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汉武挥鞭 > 汉武挥鞭 第 28 部分阅读

第 28 部分阅读

    狡诈的恶魔,他们勤劳而富有智慧。哪怕是不识字的王婶,也会认真的把养殖场的各种章程带回家中,说是让家里的儿子每日为她念上无数遍,直到她能牢牢记在心里,平日做事从未出过丝毫差错。

    孵化室的壁炉烧得很旺,墙角的温度计上,水线接近四十格。呆了一小会,楋跋子就热得浑身冒汗,可是也不好脱下身上的大袄子,小脸渐渐的有些微红。

    “登记完的就赶紧走,如今鸡仔还在育雏室,就算让你们拿回去,也养不活!”孵化房的管事眼见室内愈发憋闷,还热了不少,不耐烦的开始往外赶人。

    根据养殖场的章程,这孵化房对冷热的要求很高,冬季过于干燥,还要不时往地上洒些水,实在容不得这么些人留在里面。王婶赶忙上前,找孵化房的管事记录下自己需要的鸡仔数量,随后带着楋跋子无奈的回到了鸡舍。

    冬季的夜总是来得特别快,长安城的暮鼓响起时,天已经黑了。王婶和守夜的管事交接完毕,披上大袄子,正要出门回家,却看见楋跋子还在认真的查看着温度计,心中不由母爱泛滥起来。

    自打王婶进了这养殖场,楋跋子就鞍前马后的跟着她,懂事,勤快,小嘴也甜。王婶一直想生个这般贴心的闺女,可惜肚子不争气,和王老实成亲十来年,也就生了狗蛋这个小兔崽子。楋跋子也可怜,十二岁的小女娃,就被掳来做奴隶,没日没夜的干活,这辈子怕是再没机会见到家中的爹娘了。

    作为一个身处京畿的大汉妇女,王婶对羌人实在没有太大的恶感,毕竟他们不如匈奴人般凶悍。在汉人心中,大汉是远远强于西羌的。王婶打心理上就有同情弱势的本能,再说保家卫国,抵御外族如今也只是爷们的事,还轮不到妇女出面。所以楋跋子的羌人身份,并不妨碍王婶对楋跋子的怜惜。

    王婶走过去摸了摸她的小脑袋,慈爱的问道:“楋跋子,明日你是不是不用干活。”

    楋跋子咧开小嘴,露出小酒窝,高兴道:“是啊!明日轮到我歇息呢。”

    “恩,正好明日婶子也歇息。眼看快过年了,明日婶子带你到东市扯些料子,做身新衣裳,想来你还没到过长安城吧?”

    楋跋子闻言,鼻子一酸,眼眶瞬间变得通红,大滴大滴的泪珠顺着脸颊滚落下来。养殖场对羌人女奴的管理很严,不允许踏出院门半步。像楋跋子这样的羌人监工,虽然每月可以轮休三日,但却也不得外出。除非有管事愿为其担保,在入夜前必须将其送回。若是羌人监工逃走,为其作保的管事便会被辞退。

    汉人管事们自然不愿平白为自己找麻烦,养殖场建成至今,还从未有过羌人监工外出的记录。王婶提出明日要带楋跋子去东市,此中情谊,重若泰山,怎能不令她感动?

    “好啦!傻孩子,该高兴的事,哭啥?”王婶将她揽在怀里,轻轻抚着她的背,心疼不已,劝慰道:“明日起得早些,别赖床,晨钟一响,婶子来接你啊。”

    楋跋子紧紧搂着王婶的腰身,把头埋在她的臂弯里,哽咽着低应了一声,感到久违的温暖,让人心里暖洋洋的,很舒服。

    (呼呼,也许有些兄弟不喜欢看这样的章节,但是楋跋子这个角色是一条线,小弟必须适当交代一些她的心路历程,很快大家就会明白。)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一百零二章 意外相遇

    大雪新停,冬日的暖阳将淡淡的金光洒落在长安城,洁白的雪地上泛着熠熠的亮光。

    长安各市平面皆为方形,市井门垣之制很严。市井四周筑有围墙,经市门方可出入。市的三面设门,门面三开,市门东西相对。

    坊市内的积雪有专人清扫,并不厚,丝毫阻碍不了源源不断进出的人潮。楋跋子站在市门外,看着市里熙熙攘攘的人潮,心中有些慌张,紧紧的揽着王婶的胳膊,生怕和她走散了。

    王婶拍拍她的小手,安慰道:“怕啥?原本想赶个早市,谁知还是耽误了些功夫。如今开市都大半晌了,人自然多些。”

