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部分阅读
,保证了他们的科技能够持续不断的进步。
景帝摆手示意刘彻坐下,随即面露沉思之sè。在汉朝施行的是世袭勋爵制和最初级的察举制,官员不是出身世家,就是各地官员举荐的孝廉和“贤士”,多少都有些沾亲带故的关系。(解释一下,汉朝还没有士农工商的分等,只有贵族,平民,奴隶。而平民中,虽重农抑商,但还是比较平等的。所以工匠和农民的地位没差,平民要封爵也没后世王朝那么难。)
景帝早就苦于缺少良才,随着大汉开国的一代贤臣良相纷纷故去。大汉朝堂已经出现了辩论为主的务虚不务实的清流苗头,多是些只有名声,没有实干能力的政治投机者。为了名声,甚至有个地方官员在没有任何计划的情况下,私募民工修筑蜀道,导致大塌方,不但自己身负重伤,更是生生害死了近千民工。即便如此,竟然还真让他搏了个一心报国的好名声,获得了诸多大佬的举荐,逼得景帝不得不升了他的官。景帝每次想起此事,就有杀人的冲动。
特别当刘彻拿出各种神奇的事物,为少府赚入了大量的银钱,还提升了军备,改善了农务后,景帝在惊讶于各种新技术给社稷带来的种种好处的同时,已经逐渐意识到各种工匠的重要xìng,也逐渐理解刘彻一直挂在嘴边的“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个中意味。
只是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景帝却苦思不得其解,哪怕他再英明神武,毕竟思维有局限xìng,显然没有刘彻想得透彻。毕竟刘彻脑海中有着数千年人类对各种制度的探索总结,虽然细节处理上比不过景帝这样的老练政治家,但大方向的把握上绝对是当世第一人。
景帝沉思良久,晃晃脑袋,驱散了脑海中的思绪,抬头一看,却发现耿老汉已经不在屋内,随即望向刘彻,眼中带着询问的意味。
“老丈到后院地窖去取化肥了,说是下面又黑又脏,不好请阿父下去。”刘彻放下水杯,斜靠在椅子上,一副惫懒的模样,低声道:“阿父品品这南山泉水,侍卫们都已经喝过,儿臣也用银针试过,阿父但可放心饮用。此泉清冽味甘,孩儿稍后需得带些回去,若是拿来泡茶,实在妙不可言。”
景帝不由摇头苦笑,这个儿子固然极为出sè,只是于吃喝一道颇为讲究,可谓jīng致奢华至极。所幸他没有玩物丧志的迹象,而且也未动用半分民脂民膏,便只能由得他去了。
景帝虽有心和刘彻谈谈关于朝堂选才的问题,听听他的想法。却也知道此处不宜深谈,只能按捺下心中的急切,端起水杯品了品,比起一般山泉,确实别有一番滋味。
片刻后,耿老汉从房子的后门走了进来,紧随着他的侍卫手中提着一个小小的袋子。两人身上都落了不少尘土,显然是侍卫们对耿老汉还有些不放心,分出一个侍卫一路跟着他下了地窖,取来化肥。
侍卫将手中的绢帛袋子放到地上,解开袋口,一些黑sè的粉末呈现在众人眼前。景帝走上前去,稀奇的弯腰抓取少许化肥,用指尖捻搓了片刻,感叹道:“没想到就是些许小小的粉末,就能让亩产增加至少五成啊,实在是神奇之物。”
言罢,景帝缓缓站直身子,扭头看向耿老爹,正yù继续问话,却见他脸上隐隐有些肉痛,不由莞尔:“老丈先前不是说这化肥并非贵重的事物,怎么此时却又心疼了?”
耿老汉摇摇头,皱着眉头道:“俺倒不是心疼这化肥,原本俺只想随手抓上一把化肥,拿来给贵人看看就是了。谁知这小伙竟拿出袋子装了一些,带了出来。如今到了光亮处,俺才看清袋子竟然是绢帛的,实在是糟蹋了这般好料子啊。”
景帝这才明白老丈原来是看不惯侍卫的败家行为,顿时觉得这个老丈很对他的胃口,打趣道:“某看老丈家中,不但吃穿不愁,甚至还要胜过不少长安城的富人,怎的还如此节俭?”
耿老汉憨憨一笑:“俺本是个穷苦人家出身,过不惯那富贵rì子。如今有幸蒙陛下和太子的恩惠,住上这仙境般的房子,每月还有不少的俸禄,这辈子也就知足了。俺是个粗人,除了种地没啥本事,想报答陛下和太子,只能好好摆弄那些官田。用不完的月例钱,俺就买些吃食,不时给孤儿院里的娃娃们做顿好饭菜,让他们到家里来吃,热闹热闹。”
刘彻皱了皱眉头,问道:“听老丈的意思,孤儿院里的食堂饭菜很差?我听说少府每月可都拨下大量银钱用于娃娃们的伙食,难道还有人克扣了不成?”
耿老汉急忙连连摆手,满脸严肃道:“小贵人莫要乱讲,俺何曾说过这话?院里的伙食比富贵人家的饭菜只好不差,大块的肉,大碗的米饭,随意吃。早上还有各式面点和鸡蛋,晚上还有鲜汤。俺家乡的庄家老爷都不敢说天天吃肉,比院里的娃娃们差远了。这院里的总管事原是太子府上的老人,为人豪爽正派,把娃娃们当成自己的家人一般,哪里会容许他人克扣娃娃们的伙食?!娃娃们之所以来俺家吃饭,却是院里的伙食太好,吃得有些油腻了,方才来俺这吃些家常小菜。小贵人莫要污了总管事的名声,否则俺可不答应。”
刘彻闻言,不怒反喜,微笑着拱手道:“小子适才过于心急了,还望老丈莫要见怪才是。”
咕噜!旁边突然传来一声闷响,众人循声望去,却见景帝满脸尴尬,隐隐还有些羞怒。大清早出了未央宫,数个时辰滴米未入,一向饮食规律的皇帝老子,肚子已经开始抗议了。
侍卫们赶紧转过脸去,当做什么都没看见,而刘彻则是脸sè涨红,苦苦的憋着笑意,闪避开皇帝老爹充满威胁的眼神。
耿老汉则挠挠头,看看窗外的rì头,眼见已经是正午时分,随即憨厚的道:“若是贵人不嫌弃,就留在俺家用午膳吧,俺叔原本是太守家的厨子,俺小时候跟他学过一些时rì,手艺也算不错的。”
景帝张嘴想要拒绝,但想想要回去用膳,还要花费不少时辰,随即应道:“如此甚好,那就叨扰老丈了。”
耿老汉憨憨一笑,随即忙着去准备饭菜,一个侍卫接过刘彻递来的银针,也跟了上去。
(还有两章,不过会比较晚,11点40左右吧。。。。。呼呼)
;
第七十一章 所谓伊人
(呼呼,那么多兄弟的评语都说这本书厚黑,那么咱们来一章韩剧般狗血温柔的章节。。。呕吐吧,少年!)
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sè为伊忙。一支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在耿老汉家用过午膳,刘彻并未和景帝一起回宫,而是带着两个侍卫到内院看看。交代侍卫们在院门外守候,刘彻让门吏验证过早就准备好的内院腰牌,独自信步而行,逛逛这个汉朝最具后世气息的建筑群。
刘彻为内院倾注了大量心血,从最初的设计规划,到各种规章制度,师资力量,课程安排,后勤保障,几乎无一不是他绞尽脑汁,jīng益求jīng的产物。然而,他今rì却是第一次来到此处,心情有些感慨,更多的是骄傲。
午后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洒落在内院的林荫道上,一道道从天而降的光线,编织出一副美丽的图案。一阵微风迎面拂过,带来了阵阵的桂花香,香气浓郁,优雅怡人。
刘彻贪婪地吮吸着,想把那片沁人的芬芳吸入肺中,好让自己也感染那片香气.急促地呼吸,让香味在自己的呼吸道里打个转,便感觉整个人都变得轻盈,像经历了一番脱尘的洗礼,那么清新,那么舒畅。
“啊!”一直低着头往前走着的少女,没有注意到面前驻足不前的刘彻,和他撞了个满怀。轻呼一声,少女急忙要往后退,脚下却绊了一下,身子随即向后倒去。
刘彻忙伸出双手搂住少女纤柔的细腰,力气却用得稍微有些大,两人紧紧的靠在一起。
少女鬓角的发丝飘起,拂过刘彻的面前,淡淡的发香让有些闷热的午后多了一丝丝清凉。刘彻突然有些大脑短路,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竟然又靠近了些,皱皱鼻子用力嗅了一下,试图分析出到底是什么样的香味,以前从来没有闻到过。
少女微微的挣扎唤回了刘彻的心神,他连忙松开了怀中的少女,后退几步,有些尴尬的躬身道:“在下唐突了,望小姐莫要见怪。”
“不怨公子,是我没抬头看路。”少女的俏脸微红,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光洁的额头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刘彻看到地上有一册线装书,弯腰捡了起来,看了一眼封面,递给少女:“自然学?你是哪个学院的?”
