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汉武挥鞭 > 汉武挥鞭 第 45 部分阅读

第 45 部分阅读

    殿下和颜悦sè,频频举杯,倒也稍稍缓解了他的拘束。

    酒过三巡,刘彻微笑着问道:“公孙将军对抽调过去的虎贲卫可还满意?”

    公孙歂心中咯噔一下,急忙侧身避席,拱手道:“末将孟浪,还望殿下恕罪。”

    刘彻摆摆手道:“将军无需多礼,难得汝有治军之心,孤王自然要鼎力相助。”

    公孙歂长舒一口气,复又道:“谢殿下体恤,原本末将只求能得数名虎贲卫辅助。殿下却让李左监送来百人,实在让末将受宠若惊,感激涕零。”

    “将军先别忙道谢,这百名虎贲卫可不是白白赠予将军。rì后还有要事,需将军尽心效力。”刘彻颌首笑道。

    “殿下但有吩咐,末将甘愿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公孙歂心中一喜,赶忙大声表忠心。如今太子殿下圣眷正隆,诸位皇子都息了夺储的心思,即便贤名远播的梁王也已俯首称臣,登上帝位不过是早晚的事。只要不是愚笨之人,都明白能为太子殿下卖命实在是一本万利的好事,将来便是从龙之臣。

    刘彻倒是没有丝毫得意,只是轻声道:“这不是孤王的吩咐,是陛下的旨意,将军需得尽心竭力才是。”

    公孙歂急忙连声应诺,心中颇有些懊悔。知晓自己的话有些犯忌讳,毕竟皇帝陛下龙体康健,今后用字遣词尚需谨慎些。所幸太子殿下一语带过,并未放在心上。

    (啥也不说了,今rì休假,按例三更,稍补欠账。。。。。)(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见

    待锦衣禁卫押着瓦素各进入正殿,正是酒热正酣之际。见到一行人进入殿内,众人放下手中的酒樽,饶有兴致的打量着身着汉服,却满头发辫的瓦素各

    莽头莽脑的李当户,已然有些微醺,眯着眼睛疑惑的翁声问道:“徐凡,这是从哪寻来的怪人?见了殿下怎得不行礼?!”

    禁卫首领赶忙抬脚踹在瓦素各的腿弯,将他踹得跪伏在地,对主席上的刘彻躬身道:“殿下,羌酋瓦素各已带到。”

    刘彻看着台阶下的男子,淡淡问道:“你就是瓦素各?”

    瓦素各忍着膝盖的疼痛,缓缓抬头,死死盯着汉国太子,眼中满是仇恨和愤怒。

    趴!禁卫首领徐凡抬脚狠狠踩在瓦素各的小腿上,呵斥道:“放肆!敢对殿下无礼!”

    剧痛传来,瓦素各不由痛呼一声,俯下身子,紧咬嘴唇。待疼痛稍减,方才低声道:“正是本王。。。。。”

    徐凡眼中寒光闪过,弯腰揪住他的发辫,猛地向后拉扯,冷冷道:“不懂礼数的蛮子,在我大汉太子脚下,还敢称王!”

    瓦素各感到头皮几乎都要跟着发辫被生生剥离,再也忍受不住,痛呼出声。只等顺势抬起头,急忙按照之前宫人教导的礼仪,嘶哑道:“草民见过太子殿下。”

    刘彻满意的露出微笑,摆手示意徐凡放开他的发辫,轻笑道:“识时务者为俊杰,既已成为阶下之囚,就该识趣些,也好少吃些苦头。”

    瓦素各此时早已不是当初意气风发的草原雄鹰,而是无毛的草鸡,赶忙附身叩首道:“谢殿下教诲,草民定当铭记于心。”

    刘彻习惯xìng的耸耸肩,打趣道:“你倒是能忍,铭记于心的怕不单是孤王的教诲,定然还有仇恨吧?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孤王倒也不惧,何况你最大的仇人却不是孤王。”

    不待瓦素各答话,刘彻复又幽幽道:“你兵败被俘至今已半年有余,如今的卑禾部族恐怕早已不复存在了吧?”

