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部分阅读
你对臣妾何其无情!”
景帝眼中寒光一闪,松开了紧握的拳头,长叹一口气:“罢了罢了,是朕不对,都由得你吧。朕累了,你且下去吧,好好照顾荣儿。”
栗夫人见景帝满脸哀戚之意,心中也有些后悔和不忍。她张嘴想说些什么,却见景帝已闭上双眼,只好不情不愿的离开了寝殿。
这几rì,鸿宁殿里的气氛有些yīn郁。
“姐姐,馆陶公主说的可是真的?陛下真的要册立栗夫人为后?”王兒姰满脸紧张,不停的来回走着,“我们今后可怎么办?”
“不必紧张,前几rì栗夫人到未央宫见陛下,据说回来后脸sè极差,想是碰了钉子。”王娡出声安慰道,但眉目之间也隐隐有些忧虑。
“即使栗夫人现在不是皇后,将来陛下百年之后,太子登基,她也必定是太后。照她睚眦必报的xìng子,不但我们要倒霉,恐怕你家彘儿和我的孩儿也讨不得好去!”
王娡揉了揉额头,不得不承认王兒姰的担忧是正确的,叹了口气:“现在就只能希望陛下能熬过这一劫了。”
“阿母和姨母无需多虑,父皇很快就会痊愈的。”
刘彘不忍心让王娡姐妹如此烦恼,只好出言劝解道。
“哦?彘儿何出此言?”王娡挥手制止了想要说话的王兒姰,认真的询问道。
“父皇身体抱恙至今,已两月有余,显然不是急症,然否?”
“然也,急症来得快去得也快。”王娡点点头。
“父皇近rì身体虽未见大好,却更未见加剧,然否?”
“然也,确实并未加重。”
“既然不是急症,又未见加重,就无需担心猝然离世,为何父皇还要如此急迫,几rì内诸多动作?”
“想是提前做些安排,也不为过啊?”王娡似乎想到了什么,却还是有点迷糊。
刘彘摇摇头,只好把话挑明了。反正都是自己人,也不怕犯忌讳:“若是父皇要托孤,为何单单只召后.宫诸人,不召朝廷重臣?岂不是本末倒置?”
王娡浑身一颤,失声道:“你是说。。。”
刘彘认真的看着她,笃定地点点头:“想来这几rì,栗夫人的家族已有动作。她本出自世家大族,朝堂之上那些动静瞒不住的。阿母还是让田蚡舅舅不要轻举妄动,馆陶公主也需安抚一番才好。”
王娡想到关键处,背后满是冷汗,却是相信了自己儿子的推测。
一旁的王兒姰有些疑惑的看着打哑谜的母子俩,识趣的没有出声打断,只是有些奇怪的打量着熟悉却又陌生的小刘彘。
王娡没再多说什么,赶紧唤来贴身的侍女,仔细交代了一番。直到许久后,侍女回报一切处理停当,这才放下心中的大石,等着好戏的上演。
虽然在其他人眼里,刘彘是个调皮捣蛋的小无赖。但王娡比所有人都了解自己的儿子,他只有六岁多,却经常给王娡一种很稳重的感觉。该胡闹的时候就胡闹,但从来不出格。从小被太后和景帝溺爱,却没有飞扬跋扈,盛气凌人,甚至跟周围太监宫女的关系都很好。
而他弄出的种种小玩意,别人都当做是孩子一时的贪玩。但细细想来,哪一种游戏不需要订立各种规则?
再说取暖用的炉子和盘炕,别人都以为图纸是王娡画的,其实她只是照着刘彘画的图重描了一份。刘彘最初还画了很多份更复杂的,几个图就可以把一个器物很直观的表现出来。在王娡表现出惊讶和赞赏后,刘彘竟把那些图全部撕毁,重新画了一张简化版的让王娡重描。
就是这张简化版的图,在那些工匠拿到手后,还露出了如获至宝的神情。从那次开始,王娡就知道自己的儿子不简单,甚至是有意在藏拙。
最初王娡还有些无法接受,一个四岁的小屁孩就那么有心计。但随着这两年来的仔细观察,王娡愈发肯定了自己的判断,却默契的没有当面说破。
不管刘彘有多么妖孽,总归是自己的儿子。生在帝皇家,妖孽总比白痴强多了。此次如果不是刘彘帮忙分析,自己恐怕还把握不住这个天大的机会。
王娡打定注意,以后有事要多和儿子商量商量,自己的疯妹子根本指望不上,多个人帮忙分析分析总是好的。
第七章 太子刘彻
汉景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
chūn正月,小刘彘心情大好,憋了快七年了,眼看就要登上太子之位,不由诗xìng大发,盗版唐诗一首:
碧水澄潭映远空,紫云香驾御微风。
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
贴身小太监李福听到后,默默记诵下来,回去后念给王娡听。
王娡听了后,只是微笑着说了句:“甚好。”
随后叫来贴身侍女,让她给馆陶公主和同母异父的弟弟田蚡传句话,“该起风了”。
是夜,窦太后偕馆陶公主到未央宫面见皇帝。随后,内侍带着圣旨,从zhōng yāng官署将一道没有经过丞相审阅的奏章调进了皇帝的寝宫。
翌rì,未央正殿之上,满朝文武议论纷纷。汉景帝已经缠绵病榻三月有余,一向政务都由丞相周亚夫处理,不知为何今rì众人却被通知上朝。
难道是皇帝痊愈了?大臣们心中不由闪过这个念头,只是不知几家欢乐几家愁。
没有让大臣们等太久,脸sè有些苍白的汉景帝缓缓的从内殿走了出来。他没有让内侍搀扶,踏着缓慢而沉重的脚步,一步步的登上了正殿的主席,四平八稳的坐了下去。
待众臣行过大礼,归席坐定,直面无表情的景帝发话了:“大行令陈潇何在?”
“臣在!”
陈潇起身走到大殿正中,手持笏板,躬身应道。
“这道奏章是你写的?”
景帝抓起内侍递过来的一卷竹简,狠狠扔到陈潇的跟前。
陈潇颤巍巍的拾起竹简,仔细看了看,咬着牙:“回陛下,是臣写的。”
“念!”
景帝闭上眼睛,冷冷的说道。
陈潇双腿发软,尽力支撑着自己不会倒下,用颤抖的声音,缓缓念道:“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号宜为皇后。”
景帝猛然睁开双眼,一拍身前的桌案,站了起来,勃然大怒:“这是你应该说的话吗!”
看着倒在地上,瘫软成一堆烂泥的陈潇,景帝平抑下心中的怒气,缓缓坐下,示意身旁的宦官宣旨。
“大汉皇帝召,查大行令陈潇,怠惰于国务,却妄议后.宫之事,乱我大汉朝堂纲纪。着去其官,夺其爵,枭首于东市。”
一时群臣哗然,但直到侍卫将吓晕过去的陈潇拖出殿外,也没人刚上前求情。
景帝冷冷的看着朝堂上的众臣,开口说话。
“丞相,朕抱恙至今,可还有其他奏章言及后.宫之事?”
“回陛下,尚有几份,念在他们也是为我大汉社稷计,臣请陛下宽恕诸位大臣。”
“既然有人上奏,你为何压着不报?想来你也知道,外臣妄议后.宫之事,为朕所不容!”景帝脸sè一变,怒骂道:“从今rì起,丞相周亚夫闭门思过,无朕旨意,不得出丞相府半步!”
周亚夫满脸懊丧,还想说什么,却被侍卫挟着向殿外走去。
朝堂上的众臣随即反应过来,知道皇帝是玩真的了。顿时,十余个大臣出列,跪倒在大殿zhōng yāng,求皇帝恕罪。
景帝冷笑不语,挥了挥手,一旁早就准备好的侍卫立刻就将他们全架了出去。
景帝看向了中尉(相当于京城公.安局.长)卫绾,摇了摇头,他是栗氏亲属,且他太过忠厚,不适合处理后续的事情。
“中尉卫绾,年老德勋,赐其免官归家。着济南郡太守郅都进京,任中尉,彻查此案!”
随着景帝诏令一出,群臣再次一片哗然,皇帝这是要把这些人往死里整啊!