    楋跋子红着小脸,低声道:“俺在草原上从未见过这么多人。”

    王婶刮了一下她的小鼻子,道:“别老说草原的事,不然就白瞎了俺花功夫帮你打扮。”

    楋跋子懂事的点点头,示意自己知晓了。清晨王婶早早赶到了城外的养殖场,看到楋跋子虽穿着汉人的衣服,却梳着羌人的发辫,不由一拍脑袋,暗自懊恼自己思虑不周。赶忙将她拉到屋子里,将发辫尽数解开,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就是所谓的“总角”,是**岁至十三四岁的汉人少年寻常的打扮。

    虽然大汉承平已久,长安城内有不少外族客商和使节往来,但汉人心中对外族人甚为鄙夷,认为他们都是蛮夷之人。若是王婶带着个外族小女娃逛东市,不说遭人白眼,单是买东西的价钱怕是都要贵上不少。

    这么一折腾,可是花了不少功夫,待她们赶到长安东市,早已日上三竿了。咕噜噜,一阵轻响传来,王婶眯着眼睛,打趣道:“小丫头,饿了吧?”

    楋跋子微微点头,羞赧道:“恩,忘了用早膳。”

    “正好,婶子也有些饿了,咱找个好地方歇歇脚,填填肚子。”王婶带着她走进坊市,沿着隧道(就是通道,不是后世的隧道哈)快步往前走,在密集的人群中灵巧的穿梭着。

    坊市内的隧道中央相交如十字形,隧两旁夹以陈列商品的列肆建筑。商肆皆分列成行,井然有序。靠市墙有堆放货物的邸舍。列肆之制,既便于管理,亦便于交易。商人凡营于市者,皆登记入册,谓之市籍。凡有市籍者,须向官署缴纳市租。

    值得一提的是,市租原属皇帝御用敛利机构少府的收入。前些日子在太子刘彻的强烈建议下,景帝下诏,今后的长安市租减半,剩余所得将尽数缴纳国库。朝野闻讯,皆称天子贤明,需知长安坊市每年缴纳的市租高达数千万钱,抵得上一个大郡所缴租赋了。皇帝陛下能舍弃如此重利,实在算得上让利于民。

    肉行两侧的肉肆摊子上摆满了鱼,牛肉、羊肉、猪肉。虽然名为肉行,但除了肉肆,还有菜肆,卖些蔬菜,姜韭,枣,橘及山野杂果。甚至还有卖豆酱和大干鱼、小杂鱼、干肉、干果(栗)、干菜的杂食铺子。

    看到不少百姓正在和铺商谈着价钱,让楋跋子满是感慨。在草原上,虽然家家都养些牲畜,但并不是谁都能吃得起肉的。普通的羌人,大多吃些糜子和青稞,若遇到灾荒,更是要寻些草籽和野菜。而寻常的大汉百姓,却有钱买来各种吃食,实在比羌人的日子好上不少。

    王婶挽着楋跋子穿过占地颇广的肉行,在食行的一间铺子前停下脚步,微微喘了口气道:“累坏了吧?总算到地方了。”

    楋跋子抬头一看,发现眼前这个铺子和旁边的诸多食肆颇为不同,铺子的正门和冲着隧道的这面墙,全部是透明的深绿色玻璃。而铺子里的其余墙面上,都贴上了洁白的瓷砖,冬日的暖阳照射进去,整个铺子显得分外亮堂和洁净。铺子里没有汉人常见的食案和席子,而是用的桌椅,桌子上套着麻质的桌布,布置得很整洁。

    楋跋子在养殖场里是见过玻璃和瓷砖的,听汉人管事们说都是颇为难得的事物,即使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想来这铺子的主人颇有来头,楋跋子扯扯王婶的衣袖,犹豫道:“婶,这样金贵的地方怕不是咱们能进去的。”

    王婶笑道:“啥金贵不金贵的,这铺子是俺家那臭小子和几个同窗合伙开的买卖,还敢不让俺这当娘进去不成?”

    “啥?这。。。是狗蛋哥开的?”楋跋子惊讶的长大小嘴,有些不可置信,王婶虽说是养殖场的管事,但一直都是平民的打扮,不像是家中有权势的样子啊。

    王婶看到她的小模样,就知道她想岔了,却也没工夫跟她解释,揽着她径直进了铺子。

    “哟,王婶来了。”一个肉嘟嘟的矮胖少年迎了上来,亲热的招呼道,还特意将两人安排在窗边的桌子旁坐下,以便能晒晒冬日的暖阳。

    “今日狗蛋他们都去私学了,你怎的还在铺子里招呼客人?不是请了几个人手吗?”王婶皱着眉头,似乎有些不高兴,语重心长道:“买卖虽要紧,但也不能误了学业啊!”