少女急忙接过书,面上闪过一丝惊慌的神sè,不知该怎么回答。她并不是内院的学员,而是靠着临时腰牌能到图书馆借阅些书籍,如今又借宿在在内院的先生家中,眼前的少年看来有些身份,不知道会不会给先生带来麻烦。
刘彻见少女半晌没有回答,知道其中必有蹊跷,饶有趣味的打量着她。而少女感受到了他审视的目光,觉得自己不能表现出心虚的样子,忙壮着胆子,抬起头迎向了他的视线,眼神中没有丝毫慌乱。
刘彻见状,不由莞尔,不但没有移开视线,反而充满恶趣味的和她对视起来。渐渐的,刘彻竟觉得少女明亮的黑sè双眸宛如大海般深邃,清澈却不可见底,有种让人沉静的力量。
少女感觉到了他的目光的变化,原本微红的俏脸瞬间变得仿佛就要向外滴血一般,而且红sè还迅速向四周蔓延,额头和耳朵上也染上了淡淡的粉sè。
少女忙转过身,不敢再和他对视,心里砰砰乱跳,想抬腿就走,最终却没有迈开脚步。从小到大,沉醉于自己美貌的男子不计其数,却唯有对眼前的少年没有厌恶的感觉。从他清澈的眼光中,自己看到的是纯粹的欣赏,却没有丝毫的yín邪,更没有大多数男子眼中狂热的占有yù。看到他注视着自己,少女竟感到一丝丝的欣喜。
默默的站着,脑海中却闪过少年俊逸的面容,微微扬起的嘴角,挺直的鼻梁,给人一种神秘飘逸的气质。。。。
自己到底是怎么了?在乱想什么呢?少女回过神,懊恼的轻轻跺了跺脚,逃也似地跑了开去。
刘彻以为少女恼了自己,郁闷的摸摸鼻子,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无奈的耸耸肩,想来是被人当成登徒子了,希望不是回去搬救兵才好,否则太子光天化rì调戏民女的野史,恐怕要流传千古了。说不定后人会将其拍成电视剧《荒唐太子》,如果收视好的话,会换几个演员,重新翻拍《新荒唐太子》,甚至是《新新荒唐太子》。而且会在每个暑期都重播上两遍,一遍jīng简版,一遍jīng装版。(相信你们懂的)
事物的发轨迹往往不以人的意志所转移,刘彻看到少女远远的跑到一棵树下,那里正站着一大一小两个少女。刘彻见状,心中咯噔一下,不是害怕几人找他算账,而是他发现熟人了。陈曦,这个从小照顾自己的贴身侍女,就是烧成灰再冲进抽水马桶,他也能认出来。
出身少府陈氏的陈曦,忠心是毋庸置疑的,自打十二岁被送进宫中,就全心全意的照顾着刘彻这个小主子,至今已经快五年。汉初女子十五岁可以婚嫁,为了让陈曦不至于成为剩女,刘彻特意将她派到医学院管理这里的女学员。虽然她挂着个先生的名头,但更多是女学员的生活导师,刘彻严令她不得干预教学工作,因为她的破坏力实在是太强了。
少府陈氏一族小心谨慎,认真细致的血统根本没有一丝遗传到陈曦身上,粗线条,傻大胆才是她的真实写照。五年来,陈曦打碎的珍贵器物总价值几乎可以抵得上她老爹少府卿陈俞一百年的俸禄。刘彻偏执的认为,这比贪污**还要严重得多,毕竟贪官得来的钱用来包小三,买奢侈品,多少还能促进社会消费,陈曦则完全是破坏社会财富的侩子手。
所幸的是,刚才和刘彻相撞的少女似乎并没有向陈曦和她身边的小少女告状,而是和两人笑闹着往远处行去。刘彻不由深深舒了一口气,此地不宜久留,他挠了挠头,还是决定早点离开这个地方,随即出了内院,带着侍卫回宫去了。
(本来设计了一些情节,但实在不习惯写感情戏,太耗心神了。干脆先顺势结束这次见面,把刘彻和晴儿的真正结识往后放几章吧,有了这次相遇,以后再见面也就不那么突兀了。)
;
第七十二章 艾格连锁
在大汉的农户们欢庆丰收时,随着近百架水力纺车的投入使用和大量羌人女奴的人力补充,田胜终于赶在立冬前将十万套羊毛衣裤交付给少府,完成了姐夫景帝交办的重任。
景帝订下的价钱是每套千钱,田胜原本觉得利润不会太大,毕竟市面的羊毛制品也都在数百钱的价格。谁知当他大量生产后,才发现成本可以降低如此之多。羌人女奴不需要给工钱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当他大量收购羊毛时,那些大的羊毛商人们竟然相互斗气般的将价钱降了又降,最后的价格整整比市面上低了四成。
照此计算,田胜将从这笔zhōng yāng军订单中赚取近三千万钱的利润,然而他十分识趣的主动给少府卿陈俞打了八折,就当是为国效力了。不知内情的陈俞老爷子登时感动得不知道说啥好,逢人就夸皇后的兄弟就是有觉悟,其他皇亲国戚都只想着占少府的便宜,从未见过田胜这样往里搭钱的,而且一下就是两千万钱。其实田胜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万一把景帝宰得狠了,有钱都没命用,能赚到千万钱他就很满足了。
怪不得太子常说生产规模化可以大幅降低原料成本,从而提升利润率,田胜如是想。
然而,最令田胜高兴的,是艾格服饰取得的巨大成功。
和天上rén 激ān这些只能局限在长安城的服务行业不同,艾格服饰掀起了整个大汉的购买热cháo。由皇家实业集团入股,在六位皇子的诸侯国都设立了所谓的艾格服饰连锁专卖店,和长安城的艾格服饰旗舰店相互配合,同时铺货上架,只用了短短月余,艾格服饰就在整个大汉打响了名头。即使是在最南边的长沙店,虽然皮草的销量不高,但是羊毛服饰的销量却不小,这种轻便舒适的衣物,很受豪门贵妇的欢迎。
位于长安的艾格旗舰店更是火爆,所有的服饰几乎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刘彻在得知开业第一个月,就销售出近万套皮草时,咂舌不已,甚至起了建立动物保护区的心思。不过也只是念头一闪,就抛之脑后了,后世的很多动物之所以灭绝,更大的原因是在栖息地的破坏,至少短时间内,大汉的野兽还是杀不绝的。
刘彻放下手中的绢帛,望着西北的方向,思绪纷飞。齐山带着数十名羽林卫从狄道出塞,至今已经三月有余,想来应该归来了。若是一切进展顺利的话,西羌牲畜数量会大大的减少,这个冬天怕是难以撑过去的。
面临着巨大粮食缺口的西羌除了朝西域诸国动手,就只能劫掠大汉的边民了。窦婴到了陇西边塞后,倒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招募满了十五万新军,如今正一边cāo练,一边构建防御工事,想来西羌也会忌惮几分,不敢提大军犯境。
只是如此一来,从西羌运来的羊毛怕是会大大减少了,刚刚建立起来的纺织作坊,必须转而生产其他织物。种桑和养蚕的技术要尽快提高,一旦解决掉西羌,打通前往西域的道路,丝绸将为大汉换来无数的资源和财富。
焉支山下,是一片水草茂盛的天然草场,一支数十人的羌人游骑正在休憩,百余匹战马悠闲的吃着有些发黄的野草。游骑首领仿佛感受到长安城中那道期盼的目光,眼中露出一丝激动和兴奋。
“兄弟们,咱们回家!”一声令下,他率先翻身上马,领着下属们迅速朝东南方的狄道边塞奔驰而去。
皇家庄园内,长沙王妃陈婕正披着一袭火红的狐裘,在镜子前来回摆弄,看得刘发有些眼晕。自从艾格服饰旗舰店开业后,陈婕经常从天上rén 激ān学来些新鲜句子,把刘发折腾得够呛。比如“逛街是保持身形的仙法,购物是调节心情的良药”,就是这句狗屁不通的俚语,愣是让陈婕拖着刘发连续逛了三天的艾格旗舰店,买了十数件皮草和大半车羊毛衫。
刘发无奈的摇摇头,径直出了门,朝刘余的府邸走去。前些rì子,太子差人送来几只体壮翼长的草原鹞鹰,说是从匈奴使臣手上弄来,让哥几个闲暇时摆弄着玩。据说太子已经饿死了好几只,都没训成一只,想来已经认主的鹞鹰,比野生的鹞鹰要难训上不少。