郅都是个以严刑峻法镇压不法豪强,维护社会秩序的“酷吏”。郅都行法不避权贵,凡犯法违禁者,不论何官何人,一律以法惩之。列侯宗室对郅都是又恨又怕,见他皆侧目而视,背后称他为“苍鹰”,喻指他执法异常凶猛。
“退朝!”
结束了朝堂上的一番大清洗,景帝竟然觉得浑身一轻,似乎大病初愈的身子也恢复了不少。前几rì鸿宁殿献上来的几道药膳着实不错,既美味又能治病。干脆摆驾长乐宫,召小刘彘来教御厨做上几道新菜,祖孙三代吃顿家宴。只要能把母后稳住,少了她的阻力,一系列的后续动作就能轻松不少。
太**中,魏其侯窦婴看着眼前焦躁不安的太子,内心充满了无力感。
自从郅都接手中尉府,彻查妄议后.宫之案以来,朝堂上栗氏一族的势力几乎被连根拔起。栗夫人的直系亲属更是全部被抓捕处决,现在的太子等于是孤家寡人。
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后,由于立有大功,景帝任命窦婴为太子太傅,至今已经三年有余。他的前途已经完全和太子绑在了一起,眼看太子失势,他也是心有戚戚焉。
“殿下,先别慌,此事与殿下并无半分瓜葛。太子之位关乎社稷,若无大错不可轻废。只要殿下今后行事多加小心,未必有事。”窦婴定下心神,安慰道。
太子眼睛一亮,正要说话,却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
“何事如此惊慌!”太子看着冒然闯进屋内的内侍,斥问道。
内侍看了看一旁的窦婴,有些犹豫,不敢说话。
太子现在只有窦婴可以依仗,害怕他因此心生间隙,连忙抬手一挥,假装大方道:“无妨,太傅是自己人,没什么好隐瞒的。”
内侍定了定神,大着胆子道:“卫尉丞田蚡拿了陛下的手谕,搜查了娘娘的昭阳殿。查出了十数个巫术用的布偶,上面写着宫里诸位娘娘和皇子的名字。”
“完了!全完了!”
太子闻言,大吼一声,只觉眼前一黑,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窦婴也是双腿一软,瘫倒在地上,却拒绝了内侍的搀扶。良久之后,他缓缓站起身来,紧咬牙关,用尽全身的力气狠狠的挤出一句:“愚妇误我啊!”
汉景帝面sèyīn沉的看着摆在案子上的布偶,上面满是大大小小的针眼。尤其是写着王娡姐妹和刘彘名字的布偶,已经被戳得面目全非。可见栗夫人心中的仇恨是多么大,可想而知,她一旦掌权,对付这些人的手段会多么暴戾。看来当初馆陶公主说的话,也不完全是危言耸听。
“禀陛下,栗夫人吵着要见您!”内侍进来禀报道。
景帝长叹一口气,感觉整个人充满了疲惫,幽幽的说道:“传旨,将栗夫人贬入冷宫。你去告诉她,朕今后不愿再见她。”
翌rì,在朝堂之上,景帝下诏废除皇长子刘荣太子之位,改封临江王。
此诏一出,朝野震动。
太子太傅窦婴坚决反对,连带着一众不知内情的大臣尽皆于朝堂上长跪不起。更有数位老臣跑到长乐宫向太后哭诉太子贤良,随意废立恐令社稷动摇。
了解内情的窦太后显然不会跟皇帝对着干,而且景帝圣旨已下,根本就不是要跟群臣讨论,只是例行通知罢了。
窦婴和几位老臣试图以辞官来威胁,竟被景帝迅速的批准了,甚至连表面上的挽留功夫都不做。也不知几人中有没有人后悔,总之朝堂上立刻清净了不少。
随着夏天的到来,关于新储君的人选争论已经延烧了整整三个月。
太子刘荣被废后,梁王刘武的心思又活泛了起来。梁王平rì广延四方豪杰之士,素有贤王之名,又yīn差阳错的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下的赫赫战功,声势很高。一个月前,他更是离开封地,打着为太后祝寿的名义进京。
梁王进京后,肆意结交朝中重臣,同时不断的到长乐宫晋见窦太后。窦太后抵不住他的软磨硬泡,数度暗示景帝立梁王为储君。
景帝被逼无奈,只得答应在今rì举行朝议,决定储君人选。
此时,小刘彘站在鸿宁殿的小花园中,遥望着远处的未央宫,面容晦涩。
“彘儿,你昨rì不是还安慰阿母,说朝臣们绝不会同意梁王为储君,为何现在又这幅模样?”王娡从未看过儿子露出这样的表情,很是心疼。
“阿母,孩儿不是担心太子之位,而是担心诸位大臣。。。”
刘彘yù言又止,对着疑惑的老娘摇摇头,不再说话。
他无话可说,还是小看了梁王对窦太后的影响力,竟然还是走到了朝议这一步。
按照历史的轨迹,朝议的结果就是否决了太后立梁王为储君的想法,而景帝会命袁盎等大臣去劝诫太后。刘彘被立为太子,梁王却不肯就此罢手,而是派人刺杀袁盎等十余名在朝议上发对的大臣。
十余名大臣啊,而且都是朝堂上一批最为忠心的大臣!
就是这一场杀戮,让大汉朝堂的能臣几乎断代。以致到十年后,汉武帝登基时,都还感叹没有人才可用,否则也不至于会重用窦婴和田蚡这样的外戚啊。
这个时候没什么政治学院,更没什么中/央/党/校,大多数职位的传承都是老带新,口口相传的。而察举制选出来的官员又大多数是孝廉,孝顺和才能有个锤子的关系。所以对于大汉朝来说,一次损失十余经验丰富的老臣,就意味着更多的人才流失。
小刘彘一想到现在做侍卫头子的舅舅田蚡,以后竟然能当丞相,就满身冷汗。还是得想个法子,能多救一个是一个,至少袁盎是要救下来的。袁盎个xìng刚直,有才干,史上被人称为“无双国士”,丞相的绝佳人选啊。
果然,朝议之后,袁盎带着几位老臣到长乐宫面见太后。
面对袁盎这些在文帝朝就已位高权重的老臣,太后也不敢怠慢。
袁盎单刀直入,问太后道:“太后希望陛下百年后传位于梁王?”
窦太后点头不语。
“那梁王百年后传位给谁呢?”袁盎追问道。
窦太后面露为难之sè,犹豫着说道:“当然是将皇位还给当今陛下的儿子。”
袁盎点头赞同道:“chūn秋的宋宣公正是不传位给儿子,而是传位给弟弟。”
“既然有先例,不是就可以这样做了吗?”窦太后满脸笑容,没料到袁盎会支持她。
“可惜,当他的弟弟想将皇位传回给宣公的儿子时,弟弟的儿子不同意了。从此两人的后代子孙互相杀伐,持续了整整五代人。”
窦太后闻言大惊,默然不语。
袁盎没有理会,继续劝道:“小不忍,害大义,必生事端。所以《chūn秋》认为传子才是正确的。”
“我明白了。”窦太后自知理亏,不再提及此事。
翌rì,梁王刘武接到太后懿旨,命他即刻回归封地梁国,不必进宫辞行。梁王知道事不可为,心里虽然愤恨,但也只好打点行装,即刻启程归国。
接到梁王已经离京的消息,窦太后站在长乐宫的高台上,遥望着东边梁国所在的方向,站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就因染上风寒,卧病在床足足半月有余,病情才渐渐好转。
排除了所有的障碍,接下来的一切自然是水到渠成,顺利成章。
夏四月乙巳,王夫人王娡被册封为皇后。
丁巳,胶东王刘彘被立为太子,改名为刘彻。
小刘彘很高兴,彘是猪的意思,换了谁被人叫了七年刘猪都会不爽。现在改名叫刘彻了,千古一帝的名字啊!从今以后,俺就叫刘彻了,谁敢再叫俺刘彘,俺跟他玩命!
(注:终于把成为刘彘成为太子前的事情交代完了,很辛苦。刘彘辛苦,作者也辛苦,得遵照大部分史实,因为不能太破坏历史进程,否则当不上太子就惨了。现在好了,痛苦结束了,当上太子后,可以发展了,只要不做太犯忌讳的,都行!要攀科技树了,兄弟们给建议,给推荐啊!)
第八章 破产太子办宴会
“孤王的秩俸才4200石?!还没有封地收入?!”