    “眼看要过年了,俺这管账的,自然要到铺子里将开张至今账目算清楚。正巧今日私学里教的是五经,俺是商家子弟,学了五经也做不得官,干脆和先生告了假。”矮胖少年挠挠头,解释道:“这不正巧碰到王婶大驾光临,俺自然要亲自招呼啊。”

    “你倒是嘴甜,那就先来两碗豆浆,再上两个鸡蛋灌饼,两个煎饼果子。”王婶麻溜的脱口而出,显然是常客了。

    矮胖少年笑道:“好咧,您等着,马上就好!”

    片刻后,矮胖少年端着盘子将王婶点的吃食送了上来,一一摆到桌上。他又和王婶闲聊了几句,便到后堂算账去了。

    楋跋子小口抿着碗里的豆浆,觉得很香很甜,而且没有丝毫膻味,比草原上的羊奶好喝多了。那鸡蛋灌饼和煎饼果子也都是从未见过的吃食,又酥又脆。对小女娃而言,这种甜甜的油炸食物自然是很合胃口的,楋跋子吃得有些急了,差点噎着,赶紧灌了口豆浆,这才缓过气来。

    一旁的王婶见她脸上沾满了油花子和豆汁,自是哭笑不得,忙掏出手帕,轻轻的帮她擦拭起来,有些心疼道:“傻丫头,慢慢吃,没人跟你抢,不够再上就是啦。”

    楋跋子眼眶又有些泛红,抬头正要说些什么,却顿时呆住了,瘦弱的身子不住的颤抖起来。一个身材敦实的青年男子此时正站铺子外,隔着透亮的玻璃窗,直勾勾的盯着楋跋子,眼中满是讶异和激动。待得两人的目光交织,青年男子微微的点头示意,小心的扫视了一下四周,似乎在顾忌什么,随即头也不回的缓缓离去。

    楋跋子心中咯噔一下,却尽力让自己的脸色保持平静,不让王婶看出一丝端倪,内心却是激动不已:“没错!是臧素尔哥哥!他没死!”

    臧素尔是参狼部落酋长狼王嘎什的儿子,而楋跋子的阿妈格桑,是嘎什的妹妹,也就是臧素尔的姑母。臧素尔由于母亲是汉人女奴,一直不受嘎什的重视,倒是格桑颇为喜爱这个乖巧的侄子。

    格桑嫁到卑禾部落后,膝下无子,只有楋跋子一个女儿,便常常把臧素尔接过去住上些时日,当成儿子般疼爱。楋跋子很喜欢缠着臧素尔,听他讲些草原上的传说。伟大的英雄,美貌的仙女,臧素尔哥哥总是能讲得栩栩如生。可以说,两人的关系宛如亲兄妹一般。

    当初楋跋子从阿爸口中,听到参狼部落被草原马贼全歼的消息,连续好几天从噩梦中惊醒。总是会梦到臧素尔哥哥满脸是血的倒在地上,苦苦的向她求救。直到部落里的萨满开了些安神的草药,才渐渐睡得安稳了些。谁料不久后,她也在一次外出游玩时被捕奴人掳到了汉人的地界。

    不曾想,楋跋子竟在大汉的国都遇到了她的臧素儿哥哥,心中激动之余,不由患得患失起来。臧素尔哥哥怎么会在这里?为什么一身汉人的打扮?他是来救我的吗?可为何又匆匆离去?。。。。。。。

    长安城的某间驿馆里,一个肥头大耳的中年男子正恼怒万分的瞪着跪倒在地的几个侍卫,狠声道:“给我仔细找,一定不能让他逃了,死活不计!他知晓的事情太多了,若是传扬出去,牵累到主公,不但我等性命难保,恐怕全家老小都不得好死啊!。。。。。。”

    (呼呼,下班太迟,更新有些晚了,这章算昨天的第三更。周六,也就是今天,还有两更。)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正在看爸爸去哪里,晚点更新哈

    陪女朋友看爸爸去哪里,小孩子太萌了,哇哈哈

    俺也奔三了,争取多攒点钱,明年结婚,生个娃娃。。。。

    更新晚一点哈,大家见谅

    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与炸药 (上)

    (很多兄弟质疑为什么不做火器,接下来两章解释,后续还有发展,不急。)