谁知道,刘余和刘胜这两个整rì飞鹰走狗,不干正事的惫懒货,竟然如获至宝,还真的跟这几只鹞鹰较上劲了,连吃饭睡觉都要带着训鹰的棍子。短短十数rì,愣是把那几只鹰磨得野xìng全失,前几rì已经有鹞鹰开始主动进食了,想来离成功不远。今rì刘发正是要去看看,心里还盘算着等他们都训好了,怎么能弄来一只,以后行猎时该是何等的威风。
(要下班了,赶紧回家睡觉,这章算昨天的,总共四更,一万多一点吧。今天下班比较晚,补觉的话,11的更新可能要推迟点了,我估计今天只能三更,字数在7500---9000吧。这两天碰上新设备测试,没办法,大家谅解哈)
;
第七十三章 化工与环境
当景帝拿到孤儿院官田所有的亩产统计时,他有些疯狂了,一般的官田亩产全部在三石以上,而十亩实验田则是接近四石。那十块稻田的亩产更是稳稳的超越了四石,甚至通过那劳什子稻田养鱼,还收获了近千尾活鱼。
化肥!景帝双眼通红,如同发/情的公牛一般,以这辈子从未有过的长跑速度,一路从未央宫横冲直撞跑到太子/宫的书房,拎起刘彻的领子,不住的摇晃着吼道:“朕要开化肥作坊!立刻给朕开上一百间化肥作坊!。。。。。”
刘彻如同玩偶一般,被悬在空中来回摇晃着,头晕目眩,脸sè泛白,几乎要晕死过去。景帝的贴身侍卫们发现太子已经快不成了,却根本没有出言阻止,他们是死士,只管保护景帝的安全,其他人的死活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哪怕刘彻是未来的皇帝,也不能让他们开开金口。直到掌印太监孙全气喘如牛的追到此处,才赶忙上前阻止了这场悲剧,否则刘彻很可能成为史上死得最憋屈的皇位继承人。
呕!刘彻趴在地上干呕起来,良久后,才缓缓的舒了一口气,抬头瞪着面sè尴尬的皇帝老爹。眼见景帝的目光有些闪躲,刘彻又满脸怒容的指桑骂槐道:“孙全!你是怎么做掌印太监的?!连父皇都追不上?!你再晚到片刻,孤王可就命丧黄泉了!”
孙全当然明白太子并不是真的在责骂他,低着头退到一旁不发一语,只是从不断颤动的眉头和耸动的肩膀,可以看出他正在努力的憋着笑。
咳咳!景帝不满的清咳了两声,若无其事的道:“没事了就给朕起来!瞧你哪有个太子的样子!”
刘彻哑然,心中腹诽不已:做皇帝也不能这么无耻吧?倒是老爹你哪有个皇帝的样子?当然,给他一百个胆子,也是不敢宣之于口的。否则景帝一旦恼羞成怒,他就要趴在床榻上高唱菊花残了。
刘彻只能缓缓起身,丝毫不顾礼仪的瘫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他是绝对不会正襟危坐的,重生十年来,他一直没习惯汉朝的跪坐,实在太考验膝盖。景帝瞟了他一眼,没有多说什么,也默契的没有坐毡席,而是坐到了上首的椅子上,毕竟不能让儿子高老子一头不是。
两人半晌无语,有些理亏的景帝只得率先打破了沉默:“皇儿打算什么时候营建更多的化肥作坊?”
刘彻难得见皇帝老爹服软,气也消了大半,摇摇头道:“父皇莫要心急,营建再多的化肥作坊也没用,硫酸的产量跟不上。”
景帝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皱着眉头,王霸之气四溢的大手一挥:“那就多多营建那劳什子硫酸作坊嘛,皇儿不必诸多顾虑,如此利国利民的大事,谁敢随意掣肘,这大汉就容不下他了!”
刘彻满脑袋黑线,老爹果然还遗传了高祖的痞/子气,别看平rì一副温良恭俭的模样,可一旦急眼,撕下伪善的面具,杀人都不带眨眼的。当然,他也能体谅景帝的心情。在汉初,商业还不是很发达,九成以上的赋税都来自于田税。化肥能让亩产增加五成以上,就相当于后世的所谓GDP凭空增长了接近五成,即使是换做后世的国家首脑,也肯定淡定不了。一旦实现,流芳百世是板上钉钉的。
理解归理解,但刘彻并不是神,只得无奈道:“不是儿臣不想立刻营建硫酸作坊,只是这硫酸作坊需要大量的水源和土地,一时解决不了,须得等河道冬季枯水,方能引渠修建啊。”
景帝一听,连忙摇头,冬季再修建硫酸作坊,那等产出化肥,怕就赶不上chūn耕了,随即疑惑道:“即是需要水源,为何不直接营建在河边?如今八水绕长安,还怕找不到地方?”
刘彻闻言,面露慌乱,连连摆手:“不可!万万不可!”
作为后世的化工专业硕士,刘彻太了解化工产业对生态环境照成的破坏了,不但会污染河水,更会污染地下水,一旦化工废液渗人地下,就会遗祸万年。这就是为什么他在少府的硫酸作坊所有的水池和水渠都要铺上瓷砖的缘故,虽然不能百分之百阻止,但还是要极力避免的。
除了化工产业,到现在为止,刘彻还弄出焦炭的生产,钢铁的冶炼这些高污染的产业,在他没有把握完全控制环境污染问题前,很多技术他都要牢牢控制在手中,是不会传播到民间的。他不希望大汉帝国出现西方工业化期间那种烟囱林立,浓烟滚滚的景象。后世的新中国,迫于无奈的选择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全民为此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刘彻宁愿适当的降低发展速度,也决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在大汉帝国。
眼见景帝面露不悦之sè,刘彻思索片刻,解释道:“父皇,制作这硫酸之时,会产出一些毒物,若是流入水源,人畜饮用后,会有大害,于国不利啊!”
景帝有些不信,追问道:“既是硫酸会产出毒物,为何制成的化肥又可以施用于田地之中,皇儿难道不担心产出有毒的谷物?”
刘彻哑口无言,不知该如何解释这种复杂的化学原理,只得违心的欺瞒道:“父皇英明,所以化肥也须得控制用量,正如附子入药,适量可治病,过量即杀人,是一个道理。”
景帝略微思考了片刻,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幽幽道:“皇儿且给朕说说,那毒物的坏处。”
刘彻见他的态度也些许软化,长舒了一口气,将后世一些发生化学泄露的事故稍加修饰娓娓道来,试图彻底打消景帝大肆建立化工作坊的心思。
景帝一边认真的倾听,一边点头,突然眼睛一亮:“皇儿,你刚才说那劳什子氯气,可以一瞬间杀死数千人?那若是弄上一些,和匈奴人交战时突然放出,岂不是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将其全歼?”
刘彻闻言,心底一片恶寒,帝皇的心思果然狠辣啊,感情自己说得口干舌燥,全是做了无用功,景帝的真正目的根本就不是想知道毒物的危害,而是想弄清楚毒物的效果吧。刘彻暗骂自己的嘴巴太大,小觑了汉人的智慧和好战xìng。只是听到化学品的毒xìng,就能想到使用化学武器了,真要知道核能的威力,不会硬逼着刘彻造核弹吧?
刘彻思考了片刻,尽力用景帝能听得懂的话解释道:“父皇的想法确是好的,只是暂时还无法施为。这氯气如水汽一般,飘忽不定,极难保存,若想杀死数千人,恐怕需要在战场放上数万个陶罐。只有如水汽变成水一般,将那氯气变成液态,方能大量运送,如今暂时是没办法了。”
景帝恍然,他虽不懂科学,但基本的生活常识还是有的,大概能理解刘彻的几分意思,颇有些失落道:“若是如此,倒是可惜了。”
刘彻见状,赶忙将话题引了回来:“父皇既已知晓毒物的危害,是否能将这硫酸作坊和化肥作坊的事交由儿臣处置?儿臣定然不会耽误农事的。”
景帝犹豫了片刻,他知道若依着刘彻的意思,这化肥的产出定然要慢上不少,数量也不会太多,颇有些不甘心:“如是交由你去办,来年可供应多少化肥?”