刘彻很悲催,直勾勾的盯着眼前的太子詹事(太子府总管),yù哭无泪。
“太子无封地,确实只有秩俸可用。”
“那孤王岂不是比其他王爷还穷?”
太子詹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总不能说你将来会富有四海,天下都会是你的。
“宫中尚有多少活钱可用?”
刘彻也没指望他回答,现在最重要的是先弄清楚自己的财务状况。
太子詹事看了看身后的家令丞(管家,管些财务和侍女),示意他来报告。
家令丞赶紧躬身报告道:“回殿下,内府刚提拨了一年的秩俸,计4200石,一石粟可换八十钱,和“四铢半两钱”336000铢,计336贯(一贯等于一千铢,此时还没有贯的单位,为了方便,先用了)。”
“这么说孤王还有336贯可用?”
刘彻闻言,双眼一亮,还是不少的嘛。
然而,现实是很骨感的,家令丞听出了太子的言外之意,赶忙打消了他的念头:“殿下新晋太子之位,按例该给宫中诸人一些奖赏,加上每rì各种火耗,恐怕不住半年,府库就无钱可用了。”
“咳咳。。。”
刘彻闻言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死,好不容易当上太子,竟然面临着破产的命运。
“以前的太子都是如何过活的?”
刘彻yīn沉着脸问太子詹事,他还不信了,史书上记载的太子都活得很滋润啊。
“。。。每逢太子寿诞,各种节庆,下面多少会有些孝敬奉上,加上陛下和太后经常赏赐些钱粮,倒也不虞用度。”
太子詹事附耳低声道,虽然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但毕竟收受下属贿赂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我靠!这样不行啊!要是现在收受贿赂,将来自己还怎么反/贪/腐?
刘彻摇摇头,得想个其他办法弄钱啊,要不很多想法都没法实施啊。赚钱的办法倒是不少,只是这本钱不够啊。
“对了,孤王此次册立为太子,陛下和太后没给赏赐?不会是你们私吞了吧?”
刘彻问道,一副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的架势。
“下臣不敢!内府着实是没有提到有其他赏赐啊,想是皇上和太后国事繁忙,忘了吧。”
太子詹事无奈的看着自己的小主子,这是帝国未来的皇帝吗?要钱不要脸了,咋问得那么直接。
“。。。忘了怎么行?不行!我得去要回来。”
刘彻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急急忙忙朝未央宫走去,连太子仪仗都没带。现在窦太后估计还在生闷气,还是得找皇帝老爹要钱去。
景帝正在御书房批阅奏章,袁盎从御史大夫升任丞相不久,威望不足,很多大事还不敢独自决断,需要皇帝给把把关。
刘彻直接就闯了进来,景帝的贴身侍卫并没有阻拦。他们知道皇帝很溺爱这个七岁的小太子,不需要通报就可以觐见的。
“父皇,你要给儿臣做主啊!”小刘彻一进御书房就大叫起来。
景帝闻言一惊,急忙问道:“彻儿,怎么了?”
“内府私吞了父皇给儿臣的赏赐,整整百万钱啊!”刘彻跪地哀嚎道,“儿臣就指着这些钱吃饭啊。”
“嘎?百万钱?”景帝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笑骂道:“胡说八道!小小年纪就会耍心机,你看你哪有个太子的样子?!”
刘彻的大眼睛骨碌一转,忙问道:“这么说父皇先前是忘记给儿臣的赏赐了?现在赏赐也不迟。”
景帝也做过太子,知道刘彻此时缺钱,倒也没为难他,摇头道:“你的赏赐都给你母后了,怕你年纪小,让她帮你管着点,实在要用再去找你母后。。。”
“儿臣告退!”
刘彻打断了景帝的话,屁颠屁颠的到未央内宫的淑房殿找皇后王娡去了。
景帝目瞪口呆的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半晌说不出话来。
“什么?!你要百万钱!”皇后王娡看着眼前的儿子,惊讶的张大了嘴巴,“你知道百万钱价值?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秩俸加起来都没百万钱!”
“儿臣想做点买卖。”刘彻满脸的不在乎,“不过区区百万钱,不出月余,儿臣还母后千万钱。”
“胡言乱语,你是堂堂大汉储君,怎可行那贱业?”皇后轻轻拍了下刘彻的小屁股,“以后休得再提。”
糟糕,忘记汉朝重农抑商的政策了。虽然还没有后世王朝按照士农工商分等的那套,但也是在汉初,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作官为吏。
但是很神奇的是,汉朝的商人虽然政治地位低下,但却富比天子,“交通王侯”,形成有影响的势力。可以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商人活得最有尊严,最潇洒的年代。
其实,这归功于西汉初期实施的黄老政策,讲究无为而治,没有对商人进行打击。随着国家的统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山泽禁令的放弛,给商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经过文景之治后,商业势力大为篷勃发展,社会心理也随之改变。商业经营的范围很广,据《史记》所载,当时市场中陈列着粮食、盐、油、酱、果类、菜类、牛、马、羊、布、帛、皮革、水产等几十种商品。
此时俗谚流传着“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可是府库无钱,儿臣有些事情也不好施展。”刘彻歪着小脑袋想了想,道:“让小舅舅田胜安排人去做吧。”
皇后犹豫了一下,点点头,太子平rì总要给下人些赏赐,还要搭建自己的班底,哪一样都少不了钱。
再说田胜,自己这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已经二十出头,却还整天无所事事。是时候让他做些事,也省得他每天飞鹰走狗,弄出事来坏了家里名声。
“只是皇儿要让他找人做些什么买卖?要用到百万钱?”
皇后还是觉得这本钱数目有些大,怕被刘彻一下子败光了。
刘彻一看有戏,附在皇后耳边细细说了一番。皇后的眼睛不由的一阵发亮,不住点头,显然觉得事情大有可为。
近rì来,长安城的贵妇们都处在兴奋和期待之中。朝中重臣的夫人们都接到了皇后的请柬,要在御花园里举行盛大的露天宴会。
要知道,这可是天大的荣光。皇后的请柬,那可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现在的贵妇碰面都流行问上一句:“请柬你收到了没?”没收到的,说明你身份不够,连门都不敢出,怕碰见被别人笑话。
在万众期待中,宴会的rì子到了。
无数的车流从长安城各地源源不断的汇集到未央宫后门,幸好长安中尉府早已预先做好准备,城内交通倒是没有丝毫紊乱。
贵妇们经过宫女们严格但很有礼貌的检查,在内侍的带领下来到了御花园内。
眼前的一切令她们看花了眼,只见一张张长方形的,高高的食案(她们不知道那叫桌子)摆在太液池旁的草地上。上面堆放着的jīng致食盘上,放着五颜六sè的形状各异的奇特食物。
而周围茂密的树荫下,是许多用彩绢搭出的小凉棚,凉棚下是一个个小巧的食案,围着食案的周围,放着数个奇怪的木制事物。
有几位重臣的夫人倒是熟悉这些木制的事物,炫耀道:“那些事物叫椅子,是当今太子殿下为了孝敬太后造出来的。太后觉得好用,还特意赏了我家老爷一张。我家老爷宝贝得不行,放在书房里从不让人碰。”
其他的贵妇人眼睛都亮了,太后都说好的宝贝,今天自己若是能沾上点,回去后够跟别人炫耀一整年的。
景帝站在未央宫高台上远远望着热闹的后花园,扭头看着笑意盈盈的皇后,郁闷的问道:“这都是彻儿弄出来的?”
皇后点了点头,“着实花了不少功夫。”
“花用了不少钱吧?”作为一个以节俭闻名的皇帝,景帝有些肉痛。
皇后抿嘴一笑,“是花了不少,但赚得更多。”
“哦?”
“陛下前几rì从臣妾这要去了好几张请柬,可别让彻儿知道,免得他问陛下要钱。”皇后好心提醒道,“现在一张请柬可是值十万钱。”
“。。。。。。”景帝长大着嘴巴,满脸不信。
皇后解释道:“臣妾只送出了一百张请柬,可陛下看看,现在御花园的贵妇竟不下两百人。”
“你们。。。”景帝哪还不知道个中玄机,哭笑不得,“也就是说彻儿赚了千万钱?”