    瓦素各浑身一颤,再也无法隐忍,猛地抬头死死盯着主席上的少年太子,扭曲的脸上写满了哀戚和愤恨。半年来,他每每念及jīng壮尽失的卑禾部族,都是心如刀割。在弱肉强食的大草原,少了勇士的庇护,族中的老弱妇孺和牛羊财物,便是其他部族眼中的肥羊,怕是早已被瓜分一空。如今的卑禾部族,定然早已从西羌除名了。

    刘彻抬手制止了又要动手收拾瓦素各的徐凡,不以为意道:“你当初率众侵入我大汉疆域之时,便应当三思而行才是。即便卑禾部族已遭灭族之祸,也怪不到我大汉头上,不是吗?”

    瓦素各咬着牙,狠声道:“事已至此,多说无益!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刘彻不怒反笑,摇头道:“莫急莫急,孤王若要杀你,比踩死一只蚂蚁还要容易,犯不着废那么多功夫。孤王只是好奇,当初匈奴右贤王遣使西羌诸部求援,各部贼酋避之唯恐不及,为何独有你瓦素各肯举族响应,与我大汉为敌?”

    已然豁出去的瓦素各不由怒容满面,挺直身子,目呲yù裂的大吼道:“你汉人掳我爱女,辱她清白,害得她投河自尽,此仇不共戴天!”

    父爱如山,即便是落魄不堪的瓦素各,面对周身如狼似虎的大汉禁卫,还是不惜xìng命的挣扎着想要起身,上前生啖仇人血肉而食。

    锦衣禁卫自然不会任由他撒泼,死死将他压伏在地,几双大脚狠狠的踩到他的身上,发出咚咚的闷响声。

    刘彻丝毫没有制止,他心知徐凡下手自有分寸,会避开要害之处。训兽,就要先将野xìng磨去,给他留下心理yīn影,免得rì后反噬其主。

    良久后,眼看瓦素各已无力挣扎,蜷成一团不住的低声痛呼,众禁卫方才住手,稍微整理衣甲,重新默然而立,仿若什么事都未发生过一般。

    公孙贺看了半天好戏,举起酒樽品了一口,啧啧道:“怪不得西羌诸部尽皆不成气候,被匈奴欺辱压榨了百余年。月氏胡即便数度西迁,宛如败家之犬,连祖坟都被刨了,却仍不屑与之为伍。”

    殿内众人闻言,尽皆会心一笑,显然很是认同。羌人在汉人和匈奴眼中,实在都是不值一提的存在。

    月氏胡祖居于河西走廊、祈连山,亦称“月支”“禺知”。

    月氏原在匈奴之西,曾与匈奴多次发生冲突。秦始皇曾派蒙恬北击匈奴,当时月氏比匈奴强大,匈奴头曼单于遣太子冒顿至月氏作质子。头曼为了诱使月氏杀死冒顿,以便自己另立小儿子为太子,曾突然袭击月氏。

    冒顿杀父自立为单于后,大破东胡,遂又向西击走月氏。时大部分月氏人仓皇西迁。汉文帝四年,冒顿单于致书汉文帝,告已派右贤王至西方寻找月氏,并予以击破;于是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均归附匈奴。

    匈奴老上单于继位后,又西击月氏,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酒之器。月氏只得继续西迁,停留在后世的后世伊梨河、楚河流域附近。

    月氏与西羌诸部为邻百余年,深受羌族影响,但仍自称胡,不称羌。显而易见,连落魄不堪的月氏胡都看不起羌人,不屑与之为伍,可见汉初的羌人实在太渣。

    李当户更是晃着有些晕沉的大脑袋,喷着酒气,不屑道:“毫无战力也就罢了,偏偏还不识时务,比俺还蠢,不如一头撞死算了。”

    公孙歂倒是没有那么刻薄,毕竟他不似几人一般乃太子殿下的心腹近臣。他自顾自的品着美酒,饶有趣味的打量着蜷缩在地,如野兽般低声嘶吼的瓦素各,恶趣味的猜测他是否能凭着最后一丝血xìng,骤然暴起。

    事实让公孙歂十分失望,面对众人的羞辱,瓦素各却恍若未闻,丝毫没有止住呻吟。

    “既然你已息了怒气,孤王也便与你好好说话。”刘彻见状,轻蔑的笑了笑,出声吩咐:“李福,将人带出来吧。”

    侍立在旁的内侍李福,赶忙躬身应诺。片刻之后,他从殿后带着一个面sè忐忑的宫装少女缓缓进入正殿。

    看到殿内的众人,宫装少女如同受惊的小鹿,却不敢乱跑,只能低着小脑袋,跟着李福来到正殿zhōng yāng。

    刘彻饶有趣味的看着少女,指着瓦素各,笑问道:“你可认得此人?”