刘彻在心里稍微计算了一下,胸有成竹道:“当可供应京畿司隶校尉部七郡的所有田地。”
景帝闻言一愣,显然如此庞大的产量大大超乎他的意料之外,顿时来了jīng神:“皇儿所言属实?你可知七郡的农田千万亩,若是焚林垦荒,还能获得更多!”
“儿臣自然知晓,只要父皇答应儿臣一个请求,儿臣担保来年供应京畿农田的化肥不虞使用。”
景帝眯着眼睛,示意刘彻继续说下去。
“儿臣恳请父皇应诺,京畿之处不再焚林垦荒,并在诸水上游处实行封山令,禁伐令!”刘彻面容一肃,郑重的站起身来躬身道。他实在不愿意看到如今水草丰美,植被茂密的京畿道变成后世的黄土高原。即便整个大汉的人都不理解他的举动,他也要依靠强硬的政治手段实施环境保护。
景帝见他说得郑重,不由重视了几分。刘彻在景帝眼中,向来是个随xìng洒脱的惫懒儿子,难得看到了他如此执着的一面。景帝知道他从来不会无的放矢,想来定是有不得不为的理由。他认真思考了片刻,犹豫道:“朕倒是可以答应,只是这豪门权贵有诸多封地,封山令和禁伐令一出,恐怕朝堂之上又要掀起波澜了。便是你皇祖母,怕就难以答应。”
刘彻满脸诡异的笑道:“父皇无须担心,需知化肥还握在咱们手里,儿臣只担保官田的化肥供应,私田若想要,便不是谁都能买到的,想来那些权贵都能分清孰轻孰重。再说这建作坊所需的银钱,还得着落在他们的头上。。。。。。”
景帝看着他满脸无耻的样子,欣慰的点点头,表示极度的赞赏。
(呼呼,补了一觉,jīng神好多了。今天晚上还要去公司测试设备,所以晚上九点有一章,凌晨也能更一章,应该都是三千字以上,我争取总共更一万吧。)
;
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刘彻今rì喜出望外,因为他看到了金子,黑黝黝的金子!望着眼前满满一桶粘稠的深褐sè液体,他兴奋得发狂。后世东汉的班固所著《汉书》中就记载了在高奴县有可以燃烧的黑水,唐朝段成武的《酉阳杂俎》也记载了“高奴县石脂水腻浮水如采以燃极明”。刘彻认定那就是自流原油,随派人前去寻找,如今真的出现在他的眼前。
石油作为工业的血脉,是刘彻推进大汉帝国工业化进程的关键一环。在无法开采石油的情况下,原油自流井的发现,极大的加速了他的发展计划。更为难得的是,高奴县隶属上郡,距离长安不过数百里,且道路畅通,十数rì便可运至。
当然,刘彻不是神,不可能凭空制造出石油分馏设备,在这个连特种钢材都没有的时代,想要造出石油分馏塔,成功几率和造宇宙飞船是一样的,完全是零。然而,做为穿越众,作为化工系硕士,只要一个小小的变通就可以了。
既然无法分馏石油,那蒸馏则是完全可行的。分馏,其实可以理解为多次蒸馏。蒸馏,一般得到的气体经冷凝后是有用的,残留物质是杂质要舍弃的,如得到蒸馏水。而分馏,则是所有的都有用。
没办法控制温度,分馏出各种不同的成分,那就完全蒸馏嘛,汉朝人烧水总是会的。至于蒸馏设备,跟硫酸的制取工艺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只要把硫酸反应釜的开口方向换成横向,出气口上移少许就可以了。毕竟都是收集气体,只不过是加热固体和加热液体的区别罢了。反正现在弄出汽油,航空煤油,柴油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也没用,刘彻暂时只需要两种东西,一种叫灯油,一种叫油渣。
在汉代,百姓姓家点灯用的油是根据实际情况各有不同的,象菜子油,花生油,棉子油,松子油等植物油都有地方用于点灯,其中豆油是用的最广,至于林区则是点松明。而王公贵族则多采用燃点低,烟小的动物油脂作为燃料,通常使用带有导烟管的烛盘灯和可在灯盘中间放置灯芯的烛钎灯。若是从石油中蒸馏出灯油,利润会非常可观。
而刘彻真正想要的,原油蒸馏后的残渣——石油沥青。石油沥青sè黑而有光泽,具有较高的感温xìng。由于它在生产过程中曾经蒸馏至四百度以上,因而所含挥发成分甚少,但仍可能有高分子的碳氢化合物未经挥发出来,这些物质或多或少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问题长久困扰着刘彻,如今这个问题几乎是迎刃而解。
其实刘彻也曾经考虑过烧制水泥,因为很多穿越小说都将烧制水泥作为造桥修路的首选任务。然而实际动手后,刘彻发现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不由仰天长叹:恶毒的作者!为什么不给我主角光环!!
其实汉代就有类似水泥的混凝物。秦始皇修通往南岭的路就是用石灰,糯米水,姜汁,草木灰、泥、沙混合而成。而秦代的长城,则是先将一份调水极少的石灰,混合两份砂、小石子倒进两层木板中间,接着用木槌将木板中间的混合物夯得结结实实,再在上面浇上水。二三天后待里面的混合物凝结住了,就可以拆去木板移到另一段再行建造了。
在南北朝时代,出现一种名叫“三合土”的建筑材料,它由石灰、黏土和细砂所组成。到明代,有石灰、陶粉和碎石组成的三合土。在清代,除石灰、黏土和细砂组成的三合土外,还有石灰、炉渣和砂子组成的三合土。以刘彻现代人的眼光看,三合土也就是以石灰与黄土或其他火山灰质材料作为胶凝材料,以细砂、碎石后炉渣作为填料的混凝土。
刘彻早就让下人按照古籍的叙述试验了各种方式,然而却无奈的发现一个现实——这种古代的伪水泥,成本低,制作简单,但是用来建造城墙甚至房屋的地面自是极好,但是用来修路就有很大的缺陷了。这种低粘合度的刚xìng道路,一旦长期经受金属车辙的碾压和铁质的践踏,表面结构会承受全部的冲击力,造成大量崩裂和坑洞,而维修却极为困难。古人并不会比现代人笨,如果三合土真的适合用来修路,哪还轮到咱们的穿越众cāo心。
刘彻可不希望造出坑坑洼洼的道路。在他的规划中,整个大汉帝国的几条主干道至少要达到后世二级公路的标准,而不是这种后世新中国村村通的所谓“公路”。
想要烧制出符合这种标准的现代水泥,根本不是拿石头随便烧烧就可以的。水泥的生产过程一般分为两磨一烧。首先要将石灰石,铁粉,砂石等材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好,进入生料磨内磨制成粉,然后将这种粉送到旋窑内,经过大约一千四百度左右的高温煅烧,就制成了水泥熟料。水泥熟料再加上一定量的混合材(如矿渣,粉煤灰),石膏再进入水泥磨粉磨成粉。
也就是说,煅烧,搅拌,粉碎缺一不可。
当然,搅拌可以用人力进行,派出一大批奴隶,还是可以勉强满足生产的。至于粉碎,在这个没有机械动力的时代,在这个没有大型金属成型设备的时代,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河边建立大型水车,并且手工制造大量的金属部件和备用的配件,只是成本非常高昂。
如果说刘彻能不惜成本的解决搅拌和粉碎问题,但煅烧的难度,最终让他选择了暂时放弃。旋窑,阿弥陀佛!一千四百度高温,圣母玛利亚!冶铁炼钢都才一千度出头,整个大汉唯一能完成煅烧要求的炉窖,只有刘彻用来烧制玻璃的窖口。不但使用了焦炭,还使用了大型的鼓风设备,成本暂时不提,若是有这样的窖口,烧制玻璃不和烧制水泥哪样更划算?