    景帝中元二年,随着年节的到来,正是拉开了序幕。皇室实业集团的股东们,不但分到了大量的红利,还获得了一种名为“鞭炮”的新奇事物。

    典属国公孙昆邪的府邸中,下人们正忙碌着准备年夜饭,各式精美的膳食渐渐摆满了正堂的数个大圆桌。由于天水郡太守李广在外掌军,长安李府中仅有十二岁的长子李当户看家,公孙昆邪所幸把李当户也留在府中,一起守岁。

    公孙贺和李当户前些日子已升任太子中庶子,秩俸六百石,比起同龄人,也算官居高位了。虽然还未成丁,但由于两人掌军已久,隐隐有了些威势。公孙昆邪出身匈奴,性情本就豪迈,不拘小节,倒也没摆长辈架子,甚至还让公孙贺和李当户与他同坐首桌,搞得两人汗颜不已。

    公孙府中的其他公孙族人,对此也没有任何非议。他们如今虽入了汉籍,但好歹保留了几分草原民族的性情,本就以强者为尊。在实力面前,辈分根本不是问题,公孙昆邪的几个叔父都还在世,可仍然以他为尊。

    所幸公孙贺性子惫懒,李当户更是神经粗大,三两坛老酒下肚,两人尽皆醉眼惺忪的揽着公孙昆邪称兄道弟,差点被把几个公孙家的老爷子活活呛死。倒是公孙昆邪不以为忤,反而骄傲的看着自己的宝贝儿子,开怀大笑。

    作为管理少数民族内外事务的典属国,军臣单于亲率十数万匈奴入侵雁门,最后却无功而返的消息,自然瞒不过他。联系到彼时公孙贺离家数月,回来后便以十二稚龄,破格晋升太子中庶子,公孙昆邪肯定自己的宝贝儿子定是在雁门立下了大功。出身将门之家,还有啥事比立下赫赫战功更能光耀门楣的。虽然事涉机密,不能宣之于众,但公孙昆邪今日作为,就是向族人们隐晦的宣布,公孙贺就是下任公孙家主。

    随着夜幕降临,下人们在前院点起篝火,取出了准备好的竹节,扔进火里,竹腔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得竹腔爆裂,从而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

    孩子们纷纷从正堂跑了出来,围着火堆叽叽咋咋的笑闹着,小脸上写满了兴奋。醉眼惺忪的公孙贺兴致一起,离开酒桌,吩咐仆役取来几挂鞭炮,摇摇晃晃的走到院子里的篝火近前,抬手就往篝火里扔。

    “不好!快退!”紧随其后的李当户见状,面色大变,朝众人大吼一声,随即拎着公孙贺的领子往后扯。

    噼里啪啦一阵巨响,篝火乱舞,火星四溅。大量红色的小炮仗被炸飞,打到四周的众人身上,为数不少的还会随即炸开。前院登时一阵鸡飞狗跳,妇女的尖叫声,孩子的哭喊声,男人的呼喝声,混合在一起,吵杂不堪,看得家主公孙昆邪眼皮直打颤,气得胡子往上翘。

    皇家实业集团遣人送来这鞭炮时,就曾细细交代过用法,还曾演示了几遍,再三言明需小心使用。如今宝贝儿子如此胡来,实在搞得公孙昆邪哭笑不得。然而,当他看到不少族人的衣裳上被炸出焦黑的小孔,裸露在外的肌肤上也被炸出灼伤,公孙昆邪开始正视这鞭炮的威力,眼中颇多玩味。

    顶级权贵的家主中,坏蛋肯定不少,蠢蛋是绝对没有的。这个大年夜,随着北阙甲第接连响起震天的鞭炮声,许多大汉权贵开始认真审视情势。他们清醒的意识到,皇家实业集团赠送给股东大量鞭炮的目的,恐怕并不是陛下和太子所谓的与民同乐,而是一种宣示和警告。他们丝毫不怀疑,看似毫无杀伤力鞭炮,若集齐一定数量,威力定然颇为可观。

    照常理,帝皇手里有这种东西,往往会藏起来,作为后手,以备不测。然而陛下如今堂而皇之的宣之于众,个中寓意就颇为耐人寻味了。

    在长乐宫用过家宴,返回未央宫御书房的景帝,微眯着眼睛,看着侧席的刘彻,幽幽问道:“皇儿适才为何答应多给梁王两车鞭炮?”