    少女闻言,壮起胆子抬头满是畏惧的看了看刘彻,复又顺着他的手指扭头望向身后蜷缩在地的男子。

    眼见男子满脸青肿,口鼻都溢着鲜血,她心中有些不忍,刚想闭眼,却又突然把双眼瞬间睁得大大的,仿佛忘记了恐惧,猛得上前几步,跪在地上,费力试图扶起瓦素各,嘴里哭喊着:“阿爸,阿爸。。。。。。”

    愕然不已的瓦素各猛然扭头,讶异的打量了泪流满面的少女良久,方才费力的抓住她的双肩,不可置信的嘶吼道:“楋跋子?!”

    楋跋子用尽全身的力气点头,随即哇的一声,扶着瓦素各的臂弯,埋首恸哭。

    哭声在瓦素各脑中轰然炸响,脑海瞬间变得一片空白,只是本能的坐直身子,仿佛忘记了疼痛般,将瘫倒在地的宝贝女儿揽入怀中,任由她的磅礴泪水打湿了他染血的衣襟。

    “将他们父女二人带下去,好好叙叙,莫要让人打扰了。”刘彻见事情按照预设剧本,进行的很顺利,心中很是得意。后世的狗血韩剧,也不是一无是处嘛。

    待得宫人将瓦素各父女带了下去,看了一出好戏的众人复又开怀畅饮。刘彻乘着酒xìng,将中尉张汤从羌人俘虏臧素尔口中审讯出的结果,选出可宣之于口的部分,大致叙述了一番。

    众人听罢,对事情的缘由已然分明,皆是唏嘘不已。这瓦素各为女复仇,最终落得族灭的下场,此时却又见到活生生的女儿,实在不知做何感想。

    “公孙将军,觉得瓦素各此人可用否?”刘彻似乎不经意的问道。

    公孙歂愣了一下,面带疑惑道:“恕末将愚钝,不知殿下何意?”

    刘彻放下手中的酒樽,缓缓道:“将军乃父皇的肱骨之臣,国之栋梁,也无需瞒你,父皇有意放瓦素各回西北草原。。。。。。”

    众人见太子面露慎重之sè,尽皆停箸不语,即便是有几分醉意的李当户,也是老老实实的坐着,不敢吭气。

    公孙歂脑海中闪过一丝明悟,出言试探道:“殿下的意思,是要以夷制夷?”

    刘彻颌首认同道:“不错!西北之地和祁连山南,地势颇高,气候又多变。我大汉将士大多出自平原之地,不仅难耐苦寒,也不适应高原作战。若能以夷制夷,能省去不少死伤。”

    刘彻为了进取西疆,可谓绞尽脑汁。不光是青藏高原会让汉军将士产生高原反应,便是后世xīn jiāng一代,巨大的早晚温差,也会照成军中疾病横行。后世唐朝多强盛,照样拿吐蕃毫无办法,还是要和亲,送去大量工匠和资源养肥了这些白眼狼,实在让刘彻头疼不已。

    即便不惜兵力,耗血本打下了西北草原,想要派兵驻守,也是麻烦至极。这不是筑几个城池就能彻底解决的事,打不赢就跑的游牧民族,会消耗掉大汉太多的jīng力。想要一劳永逸,便需缓缓图之。(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四章 筑路需立法

    在皇权**制度下,只要天子诏令在手,军政部门的执行力只能用神速来形容。

    不过短短月余,安夷将军公孙歂便已率麾下将士出了长安城,朝陇西狄道疾驰而去。除了八千胡骑外,还临时增加了两千虎贲骑兵,更有虎贲和羽林两校的两百余名将官随行。

    与公孙歂并驾齐驱的俨然便是新晋的大汉卑禾侯瓦素各。年节时,景帝已派特使前往北地与安定等诸郡,收拢卑禾部族的羌人战俘,尽速送往狄道,交由陇西太守吴蒯看押。只待瓦素各抵达狄道,便会与之交接,由他率领回归西北草原。

    “卑禾候近rì愁眉不展,不知为何事忧心?”驻马歇息时,公孙歂见瓦素各复又眉头紧皱,望向身后的长安城,微笑着问道。

    瓦素各摇头苦笑道:“公孙将军何必明知故问?如今我族尽没,我也仅剩楋跋子一个亲人,自是放心不下。”

    公孙歂劝慰道:“殿下既已应诺护她周全,自是一言九鼎。你也莫无需过多牵挂,好好替朝廷办差才是正理。”

    瓦素各幽幽叹了口气,颓唐道:“我已陷全族于万劫不复之地,又有何面目再去见族中勇士?”

