越,反正现在的严嵩跟史书中的记载有了些出入,原本就是少年成名的严嵩,现在恐怕还得加上一个“更”字。这世的严嵩,年十八,却刚刚参加完了会试。
“嵩儿,你现在身上感觉可好些了”?殷切问话的是严嵩的母亲,母子连心,这话不假,从周氏脸上关切的神情便可以清楚的感觉到。这让刚刚回魂的严嵩找回了真实感。
融合了严嵩记忆,田景文的心中已经对这位含辛茹苦拉巴自己成|人的娘亲倍感亲切,此时见母亲问话,连忙挣扎着从床上坐了起来。
“哥哥小心”,床边的小女孩有十来岁的年纪,只是由于营养不良,小身子骨就像是一根失水的豆芽菜,纤细瘦弱。
严嵩知道,小女孩叫严馨儿,是自己的妹妹,现在正惶急的伸出她瘦弱的可怜的小手,试图搀扶自己。
爱怜的抚了一下小馨儿的头,这丫头虽然瘦弱,但那根骨却是个美人坯子,现在的这副模样,却更能惹人怜惜。
扭转身显示给了母亲一个宽慰的眼神,然后躬施一礼,开口言道:“劳烦舅舅、表兄牵挂了,今日醒来已经觉得身无大碍,虽还有些头晕,想必是还有些虚弱罢了”。唉,没办法的,已经扮上了,而且被人一脚有踹到了这个舞台上,演吧。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啊”年老的那个,正是严嵩的亲娘舅周放,自去年冬天,妹妹带着两个外甥娃来京城投奔自己,这周放就喜不自胜,见了自己多年未见的亲妹妹是其一;
其二就是他周家可谓世代白衣之人,虽然靠着自己的小聪明经营了一些小生意,日子富足些,却是总以身份低贱为憾,而自己的外甥,夙有神童美誉,以十五岁的稚龄,便能乡试中举,成为功名在身的官老爷,自己这亲娘舅自是在邻人面前大长了一口气。
表兄周文,也曾经立志要当一名高级知识分子,只是资质实在太差,连个童生的资格都没能取到,便灰心做起了生意,别看读书不行,可在买卖得失上却很有一套,着手家里的生意以来,倒是愈渐红火,算得上是个商业人才吧。
大家见严嵩醒来,虽然仍有些虚弱,精神却是好的,这一放下心来,便说笑了几句,正说着,严嵩的肚子里面却传来了骨碌碌的肠鸣声。
“哦,我倒是忘记了,表弟这两日已是粒米未进,这回该是腹中饥饿的很了,这也好,能进吃食,说明这病体真的无碍啦,我这就为表弟去弄些吃食”。莞尔一笑,周文举步就要往外走。
“哟”!随着娇滴滴柔媚媚的一声轻呼,门外飘进来一个年轻的妇人,未曾近前便是咯咯咯的一串娇笑,行动之间袅娜扭捏,带着股说不出的妖娆。
走到近前先是朝着周氏福了一福,对着旁边的周放却是瞧也没瞧,只把那双水汪汪的眼睛瞟相克严嵩,说话却是仍旧对着周氏的语调:“姑姑好,媳妇这几日也不知道受了什么邪风,竟是浑身的酸疼,早就想来探望嵩表弟,只是这动也动不得挪也挪不得,真是显得媳妇轻慢了,姑姑跟嵩表弟可要多多担待些”。
这妇人柔声细语,却是犹如珠落玉盘清脆爽利,而每每语气停顿之时会带出一个轻声的嗄(sh)字,嗄的那叫一个娇俏,竟使得严嵩想起前世的那些午夜热线,设若是这妇人主持,定会赚的盆满钵满。
看着这位风骚媚人的表嫂,严嵩忍不住看了看旁边周文的头顶,心说若非是这个年代门户忒紧,凭这么一个嫂子,表兄的头上肯定是绿光莹莹了。
心中虽然想的龌龊,但是脸上仍旧挂上了亲而不昵的笑容,应声答道:“多谢嫂嫂关心,嫂嫂身体不适在房中休养便是,小弟只是连日来颇费心神,加上原本体弱才会昏倒,并没有大的妨碍,还劳嫂嫂带病前来探视,小弟的心中实在是过意不去”。
“哟,表弟真是官老爷,说出话来都这么暖人心,只是这样话就显得生分”……
“哎呀,你就莫要在这里啰嗦啦,表弟沉睡几日现在粒米未进,你还是去厨房给表弟张罗些吃食去吧”。
正在思忖究竟是自己那句话暖人心却又显生分的严嵩,却听到表兄不耐的喝了一声。
“哟哟哟!烦嗄烦嗄,想当初,也不知道什么鬼迷了心窍,看你斯斯文文的,以为是个体贴的人,没想到嫁过来,却是个炮仗”!
“哎呀,去吧去吧”周文简直便要抓狂了。
严嵩看得倒是津津有味,这么有味道的女人也算是极品了,看着那妇人又是一阵风似的飘出门外,严嵩是呵呵一笑,周文却是叹息摇头。
经过这么个插曲,严嵩到觉得这个世界也不错,并不像自己印象当中那么晦暗郁闷,看样子这穿越的生活也能多姿多彩呢,心中变得更加畅快起来。
等到了第二天,饱饱吃了几顿饭,又足足的睡了一觉的严嵩,精神头变得愈加旺盛,作为一个现代人,穿越回了古代,当然会对外间的风土民情十分的向往,左右无事,遂领了馨儿,出门上街。
周氏见多日缠绵的儿子精神甚好,心下自是高兴,又见兄妹两人上街,招呼住儿子,从包裹里面拿出了一个红布小包,慢慢的解开来,露出里面的几粒散碎银两,严嵩知道,这些个银两,可是自己老家那几间房舍跟那几亩薄田所出售的价银。
恹恹的从母亲手里接过了一点碎银,大约也就几钱模样,周氏还要再给时,严嵩却没有拿,对母亲只说上街散心,并没有想买什么物事,其实是觉得自己一个大男人却不能靠自己的能力封奉养母亲,反倒要从娘亲这里拿钱有些讪讪的。
周家这处经营的是一家客栈,规模不是很大,十来间客房而已,而严嵩母子跟周家的家眷便是住在客栈的跨院当中。
领着馨儿从角门走出,穿过胡同来到了大街之上,迎面的喧嚣,顿时让严嵩融入了这个朝代的繁华。
大街虽然宽敞,但是此时道路中央是人来人往,两边是林立的店铺商家,在加上小商小贩在道路间蜿蜒设案,所以这人流就显得密集了很多,虽说够不上摩肩接踵,但是也让严嵩找到了些前世的时候走在繁华的步行街头的感觉。
严嵩不知道,他所在的这个地块就是有名的大栅栏,正是从弘治年间才兴起的商业区。
给馨儿买了两个糖人,乐得小丫头笑的合不拢嘴儿,见小妹如此容易满足,心中不禁一叹。
兄妹两个走走停停,严馨儿倒是兴致盎然,可严嵩走了一程之后便已经觉得疲倦,也许是因为体虚,也许是因为刚刚附生这个身体还有些不适应,所以感觉很是乏累,看看街边正有一个茶楼,思忖了一下,便带着妹妹走了进去。
茶楼的布置倒是颇为雅致,里面茶客或高谈阔论,或是低声絮语,倒是像极了后世的休闲茶屋,看来这茶之一道,最主要的还是在一个闲啊。
要了壶清茶,在为馨儿要了盘瓜子,哥两个就坐在了一楼,边休息,边说笑写往事,好在这前身留下( 奸臣立志传 http://www.xlawen.org/kan/37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