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部分阅读
是明证。
看着捂着脸蹲在地上的景帝,整个屋子的人都惊呆了,死一般的沉寂。
“哇!”最先反应过来的刘彻扑通跪倒,上半身趴在地上,大哭了起来,“父皇啊!儿臣有罪啊!。。。”
哭了半天,喉咙都有些哑了,却发现还没人理他,偷偷抬头瞄了一眼,却正好和景帝愤怒的目光接触在一起。
“父皇。。。”眼见被撞破,他也不好意思再装,只好直起身子,老老实实跪着。
“怎么不哭了?!”
景帝恶狠狠的说道,声音有些异样,显然是鼻子受创不轻。
“来人!把这个逆子绑起来!送到皇后那去!今天的事,谁要是传出去,诛九族!”
景帝说完转身要走,却想起了什么,吩咐道:“卫绾!把我要的东西带到未央宫去!这些东西都是你写的,你可明白?!”
卫绾脸sè一变,想要说些什么,却最终无奈的点点头,示意自己明白皇帝的意思。
皇帝不想让太子的才能被有心人知晓,也只能把创作这两篇千古的屎盆子扣到自己这个太子太傅头上。换了别人白白捡了这个大便宜,高兴都来不及。可对卫绾这样的老学究,实在是让他羞愧难当。
第二天的朝会,皇帝缺席了,理由是偶感风寒,需好生修养几rì。朝臣们也都没什么想法,谁还没点小病小灾的。再说宫中嫔妃那么多,做皇帝的确实辛苦,偶尔旷工几天也情有可原。
恩,皇帝小病没有,小灾倒是有的。鼻青脸肿的皇帝正躺在皇后的椒房殿,盘算着怎么将自己的小灾变成太子的大灾。
“陛下,彻儿都已经跪了一个晚上了。”皇后摇了摇他的胳膊,娇嗔道。
“哼!”
皇帝冷哼一声,翻了个身,只留给躺在身边的皇后一个后脑勺。
“禀陛下,太后娘娘派人来请太子殿下到长乐宫问安。”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内侍的禀报声。
皇帝呼的坐起身子来,想了想,无奈的长叹了一口气,说道:“让太子先沐浴更衣再去,别让太后看着别扭。”
内侍领命而去。
皇帝无奈的看着皇后脸上得意的笑容,突然恶向胆边生,高呼一声“我要代表太阳惩罚你!”如饿虎扑食一般扑了上去。
“陛下,现在天都大亮了。”
“呔,何方妖孽,看我与你大战三百回合!”
“陛下。。。不要。。。。”
“陛下。。。我还要。。。”
此处省去十万八千里路云和月!!!
刘彻站在太液池边,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深深吸了一口气。
冒险了,也许是自己太急了,也许是太想在有生之年,能为这个多灾多难的伟大民族多做些事情,这才兵行险招。庆幸的是,事态的发展一直沿着自己计划中最好的方向推进。
《三字经》和《老子注》都是刘彻故意抛出去的诱饵。经过修改的《三字经》是和黄老之学最没有冲突的经典,而《老子注》是最能引起汉朝统治阶级高层重视的著作。有了这两篇名作打底,冒名顶替的作者卫绾一跃成为当代最顶尖的文宗。
不是文豪,是文宗,实打实的一代宗师!
刘彻通过这番惊才绝艳的表现,震撼了汉景帝和卫绾。而年老德勋的卫绾,又在刘彻的暗示下,说服了在朝堂上拥有强大影响力的东宫太后。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刘彻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太学!
汉初,黄老之学盛行,却只有私家教学,没有出现传授学术的学校。
在历史上,要等到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才采纳董仲舒的建议,长安建立了太学。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高等学府。太学出现的意义,远远的超越了四大发明,是汉武帝一生最大的历史功绩。后人每每称颂武帝的雄才大略,却独独不提太学,实在可笑可怜。
“略疏文采”的汉武帝,通过建立太学,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贡献了无数“风流人物”!
按照历史的轨迹,九年后景帝驾崩,年仅十六岁的刘彻将登上帝位,掌控大汉。
刘彻脑海中的里,有着未来两千多年最jīng华的知识体系,但要将它们变为现实,就需要大量的人才。对于刘彻而言,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但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触而就,九年的时间,即使是换成后世新中国的填鸭式教育,也才刚刚完成义务教育。
如果不现在就开始创立太学,等到刘彻登基再开始做,就会浪费宝贵的几年。几年啊!新中国初期的每一个五年计划,生产力都能飞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刘彻等不起,因此他必须现在冒险一试,推动太学的建立。
幸运的是,他成功了!
学术疯子卫绾在见识了刘彻的旷古绝今的才华后,完全抛弃了年龄的界限,天天跟在刘彻后面请教学问,更以师礼侍之。
师有事,弟子服其劳。崇尚黄老之术的景帝和太后,在卫绾的鼓动和坚持下,终于同意在长安城南划出一地,设立太学,用来传播黄老之术。
太学中设五经博士五十名,教授《老子》、《庄子》、《管子》、《韩非子》和《黄帝四经》(即《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四部)。所招学生称之为太学生,有免除赋役的特权。太学生入选,内由太常(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
这固然与刘彻心中的太学还有很大差距,但至少是个重要的突破口。未来可以在不引发统治阶级强烈对立情绪的情况下,慢慢加入律学、书学、算学和格物学。
其实在后世的两千多年中,儒学也是经过了慢慢演化,逐渐融合和各家学说。儒家文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强大的融合xìng。
而具有强烈排他xìng的黄老之学,在后世的研究中,也被慢慢的改造过了。刘彻脑海中的各种典籍,完全可以堆砌出一大批类似卫绾之类的一代文宗。通过他们巨大的威望和崇高的地位,潜移默化的将黄老之学改造为后世所谓的新儒学。
至于最后改造出来的学说,是叫新黄老之学,还是叫新儒学,不过是名称上的差异罢了。其实质上就是经过两千多年进化后,兼容并蓄,去其糟粕取其jīng华后的中华民族文化。
要知道在历史上,汉武帝上台后推行的建元新政,引发了窦太后为首的黄老学派强力围剿,以失败告终。由此引发的强烈政治风暴,几乎导致武帝的皇位不保。甚至到窦太后去世,武帝还花了好几年,做足了准备,才敢搞独尊儒术那一套。
这就是刘彻作为穿越者最大的优势,对形势看得清,方向把的准,润物细无声。根本不需要和窦太后硬捍,甚至都不需要亲自出面,卫绾这些学术泰斗都会站出来为改/革摇旗呐喊。
第十章 天上人间
田胜最近过得很充实,二十年来未曾有过的充实。
从小田胜就被父母拿来和哥哥田蚡比较,可是他怎么比得了?不管是学识还是武功,都差了老大一截。仿佛上天将老田家的所有天赋都遗传给了田蚡,半点没留给自己。
长期生活在优秀老哥yīn影下的田胜,干脆破罐子破摔,整天无所事事,跟着长安城的纨绔们飞鹰走狗,到了二十出头还是一事无成。
然而就在数月前,同母异父的姐姐,当今的皇后差人来,让他进宫去见自己的侄子,七岁的太子殿下。
就在那天,一头雾水的田蚡走进了太子.宫,也推开了一扇彻底改变自己命运的大门。
经过太子殿下长达三个时辰的传/销式震撼教育后,半知半解的田胜带着太子詹事府中的几个御厨和工匠,迷迷糊糊回到了家中。随之而来的是满满的几十车铜钱,整整百万钱啊!