    公孙歂眉毛一扬,正sè道:“自怨自艾又有何用?如今陛下将你封为卑禾候,又有意释放你族万余降兵,重新归你统帅,已是皇恩浩荡。若是能戴罪立功,将来何愁不能复兴卑禾部族?望你莫要辜负了陛下的厚望才是,否则便是真是让卑禾族苗裔断绝了!”

    瓦素各没有反驳,只是自嘲的笑了笑。他如今别无选择,唯一的宝贝女儿已被汉国以保护的名义,押为人质。被随之释放的麾下卑禾诸将,身边也时刻跟随着大汉死士,便是想要抵抗,也是痴心妄想。为了让卑禾部族能够存留,他只能老老实实做个傀儡,做大汉皇帝的屠刀,砍向西羌诸部。

    草原上的男儿本就是跟随强者,弱者为奴为婢,做牛做马乃是天经地义之事,卑禾部族的将士对臣服大汉倒也不甚抵触。何况大汉皇帝不但封瓦素各为卑禾候,还暗中承诺为卑禾部族单独开放陇西边市,让他们用奴隶和牲畜换取粮草兵械,这是西羌诸部原本梦寐以求的好事。

    大汉安夷将军公孙歂麾下的近万jīng骑,也会进驻西北草原,随时支援卑禾部族。当然,更多的是监视和督促,但凡卑禾部族有丝毫异动,这些jīng骑便会让瓦素各全族重新回到地狱的最深处。

    其实瓦素各并未完全看清大汉朝廷的真正意图,公孙歂之所以率军进驻西北草原,协助卑禾部族,其实还身负着另外几项重任。

    首先便是练兵,不但要让麾下将士试着适应当地气候,积累高原行军和作战的经验。还要让虎贲和羽林两校的将官团进行体验和实地勘测,以便为rì后大军西征和移民提供行军线路和可行xìng建议。

    其次,便是在西羌各族中传播汉语,宣扬汉军的威势,并逐步神话大汉天子。这是一个耗时久见效慢的笨法子,但rì积月累后,反而更能稳固大汉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刘彻可不是想进行民族归化和融合,而是尽力将汉人提升到高等民族的位置,给游牧民族造成无可抵挡的印象,巩固大汉统治权的正当xìng,造神运动更是从游牧民族的信仰中彻底建立对大汉天子的畏惧心理。

    最重要的还是奴隶,面对即将铺开的几项基础建设,大汉帝国急需大量jīng壮奴隶。刘彻再三叮嘱公孙歂,此番进驻西北草原,应把掳掠奴隶列为首要任务。为了激励将士,刘彻甚至开出了每个jīng壮奴隶赏万钱的高价,不论男女,并得景帝应诺,无需上缴国库。

    刘彻无法得知西羌及月氏等游牧民族到底有多少人口,但想来若能掳掠百万jīng壮,对于西北各族都是巨大的打击。尤其是后世的藏区,由于交通和通讯的落后,若是刘彻的有生之年尚不能形成有效统治,他不介意将这些地方尽数变成无人区。留着千里无人荒漠,待后人开发,总比放任不理,形成后世的吐蕃等烫手山芋要好。

    万余骑兵行军所需的辎重粮草不是小数目,数千辆大车跟着大军拖沓而行。所幸西北大道的修筑已进行了数月,长安,天水,陇西一线的部分道路都铺上了沥青,其余尚未来得及修筑的道路也已修葺平整,只等石油作坊炮制出的沥青运至,便可立即浇筑。

    马蹄踏在平整宽阔的沥青大道上,发出笃笃的闷响。原本负责筑路的沿途监工还担心大军的行进踩坏了他们辛苦修筑好的大道,但直到绵延数里的骑兵和辎重全数通过,沥青大道除了某些地段出现些小凹陷,却并未出现大的裂缝和崩坏。

    沥青大道经过大军通行的意外考验后,负责督办的管事们纷纷向主家通报消息,详细叙述了沥青大道出乎意料的品质。大汉权贵们可不蠢,如今他们都知道皇室实业集团为筑路投下的大笔银钱,是可以通过收取商队的劳什子“过路费”进行回收。