    刘彻满脸无辜的样子:“儿臣方才将皇叔似乎很有兴致,便随口答应了。”

    景帝眉毛一扬,鄙薄道:“莫要唬弄朕,按你的奸猾性子,自然知晓梁王打的什么主意!”

    “皇叔还能打啥主意,不过就是想弄清鞭炮的底细,说不定还想私下偷偷多造些罢了。”刘彻撇撇嘴,戏谑道:“与他一般想法的权贵,怕是不少,想来已经有人已分拆查验了。而鞭炮里的黑火药,用料简单,多调和几次,并不难知晓配方。”

    景帝颌首认同,略微疑惑道:“哦?既知如此,皇儿为何要将如此利器宣之与众?”

    “黑火药哪算得上利器?不过就是个挣钱的玩意罢了。前些日子,儿臣不是在羽林营向父皇展示过黑火药制成的各种兵器?父皇觉得可以大用?”

    景帝思考片刻,摇摇头:“你做的那些装着黑火药的陶罐,需得预先用火折点燃引线,即使陶罐内多装些碎石铁片,也只限于守城时方有些用处,遇上匈奴铁骑,怕是没多大效果。”

    刘彻耸耸肩,道:“父皇所言极是,不管是射程还是威力,都远远不足。若是用于野战,顶多让敌军惊慌片刻,实在没多大功效。再说这黑火药极易受潮,遇上雨季,一旦管理不善,也再不能用了。而且黑火药遇火即燃,若是大量储藏,隐患甚大,恐怕未伤敌先伤己。”

    景帝皱着眉头,颇为不甘心的追问道:“然而这黑火药若是集齐数量,威力还是颇为可观的,难道皇儿没有其他的好主意?”

    “儿臣倒是可以做出火铳和火炮,靠着黑火药将弹丸射出百步外,只是威力太小,射程过短,暂时野战还用不上。”刘彻沉默半晌,无奈的回答道。

    刘彻深深明白,即使黑火药出现千年后,到明末,装备着火铳和火炮的火器营,在野战中,还是被满洲八旗骑兵虐得找不着北。这也是他不屑于隐秘**的根本原因,刘彻根本不相信梁王和大汉权贵能凭着黑火药弄出大杀器,否则就是侮辱了整个中华民族千余年的智慧。

    刘彻搞不懂的是,其他带着主角光环的穿越者为啥死守**不公布,还要重兵把守火药作坊,纯粹扯淡嘛!**,唐初就有一硝二磺三木炭的说法,而最佳配比75:10:15在晚唐就彻底被百姓熟知了。中华历史上,哪个皇朝是被黑火药搞翻的?!保密就是纯粹蛋疼的做法!

    直到冶金术大幅进步,才使得手持的火药兵器如火枪成为可能。然而黑火药的能量低、威力小,燃烧时有烟和固体残渣,使火器威力和效率极低。直到无烟火药、**以及硝化纤维(硝酸绵)等炸药的出现,才真正形成了热兵器压倒冷兵器的绝对优势。

    景帝沉默半晌,幽幽问道:“过些日子,就要进军河南之地了,届时可否派上些用场?”

    “儿臣可以制作一种叫炸药包的火器,但内里包裹的不是黑火药,而是所谓的高爆炸药,用黑火药为引火药,轰塌城门和城墙是毫无问题的。”刘彻沉吟片刻,认真道。

    “如此甚好!此番大战,免不得攻城,若是能轰开城门和城墙,必能大大减少我大汉将士的损伤!”景帝精神一震,急忙坐直了身体,显然极为重视:“若真如皇儿所言,实乃大功一件!”

    刘彻胸有成竹道:“父皇尽管放心,一切包在儿臣身上。”

    的确,作为化工硕士,高爆**对于刘彻并不难。

    硝化纤维不过就是将棉花浸于硝酸和硫酸混合液中,洗掉多余的酸液。把硫酸和中性脂肪一起加热,就可以分离出甘油,将半份甘油滴入一份硝酸和两份浓硫酸混合液中可制得**。将木浆与**混合,可制成高爆型的液体达纳炸药。而**中加入硝化纤维,即可制得胶质达纳炸药。

    而后世的“现代炸药之父”诺贝尔更是将硝酸铵加入达纳炸药,代替部分**,制成更加安全而廉价的“特种达纳炸药”,又称“特强黄|色火药”。

    可以说,随着大量硫酸工厂的落成,特种达纳炸药的所有原料都以完备,只要刘彻愿意,他随时能制造出大量的特种达纳炸药。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一百零四章 鞭炮与炸药 (下)