“倒也没有那么多,宴会的花销就用掉了近百万钱,彻儿还给了臣妾四百万,说是劳务费和出场费。”皇后微笑道。
“可是这皇家的脸面。。。”景帝听到那么多钱,也有些心动,但多少还要摆下皇帝的架子。
皇后倒是不在意,微笑道:“臣妾原也有些犹豫,但彻儿的一番话倒是说服了臣妾:表面的臣服来自恐惧,内心的亲近才会带给人尊严,天家的威严,源自内心的强大,而非浮华的表面。陛下觉得向你讨要请柬的老臣,只是为了这次宴会吗?”
“内心的强大。。。内心的强大。”景帝不断念叨着,若有所思。
良久后,景帝挥了挥手,微笑着道:“皇后快去吧,莫让她们等急了。”
皇后盈盈一笑,道:“臣妾去了,彻儿说兴许也能请到太后和馆陶公主出席。”
说完,脚步轻盈的走下高台,往御花园去了。
景帝微笑着,喃喃自语道:“若是太后也去,甚好,甚好。。。”
这场前所未见的宫廷宴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尤其是席间窦太后的露面,更是引发了一个小高cháo。当太后和皇后二人围坐在一起,笑意盈盈的品茶交谈,大汉内宫不和的传言顿时烟消云散。朝堂上由于朝议事件引发的对立和争论,也最终平息了下来。
除此之外,整个长安城流传最多的,就是宴会上各种新奇而又美好的物件。
被称为桌子的高高的食案,让人不需要跪坐的椅子。
脸上保持甜蜜微笑的侍女,手里拿着托盘,托盘上满是称为果汁的美味饮品。
长长的桌子上,摆满了jīng致的食盘,食盘里满是散发着浓郁nǎi香的,粘滑香甜的称作糕点的美食(汉朝还没有面粉,更没有糕点),让人随意取用。
参加过宴会的贵妇们,回去之后疯狂的炫耀着。
“那天我和太后在一个盘子里吃过糕点。”
“我也是,我还喝了和皇后同一种的果汁,是苹果口味的。”
“我的椅子送到府上了,你们的呢?”
“啊?我的怎么还没到?怕是内府的下人私吞了吧?我得找我家老爷赶紧去问问。”
“那得赶紧去,当时皇后说一张请柬能拿到一张椅子,万一你没拿到,其他姐妹还以为你没拿到请柬,没参加宴会呢。”
“诶,可惜就一张椅子,也配不成一套啊。椅背上雕的花纹不是有梅竹兰菊四种吗?我出十万钱,你们谁卖我几张不一样的?也好配成一套。”
“你想得美,你怎么不卖给我?”
。。。。。。
宫廷宴会风在短短数rì内横扫了整个长安城的上层阶级,甚至传到了远方的其他诸侯国。许多的贵妇都为没能参加这场宴会悔恨不已,期待着下一次的来临。
也不是没有人对这种有损皇家颜面的事情提出意见。但是在几个准备上旨弹劾的御史被家中悍妇暴打一顿后,这朵小小的浪花就消失在贵妇们掀起的狂风暴雨中。汉朝的女xìng地位可不低,想改嫁就改嫁,看看汉初的几个太后,哪个不是呼风唤雨?可以说,汉朝是封建皇朝里女/权/主/义最为高涨的时期,刘彻同志走妇女路线是极其正确的选择。
此时的刘彻正痛苦而幸福着,思考着是先开家具店,还是糕点店,抑或是果汁店?最后决定还是先开糕点店好,材料容易找啊。在汉朝,主要的粮食还是粟,就是小米。由于还不知道将小麦磨成面粉制作面食,汉朝的小麦价格一直很低,一石粟至少可以换两石小麦。这家伙,不说糕点的利润,单单算上粮食的差价就能赚一大笔啊。
想到刚才将四百万钱送给皇帝老爹时,他那一脸的讶异,刘彻就很爽。自己留下百万钱就够了,足够开起几家店,一下子摊子铺太大也不好,太显眼了。以后要抽空给老爹讲讲经济学理论才行,这水平也太低了,咋不知道那四百万钱是广告费和场地使用费呢。
第九章 文宗与太学
“陛下,老臣实在是无法教导太子殿下,请陛下准许老臣辞去太子太傅一职。”
卫绾是文帝朝的老臣,一直寡言敦厚,谨守职守,是一位无为政治的奉行者。前些rì子,景帝为避免他因系栗氏亲属而受株连,赐其免官归家。
现在刘彻的太子已经稳固,卫绾又受诏为太子太傅。谁知刚刚到任不足半月,就要辞职。
景帝皱着眉头问道:“可是彻儿婺钝?”
“非也,太子天资聪颖,世所罕见!”卫绾发自内心的赞叹道。
“哦?那想必是彻儿顽劣,不服管教?”景帝觉得那个小屁孩确实欠收拾。
“非也,太子尊师重道,礼数周全!”
“那为何爱卿不肯教导彻儿?!”
景帝不由有些恼怒,语气不由加重了几分。既然我的儿子又聪明又懂事,那你还辞职个屁!分明是看不起老子嘛!
“陛下明鉴,不是老臣不愿意教,是没法教啊!”老实人卫绾见皇帝误会,也急了,“太子博闻广智,完全可以做老臣的先生,老臣反倒还存着拜师的心思!”
“咳咳。。。”
景帝闻言,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死,好不容易顺过起来,斥骂道:“好个卫绾,都说你敦厚,竟想出这么个由头骗朕!太子不足八岁,如何博闻广智?!”
卫绾见皇帝不行,赶紧拿出两卷竹简,递出一卷给景帝:“陛下如若不信,可先看看此文。”
景帝yīn沉着脸,接过竹简,打开来低声读道:“人之初,xìng本善,xìng相近,xìng相远。。。”
由于竹简笨重,这卷竹简上仅仅百来字,景帝很快就读完了。但正是是百来字,让他着迷,默默多读了几遍,越读越觉得有味道,简单的文字里蕴藏着大智慧。
良久后,景帝突然大呼一声:“千古!爱卿如此大才,做区区太子太傅实是委屈你了!朕观这篇并未写完,爱卿确实不该为俗务分心,应潜心作文才是!”
“。。。陛下误会了,此文已经完成,但却不是微臣所作。”卫绾急得都有些结巴了,这话要是传出去,多少人会说自己是欺世盗名之辈,赶紧解释道:“此乃太子殿下闲时所作。”
啪!
景帝手中的竹简掉落在地,满脸的不可思议:“你。。。说是谁所作?”
卫绾看着景帝,眼中满是确定以及肯定,一字一句的道:“此乃太子殿下所作!”
“陛下若是还不信,再看看这卷。”
卫绾死猪不怕开水烫,又把另一卷竹简递了过去。
呼!景帝有些紧张的接过竹简,打开一看,差点没昏死过去。
“《老子注》!”(《老子》就是《道德经》,汉朝就叫这名字。)
平静下心情,景帝快速的看完了这卷《老子注》第一册。
“以君御民!以寡治众!执一统众!好!好!好!”
景帝连赞三声好,相比起前一卷竹简,这卷《老子注》更是无价之宝。
汉初统治者一直是黄老之术的推崇者,是最高的治国理念。但是此时黄老之学的研究还是很浅,只得表面的一些皮毛。这卷《老子注》,对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有所继承和改造,更倾向于方法论,并指出了以此治国的具体方向和做法。
“妙不可言!”景帝目光直勾勾的盯着卫绾,仿佛要将他生吞活剥一般,低声吼道:“剩下的在哪里?”
“。。。在。。。在太子。。。宫中!”卫绾吓得不知所措,换了好几口气才把话说完。
话音未落,只见景帝竟自顾自的冲出御书房,只留给卫绾一个迅速远去的背影。
卫绾松了一口气,这才反应过来,也急急忙忙的追了上去。幸好他是个老臣,跑不快,且皇帝的贴身侍卫都认识他,否则他这么冒失的在未央宫乱跑,就算不被砍死也要挨顿胖揍。
刘彻是被皇帝老爹从床上拎起来的,由于多年来训练出的本能反应,再加上一点点起床气,他狠狠一拳砸在了老爹的脸上。
虽然刘彻只有七岁,但他三岁起就恢复了训练,还重新修习了前世祖传的内功。由于从小开始练功,又有多年经验,效果比前世好太多,满脸桃花开的景帝就( 汉武挥鞭 http://www.xlawen.org/kan/3859/ )
景帝眼中寒光一闪,松开了紧握的拳头,长叹一口气:“罢了罢了,是朕不对,都由得你吧。朕累了,你且下去吧,好好照顾荣儿。”
栗夫人见景帝满脸哀戚之意,心中也有些后悔和不忍。她张嘴想说些什么,却见景帝已闭上双眼,只好不情不愿的离开了寝殿。
这几rì,鸿宁殿里的气氛有些yīn郁。
“姐姐,馆陶公主说的可是真的?陛下真的要册立栗夫人为后?”王兒姰满脸紧张,不停的来回走着,“我们今后可怎么办?”