    一条坚固平坦,无需时常修葺维护,沿途还有军队守护,无惧盗匪的畅通商路,对于商队而言是多么重要,这是不言而喻的。大汉权贵们仿佛已看到络绎不绝的商队涌上了这条商道,将大笔银钱扔进皇室实业集团的府库。

    他们不傻,自然不敢从皇室实业集团虎口夺食。但他们的眼光放得更远,如今沥青大道的铺设仅限于京畿各郡和西北大道。那么大汉广阔的中原和江北,便成了大汉权贵们眼中的大肥肉。尤其是多雨的大河中下游,每到雨季,道路往往泥泞不堪,无法行车。若是有那么一条沥青大道,简直就是会下金蛋的老母鸡啊。

    景帝登基至今整好十年,却从未如近rì一般厌烦出席早朝。满朝文武似乎无事可做,或是府中银钱过多,争先恐后的嚷着要为国效力,出资修路。每rì上了早朝,朝臣们歌颂完皇上英明,四海升平,就开始纷纷进言筑路,一副为国为民,死而后已的贤臣模样。

    景帝虽旧疾缠身,却也不是耳目昏聩,自然知道他们心中的小算盘。无奈的是,在崇尚黄老之术的汉初,皇室说到底也不过是大汉最顶尖的大贵族罢了。大汉天子虽名义上富有四海,但吃独食是万万不行的。否则皇帝也不需要另外设立少府,为皇室敛财,和国库严格区分开来。

    万事由头,皆是沥青大道惹起的,景帝自然毫不客气的命太子刘彻尽速平息此事。

    刘彻心中哀叹不已,道路收费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他一个门外汉能够轻易解决的。

    其实将道路支线全部交由各大世家出资修建,刘彻觉得利大于弊。

    毕竟若是交由各地郡县官吏修路,在如今的官僚体系下,贪污**暂且不提,单单敷衍了事的豆腐渣工程就足以让zhōng yāngzhèng fǔ头疼不已。然而交由各大世家自行出资修筑,让他们收取过路费,反而他们会尽心修筑,并时常维护,以便吸引更多的商队上路。

    这就叫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也是市场竞争机制的大汉版。只要主干线牢牢掌握在皇室实业集团手中,相信各大世家也无法掌控未来的帝国交通。

    唯一让刘彻担忧的是,各大世家在收费问题上,似乎只看到收益,万一将来短时间无法收回成本,他们恐怕会暗地强迫商队缴纳高额费用,甚至强迫各自封邑的商人必须额外缴纳费用。竭泽而渔,不是刘彻想要的,却是大汉权贵们干得出来的。

    “诶,摸着石头过河嘛,反正俺也不是神,权且一试也罢。”刘彻暗自叹息,随即跑到寝殿昏睡了过去。

    翌rì早朝后,面sè憔悴的刘彻将《大汉收费道路管理条例》整理成册,交到了皇帝老爹手中,又细细讲解了大半天,才被似懂非懂的景帝放回去歇息。

    景帝召来廷尉汲黯,让他照着汉律的制式,将这份册子上的章程制成律法,尽速颁布。满头雾水的汲黯自然又找到始作俑者,太子刘彻商议。刘彻不由满脑袋黑线,没想到皇帝老爹竟然还想到立法,实在太想当然了,殊不知皇帝一张嘴,百官跑断腿。

    涉及律法,刘彻不由愈发慎重起来,他不但给汲黯详细讲解了其中的不甚周详之处,甚至还恶趣味的提出了“拆迁补偿”,“交通罚则”这些宽泛的概念。乃至到最后,两人不得不跑到zhōng yāng官署,和丞相袁盎,太农令曹栾,少府卿陈俞三人,一同商议起关于道路等级审计和收费标准制定得一系列细则。

    整整半个月,被后世称为世界第一部道路交通法规的《大汉通路律》俨然成型。从原本刘彻上呈的薄薄小手册,变成十余本线装书修订而成的大部头。

    望着廷尉府内新近誊刻的律法碑文,刘彻耸耸肩,暗自腹诽不已:“玩穿越真TM累人,还要参与立法工作,作者能不能给我个无敌主角光环?这些琐事让手下的小弟做好就是!”