    在景帝的再三催促下,刘彻终于赶在第一次春雨降临前,完成少量特种特纳炸药的试制。为了向皇帝老爹展示高爆炸药的威力,刘彻甚至停止了数个玻璃窖口的生产,不惜工本的纯人工烧制出数百石水泥,品质毫不逊于后世的一般水泥。

    羽林营的校场内,如今已耸立起两堵坚墙。其中长达数十丈的黄褐色高墙,全用黄土夯砌而成,高四丈,基宽(厚度)五丈,完全仿制长安城的围墙营造而成;而另一堵仅有十丈长的浅灰色矮墙,是太子詹事府上的“御用”泥瓦匠,修葺的水泥混凝土墙。由于水泥数量有限,水泥的高与基宽都仅为两丈。

    远远望去,水泥墙比黄土墙整整小了好几圈。景帝站在校台上,饶有趣味听完刘彻的解说,捋了捋胡子,问道:“依皇儿所言,那堵小小的水泥墙,比长安城的城墙还要坚固上许多?”

    事实胜于雄辩,刘彻早就预料到皇帝老爹会有兴趣,还特意让人在校台旁弄了个水泥墩子。他指着校台兵器架上的长柄铜锤,胸有成竹的笑道:“父皇若是不信,可让人试试。”

    景帝微微颌首,朝身后的侍卫吩咐道:“严奔,你去试试!”

    虎背熊腰的严奔躬身应诺,取过数十斤重的大铜锤,快步走下校台。来到水泥墩子旁,二话不说,双手高举铜锤,咣当一声狠狠砸了上去,蹦出了几丝火星。触不及防的众人只觉耳内嗡嗡乱响,再看那严奔,却是面色铁青,僵立当场。

    严奔不愧是从小培养的死士,尽管已被巨大的反震之力伤了內腑,却很快恢复了神色,尽忠职守的细细检查了水泥墩子,见其只是剥落了浅浅的表皮,随即返回校台之上,面向景帝躬身道:“禀陛下,那水泥确比岩石还要坚硬几分!”

    “好好养伤,年纪也不小了,今后莫要再如此鲁莽!”景帝拍拍他的肩膀,身边这几个都是跟着他多年的心腹侍卫,虽然君臣有别,但多少是有些情谊。

    “诺!”严奔眼中闪过一丝感动,却未再多言,默默退回景帝的身后站定。

    刘彻心中羡慕不已,皇权时代果然牛x,这种死忠之人后世实在找不出几个。

    知子莫若父,景帝见儿子大眼珠子滴溜乱转,哪还看不出他的鬼心思,拍了拍他的小脑袋,笑道:“回头朕让吴成给你寻上几个死士。”

    “谢父皇!”刘彻闻言大喜,郎中令吴成可是皇帝老爹的保镖头子,掌管着众多死士,只听从景帝诏令。平日即使刘彻想向他要上几个人手,都是丝毫不给面子的。

    景帝不以为意的摆摆手,复又略带责备的问道:“这劳什子水泥如此坚固,用来建城筑墙,最合适不过,皇儿为何不早些献上?”

    刘彻耸耸肩,无奈道:“不是儿臣藏私,实在是水泥耗费太大。仅是那堵矮墙,就花费了数十万钱,足够用黄土夯出一座边塞了。”

    景帝恍然,颔首认同道:“若是如此,倒也只得舍弃了。”

    “不过儿臣倒有些法子,将石灰,炉渣和砂石制出三合土,虽比不得水泥坚固,但也远胜于秦朝用来修筑驰道和长城的黏浆土,用来修筑棱堡和边墙足矣。”

    景帝眼睛一亮,来了兴致:“哦?秦朝那黏浆土的法子,早就失传了。只知道是用石灰,糯米水,姜汁,草木灰等多种辅料混合制成,皇儿竟然能制出比其更坚固的建材?不知耗费大不大?”