“不必紧张,前几rì栗夫人到未央宫见陛下,据说回来后脸sè极差,想是碰了钉子。”王娡出声安慰道,但眉目之间也隐隐有些忧虑。
“即使栗夫人现在不是皇后,将来陛下百年之后,太子登基,她也必定是太后。照她睚眦必报的xìng子,不但我们要倒霉,恐怕你家彘儿和我的孩儿也讨不得好去!”
王娡揉了揉额头,不得不承认王兒姰的担忧是正确的,叹了口气:“现在就只能希望陛下能熬过这一劫了。”
“阿母和姨母无需多虑,父皇很快就会痊愈的。”
刘彘不忍心让王娡姐妹如此烦恼,只好出言劝解道。
“哦?彘儿何出此言?”王娡挥手制止了想要说话的王兒姰,认真的询问道。
“父皇身体抱恙至今,已两月有余,显然不是急症,然否?”
“然也,急症来得快去得也快。”王娡点点头。
“父皇近rì身体虽未见大好,却更未见加剧,然否?”
“然也,确实并未加重。”
“既然不是急症,又未见加重,就无需担心猝然离世,为何父皇还要如此急迫,几rì内诸多动作?”
“想是提前做些安排,也不为过啊?”王娡似乎想到了什么,却还是有点迷糊。
刘彘摇摇头,只好把话挑明了。反正都是自己人,也不怕犯忌讳:“若是父皇要托孤,为何单单只召后.宫诸人,不召朝廷重臣?岂不是本末倒置?”
王娡浑身一颤,失声道:“你是说。。。”
刘彘认真的看着她,笃定地点点头:“想来这几rì,栗夫人的家族已有动作。她本出自世家大族,朝堂之上那些动静瞒不住的。阿母还是让田蚡舅舅不要轻举妄动,馆陶公主也需安抚一番才好。”
王娡想到关键处,背后满是冷汗,却是相信了自己儿子的推测。
一旁的王兒姰有些疑惑的看着打哑谜的母子俩,识趣的没有出声打断,只是有些奇怪的打量着熟悉却又陌生的小刘彘。
王娡没再多说什么,赶紧唤来贴身的侍女,仔细交代了一番。直到许久后,侍女回报一切处理停当,这才放下心中的大石,等着好戏的上演。
虽然在其他人眼里,刘彘是个调皮捣蛋的小无赖。但王娡比所有人都了解自己的儿子,他只有六岁多,却经常给王娡一种很稳重的感觉。该胡闹的时候就胡闹,但从来不出格。从小被太后和景帝溺爱,却没有飞扬跋扈,盛气凌人,甚至跟周围太监宫女的关系都很好。
而他弄出的种种小玩意,别人都当做是孩子一时的贪玩。但细细想来,哪一种游戏不需要订立各种规则?
再说取暖用的炉子和盘炕,别人都以为图纸是王娡画的,其实她只是照着刘彘画的图重描了一份。刘彘最初还画了很多份更复杂的,几个图就可以把一个器物很直观的表现出来。在王娡表现出惊讶和赞赏后,刘彘竟把那些图全部撕毁,重新画了一张简化版的让王娡重描。
就是这张简化版的图,在那些工匠拿到手后,还露出了如获至宝的神情。从那次开始,王娡就知道自己的儿子不简单,甚至是有意在藏拙。
最初王娡还有些无法接受,一个四岁的小屁孩就那么有心计。但随着这两年来的仔细观察,王娡愈发肯定了自己的判断,却默契的没有当面说破。
不管刘彘有多么妖孽,总归是自己的儿子。生在帝皇家,妖孽总比白痴强多了。此次如果不是刘彘帮忙分析,自己恐怕还把握不住这个天大的机会。
王娡打定注意,以后有事要多和儿子商量商量,自己的疯妹子根本指望不上,多个人帮忙分析分析总是好的。
第七章 太子刘彻
汉景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
chūn正月,小刘彘心情大好,憋了快七年了,眼看就要登上太子之位,不由诗xìng大发,盗版唐诗一首:
碧水澄潭映远空,紫云香驾御微风。
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
贴身小太监李福听到后,默默记诵下来,回去后念给王娡听。
王娡听了后,只是微笑着说了句:“甚好。”
随后叫来贴身侍女,让她给馆陶公主和同母异父的弟弟田蚡传句话,“该起风了”。
是夜,窦太后偕馆陶公主到未央宫面见皇帝。随后,内侍带着圣旨,从zhōng yāng官署将一道没有经过丞相审阅的奏章调进了皇帝的寝宫。
翌rì,未央正殿之上,满朝文武议论纷纷。汉景帝已经缠绵病榻三月有余,一向政务都由丞相周亚夫处理,不知为何今rì众人却被通知上朝。
难道是皇帝痊愈了?大臣们心中不由闪过这个念头,只是不知几家欢乐几家愁。
没有让大臣们等太久,脸sè有些苍白的汉景帝缓缓的从内殿走了出来。他没有让内侍搀扶,踏着缓慢而沉重的脚步,一步步的登上了正殿的主席,四平八稳的坐了下去。
待众臣行过大礼,归席坐定,直面无表情的景帝发话了:“大行令陈潇何在?”
“臣在!”
陈潇起身走到大殿正中,手持笏板,躬身应道。
“这道奏章是你写的?”
景帝抓起内侍递过来的一卷竹简,狠狠扔到陈潇的跟前。
陈潇颤巍巍的拾起竹简,仔细看了看,咬着牙:“回陛下,是臣写的。”
“念!”
景帝闭上眼睛,冷冷的说道。
陈潇双腿发软,尽力支撑着自己不会倒下,用颤抖的声音,缓缓念道:“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号宜为皇后。”
景帝猛然睁开双眼,一拍身前的桌案,站了起来,勃然大怒:“这是你应该说的话吗!”
看着倒在地上,瘫软成一堆烂泥的陈潇,景帝平抑下心中的怒气,缓缓坐下,示意身旁的宦官宣旨。
“大汉皇帝召,查大行令陈潇,怠惰于国务,却妄议后.宫之事,乱我大汉朝堂纲纪。着去其官,夺其爵,枭首于东市。”
一时群臣哗然,但直到侍卫将吓晕过去的陈潇拖出殿外,也没人刚上前求情。
景帝冷冷的看着朝堂上的众臣,开口说话。
“丞相,朕抱恙至今,可还有其他奏章言及后.宫之事?”
“回陛下,尚有几份,念在他们也是为我大汉社稷计,臣请陛下宽恕诸位大臣。”
“既然有人上奏,你为何压着不报?想来你也知道,外臣妄议后.宫之事,为朕所不容!”景帝脸sè一变,怒骂道:“从今rì起,丞相周亚夫闭门思过,无朕旨意,不得出丞相府半步!”
周亚夫满脸懊丧,还想说什么,却被侍卫挟着向殿外走去。
朝堂上的众臣随即反应过来,知道皇帝是玩真的了。顿时,十余个大臣出列,跪倒在大殿zhōng yāng,求皇帝恕罪。
景帝冷笑不语,挥了挥手,一旁早就准备好的侍卫立刻就将他们全架了出去。
景帝看向了中尉(相当于京城公.安局.长)卫绾,摇了摇头,他是栗氏亲属,且他太过忠厚,不适合处理后续的事情。
“中尉卫绾,年老德勋,赐其免官归家。着济南郡太守郅都进京,任中尉,彻查此案!”
随着景帝诏令一出,群臣再次一片哗然,皇帝这是要把这些人往死里整啊!