最不可思议的是,太子殿下竟让田胜用这百万钱造一幢占地并不算太大的房子,造价百万钱的房子啊!田胜实在不明白,什么样的房子会如此昂贵。
好在太子殿下送来了一份称作计划书的条陈,里面详细的记录着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和应对方法,以及后续如何获取最大利益。
用于记载这份计划书的竹简运来后,塞满大半个屋子,田胜花了整整三天才全部看完。只觉得越看越入迷,甚至还重新看了好几遍。
田胜觉得有计划书在手,若还不能把事情办好,那真是没脸活在这个世上了。一时间,他顿觉豪情万丈,仿佛一个智珠在握的将军,恨不得赶紧在商场上冲杀一番。
伟大的大汉的田胜!他继承了华夏商人的光荣的传统。陶朱公、吕不韦、邓通在这一刻灵魂附体!田胜一个人他代表了华夏商人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
长安城里,豪富显贵们的宅第分布在北阙一带,称作“北阙甲第”。作为当今皇后的亲弟弟,田胜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也拥有一套占地不小的别院。
就在田胜看完计划书的第二天,他亲自带着百余名匠人和帮工,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将这套价值不低的别院夷为平地。
随后,太子詹事府派来的工匠们开始拿着一张张绘制着奇怪线条的绢帛,不断的在废墟上比照着,测量着。
数rì后,詹事府的工匠们开始指挥着雇来的帮工和各种工匠,在废墟上建立起一幢奇怪的三层建筑。
和周围的木制建筑不同,这个建筑全部用青砖砌墙。建筑的后面还挖了几个巨大的深坑,通过沟道和建筑连通到一起。
最令人咂舌的是,建筑的墙体上竟然全部贴上了一种新奇的玩意。这种被工匠们称为瓷砖的东西,表面像jīng心打磨过的云石(云南大理石)一样光滑,却比云石薄很多,而且上面的花纹明显不是天然生成的。
据有参与内部装饰工作的工匠透露,建筑里边的墙体上贴着的瓷砖,上面的图案竟然能拼凑出各种jīng美的图案。每一片石块都有特定的位置,不能混淆。
整幢建筑拔地而起的时间很短,只用了短短十rì不到,这幢外表华丽至极的建筑就已经封顶了。就在人们以为大功告成的时候,进进出出的工匠们又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才结束了建筑的内部装饰,让人们不由得开始猜测内部装饰要jīng致到何种程度。
完工的第二天,上百辆盖着草席的大车,将很多物件秘密送进了建筑中,整个过程都是太子詹事府派出的人手在负责。
两个月,田胜整整忙了两个月。在这期间,他拒绝了所有狐朋狗友的邀约,全身心的扑在这幢建筑的施工中。
对于周遭众人的好奇询问,他秉持着太子殿下一再要求的保持神秘感的原则,守口如瓶,连自己爹妈都没能套出半句话来。
真正见过建筑全貌的,就只有他和太子府詹事两个人。甚至连太子府的工匠也只能看到自己负责的一小块地方。当建筑物全部完工的那一天,他竟抱头痛哭。
这是田胜这辈子做得最认真的一件事,两个月下来,原本面sè红润,肥头大耳的他,竟然面容憔悴,形如枯骨,可见他有多么在意。当然,最后的结果完全对得起田胜的付出,作为一个资深的纨绔子弟,他很明白这样一个仙境般的地方能获得多么丰厚的回报。
又过了半个月,在整个北阙甲第权贵们的猜测和期待中,这幢极尽奢华的建筑物才正式挂上了牌匾,金灿灿的四个大字“天上rén 激ān”。
“天上rén 激ān”的院门外挂出告示,言明只接待女宾,择rì开放。
一时间,无数男xìng纨绔郁闷至死,但却不敢找田胜麻烦,人家后面可站着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想找死也别拖累了家人。
数rì后,曾经参加过上次宫廷宴会的贵妇们,又意外而惊喜的收到一张请柬。
请柬言称皇后娘娘有感于贵妇们每rì辛勤持家,照顾自家老爷,让他们能更好的为大汉服务,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弄到了“天上rén 激ān”的免费招待券,请众贵妇于三rì后参加“天上rén 激ān”的开张体验活动。
贵妇们不知道免费招待券是什么意思,但请柬的大意还是清楚的。就是皇后娘娘向她的老弟田胜请了个人情,让她们可以在三天后成为“天上rén 激ān”的第一批体验者。
想到上次宫廷宴会的盛况,再加上最近“天上rén 激ān”那铺天盖地的神秘传闻,贵妇们不由得焦急等待着那一天的早rì到来。
三rì后,天上rén 激ān终于向世人掀开了她的神秘面纱。
太阳刚刚露出它红彤彤的脸蛋,随着第一缕阳光洒落在长安城的街道上,北阙甲第的贵妇们有生以来第一次比她们上朝的夫婿更早出门,坐上马车,朝天上rén 激ān赶去。
天上rén 激ān的院门外,站着两排各三个面带微笑的宫装少女,仔细的检查过贵妇们手中的招待券,就由其他侍女带着她们走进院门。
很多没有优惠券的贵妇,想蒙混过关,都被侍女礼貌的挡在了门外,撒泼耍赖都没有,只能引来众人的鄙视,只得悻悻的离开。更几个朝廷重臣家的纨绔子弟满心不爽,正要闹事,就被早已隐藏在人群中的太子宿卫一拳打翻,交给中尉府的卫兵押走。
贵妇们通过院子的过道,刚刚进入一楼的大厅,就立刻被眼前的美景深深震撼了。
大厅zhōng yāng高高的天顶上,悬挂着一盏巨大的琉璃吊灯,数十根巨型蜡烛发出的亮光透过琉璃灯罩投shè到整个大厅,形成了五颜六sè的柔和光晕。
地上铺设着光滑如镜的米黄sè地砖,几乎能照出人的影子。墙壁上的jīng美瓷砖,更是拼凑出数幅巨大的图案,有骏马,有雄鹰,有山川河流,有rì月星辰。
大厅的zhōng yāng是一个大圆台,按侍女的介绍,那是舞台,专为歌舞表演设计的。
此时,一个白衣少女,正端着在台上,用身前桌案上摆放的古琴,弹奏着《高山流水》。
大厅四周,是一个个圆桌,每个圆桌都被一个半圆形状的坐具环绕着。据侍女们介绍,这种坐具叫沙发,供众人欣赏表演时休憩之用。
在侍女的特别建议下,贵妇们好奇的参观了被称为卫生间的神奇茅厕。
净手台上有被称作活门的铜管,向左一拧就会流出温暖的水流,向右一拧就会流出清凉的水流。净手前,会有侍女将胰子(其实汉朝用的是澡豆,太难听)递过来;净手后,侍女会及时送上干净的手帕。
雪隐室里有被称作抽水马桶的陶瓷便具,只需一拉旁边的绳子,就会自动的排出水来,将秽物冲走。如厕前,会有侍女先用绢帛将抽水马桶擦拭一遍;如厕后不需要用厕筹,而是会有干净的绢帛递上。
可以说,这样的出恭方式,在贵妇们眼中完全上升到了艺术的层次。
随后,侍女又带着贵妇们走上jīng巧的旋转楼梯,继续到二楼参观。
整个二楼分隔成一个个dú lì的小房间。每个房间里都有一名侍女,中间摆着一张桌子和几张椅子,周围有着沙发和茶几。
“对不起,夫人,三楼暂时不对外开放。”
二楼通向三楼的楼梯口,侍女拦住了一位想要上去参观的贵妇。
“这是何故?我要看看怎了?”这位贵妇好奇心太重,越不让她看她越想看。
“对不起,夫人,要上三楼必须出示特级贵宾卡才可以。”
贵妇闻言一愣,忙问道:“啥特级贵宾卡?要上哪弄?”
“现在发出的特级贵宾卡只有三张,分别在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和馆陶公主手中。”侍女一如既往保持着职业xìng的微笑道。
呼,贵妇长出了一口气,没敢再提要上三楼的事,但心里却盘算着将来是不是能弄到一张那所谓的特级贵宾卡,那可是身份的象征。
花了快一个时辰,贵妇们才放过了负责介绍的侍女,开始自顾自的体验天上rén 激ān的妙处。
几个颇通音律的贵妇围坐在大厅的某张沙发上,一边聆听着舞台上传来的悠扬琴声,一边不住点评着。显然换了另一个少女弹琴,指法上和刚才的琴师略有不同,让贵妇们多了不少话题。
“几位夫人,请问要喝点什么果汁呢?”
一位侍女走了过来,递给贵妇们一本绢书,躬身问道。
贵妇们围过来一看,只见绢书上画着各种不同的水果,后面标注着名字和价格。
“梨子味的,一百铢,倒也不贵,给我上一杯,现在就付账吗?”