总之,就在刘彻决定暂时放弃修路计划时,石油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唯一可行的沥青道路终于有了着落。后世的高速公路使用的都还是沥青路面,是采用炒拌料(象糖炒栗子一样用沥青炒碎石)铺设的,透水xìng好,下雨天不易( 汉武挥鞭 http://www.xlawen.org/kan/3859/ )
景帝摆手示意刘彻坐下,随即面露沉思之sè。在汉朝施行的是世袭勋爵制和最初级的察举制,官员不是出身世家,就是各地官员举荐的孝廉和“贤士”,多少都有些沾亲带故的关系。(解释一下,汉朝还没有士农工商的分等,只有贵族,平民,奴隶。而平民中,虽重农抑商,但还是比较平等的。所以工匠和农民的地位没差,平民要封爵也没后世王朝那么难。)
景帝早就苦于缺少良才,随着大汉开国的一代贤臣良相纷纷故去。大汉朝堂已经出现了辩论为主的务虚不务实的清流苗头,多是些只有名声,没有实干能力的政治投机者。为了名声,甚至有个地方官员在没有任何计划的情况下,私募民工修筑蜀道,导致大塌方,不但自己身负重伤,更是生生害死了近千民工。即便如此,竟然还真让他搏了个一心报国的好名声,获得了诸多大佬的举荐,逼得景帝不得不升了他的官。景帝每次想起此事,就有杀人的冲动。
特别当刘彻拿出各种神奇的事物,为少府赚入了大量的银钱,还提升了军备,改善了农务后,景帝在惊讶于各种新技术给社稷带来的种种好处的同时,已经逐渐意识到各种工匠的重要xìng,也逐渐理解刘彻一直挂在嘴边的“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个中意味。
只是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景帝却苦思不得其解,哪怕他再英明神武,毕竟思维有局限xìng,显然没有刘彻想得透彻。毕竟刘彻脑海中有着数千年人类对各种制度的探索总结,虽然细节处理上比不过景帝这样的老练政治家,但大方向的把握上绝对是当世第一人。
景帝沉思良久,晃晃脑袋,驱散了脑海中的思绪,抬头一看,却发现耿老汉已经不在屋内,随即望向刘彻,眼中带着询问的意味。
“老丈到后院地窖去取化肥了,说是下面又黑又脏,不好请阿父下去。”刘彻放下水杯,斜靠在椅子上,一副惫懒的模样,低声道:“阿父品品这南山泉水,侍卫们都已经喝过,儿臣也用银针试过,阿父但可放心饮用。此泉清冽味甘,孩儿稍后需得带些回去,若是拿来泡茶,实在妙不可言。”
景帝不由摇头苦笑,这个儿子固然极为出sè,只是于吃喝一道颇为讲究,可谓jīng致奢华至极。所幸他没有玩物丧志的迹象,而且也未动用半分民脂民膏,便只能由得他去了。
景帝虽有心和刘彻谈谈关于朝堂选才的问题,听听他的想法。却也知道此处不宜深谈,只能按捺下心中的急切,端起水杯品了品,比起一般山泉,确实别有一番滋味。
片刻后,耿老汉从房子的后门走了进来,紧随着他的侍卫手中提着一个小小的袋子。两人身上都落了不少尘土,显然是侍卫们对耿老汉还有些不放心,分出一个侍卫一路跟着他下了地窖,取来化肥。
侍卫将手中的绢帛袋子放到地上,解开袋口,一些黑sè的粉末呈现在众人眼前。景帝走上前去,稀奇的弯腰抓取少许化肥,用指尖捻搓了片刻,感叹道:“没想到就是些许小小的粉末,就能让亩产增加至少五成啊,实在是神奇之物。”
言罢,景帝缓缓站直身子,扭头看向耿老爹,正yù继续问话,却见他脸上隐隐有些肉痛,不由莞尔:“老丈先前不是说这化肥并非贵重的事物,怎么此时却又心疼了?”
耿老汉摇摇头,皱着眉头道:“俺倒不是心疼这化肥,原本俺只想随手抓上一把化肥,拿来给贵人看看就是了。谁知这小伙竟拿出袋子装了一些,带了出来。如今到了光亮处,俺才看清袋子竟然是绢帛的,实在是糟蹋了这般好料子啊。”
景帝这才明白老丈原来是看不惯侍卫的败家行为,顿时觉得这个老丈很对他的胃口,打趣道:“某看老丈家中,不但吃穿不愁,甚至还要胜过不少长安城的富人,怎的还如此节俭?”
耿老汉憨憨一笑:“俺本是个穷苦人家出身,过不惯那富贵rì子。如今有幸蒙陛下和太子的恩惠,住上这仙境般的房子,每月还有不少的俸禄,这辈子也就知足了。俺是个粗人,除了种地没啥本事,想报答陛下和太子,只能好好摆弄那些官田。用不完的月例钱,俺就买些吃食,不时给孤儿院里的娃娃们做顿好饭菜,让他们到家里来吃,热闹热闹。”
刘彻皱了皱眉头,问道:“听老丈的意思,孤儿院里的食堂饭菜很差?我听说少府每月可都拨下大量银钱用于娃娃们的伙食,难道还有人克扣了不成?”
耿老汉急忙连连摆手,满脸严肃道:“小贵人莫要乱讲,俺何曾说过这话?院里的伙食比富贵人家的饭菜只好不差,大块的肉,大碗的米饭,随意吃。早上还有各式面点和鸡蛋,晚上还有鲜汤。俺家乡的庄家老爷都不敢说天天吃肉,比院里的娃娃们差远了。这院里的总管事原是太子府上的老人,为人豪爽正派,把娃娃们当成自己的家人一般,哪里会容许他人克扣娃娃们的伙食?!娃娃们之所以来俺家吃饭,却是院里的伙食太好,吃得有些油腻了,方才来俺这吃些家常小菜。小贵人莫要污了总管事的名声,否则俺可不答应。”
刘彻闻言,不怒反喜,微笑着拱手道:“小子适才过于心急了,还望老丈莫要见怪才是。”
咕噜!旁边突然传来一声闷响,众人循声望去,却见景帝满脸尴尬,隐隐还有些羞怒。大清早出了未央宫,数个时辰滴米未入,一向饮食规律的皇帝老子,肚子已经开始抗议了。
侍卫们赶紧转过脸去,当做什么都没看见,而刘彻则是脸sè涨红,苦苦的憋着笑意,闪避开皇帝老爹充满威胁的眼神。
耿老汉则挠挠头,看看窗外的rì头,眼见已经是正午时分,随即憨厚的道:“若是贵人不嫌弃,就留在俺家用午膳吧,俺叔原本是太守家的厨子,俺小时候跟他学过一些时rì,手艺也算不错的。”
景帝张嘴想要拒绝,但想想要回去用膳,还要花费不少时辰,随即应道:“如此甚好,那就叨扰老丈了。”
耿老汉憨憨一笑,随即忙着去准备饭菜,一个侍卫接过刘彻递来的银针,也跟了上去。
(还有两章,不过会比较晚,11点40左右吧。。。。。呼呼)
;
第七十一章 所谓伊人
(呼呼,那么多兄弟的评语都说这本书厚黑,那么咱们来一章韩剧般狗血温柔的章节。。。呕吐吧,少年!)
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sè为伊忙。一支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在耿老汉家用过午膳,刘彻并未和景帝一起回宫,而是带着两个侍卫到内院看看。交代侍卫们在院门外守候,刘彻让门吏验证过早就准备好的内院腰牌,独自信步而行,逛逛这个汉朝最具后世气息的建筑群。
刘彻为内院倾注了大量心血,从最初的设计规划,到各种规章制度,师资力量,课程安排,后勤保障,几乎无一不是他绞尽脑汁,jīng益求jīng的产物。然而,他今rì却是第一次来到此处,心情有些感慨,更多的是骄傲。
午后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洒落在内院的林荫道上,一道道从天而降的光线,编织出一副美丽的图案。一阵微风迎面拂过,带来了阵阵的桂花香,香气浓郁,优雅怡人。
刘彻贪婪地吮吸着,想把那片沁人的芬芳吸入肺中,好让自己也感染那片香气.急促地呼吸,让香味在自己的呼吸道里打个转,便感觉整个人都变得轻盈,像经历了一番脱尘的洗礼,那么清新,那么舒畅。
“啊!”一直低着头往前走着的少女,没有注意到面前驻足不前的刘彻,和他撞了个满怀。轻呼一声,少女急忙要往后退,脚下却绊了一下,身子随即向后倒去。
刘彻忙伸出双手搂住少女纤柔的细腰,力气却用得稍微有些大,两人紧紧的靠在一起。
少女鬓角的发丝飘起,拂过刘彻的面前,淡淡的发香让有些闷热的午后多了一丝丝清凉。刘彻突然有些大脑短路,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竟然又靠近了些,皱皱鼻子用力嗅了一下,试图分析出到底是什么样的香味,以前从来没有闻到过。
少女微微的挣扎唤回了刘彻的心神,他连忙松开了怀中的少女,后退几步,有些尴尬的躬身道:“在下唐突了,望小姐莫要见怪。”
“不怨公子,是我没抬头看路。”少女的俏脸微红,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光洁的额头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刘彻看到地上有一册线装书,弯腰捡了起来,看了一眼封面,递给少女:“自然学?你是哪个学院的?”