    刘彻胸有成竹道:“都是些常用的便宜事物,耗费很小,也就比夯黄土墙稍稍贵上几成。待周亚夫回朝复命,儿臣自会献出方子。”

    景帝闻言一愣,瞬即露出会意的微笑:“皇儿言之有理,待周亚夫把事情办好,方无后顾之忧啊。”

    刘彻没再多言,而是朝身后的羽林营长公孙贺吩咐了几句。公孙贺领命,领着几个羽林卫们跑到校台前方百丈开外摆放着的十具攻城弩车旁,仔细的检查了一遍。

    攻城弩车如今尽皆上弦,弩首高高扬起,大腿粗细的笔直弩箭遥指天际。箭头是用冶铁作坊炼制出的百炼钢打造而成,打磨得异常锋利,在日光下熠熠生辉。而木制的箭杆上,绑覆着一些长条状的布包,尾端连出长长的引火绳。

    公孙贺颇为顾忌的打量着那些布包,他知道里面就装着劳什子高爆炸药。自从前些日子,太子殿下在羽林营中建了个小院子,用来制作高爆炸药,他便终日跟在太子殿下身边,亲眼看着殿下指导工匠们炮制出这些黏糊糊的东西。

    起初殿下还会不时进入院子,指导一番。然而当高爆炸药即将制成之际,殿下不许羽林卫踏入院子,只让几个签了生死状的工匠进入,殿下本人更是根本不再靠近院子周围半步。

    公孙贺误以为殿下是怀疑羽林卫的忠心,曾冒死询问,却听殿下幽幽的答道:“曾经有个叫诺贝尔的工匠,被拳头大小的一团炸药弄去半条性命!如今院子里有数石炸药,你真的想进去?”

    公孙贺半信半疑,却也没再追问。直到炸药最终制成,太子殿下特意命人取出一小坛子,当着整个羽林营将士的面,检验了一遍,惊天动地的爆炸波登时把这些上过战场见过血的少年们尽数吓尿了。见识过那神仙才有的威能,公孙贺终于明白殿下为何如此畏惧,这实在是应当敬而远之的危险事物。

    从那日起,他就对高爆炸药心存畏惧,因为殿下再三吩咐过,由于如今没有劳什子“安定剂”,这高爆炸药不但遇火即爆,哪怕是剧烈碰撞,都有引爆的可能,极为危险。即便是今日的弩箭,也是那几个工匠,冒死细细安装的,羽林卫压根没有经手。

    公孙贺得到工匠们肯定的答复,长舒一口气,让羽林卫们接管了弩车的控制,随即朝校台上的刘彻挥舞了几下手中的旗子。

    刘彻见状,朝景帝躬身道:“父皇,事已齐备,到时恐怕会有极大动静,还请父皇早做防备。”

    景帝兴致盎然的摆摆手,道:“朕早已吩咐卫尉和郎中令,遣人严守各处宫门。宫城各殿也早有知会,不会有丝毫差池的。”

    “儿臣不是担心此事,只怕倒是响动太大,惊吓了父皇。”刘彻无奈的解释道,皇帝老爹办事忒不靠谱,为了能亲自检验成果,压根不理会刘彻的苦谏,硬是安排在宫城内测试高爆炸药。

    景帝满脸不屑道:“朕乃大汉天子,蒙天恩庇护,还有何事能惊得了朕?”

    刘彻满脑袋黑线,好歹俺以后也是要做皇帝的人,哪来的狗屁天威庇护?见皇帝老爹满脸傲然之色,刘彻无奈的叹了口气,转过身去,高高举起了手中的令旗。

    公孙贺得令,呼喝了几声。已演练过无数次的羽林卫们,用火把点燃了引线,弩手随即扳下机括。咻咻,弩箭尖啸着激射而出,划出一道长长的弧线,射向了数十丈外的两堵城墙。

    “快退!”公孙贺大喝一声,早有准备的羽林卫们,撒丫子往后狂奔,他们都是见识过高爆炸药威力的,如今数石的炸药同时爆炸,到时溅起的漫天碎石,绝对能将他们活活砸死!直到又跑出数十丈开外,来到百余名羽林卫高高举起的盾阵之下,他们才心有余悸长舒一口气。

    而此时,十支弩箭去势已缓,从空中狠狠扎向了两堵城墙。片刻后,震天的巨响接连响起,宛如平底惊雷,整个长安城似乎都微微的晃动起来。而羽林营的校场上,自是漫天烟尘,飞沙走石,不时的传来重物砸落地面的沉闷声。依稀可见的两堵城墙,早已残破不堪。

    是夜,惊魂未定的景帝坐在未央宫的御书房内,略带羞恼的死盯着太子刘彻,狠声道:“皇儿是想故意看朕笑话吗?”

    刘彻满脸无辜道:“父皇何处此言,实在冤死儿臣啦!儿臣曾再三提醒的,严奔诸位侍卫可作见证!”