其中一位贵妇确实有点渴了,伸手要从袖带里掏钱。
“呵呵,夫人们既然有皇后娘娘赠予的免费招待券,今rì所有花销都计在田胜国舅账上,不需额外付账。”侍女微微一笑,提醒道,但为避免rì后误会,还加上一句,“不过只限今rì,夫人rì后再来,就要付账了。”
啊?!
贵妇们这才真正明白免费招待券的含义,感情是皇后娘娘给咱送了个免费吃喝的大礼。那还客气啥?于是,贵妇们一边感念皇后娘娘的福泽,一边大肆的点着饮料。
看到某个贵妇一人点了好几杯,侍女急忙制止道:“各位夫人,稍等,并不是只有饮品的,还有各种糕点,这是单子。”
说完,侍女又递过一本更加厚实的绢书,上面同样画着各种糕点,标注着名称和价格。
贵妇们的眼睛全亮了起来,自从上次宫廷宴会上吃过后,至今还让人念念不忘的糕点,今rì竟能随便吃?那可得大点特点,一时七嘴八舌的点了起来。
侍女礼貌的将贵妇们点的东西在一片薄薄的瓷片上用炭笔记下,再次确认后,让贵妇们稍等,退了下去。
不一会,几个侍女将各种果汁和糕点端了出来,摆了满满一桌子。贵妇们一边吃喝,一边听着琴曲,心情舒畅到了极点。
“几位夫人,要点曲吗?”又有一位侍女上前询问道。
一位贵妇饶有兴致的问道:“还能点曲?”
“正是。如果没人点曲,琴师们就会按照原定的曲子弹。如果夫人有喜欢听的,可以点上一曲,这是曲目表。”
侍女又递过来一本绢书,上面有曲目名字,曲目介绍,和曲目价格。
“今rì点曲也不要钱吧?”
其中一个jīng明的贵妇试探的问道。
“正是,今天所有项目都是免费的。”
“那来首《广陵散》吧,我很喜欢。”
“诺,请夫人稍候。”侍女应道,恭敬的退了下去。
待得舞台上的少女一曲奏毕,换上新的琴师,一曲《广陵散》幽幽响起,听得贵妇们如痴如醉。
与大厅闲逸优雅的气氛完全不同,二楼的一个个包厢里,却是热闹非凡,不少贵妇围在桌子旁玩着新奇的游戏。
“三个七带两个八!”
“两个鬼,炸!”
这是玩斗地主的。
“东风!”“碰!”
“北风!”“糊了!”
这是玩麻将的。
。。。。。。
总之飞行棋,斗兽棋,跳棋,升级,拖拉机,一应俱全。
不得不说,这些出自名门望族的贵妇们大多是聪慧之人,待侍女简单的介绍完规则后,很快就能玩上手了。还有的贵妇玩累了,就坐到旁边的沙发上歇会,一边喝果汁吃糕点,一边看着别人玩。
渐渐的,很多贵妇由于暴饮暴食,想要出恭,正习惯xìng的打算回家如厕,却突然记起那个神奇的卫生间,赶紧冲进去亲身感受了一把。出来后,不禁感叹道,原来如厕的感觉可以这么美妙,真是不枉此行。
第十一章 景帝摊牌
愉快的时光总嫌过得太快,不知不觉中,已是夕阳西下。
当落rì的余晖洒落在宽阔的驰道上,暮鼓响起,提醒贵妇们赶紧从天上回到人间。
侍女提醒着贵妇们在一份名簿上留下身份记录,随后送上一片刻印着不同编号的纯银卡片,卡片上还有“贵宾卡”三个字。
侍女们认真的强调道,贵宾卡的编号和身份记录是对应的。卡片的持有者每次可以带两名以内的女xìng亲属到天上rén 激ān消费,但卡片只限本人使用,不能转借他人。一旦发现,该卡片就会被注销并没收。
田胜曾经对这个苛刻的规矩表示反对,他觉得开门做买卖,当然是人来的越多越好,担心这样的规矩会得罪贵妇们,让她们不愿再来消费。
太子闻言哈哈大笑:“天上rén 激ān卖的是身份,不是卖的果汁和糕点!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小舅舅,你还太嫩了。不过肯动脑子还是不错的,你再多看看,多想想,过些时rì就会明白了。”
田胜不由满头黑线,被七岁的小屁孩说他太嫩,着实没面子。但他也无法反驳,连刘彻说的话都听得一知半解,只觉貌似有些道理。但见刘彻不愿意再多说,须得回去再细细琢磨。
现在的田胜确实还太嫩,但他和刘彻都没想到,正是由于他的不服气,在不断的琢磨和十数年摸爬滚打后,随着大汉帝国版图的不断扩张,田氏企业迅速崛起,最终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跨国商业集团。
多年后,田胜习惯靠在宽阔的椅背上,抽着雪茄,指着世界各地的商人笑道:“你们还太嫩!”
贵妇们回到家中,将天上rén 激ān被描述chéng rén间仙境,关于天上rén 激ān的狂热讨论,风暴般的席卷了整个长安城。
诸多不得其门而入的贵妇自然是各种羡慕嫉妒恨,更多的是变着法子找门路,请那些有贵宾卡的贵妇带着进去体验了一番。
没能进去的还好,但凡托关系进去体验过一次的,出来后心里就更不平衡了:都是大汉的权贵,凭啥俺们没这待遇?
一时间,不少权贵老爷都愁白了头。没办法,家里老婆多,都想要张贵宾卡,上哪去弄?
长乐宫中,刘彻躲在窦太后身后,满头黑线,郁闷不堪。
“皇姑姑,我已经给了你十张了,你就放过我吧。”
刘彻探出小脑袋,看了看满脸怒容的馆陶公主,眼中满是恳求道。
“我的好侄子,我的好女婿,十张哪够啊?阿娇都还没分到呢。”
馆陶公主一副你自己看着办的表情。
刘彻赶紧向窦太后求救:“皇祖母,快管管你的女儿吧!”
“诶!彻儿啊,你姑姑也不容易。都怪皇祖母当年没本事,让她嫁了你那没出息的姑父。”
刘彻那个郁闷啊,太后都开口了,能怎么办?给呗!
刘彻伸手从怀里掏出一摞银sè贵宾卡,正要数出十张,却被眼疾手快的馆陶公主冲了过来,强抢了过去,丝毫没有顾忌刘彻身前站着的太后。
看着满脸得意的馆陶公主,刘彻无奈道:“别都发出去,多了就不值钱了。”
馆陶公主不以为意,得寸进尺道:“对了,那个特级贵宾卡。。。”
“没门!”刘彻闻言,立马直挺挺的躺在地上,“公主殿下干脆杀了孤王吧!”
窦太后见状,对馆陶公主斥骂道:“看你像个做长辈的样子吗?把彻儿逼成这样!”
馆陶公主无奈的看着耍无赖的刘彻,只好作罢。又见太后满脸不待见她的样子,干脆告退出宫,到天上rén 激ān享受去了。
馆陶公主虽不知手里的特级贵宾卡是否其他好处,但至少可以个人消费全免,近rì闲来就会去天上rén 激ān和其他贵妇聊天打屁,倒也过得逍遥自在。
见得馆陶公主离开,刘彻站起身来。
他眨了眨眼睛,对窦太后道:“皇祖母,孙儿见这长乐宫有些破旧,皇祖母又不便出宫去那天上rén 激ān看看,不如孙儿提祖母修缮几间寝殿可好?”
窦太后微笑道:“彻儿有这份孝心,皇祖母就知足了。可修缮寝殿一事,耗资颇巨,太过劳民伤财了,不修也罢。”
刘彻暗暗叹了口气,后世史家皆言窦太后擅权专断,却不知她一直厉行节约,更是崇尚黄老之学,与民生息。其实窦太后并没有看错汉武帝,武帝一生,将秦始皇做过的错事全做了一遍,只是结果比始皇好些罢了。正是武帝把文景两代攒下的家底几乎全部掏空,百姓也是深受其苦。
刘彻继续劝道:“皇祖母多虑了,孙儿保证不动用国库分毫。再说孙儿也没打算修葺整个长乐宫,只是改建一件小小的寝殿,希望皇祖母成全孙儿一片孝心。”
窦太后满心欢喜,她最是在意儿孙亲情,显然不能驳了孙儿的一片孝心,连忙点头答应。
刘彻先是一喜,随即皱了皱眉头,假意道:“只是孙儿担心在宫中动土,御史房少不得又要上书弹劾了。”
老太太闻言,霸气侧漏道:“他们敢!有哀家在,彻儿莫怕!”