郅都是个以严刑峻法镇压不法豪强,维护社会秩序的“酷吏”。郅都行法不避权贵,凡犯法违禁者,不论何官何人,一律以法惩之。列侯宗室对郅都是又恨又怕,见他皆侧目而视,背后称他为“苍鹰”,喻指他执法异常凶猛。
“退朝!”
结束了朝堂上的一番大清洗,景帝竟然觉得浑身一轻,似乎大病初愈的身子也恢复了不少。前几rì鸿宁殿献上来的几道药膳着实不错,既美味又能治病。干脆摆驾长乐宫,召小刘彘来教御厨做上几道新菜,祖孙三代吃顿家宴。只要能把母后稳住,少了她的阻力,一系列的后续动作就能轻松不少。
太**中,魏其侯窦婴看着眼前焦躁不安的太子,内心充满了无力感。
自从郅都接手中尉府,彻查妄议后.宫之案以来,朝堂上栗氏一族的势力几乎被连根拔起。栗夫人的直系亲属更是全部被抓捕处决,现在的太子等于是孤家寡人。
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后,由于立有大功,景帝任命窦婴为太子太傅,至今已经三年有余。他的前途已经完全和太子绑在了一起,眼看太子失势,他也是心有戚戚焉。
“殿下,先别慌,此事与殿下并无半分瓜葛。太子之位关乎社稷,若无大错不可轻废。只要殿下今后行事多加小心,未必有事。”窦婴定下心神,安慰道。
太子眼睛一亮,正要说话,却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
“何事如此惊慌!”太子看着冒然闯进屋内的内侍,斥问道。
内侍看了看一旁的窦婴,有些犹豫,不敢说话。
太子现在只有窦婴可以依仗,害怕他因此心生间隙,连忙抬手一挥,假装大方道:“无妨,太傅是自己人,没什么好隐瞒的。”
内侍定了定神,大着胆子道:“卫尉丞田蚡拿了陛下的手谕,搜查了娘娘的昭阳殿。查出了十数个巫术用的布偶,上面写着宫里诸位娘娘和皇子的名字。”
“完了!全完了!”
太子闻言,大吼一声,只觉眼前一黑,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窦婴也是双腿一软,瘫倒在地上,却拒绝了内侍的搀扶。良久之后,他缓缓站起身来,紧咬牙关,用尽全身的力气狠狠的挤出一句:“愚妇误我啊!”
汉景帝面sèyīn沉的看着摆在案子上的布偶,上面满是大大小小的针眼。尤其是写着王娡姐妹和刘彘名字的布偶,已经被戳得面目全非。可见栗夫人心中的仇恨是多么大,可想而知,她一旦掌权,对付这些人的手段会多么暴戾。看来当初馆陶公主说的话,也不完全是危言耸听。
“禀陛下,栗夫人吵着要见您!”内侍进来禀报道。
景帝长叹一口气,感觉整个人充满了疲惫,幽幽的说道:“传旨,将栗夫人贬入冷宫。你去告诉她,朕今后不愿再见她。”
翌rì,在朝堂之上,景帝下诏废除皇长子刘荣太子之位,改封临江王。
此诏一出,朝野震动。
太子太傅窦婴坚决反对,连带着一众不知内情的大臣尽皆于朝堂上长跪不起。更有数位老臣跑到长乐宫向太后哭诉太子贤良,随意废立恐令社稷动摇。
了解内情的窦太后显然不会跟皇帝对着干,而且景帝圣旨已下,根本就不是要跟群臣讨论,只是例行通知罢了。
窦婴和几位老臣试图以辞官来威胁,竟被景帝迅速的批准了,甚至连表面上的挽留功夫都不做。也不知几人中有没有人后悔,总之朝堂上立刻清净了不少。
随着夏天的到来,关于新储君的人选争论已经延烧了整整三个月。
太子刘荣被废后,梁王刘武的心思又活泛了起来。梁王平rì广延四方豪杰之士,素有贤王之名,又yīn差阳错的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下的赫赫战功,声势很高。一个月前,他更是离开封地,打着为太后祝寿的名义进京。
梁王进京后,肆意结交朝中重臣,同时不断的到长乐宫晋见窦太后。窦太后抵不住他的软磨硬泡,数度暗示景帝立梁王为储君。
景帝被逼无奈,只得答应在今rì举行朝议,决定储君人选。
此时,小刘彘站在鸿宁殿的小花园中,遥望着远处的未央宫,面容晦涩。
“彘儿,你昨rì不是还安慰阿母,说朝臣们绝不会同意梁王为储君,为何现在又这幅模样?”王娡从未看过儿子露出这样的表情,很是心疼。
“阿母,孩儿不是担心太子之位,而是担心诸位大臣。。。”
刘彘yù言又止,对着疑惑的老娘摇摇头,不再说话。
他无话可说,还是小看了梁王对窦太后的影响力,竟然还是走到了朝议这一步。
按照历史的轨迹,朝议的结果就是否决了太后立梁王为储君的想法,而景帝会命袁盎等大臣去劝诫太后。刘彘被立为太子,梁王却不肯就此罢手,而是派人刺杀袁盎等十余名在朝议上发对的大臣。
十余名大臣啊,而且都是朝堂上一批最为忠心的大臣!
就是这一场杀戮,让大汉朝堂的能臣几乎断代。以致到十年后,汉武帝登基时,都还感叹没有人才可用,否则也不至于会重用窦婴和田蚡这样的外戚啊。
这个时候没什么政治学院,更没什么中/央/党/校,大多数职位的传承都是老带新,口口相传的。而察举制选出来的官员又大多数是孝廉,孝顺和才能有个锤子的关系。所以对于大汉朝来说,一次损失十余经验丰富的老臣,就意味着更多的人才流失。
小刘彘一想到现在做侍卫头子的舅舅田蚡,以后竟然能当丞相,就满身冷汗。还是得想个法子,能多救一个是一个,至少袁盎是要救下来的。袁盎个xìng刚直,有才干,史上被人称为“无双国士”,丞相的绝佳人选啊。
果然,朝议之后,袁盎带着几位老臣到长乐宫面见太后。
面对袁盎这些在文帝朝就已位高权重的老臣,太后也不敢怠慢。
袁盎单刀直入,问太后道:“太后希望陛下百年后传位于梁王?”
窦太后点头不语。
“那梁王百年后传位给谁呢?”袁盎追问道。
窦太后面露为难之sè,犹豫着说道:“当然是将皇位还给当今陛下的儿子。”
袁盎点头赞同道:“chūn秋的宋宣公正是不传位给儿子,而是传位给弟弟。”
“既然有先例,不是就可以这样做了吗?”窦太后满脸笑容,没料到袁盎会支持她。
“可惜,当他的弟弟想将皇位传回给宣公的儿子时,弟弟的儿子不同意了。从此两人的后代子孙互相杀伐,持续了整整五代人。”
窦太后闻言大惊,默然不语。
袁盎没有理会,继续劝道:“小不忍,害大义,必生事端。所以《chūn秋》认为传子才是正确的。”
“我明白了。”窦太后自知理亏,不再提及此事。
翌rì,梁王刘武接到太后懿旨,命他即刻回归封地梁国,不必进宫辞行。梁王知道事不可为,心里虽然愤恨,但也只好打点行装,即刻启程归国。
接到梁王已经离京的消息,窦太后站在长乐宫的高台上,遥望着东边梁国所在的方向,站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就因染上风寒,卧病在床足足半月有余,病情才渐渐好转。
排除了所有的障碍,接下来的一切自然是水到渠成,顺利成章。
夏四月乙巳,王夫人王娡被册封为皇后。
丁巳,胶东王刘彘被立为太子,改名为刘彻。
小刘彘很高兴,彘是猪的意思,换了谁被人叫了七年刘猪都会不爽。现在改名叫刘彻了,千古一帝的名字啊!从今以后,俺就叫刘彻了,谁敢再叫俺刘彘,俺跟他玩命!
(注:终于把成为刘彘成为太子前的事情交代完了,很辛苦。刘彘辛苦,作者也辛苦,得遵照大部分史实,因为不能太破坏历史进程,否则当不上太子就惨了。现在好了,痛苦结束了,当上太子后,可以发展了,只要不做太犯忌讳的,都行!要攀科技树了,兄弟们给建议,给推荐啊!)
第八章 破产太子办宴会
“孤王的秩俸才4200石?!还没有封地收入?!”