少女急忙接过书,面上闪过一丝惊慌的神sè,不知该怎么回答。她并不是内院的学员,而是靠着临时腰牌能到图书馆借阅些书籍,如今又借宿在在内院的先生家中,眼前的少年看来有些身份,不知道会不会给先生带来麻烦。
刘彻见少女半晌没有回答,知道其中必有蹊跷,饶有趣味的打量着她。而少女感受到了他审视的目光,觉得自己不能表现出心虚的样子,忙壮着胆子,抬起头迎向了他的视线,眼神中没有丝毫慌乱。
刘彻见状,不由莞尔,不但没有移开视线,反而充满恶趣味的和她对视起来。渐渐的,刘彻竟觉得少女明亮的黑sè双眸宛如大海般深邃,清澈却不可见底,有种让人沉静的力量。
少女感觉到了他的目光的变化,原本微红的俏脸瞬间变得仿佛就要向外滴血一般,而且红sè还迅速向四周蔓延,额头和耳朵上也染上了淡淡的粉sè。
少女忙转过身,不敢再和他对视,心里砰砰乱跳,想抬腿就走,最终却没有迈开脚步。从小到大,沉醉于自己美貌的男子不计其数,却唯有对眼前的少年没有厌恶的感觉。从他清澈的眼光中,自己看到的是纯粹的欣赏,却没有丝毫的yín邪,更没有大多数男子眼中狂热的占有yù。看到他注视着自己,少女竟感到一丝丝的欣喜。
默默的站着,脑海中却闪过少年俊逸的面容,微微扬起的嘴角,挺直的鼻梁,给人一种神秘飘逸的气质。。。。
自己到底是怎么了?在乱想什么呢?少女回过神,懊恼的轻轻跺了跺脚,逃也似地跑了开去。
刘彻以为少女恼了自己,郁闷的摸摸鼻子,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无奈的耸耸肩,想来是被人当成登徒子了,希望不是回去搬救兵才好,否则太子光天化rì调戏民女的野史,恐怕要流传千古了。说不定后人会将其拍成电视剧《荒唐太子》,如果收视好的话,会换几个演员,重新翻拍《新荒唐太子》,甚至是《新新荒唐太子》。而且会在每个暑期都重播上两遍,一遍jīng简版,一遍jīng装版。(相信你们懂的)
事物的发轨迹往往不以人的意志所转移,刘彻看到少女远远的跑到一棵树下,那里正站着一大一小两个少女。刘彻见状,心中咯噔一下,不是害怕几人找他算账,而是他发现熟人了。陈曦,这个从小照顾自己的贴身侍女,就是烧成灰再冲进抽水马桶,他也能认出来。
出身少府陈氏的陈曦,忠心是毋庸置疑的,自打十二岁被送进宫中,就全心全意的照顾着刘彻这个小主子,至今已经快五年。汉初女子十五岁可以婚嫁,为了让陈曦不至于成为剩女,刘彻特意将她派到医学院管理这里的女学员。虽然她挂着个先生的名头,但更多是女学员的生活导师,刘彻严令她不得干预教学工作,因为她的破坏力实在是太强了。
少府陈氏一族小心谨慎,认真细致的血统根本没有一丝遗传到陈曦身上,粗线条,傻大胆才是她的真实写照。五年来,陈曦打碎的珍贵器物总价值几乎可以抵得上她老爹少府卿陈俞一百年的俸禄。刘彻偏执的认为,这比贪污**还要严重得多,毕竟贪官得来的钱用来包小三,买奢侈品,多少还能促进社会消费,陈曦则完全是破坏社会财富的侩子手。
所幸的是,刚才和刘彻相撞的少女似乎并没有向陈曦和她身边的小少女告状,而是和两人笑闹着往远处行去。刘彻不由深深舒了一口气,此地不宜久留,他挠了挠头,还是决定早点离开这个地方,随即出了内院,带着侍卫回宫去了。
(本来设计了一些情节,但实在不习惯写感情戏,太耗心神了。干脆先顺势结束这次见面,把刘彻和晴儿的真正结识往后放几章吧,有了这次相遇,以后再见面也就不那么突兀了。)
;
第七十二章 艾格连锁
在大汉的农户们欢庆丰收时,随着近百架水力纺车的投入使用和大量羌人女奴的人力补充,田胜终于赶在立冬前将十万套羊毛衣裤交付给少府,完成了姐夫景帝交办的重任。
景帝订下的价钱是每套千钱,田胜原本觉得利润不会太大,毕竟市面的羊毛制品也都在数百钱的价格。谁知当他大量生产后,才发现成本可以降低如此之多。羌人女奴不需要给工钱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当他大量收购羊毛时,那些大的羊毛商人们竟然相互斗气般的将价钱降了又降,最后的价格整整比市面上低了四成。
照此计算,田胜将从这笔zhōng yāng军订单中赚取近三千万钱的利润,然而他十分识趣的主动给少府卿陈俞打了八折,就当是为国效力了。不知内情的陈俞老爷子登时感动得不知道说啥好,逢人就夸皇后的兄弟就是有觉悟,其他皇亲国戚都只想着占少府的便宜,从未见过田胜这样往里搭钱的,而且一下就是两千万钱。其实田胜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万一把景帝宰得狠了,有钱都没命用,能赚到千万钱他就很满足了。
怪不得太子常说生产规模化可以大幅降低原料成本,从而提升利润率,田胜如是想。
然而,最令田胜高兴的,是艾格服饰取得的巨大成功。
和天上rén 激ān这些只能局限在长安城的服务行业不同,艾格服饰掀起了整个大汉的购买热cháo。由皇家实业集团入股,在六位皇子的诸侯国都设立了所谓的艾格服饰连锁专卖店,和长安城的艾格服饰旗舰店相互配合,同时铺货上架,只用了短短月余,艾格服饰就在整个大汉打响了名头。即使是在最南边的长沙店,虽然皮草的销量不高,但是羊毛服饰的销量却不小,这种轻便舒适的衣物,很受豪门贵妇的欢迎。
位于长安的艾格旗舰店更是火爆,所有的服饰几乎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刘彻在得知开业第一个月,就销售出近万套皮草时,咂舌不已,甚至起了建立动物保护区的心思。不过也只是念头一闪,就抛之脑后了,后世的很多动物之所以灭绝,更大的原因是在栖息地的破坏,至少短时间内,大汉的野兽还是杀不绝的。
刘彻放下手中的绢帛,望着西北的方向,思绪纷飞。齐山带着数十名羽林卫从狄道出塞,至今已经三月有余,想来应该归来了。若是一切进展顺利的话,西羌牲畜数量会大大的减少,这个冬天怕是难以撑过去的。
面临着巨大粮食缺口的西羌除了朝西域诸国动手,就只能劫掠大汉的边民了。窦婴到了陇西边塞后,倒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招募满了十五万新军,如今正一边cāo练,一边构建防御工事,想来西羌也会忌惮几分,不敢提大军犯境。
只是如此一来,从西羌运来的羊毛怕是会大大减少了,刚刚建立起来的纺织作坊,必须转而生产其他织物。种桑和养蚕的技术要尽快提高,一旦解决掉西羌,打通前往西域的道路,丝绸将为大汉换来无数的资源和财富。
焉支山下,是一片水草茂盛的天然草场,一支数十人的羌人游骑正在休憩,百余匹战马悠闲的吃着有些发黄的野草。游骑首领仿佛感受到长安城中那道期盼的目光,眼中露出一丝激动和兴奋。
“兄弟们,咱们回家!”一声令下,他率先翻身上马,领着下属们迅速朝东南方的狄道边塞奔驰而去。
皇家庄园内,长沙王妃陈婕正披着一袭火红的狐裘,在镜子前来回摆弄,看得刘发有些眼晕。自从艾格服饰旗舰店开业后,陈婕经常从天上rén 激ān学来些新鲜句子,把刘发折腾得够呛。比如“逛街是保持身形的仙法,购物是调节心情的良药”,就是这句狗屁不通的俚语,愣是让陈婕拖着刘发连续逛了三天的艾格旗舰店,买了十数件皮草和大半车羊毛衫。
刘发无奈的摇摇头,径直出了门,朝刘余的府邸走去。前些rì子,太子差人送来几只体壮翼长的草原鹞鹰,说是从匈奴使臣手上弄来,让哥几个闲暇时摆弄着玩。据说太子已经饿死了好几只,都没训成一只,想来已经认主的鹞鹰,比野生的鹞鹰要难训上不少。