哇塞,成了!
刘彻心中大喜,早知道老太太最爱护犊子,天然的挡箭牌和爆破筒啊。
摊上这么个nǎinǎi,不多多孝顺,必遭天打雷劈啊。
景帝皱着眉头,看着身边的一脸乖巧的儿子,试探道:“皇儿这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啊,孩儿最近手头宽裕,特意送上五百万钱,孝敬父皇啊。”
刘彻眨了眨眼睛,一脸无辜的表情。
景帝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最终没有说出来。
景帝的十四个皇子,刘彻呆在他身边的时间最久。要说刘彻孝顺,他信;但要说刘彻这次来送钱没有其他目的,打死他都不信!
“说吧,有什么求朕办的。”
刘彻一脸的委屈,正要开口大叫冤枉,景帝紧接着又说了句:“想好了再说,若真无所求,就把钱送入少府后,自己告退吧。”
刘彻赶紧把到嘴边的话吞了回去,差点活活憋死。
“父皇英明,竟早已看透儿臣的一点小小心思,儿臣对父皇的景仰犹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
景帝目瞪口呆的看着口沫四溅,厚颜无耻的儿子,突然觉得他很有老夫当年的风采。
“诶,彻儿,父皇虽然猜不到你的心思,却知道你并不如表面那么简单。”
景帝幽幽叹了口气,缓缓的说道。
刘彻闻言,声音嘎然而止,浑身一颤,不由得背后发凉,冷汗几乎在瞬间浸湿了贴身的汗衫。
景帝瞄了他一眼,继续说道:
“你三岁开始每天坚持自己练武,当朕不知道?
皇姐和皇后联手将你推上太子之位,当朕不知道?
你以传播黄老新学为借口,怂恿卫绾提议建立太学,当朕不知道?
田蚡在东西两市将大量粟米换成小麦,运出城外碾磨成粉,用来制作糕点,当朕不知道?
太子詹事府的匠人到城外南山建立作坊,将粘土砖烘干,从铜中提取蓝釉上sè,制成瓷砖,当朕不知道?”
景帝将吓得浑身发软的刘彻拉了起来,抚摸着他湿透的背,长叹道:
“彻儿啊,朕是这大汉朝的皇帝!朕想知道的事,没什么可以瞒过去的!只是很多事情,朕不想知道,就算不小心知道了,也会装作不知道。
其实自从知道《老子注》和《三字经》是你所著,朕就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不简单!再联系到皇后怀你时,梦rì入怀的往事,就愈发觉得你是生而知之的天生之才。
朕已年近不惑,去年一病数月,jīng力大不如前。之前朕早已想立你为太子,但因你过于年幼,朕怕百年之时,你尚未长成,这才立了荣儿。
可惜,你的九位兄长都难堪大任啊。
荣儿、德儿、阏于都是栗姬所生,为其母所害;余儿整rì沉迷于遛狗斗鸡,又患有口吃;非儿才华横溢,却为人骄奢;端儿为人贼戾,又不能近女sè;彭祖巧佞卑谄;胜儿沉溺声sè犬马;发儿内向自卑。
现在,大汉朝只能交到你的手里,也只有交到你的手里,朕才放心啊。”
“父皇为何要跟儿臣说这些?”
刘彻定了定神,不愧是皇帝,竟然靠着微不足道的细节,推测个仈激ǔ不离十。自己确实是“生而知之”,只是并非“天生之才”,而是靠着二十多年的填鸭式教育和脑海中的。既然皇帝老爹都把话说开了,刘彻也只能梗着脖子硬上了。
“呵呵,因为朕知道皇儿在害怕,害怕朕知道你的才能,害怕朕会忌讳你,害怕朕会担心你篡位。皇儿,你太高看自己!也太小觑朕了!
如果真的有一天,皇儿能赶在父皇百年之前,将朕赶下这皇位,朕心中只会高兴,却绝不会怨你恨你。朕不担心皇儿变得强大,却担心朕百年之后,你还不够强大!皇儿毕竟还不年幼,哪怕再聪慧,却还是不懂帝皇的想法!”
刘彻终于明白了景帝的用意,刘彻对田胜说的那句话,也正是景帝想对刘彻说的:你还太嫩!诶,自己之前的确是有些得意忘形。就算自己脑海中有两千多年的知识,也有三十多岁的心理年龄,但跟景帝这些经过数十年宫廷和朝堂刀光剑影磨练的强人比起来,确实不在一个档次上。
景帝尚且如此,那更加老谋深算的太后恐怕也早就看穿自己的小心思了吧。恐怕是不想伤害自己幼小的心灵,才装作不知,也不排除老太太故意逗小孩玩的恶趣味。
刘彻突然感到自己就像个偷了糖吃,躲起来偷偷傻乐的傻小子,根本不知道全被故作不知的长辈们看在眼里。
好吧,反正我这辈子也才七岁而已,耍耍小心眼,在长辈眼里也算不得坏事。
刘彻干脆破罐子破摔,既然和老爹都摊牌了,那以后做事的顾忌就少了很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要注意不过分冲击以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势力的底限,就可以了。
“父皇教训的是,孩儿错了。”刘彻老老实实的说道,再没半分的嬉皮笑脸。
景帝点点头,拍拍他的肩膀,朗声道:“朕还能活上几年,能为皇儿做的事,会尽力去安排。皇儿也不要诸多顾忌,天塌下来,还有朕撑着!”
刘彻眼眶刷的一下就红了,这老爹TM的太煽情了!俺前世父母早亡,最TM受不了这一套!
算了,平时多帮老爹准备点药膳,顺便提升下御医的水平吧,也省得他四十七岁就病死了。九年后哪怕不能将他的那场大病完全治愈,至少能让他多做几年太上皇,免得老妈三十多岁就守寡。再说有景帝坐镇后方,窦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势力也不会再像史书上记载的那般肆无忌惮。
刘彻此时并不知道,仅仅因为他的一时感动,吹响了大汉帝国医疗保健事业大/跃/进的号角。
第十二章 虎贲羽林
刘彻近rì有些烦恼,源自于从太后处不经意听来的一个消息。
梁国内史空缺之际,梁孝王刚刚延揽来齐人公孙诡,很喜欢他,打算请求任命他为内史。窦太后听到了,却就命令梁孝王任命韩安国做内史。
离震惊朝野的刺杀事件只剩不到两年了!
史书上写的很清楚,两年后,在公孙诡和羊胜的游说下,梁孝王就会暗地里派人行刺朝议事件中反对立梁王为储君的十数位朝廷重臣,其中包括当朝丞相袁盎。
虽然经过这次行刺事件,被严厉处罚的梁王从此将不会再有威胁,对刘彻大为有利,但这将导致刘彻登基后朝堂上无人可用,只能任由外戚做大。
而且从朝议事件看得出来,这十数位大臣几乎都是站在刘彻一方的,甚至敢明目张胆的对抗太后,逼她放弃插手储君的选择。
无论如何,在刘彻自己培训的人才挑起汉帝国的大梁之前,这批忠君之士是需要保住的。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让景帝相信并重视这个事件,总不能说自己能未卜先知吧?景帝虽然已经承认刘彻是聪慧的天才,但绝对不会接受他是能预知未来的妖孽。
刘彻连续几天都花了大量时间用于睡眠,以便能进入脑海的中翻阅大量史料,希望能找到一个突破口,却始终没有半点头绪。
人才!还是缺少人才!必须尽快培养出一批忠心可靠,又有办事能力的手下。
只是好苗子并不好找,卫青现在估计也才四岁多,霍去病更是连影都没有,灌夫是个喜欢生事的二货,不培养也罢。
登上太子之位已经好几个月了,刘彻绞尽了脑汁,也才寻找到三个太子庶子(太子的侍从官,陪读),分别是张骞14岁,公孙贺10岁,李当户10岁。
两年后,他们还是半大的孩子,不知是否可用,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啊。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父皇,儿臣希望能亲自统领部分太子舍人(宿卫( 汉武挥鞭 http://www.xlawen.org/kan/3859/ )
看着捂着脸蹲在地上的景帝,整个屋子的人都惊呆了,死一般的沉寂。
“哇!”最先反应过来的刘彻扑通跪倒,上半身趴在地上,大哭了起来,“父皇啊!儿臣有罪啊!。。。”
哭了半天,喉咙都有些哑了,却发现还没人理他,偷偷抬头瞄了一眼,却正好和景帝愤怒的目光接触在一起。
“父皇。。。”眼见被撞破,他也不好意思再装,只好直起身子,老老实实跪着。
“怎么不哭了?!”