    登时,天边乌云滚滚,雷声震天,劈在廷尉府门外的地面上,赫然留下三个大字——不可能!(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五章 交通运输业

    景帝中元三年chūn,在太子刘彻的强烈建议下,景帝下诏,解除进入函谷关的关禁。

    秦朝严刑峻法,为了保卫首都咸阳的安全,没有官府正式行文作为特别通行证,不得出入函谷关,这就是关禁。

    大汉立国后,政通人和,盗贼、叛乱虽未绝迹,却已经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了。朝廷为了彰显太平,一度解禁函谷关,只需持有类似于路引的符节即可**通行。

    然而在吴楚之乱后,景帝复置函谷关,更变本加厉的下令用馈阶魑鋈牍乜ǖ钠局ぃ〗是用帛制成,比竹制符节要珍贵得多,发放的数量也极少,因此照成函谷关的通关人数骤降。这对关中和中原之间形成了严重的隔绝,更对货物流通照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景帝之所以接受刘彻的建议,不只是因为中原诸侯已然被重创,无力再对抗zhōng yāngzhèng fǔ,更是因为大批的物资必须迅速从关中源源运往中原乃至南疆。

    首要的便是化肥,去年由于硫酸作坊的产量有限,导致化肥作坊经常空转,产出的化肥仅仅供给了京畿七郡之地的官田。所余的少部分化肥便被入股皇室实业集团的大汉权贵们照股权比例瓜分一空。

    而在去年冬天,大量的硫酸作坊和化肥作坊经过严格选址和jīng心规划,迅速落成,产能瞬间翻了几番。不但供应京畿各郡官田毫无问题,甚至在诸位皇子交由朝廷代管的封国所需化肥,也都已起运。

    眼看chūn耕在即,去年已吃到甜头的大汉权贵们,也都确认了化肥至少能提高五成亩产的奇效,哪还能任由皇室吃独食。他们纷纷上奏景帝,希望能获得更多的化肥,以便在各自的封邑施用。

    此时的渭河和黄河中上游才刚刚开始解冻,水运对于数百万石化肥而言,简直是噩梦般的想法。函谷关便是唯一可以迅速运输的通道,景帝即便作为大汉天子,也不得不考虑为了尽早获得而眼放绿光的各大世家,顺势便允了刘彻解除函谷关禁的建议。

    其次要大量运输的便是沥青,当初入股皇室实业集团的各大世家在年节前再次领取了数额庞大的红利。然而他们还未把这些银钱捂热,又尽数用来预购了石油作坊炮制出的沥青。只因景帝已然下诏,由少府向各郡县最为顶级的世家豪强颁发了路权,允许他们在自行修筑的沥青大道上收取商队的过路费。

    当然,路权是有严格限制的。首先便是道路的质量要交由少府派人审议,收费标准也有相应的等级。若有违反,情节严重者,是要收归国有,足以让筑路者血本无归。各大世家对此毫无疑义,无规矩不成方圆,面对rì益强势的皇权,他们没有丝毫要触碰天子底限的想法。

    皇室实业集团的董事长刘非并未为失去路权的垄断地位而失落,反而显得极为兴奋。他早早便得知了要解除关禁的消息,面对即将井喷的货流量,集团旗下的“帝国物流”终于迎来了难得的契机。

    太子刘彻曾描绘出不少大型车驾的构造图,命孤儿内院中的格物院和太子詹事府的工匠分别试制。如今已有很大的进展,安装了铁质车轴的四轮货车,载货量比原本的畜力二轮车和人力独轮车要大上不少。

    其实四轮车驾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但是很快就被弃而不用。

    四轮车驾最初只不过是一具有窗的箱子,以皮带悬吊在无簧板的车架上,相对而坐的旅客需要忍受不断的摇动与跳跃。另外,由于中国古代车驾没有转向机构,四轮车驾往往需要极大的转弯半径,想要在窄道上调头更是难上加难。

    其次,四轮车驾虽载货量大,但在中国却不方便。尤其在文明发源地黄土高原和长江中游,前者车轮压上去会有很深的车辙,轮子多了反而不稳;后者古代到处是沼泽和森林湖泊,同样不适合。华北平原可以走四轮车,只是所占面积太小,总不能不停换车吧,还是二轮车合适。中国降水集中在夏季,土路很容易冲毁,二轮车比四轮车更容易通过。

    道路问题,如今随着即将铺设的沥青大道,迎刃而解。即便是来不及铺设沥青的路面,朝廷也命各郡县尽速修葺秦朝直道,将出现土质疏松的路段重新夯实。甚至在少府派出的督办要求下,将路面重新整葺。让路面中间稍稍隆起,形成小弧形,这样下雨的时候水就不会聚集,而是顺势流向边边,分散到两旁的石砌沟渠。