谁知道,刘余和刘胜这两个整rì飞鹰走狗,不干正事的惫懒货,竟然如获至宝,还真的跟这几只鹞鹰较上劲了,连吃饭睡觉都要带着训鹰的棍子。短短十数rì,愣是把那几只鹰磨得野xìng全失,前几rì已经有鹞鹰开始主动进食了,想来离成功不远。今rì刘发正是要去看看,心里还盘算着等他们都训好了,怎么能弄来一只,以后行猎时该是何等的威风。
(要下班了,赶紧回家睡觉,这章算昨天的,总共四更,一万多一点吧。今天下班比较晚,补觉的话,11的更新可能要推迟点了,我估计今天只能三更,字数在7500---9000吧。这两天碰上新设备测试,没办法,大家谅解哈)
;
第七十三章 化工与环境
当景帝拿到孤儿院官田所有的亩产统计时,他有些疯狂了,一般的官田亩产全部在三石以上,而十亩实验田则是接近四石。那十块稻田的亩产更是稳稳的超越了四石,甚至通过那劳什子稻田养鱼,还收获了近千尾活鱼。
化肥!景帝双眼通红,如同发/情的公牛一般,以这辈子从未有过的长跑速度,一路从未央宫横冲直撞跑到太子/宫的书房,拎起刘彻的领子,不住的摇晃着吼道:“朕要开化肥作坊!立刻给朕开上一百间化肥作坊!。。。。。”
刘彻如同玩偶一般,被悬在空中来回摇晃着,头晕目眩,脸sè泛白,几乎要晕死过去。景帝的贴身侍卫们发现太子已经快不成了,却根本没有出言阻止,他们是死士,只管保护景帝的安全,其他人的死活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哪怕刘彻是未来的皇帝,也不能让他们开开金口。直到掌印太监孙全气喘如牛的追到此处,才赶忙上前阻止了这场悲剧,否则刘彻很可能成为史上死得最憋屈的皇位继承人。
呕!刘彻趴在地上干呕起来,良久后,才缓缓的舒了一口气,抬头瞪着面sè尴尬的皇帝老爹。眼见景帝的目光有些闪躲,刘彻又满脸怒容的指桑骂槐道:“孙全!你是怎么做掌印太监的?!连父皇都追不上?!你再晚到片刻,孤王可就命丧黄泉了!”
孙全当然明白太子并不是真的在责骂他,低着头退到一旁不发一语,只是从不断颤动的眉头和耸动的肩膀,可以看出他正在努力的憋着笑。
咳咳!景帝不满的清咳了两声,若无其事的道:“没事了就给朕起来!瞧你哪有个太子的样子!”
刘彻哑然,心中腹诽不已:做皇帝也不能这么无耻吧?倒是老爹你哪有个皇帝的样子?当然,给他一百个胆子,也是不敢宣之于口的。否则景帝一旦恼羞成怒,他就要趴在床榻上高唱菊花残了。
刘彻只能缓缓起身,丝毫不顾礼仪的瘫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他是绝对不会正襟危坐的,重生十年来,他一直没习惯汉朝的跪坐,实在太考验膝盖。景帝瞟了他一眼,没有多说什么,也默契的没有坐毡席,而是坐到了上首的椅子上,毕竟不能让儿子高老子一头不是。
两人半晌无语,有些理亏的景帝只得率先打破了沉默:“皇儿打算什么时候营建更多的化肥作坊?”
刘彻难得见皇帝老爹服软,气也消了大半,摇摇头道:“父皇莫要心急,营建再多的化肥作坊也没用,硫酸的产量跟不上。”
景帝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皱着眉头,王霸之气四溢的大手一挥:“那就多多营建那劳什子硫酸作坊嘛,皇儿不必诸多顾虑,如此利国利民的大事,谁敢随意掣肘,这大汉就容不下他了!”
刘彻满脑袋黑线,老爹果然还遗传了高祖的痞/子气,别看平rì一副温良恭俭的模样,可一旦急眼,撕下伪善的面具,杀人都不带眨眼的。当然,他也能体谅景帝的心情。在汉初,商业还不是很发达,九成以上的赋税都来自于田税。化肥能让亩产增加五成以上,就相当于后世的所谓GDP凭空增长了接近五成,即使是换做后世的国家首脑,也肯定淡定不了。一旦实现,流芳百世是板上钉钉的。
理解归理解,但刘彻并不是神,只得无奈道:“不是儿臣不想立刻营建硫酸作坊,只是这硫酸作坊需要大量的水源和土地,一时解决不了,须得等河道冬季枯水,方能引渠修建啊。”
景帝一听,连忙摇头,冬季再修建硫酸作坊,那等产出化肥,怕就赶不上chūn耕了,随即疑惑道:“即是需要水源,为何不直接营建在河边?如今八水绕长安,还怕找不到地方?”
刘彻闻言,面露慌乱,连连摆手:“不可!万万不可!”
作为后世的化工专业硕士,刘彻太了解化工产业对生态环境照成的破坏了,不但会污染河水,更会污染地下水,一旦化工废液渗人地下,就会遗祸万年。这就是为什么他在少府的硫酸作坊所有的水池和水渠都要铺上瓷砖的缘故,虽然不能百分之百阻止,但还是要极力避免的。
除了化工产业,到现在为止,刘彻还弄出焦炭的生产,钢铁的冶炼这些高污染的产业,在他没有把握完全控制环境污染问题前,很多技术他都要牢牢控制在手中,是不会传播到民间的。他不希望大汉帝国出现西方工业化期间那种烟囱林立,浓烟滚滚的景象。后世的新中国,迫于无奈的选择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全民为此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刘彻宁愿适当的降低发展速度,也决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在大汉帝国。
眼见景帝面露不悦之sè,刘彻思索片刻,解释道:“父皇,制作这硫酸之时,会产出一些毒物,若是流入水源,人畜饮用后,会有大害,于国不利啊!”
景帝有些不信,追问道:“既是硫酸会产出毒物,为何制成的化肥又可以施用于田地之中,皇儿难道不担心产出有毒的谷物?”
刘彻哑口无言,不知该如何解释这种复杂的化学原理,只得违心的欺瞒道:“父皇英明,所以化肥也须得控制用量,正如附子入药,适量可治病,过量即杀人,是一个道理。”
景帝略微思考了片刻,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幽幽道:“皇儿且给朕说说,那毒物的坏处。”
刘彻见他的态度也些许软化,长舒了一口气,将后世一些发生化学泄露的事故稍加修饰娓娓道来,试图彻底打消景帝大肆建立化工作坊的心思。
景帝一边认真的倾听,一边点头,突然眼睛一亮:“皇儿,你刚才说那劳什子氯气,可以一瞬间杀死数千人?那若是弄上一些,和匈奴人交战时突然放出,岂不是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将其全歼?”
刘彻闻言,心底一片恶寒,帝皇的心思果然狠辣啊,感情自己说得口干舌燥,全是做了无用功,景帝的真正目的根本就不是想知道毒物的危害,而是想弄清楚毒物的效果吧。刘彻暗骂自己的嘴巴太大,小觑了汉人的智慧和好战xìng。只是听到化学品的毒xìng,就能想到使用化学武器了,真要知道核能的威力,不会硬逼着刘彻造核弹吧?
刘彻思考了片刻,尽力用景帝能听得懂的话解释道:“父皇的想法确是好的,只是暂时还无法施为。这氯气如水汽一般,飘忽不定,极难保存,若想杀死数千人,恐怕需要在战场放上数万个陶罐。只有如水汽变成水一般,将那氯气变成液态,方能大量运送,如今暂时是没办法了。”
景帝恍然,他虽不懂科学,但基本的生活常识还是有的,大概能理解刘彻的几分意思,颇有些失落道:“若是如此,倒是可惜了。”
刘彻见状,赶忙将话题引了回来:“父皇既已知晓毒物的危害,是否能将这硫酸作坊和化肥作坊的事交由儿臣处置?儿臣定然不会耽误农事的。”
景帝犹豫了片刻,他知道若依着刘彻的意思,这化肥的产出定然要慢上不少,数量也不会太多,颇有些不甘心:“如是交由你去办,来年可供应多少化肥?”