景帝恶狠狠的说道,声音有些异样,显然是鼻子受创不轻。
“来人!把这个逆子绑起来!送到皇后那去!今天的事,谁要是传出去,诛九族!”
景帝说完转身要走,却想起了什么,吩咐道:“卫绾!把我要的东西带到未央宫去!这些东西都是你写的,你可明白?!”
卫绾脸sè一变,想要说些什么,却最终无奈的点点头,示意自己明白皇帝的意思。
皇帝不想让太子的才能被有心人知晓,也只能把创作这两篇千古的屎盆子扣到自己这个太子太傅头上。换了别人白白捡了这个大便宜,高兴都来不及。可对卫绾这样的老学究,实在是让他羞愧难当。
第二天的朝会,皇帝缺席了,理由是偶感风寒,需好生修养几rì。朝臣们也都没什么想法,谁还没点小病小灾的。再说宫中嫔妃那么多,做皇帝的确实辛苦,偶尔旷工几天也情有可原。
恩,皇帝小病没有,小灾倒是有的。鼻青脸肿的皇帝正躺在皇后的椒房殿,盘算着怎么将自己的小灾变成太子的大灾。
“陛下,彻儿都已经跪了一个晚上了。”皇后摇了摇他的胳膊,娇嗔道。
“哼!”
皇帝冷哼一声,翻了个身,只留给躺在身边的皇后一个后脑勺。
“禀陛下,太后娘娘派人来请太子殿下到长乐宫问安。”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内侍的禀报声。
皇帝呼的坐起身子来,想了想,无奈的长叹了一口气,说道:“让太子先沐浴更衣再去,别让太后看着别扭。”
内侍领命而去。
皇帝无奈的看着皇后脸上得意的笑容,突然恶向胆边生,高呼一声“我要代表太阳惩罚你!”如饿虎扑食一般扑了上去。
“陛下,现在天都大亮了。”
“呔,何方妖孽,看我与你大战三百回合!”
“陛下。。。不要。。。。”
“陛下。。。我还要。。。”
此处省去十万八千里路云和月!!!
刘彻站在太液池边,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深深吸了一口气。
冒险了,也许是自己太急了,也许是太想在有生之年,能为这个多灾多难的伟大民族多做些事情,这才兵行险招。庆幸的是,事态的发展一直沿着自己计划中最好的方向推进。
《三字经》和《老子注》都是刘彻故意抛出去的诱饵。经过修改的《三字经》是和黄老之学最没有冲突的经典,而《老子注》是最能引起汉朝统治阶级高层重视的著作。有了这两篇名作打底,冒名顶替的作者卫绾一跃成为当代最顶尖的文宗。
不是文豪,是文宗,实打实的一代宗师!
刘彻通过这番惊才绝艳的表现,震撼了汉景帝和卫绾。而年老德勋的卫绾,又在刘彻的暗示下,说服了在朝堂上拥有强大影响力的东宫太后。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刘彻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太学!
汉初,黄老之学盛行,却只有私家教学,没有出现传授学术的学校。
在历史上,要等到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才采纳董仲舒的建议,长安建立了太学。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高等学府。太学出现的意义,远远的超越了四大发明,是汉武帝一生最大的历史功绩。后人每每称颂武帝的雄才大略,却独独不提太学,实在可笑可怜。
“略疏文采”的汉武帝,通过建立太学,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贡献了无数“风流人物”!
按照历史的轨迹,九年后景帝驾崩,年仅十六岁的刘彻将登上帝位,掌控大汉。
刘彻脑海中的里,有着未来两千多年最jīng华的知识体系,但要将它们变为现实,就需要大量的人才。对于刘彻而言,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但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触而就,九年的时间,即使是换成后世新中国的填鸭式教育,也才刚刚完成义务教育。
如果不现在就开始创立太学,等到刘彻登基再开始做,就会浪费宝贵的几年。几年啊!新中国初期的每一个五年计划,生产力都能飞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刘彻等不起,因此他必须现在冒险一试,推动太学的建立。
幸运的是,他成功了!
学术疯子卫绾在见识了刘彻的旷古绝今的才华后,完全抛弃了年龄的界限,天天跟在刘彻后面请教学问,更以师礼侍之。
师有事,弟子服其劳。崇尚黄老之术的景帝和太后,在卫绾的鼓动和坚持下,终于同意在长安城南划出一地,设立太学,用来传播黄老之术。
太学中设五经博士五十名,教授《老子》、《庄子》、《管子》、《韩非子》和《黄帝四经》(即《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四部)。所招学生称之为太学生,有免除赋役的特权。太学生入选,内由太常(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
这固然与刘彻心中的太学还有很大差距,但至少是个重要的突破口。未来可以在不引发统治阶级强烈对立情绪的情况下,慢慢加入律学、书学、算学和格物学。
其实在后世的两千多年中,儒学也是经过了慢慢演化,逐渐融合和各家学说。儒家文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强大的融合xìng。
而具有强烈排他xìng的黄老之学,在后世的研究中,也被慢慢的改造过了。刘彻脑海中的各种典籍,完全可以堆砌出一大批类似卫绾之类的一代文宗。通过他们巨大的威望和崇高的地位,潜移默化的将黄老之学改造为后世所谓的新儒学。
至于最后改造出来的学说,是叫新黄老之学,还是叫新儒学,不过是名称上的差异罢了。其实质上就是经过两千多年进化后,兼容并蓄,去其糟粕取其jīng华后的中华民族文化。
要知道在历史上,汉武帝上台后推行的建元新政,引发了窦太后为首的黄老学派强力围剿,以失败告终。由此引发的强烈政治风暴,几乎导致武帝的皇位不保。甚至到窦太后去世,武帝还花了好几年,做足了准备,才敢搞独尊儒术那一套。
这就是刘彻作为穿越者最大的优势,对形势看得清,方向把的准,润物细无声。根本不需要和窦太后硬捍,甚至都不需要亲自出面,卫绾这些学术泰斗都会站出来为改/革摇旗呐喊。
第十章 天上人间
田胜最近过得很充实,二十年来未曾有过的充实。
从小田胜就被父母拿来和哥哥田蚡比较,可是他怎么比得了?不管是学识还是武功,都差了老大一截。仿佛上天将老田家的所有天赋都遗传给了田蚡,半点没留给自己。
长期生活在优秀老哥yīn影下的田胜,干脆破罐子破摔,整天无所事事,跟着长安城的纨绔们飞鹰走狗,到了二十出头还是一事无成。
然而就在数月前,同母异父的姐姐,当今的皇后差人来,让他进宫去见自己的侄子,七岁的太子殿下。
就在那天,一头雾水的田蚡走进了太子.宫,也推开了一扇彻底改变自己命运的大门。
经过太子殿下长达三个时辰的传/销式震撼教育后,半知半解的田胜带着太子詹事府中的几个御厨和工匠,迷迷糊糊回到了家中。随之而来的是满满的几十车铜钱,整整百万钱啊!