刘彻很悲催,直勾勾的盯着眼前的太子詹事(太子府总管),yù哭无泪。
“太子无封地,确实只有秩俸可用。”
“那孤王岂不是比其他王爷还穷?”
太子詹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总不能说你将来会富有四海,天下都会是你的。
“宫中尚有多少活钱可用?”
刘彻也没指望他回答,现在最重要的是先弄清楚自己的财务状况。
太子詹事看了看身后的家令丞(管家,管些财务和侍女),示意他来报告。
家令丞赶紧躬身报告道:“回殿下,内府刚提拨了一年的秩俸,计4200石,一石粟可换八十钱,和“四铢半两钱”336000铢,计336贯(一贯等于一千铢,此时还没有贯的单位,为了方便,先用了)。”
“这么说孤王还有336贯可用?”
刘彻闻言,双眼一亮,还是不少的嘛。
然而,现实是很骨感的,家令丞听出了太子的言外之意,赶忙打消了他的念头:“殿下新晋太子之位,按例该给宫中诸人一些奖赏,加上每rì各种火耗,恐怕不住半年,府库就无钱可用了。”
“咳咳。。。”
刘彻闻言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死,好不容易当上太子,竟然面临着破产的命运。
“以前的太子都是如何过活的?”
刘彻yīn沉着脸问太子詹事,他还不信了,史书上记载的太子都活得很滋润啊。
“。。。每逢太子寿诞,各种节庆,下面多少会有些孝敬奉上,加上陛下和太后经常赏赐些钱粮,倒也不虞用度。”
太子詹事附耳低声道,虽然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但毕竟收受下属贿赂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我靠!这样不行啊!要是现在收受贿赂,将来自己还怎么反/贪/腐?
刘彻摇摇头,得想个其他办法弄钱啊,要不很多想法都没法实施啊。赚钱的办法倒是不少,只是这本钱不够啊。
“对了,孤王此次册立为太子,陛下和太后没给赏赐?不会是你们私吞了吧?”
刘彻问道,一副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的架势。
“下臣不敢!内府着实是没有提到有其他赏赐啊,想是皇上和太后国事繁忙,忘了吧。”
太子詹事无奈的看着自己的小主子,这是帝国未来的皇帝吗?要钱不要脸了,咋问得那么直接。
“。。。忘了怎么行?不行!我得去要回来。”
刘彻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急急忙忙朝未央宫走去,连太子仪仗都没带。现在窦太后估计还在生闷气,还是得找皇帝老爹要钱去。
景帝正在御书房批阅奏章,袁盎从御史大夫升任丞相不久,威望不足,很多大事还不敢独自决断,需要皇帝给把把关。
刘彻直接就闯了进来,景帝的贴身侍卫并没有阻拦。他们知道皇帝很溺爱这个七岁的小太子,不需要通报就可以觐见的。
“父皇,你要给儿臣做主啊!”小刘彻一进御书房就大叫起来。
景帝闻言一惊,急忙问道:“彻儿,怎么了?”
“内府私吞了父皇给儿臣的赏赐,整整百万钱啊!”刘彻跪地哀嚎道,“儿臣就指着这些钱吃饭啊。”
“嘎?百万钱?”景帝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笑骂道:“胡说八道!小小年纪就会耍心机,你看你哪有个太子的样子?!”
刘彻的大眼睛骨碌一转,忙问道:“这么说父皇先前是忘记给儿臣的赏赐了?现在赏赐也不迟。”
景帝也做过太子,知道刘彻此时缺钱,倒也没为难他,摇头道:“你的赏赐都给你母后了,怕你年纪小,让她帮你管着点,实在要用再去找你母后。。。”
“儿臣告退!”
刘彻打断了景帝的话,屁颠屁颠的到未央内宫的淑房殿找皇后王娡去了。
景帝目瞪口呆的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半晌说不出话来。
“什么?!你要百万钱!”皇后王娡看着眼前的儿子,惊讶的张大了嘴巴,“你知道百万钱价值?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秩俸加起来都没百万钱!”
“儿臣想做点买卖。”刘彻满脸的不在乎,“不过区区百万钱,不出月余,儿臣还母后千万钱。”
“胡言乱语,你是堂堂大汉储君,怎可行那贱业?”皇后轻轻拍了下刘彻的小屁股,“以后休得再提。”
糟糕,忘记汉朝重农抑商的政策了。虽然还没有后世王朝按照士农工商分等的那套,但也是在汉初,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作官为吏。
但是很神奇的是,汉朝的商人虽然政治地位低下,但却富比天子,“交通王侯”,形成有影响的势力。可以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商人活得最有尊严,最潇洒的年代。
其实,这归功于西汉初期实施的黄老政策,讲究无为而治,没有对商人进行打击。随着国家的统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山泽禁令的放弛,给商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经过文景之治后,商业势力大为篷勃发展,社会心理也随之改变。商业经营的范围很广,据《史记》所载,当时市场中陈列着粮食、盐、油、酱、果类、菜类、牛、马、羊、布、帛、皮革、水产等几十种商品。
此时俗谚流传着“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可是府库无钱,儿臣有些事情也不好施展。”刘彻歪着小脑袋想了想,道:“让小舅舅田胜安排人去做吧。”
皇后犹豫了一下,点点头,太子平rì总要给下人些赏赐,还要搭建自己的班底,哪一样都少不了钱。
再说田胜,自己这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已经二十出头,却还整天无所事事。是时候让他做些事,也省得他每天飞鹰走狗,弄出事来坏了家里名声。
“只是皇儿要让他找人做些什么买卖?要用到百万钱?”
皇后还是觉得这本钱数目有些大,怕被刘彻一下子败光了。
刘彻一看有戏,附在皇后耳边细细说了一番。皇后的眼睛不由的一阵发亮,不住点头,显然觉得事情大有可为。
近rì来,长安城的贵妇们都处在兴奋和期待之中。朝中重臣的夫人们都接到了皇后的请柬,要在御花园里举行盛大的露天宴会。
要知道,这可是天大的荣光。皇后的请柬,那可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现在的贵妇碰面都流行问上一句:“请柬你收到了没?”没收到的,说明你身份不够,连门都不敢出,怕碰见被别人笑话。
在万众期待中,宴会的rì子到了。
无数的车流从长安城各地源源不断的汇集到未央宫后门,幸好长安中尉府早已预先做好准备,城内交通倒是没有丝毫紊乱。
贵妇们经过宫女们严格但很有礼貌的检查,在内侍的带领下来到了御花园内。
眼前的一切令她们看花了眼,只见一张张长方形的,高高的食案(她们不知道那叫桌子)摆在太液池旁的草地上。上面堆放着的jīng致食盘上,放着五颜六sè的形状各异的奇特食物。
而周围茂密的树荫下,是许多用彩绢搭出的小凉棚,凉棚下是一个个小巧的食案,围着食案的周围,放着数个奇怪的木制事物。
有几位重臣的夫人倒是熟悉这些木制的事物,炫耀道:“那些事物叫椅子,是当今太子殿下为了孝敬太后造出来的。太后觉得好用,还特意赏了我家老爷一张。我家老爷宝贝得不行,放在书房里从不让人碰。”
其他的贵妇人眼睛都亮了,太后都说好的宝贝,今天自己若是能沾上点,回去后够跟别人炫耀一整年的。
景帝站在未央宫高台上远远望着热闹的后花园,扭头看着笑意盈盈的皇后,郁闷的问道:“这都是彻儿弄出来的?”
皇后点了点头,“着实花了不少功夫。”
“花用了不少钱吧?”作为一个以节俭闻名的皇帝,景帝有些肉痛。
皇后抿嘴一笑,“是花了不少,但赚得更多。”
“哦?”
“陛下前几rì从臣妾这要去了好几张请柬,可别让彻儿知道,免得他问陛下要钱。”皇后好心提醒道,“现在一张请柬可是值十万钱。”
“。。。。。。”景帝长大着嘴巴,满脸不信。
皇后解释道:“臣妾只送出了一百张请柬,可陛下看看,现在御花园的贵妇竟不下两百人。”
“你们。。。”景帝哪还不知道个中玄机,哭笑不得,“也就是说彻儿赚了千万钱?”