刘彻在心里稍微计算了一下,胸有成竹道:“当可供应京畿司隶校尉部七郡的所有田地。”
景帝闻言一愣,显然如此庞大的产量大大超乎他的意料之外,顿时来了jīng神:“皇儿所言属实?你可知七郡的农田千万亩,若是焚林垦荒,还能获得更多!”
“儿臣自然知晓,只要父皇答应儿臣一个请求,儿臣担保来年供应京畿农田的化肥不虞使用。”
景帝眯着眼睛,示意刘彻继续说下去。
“儿臣恳请父皇应诺,京畿之处不再焚林垦荒,并在诸水上游处实行封山令,禁伐令!”刘彻面容一肃,郑重的站起身来躬身道。他实在不愿意看到如今水草丰美,植被茂密的京畿道变成后世的黄土高原。即便整个大汉的人都不理解他的举动,他也要依靠强硬的政治手段实施环境保护。
景帝见他说得郑重,不由重视了几分。刘彻在景帝眼中,向来是个随xìng洒脱的惫懒儿子,难得看到了他如此执着的一面。景帝知道他从来不会无的放矢,想来定是有不得不为的理由。他认真思考了片刻,犹豫道:“朕倒是可以答应,只是这豪门权贵有诸多封地,封山令和禁伐令一出,恐怕朝堂之上又要掀起波澜了。便是你皇祖母,怕就难以答应。”
刘彻满脸诡异的笑道:“父皇无须担心,需知化肥还握在咱们手里,儿臣只担保官田的化肥供应,私田若想要,便不是谁都能买到的,想来那些权贵都能分清孰轻孰重。再说这建作坊所需的银钱,还得着落在他们的头上。。。。。。”
景帝看着他满脸无耻的样子,欣慰的点点头,表示极度的赞赏。
(呼呼,补了一觉,jīng神好多了。今天晚上还要去公司测试设备,所以晚上九点有一章,凌晨也能更一章,应该都是三千字以上,我争取总共更一万吧。)
;
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刘彻今rì喜出望外,因为他看到了金子,黑黝黝的金子!望着眼前满满一桶粘稠的深褐sè液体,他兴奋得发狂。后世东汉的班固所著《汉书》中就记载了在高奴县有可以燃烧的黑水,唐朝段成武的《酉阳杂俎》也记载了“高奴县石脂水腻浮水如采以燃极明”。刘彻认定那就是自流原油,随派人前去寻找,如今真的出现在他的眼前。
石油作为工业的血脉,是刘彻推进大汉帝国工业化进程的关键一环。在无法开采石油的情况下,原油自流井的发现,极大的加速了他的发展计划。更为难得的是,高奴县隶属上郡,距离长安不过数百里,且道路畅通,十数rì便可运至。
当然,刘彻不是神,不可能凭空制造出石油分馏设备,在这个连特种钢材都没有的时代,想要造出石油分馏塔,成功几率和造宇宙飞船是一样的,完全是零。然而,做为穿越众,作为化工系硕士,只要一个小小的变通就可以了。
既然无法分馏石油,那蒸馏则是完全可行的。分馏,其实可以理解为多次蒸馏。蒸馏,一般得到的气体经冷凝后是有用的,残留物质是杂质要舍弃的,如得到蒸馏水。而分馏,则是所有的都有用。
没办法控制温度,分馏出各种不同的成分,那就完全蒸馏嘛,汉朝人烧水总是会的。至于蒸馏设备,跟硫酸的制取工艺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只要把硫酸反应釜的开口方向换成横向,出气口上移少许就可以了。毕竟都是收集气体,只不过是加热固体和加热液体的区别罢了。反正现在弄出汽油,航空煤油,柴油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也没用,刘彻暂时只需要两种东西,一种叫灯油,一种叫油渣。
在汉代,百姓姓家点灯用的油是根据实际情况各有不同的,象菜子油,花生油,棉子油,松子油等植物油都有地方用于点灯,其中豆油是用的最广,至于林区则是点松明。而王公贵族则多采用燃点低,烟小的动物油脂作为燃料,通常使用带有导烟管的烛盘灯和可在灯盘中间放置灯芯的烛钎灯。若是从石油中蒸馏出灯油,利润会非常可观。
而刘彻真正想要的,原油蒸馏后的残渣——石油沥青。石油沥青sè黑而有光泽,具有较高的感温xìng。由于它在生产过程中曾经蒸馏至四百度以上,因而所含挥发成分甚少,但仍可能有高分子的碳氢化合物未经挥发出来,这些物质或多或少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问题长久困扰着刘彻,如今这个问题几乎是迎刃而解。
其实刘彻也曾经考虑过烧制水泥,因为很多穿越小说都将烧制水泥作为造桥修路的首选任务。然而实际动手后,刘彻发现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不由仰天长叹:恶毒的作者!为什么不给我主角光环!!
其实汉代就有类似水泥的混凝物。秦始皇修通往南岭的路就是用石灰,糯米水,姜汁,草木灰、泥、沙混合而成。而秦代的长城,则是先将一份调水极少的石灰,混合两份砂、小石子倒进两层木板中间,接着用木槌将木板中间的混合物夯得结结实实,再在上面浇上水。二三天后待里面的混合物凝结住了,就可以拆去木板移到另一段再行建造了。
在南北朝时代,出现一种名叫“三合土”的建筑材料,它由石灰、黏土和细砂所组成。到明代,有石灰、陶粉和碎石组成的三合土。在清代,除石灰、黏土和细砂组成的三合土外,还有石灰、炉渣和砂子组成的三合土。以刘彻现代人的眼光看,三合土也就是以石灰与黄土或其他火山灰质材料作为胶凝材料,以细砂、碎石后炉渣作为填料的混凝土。
刘彻早就让下人按照古籍的叙述试验了各种方式,然而却无奈的发现一个现实——这种古代的伪水泥,成本低,制作简单,但是用来建造城墙甚至房屋的地面自是极好,但是用来修路就有很大的缺陷了。这种低粘合度的刚xìng道路,一旦长期经受金属车辙的碾压和铁质的践踏,表面结构会承受全部的冲击力,造成大量崩裂和坑洞,而维修却极为困难。古人并不会比现代人笨,如果三合土真的适合用来修路,哪还轮到咱们的穿越众cāo心。
刘彻可不希望造出坑坑洼洼的道路。在他的规划中,整个大汉帝国的几条主干道至少要达到后世二级公路的标准,而不是这种后世新中国村村通的所谓“公路”。
想要烧制出符合这种标准的现代水泥,根本不是拿石头随便烧烧就可以的。水泥的生产过程一般分为两磨一烧。首先要将石灰石,铁粉,砂石等材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好,进入生料磨内磨制成粉,然后将这种粉送到旋窑内,经过大约一千四百度左右的高温煅烧,就制成了水泥熟料。水泥熟料再加上一定量的混合材(如矿渣,粉煤灰),石膏再进入水泥磨粉磨成粉。
也就是说,煅烧,搅拌,粉碎缺一不可。
当然,搅拌可以用人力进行,派出一大批奴隶,还是可以勉强满足生产的。至于粉碎,在这个没有机械动力的时代,在这个没有大型金属成型设备的时代,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河边建立大型水车,并且手工制造大量的金属部件和备用的配件,只是成本非常高昂。
如果说刘彻能不惜成本的解决搅拌和粉碎问题,但煅烧的难度,最终让他选择了暂时放弃。旋窑,阿弥陀佛!一千四百度高温,圣母玛利亚!冶铁炼钢都才一千度出头,整个大汉唯一能完成煅烧要求的炉窖,只有刘彻用来烧制玻璃的窖口。不但使用了焦炭,还使用了大型的鼓风设备,成本暂时不提,若是有这样的窖口,烧制玻璃不和烧制水泥哪样更划算?
总之,就在刘彻决定暂时放弃修路计划时,石油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唯一可行的沥青道路终于有了着落。后世的高速公路使用的都还是沥青路面,是采用炒拌料(象糖炒栗子一样用沥青炒碎石)铺设的,透水xìng好,下雨天不易( 汉武挥鞭 http://www.xlawen.org/kan/38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