最不可思议的是,太子殿下竟让田胜用这百万钱造一幢占地并不算太大的房子,造价百万钱的房子啊!田胜实在不明白,什么样的房子会如此昂贵。
好在太子殿下送来了一份称作计划书的条陈,里面详细的记录着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和应对方法,以及后续如何获取最大利益。
用于记载这份计划书的竹简运来后,塞满大半个屋子,田胜花了整整三天才全部看完。只觉得越看越入迷,甚至还重新看了好几遍。
田胜觉得有计划书在手,若还不能把事情办好,那真是没脸活在这个世上了。一时间,他顿觉豪情万丈,仿佛一个智珠在握的将军,恨不得赶紧在商场上冲杀一番。
伟大的大汉的田胜!他继承了华夏商人的光荣的传统。陶朱公、吕不韦、邓通在这一刻灵魂附体!田胜一个人他代表了华夏商人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
长安城里,豪富显贵们的宅第分布在北阙一带,称作“北阙甲第”。作为当今皇后的亲弟弟,田胜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也拥有一套占地不小的别院。
就在田胜看完计划书的第二天,他亲自带着百余名匠人和帮工,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将这套价值不低的别院夷为平地。
随后,太子詹事府派来的工匠们开始拿着一张张绘制着奇怪线条的绢帛,不断的在废墟上比照着,测量着。
数rì后,詹事府的工匠们开始指挥着雇来的帮工和各种工匠,在废墟上建立起一幢奇怪的三层建筑。
和周围的木制建筑不同,这个建筑全部用青砖砌墙。建筑的后面还挖了几个巨大的深坑,通过沟道和建筑连通到一起。
最令人咂舌的是,建筑的墙体上竟然全部贴上了一种新奇的玩意。这种被工匠们称为瓷砖的东西,表面像jīng心打磨过的云石(云南大理石)一样光滑,却比云石薄很多,而且上面的花纹明显不是天然生成的。
据有参与内部装饰工作的工匠透露,建筑里边的墙体上贴着的瓷砖,上面的图案竟然能拼凑出各种jīng美的图案。每一片石块都有特定的位置,不能混淆。
整幢建筑拔地而起的时间很短,只用了短短十rì不到,这幢外表华丽至极的建筑就已经封顶了。就在人们以为大功告成的时候,进进出出的工匠们又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才结束了建筑的内部装饰,让人们不由得开始猜测内部装饰要jīng致到何种程度。
完工的第二天,上百辆盖着草席的大车,将很多物件秘密送进了建筑中,整个过程都是太子詹事府派出的人手在负责。
两个月,田胜整整忙了两个月。在这期间,他拒绝了所有狐朋狗友的邀约,全身心的扑在这幢建筑的施工中。
对于周遭众人的好奇询问,他秉持着太子殿下一再要求的保持神秘感的原则,守口如瓶,连自己爹妈都没能套出半句话来。
真正见过建筑全貌的,就只有他和太子府詹事两个人。甚至连太子府的工匠也只能看到自己负责的一小块地方。当建筑物全部完工的那一天,他竟抱头痛哭。
这是田胜这辈子做得最认真的一件事,两个月下来,原本面sè红润,肥头大耳的他,竟然面容憔悴,形如枯骨,可见他有多么在意。当然,最后的结果完全对得起田胜的付出,作为一个资深的纨绔子弟,他很明白这样一个仙境般的地方能获得多么丰厚的回报。
又过了半个月,在整个北阙甲第权贵们的猜测和期待中,这幢极尽奢华的建筑物才正式挂上了牌匾,金灿灿的四个大字“天上rén 激ān”。
“天上rén 激ān”的院门外挂出告示,言明只接待女宾,择rì开放。
一时间,无数男xìng纨绔郁闷至死,但却不敢找田胜麻烦,人家后面可站着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想找死也别拖累了家人。
数rì后,曾经参加过上次宫廷宴会的贵妇们,又意外而惊喜的收到一张请柬。
请柬言称皇后娘娘有感于贵妇们每rì辛勤持家,照顾自家老爷,让他们能更好的为大汉服务,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弄到了“天上rén 激ān”的免费招待券,请众贵妇于三rì后参加“天上rén 激ān”的开张体验活动。
贵妇们不知道免费招待券是什么意思,但请柬的大意还是清楚的。就是皇后娘娘向她的老弟田胜请了个人情,让她们可以在三天后成为“天上rén 激ān”的第一批体验者。
想到上次宫廷宴会的盛况,再加上最近“天上rén 激ān”那铺天盖地的神秘传闻,贵妇们不由得焦急等待着那一天的早rì到来。
三rì后,天上rén 激ān终于向世人掀开了她的神秘面纱。
太阳刚刚露出它红彤彤的脸蛋,随着第一缕阳光洒落在长安城的街道上,北阙甲第的贵妇们有生以来第一次比她们上朝的夫婿更早出门,坐上马车,朝天上rén 激ān赶去。
天上rén 激ān的院门外,站着两排各三个面带微笑的宫装少女,仔细的检查过贵妇们手中的招待券,就由其他侍女带着她们走进院门。
很多没有优惠券的贵妇,想蒙混过关,都被侍女礼貌的挡在了门外,撒泼耍赖都没有,只能引来众人的鄙视,只得悻悻的离开。更几个朝廷重臣家的纨绔子弟满心不爽,正要闹事,就被早已隐藏在人群中的太子宿卫一拳打翻,交给中尉府的卫兵押走。
贵妇们通过院子的过道,刚刚进入一楼的大厅,就立刻被眼前的美景深深震撼了。
大厅zhōng yāng高高的天顶上,悬挂着一盏巨大的琉璃吊灯,数十根巨型蜡烛发出的亮光透过琉璃灯罩投shè到整个大厅,形成了五颜六sè的柔和光晕。
地上铺设着光滑如镜的米黄sè地砖,几乎能照出人的影子。墙壁上的jīng美瓷砖,更是拼凑出数幅巨大的图案,有骏马,有雄鹰,有山川河流,有rì月星辰。
大厅的zhōng yāng是一个大圆台,按侍女的介绍,那是舞台,专为歌舞表演设计的。
此时,一个白衣少女,正端着在台上,用身前桌案上摆放的古琴,弹奏着《高山流水》。
大厅四周,是一个个圆桌,每个圆桌都被一个半圆形状的坐具环绕着。据侍女们介绍,这种坐具叫沙发,供众人欣赏表演时休憩之用。
在侍女的特别建议下,贵妇们好奇的参观了被称为卫生间的神奇茅厕。
净手台上有被称作活门的铜管,向左一拧就会流出温暖的水流,向右一拧就会流出清凉的水流。净手前,会有侍女将胰子(其实汉朝用的是澡豆,太难听)递过来;净手后,侍女会及时送上干净的手帕。
雪隐室里有被称作抽水马桶的陶瓷便具,只需一拉旁边的绳子,就会自动的排出水来,将秽物冲走。如厕前,会有侍女先用绢帛将抽水马桶擦拭一遍;如厕后不需要用厕筹,而是会有干净的绢帛递上。
可以说,这样的出恭方式,在贵妇们眼中完全上升到了艺术的层次。
随后,侍女又带着贵妇们走上jīng巧的旋转楼梯,继续到二楼参观。
整个二楼分隔成一个个dú lì的小房间。每个房间里都有一名侍女,中间摆着一张桌子和几张椅子,周围有着沙发和茶几。
“对不起,夫人,三楼暂时不对外开放。”
二楼通向三楼的楼梯口,侍女拦住了一位想要上去参观的贵妇。
“这是何故?我要看看怎了?”这位贵妇好奇心太重,越不让她看她越想看。
“对不起,夫人,要上三楼必须出示特级贵宾卡才可以。”
贵妇闻言一愣,忙问道:“啥特级贵宾卡?要上哪弄?”
“现在发出的特级贵宾卡只有三张,分别在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和馆陶公主手中。”侍女一如既往保持着职业xìng的微笑道。
呼,贵妇长出了一口气,没敢再提要上三楼的事,但心里却盘算着将来是不是能弄到一张那所谓的特级贵宾卡,那可是身份的象征。
花了快一个时辰,贵妇们才放过了负责介绍的侍女,开始自顾自的体验天上rén 激ān的妙处。
几个颇通音律的贵妇围坐在大厅的某张沙发上,一边聆听着舞台上传来的悠扬琴声,一边不住点评着。显然换了另一个少女弹琴,指法上和刚才的琴师略有不同,让贵妇们多了不少话题。
“几位夫人,请问要喝点什么果汁呢?”
一位侍女走了过来,递给贵妇们一本绢书,躬身问道。
贵妇们围过来一看,只见绢书上画着各种不同的水果,后面标注着名字和价格。
“梨子味的,一百铢,倒也不贵,给我上一杯,现在就付账吗?”