“倒也没有那么多,宴会的花销就用掉了近百万钱,彻儿还给了臣妾四百万,说是劳务费和出场费。”皇后微笑道。
“可是这皇家的脸面。。。”景帝听到那么多钱,也有些心动,但多少还要摆下皇帝的架子。
皇后倒是不在意,微笑道:“臣妾原也有些犹豫,但彻儿的一番话倒是说服了臣妾:表面的臣服来自恐惧,内心的亲近才会带给人尊严,天家的威严,源自内心的强大,而非浮华的表面。陛下觉得向你讨要请柬的老臣,只是为了这次宴会吗?”
“内心的强大。。。内心的强大。”景帝不断念叨着,若有所思。
良久后,景帝挥了挥手,微笑着道:“皇后快去吧,莫让她们等急了。”
皇后盈盈一笑,道:“臣妾去了,彻儿说兴许也能请到太后和馆陶公主出席。”
说完,脚步轻盈的走下高台,往御花园去了。
景帝微笑着,喃喃自语道:“若是太后也去,甚好,甚好。。。”
这场前所未见的宫廷宴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尤其是席间窦太后的露面,更是引发了一个小高cháo。当太后和皇后二人围坐在一起,笑意盈盈的品茶交谈,大汉内宫不和的传言顿时烟消云散。朝堂上由于朝议事件引发的对立和争论,也最终平息了下来。
除此之外,整个长安城流传最多的,就是宴会上各种新奇而又美好的物件。
被称为桌子的高高的食案,让人不需要跪坐的椅子。
脸上保持甜蜜微笑的侍女,手里拿着托盘,托盘上满是称为果汁的美味饮品。
长长的桌子上,摆满了jīng致的食盘,食盘里满是散发着浓郁nǎi香的,粘滑香甜的称作糕点的美食(汉朝还没有面粉,更没有糕点),让人随意取用。
参加过宴会的贵妇们,回去之后疯狂的炫耀着。
“那天我和太后在一个盘子里吃过糕点。”
“我也是,我还喝了和皇后同一种的果汁,是苹果口味的。”
“我的椅子送到府上了,你们的呢?”
“啊?我的怎么还没到?怕是内府的下人私吞了吧?我得找我家老爷赶紧去问问。”
“那得赶紧去,当时皇后说一张请柬能拿到一张椅子,万一你没拿到,其他姐妹还以为你没拿到请柬,没参加宴会呢。”
“诶,可惜就一张椅子,也配不成一套啊。椅背上雕的花纹不是有梅竹兰菊四种吗?我出十万钱,你们谁卖我几张不一样的?也好配成一套。”
“你想得美,你怎么不卖给我?”
。。。。。。
宫廷宴会风在短短数rì内横扫了整个长安城的上层阶级,甚至传到了远方的其他诸侯国。许多的贵妇都为没能参加这场宴会悔恨不已,期待着下一次的来临。
也不是没有人对这种有损皇家颜面的事情提出意见。但是在几个准备上旨弹劾的御史被家中悍妇暴打一顿后,这朵小小的浪花就消失在贵妇们掀起的狂风暴雨中。汉朝的女xìng地位可不低,想改嫁就改嫁,看看汉初的几个太后,哪个不是呼风唤雨?可以说,汉朝是封建皇朝里女/权/主/义最为高涨的时期,刘彻同志走妇女路线是极其正确的选择。
此时的刘彻正痛苦而幸福着,思考着是先开家具店,还是糕点店,抑或是果汁店?最后决定还是先开糕点店好,材料容易找啊。在汉朝,主要的粮食还是粟,就是小米。由于还不知道将小麦磨成面粉制作面食,汉朝的小麦价格一直很低,一石粟至少可以换两石小麦。这家伙,不说糕点的利润,单单算上粮食的差价就能赚一大笔啊。
想到刚才将四百万钱送给皇帝老爹时,他那一脸的讶异,刘彻就很爽。自己留下百万钱就够了,足够开起几家店,一下子摊子铺太大也不好,太显眼了。以后要抽空给老爹讲讲经济学理论才行,这水平也太低了,咋不知道那四百万钱是广告费和场地使用费呢。
第九章 文宗与太学
“陛下,老臣实在是无法教导太子殿下,请陛下准许老臣辞去太子太傅一职。”
卫绾是文帝朝的老臣,一直寡言敦厚,谨守职守,是一位无为政治的奉行者。前些rì子,景帝为避免他因系栗氏亲属而受株连,赐其免官归家。
现在刘彻的太子已经稳固,卫绾又受诏为太子太傅。谁知刚刚到任不足半月,就要辞职。
景帝皱着眉头问道:“可是彻儿婺钝?”
“非也,太子天资聪颖,世所罕见!”卫绾发自内心的赞叹道。
“哦?那想必是彻儿顽劣,不服管教?”景帝觉得那个小屁孩确实欠收拾。
“非也,太子尊师重道,礼数周全!”
“那为何爱卿不肯教导彻儿?!”
景帝不由有些恼怒,语气不由加重了几分。既然我的儿子又聪明又懂事,那你还辞职个屁!分明是看不起老子嘛!
“陛下明鉴,不是老臣不愿意教,是没法教啊!”老实人卫绾见皇帝误会,也急了,“太子博闻广智,完全可以做老臣的先生,老臣反倒还存着拜师的心思!”
“咳咳。。。”
景帝闻言,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死,好不容易顺过起来,斥骂道:“好个卫绾,都说你敦厚,竟想出这么个由头骗朕!太子不足八岁,如何博闻广智?!”
卫绾见皇帝不行,赶紧拿出两卷竹简,递出一卷给景帝:“陛下如若不信,可先看看此文。”
景帝yīn沉着脸,接过竹简,打开来低声读道:“人之初,xìng本善,xìng相近,xìng相远。。。”
由于竹简笨重,这卷竹简上仅仅百来字,景帝很快就读完了。但正是是百来字,让他着迷,默默多读了几遍,越读越觉得有味道,简单的文字里蕴藏着大智慧。
良久后,景帝突然大呼一声:“千古!爱卿如此大才,做区区太子太傅实是委屈你了!朕观这篇并未写完,爱卿确实不该为俗务分心,应潜心作文才是!”
“。。。陛下误会了,此文已经完成,但却不是微臣所作。”卫绾急得都有些结巴了,这话要是传出去,多少人会说自己是欺世盗名之辈,赶紧解释道:“此乃太子殿下闲时所作。”
啪!
景帝手中的竹简掉落在地,满脸的不可思议:“你。。。说是谁所作?”
卫绾看着景帝,眼中满是确定以及肯定,一字一句的道:“此乃太子殿下所作!”
“陛下若是还不信,再看看这卷。”
卫绾死猪不怕开水烫,又把另一卷竹简递了过去。
呼!景帝有些紧张的接过竹简,打开一看,差点没昏死过去。
“《老子注》!”(《老子》就是《道德经》,汉朝就叫这名字。)
平静下心情,景帝快速的看完了这卷《老子注》第一册。
“以君御民!以寡治众!执一统众!好!好!好!”
景帝连赞三声好,相比起前一卷竹简,这卷《老子注》更是无价之宝。
汉初统治者一直是黄老之术的推崇者,是最高的治国理念。但是此时黄老之学的研究还是很浅,只得表面的一些皮毛。这卷《老子注》,对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有所继承和改造,更倾向于方法论,并指出了以此治国的具体方向和做法。
“妙不可言!”景帝目光直勾勾的盯着卫绾,仿佛要将他生吞活剥一般,低声吼道:“剩下的在哪里?”
“。。。在。。。在太子。。。宫中!”卫绾吓得不知所措,换了好几口气才把话说完。
话音未落,只见景帝竟自顾自的冲出御书房,只留给卫绾一个迅速远去的背影。
卫绾松了一口气,这才反应过来,也急急忙忙的追了上去。幸好他是个老臣,跑不快,且皇帝的贴身侍卫都认识他,否则他这么冒失的在未央宫乱跑,就算不被砍死也要挨顿胖揍。
刘彻是被皇帝老爹从床上拎起来的,由于多年来训练出的本能反应,再加上一点点起床气,他狠狠一拳砸在了老爹的脸上。
虽然刘彻只有七岁,但他三岁起就恢复了训练,还重新修习了前世祖传的内功。由于从小开始练功,又有多年经验,效果比前世好太多,满脸桃花开的景帝就( 汉武挥鞭 http://www.xlawen.org/kan/38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