    而四轮车驾的转向系统,正是刘彻最拿手的本事。

    如今汉朝的冶炼技术,完全可以制作出古罗马人设计的前转向机构。让前轮比后轮小,四轮车驾用旋转式前轴以转动方向,用整片的轮辋与轮箍以增加强度,同时用镶有金属边的轮毂以减少磨擦。再将前车桥与双辕杆是制作在一起的,它通过旋转的枢轴与底盘连结起来,因此易于转向。

    至于减震系统,刘彻却是无能为力,毕竟没有弹簧,更没有橡胶。他只能将照着后世某些减震器的构造解析出来,便交由工匠们自己去琢磨。

    其实中国古代虽无弹簧,但是车轮是用整根的木条做成,本身就具一定弹xìng。其次,木轮并不是裸露的,一般都用麻草包住车轮以达到减震效果。当然,富有的权贵们,则是用很厚的布帛或皮革包裹起来,这样除防止水浸之外,也具相当的减震作用。

    最终的结果让刘彻不由赞叹古人的智慧,工匠们在车上设置了伏兔和当兔,以达到减震的效果。。

    伏兔顺置于车轴上,形状近似长方体,上窄下宽,上平载舆。下有半圆形凹口,与轴相合而夹持之。舆,伏兔和轴三者以皮条捆缚为一体。如此一来,对轴和舆底轸木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又有很好的减震效果。

    当兔很简单,就是在两辕之下,轴之上放置的木块构件,防止车轮侧向移动,以辅助伏兔进行减震。

    刘彻不可置信的看着眼前的伏兔和当兔构件,艰难的吞了吞唾沫,不禁脱口而出:“我擦!减震弹簧钢板还可这么搞?纯木质结构?吉利和比亚迪,你们的汽车减震那么烂,还对得起先人不?!”

    刘彻觉得自己白白念到机械专业的研究生,后世的应试教育实在是毒害了创造力。他如今唯一能做的,便是将伏兔和当兔的某些部分改用金属制作。随后他重赏了参与制作的工匠们,人才啊!

    总之,帝国物流自从源源不断的获得四轮车驾后,至少在京畿各郡的运载能力大幅上升。jīng明的刘非自然不满足于货运,自从刘彻向他描述过关于交通运输业的前景,他早就对刘彻口中的载人运输跃跃yù试。

    在重农抑商的汉初,商人是不能骑马乘车的。但所谓的车,指的是有冠盖的车驾,也就是所谓“华车”。故此行商们往往是走偏门,坐运货的车子,车舆身长而无冠,拉车的也多用牛或驴子,而不是马。

    大汉帝国首辆“公交车”出现在皇室实业集团内部,仅供集团旗下的工匠们使用。由于大量的新建作坊位于长安郊外,而工匠们大多仍选择在城内安家,每rì要走上十余里的路,早出晚归,时间长了,不少工匠都有些吃不消。

    公交车自然不是免费的,从长安郊外的作坊到长安北阙的平民区,每人要收上一铢钱。来回一趟花掉的两铢钱能买上五斤粟米,对于长安城内寻常的四口之家而言,能饱饱吃上一rì有余。

    然而相对于集团内的某些工匠,尤其是那些作坊内的管事而言,两铢钱不过是九牛一毛。工匠的月例至少都是数百钱,管事们的月例更是数以千计。

    养殖场外的宽阔马路上,王婶满脸不悦的看着行驶在大道上,渐行渐远的四轮驴车,嘴里念叨个没完:“凭啥不让俺们坐?不就一铢钱嘛,俺也出钱还不行?。。。。。。”

    她身旁的女伴赶忙劝慰道:“算了,车把式都说了,只有皇室实业集团的工匠和管事能乘这劳什子公交车,是他们东家特意吩咐的,你还能咋办?”