其中一位贵妇确实有点渴了,伸手要从袖带里掏钱。
“呵呵,夫人们既然有皇后娘娘赠予的免费招待券,今rì所有花销都计在田胜国舅账上,不需额外付账。”侍女微微一笑,提醒道,但为避免rì后误会,还加上一句,“不过只限今rì,夫人rì后再来,就要付账了。”
啊?!
贵妇们这才真正明白免费招待券的含义,感情是皇后娘娘给咱送了个免费吃喝的大礼。那还客气啥?于是,贵妇们一边感念皇后娘娘的福泽,一边大肆的点着饮料。
看到某个贵妇一人点了好几杯,侍女急忙制止道:“各位夫人,稍等,并不是只有饮品的,还有各种糕点,这是单子。”
说完,侍女又递过一本更加厚实的绢书,上面同样画着各种糕点,标注着名称和价格。
贵妇们的眼睛全亮了起来,自从上次宫廷宴会上吃过后,至今还让人念念不忘的糕点,今rì竟能随便吃?那可得大点特点,一时七嘴八舌的点了起来。
侍女礼貌的将贵妇们点的东西在一片薄薄的瓷片上用炭笔记下,再次确认后,让贵妇们稍等,退了下去。
不一会,几个侍女将各种果汁和糕点端了出来,摆了满满一桌子。贵妇们一边吃喝,一边听着琴曲,心情舒畅到了极点。
“几位夫人,要点曲吗?”又有一位侍女上前询问道。
一位贵妇饶有兴致的问道:“还能点曲?”
“正是。如果没人点曲,琴师们就会按照原定的曲子弹。如果夫人有喜欢听的,可以点上一曲,这是曲目表。”
侍女又递过来一本绢书,上面有曲目名字,曲目介绍,和曲目价格。
“今rì点曲也不要钱吧?”
其中一个jīng明的贵妇试探的问道。
“正是,今天所有项目都是免费的。”
“那来首《广陵散》吧,我很喜欢。”
“诺,请夫人稍候。”侍女应道,恭敬的退了下去。
待得舞台上的少女一曲奏毕,换上新的琴师,一曲《广陵散》幽幽响起,听得贵妇们如痴如醉。
与大厅闲逸优雅的气氛完全不同,二楼的一个个包厢里,却是热闹非凡,不少贵妇围在桌子旁玩着新奇的游戏。
“三个七带两个八!”
“两个鬼,炸!”
这是玩斗地主的。
“东风!”“碰!”
“北风!”“糊了!”
这是玩麻将的。
。。。。。。
总之飞行棋,斗兽棋,跳棋,升级,拖拉机,一应俱全。
不得不说,这些出自名门望族的贵妇们大多是聪慧之人,待侍女简单的介绍完规则后,很快就能玩上手了。还有的贵妇玩累了,就坐到旁边的沙发上歇会,一边喝果汁吃糕点,一边看着别人玩。
渐渐的,很多贵妇由于暴饮暴食,想要出恭,正习惯xìng的打算回家如厕,却突然记起那个神奇的卫生间,赶紧冲进去亲身感受了一把。出来后,不禁感叹道,原来如厕的感觉可以这么美妙,真是不枉此行。
第十一章 景帝摊牌
愉快的时光总嫌过得太快,不知不觉中,已是夕阳西下。
当落rì的余晖洒落在宽阔的驰道上,暮鼓响起,提醒贵妇们赶紧从天上回到人间。
侍女提醒着贵妇们在一份名簿上留下身份记录,随后送上一片刻印着不同编号的纯银卡片,卡片上还有“贵宾卡”三个字。
侍女们认真的强调道,贵宾卡的编号和身份记录是对应的。卡片的持有者每次可以带两名以内的女xìng亲属到天上rén 激ān消费,但卡片只限本人使用,不能转借他人。一旦发现,该卡片就会被注销并没收。
田胜曾经对这个苛刻的规矩表示反对,他觉得开门做买卖,当然是人来的越多越好,担心这样的规矩会得罪贵妇们,让她们不愿再来消费。
太子闻言哈哈大笑:“天上rén 激ān卖的是身份,不是卖的果汁和糕点!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小舅舅,你还太嫩了。不过肯动脑子还是不错的,你再多看看,多想想,过些时rì就会明白了。”
田胜不由满头黑线,被七岁的小屁孩说他太嫩,着实没面子。但他也无法反驳,连刘彻说的话都听得一知半解,只觉貌似有些道理。但见刘彻不愿意再多说,须得回去再细细琢磨。
现在的田胜确实还太嫩,但他和刘彻都没想到,正是由于他的不服气,在不断的琢磨和十数年摸爬滚打后,随着大汉帝国版图的不断扩张,田氏企业迅速崛起,最终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跨国商业集团。
多年后,田胜习惯靠在宽阔的椅背上,抽着雪茄,指着世界各地的商人笑道:“你们还太嫩!”
贵妇们回到家中,将天上rén 激ān被描述chéng rén间仙境,关于天上rén 激ān的狂热讨论,风暴般的席卷了整个长安城。
诸多不得其门而入的贵妇自然是各种羡慕嫉妒恨,更多的是变着法子找门路,请那些有贵宾卡的贵妇带着进去体验了一番。
没能进去的还好,但凡托关系进去体验过一次的,出来后心里就更不平衡了:都是大汉的权贵,凭啥俺们没这待遇?
一时间,不少权贵老爷都愁白了头。没办法,家里老婆多,都想要张贵宾卡,上哪去弄?
长乐宫中,刘彻躲在窦太后身后,满头黑线,郁闷不堪。
“皇姑姑,我已经给了你十张了,你就放过我吧。”
刘彻探出小脑袋,看了看满脸怒容的馆陶公主,眼中满是恳求道。
“我的好侄子,我的好女婿,十张哪够啊?阿娇都还没分到呢。”
馆陶公主一副你自己看着办的表情。
刘彻赶紧向窦太后求救:“皇祖母,快管管你的女儿吧!”
“诶!彻儿啊,你姑姑也不容易。都怪皇祖母当年没本事,让她嫁了你那没出息的姑父。”
刘彻那个郁闷啊,太后都开口了,能怎么办?给呗!
刘彻伸手从怀里掏出一摞银sè贵宾卡,正要数出十张,却被眼疾手快的馆陶公主冲了过来,强抢了过去,丝毫没有顾忌刘彻身前站着的太后。
看着满脸得意的馆陶公主,刘彻无奈道:“别都发出去,多了就不值钱了。”
馆陶公主不以为意,得寸进尺道:“对了,那个特级贵宾卡。。。”
“没门!”刘彻闻言,立马直挺挺的躺在地上,“公主殿下干脆杀了孤王吧!”
窦太后见状,对馆陶公主斥骂道:“看你像个做长辈的样子吗?把彻儿逼成这样!”
馆陶公主无奈的看着耍无赖的刘彻,只好作罢。又见太后满脸不待见她的样子,干脆告退出宫,到天上rén 激ān享受去了。
馆陶公主虽不知手里的特级贵宾卡是否其他好处,但至少可以个人消费全免,近rì闲来就会去天上rén 激ān和其他贵妇聊天打屁,倒也过得逍遥自在。
见得馆陶公主离开,刘彻站起身来。
他眨了眨眼睛,对窦太后道:“皇祖母,孙儿见这长乐宫有些破旧,皇祖母又不便出宫去那天上rén 激ān看看,不如孙儿提祖母修缮几间寝殿可好?”
窦太后微笑道:“彻儿有这份孝心,皇祖母就知足了。可修缮寝殿一事,耗资颇巨,太过劳民伤财了,不修也罢。”
刘彻暗暗叹了口气,后世史家皆言窦太后擅权专断,却不知她一直厉行节约,更是崇尚黄老之学,与民生息。其实窦太后并没有看错汉武帝,武帝一生,将秦始皇做过的错事全做了一遍,只是结果比始皇好些罢了。正是武帝把文景两代攒下的家底几乎全部掏空,百姓也是深受其苦。
刘彻继续劝道:“皇祖母多虑了,孙儿保证不动用国库分毫。再说孙儿也没打算修葺整个长乐宫,只是改建一件小小的寝殿,希望皇祖母成全孙儿一片孝心。”
窦太后满心欢喜,她最是在意儿孙亲情,显然不能驳了孙儿的一片孝心,连忙点头答应。
刘彻先是一喜,随即皱了皱眉头,假意道:“只是孙儿担心在宫中动土,御史房少不得又要上书弹劾了。”
老太太闻言,霸气侧漏道:“他们敢!有哀家在,彻儿莫怕!”