    景帝心知自己不占理,冷哼一声道:“朕希望能在惊蛰前,看到十间炸药作坊,制作高爆炸药,供年内进兵河朔之用。”

    刘彻皱着眉头,思考片刻,满脸严肃道:“如今高爆炸药中所用的硝化纤维和**很不安定,极容易发生火药库爆炸事故。不到万不得已,儿臣不愿让大量的工匠冒着生命危险去制造出来,而且运输和储藏都是个大麻烦。毕竟高爆炸药和黑火药不同,秘方必须严格保密,不可能假手于人。如今人才短缺,实在不是拿人命冒险的时候。”

    景帝揉了揉眉头,不得不认同刘彻的意见,毕竟高爆炸药是他搞出来的,自然最有发言权。沉吟片刻,他略带不甘的问道:“难道没有其他法子?这高爆炸药实在是天赐神器,弃之不用实在太可惜了。”

    刘彻见皇帝老爹从善如流,不由松了一口气,微笑道:“倒也不是弃之不用,儿臣可先在羽林营中炮制出各种原料。待大军出征之时,派羽林卫和工匠随行押送,届时就地配置炸药便是,如此既安全又能隐秘。”

    景帝闻言大喜,连声夸赞道:“还是皇儿想得周全!不愧是朕的骨血,颇有为父当年的风采!”

    刘彻撇撇嘴,心中腹诽不已。其实对特种贝纳炸药,刘彻并不是不太在意。他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等待,去规划。

    随着工艺的持续提升,将来定能够制造出乙醚和纯净的乙醇。届时将硝化纤维溶解在乙醚和乙醇里,加入适量安定剂,使之成为胶质,再压成片状,切条干燥硬化,便可制成无烟火药。

    无烟火药燃烧后没有残渣,不发或只发少量烟雾,却可使发射弹丸的射程,弹道平直性和射击精度均有诞生提供了弹药方面的条件。闻名后世的马克沁重机枪,正是由于使用了无烟火药,才得以具备实用价值。届时,大汉军队定将横扫欧亚,无人能敌!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一百零五章 梁王刘武

    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随着第二节气“雨水”的到来,天气逐渐转暖,第一场春雨飘然而至。

    长乐宫侧殿内,酒宴正酣。太后今日特意召来太子刘彻和梁王刘武,举办了一场小小的家宴。景帝识趣的没有掺和进来,只是暗地遣人告知刘彻,宴后往未央宫一行。

    刘彻哪里不知道太后的意图,无非就是想化解他与梁王的宿怨罢了。其实刘彻心中对梁王刘武并无太大反感,无论他多么飞扬跋扈,却始终是个被亲兄长景帝玩弄于股掌之上的悲剧人物。

    窦太后膝下二子,长子乃景帝刘启,幼子就是梁王刘武。刘彻穿越汉朝十二载,亲身经历皇家事,方才明白窦太后之所以偏爱刘武,处处维护与他,并不止是因刘武为幼子,更因她深深明白,刘武一直被景帝逗弄却不自知。

    知子莫若母,窦太后很早就发现,这哥俩儿和汉文帝的性格不一样。汉文帝待人宽厚,向往秩序和文明,但是他这两个儿子都为人勇毅,性格剽悍。作为母亲,窦太后自然知晓,景帝刘启沉着阴狠,为人刚愎自用,梁王刘武却真诚直率,为人虚荣孝道。

    早在汉文帝在世的时候,太子刘启就看不惯吴楚等诸侯国的骄横。一次他和吴国太子下棋的时候,太子刘启输了,一怒之下抡起棋盘把吴国太子砸死了,由此和吴王刘濞结怨。楚国是楚元王刘交之后,喜欢诗书,太子刘启看不起读书人,楚王刘戊也看不起刘启这种不学无术之徒。

    汉文帝死后,汉景帝刘启即位,他不再执行薄太后“以德化民”的政策,转而谋划从军事上解决诸侯王问题。他首先联合自己的亲弟弟梁王刘武,与刘武同车出入,还说自己死后要把帝位传给刘武。刘武虽说也不太相信,但心中难免高兴。

    汉景帝看到刘武已经倾向自己,于是采纳晁错的建议,开始“削藩”,逼迫吴楚等国造反。吴王刘濞就是纨绔子弟一个,根本看不出汉景帝的计谋,结果他们真的造反了。梁王刘武派出数万军队,在韩安国和张羽的带领下,拼死防守,吴楚七国久攻不下。

    等到吴楚七**粮耗尽,内部矛盾显现,周亚夫统帅的西汉政府军才发起进攻,三个月平定了就七国之乱。被梁军所杀的叛军和被汉军所杀的叛军人数大体相当,梁王刘武在平定( 汉武挥鞭 http://www.xlawen.org/kan/3859/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