    王婶也只得无奈的撇撇嘴,不再吱声。谁叫人家的东家牛气呢,别看田氏商业集团的东家是国舅爷,人家的东家听说还是皇子呢。

    当然,抱怨的不止是王婶,如今这长安城里的工匠们数以万计,舍得每rì花上两铢钱乘车的可不在少数。即便是在长安西市的作坊里,每rì排队等着乘车的工匠也是人满为患。从西市到北阙闾里的距离,也有足足十余里,丝毫不比某些郊外的作坊近。

    经过半个月的试行,刘非面对如此火爆的需求,大喜过望。他命人将原本的二十辆四轮驴车直接增派到两百辆,这才堪堪满足了皇室实业集团的内部需求。(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国邮政司

    眼见刘非在公交车上获利颇丰,田氏商业集团的东家田胜可就再也坐不住了。他虽不敢当面伸手,让刘非分他一杯羹,但私下还是求见太子刘彻,希望他能出面说项。

    刘彻并不打算干预两大集团相互之间的竞争,毕竟都是自己扶持起来的,用来引领大汉的经济发展。只要不是恶xìng竞争,他更愿意做个姿态超然的仲裁者。

    因此,他所幸也将四轮车驾的构照图交给田胜,让他自行制作。随后,他又召来刘非和田胜,强烈要求两人在各自集团建立格物司,类似与后世的研发部门,并言明今后各自研究出的新鲜事物,将不需要再共享。

    即便是刘彻后续提供给他们的构图或物件,也必须花费相应的金钱用以购买。虽然现在远未到出台专利法的地步,但刘彻还是希望能引起他们对新技术的重视,同时提高保密意识。

    刘非和田胜虽对太子殿下的突然决定有些失落,毕竟今后再也不能无偿从殿下手中获得各项珍奇事物。但他们倒也很容易接受殿下的想法,其实在中国古代,并不缺乏所谓的保密意识,大量独门秘技可都是敝帚自珍,严禁外传的。反倒是刘彻这种随意传播技艺的行为,看起来很败家。

    田氏商业集团拿到四轮车驾的构图后,迅速开始大量制作。根据先前的协议,物流业是皇室实业集团独享的,田胜压根不敢触碰这个底线。若是惹恼了刘非,拼起后台,田氏商业集团可讨不了好去。

    但载人运输另当别论,单靠皇室实业集团,即便长安城内平民的需求短时间内都无法完全满足,更别提京畿各郡,乃至大汉全境。何况如今皇室实业集团旗下的车驾作坊还要制作大量的货运车驾,已满足帝国物流rì益庞大的货运量。

    田胜除了留下少量载人车驾留在长安城满足集团旗下员工的需求,便刻意避开长安城,以免引起刘非的不满。他将制成的载人车驾大多投放到左冯翊和右扶风,迅速抢占了先机。

    公交车的风cháo很快便席卷了长安城,原本乘车可是贵族的特权,如今平民百姓乃至小商贩也能乘车。虽然他们是钻了律法的空子,车舆上并未设置代表地位的冠盖,更未用驷马驾车,但仍免不得让不少因循守旧的御史们跳脚不已。

    然而景帝却对成摞的**奏章视而不见,他如今正仔细斟酌太子刘彻的进谏,希望少府尽速设立帝国邮政司,进而实现民间通邮。

    其实汉代已有极为完备的通邮机构设置,统称为“邮驿”。细分为“邮”、“亭”、“驿”、“传”,具体划分为五里设一邮、十里设一亭、三十里设一驿(传)。“驿”和“传”级别相同,所不同者“传”用车,“驿”用马。

    早在汉高祖刘邦上台之初,就着手强化邮驿制度,在zhōng yāng一级的九卿官职中,设置了许多官职管理邮驿。

    比如少府中的尚书令,专管zhèng fǔ公文收发;少府中的符节令,专管符节的分发管理;大行令一职,兼管邮使的接待;御史大夫兼管邮传,对使者的凭证进行监察。在州、郡、县**管理系统中,郡太守府里最受重视的一个官职便是“督邮”。

    与邮传关系最密切的,还有九卿中的卫尉,其属下有一类官员叫“公车司马令”,负责接待由传车迎来的民间贤士。这些贤士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关心国家大事,怀中揣着对zhèng fǔ的建议,满怀激|情地上书论事,把涉及国计民生的提案转呈朝廷。

    然而,这所有的设置,完全是为了满足zhèng fǔ和贵族们的需要。平民百姓想要传达信息,只能花费高额的金钱,托邮卒稍带一部分信件,或是交由商队传递。所谓家书抵万金,不但是指家书中的情谊,更表现出在古代远隔两地的亲人间想要传递信息是何等的困难。

    刘彻认为有必要( 汉武挥鞭 http://www.xlawen.org/kan/3859/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