哇塞,成了!
刘彻心中大喜,早知道老太太最爱护犊子,天然的挡箭牌和爆破筒啊。
摊上这么个nǎinǎi,不多多孝顺,必遭天打雷劈啊。
景帝皱着眉头,看着身边的一脸乖巧的儿子,试探道:“皇儿这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啊,孩儿最近手头宽裕,特意送上五百万钱,孝敬父皇啊。”
刘彻眨了眨眼睛,一脸无辜的表情。
景帝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最终没有说出来。
景帝的十四个皇子,刘彻呆在他身边的时间最久。要说刘彻孝顺,他信;但要说刘彻这次来送钱没有其他目的,打死他都不信!
“说吧,有什么求朕办的。”
刘彻一脸的委屈,正要开口大叫冤枉,景帝紧接着又说了句:“想好了再说,若真无所求,就把钱送入少府后,自己告退吧。”
刘彻赶紧把到嘴边的话吞了回去,差点活活憋死。
“父皇英明,竟早已看透儿臣的一点小小心思,儿臣对父皇的景仰犹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
景帝目瞪口呆的看着口沫四溅,厚颜无耻的儿子,突然觉得他很有老夫当年的风采。
“诶,彻儿,父皇虽然猜不到你的心思,却知道你并不如表面那么简单。”
景帝幽幽叹了口气,缓缓的说道。
刘彻闻言,声音嘎然而止,浑身一颤,不由得背后发凉,冷汗几乎在瞬间浸湿了贴身的汗衫。
景帝瞄了他一眼,继续说道:
“你三岁开始每天坚持自己练武,当朕不知道?
皇姐和皇后联手将你推上太子之位,当朕不知道?
你以传播黄老新学为借口,怂恿卫绾提议建立太学,当朕不知道?
田蚡在东西两市将大量粟米换成小麦,运出城外碾磨成粉,用来制作糕点,当朕不知道?
太子詹事府的匠人到城外南山建立作坊,将粘土砖烘干,从铜中提取蓝釉上sè,制成瓷砖,当朕不知道?”
景帝将吓得浑身发软的刘彻拉了起来,抚摸着他湿透的背,长叹道:
“彻儿啊,朕是这大汉朝的皇帝!朕想知道的事,没什么可以瞒过去的!只是很多事情,朕不想知道,就算不小心知道了,也会装作不知道。
其实自从知道《老子注》和《三字经》是你所著,朕就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不简单!再联系到皇后怀你时,梦rì入怀的往事,就愈发觉得你是生而知之的天生之才。
朕已年近不惑,去年一病数月,jīng力大不如前。之前朕早已想立你为太子,但因你过于年幼,朕怕百年之时,你尚未长成,这才立了荣儿。
可惜,你的九位兄长都难堪大任啊。
荣儿、德儿、阏于都是栗姬所生,为其母所害;余儿整rì沉迷于遛狗斗鸡,又患有口吃;非儿才华横溢,却为人骄奢;端儿为人贼戾,又不能近女sè;彭祖巧佞卑谄;胜儿沉溺声sè犬马;发儿内向自卑。
现在,大汉朝只能交到你的手里,也只有交到你的手里,朕才放心啊。”
“父皇为何要跟儿臣说这些?”
刘彻定了定神,不愧是皇帝,竟然靠着微不足道的细节,推测个仈激ǔ不离十。自己确实是“生而知之”,只是并非“天生之才”,而是靠着二十多年的填鸭式教育和脑海中的。既然皇帝老爹都把话说开了,刘彻也只能梗着脖子硬上了。
“呵呵,因为朕知道皇儿在害怕,害怕朕知道你的才能,害怕朕会忌讳你,害怕朕会担心你篡位。皇儿,你太高看自己!也太小觑朕了!
如果真的有一天,皇儿能赶在父皇百年之前,将朕赶下这皇位,朕心中只会高兴,却绝不会怨你恨你。朕不担心皇儿变得强大,却担心朕百年之后,你还不够强大!皇儿毕竟还不年幼,哪怕再聪慧,却还是不懂帝皇的想法!”
刘彻终于明白了景帝的用意,刘彻对田胜说的那句话,也正是景帝想对刘彻说的:你还太嫩!诶,自己之前的确是有些得意忘形。就算自己脑海中有两千多年的知识,也有三十多岁的心理年龄,但跟景帝这些经过数十年宫廷和朝堂刀光剑影磨练的强人比起来,确实不在一个档次上。
景帝尚且如此,那更加老谋深算的太后恐怕也早就看穿自己的小心思了吧。恐怕是不想伤害自己幼小的心灵,才装作不知,也不排除老太太故意逗小孩玩的恶趣味。
刘彻突然感到自己就像个偷了糖吃,躲起来偷偷傻乐的傻小子,根本不知道全被故作不知的长辈们看在眼里。
好吧,反正我这辈子也才七岁而已,耍耍小心眼,在长辈眼里也算不得坏事。
刘彻干脆破罐子破摔,既然和老爹都摊牌了,那以后做事的顾忌就少了很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要注意不过分冲击以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势力的底限,就可以了。
“父皇教训的是,孩儿错了。”刘彻老老实实的说道,再没半分的嬉皮笑脸。
景帝点点头,拍拍他的肩膀,朗声道:“朕还能活上几年,能为皇儿做的事,会尽力去安排。皇儿也不要诸多顾忌,天塌下来,还有朕撑着!”
刘彻眼眶刷的一下就红了,这老爹TM的太煽情了!俺前世父母早亡,最TM受不了这一套!
算了,平时多帮老爹准备点药膳,顺便提升下御医的水平吧,也省得他四十七岁就病死了。九年后哪怕不能将他的那场大病完全治愈,至少能让他多做几年太上皇,免得老妈三十多岁就守寡。再说有景帝坐镇后方,窦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势力也不会再像史书上记载的那般肆无忌惮。
刘彻此时并不知道,仅仅因为他的一时感动,吹响了大汉帝国医疗保健事业大/跃/进的号角。
第十二章 虎贲羽林
刘彻近rì有些烦恼,源自于从太后处不经意听来的一个消息。
梁国内史空缺之际,梁孝王刚刚延揽来齐人公孙诡,很喜欢他,打算请求任命他为内史。窦太后听到了,却就命令梁孝王任命韩安国做内史。
离震惊朝野的刺杀事件只剩不到两年了!
史书上写的很清楚,两年后,在公孙诡和羊胜的游说下,梁孝王就会暗地里派人行刺朝议事件中反对立梁王为储君的十数位朝廷重臣,其中包括当朝丞相袁盎。
虽然经过这次行刺事件,被严厉处罚的梁王从此将不会再有威胁,对刘彻大为有利,但这将导致刘彻登基后朝堂上无人可用,只能任由外戚做大。
而且从朝议事件看得出来,这十数位大臣几乎都是站在刘彻一方的,甚至敢明目张胆的对抗太后,逼她放弃插手储君的选择。
无论如何,在刘彻自己培训的人才挑起汉帝国的大梁之前,这批忠君之士是需要保住的。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让景帝相信并重视这个事件,总不能说自己能未卜先知吧?景帝虽然已经承认刘彻是聪慧的天才,但绝对不会接受他是能预知未来的妖孽。
刘彻连续几天都花了大量时间用于睡眠,以便能进入脑海的中翻阅大量史料,希望能找到一个突破口,却始终没有半点头绪。
人才!还是缺少人才!必须尽快培养出一批忠心可靠,又有办事能力的手下。
只是好苗子并不好找,卫青现在估计也才四岁多,霍去病更是连影都没有,灌夫是个喜欢生事的二货,不培养也罢。
登上太子之位已经好几个月了,刘彻绞尽了脑汁,也才寻找到三个太子庶子(太子的侍从官,陪读),分别是张骞14岁,公孙贺10岁,李当户10岁。
两年后,他们还是半大的孩子,不知是否可用,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啊。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父皇,儿臣希望能亲自统领部分太子舍人(宿卫( 汉武挥鞭 http://www.xlawen.org/kan/38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